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十六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六章精華(漆立平)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在交通中帶出神旨意(十六章)(王國顯)
大衛讚美之詩歌(l6章)(賈玉銘)
神聖樂團(代上16章1至6節) (香港讀經會)
尋求、紀念、稱謝(代上16章7至36節) (香港讀經會)
授權事奉(代上16章37至43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藉利未人稱頌(代上十六1~43) (台北靈糧堂)
大衛的讚美詩(代上十六章1~43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十六章精華(漆立平)
第十六章要義
八、大衛在會幕和聖殿中設立了經常的聖樂與歌唱稱頌讚美
將約櫃安置在耶路撒冷新帳幕的至聖所時,大衛安置了一些祭司和利未人,在會幕中和約櫃前,輪班服事。並且安排了利未人組成的樂隊與詩班,在會幕中頌讚、稱謝、讚美神。使聖樂和唱詩班的頌讚歌頌成為經常與例行的事奉。
那日,大衛特別寫了一首「頌讚之歌」,要亞薩和他的弟兄稱頌耶和華,內容是:
1、神的子民都要稱謝求告祂的名,向萬民傳揚祂一切奇妙的作為(代上16:8-13)
2、耶和華是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賜迦南地給我們的神(代上16:14-18)
3、當時我們人丁稀少,是祂將我們分別出來,賜福保守恩待我們(代上16:19-22)
4、全地都要天天歌唱傳揚祂的救恩,惟獨祂是創造諸天有威榮能力的神(16:23-27)
5、萬族都當將榮耀歸給祂,全地的萬物萬有都當稱謝祂,祂本為善(代上16:28-34)
6、耶和華拯救我們的神啊,求祢救我們,從亙古到永遠是當稱頌的(代上16:35-36)
當以色列百姓聽了詩班唱的頌讚,立刻應聲說「阿們」,並且讚美耶和華。
從此大衛就開創了在聖殿的聖會中,以樂團奏樂,唱詩班稱頌讚美的先例。
九、大衛設定利未人在聖殿輪班的各項服事
大衛為著聖殿的事奉,給利未子孫派定了每日的服事:
1、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事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分。
2、又派俄別以東和他的弟兄作聖殿守門的,每日輪班服事。
3、派祭司撒督和他的眾弟兄眾祭司,在基遍的邱壇與帳幕的祭壇上,照著摩西律法書上神所吩咐的,每日早晚,常向耶和華獻燔祭,恢復了摩西時代的獻祭。
4、與他們一同,派了希幔、耶杜頓和他們的弟兄輪班在聖殿中奏樂,配合著唱詩稱謝歌頌神。(代上16:37-42)
因為利未人不再像在曠野的時代,需要經常摃抬與拆卸組裝會幕,大衛就將聖殿中的事奉和利未人的服事,作了更新的規劃,並建立了新的制度與禮儀。相信他的這種更新規劃,是他經過在神面前的尋求,而得著的啟示與引領,並非出於他自己的私意或創設。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王國顯)
07敬拜和侍奉的恢復(十二至十六章)
我們今天要從歷代志的十二章那裡開始再來看一點點,十二章開始的時候就題到大衛要躲避掃羅,在他逃避掃羅的過程裡,神親自在他身上顯明神自己的作為,在整個以色列地各處都把人帶到他那裡來保護他,來跟隨他,一直等到他坐上寶座。
好了,現在我們就把這一段的歷史來歸納一下,神用了好幾章的經文來說到大衛怎麼給送上寶座,但是弟兄姊妹你很清楚的看到一件事,大衛上這一個寶座,如果沒有掃羅的那一個打擾,我們不知道神怎麼把大衛送上寶座,不過我們知道大衛神眼中看為合他心意的人。但是因為有了掃羅這一段打岔的歷史,就給我們看到大衛從受膏直至坐上寶座當中的一個過程就很曲折了。
我們感謝主!神在舊約記錄這一段的歷史是用了差不多整個的撒母耳記上,但是來到歷代志的時候就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就帶過了,雖然是短短的一些話語就把這一段歷史帶過了,甚麼事實?我們可以這樣說:把一位被追趕的大衛送上寶座,這個就是十二章裡我們一個開頭,一個結尾很清楚看到的。
神把大衛送上寶座的道路
十二章一開頭就說他躲避掃羅,被掃羅追趕,但是感謝神,追趕的結果不是叫他走到絕路,卻是把他追趕上了神給他的寶座。這一點,我們從前讀撒母耳記的時候我們是比較細的來留意,神允許掃羅追趕大衛,乃為了要讓大衛在那裡學習做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乃是要讓大衛在那樣被追趕的裡頭學習做王的那些性格。
然後在神的百姓中間恢復神所應許的那一個寶座,所以我們如果從十二章這裡看一看的話,我們看出一件事情,從被追趕到上寶座,整個的過程都是在神的管理的底下。也是在神的引導的底下,我們從前讀舊約歷史的時候,甚至我們讀新約裡頭個人的一些經歷的時候,我們許多時候都看到這些聖徒們他們是經過許多的彎曲。而我們就給他們所經過彎曲的那個過程來吸引住了,因此就忽略了為甚麼神會讓他們有那麼許多的曲折?
這是我們常常很很忽略的,因為這樣的心思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是這樣的來看待,如果神要我行走的路程是很順利的沒有甚麼事情,但是如果神讓我們所行走的路是彎曲一點的,而我們就有很多很多的問號在那裡,但是若是我們能從大衛的身上看到神在屬他的人的身上的管理,而我們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如果我們跑到高處,或者是落到低處,都全在主的管理的底下,如果我們能看到這一點,那當然對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是少背一些重擔。
但是更重要的,我們接著要看下去的,乃是神得著他恢復工作所要用的器皿,而神要用這麼一個人,他會給他許許多多的經過,有舒暢的,有不舒暢的,但是不管舒暢也好,不舒暢也好。神總有工作在他身上,而這一個工作乃是要把這個人造就成他手中合用的器皿,來跟上神那個恢復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感悟到十二章神給我們體會到的那個意思。
神與百姓的正常關係開始恢復
現在我們開始看十三章。不但只是十三章,因為在十三章的裡頭那會有一件很大事情的開始,甚麼事情開始呢?是神與他百姓的那個正常關係的恢復的開始。弟兄姊妹們,我們如果不是那麼善忘,我們曉得大衛出來的日子,所以說是經過了士師記的那一段歷史,進入君王的時代的開頭。士師記裡面所說出來的乃是神的百姓落到一塌糊塗的光景。接下去掃羅做王的時候,也好不到甚麼地步。現在大衛出來,大衛坐上寶座的時候,弟兄姊妹你可以想像得到雖然大衛是敬畏神的人,雖然大衛是一位尋求神的人,但是在整個以色列來說:他們沒有看見在神面前該走的路,表現在甚麼地方呢?表現就在當時還沒有聖殿,但是有會幕,但是會幕當時的光景是如何呢?你很顯然的看到一件事,那個時候的會幕是沒有約櫃的會幕,那個會幕是不是還在示羅呢?看底下的記載好像不在示羅,不知道是在甚麼時候已經遷到基甸了。但是不管它在示羅也好,在基甸也好,裡頭沒有約櫃,可以說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都有,就是沒有約櫃,沒有約櫃那個意思就是說沒有神的同在。
沒有神的同在的帳幕就是一個空的帳幕,其他的物件不能填補這一個空缺。約櫃在甚麼地方呢?約櫃在亞米拿達的家。弟兄姊妹這個是那一次約櫃被擄以後就一直停留到現在的光景,在以色列神的百姓當中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得了的事,掃羅做王的時候,他不管。掃羅不管,百姓也無從管,所以約櫃就流落在帳幕以外好長的一段時間,我們曉得當時的情形。所以在十三章一開始,那也就是大衛正規的做上以色列的寶座以後不久,大衛裡面就有一個感覺,大衛裡頭就有一個催促。他就把以色列所有的首領都招聚過來,招聚他們做甚麼?他就告訴他們說:“我們一起來尋求。如果神的意思是這樣看為好,我們就差遣人到整個以色列地把神的百姓的招聚來,然後我們就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我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為神安設一個安置約櫃的地方。”
建殿的心思是恢復的起點
弟兄姊妹們我們來注意,我們是很粗略的來看這件事,大衛題出這一個事情,很粗略的你去領會它,這就是一個恢復,因為約櫃不在帳幕裡,大衛就要把它接回來,雖然大衛當時也沒有做的很準確把它放回會幕。但是他總是為約櫃另外製造了一個帳幕來安置它,在京城裡。這一件事情和以後他起意要為神建造聖殿你不能說沒有關聯。因為在以後大衛想起要為神建殿是怎麼開始的呢?他先為他自己建造宮室,然後他就住進王宮了,一住進王宮裡,他裡面馬上就有一個這樣的感覺:我是住在王宮裡,約櫃卻是住在帳幕。這個事情非常不美,我不可以這樣讓神的約櫃是這樣的安放在外頭,他就起意要為神建造殿。可是弟兄姊妹你留意,雖然這次大衛在接回約櫃的事上並沒有作的完整。但是你看到在他裡面有一個心思,這一個心思要把神的百姓和神中間的那一個關係帶回正常,所以弟兄姊妹就很清楚看得到的,大衛這一個心思乃是一個恢復的心思,所以他就把以色列的首領都招過來。
恢復是要全體都接受神的見證
現在他們都招來了,我們細一點去注意,弟兄姊妹們,現在大衛是誰?以色列的君王。他坐在那裡?他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也就是說在他手裡頭掌握著指引整個以色列的權柄。如果他心裡面想到,我要把會幕從外頭接回來,下個命令就可以做了。他絕對有這個權利,可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怎麼做?同時要注意為甚麼他要這樣。如果沒有看到為甚麼這樣做,你沒有辦法曉得他怎麼跟上神的那個恢復的旨意,當我們能瞭解他為甚麼這樣做,也可以不這樣做,但是他確實是這樣做。為甚麼?弟兄姊妹們,當他把首領們招來的時候,用現代的話來說:按美國的情形來說:那些首領都來了,就等於美國的國會,包括那個參議院跟眾議院。他們都來了。大衛說我一個人下決定不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事情要不要作。而如果他們都說可以,那就是現在的國會通過了,那就做。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大衛沒有停留在這個地步,他說:他要以色列地的那些所有沒有來的弟兄,和那些住在外頭的那些祭祀,利未人他們都要來,一同來,來做甚麼呢?來把約櫃運回來。弟兄姊妹,這會不會是太過誇張,動用那樣的場面?要運回來就運會來嘛,也不是說有多大的一個物件,但是不在乎約櫃有多大,而是在乎約櫃和神的百姓的關係。不錯,約櫃是神安放在神的百姓當中的一個記號,來表明神是住在他的子民當中,但是這樣的一個事實不能只是神單方面來表達的,神甘心這樣做,人不甘心接受的話,這個事情也就等於沒有。神要顯明他自己的心思,他要讓他的子民和他的心意完全調和在一起。因為這個牽扯到神和他子民關係的見證,如果按照神那個永遠的旨意來說:這個原則上是牽連到神那個永遠的計畫的。所以大衛心思的裡面很清楚的,約櫃要不要運回來,全體以色列人都要的。因為這個是神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神同在的見證一定是整個百姓在那裡去表達的。這是一個方面。
同心接受神的見證
另外一個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件事情,神見證的恢復怎麼來進行的,或者說怎麼來開始的呢?如果我們看大衛當搬約櫃會耶路撒冷的這件事,你很顯然的看到,透過交通開始,而代替同心為目的。然後在交通裡頭給帶進同心了。而這個才是把約櫃搬回來的那一個依據。我們感謝主!為甚麼這樣說呢?因為弟兄姊妹們,那麼許許多多的以色列人為這一件事情都沒有不同的意見,按照人來說:怎麼可能呢?你看教會今天選舉,這一段日子裡面每一個選舉的項目裡,同意的,反對的,花了多少的時間,心思,精力,金錢?而現在是整個的以色列而不是只有正反的兩方。你要同心怎麼可能呢?我們看到他們是同心,怎麼他們能同心呢?只有一個光景是可以有這種情形的。大家都看見神的心意。大家都看到神的心意了,所以全體都是一樣的,就沒有其他的雜音了,都完全同意了。
弟兄姊妹們,這個不單是單純約櫃的這個事情上面所表達的,也是教會的建造的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一直在神面前學習,要進入大家同心合一。但是怎麼能同心合一呢?當眾人眼睛都單單看神的時候,就有條件了,如果有一個人眼睛不看神的話,就因著那一個人,那個同心合一就給破壞了。但是我們感謝主!當大衛要搬遷這個約櫃的時候,以色列國民經過那樣的一些手續,但是當經過這樣的一些手續和安排,這個安排是甚麼?也就是一個恢復,回到神的權柄底下。恢復到人讓神居首位的這樣的一個事實裡。
在恢復進行中的缺失
好了,現在他們就去把約櫃搬回來了,那麼搬回來的時候,當中就發生了一些意外。這個意外乃是他們學著非力士人把約櫃送回來的那個樣式。因為約櫃是蠻重的,它是很硬的木頭來做的,雖然是不大。但是裡外都包上精金。然後加上一個純金的施恩座,然後有一個金做的基路伯,那也有好幾百斤重的,所以要搬一次也是蠻麻煩的,現在把它弄到車子上送回來,那就沒有那麼麻煩。所以把約櫃送上車子,然後就讓牛車把它拖到耶路撒冷。
再把它放下來,那就簡單多了,他們就是這樣做了,因著這樣做,神就讓在搬運的過程裡頭出了一個意外,一位利未人烏撒他伸手要扶這個要從車子上倒下來的這個約櫃,結果就讓神擊殺在那裡。那因著這樣的一件事,大衛心裡頭就發了毛了,他說:不得了,如果約櫃搬到我家裡來,神是不是照樣的厲害呢?我受得了嗎?所以他就中止,沒有把約櫃搬來。就把它送到另外的一個人的家裡,就是另外一位利未人俄別以東的家裡。
弟兄姊妹你翻到撒母耳記上去看,這一段事情那邊是花了好多筆墨來做記錄,但是在歷代志上也是輕描淡寫就把它帶過來了,並且也沒有說到這個事情引出會是甚麼結果,如果弟兄姊妹你去比較一下你就會看到,那邊所記載的沒有停在這個地方,是繼續在那裡記錄,大衛後來是怎麼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裡接到耶路撒冷。但是在那個裡頭就根本不題到一段。雖然不題那一段,底下就題到了一些好像跟這個事情沒有相干的事。但是你細細看下去,和這個事情有關的。
我們看到,把約櫃搬回來,那是一個恢復的工作,沒有搬到耶路撒冷,這個恢復的動作不完整。就留在那裡,如果我們讀撒母耳上,你會讀到這樣的一個事實出來,雖然說大衛是合神心意,但是不是那個時候的大衛,那個時候的大衛還是在神造就他的過程裡,他有願意合神心意的心,但是人的實際還沒有到合神心意的地步,所以在撒母耳記上記載這一段事情的時候,給我們一個非常非常明顯的題示,當然大衛不能和雅各來比較。但是在原則上,你看到那個時候的大衛跟雅各是同在一個原則裡。
他是看中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這個是比雅各強的。雅各只是看重神的恩典,根本不理會神的自己,但是大衛是看重神的恩典過於看重神的自己。在程度上面他比雅各強多了,但是在恢復的光景的底下,我們不能不說還有很多的缺欠。所以你來到歷代志上這裡來看的時候,神就不再題他的缺欠。因為在歷代志裡頭一直給我們看見的就是那個恢復的果效,神得著了這個人就帶進了怎樣的恢復。所以說到大衛雖然中途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就不再說底下了。
在人的缺失裡蘇醒
不過我想說清楚一點,如果你看撒母耳記上,當大衛把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裡,神就因著約櫃在俄別以東的家就賜福給俄別以東。而人家就把這個事情告訴大衛,大衛的心就好像活起來了。他就起意,我要把約櫃運回來。所以,弟兄姊妹們我剛才說:大衛是重視神的恩典過於神的自己就是在這兒。但是在這裡頭就不題這一筆。卻是題到另外一些事,另外的一些事呢,我們很明顯的看到,神藉著那一些事情來蘇醒大衛。
所以來到十四章,來到十四章的時候,就記載推羅王送了一些香柏木來給大衛建造宮室。我們不知道那個過程是怎樣,是大衛去要求推羅王做這個事呢?還是推羅王他自動的來做這個事呢?神都沒有給我們看到這個過程,而神只是給我們看到大衛跟推羅王是很好的朋友。那現在推羅王就給大衛做了一件事情,就給他運了好多的香柏木來給他建造宮室。在歷代志這裡就說到一個結果來了,因著這樣的一件事情,因著一件甚麼事呢?送香柏木,還不只是送香柏木,還派一些石匠木匠來給大衛建造宮室。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跟列王紀那邊去來做一個比較,你看到所羅門建造聖殿的時候,他跟推羅王要這些人力和物料的時候,他要出代價。他們要使他訂好了一個商業合約似的,你來給我供應我這些,我又是怎麼來還報你那一些。但是在這裡你沒有看到這樣的記錄,你說:沒有看到不等於沒有,我們也承認這一點,但是如果是有這一點的話,那這裡記下大衛當時的一個感覺就沒有根據。所以我個人是覺得,那整個事情是推羅王主動地來做。是因為這樣,所以大衛就有一個感覺,弟兄姊妹留意十四章第二節:“大衛就知道耶和華堅立他作以色列王,又為自己的民以色列,使他的國興旺。”
大衛根據甚麼來知道?就根據推羅王作了那一件事。如果這一個是一個商業的行為,這就沒有甚麼了不起了。但是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結果在這裡,我個人就認為這裡頭沒有任何商業的行為在那裡,可以說完全是推羅王對大衛的友誼的表達。是這樣才叫大衛裡面有一個把握:神是按照他的應許賜福給我的。神是紀念他曾經向我題過的應許,要叫我的寶座到永遠。要叫我的子孫不住的坐在寶座上。
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到這樣的一件事。然後再加上一件事,那是跟非力士人來打仗打贏了,如果這裡跟打仗這一段歷史你回到撒母耳記下去看,那邊也記載的比較詳細,而不像這裡就是輕輕的記載那個事情就過了。我們感謝主!如果我們把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串起來來看,你看到整個的過程,你就一點都不稀奇,為甚麼十五章大衛靈裡面那麼的明亮。
所以如果我們是整個的接下來把它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這三章是十五章的事情的那一個基礎。這一位推羅王的善意的表達,藉著在戰場上勝過非力士人,叫大衛心裡頭有了一個好大好大的蘇醒。而不再紀念到烏撒給擊殺的那一件事情留給他的陰影。而不單是忘記了那一個陰影,並且裡頭明亮到一個地步:把人在神面前的服侍的那個缺欠都矯正過來。不單是矯正一些的不準確,同時是帶進正常。
蘇醒把人帶回恢復正常
我點給弟兄姊妹來留意,留意神帶他走過那個十四章。大衛裡面很明亮了,從那裡看到他明亮了呢?歷代志沒有說:大衛因為俄別以東蒙福所以他就起意又把約櫃運回來。當然歷代志並不是拒絕撒母耳記那個歷史的記載。但是在歷代志裡頭就給我們留意神並不重視那裡面的記載。那神重視甚麼呢?我們留意十五章,神重視那個人和神關係,和人對神認識的那個實際的恢復。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或者搬到耶路撒冷來,就從約櫃本身來說沒有多大的差別,因為約櫃還沒有搬進會幕,會幕仍然是一個空的會幕。如果說會幕是神的見證的話,那這個見證還是一個不完全的見證。
但在歷代志的裡面呢?神根本不題約櫃來還是不來的問題。但是我們看下去我們知道約櫃是來了。但是神沒有特別像撒母耳記那裡來記錄這個約櫃的搬運。弟兄姊妹你留意十五章說的是甚麼。其實開頭的那裡就是講搬約櫃,那裡頭沒有直接說到搬約櫃的事。卻是在那裡糾正了人和約櫃的那個關係。所以弟兄姊妹你注意,第一節我們看看:“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那時就是這個時候,建造王宮也建造帳幕準備安放約櫃,這一個時候大衛就說了底下的一番話,我們留意他說這一番話。我們要問的是為甚麼他會說這一番話?祭司長沒有講這一番話,利未人也沒有說這一番話。這番話本來應該是祭祀和利未人來說的,但是他們都沒有說。結果是大衛說了,大衛怎麼會知道要說這樣的一番話,這就是我們要留意的。
大衛怎麼說呢?“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祂。”弟兄姊妹你注意了,這一番話是不是應該是祭司來說的,是不是利未人應該起來說的呢?當然是!因為這個是神給祭祀和利未人的,用今天的話說是特權,說得準確一點神特別的委託,這個特別的委託是委託給祭司和利未人的。除了祭司和利未人,誰都不能碰這個事情。所以我們稱之為一個特權。
但是即使有特權的人他們不在這裡頭說一句話。反倒是大衛在那裡說。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能不問為甚麼。為甚麼?你說因為烏撒被擊殺的那件事情就引起大衛去尋找神擊殺烏撒的原因。這個我們絕對可以接受,但是當大衛會去尋找原因的時候,那些祭司和利未人他們不也要尋求嗎?他們應該是不需要尋求就知道。但是他們好像完全忘了這個事,然後他們也就看看:哎!這個如何?不錯。他們也覺得為甚麼神下手下得那麼重。
我們有理由相信,起初大衛心裡面很震驚。但是慢慢慢慢,他在神的面前就受了光照。他就要尋找為甚麼神擊殺烏撒。因為神擊殺烏撒這件事在人眼中看來非常非常不合情理。因為,約櫃就要倒到地上,我用手來扶著不讓約櫃掉到地上,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沒有人敢說這個是壞事,都要說這個是好事,是應該做的事,但是怎麼作這個應該做的事,神卻把他擊殺在那裡?弟兄姊妹們按照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事情是很不合情理,但是正因為不合人的情理,在大衛的裡面就有點給激動。
他要尋找為甚麼,當他尋找為甚麼的時候,神就給他看到,約櫃不是坐車的,約櫃是用肩膀來抬的。你不用肩膀來抬,而把它弄到車上,這個就是不尊重神的權柄。也不尊重神的話。難怪烏撒給擊殺了。大衛裡面看到,大衛裡面有明亮。但是利未人裡面還沒有,你很清楚的看到這件事,是大衛把利未人連同祭司招聚來對他們訓話,你可以把它看作是訓話。而大衛又沒有那個訓話的意思在,他只是在這裡指出了我們都錯了。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他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他。”
在光中回到神的定規裡
然後弟兄姊妹你注意了,他再把以色列眾人招聚到耶路撒冷,要將約櫃搬回來,然後他就招聚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全體利未人都出席了。十一節弟兄姊妹你留意:“15:11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烏列、亞帥雅、約珥、示瑪雅、以列、亞米拿達召來,15:12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15:13 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注:原文作“闖殺”)我們。”
弟兄姊妹你看得很清楚,這一個光不是祭祀和利未人領會的。這一個光是大衛領會的。所以大衛現在把祭司利未人招聚來,把他們重新擺在他們該在的位置。同時指出過去利未人在侍奉上的忽略。弟兄姊妹你留意,大衛沒有在這裡責備利未人,因為以下說到神的懲治的時候,他是把整個以色列,包括他自己放在給神懲治的那個位置上。因為以前沒有很準確的活在神的面前,所以神就刑法我們。神來對付我們。因為我們都錯了。
弟兄姊妹,這就給我們看得非常的清楚。大衛在這裡帶進神在百姓中的又一個恢復的點。這個點是很重要的點,乃是侍奉和敬拜的點。那時還沒有聖殿,那時會幕還在基甸。但是,這些外面的事物並沒有影響大衛在神的面前看見我們侍奉神的態度,我們侍奉神的心意,我們侍奉神的那個動作,我們絕對要根據神的自己。弟兄姊妹,這是一個恢復。是神在以色列人中間那個恢復的總題底下的點點滴滴中的一點。所以弟兄姊妹你留意,歷代志上都是幾乎整本說到侍奉敬拜的恢復。因為我們看下去的時候我們看到,在歷代志上,聖殿還沒有出來,但是你看到一件事,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已經開始,而預備建造聖殿的事情還沒有很明顯的進行的時候,聖殿裡頭的內容就先恢復了。
所以我們過些日子看下去的時候,你就看到在聖殿裡頭各種侍奉的安排已經出來。但是我們要問聖殿在那裡?還沒有建。因為在這個時候,所羅門還沒有作王,還沒有聖殿,連聖殿的根基還沒有,連在甚麼地方要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還沒有。因為建聖殿的那個地皮是歷代志上最末了的時候才搞出來的。但是在這一切物質的殿還沒有一點點顯露的時候,殿裡頭的那個實際的內容已經被安排了。幾乎以下的歷代志上就是說到聖殿裡頭的侍奉上的安排,所以很顯然給我們看到,歷代志是在恢復這一個基礎上面來記錄神做工的事情。
明確安排侍奉與敬拜
我們感謝主!從這個時候開始利未的子孫就又來用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十五節。弟兄姊妹們你注意了,從曠野起行,約櫃是抬。過約旦河的時候,你看見約櫃是抬的。一直從曠野進到迦南地,約櫃是抬著。但是從非力士人擄去約櫃以後,約櫃就坐車了。但是感謝主,現在大衛把它恢復了,但是這個恢復不是根據大衛。是根據甚麼?“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我們感謝我們的主!現在弟兄姊妹們,我點一個點給弟兄姊妹來注意就好了,從16節開始:“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這樣,就把約櫃接回來。
十六章你就看到就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然後你立刻就從十六章看㺫敬拜的實際和確立敬拜侍奉的安排。弟兄姊妹們,我點幾處給弟兄姊妹來留意。十六章的第四節:“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侍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三十七節:“16:37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侍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份。”三十八節:“又派俄別以東和他的弟兄六十八人,與耶杜頓的兒子俄別以東,並何薩作守門的。”四十節:“且派祭司撒督和他弟兄眾祭司,在基遍的邱壇耶和華的帳幕前燔祭壇上,每日早晚,照著耶和華律法書上所吩咐以色列人的,常給耶和華獻燔祭。”
我點著幾個點出來,弟兄姊妹你先來留意,我們今天晚上是不能再往前交通。頭一個你要注意的,我特別點那個派,派,派,那這個派,派,派就是安排了。這個安排就帶進一個次序了,這個安排次序的內容乃是為了侍奉和敬拜。所以弟兄姊妹你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一個安排又是一個恢復,是恢復裡面的另一個點。另外,弟兄姊妹你仍然要注意,也是上個禮拜我們才詳細的講,你說:這個侍奉的事情,如果按照摩西的律法上面來說:應該是大祭司在管,但是現在為甚麼是大衛出頭,我們看下去的時候你看到整個聖殿裡的安排和恢復都是大衛在那裡出主意。
我們的問題是:為甚麼是大衛?為甚麼不是祭司?弟兄姊妹們這個值得我們去注意。當然我們感謝主!這個是從恢復的另一個角度來給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和新約很有一點關聯,但是我們今天晚上沒時間來講。但是我們挑出來給弟兄姊妹先注意。我們自己去單獨思想:是呀,為甚麼是大衛呢?烏西雅王他要燒香,結果他長了大痳瘋。現在大衛他沒有去燒香,但是他在那裡做一件事情比燒香還要重要,怎麼他不長大痳瘋呢?弟兄姊妹們,是不是值得我們去留意一下?我們感謝神!我們很顯然的看見,歷代志的特點就在這些特殊的記錄上面引我們去注意到:究竟神的恢復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感謝主!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兒。
在交通中帶出神旨意(十六章)(王國顯)
08在交通中帶出神旨意(十六章)
我們感謝主!上個禮拜二我們稍微題了一下。我們特別指出一個問題來,那就是好像在歷代志裡面是很注重屬靈上的事實和神在屬他的人中間所做的安排。當然我們弟兄姊妹一定會記得,因為歷代志就是神做工的意志,是記錄神做工的那個事情。因此我們很容易就看到,那個主題不是在那個事情的過程,而是在神怎麼看那件事。
所以上個禮拜我們題了一件事,在以色列人中間的服侍,我說的是對屬靈的服侍,整個的安排是根據大衛,怎麼會是這樣呢?如果大衛所安排的是行政上的次序,那這個我們容易明白,因為他是王,所以行政的事情他當然要管。但現在是屬靈的事,是在神面前侍奉神的事,怎麼也是大衛來安排的呢?這個我們如果不去碰它,我們覺得這個沒甚麼大問題。但是你要去碰它的時候,你馬上就發覺有一些知識上的難處。
弟兄姊妹們,尤其是我們來到新約的時候,我們很顯然的聽見主說:“該撒的物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那很明顯的給我們指出,政治和教會是毫無牽連的關係。教會也不要去干預政治,政治也不該插手到教會。這件事情是非常明顯給我們說過的。教會可以順服掌權的,但是這個順服只是說一般做公民、做人民的那一個內容。而不是說屬靈的事情要讓政治的權力來干預。
但是我們看到歷代志的時候,興許不但是歷代志,如果我們看到歷代志,我就特別題到歷代志,你看到整個屬靈的安排,完全是根據大衛的定意,這是不是政治(姑且籠統的來說)和宗教是可以連在一起的呢?但是你看舊約的時候,你就看到有一些的事實,如果君王要去干預侍奉敬拜神的事,那個做君王的就倒楣了。很明顯的一位就是烏西雅王,烏西雅王要到聖殿裡面去燒香,他一定是說:你們祭司去燒香,我做王的當然可以去燒香了。等到他要勉強進到聖殿裡面去燒香,結果他就長了大痳瘋出來。
神的物與該撒的物
我們看到這些事情又好像是不能接受這個政治與神的事物連在一起。但是明明在歷代志裡,你看到從十五章開始,十六章,然後在靠近快末了的歷代志上,整個祭祀的利未人的服侍完全是根據大衛的安排。還有一件事情,那是接下去,也許今天晚上我們看不到,但是接下去我們要看的就是大衛起意為神建造聖殿,而神不要他建造。但是他整個的心擺在建造的上面。
如果你論到聖殿的建造,弟兄姊妹你就看到那個更不簡單的事情,連聖殿的圖樣,聖殿裡面所有的物件的圖樣完全是大衛在那裡定規下來,我們現在在整個歷代志上,大部份的記載都是記載大衛在那裡安排敬拜神的事物,在那裡安排建造聖殿的一切。如果我們只是說歷史就是這樣過來的。你怎麼難處都沒有,但是等到你一看到整個的安排為甚麼是在一個王的手中出來,這不是和聖經裡面神給我們所看到的一些生活的大原則很不能調和嗎?我想我們就趁著這個機會要帶出這個很嚴肅的屬靈的事實。
關於彌賽亞的職事
其實我們會引起這樣的想法,固然是因著我們的主是有這樣的話說過。但是怎麼影響我們的心思呢?還就是我們的主說的那些話叫我們嚴格的來看這一點?而是在乎我們對彌賽亞或者說對基督的他的職事上的認識而帶來的影響是比較多一點。弟兄姊妹,我們都知道,一說到彌賽亞,那好像是舊約的時候,以色列人他們所盼望的那一位,神給他們中間顯明的拯救。如果在新約的教會來說呢,就好像是我們在那裡仰望神的兒子的顯現。因此,當我們一題到基督也好,彌賽亞也好,我們常常特別題他的職事在人的中間就分成三個部份。
那就是先知,祭司和君王。這三個職事都是在那裡顯明基督的所是。而如果站在舊約來說,就是彌賽亞的所是。那因此我們很自然的就說這三個職事它們都是各自獨立的,平行在那裡,你做君王的就不能做祭司和先知。不能把三個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你要是做君王你不能做祭司。你可以同時做一點先知的服侍,但是你不可能把祭司的這一個服侍也拿過來。另外,你是做祭司的,你根本就不可能考慮你可以去做君王,也許你能有一點先知的服侍,但是無論如何不可能三個職事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作先知的也是如此。
因此我們就常常很自然的會有一個想法,這三個職事他們都是在那裡發表神的兒子,所以他們這三個職事的彼此之間沒有誰比誰高的問題。這個領會一點都沒有錯,是這三個職事如果說在舊約也好,在新約也好一題到基督的三個職事,那的確是給我們看到,三個是互不干擾的職事。但是確實是彼此配合的。既然不干擾而配合,所以他們在屬靈的分工上就是非常明顯的各自的範圍,這樣的一個想法就讓我們留意到大衛來安排聖殿裡面一切的服侍和措施。就好像有點很特別的事情在那兒。我們感謝神!如果我們能接觸到這個點,那的確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屬靈的重負在心。
君王是永不停止的職事
不錯,如果你從彌賽亞的職事上來說,祭司,先知,君王他們是分工的。但是如果我們回到那個屬靈的實際裡邊去的時候,或者說回到那個屬靈的事實的原來的光景裡的時候,弟兄姊妹們,你就能很清楚的瞭解一點,士師的服侍可以停止。先知的職事可以停止,君王的職事是永不停止的。有點像現在所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的那一個說法。為甚麼最大的是愛呢?
因為信心有停止的那一天,當那一日我們與主面對面的時候就不需要信心,那個時候信心成了眼見的。那信心就可以停止了,盼望呢?當你與主面對面地時候,你還需要盼望嗎?就不需要了,因為你已經看見了,你已經得著了,你已完全享用了,所以盼望也就很圓滿的來完成了它所要做的那一份。但是愛呢?弟兄姊妹們不管時間是怎麼的繼續往前,事情是怎麼的在那裡結束或者繼續的在往前。這一個愛不停止
我們知道那一件事情,回過頭來再看彌賽亞所表達的三個職事。我們也看到同樣的情形,等到有一天,祭司工作就不需要再存留了,其實如果從做預表的這個角度來看祭司的話,當我們的主完成救贖的工作的時候,祭司的工作不就是停止了嗎?希伯來書說,我們的主是在永遠的靈裡,只一次的獻上自己,就完成了獻祭所要的目的。我們的主一次在那裡獻上自己,就已經把獻祭的目標完成了。就不需要每年都要這樣來獻祭,也不需要每天去獻祭。這個是從預表上面來說。
如果我們是從預表上面來看彌賽亞的職事,祭司的職事會停止,先知的職事呢?也會停止。當我們已經很明顯的認識了主,那就不再需要先知的職事。因為主的話也已經啟示完成了。聖靈也親自住到我們裡面來了。裡面有聖靈的帶領。外面有神的話語的照明。先知的所有的工作都在我們的主復活升天,差遣聖靈來以後,也可以說是結束了。但是君王,弟兄姊妹我們很清楚的看見,一直到現在,君王這一個職事仍然是在那裡進行,不單是在那裡進行,而且是越過越顯明。
君王的職事乃是神起初造人時的命定
弟兄姊妹們我們有沒有想到,這一個事實是根據一件甚麼事來的呢?當然如果亞當跟夏娃在伊甸園裡沒有墮落的話,這一個事實在當年就已經顯明了,我們常常都題到那件事。人的被造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並且從神那裡接受權柄來替神顯明在地的管理。這是很清楚的,神的形象,神的權柄,這兩個事情合起來,是表達一個甚麼事實呢?那不就是一個王的事實嗎?弟兄姊妹們我們看到這一件事情,所以如果從神的心思上面來看,人的被造原來就是為著顯明神的兒子或者是神的自己他是在萬有之上。因此神一切的工作對我們今天來說是要把我們恢復到起初的這一個目的,這是我們弟兄姊妹們比較熟悉一點的。
作神心意出口的大衛
但是我們必須要肯定一件事情,這一件事實乃是說出整個的萬有那個起源和那個權柄就是神自己。因著撒旦的墮落和人的墮落以致神要做許許多多的工作來把這一個事實重新確定下來,也顯明出來。因此當我們看到大衛在那裡為著整個屬靈的服侍來做安排的時候,弟兄姊妹你必須要看到一件事,大衛不是站在以君王的一個彌賽亞的職事的一個點上來做安排。不錯,他當時是君王,但是弟兄姊妹你必須看到一件事情,他不是因為他是君王所以他就做這樣的一個命令和安排。我們必須要看清楚大衛所作的這一切他的根據在那裡,他來安排這一切,他的根據在那裡?大衛要為神來蓋一個殿,殿裡的所有的事物的那個樣式是根據他來約定的,但是他的根據在那裡?弟兄姊妹這個才是我們要去追尋的。
如果大衛他做這樣許許多多的事情是沒有根據的,只是根據他自己,那這個如果這個事情能給接受的話,就是因為他是站在君王的地位來表達彌賽亞的職事。但是我們剛才已經題過了,如果他確實是站在君王的這一個事實的裡,他不應該,也沒有條件去制定所有與神中間有關的事物。他可以在那裡表明基督是君王,但他不可以有權柄去制定侍奉敬拜神的事物。弟兄姊妹這些是我們必須要很清楚的看到的。為甚麼要題這個事情出來呢?弟兄姊妹你記得,因為這是關乎神自己的權柄的問題。這個是關乎一切是根據神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抓牢這一個點,一位認為有權勢的人,他說:「我有權柄,我做這個事情,你們都要跟從。」但是神的話沒有給我們看到有這樣的事實。
在大衛的身上好像給我們看到這個事實,在大衛以前呢?非常明確的表達這樣的一個光景的那就是摩西了。弟兄姊妹你也可以看見,摩西在以色列人裡面所帶給他們的律法,裡面也是包括了人在神面前應該怎麼活。特別是在侍奉敬拜的事上面,律法裡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部份,就是利未記,幾乎可以說是完全說到人在神面前怎麼活,包括生活的態度。包括侍奉敬拜的安排和條件。你看是摩西他自己把這個東西交給以色列人,是不是這樣呢?如果你要是看事情的表面,是,所以他們把它稱作摩西的律法。
但是你看到歷史的真相的時候,你就看到不是。因為不是摩西在那裡說他自己的話,事實上是摩西在神的面前從神的口中,從神的手裡把神要給百姓的各樣的管理,教導,引領接受過來。然後是摩西把神的那個心意帶到以色列百姓當中去。從表面上來看是摩西制定的,但是實際上面不是這樣,實際上是神自己在那裡定規。如果你看十條誡命,那就更清楚,所以不管是開頭的那兩塊還是後來在補做的那兩塊,你都看到是神親自用指頭寫上去。所以不是摩西,是神自己是源頭,交托給摩西,摩西就帶到百姓中間。
這個事情到了大衛也是一樣。我們留意,大衛在以色列人中間做的這些許多的侍奉敬拜的安排,又在以色列人中間發起要建造神的殿,然後又把神的殿各種各樣的樣式都定規了下來。弟兄姊妹們你說,是大衛自己想出來的嗎?我們翻到二十八章,我們就看到一很清楚的事情,大衛的下半生,可以說神給他最重的託付乃是預備建造聖殿。怎麼來預備建造聖殿呢?我們看到下邊的時候,我們看到他怎麼來選建殿的地點,也預備了一些材料。但是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甚麼?最主要的是聖殿的樣式,正如摩西建造會幕的時候一樣。那麼會幕的樣式是怎麼來的呢?會幕裡所有的事物是怎麼定規的呢?
我們看摩西建造會幕也好,大衛預備建造聖殿也好,都是同在一個原則裡,那個原則是甚麼呢?弟兄姊妹你翻到二十八章的時候你就看到,先看十二節:“又將被靈感動所得的樣式”大衛對所羅門說,將來你建造殿的時候,你要照著這個圖樣。這個圖樣大衛就告訴所羅門,是神的靈感動我。還不止這裡,我們再看十九節,說得更具體了,28:19大衛說:“這一切工作的樣式,都是耶和華用手劃出來使我明白的。”
弟兄姊妹們不單是一位聖靈的感動,也是神在那裡很明顯的用手指把樣式也畫出來。弟兄姊妹們,現在我們就懂了。為甚麼是大衛來安排敬畏一切呢?不是因為他是君王,乃是因為他是合神心意的那個人。弟兄姊妹們,我們從聖經裡面聽見,神說大衛的時候說他是合他心意的這樣的記載有好幾處。不單是說到他是合神的心意,同時也在使徒行傳的裡面,在那裡給他一個很明確的評語,說“大衛照著神的旨意服侍了那世代的人就睡了”。
神自己是一切屬靈事物的根據
弟兄姊妹,我們讀到這許許多多的話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個問題來了,原來神是用著大衛來安排這一切敬畏侍奉神的事,或者是說在那裡說明侍奉敬拜神的事。主要不是因為他做君王,而主要是因為他和神中間交通的緊密。他是一位在神面前很尋求的人,在他和神的交通的中間,神就把神心裡頭的那些心思、意念、想法全都告訴了。大衛就把神的那個心意發表出來。事情就是這樣定下來的。那你說,和他做君王沒有一點關聯嗎?有。但不是最突出,因為在以色列人中間做君王的人多了。但是只有大衛一個人做這件事。連所羅門神也沒有用他做這件事。這就值得我們去注意了!
但是你說這樣他王不王有甚麼問題呢?是有一點問題,當然這個我們要拐一個彎,上次我們跑回創世記裡頭去的時候就是為這個原因。是這位大衛把這一切的安排來表達神是那一位創始並成終的,所以感謝讚美我們的主!在大衛安排這一切的屬靈的服侍的事情上,給我們看到一件很明確的事。因為這一些的安排,顯然是根據神的所是來做出來的,讓人知道如何準確的活在神的所是的這一個事實。我們感謝神!我們看因此是大衛在以色列人中間把他們帶進敬拜侍奉的。在今天神的教會裡,神是讓我們學習尊基督為大。就是在同一個原則裡顯明神所要做的。
帶進向神敬拜的安排
在這件事上面我們暫時停一停在這裡。然後我們接下去,我們要問,大衛怎麼能知道這一件事?因為我們從十六章這裡,我們還知道一件事情是非常嚴肅的。是甚麼事呢?弟兄姊妹,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個感覺,神的百姓在神的面前懂得敬拜神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我們會想到過紅海以後,米利暗帶著以色列中的婦女在那裡唱歌讚美神,當然我們承認那裡是一個讚美,但是我們說在以色列人中間他們來到神面前是確定這個事實神是配受敬拜的,神是該得敬拜的是從甚麼時候開始?如果我沒領會錯那是從十六章開始,很明顯整體有次序有規矩的在十六章開始,當然嚴格說起來十六章是跟著十五章那裡的,不過十六章我們就很清楚的看見那個安排。那弟兄姊妹我們一同來留意這個事,我盼望我沒有看錯,但是也不敢說我一定看得對。但是到目前為止,我裡面很清楚的看到在會幕裡頭以色列人和神的關係是求恩典的關係。是人向神有所求。
弟兄姊妹你注意,燔祭為要尋求神的喜悅,我不願意神不喜歡我,求恩典。素祭-我願意在神面前活得合神的心意,但是我沒有辦法我就憑著素祭我就向神求憐憫。平安祭就和享用恩典更明顯,更直接的關係,贖罪祭,贖愆祭比平安祭還要明確,神來赦免我,不要定我的罪。弟兄姊妹你看在會幕的時候,在十六章以前,你看到以色列人在神的面前他們所做的都是停留在這個階段,但是你留意十六章,十六章裡面一個相當的部份是大衛和利未人所唱的詩歌。我們就從那裡頭看到一些個東西,甚麼東西呢?十六章大衛做了這個安排的時候,就讓以色列人在尋求神的事上題成到敬拜神的這一個點上。
我先念一處給弟兄姊妹們來留意,那是第七節了,“那日,大衛初次藉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要向祂唱詩歌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要以祂的聖名誇耀。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弟兄姊妹們,你在這裡看到甚麼呢?他們是在尋求神,他們在訴說神的作為,就是停留在這樣的一個範圍裡,尋求神訴說他的作為,承認他為我們做了大事。整個的感受是在一個求問和求恩典這樣的一個光景裡面,從會幕的時候開始一直到這個時候,以色列人他們在神面前所表達的幾乎都是這個樣子。獻祭是為了求平安,獻祭是為了打勝仗,你記得約櫃被擄到非力士人那裡的那一次他們作的這個動作不就是為了要叫我們能把敵人打倒嗎?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我們再往下看的時候,你就看到大衛在十六章的裡面就把以色列人他們在神面前的心思帶往前一步或者說再超一步。
從尋求得恩典到向神敬拜
我們從二十三節來讀,“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祂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說祂的榮耀,在萬民中述說祂的奇事。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祂在萬神之上,當受敬畏!外邦的神都屬虛無,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有尊榮和威嚴在祂面前,有能力和喜樂在祂聖所。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祂,拿供物來奉到祂面前;當以聖潔的妝飾(注:“的”或作“為”)敬拜耶和華。”我們只是看到這裡,你很顯然看到剛才我們所讀的那一段話和這一段話來比較,你看到那個不一樣的地方在那裡?當時是向著神,但在這裡是等候神,等候神的恩典的顯明,在後邊的那裡呢?也是說在等候神,但是等候是敬拜神。弟兄姊妹你看到,是高了一層。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如果弟兄姊妹你稍微留意詩篇,自從聖殿建造了以後,你看到在那些詩篇的裡面,你看詩篇詩篇的內容絕大部份都是敬拜的成分。如果你把詩篇從開頭看到末了,你看到從第一章開始一直到當中左右四十幾篇,你很清楚的看到都是人在困苦的裡面轉過來仰望神,在那裡等候神的拯救,在那裡仰望神的憐憫。但是當中一直到末了,你很顯然就看到詩篇的屬靈的光景就一直往上去。不要說到上行詩了。在上行詩以前就已經給我們接觸到這樣的一種光景。如果你到最末後的那幾篇,在舊約的那個日子裡面,那是把敬拜帶到最高點,我們感謝我們的主!弟兄姊妹我們要留意了,大衛給稱為他按照神的旨意服侍了那一個世代的人就睡了,他怎麼按照神的旨意服侍了那一個世代的人?神的旨意在人的中間顯明那個內容究竟是甚麼呢?神用大衛不是單單叫他管理他的百姓,要他的百姓做好人。大衛在神的百姓中間所做出來的最明顯的是把以色列帶進敬拜裡。
弟兄姊妹可以很清楚的瞭解這一點。神在萬有的裡面甚麼都不缺。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也都要歸於他。但是神在信他的人中間,或者在信他的萬民的裡面,神缺一樣事物,是甚麼呢?那是他的所是毫無保留的給萬有來接受。所以神在創世記人墮落後來一直做工做工,做到現在,做到將來新天新地出現了,神一直是圍繞著這一個點來做他的工。所以我們讀以弗所書的時候,我們就讀到,叫萬有在基督裡歸於一。這個是神要的心意。神說:大衛是按照神的旨意服侍了那一個世代的人就睡了,那他怎麼按照神的旨意服侍那一個世代的人?
在歷代志上我們就看得很清楚,我再重複又重複的再題這一點,歷代志裡面所題到的各樣事情在撒母耳記上下幾乎都題到了。但是很清楚地,你從撒母耳記上下的那邊所看見的是歷史的表面。但是到了歷代志的時候呢?你是看見那個歷史的實質,或者說你看到那個歷史的起因和結局。我們感謝我們的主!大衛按照神的心意服侍那個世代的人,在神面前蒙紀念,乃是從一面來說,他是帶進了國度。從另一面來說,他預備了聖殿的建造。預備聖殿的建造是包括聖殿裡頭所有侍奉敬拜的安排。
在親密的交通中明白神的旨意
現在我們要來問:為甚麼大衛能這樣?我們說大衛他不是沒有殘缺的人。他有許多的殘缺,神的話也都沒有給他隱藏。但是他在神面前卻是被神紀念的。很深的紀念原因在那裡?弟兄姊妹們,我們不能不說,大衛所以能這樣領會神的心思,又把神的百姓帶進神的心思,因為大衛是一位常常與神有交通的人,所以神是向著他沒有甚麼要隱藏的。弟兄姊妹,你記得詩篇上那一句話,是誰把它發表出來呢?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當中沒有秘密。
弟兄姊妹記得詩篇上的這句話嗎?這個是在二十五篇,我們中文不是這樣翻出來的,不過意思是這樣的。25:12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十四節:25:14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這個是,特別是十四節,我們準確的把它翻出來,那裡,耶和華對敬畏他的人沒有秘密。弟兄姊妹你看到,為甚麼大衛能知道這許多呢?為甚麼大衛在詩篇上能發表出這樣的一件事實呢?這不是他的經歷?這是他與神緊密交通的結果,我們感謝我們的主!這確實是給我們一個很明顯的光照。
我們一定要看准,大衛不是因為他做王,所以他為侍奉敬拜神的事情做了那許許多多的定規。乃是因為他在神面前活的準確,活得對。神把他的心意毫無保留的都倒給了大衛。大衛就把神的那個心思發表出來。發表神的所是,神的所做,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我們交通的這一個部份到這裡要搞一個段落。然後我請弟兄姊妹們要注意十六章底下的一些事情。
大衛當年是這樣的安排了帳幕裡頭的服侍了以後,弟兄姊妹你注意我用的那個詞。我沒有說他在會幕裡頭做的安排,我是說他是在帳幕裡面,弟兄姊妹,退回來說,這個會幕是特別指著摩西建造的那個會幕。但是聖經裡面說到帳幕的時候,就不是指著那一個。沒有建造會幕以前,摩西已經與神交通有一個帳幕特別在那裡設立。所以聖經就說那是帳幕。等到會幕建造好的時候那就叫做會幕。那現在弟兄姊妹你注意了,當大衛安排好這個在帳幕裡頭的服侍的時候,在以色列人中間有一件事情好像是明顯的,但是又是殘缺的。這個我們以前輕輕題過,但是沒有那麼明確的指出。我們說當年,為了跟非力士人打仗把約櫃從示羅的會幕裡頭抬出來以後,約櫃就一直沒有再回到會幕。
弟兄姊妹們,這個事情很有意思,我們常常的題了如果一個沒有約櫃的會幕,那個會幕是空的。當然這個是在舊約那一個預表的成分裡面濃厚的,我們一直是這樣說。因為在舊約裡頭一切都是按照那些預表的事物來表達神的心思。約櫃不在會幕裡,那個會幕從外面來看仍然是原裝的會幕。但是實際呢?沒有約櫃,你說沒有約櫃那麼嚴重嗎?問題就在我們怎麼看這個約櫃。如果你認為這個約櫃就是一個物件,那當然沒甚麼。
但是如果你看到這個約櫃就是神的座位,神坐在那裡,神坐在那裡做甚麼呢?對神自己來說,這個是他的居所。對神的百姓來說,這是神與我們同在的那個記號。如果你看到這樣的一件事,如果一個會幕沒有了約櫃,那你說這算是甚麼?弟兄姊妹們,這個就是一個只有外殼的會幕,沒有實際的會幕。那這個有等於沒有。我想弟兄姊妹們能懂這一點。就和今天的基督教,如果一個稱為基督教會的沒有基督的位置在那裡,沒有讓基督在那裡主管,那這個基督教是一個空的。我不扯那麼遠,我們回到十六章。
領會神所要的完全的見證
接著十五章,大衛就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運到耶路撒冷。那麼現在約櫃是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國的京城。也是稱為神名下的地方。這個約櫃已經回到稱為神名下的地方,這是大事。但是你看十六章末後的那個時候,耶和華的帳幕仍然留在基甸。弟兄姊妹你就看到一件事,整個的服侍一部份是在耶路撒冷,另一部份是在基甸。如果你從外表來看都是在那裡服侍,但在神的見證上來說,弟兄姊妹們你看到了甚麼?神的見證給撕開了。
耶路撒冷有耶路撒冷的一份,基甸有基甸的一份。弟兄姊妹們這個是不正常的光景。大衛把約櫃迎回耶路撒冷,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們在這一個時刻,在神的見證上面還是留著一些個缺欠。是非常非常不合理。這個光景留在那裡多久呢?也蠻多的,也蠻久的,也不是一年,兩年,有二三十年了。但是神沒有在這個事情上面焦急。在神的鑒察的裡面,神的見證在以色列中是有了缺欠。但是神好像沒有很焦急的要帶領大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不等於神不給大衛留意到這件事。這的確不是一件美事。神的見證不能完全的確不是一件美事。
但是感謝主!神沒有讓這個事情永遠停留在這個光景,雖然我們今天不會進到十七章,但是我們可以看看十七章第一節:“大衛住在自己宮中,對先知拿單說:“看哪,我住在香柏木的宮中,耶和華的約櫃反在幔子裡。””大衛甚麼時候住在自己的宮裡呢?我們記得十四章的時候,推羅王把那個香柏木送到這邊來給他建造宮殿。所以經過若干年,我們不知道多少年,大衛的王宮建好了,大衛也搬進王宮裡面去住了,當他住進王宮裡的時候,他裡面就有個感覺很強烈,我住進王宮,神的約櫃卻留在帳幕裡。這怎麼可以呢?這個不行,他對拿單說的那個話,他說這個話的目的是甚麼?我們從下文裡面很清楚的知道。拿單一聽也知道,那就是大衛要為神建造聖殿,好讓神的約櫃有一個準確的安放的地方,說清楚一點,要讓神的見證完整的,明確地顯明出來。
我們感謝主!大衛起這樣的一個心意和十六章末了會幕和約櫃不能在一起的這個事情很有關係。因著這樣的一件事,大衛裡面有感覺,他怎麼會有這個感覺呢?如果不是和神有一個很密的交通就不可能有這個感覺。因著和神有很緊密的交通,他靈裡面就很敏銳。他就能把神的感覺領會過來。我們實在感謝主!弟兄姊妹我們看得很明顯,如果你看撒母耳記下,你看列王紀裡面的那個情形的記錄。你只是看見大衛起意要為神建造聖殿,但是在歷代志的裡頭你就看到神領著他從求恩進到敬拜。他認識了神的所是。因此他就進一步去要滿足神的心意,要讓神的見證很完整的顯明在人的中間。
我們感謝神!從現在開始,一直你看到到整個歷代志上幾乎就是圍繞著大衛如何把神這個完整的見證表達到神的百姓當中。我們感謝主!他在那一個時候興起一位大衛把他的心意帶進人的中間。我們今天蒙拯救到神面前接受神兒子名份的人,我們是不是也該在神面前,要讓神把我們帶進這樣和神的感覺,那麼密的這種光景裡呢?我們願意藉著他的靈和他的話直接在我們裡面說更明亮的話,讓我們在這個世代裡面也能按照神的心意來服侍這個世代的人。但願主恩待憐憫我們。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裡。
讚美之詩歌(賈玉銘)
第十二章 大衛讚美之詩歌(l6章)
本章1至6節,是論大衛與會眾,將約櫃搬到大衛城中,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就在神前獻燔祭平安祭,大大喜樂。因為他們第一次搬約櫃時,未能照神的辦法,使利未人抬約櫃,乃照人的辦法,用牛車拉約櫃,以致惹神震怒(13:1~12);大衛遂不敢“將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13:13)。其實並非不可將約櫃運到大衛城中,乃是他們運約櫃的方法不對;不該因為用的方法錯了,就把運約櫃的事停止了,是該改換方法,仍舊可以繼續進行,無奈大衛因為缺乏屬靈的智慧——作靈工必須有靈智——遂將此聖工半途停頓。以後見神賜福給俄別以東家,遂又召集亞倫子孫並利未人等,再把約櫃搬到大衛城中。及至把約櫃安放在帳幕裡,獻祭以後,即派定在神的約櫃前,供職的人員。再後大衛即將讚美的詩歌,即本章7至36節的詩歌,交亞薩和他弟兄等,以此詩歌天天讚美神。雖然在此詩歌以外,還用別的詩歌,但這一首,卻是天天要歌唱的。此詩顯然可分三段:自8至22節為一段,是引自詩篇105篇。23至33節為一段,是引自詩篇第 96篇。又34至 36節,是引自詩篇136篇第1節,與106篇。
一、稱謝(8~22節參詩105篇) 當大衛將約櫃運到大衛城,安置在自己為約櫃所搭的帳幕裡,即非常歡喜,不由得開口感謝讚美,把榮耀歸與神。此歌頌之第一段,即引自詩篇第105篇,l至16節。
(一)歌頌耶和華(8節~9節) 開口要先頌贊主。其頌贊之言亦不同:
1、感謝 “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向他唱詩歌頌”(8~9節)。蒙恩的信徒,到神前,首先所發之言,必是稱頌與感謝。“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116:12~13)。
2、傳揚 我要“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8節)。向主稱謝固然是情之自然;把耶和華的恩惠與作為,對人傳揚,在大會中述說主的榮耀,也是理所當然。這不但是為歸榮耀給主,也是在萬民中,為主作見證,令聽見的人,一面感謝,一面歸向主。
3、談論 “談論他一切奇妙的作為”(9節)。如果心中滿了感謝讚美,與人見面談話之際,不能不提起主的奇妙作為,而為隨時談話的資料。
4、誇耀 “要以他的聖名誇耀。”世人究有什麼可誇耀處?“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並誇主的十字架。(來 9:23~24)
(二)尋求耶和華(10~12節) 耶和華既有奇妙榮耀的作為與恩愛,所以尋求耶和華的,應當歡喜:
l、尋求耶和華自己 耶和華是我們唯一的需要,我們的福氣不在耶和華以外;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詩16:3~6)。所以尋求耶和華的,要緊先尋求他自己,要得著耶和華,他是屬我的。
2.尋求耶和華的能力 既已尋得耶和華,自然就得了能力。“要尋求耶和華與他的能力,”因為一切力量,都屬耶和華。
3、尋求耶和華的面 不但尋得耶和華和他的能力,最要者是尋求他的面,要面對面的見了耶和華。“耶和華啊!……你說:‘你們當尋求我的面。’那時我心向你說:‘你的面我正要尋求。’不要向我掩面”(詩27:7~9)。
(三)紀念耶和華(13~22節)
1、紀念他的作為 “雅各的子孫哪,你們要紀念他奇妙的作為和他的奇事”(13節)。念他的作為,可以看出他的慈惠與奇能。
2、紀念他的判斷(l~14節) 要紀念“他口中的判語。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全地都有他的判斷”(13~14節)。紀念他的判斷,可以顯明他的公義。
3、紀念他的永約(15~22節) 這約是耶和華起誓立的,是永遠的約,這約所關係的甚大:
(1)關係迦南地業 耶和華起誓並立永約說:“我必將迦南地賜給你,作你產業的份”(18節)。這關係迦南地業的約,亦稱為帕勒斯聽之約。
(2)關係種族昌盛 “當時你們人丁有限,數目稀少,並且在那地為寄居的:”(19節)意思是說,現在已經成為強大的民族了。
(3)關係保護安全 “他們從這邦遊到那邦,從這國行到那國。耶和華不容什麼人欺負他們,為他們的緣故責備君王,說:‘不可難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惡待我的先知’”(20~22節)。此言於以色列人散居在天下時,也是極有效驗的,因為耶和華實在是在以色列人所到的各國中,保護了他們;並且將來還要叫他們重返迦南地,再承受迦南為產業。
耶和華既有這樣大的奇妙作為與恩惠,怎得不感謝他,尋求他,並紀念他呢?
二、榮耀(23~33節) “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
(一)為何榮耀他 惟有耶和華是配得榮耀的,應該把他當得的榮耀歸給他。
l、為他的救恩 “傳揚他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23~24節)。
2、為他的奇事 “在萬民中述說他的奇事”(24節)。
3、為他的尊大 “因耶和華為大,當受極大的讚美”(25~26節)。
4、為他的創造 “惟獨耶和華創造諸天。有尊榮和威嚴在他面前”(26~27節)。
5、為他的能力 “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28節)。
6、為他的喜樂 “有能力和喜樂在他聖所”(27節)。“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8:10)。所以本處將能力和喜樂並提。
7、為他的審判 “全地要在他面前顫抖,世界也堅定不得動搖……因為他來要審判全地”(30~33節)。
8、為他的榮耀 固然當為他的救恩、奇事、能力等,把榮耀歸與他;更要因他的榮耀而榮耀他,所以“要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
(二)如何榮耀他
1、要天天榮耀他 “要向耶和華歌唱,天天傳揚他的救恩”(23節)。
2、要在萬民中榮耀他 “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24節)。
3、要獻上供物榮耀他 “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拿供物來奉到他面前”(29節)。我們所獻最好的供物,就是各人自己的身、魂、靈。
4、要以聖潔妝飾榮耀他 榮耀神最要最美的方法,即以聖潔妝飾。信徒羞辱主,多以自己無聖潔妝飾,在基督徒聖潔的品德上有虧欠,即顯不出主的榮耀來。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
(三)誰當榮耀他
1、萬民 不但聖民當榮耀耶和華,萬民也當榮耀他。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在列邦中述說他的榮耀。……願人在列邦中說:耶和華作王了(24,28,31節)。
2、天地 “願天歡喜,願地快樂。”“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31節,23節)。
3、萬有 “願海和其中所充滿的澎湃,願田和其中所有的都歡樂。那時,林中的樹木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歡呼。因為他要來審判全地”(32~33節)。
三、讚美(34~36節) 既已把感謝讚美榮耀歸與神,末後即加上一段贊祝詞:
(一)附帶禱祝的讚美(34~35節) 按34節所載:“應當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是引自詩篇136篇第1節。接著就加上第35節的禱祝詞。在結束語中,所以加上禱祝詞,乃是因為自己蒙了恩典,得了拯救,自不能不想到那些在苦難當中的弟兄,盼望他們也同得救恩,亦同聲讚美。故言:“拯救我們的神啊,求你救我們,聚集我們,使我們脫離外邦,我們好稱讚你的聖名,以讚美你為誇勝。”我們弟兄,尚有多人在苦難中,不能讚美神,焉得不切求主大施拯救,好使我們一同讚美誇勝呢?
(二)眾民應聲的讚美(36節) 此讚美詩歌,正像表明神是阿拉法、俄梅戛;以稱頌開始,又以稱頌結束。其最後的稱頌語,也是極重要的,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從亙古直到永遠,是應當稱頌的!眾民都說:‘阿們!’並且讚美耶和華。”如此率領會眾讚美耶和華。“我要以詩歌讚美神的名,以感謝稱他為大。這便叫耶和華喜悅,勝似獻牛,或是獻有角有蹄的公牛”(詩69:30~31)。
(三)日常早晚的讚美 本章自37至末節,好像是這讚美詩的弦外之音,表現出大衛把詩交給亞薩和他弟兄們,他們是如何遵命,時時奉行:(l)常常事奉——他們在約櫃前,常常事奉耶和華(37節)。(2)日日盡職——他們是一日盡一日的職務(37節)。(3)早晚獻祭——他們每日早晚,照著耶和華律法書上所吩咐的,常給耶和華獻祭(40節)。即獻早祭晚祭。當時祭司們既如此常常盡職,日日盡職,且是早晚盡職。今日在教會中事奉神的人應如何盡當盡的本分呢?
神聖樂團(代上16章1至6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透過你的話,教導我對聖樂有進深的認識。
當約櫃安置妥當後,整個儀式便達到高潮--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亦為眾人祝福,又把食物分派眾人。整個儀式還有一個象徵的性質,就是向百姓重新證實神讓他們享受應許之地的美意。當你回首以往的歲月,你曾領受了神多少的應許,而如今又已經應驗在你身上?你當如何向祂呈獻衷心的感恩?
第4~6節說明大衛設立了詩班樂團。利未人亞薩被委任為音樂團長,詩班的總指揮;亞薩本人善於敲鈸(鼓樂之一,彈奏時大發響聲),證明神是歡喜人用喧鬧之音響來敬拜讚美祂,其他樂師包括鼓瑟彈琴、吹號等,故樂器在聖樂唱奏的事奉中佔有重要位置。歷代以來,神興起了許多偉大的音樂作曲家,譜寫出許多悅耳又莊嚴的偉大樂章、神曲,以各種管弦樂器作伴奏,詩班樂團則唱出氣勢磅礡的樂章,使人心震撼,心受感動,成為教會聖樂的寶貴遺產。
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大衛的樂團中有三種職務:用祈禱詩為百姓代求(即頌揚),獻感恩詩和讚美(4)。這三類詩歌在詩篇內容中比比皆是。
求主祝福、使用教會中以聖樂事奉的弟兄姊妹,使他們能純熟地運用各種音樂技巧,透過運用他們美妙的恩賜,領導眾信徒以詩歌獻上嘴唇的樂祭。
我的讚美 ………………………………………………………………………
……………………………………………………………………………………
尋求、紀念、稱謝(代上16章7至36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我主啊,我心貼近你,我口讚美你,我靈默念你。
由亞薩領導之詩班在敬拜中所唱的歌,是特別應時的,因為那歌是要在神的約櫃、在耶和華(4)面前領唱的。詩的第一部分(參詩105:1~15)指出讚美神是甚麼意義(8~13),為何要讚美神,那是因著神的約(14~18)--一個恩典之約--即在祂偉大的愛中,揀選並拯救了祂的子民(19~22)。第二部分(參詩96篇)讚美神是萬民的神,因祂勝過諸神,並且高過全地(23~33)。詩歌的最後幾節(參詩106:1、47~48)呼籲神的子民要與利未人一起歌頌讚美耶和華(34~36)。
這首詩歌突出了幾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屬靈真理:
1.當尋求神(11):這可算是人享受神恩寵的必要條件,也是指超越物質生活的屬靈價值觀。現今一般人尋求的只是生活中的享樂,而非生活的意義;只尋求個人的榮譽與地位,而非榮耀神和敬拜神。我們要學效大衛,在享受尊榮的時候,仍堅持要尋求神,常在靈裡與神會面。
2.當紀念神(13~15上):紀念乃表明神在我們心中是佔有重要的地位,一切由祂掌權管理,換言之,即是指掃除自我中心的生活。人心常記掛的多是個人的需要,而非想到神;聖經卻教導我們要脫離自我中心的網羅,多紀念神所行的一切作為,因而心存感恩的靠祂而活。
3.當歡樂稱謝:人生難免會遭遇悲苦之事,然而神必看顧眷念,常將恩惠平安賜予我們。為此,信徒的生活應活得積極,以歡樂的心去面對和勝過逆境,並且認定全能之主掌管一切,我們當以祂救贖之恩典與福澤為歡喜快樂之因由,這種超越環境的平穩情緒和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充分反映出福音信仰獨特的氣質,是成熟的信徒生命之最佳樣式。
尋求神、紀念神與稱謝神是每個信徒要窮一生去操練的功課!我們只要多去操練,就必能有信心、並積極地去面對及勝過一切逆境!就由今天開始認真地實踐吧!
我的行動 ………………………………………………………………………
……………………………………………………………………………………
授權事奉(代上16章37至43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的靈賜我亮光,使我從你話語中得到啟𡂴和鼓勵。
委派與授權是行政管理中重要的環節,是能使人才得以動員起來的政策。大衛在迎送及安置約櫃的大典過後,在回宮前,就進行了一次委派行動,授權幾個人負責分擔不同工作之職分。
在會幕的敬拜中,除了音樂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工作,因此,亞薩被授權作總負責人,他同時要兼顧其他的事情。至於會幕安全方面,大衛就委派迦特人俄別.以東(參13:13~14)、耶杜頓的兒子、即另一個俄別.以東(參15:24),以及何薩(參26:10)和其他六十八位弟兄們負責守門,他們輪流看更,保護約櫃。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他們「一日盡一日的職分」地去事奉耶和華(37),這清楚表示了人事奉神要克盡己責,每天都當盡上責任,這便是忠心的定義。我們的主一直看重人「忠心」的事奉態度(參太25:21、23;路16:11;林前4:2)。
歷代志編年史家再一次強調耶路撒冷是真正的宗教中心,她承接了在基遍會幕的傳統。無論如何,獻祭式的敬拜看來仍然是在基遍舉行,因為作者提及約櫃是在那裡,並且有撒督負責管理,祭司們忠心勤奮地按班次事奉。
從本段經文中,我們被提醒要忠心地事奉神,因為神是配受一切尊榮和讚美的,祂配受我們全心全意的事奉和奉獻。因此,我們每天不論是在明處或暗處,都應忠心地事奉見證神,借著我們的言行去宣揚祂的真實和美德。請反省你敬拜事奉神的心有否正日趨成熟和完備、在日常的職務中有否盡忠職守,叫神因此得榮耀、叫人因此得益處?
我的回應 ………………………………………………………………………
……………………………………………………………………………………
大衛藉利未人稱頌(代上十六1~43) (台北靈糧堂)
借著搬遷約櫃進入耶路撒冷,大衛開始將敬拜的元素帶入以色列人的信仰經驗中。摩西建會幕時,所著重的是獻祭,人要處理罪的問題才能回到神面前。之後所羅門建殿時,所著重的是禱告,殿是為萬國禱告尋求神的殿。在這兩者之間,大衛將敬拜這個元素加進來。但這並不表示從此獻祭與禱告都不再重要,而是以獻祭—敬拜—禱告三個元素作為整個信仰經歷的要素。
一、利未人在約櫃前事奉
當「眾人將神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就在神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完成了搬遷約櫃的壯舉之後,就「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事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他們「鼓瑟彈琴…敲鈸…吹號」,不但有敬拜歌唱者,還有敬拜的樂團,「那日,大衛初次藉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所謂大衛「藉」他們稱頌,可能是他們所唱的是大衛所作的詩歌。這可以說是敬拜團的創始。
二、應當稱謝耶和華
這些祭司利未人所唱的詩歌,同時也出現在詩篇,包括九六篇、一0五篇、一0六篇,都是讚美詩。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你們要稱謝耶和華」,「稱謝」一字表是要公開致謝,相雷同的包括「傳揚、歌頌、稱讚、讚美」這幾個字雖然都不同,但是將對神的感恩、頌贊宣揚表明出來的意思則相仿。意思就是不要默默感恩,要將感恩發表出來,叫眾人知道。全詩帶領以色列回顧歷史,讓以色列人再次數算神的恩典。
三、常常事奉耶和華…
最後「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事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分。」大衛將敬拜常態化,不但在約櫃前不間斷的獻上敬拜,同時在基遍的祭壇前,也每日獻上燔祭。
這只是暫時之舉,等到所羅門建好聖殿后,祭壇與約櫃又重新合併置入聖殿,並無偏廢。因此所羅門的殿就是以獻祭—敬拜—禱告三個元素作為信仰的核心要素。
默想
我是否每天「獻祭—敬拜—禱告」,讓自己每一天都能真實的來到主面前?我是否常常開口讚美感恩,將主的恩典發表見證出來?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你是值得被稱謝的,幫助我有一顆感恩的心,常常將你的榮耀與作為公開發表出來。你說我們親近你,你就親近我們,幫助我每天「獻祭—敬拜—禱告」將自己獻給你,與你連結,明白你的心意,讓我的身體就是你的殿。阿們!
大衛的讚美詩(代上十六章1~43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從本章的敘述可以看出,大衛是多麼雀躍歡喜地迎接神的約櫃,他不但將平安祭分給每個百姓,並且親自寫詩讚美神,開始了神面前的音樂事奉。大衛不但以行動在神面前,盡情地表達了愉悅的心情(代上十五29),從他所寫詩歌的字裡行間,也充分的表達出對神「溢於言表」的尊崇與景仰。
大衛呼籲選民要竭力尊崇神的聖名:「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要向祂唱詩、歌頌,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要以祂的聖名誇耀。」(代上十六8~10)而且要來尋求神的同在與能力:「要尋求耶和華與祂的能力,時常尋求祂的面。」(代上十六11)這樣的呼籲不是只針對「團體敬拜」的時候,更包括了選民的全人、全生活。
從十三節至二十二節,大衛鼓勵選民數算神的恩典,想念我們與神所立的恩約。這就是新約所說的「儆醒感恩」(西四2)。事實上,基督徒靈性軟弱的原因之一,就是忘記神的恩惠;只看見眼前的不順利,就斷言神不愛、不關心我們了。作見證是最佳的「感恩」方法,透過分享見證,向人述說對神的感恩,不但堅固了自己的信心,而且也為聖靈開了一扇工作之門,讓聽見你見證的人得到一個轉向神的機會。
從二十三節至詩歌末了,大衛一再強調,耶和華是全地的主宰,呼籲萬民萬族都當將榮耀歸給祂,因為除祂以外並無別神。因此,早在大衛的時代,神就已經啟示,選民有責任向萬民介紹獨一真神,並引領萬族百姓離棄偶像歸向真神。真實而有意義的敬拜,就是以失喪的靈魂為禮物、為祭物,獻上給神;這樣的敬拜是勝過許多華而不實的空洞美辭、以及言不由衷的詞曲。
回應禱告:
親愛的天父,我渴慕禰的同在,也樂意成為外邦人的祭司,以福音的果子為靈祭,來敬拜禰;懇求禰賜下屬靈能力與恩賜,使我天天見證禰的榮耀,求禰復興禰的教會,能夠產生醫治這地的能力!阿們!
禱讀:羅馬書十五章16節
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