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短篇信息 目錄: 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精華(漆立平) 國度的爭戰和神的管理(十七至二十一章)(王國顯) 獲成就後亦複犯錯(代上21章1至17節) (香港讀經會) 以行動證真悔改(代上21章18至31節) (香港讀經會) 大衛核民數犯罪(代上廿一1~17) (台北靈糧堂) 大衛為聖殿選址(代上廿一18~31) (台北靈糧堂) 大衛數點百姓(代上二十一章1~17節)(台北基督之家) 歷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精華(漆立平) 第二十一章要義 當人有一點驕傲時,就會很容易的落進了撒但的圈套,就給了撒但攻擊的機會。撒但鼓動大衛立意去數點以色列民數。(1) 因此。大衛召集約押和各支派子民的首領來,要他們配合從南到北,清點各支派子民的數目。(2) 約押聽了大衛的吩咐後,他似乎感覺有些不妥,他知道大衛王一向的工作態度。何以今天的論政,沒有先知和祭司長在場呢?是否應該也聽聽他們的意見。因此他發言提醒王,這件事是否可以緩一緩再說。但大衛心意已決。(3-4) 約押遵從王命,走遍以色列各支派清點了民數,除了利未與便雅憫兩支派以外,以色列的壯丁有110萬,猶大支派有47萬,共計157萬。(5-6) 當事過之後,大衛知道神不喜悅這事,因此大衛向神認罪。神要先知迦得去告訴大衛,神定了三災,要大衛選擇其一。(7-10) 於是迦得去見大衛,將神所定的三災告訴大衛,其一是三年饑荒;其二是敗在敵人手中,被追殺三月;其三是三日的瘟疫。要大衛想一想作一決定,使迦得可以回覆差他來的
神。大衛在為難中,選擇把自已交在神手中,不要落在人手裏,因為他相信神有豐盛的憐憫。(11-13) 於是神降瘟疫與以色列人,死了七萬人,神就叫使者住手了。耶和華的使者就停在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也在異象中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天地間,手裏有拔出來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之上,大衛立刻和以色列的長老,身穿麻衣面伏於地,大衛向神禱告認罪,求神懲罰他,不要再攻擊以色列民。(14-17) 神的使者吩咐迦得告訴大衛,在阿珥楠的禾場上,為神築一座壇。大衛就趕緊去向阿珥楠,以六百舍客勒金子買了禾場和四周的地,築一座祭壇,並向耶和華神獻上燔祭和平安祭,祈求神,神就應允了他,吩咐使者收刀入鞘。這樣才平息了災難。(18-27) 大衛見災難平息,從此以後他就在這壇上獻祭給神,雖然摩西所造的祭壇還在基遍,他卻不敢再上那兒去獻祭和求問神,因為懼怕神使者的刀。他經查考之後,得知這禾場正在摩利亞山上,是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創22:2)。他認為這是神所指示獻祭的地方,「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聖殿的地址就這樣顯明了。(28-31) 數點民數,本不是一件壞事。從前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要帶他們進迦南之前,神曾要摩西數點民數兩次(民1,26章)。如今時隔五百年,他身為一國之君,為了暸解民情,再次數點以色列子民之數,並不是一件壞事,所以神也讓他作了。但這次大衛的錯,不在於事情本身的對或錯,好與不好,而在於他的動機、態度、與程序。 現在,從四方面來看: 1、當大衛要約押和民中的領袖,數點民數時,他不允許別人有異議。當時,元帥約押已經感覺似乎有所不妥,而提醒大衛王。大衛絲毫不能聽進去。約押是大衛的元帥,跟隨大衛已有三、四十年之久,是忠心的老臣,是他在神面前一同配搭多年的同伴。當他有所提醒的時候,何以不能問明原因,再多一點考慮?難道配搭的人,在神的國中後來也只有主從關係或君臣關係?在意識上,他已完全唯我獨尊了。 2、在國事的商議中,大衛的朝政裏,本來設有先知和祭司長的參與論政(撒下8:15-18,20:23-26,代上18:14-17)大衛也常將他的重要意念告訴先知,要聽聽他們的意見,也是要請他們為國政祈禱。例如前此為神建殿之意,他會徵詢先知(代上17:1-2)。何以在這次大事的商議與決定過程中,沒有先知的參與?是否前此已經覺得先知的言語,對他多有冒犯或不中聽之處,因此而在政事的議論中,他已將先知和祭司長(即大祭司)撇開了,像世俗之國一樣?否則何以在事後神會差遣先知迦得去傳達神對他的不悅與懲罰? 3、由於很長一段時間,國泰民安,安逸的日子多了,沒甚麼大事發生,不知不覺中,大衛對神的求告與求問減少了,在安逸中與神的交通也疏遠了。否則他怎會不知道神對這事的旨意而犯錯,要到事後才知道呢? 4、可能更嚴重的是,大衛已經作以色列王三十多年,對於國事國政已經駕輕就熟,一言九鼎,有「王」者之尊,真正的作「王」了,並作無上的「王」了!因此他有些我行我素,政事不需尋問神,可以單獨自己作主,只要他認為好,認為對,有什麼不可以。他也逐漸向後期的掃羅王看齊了? 畢竟大衛與掃羅不同,大衛總還是會到神面前去禱告的,並且他心靈柔軟肯認錯,會認真悔改。因此當他再次去親近神時,神向他顯明了,他立刻也知道他在這方面的錯了。神為了對他的拯救;對以色列民的愛護;對後世服事神的國與神的民,事奉神的僕人作警誡;神對大衛不能不有所處置。 神要先知迦得去傳達旨意,是明白的向大衛宣示,他不可輕視或輕忽神的先知,雖然他自己是君王、是領袖、也是先知,但他仍需要尊重同為先知的事奉。 神也要大衛不要輕看他配搭的同伴,可能他們的地位、恩賜、能力、權柄…不如他,他們仍然可以成為他的幫助、提醒、與糾正。他是人,他會犯錯,需要配搭和平衡。 神要大衛知道,地位越高,權力越大,恩賜越強的人,所犯錯誤的代價也越大,可能造成別人的犧牲也越大,帶給別人的禍害與損失也越慘重。這是大衛永遠不能忘記的,七萬人是為他犧牲的。 神要大衛知道,他雖然是王,但他不要忘記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他需要一直在主面前保持謙卑的態度和心靈。 大衛因這次的教訓,使他在生命上更加成長成熟了。在王位上也更謙卑了。 ── 漆立平《歷代志上精華》 國度的爭戰和神的管理(十七至二十一章)(王國顯) 09國度的爭戰和神的管理(十七至二十一章) 我們感謝主!上個禮拜二我們看到神在大衛身上的那一個帶領,他把約櫃從俄別以東的家接回耶路撒冷。並且在耶路撒冷他不但是安置了神的約櫃在那裡。他也安排了侍奉敬拜的一切的規矩。我想還有一些話要在這一方面多說一些,我們上次所看到的只是從會幕的服侍進到聖殿的前奏的服侍。或者說清楚一點,從曠野而進到應許地的服侍。我們看到這裡面有個很大的差別。 在曠野的一段日子和起初進到迦南的那段日子,會幕裡的服侍是重在獻祭。但是等到約櫃帶回耶路撒冷的時候,我們就看見那個服侍就往前走了一步了,從獻祭就進到敬拜,但仍然是在舊約的日子。等到聖殿給建造好,聖殿裡面所有的一些安排仍然是根據大衛現在所做的那一個安排做基礎。當然在聖殿的裡面的敬拜在安排上來說是豐富多了,是擴大多了,也深厚了,但是那個基礎仍然是在大衛把約櫃接回耶路撒冷所作的安排。 真正的敬拜是在靈和真理裡 神在人中間是把人一步一步地帶到他自己的心意和目的裡。大衛所做的仍然沒有脫離律法的這一個範圍。但是到了新約的時候呢,神的帶領又把屬他的人帶到更前的地步了,更靠近神的心意一步了。我想弟兄姊妹們一定會記得在約翰福音第四章裡面題到我們的主跟撒瑪利亞婦人在敘加井旁的那一段的對話。那一段對話一直到了最後的末了,就好像給帶到關乎敬拜神的事,那位撒瑪利亞婦人就說:你們猶太人說敬拜神應當在耶路撒冷。 而我們祖宗說敬拜神應當在山上。好像那一位元婦人要把那個話題轉變一下,不讓主繼續追查。追查甚麼?追查活在罪中的那個事實,主也沒有在這一方面給她太難為情。我們的主一點出了她的問題以後,就順著她所題的,你說敬拜,那你就要來看看那個真正的敬拜。他說:“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你們拜神不再在耶路撒冷,也不再在山上。”但在那裡呢? 不在耶路撒冷,那猶太人沒有敬拜的地方了。不在山上,外邦人也沒有敬拜的地方了。那是不是說在地上就不再需要有敬拜呢?當然不是。那因著主這樣的一帶,就把那一個敬拜的真實的意義和實際說清楚出來,他說你如果要講敬拜,你首先要知道你敬拜的物件是誰。你首先要知道你敬拜的物件是怎樣的一個物件,如果你不知道敬拜的物件是甚麼是誰,那你敬拜甚麼呢?所以主就很清楚的在那裡說:你必須要看到:神自己!所以“敬拜神的,必須要在心靈和誠實裡去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去拜祂。” 我們從前已經題過了,你們要在心靈和誠實,心靈就是靈,誠實就是真理。那裡所說的誠實不只是說到態度。是說你做的那個事情的依據。那你要真正的敬拜神的話,你不能坐在外頭,你也不能憑你自己的意思去做,你必須要在靈裡,因為只有靈才能與神有交通。因為神是靈,你如果不在靈裡與神相遇,那你跟神中間是沒有辦法連接在一起的。所以要敬拜神你必須要在靈裡。不但是要在靈裡,同時也要在真理裡。真理乃是神自己的發表,也就是說你要按照神自己的性情來去敬拜他。 弟兄姊妹,這是非常清楚的一個指明。很簡單的來說:一到了新約,一到了主說的到了的時間,等到時間到了是甚麼時間呢?乃是主的救贖的工作做成了。人和神中間的那一個交通的關係恢復了。人和神中間再沒有間隔了。人與神可以面對面了,在這樣的一個光景的底下,你要敬拜神,你就不能再藉著靈以外的事物,不管那個事物從前在聖殿裡是怎麼的真實,也不管這些事物在舊約的敬拜裡是怎麼的不可少。來到新約的日子,你必須看見,那些舊約裡的事物他們所承擔的那一個任務已經完成了。你不可能再留在舊約的光景裡。 我們感謝主!這就是保羅在提摩太后書裡面所說的,我們不再在儀文裡去侍奉神,我們乃是在靈裡面去侍奉神。我們不再只在外面來侍奉神,我們在裡邊來侍奉神,弟兄姊妹們這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因為當主跟那個撒瑪利亞婦人說到這個敬拜事情的時候,祂不是只說一次就不說了,祂是一個意思接連說兩次,神就是需要這樣的人去拜祂,甚麼樣的人呢?在靈和真理裡去拜祂的人。 敬拜把人帶到與神面對面 我們感謝主!弟兄姊妹,當我們進到新約裡的時候,我們看到那個敬拜真的是又帶上一步了。特別我們看到在啟示錄的裡,神的靈把天上的敬拜都顯明出來的時候,我們真的是看見,一個神所要的敬拜,真實的敬拜,是與神面對面的。我們讀啟示錄第四章第五章,我們就很清楚很清楚的看到。我們實在感謝神!當大衛把約櫃搬回耶路撒冷的時候,神的靈就在那裡帶著他,把敬拜帶進一步靠近神。當然到了新約的時候就更靠近,因為我們看到聖殿那個幔子因著十字架上主所做的就已經裂開了。 人進到至聖所的路打開了。再沒有任何的事物擋在人和神的中間。那你怎麼能瞭解大衛當時他做的這一些敬拜的安排是帶出聖靈的那一個帶領?除了我們上一次從十六章裡,他在神面前所唱的頌贊的歌的內容裡面我們看到他的一步一步靠近神。但是我們末了的時候也指出了,儘管在耶路撒冷的敬拜上了軌道,但是在示羅的帳幕卻是沒有約櫃。在神的見證的顯出上面來說還是不完整的。 引起建造聖殿的心意 現在我們接下去就看到了,如果你讀列王紀的話,或者你讀撒母耳記下的話,你看到這兩個事情當中沒有那麼很緊密的。在撒母耳記下的這一邊根本就不題到大衛怎麼去安排這個會幕裡的服侍。但是歷代志裡面就說得很清楚。當大衛做了這許多,但神的見證還是不完整。所以到了十七章的時候如果從歷史的本身來說:當中隔了一些日期。但是因為歷代志是神的做工的日記,這中間雖然隔了一些事情,但是那是人間的事,這不是神做工的次序。那現在十七章一來的時候,我們就看到神做工的次序。十六章的末了你看到那個見證上的分裂。十七章大衛裡面就接受了一個感動。 推羅王幫助他,給以色列木料讓他建造宮殿,這個事情在歷代志裡整個的沒有題起,但是一題就題到大衛已經住在自己的王宮裡。但是住在王宮裡的時候,他裡面就有一個感覺,那個感覺明顯是聖靈在那裡說出來的。因為大衛裡面的感覺是甚麼:“我不過是在地上一個國家裡做王,而這個國家也是一個小國家,但是我就住在那麼輝煌的皇宮裡。但是論到我的神,他是全地的神,不單是全地的神,也是天地的主。他的約櫃卻住在一個帳幕裡,王宮是我的居所,而神的居所卻只不過就是一個帳幕。這個怎麼可以呢?”所以他裡面就有了一個帶領。他要為神建造一個輝煌的聖殿。 神看見證重於工作 所以第二天他就跟先知拿單說這個事情。拿單就很爽快的就告訴他:“好你有這個心意,你就做罷!”拿單這一個回答是非常和人的情理。按照人的情理來說:這件事情不單是應該做,並且要趕快做。這是人的想法。當拿單是這樣跟大衛說過了以後,神就向拿單說話了,他就對拿單怎麼說呢?他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
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凡我同以色列人所走的地方,我何曾向以色列的一位士師,就是我吩咐牧養我民的說:你為何不給我建造香柏木的殿宇呢?’”神就藉著拿單向大衛說了這樣的一些話。 這些話真是有意思,如果我們不留意整個的過程,我們以為神並不需要聖殿,但是當我們瞭解整個過程,我們又覺得神好像很難為,祂不是不要這個殿,但是祂又拒絕大衛給他蓋聖殿。這個事情是怎麼調和的呢?我們就要花點時間來把整個的事情弄清楚。首先我想弟兄姊妹們要注意了,神的心思是怎樣的一個心思?為甚麼在這裡我補充說:在新約裡敬拜的那一段話呢?和大衛現在所面對的那個事情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留意神對人的鑒察。神是看人的裡面,神是先留意人的裡面,這個事情對別人來說也許是有點陌生,但是對大衛來說:他應該不陌生。 因為當大衛受膏做王的時候,那一段歷史的過程裡,就已經讓神很清楚的發表了他這樣的心思,我們都記得耶西把他的兒子們都叫來的時候,就是把大衛漏掉,也許耶西的那些兒子們每一位都是非常有本領,都是一表人才的,所以連撒母耳看見第一位就認定這位是。神說不是。當他看到第二位他說:這位定規是。神說也不是,那再看見的時候,這個不可能不是,神就跟他說了,人是看外表,神是看人的內心,人是看外面的動作,神是看人裡面的所事和所有。所以這個事情對大衛來說大衛應該不陌生。 神是先看人的裡面 現在大衛起意要給神建造聖殿。神就說我不要建造聖殿。當然神告訴他是甚麼原因,我們呆會就要看,但是現在我們先要把神他自己的心思是怎樣的一個心思要弄清楚,因為神這樣的一個心思不是在大衛給膏了為王的時候顯明過,在他要為神建造聖殿的事上又再一次的顯明,並且繼續一直到現在神還是這樣的向我們顯明,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我們要把它弄清楚。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比方我們弟兄姊妹們一同在教會的生活裡學習蒙頭的功課。我們所強調的也是這一個東西。 如果你沒有裡面的實際,你外面的蒙頭是沒有意思的。但是你裡面有了蒙頭的這個實際,你外面就要有一個表達來具體的說明那一個學習,而從舊約一直到新約,我們都是看見神先看裡面的實際,然後才看外面的表明,換一句話來說:神是看中裡面所有的過於外面所顯明的。我們感謝我們的主!正因為這樣,神的兒女們的屬靈上的學習就有了一個界限。因為按照人的天然,人都喜歡外面的光彩,人都喜歡外面的表現。但是神完全不管這一套。 我們記得法利賽人來跟主談話的時候,他先奉承主一下,然後才給主一些難堪的事。他說:“夫子啊,我們知道你不徇情面的,這是給主奉承一下然後他就說了,你說我們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弟兄姊妹這是很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如果站在人的立場上面的確是很難回答,你說可以,那就是說你準備做羅馬帝國的順民。如果你說不可以,那你明明是反叛羅馬帝國。站在人的立場上,你說是也不是,你說不是也不行。所以這個是個難題。 但是感謝主!祂是神的兒子,在祂手裡沒有難成的事。相反地,這樣的一個質問反倒把一個屬靈的原則帶了出來,主說:“你們拿一個銀錢來,”他們拿來,“這上面的像和號是甚麼,是該撒,”主就說了,“該撒的物歸給該撒,神的物歸給神。不該混亂。”弟兄姊妹這是甚麼,如果你要看外面的話,那你就很難了,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但是神所看中的不是你外面做或者不做,神所看中的是你裡面有的是甚麼。 見證是發表神的自己 我們感謝神!當大衛要說要為神造聖殿,神明明告訴他說:你不可以給我造聖殿,因為在這個時候造聖殿時間上不大合適。為甚麼呢?弟兄姊妹們我們留意,大衛接下去做的那一大堆的事情,你就比較容易瞭解。我們先不講這樣子,你知道這個聖殿幹甚麼呢?你說敬拜侍奉神嗎?那神就會問了:“你怎麼來侍奉敬拜神呢?你侍奉敬拜神那個依據是甚麼呢?”在那一個時候都沒有,如果那個時候甚麼都沒有,聖殿蓋起來了,聖殿跟在示羅那個帳幕有沒有分別?示羅是沒有約櫃的。沒有侍奉和敬拜的實際的安排在那裡。聖殿也不是一個空房子,從底下我們看到這樣的一件事。 但是神當時明顯拒絕大衛建造聖殿的提議,還有一個直接對大衛的理由,神明明說:“你不合適,你不是那個建造聖殿的人。你不合宜做聖殿。”弟兄姊妹為甚麼呢?下面我們就看到,我們看神說這個事情說了兩次。頭一次是說在那裡呢?說在二十二章,我們先翻到那裡來看,第五節,“大衛召了他兒子所羅門來,囑咐他給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建造殿宇。對所羅門說:“我兒啊,我心裡本想為耶和華我神的名建造殿宇,只是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然後第九節,“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作他的父。他作以色列王,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那這是頭一次神說出大衛為甚麼神不要他建殿。 在十七章裡,神說了,但是沒有記下來。到了二十二章,然後從大衛的口裡重新把神向他說過的話說出來。還有二十八章,二十二章是大衛對所羅門說的話,二十八章是對全國的領袖說的。這個領袖不是高級的領袖,凡是做首領的都在其內。他對他們說甚麼呢?我們留意第三節,“只是神對我說:‘你不可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你是戰士,流了人的血。’”然後再看第六節,“耶和華對我說:‘你兒子所羅門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我們看神向大衛說了這些話。明明就告訴大衛說:你的見證不是最合宜,換一句話,跟著上面十六章的那個意思來說:你裡面的那個實際還不是很完全。因為你沒有辦法表達神是那位賜平安的神。 神說所羅門他是平安的君王,大衛你不是,你是征戰的王。雖然你為著神的名去征戰,這個是神要做的事,但是因著征戰就流了人的血。因此他要表達神是賜平安的神這一個事上面就不是很完美,所以我不要你來建造聖殿,你兒子所羅門我可以用得上。因為他實在是把平安帶給神的百姓。我們感謝主!這給我們看到,神在處理一切於他有關的事情,他是先從人的裡面來著眼。裡面過得來,外面才在那裡顯出神的使用。我們感謝神!他這樣的表達從開始到末了,就是從起初一直到末後都沒有更改,也就是說從創世紀到啟示錄沒有更改。我們感謝主! 神不讓大衛親手建殿的原因 神這樣說出了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就看到神讓大衛領會神不能用他的兩個理由。一個理由就是說你流人血太多,不具備這個建造聖殿的資格。第二個就是說:我不要你建造聖殿,不等於我不要聖殿,我是要有一個聖殿,但是必須是一個很合宜的表達神住在人中間的那一個人顯明出來,他才是合宜為神建造聖殿的人。題到神需要一個殿,我們很早很早就已經留意了,因為在雅各逃避他哥哥,在伯特利睡著的那個晚上,神已經把神需要一個殿,或者說神需要一個家這樣的心思給雅各領會了。 然後在出埃及的時候神就更明說了,你要為我建造一個會幕使我可以住在你們中間。現在到了大衛做王要為神建造殿宇的時候,神一面是沒有答應大衛這樣做,但另一面,神就說出他是需要這個殿。如果我們把整個殿的那個前因後果,或者說它的歷史的發展,你看到神一直是需要在地上得到一個殿,但是在沒有條件建殿的時候神也不勉強要做一個功課指出來。所以在合宜的時間,神就說出讓人來為他建造居所。 這一個殿的歷史從雅各的夢到會幕,從會幕到聖殿,然後從聖殿到新約的教會,從新約的教會到了新天新地的時候神和羔羊自己成為殿,弟兄姊妹你看到整個的這個殿的歷史的過去和以後的發展,神心裡非常迫切的需要這個殿。但是神不勉強在沒有條件得著殿的時候他要人來給他建殿。我們留意,神用拿單去回答大衛的心意開頭那一段話,他說:“自從我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直到今日,我未曾住過殿宇,乃從這會幕到那會幕,從這帳幕到那帳幕。”“我陪伴著士師走過了許多的路程,我也沒有向他們說為我建造一個殿。”神不需要殿嗎?有會幕就可以了嗎?神不需要殿嗎?當你讀下去的時候就覺得神需要殿。問題的焦點在那裡?就是回到神要一個殿,但是這個殿一定是裡外是一致的。 神的殿必須是發表祂自己的見證 弟兄姊妹你留意,當所羅門要建造這個殿的時候,他怎麼說呢?22章第4節:大衛說:“我兒子所羅門還年幼嬌嫩,要為耶和華建造的殿宇,必須高大輝煌,使名譽榮耀傳遍萬國!……”這個是殿的外表,大衛要為神建造一個殿就是建造這樣的一個殿。當然在表達上面來說神也需要這樣的一個殿。但是這一個表明神並不是讓人有一個錯覺,以為物質的外表就可以說明神裡面的意思。所以他跟大衛說那段話:“我那裡向你們要求過要為我建造一個香柏木的殿呢?現在只要你們能很準確的活在我的面前我就可以安息了,我就是如同有了居所,所以現在你不要為我建造殿。等你兒子出來的時候我才用他。”我們感謝主!我們看到神不是不需要殿,但是神所要的是一個真正的殿,有實際的殿。而不要一個有外表的殿。 我們感謝神!祂是這樣的帶著大衛,所以我們再往下看的時候,你就看到,大衛在以下的日子做了兩件事,是與聖殿有關的,頭一件事情,為聖殿預備建造的材料,第二件事情,安排聖殿裡侍奉敬拜的次序。我們從歷代志裡面看看,在列王紀題都沒有題,在撒母耳記下連題都沒有題的事,在歷代志裡題的非常詳細,是甚麼事呢?聖殿裡侍奉敬拜的安排。這個是聖殿的真實的內容,如果一個聖殿美是美,但是裡面沒有侍奉和敬拜的實際,這個聖殿就比不上在曠野的會幕,我們感謝主!神就是這樣的來讓大衛領會神的心意。我們感謝主!神這樣的拒絕大衛的好意,很寶貴,大衛沒有灰心,也沒有失望,這件事情在撒母耳記下和列王紀上都題到了,我們就不重複了。 大衛對神的準確反應 我們在歷代志裡面所交通是交通那兩本書上頭所沒有的。但是我不能不在這裡題到大衛的反應。如果按照一般人來說:你抱著一個非常好的美意,要為某某人來做一點事,他不領情,他拒絕了,弟兄姊妹們,一般來說:這個人裡面就會受傷,這個受傷就會叫他灰心,失望,喪膽,沮喪,甚至是退後。但是感謝主!大衛沒有這種反應,當神是這樣拒絕他的時候,他相反的就更進到神的面前,我們留意十七章大衛在神面前的禱告,我們不詳細說了。因為我們在列王紀的時候說過。 你看到他完全的服在神的權柄的底下。同時也絕對的承認我就是不配,我能有今天完全是神的恩典和神的抬舉。但是不只是嘴巴裡這樣說:他嘴巴裡這樣說:他實際裡面也真的是這樣做。所以你就看到他開始做一件事情,神啊!你不給我替你建造聖殿,但是你容許我為了這個聖殿來預備各方面的需要,我們感謝主!大衛就存著這樣的一種心思活在神的面前來走完他餘下的年日。我們感謝我們的主! 國度的爭戰 因此當我們留意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從十八章開始到歷代志上的末了,我們就看到一些事情,是我們很容易忽略的,但是如果主叫我們不忽略的話,我們就看見那個很嚴肅的問題,因為從十八章,十九章,一直下去到二十章,二十一章都好像是和以色列當年的征戰有關係的記錄。然後從二十二章開始到歷代志上的末了,都是和聖殿的建造的預備有直接關係的記錄。這兩件事情都是大事。頭一件事情是國的問題,第二件事情是殿的問題。說到國乃是神在地上所要顯明的那個國。要藉著大衛在以色列當中的建立來表達。 說到殿,那是說到神和人的關係完全的調整。並且是調整到完全的地步,如果我們掌握了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看以下的那些就不是單單看歷史,我們就看到以下所題到的原來是一個屬靈的征戰的很隱秘的在那裡進行。所以從征戰的事上面來看,從十八章開始到二十二章,因為裡面所題到的事情在撒母耳記和列王紀裡面我們過去都題過了,所以在歷史的過程的那一方面,我們這次不交通。我們要交通就交通那兩卷書沒題的。 我們先來留意這個大前題。從十八章一直到歷代志上的末了是說出了兩件事情,一個是以色列的國權的鞏固,另外一件事情乃是建造聖殿的準備,這兩件事情當中也有互相聯結的關係。我先簡略的題到這兩件事情。我不是題它的過程,我想題它背後的事情。弟兄姊妹你注意了,從十八章開始接連就是記載四圍的那些列國對以色列的侵犯。為甚麼?大衛把以色列國建立了以後,那麼多許許多多侵犯的事情發生了呢?尤其是在十九章,以色列和亞捫原來是蠻要好的,等到亞捫的老王死掉了那個嫩王起來的時候他就要跟以色列過不去。因著這一次的過不去就引出了底下的一連串的那些征戰的事情。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要看到背後的故事,你很清楚可以看見這是撒但要來對付神在以色列所顯明的那個國度的安排。弟兄姊妹這個背後的安排不是只是大衛的日子是這樣,我們看到整個舊約的歷史都是跟這樣的一個背後的故事有關聯。你看埃及人也要把以色列滅族。你就看到這個問題來了,以斯帖紀上面猶大人要給滅絕也是這個問題。一直看到近代你還是看到這個問題,希特勒在德國甚麼民族不對付就是要對付以色列。甚麼原因?到現在,阿拉伯國家拼命的對付以色列,甚麼原因? 如果你只看外面的歷史的過程你甚麼都看不到,你說這就是民族間的恩怨。但是你回到神的話裡,你就看到背後的那個故事,撒但一直要把神的國度在地上顯明的那一條線索來截斷。所以我們看到當以色列國安定下來的時候,這許多的事情就來了,不過我們感謝神!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沒有叫以色列在那一個時候給壓倒,反倒讓大衛在神要他做的事上面,他有了很明確的跟隨。 經歷人的憤怒成全神的榮美 如果我們留意到這個背後的故事,你看十八章到二十一章,以色列人打了好多仗,每一場仗的經過都不一樣,但是那個結果就是以色列人大獲全勝。這裡就說明一個問題,耶和華使他們得勝。使誰得勝呢?使大衛得勝!不是說以色列得勝,是說大衛得勝,弟兄姊妹你看出文字上面你看到,這個征戰的事情是整個以色列去應付的,但是背後的故事呢?是對著大衛一個人。我們感謝主!仇敵的手是有這樣的動作,但是仇敵的手卻是叫大衛能按照神的心意來做成神所要做成的事。詩篇上那一句話真是有意思。是大衛的詩,很有意思。是大衛從許多的經歷裡看見:是甚麼?“人的憤怒,要成全禰的榮美。人的餘怒,禰要禁止。” 現在我們就看見人的憤怒要成全神的永美,在十八章中裡面遇見神。這個事撒母耳記上沒有記載。弟兄姊妹注意了,“大衛又從屬哈大利謝的提巴(注:或作“比他”)和均二城中,奪取了許多的銅。後來所羅門用此製造銅海、銅柱和一切的銅器。”十一節,“大衛王將這些器皿並從各國奪來的金銀,就是從以東、摩押、亞捫、非利士、亞瑪力人所奪來的,都分別為聖獻給耶和華。”以後我們就看到大衛怎麼處理這些個戰利品。全都用在聖殿的建造上。這是頭一件事情。 撒但在暗地裡的抵擋 第二件事情,你又看到背後的故事,現在撒但激動周圍的列國來對付以色列,都給神擋住了,當然在人的眼中看來,這個功勞是大衛的。當然,人這樣看也無可厚非了,因為大衛確實有他的一份在神的面前,但是弟兄姊妹你留意了,當仇敵沒有辦法用四圍列國的那個暴力來壓下以色列,他又轉用另外的方法,21章你看到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前頭的那些事情跟撒但有沒有關係呢?沒有說:但是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脫不了他的關係。現在你就看到他漏出本相來了,在撒母耳記裡沒有題是撒但發起,只是說大衛要數點民數,歷代志就把那個背後的故事說出來,那個事情的起源是撒但。 牠激動大衛,因著連場的得勝,而人的傲氣就出來了,他就起一個念頭,要數點一下我以色列究竟有多少能打仗的勇士?約押當時阻擋,約押裡面知道我們得勝不在乎我們人多人少,因為他是做元帥,每打一場仗回來他都知道那個勝敗的原因在那裡,所以他就阻擋大衛。他說:神幫助我們就夠了,神紮根,我們的人數就夠了。我們不需要得著那個實際的數字來叫我們有所誇,結果大衛硬是要做這個事,因為撒但在背後在那裡一定一直得激動他,結果就引來神的對付。 感謝神!當神的對付一來,大衛裡面就蘇醒了。他就立刻按照他所該做的在神面前就悔改,我們感謝主!如果說大衛悔改,就是說他已經獻贖罪祭了,這也是在解決當時的那一個神用瘟疫來攻擊他們的那個光景。但是我們感謝神!是因著這一件事,弟兄姊妹你能發覺一個問題解決了,和聖殿有關聯。上面的那個征戰是解決聖殿的所用的材料。現在撒但激動大衛數點民數呢?因著大衛的悔改,反過來尋求神的赦免,他就領會了一個啟示,聖殿的地點就是在這裡,我們感謝主!真是叫我們看見,人的怒氣要成全你的永美。 人的餘怒你要禁止。我們感謝神!儘管在背後的故事裡,你一直看到撒但的手在那裡插進來,但是每一件事情都成了神的祝福臨到大衛。而不單是臨到大衛,也臨到神的百姓。我們感謝主!這個背後的故事沒有停在當年。一直到今天這個背後的故事還是在那裡進行。但願主給我們能看見背後的故事。我想我們今天晚上就交通到這裡。 獲成就後亦複犯錯(代上21章1至17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賜我敏銳的心,使我不輕易向罪妥協,犯錯得罪神。 大衛雖有倚靠神的心,但畢竟他仍是人,有脆弱的一面,判斷也有偏差的時候。編年史家在本段就正確無私地記下他犯錯的一面。 1.炫耀偉績:大衛在武功上顯赫輝煌,可是他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時之間受撒但之激動而下令核點民數。大衛此舉之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偉績和國家富強。人的心靈往往被成就所蒙蔽,以致不自覺地在行為上高調了起來,把自己的成就炫耀一番。求主給我們有敏銳的心靈,常常檢視自己的動機是否正在高舉自己,抑或以感恩的心將榮耀歸給神。 2.刑罰降臨:神見大衛如此驕傲,於是降災給以色列人,並且吩咐先知迦得警告大衛,言明有三樣災禍,隨大衛自己選擇:其一是三年饑荒;其二是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其三是三日的瘟疫。大衛揀選把自己直接交在神的手中,而不願卑賤地落入仇敵之手中,結果瘟疫便降在以色列全地,有七萬人為此死亡,但在刑罰中神的憐憫亦同時顯露出來--祂吩咐滅城的天使止住行動。 3.承認己錯:大衛畢竟是「合神心意的王」,他沒有刻意為自己所犯的錯狡辯,反而直接承認自己的過犯,坦然接受神的責打和管教(17)。 我們也當學像大衛一樣,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負責任,並且向神認罪悔改,因為惟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神的赦免,並讓祂繼續在我們身上動工。要謹記聖經的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1:9) 「主,照著你慈愛的應許,赦免我內外一切不義之行為,並且靠著主繼續做聖潔的子民,討你的喜悅。」 我的禱告 ……………………………………………………………………… …………………………………………………………………………………… 以行動證真悔改(代上21章18至31節) (香港讀經會) 祈禱: 求主賜我安靜的心親近你,讓我細聽你的教導,並落實遵行。 大衛知道自己犯錯後,便立刻悔改認罪呼求神,並向祂獻祭,求神的忿怒不要累及無辜。慈愛的神聽了大衛的禱告,便命耶路撒冷一名原居民阿珥楠借出其禾場作獻祭之用,這地方亦成為日後建殿之所。然而大衛為表真悔意,不敢白收這塊土地,反而用六百舍客勒銀子(約十五磅金,即今日六千八百克金子)將禾場買下來,在那裡獻祭給神,神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以作為祂赦免和接納大衛的記號。於是,神的怒氣止息,瘟疫亦止住了,而耶路撒冷亦得以保存。 此事表明大衛在犯罪後為恢復與神相交的關係,甘心付上順服的代價。這份順服的態度是神與人之間複和的一個基本要素,基督也是為了全人類的罪行,甘願順服地把自己獻上作為贖罪祭,成就了神人複和之大工;否則,我們今天仍要死在罪惡過犯之中,永遠沉淪。我們真要感謝讚美上主鴻恩! 事實上,任何人際關係之破損,若要有複和之出現,就要雙方都肯付上代價:放下自己的自尊、不再自傲、坦誠認罪、互相赦宥、完全原諒對方,惟有這樣才能恢復和諧之關係。 神回應大衛的獻祭,就是向他指出該地乃是日後聖殿的所在,將要取代基遍的聖壇,成為獻祭和敬拜的中心。因此,大衛在22章1節發表宣言:「吩咐聚集住以色列地的外邦人,從其中派石匠鑿石頭,要建造神的殿。」 這事件指出聖殿基址的選擇並非出於偶然,乃由於神參與此事,要成就祂的心意--人在殿中要敬拜事奉祂。 人對罪的悔改必須反映在行動之中,有悔罪之心固然重要,但沒有相應順服神的行為也是不足夠的。你能在大衛身上看到他對罪惡的態度嗎?當中有甚麼值得我們學效的呢? 我的反省 ……………………………………………………………………… …………………………………………………………………………………… 大衛核民數犯罪(代上廿一1~17) (台北靈糧堂) 大衛數點人數一事究竟代表什麼,為何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呢?特別作者認為大衛之舉,乃是出於「撒但…激動大衛」,更表明了此事的不尋常。 一、以色列拿刀的人 首先我們看到大衛要求他的元帥約押「去數點以色列人,從別是巴直到但」,這是一個全國的普查。值得注意的是約押數的乃是「拿刀的」,等於是在數點軍隊。連約押如此好戰之人都「厭惡王的這命令」,他勸王「願耶和華使他的百姓比現在加增百倍」,請王放棄數點人數,但是在大衛堅持下,他只好數點回報。從某一個角度而言,大衛落入屬地君王的試探之中,想要窮兵黷武。以色列的每一場戰役必須出於神的心意,但是節節戰勝,使得大衛落入想要誇耀軍威的試探之中。而這是神「不喜悅的」。 二、我行這事大有罪了 因此先見迦得來見大衛,告知神將要處罰大衛,大衛於焉看出自己的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先見迦得告知大衛「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這三樣災就是「三年的饑荒、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三日的瘟疫」大衛可以任擇其一。大衛其實是很認識神的,因此他說「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 三、大衛面伏於地 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大衛與長老們都「身穿麻衣,面伏於地」,代表他們真誠的悔改。大衛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天地間,手裡有拔出來的刀,伸在耶路撒冷以上」。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這裡就是日後的聖殿山,也是當年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大衛俯伏禱告「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甚麼呢?願耶和華我神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不要攻擊你的民,降瘟疫與他們。」耶和華就「後悔,就不降這災了」。這是由於大衛真誠的認罪,也是出於神的憐憫與慈愛。 默想 我是否因諸事順遂就輕忽與主的關係?我是否因為常經主的賜福而得勝就誇大自持?箴言說「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箴二五27)我是否會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成就,而沒有歸榮耀給主,甚至好大喜功,以致失去蒙福的地位? 回應 親愛的主:謝謝你保守我們的心,讓我們不打你沒有要我們打的仗。讓我們相信杯中之份,乃是你為我們持守,因此專心倚靠你。當我們有錯失時,也幫助我們全然回轉在你面前,尋求你的憐憫與慈愛。阿們! 大衛為聖殿選址(代上廿一18~31) (台北靈糧堂) 當大衛悔罪之後,咒詛就被挪去,神的祝福隨之而來。 一、大衛買了阿珥楠的禾場 首先神透過先知迦得告知大衛要「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為什麼叫「上去」?因為阿珥楠的禾場緊鄰著大衛興建的錫安城,在其之北。阿珥楠雖然是耶布斯人,但顯然他是一個敬虔人,因為不僅大衛看見天使,「阿珥楠正打麥子,回頭看見天使」。大衛向阿珥楠表示要買他的禾場築壇獻祭,好止住瘟疫。阿珥楠願意將禾場送給大衛,大衛終究以足價買了這個禾場,並且在其上築壇獻祭。 二、大衛在阿珥楠的禾場築壇 當大衛在此築壇獻祭時,他的獻祭蒙了神的悅納,因為「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在舊約中,凡是火從天降的獻祭都代表神悅納了這個獻祭。我們可以從亞倫首次獻祭、所羅門建殿后獻祭,以及以利亞的獻祭看出此點。當然重點是大衛真實的認罪,使得他獻的祭蒙悅納。在詩篇五一篇中,大衛曾說「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求你隨你的美意善待錫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那時,你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並全牲的燔祭;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你壇上。」(詩五一16-19)大衛深知罪孽會使神掩面不看人,連獻祭都無法挽回,只有憂傷痛悔的心,神才恢復悅納人所獻的祭。 三、耶和華應允了他 當神悅納大衛的祭,咒詛就停止了「耶和華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這時大衛明白神正在指教他獻祭的真意,並且也明白了神讓他知道,這裡乃是神喜悅的築壇之地。因為當年亞伯拉罕即在此處獻以撒為祭,蒙了神的悅納,且表明神必自己預備和好的祭物。此時神再一次悅納這裡的獻祭,並與以色列人和好。因此大衛就知道這裡就是神指定的建殿之所,神渴望在此與人相遇,悅納獻祭,垂聽禱告,並親自為人類預備救恩,這就是耶路撒冷蒙悅納之處。三千年之後,神之子耶穌基督在此獻上自己成為贖罪祭,成就了人與神和好的救贖大工。 默想 我是否明白主的心,祂喜悅的與祂不喜悅的?我是否真實的承認自己的過犯罪孽,使得我與祂沒有隔離?我是否以憂傷痛悔當作祭獻上,相信祂必不輕看? 回應 親愛的主:你是信實與公義的,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你必赦免我們,洗去我們一切的不義。幫助我進入真實的認罪,追求與你和好的關係。阿們! 大衛數點百姓(代上二十一章1~17節)(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本段經文描述了大衛數點百姓,以至於惹動神的憤怒,使得瘟疫臨到百姓,剎時死了七萬人。對一個政府而言,數點百姓的目的不外乎1.徵收稅賦2.動員戰事。不過經文中並未詳細說明,大衛數點百姓的目的為何?只知道這次的數點行動曠日廢時,花了九個月零二十天(撒下二十四8),而且是出於撒但的激動。不過希奇的是,約押早就料到,大衛此舉將陷百姓于罪裡。 如果從約押的回報來推測,大衛要求數點的數目,應該是能夠參與作戰的人數,而且要求回報兩個總數,一個是以色列兵力,一個是猶大的兵力;所以約押才強調:「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麼?」,而且約押故意將數點便雅憫支派的順序壓後,因為他厭惡大衛如此作法。因此可能的推論是,雖然此時此刻,大衛已經是全以色列的君王,但是因為過去大衛家與掃羅家曾有的戰爭,以及其他支派對他擁護不如猶大支派,他心裡對於不同支派,仍有親疏不同的對待、心結,甚至設防。事實上,大衛後來也自知這樣做是得罪神了(代上二十一8)。 當保羅面對哥林多教會內部在分門別類的時候,責備他們:「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嗎?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嗎?」(林前三3~4)而且結論的話特別重:「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林前三17)意思就是,神不允許任何人分裂祂的教會,分裂教會者就是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 親愛的基督徒,分裂教會不一定要反對某人,或另立門戶;只要我們彼此之間沒有相愛的心,沒有相愛的行動,教會就是分裂的,而且是裂成許多碎片。 回應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基督,禰十字架的救恩不但是為我,也是為了教會的合一、相愛。感謝禰,將「愛弟兄」示範給我們看,求禰將積極相愛的心賜給每位基督徒,使每個教會都有積極相愛的行動!阿們! 禱讀:約翰壹書四章11~12節 11 親愛的弟兄啊, 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