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十二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二章精華(漆立平)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選民君之軍隊(十一、十二章;十三8~17)(賈玉銘) 優質領袖(代上12章1至40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的勇士(代上十一10~十二33) (台北靈糧堂) 大衛的軍隊(代上十二章1~40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十二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二章要義 四、記錄早期跟隨大衛的人 大衛在逃避掃羅追殺的時候,本來只是形單影隻。後來許多人都去追隨他,不僅有個人,或三三兩兩的人;並且有成群結隊的人,從各支派來追隨他。這種情形顯出兩方面的意義: 其一、是顯明大衛的個人特質,他有仁有義,敬神愛民,吸引人去追隨他。 其二、當道者掃羅,倒行逆施,跋扈不仁義,許多人甚至他的親族離他而去。 早期就離棄掃羅王,去追隨大衛流浪逃亡的人,計有: 1、許多便雅憫族的勇士,他們本都是掃羅同族的兄弟。(代上11:1-7) 2、有許多是來自河東迦特支派的勇士。(代上11:8-15) 3、又有許多便雅憫和猶大人結伴,投奔大衛山寨,請求大衛收留。(代上11:16-18) 4、有許多欠債的,逃亡的,他們遇見大衛,受大衛信仰與道義的感召,改邪歸正,大衛使他們不在山林作打家劫舍的強盜,而作保護百姓的人。(撒上22:1-2) 5、大衛被迫逃去非利士人時,有許多瑪拿西支派的千夫長,去投奔大衛,這些人幫助大衛攻擊群賊(亞瑪利人),保護百姓的生活與財產,他們都是大能的勇士,成為神的大軍。(代上11:19-22) 6、掃羅死後,大衛在希伯崙作猶大王時,各支派去追隨大衛的軍兵,來敦請大衛作以色列王的,有:(代上12:23-40) ⑴猶大支派的軍兵有6800人;⑵西緬支派的勇士有7100人;⑶利未支派有4600人,還有亞倫家的耶何耶大領的3700人,少年勇士撒督以及同著他的族長22人。⑷便雅憫支派,本來歸順掃羅的族人,也有3000人來歸向大衛。⑸以法蓮支派的勇士20800人;⑹瑪拿西支派的勇士18000人;⑺以薩迦支派有200族長率領族兄弟跟從大衛;⑻西布倫支派有50000人;⑼拿弗他利支派有37000人;⑽但支派有28600人;⑾亞設支派有4萬人;⑿約但河東流便支派、迦得支派、瑪拿西半支派的軍兵有12萬人。總共近36萬軍兵。 他們同心擁立大衛為王。大衛在希伯崙款待他們吃喝歡樂三日,以示慶祝。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王國顯) 06國度的小影(十至十二章) 從第十章開始,弟兄姊妹們很容易就看見,神的記錄就從過去他所數算的轉到一個國度的建立的這個事實裡,我想我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要先和弟兄姊妹題出一個事實,我們讀過列王紀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現在我們讀歷代志。如果從歷史的事實來說,這兩卷書裡邊所記錄的都是相同的事,但是你很顯然就看見,神的靈並沒有把兩卷書並為一卷。他是留下列王紀,同時也留下歷代志。它們的區別在甚麼地方呢?現在我們來看我們就看到比較清楚了。 歷代志與列王紀的異同 當然從表面上來說,列王紀是以以色列為歷史的主流,我說的以色列乃是指著北方那十個支派來說,而歷代志是南方的那兩個支派的國,猶大國為歷史的主流。但是這個只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重點不一樣,但是當我們看進這兩卷書的裡面去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發覺,它們不同的地方太多了,那也因為是這不同的地方太多,才顯出這兩卷書的那一個不同的表達,比方說,我們看歷史的表面的過程,在列王紀裡記載的蠻詳細的,但是在歷代志裡輕輕一代就過去了。 那比方說,現在大衛要出來做王,那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要做王的這一件事情幾乎是用了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來記錄,並且大衛做王以後的事情又用了撒母耳記下這整卷的書來做記錄,然後在列王紀裡邊也是稍微用了一點篇幅來記錄大衛的事情,都是屬於那個歷史的內容的。但是等到歷代志的時候,你就看見在撒母耳記,列王紀裡是記載的非常詳細的那些事情呢,就是那麼輕輕一代,甚至連題都不題。而歷代志裡面所題的呢,在撒母耳記或列王紀的裡幾乎找不到。但是我們都能知道許許多多的不同都是在同一個歷史裡的階段裡的。 歷代志說明歷史發生的原因 你說為甚麼會有這樣呢?我們感謝主!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的時候,我們看神的那個記錄轉到國度的建立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的看到那個區別了,在撒母耳記和歷代志是記載歷史的本身,而歷代志呢,是記載歷史的原因,列王紀跟撒母耳記是記載一些我們眼睛看得見的事情。歷代志裡是記錄一些我們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卻是在那裡影響著歷史的發展。現在我們來到第十章。第十章很簡單的就把整個以色列建國的過程都放在那裡了。但是在撒母耳跟列王紀上就用了差不多兩卷書的篇幅來述說。 掃羅王朝結束,大衛坐上寶座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第十章一開始就說到掃羅戰死了,掃羅的事情一點都不題。接下去就說到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但是大衛上寶座的那個經歷也題都不題。就是把兩個結果就放出來,你在歷代志裡面只是看見歷史的結果。但是你讀進去的時候,你就不但是看見那個結果,我們也看見那個原因,所以弟兄姊妹你看到,一開始就說,掃羅戰死了,整個掃羅家族他最小的兒子以外,但是在這裡字句就給我們說,整個掃羅家族都死了。簡單的來說就是說掃羅的王朝已經結束了。那這樣就引我們去注意了,掃羅的王朝是怎麼出來的?掃羅的王朝是人把它擁出來的。不是神把它帶出來的,這個我們讀撒母耳記和讀列王紀的時候都能體會的到,但是感謝我們的神!一題到大衛建立以色列的時候,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見,神做工的手,“是耶和華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掃羅的開始與結局 弟兄姊妹,這裡就很清楚在那裡把兩個不同歷史的原因和結果都帶出來。從表面上來看,掃羅是坐在王位上,大衛也是坐在王位上。但是你看到裡面去的時候,掃羅是出於人,雖然神也接受人的這一個擁戴,但是究竟那個源頭不是從神那裡來的。而大衛呢?雖然這裡就輕輕兩句話,“神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但是我們曉得那個過程,當大衛還是少年人的時候,神就已經差派撒母耳去膏他了。這一個膏,乃是根據神的定意。這樣我們就看到一個問題來了,如果不是出於神的,儘管神允許,但是那個結果就是不對。因為神為甚麼不做那一個安排呢?因為神就是知道掃羅這個人就是沒有辦法跟得上,在安排裡面就沒有選中他。 但是人要跑在神的前頭,把掃羅推出來,把他推出來的結局就是他自己本身也不好,以色列國也不好。所以你看到這裡一題到這一位掃羅的王朝結束的時候,就是那麼簡單的就說了,而不像在撒母耳記說他找交鬼的婦人來求問,也說了他在征戰的裡面的光景是如何。這裡沒有,就是說了在那一次的戰爭裡面,他和他的全家都死了。特別留下一件事情,關於他的死,就是當他受了重傷的時候,他就給他拿兵器的少年人說,你把我刺死罷,免得甚麼?免得別人說我是被未受割禮的人所殺的。你看到掃羅到死還是維持著他的特點,甚麼特點?顧念己,就是體貼肉體,所以我們中間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把掃羅看作一個肉體的表明,那完全是根據整個的他的性情的表現。 他死了,事情就告一段落,但是神要說的話沒有停止,所以,在第十章的重點乃是指出掃羅為甚麼會在那一種光景死亡。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十三節:這樣,掃羅死了。為甚麼呢?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頭一件。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這是第二件。頭一件事情:不服權柄,第二件事情:不以神為神。兩個問題都是非常嚴肅的直接頂撞了神,因此,主的話就說得很清楚:“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然後就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這就給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現在以色列國的建立的起頭,在他們起頭的時候,有人跑在神的前頭,但是沒有成全神的旨意,結果還是神自己把神的旨意帶出來。 神親手把大衛送上寶座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所以當大衛坐上寶座的這一件事情。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他是在神的手裡開始,也就像我們剛才題到的這個掃羅,從人的手裡開始,好像人做到了一個計畫,拿到神的面前逼神簽字承認。但是大衛不是,大衛是開始就是神自己的定意。從神揀選他一直到他坐上寶座,雖然當中經過很多很多的困擾,但是歷代志都不叫我們看那一些。歷代志只是帶我們去看一件事情。神所定規的事情,神自己去負責把它完成。所以大衛就坐上寶座了。他坐上寶座,神的記錄裡面就說:是耶和華使掃羅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然後到了十一章呢?這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要是你回到列王紀或者是撒母耳記去看的時候,當然大部份這一段的歷史都記載在列王紀,你就看見,那邊的記載,那個經過是很曲折的。但是在歷代志的裡面,神沒有叫我們去看那些曲折。神只是叫我們看他做工的結果。他做工的結果就是大衛坐在寶座上。那大衛怎麼去做在寶座上的呢?如果我們讀列王紀,我們就讀出這樣的一段歷史。 大衛先是在希伯倫做王,只是單單做猶大支派的王,然後大衛家還有很激烈的征戰,然後才有,以色列家來讓大衛也做以色列其他十一個支派的王。而所以在列王紀裡面用到好多的篇幅來說到那一段的時候。但是在歷代志,弟兄姊妹你看到,神根本就不在乎,不題那些曲折的事。神一題大衛坐寶座,也不題他坐猶大支派王的那一段。大衛一顯明出來就是以色列寶座上的那一位王。 神管理神子民的歷史 所以弟兄姊妹,第十一章一開始就說:“以色列眾人聚集到希伯侖見大衛說:“我們原是你的骨肉。第三節:於是,以色列的長老都來到希伯侖見大衛王,大衛在希伯侖耶和華面前與他們立約。他們就膏大衛作以色列的王。”這個是歷史。但是重要的一句話在底下:“是照耶和華藉撒母耳所說的話。”弟兄姊妹你看,列王紀記下的那一大段歷史在這裡就是那麼幾句。但是卻是有著很清楚的交待,這一件事情是照著神藉撒母耳所說的。 那就是說應驗了神藉撒母耳所說的,我們感謝主!這是簡單的記錄,你要是看歷史,沒有多少歷史給你看,神記載這些做甚麼呢?很清楚的要我們去領會,神子民的歷史是神自己在那裡掌管,是神在那裡給他們安排,也是神自己在那裡給他們成全。現在我們看到,大衛的寶座顯明了,那也就是說,神在地上所要的國度,那個基礎已經顯明了。有大衛坐在這一個國度的寶座上了。 國度的小影 我們接下去看的時候,你立刻就看到一件事情,不僅這一位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這個不是單單只是一個歷史的問題,這個是神在永遠的計畫裡的執行的過程問題。因為馬上接下去你就看到了,如果說一個國度顯明在那裡,那有幾件事情你不能缺少,不然的話你就沒辦法看見那個國度。那是甚麼呢?第一個當然就是王在寶座裡,第二個,已經成了。第三,就是百姓。弟兄姊妹你看在這裡,神很自然的就把這三個事情都帶出來,先是以色列的百姓來到希伯倫。 然後你就看到,大衛的寶座顯出來,那大衛的寶座顯出來以後,你接著馬上就看到耶路撒冷也出來,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不留意神從前所說的話,也不留心神在以後所說的話,你不會覺得這裡有甚麼特別的,做王就做王,耶路撒冷拿下來也是應該的嘛,因為這個耶路撒冷是在迦南地,迦南地是神要把它賞給以色列的,但弟兄姊妹,當你知道耶路撒冷在神計畫裡面的地位,也就知道這個事情不簡單,當王一顯出來的時候,耶路撒冷的問題就必須要解決。 為甚麼我說耶路撒冷的問題要解決呢?那要回到過去的歷史上面去看以色列進了迦南以後,我們在約書亞記裡面就可以瞭解了,他們是佔領了許多地方,但是在許多地方裡面總是有一點一些重點的地方,他們沒有辦法拿下來。他們拿不下來的地點其中一個就是耶路撒冷。我們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能讀到,或者在讀列王紀的時候也讀到,以色列人辦法能把耶路撒冷從耶布斯人的手裡接過來。 以至於耶布斯人在那裡有一些話,惟有跛腿的、慚愧的人才能讓耶布斯這個地方有改變。那個意思是說,以色列人根本不可能拿到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除非耶布斯的人。那裡的話很有意思,你可以這樣的領會,除非等到耶布斯裡面的人都成了瘸腿的,殘廢的,瞎眼的,你就有機會把它拿下來。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到士師記裡面所記載的,便雅憫支派把他的地業都攻取了,就是剩下耶布斯,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 作國度行政中心的耶路撒冷 但是感謝主!當我們來到歷代志的時候,我們立刻可以看到一件事,當以色列的寶座讓大衛一坐上去,耶路撒冷的問題也就解決了,過去以色列人沒有辦法來解決,而當大衛坐上寶座以後,耶路撒冷也落到以色列人的手裡,弟兄姊妹,現在我們就要來注意了,為甚麼在這裡,特別的就題到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地點。也是神在申命記裡面所指出的立為他名的城。也是在神的永遠的計畫裡神特別選中將來來做將來國度的那個京城的那一個城。 而也就是說,那是神的政權在地上執行的時候那一個行政的中心。那麼這些事情在以後我們都可以看到神的計畫就是沿著這條線發展。不光是以色列耶路撒冷作為那個京城。我們也看到以後我們的主回來真的把國度在地上帶出來時,那個國度的中心仍舊在耶路撒冷,如果你跑到永遠裡面去看,你看到將來的那個中心仍然在耶路撒冷,甚至加個新字,叫新耶路撒冷。但是那個要表達的就是耶路撒冷。 促成國度顯現的人物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坐上以色列的寶座的時候,神就在這裡把國度的那一個小影很明確的擺出來了,這一個國度有百姓,有王,有京城。現在我們看到國度的雛形出來了。這個仍然是在預表裡面去看。現在國度已經顯出來了,這個國度顯出來的過程,在神面前給數算的是甚麼呢?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一抓牢了這一位元神做工的記錄這一個特點來看歷代志,你就很清楚的看到,當國度的雛形顯出來的時候,神立刻記下來的乃是促成這一個國度的那一位關鍵的人物,這是個甚麼人物呢?所以從第十節,弟兄姊妹你看到:“以下記錄跟隨大衛勇士的首領,就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 這麼一些人,神特別把他們記下來,而記下來的目的在那裡呢?記錄下讓大衛照著神的旨意做王的一個很關鍵的事實又在那裡?因為大衛能坐上以色列的寶座那是神的旨意的完成。在神的旨意的完成的裡面,神很清楚的在那裡記錄下來,因為神讓大衛得著一批與他完全配搭在一起,去執行神旨意的人。因為這裡的話是說得那麼清楚,“幫助他得國,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做王。”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的記出這一批人在神這一個計畫完成的時候他們所起的作用。 當然,當我們讀這一段話的時候,我們就不單單看過去的這一段歷史。不是看以色列建國的歷史。因為我們很清楚的能領會以色列建國的那個歷史的過程。特別是大衛和他的寶座。他所建立的國度,是在神計畫的裡面有一個非常非常明確的預表的作用,乃是預表將來神兒子的國在地上顯明的那個過程的原則。其實嚴格說起來這裡既然說是神做工的記錄,那在他的記錄裡面所表達的很自然的那也不是神做工的法則。因此我們從當中我們就看到一些問題來了。 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人 我們先來看這一批人有甚麼特點。這裡是題到大衛有三位勇士,另外又有三位勇士。一共有六位很特別的勇士。前面三位勇士,後面三位勇士,這些勇士是大衛的勇士們的首領。如果你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你就可以說前三者種,後三種。的確我們看到這裡,然後在那裡就題到有一大堆的勇士。我先和弟兄姊妹把他們綜合起來來看,你看到他軍中的勇士,他們組成的成份是很複雜的。不完全是以色列人和各個支派的人。也有外邦人,而外邦人當中呢,有一些是本來是在神咒詛底下的人,也就是說以色列人在進迦南的時候需要除掉的那一些人。也有一些是律法的底下,神給他們有特別的限制的人。 搭配建造的原則 舉幾個例子,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了,第一位很特殊的人,弟兄姊妹一定知道,那就是赫人烏利亞,就是拔示巴原來的丈夫。這個是七族裡面的人。然後那裡你又看到有亞捫人,有摩押人,弟兄姊們你注意到這一點,這些人在以色列人的眼中來看是外邦人,這些外邦人有些是神不要的,有些是神給他們有限制的。亞捫和摩押他們過了三代,過了十代也不能入耶和華的會。但是很稀奇,大衛建國的行列的裡面,這些人在其中,如果你要用以色列人的觀念來看,扶持大衛坐上寶座的其中有不少的外邦人。如果我們籠統的來看呢,你就可以說,大衛坐上寶座是因為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配搭起來所帶出的結果。 弟兄姊妹我為甚麼要先題這一個故事?弟兄姊妹很清楚的看到,當年以色列國的建立,是神自己做的工。但是,你很清楚的看到,神是藉著人,以色列的選民和外邦人他們配搭在一起來做成這件事。弟兄姊妹,這不就是今天教會建造的同樣的一個事實嗎?我們讀以弗所書的時候我們就留意到,按照神做工的階段來說,在舊約的日子裡面,外邦人是無份無關的。但是等到神的救贖藉著他的兒子顯明出來的時候,神就說清楚了,救贖的目的乃是為要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建立基督身體的這一個事實乃是叫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兩下合為一。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現在我們看大衛在那裡把國度顯明出來的時候,很清楚的,你就看到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他們一同在那裡顯明神這一個安排。這是一點。 永遠在神的紀念裡 另外一點,當神記錄這一批人的時候,不是他們活著的時候。因為按照歷代志的記錄成文字一般說來那是文士以斯拉的手筆。那就是好多年以後的事。是以色列人建國又亡國,猶大給擄到巴比倫然後從巴比倫再回來,是這麼長久,才在文字上面顯出來,但是我們感謝主!雖然在人的中間,那個文字顯出來是好像晚了很多很多年。但是你很清楚的領會一件事,沒有這些文字記錄顯出來以前,這些人都在神的心意裡蒙紀念。 等到這個文字顯出來的時候,當然全部都死掉了,但是我們要留意,當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當中有部份的人也死掉了,這明顯的就是亞撒黑,就是約押的兄弟亞撒黑,就是二十六節那裡所說的。他是當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因為跟掃羅家征戰就死掉了。裡面又有一個人是大衛還沒有坐上以色列寶座的時候他就給約押戰勝他就殺了他。這是歷史的過程。神在這裡不管那一位。神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他們在把以色列這一個國度建立的這一個事實的裡面,他們所做的是神所紀念的,他們活著也好,沒有活著也好,都在神的數算的裡面蒙紀念。 得勝者的蒙紀念 我們這樣大體上看過了這一批人。我們就回過來,又來看,神在這裡把這一批人,特別是說到前頭那三個,後面那三個,甚麼意思呢?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能感悟到新約裡面那些屬靈的法則,我們要領會神這樣的一個數算那是非常有容易的,尤其是當我們能看到這一個建國歷史和將來國度的顯現來連接下來的時候,大衛是預表我們的主,他坐在寶座上是說出我們的主在國度是坐在寶座上的。大衛的寶座是藉著這樣的一批人來顯明出來,將來主的寶座顯明出來又憑藉著甚麼人呢? 如果我們對新約的事情有掌握,弟兄姊妹你就看到,得勝者就出來。以色列人大衛做王,整個以色列都沒有不同的意見,只有那一個時刻。但是儘管他們對大衛坐在寶座上沒有意見,但是並不等於整個以色列人都在大衛做王的那一個過程的裡面有作用,特別是聖經給我們看到這一批人是有作用的人。但是這一批人在以色列中間是極其少數,雖然他們是少數,但是卻是讓大衛坐上寶座的一個不能忽略的原因。弟兄姊妹就和將來我們的主的寶座在地上顯明出來的這個事實來說,那和現今教會的得勝者就有很直接的關係。 靠主站住 我們感謝主!我們留意到啟示錄七封書信裡面不住的在那裡顯明得勝者的呼招。為甚麼?一個很根本的事實乃是神要得著一批得勝者把基督的榮耀和豐富接過來又顯出來。這樣就把一個國度的規模擺出來,我們感謝我們的神!當我們看到這一批大衛建國的得勝者的時候,我們要留意他們的那一個被數算的特點在那裡,這裡沒有記載每一個人有甚麼特殊的事,但是卻是有幾個人,神特別的點出有代表性的事。雖然只是點出其中的幾個人有一些事情,但是他們這些特點正是這一批勇士的特點。我們要留意的是這個。 十四節就說到其中一位勇士一次就痛打非力士人,當時非力士人很強大,很多以色列人都在非力士人面前逃跑,但是這裡有一位勇士,他就站住在那裡,把非力士人擋住,就扭轉了整個的戰局,叫以色利人大獲全勝。弟兄姊妹這件事情突出了這批勇士裡面的一個特點。或者我們用屬靈的話來說就是得勝者的性格,甚麼性格呢?明確的為了神來站住。我們感謝主! 這裡說他是一個人,但是有很多非利士人,但是他不因為只有他一個人,所以他就不再站住,雖然他只有一個人,他知道他必須要站住,他不能在那裡退下來。神讓他站在那裡,他就站住在那裡,我們感謝主!這是當時大衛勇士裡的一個特點,這也是一位得勝者的性格,我們讀七封書信的時候,你讀到得勝者的性格,當整個外面的環境都背向神的時候,甚至那個連叫作教會的組織也背棄神的時候,他們仍然站住在神的裡面。弟兄姊妹們,曆世歷代以來得勝者的性格,無論他是在那一個時刻表達出來的,一定有這一點。因為神實在是需要得著一批這樣的人來做完祂所要做的。這個是頭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們要留意的,這個事情在列王紀和撒母耳記都沒有記載,大衛的勇士他不曉得怎麼樣,他會想起伯利恒城門旁有一口水井的水他很喜歡喝,他只是那麼說一下:如果有人到伯利恒城門旁那個水井拿一點水來我喝,那我就很開心了。但是就有幾個勇士,他們就去到水旁,就把水就打上來就拿回來。當然那個過程我們不說了,因為他們把水拿回來,大衛就不要喝。他說:他們是冒死去把這個水拿回來,這個水就如同他們的血,我怎麼可以喝它呢?所以在事實上,大衛沒有喝這個水。 弟兄姊妹你很能看見一件事情,大衛的心裡確是把這些水喝了。這一句話說,他雖然沒有從嘴巴喝那個水,但是他喝得滿足比嘴巴喝那個水還要滿足,因為他得著了一批人。他們對他是一心一意為了滿足他而活,弟兄姊妹這是得勝者的那一個性格,一心一意只是為了滿足主,而不想到自己。他們只想到我們的主要得滿足。我們的就付代價讓他得滿足。 弟兄姊妹你看七封書信裡面,能作為得勝者,沒有一個教會的得勝者不要承擔一個很大的冒險。也許非拉鐵非教會的得勝者會稍微的好一點,但是其他幾個教會的得勝者,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見,他們真的是要把命賠上去。士每拿教會就不必說了,因為他是得勝者,已經把命賠上去了。如果是得勝者的話,你命賠上去了,那是絕對不會意外的。如果你是在別迦摩,或者是在推雅推喇,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瞭解,如果你要做得勝者,你不給耶洗別弄掉,那就是很稀奇了,你不給坐在撒但的座位上的那一個人弄掉,那很稀奇。 所以起初你要看,啟示錄七個教會裡面的得勝者,你都看到他們是冒生命得危險而讓神的心意得著滿足,曆世歷代以來弟兄姊妹你看到,所有站在主面前追求做得勝者的神的兒女們,他們都是如此付代價來走上他們的路。他們只有一個心意,就是為了滿足主。這是第二個性格的特點。 輕看眼見的兇險 第三個呢?這裡你要看到一件事,那是在22節,22節那裡面題到幾個人呢?下雪的時候,下坑裡殺了一隻獅子,他又殺了一位埃及的敵人,是巨人。另外又有一個人只是拿著棍子就對付了很強大的埃及人,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個是從當時他們那個征戰的環境裡面來說的,我們怎麼把他們所做的總結出一個標題來呢?那你就看到得勝者的第三個性格特點,乃是不受環境來影響他們的鬥志。他們知道他們征戰的目的是甚麼,環境可以怎麼兇險,但是他們卻沒有給環境或者說給眼見的事物來影響他們的忠心。 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當大衛的國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看到神的工作的日記的裡面,所記錄下來的事物,我們看到一件事情,神很看重那些為著神的旨意而擺上他們自己的人。是因著他們的擺上,神就說他們是,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的。弟兄姊妹你看到他們的功勞,透過他們在神面前的蒙紀念,你得留意到神,我們的主在這一個稱為教會的時代的裡面,不住地向教會發出教會得勝者的呼招那一個目的在那裡,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 跟隨大衛的軍隊 好了,數點了這些勇士的首領以後,弟兄姊妹你就注意來,來到十二章了,十二章說甚麼呢?是跟隨大衛的軍隊。剛才那一個是軍隊的首領,接下來就說到大衛的軍隊。弟兄姊妹你注意神做工的那個日記裡面所記載的事情,你不要單單只是看到那裡有一件這樣的事,這樣的事。我們要留意神怎麼寫他的日記。到了十二章,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句:“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兩手甩石射箭。”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只是看到這裡,你只是看到這一批人很有本事,但是你要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這個特點,他們特別在那裡呢?“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看到那個特點了沒有?上帝就說:“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掃羅就是他的死對頭。那掃羅是誰呢?掃羅是便雅憫人,是當時的以色列王。現在你來看幫助大衛的是甚麼人,當然整個十二章裡面都是說到幫助大衛的人,但是在神的意志的裡面,首先記錄下來的,甚麼人?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 弟兄姊妹們,這裡你看到一件甚麼事情?按照一般人情上面來看,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這一批人應當是幫助掃羅的,因為他不單從政權那一方面來說,他們是掃羅底下的百姓,更重要的,他們在血緣上面是和掃羅方面更親近的。因為他們是同一個便雅憫支派的人,弟兄姊妹如果你記得,便雅憫支派在士師記的時候,他們支派只是剩下三百個人,所以這個支派不是一個很大的支派,所以看到那個基甸的時候他們說到,我是便雅憫支派裡面最小的,以色列當中最小的一個支派。他們人數不是很多的支派,所以在親族當中的那一份感情應該是比較更親密一點。 但稀奇,這一批人沒有幫助掃羅,他們倒跑來幫助大衛,而大衛在這一個時候正是朝著掃羅的時候,不是大衛得勢的時候,而大衛在這個時候是逃亡的時候,他是漂流的居無定所的時候,但是這批人就特別跑來幫助大衛,他們當中,在這裡特別題到他們的一些人,如果他們有這樣的本事,如果他們投在掃羅的手下,他們一定從掃羅那裡得重用。而他們沒有站在掃羅那裡,他們就跑到大衛這裡,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一件甚麼事?你明明看到這是神的手在那裡做的事,一面是叫大衛得堅固,一面是讓大衛得安慰。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到,在大衛手下的跟隨大衛的那些人,他們是按照神自己的管理而進到大衛隊伍裡面來。如果我們這樣一個支派一個支派的看下去,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是神讓每一個支派的那些精英都跑到大衛那裡去,去幫助大衛,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弟兄姊妹你注意,當這些人來幫助大衛的時候,神在那裡,歷代志的上面,他是怎麼說呢?你留意第22節:“那時,天天有人來幫助大衛,以致成了大軍,如神的軍一樣。”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神把這許許多多的,從各個支派裡面的人招來,一共有多少人呢?如果我們把他們加起來的話,你看到好多人,但是這些人來歸向大衛做甚麼呢?留意38節:“以上都是能守行伍的戰士。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我們感謝神! 預示教會成長帶進國度 我們看到神所記下來的這些事。神就是把他在以色列人中怎麼調轉以色列人的心思讓他們歸向大衛,我們感謝主!他從前怎麼叫大衛得國,以後我們主回來的時候也同樣的顯明我們的主得著國度,弟兄姊妹你看到,當神的國度在地上顯明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件事情,這個國度的顯現是根據一個甚麼事實呢?這是我們常常會題到的,那是根據教會的長成,我們感謝主!教會長成了,她就要同主一同得國,但是教會怎麼能長成呢?這是常常許多時候常困惑著神兒女的心思,因為你沒有辦法能在一個時間的裡面看到一個教會有成熟的表現,但是感謝神!我們一再題過,教會的成熟不是看一時一地,教會的成熟是看整個教會的時期裡面那一個累計起來的總合的。 現在在這裡也給我們看到,那個小影。現在看十二章,我們看到整個以色列,我們可以這樣體會,將來主得著國度的時候,那是全教會和我們的主在一起,全教會就是所有得救的人,但是促成國度的顯明的不是全教會的人,你要聽清楚,讓國度得以顯明的乃是全教會,但是促成國度顯明的卻不是全教會。促成國度顯明的是甚麼?是教會裡面那一批得勝者。曆世歷代的得勝者,他們那個屬靈的成份的累積。就叫教會給帶到成熟的地步。 如果我們來看大衛得國的那些神所記載的事情,我們好像看到一點的眉目,我再重複題這一點,在歷代志裡面你沒有看到詳細的記錄,但它確實在那裡記下了結果和原因。正因為是這樣我們才留意到,它的結果和原因所表達出來的那個屬靈的原則,我們感謝主!歷代志是帶我們去看到我們怎麼來跟隨主。在其他的歷史書神怎麼按人來執行他的計畫但是歷代志卻是叫我們看見我們該如何做一位跟隨主的人,到了十二節末了你就看到這樣的一句話,以色列人甚是歡樂,這是國度的光景。 到了十三章,弟兄姊妹你看到又轉到另外的一個方面去了,那就跟聖殿的建造有關的,幾乎從十三章到歷代志上的末了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因為到了十二章的時候,弟兄姊妹你看到國度的小影完全的顯明了。這裡所記載君王這一部份的事情已經完畢了,現在就轉到敬拜的部份,就是聖殿作為那個中心,我們感謝主!下次我們從十三章開始看的時候我們就看到這一個中心點的轉移,但是無論怎麼樣轉移,都是為著神那永遠的旨意在執行的完成,我們感謝主!我們禱告。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07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 我們今天要從歷代志的十二章那裡開始再來看一點點,十二章開始的時候就題到大衛要躲避掃羅,在他逃避掃羅的過程裡,神親自在他身上顯明神自己的作為,在整個以色列地各處都把人帶到他那裡來保護他,來跟隨他,一直等到他坐上寶座。 好了,現在我們就把這一段的歷史來歸納一下,神用了好幾章的經文來說到大衛怎麼給送上寶座,但是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一件事,大衛上這一個寶座,如果沒有掃羅的那一個打擾,我們不知道神怎麼把大衛送上寶座,不過我們知道大衛神眼中看為合他心意的人。但是因為有了掃羅這一段打岔的歷史,就給我們看到大衛從受膏直至坐上寶座當中的一個過程就很曲折了。 我們感謝主!神在舊約記錄這一段的歷史是用了差不多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但是來到歷代志的時候就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就帶過了,雖然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帶過了,甚麼事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把一位被追趕的大衛送上寶座,這個就是十二章裡我們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很清楚看到的。 神把大衛送上寶座的道路 十二章一開頭就說他躲避掃羅,被掃羅追趕,但是感謝神,追趕的結果不是叫他走到絕路,卻是把他追趕上了神給他的寶座。這一點,我們從前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是比較細的來留意,神允許掃羅追趕大衛,乃為了要讓大衛在那裡學習做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乃是要讓大衛在那樣被追趕的裡頭學習做王的那些性格。 然後在神的百姓中間恢復神所應許的那一個寶座,所以我們如果從十二章這裡看一看的話,我們看出一件事情,從被追趕到上寶座,整個的過程都是在神的管理的底下。也是在神的引導的底下,我們從前讀舊約歷史的時候,甚至我們讀新約裡頭個人的一些經歷的時候,我們許多時候都看到這些聖徒們他們是經過許多的彎曲。而我們就給他們所經過彎曲的那個過程來吸引住了,因此就忽略了為甚麼神會讓他們有那麼許多的曲折? 這是我們常常很很忽略的,因為這樣的心思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是這樣的來看待,如果神要我行走的路程是很順利的沒有甚麼事情,但是如果神讓我們所行走的路是彎曲一點的,而我們就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在那裡,但是若是我們能從大衛的身上看到神在屬他的人的身上的管理,而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如果我們跑到高處,或者是落到低處,都全在主的管理的底下,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一點,那當然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是少背一些重擔。 但是更重要的,我們接著要看下去的,乃是神得著他恢復工作所要用的器皿,而神要用這麼一個人,他會給他許許多多的經過,有舒暢的,有不舒暢的,但是不管舒暢也好,不舒暢也好。神總有工作在他身上,而這一個工作乃是要把這個人造就成他手中合用的器皿,來跟上神那個恢復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感悟到十二章神給我們體會到的那個意思。 神與百姓的正常關係開始恢復 現在我們開始看十三章。不但只是十三章,因為在十三章的裡頭那會有一件很大事情的開始,甚麼事情開始呢?是神與他百姓的那個正常關係的恢復的開始。弟兄姊妹們,我們如果不是那麼善忘,我們曉得大衛出來的日子,所以說是經過了士師記的那一段歷史,進入君王的時代的開頭。士師記裡面所說出來的乃是神的百姓落到一塌糊塗的光景。接下去掃羅做王的時候,也好不到甚麼地步。現在大衛出來,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弟兄姊妹你可以想像得到雖然大衛是敬畏神的人,雖然大衛是一位尋求神的人,但是在整個以色列來說:他們沒有看見在神面前該走的路,表現在甚麼地方呢?表現就在當時還沒有聖殿,但是有會幕,但是會幕當時的光景是如何呢?你很顯然的看到一件事,那個時候的會幕是沒有約櫃的會幕,那個會幕是不是還在示羅呢?看底下的記載好像不在示羅,不知道是在甚麼時候已經遷到基甸了。但是不管它在示羅也好,在基甸也好,裡頭沒有約櫃,可以說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都有,就是沒有約櫃,沒有約櫃那個意思就是說沒有神的同在。 沒有神的同在的帳幕就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不能填補這一個空缺。約櫃在甚麼地方呢?約櫃在亞米拿達的家。弟兄姊妹這個是那一次約櫃被擄以後就一直停留到現在的光景,在以色列神的百姓當中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得了的事,掃羅做王的時候,他不管。掃羅不管,百姓也無從管,所以約櫃就流落在帳幕以外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曉得當時的情形。所以在十三章一開始,那也就是大衛正規的做上以色列的寶座以後不久,大衛裡面就有一個感覺,大衛裡頭就有一個催促。他就把以色列所有的首領都招聚過來,招聚他們做甚麼?他就告訴他們說:“我們一起來尋求。如果神的意思是這樣看為好,我們就差遣人到整個以色列地把神的百姓的招聚來,然後我們就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我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為神安設一個安置約櫃的地方。” 建殿的心思是恢復的起點 弟兄姊妹們我們來注意,我們是很粗略的來看這件事,大衛題出這一個事情,很粗略的你去領會它,這就是一個恢復,因為約櫃不在帳幕裡,大衛就要把它接回來,雖然大衛當時也沒有做的很準確把它放回會幕。但是他總是為約櫃另外製造了一個帳幕來安置它,在京城裡。這一件事情和以後他起意要為神建造聖殿你不能說沒有關聯。因為在以後大衛想起要為神建殿是怎麼開始的呢?他先為他自己建造宮室,然後他就住進王宮了,一住進王宮裡,他裡面馬上就有一個這樣的感覺:我是住在王宮裡,約櫃卻是住在帳幕。這個事情非常不美,我不可以這樣讓神的約櫃是這樣的安放在外頭,他就起意要為神建造殿。可是弟兄姊妹你留意,雖然這次大衛在接回約櫃的事上並沒有作的完整。但是你看到在他裡面有一個心思,這一個心思要把神的百姓和神中間的那一個關係帶回正常,所以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看得到的,大衛這一個心思乃是一個恢復的心思,所以他就把以色列的首領都招過來。 恢復是要全體都接受神的見證 現在他們都招來了,我們細一點去注意,弟兄姊妹們,現在大衛是誰?以色列的君王。他坐在那裡?他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也就是說在他手裡頭掌握著指引整個以色列的權柄。如果他心裡面想到,我要把會幕從外頭接回來,下個命令就可以做了。他絕對有這個權利,可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怎麼做?同時要注意為甚麼他要這樣。如果沒有看到為甚麼這樣做,你沒有辦法曉得他怎麼跟上神的那個恢復的旨意,當我們能瞭解他為甚麼這樣做,也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確實是這樣做。為甚麼?弟兄姊妹們,當他把首領們招來的時候,用現代的話來說:按美國的情形來說:那些首領都來了,就等於美國的國會,包括那個參議院跟眾議院。他們都來了。大衛說我一個人下決定不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事情要不要作。而如果他們都說可以,那就是現在的國會通過了,那就做。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大衛沒有停留在這個地步,他說:他要以色列地的那些所有沒有來的弟兄,和那些住在外頭的那些祭祀,利未人他們都要來,一同來,來做甚麼呢?來把約櫃運回來。弟兄姊妹,這會不會是太過誇張,動用那樣的場面?要運回來就運會來嘛,也不是說有多大的一個物件,但是不在乎約櫃有多大,而是在乎約櫃和神的百姓的關係。不錯,約櫃是神安放在神的百姓當中的一個記號,來表明神是住在他的子民當中,但是這樣的一個事實不能只是神單方面來表達的,神甘心這樣做,人不甘心接受的話,這個事情也就等於沒有。神要顯明他自己的心思,他要讓他的子民和他的心意完全調和在一起。因為這個牽扯到神和他子民關係的見證,如果按照神那個永遠的旨意來說:這個原則上是牽連到神那個永遠的計畫的。所以大衛心思的裡面很清楚的,約櫃要不要運回來,全體以色列人都要的。因為這個是神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一定是整個百姓在那裡去表達的。這是一個方面。 同心接受神的見證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件事情,神見證的恢復怎麼來進行的,或者說怎麼來開始的呢?如果我們看大衛當搬約櫃會耶路撒冷的這件事,你很顯然的看到,透過交通開始,而代替同心為目的。然後在交通裡頭給帶進同心了。而這個才是把約櫃搬回來的那一個依據。我們感謝主!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弟兄姊妹們,那麼許許多多的以色列人為這一件事情都沒有不同的意見,按照人來說:怎麼可能呢?你看教會今天選舉,這一段日子裡面每一個選舉的項目裡,同意的,反對的,花了多少的時間,心思,精力,金錢?而現在是整個的以色列而不是只有正反的兩方。你要同心怎麼可能呢?我們看到他們是同心,怎麼他們能同心呢?只有一個光景是可以有這種情形的。大家都看見神的心意。大家都看到神的心意了,所以全體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其他的雜音了,都完全同意了。 弟兄姊妹們,這個不單是單純約櫃的這個事情上面所表達的,也是教會的建造的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一直在神面前學習,要進入大家同心合一。但是怎麼能同心合一呢?當眾人眼睛都單單看神的時候,就有條件了,如果有一個人眼睛不看神的話,就因著那一個人,那個同心合一就給破壞了。但是我們感謝主!當大衛要搬遷這個約櫃的時候,以色列國民經過那樣的一些手續,但是當經過這樣的一些手續和安排,這個安排是甚麼?也就是一個恢復,回到神的權柄底下。恢復到人讓神居首位的這樣的一個事實裡。 在恢復進行中的缺失 好了,現在他們就去把約櫃搬回來了,那麼搬回來的時候,當中就發生了一些意外。這個意外乃是他們學著非力士人把約櫃送回來的那個樣式。因為約櫃是蠻重的,它是很硬的木頭來做的,雖然是不大。但是裡外都包上精金。然後加上一個純金的施恩座,然後有一個金做的基路伯,那也有好幾百斤重的,所以要搬一次也是蠻麻煩的,現在把它弄到車子上送回來,那就沒有那麼麻煩。所以把約櫃送上車子,然後就讓牛車把它拖到耶路撒冷。 再把它放下來,那就簡單多了,他們就是這樣做了,因著這樣做,神就讓在搬運的過程裡頭出了一個意外,一位利未人烏撒他伸手要扶這個要從車子上倒下來的這個約櫃,結果就讓神擊殺在那裡。那因著這樣的一件事,大衛心裡頭就發了毛了,他說:不得了,如果約櫃搬到我家裡來,神是不是照樣的厲害呢?我受得了嗎?所以他就中止,沒有把約櫃搬來。就把它送到另外的一個人的家裡,就是另外一位利未人俄別以東的家裡。 弟兄姊妹你翻到撒母耳記上去看,這一段事情那邊是花了好多筆墨來做記錄,但是在歷代志上也是輕描淡寫就把它帶過來了,並且也沒有說到這個事情引出會是甚麼結果,如果弟兄姊妹你去比較一下你就會看到,那邊所記載的沒有停在這個地方,是繼續在那裡記錄,大衛後來是怎麼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裡接到耶路撒冷。但是在那個裡頭就根本不題到一段。雖然不題那一段,底下就題到了一些好像跟這個事情沒有相干的事。但是你細細看下去,和這個事情有關的。 我們看到,把約櫃搬回來,那是一個恢復的工作,沒有搬到耶路撒冷,這個恢復的動作不完整。就留在那裡,如果我們讀撒母耳上,你會讀到這樣的一個事實出來,雖然說大衛是合神心意,但是不是那個時候的大衛,那個時候的大衛還是在神造就他的過程裡,他有願意合神心意的心,但是人的實際還沒有到合神心意的地步,所以在撒母耳記上記載這一段事情的時候,給我們一個非常非常明顯的題示,當然大衛不能和雅各來比較。但是在原則上,你看到那個時候的大衛跟雅各是同在一個原則裡。 他是看中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這個是比雅各強的。雅各只是看重神的恩典,根本不理會神的自己,但是大衛是看重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在程度上面他比雅各強多了,但是在恢復的光景的底下,我們不能不說還有很多的缺欠。所以你來到歷代志上這裡來看的時候,神就不再題他的缺欠。因為在歷代志裡頭一直給我們看見的就是那個恢復的果效,神得著了這個人就帶進了怎樣的恢復。所以說到大衛雖然中途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就不再說底下了。 在人的缺失裡蘇醒 不過我想說清楚一點,如果你看撒母耳記上,當大衛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裡,神就因著約櫃在俄別以東的家就賜福給俄別以東。而人家就把這個事情告訴大衛,大衛的心就好像活起來了。他就起意,我要把約櫃運回來。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剛才說:大衛是重視神的恩典過於神的自己就是在這兒。但是在這裡頭就不題這一筆。卻是題到另外一些事,另外的一些事呢,我們很明顯的看到,神藉著那一些事情來蘇醒大衛。 所以來到十四章,來到十四章的時候,就記載推羅王送了一些香柏木來給大衛建造宮室。我們不知道那個過程是怎樣,是大衛去要求推羅王做這個事呢?還是推羅王他自動的來做這個事呢?神都沒有給我們看到這個過程,而神只是給我們看到大衛跟推羅王是很好的朋友。那現在推羅王就給大衛做了一件事情,就給他運了好多的香柏木來給他建造宮室。在歷代志這裡就說到一個結果來了,因著這樣的一件事情,因著一件甚麼事呢?送香柏木,還不只是送香柏木,還派一些石匠木匠來給大衛建造宮室。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跟列王紀那邊去來做一個比較,你看到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時候,他跟推羅王要這些人力和物料的時候,他要出代價。他們要使他訂好了一個商業合約似的,你來給我供應我這些,我又是怎麼來還報你那一些。但是在這裡你沒有看到這樣的記錄,你說:沒有看到不等於沒有,我們也承認這一點,但是如果是有這一點的話,那這裡記下大衛當時的一個感覺就沒有根據。所以我個人是覺得,那整個事情是推羅王主動地來做。是因為這樣,所以大衛就有一個感覺,弟兄姊妹留意十四章第二節:“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大衛根據甚麼來知道?就根據推羅王作了那一件事。如果這一個是一個商業的行為,這就沒有甚麼了不起了。但是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結果在這裡,我個人就認為這裡頭沒有任何商業的行為在那裡,可以說完全是推羅王對大衛的友誼的表達。是這樣才叫大衛裡面有一個把握:神是按照他的應許賜福給我的。神是紀念他曾經向我題過的應許,要叫我的寶座到永遠。要叫我的子孫不住的坐在寶座上。 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到這樣的一件事。然後再加上一件事,那是跟非力士人來打仗打贏了,如果這裡跟打仗這一段歷史你回到撒母耳記下去看,那邊也記載的比較詳細,而不像這裡就是輕輕的記載那個事情就過了。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把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串起來來看,你看到整個的過程,你就一點都不稀奇,為甚麼十五章大衛靈裡面那麼的明亮。 所以如果我們是整個的接下來把它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這三章是十五章的事情的那一個基礎。這一位推羅王的善意的表達,藉著在戰場上勝過非力士人,叫大衛心裡頭有了一個好大好大的蘇醒。而不再紀念到烏撒給擊殺的那一件事情留給他的陰影。而不單是忘記了那一個陰影,並且裡頭明亮到一個地步:把人在神面前的服侍的那個缺欠都矯正過來。不單是矯正一些的不準確,同時是帶進正常。 蘇醒把人帶回恢復正常 我點給弟兄姊妹來留意,留意神帶他走過那個十四章。大衛裡面很明亮了,從那裡看到他明亮了呢?歷代志沒有說:大衛因為俄別以東蒙福所以他就起意又把約櫃運回來。當然歷代志並不是拒絕撒母耳記那個歷史的記載。但是在歷代志裡頭就給我們留意神並不重視那裡面的記載。那神重視甚麼呢?我們留意十五章,神重視那個人和神關係,和人對神認識的那個實際的恢復。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或者搬到耶路撒冷來,就從約櫃本身來說沒有多大的差別,因為約櫃還沒有搬進會幕,會幕仍然是一個空的會幕。如果說會幕是神的見證的話,那這個見證還是一個不完全的見證。 但在歷代志的裡面呢?神根本不題約櫃來還是不來的問題。但是我們看下去我們知道約櫃是來了。但是神沒有特別像撒母耳記那裡來記錄這個約櫃的搬運。弟兄姊妹你留意十五章說的是甚麼。其實開頭的那裡就是講搬約櫃,那裡頭沒有直接說到搬約櫃的事。卻是在那裡糾正了人和約櫃的那個關係。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節我們看看:“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那時就是這個時候,建造王宮也建造帳幕準備安放約櫃,這一個時候大衛就說了底下的一番話,我們留意他說這一番話。我們要問的是為甚麼他會說這一番話?祭司長沒有講這一番話,利未人也沒有說這一番話。這番話本來應該是祭祀和利未人來說的,但是他們都沒有說。結果是大衛說了,大衛怎麼會知道要說這樣的一番話,這就是我們要留意的。 大衛怎麼說呢?“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祂。”弟兄姊妹你注意了,這一番話是不是應該是祭司來說的,是不是利未人應該起來說的呢?當然是!因為這個是神給祭祀和利未人的,用今天的話說是特權,說得準確一點神特別的委託,這個特別的委託是委託給祭司和利未人的。除了祭司和利未人,誰都不能碰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稱之為一個特權。 但是即使有特權的人他們不在這裡頭說一句話。反倒是大衛在那裡說。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能不問為甚麼。為甚麼?你說因為烏撒被擊殺的那件事情就引起大衛去尋找神擊殺烏撒的原因。這個我們絕對可以接受,但是當大衛會去尋找原因的時候,那些祭司和利未人他們不也要尋求嗎?他們應該是不需要尋求就知道。但是他們好像完全忘了這個事,然後他們也就看看:哎!這個如何?不錯。他們也覺得為甚麼神下手下得那麼重。 我們有理由相信,起初大衛心裡面很震驚。但是慢慢慢慢,他在神的面前就受了光照。他就要尋找為甚麼神擊殺烏撒。因為神擊殺烏撒這件事在人眼中看來非常非常不合情理。因為,約櫃就要倒到地上,我用手來扶著不讓約櫃掉到地上,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有人敢說這個是壞事,都要說這個是好事,是應該做的事,但是怎麼作這個應該做的事,神卻把他擊殺在那裡?弟兄姊妹們按照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事情是很不合情理,但是正因為不合人的情理,在大衛的裡面就有點給激動。 他要尋找為甚麼,當他尋找為甚麼的時候,神就給他看到,約櫃不是坐車的,約櫃是用肩膀來抬的。你不用肩膀來抬,而把它弄到車上,這個就是不尊重神的權柄。也不尊重神的話。難怪烏撒給擊殺了。大衛裡面看到,大衛裡面有明亮。但是利未人裡面還沒有,你很清楚的看到這件事,是大衛把利未人連同祭司招聚來對他們訓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訓話。而大衛又沒有那個訓話的意思在,他只是在這裡指出了我們都錯了。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他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他。” 在光中回到神的定規裡 然後弟兄姊妹你注意了,他再把以色列眾人招聚到耶路撒冷,要將約櫃搬回來,然後他就招聚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全體利未人都出席了。十一節弟兄姊妹你留意:“15:11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烏列、亞帥雅、約珥、示瑪雅、以列、亞米拿達召來,15:12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15:13 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注:原文作“闖殺”)我們。” 弟兄姊妹你看得很清楚,這一個光不是祭祀和利未人領會的。這一個光是大衛領會的。所以大衛現在把祭司利未人招聚來,把他們重新擺在他們該在的位置。同時指出過去利未人在侍奉上的忽略。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沒有在這裡責備利未人,因為以下說到神的懲治的時候,他是把整個以色列,包括他自己放在給神懲治的那個位置上。因為以前沒有很準確的活在神的面前,所以神就刑法我們。神來對付我們。因為我們都錯了。 弟兄姊妹,這就給我們看得非常的清楚。大衛在這裡帶進神在百姓中的又一個恢復的點。這個點是很重要的點,乃是侍奉和敬拜的點。那時還沒有聖殿,那時會幕還在基甸。但是,這些外面的事物並沒有影響大衛在神的面前看見我們侍奉神的態度,我們侍奉神的心意,我們侍奉神的那個動作,我們絕對要根據神的自己。弟兄姊妹,這是一個恢復。是神在以色列人中間那個恢復的總題底下的點點滴滴中的一點。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歷代志上都是幾乎整本說到侍奉敬拜的恢復。因為我們看下去的時候我們看到,在歷代志上,聖殿還沒有出來,但是你看到一件事,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已經開始,而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還沒有很明顯的進行的時候,聖殿裡頭的內容就先恢復了。 所以我們過些日子看下去的時候,你就看到在聖殿裡頭各種侍奉的安排已經出來。但是我們要問聖殿在那裡?還沒有建。因為在這個時候,所羅門還沒有作王,還沒有聖殿,連聖殿的根基還沒有,連在甚麼地方要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還沒有。因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是歷代志上最末了的時候才搞出來的。但是在這一切物質的殿還沒有一點點顯露的時候,殿裡頭的那個實際的內容已經被安排了。幾乎以下的歷代志上就是說到聖殿裡頭的侍奉上的安排,所以很顯然給我們看到,歷代志是在恢復這一個基礎上面來記錄神做工的事情。 明確安排侍奉與敬拜 我們感謝主!從這個時候開始利未的子孫就又來用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十五節。弟兄姊妹們你注意了,從曠野起行,約櫃是抬。過約旦河的時候,你看見約櫃是抬的。一直從曠野進到迦南地,約櫃是抬著。但是從非力士人擄去約櫃以後,約櫃就坐車了。但是感謝主,現在大衛把它恢復了,但是這個恢復不是根據大衛。是根據甚麼?“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現在弟兄姊妹們,我點一個點給弟兄姊妹來注意就好了,從16節開始:“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這樣,就把約櫃接回來。 十六章你就看到就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然後你立刻就從十六章看㺫敬拜的實際和確立敬拜侍奉的安排。弟兄姊妹們,我點幾處給弟兄姊妹來留意。十六章的第四節:“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侍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三十七節:“16:37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侍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份。”三十八節:“又派俄別以東和他的弟兄六十八人,與耶杜頓的兒子俄別以東,並何薩作守門的。”四十節:“且派祭司撒督和他弟兄眾祭司,在基遍的邱壇耶和華的帳幕前燔祭壇上,每日早晚,照著耶和華律法書上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常給耶和華獻燔祭。” 我點著幾個點出來,弟兄姊妹你先來留意,我們今天晚上是不能再往前交通。頭一個你要注意的,我特別點那個派,派,派,那這個派,派,派就是安排了。這個安排就帶進一個次序了,這個安排次序的內容乃是為了侍奉和敬拜。所以弟兄姊妹你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一個安排又是一個恢復,是恢復裡面的另一個點。另外,弟兄姊妹你仍然要注意,也是上個禮拜我們才詳細的講,你說:這個侍奉的事情,如果按照摩西的律法上面來說:應該是大祭司在管,但是現在為甚麼是大衛出頭,我們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整個聖殿裡的安排和恢復都是大衛在那裡出主意。 我們的問題是:為甚麼是大衛?為甚麼不是祭司?弟兄姊妹們這個值得我們去注意。當然我們感謝主!這個是從恢復的另一個角度來給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和新約很有一點關聯,但是我們今天晚上沒時間來講。但是我們挑出來給弟兄姊妹先注意。我們自己去單獨思想:是呀,為甚麼是大衛呢?烏西雅王他要燒香,結果他長了大痳瘋。現在大衛他沒有去燒香,但是他在那裡做一件事情比燒香還要重要,怎麼他不長大痳瘋呢?弟兄姊妹們,是不是值得我們去留意一下?我們感謝神!我們很顯然的看見,歷代志的特點就在這些特殊的記錄上面引我們去注意到:究竟神的恢復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感謝主!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兒。 選民君之軍隊(賈玉銘) (11章至12章,13:8~17) 優質領袖(代上12章1至40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主啊,我願一生忠心跟從事奉你,永不偏離。 大衛以流亡者身分,吸引了不少追隨者,其中有一班忠勇之士將成為日後組成政府時的班底人物,以色列編年史家把他們各自的特點介紹出來。當時掃羅仍在王位,這些勇士原是掃羅身邊的人,而且同屬便雅憫族人(1),現在他們都反過來投奔大衛。這班勇士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堆名字,沒甚意義,但其中有些特點卻頗值得我們注意並從中學習: 1.擁有技巧(1~2):來到洞中投奔大衛的勇士,都是一班好幫手,他們善於拉弓,能用左右手甩石射箭,反映他們是擁有戰爭技巧的人。同樣,我們事奉神都需要一定的技巧,特別是領導技能與謀略,這是行政組織所需之知識,以高度技巧去發展教會聖工。 2.擁有能力(8~12):他們是「大能的勇士」,形象如獅子,速度如快跑的鹿,他們成為大衛最「幫得手」的人。教會事奉除了技巧方法之外,更需要有屬靈能力,而這種能力是源於神,是與神同行而得的能力,因而有助我們度過艱難的困境。 3.敏銳聖靈感動(16~18):神的靈特別感動三十位勇士之首領亞瑪撒,以致他們願意歸順大衛,樂意幫助他立國,可見有神的靈感動的人會產生一種屬靈的辨識、洞察能力,以及願意出力助人之美德。在我們的教會生活中,尋求並回應聖靈的一切活動是必要的,因為這樣除了使我們有能力事奉外,亦同時得著辨識、洞察之能力,以致產生信心和異象,拓展神國度的發展。 4.通達時務(32):以薩迦支派的勇士獨具「通達時務」之能力,即是指他們特具智慧,以致能掌握時代之趨勢,作合適的應對。我們今天在事奉之時也當敏銳時代的發展,在轉型多端的世代中,掌握時代的脈博,以智慧謀略來應對世代之需要,好有效地傳遞福音信息。 5.穩重忠心(33、38):西布倫的勇士們「不生二心」,表明他們十分穩重地、全心忠於王的工作。我們也該努力、忠心地去完成神託付給我們的使命和責任,作個向神「問責」的人。 主啊,我願忠心於你,在事奉上做個合你心意、配合時代需要的勇士。 大衛的勇士(代上十一10~十二33) (台北靈糧堂) 《歷代志》的作者,為了要表達大衛作為一個領袖,是如何受到跟隨者的愛戴,不惜用70多節的經文,來記錄先後跟隨大衛的勇士,包括流亡期的歸順者,也包括做王初期的歸順者。 一、三個勇士所做的事 首先我們看到在大衛流亡期,至少有三十個勇士是他的死忠跟隨者,這些人很可能就在當年到亞杜蘭洞投靠他的四百位流亡份子之中(參撒上二二)。三十個勇士中又有兩組著名的三勇士。第一組的三勇士是最英勇的,他們對大衛的忠誠,可由他們冒死「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恒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奉給大衛。」(15-19)這個故事可知。大衛因此說「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領袖與跟隨者彼此之間的情誼與忠貞躍然紙上,彌足珍貴。 二、便雅憫的勇士 其次我們看見來跟隨大衛的勇士出自各個不同的支派,除了他自己猶大支派外,還有「呂便、迦得、瑪拿西、西緬、以法蓮、以薩迦、西布倫、但、亞設」各支派的人,約旦河東也有人來跟隨,甚至外邦人中也有「亞捫、摩押、赫人」等等。當然最值得注意的是「大衛因怕基士的兒子掃羅,躲在洗革拉的時候,有勇士到他那裡幫助他打仗。…都是便雅憫人掃羅的族弟兄。」(十二1-2)連掃羅的本支都有人來幫助大衛。由此可看見大衛的胸襟與包容,真正具有領袖的氣魄。 三、誠心到希伯侖立大衛作王 最後我們看見也是這些勇士們「他們都誠心來到希伯侖,要立大衛作以色列的王。」(十二38) 這些勇士「奮勇幫助他得國,照著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的話、與以色列人一同立他作王」(十一10),以至「以色列其餘的人也都一心要立大衛作王」(十二38)。最後「他們在那裡三日,與大衛一同吃喝,因為他們的族弟兄給他們預備了。…以薩迦、西布倫、拿弗他利人將許多面餅、無花果餅、幹葡萄、酒、油,用驢、駱駝、騾子、牛馱來,又帶了許多的牛和羊來,因為以色列人甚是歡樂。」正是一幅同心結盟的畫面,大衛不但有神的應許與恩膏,也贏得眾支派的愛戴,成為全以色列的君王。 默想 我是否能珍惜我身邊的幫助者,當他們為我付出代價時,我看重並珍惜他們所作的一切?我是否足夠寬容大度,包容各種不同的人材,給予他們機會,共創多贏?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把一個領袖的氣度,借著合你心意的大衛描繪在我們眼前,幫助我們如今無論是帶領者或是跟隨者,都知道該如何同心完成使命。阿們! 大衛的軍隊(代上十二章1~40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接續上一章大衛勇士的名單,本章記載了大衛的軍威壯盛,當大衛按著神的定旨先見,朝向「成就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之目標邁進之時,神當然要將足夠的人才賞賜給他。相同的,當基督耶穌對我們說:「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路十二32)祂照樣興起了神國大軍:「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老年人要做異夢。在那些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他們就要說預言。」(徒二17~18)「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 正如大衛是軍隊的元帥,基督也是我們這支軍隊的元帥;正如大衛的戰士要與大衛同心得國、建國,我們這支神國的軍隊也應該與基督同心,追求神國的建立。照著神的定旨先見,我們的天父非常、非常樂意把國賜給我們,我們若與基督同心前進,就必經歷神的國成就。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心是否真的渴望「神的國降臨」?你的一切努力是否真的是為了「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當我們急切地向神呼籲:「莊稼的主,求你打發工人收割莊稼!」之時,切莫忘記我們也是主的工人;當我們向神禱告:「求主興起耶和華的大能軍隊!」的時候,莫忘我們正是軍隊中的一員。 『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六8)希奇吧!主基督的莊園總是缺少工人,主基督的軍隊總是不足員額。自從上個世紀的後業,全球宣教士的總數就一直逐年減少;全球宣教機構用在得著「未得之民」身上的經費,只占總經額的百分之十一。不僅如此,2004年的臺灣基督教勢統計指出,不但信主人數與全台總人口的比例下降,連基督教堂會總數也下降,表示陸續有教會結束工作。親愛的基督徒,我們需要修正自己的禱告:「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請復興我!」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興起基督的大軍,更求禰興起我,興起更多人義無反顧、甘心樂意地加入基督的大軍,阿們! 禱讀:馬太福音六章9~10節 9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禰的名為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