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斯拉記提要

 

壹、書名

 

        在舊約聖經中,神子民被擄以後,共有三卷歷史書,它們是:《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另有五卷先知書,它們是:《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其中《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在最早的猶太和基督教正典目錄中原為一本書,統稱為《以斯拉記》。直到主後二世紀,教父俄利根將它分成《以斯拉記上、下》兩冊;之後教父耶柔米則將此兩冊書更名為《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但又稱《尼希米記》為《以斯拉記下》。遲至主後1448年,希伯來文舊約聖經,才正式分成《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

        傳統相信《歷代志上、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均為文士以斯拉所整編,因它們的寫作風格和用詞習慣頗多相似之處,極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而《以斯拉記》中有文士以斯拉的第一人稱記事錄(拉七至十章),故推定以斯拉為這些書的編輯者,又將收錄以斯拉記事的書,以他的名作為書名《以斯拉記》。

 

貳、作者

 

        如上所述,聖經學者推定文士以斯拉是本書的編者及作者。「以斯拉」原文字義是「耶和華的幫助」或「幫助者」;的確,以斯拉一生視神為他惟一的幫助者。

以斯拉出身祭司世家(參七1;王下廿二8),是個精通摩西律法的文士(參七6)。他在主前458年接受波斯王亞達薛西的命令,帶領第二批被擄的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參七11~28)。他在耶路撒冷,教導回歸的猶太人認識律法,並為違背律法而認罪、悔改(參九~十章)。他更和稍晚被派任為猶大省長並率領第三批回歸耶路撒冷的尼希米合作,教導猶民遵守律法(參尼八~九章)

        眾信,文士以斯拉彙集了當時的舊約各書,除了一、兩卷尚未問世之外,其餘均由他將它們編纂分冊。到大約主前四百年,才由稱作「大會堂」的文士團體,將全部三十九卷認定為舊約聖經。

 

叁、寫作時地

 

本書所記述的史實時間大約自主前538年至主前458年,故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本書成書時間約稍晚幾年,大概寫於主前440年或更晚。至於寫作地點極可能就在耶路撒冷。

 

肆、主旨要義

 

        在神主宰的安排下,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遺民,得以先後兩批,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並重整信仰生活。首先第一批是在猶太王室後裔所羅巴伯的帶領下,約有五萬遺民回去重建聖殿,其間歷經外族人的反對、刁難,長達約二十年之久,最終建成規模遠較先前為小的聖殿。其次第二批則是在文士以斯拉的率領下,另有千名以上的遺民,回到故土,重整宗教生活。

 

伍、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之編寫,相信是為神的子民留下可靠的歷史記錄,使他們知道信實的神在掌管、調動一切,最終聖殿得以重建,聖民得以分別為聖。繼往開來,神的子民應當堅守信仰本位,直到神的旨意得著成就。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是神的子民被擄以後的歷史書中的第一卷,它和《尼希米記》並《以斯帖記》為舊約最後的三本歷史書,也是以色列人歷史上的一個轉捩點,若無本書所記史實,就沒有民族的復興,從此淪亡異地,不但無法維持信仰和血統的純正,並且也就無法提供耶穌基督降生的環境,神的救贖計劃也不能實現。故此我們可知,新約時代雖然相隔四百多年,但本書所記內容乃為後來的新約鋪路,也指引我們新約時代的信徒,如何興起迎接基督的再來。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一、本書在希伯來文經卷中,原與《尼希米記》合成一卷,後來才分開成《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兩本。

        二、本書中有兩段亞蘭文(8~18和七12~26),可能是抄錄自公文典籍,其餘部分則是用希伯來文書寫。

        三、本書中共引用了七份波斯國的官方文件或信件,其中只有第一項是用希伯來文,第二至第七項則是用亞蘭文寫的:

(1)古列王詔令(2~4)

(2)利宏和其他人對猶太人的控告(9~16)

(3)亞達薛西一世的回復(17~22)

(4)達乃的報告(6~17)

(5)古列王詔令備忘錄(2~5)

(6)大利烏對達乃的回復(6~12)

                (7)亞達薛西一世給以斯拉授權書(12~26)

        四、本書中有文士以斯拉以第一人稱「我」所記的記事文(27~15)之外,尚包括官方詔書副本(2~4)、點交聖殿器皿清冊(9~11)、遺民名冊(2~65;八2~14)以及和外族通婚的名單(18~44)

        五、本書處處可見神的手幫助他們(15;五5;六22;七927~28;八22~2331)

        六、本書敘述神子民的兩種重建,一是外表可見的有形重建,另一是裏面無形的重建;前者是重建聖殿,後者是重整聖民。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如下:

        一、本書的開頭一1~3幾乎是《歷代志下》結尾卅六22~23的重述,由此可見這兩卷舊約彼此相連接。可以說,《以斯拉記》是接續《歷代志下》的歷史記載。

        二、本書的重點是重建聖殿,《尼希米記》的重點是重建聖城;並且兩本書的後段都有重整聖民生活的記載,且文士以斯拉也都參與其中,輔佐前後兩任猶大省長。

        三、本書中記載了王室後裔所羅巴伯(2;三28;四23;五2),而他的名字也出現在《馬太福音》耶穌的家譜中(太一12~13),隱然指出本書的重建事工正是為耶穌基督的降生鋪路。

        四、本書第九章所記載以斯拉的禱告(10~12),乃引申了《申命記》第七章3節的誡命,並稍加適合時宜的解釋。這種因時制宜、切合時需的釋經法就稱作「米大示」(Midrash),它源自「考究」一字(10),含有鑽研引申之意。

        五、本書前段(一至六章)強調重建物質的聖殿,後段(七至十章)則強調重建聖民的信仰生活。這種物質與靈性兼顧,有形的外表須配合無形的內在,才能發揮功效。新約四福音書中所記載主耶穌的事工模式──既醫治人的身體,也教導人的心靈(例如:太九35),內外兩種層面,齊頭並進,正與本書相合。

 

玖、鑰節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1)

        於是猶大和便雅憫的族長、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動他心的人,都起來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華的殿。」(5)

「從被擄之地歸回的以色列人,耶和華神使他們歡喜,又使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堅固他們的手,作以色列神殿的工程。」(21~22)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祭司以斯拉是通達耶和華誡命和賜以色列之律例的文士。」(10~11)

 

拾、鑰字

 

        「激動」(15)

        「重建,建造」(235;二68;三28;四123412131621;五234891113151617;六37814;九9)

        「耶和華的話,律法,神的命令,律例,典章」(1;三2;六1418;七610)

 

拾壹、內容大綱

 

【回歸重建聖殿並重整聖民】

   一、第一次回歸與重建聖殿(一至六章)

         1.首批聖民回歸(1~2)

         2.重築祭壇(1~7)

         3.重建聖殿(8~15)

         4.重行禮儀(16~22)

   二、第二次回歸與重整聖民(七至十章)

         1.次批聖民回歸(7~8)

         2.認罪悔改(9~10)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斯拉記註解》

 

《以斯拉記註解》參考書目

 

林獻羔《以斯拉記釋義》靈音小叢書

鮑會園《以斯拉記信息》

《丁道爾聖經註釋》

《廿一世紀聖經新釋》

《馬唐納活石聖經註釋》

《新舊約輔讀》

《雷氏聖經研讀本》

《聖經姊妹版註釋》

《靈修版聖經註釋》

于力工《聖經助讀本》聖書書房

于中旻《聖經各卷箋記》聖經研究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串珠註解》浸宣出版社

王正中等《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浸宣出版社

吳羅瑜等《聖經──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

呂振中譯《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李常受《生命讀經》台灣福音書房

周聯華等《中文聖經註釋》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倪柝聲《聖經提要》臺灣福音書房

唐佑之等《中文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

陳瑞庭《聖經人地名意義彙編》少年歸主社

梁家聲《聖經各卷簡介》

華侯活等《天道研經導讀》天道書樓

華爾頓等《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麥康威等《每日研經叢書》

賈玉銘《聖經要義》弘道出版社

楊震宇《每日讀經》

蔡哲民等《聖經研經資料》

鮑會園等《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更新傳道會

G.C.D. Howley, etc.《現代中文聖經註釋》種籽出版社

G.A. Lint, etc.The Complete Biblical LibraryWorld Library Press

A.M. Stibbs, etc.《聖經新釋》福音證主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