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十六章拾穗

 

【箴十六1「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

         谋事在人,成事在神;AV 曲解了希伯来文,原意是将人与神相对的(在乎人……由于耶和华)。所以和合本、RSV 作心中的谋算在乎人。谋算或「预备」(AVRV)这个字所提示的意义是:将事物安排就序,也就是说,摆阵预备作战(创十四8),或摆放柴火(创二十二9)

这则箴言的意义,可能与第9节的类似,但看重的事实在于:人类一切谋算的自由,都只是在事件中推展神的计划。参,列王纪上十二24:「这事出于我。」——《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心中会有谋算,但实行的时候,详细地说出来的时候,便应验神的计划。──《箴言雷氏研读本》

         本章大部分节数中,上下句均同义,而前面各章的节数多为反义。──《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写作体裁,大半未用对比,而是直接的训诲,每句中仍分上下行,但意义相同(<参考数据>“《箴言的写作体裁”条》。本节指出人可以计划,但把计划完成,须靠神的帮助;即“谋事在人,成事的神”。 ──《启导本箴言注释》

         ●「谋算」:SH 4633 ,字义是「安排」,旧约圣经中仅出现这一次。

         ●「应对」:SH 4617,字义是「回答」、「回应」。

          16意思是:神才真正掌握一切。想是一回事,实际应对又是另外一回事。与 16意义相近。──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9本段的论题是神以及祂对人类活动最终的控制。──《箴言雷氏研读本》

         除了第8节之外,每节经文都使用了“耶和华”这一名称,信仰色彩浓厚,特别强调了圣徒的生命主体是神。生命的诞生与成长,宇宙的起源与维持等,这世界充满神秘,人的力量实在是不足挂齿。纵观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知道从出生到死去,有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因此圣经将圣徒的生活比作管家,而对管家而言,最重要的是顺服家主(208;路1242;多17;彼前410) ──《圣经精读本》

         1节和第9节原文以交错对称的「人 אָדָם·däm’」和「心 לֵב/lav」首尾呼应,把1~9节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几乎每节都提到「耶和华」(除了第8),主题是神的主权和人的行动:

o A. 人的言语受神管理(1)

o  B. 人所行的应当交托神(2~3)

o   C. 神的旨意超越人的意念(4)

o  B1. 人所行的应当顺服神(5~8)

o A1. 人的行动受神管理(9)──《圣经综合解读》

         19节是一对平行句,阐明本单元的主题是神的主权决定人的行动,也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o 「心中的谋算在乎人」(1a),但神的主权管理人的言语,所以「舌头的应对由于耶和华」(1b )。人类的一切谋算,实际上都是在推进神的救赎计划,正如巴兰「心中的谋算」是咒诅以色列,但「舌头的应对」却是祝福(民二十三11~12)。因此,真智慧是平时熟悉神的话语,但「人把你们拉去交官的时候,不要预先思虑说什么;到那时候,赐给你们什么话,你们就说什么;因为说话的不是你们,乃是圣灵」(可十三11)

     o 「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9a),但神的主权管理人的行动,所以「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9a)。因此,真智慧是尽责任为将来作打算,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雅四15)──《圣经综合解读》

         ◎此段描述神掌权,所以心存敬畏、谦卑,把事情交托给神,将是最好的处事原则。──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11论神的主权。──《串珠圣经注释》

 

【箴十六1~33劝勉人要将万事交托耶和华。 ──《圣经精读本》

 

【箴十六2「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在天平上称量;二十一2几乎完全一模一样,但十二15a有个发人深省的差别。——《丁道尔圣经注释》

         “心”。即品行或性情。──《箴言雷氏研读本》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可比对保罗的经历(林前44)。──《串珠圣经注释》

         神不看表面,祂衡量人内心的动机。──《启导本箴言注释》

         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对人而言,最危险的陷阱,莫过于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判断一切事情,就是怎么也不承认绝对永恒的真理,而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立场,判断或决定一切。人类这样的骄傲意志,起源于亚当与夏娃违背神的命令之时(36)。神不仅察看人的外在生活与行为,并且察看内心的动机与意愿,甚至看穿人所不知的隐而未现的罪恶(412)。因此,若有人说自己无罪,实在是自欺,且证明真理不在他的心中(约壹18) ──《圣经精读本》

         ●「衡量」人心:「评估」、「评量」。

          16可能借用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心将在Re神的天平中被秤以判定公义的概念。但希伯来人认为「秤心(评估是否公义)」是延续性的,生活中不断进行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32~3节是一对平行句,强调人的行动应当交托给神:

     o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2a),「心中的谋算」都是觉得自己「所行的」是有道理的、有益处的、有必要的。但是,人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许多正义的人只是因为没有机会作恶,许多谦卑的人只是因为缺乏实力竞争,许多文明的人只是掌握了比暴力更容易达到目的的方法。所以有人说:「他们只有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动情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真诚的」(中国作家刀尔登)。「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2b),只有神才能看清我们真实的动机,了解我们真实的需要。因此,真智慧是永远也不要自以为义,永远都提醒自己已经全然败坏。一个人最重要的两天,第一是出生的那天,第二是认识到自己全然败坏的那天;因为真正的重生始于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

     o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华」(3a),并不是交给神来代劳,而是交给神作决定;若是通过了神的「衡量」,「你所谋的,就必成立」(3b),并且能坚立不衰。「交托」原文是「滚到」(书十18;撒上十四33),表示彻底地交出。「成立」原文是「坚立」。真智慧不是用「交托耶和华」来谋求成功,而是用「交托耶和华」来寻求准确。面对任何事情,懦弱会问「安全吗」?功利会问「有利吗」?虚荣会问「受欢迎吗」?惟有敬虔会问「合神心意吗」?──《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3「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你所谋的,就必成立。」

         交托是信心的行为。―― 倪柝声

         神可信靠的手;我们的作为与谋算(AVRV「思想」),若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也是祂的,就只有更加轻省(交托直译为「辊去」,像诗三十七5一样62),更能成就。——《丁道尔圣经注释》

         要把你的重担交托耶和华;这些重担或会使你忧虑,对神来说却没有什么大不了。──《箴言雷氏研读本》

         「交托」:原是描写滚石辊动。──《串珠圣经注释》

         你所作的,要交托耶和华:“交托”意味着完全依赖。意指要尊神为生命的主人,并与神相交,将一切忧虑与未来之事,均交托给神并信靠祂 (375;彼前57) ──《圣经精读本》

         ●「交托」耶和华:SH 1556,意义是「滚动」。实际的意义是「滚给」、「交给」的意思。──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4「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有为尊荣,有为羞辱」 AV(「全都是为了祂自己」)是误导人的,这句话字面的意义是「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它的答案」,其意思可以是「……为了它的目的」或「……为了它的相对物」。最后一个字──祸患,也就是「患难」(RSV)──大概的意思可能是指恶人所受的苦或他们所造成的苦难:参约伯记三十八23;以赛亚书五十四16

一般的意义是:在神的世界中,至终没有不正中目标的结局,每一样东西必定都有某种用处,也切合于它恰当的命运,此处并不意味着神是邪恶的源头:雅各书一1317——《丁道尔圣经注释》

         “各适其用”。或译作:为了它们和祂自己的目标,包括为恶人的审判之日造了恶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下半节指恶人有必然的结局。──《串珠圣经注释》

         神造的万物各有其用处,祂是人生也是宇宙的主宰,赏罚分明。祂有时藉恶人彰显祂的大能(出九16),但恶人难逃刑罚(雅一1517)。──《启导本箴言注释》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若不是神的旨意,连一只鸟都不会落在地上,与此同时,一切被造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1029)。甚至连那些敌挡神的恶人,也为神的万事互相效力的计划而存在(828)。但圣经并不认为神制造恶。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是关于救赎的大型电视剧。圣经教导我们,神终极的计划与关心就是拯救其子民,神为了救赎计划而忍耐那些被比喻为“稗子”(1329)或“震怒的器皿”(922)的邪恶势力,直到审判的日子。 ──《圣经精读本》

         「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4a),一切被造之物都被用来成就神的旨意(罗八28),「因为万有都是靠祂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祂造的,又是为祂造的」(西一16)。「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4b),虽然恶人并不荣耀神,但神却能在恶人身上得荣耀,完全超越了人的意念。因此,真智慧是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强求「自己眼中看为清洁」的事,凡事都「要交托耶和华」、顺服神的主权。──《圣经综合解读》

         ●「各适其用」:SH 4617,意义是「回答」、「回应」。

         ◎「各适其用」实际的意义就是「各有答案」、「各有目的」,只是我们不一定知道神容许这些事物存在的意义为何。──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5「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

         神所恨恶的态度;骄傲的人在箴言中乃是置身于最坏的行列中,在六17之「七样可憎恶的事」中名列榜首。这种人无疑会为了自己与行淫之人(29)、作假见证之人(十九5),和类似淫妇之罪人不同而感谢神,却没有想到自己也必定会和他们一起受审判。也见第1819节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连手”。比较第十一章21节及其脚注。──《箴言雷氏研读本》

         「连手」:联盟。──《串珠圣经注释》

         “连手”:看十一21注。本节下半是说:“可以确定的是:他必不免受罚”。──《启导本箴言注释》

         ●虽然「连手」:「手牵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5~85~8节是一组平行句,强调人的行动应当顺服神的主权:

     o 「凡心里骄傲的,为耶和华所憎恶;虽然连手,他必不免受罚」(5)。但骄傲不是骄傲人的专利,而是肉体生命中无法根除的种子,总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悄然萌发,并且让人习以为常、甘之若饴。事实上,每当我们感觉心中谦卑的时候,认为自己爱主的时候,指责别人挂名的时候,都是在给骄傲的种子预备发芽的条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说:「你无法避免鸟从你的头顶飞过,但你可以不让鸟在你的头发里筑巢。You cannot keep birds from flying over your head but you can keep them from building a nest in your hair」。同样,我们无法防止骄傲从心中掠过,但可以拒绝骄傲在心中驻足。因此,真智慧是不必代替神去对付那些「心里骄傲的」,而是省察自己是否「心里骄傲」。

     o 「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6),因此,真智慧是不坚持心想事成,只关心自己有没有「怜悯诚实」、「远离恶事」,而把结果交托给神。「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原文是「因不变的爱和诚信,罪孽得着遮盖」(英文ESV译本)

     o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7),事实上,化敌为友是打败仇敌最好的方法,你若敬畏神,仇敌也必敬畏你。因此,真智慧是不牺牲真理、讨好仇敌,只专心「蒙耶和华喜悦」;神会负责对付仇敌、「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o 「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8),因为赚取「财利」在人,能否享受和保存「财利」却在乎神,罪人只是「为义人积存资财」(十三22)。因此,真智慧是不关心「财利」的多少,只关心是否「行事公义」。──《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6「因怜悯诚实,罪孽得赎,敬畏耶和华的,远离恶事。」

         真诚的宗教;这二行说明怜悯(h]esed[)与诚实(更好是像 RSV 一样译作「忠诚与信实」)在这里乃是人的,而不是神的。参二十28。「得除」(AVRV)= 得赎(和合、RSV)。这并不是否定恩典,而是一个具有特色的要求:「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丁道尔圣经注释》

         “怜悯”。忠贞的爱。“诚实”。信实。人类的罪得赎,是由于神忠贞的爱和信实。敬畏耶和华能使人在受引诱时远离罪恶。──《箴言雷氏研读本》

         「怜悯诚实」:信仰的内涵,是神对选民的基本要求,并非得救之途径。这是真正悔改的人应有的表现,正如下半节所言,敬畏神的人会远离罪恶。──《串珠圣经注释》

         ●「怜悯诚实」:SH 2617+SH 571,意义是「慈爱忠信」、「善良稳固」。

         ●罪孽得「赎」:SH 3722,「被遮盖」之意。

          16是说慈爱忠信的行为才能遮盖罪恶,敬畏神才不会犯罪。传统以色列人认为祭祀是遮盖罪恶的途径,此处是说慈爱忠信的行为是祭祀背后的支撑,让神愿意涂抹自己犯过的罪恶。──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神喜悦人能爱人(“怜悯”)又诚实。信神的人若肯认罪,又能遵行神旨,神会赦免其罪,不予责罚(赛一18~19;结十八2330~32)。从这角度说,怜悯、诚实使罪“得赎”,也就是能止息神的忿怒。但不可误以为靠怜悯、诚实可以得救。得救须靠神的恩典和人的信心(弗二8)。──《启导本箴言注释》

 

【箴十六7「人所行的,若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

          「神若帮助我们……」圣经其他地方(如:约十五18),显示出这并非一条一成不变的定律,但却是鼓励人不要惧怕。「要顾念神的旨意,而不是人的意愿;祂能处理你所惧怕的人!」参二十九25——《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也」使他的仇敌与他和好:SH 1571,意义是「也」、「甚至」、「确实」。此处翻译为「甚至」比较妥当。──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8「多有财利,行事不义,不如少有财利,行事公义。」

          无论如何,总要諴实;与十五16相近的一个训诲,以绝对道德化的词语来陈述后者以福祉来说明之事,见分题研究:「神与人」,原书第27~32页。——《丁道尔圣经注释》

         “财利”指收入。──《箴言雷氏研读本》

         少有财利,行事公义:虽然财利不多较为贫穷,只要行公义,就胜过那些多有财富的人。凡世上的财宝,根本上都是服务于人,惟有将财宝使用在彼此造就或当用之处时,才有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但是,许多人都已沦为钱财的奴隶,把别人视为剥削的对象,最后还没有享受财富所带来之喜悦,就黯然死去。这是现代社会主次颠倒的代表性实例,也是人类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绪论,圣徒对金钱的态度> ──《圣经精读本》

         ●多有「财利」:SH 8393,「所得」、「收益」。──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9「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

         神合宜的引导;与第1节类似的这节经文用指引这个字来说明它特殊的论点,这个希伯来文(12节「坚立」)暗示出神不仅是最后的决断者,也是最准确的。见二十24的注释;参耶利米书十23的告白与诗篇一一九133的祷告。——《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六10「王的嘴中有神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

          「多给谁」神语(和合、AVRV)直译为「占卜」,表达出这个人说话时的定夺性。这则箴言因而也是提醒君王所受到的要求(……他的口必不差错)。旧约圣经从未支持君王不能犯错的观念;相反的,他乃是一个在权柄底下的人:申命记十七18~20——《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语”。这是指君王的话语有最终的决定权。因此,他必须十分小心,在判决时不容有误。──《箴言雷氏研读本》

         「有神语」:断案有神的智慧。──《串珠圣经注释》

         ●嘴中有「神语」:SH 7081,原意是「神谕」、「占卜的结果」。此处是「受神灵感的决定或谕令」之意。

          1610~11 表明这些公平制度都是神所定,如果违反公平正义,就是得罪神。因此如果政治制度是神所建立的,那我们就应该相信一般说来这些制度是可以实现神心意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0 王的嘴中有神谕】由于王说话比一般平民的话更有分量,这就成为了君主的主要责任之一。阿希卡尔形容统治者的说话是「两刃的剑」。没有人会对王所说的话提出异议。因此作为国家和神明的代言人,统治者必定不可侵犯平民的权益,或容许不公之事发生。如此,善辩之农夫对法老说:「你是我的主,我最后的指望,我惟一的审判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六10~1110~11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君王应当公正审判:

     o 「王的嘴中有神语」(10a),也就是「公道的天平和秤」(11a)、「囊中一切法码」(11 b)。这些都是神所定的,所以只要君王根据神的律法作出判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10b)

     o 「公道的天平和秤」和「囊中一切法码」都比喻神的律法,一切标准都是神所定的,君王只是执行者,并没有权力修改。如果公义只是根据个别君王或精英的判断,或某个世代百姓的集体价值取向,询问十个人公义的定义,可能会得出十一个不同的答案。但神已经建立了公义的标准,愿不愿执行,是神交给人的选择,但人必须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10~15君王的责任。──《箴言雷氏研读本》

         10~15节是一个单元,几乎每节都提到「王」(除了第11),主题是君王的职责,结构是:

   3.君王应当公正审判(10~11)

   4.君王应当推行公义(12~13)

   5.君王应当果断执法(14~15)──《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11「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属耶和华,囊中一切法码都为他所定。」

         神与交易;有些法码和天平是由王的权柄而标准化的(参,撒下十四26),因此也是约定俗成的了。它们的权柄在此又更往回追溯一步。有助于公平交易的设计,即使是最微不足道,也都是属于神的;就像政府所指派之最微小的差役一样(罗十三6)。即使是将买卖与救恩并列的利未记十九36,也几乎没有像这里一样显着。关于消极的一面,见十一1,二十1023——《丁道尔圣经注释》

         神关注和反对不公平的商业行为。──《箴言雷氏研读本》

         ●「都为他所定」:原文是「都是他做的」或「都是他的工作」。──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1 天平和法码】请参看十一章1节的注释。按照埃及的《亡经》,灵魂在接受来生神明审判之前,他的「清白誓言」也包括了他没有使用过虚假天平和法码的话。──《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十六12「作恶,为王所憎恶,因国位是靠公义坚立。」

         统治者的第一德性或统治原理就是公义。作为神的代理人,统治者行事应公正无私。惟有以公义治理国家时,国家才会欣欣向荣,统治者也会得到百姓的信赖,国位才会坚立。 ──《圣经精读本》

 

【箴十六12~13王上好的益虚】这两则箴言是建立在一个假设上:王的心思是正确的──良心既末聋聩(12b),也不昧于实话(13b)。既然大部分人都在某个方面使用权柄,而且企图将憎恶与喜悦的合适对象互换,这则箴言就不只具有理论上的益处而已,且是十分实用。第12b节重复出现在二十五5,见二十五1~7,十四34——《丁道尔圣经注释》

         12~13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君王应当推行公义:

     o 「作恶,为王所憎恶,因国位是靠公义坚立」(12),君王若心中不憎恶「作恶」,无论出发点有多好,也一定会倚靠「作恶」来维持国位,国位也将被更大的恶所颠覆。恐惧和贪婪是驱动人类欲望的两大因素,也是建立地上列国的两大根基。今天,有些政府的基础是恐惧,有些政府的基础是贪婪,这两者都是「作恶」,都会让百姓变得愚昧和痛苦。通过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作恶」上台的君王,是外表最凶恶、也是内心最恐惧、最贪婪的统治者。

     o 「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13a),君王若心中不喜悦「公义的嘴」,罪恶就会在国中泛滥。「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13b),君王若心中不喜爱「说正直话的」,很快就会被谎言蒙蔽双眼。一个不喜爱「公义」、「正直」的君王,会从极端的自卑生出极端的骄傲,在历史上都是昙花一现,被神暂时使用后,就会弃如敝履。──《圣经综合解读》

          1612~13 说明一个理想的王政应该是要依赖公平正义与诚实,1614~15 就说明与王相处的哲学与智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3「公义的嘴为王所喜悦,说正直话的,为王所喜爱。」

  公义的国王自己是诚实的,所以喜欢和尊重臣仆和百姓中诚实正直的人(见箴867)──《SDA圣经注释》

 

【箴十六14「王的震怒如杀人的使者,但智能人能止息王怒。」

         使王平静而不激怒祂,是明智的做法。──《箴言雷氏研读本》

         ●「杀人的使者」:原文是「死亡的使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十六14~15王的权势】这一组箴言可能是应用在其他百姓身上,多于王的身上,像第1213节一样。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拥有几乎随意可以造成某些人悲伤或快乐的力量,就像这里所说的一样,而且都可能扮演相当暴虐、令人不寒而栗的角色。至于属下这方面,见十九12,二十2,二十五15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14~15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君王应当果断执法:

     o 「王的震怒如杀人的使者」(14a),指百姓的「作恶」使君王发怒。历史证明,战争总是在侵略的代价比较小的时候爆发,罪恶也会在犯罪的代价比较小的时候泛滥;所以君王应当雷厉风行、果断执法。「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14),君王的怒气是有节制的,只要「智慧人」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君王就不必采取霹雳手段。没有节制的行动,无论是何种动机、何种形式,最终都将以破产告终,最好的制度推行得过度都会转化成恶。

     o 「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15a),当君王果断执法的时候,国中就能充满「公义」和「正直」,令君王的脸上就有喜悦的光芒,给神的国度带来生命。这时「王的恩典好像春云时雨」(15b),可以带来生命的收获。──《圣经综合解读》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十三1),因此,君王的真智慧是守住职责、不越过本位,谨记为权柄向神交账:「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今天,一些主义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假设一些非常聪明的人——比如他们自己——可以代替比较不聪明的人做出正确的决定,管理他们的生活。但合神心意的权柄却并非如此,君王的职责是「秉公行义」(代上十八14;代下九8),照着神的心意公正审判(10~11)、推行公义(12~13)、果断执法(14~15),使百姓「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提前二2),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在神面前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且自己为选择的后果负责。神的百姓是自由的(出二十2),凡是限制百姓的自由,企图包办一切、垄断他们生活的政权,都是以人为神,因此都是不值得信任的。凡是可能威胁公共自由的权力,不应该托付给任何罪人。──《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15「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云时雨。」

         “春云时雨”。即春天的雨,能保证农作物的长成。──《箴言雷氏研读本》

         「春云时雨」:春雨之云。春雨使农作物长成,可以收割。──《串珠圣经注释》

         王的脸光……好像春云时雨:本节与14节相关,七十士译本译为“蒙王喜悦者好像春云时雨”。在古代专制君主国家,处处可见因王不合情理的怒气,致使许多人横遭惨祸的事例。故有智慧地辅佐君王并使之施行仁政的人,可使王面带喜色,施恩于举国之民。他们可比作秋收时期,使农作物成熟的秋雨(223) ──《圣经精读本》

         ●「王的脸光使人有生命」:「王脸上的光是生命」。

         ●「春雨」:「晚雨」,阳历三、四月间下,使巴勒斯坦的农作成熟。以色列是地中海气候,雨季的开始是秋雨(阳历十到十一月的「早雨」),并以春雨(阳历四月初的「晚雨」)结束。

         ●「春云时雨」:「带来春雨的云」。──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6「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

         将智慧:将智慧比作金子,将聪明比作银子,暗示若定意要辩出价值的轻重,智能略胜一筹。若说聪明超越单纯的知识(Know~how)而近于理性,智慧则可以说是洞察事物终极真相的能力,尤其是指认识神的知识(17) ──《圣经精读本》

         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但谁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惟有被神开启心眼的人,才能看出「得智慧胜似得金子;选聪明强如选银子」(16),懂得智能比金银更有价值。──《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16~1916~19节是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智能与谦卑。

o A. 智慧比金银更宝贵(16)

o  B. 智慧使人不偏离正道(17)

o  B1. 谦卑使人在道上不跌倒(18) 

o A1. 谦卑比财物更重要(19) ──《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17「正直人的道,是远离恶事;谨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我们可能可以将恶事的意思解释为「不幸的事」,而「魂」(AVRV)只是指性命(和合、RSV)而已──在这种情形下,这则箴言的论点与十五19是一样的:纯正使一个人的路径平稳顺畅。但远离恶事(和合、AVRV)这个词组也出现在第6节,那里的上下文证实这乃是指道德上的邪恶,所以这则箴言的意思是:成功的大道包括避开错误的途径在内,以及持续行走在这条正直的道路上──当一个人这样做,他就是正护守着自己的全人。参二10起,十一3——《丁道尔圣经注释》

         智慧能使人不偏离神的道,「远离恶事、谨守己路」(17a),所以能「保全性命」(17b)──《圣经综合解读》

  正直人的道超脱世界及其诱惑。这些诱惑会引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导致灭亡。凡努力与保持和谐的人,会仔细考虑自己所走的道路,确认自己的脚步不走错(见箴4261519;提后219)──《SDA圣经注释》

 

【箴十六18「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骄傲在败坏以先:这句话以隐喻法加添了文学风韵。本书主要是从人与神的关系上,谈论了骄傲(1121812)。与骄傲相反的是谦卑,谦卑并不是指盲目低头,内中包含着因基督而享有的无限自豪与自负(33;雅110)<耶432,谦卑与骄傲>。 ──《圣经精读本》

         无知则会导致骄傲,骄傲的最终结果是自我毁灭,所以「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18)──《圣经综合解读》

         神允许人的骄傲挥之不去,也给了人控制骄傲的智慧;能控制骄傲不是谦卑,而是自知之明。真智慧是承认自己无法根除骄傲,但却竭力用自知之明来控制它。天才和狂人之间的区别,是天才知道自己的有限和无知。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却普遍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很难记住自己的有限和无知。──《圣经综合解读》

         ●「狂心」:「高举的心灵」、「傲慢的心灵」,意义与「骄傲」相近。──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18~19骄傲或谦卑】骄傲之所以特别邪恶,乃在于它与智慧的头一个原则(敬畏耶和华)和两大诫命相反。所以骄傲的人与自己(36)、与他的邻舍(十三10)、与耶和华(十六5)都不搭调。败坏有可能适当地从任何地方而来。也见十八12——《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十六19「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

         在谦卑与骄傲之间,并在穷乏人与富足人之间引伸出一个对比。富者『同分掳物』。这是指他们分配他们从罪行所获得的东西(请比较一13~14);而且在字里行间领会言外之意,意味他们掠夺的就是穷人的东西。虽然这言论既非指谦卑便等于贫穷,亦非指骄傲便等于财富,它却暗示骄傲人决不会屈尊帮助穷人;谦卑人则会。――《每日研经丛书》

         谦卑地与卑微的人来往,比透过不正当的手段与骄傲人一起致富为好。──《箴言雷氏研读本》

         对于恶的追求,比对于善的向往更能把人们聚在一起,人越多的地方,常常「骄傲人」也越多。因此,真智慧是不与骄傲人交朋友,「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强如将掳物与骄傲人同分」(19)。人若常与「骄傲人」交往,早晚也会成为「骄傲人」,结果就是「败坏」和「跌倒」。工作环境常常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朋友圈一定会反映我们的内心。──《圣经综合解读》

          1619 直译是「心里谦卑与穷乏人来往,胜过与骄傲人同分战利品」。因此此处并非是自己将战利品拿去分给骄傲的人,而是跟骄傲的人一起取打仗,取得战利品再一起瓜分。──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0「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

         「训言」:神的训诲。──《串珠圣经注释》

         ●「谨守训言」:「留心话语」,意思应该就是「注意听别人的劝告」。──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0~2420~24节是一个单元,主题是智能言语的利益,分为两组:

o A. 智慧使人得福气(20)

o  B. 智慧可以造就别人(21)

o A. 智慧使人得生命(22)

o  B. 智慧可以造就自己(23)

o A. 智慧使人得医治(24)──《圣经综合解读》

         202224节是一组,主题是智能的好处:

     o 「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20a),因为「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24)。这甘甜的「良言」不是指甜言蜜语、阿谀奉承,而是指智慧的「训言」,所以才有医治全身的功效(十五30)

     o 「倚靠耶和华的,便为有福」(20b),所以「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22);相反,离弃神、也弃绝智慧的「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22)。愚昧人之所以安于愚昧,是因为他们愚昧到不知道愚昧是有后果的,所以需要尝到苦果才可能变得聪明。──《圣经综合解读》

         2123节是一组,主题是智能造就人:

     o 「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21a),他的话出自心中的智慧,所以「智慧人的心教训他的口」(23a)

     o 智慧的话语能造就别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21);操练智慧的话语也能造就自己,「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23b),给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也越多。「学问」原文也可译为「说服力」(英文ESVNASB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21「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学问。」

         “通达人”即有辨别能力的人。“学问”。更可作:说服力。──《箴言雷氏研读本》

         下半节指出智慧教师的教导有方,使学生明白吸收,学问得以增长。──《串珠圣经注释》

         加增人的学问:俗话讲“玉不琢,不成器”,纵使拥有卓越的才华,若不能有效地使用就是徒然。耶稣比喻圣徒是照亮世界的灯(515)。保罗将教会比作基督的身体,强调从圣善的知识到物质财富,圣徒都当彼此分享(林前10171212) ──《圣经精读本》

         ●「嘴中的甜言」:「甜的嘴唇」,意义应该是「动听的话」。

         ●加增人的「学问」:SH 3948,「教学」、「教导力」、「说服力」。所以「加增人的学问」应该是「增加人的说服力」。 162123 的「学问」都是「说服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2「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愚昧人必被愚昧惩治。」

         “生命的泉源”。即属灵生命力的源头。“惩治”。借行为来教训。──《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十六23「智能人的心教训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长学问。」

         “学问”。更可作:说服力。──《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十六24「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

         「蜂房」:蜂蜜(参撒上1429有关约拿单的经历)。──《串珠圣经注释》

         ●「良言如同蜂房」:原文是「美好的言语有如蜂巢中的蜂蜜」。──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5「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重复第十四章12节的话。参看那节经文的脚注。──《箴言雷氏研读本》

         看十四12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1625 重复 1412 但置于此处正可以指出 1626~30 的恶人自以为是的状况。──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5~3025~30节是一个单元,几乎每节都提到「人」(除了第30),主题是愚昧言语的危害。──《圣经综合解读》

         25节与30节对应:

     o 「有一条路,人以为正」(25a),也就是周围那些愚昧人所诱惑的「不善之道」(29b)。通往地狱的道路都是用谎言铺成的,谎言重复得越多,人们就越以为是真理;一条路上的脚印越密,人们就越以为是正路。但谎言终究是谎言,这条「人以为正」的路还是「至终成为死亡之路」(25b)。前往天国最有效的方法,是熟悉那条通往地狱的道路,并且离它越远越好。因此,真智慧是当我们发现自己和大多数人想法相同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反思;当我们发现同一条路上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应该想想是否出了问题。

     o 「眼目紧合的,图谋乖僻;嘴唇紧闭的,成就邪恶」(30),恶人虽然闭目、闭嘴,但他们的「图谋」在神面前相当于已经「成就」了。因此,真智慧不是等他们用「成就邪恶」来证明自己是恶人,而是尽快远离,免得自己被诱惑,陷入「死亡之路」。──《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26「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

         和合本与 AV 失落了这一节的要点,而 RSV 表达得很好:劳力人的胃口「为他」劳力,他的口腹催逼他。这里所说为人效力的乃是劳力,所以 Knox 译作:「苦工再没有比胃口更好的朋友了,饥饿催逼一个人努力作工。」这是可喜的现实主义(参,帖后三10~12)。然而,论及诱因的话并非到此而已,参以弗所书四28,六7——《丁道尔圣经注释》

         饥饿催使人作工,但重要的是饥饿不应是工作的动机,所以圣经教导:“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弗四28)。保罗也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以吃饭”(帖后三10)。──《启导本箴言注释》

         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 “胃口”含有“灵魂”、“呼息”、“欲望”等意思。本节译为“胃口”,其意义深远。因为欲望可以说是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弗罗伊得(1856~1939)曾说,人完全被生物学层次的欲望所支配。但圣经特别强调了,人的原动力应该是对神与圣灵的饥渴(517)。倘若有像饥渴的鹿切慕溪水般思慕神的恩典、渴求属灵的粮食,生命之粮耶稣必充充满满地赐予他(421;约658) ──《圣经精读本》

          劳力人的「胃口」:SH 5315,原文是「灵魂」、「自我」、「生命」。也可能是指「口腹之欲」。

          1626 也可以译为「劳力人为自己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6~2726~27节是一对平行句,强调内心决定话语:

     o 「劳力人的胃口使他劳力,因为他的口腹催逼他」(26),人的劳力是为了满足肚腹的需要。

     o 同样,「匪徒图谋奸恶」(27a),也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他们奸恶的内心催逼他们,因此「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27b),非说不可。真智慧是知道只要人是奸恶的,就一定会说奸恶的话,所以我们应当远离奸恶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27「匪徒图谋奸恶,嘴上仿佛有烧焦的火。」

         「嘴上彷佛有烧焦的火」:匪徒的言语像焚烧的火,叫听者受害。──《串珠圣经注释》

         “烧焦的火”亦作“灼热的火”,喻恶人的言语毁谤伤人如烈焰灼身。──《启导本箴言注释》

         ●「匪徒」:「无赖之徒」、「没有价值的人」。

         ●「图谋奸恶」:原文是「挖掘邪恶」。──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7~30 1627~30 列出几种邪恶的人,其中最厉害的是 1630 所描述的,这些人不动声色就做出恶事,最是难防。

 

【箴十六28「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

         ●「传舌的」:SH 5372,「背后中伤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28~2928~29节是一对平行句,列举了两种「图谋奸恶」的人:

     o 口舌是选择朋友的重要标准,因为「乖僻人播散纷争;传舌的,离间密友」(28)

     o 口舌也是选择邻居的重要标准,因为「强暴人诱惑邻舍,领他走不善之道」(29)

     o 给自己选择邻居、帮孩子选择朋友,实在非常重要。真智慧择邻和交友的第一个根据,就是他们的话语。敬畏神的人,说话一定要「合圣徒的体统」(弗五3),「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4)。在网络时代,许多以信仰为名的文章,却常常利用人性的软弱,用耸人听闻、暧昧夸张的标题来吸引流量。网络时代的基本智能,就是远离这些「图谋奸恶」的「标题党」。──《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29「强暴人诱惑邻舍,领他走不善之道。」

         ●「强暴」:「暴力」、「错误」、「残酷」。──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30「眼目紧合的,图谋乖僻;嘴唇紧闭的,成就邪恶。」

         “眼目紧合”。即眨眼,使眼色。“嘴唇紧闭”。即不说一句话便传达了恶意。许多邪恶与乖僻都是不用说一句话便能传播。──《箴言雷氏研读本》

         “嘴唇紧闭”亦作“缩拢嘴”或“噘嘴”,为图谋邪恶的表示。──《启导本箴言注释》

         为了图谋恶事而紧闭眼目或嘴唇的,无异于行了那恶事。这与耶稣所说,看见妇女动淫念的就等于犯了奸淫的话语,有着密切的联系(528)。因此,比起修饰外表,圣徒当努力使内心诚实。 ──《圣经精读本》

 

【箴十六31「白发是荣耀的冠冕,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

         「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公义的人可以长寿。──《串珠圣经注释》

         老年人头上闪着美丽的银丝,是大自然给他的冠冕,为一生行走在公义的道上的奖赏,应得到人的尊敬(参利十九32)(当然也有例外,《约伯记》二十一7就是一例)。──《启导本箴言注释》

         ●「白发」:「灰白的头发」。──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31、十七6十六31和十七6用关键词「冠冕 עֲטָרָה/at·ä·’」首尾呼应,把十六31~十七6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老年人的智能。

o A. 老人的冠冕(十六31)

o  B. 老人的智慧心态(十六32~33)

o   C. 老人管理家庭的智慧(十七1~3)

o  B1. 老人的愚昧心态(十七4~5)

o A1. 老人的冠冕(十七6)──《圣经综合解读》

         「白发是荣耀的冠冕」(31a),代表老年人一生在神面前所学习的功课,应当受到年轻人的尊重和学习。人只要不偏离神的道,「在公义的道上必能得着」(31b),成为自己和「儿女的荣耀」(十七6)。老年人的智力并不比年轻人强,但却更有判断力。因为他们已经犯了年轻人将犯的各种错误,承受了年轻人将承受的各种后果;他们良好的判断力来自经验,而经验则来自对过去糟糕的判断力反省。人一无所知地来到世上,到了二十来岁却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只有再经过几十年,我们才有足够的智慧发现自己懂得太少。因此,老年人的真智慧是越发现自己以前的愚昧,人生的收获也越大,所以悲剧加上时间就成了喜剧,白发才可以成为「荣耀的冠冕」。但是,白发并不总是等于智慧,有些人的悲剧在于老得太快、成熟得太慢,不肯行在「公义的道上」,拒绝反省自己的愚昧,因此越老越固执、越老越自以为是,喜剧加上时间就成了悲剧,以致白发成了肉体刚硬的标志。──《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32「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不轻易发怒的:这里的“怒”不是指义愤,而是指神经质的激动。本书将这种怒气和愚昧视为同等(2224298113033)。怒气只会麻痹判断力,助长恶性循环,除此之外全无益处。治服己心的:这种人不易受到喜怒哀乐的影响,他的灵魂不会为贪婪与世上的风浪所左右,他的判断力更不会被世事所混淆,只是心里平稳安静。本节教导我们,幸福并不是肉眼所能见的数量问题,乃是肉眼所不能见之灵魂的质量问题,作事不可鼠目寸光,乃要高瞻远瞩,诚实完工才是智举。──《圣经精读本》

          1632 意思是能够克制自己才是真正的勇者与强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32~3332~33节是一对平行句,指出老人的智慧心态:

     o 真智慧是相信「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32a),知道「柔和谦卑」(太十一29)并非因为软弱,而是因为内心足够强大,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会被人伤害。「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32b),并不是倚靠一时的得胜,而是需要一生的争战。如果老年人「轻易发怒」、不能「治服己心」,表明他只是老了、并没有成熟,还没有学到生命的功课,所以不能「六十而耳顺」(《论语·为政》),白发也不能成为「荣耀的冠冕」。

     o 真智慧是相信「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33),知道万事都在神的管理之中。有智慧的老年人虽然还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但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懂得世事都在神的手中,因此看淡个人荣辱,不再强求结果。如果一条船必须驶向某个港口,那么大部分风向都是逆风;但是方舟不必驶向哪个港口,所以任何风向都是顺风。人生即使没有实现梦想,照样可以过得充实幸福,因为惊喜会在任何地方留我们;如果我们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计划,就会错过所有那些不在我们计划当中的恩典。──《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六33「签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

         签在旧约圣经中的用法显示出:这则箴言(与十八18)并不是说到神控制一切随便发生的事,而是说祂定夺那些以合宜的方式向祂求问之事。地是「掣签」(书十四12)分得的,圣殿中的服事也是如此(代上二十五8),或许乌陵和土明就是签。但意味深长的是,神最后一次使用这个方法,是在五旬节前的最后一件事(徒一26);从此以后,祂不再把祂的教会当作是「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之「仆人」,而用这种方式引导她:参使徒行传十三2,十五2528。──《丁道尔圣经注释》

         “定事”。更可作:每一个决定。神有权管辖人类的事务。看似巧合的事,事实上是神之完全计划的一部分。──《箴言雷氏研读本》

         「签放在怀里」:描写大祭司用衣服上的乌陵土明求问神的旨意;人尽管抽签问卜,判断的却是耶和华。本节响应首段所强调的教训。──《串珠圣经注释》

         此处的“签”为兜在长袍利的石子,抖到地上来决事(参拿一7;徒一26)。世上万事在神手中,非决于机会(13)。──《启导本箴言注释》

         ●「签放在怀里」:原文是「签抛在胸怀中」。

         ●「定事」由耶和华:SH 4941,「审判」、「断定」。

          1633 说明大家还是应该努力,但神才是真正的决定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六33 签】有关决定过程使用拈阄或抽签的讨论,可参看:撒母耳记上十四40~43的注释。这是占卜法的一种,背后的假设是神会决定抽签的结果,而回答所提出的问题(通常非「是」即「否」)。──《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思想问题(16)

   1 中国人常用「良心」来判断自己的道德水平。你认为这种判断会否有偏差的可能?是否符合圣经的看法?参2节; 215 林前44 提前42

   2 有学者认为交托(3)上主隐含着愿意放弃自己打算的意思。你是否乐意放弃「自我」,追随神的心意?

   3 基督徒对国家元首应有怎样的态度?一个理想的元首应有那些表现呢?参10 12~15节; 131~7

   4 智者的操练是「攻克己身」(32),排除思维中的邪恶和私欲。禁食、祈祷、劳动等都是操练的方法。你对「攻克己身」的功课学会了多少?西220~23的教训与林前924~27保罗的经历如何协调?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