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下第十一章拾穗

 

【代下十一1「罗波安来到耶路撒冷,招聚犹大家和便雅悯家,共十八万人,都是挑选的战士,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

         作者略去耶罗波安为北方诸支派拥立为王的事,其他部分仍依《王上》十二21~24的记述。他笔下的“以色列”和《王上》不同,不专指北国(16),常用来指南、北两国(十一313;十二1),例如3节,他用“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犹大和便雅悯仿佛成了地理名词,而“以色列众人”意味这个民族并未分裂。此种用法在书中屡见不鲜。――《启导本圣经注释》

         为了用武力征服独立出去的十支派,罗波安征集了18万勇士。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他要用蝎子鞭责打他们的政策。在这里他所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发动战争之前没有求问神(63435比较) ――《圣经精读本》

                  ◎看起来失败对罗波安是有帮助的,至少前三年他是发愤图强,好好治理犹大 国的。

                  ◎对于罗波安治国的记载,历代志的篇幅比列王纪长很多。

                  ●「十八万」:原文是「一百八十千」。「千」是一种军队的单位,不一定是 「一千人」,当成「一队」看待比较适当。

                  ●「挑选的战士」:SH 9777,「精选的战士」之意。―― 蔡哲民等《历代志 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 十八万战士】对犹大和便雅悯支派来说,这是极大的数目。美国独立战争自始至终美方联合军队的总和,才大约与这人数相等。现代对当代总人口的估计,显示南国人口不会超过三十万。按照主前九至八世纪新亚述帝国的记录,亚述军队的人数从大约四万五千人(撒缦以色三世)扩大到超过二十万人(西拿基立在位)。在夸夸之役,西方十二国联军以六万大军迎战撒缦以色。赫人帝国军队人数的最高记录是五万名(主前十三世纪加低斯之役)。上述几点显示这些经文译作「千」的字眼(和合本之「十八万」,原文作「一百八十千」),应当采取另一个字义,译作「部队」或「分队」。有学者提出每宗族可能各自派兵参战,部队人数没有一定,而是按宗族人丁数目而定。随着历史的发展,部队人数才以一千为标准,但这时每队的人数可能远不及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1~4罗波安听从耶和华的话:放弃夺回北国。――《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1~23罗波安统治下的强盛的犹大王国:  本章的5~23节的内容只有历代志有记录,充分表现出了本书的作者强调罗波安顺服神的旨意而蒙受的祝福。本章讲述了南犹大王国的第一位君王罗波安前3年的统治:①停止战争(1~4:为了征服分裂出去的北以色列,罗波安谋划发动同族相残的战争,但听到神的话便停止了(2~4)。同时也说明了北以色列虽然叛逆了,但仍然是被拣选的百姓。神称北以色列和南犹大为“弟兄”(4),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②加强国防实力(5~12):罗波安在犹大的边境地区修建了很多城邑,为的是防御北以色列和南方埃及(122)的侵略;③北以色列百姓的涌入(13~17):百姓迁移原因是因北以色列宗教的堕落。那么,今天的信徒也应该像亚伯拉罕离开外邦宗教猖獗的迦勒底的吾珥,罗得离开悖逆的所多玛和蛾摩拉一样,断然远离日益世俗化的势力。――《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一2「但耶和华的话临到神人示玛雅说:」

         看《王上》十二2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历代志虽是从“祭司”的角度记录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神的先知登场(125151186192203721122420~223310)。他们与圣经中出现过的其他先知不同,他们具备了作为守护神政国家的预言家的能力。大多数人为犹大王的治理工作起到了引导、忠告、教训的作用(撒上99,先知与先见)。本文中的“神人示玛雅”是罗波安统治时期的先知,不仅阻止了南北战争(4),而且示撒入侵时还督促以色列百姓忏悔自己的罪(125) ――《圣经精读本》

         「神人」(2),指奉神命令传达神指示的人,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摩西(申三十三1)、撒母耳(撒上九6)、大卫(14)、以利亚(王上十七18)和以利沙(王下四25)都被称为「神人」。「神人示玛雅」(2)是犹大支派的先知(十二15)──《圣经综合解读》

                  ●「神人」:原文就是「神明的人」、「有神性的人」。撒母耳 撒上 96  摩西  331 、以利沙 王下 421 等人都被称为神人。通常指奉神命令向特定的人 传达谕令者。与先知并不完全一样,有些神人就是先知,有些则不是。

                  ●「示玛雅」:字义是「被上主听见」。――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2~4 先知有关战事的默】这是以色列前古典预言时代,先知所扮演的角色与古代近东其他地方的先知十分相像(见:申十八14~22的注释)。他们最常处理的问题之一,是军事行动的可取性,本段是例子之一。由于时人相信神的参与是军队成功的要素,事件发生的次序必须从神下达作战命令开始。在亚述的王室碑文中,这种神明的命令几乎可算是模式化的一部分。此外,交锋的时间和战略等事务,求问神旨也十分重要。然而默示有时却是不请自来,或出乎意外来到的。马里文献中有一个例子描述心利林王梦中得到警告,不可参与某场战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3「“你去告诉所罗门的儿子犹大王罗波安和住犹大、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说,」

         「以色列众人」:这词在本书不单指北国百姓,也用于南国人(121 6)――《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4「耶和华如此说:‘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众人就听从耶和华的话归回,不去与耶罗波安争战。」

         当罗波安对北方支派态度强硬、导致南北分裂的时候(13),神并没有阻拦,也没有说话;当罗波安「要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将国夺回再归自己」(1)的时候,神却及时地透过先知说话了(4)。神并不祝福国度的分裂,但人的心既然已经不对了,神也不会维持虚假的合一。因此,神允许国度暂时分裂,放弃没有实际的见证,让南北两国的百姓各行「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箴二十一2)的道路,好让他们最终明白,神的百姓若是离弃了神,走什么道路都不通。到那时,神才宣告:「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国,有一王作他们众民的王。他们不再为二国,决不再分为二国」(结三十七22)。因此,国度分裂是暂时的,北方各支派也还是神的百姓,所以百姓「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争战」(4)──《圣经综合解读》

         在人看来,国度的君王是罗波安,分裂是因为君王的策略失误,所以他想努力挽回局面,「好将国夺回」(1);但神却清楚地宣告:「这事出于我」(4),表明国度的王乃是神自己,一切都在神的掌控之中。此时百姓还有一点敬畏之心,所以愿意「听从耶和华的话归回」(4)──《圣经综合解读》

         ◎罗波安虽然是个看不清时势的国王,但是却还听神的话。示玛雅应该事先就 很受大家尊重,所以一说话大家就认定这是神的命令,而且也愿意遵循。―― 蔡哲 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5「罗波安住在耶路撒冷,在犹大地修筑城邑,」

         本书喜用房屋、城邑的建造来传达一国一王蒙神祝福得享兴旺的信息。本节至12节所列城邑位于犹大地东、南与西三面,有山地也有山谷,重要道路网中心的城市都包括在内。罗波安修筑这些城邑,当为加强防御,以抗可能来自这三方面的邻国的攻击:但独缺北方。有几个解释:1,罗波安希望南、北双方可化戾气为祥和,仍归一统;2,耶路撒冷靠近北陲,应该加强防御的更北的城市,此时均不在他的控制下;3,他认为来自兄弟之邦的武装威胁不大,暂时毋须加强设防。

    这些修筑的城市若依东、西、南三面来分,东面自北到南依次有伯利恒、以坦、提哥亚、伯夙(6~7);西面自北到南依次有亚杜兰、琐拉、亚西加、梭哥、亚雅仑、迦特、玛利沙;南面自西往东依次有拉吉、亚多莱音、西弗、希伯仑。考古学家在其中若干城市掘得的资料,证明确有修筑防城的迹象。――《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波安在犹大地修筑东、南、西面防线。没有强化北面防线的理由可能是罗 波安还觉得以色列是他的国土。――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5~12这段叙述罗波安受到埃及入侵的威胁(一二2~4),于是在国土南部和西部的城市加强了防御;这是列王纪上没有记载的。――《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坚固南面的边防:国家分裂后,罗波安便开始修筑南面、东面与西面的防线,工程显然在埃及王示撒来侵时仍未完成(122) 北界没有增设防备,大概是因为罗波安无意划定北面国界,以便收复北面失地;又或者耶京以北实际上缺乏天险,难以建筑城堡。――《串珠圣经注释》

         坚固城邑:  罗波安非常重视国防,修建了坚固的城邑,而今天的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了这些城邑的历史真实性。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一5~12坚固南面的边防】国家分裂后,罗波安便开始修筑南面、东面与西面的防线,工程显然在埃及王示撒来侵时仍未完成(参十二2) 北界没有增设防备,大概是因为罗波安无意划定北面国界,以便收复北面失地;又或者耶京以北实际上缺乏天险,难以建筑城堡。——《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5~12 犹大的坚固城】名单所列的都是犹大境内的城市,除亚多莱音(现代之杜拉〔Dura〕,位于希伯仑西面三哩)之外,全部都曾在经外史料中提及(例如:示撒侵略的记录,见十二2)。这些城邑形成耶路撒冷山地的内部防线。它们南北分为四组,在战略性的据点防守主要的通路和大道:()伯利恒、以坦、提哥亚、伯夙把守东面的疆界;()梭哥、亚杜兰、迦特、玛利沙把守西面;()南面的防线包括拉吉、西弗、亚多莱音;()琐拉和亚雅仑似乎是西北面的堡垒,希伯仑(大卫的旧都,撒下二1)则可能是集结军队的基地,或西南两区的中心地带。考古研究对于罗波安修筑工程的所在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只有少数几个遗址(特别是拉吉)显示有防御工事的痕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6「为保障修筑伯利恒、以坦、提哥亚、」

                  ●「伯利恒」:字义为「面包 (粮食之家」,犹大的城市,大卫的出生地。

                  ●「以坦」:字义是「野兽的巢穴」,位于伯利恒南方。

                  ●「提哥亚」:字义是「栅栏」,位于耶路撒冷南方约十五公里,也是先知阿 摩司的故乡。――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7「伯夙、梭哥、亚杜兰、」

                  ●「伯夙」:字义是「岩石之屋」。可能是希伯仑北面6公里的图贝卡废墟(Khirbet et~Tubeiqah)

                  ●「梭哥」:位于伯利恒西方24公里处。字义是「多毛的」。是今日的阿巴 德废墟。

                  ●「亚杜兰」:位于伯利恒西南20公里处,字义是「人民的正义」。此处位 于希伯仑西北。――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8「迦特、玛利沙、西弗、」

                  ●「迦特」:非利士五大城之一。

                  ●「玛利沙」:字义是「山顶」。

                  ●「西弗」:字义是「城垛」,位于西伯仑东南8公里的山上。―― 蔡哲民 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9「亚多莱音、拉吉、亚西加、」

                  ●「亚多莱音」:SH 1155,字义是「加倍光荣」,位于希伯仑的西南方, 大约 5英里或8公里处。

                  ●「拉吉」:字义是「难以攻克的」,现代的Tell ed~Duweir,位于耶路撒冷西 55公里处。

                  ●「亚西加」:位于梭哥西北约5公里。字义是「被挖」。―― 蔡哲民等《历 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0「琐拉、亚雅仑、希伯仑。这都是犹大和便雅悯的坚固城。」

         6~10节所列的城邑,都是耶路撒冷南面和西面的要塞。这些「坚固城」(10)不但得到加固,而且预备了粮食武器,准备经受长期的围攻。──《圣经综合解读》

                  ●「琐拉」:字义是「大黄蜂」,位于但与犹大交界处,在耶路撒冷西边约22 公里处。

                  ●「亚雅仑」:字义是「鹿原」。曾在亚马拿文献中提及,大概是基色东面八 公里的雅洛(Yalo)

                  ●「希伯仑」:  1322 说此城的建造比埃及的锁安城早七年,而锁安城约 建造于公元前1720年左右。字义是「联合」。位于洗革拉东北。

                  ●「坚固」城,「保障」:SH 4694,「要塞」。――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 资料》

 

【代下十一11「罗波安又坚固各处的保障,在其中安置军长,又预备下粮食、油、酒。」

         「军长」:即指挥官。――《串珠圣经注释》

         虽然南北两国已经分裂,但罗波安并没有修筑耶路撒冷北面的防线,而是修筑南面和西面的「坚固城」。这表明他此时还能顺服神,并没有预备与北国争战,而是为了防御南方的埃及。──《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一11~12 坚固城的储备】罗波安坚固城内的防营必须储备充足的粮食和兵器,才能成功地戍守边界。马里文献的行政总目详列了军队十日、十五日,或一个月所需之粮食、油、酒的数量。历代志只是简单概述所需的资源(但没有说明分量或多久才补给一次)。——《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12「他在各城里预备盾牌和枪,且使城极其坚固。犹大和便雅悯都归了他。」

 

【代下十一13「以色列全地的祭司和利未人都从四方来归罗波安。」

         祭司与利未人归附罗波安:圣职人员因坚持耶京的圣殿才是唯一敬拜神的地方,另因被禁止在北国工作,就从北方投奔南国。――《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13~14耶罗波安登基后不久(参看王上一二31的脚注)及其后(留意14节的“和他的儿子”),忠心的祭司和利未人便从以色列移居到犹大。――《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1113~14 描述利未人放弃 代上 654~81 所记载的城邑与郊野,放下产业来 投奔耶路撒冷,这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3~14  谁有权设立祭司?耶罗波安有没有这个权力?】国家分裂以前,以色列人集中在耶路撒冷敬拜神,百姓一年三次,聚在那里守三个大节期,其他的日子由散居全国各地的祭司和利未人,在各支派的地域内为他们主持敬拜和礼仪。祭司和利未人管献祭,教导神的律法,鼓励百姓继续信靠神,防避异教的影响。

  国度分裂以后,以色列的新王耶罗波安认为这些祭司和利未人是新政权的威胁,因为他们仍然保持对耶路撒冷的忠诚。于是他就设立自己的祭司,禁止利未人供职,逼得他们迁往南国。他所立的异教祭司鼓励百姓拜偶像,这个新国家既然没有属灵的领袖,就陷入弃绝神的危机中。――《灵修版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13~17这是相当终于好的一段记事,说明:1,对神信实的必蒙祝福(17)2,耶罗波安在北国开始敬拜偶像,背离正道(15)3,因为北国背叛神和南国忠于神,北国诸支派中忠信之人纷纷归向南国,来到耶路撒冷敬拜耶和华神(13~1416)

         北方各支派中人归向犹大的事,以后续有记载;作者似在向复国后仍居北方的以民,呼唤回归。――《启导本圣经注释》

         为了寻求信仰的自由,涌入犹大:  作者记录了祭司与利未人因反对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政策,为寻求信仰自由而迁入南犹大的历史事件(王上1225~33),表现出了对圣殿以及圣殿的服侍者的极大的关心。并讲述了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开展的犹大王国的宗教复兴运动,目的就是为了暗示犹大王国就是以色列“余剩的人”。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一14「利未人撇下他们的郊野和产业,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是因耶罗波安和他的儿子拒绝他们,不许他们供祭司职分事奉耶和华。」

                  ●「拒绝」:SH 2186,「弃绝」。――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4~15耶罗波安与北国的君王都拜偶像,又立凡民作祭司,罪上加罪。(参王上1231 1333)――《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一15「耶罗波安为邱坛、为鬼魔(原文作公山羊)、为自己所铸造的牛犊设立祭司。」

         “为鬼魔”。山羊模样的偶像。参看利未记十七章17节的脚注。“牛犊”。参看列王纪上十二章28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鬼魔」:参利177注。――《串珠圣经注释》

         「鬼魔」(15)原文是「公山羊、具有羊身羊角的鬼魔」(利十七7)──《圣经综合解读》

         国度分裂以后,北方支派推举耶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不择手段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伯特利和但铸造了两个金牛犊(王上十二28),「将那不属利未人的凡民立为祭司」(王上十二31),却拒绝利未人按照律法事奉。他的目的是「叫百姓陷在罪里」(王上十二30),彻底与南国耶路撒冷的圣殿断绝关系,使国度永远分裂。──《圣经综合解读》

         为了阻止北国的百姓前往圣殿敬拜(王上十二27),耶罗波安并没有使用高压政策,而是发明了一个似是而非、体贴肉体的新宗教,用宗教为他的政治目的服务。他用方便的地点代替耶路撒冷,用金牛犊代替约柜,用听命于自己的非利未人代替遵守律法的利未人担任祭司,用新的敬拜形式代替原来的敬拜形式。教导律法的利未人被迫撇下产业、离开北国,「来到犹大与耶路撒冷」(13~14)。结果北国的百姓越来越不明白律法,越来越习惯体贴肉体的新宗教,还以为自己仍在敬拜神,实际上离神越来越远。──《圣经综合解读》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传一9)。几千年来,仇敌若想利用宗教来为某种政治目的或社会理念服务,一定也会拒绝那个时代的「利未人」,让信徒对圣经一知半解,一面敬拜「自己所铸造的牛犊」(15),一面还以为自己是在爱神爱人。──《圣经综合解读》

                  ●「鬼魔」:SH 8163,「公山羊」、「具有羊身羊角的鬼魔」。  1321 3414 似乎就记载有这种「鬼魔」。以色列人在埃及时一定也曾参与这一类的偶像崇拜 2414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5 公山羊和牛犊偶像】有关牛犊偶像的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上十二28的注释。公山羊偶像大概是指类似羊人,经常在野外或无人居住之地出没的鬼魔。旧约只提及过它们几次,并且现有的古代近东史料也没有对应的案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16「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以色列神的,都随从利未人,来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凡忠于神的百姓,都上耶京圣殿去祭祀神。这里强调圣殿是唯一真正敬拜神的地方。来自各支派的人大概不仅在圣殿祭祀,可能也在犹大境内定居(159)――《串珠圣经注释》

         反对耶罗波安的偶像崇拜而南下到南犹大的事件在亚撒王(159)和希西家王(301112)统治时期也发生过。他们背井离乡,放弃家业,迁至犹大,证明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尽自己的本分敬拜神,而不是在神的法度被破坏的地方过安逸的生活。他们的这种行为“与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神所指示的地去”(121~4)的亚伯拉罕,和放弃自己的一切随从耶稣的12门徒(1927~29;路51118)的行为是相同的。“用真诚敬拜神的道路上所受的贫穷胜于罪恶的道路上享受的富饶,靠年金生活的人胜于享受富贵与享乐,内心堕落的人”(Matthew Henry) ――《圣经精读本》

         南北分裂以后,北国有许多百姓「随从利未人」(16)到圣殿献祭,到了亚撒王年间,更有一批北国百姓移居南国(十五9)。因此,北国被掳,并不等于北方各支派完全消失;在神的保守之下,被掳回归的百姓仍然代表了十二支派的完整见证(代上九2)──《圣经综合解读》

         ◎犹大国内增加了大量愿意坚持信仰的人,带来的结果就是「国力强盛」、「国 家稳固」。我们的教会或组织,加入了我们,是否力量变强大、根基更稳固?――  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7「这样,就坚固犹大国,使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强盛三年,因为他们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

         罗波安三年的顺服为自己带来祝福。第四年他开始离弃神的律法(一二1),神在翌年便惩罚他(一二2)――《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根据十二2,罗波安似在登基后第四年离弃正道,第五年便受到埃及王示撒的攻击。――《启导本圣经注释》

         分国后最初三年,罗波安遵行神的道,于是国家强盛。――《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之所以强盛起来,是因为他得到了从北国迁入的非常虔诚的人的帮助,追随了先王大卫和所罗门所行的路。但是,他的顺从仅持续了3年,国家强盛之后便堕入了骄傲之中,最终离开了神(121)。因此后来受到了埃及王示撒的侵略(122) ――《圣经精读本》

         「这样,就坚固犹大国」(17),原文是「他们就坚固犹大国」。「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强盛三年」(17),并不是因为他自己顺服神,而是因为北方的利未人都移居犹大(13~14),许多「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16)的北国百姓也随从他们到圣殿献祭。这些人「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17)献祭、事奉(12~14),所以才坚固了犹大国。──《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当跟随神、「立定心意寻求耶和华」的人充满教会的时候,教会也会得以坚固;而当跟随人、只想寻求恩典的人充斥教会的时候,教会迟早也会用「自己所铸造的牛犊」(15)来代替神,从「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变成俱乐部或慈善机构。──《圣经综合解读》

                   1117 一开始的意义是「他们(指决心搬迁来耶路撒冷的人)就坚固犹大的 国度」。――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8「罗波安娶大卫儿子耶利摩的女儿玛哈拉为妻,又娶耶西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为妻。」

         东方民族都以家族繁衍为福。本段为《历代志》所独有,说明神祝福忠信的王。――《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利摩」:未见于大卫的家谱上,可能他是大卫一个妃妾的儿子。

          「以利押」:为耶西的长子(代上213)――《串珠圣经注释》

         18节原文是「罗波安娶大卫儿子耶利摩的女儿玛哈拉为妻,她也是耶西的儿子以利押的女儿亚比孩的女儿」(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耶利摩」:SH 3406,字义是「他是至高者」。 代上 31~9与圣经其他地 方没有记载这人是大卫的儿子,其应该是大卫的妃嫔所生。

                  ●「玛哈拉」:字义是「弦乐器」。

                  ●「以利押」:SH 4466,字义是「我神是父」。

                  ●「亚比孩」:SH 3232,字义是「我的父亲是有权力的」。

                   1118 并没有「又娶」这个字,后半段很可能是「她也就是耶西的儿子以利 押的女儿亚比孩的女儿」,亦即「玛哈拉」的父亲是「耶利摩」,母亲是「亚比孩」。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18~23罗波安的家室:东方人一向认为大家庭是神的祝福。――《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的家室:列王记没有记录这一部分。本文的内容与教育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罗波安娶了很多妻妾,违背了神的律法(17 7)。这说明罗波安虽然身为选民之王,但终究还是一个堕落的人;②他与先王所罗门不同,并没有与外邦人通婚。而且他的妻妾也都是属于大卫家族的女子。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③罗波安明智地处理了众子的问题(2223)。首先他立亚比雅做他的继承人,从而阻止了一场兄弟间争夺王位的战争(22),之后让他的27个儿子分别治理各地方城邑(23),从而维持了稳定的局势,加强了国力(121)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一19「从她生了几个儿子,就是耶乌施、示玛利雅、撒罕。」

                  ●「耶乌施」:字义是「他急忙去协助」。

                  ●「示玛利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保守的」。

                  ●「撒罕」:字义是「憎恨」。――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20「后来又娶押沙龙的女儿玛迦(十三章二节作乌列的女儿米该雅),从她生了亚比雅、亚太、细撒、示罗密。」

         “玛迦”。押沙龙的孙女。参看列王纪上十五章12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押沙龙的女儿玛迦」:参王上152注。――《串珠圣经注释》

         「女儿」(20)原文和「孙女」是同一个词。「玛迦」(20)很可能是押沙龙的外孙女,是押沙龙的女儿和基比亚人乌列所生的女儿(十三2)──《圣经综合解读》

                  ●「玛迦」:字义是「压制」。

                  ●「押沙龙的女儿」: 代下 132 说「他母亲名叫米该亚【又作玛迦】,是基 比亚人乌列的女儿」,「玛迦」应该是押沙龙的外孙女,是押沙龙女儿跟基比亚人 乌列所生的女儿。押沙龙的母亲也叫「玛迦」。

                  ●「亚比雅」:字义是「耶和华是父亲」。

                  ●「亚太」:字义是「合适的」。

                  ●「细撒」:字义是「光亮的」。

                  ●「示罗密」:字义是「和平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一20玛迦是押沙龙的女儿么?何以又名米该雅?】

         答:大卫之子「押沙龙生了……一个女儿……名叫他玛」(撒下十四27)。但在此处又记载「罗波安……后来又娶押沙龙的女儿玛迦」(代下十一1820),下有小字:「十三章二节作乌列的女儿米该雅」。此处所称玛迦为他的女儿,其意思乃指为押沙龙的孙女而言。他玛嫁给乌列,玛迦乃是乌列的女儿。犹太人的拉比说,玛迦有两个名字;另一个是米该雅--意思是谁像耶和华。代上十三2以此名称她,因她已做了王后,后来因重犯了膜拜偶像的罪,而被其孙亚撒王贬了她王太后的位(代下十五16),因此又再以玛迦称她。玛迦的名字--有压迫之意,因她的两个名字而显见写经史的人,按照时势之不同,而配合其名。―― 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

 

【代下十一21「罗波安娶十八个妻,立六十个妾,生二十八个儿子,六十个女儿;他却爱押沙龙的女儿玛迦,比爱别的妻妾更甚。」

         罗波安象他父亲所罗门一样,娶了许多妃嫔,违背律法的教导(比较王上一一1;申一七17)――《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关于玛迦的来历,看《王上》十五1注。有的人认为玛迦究为押沙龙的女儿抑孙女,得看此处的押沙龙是否即大卫的儿子押沙龙。若为另一同名的人,则毋须强求解释。――《启导本圣经注释》

         玛迦敬拜偶像(十五16),罗波安却爱她「比爱别的妻妾更甚」(21),结果因为爱人而不再爱神,渐渐「离弃耶和华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随从他」(十二1),招致神的管教(十二5)──《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一22「罗波安立玛迦的儿子亚比雅作太子,在他弟兄中为首,因为想要立他接续作王。」

         亚比雅……想要立他接续作王:罗波安为了避免他的祖父大卫曾遇到过的困境,即押沙龙和亚多尼雅为了争夺王位而发动叛乱的纷争(撒下15章;王上1),提早立亚比雅为王位继承人,并把其他儿子分派到边境任职务,以求让亚比雅顺利地继承王位。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一22~23 以王子为行政官员】训练太子和其他王室成员的办法之一,是任命他们为行政官员。亚比雅的情况更可能是与父王罗波安共同执政(见二十一2~4)。埃及的记录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年表,亦经常形容王子被指派为总督或地区性的行政官员(例如:参看亚述王桑希阿达德任命儿子雅斯马阿杜和伊施默大甘〔Ishme~Dagan〕治理王国的某些部分)。——《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一23「罗波安办事精明,使他众子分散在犹大和便雅悯全地各坚固城里,又赐他们许多粮食,为他们多寻妻子。」

         意思是:罗波安派众子驻守全国各地,并为他们娶妻。――《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办事精明」:大抵指下半节里罗波安安排众子在各城堡居住一事;此举可使他们安定下来,不与太子亚比雅争夺王位继承权, 又可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串珠圣经注释》

         罗波安听从少年人而不听从老年人的建议(1314),导致南北分裂。表面上,是因为他不够成熟、缺乏政治智慧;实际上,「这事乃出于神」(15)。因为「罗波安办事精明」(23),并不缺少属世的聪明。他吸取了大卫众子争夺王位的历史教训,安排自己的众子分散居住,「又赐他们许多粮食,为他们多寻妻子」(23),既可以避免他们联合起来与太子争夺继承权, 又可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这样高明的政治手段,表明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因此,国度的暂时分裂,完全是出于神的旨意(4),为了预备将来在弥赛亚国度中更美的合一(结三十七19~28)──《圣经综合解读》

                  ●「精明」:SH 9955,「洞察」、「识别」、「理解」。

                   1123 说罗波安是个「精明」人,很难想象 10 刚接任时的愚昧。看起来只 要好好用心,还是可以有成长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11)

 1 昔日神禁止罗波安与以色列弟兄争战;今日在基督徒的圈子,在教会之间,也常有不和的现象,要怎样才能「彼此和睦」?(帖前513)

 2 罗波安可以根据什么理由出兵?他若听从神的话(「这事出于我」),会有什么后果?在你的生命中,有否类似的经历?

 3 13~18节记载北国的圣职人员按自己的良知行事,他们这样做要牺牲什么?这些决定是否有智慧?

 4 耶罗波安得国是神所允许的事 (4) 而且他向来精明(王上1128),对以色列人的疾苦也能体恤(103~4),可是他作王后却引导百姓拜牛犊,违背耶和华,令敬畏神的以色列人大失所望。今天,你对人(尤其是贤明的领袖)有否过分的景仰?谁是你的最高榜样?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