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三十二篇拾穗 【詩一百三十二篇題註】「上行之詩。」 這首王者的詩篇包含兩部分:祈求耶和華記念大衛把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熱心,因而祝福他的王朝(1~10節);以及耶和華的回應:應許會成就大衛之約(11~18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求告詩,供慶典遊行時歌唱之用。詩人求神恩待坐大衛寶座的王。從文字和內容看,很可能寫于王國初期獻殿時(8~10節見代下六41~42,為所羅門獻殿禱詞一部分);但也可能為慶祝新王登位之用。詩歌中有大衛迎神約櫃入耶城的描寫(代上十五5~16節)。――《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禮儀詩:本篇的主題包括約櫃,以及神揀選耶路撒冷和大衛家的事。這首詩或許是在慶祝君王登基的大遊行時所唱誦。――《串珠聖經註釋》 大衛與神的殿: 這首詩是對神聖殿的讚美詩,是為了朝拜聖殿所唱的朝聖者之歌。本詩的作者不甚清楚,但據詩人告白說自己親自將神的約櫃安置在聖殿來看(6~9節),極有可能是所羅門王(代下5:2~5),可能是在聖殿築成獻殿之時所作的詩(代下6:41,42)。詩人稱頌了神之榮耀,稱謝神對大衛所施的恩典與所立的約。這首詩分成以下三個詩段:①大衛為神之聖殿而發的熱心與所許的願 (1~5節);②所羅門建造聖殿(6~9節);③神對大衛家的應許(10~18節)。 ――《聖經精讀本》 上一篇是上行之詩裡最短的一首,因為那裡所表達的是人的謙卑,謙卑的人話語不多。本篇卻是上行之詩裡最長的一首,因為這裡所表達的是人與神聯合,所以心裡充滿了神的心意。──《聖經綜合解讀》 在上一篇,大衛說「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一百三十一1);而到了本篇,大衛竟然敢「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5節),過去八十年都沒有人敢做這樣的大事(撒上六9)。一個謙卑的人,不是不想為神做大事,而是凡事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大衛已經被神破碎到了可以與神聯合的地步,心裡只剩下神,所要成就的都是神的意思(路二十二42),既不會用事奉來滿足自己的表現欲,也不會把自己的意思強加於神。神讓他停,他就安靜等候(撒下六11~12);神讓他做,他就竭力去做(撒下六14);神不允許他建殿(撒下七55),他就用餘生專心預備材料(代上二十八2)。──《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是一篇彌賽亞詩篇,徒七46引用了第5節,徒二30引用了第11節,路一69引用了第17節。全篇前後呼應: o A. 大衛向神起誓(1~5節); o B. 大衛尋求神的居所(6~7節); o C. 大衛求神進入安息之所(8節); o D. 為祭司和聖民禱告(9節); o E. 為受膏者禱告(10節); o A1. 神向大衛起誓(11~12節); o B1. 神揀選錫安作自己的居所(13節); o C1. 神賜福安息之所(14~15節); o D1. 神賜福祭司和聖民(16節); o E1. 神賜福受膏者(17~18節)。──《聖經綜合解讀》 ◎ 24 68 這兩篇傳統上也認為是大衛將約櫃運入耶路撒冷相關的詩篇。 ◎ 代下 6:41~42 引用 詩 132:8~10 作為所羅門奉獻聖殿的禱告。 ◎ 撒下 6 記載大衛把約櫃運進耶路撒冷的事蹟,而 撒下 7 說明了大衛想要為神建聖殿的想法,以及神反而應許要為大衛建立家室的事蹟,這些記載可以作為這一篇詩篇的背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耶和華啊,求你紀念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 “苦難”:大衛因發誓為神建殿(見2~5節)而經歷的艱困(見撒下六~七章;王上十一12~13;十五4~5)。――《啟導本詩篇註釋》 所受的一切苦難: 指大衛為了尋得神所居住的聖所,並為了在那裡供奉約櫃而擔憂與愁煩(代上13,15,17,22章)。 ――《聖經精讀本》 「大衛所受的一切苦難」(1節),指為了迎接約櫃所經歷的曲折,包括「大衛因耶和華擊殺烏撒,心裡愁煩」(撒下六8)。──《聖經綜合解讀》 ●「苦難」:SH 6031,「受痛苦」、「卑微」。七十士譯本與敘利亞譯本選用「謙卑」、「卑微」的意義。 ◎「所受的一切苦難」:指的應該不是「所有的苦難」,而是「安置約櫃進入耶路撒冷」(也可能包括征服耶路撒冷)所遭受的苦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5】這是很特殊的一段,讓我們瞥見大衛將約櫃帶入耶路撒冷的動機(撒下六章;代上十三~十六章)。若沒有這一段,我們或許會誤以為(有人曾如此認為)這是政治手段:使他的威望與新立首都的光彩達到顛峰。但這裏顯明,他乃是為了神的名聲大發熱心,知道這是他百姓的天命(雅各的大能者是雅各在預言十二支派的未來時,對神的稱呼,創四十九24),並承諾(2節)一定要做成這事,無論代價如何(1節),且要速速辦到(3~5節)。 這裏的苦難不太可能指大衛年輕時所受的試煉,應該是指他費盡心思來辦這件事,或許也包括他因烏撒之死(撒下六6以下)而受的震驚與痛苦。他在耶和華面前歡欣跳舞的原因之一,也許是因他發覺自己再度蒙悅納,而鬆了一口氣。──《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1~10】詩人求神紀念 對大衛所作的應許:大衛曾千方百計為耶和華建殿,而耶和華應許大衛的國在 面前永遠堅立(撒下7:16); 詩人因此懇求耶和華不要丟棄 的受膏者(大衛的子孫)。――《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2】「他怎樣向耶和華起誓,向雅各的大能者許願,」 見撒下7:1~13。歷史記錄沒有提到這個誓言。――《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二2~5】“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參看撒母耳記下七章2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一段詩體現了大衛為建造聖殿而有的熱心。在征服戰爭中獲勝,享有政治上的安定之後,他想到自己住在香柏木的華麗宮中,約櫃反倒放置在微不足道的幔子中(撒下7:1,2),便覺心痛,從而想到要建造聖殿。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卅二3】「說:“我必不進我的帳幕,也不上我的床榻;」 ●「帳幕」:SH 1688+SH 1004,「家的帳幕」。指的應該就是「家中的內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3~4】我的家與我的床,直譯為「我家的帳幕」與「我床的榻」──這些多餘的字可能只是為詩句的潤色而已。同樣,不容睡覺也是常見的形容語(參箴六4),不需要按字面解。當時這件事曾耽擱了三個月之久。──《丁道爾聖經註釋》 大衛定意要把神的約櫃迎到耶路撒冷(撒下六2),並且為神建造聖殿(撒下七2)。他不是自己想做大事,而是盼望能滿足神的心意(出二十五8),所以一天不能為神尋得「安息之所」(8節),就一天不能安息(3~5節)。一個人與神聯合到了這個地步,凡事都體貼神的心意,神的心意也就成了自己的心意。──《聖經綜合解讀》 ◎ 132:3~5 描述大衛怎樣決定不為神找到居所之前,自己也不好好休息(沒道理神沒得休息,自己卻可以享受好環境)。 【詩一百卅二4】「我不容我的眼睛睡覺,也不容我的眼目打盹,」 更加進一步深化3節內容,表現大衛的心完全為建造聖殿的熱切所佔據,無暇兼顧休息與睡眠。 ――《聖經精讀本》 ●「眼目」打盹:SH 6079,「眼皮」。──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5】「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 「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5節),原文是「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一個地方」(英文ESV譯本)。大衛早就可以用以弗得來求問神(撒上二十三9),因此,他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不是為了更方便地求問神,也不是為了增加政治影響力,而是為神尋找「安息之所」。此時的大衛「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一百三十一2),所愛慕的不是恩典,而是賜恩典的神;所追求的不是滿足自己,而是滿足神。──《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卅二6】「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 “以法他”。這裏所指的大概不是伯利恆(如在創三五19),而是基列耶琳(比較撒上六21~七2;代上一三6)。――《詩篇雷氏研讀本》 “基列耶琳亦”作“雅阿爾”,在希伯來文有“森林之野”的意思。――《啟導本詩篇註釋》 大衛和隨從在以法他(即伯利恒)聽到有關約櫃的消息,隨即在基列耶琳找著約櫃(撒上7:1),並把它運去耶路撒冷。――《串珠聖經註釋》 以法他: 指示羅(撒上4:3~11),基列耶琳: 被譽為“樹木之城”(撒上7:2)。神的約櫃自從非利士回到以色列之後,一直放置在此地,直到大衛將約櫃放在俄別以東家。 ――《聖經精讀本》 本節所提對約櫃的尋覓,彷彿在找一件已為大家遺忘的東西,這正如大衛所說的事實:「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代上十三3)。約櫃停放在默默無聞的基列耶琳(撒上七1、2),這是以法他與雅爾的兩個名字所指之地(6節;和合本作以法他……基列耶琳)──後者(意為「樹木」或「灌木叢」)特別讓人注意這地點的偏僻、不適宜,參 PBV,「……在樹林中尋見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6節),原文是「看哪!我們聽說約櫃在以法他,我們在雅珥的田野尋見它」。──《聖經綜合解讀》 「雅珥的田野」,意思是「森林的田野」,「基列·耶琳」意思是「森林之城」,「雅珥 יַעַר」是「耶琳 יְעָרִים/ker·yath’」的單數。──《聖經綜合解讀》 「以法他」可能指「基列·耶琳」。迦勒之妻以法她的兒子戶珥被稱為「伯利恒之祖」(代上四4),戶珥的兒子朔巴被稱為「基列·耶琳之祖」(代上二50);因此,大衛的家鄉伯利恒被稱為「以法他」(彌五2),「基列·耶琳」則被稱為「迦勒·以法他」(代上二24)。──《聖經綜合解讀》 約櫃從非利士回到以色列之後,就一直放在「基列·耶琳」(撒上七1),大約有80年左右,至少包括:撒母耳作士師之前的20年(撒上七2)、撒母耳作士師的12年(《猶大古史記》卷6第13章294節)、掃羅作王的40年(徒十三21)、大衛在希伯侖作王的7年半(撒下二11)。掃羅並不看重神的同在,所以也不關心約櫃,從來「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代上十三3)。而大衛愛慕神的同在,所以一旦國家穩定,首先想到的就是「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5節),盼望為約櫃找到一個「安息之所」(8節),讓耶路撒冷成為地與天的連結,將自己和百姓交在至高神的管理之下。──《聖經綜合解讀》 ● 132:6 前面有個SH 2009「看啊」,沒有被和合本翻譯出來。 ●「以法他」:SH 6722,字義是「灰燼堆,多產的地方」,此處就是大衛的故鄉「伯利恆」。 ●「基列耶琳」:SH 7704+SH 3293,「森林的田野」或「雅珥的田野」。實際上此處指的應該也是「基列耶琳」,但原文並非用「基列耶琳SH 7157」。──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三二6 以法他和基列耶琳】好幾處的經文都證實以法他是大衛的本鄉(得四11;彌五2)。「雅阿爾(Jaar)的田」(NIV)一般被認為是基列耶琳(和合本),約櫃在此存放了二十年。請參看:撒母耳記上六21。──《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二7】「我們要進他的居所,在他腳凳前下拜。」 “腳登”:約櫃。――《啟導本詩篇註釋》 「腳凳」:指約櫃。――《串珠聖經註釋》 腳凳: 指約櫃,此處體現了詩人對神的敬畏之情與謙卑態度,意指約櫃對詩人而言是神,但對神而言僅是腳凳而已的臨在。 ――《聖經精讀本》 在經過尋找的儀式之後,敬拜者便面向耶路撒冷而去,所發的號令與九十九5、9與一二二1相似;這些話足令膚淺而心不在焉的敬拜大感羞愧。──《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三二7 在他腳凳前下拜】第一,約櫃必須視為神看不見之寶座的腳凳(見:出二十五10~22的注釋)。第二,腳凳必須視為寶座整體的一部分,代表最接近王的事物。第三,腳凳的象喻有極深長的意味,因為它代表王使仇敵服在他之下(見:詩一一○1的注釋)。最後,在腳凳前下拜是表達崇敬的方法之一,與俯伏在神或王的腳前相同。撒縵以色三世的黑石碑描繪以色列王耶戶在亞述王面前以嘴親地。在《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瑪爾杜克敉平叛亂,自顯為眾神之首後,諸神集會親吻其足。這是向王和神表示臣服的常見動作。握住腳部是自貶和懇求的姿勢,各種各樣的亞喀得文學都提到它。逃亡或作出懇求的人握住王腳,來表示臣服或投降,並且提出請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二8】「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 “安息之所”:帳幕為曠野時代神的象徵居所,以色列人流浪曠野進入迦南的安息(書一13);神的約櫃自帳幕移入聖殿,聖殿也成為神的安息之所。――《啟導本詩篇註釋》 「求你興起」:即抬起約櫃。――《串珠聖經註釋》 耶和華啊,求你興起,是摩西時代每逢「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所作的禱告(民十35);六十八篇的偉大行伍,是由一類似的祈求作先導。在曠野中,約櫃曾一程又一程地引導百姓,「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但這一旅程如今快要結束了,第14節便強調此點。第二十三篇也記載一相似的旅程,是個人的經歷,每天都到「可安歇的水邊」(或休息之地),最後終於定居在家中。──《丁道爾聖經註釋》 「耶和華啊,求禰興起」(8節),這是約櫃在曠野起行時,摩西的禱告(民十35)。──《聖經綜合解讀》 「安息之所」(8節),就是大衛為神所搭的帳幕(撒下六17),以及後來建造的聖殿(代上二十八2)。──《聖經綜合解讀》 ◎「耶和華啊,求你興起」: 民 10:35 這是摩西時代約櫃往前行時,摩西的禱告。 ●「安息之所」:SH 4496,「安息之所」、「休息」。──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9】「願你的祭司披上公義,願你的聖民歡呼。」 大衛第一次迎接約櫃時,事先粗心大意,結果導致悲劇(代上十三11、12)。這裏的理想順序,有此暗淡的背景;不過此次行伍以公義開始,以歡欣終結,讓人想起大衛第二次的嘗試,那次在出發之前曾要求,「應當自潔」(代上十五12),抵達後則為歡慶筵席。本節捕捉了此景,聖公會祈禱手冊(Anglican Prayer Book)用它作為基督徒為傳道人與百姓的祈求。第16節是神相對的應許,可與以賽亞書六十一10比較,那裏應許「拯救為衣」、「公義為袍」。──《丁道爾聖經註釋》 ●「聖民」:SH 2623,「敬虔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0】「求你因你僕人大衛的緣故,不要厭棄你的受膏者。」 “受膏者”。指大衛國度裏每一個繼任的君王。――《詩篇雷氏研讀本》 從本節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王(你的受膏者)也在行伍中唱此詩。他不是靠自己,而是依賴大衛的成就,請求能進城;而這城也不是他的,乃是神的。他像基督徒一樣,能大膽進前來:參,神「因大衛的緣故」所賜予的事,如列王紀上十五4。在歷代志下六4l、42所記的時間之前,所羅門可能說了這些話;在他以後的王也可能同樣用過。這種定期重演的看法仍屬揣測,但的確有此可能。──《丁道爾聖經註釋》 「受膏者」(10節),指坐在大衛寶座上的大衛後裔。──《聖經綜合解讀》 所羅門在奉獻聖殿的禱告中(代下六41~42),引用了8~10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卅二11】「耶和華向大衛憑誠實起了誓,必不反復,說:“我要使你所生的坐在你的寶座上。」 神用起誓(11節)來回應大衛的「起誓」(2節)。大衛盼望為神「建造殿宇 בַּיִת」(撒下七5),神卻反過來應許為大衛「建立家室 בַּיִת」(撒下七11);大衛關心「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5節),神卻關心建立大衛的「寶座」(11節)。──《聖經綜合解讀》 當大衛與神聯合的時候,神就先建立大衛,使大衛的家成為彌賽亞的家,大衛的寶座成為彌賽亞的寶座(撒下七5~16)。當我們放下自己、體貼神的心意的時候,神也會先建立我們,好使用我們來成就祂的旨意。──《聖經綜合解讀》 ●「憑誠實」:SH 5711,「堅固」、「忠實」、「真實」。 ●「反覆」:SH 7725,「返回」、「轉回」、「收回」。──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1~12】本詩的下半段,是上半段的光明回應,以神的誓言配對大衛的誓言,以神的應許榮耀百姓的祈求。大衛的家必定長存的承諾(撒下七llb~16),包括了日後其他的應許,這些都在彌賽亞的盼望中開花結果:見八十九19~37的註釋。對於動機良好的表態,神通常的回應為:不容許該王朝被消滅,並賜下它將永存的應許。──《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三十二11~12 大衛的王朝不是早就結束了嗎?怎麼……後來又怎麼樣呢?】關於大衛的兒子要永遠坐在以色列的寶座上的應許,記載在撒母耳記下7章8至29節中。這個應許有兩個部分﹕(1)大衛的後代只要跟隨神就可永遠統治以色列;(2)大衛的王朝永無止境。第一部分是有條件的,只要順服神(" 遵守我的約和我所教導他們的法度 ")他們的王朝就可以繼續。第二部分是無條件的。這應許在大衛的後代中,那永遠掌權的耶穌基督身上實現了。――《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11~18】大衛之約(11節;參看撒下七12~16的腳註)最終要在千禧年的國度裏應驗,到時從錫安(耶路撒冷)統治的彌賽亞,要為世人帶來平安和繁盛。“大衛的角”(17節)。彌賽亞(比較耶二三5;三三15;結二九21;亞三8,六12)。“明燈”。神保證大衛後繼有人。參看列王紀上十一章36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神對詩人的回答:耶和華必履行諾言,實現 的應許,賜福給大衛的子孫和耶路撒冷。――《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12】「你的眾子若守我的約合我所教訓他們的法度,他們的子孫必永遠坐在你的寶座上。”」 這一節詩的內容與代下6:42所記錄的所羅門獻殿時的祈禱相一致。詩人懇求神根據所立之約來祝福他。神所立的約最後藉著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而得以完全成就(路1:32)。――《聖經精讀本》 對大衛的應許是以順從為條件的(見王上8:25;參撒下7:14;見撒下7:12~16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二13】「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 因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而居住在錫安的耶和華,如今居住在‘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的信實聖徒的靈魂中。 ――《聖經精讀本》 ●「願意」,我所「願意」:SH 1833,「渴望」。──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3~18】這些應許既溫馨又豐富,是出於愛,也需要愛的回應來成全。可惜人的回應常是懷疑,又想利用神的揀選,作為逃避祂審判的庇護所(耶七章,尤其8~15節),或進行貿易的本錢(太二十一12、13)。許多事件和經文都剴切陳明,以色列人對神向錫安的承諾完全誤會了。見四十六4,四十八1~3,八十七篇,一二二8、9等的註釋;並參其中所提的新約經文。──《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14】「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 「安息之所」(14節),原文與「安歇的地方」(民十33)、「安息地」(申十二9)、「可安歇」(二十三2)是同一個詞。在曠野飄流期間,約櫃在百姓前頭行,「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民十33),最終領他們進入神賜給他們的「安息地」(申十二9);現在,大衛把約櫃迎進了「安息之所」(8節),這段漫長的旅程終於來到終點,令神心滿意足。所以神回應:「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14節)。──《聖經綜合解讀》 【詩一百卅二15】「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 一旦錫安成為神的「安息之所」,人就得著了神出人意料的祝福:「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15節)。凡是為著滿足自己,要讓自己變得「更屬靈」的人,都要變得饑餓缺乏;凡是為了滿足神,願意讓自己成為神的「安息之所」的人,都要得著「豐滿、飽足」(15節)。這是屬靈追求的定律。我們若讓自己成為「聖靈的殿」(林前六19),叫神能在我們身上得著榮耀、得著敬拜、得著安息,就不會缺少神話語的供應。──《聖經綜合解讀》 ●「使其中的糧食豐滿」:SH 6718+SH 1288+SH
1288,「食物祝福祝福」。連續兩個「祝福」用以加強語氣。──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6】「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聖民大聲歡呼。」 神的恩典總是超過人的所求所想。大衛在神面前的心願是「願禰的祭司披上公義」(9節),神卻應允「要使祭司披上救恩」(16節);大衛在神面前的心願是「願禰的聖民歡呼」(9節),神卻應允要讓「聖民大聲歡呼」。──《聖經綜合解讀》 ●「聖民」:SH 2623,「敬虔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7】「我要叫大衛的角在那裡發生;我為我的受膏者預備明燈。」 「大衛的角」:指王權。 「燈」:永存的象徵。此句表示大衛的後代要永遠為王(參王上11:36)。――《串珠聖經註釋》 此處的“角”意指王權,“受膏者”則意味著祭司的職分,這些都預言著照麥基洗德的等次成為永恆的君王與大祭司的耶穌基督(來7章)。 ――《聖經精讀本》 「大衛的角」(17節)、「明燈」(17節)、「冠冕」(18節),都是形容彌賽亞的能力、權柄、真理和榮耀,最終都將成就在耶穌基督身上(路一69)。──《聖經綜合解讀》 ●「角」:SH 7161,「(動物的)角」、「力量的象徵」。 ●「明燈」:SH 5216,「燈」。──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卅二17~18】“角”代表能力。“大衛的角”代表大衛王朝的王權。“發生”:象樹木一樣生長。“明燈”代表後代延續,有永遠為王的意思(王上十一36)。“冠冕”:在大衛寶座上作王。――《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兩節是對第10節的祈禱豐富的回答。角、明燈、冠冕,這三個名詞無需多加解釋,顯然意指能力、明智,與王的尊嚴。但請注意,冠冕所用的字(與大祭司的聖冠相同),讓人聯想到它象徵王的聖潔。這位王──我們的大君王,他的榮耀不單在於能力,更在於聖潔。要發光一語,直譯為「要開花」──也許是提醒人,神所造之物有生命活力(正如17節讓人感意外的動詞:發芽〔和合:發生〕),不像人所做會發亮的東西;也或許是要人想起那根開花的杖,就是神為祂的大祭司亞倫所賜的印證(民十七8)。 因此,本詩始自艱難的環境與不屈不撓的決心,而以榮耀作結束──那承受應許的王充滿榮光,得勝仇敵;這乃是原初的理想,也是最佳的結果。──《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三十二17~18 大衛的角──大衛的後裔──指的是誰?】那“為大衛發生”的角說的是大衛王後裔中的一位。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確是個輝煌的國王(參王上3:10~14);但這些經節指得更遠,說的是大衛的另一個後裔──彌賽亞耶穌(參太1:17)。彌賽亞的權柄、威嚴和榮耀將永遠長存。──《靈修版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二18】「我要使他的仇敵披上羞恥,但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 「他的冠冕」:指大衛及後代的王冠。――《串珠聖經註釋》 神「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二十三2),供應我們的需要,是為了讓我們的生命成長到一個地步,可以與神聯合,讓我們的身體成為「聖靈的殿」,讓教會成為「神的殿」(林前三17),讓神在我們中間得著「安息之所」。神領信徒上行的目的,就是「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林後六16),好讓祂的能力和權柄在基督的身體裡豐滿地彰顯出來,叫基督的仇敵受到羞辱(18節);讓「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弗三21)。──《聖經綜合解讀》 ●「發光」:SH 6692,「開花」、「發光」。 ●「他的冠冕要在頭上發光」:直譯是「他的冠冕要在上面照亮他」。 ◎神要建立耶路撒冷為自己的居所與大衛王朝的統治地點。讀者應該都能了解,神給大衛這樣的應許,是因為大衛奮不顧身要解決神安置地點的問題,所以神回報以「建立大衛王朝」。我們是否對神忠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131, 132篇)】 1 你以什麽為你生命中的滿足呢?參131:1~2。今日有些信徒的屬靈危機,就是過分忙碌事奉,忽略與神靜處的學習。你有沒有因為「重大和測不透的事」而陷入屬靈危機中呢? 2 神揀選錫安作居所,又應許大衛家王位永保(132:11~14),這是否無條件的賜予?今日神應許賜信徒的福氣,又是否備有條件? 3 當耶和華復興以色列國時(132:17~18),會否忽略個人的復興及昌盛?參15~16節; 太10:29。你是否相信耶和華既是邦國興亡的歷史主宰,同時又是照顧人入微的父神呢?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