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一章拾穗 【箴一1】「以色列王大卫儿子所罗门的箴言:」 “所罗门的箴言”。箴言是日常生活的一些格言,目的是给人作生活的实际指引。本书以所罗门为作者,但并不表示整卷书都是由他撰写的(比较二二17;二四23;三○1;三一1),他只是主要的撰写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所罗门王以智慧闻名当日世界,据《王上》四32记载,他有神赐的极大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作有箴言、诗歌数千。但他并非本书所收箴言唯一作者(看<参考数据>“作者“条”)。“箴言”一词不仅指格言、谚语,还包括圣哲论道之作(例如五章)、对人生的观照和发明,以及谜语和警句。2~6节是“箴言”二字的最好注释,中心思想是要人敬畏神(看7节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虽然本书的作者不仅所罗门一人,但他所写的篇幅最长。――《串珠圣经注释》 所罗门: 所罗门的智慧足以令希伯来人一提智慧就联想到所罗门。据王上4:32,他作了箴言三千句。――《圣经精读本》 「所罗门」(1节)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平安」,他是大卫王的众子之一,被神拣选继承王位、建造圣殿(代上二十八5~6)。「神赐给所罗门极大的智慧聪明和广大的心」(王上四29),他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王上四30),曾「作箴言三千句,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本书大部分的箴言都是他所发表的,其余的部分可能也是他收集的。──《圣经综合解读》 「箴言 מָשָׁל/mä·shäl’」(1节),原文的意思是「比喻、比拟」,在别处又被译为「比喻」(诗四十九4;七十八2;结二十49;二十四3)、「俗语」(结十二22;十八2)。本书中的箴言都是简洁生动、容易记忆的比喻和对比,可以使人领受智慧(4~6节)、活出「仁义、公平、正直」(3节)。2~6节是对本书目的最好的说明。──《圣经综合解读》 ● 王上 4:30~32 记载所罗门王智能超群,并写作箴言三千句。 ●「箴言」:「格言」、「比喻」、「金玉良言」。──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 古代近东的哲士】由哲人阐述古代文化之智慧,是古代近东历史悠久的传统。《蒲他霍特普的教训》(Teaching of Ptah~Hotep)和《阿曼尼摩比的教诲》等智能文学的风格,显示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有智慧的学院。哲士以学生之「父」的身分,传授文化所积蓄的智慧,作为援引先例的根据。主前八世纪亚述之《阿希卡尔的言词》可能证明了这些哲人之中,有些是王宫的官吏,大抵是文士阶级的一员。哲人的「言词」包括了不同社交场合中,有关个人行为和礼节的论述。他们的话语亦包括了简洁的字句,为政治和外交事务提供建议。因此,他们可说是文化记忆和社会基本价值的传递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一1 所罗门为哲士】按照列王纪上三7~12,所罗门求得了聪明智慧来治理百姓。所罗门作为睿智君王的传统亦出现在箴言的标题上。列王纪上四30~33列举了他智慧的各个方面(参看该处经文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一1~7】1~7 节是《箴言》的序言,而第7节是《箴言》中的箴言,也是《诗篇》(诗一百一十一10)和《箴言》、《约伯记》、《传道书》的共同结论(九10;十五33;伯二十八28;传十二13)。「敬畏耶和华」是本书一切箴言的根基、起点和目标。本书所提到的「愚人、少年人、智慧人、聪明人」(4~5节),全部都是神的百姓;箴言的目的并非为了改善人性、解决问题、圆滑处世,而是为了讨神喜悦,在万民中「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十九6)。因此,「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雅一5)。──《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2】「要使人晓得智慧和训诲,分辨通达的言语,」 “智慧”。即实际和成功地运用知识。“训诲”。用言语(二四32)或责杖(二三13)施行的教导。――《箴言雷氏研读本》 「训诲」:要求受教者的顺服,这顺服是出于敬畏神(7)。――《串珠圣经注释》 智慧: 是本书的钥字,出现过41次,希伯来语是hokmah,具有训诲(1:2,3)、分辨、通达(1:2;2:2)、灵明、谨慎(1:4)、学问(1:5)、知识等意思。哲学所指的智慧,是源于对人生的全方位体验,是出于良善纯正之心的综合性、直观性的判断力,而不是简单的片面性、分析性的知识。圣经强调若没有认识和信仰创造和统治万物的神,多么富有睿智的相对智慧,也不能成为绝对意义上真正而完全的智慧。亦即,智慧与神息息相关。与此相同,善恶祸福亦与神绝对相关。并且,智慧良善与祝福均以神为中心而相连在一起。以下图表指出了旧约的先知、祭司和哲学家是怎样强调人对神的基本态度——义和罪,并且也表明了义人就是素常行善,被神所认可的真智者。由此来看,根本不可能有“良善而智慧的恶人”。 ――《圣经精读本》 「训诲」原文都作 mu^sa{r,这是头一个同义词,绝非静态的词语,立刻就使我们注意到智慧必定是艰苦赢得的,它同时是性格与心思中的一个质素。这个字经常(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如:四1)具有严厉的特色,从警告(如:二十四32)到管教(无论是由耶和华管教,三11;或是用杖管教,二十三13;参,较极端的例子,赛五十三5)。经常伴随着它的乃是责备(to^kah]at[;一23,三11等),这个名词的字源所着重的是口头上的而不是身体上的说服,是诉诸于理性与良知的(参,赛一18;参,约十六8所用之 to^kah]at 在七十士译本中的同义词)。这两个词语结合在一起,可以约略说是纪律;它们提醒我们:智慧是不能借着校外的研读来获得的,它是只为门徒预备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智慧」有判断的意思,谓人能分辨是非黑白;「训诲」有教育的意思,原文也有纪律的含义,意谓透过教育,神叫人明白祂的心意,活在真理里,过着有纪律和有智慧的生活。「通达的言语」指哲理的精髓。「使人晓得」指人领受了真理后,让真理进入生命里面。在今日信息泛滥的时代,究竟有几多信息是可以接收而成为我们生命的部份呢?——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智慧 חָכְמָה/khok·mä’」(2节),原文的意思是「技巧、精明、睿智」,《箴言》中的「智慧」,就是神的百姓待人处事、在地如在天的技能。「智能」并非知识渊博、学贯古今,而是在有限之中仍能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圣经综合解读》 「训诲」(2节)原文又被译为「管教」(申十一2)、「责备」(伯二十3)、「教训」(伯三十六10)、「惩治」(耶二30),指有纪律的训练和指示。──《圣经综合解读》 「分辨通达的言语」(2节),可译为「分辨有洞察力的言语」(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智慧」:SH 2451,此字是本书的钥字,共出现38次。这个字的意义与「见识」、「聪明」不同,更为广泛深邃。 ●「通达的」言语:「理解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4】箴言书的目的是让读者认识智慧,并让智慧管理他或她的生活。――《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一2~6】明白箴言可得智慧(2节),和更多的智慧(5节)。“智慧”一语在本书出现逾40词。关于“智慧”的含义,看<参考数据>“《箴言》与智慧文学”条。本书力劝人寻求智慧,因它比金银还宝贵(三13~14),不但可以防阻人落入败德坏行的陷阱,还能积极引人进入美善的崇高生活境界。――《启导本箴言注释》 本书目的是叫愚者及智者都受益。――《串珠圣经注释》 【箴一3】「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 “智慧……的训诲”。训练人智慧地处事,以至他能达致成功。“仁义”。公义。“公平”。公正。――《箴言雷氏研读本》 「使人处事 ...... 正直的训诲」:可作「在明智处事、仁义、公平、正直上接受训诲」。换句话说,智慧包括道德上的要求。――《串珠圣经注释》 「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3节),原文是「使人领受明智的训诲,就是公义、公平和正直」(和合本修订版)。《箴言》所教导的「智慧」,并非人的圆滑、世故和小聪明,而是神的「仁义、公平、正直」。──《圣经综合解读》 ●
1:3 直译是「使人领受明智的训诲,就是公义、公平,和正直」。──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4】「使愚人灵明,使少年人有知识和谋略,」 “灵明”。精明。即免受误导的防卫。“愚人”。即没有主见、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愚人”指不能作正确道德抉择的人,有的译为“愚直人”,象《路加福音》十二16~21所记的那个财主,作者称之为“无知”,不是说他头脑迟钝,而是因为缺乏判断力,思想不成熟,对生命不肯深入探究其意义。 “灵明”指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箴言不但帮助聪明人,也能帮助愚直人。――《启导本箴言注释》 「愚人」:指毫无定见,易受摆布的人。 「灵明」:指不被误导走入歧途。 「谋略」:在此指有计划达到正当的目的;这字在其他地方可译作「计」、「诡计」(12:2; 14:17; 24:8),有坏的含意。――《串珠圣经注释》 愚人: 此词亦是把握本书的钥字,可以从四个角度考察其内涵:①“愚蒙”之人,容易被欺骗的人(14:15;15:21);②用来指愚笨顽固的人(32节;10:1,14;12:16; 13:16;15:2;17:24;18:6;19:13;20:3;24:7;29:11);③与“愚顽”大致相同(7节;10:8;17:28);④指与神隔绝的心或对神无知的状态(17:7;诗14:1)。灵明: 意指“敏捷”、“奸诈”。这里则指躲避恶人奸计的能力。使少年人有知识: 少年人因没有社会经验而不能慎重起见,容易采取轻率无谋的行动。因此他们需要有“知识”,“知识”指经验性的知识。 ――《圣经精读本》 「使愚人灵明」这里所讲的愚人不是指俗话所谓的愚蠢,简单来说是指一个简单的人,他头脑是因着经验不足,不懂世故,是以没有定见,左摇右摆,所有信息均全盘接收。这样的人,须要依靠神,叫他坚定信仰和做事立场,做一个精明灵巧的人。 「少年人」这不一定指少年人,范围包括30~40岁的青年人。意思指少年人知识缺乏,不懂抉择,没有谋略。这些人须要来到神面前学习成长,从成长中得到知识和谋略。——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使愚人灵明」(4节),可译为「使简单的人机灵」(英文ESV译本),意思是使人头脑开窍,「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圣经综合解读》 「谋略」(4节),意思是「方法、策划」,又被译为「计谋」(伯二十一27)。──《圣经综合解读》 本书中的「愚人」(4节)、「愚蒙人」(七7)和第一章里的「愚昧人」(22、32节),原文都是「单纯、天真 פְּתִי/peth·e’」,意思是头脑简单、容易被骗的人。本书中的「愚妄人 אֱוִיל/ev·el’」(7节)、「愚顽人 כָּסַל/kä·sal’」(22节)和其它各章里的「愚昧人」,原文的意思都是「愚蠢、傻瓜」,意思是骄傲固执、自作聪明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少年人」(4节),指涉世不深、缺乏分辨力和洞察力的人。四十岁以下都可以叫「少年人」(王上十二8)。──《圣经综合解读》 ●「愚人」:「单纯的人」、「天真的人」、「无知的人」。 ●「灵明」:「机灵」、「睿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5】「使智慧人听见,增长学问,使聪明人得着智谋,」 「智谋」:原本描写掌舵者的高度技能。――《串珠圣经注释》 属世的智慧以自然现象为基础,但箴言作为神之话语的一部分,给那有限的智慧加添新的认识之光,从而使人领悟到超自然的存在与现象。本节表明箴言的适用范围很广。学问: 含有“接受”、“拿取”之意,指世世代代所积累的知识。智谋: 是航海用语,含有“绳子”、“拉绳”、“操纵”之意。这里则指可以正确指引生活的深奥原理。 ――《圣经精读本》 「智慧人」指有学问的人。其实越多智慧,越多学问的人,却知道自己越缺乏,越需要更多。在现今信息发达情况下,没有人能够说自己是专家。所以这些人也须要来到神面前不断追求,不断成长。 「聪明人」聪明人与智慧人有什么分别呢?聪明人是懂世故的人,他们懂得转弯抹角处理事情,当这些聪明人愿意在神的话语下受造就,就会成为有智谋的人。如果他们不按照神真理而行的话,就会可能走岐路,产生极大的危险。——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智慧人」(5节),原文是「有智慧、有技巧的人」,也被译为「博士」(创四十一8;出七11),是古代的一种职业(斯六13),常与祭司、先知和文士相提并论(耶十八18;太二十三34)。──《圣经综合解读》 「聪明人」(5节),原文是「有分辨、理解能力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智谋」(5节),原文是「指导、建议」。──《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5~6】箴言不但对愚昧人有益,对聪明人也一样有益。“智谋”。直译作:掌舵;即拥有在生命中行正确道路的识别能力。“箴言”。用比较来作出的说明。――《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一6】「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词和谜语。」 “谜语”的原文有“寓言”、“譬喻”的意思。――《启导本箴言注释》 「箴言」指普通的箴言,不是指本书。――《串珠圣经注释》 「谜语」这个字也用来指参孙的谜语(士十四12),与示巴女王试验所罗门的话(王上十1),事实上是指任何如谜般的事物,是需要解释的:民数记十二8(参,林前十三12);以西结书十七2;哈巴谷书二6。——《丁道尔圣经注释》 谜语可激发人思考。――《灵修版圣经注释》 「谜语」(6节),指「寓言、比喻」。──《圣经综合解读》 「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词和谜语」(6节),指能听得懂别人的表达。──《圣经综合解读》 ●「谜语」:「讽刺作品」、「嘲弄诗文」。──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6 智慧著作的分类】本节列出了智慧著作多个分类的其中三个。箴言(mashal)是警句,用句简练,经常包括对比性的平行句,通常含有寓意,并且必然是以教训方式表达。譬喻是较长的对比,其记述形式一方面是讲故事,另一方面要求听者看出其双重或隐藏的意义(见:撒下十二1~10的开头两段注释)。箴言虽然不包括谜语,谜语显然是颇为常见的智力游戏(见:士十四12~14的注释有关参孙谜语的讨论)。本节形容谜语的字眼只在箴言出现,其字根通常译作「轻蔑」或「挖苦」。这可能是有意贬低谜语作为真正智能话的价值。比较长篇的智慧文学可见于传道书。这书包括了一组的话语,同时反省人生矛盾之处。旧约圣经中最大规模的是约伯记的哲学讨论。约伯和他的友人根据受苦的共同主题,对于痛苦和灾难为何临到义人作了一番探讨,甚至试验。──《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一7】「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智能导师的座右铭和本书的主题是:敬畏耶和华是知慧的开端和要素。“敬畏耶和华”。即以顺服神的旨意来表达对神的尊敬(比较伯二八28;传一二13;诗一一一10;箴九10;一五33)。智慧不是借机械的公式来得的,乃是透过与神建立正确的关系。“愚妄人”。即容易受人牵引、易受骗和胡涂的人;这些人在心智上是幼稚的,在道德上是不负责任的。――《箴言雷氏研读本》 这是智慧著作的中心思想,九10和十五33又再提出。《诗篇》一一一10和《约伯记》二十八28也记有同样的话。“敬畏”是尊敬神,接受祂做主,听祂的话语,但心里没有惧怕,反满怀敬爱与欢喜。“开端”不是指一个阶段的开始,而是指首要的原则。敬畏神不仅是正确的思想原则,也是与神建立正确关系的首要条件。“知识”的极致是能跳出对事物狭隘和部分的认识,进入到对神的完全体认中(二5),靠着与神亲密关系的建立,得到真正的全面的知识。这才是智慧,是愚妄人办不到的,因为他们恨恶知识(22节),不喜欢受管教(十二1),靠自己而不信靠神(二十八26),也就是瞧不起智慧。敬畏神是信仰生活中的美德,智慧须从敬畏神、完全信靠祂而得,因此不是技巧、聪明或智慧,而是一种道德的美质。――《启导本箴言注释》 「开端」:指开始或精粹,也可指根基。要获得知识和智能,必须有敬虔的态度,顺服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这句话是本书的标题,同时也可以说是理性的标语。神是宇宙的创造者,是永恒的掌权者。敬畏包含着认识神的存在并顺从、服事,即含有认识、决志、实践等层面。认识神的人把握了绝对真理——神的存在和性情,就自然会敬畏神。反之,不承认神存在的人,或许拥有片面的、过眼烟云般的知识,却并不认识真正的真理。他们并不知道神是可畏的主,看不到自己的丑陋而盲目地自高自大,随从人的罪性而蔑视智慧和训诲。唯有敬畏耶和华的人才有智慧,这句话或许听起来有些武断,但若不认识神,就不能得到绝对智慧,因此这必然是绝对真理。并且,若有认识神却不顺服神的人,他必会是愚妄之人或恶人。 ――《圣经精读本》 这也是一般智能作品的座右铭,大体而言,也重复出现在九10,十五33;诗篇一一一10;约伯记二十八28。 开端(也就是:首要的、控制性的原则,而不是撇在后头的一个阶段;参,传十二13)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思想方式,更是一个正确的关系:敬拜性的顺服(敬畏)那立约的神,祂已经借着祂的名将自己启示出来了(耶和华,即雅巍 Yahweh:出三13~15)。这样,知识的充分含义乃是倚赖于启示的一种关系,是不能与性格分开的(「智慧和训诲」,7b节)。当我们越过作为特殊研读之有限的知识领域(我们必须这么作)时,必定可以回想起一些被我们疏漏的背景,否则我们的知识就是太早定型而曲解的,就像堕落时一样,至终所得的是较少的知识(参,三7;罗一21、22),而不是较多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知识」(7节),原文与「分别善恶」(创二9、17)的「分别」是同一个词,在圣经中也被译为「知道」(伯十7)、「认识」(赛五十三11)、「明白」(赛五十八2)。──《圣经综合解读》 「开端」(7节),原文的意思是「首要、主要、最重要的部份」。「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7节),换句话,就是「知道自己不是神,是智慧的开端」。但人要认识到自己不是神,必须先有相当程度的智慧。今天,许多人并不是有智能,只是记住了一些流行的观点和时髦的意见,以致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忘记了自己不是神,记不得世人所有的认识论都同样面临的困境:人若还没掌握真理,就无法验证真理;但若不能验证真理,又怎么能掌握真理?因此,人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在无限地逼近真理,还是离真理仍有无限的距离。真理只能从宇宙创造者的启示而来,有限的人无法靠自己开悟;真智慧只能靠神活出,软弱的人无法知行合一。只有「敬畏耶和华」的人,才有可能领受神的启示、顺服神的旨意、作出明智的选择,这就是「智慧」;而寻得智慧,「就寻得生命」(八35)。人生最重要的三大智慧,首先就是敬畏耶和华(一7),其次就是不交坏朋友(一10;四14),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得加上第三条:别娶、也别做愚妄妇人(十二4;十四1)。──《圣经综合解读》 ●「敬畏」耶和华:「害怕」、「尊敬」、「敬畏」。 ●「知识」的开端:「洞察力」、「理解」、「经由训练, 经验得来的能力」。 ●「开端」:「首先」、「起头」、「最重要的部份」。 ●「愚妄人」:「愚昧人」。 ●「藐视」:「轻视」。 ●「训诲」:「管教」、「惩戒」、「纠正」。 ●「敬畏耶和华」:也是本书重要的观念,总共出现18次。────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一般认为 1:7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可算是箴言全书的主题。 ◎此处承认「敬畏(害怕)神」是「洞察力」或「理解力」最重要的一部分。愚昧的人轻视这些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智慧。我们的人生观与逻辑体系中,是否包含对神的敬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8】「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或作“指教”),」 “我儿,要听”。一位智慧的导师向他的门生讲话。“要听”。即存顺服的心来听。――《箴言雷氏研读本》 「我儿」:对受教者的称呼,要他们留意和顺服教导。――《串珠圣经注释》 我们的人生从家庭开始,生活的智慧亦从家庭学起。在对子女的教育和情趣的熏陶上,不能无视学校或教会的作用。但家庭却直接影响基本人格的形成 <提后
绪论,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圣经精读本》 ●「我儿」:「我的儿子」,有可能是双亲称呼小孩,也有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关系如同父子)。 ●「法则」:直译是「指引」、「教诲」。──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8 给儿子的训诲】必须听从父母的教训,是孝敬父母之律法(出二十12)的必然结论。通常作为孩童第一位教师的母亲,其智慧在此放在与父亲同等的地位上。本节与《蒲他霍特普的教训》和《阿希卡尔的言词》中类似教训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只提到儿子要听「父亲」的话。在上述每个案例中,「儿子」都可解作领受话语的人,血缘关系不必存在。每个学生都会背诵师傅的言语和模拟,但有智慧的却学以致用(见:何十四9)。本节不提女儿所反映的事实,是王族的儿子通常都受教育,王族的女儿则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一8~9】父母在教导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代表神教导儿女,使他们行为表现纯良得体。――《串珠圣经注释》 【箴一8~19】前节已把两条路摆在年轻一代的面前,现在进行分析。作者热切盼望年轻人走正路的心跃然纸上,又为他铺陈利害,说明种甚么收甚么的道理。这十一节的写作手法也是这九章引言的典型手法。前面两节(8~9节)讲为善能得的奖赏(华美和受人尊敬),是听训诲、守法则结的果实。这条路的吸引力远不若第二条路(11~14节),因为后者得来容易,而且可以“大家同分…共享一个囊袋”,十分刺激、热闹。直到17~19节才把走世界物质之路的后果点明,只顾啄食眼前食物的雀鸟,难逃被捕捉的厄运,恶人所丧失的乃是灵魂(“夺去得财者之命”)。用公平与慈爱去换取眼前的财利,只能变成贪婪的奴隶。 “我儿”(8,10,15节)是教师对学生的称呼,关系有同父子。――《启导本箴言注释》 不可随从恶人:这些恶人因贪欲而结党、谋财害命。――《串珠圣经注释》 第7节所论到的那两条道路,现在就清楚地摆在读者脚前;具有生动的细节,为父的热切,以及必须面对最终结局的主张(见五4的注释),这些都是第一至九章这组教训之风格的特色〔关于你母亲的法则(8节),请见三1的注释,与分题研究:「Ⅰ 丈夫与妻子」〕。 第一条道路(8、9节)没有第二条那种华而不实的吸引力(10~19节):它所提供的丝毫与物质无关,只有不易赢得之良善(参,三22,四9,并三3的注释)的华美与权柄(9节;参,创四十一42)。对第二条道路所作的描述,刺痛人的力量是在尾部。第11~14节的提议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在于它与所有的试探一样,都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可以得着代用的刺激与权力(年轻人总是希望别人认为他是具有判断力的,而不是处处保护他,要他好好待在自己的地方的)。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我们是一伙的」这种接纳。在第11节那种旁若无人的大胆态度之后,第16节似乎不带多少力量──直到第18节出其不意地指出它的陷阱来。第19节为这个功课下了定论,说明在得到世界与失丧自己性命之间必然的关联──因为一个人为了收入而活,甚至比使用权势更容易令他堕落,明确地说,一个人既然已经废弃了公义与怜悯,就只剩下作主作王的欲望了41。——《丁道尔圣经注释》 与听从父母(8~9节)相反的另一条路,就是随从恶人的引诱(10~19节)。对于年轻人来说,年龄相仿、情趣相投的朋友,往往比父母更有吸引力、更加「体贴肉体」(罗八5)。人若误交损友,一定会贻害无穷,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就是如此(王十二8~11)。但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就会交什么样的朋友;年轻人要谨慎交友,实际上就是拒绝自己、「不随从肉体」(罗八5),不与「不喜爱敬畏耶和华」(29节)的人密切来往。──《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8~九18】一8~九18是父亲的训诲,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 o A. 父亲和恶人的两种邀请(一8~19); o B. 智慧呼喊愚昧人(一29~33); o C. 智慧能保护人行走正道(二1~22); o D. 教导未成家的儿子(三1~四27); o D1. 教导已成家的儿子(五1~六35); o C1. 智慧能保护人远离淫妇(七1~27); o B1. 智慧呼叫愚昧人(八1~36); o A1. 智慧和愚昧的两种邀请(九1~18)。──《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9】「因为这要作你头上的华冠,你项上的金链。」 项上的金链: 这是名誉的标志(创41:42;但5:29)。只注重外表的修饰毫无意义,惟有以廉耻、自守、教导、顺服为衣裳时,才会显露出真正的美丽(提前2:9;多2:10)。 ――《圣经精读本》 神并没有把教养儿女的责任交给学校、教会,而是交给父母。神的百姓有责任「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六7),言传身教地说明他们认识真理、遵行神的旨意。而缺乏经验的年轻人,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年长到一个程度,早已经历过许多年轻人将会犯的错误。──《圣经综合解读》 「华冠、金链」(9节)代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的荣耀(赛六十一10;歌三11;四9;结十四11)。父母所教导的智慧,可以使儿女活出荣耀的生命,是婚礼上最好的「华冠、金链」。人生从家庭开始,人格从家中塑造,智慧也从家里学起。父母的爱心、阅历和经验,是为儿女的成长预备的礼物。听从父母并非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而是有智慧的表现;人若不肯听劝,也可能从亲身经历里学到一切,但年过半百也未必能懂得十八岁就应该知道的道理。人首先应该在家里向父母学习,成年后才能少走弯路;而不肯尽教导责任的父母,会使儿女缺乏成家立业的能力,失去婚礼上的「华冠、金链」。──《圣经综合解读》 ●「华冠」:「恩宠, 恩惠」+「花环」。 ●项上的「金炼」:「项链」。 ◎这类的前言,把场景带到父母亲对即将出社会的儿子之忠告。 ◎
1:9 是说听前辈的指引与教导,可以增加自己的尊荣与风采。──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9 华冠和金炼】父母的话是社会智慧的化身,也能够成为儿子头上装饰的花冠,或代表官职的链环或项链。正如勇士头戴胜利桂冠,新任的官员获赐代表官位的链环和官服,同样,听命的儿子一生也能保证成功稳定(见:箴四1~6)。如蒲他霍特普所言:「智慧人听从师傅的忠告,故此,他的事业不会失败。」 在埃及文学中,与智慧、真理、正义有关的女神玛阿特,把胜利桂冠赐给诸神,又被描绘成好像项链般挂在各种官员颈项上的样子。──《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一10】「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 ●「随从」:「同意」、「接受」。──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0~19】罪人的道路是吸引人的(10~14节),却引向灭亡(15~19节)。你或许可以得着这个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生命(可八36)。――《箴言雷氏研读本》 当时,结党行动在巴勒斯坦是十分普遍的(参诗10:8~10;
何4:2等)。――《串珠圣经注释》 顺服神的话语是智慧,躲避罪恶也属于智慧。本文说明了恶人的特点,并指出躲避恶人也是一种智慧。亚当和夏娃因接受蛇的诱惑而犯了罪,但约瑟则因避开波提乏之妻的诱惑而没有犯罪(创39章)。 ――《圣经精读本》 【箴一11】「他们若说:“你与我们同去,我们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无罪之人。」 “埋伏流人之血”。进行谋杀。“蹲伏”。暗中的,如设计埋伏。――《箴言雷氏研读本》 「无罪之人」:指无辜者。――《串珠圣经注释》 为了更加栩栩如生地表达,作者直接引用了恶人的言谈。根据前后文脉来看,所罗门时代似乎也有强盗横行霸道。耶稣也曾讲过遇到强盗之人的比喻(路10:30)。 ――《圣经精读本》 「蹲伏」是指静静地而不让人察觉,这种是黑暗势力引诱,这所谓黑社会的能力。世界中有两种势力,一是公开的、集体的、政府的、合法的,另一种是黑暗势力。——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无罪之人」:「埋伏杀人流血,无故潜伏杀害无辜」。 ◎
1:11~14 很像黑道帮派吸引新血,准备犯罪赚大钱。──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2】「我们好像阴间,把他们活活吞下;他们如同下坑的人,被我们囫囵吞了。」 “阴间”。希伯来文是Sheol。死人的所在地(比较诗五五15)。――《箴言雷氏研读本》 「囫囵吞了」:指完全吞下。――《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是诗体,运用了对偶句。对偶句有三种类型:①同义型(7:1;8:1);②对比(反义)型(10:5;12:28);③综合型(10节;18:13)。本节属第一类。
囫囵吞了: 指吞掉整个身体,这与上半句的“活活”形成对偶句。 ――《圣经精读本》 ●「被我们囫囵吞了」:「整个吞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3】「我们必得各样宝物,将所掳来的,装满房屋。」 【箴一14】「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享一个囊袋。”」 「共享一个囊袋」:即共甘苦。――《串珠圣经注释》 共享一个襄袋: 指强盗们把赃物全部集中到一起来进行共同分配。他们试图以此来巩固他们的联盟,以防相互背叛。为了维持自身的组织,恶人的群体亦需要秩序和彼此协助。只是恶人会利用这些秩序与协助,去犯更大的罪。 ――《圣经精读本》 恶人合伙作恶,表面上可以快速致富:「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享一个囊袋」(14节),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真智慧是意识到:今天和自己一起合伙害人的人,明天也会和别人一起合伙害己。随伙作恶必然是害人害己,最终「自流己血、自害己命」(18节)。──《圣经综合解读》 ●「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享一个囊袋」:「你会在我们当中取你当得的份,我们大家将共享一个钱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5】「我儿,不要与他们同行一道,禁止你脚走他们的路,」 禁止你脚: 这句话暗示堕落的人,具有偏爱罪恶的倾向。因此,圣经非常强调节制的美德(加5:23;彼后1:6)。
脚: 在此处是单数,用以象征少年人的行为,并非指身体的一部分。 ――《圣经精读本》 ◎
1:15~19 说明黑道帮派最终会害了自己的生命。这和我们目前对黑道生涯的了解相当一致。────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6】「因为他们的脚奔跑行恶,他们急速流人的血,」 【箴一17】「好像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 倘若雀鸟也懂得逃避眼前的网罗,那么,人肯定也有这样的知觉!――《箴言雷氏研读本》 「网罗设在眼前」:飞鸟只顾啄食散在地上的谷粒,不理会设在眼前的网罗,结果难逃厄运;恶人也像飞鸟一样,正奔向灭亡。――《串珠圣经注释》 比喻了敌挡神而专行不义之徒,最终的失败与灭亡。鸟若看到人在撒网就不会飞过来,撒网的一切辛劳也就会归于无有。与此相同,恶人的一切企图都是徒劳的,不仅终将变成虚无,还会令自己遭遇灾难。 ――《圣经精读本》 「好像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17节),也可译为「在飞鸟眼前张设网罗,一定会徒劳无功」(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版)。──《圣经综合解读》 ●
1:17 原文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好像飞鸟,网罗设在眼前仍不躲避」,另一种则是「如同张设网罗在飞鸟眼前徒劳无功」。如果采用第一种解释 1:17~18 意义就是「这些人跟飞鸟一样傻,掉进明显的陷阱中」,如果采用第二种解释,则 1:17~18 意义就是「这些人比飞鸟笨,飞鸟还会躲避明显的危险,这些人竟然自己害自己的生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18】「这些人埋伏,是为自流己血,蹲伏,是为自害己命。」 【箴一18~19】恶人所陷害的是自己,因为他们绝对不能享受以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好处。――《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一19】「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 「凡贪恋财利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贪恋之心乃夺去得财者之命」(19节),原文是「凡靠暴力敛财的,所行之路都是如此,这种念头必夺去自己的生命」(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人首先要在交友上作出明智的选择,才能远离诱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人若与恶人结交,通常不会把恶人带好,只会被恶人带跑,光景每况愈下、最后同流合污。因此,我们若要远离试探,首先就当拒绝与恶人交往,才有可能拒绝恶人的「引诱」(10节),「不要与他们同行一道,禁止你脚走他们的路」(15节)。──《圣经综合解读》 ●「贪恋财利的」:原文是「靠暴力敛财者」。 ●「贪恋之心」:原文无「贪恋之心」,只有「这」。 ●「夺去得财者之命」:原文是「夺取拥有者的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0】「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 “在街市上”。所有人都能听见的地方。――《箴言雷氏研读本》 「宽阔处」:或译作「广场上」。――《串珠圣经注释》 「宽阔处」(20节),指广场。「城门口」(21节),是古代集会、买卖、审判的地方。智慧不是在教会、学校,而是在「在热闹街头喊叫」(21节),表明智慧并非高深莫测,而是人人可以掌握、处处都有需要,但却不是个个愿意选择。──《圣经综合解读》 ●「宽阔处」:「广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0~23】智能化身成一个女人,她邀请所有人来学习,但大部分人都不听她的呼吁。――《箴言雷氏研读本》 希伯来人喜欢用拟人法描绘山、树等自然事物(赛55:12)或抽象概念<诗
绪论,希伯来圣经文学的特征>。(伯28:20~23,27,28)最先以拟人法表现了智慧。除了本文以外,本书在(3:15~19;8,9章)等处,也使智慧具有位格。尤其,(8:22~31)几乎等同了智慧与基督。所有智慧的源泉都是神,因此神与智慧同等。 ――《圣经精读本》 ◎ 1:20~21 说明智慧是积极的要把愚昧人救回来,想想我们这个社会,其实也真的有很多机会可以听到智慧的言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0~33】作者用拟人法写智慧。这声音已不只是父母在家中的训诲(8节),而是响在人声鼎沸的街市上和在熙来攘往的城门口(“宽阔处”)的呼唤。智慧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人人可得、人人都需要的美德。因为这是生命之道和生活的法则,继20~24节的紧急呼吁之后,是一片惋惜,因为她呼唤,她伸手邀请,无人理会,更无人听从(24~25节)。她“发笑”、“嗤笑”,并非幸灾乐祸,而是笑其愚蠢,竟选择灭亡之途。善言相劝既遭拒绝,只有自食其果(31节)。但是智慧仍不放弃努力,再把两条路陈明,吁请弃恶从善(32~33节)。――《启导本箴言注释》 要听从智慧的言语:本段用拟人法把智慧描绘为一位教师,呼吁人服从她,并斥责背悖者,预言他们将有悲惨的结局。――《串珠圣经注释》 20~33节是智慧第一次呼召人(一20~33;八章;九章),把智慧拟人化为一位责备人的女先知,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喊叫(20~21节),呼吁拒绝智慧的人回转(23节)。这是一首交错平行的诗: o A. 智慧的呼吁(20~21节); o B. 劝人回转(22~23节); o C. 不听从者拒绝智慧(24~25节); o D. 拒绝智慧的后果(26~27节); o C1. 不听从者被智慧拒绝(28~30节); o B1. 不回转者的结局(31~32节); o A1. 智慧的呼吁(33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21】「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 城门口: 是城中的首领断案的地方(得4:11;伯29:7),也是商人做买卖的地方(王下7:1),先知宣布预言的地方(王上22:10)。因此,这里是古代近东城邦的中心。 ――《圣经精读本》 「热闹街」这个希伯来文所提示的是吵闹声,没有必要(像吕译、现中、RSV 等)将之修正为类似希伯来文墙的字眼(七十士译本显然是读成这个字)。——《丁道尔圣经注释》 ●「城门口」:是当日生意买卖和裁判(地方司法)的地方。──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2】「说:“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 “亵慢人”。那些骄傲、自大和刻意制造麻烦的人(二一24;二二10)。――《箴言雷氏研读本》 “亵慢人”:自高自大,心中充满恼恨、竞争,不听教诲的人。――《启导本箴言注释》 「亵慢人」:骄傲自以为是的人;他们差不多已是无可救药。――《串珠圣经注释》 亵慢人: 在原文中是指嘲弄的人(29:8),即他们嘲讽圣洁的生活,轻看神的话语与警诫。 ――《圣经精读本》 「愚昧」就是简单的意思;即指这些人因着知识、经历肤浅而没有深入探讨 人生的意义,是天真而又充满好奇心的,甚么都要知,也甚么都相信,但却不听从神智慧的声音,他们认为甚么都是好的、对的「亵慢」就是骄傲,人的罪性就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 「愚顽人」就是思想封闭,不肯再去学习,讨论,甚么也听不进去。——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22节),原文是「你们简单的人喜爱无知,嘲讽的人喜欢嘲笑,愚蠢的人恨恶知识」(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亵慢」:「嘲讽」。 ●「愚顽人」恨恶知识:「傻瓜」、「愚蠢的人」、「笨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3】「你们当因我的责备回转,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 “将我的灵浇灌”亦作“将我的心倾注”。智慧如不断涌流的泉源,凡愿意接受的,可以从这泉源得到滋润和力量。――《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是对愿意顺从者的应许;换句话说,肯听从的人会得到更多智能和知识。――《串珠圣经注释》 灵: 可以理解为“心”、“意向”。此灵是智慧与聪明的灵、谋略与才华的灵,也是知识与敬畏耶和华的灵。总而言之,这意味着圣灵或圣灵的工作。 ――《圣经精读本》 「回转」包含有悔改的意思,从罪里面悔改,就是思想上一百八十度转变过来,思想神圣洁的事情。——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 1:23 提及智慧将会(或者已经)责备我们,但我们听见这些责备吗?还是我们坚持都是政府的错,社会的错,用讥讽的言语去面对,而听不到「责备」? ◎结果智慧的努力不被愚昧人接受,愚昧人只好面对灾祸。──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4】「我呼唤,你们不肯听从;我伸手,无人理会。」 「伸手」:是演讲者向人发出邀请的手势,请人跟从他。――《串珠圣经注释》 ●「我伸手」,无人理会:「我招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4~33】22,23节进行了劝告与邀请,但到了本文,内容急转而下,宣告了惩戒与审判。24,25节是26,27节的原因。在赛66:4;耶7:13也采用了类似的文章结构。
你们遭灾难……我必嗤笑: 神不同于人,即使是再凶恶的罪人,只要他真心悔改祈求赦免,神就会大施怜悯(结33:11)。但若有人藐视神的话语,以骄傲抵挡神,不肯谦卑地省察自己的光景,就必会灭亡,神也会对他袖手旁观。圣经的诸多例子表明,神也像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似乎也被这些情感所左右。但神的喜怒哀乐体现的是,作为造物主对被造物的仁慈与关怀,这一点不同于人的情绪。――《圣经精读本》 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却没有不付代价的自由;人人都有拒绝智慧的自由(24~25节),但却没有逃避后果的自由(26~27节)。错误的代价若由别人来付,犯错误很容易,坚持错误也很容易;所以神要让祂的百姓自己支付代价,才能从错误中学到功课。智慧是从神而来的(八22),拒绝智慧就是「不喜爱敬畏耶和华」(29节),所以「必杀己身、必害己命」(31~32节);而听从智慧就是顺服神,所以可以活在神的祝福中,「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33节)。不信主的世人并不能自由地选择智慧,但神却把这自由摆在每个信徒面前,让我们用一生来学习做出明智的选择。──《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25】「反轻弃我一切的劝戒,不肯受我的责备。」 “轻弃”。直译作:放开;即忽视。――《箴言雷氏研读本》 ●「反轻弃」我一切的劝戒:「你们忽视」。──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6】「你们遭灾难,我就发笑;惊恐临到你们,我必嗤笑。」 「我就发笑」这个词语并非表达个人的无情;而是说明选择愚昧的行为是件可笑的事,智慧彻底得着昭雪,同时也说明恶人的灾祸是恰当的,无可议论之余地的,参,诗篇二4。——《丁道尔圣经注释》 ● 1:26 直译是「你们遭灾难,我会笑;惊恐临到你们,我会嘲笑─」。──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27】「惊恐临到你们,好像狂风,灾难来到,如同暴风,急难痛苦临到你们身上。」 惊恐好像狂风……灾难如同暴风: 狂风与暴风转眼之间就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本节强烈地暗示了,神大而可畏的审判定要临到那些愚顽亵慢之辈。亚当之后的所有人,生来就要面对死亡。尤其是那些抵挡神,过于相信自己的力量,留恋自己业绩的人,必有灭亡在其人生的终点等待他们。圣经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虚无(传1:2),要将思考的焦点集中在罪得赦免与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因为这是人的首要问题。生命与死亡的终极解决方案,只能来自生命的主宰——神。凡借着神的恩典,在生命和死亡问题上得到解决的人,就当谦卑地将自己的余生献给神(罗6:13)
――《圣经精读本》 【箴一28】「那时,你们必呼求我,我却不答应,恳切地寻找我,却寻不见。」 恳切的寻找我: 描绘了遭遇灾难的人,从清晨开始就急于寻找藏身之处的情形。平时他们故意蔑视神,但是当患难临到的时候,他们就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来投靠神。 ――《圣经精读本》 「恳切地寻找」早早地(AV)、或殷勤地(RV、RSV),这个词组所翻译的只有一个字 s%ih]ar,「寻求」。热切或一大早的这种语调,是由于它可能与 s%ah]ar(「黎明」)有关(参,耶四十四4;诗一三○6的思想,而不是用词)。这可由箴言十三24b得到支持,那里及时的、或热切的思想意义比仅仅寻求要更好。——《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怎样对待智慧,智慧也会怎样对待人。人若离弃智慧,遇到难处临时抱佛脚,必然会遭智慧离弃:「那时,你们必呼求我,我却不答应,恳切地寻找我,却寻不见」(28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29】「因为你们恨恶知识,不喜爱敬畏耶和华,」 【箴一30】「不听我的劝戒,藐视我一切的责备,」 【箴一31】「所以必吃自结的果子,充满自设的计谋。」 「吃自结的果子」:见加6:7~8。――《串珠圣经注释》 充满: 意指“吃腻”。若有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私自怀着过多的欲望,不惜手段地想要得到满足,就必会对自己感到挫折与幻灭。 ――《圣经精读本》 「所以必吃自结的果子,充满自设的计谋」(31节),可译为「所以他们要自食其果,饱胀在自己的计谋中」(和合本修订版),比喻拒绝智慧(29~30节)的人要为自己的选择付上代价。今天,人文主义的教育是相反的,他们让人相信事情只是碰巧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所引起的后果;他们主张人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但却让全社会去支付代价;而当他们遇到难以选择的时候,就期望那些不必为错误付代价的人能作出更好的选择。──《圣经综合解读》 【箴一32】「愚昧人背道,必杀己身;愚顽人安逸,必害己命。」 “安逸”。即不关心。――《箴言雷氏研读本》 「安逸」:骄傲地逍遥自在。――《串珠圣经注释》 安逸: 此词在诗122:7节用来表示宁静,安全等积极的含意,在本节则意味着因物质上的财富或一时的成功而陷入懒惰。这种懒惰易腐蚀人的灵魂,使人沦为宴乐的奴隶(路12:16~21)。 ――《圣经精读本》 「背道」(和合、吕译、RV):AV、RSV作转过去,是比较准确(参,思高「执迷不悟」),在何西阿书十四4等处也是如此。骄矜自满(RSV)比外在的安逸(和合、AV、RV)的译法更为可取(参,吕译「安乐自得」;现中「逍遥自得」;思高「漠不关心」)。与此相反的是在第33节,易受感的心灵获得称义后的平安。——《丁道尔圣经注释》 「安逸」指的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忽视了灵性生活的需要。另一条路是听从神的,活在神旨意里的必得着神「安然居住」的应许。这里不是说活在祌旨意的人永不会遇灾难,其应许的核心是当我们遭遇患难时总不会害怕,因神已赐予我们必然的平安。——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愚顽人「安逸」:「安静」、「昌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一33】「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不怕灾祸。”」 “得享安静”。即不受烦扰。――《箴言雷氏研读本》 【思想问题(第1章)】 1 从1~7节看来,箴言所采用的是那一种教学原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精英教学? 2 智者所指示得智慧的途径(7),和世俗人的方法有何区别?参24, 33节。 3 智者认为青年人交友应抱何种态度?参8~10节。误交「损友」有什么恶果?参18节。 4 智者说:「惟有听从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静。」(33)世俗人藉置业、养儿、储蓄等方法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是否上策?你又如何? ──《串珠圣经注释》
【箴一8~九18】本书的第一个大段记载有关智能的言论,当中鼓励前来学习智能的人,要思考和比较愚昧人与聪明人的处事方式。――《箴言雷氏研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