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十四章拾穗 【代下十四1】「亚比雅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里。他儿子亚撒接续他作王。亚撒年间,国中太平十年。」 本节至十六14记亚撒继亚比雅作王41年的事。比《王上》十五9~24所记要长得多,且载有不少新材料,说明神如何祝福行正道,但刑罚背弃祂的人。 十六1将以色列王巴沙攻打犹大的年分记为亚撒在位第三十六年;可是据《王上》十六6,8,巴沙在亚撒作王第二十六年时已死。这一编年问题引起圣经学者不少讨论。主要有三种解释:1,《历代志》作者的目的,在指出人行为的善恶和神的赏罚的关系,年代的编写随事件因果的发展而定,并不严格依照历史的年代。2,《历代志》是历史的忠实记录,作者不会强史实来就他的神学观点。十六1所记的“三十六年“其实为南北分裂的年数(罗波安在位17年,加上亚比雅的3年共为20年)。从36除去20,余下16年,故巴沙进攻犹大应发生在亚撒作王第十五与十六年间。据十四19的记载,古实王谢拉攻击犹大应在亚撒王第十五年,接上是巴沙的来攻,以后有20年的和平时期。这就和十五10所记年代完全符合,也可解释何以有那末多的北国人南来归向犹大国,以致巴沙王要在次年(十六1)修筑拉玛,阻止百姓南逃(参王上十五17)。3,十五19和十六1的三十五与三十六年,为抄写之误,应各为十五与十六年。 第一说过分强调作者为神学立场而抹杀史实,与事实不符,乏人接受。第二说有可取之处,但未获一般接纳。第三说的可能性较大。――《启导本圣经注释》 「国中太平」:指国家没有战乱。作者认为这是亚撒「行耶和华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2)而得的赏赐。 「十年」:古实王进攻犹大是在亚撒十五年的时候(15:10),故此「十年」笼统指亚撒统治初年国家太平的那一段时期。――《串珠圣经注释》 国中太平十年: 巴勒斯坦地处非洲、亚洲、欧洲的交界,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犹大战乱不断的命运。然而这一战略重地却迎来了十年的太平盛世,绝非因为犹大的国防强盛,而是神对亚撒的善政赐予的厚礼,这也是神的天理,即和平乃是神赐给诚实者的礼物。 ――《圣经精读本》 ●「亚撒」:字义是「医治者」。 ●「太平」:SH 8252,「平静」、「不受干扰」。 ◎「国中太平十年」: 15:10 记载古实来攻击犹大,是亚撒十五年。亚撒统治 初期并没有战争。――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1~8】亚撒的兴起:亚撒青年登基,一方面承受了父亲所带来的安定繁荣,但由于仍然与北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国势并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另一方面,已被清除的迦南地方崇拜又再死灰复燃,甚至连太后亦敬奉偶像。――《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四1~15】亚撒的统治和胜战记录: 以色列的第一代王耶罗波安还在位时,亚撒就以犹大第三代王的身份登上了王位(B.C.910,1节;王上15:9)。从各方面来讲,他与前两位君王(罗波安和亚比雅)截然不同。前两位君王虽然短暂地敬畏过神(11:4~12;12章),但后来都因纵容偶像崇拜而告终(12:14;王上14:21~24;15:1~8),而且与周边国家频频交战(12:2~12,15;13:2~20)。相反,亚撒行耶和华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2节),象大卫一样,自愿顺从神旨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完美无缺的人,因为在他统治的晚期也因不信神而犯了罪(16章)。但在他的统治初期基本上施善政,并全心全意忠于神,可谓是“完整”的人(15:17)。亚撒统治(初期)时的重大事件如下:①宗教改革(3~5节):从所罗门统治晚期开始萌芽的偶像崇拜,到亚撒即位时已横行全国。于是亚撒登位后坚决推行了宗教改革。从而确立了信仰的纯正性,并督促偶像崇拜者洗心革面,回到正路。他的宗教改革有对外除掉偶像(3节),对内促使百姓遵守神的律法(4节)的特点。这对今天也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即真正的教会改革不仅要改革教会制度,政治结构和形态等表面的东西,而且还要通过神的道改变每一位信徒的心;②在前两位君王的统治时期,战争的恐惧时常威胁着百姓,但是亚撒的统治初期则是一个太平时期(6节)。这段时期国泰民安,犹大得以养精蓄锐,修建很多坚固的城,以防备外敌的入侵。这一切都是因为犹大的百姓恢复了纯正的信仰(7节)。可见,只要我们寻求耶和华,并真心真意敬拜神,神就成为我们的力量和山寨,赐给我们真正的平安(诗18:1,2)。耶稣也与我们立约要赐给追随他的人真正的安息(太11:28~30;约14:27);③与古实人的战争(B.C.900,9~15节):这场战争是在百姓安分遵守神的律法的时候发生的,当时古实的军队远远超过了犹大的军队,这就说明这场战争的目的就是神通过战争试验犹大百姓的信仰。其结果是,亚撒没有依靠自己的军队,而完全依靠了神的军队(信仰),从而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神为了自己的荣光,有时也会用患难试验虔诚的信徒。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四2】「亚撒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 亚撒在位41年,若严格依照本书所记,搁下十六1所刊年代的问题(看1节注),可分为四个时期:1,和平改革时期,计十年(十四1~8);2,得神助击退来攻的古实人(十四9~15);3,在位第十五年与民立约,国势兴盛,和平近20年(十五10~18);4;在位第三十六年,北国来攻,不求问神且囚禁先知,与亚兰王便哈达联盟夹攻北国(十六1~10);5,亚撒染病,继续我行我素,至第四十一年时身亡。――《启导本圣经注释》 「行耶和华 ...... 的事」:指下文的宗教改革。此句话从此亦成为作者对犹大君王的典型评语。――《串珠圣经注释》 ◎比起列王纪上的记载,历代志的篇幅多了不少,且有不少历代志独有的资料。 ●为「善」为正:SH 2896,「好的」、「对的」。 ●为善为「正」:SH 3477,「正直的」、「公正的」。 ◎「耶和华.......眼中看为善为正」,这样的评语仅另外出现在31:20 对希西家 的评论中。历代志之外, 申 6:18 12:28 也出现过。――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3】「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 “柱像……木偶”。参看申命记七章5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本节和5节都记有亚撒除掉邱坛的事,要求犹大人遵行神的诫命,废弃偶像崇拜。可惜自所罗门引进异邦信仰,积习已深。亚撒虽有贬太后玛迦之位以尽除偶像的魅力和决心,但邱坛仍不能完全从国中废除(十五17;王上十五14)。 “柱像”指巴力。“木偶”指巴力的配偶亚舍拉。――《启导本圣经注释》 「邱坛」:闪族自古举行敬拜的地方,通常都设有一祭坛。 「柱像」:一些扁长形的石块。 「木偶」:又称「亚舍拉」,大抵是以一些木柱代表神明。――《串珠圣经注释》 亚撒「除掉外邦神的坛和邱坛,打碎柱像,砍下木偶」(3节),说明之前的君王引进了偶像崇拜。但本书却没有详述所罗门(王上十一5~8)和罗波安(王上十四23)怎样引进偶像,这是《历代志》典型的叙事模式:不细数前王的失败,只点出后王的回转,让读者注意神怎样保守国度和圣殿的计划。──《圣经综合解读》 ●「邱坛」:原文是「高地」、「作为敬拜之处的高地」。这是迦南地很流行 的敬拜方式,原本用来敬拜巴力,后来也用来敬拜神。但因为与巴力敬拜方式相近, 所以邱坛也很容易转为敬拜巴力。 ●「柱像」:原来是迦南人祭坛旁的柱子,代表男性性器官。 ●「木偶」:迦南人立木柱于祭坛旁,象征巴力神之妻「亚舍拉」。―― 蔡 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3 外邦神的坛】所罗门为外邦妃嫔提供的服务,包括容许她们祭祀自己神祇的祭坛和神庙(见:王上十一5~7的注释)。亚撒所毁的可能有一部分就是这些祭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3 柱像】立起来的石头(mas]s]eboth)显然是迦南宗教普遍的特色,但在以色列的立约仪式中,亦以纪念碑的姿态出现(见:出二十四3~8;书二十四25~27)。它与亚舍拉和巴力等迦南神祇有关,对耶和华崇拜构成竞争和损害,是它遭禁的原因。考古学家在基色、但、夏琐、亚拉得都发现了柱像。后二者的柱像都明显是在圣洁特区之内,是这些地方之祭仪的一部分。夏琐出土的柱子刻有高举之手和日轮。但城的柱像设于城门,并能清楚看见有献上还愿祭的痕迹。——《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3 木偶】迦南人的崇拜和以色列人在邱坛和城内神庙进行的混合宗教崇拜,其共通之处在于亚舍拉柱的竖立(和合本:「木偶」)。究竟它不过是象征树木的木柱,还是刻有丰饶女神形像,还是圣林的一部分,仍然未有定论。列王纪下十七10形容「各青翠树下」都有亚舍拉柱,似乎显示这是为祭仪而立的柱子,而非种植的树木。作为伊勒神的伴偶,亚舍拉显然是个很受注重的女神,乌加列文献(主前1600~1200年)也曾提及对她的崇拜。她在圣经记载中恶名昭彰,表示其祭仪是耶和华崇拜的主要敌手。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出埃及记三十四13;士师记六25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3~5】亚撒推行彻底的宗教改革: 据王上15:12~15的记载,除了本文的改革措施之外,他还推行了:①除掉娈童;②贬了他祖母玛迦太后的位,并砍下她造的偶像;③将分别为圣的金银和器皿奉到圣殿等改革措施。然而他的改革也有不足之处,即没有废除邱坛(15:7;王上15:14)。这恐怕与他的统治晚期出现的失政也有关系(16:10,12)。不管怎样,他作为王国分裂之后的犹大的君王,是第一位在全民族范围内倡导改革运动的人,就凭这一点,可称得上功远大于过。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即遇到再大的难题,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我们应当把重担交托给耶稣,与他同行(创5:24;太11:28),那么起初虽然微小,终究必甚发达(伯8:7)。 ――《圣经精读本》 【代下十四4】「吩咐犹大人寻求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遵行他的律法、诫命; 」 亚撒「寻求」(4节)神,带起了南国犹大历史上的第一次复兴,「行耶和华——他神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2节),和希西家一样拥有极高的评语(三十一20),但也和希西家一样晚节不保(十六10;三十二25)。十四至十六章记录了亚撒跌宕起伏的一生,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 o A. 亚撒早期寻求神、仰赖神,神赐平安(十四1~15); o B. 亚撒早期顺服先知的话语(十五1~9); o C. 亚撒早期与神立约(十五10~19); o C1. 亚撒后期与人立约(十六1~6); o B1. 亚撒后期拒绝先知的话语(十六7~10); o A1. 亚撒后期不寻求神、不仰赖神,不得医治(十六11~14)。──《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四5】「又在犹大各城邑除掉邱坛和日像,那时国享太平;」 亚撒在执政初期“除掉丘坛”,但后来却又恢复使用(一五17)。“日像”。更可作:香台。――《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日像」:应作「香坛」。――《串珠圣经注释》 ●「日像」:SH 2553,「敬拜用的太阳柱像」。也有认为是「香坛」的。近 年来在「夏琐」找到一个香坛,上面有日晷,很可能就是此处的「日像」。――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6】「又在犹大建造了几座坚固城。国中太平数年,没有战争,因为耶和华赐他平安。」 【代下十四6~8】重整军备: 1 修筑保垒(6~7):地点、细节不详,大概与所罗门修筑的城市(如夏琐、米吉多、基巴等)相似; 2 扩张军队(8):此时南国军队共有五十八万人,远超过罗波安时的十八万人(11:1)和亚比雅时的四十万人。――《串珠圣经注释》 ◎ 14:6~7 显示亚撒并不是仅仅把自己的安全交给神,他也努力尽责做自己应该 做的工作,强化犹大国的防务。――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7】「他对犹大人说:“我们要建造这些城邑,四围筑墙,盖楼,安门,做闩;地还属我们,是因寻求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既寻求他,他就赐我们四境平安。”于是建造城邑,诸事亨通。」 “地还属我们”。即仍未受到敌人侵扰。――《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他就赐我们四境平安: 这是一句坚定的信仰告白,亚撒以此向百姓宣讲如今的和平是神赐与的事实。这是他发自肺腑的信仰告白,绝非带有任何身为神政国家的君王的政治目的。 ――《圣经精读本》 第7节用了「建造」、又用了两个「寻求」。亚撒清楚地知道,只有神才能「赐我们四境平安」,而不能倚靠城邑、勇士。因此,人所当做,是一面尽责任「建造」,一面专心「寻求」。──《圣经综合解读》 本章反复强调「寻求」(4、7节)神,「寻求」(十四4、7;十五2、4、12、13、15;十六12)是十四至十六章的第二个关键词。──《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十四7 城防设施】亚撒所设防之城市的名字虽然没有在历代志中列出,他很明显享有建筑大师的名声。美索不达米亚的年表和即位纪元的头衔经常都以君王的建筑活动,作为他成功的凭证。历代志的作者亦有意以「建筑」作为「好皇帝」的标志。国泰民安是这些活动所带来的结果。——《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8】「亚撒的军兵,出自犹大拿盾牌拿枪的三十万人;出自便雅悯拿盾牌拉弓的二十八万人。这都是大能的勇士。」 “盾牌”。指遮盖全身的盾牌。――《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代下十四8 士兵的装备】亚撒的步兵分为突击部队(配备大型盾牌和枪)和便雅悯籍的弓箭手,反映兵种之间的分工合作(参较:代下二十六14,乌西雅提供给军队的装备)。亚述王西拿基立的王宫浮雕,描绘着士兵配备长矛、近身肉搏用的武器和自卫的圆盾。撒缦以色三世的浮雕则描绘其弓箭手身穿铠甲长袍,并有持盾手随同,使他可以专一拉弓,不虞箭矢之害。便雅悯的弓箭手没有这种辅助兵员,但将较小型的盾牌穿在臂上,也能在射击时得到相当的保护。——《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9】「有古实王谢拉率领军兵一百万,战车三百辆,出来攻击犹大人,到了玛利沙。」 “谢拉”大概是法老王从外地雇来的将军。“ 古实” 。英译本作埃塞俄比亚(Ethiopia),但这里并不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亚,而是埃及以南的苏丹。――《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古实王谢拉攻击犹大的事,因无圣经以外的资料可稽,圣经学者颇多解释,其中有二说较多为人接受:1,谢拉并非埃及第二十二朝代的法老阿苏干一世,因后者名既不同,且为利比亚人而非古实人;何况此时年事甚高,何能远征?但他可能派手下一名将军古实人谢拉,仿他父亲示撒所为(十二1~2),率大军攻掠巴勒斯坦,目的在夺取财物,破坏亚撒王所筑防城。可是结果失败。2,此处记事与埃及无关,为一局部性小规模的战事,古实为沙漠游牧部落之名,住犹大南部基拉耳一带,因逐水草而居,觊觎犹大牧地,志在抢掠。15节所记“群畜的圈”和“许多的羊和骆驼”,说明来攻者乃游牧民族。至于“一百万”军兵,原文作1000千。“千”(elep)有勇士(allup)之意,实际为一千人。“一百万”也可能是虚数,极言其多,二说都有学者接受,但(1)说较可信。――《启导本圣经注释》 「古实王谢拉」:学者对此人的身分有不同意见: 1 他是曾统治埃及的利比亚王;不过,古实乃当时的吕彼亚,故谢拉可能是利比亚王手下的大将; 2 古实人乃派驻以色列南部基拉耳的吕彼亚籍雇佣兵; 3 古实并不是非洲的吕彼亚,而是生活于犹大附近的亚拉伯游牧民族(参15)。 「玛利沙」: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拉吉附近的一座要塞(参11:8)。――《串珠圣经注释》 「古实王谢拉」(9节)原文是「古实人谢拉」,可能是当时埃及的将军。他可能在亚撒执政第十年(1节)前来攻击犹大。──《圣经综合解读》 「玛利沙」(9节)是耶路撒冷西南拉吉附近的一座要塞,是罗波安修建的防卫城(十一8)。──《圣经综合解读》 「一百万」(9节)原文是「一千千」。「千」既可以指1000人,也可以指军队的单位。因此,「一百万」不一定是指100万人,但按照比例,古实人的军队大约是亚撒的两倍(8节)。──《圣经综合解读》 ●「古实王」:SH 3569,原文只是「古实人」并非「古实王」。 ●「谢拉」:字义是「升起」。 ●「玛利沙」:字义是「山顶」。是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拉吉附近的一座要塞, 为罗波安修建的。 代下 11:8 ◎这些军队人数都以「千」为单位,这个「千」可能只是军队单位,而非准确 的1000人。不管如何,谢拉的军队人数大约是亚撒的两倍。 ◎这个「古实王谢拉」的身份引起学者的争议,因为圣经之外并无文献记载这 个领袖。学者一般认为谢拉可能是当时埃及王手下的大将,或者谢拉是贝都音 (Bedouin)游牧民族的统治者,而非是埃及的法老王。 14:15 显示这些军队的财物 主要是牲畜。――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9 古实王谢拉】由于古实一名经常是指成了埃及法老的努比亚人(见:代下十二3的注释),部分学者认为谢拉就是当时(约主前897年)统治埃及的法老奥索康一世(Osorkon
I)。但示撒之子奥索康是吕彼亚人,不是努比亚人。因此谢拉若是与埃及军队同来,他就必然是与第二十二王朝合作的努比亚将领(这个王朝在示撒年间对努比亚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其他学者则相信谢拉比较有可能是个贝督因人的酋长(有关「古实」一名的这个解释,见:民十二1的注释)。有关军队大小的讨论,可参看十三章3~20节的注释。希伯来语不像英语,没有一百万一词,这数字在原文作「一千千」,表示数目之众(又可解作「一千部队」)。例如英语也可以用「一整月的星期天」,来描述时间的长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9 战车部队】谢拉军队这么大,战车的数目却少得奇怪。但不同的军队各有所长,三百仍是很强的战车部队。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记录和王宫浮雕显示,这种配置两人或三人的活动平台可以发射箭矢,也可以在战场上运送司令官或传令者,也可以作正面攻击。军队往往是围绕战车组织,每辆战车的司令官都有附属的步兵。有关战车部队大小的比较,可参看一章14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9~15】击退外敌:作者往往先记载宗教的复兴,跟着是选民所受的考验──通常是外敌的入侵。――《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四10】「于是亚撒出去与他迎敌,就在玛利沙的洗法谷彼此摆阵。」 “在玛利沙”。位于迦萨和耶路撒冷中间的城,罗波安在此设立防御的保障(一一8)。――《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玛利沙在犹大国南部,位于迦萨和耶路撒冷中间。罗波安曾修筑此城,加强防御(十一8)。――《启导本圣经注释》 「洗法谷」:地点不详。有古卷译作「 ...... 以北」。――《串珠圣经注释》 「洗法谷」(10节)可能是玛利沙西北的一个干涸河道,有利于战车的使用。──《圣经综合解读》 ●「洗法」谷:字义是「守望塔」。――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10 地理概况】亚撒和谢拉的战争发生在玛利沙附近。这是罗波安所设防的城市之一,按考证是犹大西南部边界上的桑达喀尔纳遗址(Tell Sandakhanna),在拉吉东北四哩,耶路撒冷西南不足三十哩之处。洗法谷只在本节经文中出现(但可能亦即是士一17的洗法)。这谷被形容为在玛利沙附近,它大概就是玛利沙和贝特古弗林(Beit Guvrin)北邻的古弗林干河(Wadi
Guvrin)。——《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11】「亚撒呼求耶和华他的神说:“耶和华啊,惟有你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耶和华我们的神啊,求你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仰赖你,奉你的名来攻击这大军。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神,不要容人胜过你。”」 不要容人胜过你: 此处的“人”具有“易碎”的意思,它的字面意思为“不能免死的存在”(mortal
being)。由此,亚撒的祷告可以解释为“不要容不能免死而有限的人类战胜永恒存在的神”。这表示从表面上来看古实军队攻打的是犹大的军队,但事实上他所对抗的是全能的神(13:8)。 ――《圣经精读本》 「仰赖」(11节;十六7、8)原文和「倚靠」(十三18)是同一个词,在十三至十六章中出现了五次,但在《历代志》的其他地方却没有出现过。作者用这个关键词提醒读者,十三至十六章是一个完整的段落,正如第十二章提醒百姓应当「自卑」(十二6、7、12),十三至十六章则提醒百姓应当「仰赖」(11节)和「寻求」(4节)神。──《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亚撒已经预备了防御的坚固城和军队(7~8节),但他清醒地知道,惟有神「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11节),所以应当仰赖神,奉神的名来争战。──《圣经综合解读》 ●「惟有你能帮助软弱的,胜过强盛的」:这一句并不好翻译,有翻译为「强 弱悬殊,除你以外没有别的帮助」(新译本),「我们或是有能,或是无力,除你 以外,没有谁能帮助我们」(恢复本),「在强弱之间,惟有你能帮助」(和合本 修订版),「帮助强盛的或没有力气的,对你没差」(信望爱站直译)。 ●「胜过」你:SH 6113,「限制」、「阻碍」。――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12】「于是耶和华使古实人败在亚撒和犹大人面前,古实人就逃跑了;」 亚撒靠神大获全胜,「耶和华使古实人败在亚撒和犹大人面前」(12节)。但这并不是亚撒的整个故事,也不能保证他一直靠神得胜。我们行走天路也是如此,一次「仰赖」(11节)神,不等于永远都能「仰赖」神;过去「寻求」(4节)神,不等于将来也会「寻求」神。跟随主的功课每天都是新的,没有人可以躺在过去的属灵经历或成就上,而应当「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3~14)。──《圣经综合解读》 ●「使....败在」:SH 5062,「击打」。――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12~14 基拉耳】有关这个位于尼革地区,但确实地点未明(别是巴西南约25哩的哈罗珥遗址,是可能性最高的一个)之遗址的讨论,可参看:创世记二十1的注释。基拉耳可能是整个地区,而非城邦的名字,如此,亚撒蹂躏「四围的城邑」一语,便能得到解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十四13】「亚撒和跟随他的军兵追赶他们,直到基拉耳。古实人被杀的甚多,不能再强盛,因为败在耶和华与他军兵面前。犹大人就夺了许多财物,」 “基拉耳”。在迦萨以南约十英里(16公里;创二○1)。――《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基拉耳在迦萨以南约16公里。――《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和华与他军兵」:这队军兵可解作神差来帮助犹大人打仗的天军;也可能是指犹大的军队如何同神的军旅(参代上12:22注)。――《串珠圣经注释》 因为败在耶和华与他军兵面前: 意味着古实军队对抗的是神,是与神的军兵交战。也有人认为“他军兵”是(创32:2)中出现的天使的军兵(Matthew
Henry等),因为此处的“玛哈念”是“(军)营(camp)”的意思,象征“众天使”,“群星的大军”。从而我们可以理解为,神在这场战争中不仅利用了犹大的军队,而且还派了肉眼看不到的天使的军兵与犹大的军队并肩作战。同样当我们的信徒依赖比天使的军队更强大的圣灵时,其人生终必取得胜利(罗8:26;腓1:19)。 ――《圣经精读本》 古实人的进攻,是犹大来自南方的最后一次严重威胁。「古实人被杀的甚多,不能再强盛」(13节),此后犹大的敌人都来自北方,先是亚述,后是巴比伦。──《圣经综合解读》 「基拉耳」(13节)位于迦南和埃及的边界。「基拉耳四围的城邑」(14节),都是非利士人的城邑,他们可能是古实人的盟军。──《圣经综合解读》 ●「基拉耳」:字义是「寄宿处」,位于迦南和埃及的边界。 ●「财物」甚多:SH 9611,「战利品」。――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十四14】「又打破基拉耳四围的城邑;耶和华使其中的人都甚恐惧。犹大人又将所有的城掳掠一空,因其中的财物甚多,」 【代下十四15】「又毁坏了群畜的圈,夺取许多的羊和骆驼,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群畜的圈」:可作「牧人的帐棚」。 ──《串珠圣经注释》 犹大人用坚定的信仰击退了威胁他们的古实军队,为此神作为奖赏赐给了他们许多战利品,从而犹大的军队从防守的局面一跃而变,成了战胜者。同样,今天的信徒即便受撒但的攻击,处于劣势,倍受苦难,但到了终了之日必然蒙基督的力量,夺回光荣的胜利之桂冠。――《圣经精读本》 ●群畜的「圈」:SH 1688,「帐篷」。――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13~15章)】 1 亚比雅是不是一个全心全意事奉耶和华的君王?他的长处是什么?短处又是什么? 2 亚撒行耶和华眼中看为善为正的事,包括「除掉」和「遵行」这两个层面,试从14~15章中找出他这二方面的作为。作为一个基督徒,你如何在这两个层面上见证耶稣基督的生命? 3 亚撒利雅的信息包括:a 神统治的基本原则;b 以色列过去历史的一个实例;c 一个劝戒和d 一个应许。试将它们找出来。 4 「寻求(耶和华)」在14; 15两章中一共出现多少次?今天,你寻求的是什么?有否寻见?参太6:30~33; 7:7~11。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十四1下~十六14 亚撒的事迹】亚撒是犹大国一位重要的君王。对内,他率先破除迦南宗教遗风(14:2~5),又重整军力(14:6~8);对外,他击败了由南面犯境的非洲联军(14:9~15),并且破坏了北国以色列王巴沙的围堵政策(16:1~6)。 此外,我们又可以由亚撒生平的记述欣赏历代志的文学特色: 1 本书对这事的记载比列王纪的来得长; 2 特别着重每一事件的历史及社会背景; 3 有浓厚的「因果神学」思想。――《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