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十章拾穗

 

【箴十1「所罗门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

         “智慧之子”。敬畏神和顺服神的人,他能把知识正确地应用在日常的生活中。“愚昧之子”。对道德真理冷淡和感觉迟钝的人,他行事不理会道德,招致自己的灭亡。“担忧”。忧愁。――《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言从家庭开始论及,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在神面前,圣徒的家庭与教会具有同样的概念。我们须铭记,本节所收录箴言的第一物件是一个家庭的子女。此训诲与十诫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第一诫命——孝敬父母相通。父亲与母亲均是指父母,用此文法避免了重复。智慧之子:之所以成为父母的喜乐,是因为智慧蕴含着生命、良善与卓越的道德,这样的美德可荣耀父母。 ――《圣经精读本》

          这是九12的真理的另一面。你可以单独作出抉择,但那不可能是私人的抉择。这个事实使我们更清楚明白不应得之苦难的问题,提醒我们:人们所赖以维系彼此之关系的因素(最大的乃是爱)若失去了,生活可能会少一点痛苦,但却是无法估量的贫乏。(参十五20,二十七11,二十八17,二十九3)——《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方面,人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12)。但另一方面,人的大部分选择都不可能是私人的,必然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影响到那些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十五20;二十七11;二十九3),所以说:「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叫母亲担忧」(1)──《圣经综合解读》

         ●「担忧」:「忧愁」。──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31本文是本书的第三个部分,上文主要叙述了一般原则和结果,而本文则使用对偶句指出了关于智能和愚蒙的具体例证。本文并不是按照某一特殊逻辑或主题来编排的,故不易严谨地分段。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作者,分为:①所罗门的箴言(101~2927);②亚古珥的箴言(301~33);③利慕伊勒的箴言(311~31)。所罗门的箴言又根据编缉年代,分为所罗门时代的人所编缉的部分(101~2434)和所罗门之后的人所编造的部分(251~2927)――《圣经精读本》

         1节的「智慧之子」、「愚昧之子」与第5节的「智慧之子」、「贻羞之子」前后呼应,把1~5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工作与财富。勤奋的是「智慧之子」,懒惰的是「贻羞之子」。──《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1~32智慧人与愚蒙人的结果:本章与上文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是对比了义人与恶人,智慧人与愚蒙人,从不同角度谈到了这两类人的不同结果。古代社会,对恶人和义人,均有鲜明的界定,但是在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中这些概念却并不清晰,或者是常常很难明确界定何为善、何为恶。纵使这样,当今圣徒也应单单以基督为标杆,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应分辨何为神所喜悦的事情,坚持不懈地走义路。 ――《圣经精读本》

 

【箴十1~十五29◎这一段主要将道德与公义和智慧连接在一起。

 

【箴十1~二十二161到二十二16是「所罗门的箴言」(1)第一集,记录了375句平行句,与「所罗门 שְׁלֹמֹה」的希伯来字母数值相同(ש=300ל=30מ=40ה=5)。这些箴言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原文都是每节一句,每句两行。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第一部分:十1~十五29180句,大都是反义平行句,两行诗句一正一反。

   2.第二部分:十五30~二十二16195句,大都是同义平行句和综合平行句。──《圣经综合解读》

         ◎这部份涵盖了双行格言和诫命,共计三百七十五则,而所罗门的希腊文字母子音所代表得数值总和正好是375。此处前半段大部分是「反义平行句」,后半段则比较不是「反义平行句」。──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2「不义之财毫无益处,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

         “不义之财”。即用不道德手段得到的财富。――《箴言雷氏研读本》

         不义之财容易来容易去,如吹来吹去的浮云(二十一6)――《启导本箴言注释》

         「公义」:指正直生活。――《串珠圣经注释》

         不义之财:指用不义的方法获取的财宝。若有人依靠世上的财宝,必会经历失去钱财所带来的绝望,不义之财自然更甚。耶稣曾教导说,当以悔改的心将不义之财用于交友,以此来预备灭亡之日(169) ――《圣经精读本》

 

【箴十2~3公义是最安全】这些言论在四个层面上显为真实──逻辑上、神意上、属灵上、永恒上──虽然第四个层面是越过了箴言正常的范围(但见十一7,十四32AVRV)。那就是说:(a)罪就跟愚昧一样,会使生活的结构变形,至终只能以崩溃结束;(b)无论神如何任凭我们,祂仍然掌管着一切;(c)义人在世上的光景无论如何,他们才是真正富足的人(20~22)(d)在来世中,公义必然是完全的。也见十三21的注释,以及分题研究:「生命与死亡」及附属部分,原书第53~57页。

  参蒲他(见导论:「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第四段,原书第13):「恶行永远不能使它的保证具有任何意义,得着财富的(可能)是骗子,()能以持久的却是公义的力量」56

  根据上下文看来,「魂」(nep{es%3节,AVRV;中文圣经皆未译出)不是与身体相对的,乃是指生命,人,甚至食欲(二十三2)。所欲的(和合、RV),应该译作「切求」(RSV)AV 却译成「资产」。——《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3a),但神并没有应许满足人对豪宅、名车和度假等奢侈生活的欲望。相反,「恶人所欲的,祂必推开」(3b)。这也是摩西在百姓进入应许之地之前的吩咐:「你们要谨慎,免得心中受迷惑,就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耶和华的怒气向你们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你们在耶和华所赐给你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6~17)。人总是盼望得到幸福,但并不总能看出什么才是幸福。百姓事奉敬拜别神,无非是得着更多的身外之物,但这样得到的「不义之财毫无益处」(2a),既不能阻止死亡、也不能带下阴间。外面的财富并不能减轻人的烦恼,只是改变了烦恼的形式。而一个人里面的财富越丰富,对身外之物的需求就越少,也就越容易得到幸福和满足。真智慧是分清里面和外面的财富,「惟有公义能救人脱离死亡」(2b),是里面永恒的财富。──《圣经综合解读》

          102~3 大致上的意思是强调公义才是真正的财富。──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3「耶和华不使义人受饥饿,恶人所欲的,他必推开。」

         不使义人受饥饿:诗篇的作者曾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3725)。耶稣也曾应许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633)。我们不能过于简化这些话语,因为有很多例子表明,义人的生活反而会经历更多的艰辛。若有人在这一切艰难中,依然珍藏生命的深远意义,其生命就比在罪恶中安稳度日的人,更加丰盛  ――《圣经精读本》

 

【箴十4「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

         手懒的:指“松弛的手”;手勤的:指“忙碌、紧张的手”。各种环境因素自然也是导致贫穷的原因,但放荡与懒惰是更主要的原因。怀着虔诚而质朴的心,努力诚实地劳作,必不会面对贫乏。 ――《圣经精读本》

         神的百姓「富足」(4b)的基础并不是人的勤劳,而是神的恩典。百姓进入应许之地之前,神就已经应许,百姓若顺服神(申十一13),「祂必按时降秋雨春雨在你们的地上,使你们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也必使你吃得饱足,并使田野为你的牲畜长草」(申十一14~15)。但是,神既赐下恩典的应许,也要求人勤奋工作,就是吗哪也要人早起收取(出十六14~16)。因此,真智慧是更加有信心、更加尽本分地伸手接受恩典,而不是坐等天上掉馅饼。所以「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4),物质的财富如此,属灵的财富更是如此。──《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4~5勤劳工作──它的物质与道德层面】这两句话巧妙地成对出现。它们结合在一起,平衡了第3节的寂静主义,而第5节更强化了第4节的力量。你可能反驳第4节说你对致富不感兴趣,但第5节却回答你说:如果贫穷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偷懒却是羞辱。除了你自己的名字之外,你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美名()

  智慧(5节,和合、AVRV),或「明智」(吕译、思高、RSV) mas*ki^l(见分题研究:「Ⅰ 多面的智慧」第3点,原书第33~34)。勤劳的基本意思是敏锐,所以,「敏捷」是比较适切。——《丁道尔圣经注释》

          104~5 则是强调勤劳是财富的基础。──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5「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

         「贻羞之子」:叫父母感到羞辱的子女。――《串珠圣经注释》

         「手勤的」并非一心致富,而是顺服神,按时「聚敛」(5a),成为伸手领受神恩典的「智慧之子」(5a);「手懒的」也不是淡泊名利,而是体贴肉体,不肯按时「收割」,成了袖手错过神恩典的「贻羞之子」(5b)。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颠倒的世代,人们妖魔化辛勤劳作的「智慧之子」,补贴不事生产的「贻羞之子」,推崇只会抱怨的「愚昧之子」(1b);争取公平的享受,却不关心公平的付出。真智慧就是不管世道变得怎样眼花缭乱,都坚信「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圣经综合解读》

         在以色列,农夫在阳历三、四月间的逾越节开始收割大麦,阳历五、六月间的五旬节收割完小麦。「收割时」(5b),就是从逾越节到五旬节,也就是「夏天」(5a)。「收割时沉睡的」(5b),就不能享受丰收;懒惰人天天休息,却无法享用安息。真智慧是在该工作的时候强迫自己工作,免得让工作或饥饿来强迫人。──《圣经综合解读》

         ●「贻羞」之子:「行事羞耻」、「羞愧」。

         ●「收割时」:巴勒斯坦阳历四月底收割大麦,小麦收割结束是阳历六月初,因此收割时也就是「夏天(春末夏初)」。──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6「福祉临到义人的头,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强暴的计划和语言封住恶人的口。――《箴言雷氏研读本》

         神给义人的恩典丰富无比(申三十三16)。恶人说话强横终必招来灭身之祸(诗一四〇9)――《启导本箴言注释》

         恶人口里充满恶毒言语和计谋。――《串珠圣经注释》

         强暴蒙蔽恶人的口:若考虑与上半节的对应关系,亦可译为“强暴遮盖恶人的口”。麻疯病人会遮掩口(1345),而且吊丧的时候也会蒙脸(2417),蒙哈曼的脸正是表示死亡已临到了他(78)。本节强调的是,恶人用以谋害他人的一切诡计,最终将临到他自己(678) ――《圣经精读本》

         「强暴蒙蔽恶人的口」(6b),可译为「恶人的口藏匿残暴」(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福祉」:「祝福」、「兴旺」。

         ●「蒙蔽」:「遮盖」。──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6 报应原则】智慧人和愚昧人的对比是古代近东智慧文学的共同题材。智慧的职责之一是向人保证邪恶或愚昧的行为是不会使人得益的。如此,埃及哲人蒲他霍特普(约主前二十五世纪)在其《教训》中,表达了对于工作的正确态度:「智慧人早起开始工作,愚昧人早起烦恼事务过多。」埃及哲人阿曼尼摩比(约主前十一世纪)形容在社会中取得成就,而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痛苦的能力说:「愚昧人的话比外海上的暴风更危险。」另一位埃及教师安肖桑基(约主前八世纪)指出:「智慧人寻求朋友,愚昧人寻求敌人。」在上述每一句话中,智慧的传统都清楚表示有一个报应原则在宇宙之中运行,以智慧人和义人医治性的言行,平衡轻率言行所造成的伤害。有关报应原则的概括性讨论,可参看:约伯记四章的附论、诗篇中「常见的概念」的附论,以及诗歌和智慧文学的导论。──《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6~7良善带来持久的福分】强暴蒙蔽恶人的口……(和合、AVRV),这译法比现中、RSV 的好,后者将主词与受词颠倒过来:见第11节的讨论。蒙蔽的口可能会使人想起长大痲疯的人(利十三45),或是举哀之人(结二十四17),然而在这两处经文中的动词是「遮住」。哈曼被人蒙上脸(斯七8)是死到临头的象征。但比较简单的方式是将它解释为(就像我们的俗话所说的):人的邪恶写在他的脸上。相反的,福祉也同样是明显可见的,可能被认为是由感激之邻舍所祈求而得的(参,十一26),或是直接由神所赐下的(22)。福祉与羞耻同样都是会继续存留的(7)——《丁道尔圣经注释》

         6~9节的主题是口舌对自己的影响。──《圣经综合解读》

         6节借着人身上的部位,从「手」(4)所代表的「福祉」(6),自然地过渡到「口」(6)所代表的言语。6~14节几乎每句都有「口」或「嘴」(除了7912),把6~14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口舌对个人的影响:

   1.口舌对自己的影响(6~9)

   2.口舌对人对己都有影响(10)

   3.口舌对别人的影响(11~14)──《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7「义人的纪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

         本节指义人与恶人死后留下的果效:义人生前的贡献永垂青史,恶人则被人永远忘记或为人咒诅。――《串珠圣经注释》

         上节描述了义人与恶人的现世生活,本节则描绘了过世之后的事。生前行恶的人,会使活人毛骨悚然,他们要么会遗臭万年,要么就永远不被人所纪念。与此相反,“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123) ――《圣经精读本》

         「义人的纪念被称赞;恶人的名字必朽烂」(7),在这个单元中是说口舌的智慧和愚昧会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影响。──《圣经综合解读》

         ●「被称赞」:「祝福」、「对神的赞美」。

         ●「朽烂」:「腐烂」。──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8「心中智能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口里愚妄的”。直译作:嘴唇的愚昧;即胡言乱语的愚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即使是在人类的学习领域中,那些倾向于「高谈阔论的人」都是第二流的人物。倾倒(和合、AVRV)太过中性了,毋宁译作「被推落、被践踏」。(第二行重现在第10节的希伯来文经文中,见该处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心中智能的,必受命令;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8),可译为「智慧的心,领受诫命;愚妄的嘴唇,必致倾倒」(和合本修订版)。「口里愚妄」(8b10b),指说话没有智慧。真智慧是认识自己的有限、谦卑受教,而没智慧的愚妄人则是自命不凡、无可救药。承认自己的罪,是迈向得救的第一步;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迈向智慧的第一步。但人若在某个领域有点专业知识,常常不容易看到自己知识的边界,就像一个视线被挡住的人,自信满满地冲往悬崖。他们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而且常常越过自己的已知,把自己当作另一个领域的专家,结果口里的「愚妄」只能证明自己有三倍的无知。──《圣经综合解读》

         ●「受命令」:「领受诫命」。

         ●「口里」愚妄的:「嘴唇」。

          10810 的「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原文完全一致。但七十士译本 1010 作「坦白劝责人的缔造和平」,可能比较正确。如果照七十士译本,意思就是「不直接当面劝戒,反倒在背后搬弄是非的人会造成伤害,当面劝戒的,反而带来和平」。──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9「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

         行正直路的:七十士译本译为“为人纯朴”,不隐藏或不忌讳什么。耶稣也称赞孩童般纯洁的心灵(181~4)。但是单靠纯洁的心灵,是不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故耶稣也对门徒说当灵巧像蛇(1016)。没有智慧的纯洁不过是白痴,而没有纯洁的智慧是邪恶。 ――《圣经精读本》

          本节的兄弟──二十八18──指出建立在欺骗之上的事业必忽然瓦解。「安稳」(和合、吕译;思高、现中「稳妥」,AVRV「安全」)的希伯来字所提示的,乃是心思的状态:「有把握地」、「逍遥自在地」。「被人知道」(吕译注、AVRV):托马斯教授坚称这个字经常都应该是译作「蒙羞」(参,吕译「必受亏损」),这也适合此处的上下文,但和合、思高、现中、RSV 之败露恰恰吻合。——《丁道尔圣经注释》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9),在这个单元中指口舌方面的「正直」和「弯曲」。说话「正直」、诚实的,有时貌似愚拙,但却「步步安稳」;而说话「弯曲」、圆滑的,虽然看起来精明,但却「必致败露」。真智慧是永远说诚实话,就不必刻意记住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圣经综合解读》

         ●「行正直路的」:「行为完全的」、「行为纯全的」。

         ●「必致败露」:「被发现」、「被知道」。──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0「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

         “以眼传神”指用眼打暗号,制造纷争(13);“口里愚妄”指瞎谈妄语的人。智慧人慎思明辨,所行顺利(14)――《启导本箴言注释》

         「以眼传神」:参613注。――《串珠圣经注释》

         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七十士译本译成“坦率责备人的必带来和平”。这句话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此处,可能是沿用了8节的下半句。――《圣经精读本》

    照着现有的经文(和合、吕译注、AVRVRSV 边注),本节的意思乃是说:小动作能够造成大伤害,而喋喋不休的愚昧人则成了难以忍受的。但第二行似乎是受第8b节影响而来的,七十士译本可能保存了真正的原文,而且形成令人惊奇的对句:「坦白劝责人将缔造和平」(吕译、Moffatt),思高、现中、RSV 都接受此一译法。——《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10),可译为「挤眉弄眼的,使人忧患;愚妄的嘴唇,必致倾倒」(和合本修订版),形容搬弄是非、不光明正大地说话(13)──《圣经综合解读》

         「以眼传神的,使人忧患」是口舌对别人的影响,「口里愚妄的,必致倾倒」是口舌对自己的影响。真智慧是随时提醒自己:口舌既能败坏别人,也能败坏自己。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亵渎的时代,言语成了败坏思想的快捷方式;信徒应当特别注意口舌的分别为圣,「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3~4)──《圣经综合解读》

         本节把6~9节和11~14节的主题前后颠倒,成为6~14节的转折句。──《圣经综合解读》

         ●「忧患」:「痛苦」、「伤痛」、「伤害」。──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10 以眼传神】新国际本「恶意地眨单眼」(和合本:「以眼传神」)中的「恶意地」三字是基于诠释,而这话在其他经文之中包括双目,因此眨单眼也是不太可能的。亚喀得的观兆智能文献,提供了另一个解释。这文献记载了一系列有关眼睛的兆头,其中一个坚称人若闭着眼睛,他所讲的便是谎言。但这是指频频眨眼,还是说话时瞇着眼睛,却不能确定。十六章30节表达了同样的概念。──《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11「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强暴蒙蔽恶人的口。」

         “生命的泉源”。即属灵生命力的源头。――《箴言雷氏研读本》

         生命的泉源:369称“主”为“生命的源头”。结471~12描绘了神圣的水从圣所流出,赐万物以生机的场面。耶稣也将圣灵比喻成“赐人永生的泉水”。与神相交并顺服其话语的人等于是从生命之泉汲水供给众人。 ――《圣经精读本》

         「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11a),指有智慧的话语能够帮助人敬畏神、接上生命的源头(十三14;十四27;十六22)──《圣经综合解读》

         「强暴蒙蔽恶人的口」(11b),可译为「恶人的口藏匿残暴」(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11~14节的主题是口舌对别人的影响。──《圣经综合解读》

 

【箴11 生命的泉源】埃及哲人阿曼尼摩比说得好:丰盛生命在于言行有智慧,但「在庙中公然说话的愚昧人,却好像树种在室内」,因为没有光而枯萎死亡,被人当作垃圾焚烧或丢弃。但另一方面,「沉默寡言的智慧人就像树栽在园子之中」,结甜美的果子,好作树荫,并「永远在园中」繁茂。──《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12「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爱能遮掩一切过错」:参彼前48――《串珠圣经注释》

         恨,能挑启争端:一切争端都起源于心中的憎恨。若这样的恨恶之情发展到极点,就会毫不犹豫地杀人。血腥的复仇会使人付上血的代价,这就导致了罪的恶性循环。因此,当该隐杀害亚伯时,神也禁止人直接复仇(415)。耶稣曾宣告了当爱仇敌的惊人之语(544),使徒保罗也曾说过善待仇敌,好比将炭火堆在其头上(1220)。归根结底,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尚在作仇敌之时耶稣为我们而死,我们既然在耶稣里面,有时就当为所有人接受逼迫与牺牲。这也意味着最后的审判权还是在神那里。但是,盲目的服从邪恶势力却不是美德。相反,正确的信仰态度,是勇敢地对抗恶势力。只是我们须察看展开争战的内在动机与对抗方式是否合乎神的旨意。 ――《圣经精读本》

         遮掩的意思并不是「补偿」(像许多人经常引用这节经文时所暗示的),它的意义显然是从它的对偶──挑启(这里)、「泄露密事」(十一13)、「把一件事反复重述」(十七9,见吕译、RV)──而来。这里所着重的是复和,但必须由向我们提出警告的其他经文来平衡,就如遮掩自己的罪(二十八13),或逃避接受责备(如:二十七56)。这节经文引用于彼得前书四8;或许在哥林多前书十三7(该处之「包容」的意思是「遮盖」)与雅各书五20也都隐约提及。——《丁道尔圣经注释》

         「恨能挑启争端」(12a),在这个单元中指煽动「恨」的言语。「爱能遮掩一切过错」(12b),在这个单元中指发表「爱」的言语。使徒彼得引用了本节(彼前四8)。真智慧是用爱的言语「遮掩一切过错」,而不是用恨的言语「挑启争端」。今天,许多政客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公式:只要让人们感到恐惧、怨恨和嫉妒,他们就会逐渐交出财产和自由的控制权。真智慧是看出,那些总是设法「挑启争端」,而不是用爱「遮掩一切过错」的人,所关心的只是人手中的选票。真智慧也能看出,这些人看上去巧舌如簧,实际并没有多少智力。因为用谎言煽动仇恨,比用诚实激发友爱简单得多;蛊惑群众并不需要逻辑和证据,只需要危言耸听、夸大其词,重复百遍即可。──《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13「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

         第一行并非同义字之重复:参「出于内心之丰富……」──那就是说:如果你的心思蒙了光照,智慧就必洋溢在你的话语中,也因而流进别人的生活里面(11)。如果你的心思是关闭的,神仍然不会弃你于不顾,但却是用强制力来对付你:参诗篇三十二89——《丁道尔圣经注释》

         「明哲人嘴里有智慧;无知人背上受刑杖」(13),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会成为神话语的出口,用「智慧」来供应人,成为「生命的泉源」。而神的百姓中缺乏智慧的人,神也不会弃之不顾,但却会用「刑杖」来「驯服」(诗三十二9)他们。愚昧是「无知人」自招的不幸,因为对于「无知人」来说,一次痛苦的管教,胜过一百次言语的劝诫。真智慧是承认无知、「领受责备」(十五5);而不是「恨恶责备」(十五10),结果「背上受刑杖」。──《圣经综合解读》

          1013 直译是「聪明人的嘴找到智慧;无知人的背找到的却是刑杖」。──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4「智能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速致败坏”。可能危害他自己和别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智者肯受教,将知识存放心里。――《串珠圣经注释》

         积存:指等候适当的时机而保存下来。有时最有智慧的作法就是保持沉默。沉默与慎重、慎思明辩息息相关。相反愚蠢的人因为不经思考就胡说一通,就陷入自己所设的网罗(913) ――《圣经精读本》

          积存(吕译「含蓄着」;现中「吸收」;思高「隐讳」)在这里的意思是:「储存起来,留待适宜的时机」,也就是说:它是论及慎思明辨,而不是论及博学。第二行末尾字面的意思是:「是迫在眉睫的毁灭」;所以和合本作速致败坏(参,吕译「催促着败落」;思高、RSV「招致逼近丧亡」)——《丁道尔圣经注释》

         「智能人积存知识」(14a),原文的意思是智慧人懂得慎思明辨,把话语「积存」起来,留待合适的时机;而愚妄人却口无遮挡,结果是显露自己的无知、「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14b)。因此,真智慧不是自诩「心直口快」,而是「快快地听,慢慢地说」(雅一19)──《圣经综合解读》

         「知识」原文的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能」,与「分别善恶」(创二917)的「分别」是同一个词,在圣经中也被译为「知道」(伯十7)、「认识」(赛五十三11)、「明白」(赛五十八2)。「知识」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是知道一件事、或者知道去哪里找;其次是懂得如何分辨。──《圣经综合解读》

          1014 意思是智能人会把知识储存、珍藏着,不会随便说出来。但是愚昧人想到什么就说出甚么,反而导致败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5「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

         财富有时候能保护人免受烦扰,而贫穷必使人面对不幸。――《箴言雷氏研读本》

         有钱财若能善用,可结交朋友(十四20)。又有影响力,地位稳固。不顾财富不可倚仗,神才是真保障(诗五十二7)。贫穷人无友(十九4)、无势(十八23),没有保障。《箴言》鼓励勤劳,重视劳力的所获,责备懒惰。指出手懒为饥饿和贫穷之因(6~11;十二1124;十四23)。本节须从此精神来了解。――《启导本箴言注释》

         财富常给人保障,不过,整卷箴言论到财富不可倚仗,而不义之财会带来灾祸;人不可贪得无厌地 财,相反地应慷慨施予。――《串珠圣经注释》

         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本节不单单是指物质上的穷乏者会败坏,也是指出灵性上穷乏的人所要遭遇的结果。 ――《圣经精读本》

    将本节与第2节,和第16节平衡起来。可能有人会告诉你没有钱就算了;你当然必须评估金钱低于诚实,但别受这些话影响而轻看财富;别因着懒惰或浪漫主义而拥抱贫穷(关于必须面对之更进一步的冷酷的事实,见十四20,十八23,十九7,二十二7)——《丁道尔圣经注释》

         15~16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谈论财富和安全感。──《圣经综合解读》

         「富户的财物是他的坚城」(15a),在这里的上下文中并不是说倚仗财富(十八11),而是说勤劳致富(16)使人生活有保障。当以色列的属灵光景正常时,「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22),「富户的财物」(15)是因为「手勤」(4b)。而在以色列的属灵光景正常时,「穷人的贫乏是他的败坏」(15b),因为「穷人的贫乏」都是「手懒」(4a)的后果。真智慧不是故意拒绝财富,而是勤劳致富。──《圣经综合解读》

          1015 是提及财富的力量,拥有财富就拥有力量,财富不足导致失败,这种事情现实社会常见。

 

【箴十16「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死”原文作“罪”)。」

         “勤劳”。即勤劳的回报。义人的收入确立他的生活,而恶人透过犯罪所获得的,却产生罪,最终导致死亡。――《箴言雷氏研读本》

         “致生”的不是15节所说的财物,而是勤劳得来的正当报酬。恶人所得的报酬是罪,而罪的工价就是死(罗六23)――《启导本箴言注释》

         「进项」:指工作报酬。――《串珠圣经注释》

          注意生与罪之间的对比,加强了前者的属灵含义,这是在箴言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见分题研究:「生命与死亡」)。这里所教导我们的功课是:一个人不应该把自己生活的素质归咎于贫穷或富有;一个人使用他的财产,乃是照着他的性格,将财产用作善或恶的工具。〔勤劳(和合、AVRV),而不是「工价」(吕译、思高、RSV),在希伯来文中是一个单数字,经常都代表一件事与其后果;它在第2行的平行字眼直译是进项。〕——《丁道尔圣经注释》

         「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16),可译为「义人的报酬带来生命;恶人的所得用来犯罪」(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真智慧看待一个人的属灵光景,并不是根据他的所有,而是根据他是「义人」还是「恶人」;并不在于贫穷或是富足,而在于「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腓四11)。「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伯一21),「赏赐」和「收取」都可以显明人的本相。被财富蒙住的心眼需要被贫穷打开,用贫穷建立的属灵泡沫需要用财富来戳破;穷人突然拥有了产业,富人忽然失去了钱财,都可以让人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圣经综合解读》

         人不可依仗财富(216),也不可夸口贫穷(15)。在一个人还不懂得如何与钱财相处之前,穷人和富人都不值得称赞。故意拥抱贫穷、轻看神所赐的财富,既不属灵、也不浪漫(十四20;十八23;十九7;二十二7),只不过是矫情懒惰的「贻羞之子」(5b)。圣经并没有说穷人会更属灵、富人会更爱财,而是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因此,神「不以貌取人」(申十17),真智慧就是「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利十九15)──《圣经综合解读》

         ●义人的「勤劳」:原文是「工作」、「薪资」、「报酬」。

         ●「进项」:「生产」、「产品」、「收益」。

          1016 意思是「义人的工作报酬带来生命,恶人的生产导致犯罪」。这一节等于平衡 1015 对财富的肯定。──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7「谨守训诲的,乃在生命的道上,违弃责备的,便失迷了路。」

         「走向生命之路」(希伯来文,思高、RSV),是本节与前一节所共有的词句,强调的事实是:生命不只是生存而已,而是要去达到的质素。注意在谨守与违弃之间的对比,也就是说:不仅必须聆听训诲,还必须长期地、坚定地持守这训诲。——《丁道尔圣经注释》

         「谨守训诲」(17a),指谨守父母的训诲(1),「违弃责备」(17b),指违背父母的责备(1)──《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首先要承认无知,才能有受教的心,并且「谨守训诲」,「在生命的道上」(17a)持续长进。本节作为一句过渡句,与第1节呼应,开始了一个新的部分(18~30)──《圣经综合解读》

         ●「违弃」:「撇下」、「离去」。──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8「隐藏怨恨的,有说谎的嘴,口出谗谤的,是愚妄的人。」

         说谎的人嘴里满口友善,心里怀着怨恨。――《启导本箴言注释》

         本节告诉我们,不能凭着人的外表或外在的行动来判断善恶。判断善恶的根据在于内在的动机与状态。我们不能说口蜜腹剑的人是良善的,应视之为伪善。耶稣也强调罪的根源乃是心灵(5812341518) ――《圣经精读本》

  隐藏怨恨的人往往撒谎和装假。

         愚妄人散布「谗谤」(18b)的话,用「说谎的嘴」(18a)来掩盖自己所隐藏的「怨恨」(18a),而隐藏的仇恨比公开的仇恨更加危险。真智慧是不凭言辞作判断。谎言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易、直接地影响那么多的人。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谎言泛滥的网络时代,许多人都以言辞而不是结果来作判断,所以「说谎的嘴」和「谗谤」越来越容易引发群众的兴奋、恐慌或仇恨,并且让人深信不疑,甘心成为传播的工具。──《圣经综合解读》

          1018 意思是「如果憎恨在心里,就会导致说谎,怨恨说出来,就会导致愚妄」。因此意思是:「最好不要有憎恨」。

         ●「谗谤」:「诽谤」、「中伤」。──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18~21论及言语。――《串珠圣经注释》

         18~21节每句都有「口」、「舌」,把18~21节组成一个单元,主题是言语的价值。──《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19「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能」(19),这也是传道人和作父母的最需要学习的真智能。因为人的「肉体之中,没有良善」(罗七18),所以言多必失。很多蠢话都是出自那些想说聪明话人的口,常常是从圣经的教导说起,以人的血气结束(31);动机是造就人,结局是败坏人(32)。智慧人说话是因为该说,愚昧人说话是因为想说。真智慧是在言语上有节制,懂得什么话是该说、什么话只是自己想说;宁可不说,也不要乱说;宁可少说,也不要多说。──《圣经综合解读》

          1019 意思是「沉默是金」。

 

【箴十20「义人的舌乃似高银;恶人的心所值无几。」

         “高银”指纯银。义人说的话有真价值。“恶人的心”指恶人的思虑和计谋。――《启导本箴言注释》

         「高银」:纯银。――《串珠圣经注释》

         「高银」(20)指经过挑选的纯银。「义人的舌乃似高银;恶人的心所值无几」(20),是说「舌」的价值,在于「心」的价值;言语的价值,取决于人的价值。真智慧是承认自己的「心」不完全,所以「多言多语难免有过」,再属灵的人也应当学会「禁止嘴唇」。──《圣经综合解读》

         ●「高银」:「挑出来的银子」、「上选的银子」。──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21「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

         「教养」:有牧养的意思。――《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的口教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21),原文是「义人的口喂养多人;愚昧人因无知而死亡」(英文ESV译本)。义人的口中满有智慧,「是生命的泉源」(11),几句话就可以喂养别人;而愚昧人的「多言多语」都是毫无营养的唠叨,连喂饱自己都不够。真智慧是承认自己无知,不可好为人师,「教养多人」的果效是从柔和谦卑的生命泉源中流出来的。──《圣经综合解读》

         ●「教养」:「牧养」、「喂养」。

         ●「无知」:「无心」、「无理解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22「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

         真正的繁荣是神所赐的福,不会伴随忧虑或烦恼。――《箴言雷氏研读本》

         财富是神给人的赏赐,不是人自己努力的成果,没有不义之财(2)的后患。――《启导本箴言注释》

         并不加上忧虑:不义所带来的欢乐背后,总会尾随着不安与恐惧,但神所赐下来的祝福,却令人常常喜乐(44)。这句经文可译为“勿须人再辛苦”,因为神的应许是信实的,要毫无忧虑地凭着信心接受(627) ――《圣经精读本》

         人靠自己的努力所得来的短暂快乐,总会尾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患。但「耶和华所赐的福」(22a),却能使人「靠主常常喜乐」(腓四4),没有后患,「并不加上忧虑」(22b)。富足的人若没有神的祝福,「他虽积蓄银子如尘沙,预备衣服如泥土;他只管预备,义人却要穿上;他的银子,无辜的人要分取」(伯二十七16~17)。因此,真智慧是「以神为乐」(罗五11),否则财富只是转移和放大烦恼的方式。──《圣经综合解读》

          1022 意思是「看看富裕的人是否忧虑,就知道他的财富是不是来自神的赐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22~2522~25节是一个单元,主题是人的喜乐与安稳。──《圣经综合解读》

         22~25节和27~30节在结构、用词和内容上都是对称的,26节是一个分割和过渡,使22~30节成为一个完整的对称结构:

o A. 人的喜乐与安稳(22~25)

o  B. 人所盼望的喜乐落空(26)

o A1. 人的盼望与未来(27~30)──《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23「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明哲人却以智慧为乐。」

         “愚妄”。邪恶。“明哲人”。更可作:聪明且通情达理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AV(= RV 边注)的译法太过将第二行从第一行孤立出来了(包括在句法上与含义上),而且使之成为只是同义字的重复而已。RSV 的译法是从 RV 衍生而来的:「但智慧的行径为……所乐」,世人嘲弄「扫兴的人」,但这一行却给了他们答复(第一行则是说明了他们的理由)

〔有些释经学者以行恶(和合、吕译、思高、现中、AV)为全句的主词,将智慧修正为「憎恶」或「毒害」,所以 Moffatt 译作:「但它对通情达理的人而言,却是非常厌烦的」;但这一点并没有原文的支持。〕——《丁道尔圣经注释》

         「愚妄人以行恶为戏耍」(23a),指人的肉体所追求的快乐就是犯罪,所以常常是明知后果,也很难克制自己犯罪的欲望。「明哲人却以智慧为乐」(23b),也就是「以神为乐」(罗五11)。真智慧判断一个人是智慧还是愚妄,不是单凭人的言语,更要观察人所喜爱的事物。──《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24「恶人所怕的必临到他,义人所愿的必蒙应允。」

         所怕的:惧怕是罪所带来的结果(310),必伴随着刑罚(281)。现代人最为普遍的情绪,是不安和惧怕。不跟随真理的人正在重复亚当当年的作为,他没有承认自己的罪,也没有求恕,反而因惧怕而躲藏了起来。相反,与神有正确关系的人,即使是在患难之中也能刚强如狮子(1633)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22),但人若不敬畏神,就会什么都怕,总是缺乏安全感(24);最有钱、最有权的恶人,往往也是最害怕遭人暗算的人。「恶人所怕的」(24a)实际上是神的审判,所以他们的「惧怕里含着惩罚」(约壹四18),而这刑罚「必临到他」(24a)。他的一切都建立在短暂的事物上(太七26~27),「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25a;诗一4~6)。因此,真智慧是认识到,充满惧怕的往往都是恶人,因为不断制造地狱的人,更会担心自己深陷其中。──《圣经综合解读》

         「义人所愿的」(24b)乃是神的同在,所以「必蒙应允」(24b)。真智慧是把安稳建立在永恒的事物上(太七24~25),所以「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25b)──《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24~25恶人的不安全】「惧怕」(24节、AVRV)乃是指所怕的事物(28),而不是惧怕的情绪,所以和合、吕译、RSV 皆作恶人所怕的。在今世,这惧怕经常是持续不止的;在终极的含义上,这是无可逃避的,因为恶人所畏怯的,至终乃是神;而他却必定要站立在祂的面前。就着终极的含义而言,义人所愿的也是神;而「他们将要见祂的面」。「在末日,宇宙所喜爱或惧怕的那荣面,必定会转过来面对我们每一个人,或是以某种表情,或是以另一种表情;或是赐下无可言喻之荣耀,或是使人承担永远不能补救或掩饰的羞辱。」57——《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25「暴风一过,恶人归于无有,义人的根基却是永久。」

         恶人好比将房子建在沙上的人。神的刑罚如暴风,恶人归于无有(诗三十七10)。义人好比把屋建在盘石上,根基稳固,不能动摇(十二3;参太七24~27)――《启导本箴言注释》

         神用自然界(如暴风)去惩罚恶人。――《串珠圣经注释》

         暴风: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恶人必迅速灭亡。醉心于短暂快乐的人,丝毫不预备将来的灾难,就必忽然感到惊恐(325)。智慧人则预先预备灾难,其生命基石就是坚定的信仰,在患难中依然屹立不动(724~27) ――《圣经精读本》

          「怎样……照样」(AV):说得更恰当一点,「当……的时候,那时……」(参,RVRSV)。这一节经文与第25节在一27是结合起来的。恶人把一切都建立在短暂的事物上,他知道短暂的事物若过去,他也就完了。参诗篇第一篇;马太福音七24~27——《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26「懒惰人叫差他的人如醋倒牙,如烟熏目。」

         对聘用他的人来说,“懒惰人”就象酸的“醋”和刺激眼睛的“烟 ”一样。――《箴言雷氏研读本》

         懒惰人不想工作,差他作事只有受气,象醋倒在牙里、烟熏在眼里那样不好受。――《启导本箴言注释》

         「如醋倒牙」(26a),指人期待用甜酒来加添喜乐,结果葡萄酒被发酵过度,成了倒牙的酸醋。「如烟熏目」(26b),指人期待用火来预备食物,结果却得到了熏人的烟雾。这两个比喻都是形容「懒惰人叫差他的人」(26a)所盼望的喜乐落空。──《圣经综合解读》

         神百姓中的「懒惰人」不想工作,还能找出许多貌似属灵的理由。因此,「爱人如己」(利十九18)的真智慧,不是为了帮助弟兄、或者出于怜悯,就毫无原则地聘请「懒惰人」,以致「如醋倒牙,如烟熏目」,使喜乐的盼望落空;而是「总要指摘你的邻舍,免得因他担罪」(利十九17)──《圣经综合解读》

         ●「如醋倒牙,如烟熏目」:原文是「醋牙,烟眼睛」,意义就是「痛苦不堪」。──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27「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

         看一7及三1~10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箴十27~3027~30节是一个单元,主题是人的盼望与未来。──《圣经综合解读》

         「敬畏耶和华使人日子加多;但恶人的年岁必被减少」(27),「义人永不挪移;恶人不得住在地上」(30),都是指人在应许之地的生活。敬畏神的「义人」将永远安息在神的应许里,最终「盼望必得喜乐」(28a);而不敬畏神的「恶人」则无法长久活在神的应许里,最终「指望必致灭没」(28b)。真智慧享用应许的秘诀不是倚靠自己的努力,而是敬畏神。──《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28「义人的盼望必得喜乐;恶人的指望必致灭没。」

 

【箴十29「耶和华的道是正直人的保障,却成了作孽人的败坏。」

         「保障」:或堡垒。――《串珠圣经注释》

         神与彼列无法相和(林后615),因此神的真理对圣徒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房角石,对不顺服神的人而言则是使人跌倒的绊脚石(220 ;彼前26)。若有人听到真理——基督的福音,而没有接受基督为主,更是无法推诿自己的责任。路209~18是与本节相关的比喻。邪恶的园户们自始至终想要遮掩自己所作的恶,为了占据主人的地,甚至杀害了绊倒人的盘石——主人之子。然而,“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2017)。换言之,抵挡耶稣的人以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他们的胜利。但是,耶稣却复活了,他战胜所有仇敌而作了自己的身体就是教会的元首(41516) ――《圣经精读本》

         最好是将本节看作是只有一个主词,所以,对义人而言是保障(胜于 AV 之「力量」)的,却是恶人的败坏(和合、Moffatt;或「惊慌」,二十一15RSV)。希伯来的子音,使得主词可以是道(和合、RV)或「耶和华」(RSV;吕译「永恒主」);后者比前者更切合保障,因此是比较可取的。关于这种两面的果效,参何西阿书十四9;约翰福音十五22;彼得后书二21——《丁道尔圣经注释》

         ●作孽人的「败坏」:「毁坏」、「惊恐」。──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神的道路是「正直人的保障」(29a),但却「成了作孽人的败坏」(29b)。不敬畏神的人可以自由地选择道路,但却没有不受属灵法则管理的自由,所以最终都要受到神的鉴察和审判(30)。真智慧鉴察自己「正直」还是「作孽」的方法,是反省自己是否担心遵行神的道会带来亏损。──《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30「义人永不挪移,恶人不得住在地上。」

         “挪移”指动摇。――《箴言雷氏研读本》

         恶人不得住在地上:“地”是生活所需的最基本要素,但自从堕落之后,地就受了诅咒(317),混乱与仇视充斥着这地。因此“客旅”这一词最为贴切地形容了那些怀着对于新地的盼望(彼后313)而生活在这地上的圣徒。亦即,永远的家既是在天上(林后52),就可以怀着寄居者的心态生活在这世界上。与此相反,恶人将这土地视为自己可赚取的全部机会,为了满足一己的欲望而倾注心血,最终却得不到寸草之地。 ――《圣经精读本》

 

【箴十31「义人的口滋生智慧,乖谬的舌必被割断。」

         「滋生」:有如树木结出果子。

         「乖谬的舌」:恶人那不能驾驭的舌头。――《串珠圣经注释》

         Moffatt 译作「发出智慧的芽苞」,将第一个动词的意义表明出来。这里与第32节之乖谬的(和合、AVRV)是来自字根「转变、扭曲」,以乖僻为它主要的观念,同时也有歪曲不正的含义。——《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31~3231~32节是一对平行句,谈论言语和人的品格。──《圣经综合解读》

         「滋生智慧」(31a),是把智慧比喻成果实,可以令吃的人「喜悦」(32a)。口舌的果子是生命的反映,「因为,没有好树结坏果子,也没有坏树结好果子」(路六43)。真智慧用「滋生智慧」和「令人喜悦」两个标准来鉴察自己的口舌价值。如果我们自己觉得说话很有「智慧」,却不能「令人喜悦」,反而让人厌烦,说明话说得不合宜,不是「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二十五11)。如果我们的话说得「令人喜悦」,却不能让人得着「智慧」,反而让人安于愚昧,说明扭曲了真理,「谄媚邻舍的,就是设网罗绊他的脚」(二十九5)──《圣经综合解读》

         本章从各个方面比较了「义人」(32a)和「恶人」(32b)。而一个人在神的眼中是「义人」还是「恶人」,可以从他嘴唇的果子看出来。人的言语是生命的果子,「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路六45)。「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自己的舌头,反欺骗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徒然的」(雅一26)。因此,真智慧不是只顾一吐为快,而是经常反省自己:我们的口是「滋生智慧」,还是违背真理的「乖谬的舌」(31b)?我们的话是满有恩典、「令人喜悦」(32a),还是扭曲真理的「乖谬的话」(32b)呢?──《圣经综合解读》

         31~十一2是一个单元,主题是神的喜悦与恨恶。──《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32「义人的嘴能令人喜悦,恶人的口说乖谬的话。」

         这里的言论同时兼具恩典与真理,而乖僻不只被认为是与智慧相反(31),也与能令人喜悦之事相反。──《丁道尔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10)

   1 智慧和愚昧不单会对个人构成影响(912),而且会影响整个群体。智者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参10~12节。

   2 有学者认为「口里愚妄」(8)是「口中多废话」的意思。多言是个人缺乏纪律的表现。你的言语是否已受约束?参13~14 19节。

──《串珠圣经注释》

 

箴十1~二十二16关乎智慧与愚昧的言论(~)构成全书主要部分的前言,而全书的中心包含三百七十五个所罗门的箴言。这些箴言都是总体的原则和指引,当中或许会有例外。任何的例外都不影响圣经的无谬误,那只关乎箴言的性质。作为一些通则,箴言是正确而可靠的。――《箴言雷氏研读本》

         本节开始到二十二16共记有所罗门的箴言375句,每节一句,上半与下半对仗。这些智言慧语选自许多箴言中,收为第一集。――《启导本箴言注释》

         所罗门箴言第一集:这里的箴言每节自成一个独立单元,而上半句与下半句互为对偶,透过鲜明的对比反映出真理,从生活体验中看出智慧与愚昧所带来的不同果效,也论到善与恶的不同。――《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