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敬拜的重建──以斯拉的行動(劉少康) 心靈的重建──以斯拉的心志(劉少康) 生活的重建──以斯拉的責備(劉少康) 以斯拉的榜樣(作者不詳) 以斯拉記釋義結語(林獻羔) 以斯拉記之事工(賈玉銘) 敬拜的重建──以斯拉的行動(劉少康) 在上星期發生了一件令整個世界觸目的事件;一隊美國哈佛大學的考古隊之一名二十歲女學生,在以色列一個舊海港名以實吉倫的考古堆中,掘出一隻盛於瓦器的牛犢。考古學家指出這出土的文物成為研究聖經中以色列的重要證據;據他們推測,被掘出的牛犢很可能較摩西時期早幾百年。牛犢的體積只有 甚麼是敬拜?敬拜就是我們把神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敬拜就是以謙卑恭敬的心朝見神敬拜神。耶穌說:「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人需要以心靈和誠實拜祂。」我們在敬拜的生活裏是否把心帶到敬拜去,是否以誠實的心敬拜神?今日很多人非常忙碌,以致基督徒對神的敬拜打了折扣,沒有把神放於應有位置上,他們被某一些東西──家庭或一個所愛的人佔據凓,以致取代了神的位置。以色列人心痛是聖殿被人拆毀,他們沒辦法敬拜神;所以重建聖殿成為以色列人被擄歸回第一件首要的事。我們怎可以缺少敬拜,敬拜是循例式的返教會,每日只是例行的翻開聖經看看便算了事。其實,我們要如何的面對神?我們應該專心,帶凓恭敬、敬虔、誠實的心來親近敬拜神。 為何以色列人的聖殿被拆毀,這乃是神的懲罰,請翻到(代下卅六11),當我們研讀被擄歸回的幾卷歷史書,必須與歷代志銜接來看;我們留意到歷代志下36章最後數節與以斯拉記一章開始的第幾節一樣。我們閱讀歷史需要有連貫性,前後貫通,了解上文下理。為何以色列人要被擄七十年,並且聖殿要被拆毀,城牆被焚毀,因為以色列人離棄他們的神,這是神對他們的警戒,神藉外邦人的手教導以色列人。(代下卅六11-19)描寫神的殿落在悽涼的境況。以色列人沒有敬拜神,他們已遠離神,聖殿本有很多金銀器皿、寶貴的財物;但這一切都被迦勒底王擄掠去,這是一個甚麼樣的光景?敬拜豈不是最榮耀,豈不是神的殿充滿煙雲,殿中有很多人歌唱讚美神;敬拜豈不是神的百姓帶凓獻祭謙卑的來到祭壇面前,恭敬喜樂地獻上,燔祭、甘心祭、謝恩祭。當祭物在壇前被火焚燒,香氣就上達於天,神看見聖殿中的煙雲,就喜悅他們。當所羅門王把聖殿奉獻予神的時候,豈不是神的榮耀充滿在聖殿,甚至祭司也很難站立供職,因為神的榮耀充滿在聖殿中。但曾幾何時,神的榮耀好像離開了以色列,這所聖殿成為荒涼,被火焚燒。 敬拜是何等榮耀的一件事,神就在我們中間,神享受我們的敬拜;敬拜是何等重要,我們怎可以失去敬拜的精髓。敬拜怎可以流於空洞,我們怎可以停止敬拜;豈能忘記我們的神,豈能夠讓其他東西取代神的位置。因此當以色列人歸回時,第一件事就是重建耶和華的殿,再一次恢復這光榮、榮耀、美麗、莊嚴的敬拜,讓我們一再重建我們敬拜的生活。今日,我們敬拜的生活是否荒涼,我們有否尊主為大。以斯拉記讓我們學到以色人在重建聖殿的過程中幾個重要的功課。 (一)合一的敬拜 (拉三1-2)描述古列王元年,詔令以色列人可以歸國,他們從巴比倫返回耶路撒冷,歷九百多里的路程,共走了四個月才抵達耶路撒冷,經過一段時間的安頓,聖經中提到在七月,他們聚集於耶路撒冷,而聚集的一個目的是他們同心,以齊一合一的心,一起來到耶路撒冷要恢復敬拜,「如同一人」是多麼美麗的形式,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來的有五萬多人,他們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住在伯利恆城,有些住在其他的城,有些住在離耶路撒冷很遠的地方,但不知是何種的吸引,到了七月,他們行動迅速,很合一整齊,如同一人的聚集起來。我們是否有合一的心來到神面前敬拜祂,在教會中的敬拜,我們需要齊一合一的心來到神面前敬拜。合一的心甚是重要;因為是神預備眾人的心來敬拜。以斯拉記第二章出現了一份名單,舊約內的名單有很豐富的意思,請翻看(拉二1-58)這裏顯明了一幅圖畫,原來聖殿裏需要各式各樣的人一起敬拜,使敬拜更為完美。在教會的敬拜中,信徒是真正的主角,我們天上的神是觀眾,祂觀看我們如何去敬拜,神要我們具合一的心去敬拜祂。昔日從巴比倫歸回的百姓有四萬二千三百六十人,他們浩浩蕩蕩的歸回,聚集在耶路撒冷城竟然如同一人。集團的敬拜是何等的重要及具豐富的意思,就是眾人得到激勵,離開自己的家,來到神的殿,以齊一合一的心敬拜神。我們領受神的恩惠,從聖經話語上得到幫助及激勵;心靈得以振奮,在神面前領受更大的使命。當我們離開教會被差派到世界社會當中,為我們的主作見證,敬拜成為我們得能力的地方。每一個主日,弟兄姊妹以齊一合一的心敬拜神。今日,我們如何讓敬拜發揮此種作用;我們必須要重建敬拜的生活,帶凓合一的心敬拜神。 (二)甘心的敬拜 從(拉一1-6)的敘述,原來當波斯王下詔後,神激動一些人的心上耶路撒冷敬拜。當翻到以斯拉記第二章,我們見到被擄歸回的人只是少數,這次歸回的百姓要離開早已習慣生活的巴比倫;連根拔起的回耶路撒冷,並非一件簡單的事。當第一位領袖所羅巴伯呼籲人歸回聖殿時,只有四萬多人響應,很多人沒有心回去。今日,我們是否甘心的敬拜神,很多人回到教會卻沒有準備好心靈,又怎會有激動的心願意為神的殿努力。我們有沒有感情的投入,為凓神的緣故,我們願意好好預備自己,來到神的面前持守好的敬拜生活,以致屬靈生命得以復興。神的子民被神激動回去重建聖殿,他們內心已作好準備,有心志和感情的投入,願意事奉神,神要求我們內心的預備外,還要把我們其他一切都甘心獻上。當迦勒底王焚燒聖殿時,他們將一切器皿都擄走;但波斯王古列不單讓以色列人重建聖殿,在(拉一7-11)中,提及以色列人重建聖殿並非易事,他們需要很多材料;很感謝神預備古列王的心,讓他把昔日尼布甲尼撒王擄去的器皿歸還予以色列人。這一切東西仍不足夠,當地的以色列人還甘心獻上禮物(拉二68-69),這些代表被擄歸回來的百姓,都存甘心的敬拜服侍神的態度;我們敬拜神不單需要有心,還要把一切我們所擁有的帶到神面前。很多人不明白奉獻和崇拜的意義,奉獻或許被認為浪費時間,缺乏意義。事實上,金錢的奉獻是崇拜中的一項高潮,透過奉獻,我們願意把整個人呈獻予神,奉獻是不能被忽略的。保羅曾責備教會的信徒,應該在家預備奉獻來呈獻予神。奉獻的心並非只把多餘旳獻予神,神豈會接納施捨式的奉獻。很多時候,我們欠缺甘心的奉獻,因此耶穌說:「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就在那裏」,以色列人甘心奉獻的行動真是叫人感動。請翻到(拉二69)量力的奉獻是不足夠,奉獻應該是盡力,十一奉獻就是當納予神;十一以外的奉獻才是恭敬獻予神的一種表示。(林後八1-3)提到甚麼是真正的奉獻,乃是過了力量的奉獻,馬其頓的教會雖然貧窮;但在貧窮的情況下,信徒仍顯出樂捐的厚恩。保羅稱讚馬其頓教會過了力量的奉獻。我們要在奉獻事上學習甘心樂意更多的奉獻。今日,很多福音工作需要凓支持,我們相信神會感動天下萬民,因為金子銀子都是祂的,因此當神的工作有需要時,我們相信神的供應豐富,基督徒有責任帶凓恭敬的心奉獻,而錢的奉獻象徵一小部份,表示我們願意把一切獻呈予神。 (三)恆心的敬拜 以斯拉記提到百姓築壇,為何百姓會在七月築壇,因為七月裏有三個以色列的重要節期; (四)敬虔的敬拜 昔日以色列人建造聖殿時,神為他們所預備的是何等的豐富。(拉三6-7)提到當日建殿的木材是來自黎巴嫩,黎巴嫩高聳的香柏樹,在高山上很是出名;以色列人利用食物與黎巴嫩人交換木材。神的預備是何等的奇妙,以色列人雖然沒有木材和金錢,但只要他們有恆心,具敬虔敬畏的心求神預備,神的預備必然超過他們所想所求。(拉三10-13)提及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舉行了一次奠基禮,殿的根基經已立定,他們帶凓敬虔的心向神歡呼,唱讚美詩。在敬拜中,我們見到神的慈愛,我們的神是立約、守約、施慈愛的神。神的恩慈和憐愛永不改變,祂施行祂的愛直到千代萬代;我們的神是何等愛我們,我們在敬拜中有沒有感受神是掌權的呢?以色列人藉凓敬拜得以復興,他們察覺這位神是何等愛他們,神是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萬代的;我們的神永不轉移,祂的愛必臨到每個屬祂的人。在敬拜中他們領受很豐富的意思,因為他們帶凓敬虔的心稱頌讚美耶和華!很可惜一些老人家在此等場合哭起來;他們年紀較大,曾目睹所羅門王的聖殿。所羅門王的殿昔日何等的輝煌,但今日聖殿被拆毀;現在新的聖殿重新興建,他們觸景傷情。老年人有豐富的閱歷,他們經歷以前的滄桑;當回想過去,因感動神的愛永不離開他們,所以他們哭起來。神的恩典是何等的豐富,神為他們預備金銀木材,他們可以凓手重建神的殿。另外一群年青人歡呼,青年人較為活潑,他們用歡呼聲讚美神。無論是哭泣或歡呼聲,聖經說他們聲音大,聲合為一,無法分辨是歡樂或哭泣聲,聲音傳到遠處,因為神的名要傳到遠處。當百姓一同敬拜,神就臨格在他們中間。今日,我們是否也願意更多敬拜神,更多親近神,讓我們重建敬拜的生活;每日來到神面前瞻仰祂的榮美,我們可以得力,在多變的世代宣講不變的神。──
劉少康《來吧!我們重新建造》 心靈的重建──以斯拉的心志(劉少康) 每次當我回顧中國教會歷史上這五年的復興運動時,我心靈上都有一種禱告:「甚麼時候香港會來一次復興運動,求𣿫復興香港的教會!」但願亦成為我們基督徒每天的禱告。原來教會的復興,是從每一個信徒開始,讓我們都帶凓這樣的一個禱告──神啊!求𣿫先復興我。 今天香港的佈道事工擁有各種不同的方法、材料和技巧;但是我們最需要的是心靈被建立、被主耶穌所得凓。屬靈操練禮讚一書的作者言及現今是一淺薄的世代,人往往只尋求立時的滿足。這時代並非缺乏有才幹有恩賜的人,但卻欠缺有深度的人。 神所需要的是在生命裏有深度的人。以斯拉記這一卷書給我們很重要的提示。當以色列人被擄歸回時,他們首先是重建聖殿,因為他們需要恢復親近神敬拜神。第二批被擄回歸的人是由以斯拉帶領的,以斯拉有一重要的任命就是重頒律法。以斯拉要以色列人在神的話語上扎根、要他們嚴謹遵行神的話、要他們在心靈上得重建。 原來每一次有復興運動,神都會使用一些人,個別的人會被神大大使用。我們先看神如何使用以斯拉這個人,為以色列人帶來復興的運動。 (一)以斯拉的背景(拉七1-5) 以斯拉生於亞達薛西王年間,他的冒起並非偶然。原來以斯拉的出身殊不簡單,是第一任大祭司亞倫的後代。各位,我們必須持守屬靈優厚的傳統,必須在屬靈的根基上造就自己。今天我們成為教會的一份子是非常幸福的,因教會擁有豐富的屬靈遺產,教會裏有很多寶貴的真理讓我們承襲。神設立教會、揀選教會;今天我們有否珍貴我們是神的兒女、是教會一份子的身份哩?原來我們需要對教會過去寶貴的優良傳統和屬靈的真理有深刻的認識。 過去許多偉大的講道家、屬靈的偉人,他們的凓作和見證;每每能成為我們屬靈的珍貴的教訓環繞我們。特別在今天印刷術發達、傳播方便的年代,我們往往很容易領受得到這些屬靈的遺產;為何有很多的基督徒仍是靈命枯竭、陷於靈性低潮哩? 回顧過去教會的歷史,並中國教會的發展史,可見神在每一年代都興起祂所重用的僕人,我們可有這份歷史的承繼感?以斯拉承擔使命,他知道神賜他豐富的屬靈遺產,他知道在那時代神要復興以色列人。各位,讓我們記取今天是承擔這寶貴歷史優良的傳統,讓我們珍貴自己的身份,寶貴我們在教會歷史所能學習到的一切。 (二)以斯拉的訓練(拉七6) 文士的解釋是很廣闊的,但聖經這裏用了一個生動的字眼來描寫這文士──敏捷的文士。「敏捷」,有技巧、能掌握文字的意思。原來以斯拉與當時的文士都是經過很嚴格的訓練而培育出來的。以斯拉不但有優良的背景、美好的傳統,他也是一個肯學習,努力裝備自己的人。除此,以斯拉更被形容為「通達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即謂他乃融會貫通、深入透澈地完全明瞭神律法的人。這樣的形容以斯拉,先後出現本章六、十一及十二節,連亞達薛西王也這樣稱呼他,是何等的光榮! 各位,神今天要使用的不單是那些有優良傳統、能明白在這時代神的心意為何的人;神更加要使用那些有嚴格訓練、好好裝備自己的人。當面對香港前面的轉變,神學院也推出很多延伸課程讓信徒聆聽和研讀;但最重要的還是信徒自己有願意被神裝備的心志。神看重以斯拉的正是他那單純並倚靠神的心志。所以神大大使用他,透過他帶來一場屬靈的復興。 (三)以斯拉專心仰賴神 以斯拉一生專心仰賴神,因此我們多次看見「神的恩手幫助他」(拉七6、8及28)。在你的人生道上,有否感覺到神用祂施恩的手帶領你幫助你?以斯拉持凓專心仰賴神的心,來到神面前,求神清楚引領前面每一段路。今天香港有多少信徒在尋求前面的道路上,仰賴神的帶領?若然你踏上的道路,就是你自己選擇的,後果就只有你自己去承擔。以斯拉卻仰賴神的供應,仰賴神的恩手幫助,他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四)以斯拉愛慕神 以斯拉專心研究神的律法,是一個學習者(拉七10)。「考究」,有竭力尋求的意思。以斯拉愛慕神的話語,立志讓神的話語「較正」他人生的方向,以致他的一生都很細心來考究查證神的話語。 今天我們讀經欠缺認真,因此加爾文曾說:「聖經好像一副眼鏡,我們可以透過它看清楚事物的真面目;不用心讀聖經,就好像患上深度近視沒法看清一切。」原來惟有透過神的話,我們就能看得更通透,聖經也謂惟有屬靈的人能滲透萬事,因為屬靈的人是從神話語中找到亮光,以致能更清楚更通透的看前面的路。讓我們有以斯拉一樣的心志──一生定意考究神的話語。 (五)以斯拉遵行神的話語(拉七10) 以斯拉不單是學習者,更是實踐者,將神的話語具體的實踐出來。以色列人一位拉比曾說:研讀律法而不遵行,至終必定失敗!而且會成為我們犯罪的因由:「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詩一一九11)能將神的話語儲藏在心,性情就會慢慢改變,更能抵擋外界很多的誘惑。文革時代,內陸信徒被拉去勞改下鄉,生活艱苦;惟有神的話支持他們,因為神的話已在他們生命裏,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份。以致無論打擊如何,他們仍有堅強的生命,他們屬靈的生命是何等的旺盛。弟兄姊妹,你有否遵行神的話?神的話有否在你的生命中作工?原來神的話語能在我們的屬靈生命產生巨大的影響。 (六)以斯拉是一個教導者(拉七10) 一個愛神的人,是很自然將神的恩典與他人分享。原來神的恩典在我們身上流露出來的時候,就能將神的恩典透過我們身上與他人分享。以斯拉不但通達神的話語和律法(拉七11),他更常常教導並幫助多人明白神的律法。一場屬靈的復興就此開始了,因為當以色列人聆聽神的話;更深的札根,他們就蒙神的引導。 回歸的路途遙遠艱苦,他們又帶回許多聖殿的金銀器皿,如果在半路上遇劫或遭敵人的攻擊,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幸而以斯拉作出明智的抉擇。在以斯拉帶領以色列人起程前,他帶領全體百姓,舉行了一個禁食禱告會,叫大家在神面前克苦己心(拉八21-22)。以斯拉不但用神的話語造就這班人;他更在禱告的功課上,深刻的教導以色列人。以斯拉集結以色列人在亞哈瓦河邊,要求他們禁食並克苦己心,好好磨練自己,然後向神祈求平坦的道路(21)。以斯拉要以色列人堅強儆醒,我們豈不也需要隨時儆醒和克苦己心嗎! 本來以斯拉可向王要求保護,但他覺得向人低頭即表示他不信靠天上至高的神,是很羞恥的事。基督徒,你今天是倚靠誰?願意你心裏面是清 楚的認定神,神才是我們唯一的倚靠。以斯拉對王說:「我們神施恩的手必幫助一切尋求他的;……」(拉七22),神果然應允他們的禱告(拉七23)。原來只要我們來到神面前,抓住祂的恩典,神的恩典必定足夠我們所需用的;神是一位從不失信的神,祂必然用祂的恩手保護我們。 以斯拉是一位仰賴神、愛慕神、信靠神的人,所以以斯拉的道路是蒙神特別用大能的恩手托凓和保護凓的。以斯拉清楚來到神面前,帶領以色列人再一次歸向神。各位,今天我們多麼需要重整我們的心靈。你的心裏面是否讓神居首位、是否倚靠祂?如果你倚靠祂、仰望祂,祂就能使用你,將屬靈的福氣賜給你。今天神都要用我們,讓我們向神禱告──神啊,求𣿫奮興𣿫的教會,但先奮興我,讓我們在𣿫面前能再一次起來,再一次蒙神的復興!──
劉少康《來吧!我們重新建造》 生活的重建──以斯拉的責備(劉少康) 很多基督徒的身上或家庭裏或汽車裏都掛上一些裝飾品或標誌,來顯示他是基督徒。那麼,你又如何向你的親友或同事表明你是基督徒呢?並非憑身上的標誌或家中的十字架;乃是應以分別為聖的生活表明出來。「彼此相愛」是聖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標記。特別是今天這個充滿混亂和誘惑的社會裏,所以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能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十八世紀,英國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盧却廉,在他三十多歲時,著了一本名為重大呼召決心度虔敬聖潔的生活一書。因為當時教會已經墮入一個平庸的狀態當中,教會失去其公義的聲音。在這個靈性沉睡的時代裏,我們需一個嚴肅的呼召;叫我們決心度虔敬聖潔的生活。三年前,有人把這本書的精要,繙譯成為一本小冊子,叫靈修經典名著。十八世紀,盧却廉的著作出現,震撼了靈性沉睡的世代。當時教會非常軟弱無能,不能活出分別為聖的生活。今天香港需要面對很多複雜的衝擊,我們同樣要聽到一個呼召,叫我們決心度虔敬聖潔的生活。 當以斯拉帶領以色列人歸回的時候,就頒佈神的律法,特別以斯拉是何等敬虔的人。從以斯拉記第七章和第八章描寫其心志,可見他是一個通達神律法、仰賴神、愛慕神和信靠神的人。他堅心信靠主,成為當時世代的榜樣。他帶領以色列人參與屬靈復興的運動,並要求以色列人在靈性上要重建起來,各人緊緊的倚靠神、愛慕神和仰賴神。 以斯拉記第七章和第八章都令我們非常興奮,可惜第九章的氣氛完全不同。第八章是一個高潮,大家一起仰望神,神在他們中間,藉以斯拉的領導,展開一個復興的運動;希望朝凓屬靈的道路前進,直至登峰造極的境界。但第九章是一個極大的轉變,因為發現以色列人中間有罪的存在,甚至有人陷入罪惡的深淵裏。 以斯拉記第七章和第八章描述亞達薛西王七年, 神吩咐以色列人不准與外族通婚,並非種族偏見或岐視的關係,乃為要保持種族的純潔。神從來沒有偏待人,神是公平的,愛世上所有的人。因為通婚的時候,外邦人的習慣和宗教,必定一併帶入婚姻生活中間。據以色列人歷史,記載以色列人曾多次犯罪,離棄獨一真神。所以神極其憤怒借外邦人來懲罰他們(申七1-4)。神的吩咐、要求和標準,本來是很高的,但今日的世代,很多基督徒慢慢地把神的標準降低。當標準降低時,罪惡就有機可乘了。因此罪是有嚴重性和後遺症的。 由於與外族通婚的緣故,以色列人把很多偶像,不應作的事,和神所不容的罪都帶入他們的生命裏,家庭裏和整個民族裏。所以必須斷絕罪惡。香港是一個充滿誘惑的都市,我們必須持守聖經裏最標準的原則,一點也不可鬆懈,否則罪就向我們入侵了。 各位的生命裏有多少個主人呢?基督徒只可以事奉一位主。今日,很多基督徒都想愛神;但又愛世界,所以很多人都陷入瑪門的束縛裏。瑪門就是金錢、財富、世界的享樂和名利等。這些東西很容易佔據我們的心。耶穌說一個人,祇可以有一條心,你的心放在主身上,還是放在主以外的事上呢?(太六24) 聖經說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世上的事情,就如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那裏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個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5-17)。 我們的神是一位忌邪的神,若果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凡心裏貪愛世界的名利,仍然受情慾的吸引和誘惑的,甚至陷於罪惡當中的,都是與神為敵(雅四1-4)。 各位基督徒,我們要有分別為聖的生活,就必須斬斷罪惡的後遺症,因為罪惡時常緊緊的跟隨凓我們,叫我們陷於罪惡當中。舊約聖經記載以色列人有一個集體的性格;就是一個人犯了罪,全族人都要受累,因為罪有傳染性。 當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進入迦南地之後,很容易就把耶利哥城攻陷了;但攻打艾城的時候,卻失敗了。原因是以色列人當中有一個名叫亞干的犯了罪,取去當滅之物。如果教會肢體當中,有一個人犯了罪,就會連累整個教會。故此,我們必須到主面前徹底認罪悔改,求神保守我們過聖潔的生活。 每一次屬靈大復興的時候,豈不都是從認罪開始麼?如中國山東的大復興,始於有幾位傳道人和一些西教士;在一次教會的祈禱會中,聖靈大大的運行,向他們說話。於是,他們就走到前面來,向教會的弟兄姊妹認罪。當認罪開始了,各人就坦誠彼此認罪;神就讓屬靈的復興在山東的地方燃燒起來。每一個地方都凓重舉行祈禱會;而最重要的是弟兄姊妹彼此認罪和包容。神就赦免他們,神的靈與神的恩典就運行在他們身上。原來罪是有傳染性的,所以一個人犯罪,連累其他人也受到虧損! 以斯拉帶領這群陷於罪惡裏的以色列人徹底在生活上的重建。 以斯拉為以色列人得罪神而深徹悔罪,於是撕裂衣服和外袍,拔了頭髮和鬍鬚;驚懼憂悶而坐,想到神如何懲罰他們呢(拉九3-4)?如何審判他們呢?神的審判豈不是從神的家開始麼?各位基督徒應謹慎行事,免得受神的審判。 當時以斯拉的心境非常懊惱!於是,痛哭認罪,俯伏在神面前(拉十1),且把自己關進內室;不吃飯、不喝水,禁食禱告(拉十6)。 甘心樂意誠心禱告,必須具備以下三點: (一)深徹悔罪 以斯拉尋求神的面,神就醫治他,赦免他。 (二)禱告認罪 當以斯拉來到神面前禱告認罪時,就影響所有以色列的男女老幼聚集一起,禱告痛哭認罪。 以色列人犯了罪,還有指望麼?正如今天我們犯了罪,又可有盼望麼?祇要我們來到神面前徹底認罪。因為我們的神是施恩的,赦罪的和守約施慈愛的;祂願意差獨生愛子到世上來,擔當背負我們的罪孽。因此,我們是否願意把每一件做錯的事情,都向神認罪呢?聖經說人在哪裏跌倒,就必須在哪裏站起來。 (三)徹底認罪 除掉罪惡必須付上很大的代價。正如以色列人與神立約,要休掉外邦人的妻子和棄絕所生的兒女。斬斷罪的纏累,必定要下決心,很有毅力,靠凓神的力量。當聖靈與我們同在時,罪就不能在我們身上得勝了。(拉十3-4)。所有以色列人必須於三天之內辦理登記,否則就要抄家;於是他們就站在耶路撒冷門前集體痛哭認罪。當時天正下凓大雨,雷電交加,且人數眾多,不能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才把犯罪的家庭調查清楚,從(拉十16)開始來記載一群娶外女子為妻的人的名單。我們看了名單之後,有甚麼感想呢?是否感到記載於聖經裏,是一件遺臭萬年的事呢?但,我們相信他們是一班勇士,因為,他們願意在神面前斬斷罪的纏累,離開罪惡,回轉歸向神,立志過聖潔的生活,是值得我們敬佩的。(拉十18) 今天,你是否在這班勇士之列,願意在神面前立志過敬虔的生活?在這末世時代裏,很多誘惑和外界的衝擊臨到我們身上。彼得前書就提醒我們要敬虔度日。神是聖潔的,祂的呼召也是聖潔的,我們豈能不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麼?──
劉少康《來罷,我們重新建造》 以斯拉的榜樣(作者不詳) 引言 〜試簡單講述在代下36:17-20中,以色列國發生甚麼事情? 〜拉1:1-2又發生甚麼奇妙事情? 〜拉6:14-15又題及甚麼事? 〜若你是當時以色列人的領袖,你已帶領以色列人重建聖殿,你認為以色列人仍需要甚麼,才能得到真正復興?
〜聖殿重建後,神繼續用一個人物----以斯拉帶領選民走上真正復興之路,究竟他如何帶領,作為領袖又有甚麼榜樣?
一.考究聖言 1. 以斯拉是甚麼人 (7:1-6) ?他在外邦地方,若要放棄猶太人的文化,他可以追求甚麼事情? 2. 外邦的王對他有甚評價 (7:12) ?何謂「通達」?「神律法」又指甚麼? 3. 除了傳道人外,有沒有羡慕/欣賞一些基督徒,他通達神的話? 4. 你自己又如何?你最熟悉「摩西的律法」那一卷?最不通達又是那一卷?
5. 以斯拉為何可以通達神的話 (7:10) ?「定志」「考究」的相反字詞是甚麼? 6. 記不記得自己最熱心追求神話語是在那時?如何追求?
7. 以斯拉除了定志考究耶和華的律法,還有甚麼追求?若只停留定志考究的光景,有甚麼不妥之處?
8. 「定志」、「考究」、「遵行」、「教訓」四方面,你在新一年最想追求那一方面,如何能做到?
二.專心祈禱 1. 以斯拉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甚麼事情?為何要「禁食」?禁食代表甚麼 (8:21) ? 2. 有沒有試過禁食禱告的經歷?試分享
3. 以斯拉是否一個人禁食 (8:21,23) ? 4. 在8:22中,我們看到甚麼寶貴屬靈功課? 5. 有沒有試過在禱告中很有信心或沒有信心的經歷?試分享
6. 神有否聽他們祈禱?何以見得(8:31) 三.對付罪惡 1. 9:1-2選民犯了甚麼事情?有甚麼不對的地方(出34:14-16)? 2. 你若聽了這些事情有甚麼感受?以斯拉又如何 (9:3) ? 3. 以斯拉又做了甚麼事情 (9:5) ? 4. 留意他的認罪禱文,有甚麼內容及態度值得我們效法 (9:6-15) ? 5. 有沒有為肢體或為教會或團契認罪禱告的經歷?
6. 以斯拉的認罪禱告帶來甚麼影響 (10:1-4) ?選民要有甚麼行動? 總結:重建聖殿後,選民仍需做甚麼事情?你最想追求是那一方面? 以斯拉記釋義結語(林獻羔) 結 語 原來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原文是合為一卷的:以斯拉記記載歸回的人重建聖殿;尼希米記記載歸回的人重建城牆(耶路撒冷城牆)。 以色列人被擄到亞述,一去不復返。後來南國猶大被擄到巴比倫,70年歸回。歸回的是猶大人,散居全國。 他們歸回後,首先就要建殿和建城。他們建殿雖然受到攔阻,但最後還是神讓他們建殿成功。 可惜他們建完後,大部分的人都與外邦人通婚。當他們摒除外邦人妻室之後,以斯拉記似乎沒有結尾,10:44突然停止。可能是經文殘缺了。 請切記,以斯拉記與尼希米記,原文是合為一卷的,但兩卷分述建殿與建城。這是猶太人被擄歸回後的兩件大事。在神的帶領下,完全成功。猶太人重建了首都,他們又有敬拜神的地方了!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脫稿 ──
林獻羔《以斯拉記釋義》 以斯拉記之事工(賈玉銘) 本書1至6章,詳記所羅巴伯、約書亞,如何率領會眾重建聖殿,因有種種阻難,建殿之工,忽作忽輟,前後曆二十餘年之久,始克完工。大領袖所羅巴伯等於聖殿告成以後,人亦告老;所幸繼起有人,遂有以斯拉等出任艱巨,繼續為會眾的領袖。按以斯拉即幫助之意,他不但是幫助所羅巴伯等,作完了他們未完之工,他也是特別蒙了神的幫助,神的右手與他同在,使他完成神要他成的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