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下第七章拾穗

 

【代下七1「所羅門祈禱已畢,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

         “有火從天上降下來”。就象奉獻會幕的時候一樣(利九24)――《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從天降火燒盡祭物,是神悅納的表示,讓眾民都可見到。當時的情形大概是這樣,聖殿裡充滿了神榮耀的雲彩(13);聖殿外,所羅門禱告完畢,火便降下來。聖殿裡外都可以見到神的喜悅。

    此事也發生在大衛購禾場獻祭和不少其他場合(參創十五7~17;利九24;士六21~24;王上十八36~38)。――《啟導本聖經註釋》

         「火 ...... 榮光」:都是聖經內神與人同在的象徵。――《串珠聖經注釋》

         當約櫃進入至聖所以後,「有雲充滿耶和華的殿」(王上八10),「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王上八11);這正如會幕完工的時候,「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出四十34),以致「摩西不能進會幕」(出四十35)。這是神用人可以看見的景象,向百姓顯明:祂對聖殿的悅納和對會幕的悅納一樣。──《聖經綜合解讀》

                  ◎「神降火燒盡祭物」,表示神悅納這些奉獻,可參考 157~17  924  621~24 王上 1836~38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1~3神的榮光充滿了殿:雖然當約櫃移入至聖所時,神的榮光便已充滿內殿(513) 現在神再次向全會眾表示悅納他們為 建築的聖殿。作者又再次重繪昔日奉獻會幕的情景(參出4135 923~24)。――《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1~7獻祭和頌贊,為神的殿行奉獻之禮:  這一部分與王上8章並行,但王上8章省略了有關火柱的記錄。所羅門禱告完畢後,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92324;王上1838),這表示神悅納了所羅門的奉獻祭物和禱告。有了神的應允之後,所羅門和百姓才舉行了奉獻禮(4~7)。奉獻禮上供奉了很多祭物(57),所有祭司各供其職(6)。他們所行的奉獻禮與其它宗教的紀念祭或奉獻禮完全不同,沒有任何娛樂的性質,始終貫穿著祭祀和頌贊的莊嚴氣氛,而且百姓感謝神的恩惠,儀式充滿了喜悅。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七1~11慶祝聖殿落成:所羅門禱告後,隨即得著神悅納的證據,而以色列君民亦因此獻祭感恩。――《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1~22神對禱告的應允和約的啟示:  在前一章所羅門為大衛王朝和以色列百姓向神禱告,本章記錄了神對禱告的應允。根據時間的推移,本章可分為三個部分:①應允之火及奉獻之禮(1~7);②遵守節期(8~11);③神對禱告的應允和立約(12~18)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七2「因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耶和華殿,所以祭司不能進殿。」

         祭司不能進: 當人們看到神的榮光時,沒有人敢站在其面前(31~6;但817;徒94;啟117)。本文的祭司當看到用火降臨的神的榮光時,也都不敢進殿。實際上今天的信徒也是沒有資格進入聖殿的,因著基督,才得以坦然面對施恩的寶座(46) ――《聖經精讀本》

         奉獻聖殿的時候,神的榮光兩次充滿聖殿,第一次是因為神得著敬拜,第二次是因為所羅門獻上禱告;第一次「祭司不能站立供職」(14),而第二次「祭司不能進殿」(2)。我們可以體會到,第二次神心裡更加滿足,因為所羅門的禱告摸著了神救贖計畫的核心,就是無論以色列人還是外邦人,在經過愚昧、軟弱和失敗以後,都被挽回到神的面前,「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10)──《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3「那火降下、耶和華的榮光在殿上的時候,以色列眾人看見,就在鋪石地俯伏叩拜,稱謝耶和華說: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

                  ●「鋪石地」:SH 7531,「鋪設的路面」。――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4 王和眾民在耶和華面前獻祭。」

         獻祭: 所羅門在安置約櫃時已經獻過豐盛的祭物(56)。如今他又以豐盛的祭物(57)獻祭,這是為了對悅納聖殿的神的恩惠和降在聖殿的神的榮光表示熱切的感恩之心,並為表達獻身的決心。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七4~7獻祭:詳情請參王上862~64注。――《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5「所羅門王用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獻祭。這樣,王和眾民為神的殿行奉獻之禮。」

         根據列王紀上八章63節,這些是平安祭,祭肉供應百姓在兩個星期的慶祝筵宴上的食用(910)――《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這裡獻的是平安祭(王上八63;參利3~5)。所獻祭牲可在為期半個月的獻殿典禮中由大家分享。――《啟導本聖經註釋》

         所羅門所獻的是平安祭(王上八63)。平安祭的祭物只有一部分「獻與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利三5),其餘的部分由獻祭者和親友分享(利七15~16)──《聖經綜合解讀》

         所羅門獻上「牛二萬二千,羊十二萬」(5),是因為參加獻殿禮的人很多,「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8),並且「行奉獻壇的禮七日,守節七日」(9)──《聖經綜合解讀》

                   75 的獻祭數量,大約是王家食物三年的份量 王上 423 。此處奉獻的數量 相當龐大, 代上 2921 紀錄大衛獻上大約2000頭羊,1000頭牛。 代下 16 紀錄 所羅門王在基遍的會幕前獻上1000犧牲。――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5~7 獻祭的數目和種類】燔祭、素祭、平安祭都在此提到了。有關平安祭和食用祭肉之前先燒脂油的討論,可參看:利未記三1~5的注釋。有關素祭的規條則可參看:利未記二1~3,六14~23的注釋。聖經沒有明言所獻的祭牲有多少是燔祭(全牲在壇上燒盡),有多少是平安祭(其肉在祭筵中食用)。出席者參與宗教性團體筵席時所吃的肉,似乎大部分都是所羅門王所提供。本節的數字雖大,與古代近東文學中其他的數字相比,卻沒有超出比例。主前八七九年亞述王亞述納瑟帕二世為自己在首都迦拉所建的王宮舉行奉獻宴會時,就供應了羊五千隻、羊羔和牛各一千隻、鹿五百隻、羚羊五百隻、鳥三萬四千隻、魚一萬尾。——《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此處獻祭的大量牛羊主要是用在平安祭,亦即以色列百姓都可以一起分享。――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6「祭司侍立,各供其職;利未人也拿著耶和華的樂器,就是大衛王造出來、藉利未人頌贊耶和華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祭司在眾人面前吹號,以色列人都站立。」

         本節“利未人也…(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可譯為“利未人也各就其位,拿著大衛所制頌贊耶和華的樂器,就是他獻上感謝時所用的,說:“祂的慈愛永遠長久。” ――《啟導本聖經註釋》

         這節是歷代志所獨有的,內容充分表現了作者一貫的重點:利未人使用大衛製造樂器奏樂,而全體會眾都在場,包括有祭司、利未人和以色列人。――《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7「所羅門因他所造的銅壇容不下燔祭、素祭,和脂油,便將耶和華殿前院子當中分別為聖,在那裡獻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所羅門獻上的是平安祭,但祭壇上卻要燒「燔祭、素祭,和脂油」(7),因為平安祭要和「燔祭、素祭」同獻(利三5;六12;七11~13)──《聖經綜合解讀》

                   77  王上 864 幾乎一致,但是把對銅壇的描述改成「所羅門造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8 那時所羅門和以色列眾人,就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為大會,守節七日。」

         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艾亞利詩河道)的地帶,跟創世記十五章1821節那應許給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土地並不相同,而那應許要在千禧年的時候才應驗。參看創世記十五章1821節和列王紀上八章65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指以色列從北到南所有的百姓都來度節並慶聖殿落成。哈馬口為以色列最北的地方,埃及小河為南部與埃及接壤的界河。看《王上》八65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那時: 即B.C.95978日。這次奉獻禮是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一齊參與的全國性集會。 ――《聖經精讀本》

         在所羅門的時代,「哈馬口」(8)是以色列的北界,「埃及小河」(8)是以色列的南界,這也是應許之地的北界(民三十四8)和南界(民三十四5)──《聖經綜合解讀》

                  ●「哈馬口」:「哈馬」是「堡壘」的意思,「哈馬口」是「哈馬關口」的意 思,位於以色列國土的北界。

                  ●「埃及小河」:現今之「阿里什乾河」。是應許之地的西南界。―― 蔡哲 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小河是指小溪或乾涸的河床。――《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七8 從哈馬口直到埃及小河】有關所羅門王國的版圖,可參看:列王紀上四21的注釋。哈馬口(埃蔔拉文獻稱之為艾瑪圖)最有可能是位於奧朗底河發源地之一,今日名叫萊布韋的地方。這是哈馬地的南界,因此亦是迦南的北界。這個位於大馬色以北四十五哩的地點,是帝國的北角。埃及小河就是阿裡什幹河。——《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七8~10守節:作者表示慶祝聖殿落成的節日乃當年的住棚節。該節由每年的七月十五日開始,共長七日,第八日有嚴肅聖會(2333~36 1613~15),故所羅門王於七月廿三日才遣散民眾。不過,奉獻的儀式,是在節日前七天舉行(9)。――《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8~10守節】作者表示慶祝聖殿落成的節日乃當年的住棚節。該節由每年的七月十五~開始,共長七日,第八日有嚴肅聖會(利廿三33~36 申十六13~15),故所羅門王於七月廿三日才遣散民眾。不過,奉獻的儀式,是在節日前七天舉行(9)。——《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七8~11守住棚節: 參加奉獻禮的人首先為聖殿的奉獻禮守節七日之後,繼續守七日住棚節。為了敬拜神,長時間停止了生產,但會眾仍然心中喜樂(10)。這在告誡我們在敬拜神並與神交通時不應當吝嗇時間,而且不得對敬拜和侍奉敷衍了事。

【代下714】醫治他們的地: 恢復地即農田,有著很深刻的意義。因為人的衣食住等一切生活行為都依賴於土地。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神與百姓立約將負責人類所有的經濟生活。也就是說,悔改自己的罪,並依照神的旨意生活的人,神不僅賜予他屬靈的祝福,而且還會提供生活中所需的一切。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七9 第八日設立嚴肅會,行奉獻壇的禮七日,守節七日。」

         整個慶祝活動維持十五天:七天奉獻祭壇,其後七天住棚節,最後以一天的嚴肅會作為高潮。――《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看《王上》八65注。第八日是住棚節的最後一天,這個節共七天,從十五日至廿二日);接上舉行嚴肅會,獻殿禮也有七天,宗教曆七月八日至十四日,在住棚節前。其時聖殿已落成十一個月,為了配合住棚節,讓全民有機會參加,才延期舉行落成大典。

    宗教曆七月相當於陽曆九月。――《啟導本聖經註釋》

         所羅門可能在七月初九、即贖罪日的前一天把約櫃抬進聖殿,到「七月二十三日」(10)一共守節十四日,包括贖罪日和住棚節的八日(利二十三34)。「第八日」(9),可能指過了第七日安息日。──《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0 七月二十三日,王遣散眾民;他們因見耶和華向大衛和所羅門與他民以色列所施的恩惠,就都心中喜樂,各歸各家去了。」

                  ●各歸各「家」:SH 1688,「帳篷」、「住所」。――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 經資料》

 

【代下七11「所羅門造成了耶和華殿和王宮;在耶和華殿和王宮凡他心中所要做的,都順順利利地做成了。」

         本節與王上91相同,但在該處這句是作後面記述的引言,而在此處則為一獨立句子,表示建殿工程的結束,強調所羅門已完成了大衛之約的要求(642)。――《串珠聖經注釋》

         所羅門建造「耶和華殿和王宮」(11),總共用了二十年時間(1)。所羅門的王宮和聖殿很可能是一個整體,他在作王第十一年八月建成了聖殿(王上六38),作王第二十四年建成了自己的宮室,同時也造完了聖殿的器皿,然後才于當年七月獻殿。獻殿之後,神就第二次「向所羅門顯現」(12),悅納了所羅門所建的這殿(1215),並應允了所羅門的獻殿禱告(13~15)──《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2 夜間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我已聽了你的禱告,也選擇這地方作為祭祀我的殿宇。」

         這是耶和華第二次向所羅門顯現。第一次在基遍(3~13;王上九2)。――《啟導本聖經註釋》

         夜間……顯現: 在舊約時代早期,神通過可見的形象(18)、如火(32)、雲(3310)顯現,到了先知時代以後則通過幻想和異象(6章;耶24章;結89章;但24)顯現(112)。神在本節採取了與基遍邱壇的顯現完全相同的方式(112) ――《聖經精讀本》

         在盛大的獻殿禮中,神用「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1),顯明了祂的悅納和同在;但卻等到人群散去、興奮平息,一切都漸歸平淡的時候,才在夜間向所羅門顯現。因為獻殿不是結束,而是事奉與爭戰的開始。我們在興奮的事奉之後,如果不立刻安靜在神面前,不是熱情逐漸消退,越事奉越疲憊;就會肉體日益膨脹,越事奉越驕傲。──《聖經綜合解讀》

                   712~16  王上 91~9 中沒出現。但對於被擄歸回的歷代志讀者,他們可是 親身經歷這些痛苦,所以神對所羅門的回應就對他們特別有意義。

                  ◎此處應該是所羅門完成所有宮室的建造(也就是在聖殿完成後十三年),神 向所羅門顯現。但是編排於此,好像聖殿奉獻完成之後,神立刻向所羅門顯現。――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12~22 神的回應】神本段的話語有好幾個可圈可點之處。首先,神沒有按照古代近東的慣例,在建殿之前選擇地點(見三1的注釋\cf0 ),祂彰顯揀選是在獻殿之時。第二,聖殿雖被形容為神臨在之處,祂在第14節依然坦言祂要從天上垂聽他們的禱告。然而第三,祂的名、祂的眼、祂的心仍必在這殿中。「名」是祂「己」的延伸。眼代表資料的搜集,因此是「知道」的意思。現代人一般以「心」為情感之所在,與邏輯和理智相對。但對希伯來人來說,心同時是感情兼理智/才能的核心。相關之閃族語言如:烏加列語、亞蘭語、亞喀得語等,亦有相同的用法。有關廟宇觀念方面的資料,可參看下一條的注釋。神將會在殿中垂聽的禱告並非來自每星期固定的祈禱聚會,而是與燔祭一同獻上(國家性、君王性、祭司性、個人性)的祈求。最後,按照古代近東的想法,聖殿所面對的危險與疏於盡職之人是相應的。促使神明離棄自己廟宇和城市的罪行,通常是疏於履行禮儀上的責任。神在此警告以色列不得轉離律法。律法雖然包括禮儀,卻比它廣泛得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神的應允與啟示:  所羅門的禱告結束之後(614~42),神從火中顯現,表示了神已應允所羅門的禱告(1)。應允的具體內容卻記錄在本文中,其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點:①肯定式的應允(12~18):這部分屬於申命記中有關祝福與詛咒原理(2821~68)中的前者,其根據是神不僅悅納了聖殿,而且神的名居於殿,聽百姓的禱告(121517)。換言之,百姓只要在聖殿向神禱告悔改,神必然會應允。從中我們應當領悟到,我們必須在成為真殿的基督裡(1458;約219~21)做禱告;②否定式的應允(19~21:這一部分屬於申命記中有關祝福與詛咒原理中的後者。即神警告,如果神的百姓違背約崇拜偶像,就會受到詛咒。即把以色列人逐出神賜給他們的基業之地(20),並破壞聖殿(2021)。這一警告通過以色列人被尼布甲尼撒擄到巴比倫作俘虜,聖殿被焚燒一空而成了現實<521213,聖殿被毀的教訓>。神甚至警告,如果以色列百姓崇拜偶像,那麼將毀掉象徵神的同在的聖殿。這一警告在告戒我們信徒,信仰生活不應當依附於形式上的組織或機構,應當建立在神的道之上。同時也告訴我們,即使是信徒,如果他的行為不符合神的旨意,神就會離棄他(520721)。――《聖經精讀本》

 

【代下七13 我若使天閉塞不下雨,或使蝗蟲吃這地的出產,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

         耶和華神賞罰分明。悔改離開惡行,罪必蒙赦免,否則會受到乾旱、蝗災、瘟疫的刑罰。――《啟導本聖經註釋》

         這裡出現的災難包括了災荒、乾旱、疾病。這些災難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百姓的悖逆(14),而能夠解脫的方法就是悔改。如,因大衛擅自調查人口,神降了三天的瘟疫,後來大衛悔改,瘟疫馬上消失(撒下24)。因此當信徒個人或國家遭受災難時,應當徹底究明其原因,並悔改,從而阻止災難繼續蔓延,同時也要以此為契機,不斷成熟起來。 ――《聖經精讀本》

         12b~16a節在《列王紀》中並沒有提到(王上九3),但《歷代志》卻特別插入這段,並把12~16節組成一個交錯平行結構,強調神的百姓應當以自卑、禱告、尋求和回轉,來領受神赦免與醫治的應許。對於親身經歷了被擄和管教(13)的本書最初讀者來說,這些遍佈舊約(利二十六41~42;耶三十17;三十三6~7)的復興應許,是對他們恩典的邀請:

o A. 神已經揀選了這殿(12)

o  B. 神若管教百姓(13)

o   C. 百姓若「自卑、禱告、尋求、回轉」(14a)

o  B1. 神必「垂聽、赦免、醫治」(14b~15)

o A1. 神已經揀選了這殿(16)──《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4「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

         這節著名的經文說明瞭得著神祝福的條件:謙卑、禱告、靈修和悔改。――《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醫治他們的地」(14),是賜給舊約選民整體的應許(三十20),形容神把被擄的百姓帶回應許之地(耶三十17,三十三6~7),並且賜下平安(賽五十七19),恢復神在應許之地的計畫。我們並不能把這個應許引申為對信徒個人身體的醫治。──《聖經綜合解讀》

         神「垂聽、赦免、醫治」的復興應許,前提是人的「自卑、禱告、尋求、回轉」(14)。但罪人並不能主動回轉,神即使差派先知「將當行的善道指教他們」(27),百姓也不會悔改;正如主耶穌所說的:「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殺害先知,又用石頭打死那奉差遣到你這裡來的人」(太二十三37)。舊約的百姓只有經歷了律法中的「一切咒詛」(申三十1)之後,才會「心裡追念祝福的話」(申三十1)、「轉離他們的惡行」(14);今天,信徒若不肯主動「順著聖靈而行」(加五16),也「必從情欲收敗壞」(加六8),肉體才能被對付、心意才能被「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5「我必睜眼看、側耳聽在此處所獻的禱告。」

  這正是所羅門所求的(代下640)。神逐字答應所羅門的祈求。──《SDA聖經註釋》

 

【代下七16「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使我的名永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裡。」

         「現在我已選擇這殿,分別為聖」(16),表明神的同在(1)才使聖殿稱為聖所,否則不過是一座人手所造的建築。──《聖經綜合解讀》

         「眼」(16)代表看顧,「心」(16)代表慈愛。──《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6 古代近東的廟宇觀念】本段將聖殿視為地上神能力的容器。祂在此觀看世事,也在此行事(情感和決定)。古代近東視廟宇為全地的縮影。它若非代表宇宙性的大山(美索不達米亞),就是代表萬物所出自的原始山丘(埃及)。它是一座宮殿,與神祇在天上或聖山上所居的殿宇對應。他們相信神祇是在廟中代表他的神像「裡面」,但偶像不是神明(有關偶像的進一步資料,見:申四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七17「你若在我面前效法你父大衛所行的,遵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謹守我的律例典章,」

         17~18節是神從正面回應所羅門的獻殿禱告(16~17)。第17節原文開始是「至於你」,表明這些是對所羅門個人的提醒。──《聖經綜合解讀》

         神要所羅門「效法你父大衛所行的」(17),並不是成為一個完人,而是「內裡誠實」(詩五十一6),一經聖靈光照,就立刻順服、認罪悔改(詩五十一7~9);並且承認自己的不配,「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羅四6)──《聖經綜合解讀》

         神悅納了聖殿,也悅納了奉獻聖殿的所羅門,但卻不等於所羅門以後一直能蒙神悅納。所羅門在建造王宮的過程中,靈性已經出現了破口。因此,神一再提醒他的欠缺(王上六12~13),第三次向他宣告:大衛之約對於所羅門是有條件的,所羅門只有效法大衛的順服,遵行神的一切吩咐、謹守神的律例典章(17),神才會向他應驗應許大衛的話(18)。但是,大衛之約對於大衛卻是無條件的(代上十七14);即使所羅門不能謹守遵行神的誡命,神也照樣成就大衛之約,只是必從所羅門兒子的手中「將國奪回」(王上十一12),換成向大衛的另一個子孫應驗。──《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七17~22見《王上》九4~9. ――《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七18「我就必堅固你的國位,正如我與你父大衛所立的約,說:‘你的子孫必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

         我就必……: 這一應許意味著屬靈意義上的大衛王朝將通過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繼續延續。歷史上,大衛王朝後來四分五裂,瀕臨滅亡,最終王室被擄到巴比倫。但是神的主權打破了撒但的計謀,通過留下的“餘剩”的種子,成就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從中可以瞭解到,無論撒但怎樣萬般阻撓,無論百姓怎樣腐敗墮落,神都會始終保全自己所選擇的“餘剩”的種子。 ――《聖經精讀本》

         「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18),原文是「不斷人治理以色列」。──《聖經綜合解讀》

                  ●不斷人「作以色列的王」:原文是「治理以色列」。王上 95 作「在以色列 的王位上」。這可能是為了避免波斯帝國的誤會加入的修改。―― 蔡哲民等《歷代 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18~20關於大衛王朝的永存,參看列王紀上九章67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代下七19 “倘若你們轉去丟棄我指示你們的律例誡命,去事奉敬拜別神,

 

【代下七19~22有關全國的命運:作者明顯地是要帶出因果神學的觀念,以勸誡回國後的猶太人不要重蹈先祖的覆轍。(參簡介)。――《串珠聖經注釋》

         19~22節是神從反面回應所羅門的獻殿禱告(16~17),也是給全體百姓的提醒。神在重複給所羅門的應許(17~18)之後,又增加了一番警告,表明所羅門和百姓已經暴露了屬靈的危機。所以神嚴肅地勸誡他們:雖然神已經把聖殿「分別為聖」(16),但並不表明百姓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神所看重的不是聖殿,而是來到殿中尋求祂的人。不管聖殿建得多麼「高大輝煌」(代上二十二5),如果百姓「去事奉敬拜別神」(19),神照樣會按著早已宣告的咒詛管教他們(22節;申二十八37);即使是神「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20),祂「也必捨棄不顧」(20)、斷絕關係,好讓世人認識神做工的法則(21~22)──《聖經綜合解讀》

                  ◎我們常常忽略聖經中的警告,作為公義的神,神也不能胡亂給福氣。此處的 警告,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七20「我就必將以色列人從我賜給他們的地上拔出根來,並且我為己名所分別為聖的殿也必捨棄不顧,使他在萬民中作笑談,被譏誚。」

         我為……捨棄不顧: 神嚴重警告說,以色列民族如果崇拜偶像,神則斷然捨棄為自己的名分別為聖的殿,甚至使理應充滿榮光與尊貴的聖殿在外邦中,被譏誚。今天,聖徒的生活如果不符合神的旨意,教會不宣講神的道,不履行光與鹽的使命,那麼這一警告仍然適用。 ――《聖經精讀本》

                  ●「拔出根來」:SH 5428,「拔起」、「拉出」。

                  ●「笑談」:SH 4912,「箴言」、「格言」。

                  ●「譏誚」:SH 8148,「嘲弄」、「譏笑的言詞」。―― 蔡哲民等《歷代志 研經資料》

 

【代下七21「這殿雖然甚高,將來經過的人必驚訝說:‘耶和華為何向這地和這殿如此行呢?’」

 

【代下七22「人必回答說:‘是因此地的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就是領他們出埃及地的神,去親近別神,敬拜事奉它,所以耶和華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

         儘管神再三警告百姓不可敬拜偶像(出二十3;申五7),宣告「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5)是最大的誡命(太二十二37~38),而「事奉敬拜別神」則是最大的罪(出二十3),但百姓卻始終不能徹底棄絕偶像、專心跟從神。因為人已經「全然敗壞」(申三十一29),明明知道神的旨意,也沒有辦法倚靠自己來順服、遵行。在被擄之前,百姓只記住了所羅門的禱告,卻忘了神的警告,所以神說:「你們不要倚靠虛謊的話,說:這些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是耶和華的殿」(耶七4)──《聖經綜合解讀》

         當本書最後編撰完成的時候,南北兩國已經因著拜偶像而滅亡(王下十七16~18;二十三26~27),聖殿果然已經被神「捨棄不顧」,神果然已經「使這一切災禍臨到他們」(22)。過去聖殿的光景,是以色列人與神關係的表達。今天教會的光景,也是信徒與神關係的表達。我們也不能只記住了神的應許(12~18),卻忘了神的警告(19~22)──《聖經綜合解讀》

 

【思想問題(7)

 1 你以為神悅納所羅門的奉獻(聖殿與燔祭),是基於什麽因素呢?你又曾否嘗過奉獻或事奉被神悅納的經驗呢?

 2 8~10節說以色列民參加完這節期的聚會後,就心中喜樂而回家。若你曾出度是次慶典,親身經歷過每項程式,你會怎樣向家中親人報導這次體驗?你的喜樂是基於什麽原因?今天教會的崇拜若要發揮同樣的效果,當注意什麽?

 3 14節是一節很令人振奮的經文,盼望你能熟記它,作你隨時的幫助;特別在你靈性軟弱、處於低潮的時候,給你鼓勵。

 4 717的「你若 ...... 」和19節的 「倘若你們 ...... 」,分別說出了神悅納所羅門和棄絕百姓的條件,這些和建殿、獻祭有否關係?這對我們的生活和事奉有什麽重要的教訓?你認為神對所羅門用「你們」一詞(19)有否特別含意?這對教會的領袖有什麽提醒?

 5 作者引述這段神回覆所羅門的經文,指示出一種因果神學的觀念,這有什麽目的?今天的信徒可以如何應用這個觀念?

 6 請思想一下,現今教會(或你自己的教會)是神所欣賞賜福、悅納為祂名下的殿呢,還是神捨棄不顧(或不予祝福),以致成了外邦人譏誚的笑柄呢?若是後者,教會應如何做呢?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