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第五章短篇信息 目錄 得勝有餘(五1~六22)(鮑會園) 以斯拉記第五章釋義(林獻羔) 以斯拉記第五章靈訓(Edward Dannett) 聖工之停頓與進行(五1~17)(賈玉銘) 以斯拉記箋記(五章)(于中旻) 以斯拉記文字釋經證道(五章)(張策) 得勝有餘(五1~六22)(鮑會園) 經文:以斯拉記五章一節至六章廿二節 聖殿的根基雖已建好,但因敵人厲害的攻擊,百姓被迫停工;各人回去蓋自己天花板的房屋,而將建殿的工程拖延下去。忽略建造的工作,誠屬可怕的危機;正如一個基督徒,有生命的建造,才能作有力的見證。許多人停止了建造他們屬靈的殿宇,難怪只徒有外表,而靈裏的生命,卻非常枯乾軟弱。當以色列人停止建造聖殿時,他們的情形是相當可憐的;幸而有神的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親自提醒責備他們,使他們重新恢復聖殿的建造。 (一)先知哈該指責他們:(該一1-11) (1)要省察自己的行為 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就是這時代工作者。因著哈該的督責,使百姓能恢復建殿,哈該到他們當中傳信息,主要就是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先知重複這句「省察自己的行為」,就是提醒百姓,他們已失去當初的愛心,和當初建殿的動機,因而失去裏面推動的力量。表面看來,停止建殿的工作,是受到外界仇敵的攻擊,但真正的失敗乃是內在的軟弱。今天我們也該省察自己的行為,個人靈命不長進之原因何在? (2)只顧天花板的房屋 先知哈該向百姓傳信息,是代表萬軍之耶和華指責他們。但百姓卻以「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為藉口推辭;可是他們的自私,只顧自己,而不敢面對現實負起責任。我們何嘗不是如此,用忙碌的理由來推辭靈裏的追求;明明是自己應負的責任,反而找出理由來原諒自己。先知哈該責備百姓說:殿仍荒涼,你們還自己住天花板的房屋嗎?你們該省察自己的行為,看靈的生命失敗到一個甚麼境況?你們只關心自己肉體的喜好,享受;而失去靈裏的份量,不能分辨輕重。 (3)工作沒有果效 「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做工作沒有果效,這是靈裏衰落的表現,由於沒有關心自己,在神面前靈裏的建造,屬靈生命的建造便停止了。所以一切工作,都不蒙神的記念,作工也沒有真實的果效。 (4)禱告不蒙垂聽 「所以為你們的緣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產。」他們向神祈求,神卻不賜福,祈求也不蒙垂聽,屬靈的生命未建造得好,禱告也不會產生果效。 先知哈該毫無保留地,提醒及責備百姓,當神的信息臨到百姓時,他們有良好的反應;「……那時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耶書亞,並剩下的百姓,都聽從耶和華他們神的話。……百姓也在耶和華面前存敬畏的心,耶和華的使者哈該奉耶和華的差遣對百姓說:「耶和華說,我與你們同在。」因這個責備的信息便成了百姓恢復重新建殿的力量,他們便照著神的吩咐省察自己的行為;改變自己的生活,便努力起來為神繼續建造。 (二)百姓悔改起來建造 (1)神前悔改對付己罪 當百姓在神前存敬畏的心,悔改認罪時,神便說:「我與你們同在。」神肯與他們同工,又有豐滿的福氣為他們預備,便立刻向他們施恩。「肯對付己罪」永遠是復興靈命的條件。百姓何時在神前有悔改的態度,神便等候著將福氣降下,賜福與百姓。今天神也等待著賜福與我們,只要我們願意作這樣的器皿,把生命毫無保留地放在神面前。 (2)轉移眼目仰望真神 「神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拉五5)敵人不能用任何方法來攻擊他們,因有耶和華眼目的看顧。他們知道如何仰望神看顧的眼目,這是信心的表現。他們本是最軟弱的百姓,沒有能力、財富、權柄和盼望;但他們在逼迫困難中,並沒有看惡劣的環境,反而將眼目轉向神的看顧!以致困難不能壓制他們,環境不能使他們失敗;真正的信心是透過困難,仍然看得見神。 (3)聽從神命遵行神道 「猶大長老因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所說勸勉的話,就建造這殿,凡事亨通。他們遵著以色列神的命令和波斯王、古列、大利烏、亞達薛西的旨意,建造完畢。」聽從神命遵行神道,也是屬靈長進的基本因素,在混亂中,百姓沒有聽從其他的聲音;只聽從神向他們說的話,又照著遵行,結果他們在惡劣的環境裏得勝了。在現今混亂,充滿了各樣混雜聲音的時代裏;我們應該學習在混亂中,分辨神的聲音。我們必須在神話語上下功夫,有一個學習聽神的話的經驗,追求明白神話語的心;平時有聽覺的經驗,屬靈的耳朵便不會糢糊了。 (4)獻上一切在壇上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並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的行奉獻神殿的禮。」他們把自己一切所有的都樂意獻在神前,當時他們所獻的為數不少;計有公牛一百隻,公綿羊二百隻,綿羊羔四百隻。雖然這個數目與所羅門時代聖殿奉獻的數目無與倫比。這些百姓剛從巴比倫回來,實在一無所有,連路上的糧食都是王所賜的,如今他們肯這樣獻上,實足以表現出他們已把自己所有的獻在神前。深信他們所獻的,比所羅門所獻的更蒙悅納。神所看重的,不是奉獻數目的多寡,而是看重奉獻的心,因為神曾說:「金子銀子都是我的。」 百姓接受先知的警告和提醒,徹底在神前痛悔,對付己罪。又將眼目轉移仰望真神。聽從神的命令,又順服遵行!更將一切都獻在神前,這真是奉獻生命的表現;若今天我們在靈裏有這樣的經歷,又聽到神的聲音,而肯獻上一切,就必蒙神所悅納。──
鮑會園《以斯拉記信息》 以斯拉記第五章釋義(林獻羔) 第五章 恢復建殿的工作 第4章論建殿受阻;第5章論興工建殿了。 一、受阻後恢復建殿(4:24-5:2) 1.與第4章第5節相連 聖殿停工,“直停到波斯王大利烏第2年”(4:24),西元前519。一共停了15年。 2.先知的勸勉(5:1) (1)以斯拉記、尼希米記與以斯帖記是舊約歷史的末三卷,講述被擄歸回的情況:以斯拉記記載歸回建造聖殿;尼希米記記載歸回建耶路撒冷城牆;以斯帖記記載不歸回的猶太人在外蒙神保全。 舊約末三位先知哈該、撒迦利亞與瑪拉基,正好配合末三卷歷史書的事實,他們是歸國後而興起的先知,詳談當時屬靈的情況。時為西元前520年。 (2)當聖工停頓、會眾自私、仇敵四起、百廢待興、領袖灰心時,神及時興起先知,特別是哈該和撒迦利亞(拉5:1)來勸勉猶太人起來,繼續建殿。 “先知哈該”勸勉了兩個月,祭司的後裔撒迦利亞加入勸勉(尼12:16,亞1:1)。 我們也當勸勉那些受了挫折的基督徒興起(該2:1-9,亞8:9-13)。 3.動工(拉5:2) 當他們受到先知的勸勉後,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就起來動工。 “所羅巴伯”,是巴比倫後裔的意思。他是在被擄時期出生的,是耶歌尼雅(猶大末後第二王)的孫子,是耶穌的祖先之一(太1:12-13,路3:27)。 聖殿建成後,聖經沒有再提他,可能他已經死了。 二、建造中的難處(拉5:3-17) 1.達乃的干擾(3-5節) (1)以色列人受質問(3節): “達乃”,可能是巴比倫名。他是河西一帶的省長,管治猶大。 “示他波斯乃”,他是波斯官員、書記、助手。他較溫和。在調查期間,沒有逼令停工。 這“牆”,指外牆(9節)。 第4章講建造中受阻,第5章又受阻。我們工作不要因受阻就氣餒。 (2)“神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5節): “猶大的長老”,是眾數,是許多長老。 他們得神的看顧(亞3:4),還有什麼可憂的呢? 2.“上本奏告大利烏王”(拉5:6-17) 波斯國在幼發拉底河西立一總督管轄,總督居於大馬色,不問猶大事,但如有叛亂事就奏告波斯王。這時撒瑪利亞呈報達乃與示他波斯乃,他們奏告波斯王。 (1)“亞法薩迦人”(6節): 除達乃等,還有亞法撒迦人。他們負責查案,對王特別忠心。當他們調查後,就向王報告。 (2)建殿亨通(8節): ①“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 “大石”,原文作“滾石”,因要用圓木放在石下面來推動。這些大石在“哭牆”那裡還可以看見。 ②“梁木插入牆內”: “梁木”指貼牆的木板(王上6:15-18)。 (3)他們問長老(拉5:9-10)。 (4)猶大長老的回答(11-16節): 經先知們的勸勉後,他們的回話很好(特別11-12節)。 他們認識神的刑罰: ①“大君王”(11節):指所羅門。 ② 以色列人被擄的原因(12節)。 ③“巴比倫王古列”(13節): 指統治巴比倫的波斯王古列。 13-15節是古列王的降旨。 ④ 猶大長老沒有提他們受撒瑪利亞人的擾亂。 省長也沒有阻撓他們建殿。 (5)請察古列王旨(17節): 這不是猶太人的請求,而是達乃等的請求。 ──
林獻羔《以斯拉記釋義》 以斯拉記第五章靈訓(Edward Dannett) 第五章 前章我們看見撒但的行動,使這百姓停止建造耶和華的殿。本章第一至二兩節,記載神顧到祂子民的利益,就藉先知進入他們中間,推翻仇敵的計謀。 讀者要回想這些被擄歸回子民的地位:他們雖藉神的慈愛,得以由巴比倫歸回他們的本鄉,然他們不能見耶和華顯現於他們中間,如同國度存立之時日,因神已將管理世界的主權,交付外邦人,火不再從天上降下,燒盡他們的祭物,祭司沒有烏陵和土明(二63),所以現在神只要人藉信心來到祂面前,就可看見祂。 為這緣故,神就進入他們中間,不是以權威的動作去混亂仇敵,乃是藉先知的話,進入祂子民的良心激動他們。使他們信任神,剛強他們,使他們為他們的工作能與仇敵奮鬥,並使他們知道他們何時信靠神,何時仇敵一切的攻擊都歸於虛空,於此我們就明白先知真實的職事。 有人說:「神子民的光景墮落時,神仍是承認他們,祂就藉先知向他們說預言。如人樂意遵行耶和華的道,他就不必需受人的勉勵,一個受試煉的餘民,以神永不改變的信實,為他信靠神的根基,就也不必需要去維持他的信心。萬事享受完全的平安,乃是顯出神善良的效果──也是這百姓忠心信賴神的效果──由這簡單的實驗,我們容易領會興起每個先知的主因。」 神興起先知,在神和神子民中間相交來往。當神子民中間的領袖們,犯罪墮落時,他要作他們的領袖,他是負領袖的責任;祭司以利犯罪失敗,於是神揀選撒母耳作祂的器皿,將祂的信息傳給百姓,他的工作至掃羅為王日期完畢,或時日較短,但亦應至大衛被膏為王時完止。從事實上看來,以色列人最黑暗的時代,神就興起先知;例如,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本章記載的省長所羅巴伯和祭司耶書亞,他們二人因仇敵的攻擊,就喪膽了,竟和百姓一同屈服于敵人手下,停止建造聖殿,所以現在神差遣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向他們說預言,他們「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五一1) 在事實上,哈該初次接受耶和華的話,是在撒迦利亞被召為先知前兩個月(可將他們說預言的日期比較知)。他初次向所羅巴伯和耶書亞傳說的話,足以看見他們的錯誤,查考以斯拉記參讀先知書,是非常要緊的,因可發見以色列人實在的情形。他們不單是為了懼怕仇敵而停止工作,也是為了顧念他們自己的安樂和舒適,就放棄神的工作。他們得了機會,為自己建造房屋,反倒說:「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該一1-5) 唉!神的子民不是常常顧念自己的安樂麼?他們忘了他們是天上的子民、是世間客旅。因此,他們在這必受審判而被毀滅的地球上,為自己建造房屋,這些被擄歸回的子民,雖見耶和華的殿已荒涼,然不為其所動,將神的事擱置於旁,來為自己建造「天花板的房屋。」他們雖不關心神殿的光景,然神是關心的。因此,神將他們所收的五穀,都被風吹去了,因為祂的殿荒涼,他們卻顧自己的房屋(該一6-9)。 在這樣的光景中,神就差遣哈該去喚醒他們,他的言語有勇氣,又有能力。三星期後,他們的族長和百姓,由自私的罪中蘇醒了,他們就順服耶和華他們神的聲音;耶和華他們的神,差遣先知哈該向他們說話,他們就虔誠敬畏耶和華(參該一1;五12-15)。 本章第一節是先知平常的工作,本章第二節是哈該第一次勸勉他們的效果,或說先知在民間工作的效力,「於是,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都起來動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裡幫助他們。」(五2)那節經文的末句,是表明先知于他們建造的時候,乃是向他們說預言,鼓勵他們,建造神殿要含辛耐勞,使他們領會將來的榮耀,就是彌賽亞降臨,設立祂的天國。百姓建築聖殿,先知說預言,他們與神相交,各人在神所派的地位上作工,聖靈感動先知說預言(參彼後一21),即是耶和華激動建築者的心(該一14),聖靈使他們同心為神勞力,各人藉神恩在所分派的地位上作工。 讀者應注意這百姓,並未等候外邦君王再賜下建殿的諭書,他們確是順服在上有權柄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神所命定的,從前他們得了停止建殿的諭書,他們就停止工作,但神自己勸勉他們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當神自卑向人說話,接受祂話的人,或者有限,但祂的請求對於重視祂話的人,卻是重要,而能發生最高的權力。這于後來教會的工人,也都承認這要義。 彼得和約翰被禁止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時,他們就回答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四19-20)信心的本質、與神自己、神的目的、和神的能力,互相接聯;如是,人藉信將各種問題交托神,毫無顧慮。被擄歸回的子民,順服神的呼喚,向前進行他們的工作,他們知道神是管理萬人的心,祂能──照祂所行的結果──以仇敵的反對,幫助他們進行建殿之工。本章以下的經文,和下章所記載的,都是明顯神的智慧謀略,超過仇敵一切驕傲的陰謀: 第一,我們看見外邦的總督,和他同黨的動作,我們讀下面的經文說:「當時,河西的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來問說:誰降旨讓你們建造這殿,修成這牆呢?我們便告訴他們,建造這殿的人叫甚麼名字。」(五3-4) 總督查問這事,是他的權利,也是他主權中應辦的事務,因王已發出建築城牆的禁令,但不關乎聖殿。總督除了知道他君王的命令外,其餘的命令,他一概都不知道。屬血氣的人不能領會神對於祂子民的請求;神的子民違背世上的君王,順服神命,使神喜悅,他們反倒以為是愚妄的事,這是因他們不信那位真神。 本章第四節,似乎有一些不清楚,但請將本節和第十節互相比較,就可知道第四節所記載的「我們」二字,是指以色列人的仇敵,就是他們問以色列人說:「建造這殿的人叫甚麼名字?」──他們的目的,要向王報告以色列人已違犯王命,這乃是撒但暗中的工作,不論何時,神藉祂的子民為祂作工,撒但立刻來破壞了。第三節說:「當時」,這兩個字把那意思顯明了。當他們為自己建造房屋時,哈該向他們說預言,那時他們沒有遭遇甚麼逼迫,當他們恢復耶和華殿的工程時,撒但就立刻設了新詭計──公然的反對他們。 那時耶和華的殿,就是神的見證,因此,撒但是常常恨惡的。若信徒安身于世間,思念世上的事,成為世間的居民──他的行事為人,就正如世間的居民──撒但就不會去攻擊他;但頃刻之間,神的靈復興了他;他就以神的心意為念,且為神作有能力的見證,撒但就設計使他思念地上的事,成就他的目的。凡信靠順服神的人,撒但沒有能力陷害他,我們有顯著而完全的事實為憑證,即我們的主耶穌已得勝了撒但(太四章)。 另一面,撒但反對的方法是殘忍的。當神的僕人們和撒但爭戰時,神關心他們的軟弱和需要。當猶大人的仇敵設法阻礙他們的工作時,經上就這樣告訴我們說:「神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直到這事奏告大利烏,得著他的回諭。」(五5)神的眼目看顧祂可愛的子民,注意他們的危害,使他們在仇敵前有勇敢,並使他們覺得神是在他們中間,是他們的避難所,這樣,他們的心力就活潑,堅忍地去作他們的事工。 當我們知道神的眼目看顧我們時,我們的心就覺得這是一件奇妙的事,能使我們敬畏神而不懼怕人,又要使我們感覺神要覆庇我們、保護我們。祂藉祂的恩典,使我們和祂自己永遠聯合,那時,我們要如使徒發出得勝的凱歌說:「若神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這樣,我們的四圍,雖有兇猛的仇敵,但我們的心平穩安靜,繼續進行神所召我們所作的事工,因為我們確實知道神是我們全能全智的拯救者,祂要激勵我們,忍耐忠心去作祂的工。 以下的經文,是記載達乃和他的同黨,上本奏告大利烏王;那奏本上詳細寫著他們去巡視耶路撒冷的情形,與它的復興。將這奏本簡略分晰,就能得著益處和興趣。他們牢記不忘這些軟弱猶太人的工作,他們告訴王說:「王該知道,我們往猶大省去,到了大神的殿,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梁木插入牆內,工作甚速,他們手下亨通。」(五8)這奏本和前的奏本是不同的,雖兩次上本的目的是相同的,要使他們停止建殿的工作,但其中所報告的事實,是不同的;這次將真實的情形奏告王,不過為了要使他們停工的緣故,就加上言語形容他們作工的光景說:他們專心殷勤。 第九至十兩節經文,是重複記載第三至四節的言語,他們將質問的話報告王。第十一至十六節,是猶大長老回答質問者的話語,這回答卻是簡明而有力,他們略述他們的歷史,及遵奉神命建造聖殿,第一句說明他們自己的地位,「乃是天地神的僕人。」我們勇敢承認我們所站的地位,乃是最有能力的利器,對付撒但的詭計。 彼得初步跌倒,就是他自己否認他是跟過拿撒勒人耶穌,這豈不是成了他的失敗和羞恥麼?猶大人站在他們的地位上,勇敢承認他們是神的僕人,他們的靈裡就得了天恩,知道神的眼目看顧他們。同時他們輕看王命,為著手進行工作的完全理由,他們又述說從前聖殿被毀的原因,是因「我們列祖惹天上的神發怒,神把他們交在迦勒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五11-12) 這是傷痛的歷史:所羅門建聖殿,尼布甲尼撒毀壞聖殿,是因他們列祖的罪孽。在這兩個時代相隔的時期中,已顯出神向他們所施何等豐富的恩典和慈愛,唉!人心已顯露了──他們已受過神的訓練,還是如此。自平安王所羅門(大衛是以色列人第一個王,但是建殿時方表示建國的起始。)到了惡王西底家被擄時代,是人擔負國家責任的時期,是國家的榮盛時代。他們又說明他們是遵奉古列王的命令,建造聖殿,且說古列王將尼布甲尼撒從聖殿中所擄來的金銀器皿,已交還他們為證據(五13-15)。 他們又說:「於是這設巴薩來建立耶路撒冷神殿的根基;這殿,從那時直到如今,尚未造成。」(五16)猶大人所說的,都是正確的,人的眼看來,也是正當的。瑪代和波斯(古列是波斯王)有一條律法,是人都知道的,就是凡王所定的命令,不可更改的(但六8、14-15)。他們的仇敵不明白律法,所以有這錯誤的舉動。 奏本上的結束,是他們請求王降旨調查,說:「現在王若以為美,請察巴比倫王的府庫,看古列王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神的殿沒有;王的心意如何,請降旨曉諭我們。」(五17) 聖工之停頓與進行(五1~17)(賈玉銘) (5:1~17) 以斯拉記箋記(五章)(于中旻) 真正的同工
起來動手建造…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裏幫助(拉五:2) 出於神感動的工作,神必興起人同工。 於是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都起來動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裏幫助他們。(拉五:1-2) 拒絕了“那地的民”的幫助,因為他們生命不同,動機自然不對。雖然似乎是因此樹敵結怨,那是堅持神的原則;遭受了控告,工程停止,時間沒有浪費。神的靈感動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來挑旺人民心中的火焰,更新努力,繼續建造工程。 以斯拉記文字釋經證道(五章)(張策) 第06講 恢復建殿 讀經:拉5章 內容: 一、恢復建殿 5:1 那時,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奉以色列 神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 5:2 於是,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和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都起來動手建造耶路撒冷 神的殿,有 神的先知在那裡幫助他們。 時間到了主前520年,神先後借著兩位先知來敦促所羅巴伯恢復建殿的事工,一是哈該,一是撒迦利亞。哈該從8月29日到12月28日,不斷敦促猶太人恢復建殿(該1-2章)。哈該講出第一篇信息後兩個月,祭司的後裔撒迦利亞也加入勸勉(該1:1;亞1:1)。所羅巴伯就響應先知的號召,恢復建殿。 所羅巴伯是第一批回國的猶太人的領袖,他的名字有“巴比倫的子孫”之意,應當出生于父母被擄巴比倫時期。聖殿建成並奉獻之後,聖經再沒有提到他的任何活動。很可能已經逝世,也可能猶太人宗教復興的熱忱和先知的信息(該2:21-23;亞2:5;4:7,9-10)引起了波斯當局的關注,不再支持他。 二、調查情況 5:3 當時,河西的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來問說:“誰降旨讓你們建造這殿,修成這牆呢?” 5:4 我們便告訴他們,建造這殿的人叫什麼名字。 5:5 神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直到這事奏告大利烏,得著他的回諭。 這次建殿也同樣遭遇了不順,當時任河西總督(管理河西省,包括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達乃帶著行政助理示他波斯乃以及手下來興師問罪,問猶太人建殿是奉了哪位皇帝的旨意,換句話說是誰授權的。猶太人就如實相告。根據下文13與17節看,猶太人說的是古列。 神的眼目看顧了猶太人,達乃雖然興師問罪,但沒有強迫他們停工。他返回之後把這件事奏告了大利烏王(5節;比較6-17節)。後來得著肯定的答覆之後,更是遵命幫助建造聖殿(6:1-13)。 5節沒有提到負責修殿的所羅巴伯的名字(比較2節),而是用“猶大的長老”,6:14也是這樣。可見當時的形勢已經不方便再提所羅巴伯的名字。 三、上本奏告 5:6 河西的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就是住河西的亞法薩迦人,上本奏告大利烏王。 5:7 本上寫著說:“願大利烏王諸事平安! 5:8 王該知道,我們往猶大省去,到了至大 神的殿,這殿是用大石建造的,梁木插入牆內,工作甚速,他們手下亨通。 5:9 我們就問那些長老說:‘誰降旨讓你們建造這殿、修成這牆呢?’ 5:10 又問他們的名字,要記錄他們首領的名字,奏告于王。 5:11 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天地之 神的僕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 5:12 只因我們列祖惹天上的 神發怒, 神把他們交在迦勒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就拆毀這殿,又將百姓擄到巴比倫。 5:13 然而巴比倫王古列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 神的這殿。 5:14 神殿中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去帶到巴比倫廟裡的,古列王從巴比倫廟裡取出來,交給派為省長的,名叫設巴薩, 5:15 對他說:可以將這些器皿帶去,放在耶路撒冷的殿中,在原處建造 神的殿。
5:16 於是,這設巴薩來建立耶路撒冷 神殿的根基。這殿從那時直到如今,尚未造成。’”
5:17 現在王若以為美,請察巴比倫王的府庫,看古列王降旨,允准在耶路撒冷建造 神的殿沒有。王的心意如何,請降旨曉諭我們。 本章最後記下的是達乃給大利烏一世的奏章,內容就是求他核實一下猶太人的說法(17節):是古列允許他們建殿,並且歸還聖殿的聖器;而當時委派的猶太人省長是設巴薩(13-16節)。 6節提到的“亞法薩迦人”不同於4:9亞法撒提迦人(負責行政工作的專員),而是類似我國的督察,負責查案,有判罪之權。 11節提到的“大君王”顯然是指所羅門王。他建造第一座聖殿,歷時七年完成(王上6章)。 13與17節都稱波斯王古列(1:1)為巴比倫王,似乎矛盾。這樣稱是因為古列打敗了巴比倫,他便成了兩國之君。同時,巴比倫在這事件中較為重要,因猶太人被擄的七十年都在那裡度過。 四、反省反思 1、聖殿恢復建造是在什麼時間?原因什麼? 2、這次恢復建造遇到什麼困難?神是怎樣看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