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三章精華(漆立平)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選民君之軍隊(十一、十二章;十三8~17)(賈玉銘) 神的約櫃(十三6~10)(趙世光) 錯扶約櫃招災(代上13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首度遷約櫃(代上十三1~14) (台北靈糧堂) 烏撒之死(代上十三章1~14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十三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三章要義 五、大衛要將約櫃遷進耶路撒冷表明事奉神 大衛既作了以色列王,將耶路撒冷建為京城後,他就召集以色列的千夫長和一切首領,把他要召集利未人與祭司來京城,將神的約櫃運進京城,從今以後,可以凡事求問神,並事奉神。眾人聽了均以為美。大衛這項行動,表明以色列國今後要成為真正事奉神的國。(代上13:1-4) 於是大衛通知從南到北的以色列人,大衛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去耶列耶琳,將約櫃從亞比拉達家抬出來,放在牛車上,在樂隊的前導下,預備運到京城去。 沒想到在基頓的禾場,牛失前蹄,祭司烏撒伸手去扶約櫃,竟遭擊殺,當場死在那裏。這件意外使大衛心生害怕,不敢冒然將約櫃運進京城,而暫時運到利未人俄別以東家中存放。(代上13:5-14)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07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 我們今天要從歷代志的十二章那裡開始再來看一點點,十二章開始的時候就題到大衛要躲避掃羅,在他逃避掃羅的過程裡,神親自在他身上顯明神自己的作為,在整個以色列地各處都把人帶到他那裡來保護他,來跟隨他,一直等到他坐上寶座。 好了,現在我們就把這一段的歷史來歸納一下,神用了好幾章的經文來說到大衛怎麼給送上寶座,但是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一件事,大衛上這一個寶座,如果沒有掃羅的那一個打擾,我們不知道神怎麼把大衛送上寶座,不過我們知道大衛神眼中看為合他心意的人。但是因為有了掃羅這一段打岔的歷史,就給我們看到大衛從受膏直至坐上寶座當中的一個過程就很曲折了。 我們感謝主!神在舊約記錄這一段的歷史是用了差不多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但是來到歷代志的時候就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就帶過了,雖然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帶過了,甚麼事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把一位被追趕的大衛送上寶座,這個就是十二章裡我們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很清楚看到的。 神把大衛送上寶座的道路 十二章一開頭就說他躲避掃羅,被掃羅追趕,但是感謝神,追趕的結果不是叫他走到絕路,卻是把他追趕上了神給他的寶座。這一點,我們從前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是比較細的來留意,神允許掃羅追趕大衛,乃為了要讓大衛在那裡學習做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乃是要讓大衛在那樣被追趕的裡頭學習做王的那些性格。 然後在神的百姓中間恢復神所應許的那一個寶座,所以我們如果從十二章這裡看一看的話,我們看出一件事情,從被追趕到上寶座,整個的過程都是在神的管理的底下。也是在神的引導的底下,我們從前讀舊約歷史的時候,甚至我們讀新約裡頭個人的一些經歷的時候,我們許多時候都看到這些聖徒們他們是經過許多的彎曲。而我們就給他們所經過彎曲的那個過程來吸引住了,因此就忽略了為甚麼神會讓他們有那麼許多的曲折? 這是我們常常很很忽略的,因為這樣的心思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是這樣的來看待,如果神要我行走的路程是很順利的沒有甚麼事情,但是如果神讓我們所行走的路是彎曲一點的,而我們就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在那裡,但是若是我們能從大衛的身上看到神在屬他的人的身上的管理,而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如果我們跑到高處,或者是落到低處,都全在主的管理的底下,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一點,那當然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是少背一些重擔。 但是更重要的,我們接著要看下去的,乃是神得著他恢復工作所要用的器皿,而神要用這麼一個人,他會給他許許多多的經過,有舒暢的,有不舒暢的,但是不管舒暢也好,不舒暢也好。神總有工作在他身上,而這一個工作乃是要把這個人造就成他手中合用的器皿,來跟上神那個恢復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感悟到十二章神給我們體會到的那個意思。 神與百姓的正常關係開始恢復 現在我們開始看十三章。不但只是十三章,因為在十三章的裡頭那會有一件很大事情的開始,甚麼事情開始呢?是神與他百姓的那個正常關係的恢復的開始。弟兄姊妹們,我們如果不是那麼善忘,我們曉得大衛出來的日子,所以說是經過了士師記的那一段歷史,進入君王的時代的開頭。士師記裡面所說出來的乃是神的百姓落到一塌糊塗的光景。接下去掃羅做王的時候,也好不到甚麼地步。現在大衛出來,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弟兄姊妹你可以想像得到雖然大衛是敬畏神的人,雖然大衛是一位尋求神的人,但是在整個以色列來說:他們沒有看見在神面前該走的路,表現在甚麼地方呢?表現就在當時還沒有聖殿,但是有會幕,但是會幕當時的光景是如何呢?你很顯然的看到一件事,那個時候的會幕是沒有約櫃的會幕,那個會幕是不是還在示羅呢?看底下的記載好像不在示羅,不知道是在甚麼時候已經遷到基甸了。但是不管它在示羅也好,在基甸也好,裡頭沒有約櫃,可以說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都有,就是沒有約櫃,沒有約櫃那個意思就是說沒有神的同在。 沒有神的同在的帳幕就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不能填補這一個空缺。約櫃在甚麼地方呢?約櫃在亞米拿達的家。弟兄姊妹這個是那一次約櫃被擄以後就一直停留到現在的光景,在以色列神的百姓當中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得了的事,掃羅做王的時候,他不管。掃羅不管,百姓也無從管,所以約櫃就流落在帳幕以外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曉得當時的情形。所以在十三章一開始,那也就是大衛正規的做上以色列的寶座以後不久,大衛裡面就有一個感覺,大衛裡頭就有一個催促。他就把以色列所有的首領都招聚過來,招聚他們做甚麼?他就告訴他們說:“我們一起來尋求。如果神的意思是這樣看為好,我們就差遣人到整個以色列地把神的百姓的招聚來,然後我們就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我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為神安設一個安置約櫃的地方。” 建殿的心思是恢復的起點 弟兄姊妹們我們來注意,我們是很粗略的來看這件事,大衛題出這一個事情,很粗略的你去領會它,這就是一個恢復,因為約櫃不在帳幕裡,大衛就要把它接回來,雖然大衛當時也沒有做的很準確把它放回會幕。但是他總是為約櫃另外製造了一個帳幕來安置它,在京城裡。這一件事情和以後他起意要為神建造聖殿你不能說沒有關聯。因為在以後大衛想起要為神建殿是怎麼開始的呢?他先為他自己建造宮室,然後他就住進王宮了,一住進王宮裡,他裡面馬上就有一個這樣的感覺:我是住在王宮裡,約櫃卻是住在帳幕。這個事情非常不美,我不可以這樣讓神的約櫃是這樣的安放在外頭,他就起意要為神建造殿。可是弟兄姊妹你留意,雖然這次大衛在接回約櫃的事上並沒有作的完整。但是你看到在他裡面有一個心思,這一個心思要把神的百姓和神中間的那一個關係帶回正常,所以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看得到的,大衛這一個心思乃是一個恢復的心思,所以他就把以色列的首領都招過來。 恢復是要全體都接受神的見證 現在他們都招來了,我們細一點去注意,弟兄姊妹們,現在大衛是誰?以色列的君王。他坐在那裡?他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也就是說在他手裡頭掌握著指引整個以色列的權柄。如果他心裡面想到,我要把會幕從外頭接回來,下個命令就可以做了。他絕對有這個權利,可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怎麼做?同時要注意為甚麼他要這樣。如果沒有看到為甚麼這樣做,你沒有辦法曉得他怎麼跟上神的那個恢復的旨意,當我們能瞭解他為甚麼這樣做,也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確實是這樣做。為甚麼?弟兄姊妹們,當他把首領們招來的時候,用現代的話來說:按美國的情形來說:那些首領都來了,就等於美國的國會,包括那個參議院跟眾議院。他們都來了。大衛說我一個人下決定不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事情要不要作。而如果他們都說可以,那就是現在的國會通過了,那就做。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大衛沒有停留在這個地步,他說:他要以色列地的那些所有沒有來的弟兄,和那些住在外頭的那些祭祀,利未人他們都要來,一同來,來做甚麼呢?來把約櫃運回來。弟兄姊妹,這會不會是太過誇張,動用那樣的場面?要運回來就運會來嘛,也不是說有多大的一個物件,但是不在乎約櫃有多大,而是在乎約櫃和神的百姓的關係。不錯,約櫃是神安放在神的百姓當中的一個記號,來表明神是住在他的子民當中,但是這樣的一個事實不能只是神單方面來表達的,神甘心這樣做,人不甘心接受的話,這個事情也就等於沒有。神要顯明他自己的心思,他要讓他的子民和他的心意完全調和在一起。因為這個牽扯到神和他子民關係的見證,如果按照神那個永遠的旨意來說:這個原則上是牽連到神那個永遠的計畫的。所以大衛心思的裡面很清楚的,約櫃要不要運回來,全體以色列人都要的。因為這個是神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一定是整個百姓在那裡去表達的。這是一個方面。 同心接受神的見證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件事情,神見證的恢復怎麼來進行的,或者說怎麼來開始的呢?如果我們看大衛當搬約櫃會耶路撒冷的這件事,你很顯然的看到,透過交通開始,而代替同心為目的。然後在交通裡頭給帶進同心了。而這個才是把約櫃搬回來的那一個依據。我們感謝主!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弟兄姊妹們,那麼許許多多的以色列人為這一件事情都沒有不同的意見,按照人來說:怎麼可能呢?你看教會今天選舉,這一段日子裡面每一個選舉的項目裡,同意的,反對的,花了多少的時間,心思,精力,金錢?而現在是整個的以色列而不是只有正反的兩方。你要同心怎麼可能呢?我們看到他們是同心,怎麼他們能同心呢?只有一個光景是可以有這種情形的。大家都看見神的心意。大家都看到神的心意了,所以全體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其他的雜音了,都完全同意了。 弟兄姊妹們,這個不單是單純約櫃的這個事情上面所表達的,也是教會的建造的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一直在神面前學習,要進入大家同心合一。但是怎麼能同心合一呢?當眾人眼睛都單單看神的時候,就有條件了,如果有一個人眼睛不看神的話,就因著那一個人,那個同心合一就給破壞了。但是我們感謝主!當大衛要搬遷這個約櫃的時候,以色列國民經過那樣的一些手續,但是當經過這樣的一些手續和安排,這個安排是甚麼?也就是一個恢復,回到神的權柄底下。恢復到人讓神居首位的這樣的一個事實裡。 在恢復進行中的缺失 好了,現在他們就去把約櫃搬回來了,那麼搬回來的時候,當中就發生了一些意外。這個意外乃是他們學著非力士人把約櫃送回來的那個樣式。因為約櫃是蠻重的,它是很硬的木頭來做的,雖然是不大。但是裡外都包上精金。然後加上一個純金的施恩座,然後有一個金做的基路伯,那也有好幾百斤重的,所以要搬一次也是蠻麻煩的,現在把它弄到車子上送回來,那就沒有那麼麻煩。所以把約櫃送上車子,然後就讓牛車把它拖到耶路撒冷。 再把它放下來,那就簡單多了,他們就是這樣做了,因著這樣做,神就讓在搬運的過程裡頭出了一個意外,一位利未人烏撒他伸手要扶這個要從車子上倒下來的這個約櫃,結果就讓神擊殺在那裡。那因著這樣的一件事,大衛心裡頭就發了毛了,他說:不得了,如果約櫃搬到我家裡來,神是不是照樣的厲害呢?我受得了嗎?所以他就中止,沒有把約櫃搬來。就把它送到另外的一個人的家裡,就是另外一位利未人俄別以東的家裡。 弟兄姊妹你翻到撒母耳記上去看,這一段事情那邊是花了好多筆墨來做記錄,但是在歷代志上也是輕描淡寫就把它帶過來了,並且也沒有說到這個事情引出會是甚麼結果,如果弟兄姊妹你去比較一下你就會看到,那邊所記載的沒有停在這個地方,是繼續在那裡記錄,大衛後來是怎麼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裡接到耶路撒冷。但是在那個裡頭就根本不題到一段。雖然不題那一段,底下就題到了一些好像跟這個事情沒有相干的事。但是你細細看下去,和這個事情有關的。 我們看到,把約櫃搬回來,那是一個恢復的工作,沒有搬到耶路撒冷,這個恢復的動作不完整。就留在那裡,如果我們讀撒母耳上,你會讀到這樣的一個事實出來,雖然說大衛是合神心意,但是不是那個時候的大衛,那個時候的大衛還是在神造就他的過程裡,他有願意合神心意的心,但是人的實際還沒有到合神心意的地步,所以在撒母耳記上記載這一段事情的時候,給我們一個非常非常明顯的題示,當然大衛不能和雅各來比較。但是在原則上,你看到那個時候的大衛跟雅各是同在一個原則裡。 他是看中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這個是比雅各強的。雅各只是看重神的恩典,根本不理會神的自己,但是大衛是看重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在程度上面他比雅各強多了,但是在恢復的光景的底下,我們不能不說還有很多的缺欠。所以你來到歷代志上這裡來看的時候,神就不再題他的缺欠。因為在歷代志裡頭一直給我們看見的就是那個恢復的果效,神得著了這個人就帶進了怎樣的恢復。所以說到大衛雖然中途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就不再說底下了。 在人的缺失裡蘇醒 不過我想說清楚一點,如果你看撒母耳記上,當大衛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裡,神就因著約櫃在俄別以東的家就賜福給俄別以東。而人家就把這個事情告訴大衛,大衛的心就好像活起來了。他就起意,我要把約櫃運回來。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剛才說:大衛是重視神的恩典過於神的自己就是在這兒。但是在這裡頭就不題這一筆。卻是題到另外一些事,另外的一些事呢,我們很明顯的看到,神藉著那一些事情來蘇醒大衛。 所以來到十四章,來到十四章的時候,就記載推羅王送了一些香柏木來給大衛建造宮室。我們不知道那個過程是怎樣,是大衛去要求推羅王做這個事呢?還是推羅王他自動的來做這個事呢?神都沒有給我們看到這個過程,而神只是給我們看到大衛跟推羅王是很好的朋友。那現在推羅王就給大衛做了一件事情,就給他運了好多的香柏木來給他建造宮室。在歷代志這裡就說到一個結果來了,因著這樣的一件事情,因著一件甚麼事呢?送香柏木,還不只是送香柏木,還派一些石匠木匠來給大衛建造宮室。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跟列王紀那邊去來做一個比較,你看到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時候,他跟推羅王要這些人力和物料的時候,他要出代價。他們要使他訂好了一個商業合約似的,你來給我供應我這些,我又是怎麼來還報你那一些。但是在這裡你沒有看到這樣的記錄,你說:沒有看到不等於沒有,我們也承認這一點,但是如果是有這一點的話,那這裡記下大衛當時的一個感覺就沒有根據。所以我個人是覺得,那整個事情是推羅王主動地來做。是因為這樣,所以大衛就有一個感覺,弟兄姊妹留意十四章第二節:“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大衛根據甚麼來知道?就根據推羅王作了那一件事。如果這一個是一個商業的行為,這就沒有甚麼了不起了。但是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結果在這裡,我個人就認為這裡頭沒有任何商業的行為在那裡,可以說完全是推羅王對大衛的友誼的表達。是這樣才叫大衛裡面有一個把握:神是按照他的應許賜福給我的。神是紀念他曾經向我題過的應許,要叫我的寶座到永遠。要叫我的子孫不住的坐在寶座上。 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到這樣的一件事。然後再加上一件事,那是跟非力士人來打仗打贏了,如果這裡跟打仗這一段歷史你回到撒母耳記下去看,那邊也記載的比較詳細,而不像這裡就是輕輕的記載那個事情就過了。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把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串起來來看,你看到整個的過程,你就一點都不稀奇,為甚麼十五章大衛靈裡面那麼的明亮。 所以如果我們是整個的接下來把它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這三章是十五章的事情的那一個基礎。這一位推羅王的善意的表達,藉著在戰場上勝過非力士人,叫大衛心裡頭有了一個好大好大的蘇醒。而不再紀念到烏撒給擊殺的那一件事情留給他的陰影。而不單是忘記了那一個陰影,並且裡頭明亮到一個地步:把人在神面前的服侍的那個缺欠都矯正過來。不單是矯正一些的不準確,同時是帶進正常。 蘇醒把人帶回恢復正常 我點給弟兄姊妹來留意,留意神帶他走過那個十四章。大衛裡面很明亮了,從那裡看到他明亮了呢?歷代志沒有說:大衛因為俄別以東蒙福所以他就起意又把約櫃運回來。當然歷代志並不是拒絕撒母耳記那個歷史的記載。但是在歷代志裡頭就給我們留意神並不重視那裡面的記載。那神重視甚麼呢?我們留意十五章,神重視那個人和神關係,和人對神認識的那個實際的恢復。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或者搬到耶路撒冷來,就從約櫃本身來說沒有多大的差別,因為約櫃還沒有搬進會幕,會幕仍然是一個空的會幕。如果說會幕是神的見證的話,那這個見證還是一個不完全的見證。 但在歷代志的裡面呢?神根本不題約櫃來還是不來的問題。但是我們看下去我們知道約櫃是來了。但是神沒有特別像撒母耳記那裡來記錄這個約櫃的搬運。弟兄姊妹你留意十五章說的是甚麼。其實開頭的那裡就是講搬約櫃,那裡頭沒有直接說到搬約櫃的事。卻是在那裡糾正了人和約櫃的那個關係。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節我們看看:“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那時就是這個時候,建造王宮也建造帳幕準備安放約櫃,這一個時候大衛就說了底下的一番話,我們留意他說這一番話。我們要問的是為甚麼他會說這一番話?祭司長沒有講這一番話,利未人也沒有說這一番話。這番話本來應該是祭祀和利未人來說的,但是他們都沒有說。結果是大衛說了,大衛怎麼會知道要說這樣的一番話,這就是我們要留意的。 大衛怎麼說呢?“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祂。”弟兄姊妹你注意了,這一番話是不是應該是祭司來說的,是不是利未人應該起來說的呢?當然是!因為這個是神給祭祀和利未人的,用今天的話說是特權,說得準確一點神特別的委託,這個特別的委託是委託給祭司和利未人的。除了祭司和利未人,誰都不能碰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稱之為一個特權。 但是即使有特權的人他們不在這裡頭說一句話。反倒是大衛在那裡說。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能不問為甚麼。為甚麼?你說因為烏撒被擊殺的那件事情就引起大衛去尋找神擊殺烏撒的原因。這個我們絕對可以接受,但是當大衛會去尋找原因的時候,那些祭司和利未人他們不也要尋求嗎?他們應該是不需要尋求就知道。但是他們好像完全忘了這個事,然後他們也就看看:哎!這個如何?不錯。他們也覺得為甚麼神下手下得那麼重。 我們有理由相信,起初大衛心裡面很震驚。但是慢慢慢慢,他在神的面前就受了光照。他就要尋找為甚麼神擊殺烏撒。因為神擊殺烏撒這件事在人眼中看來非常非常不合情理。因為,約櫃就要倒到地上,我用手來扶著不讓約櫃掉到地上,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有人敢說這個是壞事,都要說這個是好事,是應該做的事,但是怎麼作這個應該做的事,神卻把他擊殺在那裡?弟兄姊妹們按照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事情是很不合情理,但是正因為不合人的情理,在大衛的裡面就有點給激動。 他要尋找為甚麼,當他尋找為甚麼的時候,神就給他看到,約櫃不是坐車的,約櫃是用肩膀來抬的。你不用肩膀來抬,而把它弄到車上,這個就是不尊重神的權柄。也不尊重神的話。難怪烏撒給擊殺了。大衛裡面看到,大衛裡面有明亮。但是利未人裡面還沒有,你很清楚的看到這件事,是大衛把利未人連同祭司招聚來對他們訓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訓話。而大衛又沒有那個訓話的意思在,他只是在這裡指出了我們都錯了。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他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他。” 在光中回到神的定規裡 然後弟兄姊妹你注意了,他再把以色列眾人招聚到耶路撒冷,要將約櫃搬回來,然後他就招聚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全體利未人都出席了。十一節弟兄姊妹你留意:“15:11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烏列、亞帥雅、約珥、示瑪雅、以列、亞米拿達召來,15:12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15:13 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注:原文作“闖殺”)我們。” 弟兄姊妹你看得很清楚,這一個光不是祭祀和利未人領會的。這一個光是大衛領會的。所以大衛現在把祭司利未人招聚來,把他們重新擺在他們該在的位置。同時指出過去利未人在侍奉上的忽略。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沒有在這裡責備利未人,因為以下說到神的懲治的時候,他是把整個以色列,包括他自己放在給神懲治的那個位置上。因為以前沒有很準確的活在神的面前,所以神就刑法我們。神來對付我們。因為我們都錯了。 弟兄姊妹,這就給我們看得非常的清楚。大衛在這裡帶進神在百姓中的又一個恢復的點。這個點是很重要的點,乃是侍奉和敬拜的點。那時還沒有聖殿,那時會幕還在基甸。但是,這些外面的事物並沒有影響大衛在神的面前看見我們侍奉神的態度,我們侍奉神的心意,我們侍奉神的那個動作,我們絕對要根據神的自己。弟兄姊妹,這是一個恢復。是神在以色列人中間那個恢復的總題底下的點點滴滴中的一點。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歷代志上都是幾乎整本說到侍奉敬拜的恢復。因為我們看下去的時候我們看到,在歷代志上,聖殿還沒有出來,但是你看到一件事,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已經開始,而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還沒有很明顯的進行的時候,聖殿裡頭的內容就先恢復了。 所以我們過些日子看下去的時候,你就看到在聖殿裡頭各種侍奉的安排已經出來。但是我們要問聖殿在那裡?還沒有建。因為在這個時候,所羅門還沒有作王,還沒有聖殿,連聖殿的根基還沒有,連在甚麼地方要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還沒有。因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是歷代志上最末了的時候才搞出來的。但是在這一切物質的殿還沒有一點點顯露的時候,殿裡頭的那個實際的內容已經被安排了。幾乎以下的歷代志上就是說到聖殿裡頭的侍奉上的安排,所以很顯然給我們看到,歷代志是在恢復這一個基礎上面來記錄神做工的事情。 明確安排侍奉與敬拜 我們感謝主!從這個時候開始利未的子孫就又來用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十五節。弟兄姊妹們你注意了,從曠野起行,約櫃是抬。過約旦河的時候,你看見約櫃是抬的。一直從曠野進到迦南地,約櫃是抬著。但是從非力士人擄去約櫃以後,約櫃就坐車了。但是感謝主,現在大衛把它恢復了,但是這個恢復不是根據大衛。是根據甚麼?“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現在弟兄姊妹們,我點一個點給弟兄姊妹來注意就好了,從16節開始:“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這樣,就把約櫃接回來。 十六章你就看到就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然後你立刻就從十六章看㺫敬拜的實際和確立敬拜侍奉的安排。弟兄姊妹們,我點幾處給弟兄姊妹來留意。十六章的第四節:“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侍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三十七節:“16:37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侍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份。”三十八節:“又派俄別以東和他的弟兄六十八人,與耶杜頓的兒子俄別以東,並何薩作守門的。”四十節:“且派祭司撒督和他弟兄眾祭司,在基遍的邱壇耶和華的帳幕前燔祭壇上,每日早晚,照著耶和華律法書上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常給耶和華獻燔祭。” 我點著幾個點出來,弟兄姊妹你先來留意,我們今天晚上是不能再往前交通。頭一個你要注意的,我特別點那個派,派,派,那這個派,派,派就是安排了。這個安排就帶進一個次序了,這個安排次序的內容乃是為了侍奉和敬拜。所以弟兄姊妹你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一個安排又是一個恢復,是恢復裡面的另一個點。另外,弟兄姊妹你仍然要注意,也是上個禮拜我們才詳細的講,你說:這個侍奉的事情,如果按照摩西的律法上面來說:應該是大祭司在管,但是現在為甚麼是大衛出頭,我們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整個聖殿裡的安排和恢復都是大衛在那裡出主意。 我們的問題是:為甚麼是大衛?為甚麼不是祭司?弟兄姊妹們這個值得我們去注意。當然我們感謝主!這個是從恢復的另一個角度來給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和新約很有一點關聯,但是我們今天晚上沒時間來講。但是我們挑出來給弟兄姊妹先注意。我們自己去單獨思想:是呀,為甚麼是大衛呢?烏西雅王他要燒香,結果他長了大痳瘋。現在大衛他沒有去燒香,但是他在那裡做一件事情比燒香還要重要,怎麼他不長大痳瘋呢?弟兄姊妹們,是不是值得我們去留意一下?我們感謝神!我們很顯然的看見,歷代志的特點就在這些特殊的記錄上面引我們去注意到:究竟神的恢復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感謝主!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兒。 選民君之軍隊(賈玉銘) (11章至12章,13:8~17) 神的約櫃(趙世光) 「經文:歷代志上十三章6~10」 從前當以色列人出埃及來到西乃山下時,神叫他們停留在山下約有一年。神願意與以色列人會面,同時,以色列人也願與神親近,於是,神叫摩西上山。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在四十晝夜中,神指示摩西怎樣造會幕。會幕是什麼意思呢?會幕就是神與人相會的地方。神不但在西乃山上指示摩西造會幕,而且,也傳了十條誡命,十誡是神用祂的手指寫在兩塊石版上的。這十誡也可說是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可惜,頭兩塊法版,因摩西發怒把它打碎了,後來,第二次神再把十誡寫在石版上,這法版放在那裡呢?這法版是放在用皂莢木做成,裡外包精金的櫃裡。因此,這櫃被稱為約櫃。這約櫃裡有神與以色列所立的約。這約櫃是預表我們的主耶穌。皂莢木是堅硬的木頭,預表當魔鬼來試探耶穌時,耶穌堅強的拒絕了魔鬼的試探。耶穌不但受魔鬼的試探,也受嫉忌並反對他的人的試探,這一切,祂都勝過了。 約櫃是放在至聖所裡,上面有二個基路伯。基路伯就是高等的天使,聖潔的天使,比較靠近神的天使。會幕裡的至聖所,就是天上的真聖所的模型。因此,神警告摩西,要照天上的模型造,不能錯的。我們的神,祂有一定的方針。神為什麼不叫他們造聖殿而叫他們造會幕呢?因為以色列人當時不能一直留在那裡,他們見雲柱升上,他們就要往前行。以色列人有十二個支派,分成四隊,約櫃前面領路,後邊以色列人跟著走。約櫃是祭司抬著走的,祭司把手放在肩上,抬著約櫃走。但是,非利士人把約櫃放在新車上。約櫃是不能用車載運的,一定要照神的規定,抬著走的,我們知道舊約有一位出名的士師,名叫撒母耳,他的母親名叫哈拿。撒母耳是哈拿禱告得來的兒子,他從小就在聖殿裡學習事奉神。那時,作祭司的名叫以利,年紀很老,約有九十歲,他在九十六歲才死。他有兩個兒子幫助他,以利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他短處就是太愛他的兒子。他那兩個兒子在聖殿裡犯了強暴與淫亂的罪。他們在殿中犯罪,膽子多大!以利知道不知道呢?以利知道的,以利知道後,做父親的應該要管教一下。以利太溺愛他的兒子,只講了幾句無關痛癢的話就算了。那兩個兒子不聽他父親的話,以為靠父親祭司的名義,犯罪也不要緊,他們或許以為人不知道,所以隨便地去犯罪。但是神是知道的。現在也有這種的基督徒,他們一方面去犯罪,一方面做禮拜,唱讚美詩,說阿們。做完禮拜,又去犯罪。有些基督徒,禮拜做到一半,就去犯罪了,各位或許以為說得過份,但是,事實如此。基督徒膽子太大了,還以為自己是屬神的。不知自己心目中完全沒有神,一面做禮拜,一面犯罪。怪不得有的人向基督徒搖頭。有的基督徒因而敢借基督徒的名義去借錢,有的借基督徒的名義去犯罪,有的借基督徒的名義去引誘人。我告訴這種基督徒,神的時候不會早,也不會遲。神已經向以利說過了。請看撒母耳記上三章13節:「我曾告訴他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以利知道,卻不禁止他們。有時,人會怪我們傳道人,為什麼肯講人聽了難過的話。那是因為神要我們講,這些尚不算什麼。是難過的,是有些基督徒把神的資訊當作耳邊風。我儘管講,他仍舊去犯罪。他想傳道人又不能跟住我。是的,我不能跟住你,神知道,神不管你,你就完了。神若管教你,你還有希望。何必要神管教責打你呢?你若不去犯罪,那不是更好嗎?以利那兩個兒子因作惡的緣故,一日之間,二人都被殺。以利身遭一日喪兩子之痛,他不覺得什麼,這是他的長處。神藉著撒母耳以前告訴以利說:「你兩個兒子將來沒有好的結局」,以利回答說:「既然是神的意思,願神旨意成全」。以利最關心的,就是約櫃。這次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爭戰,以色列人打敗仗。以色列人就想法子把約櫃抬出去打仗,結果,約櫃被擄,神沒有與以色列人同在。何故呢?因為有以利的兩個兒子在殿裡犯罪,神如何能與他們同在呢?外面的仇敵不必怕,最怕是裡面不聖潔。教會也是如此,外面的攻擊不要怕,要緊的是在裡面。香港九龍是罪惡的地方,有一班青年也把社會裡學來的一套,帶到教會裡來。他們表面很虔誠,唱聖經,站在聖臺上歌頌神,有時手裡還拿著十字架。這一切傳道人和牧師看見的也只閉著眼當沒有看見,講不上勸誡這兩個字了。有些牧師會如此說:現在風氣如此,青年人都是一樣的。這樣,神如何能賜福給這教會呢?唱詩班裡的青年人目的在找物件,一面唱,一面看,青年團契一個月郊外旅行一次,目的也是一樣。有的禮拜堂竟在裡面開跳舞大會。即使跳舞會不敢公然在正堂舉行,但在副堂裡,樣樣都可做。他們並且規定,參加的必須要一男一女。到了跳舞的時候,什麼都忘了。他們唱詩的時候,口裡唱聖哉!聖哉!聖哉!心裡卻是汙哉!汙哉!汙哉!你看神如何能賜福於教會呢?我們這裡每個基督徒,都應追求聖潔,沒有根基的教會是危險的。房子若沒有根基,撐不住大風雨,遇著大風雨很快便會倒下來了。我當然不盼望香港的教會遇著大風雨便倒下來,但是,雖然每個禮拜堂坐滿了人,若基督徒不肯悔改
,不追求聖潔,倒下來是必然的。 非利士人把約櫃擄來後,受了許多的苦。他們在沒有辦法中,只好把約櫃送了回來。他們沒有抬約櫃的經驗,所以把約櫃放在新車上,用兩隻牛來拉。請看歷代志上十三章六節:「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上到巴拉,就是屬猶大的基列耶琳,要從那裡將約櫃運來,這約櫃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耶和華神留名的約櫃。他們將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本來約櫃是由他們抬的,可是他們以為放在車上方便,可以不用他們抬,只要在後面趕車就夠了。但是,各位!神的事不能馬馬虎虎。不可因你的方便而馬虎,聖經裡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不要靠人的聰明智慧,也不要靠你的才能與手段,如果我們不依照神的方法去做,那末,結果將要像烏撒一樣。我們的耶穌給我們留下一個好榜樣:當魔鬼第三次試探耶穌說:「你只要拜我一拜」。一拜多方便,耶穌可因一拜而不必釘十字架,不必受苦,魔鬼給耶穌一條近路,神要耶穌走十字架的路。近路雖然是方便的,但是近路與神規定的路是相背的。所以,我們所行所做都要合乎神的旨意。約櫃不能放在車上的,要祭司抬的,為什麼要抬呢?因為這約櫃裡有神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神要以色列人負責。抬就是負責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抬,不能藉牛來代替負責,我們傳道人,被宣召出來作傳道,我們就要負責傳道,若我們不傳道,而去做別的事,就好像把我們的責任從肩頭上卸下來一樣了。斷乎不可,因為屬神的物要歸給神。屬神的事要照神規定的去做。 後來怎樣呢?請看歷代志上十三章九,十兩節:「到了基頓的禾場,因為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耶和華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前」。因為牛失前蹄,所以車子有點傾歪,約櫃似乎要倒下來;烏撒一看約櫃要倒下來,他急忙伸手去扶住約櫃,耶和華就向他發怒,擊殺烏撒。有些人看聖經看到這裡不明白。他們以為烏撒很對,約櫃要倒下來,如果烏撒不去扶住,約櫃豈不是要跌壞嗎?為什麼神要擊殺他?但是聖經明明告訴我們,因烏撒伸手扶住約櫃,神就擊殺他。神毋須烏撒用手去扶約櫃,祂要烏撒照神的方法去抬。現在有些人不照神的方法去做,如果約櫃不用車拉,祭司自己來抬,這件事就不會發生了。這事之發生,大衛在後面看得很清楚,他知道了約櫃非抬不可。請看後來大衛如何搬運約櫃。歷代志上十五章廿五節:「於是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都去從俄別以東的家,歡歡喜喜的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這次大衛搬運約櫃是抬的,不再用車子了。神怎樣對待抬約櫃的人呢?請看廿六節:「神賜恩與抬約櫃的利未人,他們就獻上七隻公牛,七指公羊」。哦!神賜恩與抬約櫃的利未人。烏撒伸手去扶住約櫃,被神擊殺,利未人抬約櫃卻蒙神賜恩。在這二件相反的事上,給我們知道神的事要照神的方法去做,如果不照神的規定去做,一定要出毛病的。神的約櫃,不准祭司摸,祭司就不可摸一摸,神的事,不屬神的人不可摸。烏撒是大祭司亞倫的子孫尚且被神擊殺。神的事,是神聖的,有的人隨隨便便,那就錯了。教會為何不能蒙神賜恩呢?就是有許多不屬神的人,他們不但摸著神的教會,而且做了教會裡的管家。神不須要烏撒伸手扶住約櫃,神的事,神自己會負責的,難道我們的神不能托住這約櫃麼?請看希伯來書一章三節:「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哦!我們的神,祂憑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能托住萬有的神,難道不能托住將倒的約櫃麼?如果烏撒不伸手去扶那將倒的約櫃,聖經下面就要記出來,神如何憑祂權能的命令托住那將倒的約櫃,神的事,毋須你的手扶持,神自己會負責的,因為我們的神是托住萬有的神。——趙世光《聖經寶藏(卷四)》 錯扶約櫃招災(代上13章1至14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讓我心存正直地親近你,好體貼你的心意。 大衛既得了國,又有一班勇士匡扶,成為他的謀臣,理應可以開始順利治國,但大衛深知若非有神的幫助,治國便難以順利,所以他將象徵神立恩典之約的約櫃,從基列.耶琳搬運回來,安放在新建的首都裡。 1.迎接約櫃回京(1~8):大衛在一切行動之先,就醒覺「必須有神在我們的一方」,因為這樣才有穩操勝券的把握,故此下令部將去尋覓約櫃之所在,並把它設法搬運回來。約櫃是「神同在」的記號,有了神,就萬事穩妥。親愛的弟兄姊妹,凡事以神為中心是基督徒人生克勝一切困擾、逆境之秘訣。當然神不是偶像,我們也不用好像舊約時代以約櫃、聖殿等來表徵神的同在,如今神是活在我們的心裡,我們只須有緊靠神的心,在聖靈同在及加力下,必能得著智慧力量去迎接人生中不同的挑戰。另一方面,迎接約櫃是為蓋建聖殿作前奏,大衛明顯地是要把政治和宗教的中心結連起來,在神同在的引領下,他的政治發展才可以順利,並能靠神抗敵。但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衛可以藉此常常親近、直接求問神,這正是大衛「合神心意」的地方。 2.搬運中的意外(9~14):「神的同在」存在於物質之中的觀念,依然存留在以色列人中。為此,當裝載約櫃的牛車傾斜歪倒之時,烏撒便自然伸手出來扶它一把,免致約櫃從車中倒下來。但按照摩西律法之規定,約櫃是要由利未人哥轄的子孫用扛寿、不准用手觸摸的(參出25:14~15;民4:15、18~20)。大衛不曉得律法的要求,竟用牛車來搬約櫃,以致發生了這次意外;至於烏撒,他理應對運送之規條相當熟悉的,卻竟也觸犯禁例,藐視神的聖潔,因而招來神的懲罰。為此,當人以應有的尊重態度來對待約櫃時,它才會帶來正面的好處。 從烏撒的事件中得知神對事奉的規定是極之嚴格的,因為我們所事奉的神是聖潔、輕慢不得的。當你今天事奉時,有否存正確、虔敬的態度服事神,以致你所擺上的心志、所作成的聖工均蒙神的悅納? 我的回應 ……………………………………………………………………… …………………………………………………………………………………… 大衛首度遷約櫃(代上十三1~14) (台北靈糧堂) 當大衛終於在耶路撒冷作王之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搬遷約櫃進入耶路撒冷。約櫃自進入迦南之後,首先被放在示羅。祭司以利之子戰敗後約櫃被擄至非利士,但不但大袞神像倒塌,也給非利士人帶來許多災難。非利士人送回約櫃,伯示麥人擅觀約櫃被擊殺,最後就將約櫃送到基列耶琳的祭司亞比拿達家中。這個期間至少有三、四十年的時間,而「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直到大衛時代,他才重新要為約櫃預備地方,也是為耶和華預備居所。 一、聚集以色列人與祭司利未人 首先大衛與「一切首領商議」,隨後他就「差遣人走遍以色列地…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並且也招聚「住在有郊野之城的祭司利未人」,要「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搬遷約櫃成了一個全民運動,大衛要所有的以色列人一同來迎接耶和華的約櫃。 二、搬運耶和華的約櫃 他們來到「猶大的基列耶琳」,將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但是接下來他們的作法卻是錯誤的「他們將神的約櫃,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趕車。」雖然是新車,但是自古以來,約櫃都是由祭司扛抬,而非由牛車運送。用牛車運送是當年非利士這些外邦人將約櫃送回來的方式,他們完全不知道以色列的律法,然而現在以色列人卻用外邦人的方式運送約櫃。 三、烏撒手扶約櫃 因此即便「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前用琴、瑟、鑼、鼓、號作樂,極力跳舞歌唱。」神仍然不喜悅這樣的方式。終於到了一處「牛失前蹄,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神已經忍很久了,烏撒之舉只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耶和華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面前。」大衛與眾人因此憂愁,只得將約櫃就近安放在「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人是迦特人,是非利士的一族,可能與大衛友善。出乎意外的「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這段時間也讓大衛重新思考,是否應該搬遷約櫃,以及搬遷時是否另有方法。 默想 我是否渴望親近主,在祂面前求問?還是我自己忙於工作與事奉,無視於祂的同在?我用自以為是的方式敬拜主,或我尋求什麼是祂悅納的敬拜方式? 回應 親愛的主:你說我們親近你,你就必親近我們,讓我們如同大衛說:「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 (詩二七4)。阿們! 烏撒之死(代上十三章1~14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當大衛國勢穩定之時,他就想到要把神的約櫃迎接到耶路撒冷,為要在神面前求告。(代上十三3)大衛這樣的動機,照理來說,定然能夠得到神的喜悅,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過程中居然發生了意外,負責看管並運送約櫃的烏撒被神擊殺了。此事使得大衛十分畏懼,趕快將約櫃送到俄別以東家去。 基督徒常常會以為,只要動機善良純正,就一定能得到神的喜悅,但是「烏撒事件」則提醒我們,單有善良的動機仍然不夠,還需要按照神的吩咐行事才夠完全。因為,早在民數記四章十五節就已經明訂:「將要起營的時候,亞倫和他兒子把聖所和聖所的一切器具遮蓋完了,哥轄的子孫就要來抬,只是不可摸聖物,免得他們死亡。會幕裡這些物件是哥轄子孫所當抬的。」然而,當時的烏撒卻按照非利士人的做法,用牛車運送,才會發生意外。 可是「烏撒事件」絕非只是遠古的個案而已,因為今天神的選民仍舊常常忘記神的法則,卻照外邦人的模式行事;以為只要有善良的動機,就能討神喜悅。例如:有些基督徒也贊成「善意的謊言」、「同性戀婚姻合法」、或「包庇罪惡」,以為這就是有愛心,以為只要有愛心就夠了。聖經稱讚庇哩亞人說:「這地方的人賢于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因此,基督徒不但需要常常把自己攤在聖靈的光照下,讓神來檢查我們的動機;也要殷勤的查考聖經,使我們能夠熟悉神行事的法則。因為單有善良的動機仍然不夠,還需要認識神的法則才能完全。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求禰幫助我不但愛心充足,也能有智慧和知識,能以分辨好歹;更求禰賜下屬靈的胃口,使神的兒女都認真查考聖經,洞悉禰的法則。阿們! 禱讀:腓立比書一章9~10節 9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