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下第三十四章拾穗 【代下三十四1】「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年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一年。」 约西亚的事占了两整章,在长度上和记同一王的《王下》相等(二十二1~二十三30)。但处理手法各有千秋。约西亚在位31年(主前640~609年),二书记下的大事计有:1,消除异教偶像,重视圣殿侍奉(三十四1~17);2,发现律法书,重申前约(三十四18~33);3,欢庆逾越节(三十五1~19);4,在米吉多战役中殉国(三十五20~27)。 本书记(1)事,多了约西亚少年就虔诚信靠神和20岁就开始清除耶城和犹大偶像及邱坛的记载。第(2)事的记叙,二书内容相若。只不过《王下》先讲得律法书,后讲清除偶像,次序与本书刚好对调。但到记述逾越节的庆祝时,本书则远为详尽。至于约西亚殉国战场的事,《王下》只辍数语(二十三29~30),本书的叙述不只详细,也极生动(三十五20~25)。 从本书作者写作的立场来说,其处理史料手法始终如一;约西亚并未能挽回犹大国覆亡的命运。――《启导本圣经注释》 对于约西亚的介绍,记在列王纪下24章。――《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西亚」(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所医治的」,这个名字可能是他祖父玛拿西悔改时起的。他「作王三十一年」(1节),大约是主前639~609年,正是中国春秋五霸的时代。约西亚年间,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在南国事奉(耶一2;番一1)。──《圣经综合解读》 ◎一般认为亚述王亚述巴尼帕于约西亚登基第八年左右去世,亚述衰弱,让约西亚有了可以改革的空间与机会(甚至管辖权可以远至撒马利亚 王下 23:15~20 )。 ●「约西亚」:字义是「耶和华所医治的」。──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 年代小注】约西亚于主前六四○年至六○九年作犹大王。亚述巴尼帕的统治结束后,亚述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最后于主前六一○年崩溃。在埃及作王的是森美忒库一世和尼哥二世。拿布波拉撒(Nabopolassar)则任巴比伦王(主前626~605年在位)。这是亚述崩溃,巴比伦侵入亚述领土的时代。埃及则试图乘乱攫取巴勒斯坦的控制权。——《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1~7】对约西亚的统治的总评:本文记录了对约西亚的整个统治的评价(1,2节)和他除掉偶像的事件。列王记的作者更详细地描述了这一事件(王下23:4~20),而且放在约西亚发现律法书事件之后讲述。这一顺序的不同,很可能是列王记的作者把数据按地政学排列记录,即他以圣殿(律法书的发现)到城邑(除掉偶像),最后到全国(逾越节)的顺序进行记述。但本书的作者则把当时发生的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了排序。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1~13】约西亚的宗教改革:约西亚幼年登基,由于先王亚们效法其父玛拿西早期的政策,影响至深,这时国内拜偶像之风仍然猖獗。约西亚年仅十六,即晓得专心「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开始清除异教的恶习。约西亚的宗教改革显然是出自他的虔诚,而不是像好些学者极端的看法,说改革是出于他要达成统一国家的政治动机,或是由于发现了古律法书而引起的。事实上,约西亚的宗教改革早在发现律法书之前已经开始了。――《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1~13约西亚的宗教改革】约西亚幼年登基,由于先王亚们效法其父玛拿西早期的政策,影响至深,这时国内拜偶像之风仍然猖獗。约西亚年仅十六,即晓得专心「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开始清除异教的恶习。约西亚的宗教改革显然是出自他的虔诚,而不是像好些学者极端的看法,说改革是出于他要达成统一国家的政治动机,或是由于发现了古律法书而引起的。事实上,约西亚的宗教改革早在发现律法书之前已经开始了。——《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1~27】约西亚的改革与统治: 本文记录了犹大的最后一位明君约西亚的统治。在他的统治过程中除了晚期卷近国际纷争(35:20~25;王下23:29,30)之外,基本上贯穿了宗教改革。他8岁即位(34:1),即位后第12年(34:3)和18年(34:8)分别除掉了偶像(34:4~7),修缮圣殿(34:8~13),推行了改革政策,因此被称为“年轻的改革者”。他的宗教改革很多方面与希西家(29~32章)有着共同之处:①宗教改革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在君王的主导下逐步扩大到全国的;②希西家“照所写的例”(30:5,16),“凭耶和华之言”(30:12)守了逾越节,而且依照了神的话任命圣殿礼物和十分取一之物的管理者,进行分配(31:2~19)。同样,约西亚“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34:19),并依照律法进行了所有的改革。这样的原理在15世纪的宗教改革者身上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他们坚持“惟独依据圣经”,成功地进行了宗教改革。因此今天的信徒和教会应当从“活泼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的神的道(来4:12)中获得力量,推进教会改革;③强调逾越节: i.从准备过程(30:1~12;35:1~9); ii.从祭物的量和数(30:24;35:8,9);iii.把仪式延长7天(30:23;35:17)等细节中可以了解到两个君王都特别关注和强调了逾越节。因此本书的作者对两个君王进行的逾越节仪式评价为“所罗门或撒母耳以后最成功的仪式”(30:26;36:18)。他们对逾越节寄予的关心有着很深刻的意义。因为逾越节不仅是纪念出埃及时的神的拯救,同时还预示着基督的拯救。当时两个君王和参加仪式的所有百姓的喜悦预示着基督的赎罪带给信徒的喜悦。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2】「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不偏左右。」 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 大卫尽管在生前犯过两次错误(撒下11章;代上21章),但在他的一生中一贯施行了善政,遵守神的律法,不愧为一位明君。故此神称他为合神心意的人(徒13:22),并且赐予了他弥赛亚的盐约,许诺他的国位和他的国永远坚立(撒下7:12,16)。因此“大卫”的名字就成了符合神的道的代名词。而且在犹大和以色列诸王的心目中他是贤明的统治者。因此对他们来讲“如大卫”和“大卫所行的”无疑是最高的评价。在犹大诸王中得此评价的有亚撒(王上15:11)、约沙法(17:3)、希西家(29:2)和约西亚。 ――《圣经精读本》 约西亚登基的时候只比约阿施大一岁(二十四1),他不象约阿施那样还有耶何耶大扶持他(二十四2),却勇于从祖父和父亲的背道中回转,「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2节),与当时整个时代的趋势截然相反。并不是人的工作把他带起来的,而是神自己把他带起来,因为在他出生前三百多年,已经有神人预言了他的来临(王上十三2)。──《圣经综合解读》 「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这是圣灵对国度君王的最高评价;在犹大诸王中,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得到了这一好评(二十九2;三十四2)。──《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王十三年,耶利米蒙召作先知(耶一2),亚述王亚斯那巴(Ashurbanipal,主前668~627年在位)去世,亚述陷入内乱。到了约西亚王十八年的时候,东方的新巴比伦和玛代联合对抗亚述,亚述对西方的黎凡特地区已经失去了控制力,所以约西亚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到达北方的撒马利亚(王下二十三15~20)。──《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四3】「他作王第八年,尚且年幼,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到了十二年才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除掉邱坛、木偶、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 「尚且年幼」:他大抵是得力于一班敬畏神的大臣。 「除掉邱坛」:这种迦南人民崇拜用的设施从此停止。――《串珠圣经注释》 部分学者仅仅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约西亚“8年”、“12年”和“18”年(8节)发生的,除掉偶像、守逾越节等事件。按他们的理解,当时统治了巴勒斯坦近两个世纪的亚述正走向衰退,于是约西亚就利用这一绝好的机会推行了自己的宗教改革。当时约西亚之所以能够把宗教改革推广到北以色列,的确借助了亚述对亚兰、巴比伦等地的管制削弱的机会(6,7节)。但是究其根本,约西亚对宗教革新的热情是赐予他圣灵的神在作工,而不是为了加强国力而借助周边环境精心设计的人的作为。 ――《圣经精读本》 虽然此时背道之风流行全国,但约西亚登基第八年就「寻求他祖大卫的神」(3节),第十二年开始「洁净犹大和耶路撒冷」(3节),第十八年修理圣殿(8节),在犹大诸王中回转得最彻底。──《圣经综合解读》 ◎ 34:3~4 记载的是列王纪没有记录的早期事迹。约西亚开始维修圣殿前,已经开始洁净全地了。──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3~5 宗教整肃】古代最有名的一次整肃行动,是主前十四世纪时埃及鄙弃亚肯尼亚顿之宗教改革。在图坦卡门执政的短暂时期之内,埃及设法透过传统的祭司,恢复崇拜传统的神祇,铲除亚肯尼亚顿的异端邪说。这些行动包括了修复旧有的神庙和庙宇,提供运作所需的人力物力,归还被充公的财物。与他们竞争的神庙和亚肯尼亚顿在亚马拿兴建的新都皆被弃置。荷伦黑布毁坏了亚马拿的庙宇,拆平庙址,将其材料用于其他建筑工程之中。余下的则付诸一炬。约西亚整肃的证据可见于以色列人所用的印章。较早时代的印章有丰饶神祇、太阳神、天象神明等常见的图案,到了这个时代则只刻有个人名号,偶尔有石榴等花样装饰的印章所取代。——《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3~7】有关约西亚推行的宗教净化运动:请参阅王下23:4~20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4】「众人在他面前拆毁巴力的坛,砍断坛上高高的日像,又把木偶和雕刻的像,并铸造的像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 「雕刻的像,和铸造的像」:这是古代两种制造金属偶像的方式,参士17:4注。 「砍断坛上高高的日像」:应作「砍碎坛(巴力的坛)上的香坛」。――《串珠圣经注释》 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坟上: 参见王下23:6。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5】「将他们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洁净了犹大和耶路撒冷;」 “将他们祭司的骸骨烧在坛上”。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三章13、16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代下三十四6】「又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围破坏之处,都这样行;」 约西亚清除异教妖氛的运动远及旧日北国许多城市。这些城市自首邑撒玛利亚沦陷后(主前721年),本在亚述势力下,但到主前七世纪最后25年,亚述帝国内忧外患兼逼,由盛而衰,面对巴比伦的崛起,早已无暇南顾。犹大国乘机向北扩大其影响力,促北国以民力图自强,回归真神。 拿弗他利在旧日北国的北疆,以法莲在南,添上位于约但河西的玛拿西和西缅的移民,等于说北国全境的以民都在进行肃清邪恶的复兴运动。――《启导本圣经注释》 改革延及经历亚述蹂躏、业已沦亡的北国。――《串珠圣经注释》 又在玛拿西、以法莲、西缅、拿弗他利: 这些都是北以色列的城邑。当时北以色列仍在亚述的统治之下。有关约西亚如何把宗教改革扩大到这些地方,请详见王下23:19的注解。本节与9,21,33节充分表现出了历代志作者对“全以色列”的关心。指出约西亚王将以色列民族重新联合在一起的事实。 ――《圣经精读本》 此时北国已经亡国将近一百年,北方已经沦为亚述的行省。但此时亚述已经衰落,正忙着应付巴比伦的崛起,无暇南顾,所以约西亚清除偶像的行动可以远及北方十支派(6节)。──《圣经综合解读》 ◎ 34:6~7 提到约西亚进一步将洁净运动推行到北国以色列去。王下 23:15~16 所记载的是约西亚修理圣殿之后的另一次洁净运动,两次作法相似。──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6 整肃北方】从前虽发生过多次拆毁邱坛和异教祭坛的行动(如:希西家所发动者),约西亚整肃的彻底程度却是史无前例的。列王纪下二十三15进一步记载他焚烧(耶罗波安所筑的)北国邱坛,这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亚述对本区的控制转趋微弱,是他能够实施这些行动的原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7】「又拆毁祭坛,把木偶和雕刻的像打碎成灰,砍断以色列遍地所有的日像,就回耶路撒冷去了。」 「日像」:见4节注。――《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8】「约西亚王十八年,净地净殿之后,就差遣亚萨利雅的儿子沙番、邑宰玛西雅、约哈斯的儿子史官约亚去修理耶和华他神的殿。」 玛拿西、亚们王背道的时期,圣殿已经被荒废、破坏了五十多年,所以需要修理(8节)。──《圣经综合解读》 ●「亚萨利雅」:字义是「耶和华已保留」。 ●「沙番」:字义是「石獾」。 ●「邑宰」:「城邑的统治者」。 ●「玛西雅」:字义是「耶和华所作的」。 ●「约哈斯」:字义是「耶和华已掌握」。 ●「约亚」:字义是「耶和华是兄弟」。──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8 古代近东修复庙宇的观念】无论是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还是以色列,庙宇/圣殿都是文化、经济、社会的中心。它是城市守护神明的居所,因此被认为是神祇临在之处。「照顾喂饲」神明,是城市统治者的责任。神像需要每天沐浴、穿衣、喂饲。对君王来说,维修神祇的居所与军事上的胜利同等重要。亚述和巴比伦无数建筑物的碑文,都以君王重修某某神明的庙宇,作为他虔诚的证据。同样重建或修复耶和华殿的人,也得到这种虔诚的名声。修复包括实际和礼仪两方面。荒置庙宇的建筑需要修理,或有遭窃的陈设和器皿须得复原。金器和墙上所贴的金箔可能也要重新设置。然后需要执行适当的仪式,使庙宇恢复圣洁。最后它又需要人力物力上的供给,才能正常运作。——《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8~13】约阿施成功地使用了类似的方法。参看列王纪下十二章7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修葺圣殿:参王下22:3~7注。――《串珠圣经注释》 约西亚的圣殿修缮政策: 本文记录了约西亚修缮圣殿的事件。约阿施(24:4~14)和希西家(29:16~19)时期也维修过圣殿。但是在玛拿西的统治下,圣殿再次被玷污,尽管在他的统治末年推行过宗教改革,但百姓仍在邱坛献祭(33:17)。于是约西亚决定修缮圣殿,从而终止过去在犹大全地在邱坛举行的异教敬拜(33:17),并规定以耶路撒冷圣殿为中心做敬拜。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9】「他们就去见大祭司希勒家,将奉到神殿的银子交给他;这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犹大、便雅悯众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 奉献金钱修理圣殿的人里头,包括了“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此时在政治上虽只剩一个犹大国,但在灵性的复兴上,可以看见一个统一的民族。――《启导本圣经注释》 「交给他」:又可作「倒出来」。――《串珠圣经注释》 希勒家: 是犹大王约西亚时代的大祭司。本书中出现的几位明君的背后都有这样有力的大祭司支持他们的改革运动。通过君王和祭司记述犹大国的历史,这也是历代志作者的另一个独特的历史观。 ――《圣经精读本》 「大祭司希勒家」(9节)是文士以斯拉的祖先(拉七1)。──《圣经综合解读》 ●「希勒家」: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分」或「耶和华是我的产业」。 ◎ 34:9 显示约西亚用和约阿施一样的方式收集整修圣殿的资金王下 12:1~16 。──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9 修建的资金】按照本节的数据,所需款项是藉课取某种殿税来提供。古代近东的君主素有收集捐献来修复庙宇的惯例。但他往往亦会使用徭役来重建庙宇,或向百姓征收建筑材料。——《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10】「又将这银子交给耶和华殿里督工的,转交修理耶和华殿的工匠,」 修殿工作由利未人主持,费用来自特别的奉献。参二十四8~12.
――《启导本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10~11 工人和材料】日常维修圣殿复合式建筑,是「殿里办事的人」的责任。但大规模的修理则需另觅熟练劳工承办。本段所列的劳工种类与同时代的亚述记录大体相同。熟练劳工包括了木匠、建筑工人、石匠和凿石工人。 「建筑工人」包括了熟练和非熟练劳工,后者主要是负责处理泥砖。木匠负责工程所用的一切木料,包括屋顶、门窗、梯级,以及殿中一切祭仪法器。石匠和凿石工人在山穴和山壁矿井中开采石头,然后切割成适当大小之石块。——《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11】「就是交给木匠、石匠,买凿成的石头和架木与栋梁,修犹大王所毁坏的殿。 」 犹大王所毁坏的殿: 圣殿经历了亚他利雅(22:12)、亚哈斯(28:21,24)、希西家(王下18:15,16)、玛拿西(33:1~7)、亚扪(33:21)的玷污和毁坏。本节可能是指约西亚之前的玛拿西和亚扪两个君王的偶像崇拜而被毁坏和玷污的圣殿。 ――《圣经精读本》 ●「架木与栋梁」:直译是「架栋梁的木头」。──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2】「这些人办事诚实,督工的是利未人米拉利的子孙雅哈、俄巴底;督催的是哥辖的子孙撒迦利亚、米书兰;还有善于作乐的利未人。 」 「办事诚实」:在列王纪这词是指他们在管理钱财上忠心,这里则泛指他们在整件工程上无可指摘。 「善于作乐的利未人」:可能在工匠工作时奏乐相伴。――《串珠圣经注释》 ●办事「诚实」:「坚固」、「忠诚」、「坚定不移」。 ●「米拉利」:字义是「苦味」。 ●「雅哈」:字义是「他要抢夺」。 ●「俄巴底」:字义是「耶和华的仆人」。 ●「哥辖」:字义是「集会」。 ●「撒迦利亚」:字义是「耶和华记念」。 ●「米书兰」:字义是「朋友」。──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3】「他们又监管扛抬的人,督催一切做工的。利未人中也有作书记、作司事、作守门的。」 「书记」(13节)负责管理外交公文,相当于外交部长。耶利米书中经常提到「书记沙番」(15节),他的三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是敬畏神的人:一个儿子亚希甘保护了耶利米(耶二十六24),一个儿子以利亚萨替耶利米送信给被掳巴比伦的百姓(耶二十九3),一个儿子基玛利雅劝约雅敬不要焚烧耶利米书卷(耶三十六25),一个孙子基大利被尼布甲尼撒立为犹大的省长(耶四十5),一个孙子米该亚向首领们报告耶利米书卷的内容(耶三十六11)。但后来也有一个儿子雅撒尼亚是参与拜偶像的「以色列家的七十个长老」(结八11)之一。──《圣经综合解读》 「守门的」(13节)指守圣殿门的利未人。修殿的银子,是「看守殿门的利未人从玛拿西、以法莲,和一切以色列剩下的人,以及犹大、便雅悯众人,并耶路撒冷的居民收来的」(9节)。此时亚述帝国疲于应付东方的敌人,无力控制西方的行省,所以北国的余民也奉献金钱修理圣殿,整个以色列十二支派都有回转的百姓。──《圣经综合解读》 ●「书记」:负责管理外交公文,在某些方面大概等同于今日的外交部长职务。 ●「司事」:SH 7860,「官员」、「官长」。──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4】「他们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祭司希勒家偶然得了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律法书。」 “律法书”。大概意思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二章8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律法书”:摩西五经或其中一部分(王下二十二8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律法书: 律法书有以下几种(王下22:8):①申命记;②摩西五经和法令;③出埃及、利未记、民数记;④出埃及记。 ――《圣经精读本》 「律法书」(14节)原文是「妥拉卷轴」,指摩西五经。「偶然得了」(14节)原文是「发现了」。古代的「妥拉卷轴」是一整卷的羊皮卷,后来才分成五卷摩西五经。因此,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妥拉卷轴」,很可能是整卷的摩西五经。──《圣经综合解读》 希西家王的时候还提到过「神人摩西的律法」(三十16)。因此,很可能是玛拿西时代销毁了大部分的「律法书」,到此时已经五十多年没有读过了。但无论人怎样倒行逆施,神都会负责让祂的话语存到永远,绝不会让祂的百姓失去「律法书」。大祭司希勒家所发现的「律法书」,很可能是所罗门建殿时埋在基石中,或是玛拿西时代的忠心祭司藏在圣殿里的。──《圣经综合解读》 ◎一般认为此处找到的律法书是指「申命记」或申命记的某一种形式,因为一天中如果要被念颂两次,就不可能是整本摩西五经。而且约西亚的改革是以申命记为根据,如 王下 23:9 与 申 18:6~8 。 ●「偶然得了」:「找到」、「发现」。──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4 律法书的发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都有修建庙宇时发现古籍的记录。埃及建筑物的石制部分曾经发现过卷轴,而美索不达米亚则不时发现地基储藏库和石碑。在较早的时代,地基碑文(如:刻在砖磈之上的文字)的作用是将建筑工程奉献给神明。碑文随着时间的进展愈加复杂。到了这个时代,发展成为在庙宇和宫殿建筑中埋藏地基匣子的惯例。匣中藏品包括王室碑文,描述君王在军事上和建筑上的成就。而这些档的用意之一,则是提供数据,帮助将来着手修复庙宇的君王。这些发现都循例记录在案。 巴比伦的末代君王拿波尼度(主前556~539年在位)以好在建筑物中搜寻古籍著称。主前七○○年代的埃及法老沙巴科更宣称在一个严重损毁的古代蒲草纸上,发现了一个遗忘已久,关于蒲他神创世的神学文献,并将其内容刻于石上(今日称为「孟斐斯神学」〔Memphite
Theology〕)。本节所述的律法(或教训)书可能是一份收藏在地基匣子或殿墙夹壁之内的文件。另一个可能,则是它在圣殿档案之中发现。这书究竟抄录了旧约之中哪些书卷不能肯定,但起码包括了申命记。——《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14~21】发现耶和华的律法书: 本文记录了在圣殿的修缮过程中大祭司希勒家发现耶和华的律法书的事件。①发现的地点:是在“他们将奉到耶和华殿的银子运出来的时候”发现了律法书(14节)。由此可见很可能是奉献箱里面发现的。此外据(申31:26)记录,律法书应当放在约柜旁边,因此在约柜旁边发现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②内容:其内容应以它的类型来决定。不管它属于哪一类书,肯定包括对神的忠诚和神对偶像崇拜和恶行施行审判的预言。因为当时约西亚听到律法书的内容后,哀痛万分(19节),而且女先知户勒大预言神必将“照着律法书所记录的”(24节)诅咒和降祸于崇拜偶像的百姓(22~28)。由此可推律法书所记录的应是申命记的核心内容;③意义
:律法书的发现使约西亚重新认识到了祖先肆行偶像崇拜的严重性,便与百姓提高了警惕。他自己首先谦卑下来(18,19节),并在全民参加的场合与耶和华立下了约(31,32节),进一步拆毁偶像(33节)。借着律法书的发现再次与神立约,并开始约西亚的改革运动。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14~33】律法书的发现及影响:这里有关发现律法书的经过大概是根据列王纪22:8~23:3的资料;不过,这件事在该处是引致约西亚进行宗教改革的根源,在本书则似是约西亚先前宗教热诚表现的赏赐。律法书的发现,鼓励了他加倍努力直到完成改革大业。――《串珠圣经注释》 ◎ 代下 25:3~4 记载「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照摩西的律法没有杀死杀他父亲的人之子」,吻合 申 24:16 的律法要求,这个记载说明约西亚之前一百八十年,就有申命记甚至整本律法书存在。──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5】「希勒家对书记沙番说:“我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遂将书递给沙番。」 ●「递给」:「给」、「交给」、「递出」。──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16】「沙番把书拿到王那里,回复王说:“凡交给仆人们办的都办理了。」 【代下三十四17】「耶和华殿里的银子倒出来,交给督工的和匠人的手里了。”」 银子: 是约阿施王时期放在柜中存储的为修缮圣殿捐献的银子。约西亚可能是为了修缮被前朝君王毁坏的圣殿,而实施了捐款制度(24:12)。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18】「书记沙番又对王说:“祭司希勒家递给我一卷书。”沙番就在王面前读那书。」 沙番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读完整卷「律法书」,他所读的,很可能是申命记中陈明福祸的部分(申二十八~三十)。约西亚的复兴,正是以申命记为根据的。──《圣经综合解读》 神是用话语做工的神,「诸世界是借神的话造成的」(来十一3),人心也是借着神的话「苏醒」(诗十九7;二十三3)的。神的百姓偏离神,是因为失去了神的话;而失去了神的话,必然会更加偏离。今天,许多信徒的圣经只是摆设,既不研读、也不遵行,他们的罪与玛拿西销毁圣经没有两样。──《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四19】「王听见律法上的话,就撕裂衣服,」 ●「撕裂衣服」:这是一种哀悼、痛苦的表现。──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0】「吩咐希勒家与沙番的儿子亚希甘、米迦的儿子亚比顿、书记沙番,和王的臣仆亚撒雅说:」 ●「亚希甘」:字义是「我兄弟已经高升」。是帮助耶利米耶 26:24 的一位祭司, ●「米迦」:字义是「有谁像神」。 ●「亚比顿」:字义是「屈从的」。 ●「亚撒雅」:字义是「耶和华所造」。──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1】「“你们去为我、为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以这书上的话求问耶和华;因我们列祖没有遵守耶和华的言语,没有照这书上所记的去行,耶和华的烈怒就倒在我们身上。” 」 「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这话充分表现了回国后「全以色列」及「余民」的观念(参9)。――《串珠圣经注释》 约西亚在神话语的光照中看到了人的亏欠,所以没有把国家遭难的责任推给神,也没有为祖先遮掩罪过,而是立刻承认了犹大的悖逆(21节),回转寻求神的怜悯。他是牧养神百姓的君王,心里装着神百姓团体的见证;所以「听见律法上的话」(19节),不是只顾自己悔改,而是立志带领全体百姓回转,不但带领自己的国家悔改,也要带领北方的弟兄悔改,要「为我、为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21节)求问神。这才是神喜悦的合一。──《圣经综合解读》 约西亚8岁登基,15岁开始寻求神、19岁开始洁净犹大(3节),表明他从小就接受了属灵的教导,但一直到25岁亲耳「听见律法上的话」,才「撕裂衣服」。「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一37)。即使人的教导都符合真理,也只有神自己的话才有能力刺入约西亚的心,「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四12)。今天,我们若用人的说教来代替圣经的讲解,即使句句四平八稳、符合圣经,也没有扎心的能力;常常把讲道变成煽情的演讲,或者沦为苍白的唠叨。也有人认为不同的人可以对圣经有不同的看法,但神的话用不着别人用解释来给它作见证,神的话本身就可以见证自己。真正的属灵复兴,就是回到神话语的权柄下。──《圣经综合解读》 ◎ 34:21 「你们去为我、为以色列和犹大剩下的人」与王下 22:13 「为我、为民、为犹大众人」略有不同。不过实际意义是相同的,就是约西亚王管理之下的耶和华信徒。 ◎这个君王心中有百姓与国家,他看到律法记载,不只是想到自己,还想到所有百姓与国家的命运。──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2】「于是,希勒家和王所派的众人都去见女先知户勒大。户勒大是掌管礼服沙龙的妻,沙龙是哈斯拉的孙子、特瓦的儿子。户勒大住在耶路撒冷第二区;他们请问于他。」 “女先知户勒大”。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二章14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女先知户勒大: 是“掌管礼服的沙龙”(王下22:14)的妻子。约西亚王治理的当时是耶利米和西番雅等有名望的先知作工的时候。但是约西亚没有求问他们,反而求问了户勒大。其原因可能是:①她是在圣殿服事的先知,在耶利米、西番雅之前已被人们所熟知;②或是与君王和政府的关系比其他先知更为密切。 ――《圣经精读本》 「耶路撒冷第二区」(22节)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第一道与第二道城墙之间,最靠近王宫。──《圣经综合解读》 当玛拿西和亚们王悖逆神的时候,神的话并不遥远,就藏在王宫北边的圣殿;神的仆人也不遥远,就住在王宫西边的「耶路撒冷第二区」。当君王把律法书烧毁的时候,神就自己兴起先知,继续持守神的话语。──《圣经综合解读》 ●「户勒大」:字义是「鼬鼠」。──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许多学者提及约西亚没有去求问耶利米、西番雅,反而去找户勒大,理由可能是当时那两位男先知人不在耶路撒冷,而户勒大是很清楚被神呼召的女先知,因此在紧急的情况下,先找户勒大询问。 ●「礼服」:「外袍」、「衣服」。 ●「掌管礼服」:应该是属于王宫中管理各项庆典服装的职务,算是中阶的公务人员。 ●「沙龙」:字义是「报应」。 ●「哈珥哈斯」:字义是「非常贫穷」。 ●「特瓦」:字义是「希望」。 ●「耶路撒冷第二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部第一道与第二道城墙之间。此区地势较低,在敌人侵略时较容易被攻陷。──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2 女先知】女先知虽然颇为罕见,在美索不达米亚也有案可稽。来自主前第二千年纪初期之叙利亚的马里文献提供了男女先知的证据。 亚述王以撒哈顿年间也有女子以先知身分说话的记载。女性先知的职能似乎与男性先知相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22 掌管礼服者】撒玛利亚的巴力庙也有一个居于类似职位的员工(见:王下十22)。同时代的巴比伦文献亦曾提及类似的职衔。这些礼服应该是崇拜神明时使用的祭服(见:番一8)。 但上述的庙宇都有神像需要穿衣,耶路撒冷的圣殿却非如此。在此储藏的惟一服装是祭司的圣服。这些衣服需要特别照管,才不致沾染污秽。——《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22 耶路撒冷第二区】西番雅书一10形容第二区(和合本:「二城」)与城的「山间」和玛革提施区有关。部分学者认为这区是大卫城的近郊,建于耶路撒冷的西山。考古学家的挖掘证实本区在这时代是个大型的城市。进一步资料,可参看三十二章5节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代下三十四22~28】看《王下》二十二14~20及注。24节的“一切咒诅”(王下二十二16用“一切话”),所着重的当为《利未记》26章及《申命记》27~29章所记的咒诅与祸,希望读的人可以谨记。――《启导本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22~28】女先知户勒大的预言: 大祭司希勒家和约西亚王为了了解律法书的内容,派使者去请女先知户勒大(21节)。本文记录的户勒大的预言可分为两部分:①神将惩戒拜偶像的百姓(24,25节) ;②神将给谦卑和悔改的约西亚王赐予祝福(26~28节)。 ――《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23】「他对他们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可以回复那差遣你们来见我的人说,」 【代下三十四24】「耶和华如此说:我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 「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24节),可能指申命记或利未记中所预言的咒诅(申二十八15~68;利二十六14~39)。──《圣经综合解读》 ◎ 34:24 显出神的公义,就算是好王谦卑的来悔罪,该执行的惩罚也是要执行。我们能体会神的这种「公义」吗?我们愿意承担错误带来的后果,而不天真的以为只要去认认错,一切的责罚都会免除吗?──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4~25】当约西亚王的使者询问神的旨意时,户勒大如实地传达了神给她的启示。从她的这种态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①蒙基督的恩成为真先知的新约时代的信徒不仅要宣布神的祝福,也要大胆地宣布悖逆神的道时将降临的诅咒;②神的道应当不论权力大小,地位贵贱,公正地传播给众人。 ――《圣经精读本》 女先知户勒大的第一部分信息是关于百姓的(23~25节)。神是公义的,即使敬虔的约西亚王为百姓代求,该执行的管教也要执行,神「必照着在犹大王面前所读那书上的一切咒诅,降祸与这地和其上的居民」(24节)。因为百姓虽然表面跟随约西亚的复兴,但心里还是继续离弃神、得罪神(25节)。此时犹大百姓真实的属灵光景,记录在耶利米书二至六章。──《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有些信徒以为只要忏悔认错,一切管教都会免除。但这只是自欺欺人,真正的认罪是承认自己肉体的可怕,求神对付自己的肉体,而不是躲避管教。「因为主所爱的,祂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来十二6) ;即使是结果子的枝子,祂也要「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十五2)。──《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四25】「因为他们离弃我,向别神烧香,用他们手所做的惹我发怒,所以我的忿怒如火倒在这地上,总不息灭。’」 ●「烧香」:「献祭」、「烧香」、「烧祭物」、「使祭物冒烟」。──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6】「然而差遣你们来求问耶和华的犹大王,你们要这样回复他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至于你所听见的话,」 【代下三十四27】「就是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居民所说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你便心里敬服」(27节)原文是「你便心里柔软」。「以色列全家是额坚心硬的人」(结三7),但约西亚却在神的话语面前心里「柔软」,这是圣灵做工的结果。──《圣经综合解读》 ●「你便心里敬服」:「你的心柔软」。──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8】「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他们就回复王去了。」 “平平安安的”,在世不会看见耶路撒冷被围攻。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二章20节的脚注。――《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我……降与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灾祸……不至亲眼看见: 此处的“灾祸”是指犹大被巴比伦灭亡并掳到巴比伦的事件。这一灾祸的间接原因是邪恶的犹大列王和百姓的罪恶,直接原因是玛拿西的偶像崇拜(33:2~9)。因为王下24:3明确指出犹大被掳就是因为“玛拿西所犯的一切罪”。虽然约西亚生前没有亲眼目睹犹大被掳到巴比伦的情景,但他死后这件事的确成为了现实。由此可知:①神尽管审判罪恶,但对谦卑地悔改罪恶的人神将收回忿怒,赐予怜恤和慈悲;②对人类的罪恶,即使当代没有报应,但神终究会惩戒。 ――《圣经精读本》 女先知户勒大的第二部分信息是关于约西亚王的(26~28节)。他将「平平安安地归到坟墓」(28节),不会看见「降与这地和其上居民的一切灾祸」(28节)。神接走约西亚的时间,正是神使用巴比伦审判犹大的前夕;约西亚死后四年,尼布甲尼撒就开始进攻犹大(王下二十四1)。──《圣经综合解读》 神乐意赐给人一条脱离咒诅的道路,甚至在犹大被掳的前夕,神还在向百姓发恩言:「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改正行动作为,我就使你们在这地方仍然居住 」(耶七3),但以色列全家却仍然「额坚心硬」(结三7)。因此,神主动使约西亚「心里柔软」,并且应允他「平平安安」,向我们启示了祂最终成就救恩的方法:日子将到,神「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结三十六26)。虽然约西亚和少数人有了苏醒,但犹大百姓还是离弃神,玛拿西种下的恶果已经根深蒂固,因此神不能撤去管教(王下二十三26~27)。──《圣经综合解读》 虽然约西亚个人得着了神「平平安安」(28节)的应许,但他却不满足于个人在神面前蒙恩、个人在神面前准确,而是带领全体百姓重新与神立约,立志顺服在神话语的权柄下,恢复团体的见证。他是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所以体贴神的心意、以神的喜乐为满足,这个心思在神眼中看为宝贵。──《圣经综合解读》 ◎ 34:28 说神要让约西亚平安去世,后来约西亚与埃及打仗战死 35:20~24 。一般人大概以为约西亚这样是「不得善终」,但这却是神的赐福,我们可以看见神的逻辑与世人的差异吗?──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29】「王差遣人招聚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众长老来。」 见内容相同的王下23:1~3注释。──《SDA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29~33】再次与神立约:对于户勒大的预言(22~28节),约西亚作出了两个回应:①立约(31,32节):是制度上的措施,即恢复在玛拿西和亚扪的统治下被破坏的与神的关系,使百姓遵守真神信仰;②除掉偶像(33节):此举在约西亚的改革初期也出现过(3~7节)。但是约西亚再次“从以色列各处”尽都除掉了偶像,说明这次是比前次更彻底,范围更广的改革。上述的①和②中,前者暗示信徒在聆听神的道时悔改并盟誓忠诚的新决心,后者则暗示这一决心在信仰生活中的体现。――《圣经精读本》 【代下三十四30】「王和犹大众人,与耶路撒冷的居民,并祭司利未人,以及所有的百姓,无论大小,都一同上到耶和华的殿;王就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约书”是“律法书”的一种(14节),参《王下》二十三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利未人」:王下23:2作「先知」。利未人充任先知训诲百姓是回国后的社会现象(参代上25:1注)。――《串珠圣经注释》 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 意味着约西亚与神立约的根据就是神的道。从而使百姓认识自己的罪,进而使他们作好了立约的心理准备。约西亚的这一态度给今天敲响了警钟。因为今天的教会领袖当中有着忙于扩大教会影响力和对外活动而不专心于讲道的倾向(罗10:17)。即使教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如果没有宣布基督的真理,就不是真正的教会。 ――《圣经精读本》 约西亚站在立约的地位上,「把殿里所得的约书念给他们听」(30节)。圣经是神「活泼而有功效」的道(来四12),可以改变我们生命。但如果我们不去读,或者读了而不当作「约书」照着去行,都不能发生功效。圣经藏在圣殿里,和藏在书架上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人读的圣经,和遗失的圣经一样。──《圣经综合解读》 ◎「念给他们听」:当时虽然有文字,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文盲,所以必须透过公开宣读来传递信息。──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31】「王站在他的地位上,在耶和华面前立约,要尽心尽性地顺从耶和华,遵守他的诫命、法度、律例,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 尽心尽性: 这种表达方式集中出现在申命记中(申4:29;6:5;10:12;26:16;30:10),但这也是神通过整个圣经要求人类的一贯的命令。也就是说我们敬拜神的态度必须是全身心的投入。 ――《圣经精读本》 「王站在他的地位上」(31节),指站在君王与神立约时所站的柱子旁(二十三13;王下二十三3)。──《圣经综合解读》 ●「尽心」:「全部的心」。 ●「尽性」:「全部的生命」、「全部的心智」。──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代下三十四32】「又使住耶路撒冷和便雅悯的人都服从这约。于是耶路撒冷的居民都遵行他们列祖之神的约。」 约西亚是「要尽心尽性顺从耶和华」(31节),但百姓「都遵行他们列祖之神的约」(32节),只是表面跟随王,并不是出于真实的悔改。因此,危机一来,就暴露出他们虚假的信心,正如神所宣告的:「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二13)。──《圣经综合解读》 【代下三十四33】「约西亚从以色列各处将一切可憎之物尽都除掉,使以色列境内的人都事奉耶和华他们的神。约西亚在世的日子,就跟从耶和华他们列祖的神,总不离开。」 有关约西亚除掉偶像膜拜这件“可憎之物”的详情,参看列王纪下二十三章4至14节。――《历代志下雷氏研读本》 从本节所记,可见得这次复兴运动的影响遍及“以色列各处”和“以色列境内的人”。――《启导本圣经注释》 「以色列各处」:作者再次强调约西亚的宗教改革甚至普及于以前北国的领土。――《串珠圣经注释》 约西亚的复兴不只在南国犹大,而且遍及「以色列各处」和「以色列境内的人」(33节),洁净了南北两国(王下二十三4~20)。「约西亚在世的日子」(33节),因着君王的榜样,百姓表面上跟从神,「总不离开」(33节)。但罪恶在百姓的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约西亚第十三年,耶利米开始工作(耶一2),呼吁百姓随从神,因为他们不过是假意归向神(耶三10)。这就让本书最初的读者、被掳回归的百姓看到:一方面,约西亚再尽心尽性地「成就这书上所记的约言」(31节),也无法扭转百姓堕落的趋势;另一方面,即使如此全然败坏的百姓,最后也能被神带回应许之地。因此,我们不能不承认,大卫之约实在是神「亲口应许,亲手成就」(六15);即使在我们的灵性最低落、教会最黑暗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凭信心仰望神成就祂在自己身上的旨意!──《圣经综合解读》 ◎ 34:33 用一节的篇幅将 王下 23:4~20 发生的事情带过。──
蔡哲民等《历代志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34章)】 1 约西亚作王第八年时只有十六岁,尚且年幼(3),却懂得离弃先王亚们拜偶像的歪风,专心寻求耶和华神。于近代,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年方廿二岁便已从英国来华传道,今天,你是否以自己年幼或缺乏前辈榜样,而无心寻求神?你对神的吩咐是否「不偏左右」地遵行? 2 约西亚王正领导国家进行宗教改革之际,为什么神仍藉女先知的口声明律法书的咒诅要临到犹大?参21, 24~25节。你认为这次改革彻底吗?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如何评估当时百姓的属灵情况?见耶3:10; 12:2; 番1:1, 4~6。恰当的宗教气氛及环境是否保证人对神必有正确的响应?你觉得约西亚王对耶和华的心如何?领袖的虔诚能否代替个人的复兴? 3 约西亚为什么将偶像打碎成灰,撒在人的坟上,又将人的骸骨烧在坛上?参王下23:6, 14。 4 本章如何显出约西亚十分重视当日发现的律法书?这给你什么榜样?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徒信仰的中心是宗教经历,神是在行动中(而不是藉成文的书)启示自己。本章与这种看法是否吻合? 5 约西亚的改革如何超出了犹大国的疆土?这给我们什么榜样? ──《串珠圣经注释》
【代下三十四1~三十五27 约西亚事迹】虽然约西亚不算得是犹大历史上很显赫的君王,可是作者用颇长的篇幅来记录他的生平,理由大概是: 1 约西亚继续了曾祖父希西家一百多年前所推动的宗教复兴; 2 他是犹大最后一位贤明君王,在他统治下,犹大国得享三十年安定繁荣,没有战争,商业兴盛; 3 他成功地铲除了邱坛的敬拜; 4 他最后战死沙场,结局可歌可泣。 从文学技巧来说,作者把约西亚描绘为希西家第二;作者的神学思想亦复活现于约西亚生平的记载上。――《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