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历代志下第二十八章拾穗

 

【代下二十八1「亚哈斯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

         本章的根据为《王下》16章,但经作者重写。亚哈斯王倒行逆施,彻底摧毁历代先祖致力保持的纯全信仰(十三10~12)。相形之下,北国反成为神用以刑罚南国的手段(8)。北国的族长出面要求送返被掳的人,因为犹大人是“弟兄“,不可当作奴隶,免得得罪神(13)。从以色列士兵对掳来的人一片爱心(14~15),已看不见分开两国的那些旧恨,团结的希望重燃。

本书始终强调以色列应为一个民族,可惜团结曙光初露不久,北国亡于亚述,余下犹大一国,未几也亡于巴比伦。但团结民族的希望仍在本书萦回(三十6~9)

亚哈斯在位的十六年(主前732~715)不包括与约坦共同执政的那三年(主前735~732)

读本章时可参照《王下》16章及各注。作者虽未记撒玛利亚城为亚述王攻陷,从字里行间可看出是在此背景上记亚哈斯王的(19节注;23)――《启导本圣经注释》

         「年二十岁」、「十六年」:亚哈斯如在三十六岁终结政治生涯,他的儿子希西家登基时不可能已有廿五岁(291):亚哈斯绝不可能十一岁便生希西家!七十士译本说亚哈斯登基时是廿五岁;另一种解释是亚哈斯与希西家共同统治了十二年。――《串珠圣经注释》

         亚哈斯「作王十六年」(1),可能包括与父亲约坦共同执政三年。亚哈斯年间,先知以赛亚和弥迦在南国事奉(赛一1;弥一1)──《圣经综合解读》

          281 看起来亚哈斯36岁去世,但 291 说「希西家登基的时候年二十五岁」,这样亚哈斯不就11岁就当父亲了。虽然这不是不可能,不过大部份学者认为因为犹大前后两王常常「共同执政」的缘故,此处的「登基」与「作王开始」的时间并不相同。或者认为此处经文略有佚失,应该是登基的时候年20多岁(的确有些抄本作25)

         ◎亚哈斯得到的评价是完全负面的,如: 王下 162 。他几个先祖虽然有失败,但还获得有限度的称赞 王下 143 153 1534 。此处也没有记录亚哈斯的母亲,通常没有被提到母亲是谁的王,都是作恶的王:如约兰 代下 211~7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1 年代小注】蒂利认为亚哈斯于主前七三五年至七一五年在位。表示与他同时的是以色列的末代君王何细亚,以及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撒缦以色五世、撒珥根二世。这时期诸王的年代十分复杂,各系统的年分有很大的差异。大部分系统都是基于一连串错综复杂的共同执政时期。其中一个对亚哈斯的看法认为他是被犹大政府中的亲亚述派推上宝座,希望与亚述合作能够带来和平;这事最早可能发生在主前七四一年。提革拉毘列色一座建筑物上的铭文,将亚哈斯名列为朝贡者之一(碑文使用他名字的正式写法:耶和亚哈斯〔Jehoahaz〕,亚述语作尧哈斯〔Iauhazi)。此外他王玺所盖的印也被考古学家所发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1~4总论:亚哈斯年轻登位,没有遵从前任四王的路线,反恢复了迦南的宗教。――《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1~27亚哈斯事迹:亚哈斯与父亲共同执政了一段年日,期间亚述帝国势力西渐。他采取亲亚述的政策,以致政治、军事及宗教都受外国的支配。作者将犹大的萎缩归咎于亚哈斯没有忠心跟从神。本章主要取材自列王纪下十六章的数据,作者另加上解释。――《串珠圣经注释》

         亚哈斯的偶像崇拜:犹大的第12代王亚哈斯的统治可用两件特殊的事件来概括:①疯狂的偶像崇拜:亚哈斯在他统治期间自始至终肆行偶像崇拜。他铸造巴力像(2),并在欣嫩子谷烧香(3),在邱坛和山冈上献祭(4)。他甚至崇拜摩洛,用自己的子女献祭。为了军事目的访问大马色后,他更加猖狂地对神不敬。如他侍奉大马色的神(23),破坏圣殿的器具(24),废除圣殿的侍奉(297),在犹大全地建造邱坛(25)等。他的这一行为终于激发了神的忿怒(25),神使犹大陷入了战争的旋涡之中。父亲约坦是一个虔诚的人(2726),而其子亚哈斯却无恶不作。由此可见,对一个人的信仰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个人与神的关系,并且一个国家的领袖的堕落不仅对他个人,而且对整个国民带来悲惨的结局(221~7);②外来的侵略: i.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的入侵(5~15):当时亚述在提革拉毗尼色的统治下施行了强硬的领土扩张政策。因此受到威胁的以色列王比加和亚兰王利汛结盟,并要求犹大加盟,却被亚哈斯拒绝。于是利汛和比加为了废除亚哈斯,另立一个有名无实的王,让犹大加入反亚述联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76) ii.以东和非利士的侵略(1617):以东占领了以拉他(王下166),俘虏犹大人,非利士又侵占犹大的两座城市,并定居在那里。在这场战争中值得关注的是,亚哈斯不顾神藉以赛亚向他说的话(73~9),求助于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王下1678)。亚哈斯不信神,想依赖人的力量躲过危机,实际上这两场周边国家发动的战争,都是神惩戒缺乏信仰的亚哈斯的手段(5919)。亚哈斯受到惩戒,不但拒绝悔改,反而更加猖狂地行恶(22~25)。由此可见撒但的邪恶。 ――《圣经精读本》

 

【代下二十八2「却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

         “巴力的像“是由城邦西顿引入以色列国(王上十六30~32),现在又由以色列国传到犹大。亚哈斯也像北国,拜异邦的假神(2325)。参《以赛亚书》二820.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诸王的道」:指拜偶像。――《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2 铸造偶像】亚哈斯所铸之像所代表的是迦南诸巴力,不是地方性的神祇。「巴力」一词使用复数的理由,可能与希伯来语中「伊罗兴」一字也是复数的原因相同──伊罗兴是希伯来语泛用的「神」字。为供崇拜铸造偶像,为摩西律法所禁(见:出三十四17)。巴勒斯坦多个遗址都发现了用来铸造迦南神祇(包括巴力)的金属模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3「并且在欣嫩子谷烧香,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行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驱逐的外邦人那可憎的事;」

         “欣嫩子谷”。耶路撒冷西南的地区,羣人在那里行可憎的异教礼仪。后来,约西亚禁止这些行为(王下二三10)。“焚烧他的儿女”。儿女概指他的后裔。列王纪下十六章3节说明那是他的儿子。――《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欣嫩子在耶路撒冷城南。焚烧儿女为向迦南人的神摩洛献祭的一种仪式。此邪风在所罗门时代已经开始(王上十一7~8)――《启导本圣经注释》

         「用火焚烧他的儿女」:见王下163――《串珠圣经注释》

         用火焚烧他的儿女:指亚哈斯崇拜摩洛(Molech),用人献祭的事情。摩洛与亚扪民族的神米洛(Milcom)与摩押民族的神基抹相同(王上117),它的祭拜仪式中有人身祭祀(202~5),特别是让婴孩通过火焰而献祭的仪式(1821;王下2310;耶3235)。这一可憎的祭祀主要在欣嫩子谷举行,并且一直延续到犹大王亚哈斯和以色列王何细亚时期(王下1717)。希西家进行宗教改革时禁止过这一祭祀仪式,但是从西番雅又将此定罪(156)的情况来看,直到约西亚王时期,这种祭祀仍然在暗中盛行。 ――《圣经精读本》

         「欣嫩子谷」(3)位于耶路撒冷城南。──《圣经综合解读》

         「用火焚烧他的儿女」(3),指把孩子焚烧献给偶像为祭(利十八21)──《圣经综合解读》

         ●「欣嫩子谷」:字义是「悲叹儿子的山谷」。──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3 欣嫩子谷】欣嫩子谷横列于耶路撒冷的南面,在城的东南角与汲沦溪谷会合。通往这谷的城门是哈珥西门(或作瓦片门;耶十九2)和谷门。这谷因着亚哈斯和玛拿西在此崇拜巴力而遗臭万年。约西亚王污秽了这个地区,来防止将来有人再度在此拜祭偶像(王下二十三10)。——《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3 用火焚烧儿女】圣经作者将外邦人焚烧自己的儿女来事奉神明(申十二31;王下十七31),和拜偶像的以色列人「使儿女经火」,视作不同的两回事。但「使儿女经火」若果不是以儿童为祭的话,就无法肯定是什么。申命记十八9~10将「使儿女经火」与其他迦南的占卜方法同列。同时代的亚述史料,也可以找到这时代有焚烧儿童的迹象。亚述一部分的经济档的惩罚条款包括「将孩童献给辛神」。——《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4「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青翠树:暗示举行偶像崇拜仪式的场所时经常使用的词(122;王上423)。迦南人一般在树木茂盛的地方举行崇拜仪式,而以色列人早在征服迦南时就应该废除这些仪式。 ――《圣经精读本》

         「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4),指效法迦南人的风俗敬拜巴力。──《圣经综合解读》

         亚哈斯在与父亲共同执政的时候就开始了犯罪(5节;王下十五37;十六5),那时百姓的属灵光景已经是「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赛六10),南国犹大也始终没有废去「邱坛」(4)。人在敬拜的态度若有一点不顺服,破口必然会越来越大。结果,经过乌西雅和约坦两代君王六十多年的统治,亚哈斯不但没有效法他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二十六4;二十七2),反而倒行逆施,「行以色列诸王的道,又铸造巴力的像」(2),甚至在犹大历史上第一次把儿女焚烧为祭(3)。因为人已经全然败坏,好的榜样很难效法,坏的榜样却很容易传染,所以神说:「撒马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弥一9)──《圣经综合解读》

         亚哈斯的败坏与父亲完全背道而驰。没有负面评语的约坦,却生了一个没有正面评价的亚哈斯。因此,若靠羊生羊、人传人来拓展神国,实在是太靠不住了。保罗「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四15),并不是倚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养众多,只是作为圣灵工作(约三6)的媒介,所以他说:「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林前九16)──《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二十八4 邱坛和青翠树】圣经并没有提到其他犹大君王在邱坛崇拜,只将之列为犹大百姓的行为(如:王上二十二43)。希伯来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来描述神庙的非法祭礼,和耶路撒冷圣殿的合法献祭。亚哈斯当然因为所作的非法祭礼而遭受谴责。有关邱坛的进一步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下十七9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5「所以,耶和华他的神将他交在亚兰王手里。亚兰王打败他,掳了他许多的民,带到大马色去。神又将他交在以色列王手里,以色列王向他大行杀戮。」

         战败为背弃神的一种刑罚。亚兰王是和北国连手攻打犹大(王下十六5),本书把二者分开来记述。――《启导本圣经注释》

         交在亚兰王手里:其字面意思为“交在手下”,意译则为“任他灭亡”。此句常用在完全相反的两种情况。即神的百姓打败敌军和敌军打败神的百姓时使用。前者指以色列百姓因依靠神,尽管处于劣势也取得胜利(230;书108;士12),后者指神任凭犯罪的以色列被敌军打败而置之不理(撒上2819;撒下219) ――《圣经精读本》

         以色列王比加登基后,联合亚兰王利汛抵抗亚述,但犹大却拒绝加入反亚述联盟。因此,亚兰和以色列就联合攻打犹大(5~6节;王下十六5),想废掉亚哈斯,「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赛七6)──《圣经综合解读》

         亚兰和以色列此时都是强弩之末,却还能上来攻打耶路撒冷,这是神对离弃神的亚哈斯和南国百姓的管教(5)。但神不允许他们消灭大卫家(赛七7),所以借着先知以赛亚勉励亚哈斯回转倚靠神(赛七3~9)──《圣经综合解读》

         ◎利汛和比加入侵犹大,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35~734年间。亚哈斯早期曾败在亚兰和以色列联军之下 代下 285~8 。这个时代背景是亚述威胁亚兰和以色列,这两国要强逼犹大结盟抵抗亚述,威胁如果犹大不从,就另立犹大王。亚哈斯求助于亚结果亚述出兵打败亚兰和以色列,犹大就成了亚述的附庸,并且将亚述王的偶像引进耶路撒冷。

          285 亚兰王是利汛, 286 以色列王是比加。──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5 被亚兰人击败】本节所描述的,是所谓叙利亚─以法莲战争(Syro~Ephraimitic War)。一个广为学者接受的理论,认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国家(包括以色列和亚兰)缔结联盟,要与在提革拉毘列色三世领导下日益强大的亚述对抗。大马色亚兰的王利汛于主前七三三年成为盟主。在此以前一年,亚兰和以色列试图强逼犹大王亚哈斯加入对抗亚述的联盟,并且设法剥夺亚哈斯的王位(见:赛七6)。亚哈斯向亚述求救,亚述便在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西征,蹂躏全区,灭大马色的亚兰国,在以色列设立傀儡君王(何细亚)。其他学者则相信叙利亚/以法莲联盟的侵略行为只是反映他们扩张领土的野心,与结盟抵抗亚述无关。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亚述年表删削之处甚多,但仍可以看出亚述东征西讨的梗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5~15犹大惨败于亚兰、以色列联军:本段记载比王下165~6较详尽。有关这次战争的原因,见王下165注。作者一再强调犹大的失败与亚哈斯拜偶像有关。――《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6「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一日杀了犹大人十二万,都是勇士,因为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

         比加是北国以色列的王,弑比加辖后纂位(王下十五25)――《启导本圣经注释》

         ●「利玛利」:字义是「为耶和华所保护」。

         ●「比加」:字义是「被打开」。

          286 「因为『他们』离弃了」,说明了并非只有亚哈斯离弃神,在他的影响之下,犹大人也有一大部分离弃神了。──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6~8至于更多有关亚哈斯的问题,参看以赛亚书第七章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代下二十八7「有一个以法莲中的勇士,名叫细基利,杀了王的儿子玛西雅和管理王宫的押斯利甘,并宰相以利加拿。」

         当时亚哈斯刚登基不久,儿子尚幼小,玛西雅不可能是他的儿子,大概是前一代的王子,握有军权。――《串珠圣经注释》

         「王的儿子」(7),可能是一种官职。──《圣经综合解读》

         ●「细基利」:字义是「值得纪念的」。

         ●「玛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作的」。

         ◎「王的儿子」:不一定是亚哈斯王的儿子,可能是前王的儿子。这是一种官职。

         ●「押斯利甘」:字义是「抵挡敌人的援助」。

         ●「宰相」:SH 4932+SH 4428,「第二」+「君王」,意义是「王的副手」。

         ●「以利加拿」:字义是「神已经拥有」或「神已经创造」。──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8「以色列人掳了他们的弟兄,连妇人带儿女共有二十万,又掠了许多的财物,带到撒玛利亚去了。」

         「撒玛利亚」:北国的首都。――《串珠圣经注释》

         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赛七13~25)。虽然亚哈斯对神完全没有信心(赛七12),但神的救赎并不是根据人的信心或属灵光景。「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七14),预示神将主动成就祂的救恩。──《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二十八8~15亚兰和以色列联军的入侵:以色列百姓亲切地对待了犹大的战俘,其含义如下:①神对犹大(信徒)的关爱:犹大的百姓受神的惩戒是理所当然的。尽管如此,当他们被掳押送到撒玛利亚时,神临到俄德,通过他感动以色列军队,让他们自由回国。这正是神即便在忿怒中也不忘矜恤的爱;②真诚的兄弟之爱(信徒的爱):自分裂以来,以色列与犹大之间不断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他们对犹大的反目情绪很强烈。而且南犹大作为神政王国,神在此展开了救赎历史,相比之下,北以色列是悖逆大卫王朝而建立的国家,暂时被排挤在神的拯救之外,因此以色列百姓必然有宗教上的自卑感和不满情绪。然而尽管内心压抑着不快,但他们却善待犹大的战俘,并释放回国,这让我们想起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1025~37)。特别是俄德称战俘为“弟兄(fellow countryman)(11),从而表明了释放犹大的战俘就是出于真诚的兄弟之爱。 ――《圣经精读本》

 

【代下二十八9「但那里有耶和华的一个先知,名叫俄德,出来迎接往撒玛利亚去的军兵,对他们说:“因为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恼怒犹大人,所以将他们交在你们手里,你们竟怒气冲天,大行杀戮。」

         北国以色列已经失败了那么多年,但神在他们中间仍然保留了敬畏神的先知(9),不但借着这些先知向以色列人说话,也借着以色列人向犹大人说话,让他们明白这场战争背后的属灵真相:因为南国犹大「离弃」(6)了神,所以神的「恼怒」(9)才临到他们。──《圣经综合解读》

         根据律法,以色列人不可使弟兄成为奴隶(利二十五42~4346)。这些北国以色列人远离圣殿已经两百多年,但竟然还遵守律法的要求(10~11);因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神也「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王上十九18)──《圣经综合解读》

         ●「俄德」:字义是「复原者」。──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9~11北国先知俄德的警戒和劝告:北国兵士战胜犹大乃是出于神的允准,非他们的本领;他们不应滥杀南国同胞,又使犹大人作奴婢,这种罪行必招惹神的忿怒,所以以色列人应立即释放犹大俘虏。――《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9~15列王纪下没有这部分的记载。这里叙述一位只在这里提及的先知俄德怎样反对北国拘留他们从南国带来的战犯,原因是他们是兄弟。结果战犯得以穿上衣服,获得食物的供应,然后被送回耶利哥去。――《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看二十八1注。有的解经家认为耶稣据此讲出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俄德一名不见他处,他说的话与13章亚比雅的话适成对照。――《启导本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10「如今你们又有意强逼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作你们的奴婢,你们岂不也有得罪耶和华你们神的事吗?」

         你们岂不也有得罪耶和华你们神的事吗:俄德的质问表明了以色列人把犹大的战俘当奴隶的想法不仅是不正当的,而且是无权的。因为,以色列人只是神惩戒犹大的工具而已,而且以色列的罪行决不亚于犹大。何况律法本身也禁止虐待同族或把同族当奴隶(2539)。这一质问与耶稣对要处死行淫的妇人的众百姓说的话相似(81~11) ――《圣经精读本》

 

【代下二十八11「现在你们当听我说,要将掳来的弟兄释放回去,因为耶和华向你们已经大发烈怒。”」

 

【代下二十八12「于是,以法莲人的几个族长,就是约哈难的儿子亚撒利雅、米实利末的儿子比利家、沙龙的儿子耶希西家、哈得莱的儿子亚玛撒起来拦挡出兵回来的人,」

         本节暗示着尽管以色列在神面前犯了罪,但其中也有虔诚的人。本文的作者特别指出他们的名字,从而强调了王国时代以后尽管神的拯救暂时把他们排除在外,但北方10支派依然是弟兄。 ――《圣经精读本》

         这场南北争战,是十三3~19南北争战的颠倒,北国以色列人比不忠的南国犹大人更能听进神的话(12~15节;赛七12)。这些从撒马利亚出来劝阻的以色列族长,名字都与「耶和华」和「神」有关:「约哈难」(12)的意思是「耶和华已施恩典」,「亚撒利雅」(12)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帮助」,「比利家」(12)的意思是「耶和华祝福」,「耶希西家」(12)的意思是「耶和华已使刚强」,「哈得莱」(12)的意思是「神之安息」。这些名字表明,即使在堕落已久的北国,神仍然为自己保留了一批敬畏祂的撒马利亚人,他们对弟兄的帮助和照顾(15),就像主耶稣比喻中的好撒马利亚人(路十30~37)。所以,当希西家王复兴的时候,就能从北国呼召出一批到耶路撒冷守逾越节的百姓(三十1)──《圣经综合解读》

         ●「约哈难」:字义是「耶和华已施恩典」。

         ●「亚撒利雅」:字义是「耶和华已帮助」。

         ●「米实利末」:字义是「回报」。

         ●「比利家」:字义是「耶和华祝福」。

         ●「沙龙」:字义是「报应」。

         ●「耶希西家」:字义是「耶和华已使刚强」,原文与「希西家」同。

         ●「哈得莱」:字义是「神之安息」。

         ●「亚玛撒」:字义是「负担」。

          2812 这些族长的名字几乎都与神(耶和华)有关。而且2814 显示这些军队居然愿意听这些族长的话,放弃他们出生入死获取的战利品,也显示如果不是这些族长够有影响力,就是耶和华信仰仍然存在于北国人心。──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13「对他们说:“你们不可带进这被掳的人来!你们想要使我们得罪耶和华,加增我们的罪恶过犯?因为我们的罪过甚大,已经有烈怒临到以色列人了。”

 

【代下二十八14「于是带兵器的人将掳来的人口和掠来的财物都留在众首领和会众的面前。」

 

【代下二十八14~15 战俘所得的对待】亚述年表和壁画浮雕描绘被掳离开本地的人所要忍受的残酷对待。男性通常赤身,鼻子和嘴唇往往穿着痕子,有些人缺了臂腿。又有人带着财物同行。以色列人显然也采取类似的政策,但被先知俄德所谴责。因此本段所描述的看顾和怜悯程度,是很值得留意的。——《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15「以上提名的那些人就站起,使被掳的人前来;其中有赤身的,就从所掠的财物中拿出衣服和鞋来,给他们穿,又给他们吃喝,用膏抹他们;其中有软弱的,就使他们骑驴,送到棕树城耶利哥他们弟兄那里;随后就回撒玛利亚去了。」

         俘虏被送到耶利哥,因它是最靠近南国的一个以色列城邑。――《串珠圣经注释》

         如果北以色列军队欲求战功,贪恋战利品,那么也许对俄德要求释放战俘的警告充耳不闻。因为,当时他们全副武装,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用武力达到目的。但他们顺应了先知的旨意,不仅把战俘和战利品交在大众面前(14),而且还对战俘以礼相待,从而表现出了他们将自己的名誉和利益置之度外而去顺服神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

         ●「耶利哥」:字义是「它的月亮」。位于约旦河边、耶路撒冷东面。此处可能是指北部的耶利哥而非约旦河东边的耶利哥。

         ◎此处南北国的表现,正好与南北两国分裂之初相反,此处是以色列人听先知的话停止奴隶南国人民, 代下 111~4 。这也让我们看见,久已堕落的北国还是有一批人坚守信仰,而南国仅一位君王的堕落,就让全国大量人民败坏。

         ◎事实上此时离北国以色列灭亡已经不久,这样的时间点还是有北国的领袖显出真实的耶和华信仰。──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16「那时,亚哈斯王差遣人去见亚述诸王,求他们帮助;」

         看《王下》十六7――《启导本圣经注释》

         那时,亚哈斯王……求他们帮助:受到以东和非利士侵略(1718)的亚哈斯王向提革拉毗尼色求助有他的理由。因为当时亚述在提革拉毗尼色的统治下施行了对外扩张政策,依次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小国,发展成了强国。因此亚哈斯认为与亚述结盟,借助他的力量是最安全的方法。但这种想法恰恰是自取灭亡的行为。因为支持犹大的亚述王反而占领犹大,并向他们索取庞大的贡品,于是亚哈斯不得已将耶和华殿和王宫的财宝献给了亚述王(2021) ――《圣经精读本》

         ●「亚述诸王」:此处是复数型态,但是某些抄本作单数型态。因为亚述当时主要的王就是「提革拉毘列色」,似乎没有「诸王」的状况存在。

         ●「侵占」高原:SH 6584,「剥去」、「脱下」。

         ●侵占「高原」:SH 8219,「低地」。

         ◎「以色列王亚哈斯」:这是历代志作者认为「犹大王」是「真全以色列王」。因此用「以色列王」来称呼亚哈斯。──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16 亚哈斯求助于亚述】被其他叙利亚─巴勒斯坦国家侵略之时,亚哈斯的应付方法是向亚述求救。亚述年表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这个恳求,却把他列为向提革拉毘列色三世朝贡的君王之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16~21有关这时期的更多事件,参看列王纪下十五章2731节的脚注。“欺凌他”(20)。要求他进贡。――《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亚哈斯向亚述求助:有关此事,列王纪认为是亚哈斯为消除以、亚联军入侵的措施(王下167~9),这里则以为是他经历侵略后的报复计策;不过两处的描述并不尽相同,有可能是记载了不同阶段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那时」(16),指经历了神释放被掳的犹大人的恩典后。在神的光照面前,亚哈斯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19),转而寻求亚述的帮助,结果惹来了更多的麻烦。既然亚哈斯要寻求外邦人的帮助,神就松开保护的手、「使犹大卑微」(19),任凭外邦人来「欺凌他「(20)。「以东人」(17)和「非利士人」(18)本来在亚玛谢(二十五11)和乌西雅(二十六26)王时期都受制于犹大,现在连他们也来攻击犹大了。──《圣经综合解读》

         主前738~735年,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东方打败了制衡亚述最主要的敌人乌拉尔图王国(Urartu Kingdom),西方的黎凡特诸王失去了重要盟友。因此,无论亚哈斯是否向亚述求援(16),亚述都准备发动第二次西征,以征服大马士革、完全控制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地区。现在,「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21),只是增加了仇敌的力量,亚述王「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20)──《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二十八17「因为以东人又来攻击犹大,掳掠子民。」

         「因为以东人 ...... 」:可译作「当时,以东人 ...... 」。以东与非利士在亚玛谢、乌西雅、约坦时受制于犹大(2511~12 262 6)。这时,以东显然再次占领以录(「以拉他」,见王下1422注; 166)――《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17~18 军事上的困境】亚哈斯不但惧怕亚兰和以色列联军的侵略,似乎也是为了与以东和非利士打仗,才向亚述求援。最近沿着以东和犹大的古代边界的挖掘,证明了以东在隐哈泽瓦(En Hatzeva,或作哈泽瓦泉)和基米特(Qitmit)等镇,侵入了犹大的南地(尼革)。在亚拉得出土,上书这时代之军事公文的陶片,亦显示他们认为以东侵略逼近眉睫。非利士人把领土扩张到萨非拉,收复从乌西雅年间开始受犹大控制的地区(见二十六6~8的注释)。本段的描述包括通往犹大山地的三大山隘(亚雅仑、梭烈、以拉三谷),但提到的城市却没有一个找到被非利士征服的考古证据。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在主前七三四年的战事也将非利士列为攻打对象之一,战果是他于主前七三四年在迦萨竖立石碑,并在七三三年攻陷亚实基伦。宁鲁德出土的一封亚述信件反映了巴勒斯坦在这时候十分动荡。亚哈斯所丧失的土地并没有归还给他,反被组织成亚述的行省。——《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18「非利士人也来侵占高原和犹大南方的城邑,取了伯示麦、亚雅仑、基低罗,梭哥和属梭哥的乡村,亭纳和属亭纳的乡村,瑾锁和属瑾锁的乡村,就住在那里。」

         非利士人趁火打劫,收回乌西雅王所攻取的城邑(二十六6)。此处所列诸城都在耶路撒冷以西,在犹大山地和非利士人居住地接壤处。――《启导本圣经注释》

         本节的地方是犹大与非利士接壤的城邑、乡村。――《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19「因为以色列王亚哈斯在犹大放肆,大大干犯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犹大卑微。」

         本章称亚哈斯为“以色列王“(本节,26~27),而非“犹大王”,殊难明白。可能作者认为北国位亚述所亡乃旦夕间事,其百姓兄弟之情甚炽(8~15),民族复合有望,犹大一国之君可称为全民之王。此处的“以色列”应指民族而非北国。参《代上》<参考数据>条目四。十三18记的是以色列人被制伏,而犹大人得胜;现在因亚哈斯背弃正道,神所挫折的反而是犹大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王亚哈斯」:此时北国已亡于亚述手中,作者自此以这称呼加诸以色列唯一的统治者犹大君王身上。有关作者的「全以色列」观念,参本书简介。――《串珠圣经注释》

         此时北国即将亡于亚述,本书从此开始,将「以色列王」(19)的称呼加在犹大王身上。──《圣经综合解读》

         ●「放肆」:SH 6544,「显出缺乏约束」。──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0「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上来,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

         「却没有帮助他」:根据王下169 亚述为帮助犹大,把亚兰歼灭了,及后更亡了北国(王下175~6)。历代志下的作者在此显然是从较长远的历史去看亚哈斯求助亚述一事,提革拉毗尼色虽然履行诺言攻击亚兰,但对犹大也欺压一番(21),从此犹大再无宁日(参王下1618及注)――《串珠圣经注释》

         却没有帮助他,反倒欺凌他:这句话并不意味着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完全没有帮助犹大。因为,亚述的确应犹大的要求征服亚兰并杀死了利汛(王下169)。只是历代志的作者认为读者熟知这一事实,便省略,直接记录了亚述占领犹大的环节。“欺凌”是“压制”或“折磨”的意思,这说明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三世不仅没有帮助犹大击退以东和非利士,反而包围并进攻了犹大。 ――《圣经精读本》

         亚述王灭了亚兰(王下十六9),亡了北国(王下十七5~6),对犹大国也欺压一番(20)。因为亚述只为自己的利益,不会真心帮助犹大,他们既消灭了其他民族,也要消灭犹大国。亚述王的贪婪是个无底洞,亚哈斯的做法只是饮鸩止渴,只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同样,信徒若寻求世界的帮助,也会被世界所捆绑;信徒若离弃神,神也会任凭世界来欺凌我们。──《圣经综合解读》

         ●「提革拉毘列色」:字义是「你将会发现这美妙的结合」。

         ●「欺凌」:SH 6696,「封锁」、「包围」。──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0~21据《王下》所记,亚述王应亚哈斯之请,攻取了大马色,杀了亚兰王利汛,并掳去其民。犹大王得到喘息机会,但自己也向亚述称臣纳贡。――《启导本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21「亚哈斯从耶和华殿里和王宫中,并首领家内所取的财宝给了亚述王,这也无济于事。」

         圣殿的财物曾被犹大王约阿施送给亚兰王(王下十二18),在亚玛谢王时又被北国抢走(王下十四14),现在又被亚哈斯王送给亚述王(21)。当神的百姓背弃神的时候,神的荣耀必然也会受损。受管教的是人,付代价的实际上是神。──《圣经综合解读》

         ●「这也无济于事」:「他却不帮助他」。

         ◎当时犹大国附近的国家要组成联盟来对抗亚述的入侵,亚哈斯不愿意加入联盟,自然就被诸国围攻,亚哈斯的解决方案就是「向亚述求援」。可惜犹大的需求根本不被亚述王看在眼里,亚哈斯送礼的结果换来的是亚述的压迫。──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2「这亚哈斯王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

         亚哈斯王……越发得罪耶和华:人面对神的惩戒时的反应有两种:①悔改归向神;②越发敌对神,走邪恶的路。本节的亚哈斯是后者的典型。他越是受到神的惩戒和灾难,越不肯悔改,反而变得更加邪恶。我们由此看到了恶人(撒但)的邪恶的本性。 ――《圣经精读本》

         玛拿西「在急难的时候就恳求耶和华——他的神」(三十三12),亚哈斯却「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22)。虽然神把人带到尽头,人才能回头;但若没有圣灵的工作,人即使「在急难的时候」(28「围困」原文),也不能回转归向神。因此,若没有神主动的拣选,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人都「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罗三11~12)──《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有些人也不肯检讨个人、家庭或教会的失败的属灵根源,反而认为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资源,所以「在急难的时候,越发得罪耶和华」(22),把许多世界的方法、理论换上属灵的包装,引进教会、代替圣经。他们所做的,实际上也是一面用「新坛」敬拜世界之神,一面用「铜坛」贿赂真神,实际上是用「新坛」取代了「铜坛」的地位,在两个坛前都是拜偶像的心思。因为「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二十八22~25亚哈斯向不能自保的偶像求助:(参王下1610~16) 亚哈斯一错再错,他上大马色本为朝见亚述王,但可能在那里看见一座建筑得很出色的祭坛,便要在耶城仿建。列王纪没有明言亚哈斯的动机,可能暗示他用此新祭坛祭祀耶和华,以博取 的欢心。代下此处则解释他这样做是出于愚昧:他要拜亚兰的神,其实那些神连亚兰也不能保佑。――《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23「他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说:“因为亚兰王的神帮助他们,我也献祭与它,它好帮助我。”但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了。」

         “祭祀…大马色之神”:看《王下》十六10注。

    “那些神使他和以色列众人败亡”暗示了以色列人被掳的命运。南国若非希西家及时改革,当早已陷于同一命运。――《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哈斯亵渎神的罪行应归咎于他对大马色的访问。根据王下1610的记录,他为了见亚述王,去了大马色。在那里他看到外邦的神殿之后,将它的结构和外观描画给了祭司乌利亚。乌利亚则根据亚哈斯的图纸,制造了偶像祭坛,亚哈斯回到犹大后便在那里举行了祭祀。亚哈斯没有供奉全能真神,而是被大马色强大的国力所压服,侍奉他们的偶像,可谓是愚蠢之极(2515) ――《圣经精读本》

         主前732年,亚述攻陷大马士革,犹大王亚哈斯以藩属的身份「上大马士革去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王下十六10),表示臣服。亚哈斯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是离弃神的结果(5~6),反而认为是自己的神不如别人的神,所以越被管教、越发顽梗。亚述帝国并不强迫藩属国敬拜某个神明,亚哈斯却主动将在大马士革的亚兰神坛引进犹大,愚昧地要去敬拜「亚兰王的神」(23),却忘了「亚兰王的神」并没有保护亚兰避免亡国,北国的金牛犊也没有阻止「以色列众人败亡」(23)──《圣经综合解读》

         亚哈斯一面仿造大马士革的祭坛建造了「新坛」(王下十六14)来「祭祀攻击他的大马士革之神」(23),一面用原来的铜坛来「求问耶和华」(王下十六15);一面用外邦的偶像来代替神,一面装作没有离弃神,甚至还很会说属灵的话:「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12)、还要「求问耶和华」。神的百姓敬拜偶像是悖逆,伪装成属灵是更深的悖逆。──《圣经综合解读》

         ◎亚哈斯到大马士革去见的其实是已经征服亚兰的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但亚述王敬拜的,究竟是亚述神,还是亚兰神,则众说纷纭。此处说是「大马士革之神」,也就是亚兰神。如果是亚兰神,则可能是亚述王要安抚亚兰人,因此敬拜亚兰神给亚兰人看。──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3 大马色之神】古代近东大部分人种都相信神明在地理上各自被辖区所规限。君主实际上是受托管理属于神祇的土地。神明通常无法控制自己领土以外发生的事情(那是其他神祇的辖区)。由于大部分战争都被当作是圣战来执行,胜利便归助于得胜军队的神明。

  早至主前第三千年纪中叶,苏美城市拉加什已经宣称击败邻邦乌玛(Umma),是他们诸神所赐的胜利。亚哈斯在此坦承亚兰人胜过他,可见他们的诸神更有能力,也更加有理。哈达(风暴之神)是亚兰诸神系统中大马色的神明之一,按照迦南的史料,这大概是巴力的正名(「巴力」只是「主」的意思)

  此外,亚哈斯又为大马色的神造了一座大坛(王下十六9~16)。究竟这是腓尼基、亚兰,甚至亚述形式的坛则不清楚。这坛是造来取代所罗门王所建之铜坛的。亚哈斯访问的庙宇大概是哈达临门的庙(见:王下五18)。然而本段所描述的,却是典型的以色列礼仪。——《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24「亚哈斯将神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且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

         有关亚哈斯意图取缔耶和华敬拜的详情,参看列王纪下十六章10111718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亚哈斯除了拿圣殿中的对象进贡亚述王(王下十六17~18),还禁止百姓在殿内敬拜。

    “耶和华殿的门”指进入圣所和至圣所内的廊子的门(参二十九37)――《启导本圣经注释》

         「亚哈斯将 ...... 毁坏了」:见王下1617及注。

          「封锁耶和华殿的门」:圣所内的祭祀乃完全终止。――《串珠圣经注释》

         将圣殿里的器皿都聚了来,毁坏了:指为了在偶像祭坛献祭,把圣殿里的器皿当俗物用,也改变了它的用途。根据293~19的记载,在亚哈斯的统治下,圣殿不仅被封锁,灯火也被吹灭,而且圣殿的祭祀仪式也被中断(297)。此外,燔祭坛和那里的所有器皿都被玷污,陈设饼的桌子放置在一边。当年犹大王亚比雅谴责堕落的北国,并为遵守神的诫命的南犹大辩护时,举出的证据中就包括了圣洁地使用圣殿器皿(1311)。而如今亚哈斯统治下的南王国却把圣殿的器皿毁坏一空,与北王国一样堕落。 ――《圣经精读本》

         亚哈斯的这些破坏行为(24),可能是要用铜盆、铜牛和廊子上的金银装饰向亚述王进贡。盆座和铜海没有被破坏,后来被尼布甲尼撒掳走(王下二十五1316)──《圣经综合解读》

         亚哈斯「封锁耶和华殿的门」(24),停止了圣殿的献祭,之前没有一个大卫的子孙敢做这样的事,因此他不配葬入祖墓(27)──《圣经综合解读》

         「在耶路撒冷各处的拐角建筑祭坛」(24),指用来拜偶像的神龛。──《圣经综合解读》

          2824 说明亚哈斯为了讨好亚兰神与亚述王,就封锁圣殿的门,毁坏敬拜用的器皿。──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4 神殿里的器皿】这些圣殿器皿大概包括容器、用具、陈设、工具。按照列王纪下十六17~18,亚哈斯必须依照指示将各物运给亚述王;「安息日的廊子」是其中之一。然而亚述人通常不会干顶地方性的祭仪习俗。亚哈斯呈上这些物件显然是为了满足贡物中金属的定额。——《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24 在各处的拐角筑坛】巴比伦文献提到街角和院落的小型露天神庙或壁龛。一份文献说女神伊施他尔在巴比伦城有一百八十个这种设施。这些神龛凸起于地,顶端设有祭坛,到此的主要是女子。如是者本节「拐角」一语,基本上大概是指祭仪用的壁龛。——《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25「又在犹大各城建立邱坛,与别神烧香,惹动耶和华他列祖神的怒气。」

         ●「别神」:原文是复数型态,表示亚哈斯敬拜很多别的神明。──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二十八25 在各城建立邱坛】如今犹大全地都变成了外邦祭仪的中心。亚述人(亚兰人亦然)并不强逼任何属民改拜别神,但向他们朝贡的民族或会觉得改拜征服者的神祇,或许能够改善与他们的关系。有关邱坛的资料,可参看:列王纪下十七9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二十八26「亚哈斯其余的事和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写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记上。」

 

【代下二十八26~27结语:亚哈斯没有葬在王陵里,作者暗示这是由于他拜假神的缘故。――《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二十八27「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耶路撒冷城里,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亚哈斯是犹大诸王中继约兰、约阿施和乌西雅之后未能葬入以色列诸王坟墓中的王。――《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诸王」:指犹大诸王,参113注。――《串珠圣经注释》

         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亚哈斯是第三个因生前的恶行而失去葬在列王坟墓的荣誉的君王。其他两位是约兰(2120)和约阿施(2425)。乌西雅的结局尽管与他们有所不同,但同样因罪而患麻风病,而受到了同样的待遇(2623)――《圣经精读本》

         亚哈斯的时代,是犹大被掳巴比伦的预演。由于君王和百姓都干犯神(1925节;三十六14)、毁坏圣殿(24节;三十六14),惹动了神的怒气(925节;三十六16),所以神把他们交付给外邦仇敌(517~18节;三十六17),任凭圣殿和王宫被抢夺、毁坏(2124节;三十六18~19),百姓被掳(8节;三十六20)。但亚哈斯作恶多端,神却容忍他寿终正寝,因为神要使用「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27),成就大卫之约(撒下七16)──《圣经综合解读》

         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都是神的百姓。在耶罗波安二世和乌西雅王执政的期间,神赐给南北两国安全的国际环境,但四十多年的繁荣稳定并没有带来任何属灵的改善,反而使百姓越来越安于自己的属灵现状。现在,神兴起亚述作为试验和管教的工具(赛十5),结果北国联合亚兰(5)、南国贿赂亚述(8);无论是拜金牛犊的北国、还是有圣殿的南国,无论是北国的军阀、还是南国的大卫子孙,都忙着寻找各种靠山,却没有一国肯回转倚靠神。──《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神也不会只给我们赐下世界和平、幸福健康,让我们满足于虚假的平安和属灵。凡是属主的人,神一定会兴起环境来修剪我们,让我们在难处面前,看清自己是寻找世界、还是寻找神,是倚靠肉体、还是倚靠圣灵,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神为中心。然后,正如主耶稣所说的:「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十五2)──《圣经综合解读》

         ●「希西家」: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2827 特别指出亚哈斯「没有送入以色列诸王的坟墓中」。因为 王下 1620 记录「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所以实际的状况应该是葬在坟地,但不在列祖的坟墓区中与 2623 「王陵的田间」意义相当。──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28)

1 28章里,北国人有什么值得我们效法之处?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