歷代志上第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一章精華(漆立平)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受膏為王之地(三1~9;十一1~9)(賈玉銘)
選民君之軍隊(十一、十二章;十三8~17)(賈玉銘)
大衛的勇士(十一10~19)(趙世光)
治國賢君(代上11章1至8節) (香港讀經會)
協同效應的好處(代上11章9至47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代上十一1~9) (台北靈糧堂)
大衛的勇士(代上十一10~十二33) (台北靈糧堂)
大衛與他的勇士(代上十一章1~47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十一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一章、大衛建國與定都耶路撒冷
一、大衛作統一以色列的君王
《歷代志》記載大衛的歷史,是從以色列十支派的人,去希伯崙敦請大衛,與大衛立約,也作他們的王開始。大衛從此作了統一的以色列王。(代上11:1-3)
二、大衛在耶路撒冷建立京城
大衛作以色列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攻打便雅憫人境內的耶布斯人,攻取了錫安的保障,將耶布斯人消滅,將耶路撒冷攻取下來,稱為「大衛的城」,建立為以色列的京城。約押因為攻城有功,被立為以色列全軍的元帥,並擴建京城。(代上11:4-9)
三、記錄大衛建國的英雄榜
在大衛建國的史料中,《歷代志》的作者發現,大衛非常重視那些恊助他建國有功的英勇戰士。乃是因為他們的英勇戰績,使大衛能從一個被掃羅追殺的流亡者,至終成為以色列的國君,他記念那些在流亡過程中,陪同他受苦受難,恊助他打敗敵人,服從他不為非作歹,只為民服務,不辭辛勞的英勇戰士。大衛認為他們都是建國的英雄,對建國有功的人,要把他們名留青史,使後輩效法。這也見證大衛不是一個居功自賞的人,大衛心中常記念有功之人,將該有的名聲歸給各人,他不願將名聲獨攬。
另一方面,《歷代志》還原歷史的真相,按歷史的流程記載,這些英雄是在前期有功的人,就記在前面。不像《撒母耳記》,是將這些英雄榜記錄在大衛歷史的末了,作補記性質(撒下23:8-39),使後人不能正確知道在每段歷史過程中,那些人的功績是不該被抹殺的。並且《歷代志》所列的英雄榜更詳細。不僅以色列子民的國史記念他們,在神的話語上也記念他們,他們被認為是對神子民國度,在建立上有功的人。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06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
從第十章開始,弟兄姊妹們很容易就看見,神的記錄就從過去他所數算的轉到一個國度的建立的這個事實裡,我想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要先和弟兄姊妹題出一個事實,我們讀過列王紀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現在我們讀歷代志。如果從歷史的事實來說,這兩卷書裡邊所記錄的都是相同的事,但是你很顯然就看見,神的靈並沒有把兩卷書並為一卷。他是留下列王紀,同時也留下歷代志。它們的區別在甚麼地方呢?現在我們來看我們就看到比較清楚了。
歷代志與列王紀的異同
當然從表面上來說,列王紀是以以色列為歷史的主流,我說的以色列乃是指著北方那十個支派來說,而歷代志是南方的那兩個支派的國,猶大國為歷史的主流。但是這個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重點不一樣,但是當我們看進這兩卷書的裡面去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發覺,它們不同的地方太多了,那也因為是這不同的地方太多,才顯出這兩卷書的那一個不同的表達,比方說,我們看歷史的表面的過程,在列王紀裡記載的蠻詳細的,但是在歷代志裡輕輕一代就過去了。
那比方說,現在大衛要出來做王,那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要做王的這一件事情幾乎是用了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來記錄,並且大衛做王以後的事情又用了撒母耳記下這整卷的書來做記錄,然後在列王紀裡邊也是稍微用了一點篇幅來記錄大衛的事情,都是屬於那個歷史的內容的。但是等到歷代志的時候,你就看見在撒母耳記,列王紀裡是記載的非常詳細的那些事情呢,就是那麼輕輕一代,甚至連題都不題。而歷代志裡面所題的呢,在撒母耳記或列王紀的裡幾乎找不到。但是我們都能知道許許多多的不同都是在同一個歷史裡的階段裡的。
歷代志說明歷史發生的原因
你說為甚麼會有這樣呢?我們感謝主!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的時候,我們看神的那個記錄轉到國度的建立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那個區別了,在撒母耳記和歷代志是記載歷史的本身,而歷代志呢,是記載歷史的原因,列王紀跟撒母耳記是記載一些我們眼睛看得見的事情。歷代志裡是記錄一些我們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卻是在那裡影響著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第十章很簡單的就把整個以色列建國的過程都放在那裡了。但是在撒母耳跟列王紀上就用了差不多兩卷書的篇幅來述說。
掃羅王朝結束,大衛坐上寶座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第十章一開始就說到掃羅戰死了,掃羅的事情一點都不題。接下去就說到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但是大衛上寶座的那個經歷也題都不題。就是把兩個結果就放出來,你在歷代志裡面只是看見歷史的結果。但是你讀進去的時候,你就不但是看見那個結果,我們也看見那個原因,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一開始就說,掃羅戰死了,整個掃羅家族他最小的兒子以外,但是在這裡字句就給我們說,整個掃羅家族都死了。簡單的來說就是說掃羅的王朝已經結束了。那這樣就引我們去注意了,掃羅的王朝是怎麼出來的?掃羅的王朝是人把它擁出來的。不是神把它帶出來的,這個我們讀撒母耳記和讀列王紀的時候都能體會的到,但是感謝我們的神!一題到大衛建立以色列的時候,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見,神做工的手,“是耶和華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掃羅的開始與結局
弟兄姊妹,這裡就很清楚在那裡把兩個不同歷史的原因和結果都帶出來。從表面上來看,掃羅是坐在王位上,大衛也是坐在王位上。但是你看到裡面去的時候,掃羅是出於人,雖然神也接受人的這一個擁戴,但是究竟那個源頭不是從神那裡來的。而大衛呢?雖然這裡就輕輕兩句話,“神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但是我們曉得那個過程,當大衛還是少年人的時候,神就已經差派撒母耳去膏他了。這一個膏,乃是根據神的定意。這樣我們就看到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不是出於神的,儘管神允許,但是那個結果就是不對。因為神為甚麼不做那一個安排呢?因為神就是知道掃羅這個人就是沒有辦法跟得上,在安排裡面就沒有選中他。
但是人要跑在神的前頭,把掃羅推出來,把他推出來的結局就是他自己本身也不好,以色列國也不好。所以你看到這裡一題到這一位掃羅的王朝結束的時候,就是那麼簡單的就說了,而不像在撒母耳記說他找交鬼的婦人來求問,也說了他在征戰的裡面的光景是如何。這裡沒有,就是說了在那一次的戰爭裡面,他和他的全家都死了。特別留下一件事情,關於他的死,就是當他受了重傷的時候,他就給他拿兵器的少年人說,你把我刺死罷,免得甚麼?免得別人說我是被未受割禮的人所殺的。你看到掃羅到死還是維持著他的特點,甚麼特點?顧念己,就是體貼肉體,所以我們中間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把掃羅看作一個肉體的表明,那完全是根據整個的他的性情的表現。
他死了,事情就告一段落,但是神要說的話沒有停止,所以,在第十章的重點乃是指出掃羅為甚麼會在那一種光景死亡。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十三節:這樣,掃羅死了。為甚麼呢?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頭一件。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這是第二件。頭一件事情:不服權柄,第二件事情:不以神為神。兩個問題都是非常嚴肅的直接頂撞了神,因此,主的話就說得很清楚:“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然後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這就給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現在以色列國的建立的起頭,在他們起頭的時候,有人跑在神的前頭,但是沒有成全神的旨意,結果還是神自己把神的旨意帶出來。
神親手把大衛送上寶座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所以當大衛坐上寶座的這一件事情。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他是在神的手裡開始,也就像我們剛才題到的這個掃羅,從人的手裡開始,好像人做到了一個計畫,拿到神的面前逼神簽字承認。但是大衛不是,大衛是開始就是神自己的定意。從神揀選他一直到他坐上寶座,雖然當中經過很多很多的困擾,但是歷代志都不叫我們看那一些。歷代志只是帶我們去看一件事情。神所定規的事情,神自己去負責把它完成。所以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他坐上寶座,神的記錄裡面就說:是耶和華使掃羅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然後到了十一章呢?這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要是你回到列王紀或者是撒母耳記去看的時候,當然大部份這一段的歷史都記載在列王紀,你就看見,那邊的記載,那個經過是很曲折的。但是在歷代志的裡面,神沒有叫我們去看那些曲折。神只是叫我們看他做工的結果。他做工的結果就是大衛坐在寶座上。那大衛怎麼去做在寶座上的呢?如果我們讀列王紀,我們就讀出這樣的一段歷史。
大衛先是在希伯倫做王,只是單單做猶大支派的王,然後大衛家還有很激烈的征戰,然後才有,以色列家來讓大衛也做以色列其他十一個支派的王。而所以在列王紀裡面用到好多的篇幅來說到那一段的時候。但是在歷代志,弟兄姊妹你看到,神根本就不在乎,不題那些曲折的事。神一題大衛坐寶座,也不題他坐猶大支派王的那一段。大衛一顯明出來就是以色列寶座上的那一位王。
神管理神子民的歷史
所以弟兄姊妹,第十一章一開始就說:“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侖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第三節: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這個是歷史。但是重要的一句話在底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弟兄姊妹你看,列王紀記下的那一大段歷史在這裡就是那麼幾句。但是卻是有著很清楚的交待,這一件事情是照著神藉撒母耳所說的。
那就是說應驗了神藉撒母耳所說的,我們感謝主!這是簡單的記錄,你要是看歷史,沒有多少歷史給你看,神記載這些做甚麼呢?很清楚的要我們去領會,神子民的歷史是神自己在那裡掌管,是神在那裡給他們安排,也是神自己在那裡給他們成全。現在我們看到,大衛的寶座顯明了,那也就是說,神在地上所要的國度,那個基礎已經顯明了。有大衛坐在這一個國度的寶座上了。
國度的小影
我們接下去看的時候,你立刻就看到一件事情,不僅這一位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這個不是單單只是一個歷史的問題,這個是神在永遠的計畫裡的執行的過程問題。因為馬上接下去你就看到了,如果說一個國度顯明在那裡,那有幾件事情你不能缺少,不然的話你就沒辦法看見那個國度。那是甚麼呢?第一個當然就是王在寶座裡,第二個,已經成了。第三,就是百姓。弟兄姊妹你看在這裡,神很自然的就把這三個事情都帶出來,先是以色列的百姓來到希伯倫。
然後你就看到,大衛的寶座顯出來,那大衛的寶座顯出來以後,你接著馬上就看到耶路撒冷也出來,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不留意神從前所說的話,也不留心神在以後所說的話,你不會覺得這裡有甚麼特別的,做王就做王,耶路撒冷拿下來也是應該的嘛,因為這個耶路撒冷是在迦南地,迦南地是神要把它賞給以色列的,但弟兄姊妹,當你知道耶路撒冷在神計畫裡面的地位,也就知道這個事情不簡單,當王一顯出來的時候,耶路撒冷的問題就必須要解決。
為甚麼我說耶路撒冷的問題要解決呢?那要回到過去的歷史上面去看以色列進了迦南以後,我們在約書亞記裡面就可以瞭解了,他們是佔領了許多地方,但是在許多地方裡面總是有一點一些重點的地方,他們沒有辦法拿下來。他們拿不下來的地點其中一個就是耶路撒冷。我們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能讀到,或者在讀列王紀的時候也讀到,以色列人辦法能把耶路撒冷從耶布斯人的手裡接過來。
以至於耶布斯人在那裡有一些話,惟有跛腿的、慚愧的人才能讓耶布斯這個地方有改變。那個意思是說,以色列人根本不可能拿到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除非耶布斯的人。那裡的話很有意思,你可以這樣的領會,除非等到耶布斯裡面的人都成了瘸腿的,殘廢的,瞎眼的,你就有機會把它拿下來。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到士師記裡面所記載的,便雅憫支派把他的地業都攻取了,就是剩下耶布斯,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作國度行政中心的耶路撒冷
但是感謝主!當我們來到歷代志的時候,我們立刻可以看到一件事,當以色列的寶座讓大衛一坐上去,耶路撒冷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過去以色列人沒有辦法來解決,而當大衛坐上寶座以後,耶路撒冷也落到以色列人的手裡,弟兄姊妹,現在我們就要來注意了,為甚麼在這裡,特別的就題到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點。也是神在申命記裡面所指出的立為他名的城。也是在神的永遠的計畫裡神特別選中將來來做將來國度的那個京城的那一個城。
而也就是說,那是神的政權在地上執行的時候那一個行政的中心。那麼這些事情在以後我們都可以看到神的計畫就是沿著這條線發展。不光是以色列耶路撒冷作為那個京城。我們也看到以後我們的主回來真的把國度在地上帶出來時,那個國度的中心仍舊在耶路撒冷,如果你跑到永遠裡面去看,你看到將來的那個中心仍然在耶路撒冷,甚至加個新字,叫新耶路撒冷。但是那個要表達的就是耶路撒冷。
促成國度顯現的人物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的時候,神就在這裡把國度的那一個小影很明確的擺出來了,這一個國度有百姓,有王,有京城。現在我們看到國度的雛形出來了。這個仍然是在預表裡面去看。現在國度已經顯出來了,這個國度顯出來的過程,在神面前給數算的是甚麼呢?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一抓牢了這一位元神做工的記錄這一個特點來看歷代志,你就很清楚的看到,當國度的雛形顯出來的時候,神立刻記下來的乃是促成這一個國度的那一位關鍵的人物,這是個甚麼人物呢?所以從第十節,弟兄姊妹你看到:“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這麼一些人,神特別把他們記下來,而記下來的目的在那裡呢?記錄下讓大衛照著神的旨意做王的一個很關鍵的事實又在那裡?因為大衛能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那是神的旨意的完成。在神的旨意的完成的裡面,神很清楚的在那裡記錄下來,因為神讓大衛得著一批與他完全配搭在一起,去執行神旨意的人。因為這裡的話是說得那麼清楚,“幫助他得國,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做王。”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的記出這一批人在神這一個計畫完成的時候他們所起的作用。
當然,當我們讀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們就不單單看過去的這一段歷史。不是看以色列建國的歷史。因為我們很清楚的能領會以色列建國的那個歷史的過程。特別是大衛和他的寶座。他所建立的國度,是在神計畫的裡面有一個非常非常明確的預表的作用,乃是預表將來神兒子的國在地上顯明的那個過程的原則。其實嚴格說起來這裡既然說是神做工的記錄,那在他的記錄裡面所表達的很自然的那也不是神做工的法則。因此我們從當中我們就看到一些問題來了。
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我們先來看這一批人有甚麼特點。這裡是題到大衛有三位勇士,另外又有三位勇士。一共有六位很特別的勇士。前面三位勇士,後面三位勇士,這些勇士是大衛的勇士們的首領。如果你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你就可以說前三者種,後三種。的確我們看到這裡,然後在那裡就題到有一大堆的勇士。我先和弟兄姊妹把他們綜合起來來看,你看到他軍中的勇士,他們組成的成份是很複雜的。不完全是以色列人和各個支派的人。也有外邦人,而外邦人當中呢,有一些是本來是在神咒詛底下的人,也就是說以色列人在進迦南的時候需要除掉的那一些人。也有一些是律法的底下,神給他們有特別的限制的人。
搭配建造的原則
舉幾個例子,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第一位很特殊的人,弟兄姊妹一定知道,那就是赫人烏利亞,就是拔示巴原來的丈夫。這個是七族裡面的人。然後那裡你又看到有亞捫人,有摩押人,弟兄姊們你注意到這一點,這些人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來看是外邦人,這些外邦人有些是神不要的,有些是神給他們有限制的。亞捫和摩押他們過了三代,過了十代也不能入耶和華的會。但是很稀奇,大衛建國的行列的裡面,這些人在其中,如果你要用以色列人的觀念來看,扶持大衛坐上寶座的其中有不少的外邦人。如果我們籠統的來看呢,你就可以說,大衛坐上寶座是因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配搭起來所帶出的結果。
弟兄姊妹我為甚麼要先題這一個故事?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到,當年以色列國的建立,是神自己做的工。但是,你很清楚的看到,神是藉著人,以色列的選民和外邦人他們配搭在一起來做成這件事。弟兄姊妹,這不就是今天教會建造的同樣的一個事實嗎?我們讀以弗所書的時候我們就留意到,按照神做工的階段來說,在舊約的日子裡面,外邦人是無份無關的。但是等到神的救贖藉著他的兒子顯明出來的時候,神就說清楚了,救贖的目的乃是為要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建立基督身體的這一個事實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兩下合為一。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現在我們看大衛在那裡把國度顯明出來的時候,很清楚的,你就看到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一同在那裡顯明神這一個安排。這是一點。
永遠在神的紀念裡
另外一點,當神記錄這一批人的時候,不是他們活著的時候。因為按照歷代志的記錄成文字一般說來那是文士以斯拉的手筆。那就是好多年以後的事。是以色列人建國又亡國,猶大給擄到巴比倫然後從巴比倫再回來,是這麼長久,才在文字上面顯出來,但是我們感謝主!雖然在人的中間,那個文字顯出來是好像晚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你很清楚的領會一件事,沒有這些文字記錄顯出來以前,這些人都在神的心意裡蒙紀念。
等到這個文字顯出來的時候,當然全部都死掉了,但是我們要留意,當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當中有部份的人也死掉了,這明顯的就是亞撒黑,就是約押的兄弟亞撒黑,就是二十六節那裡所說的。他是當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因為跟掃羅家征戰就死掉了。裡面又有一個人是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他就給約押戰勝他就殺了他。這是歷史的過程。神在這裡不管那一位。神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他們在把以色列這一個國度建立的這一個事實的裡面,他們所做的是神所紀念的,他們活著也好,沒有活著也好,都在神的數算的裡面蒙紀念。
得勝者的蒙紀念
我們這樣大體上看過了這一批人。我們就回過來,又來看,神在這裡把這一批人,特別是說到前頭那三個,後面那三個,甚麼意思呢?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能感悟到新約裡面那些屬靈的法則,我們要領會神這樣的一個數算那是非常有容易的,尤其是當我們能看到這一個建國歷史和將來國度的顯現來連接下來的時候,大衛是預表我們的主,他坐在寶座上是說出我們的主在國度是坐在寶座上的。大衛的寶座是藉著這樣的一批人來顯明出來,將來主的寶座顯明出來又憑藉著甚麼人呢?
如果我們對新約的事情有掌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得勝者就出來。以色列人大衛做王,整個以色列都沒有不同的意見,只有那一個時刻。但是儘管他們對大衛坐在寶座上沒有意見,但是並不等於整個以色列人都在大衛做王的那一個過程的裡面有作用,特別是聖經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是有作用的人。但是這一批人在以色列中間是極其少數,雖然他們是少數,但是卻是讓大衛坐上寶座的一個不能忽略的原因。弟兄姊妹就和將來我們的主的寶座在地上顯明出來的這個事實來說,那和現今教會的得勝者就有很直接的關係。
靠主站住
我們感謝主!我們留意到啟示錄七封書信裡面不住的在那裡顯明得勝者的呼招。為甚麼?一個很根本的事實乃是神要得著一批得勝者把基督的榮耀和豐富接過來又顯出來。這樣就把一個國度的規模擺出來,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當我們看到這一批大衛建國的得勝者的時候,我們要留意他們的那一個被數算的特點在那裡,這裡沒有記載每一個人有甚麼特殊的事,但是卻是有幾個人,神特別的點出有代表性的事。雖然只是點出其中的幾個人有一些事情,但是他們這些特點正是這一批勇士的特點。我們要留意的是這個。
十四節就說到其中一位勇士一次就痛打非力士人,當時非力士人很強大,很多以色列人都在非力士人面前逃跑,但是這裡有一位勇士,他就站住在那裡,把非力士人擋住,就扭轉了整個的戰局,叫以色利人大獲全勝。弟兄姊妹這件事情突出了這批勇士裡面的一個特點。或者我們用屬靈的話來說就是得勝者的性格,甚麼性格呢?明確的為了神來站住。我們感謝主!
這裡說他是一個人,但是有很多非利士人,但是他不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所以他就不再站住,雖然他只有一個人,他知道他必須要站住,他不能在那裡退下來。神讓他站在那裡,他就站住在那裡,我們感謝主!這是當時大衛勇士裡的一個特點,這也是一位得勝者的性格,我們讀七封書信的時候,你讀到得勝者的性格,當整個外面的環境都背向神的時候,甚至那個連叫作教會的組織也背棄神的時候,他們仍然站住在神的裡面。弟兄姊妹們,曆世歷代以來得勝者的性格,無論他是在那一個時刻表達出來的,一定有這一點。因為神實在是需要得著一批這樣的人來做完祂所要做的。這個是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們要留意的,這個事情在列王紀和撒母耳記都沒有記載,大衛的勇士他不曉得怎麼樣,他會想起伯利恒城門旁有一口水井的水他很喜歡喝,他只是那麼說一下:如果有人到伯利恒城門旁那個水井拿一點水來我喝,那我就很開心了。但是就有幾個勇士,他們就去到水旁,就把水就打上來就拿回來。當然那個過程我們不說了,因為他們把水拿回來,大衛就不要喝。他說:他們是冒死去把這個水拿回來,這個水就如同他們的血,我怎麼可以喝它呢?所以在事實上,大衛沒有喝這個水。
弟兄姊妹你很能看見一件事情,大衛的心裡確是把這些水喝了。這一句話說,他雖然沒有從嘴巴喝那個水,但是他喝得滿足比嘴巴喝那個水還要滿足,因為他得著了一批人。他們對他是一心一意為了滿足他而活,弟兄姊妹這是得勝者的那一個性格,一心一意只是為了滿足主,而不想到自己。他們只想到我們的主要得滿足。我們的就付代價讓他得滿足。
弟兄姊妹你看七封書信裡面,能作為得勝者,沒有一個教會的得勝者不要承擔一個很大的冒險。也許非拉鐵非教會的得勝者會稍微的好一點,但是其他幾個教會的得勝者,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見,他們真的是要把命賠上去。士每拿教會就不必說了,因為他是得勝者,已經把命賠上去了。如果是得勝者的話,你命賠上去了,那是絕對不會意外的。如果你是在別迦摩,或者是在推雅推喇,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瞭解,如果你要做得勝者,你不給耶洗別弄掉,那就是很稀奇了,你不給坐在撒但的座位上的那一個人弄掉,那很稀奇。
所以起初你要看,啟示錄七個教會裡面的得勝者,你都看到他們是冒生命得危險而讓神的心意得著滿足,曆世歷代以來弟兄姊妹你看到,所有站在主面前追求做得勝者的神的兒女們,他們都是如此付代價來走上他們的路。他們只有一個心意,就是為了滿足主。這是第二個性格的特點。
輕看眼見的兇險
第三個呢?這裡你要看到一件事,那是在22節,22節那裡面題到幾個人呢?下雪的時候,下坑裡殺了一隻獅子,他又殺了一位埃及的敵人,是巨人。另外又有一個人只是拿著棍子就對付了很強大的埃及人,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個是從當時他們那個征戰的環境裡面來說的,我們怎麼把他們所做的總結出一個標題來呢?那你就看到得勝者的第三個性格特點,乃是不受環境來影響他們的鬥志。他們知道他們征戰的目的是甚麼,環境可以怎麼兇險,但是他們卻沒有給環境或者說給眼見的事物來影響他們的忠心。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的國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神的工作的日記的裡面,所記錄下來的事物,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神很看重那些為著神的旨意而擺上他們自己的人。是因著他們的擺上,神就說他們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弟兄姊妹你看到他們的功勞,透過他們在神面前的蒙紀念,你得留意到神,我們的主在這一個稱為教會的時代的裡面,不住地向教會發出教會得勝者的呼招那一個目的在那裡,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
跟隨大衛的軍隊
好了,數點了這些勇士的首領以後,弟兄姊妹你就注意來,來到十二章了,十二章說甚麼呢?是跟隨大衛的軍隊。剛才那一個是軍隊的首領,接下來就說到大衛的軍隊。弟兄姊妹你注意神做工的那個日記裡面所記載的事情,你不要單單只是看到那裡有一件這樣的事,這樣的事。我們要留意神怎麼寫他的日記。到了十二章,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句:“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只是看到這裡,你只是看到這一批人很有本事,但是你要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這個特點,他們特別在那裡呢?“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看到那個特點了沒有?上帝就說:“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掃羅就是他的死對頭。那掃羅是誰呢?掃羅是便雅憫人,是當時的以色列王。現在你來看幫助大衛的是甚麼人,當然整個十二章裡面都是說到幫助大衛的人,但是在神的意志的裡面,首先記錄下來的,甚麼人?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
弟兄姊妹們,這裡你看到一件甚麼事情?按照一般人情上面來看,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這一批人應當是幫助掃羅的,因為他不單從政權那一方面來說,他們是掃羅底下的百姓,更重要的,他們在血緣上面是和掃羅方面更親近的。因為他們是同一個便雅憫支派的人,弟兄姊妹如果你記得,便雅憫支派在士師記的時候,他們支派只是剩下三百個人,所以這個支派不是一個很大的支派,所以看到那個基甸的時候他們說到,我是便雅憫支派裡面最小的,以色列當中最小的一個支派。他們人數不是很多的支派,所以在親族當中的那一份感情應該是比較更親密一點。
但稀奇,這一批人沒有幫助掃羅,他們倒跑來幫助大衛,而大衛在這一個時候正是朝著掃羅的時候,不是大衛得勢的時候,而大衛在這個時候是逃亡的時候,他是漂流的居無定所的時候,但是這批人就特別跑來幫助大衛,他們當中,在這裡特別題到他們的一些人,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本事,如果他們投在掃羅的手下,他們一定從掃羅那裡得重用。而他們沒有站在掃羅那裡,他們就跑到大衛這裡,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一件甚麼事?你明明看到這是神的手在那裡做的事,一面是叫大衛得堅固,一面是讓大衛得安慰。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在大衛手下的跟隨大衛的那些人,他們是按照神自己的管理而進到大衛隊伍裡面來。如果我們這樣一個支派一個支派的看下去,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是神讓每一個支派的那些精英都跑到大衛那裡去,去幫助大衛,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弟兄姊妹你注意,當這些人來幫助大衛的時候,神在那裡,歷代志的上面,他是怎麼說呢?你留意第22節:“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神把這許許多多的,從各個支派裡面的人招來,一共有多少人呢?如果我們把他們加起來的話,你看到好多人,但是這些人來歸向大衛做甚麼呢?留意38節:“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我們感謝神!
預示教會成長帶進國度
我們看到神所記下來的這些事。神就是把他在以色列人中怎麼調轉以色列人的心思讓他們歸向大衛,我們感謝主!他從前怎麼叫大衛得國,以後我們主回來的時候也同樣的顯明我們的主得著國度,弟兄姊妹你看到,當神的國度在地上顯明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件事情,這個國度的顯現是根據一個甚麼事實呢?這是我們常常會題到的,那是根據教會的長成,我們感謝主!教會長成了,她就要同主一同得國,但是教會怎麼能長成呢?這是常常許多時候常困惑著神兒女的心思,因為你沒有辦法能在一個時間的裡面看到一個教會有成熟的表現,但是感謝神!我們一再題過,教會的成熟不是看一時一地,教會的成熟是看整個教會的時期裡面那一個累計起來的總合的。
現在在這裡也給我們看到,那個小影。現在看十二章,我們看到整個以色列,我們可以這樣體會,將來主得著國度的時候,那是全教會和我們的主在一起,全教會就是所有得救的人,但是促成國度的顯明的不是全教會的人,你要聽清楚,讓國度得以顯明的乃是全教會,但是促成國度顯明的卻不是全教會。促成國度顯明的是甚麼?是教會裡面那一批得勝者。曆世歷代的得勝者,他們那個屬靈的成份的累積。就叫教會給帶到成熟的地步。
如果我們來看大衛得國的那些神所記載的事情,我們好像看到一點的眉目,我再重複題這一點,在歷代志裡面你沒有看到詳細的記錄,但它確實在那裡記下了結果和原因。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留意到,它的結果和原因所表達出來的那個屬靈的原則,我們感謝主!歷代志是帶我們去看到我們怎麼來跟隨主。在其他的歷史書神怎麼按人來執行他的計畫但是歷代志卻是叫我們看見我們該如何做一位跟隨主的人,到了十二節末了你就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以色列人甚是歡樂,這是國度的光景。
到了十三章,弟兄姊妹你看到又轉到另外的一個方面去了,那就跟聖殿的建造有關的,幾乎從十三章到歷代志上的末了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因為到了十二章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國度的小影完全的顯明了。這裡所記載君王這一部份的事情已經完畢了,現在就轉到敬拜的部份,就是聖殿作為那個中心,我們感謝主!下次我們從十三章開始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這一個中心點的轉移,但是無論怎麼樣轉移,都是為著神那永遠的旨意在執行的完成,我們感謝主!我們禱告。
受膏為王之地 (賈玉銘)
(3:l~9,11:1~9)
本書第10章,是論掃羅王失敗戰死于疆場、于掃羅死後,神所立的受膏王大衛,即要登位了。按大衛受膏為王,原是作彌賽亞為王之預表,神與大衛所立國度之約,必是在基督耶穌身上方能實現。神曾對大衛說:“我必使你的後裔接續你的位……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撒下7:12~17)。“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他必向列國豎立大旗”(賽11:1,3,12)。後來天使報信給馬利亞說:“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1:32~33)。到災期中,第七位天使吹角時,“天上就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大衛是神所立的選民君,惟有大衛的王位,堪作基督為王的預表。按大衛受膏為王,有三個地點,這其中的經過,也都是包含著緊要的意義:
一、先在伯利恒受膏被選為王 當掃羅被神厭棄的時候,神就對撒母耳說:“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裡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耶西就打發人去叫了他來。他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撒母耳就用角裡的膏油,在他諸兄中膏了他。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這是說到受膏王的發祥地,就是伯利恒。“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猶太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彌5:2)。照聖經所載,伯利恒所以堪為選民君受膏之地:
(一)因伯利恒是糧食之家 按伯利恒意即饅頭房,或糧食之家。正是表明耶穌來,為人的生命糧,可以供給人靈性的需要。如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6:51)。
(二)因伯利恒是泉源之地 伯利恒不但為糧食之家,也是泉源之地,當時人亦稱其為泉源地,以其處有極美的泉水。如大衛在亞杜蘭洞時,有非利士人在伯利恒安營,“大衛渴想,說:‘甚願有人將伯利恒城門旁井裡的水打來給我喝。’這三個勇士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恒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他卻不肯喝,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11:15~19)。
伯利恒既為糧食之家,又為泉源之地,有糧又有水,正可表明我們的萬王之王,為靈糧,為活水,可以飽足我們的心靈。
二、又在希伯侖受膏為猶大王 希伯侖原名為基列亞巴(創23:2),後改名為希伯侖。當掃羅王死後,大衛特蒙神的指示,上希伯侖去,……猶太人就來到希伯侖,在那裡膏他為猶大家的王(撒下2:1~4)。
(一)因希伯侖為神人之交通處 希伯侖譯即友誼或聯合,此名稱之意,正是可以表明人與神的聯屬。大衛在希伯侖為王,即表明耶穌為王的實行,無非為求人與神聯合,人與神亦惟在基督裡方能相合,“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弗2:14~19)。
(二)因希伯侖為信仰之發源地 希伯侖有幔利橡樹,“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常常在希伯侖的幔利橡樹那裡支搭帳棚,而且也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一祭壇。幔利的帳棚與祭壇,就是信仰的發源地。因為帳棚是表明超出世界的心——在世界為客旅。祭壇是表明信仰神的心——獻身歸主。亞伯拉罕亦在該處買一麥比拉洞,為墳地,安葬其妻撒拉。當以色列人自埃及上來,進到迦南後,即為有信心的迦勒所承受為業(書14:12)。而且希伯侖亦為逃城之一,表明罪人可以逃到主內,保全性命(書 20:7)。
如此說來,大衛首在希伯侖受膏為王,是因希伯侖的名義,並其在歷史上的經過,大可以表明基督為王的事工。所以大衛特蒙神指示,從洗革拉上到希伯侖,就在那裡受膏為王。
三、終則受膏在耶路撒冷為王 大衛為王先後受膏共有三次,如上所言:一次是在伯利恒受膏被選為王;二次是在希伯侖為猶大家之王;以後以色列眾支派的長老,一同聚集到希伯侖,來見大衛,大衛就在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按眾長老所以膏大衛為王:一則因為“我們原是你的骨肉”(11:1)。二則“率以色列人出入的是你”,曾領以色列人打勝仗(11:2)。三則這是照著神的應許。“耶和華你的神也曾應許你說:‘你必要牧養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11:2~3)。神既已應許他,這事是出乎主,就當順主旨而行。大衛為以色列眾支派的王,這當然是神的旨意,所以眾長老即在神的旨意中,來膏大衛為王。
(一)預表的耶路撒冷王(創14:17~40) 當亞伯拉罕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諸王回來時,“這麥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長遠為祭司的。他當亞伯拉罕殺敗諸王回來的時候,就迎接他,給他祝福……他頭一個名翻出來就是仁義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乃是與神的兒子相似”(來7:1~3)。
(二)代表的耶路撒冷王 大衛在耶路撒冷為王,原為耶穌的代表,是以地上的耶路撒冷,代表天上的耶路撒冷,保羅在加拉太書曾闡明此意(加4:21~31)。我們的平安君耶穌基督,今日是在天上的耶路撒冷城中為王,凡屬主的選民,莫不是以天上的耶路撒冷,亦即屬靈的錫安為京都,因為“我們是天上的國民”(腓3:20)。
(三)實現的耶路撒冷王 不論是預表的耶路撒冷王麥基洗德,或是代表的耶路撒冷王大衛,無非是表明有和平君要出現。因耶穌基督不但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為王,也更要在建于崇高過於萬嶺的錫安山,並從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城中,實現為平安君。即在他的禧年國度、並完全國度裡,為萬王之王;因為到那時,“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耶路撒冷城,既在神永遠的旨意,並在基督的國度裡關係如此重要,當然代表耶穌基督為王的大衛,是必要在耶路撒冷建立他的京都了。聖經對於耶路撒冷所用之稱呼,也足可以表示此聖城的重要:(1)稱為亞利伊勒(賽29:1)。(2)稱為神的城(詩46:4,87:3)。(3)為大君的京都(詩48:2)。(4)誠實的城(亞8:3)。(5)萬軍之耶和華的聖山(亞8:3)。(6)稱為全美的、全地所喜悅的城(耶哀2:15)。(7)耶和華的寶座(耶3:17)。(8)錫安城(王上8:1,亞9:13)。(9)為大衛城(撒下5:7,賽22:9)。(10)稱為聖城(尼11:1,賽1:26,48:2,1:4)。美哉錫安!榮哉耶路撒冷!大衛代表將來為萬王之王的大君,坐在錫安的王位上,是何等榮幸啊!
選民君之軍隊(賈玉銘)
(11章至12章,13:8~17)
大衛是得勝之君,於撒母耳記下第4章,又8至10章,已詳述他的戰績。於撒母耳記下要義第8章,亦總言其得勝之經過。在猶大列王中,有所羅門是代表耶穌為平安王,大衛是代表耶穌為得勝的王。按其得勝,可分三方面:一則勝過代表自我的掃羅並掃羅家,表明信徒將自我釘在十字架(加5:24)。二即勝過迦南各族,如迦南族、耶布斯族、希未族等等。此國內各族,正可表明屬於人自身的各樣仇敵,就如保羅所說:“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欲同釘在十字架上了”(加5:24)。三即勝過四圍的列國,如亞瑪利人、非利士人等。這是表明信徒如何勝世界(加6:14~15)。在本章內,即只論到大衛的軍隊,並其軍隊交戰的精神:
一、如同神的軍隊 “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12:16~22)哦!這是何等稀奇的事,大衛的軍隊,竟能如同神的軍隊一樣。大衛為王既是代表耶穌基督,他的軍隊自然也就代表基督的軍隊,即天國的精兵,同站在十字架下,受愛旗的指揮。
(一)兵士的招募 大衛的軍兵,並非費了多少力量,多少金錢招募來的;乃是由於個人情願,自告奮勇自來投誠。當大衛在亞杜蘭洞時,“凡受窘迫的、欠債的、心裡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裡”(撒上22:l~2)。他飄流曠野時,亦有多人隨從,“有人到曠野的山寨投奔大衛”(12:8)。連掃羅的族弟兄,“便雅憫和猶大人到山寨大衛那裡……大衛啊,我們是歸於你的;耶西的兒子啊,我們是幫助你的。願你平平安安,願幫助你的也都平安,因為你的神幫助你。大衛從前與非利士人同去,要與掃羅爭戰,有些瑪拿西人來投奔大衛,……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12:16~22)。到他在希伯侖為王時,各支派的戰士,皆紛紛而來歸向大衛,如:以法蓮支派大能的勇士,在本族著名的有二萬零八百人;瑪拿西支派有一萬八千人;西布倫支派有五萬人;拿弗他利有三萬七千人;但支派二萬八千六百人;亞設支派能上陣打仗的,有四萬人;約旦河東兩個半支派,有十二萬人。當時眾長老等,已膏大衛為王,此時軍士們,也現出樂意歸服大衛的心,他們就都誠心來到希伯侖,立大衛為王(12:30~46)。歸從大衛的軍士,皆是甘自情願,一心投誠,實際說來不是人招募的,乃是心靈中受了神的感召,是由神招募的。今日歸從主的軍士,是否也如同大衛的兵士,甘心投奔,誠心歸服,甘願在主的旗下,為十字架軍呢?
(二)軍士的態度 大衛的軍士,不但是自來投降,甘心投誠,且都是大有能力,他們都是勇士。“有人到曠野的山寨投奔大衛,都是大能的勇士”(12:8)。“這些人幫助大衛攻擊群賊,他們都是大能的勇士”(12:21)。“還有少年大能的勇士”(12:28)。“以法蓮支派、大能的勇士……有二萬零八百人”(12:30)。且是“用各樣兵器打仗,行伍整齊,不生二心的”(12:33)。從此可見大衛軍士的態度:(1)是全心歸服——基督的兵士,是否一心為主呢?(2)是大有能力——他們“都是大能的勇士”。基督的軍士,是否在靈界中,堪稱大能的勇士呢?(3)是能用各樣兵器的——天國精兵更能善用全副軍裝抵擋敵人的詭計。(4)是行伍整齊的——軍士不是單獨行動的,須要與眾人同心同步,大家站在一條戰線上,勇敢與敵人去交鋒。
二、聽從神的率領 神的軍隊當然要聽從神的率領:
(一)未戰之前先問主 當非利士人散佈在利乏音穀,來與以色列人交戰時,“大衛求問神,說:‘我可以上去攻打非利士人嗎?你將他們交在我手裡嗎?’耶和華說:‘你可以上去,我必將他們交在你手裡’”(14:9~10)。又後非利士人再來交戰,“大衛又求問神,神說:‘不要一直地上去,要轉到他們後頭,從桑林對面攻打他們’”(14:14)。大衛於戰前問主,願意順從主的旨意,這固然是難得的。大衛于問主時,即立時得到主的回答,並且指示他進攻的方法,這更是難得的事。既能于未戰之前,先得到主的指示,預知進攻的策略,並戰事的結束;到上陣的時候,當然要勇氣百倍,無所畏懼了。今日靈界戰士,是否亦於上陣之前,先清楚得到主的指示呢?
(二)既戰之時聽從主 “神說:‘你聽見桑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就要急速前去,因為那時耶和華已經在你前頭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大衛就遵著神所吩咐的去行”(12:15~16)。
1、 樹梢上有腳步的聲音 這桑樹梢上腳步的聲音,是什麼聲音呢?(l)是超乎自然的聲音
——這聲音不是自然風吹的聲音,乃是由於神的腳步。稀奇啊!神何以有腳步的聲音呢?這當然是神差派天軍,為他的子民爭戰了。既有看不見的與看得見的,兩隊神軍合力戰攻,當然是戰無不勝了。(2)是代表屬靈的聲音——桑樹梢上有聲音,既不是天然的風聲,當然是靈風的聲音。信徒的交戰,亦必是於聽見靈風吹煦時,方可大獲全勝。
2、聽樹梢上腳步的聲音 桑樹梢上腳步的聲音,不是人人可以聽到的,非通靈的人不能聽。我們要聽到桑樹梢上的聲音:(1)是候——即等候,不能憑己意,隨便跑在主頭裡,要等候,等候。(2)是靜——在冗忙煩擾當中,不易聽到靈界的聲音。(3)是聽——既有安靜的心靈,即可開通靈耳,靜聆上面的聲音。(4)是懂——常有人雖已聽到上面聲音,只以聽而不懂,亦即錯過了神的機會。(5)是從——既已聽明神的聲音,務要即速隨從,切勿遲疑不前。
今日身列基督的行伍,為靈界戰士的諸君,是否常聽到樹梢的聲音呢?每當上陣時,是否有主在前率領呢?或是僅憑個人的意見與血氣,即冒昧出戰呢?謹慎罷!憑自己出戰未有不失敗的。
三、顯出神的作為 既有神同在,又有神同行,自然就要顯出神的作為了。
(一)將敵人如水沖去 大衛說:“神藉我的手衝破敵人,如同水沖去一般”(14:11)。大衛又“遵著神所吩咐的,攻打非利士人的軍隊,從基遍直到基色”(14:16)。這是說到神的軍隊,靠著神的率領來攻打敵人,是怎樣容易。本處雖只論到非利士人,是以非利士人代表神民的仇敵。神民在埃及的仇敵是世俗;在曠野仇敵是肉體——亞瑪力人;在迦南的仇敵是撒但的羽翼。大衛初次與非利士人交戰時,正是把那個顯有大罪人表像的歌利亞打敗了(撒上17:41~54)。此後非利士人多次戰攻神子民,惟有代表基督的大衛王,才可把他打敗了。
(二)把偶像用火焚燒 非利士人戰敗時,將神像撇在那裡,大衛吩咐人用火焚燒了。非利士人上陣時,攜帶神像,以為神像能保佑他們得勝;今以戰敗棄之而逃。大衛吩咐人用火焚燒,這不但是勝過敵人,也是表明勝過外邦的邪神。將神像焚燒,是遵照摩西的命令說:“他們雕刻的神像,你們要用火焚燒,其上的金銀你不可貪圖,也不可收取,免得你因此陷入網羅”(申7:25)。
(三)使神民同蒙拯救 大衛所率的神軍,不但勝過掃羅家——勝過自我。且是勝過國內各族——勝過肉體的情欲。也是勝過四圍列國。非利士為含的後裔,是神子民的勁敵,幸有大衛率領神軍,將其剿滅,使神的子民同得拯救。
(四)叫主名大得榮耀 “於是大衛的名傳揚到列國,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大衛王原是代表基督,大衛的名傳到列國,即是表明主的榮耀。神的軍隊,當然該顯出主的榮耀。
大衛固然率領神的軍隊,戰勝敵人,拯救神的子民,且是大大榮耀了主。今日在靈界戰場上的天國戰士,是否如同摩西、大衛、彼得、保羅,把美好的仗,已經打勝,……從此後,有公義冠冕,為各人存留呢?(提後4:7)
詩曰:
主為大帥領徒與敵戰爭 主為得救磐石堅立不傾
信徒賴此磐石大獲全勝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我輩信徒今在靈界戰地 務要奮勇攻敵不留餘力
仰瞻眾聖為主忠心到底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大衛的勇士(趙世光)
「經文:歷代志上十一10~19」
論到大衛的勇士,他們與大衛有什麼關係呢?請看歷代志上十一10:「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原來這些勇士是幫助大衛得國作王的,他們也都是奮勇地幫助大衛的。「奮勇」表示願意付上生命代價來幫助大衛,在十一章裡記載有一件事,很能感動我們:一次,大衛口渴了,他知道在一個小城的城門旁,即是伯利恒城,有一口井,這井裡的水很清潔,大衛渴望想喝這井的水。但是這伯利恒城,現在是在仇敵的手中,大衛怎樣能喝這井裡的水呢?大衛已經表明他渴望喝水的心思,於是,那三位勇士聽了,就起來,往伯利恒城那邊去取水。伯利恒那時有非利士人的軍隊在那邊佈防,非利士人與大衛是互相為敵的。這三位勇士要得這井裡的水,一定要經過非利士人的營盤,這是冒險的事。但是,那三位勇士因忠於大衛,他們知道大衛渴了,同時,他們也知要越過仇敵的防守線是危險,且是不容易的。但是,他們實在忠於大衛。在軍隊中,忠心是重要的條例,要忠於上司,也要遵守上司的命令。這三位勇士為了大衛口渴,就去取水。其中說。沒有阻擋。並非不遇危險。聖經說:「他們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闖」就是打過去,殺過去。如果不把仇敵殺死,仇敵就要把他們殺死,正是: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他們三位終於闖過了非利士的營盤,取得了水。我想:回來更難了。去的時候三個人都可打,回來的時候,一個勇士要拿水,只有兩個人可打。比較起來,回來比去更難。他們怎能回去的呢?因為他們都有勇敢的心。勇士如何會產生呢?那就是他們把生命放在一邊。一個人把生命放在一邊,還有什麼可怕的呢?他們忠於大衛,這就是有名有實的勇士。他們把取來的水給大衛喝,大衛有沒有喝呢?大衛雖然是王,是軍隊中的元帥,但是,他也有愛心,而且,他心裡有神。他怎麼能獨自喝下去呢?請看十九節,大衛說:「我的神阿,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各位,希奇不希奇?他把水拿到神的面前,作了這樣短短的禱告,而不肯喝。大衛看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他怎敢喝生命換來的水呢?這裡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大衛把那三個勇士的忠心,帶到神的面前。不但如此,請看十八節末了一句:「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大衛不肯喝,他把水奠在耶和華面前。那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他要把他們冒死取得的水獻給耶和華,這水也可說是他們的血。大衛把他們的血獻給耶和華,可以使神紀念他們,紀念這三位勇士的忠心。這一切神都看見了。所以,就被記在聖經中。各位阿!這三位勇士的忠心,教訓了我們,他們忠於他們的王,我們豈不是忠於我們的王基督麼?你有否忠於基督,我不知道,但是神要察看你的心,祂知道你是否忠於基督。巴不得我們從這三位勇士身上,得著永不忘的教訓。
除這三位勇士外,還有一位,我也要提一提,那就是大衛手下的元帥約押。他是勇士的首領。他是否忠於大衛呢?他起初十分忠於大衛,當大衛的兒子押沙龍背逆大衛時,約押極忠心的去討伐押沙龍。約押為大衛到各處去打仗,他十分忠於大衛。後來聖經說:他卻殺了兩個不應殺的人。當大衛年老的時候,約押的忠心變遷了。我說,約押起初確是十分忠於大衛,可惜後來變節了。這使大衛的心多難過。大衛的兒子很多,除了押沙龍外,還有一個名叫亞多尼雅。押沙龍在大衛未死前背逆大衛,想搶奪大衛的王位,當時作王需要神藉著先知來膏那作王的人,那是神定規的,比如掃羅是撒母耳替他膏的,後來大衛,也是撒母耳替他膏的。大衛的兒子很多,現在大衛年紀老邁,神已經規定所羅門繼續大衛作王了。當時的先知是拿單,所以拿單膏所羅門作王。亞多尼雅知道神不選擇他作王,他就採用人的方法,欲自立為王。他在所羅門未作王前,聯絡了兩個首領,一個就是祭司亞比亞,他是宗教的首領,另一個就是約押,他是軍事的首領。他抓住這兩個首領,以為能夠成功。其實不出乎神,如何能成功呢?關於亞多尼雅,並不包在我的題目中,所以我略去不提。我們回頭來看大元帥約押。約押本來是忠於大衛的,那末應該保守忠心到底才對。約押知道大衛死後,所羅門作王,約押心裡本是有神的
。恐怕亞多尼雅當時用了詭計 ,說服了約押,約押就服從了亞多尼雅,不忠於大衛了。大概當時亞多尼雅給了約押許多的應許,如地位,錢財,等等東西,約押就變節了。請問變節後他的忠心在那裡?我們在神面前,不可為了錢財,為了地位,為了人的好話而變節。耶穌說:「你們務要至死忠心」。我們不要像約押,我們要聽主的話。主說:「你們務要至死忠心」。各位信徒們!我們的耶穌,祂是受膏的王,是神定規的。所羅門是神定規的王,亞多尼雅不是神所定規的。神立基督為王,我們的王就是基督,這一點各位要清楚明白,大概約押起頭是清楚,後來就糊塗了。他忠於受膏王大衛是對的,但是服從亞多尼雅是錯的。耶穌基督是什麼意思呢?耶穌基督就是受膏的王。在新約裡神有兩次如此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祂」。基督徒啊!你們要認清所要忠於心的究應為誰?基督徒若不忠於基督,那末請問忠於誰呢?基督徒應該忠於基督,基督耶穌說:「你們務要至死忠心」,各位啊!你覺得怎樣?
我總覺得忠心兩個字還不夠,如果你十分中只有四分忠心,那末,不能說你不忠心,所以我想盡忠比較忠心好,但是,還不夠,因為有時可能會像約押那樣的變節。我忽然想起,中國有位英雄的母親,就是岳飛的母親。嶽飛,我們都知道,連小孩子也知道。岳飛的母親,這位老太太,她在她兒子背上刻了四個字,就是「精忠報國」。她不是刻「忠心報國」,也不是刻「精忠報國」,乃是「精忠報國」。精忠,不但百分之一百的精忠,而且,沒有任何東西能侵犯他的忠心,沒有力量能減少他的忠心,他的忠心是純正沒有雜質能滲入的。你說他好,隨你說,你恫嚇他,他不怕,你說要殺他,他不退縮,他單知道忠心,不怕你舌頭所說的話。他威武不屈。現在需要的是精忠的基督徒,不要變節的約押。嶽飛能否達到精忠的地步?他到底是精忠的。雖然他被奸人害死,但他至今被人紀念。基督徒啊!你們要精忠報主,精忠於你尊榮的王耶穌基督。——趙世光《聖經寶藏(卷四)》
治國賢君(代上11章1至8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你的名何其美,我渴想你的慈愛,心中有美善。
我們來到歷代志上最關心的一段特別時期,就是大衛王朝的統治,這無疑是以色列史中最輝煌的時期。
1.膏立為王(1~3):其實大衛曾在猶大作王七年半(參撒下5:5)。但歷代志編年史家只集中大衛作以色列王的史實。我們必須留意,這裡用「全以色列」來表達聯合王國。以色列各支派的民眾代表皆擁立大衛,便正式膏立他,作為登基儀節。但從屬靈角度來看,大衛得天下是本於神的應許(2)和同在(9),可見人的職位與權力之擁有乃來自神,因此他是神的僕人,他的職責是要「牧養子民」,這概念乃含有謙卑與專心照顧的意思。這提醒現今在教會中,凡從神領受屬靈權位的人,必須以謙卑的心服事神及照顧神家裡的眾肢體,為他們謀恩福,作群羊的牧人,否則他只是一位「掛名」的領袖而已,是神不認可的。
其次大衛是「君」,原意是管治者,即指他必須要以神的方法和要道管治百姓。大衛一生的統治委實充滿屬靈智慧,所以他是一位出色的君王、政治家、戰士、詩人及信心偉人。
2.奠都耶京(4~8):耶路撒冷成為大衛京城之所在。大衛的統治,帶來了眾民的讚美、和平和昌盛(參詩122篇)。在曆世歷代中,神的統治正是這個意思(參來12:22);即使在大衛的時代,這城也是他兒子後來要建殿的地方,世世代代成為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實現神選擇用來「立祂名的居所」(申12:5)。基督徒將來也要在天上的耶路撒冷永囱地敬拜神,永享神的王權與尊榮。
今天在教會中服事的領袖,必須以神的道管治教會,供應屬靈養料,使會眾的生命得到充足的餵養而漸趨成熟堅穩。身為領袖的你,不論你是牧者、執事、團契職員、各部部員、主日學老師或組長等,是否能做到這重要的餵養角色?有甚麼是你需要努力建立的呢?
我的反省 ………………………………………………………………………
……………………………………………………………………………………
協同效應的好處(代上11章9至47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願敞開己心,被你寶貴的話語所教導。
在當今強調「協同效應」(Synergy)的年代中,隊工合作是催使事情有成效地發展及完成的重要因素。大衛登上王位,不能單靠一己之力去治好國家,乃需要一班才智和勇力俱全的人與他協作,這班勇士以各種不同的身分,聚集在這一位賢君之前,為要輔助他建國。從經文中我們可觀察到這班勇士一些值得深思之處:
1.英勇忠心:這兩樣素質都是作為勇士不可或缺的。英勇的表現見於他們抗戰殺敵的能力上,他們在面對強頑奸險的敵人,或甚至以寡敵眾的情況下,也毫不退縮畏懼地勇猛作戰。忠心的顯露則在於他們甘願為大衛犧牲捨命的態度上(18~19),他們誓死效忠,忠心耿耿地追隨王。環視今天的教會中也不乏有能力、有恩賜事奉的人,然而能夠忠心至死的又有幾人呢?
2.傑出人才:在大衛的眾多勇士中,最傑出的有三人(11~19,參撒下23:8~12)。他們做了一件令人難忘的事,當時大衛正在希伯侖,很想喝到家鄉水井的水。這三人為了滿足王的渴想,甘願冒險闖過非利士人的防線,從大衛家鄉的井中取了一瓶水來奉給大衛,大衛被他們的忠誠所感動而不敢喝這些水。他們三人所發的忠心,完全是因為他們對神所揀選受膏的王有尊敬之心和信心,因而肯為王冒這個險。我們也應對教會牧養我們的牧者有尊敬的心。
3.非泛泛之輩:第26~47節雖然沒有提及其他勇士的顯赫事𤂌,但他們仍然榜上有名,想必定非泛泛之輩。在天國事奉中,每位忠信的信徒雖然恩賜各不相同,但只要各自貢獻自己,為主擺上,主必一一紀念,將來必獲生命冠冕之賞賜。
面對牧養我們的教會牧者,我們也應對他們常存尊敬的心。雖然他們並不完全,但他們卻是神選召來領導和教導我們的,我們理應以信心來尊重他們,忠心地為他們代禱,好使他們在神面前得著屬靈的智慧和能力來帶領和牧養我們。
我的代求 ………………………………………………………………………
……………………………………………………………………………………
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代上十一1~9) (台北靈糧堂)
接下來就是大衛作王的歷史。大衛的作王分為三個階段:1>撒母耳在他年幼時的膏立(參撒上十六章);2>猶大支派膏立他作猶大家的王(參撒下二1-4);3>以色列眾支派膏立他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一、以色列人到希伯侖
首先我們看到「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侖見大衛。」這是因為在掃羅死後,大衛來到猶大支派的都城希伯侖,因此「猶大人來到希伯侖,在那裡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撒下二4)經歷多年的波折,大衛終於得到本族的支持「大衛登基的時候三十歲。」(撒下五4)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則在約旦河東的瑪哈念同時作王,而後「大衛家日見強盛,掃羅家日見衰弱。」(撒下三1) 這期間大衛「在希伯侖作王七年零六個月。」(撒下五5)
二、長老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
當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被他的臣僕所殺之後(撒下四5-7),就如前所說「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這之後大衛又作王三十三年,加上前面的七年半「大衛….在位四十年」(撒下五4)
三、大衛攻取耶路撒冷
當大衛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時,他知道他不能偏安於南部的希伯侖,而必須將都城遷至中部,因此尚在耶布斯人手中的耶路撒冷,就成為最好的選擇。
前面我們說過耶路撒冷就是亞伯拉罕獻以撒之地,因此它實在是神心意中的築壇獻祭之地,也是神與人相交之所。掃羅雖然在耶路撒冷對面長大,卻完全不明白神的心意,現在大衛終於摸到了神的心意。
位於錫安山上的耶路撒冷是一個難攻易守的堡壘,雖然耶布斯人戲稱就算城中只有瞎子瘸子,他們也攻不下來(參撒下五6)但是「大衛攻取錫安的保障,就是大衛的城。」
他建立了「大衛城」又修造城牆,日後他也將耶和華的約櫃抬進耶路撒冷,讓神居於祂心意所在之地。因此「大衛日見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
默想
我是否在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持守主給我的祝福與恩典,盡忠職守,並不貪戀別人的位份。也逐步踏實的承擔責任,直到完成主的託付,經歷主應許的成就。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容許我在年日中成長,雖然有許多挑戰與不順,但求主幫助我們一步一步的跟隨,而不眼高手低,或好高騖遠。求主將在每一個階段要我成就的心意向我顯明,讓我不會錯過神的考驗與提升,鍛煉我屬靈的肌肉,提升我的承擔力,直到主的旨意成就。阿門!
大衛的勇士(代上十一10~十二33) (台北靈糧堂)
《歷代志》的作者,為了要表達大衛作為一個領袖,是如何受到跟隨者的愛戴,不惜用70多節的經文,來記錄先後跟隨大衛的勇士,包括流亡期的歸順者,也包括做王初期的歸順者。
一、三個勇士所做的事
首先我們看到在大衛流亡期,至少有三十個勇士是他的死忠跟隨者,這些人很可能就在當年到亞杜蘭洞投靠他的四百位流亡份子之中(參撒上二二)。三十個勇士中又有兩組著名的三勇士。第一組的三勇士是最英勇的,他們對大衛的忠誠,可由他們冒死「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恒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15-19)這個故事可知。大衛因此說「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領袖與跟隨者彼此之間的情誼與忠貞躍然紙上,彌足珍貴。
二、便雅憫的勇士
其次我們看見來跟隨大衛的勇士出自各個不同的支派,除了他自己猶大支派外,還有「呂便、迦得、瑪拿西、西緬、以法蓮、以薩迦、西布倫、但、亞設」各支派的人,約旦河東也有人來跟隨,甚至外邦人中也有「亞捫、摩押、赫人」等等。當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十二1-2)連掃羅的本支都有人來幫助大衛。由此可看見大衛的胸襟與包容,真正具有領袖的氣魄。
三、誠心到希伯侖立大衛作王
最後我們看見也是這些勇士們「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十二38) 這些勇士「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十一10),以至「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十二38)。最後「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以薩迦、西布倫、拿弗他利人將許多面餅、無花果餅、幹葡萄、酒、油,用驢、駱駝、騾子、牛馱來,又帶了許多的牛和羊來,因為以色列人甚是歡樂。」正是一幅同心結盟的畫面,大衛不但有神的應許與恩膏,也贏得眾支派的愛戴,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默想
我是否能珍惜我身邊的幫助者,當他們為我付出代價時,我看重並珍惜他們所作的一切?我是否足夠寬容大度,包容各種不同的人材,給予他們機會,共創多贏?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把一個領袖的氣度,借著合你心意的大衛描繪在我們眼前,幫助我們如今無論是帶領者或是跟隨者,都知道該如何同心完成使命。阿們!
大衛與他的勇士(代上十一章1~47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歷代志上第十一章三節:「他們就膏大衛做以色列的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大衛作王了,不但是因為眾人的擁戴,而且是因為神要成就祂的計畫。不但「大衛作王」是理所當然,大衛也能輕易地奪得耶路撒冷,成為大君王的城;經文將這一切理所當然訴諸一個理由:「大衛日漸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代上十一9)集中在大衛身邊的,也是全國勇士的菁英,因為照著神的旨意,神要興起一切的環境助力,集中所有的人才,來幫助大衛得國、建國。(代上十一10)
從歷代志來看,因為神的旨意本是如此,所以大衛的「得國」、「得天下之英雄而用之」,似乎是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然而,如果我們不健忘撒母耳記所讀過的經文就會發現,即便「大衛作王」是出於神的旨意,也經歷過許多不足外人道的患難、苦痛,經驗了長時間的熬練、磨難;大衛作王之前,連他身邊的這批英雄,在旁人的眼裡看來也不過是世界的渣滓。
不過無論如何,「大衛日漸強盛,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與他同在。」(代上十一9)這段經文倒是說清楚了一個永恆不變的屬靈原則。雖然大衛高升的過程也是經歷了千辛萬苦,可是因為神與他同在,總是能夠逢凶化吉、撥雲見日;而儘管實踐應許的經過曲折、艱辛,卻一再顯出神大能的護庇,以及祂的話語立定在天、永不動搖。
親愛的基督徒,經歷神的應許,是一件喜樂的事,卻不一定是件迅速的事。有時候,在困難重重、烏雲密佈之間,我們也會迷亂了方向感,懷疑神是否忘記了祂的承諾,或者是質疑是否自己聽錯了神的意思。但是聖經說:「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五7~11)你我若渴望經歷神的應許,就需要常常彼此勉勵、打氣,學習忍耐、等候,堅持信靠主的同在,相信主的話語必然成就。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全心相信禰的應許永不改變,也幫助我能度過一切信心的黑暗期,堅持信靠禰的同在,忍耐、等候禰的話語成就。阿們!
禱讀:雅各書五章7~8節
7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8 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