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十九章拾穗

 

【箴十九1「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

         借着静静地区分胜过(better)与「更加富有之人」(better~off)、「智慧」与「聪明」(因为乖谬在这里的意思是「歪曲不正的」),这组对句强烈地暴露出第67节所说,行为背后的错误价值观(也见十八23,十九22)的注释。

第一行重复出现在二十八6,在那里与之相配的第二行──攻击性较弱──配合得更为密切。叙利亚译本与他尔根遂用它来代替这里的第二行(Moffatt 亦照此作法),这是没有必要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19 28几乎一样。

         ●行为「纯正」:「完全」。

         ●「乖谬愚妄的富足人」:原文没有「富足人」,仅仅是「嘴唇(言语)弯曲的愚昧人」。不过叙利亚译本与 28都有「富足人」一词。

          191~2 就是说行为完全、有知识、行事谨慎的生活型态,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51~5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选择朋友的五大禁忌。「爱人如己」(利十九18),不等于把所有人都当作朋友。我们若以这五大禁忌(十九1~5)「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就能避免不可误交的损友;若再加上选择朋友的三个标准(十七7~9),就能分辨值得结交的朋友。而我们自己首先不要作这样的人,才能避免物以类聚。这样,人生最重要的三大智慧就得着了三分之一:就是敬畏耶和华(7)、不交坏朋友(10;四14)、别娶也别做愚妄妇人(十二4;十四1)

   1.嘴唇歪曲:「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1),可译为「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嘴唇歪曲的愚昧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一个说话模棱两可、善于打「擦边球」的人,千万不要结交。因为包含部分真理的谬误比谎言更危险,似是而非的愚昧比无知更会让人陷入困境。这些人「行为纯正」的智慧没有,「嘴唇歪曲」却能花样百出;一般人说出来的愚蠢话,经他们唱出来就截然不同:有时是隐瞒坏消息、只说好消息,有时是淡化好消息、夸大坏消息;有时是该说时不说,有时是不该说时乱说;有时是用贪婪吸引人,有时是用恐惧催促人。但「行为纯正」的道路只有一条:「智慧的泉源,好像涌流的河水」(十八4),清清白白、坦坦荡荡。

   2.没有见识:「心无知识的,乃为不善;脚步急快的,难免犯罪」(2),可译为「热心而无见识,实为不善;脚步急快的,易入歧途」(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知识」原文的意思是「知识、洞察力、智能」。一个徒有热心、却不谨慎的人,千万不要结交。这种人行事莽撞、行动在思想之前,结果往往欲速而不达,很容易把朋友一起带入歧途。

   3.推诿己过:「人的愚昧倾败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3),可译为「人因愚昧自毁前途,他的心却埋怨耶和华」(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一个回避自己的问题,总是怨天尤人的人,千万不要结交。人从亚当开始就有一个通病,明明是自己「因愚昧自毁前途」,却总是「埋怨耶和华」,把问题推给神给自己安排的环境、同工、朋友或配偶(创三12)。这一节也是本单元的中心句,表明只有一个敬畏神的人,才有智慧交到挚友、娶到贤妻。

   4.看重财富:「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4)。穷人的烦恼在于没有选择,富人的烦恼却是太多选择,并且常常是假的多、真的少。一个看重财富的人,千万不要结交。财富的可悲之处是,它既会成为友情的障碍,也会成为爱情的绊脚石。一个人的财富越多,就越难遇到真情;一个人越倚靠财富,就越难付出真情。坎坷的道路才能测试骡子的耐力,患难的生活才能看出友谊的忠诚,而有钱人往往只有酒肉朋友和利益夫妻。

   5.口出谎言:「作假见证的,必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终不能逃脱」(5)。一个说话不诚实、习惯说谎的人,千万不要结交。这样的人不但自己「终不能逃脱」惩罚,也会带坏别人,把朋友变成掩盖谎言、传播谎言的工具。这些人说真话的勇气没有,说假话的技巧却很多:有的是不说真话,有的是说一半真话;有的是背景虚假、细节真实,有的是背景真实、细节虚假;有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有的是「见人学鬼话,见鬼学人话」。但说真话的方法却只有一个:「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37)──《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八22~十九8十九8的「寻得好处」与十八22的「得着好处」原文相同,首尾呼应,把十八22~十九8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总结了人生最重要的三大智慧:敬畏耶和华(7)、不交坏朋友(10;四14)、别娶也别做愚妄妇人(十二4;十四1)──《圣经综合解读》

o A. 得着贤妻、得着好处(十八22)

o  B财富妨碍友情(十八23~24)

o   C. 择友的禁忌(十九1~5)

o  B1. 财富妨碍友情(十九6~7)

o A1. 得着智慧,必得好处(十九8)──《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29教导我们温柔的人所要蒙受的祝福。──《圣经精读本》

 

【箴十九2「心无知识的,乃为不善;脚步急快的,难免犯罪。」

         句首的「也」字(和合、RSV 都省略)很重要,因为它将本节与第1节连接起来,将那则箴言的「胜过」与这则的不善相对照。知识(也就是指认识神;就如箴言书经常教导的)是真正的财富;注意那想要得凓具体、快速报偿之人的成就是多么负面的〔犯罪(和合、AVRV)= 迷失了他的道路(RSV);参士二十16〕。——《丁道尔圣经注释》

         “脚步急快”。即没有谨慎考虑或定下方向便开始进行。──《箴言雷氏研读本》

         心无知识的,乃为不善:“心”也可译为“生命”,人人说“无知即恶”,人若不按照切实的计划,与一贯的原理经营一生,就如同飘摇不定的小船一样,危险而没有方向。这句话与下半节紧密相关,即无知的人不经深思熟虑,就鲁莽地处理每件事。 ──《圣经精读本》

         ●「心无知识的」:「而且,有热心而无知识」。原文有个「而且」将 191连起来。

         ●「难免犯罪」:可能是「会出差错」或「会犯罪」。──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3「人的愚昧倾败他的道,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

         现代译本将希伯来文所暗示「反对耶和华」的重点表明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自找的苦头,却怪罪于神。——《丁道尔圣经注释》

         愚昧人因自己造成的失败而埋怨耶和华。──《箴言雷氏研读本》

         可作「人的愚昧使他所作的失败,但他埋怨并归咎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他的心也抱怨耶和华」:应该译为「他的心却恼怒耶和华」。

          19讲述人怨天尤人的状况。其实是自己的愚昧害了自己,但是愚昧人还是觉得千错万错都不是自己的错。──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4「财物使朋友增多,但穷人朋友远离。」

 

【箴十九5「作假见证的,必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终不能逃脱。」

    见十四25。这是用信心所作的宣告,因为作假见证之人可能会逃脱人类的公断。即使是申命记十九18~21的严格律法,都不能对拿伯──或对耶稣──有利。这件事是极为要紧的,值得在第9节重述。——《丁道尔圣经注释》

          195经文几乎一样。──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6「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

         “好施散的”。更可作:慷慨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好施散的」:SH 5081,意义是「慷慨的」、「尊贵的」,此处如果做名词来解释,就是指「贵族」。

         ●「爱送礼的」:原文是「礼物的人」,意义也就是「爱送礼的人」、「常送礼的人」。

          196~7 意思是有权有钱的人,朋友就多。如果是穷人,连兄弟都逃避他了,更不用说朋友。即使穷人用言语(除了言语,也没什么其他工具)追求朋友、兄弟,大家也都不理他。──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6~76~7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财富妨碍友情:

     o 「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6),但这些都是冲着利益来的虚假朋友。因为一旦他失去了财富,在这些朋友眼中就失去了价值。所以「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7a),当他需要朋友说明的时候,「他用言语追随,他们却走了」(7b)

     o 因此,朋友所看重的是你的心,还是你的钱财、能力或背景,决定了这是真朋友还是假朋友。我们在主面前一无所有、一无所是,但主耶稣却说:「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约十五15)。因此,主耶稣是我们最好的真朋友!──《圣经综合解读》

         「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8),与十八22首尾呼应。「得着贤妻的,是得着好处」(十八22),因此,「得着智慧」,也就是「得着贤妻」,结果都是「爱惜生命」(35)。因为「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十二4),「智慧妇人建立家室」(十四1),能使人一生蒙福;而「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她丈夫的骨中」(十二4),「愚妄妇人亲手拆毁」(十四1)家庭,能毁掉人的一生。──《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7「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他用言语追随,他们却走了。」

         「他用言语追随,他们却走了」:他用言语向朋友恳求,但朋友却不加理会。──《串珠圣经注释》

         上半节就已是完美的对偶句,希伯来原文没有“追随……却走了”,有些学者认为,这句话与省略掉的另一句,形成单独的一节经文。“有钱才能有弟兄有亲戚”,这类话广传于人间,无疑是令人悲哀的事情。但耶稣来就是为了那些被离弃的和穷苦的,并且教导跟随自己的门徒说,甚至要爱仇敌(5441119)。事实上,只要世风还是物质先于人情,人间的不幸也就难以减少。 ──《圣经精读本》

         ●「弟兄」都恨他:原文是「所有弟兄」、「任何弟兄」。

         ●用言语「追随」:「追赶」、「迫切希望得到」。

         ●「他们却走了」:「他们不理」。──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8「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

         这里的智慧乃是「见识」,与何西阿书七11和箴言十五32b所用的是同一个字(直译「心」),这则箴言为后者提出了一个极佳的高峰。它在八3536以更深的层次作类似的叙述。——《丁道尔圣经注释》

         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智慧”的希伯来语亦可译成“心灵”。这句话不仅是指单纯的理性因素,而且意味着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在内的全人。若有人在神面前拥有智慧而健全的人格,他就是懂得真正爱惜生命的人。 ──《圣经精读本》

         ●「聪明」:「智能」、「理解」、「洞察力」。

         ●「必得好处」:「找到好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9「作假见证的,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也必灭亡。」

 

【箴十九9~159~15节是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持家之道:

o A. 不可说谎(9)

o  B. 不被恩典辖制(10)

o   C. 不轻易发怒(11)

o    D. 以恩典彼此相待(12)

o   C1. 不轻易争吵(13)

o  B1. 应当珍惜恩典(14)

o A1. 不可懒惰(15)──《圣经综合解读》

         9节和15节前后对应,主题是不可说谎、不可懒惰:

     o 「作假见证的,不免受罚;吐出谎言的,也必灭亡」(9)。谎言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也会毁掉自己的家。因此,真智慧是在日常生活的琐事上就不可说谎。人若以为戏言或借口可以不算说谎,对孩子的戏言可以不必当真,就会在一切的事情上都习惯性地说谎,这个家早晚要衰败。

     o 「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15)。懒惰和说谎一样会败家,真智慧是在家庭生活的细节中操练殷勤。属灵的人不但要全人奉献事奉神,也必须殷勤做工自食其力,「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三10)──《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0「愚昧人宴乐度日,是不合宜的,何况仆人管辖王子呢?」

         「愉悦」(AV)在这里的意思是宴乐(和合、RSV)。虽然神喜爱用恩典来让不配之人感到惊奇,却是要使他们更为尊贵。祂并不喜悦不搭调的事物。论及互相冲突之荒谬情况的其他箴言有十一22,十七7,二十六1,三十21~23——《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显示哲人为慧眼所见不相宜的事而发的几个言论之一(请比较十一22;十七7;廿六1),而且他们极其嫌恶社会上那些暴发户(请比较三十21~23)――《每日研经丛书》

         舒适和愉快会加强愚昧人愚昧荒唐的行径。──《箴言雷氏研读本》

         “仆人”亦作“奴仆”。没有智慧的奴仆,一旦有权在手,不难变成暴君。──《启导本箴言注释》

         何况仆人管辖王子呢:在古代社会,国王若为保住以不义手段篡夺的王位,就不能听信谄媚之言,不可罢黜忠臣而提拔言听计从的小人。倘若一个国家不施行公义,国中就弥漫着不安与不满,其未来也不会美好。 ──《圣经精读本》

         ●「仆人」管辖王子:「奴隶」。

         ●管辖「王子」:「首领」、「统治者」、「官员」。

          1910 指的是可能因为制度或其他原因,居然让奴隶可以管辖统治者(中国常常有太监专权的事情,就类似这种状况。现在也常常可以听见大官旁边的小侍从居然可以左右决策),这样的事情是不合宜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01410节和14节前后对应,主题是不被恩典辖制、应当珍惜恩典: 

     o 「愚昧人宴乐度日是不合宜的;何况仆人管辖王子呢」(10),可译为「愚昧人奢华度日并不相宜,仆人管辖王子,也不应该」(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真智慧是把恩典当作服事自己的仆人,而不是辖制自己的主人。人若「奢华度日」,相当于「仆人管辖王子」、被恩典所辖制,结果必然在恩典中堕落。

     o 「房屋钱财是祖宗所遗留的;惟有贤慧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14),两者都是恩典,但两者都很容易被人当作理所当然、或者当作自夸的本钱。真智慧是「凡事感恩」(帖前五18);只有认识恩典,才有可能珍惜恩典、善用恩典,存着感恩知足的心享用「房屋钱财」、善待「贤慧的妻」。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认识恩典、也不珍惜恩典。所以我们总是寻找自己原本就有的,忽略自己真正需要的,结果总是难以如愿以偿,永远都会抱怨别人的房子更好、别人的妻子更贤慧。──《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1「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见识(和合、RSV)与荣耀指的是这个素养实际的与道德的价值;从大卫早年的历史可以充足地说明这两点。译作荣耀的这个字,有时候也译作「华美」(如:出二十八2):它是暗示出装饰,所以在这里是说明美德鲜明的色彩,虽然它实际看起来可能不够突出,令人觉得单调乏味。神自己宣告祂「全能的力量最主要是在于显出怜悯与同情」。——《丁道尔圣经注释》

         「不轻易发怒」:比对雅各的劝勉(119~20)。──《串珠圣经注释》

         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我们很难真心饶恕别人的过犯,并全然忘记自己所受的污辱与伤害。但圣经教导我们,当尽力以宽容为心,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勇气,也是生活的智慧(1821~35;腓45) ──《圣经精读本》

         ●人有「见识」:SH 7922,「睿智」、「洞见」。

         ◎不轻易生气,又能宽恕别人的错误的,就是有智慧的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11311节和13节前后对应,主题是不轻易发怒、不轻易争吵:

     o 「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11)。「轻易发怒」,是人没有见识的表现;因为怒气虽然从来都不缺乏理由,但却很少有好的理由。一个不能控制欲望、容易被情绪战胜理性的人,只是肉体的奴隶。真智慧是在家中常常「宽恕人的过失」,因为家庭生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别人(创三16)、而是征服自己。征服自己「便是自己的荣耀」,是所有的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o 「愚昧的儿子是父亲的祸患」(13a),而争吵的妻子却是儿子的祸患,因为「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13b)。古代中东的房顶大都是平顶,用泥土覆盖,下雨时可能会漏水。争吵不休的妻子就像「连连滴漏」的屋顶,把人赖以得庇护、得温暖、得安息的地方,变成了一个令人失望、烦恼的地方。「连连滴漏」的屋顶如果无法修补,结果会逼人被迫放弃房子。从妇女地位低下的古代,一直到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妻子的争吵」都是家庭所面对的同样难处。一个经常争吵的妻子不管为家庭付出再多,都是「亲手拆毁」(十四1)家庭的愚妄妇人。──《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2「王的忿怒好像狮子吼叫,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

         见十六1415,二十2的注释。下属可以在此习得机智老练,上司则能习得和蔼可亲。这则箴言位在第11节之后,或许是要强调,有权之人的恩惠,乃是前一节的素养安静结出的果子。参大卫对于统治者的理想,撒母耳记下二十三34,以及神给以色列人的保证,何西阿书十四5——《丁道尔圣经注释》

         「草上的甘露」:滋润青草的甘露。──《串珠圣经注释》

         狮子吼叫,便要噬人;王若发怒,可置人于死地。露水滋润草地,草上有甘露,草地必茂盛,王的恩典对人也是如此。──《启导本箴言注释》

         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巴勒斯坦地区总是很干燥,只有从西边吹来的海风,才会带来露水。尤其是,从五月到十月,几乎不下雨,若没有西风所吹来的一点湿气,植物都可能干涸至死。因此,自古以来以色列人就认为清晨的甘露是神的祝福(3313;诗1103;何145) ──《圣经精读本》

         12节是本单元的中心,主题是以恩典彼此相待。「王的忿怒好像狮子吼叫」(12a),只是叫人战兢,却没有任何造就。但「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12b),可以滋润人、造就人。真智慧的持家之道,更要用「恩典」代替「忿怒」彼此相待,一个有「河东狮吼」、令人战兢的家,既不能留人、也不能长久。以色列的夏天是旱季,没有雨水,植物倚靠地中海的湿气在夜间凝结成的「草上的甘露」得着滋润。──《圣经综合解读》

         ●他的「恩典」却如草上的甘露:SH 7522,意义是「喜爱」、「接纳」、「善意」。

          1912 的意思是人如果惹恼君王,大概性命堪忧。让君王喜爱或接纳,则有如可以享受神恩典的甘露。现在已经没有君王了,但是我们也应该要尽量避免敌对政府势力,取得政府势力的认同。──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3「愚昧的儿子是父亲的祸患;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

         争吵(和合、AVRV)Moffatt 的译法「唠叨挑剔」较出色。论到滴水的明喻(在二十七1516较充分地处理),德里慈提及魏次坦(Wetzstein)所告诉他的一则亚拉伯格言,说到(用托伊较紧凑的概述来说):「有三件事会使一栋屋子成为难以忍受的:tak(雨水渗进来的漏洞)nak(妻子的唠叨挑剔),与 bak(病虫害)。」——《丁道尔圣经注释》

         「如雨连连滴漏」:比喻妻子的争吵持续不断,叫丈夫受罪。──《串珠圣经注释》

         妻子以顺服为美德。《箴言》禁戒女人争吵(二十一9;二十五24),因争闹导致家庭不和。近东有句俗谚:“家里难忍的有三件事:屋漏、妻子的争吵和臭虫”。本节讲争吵比作屋漏,比喻难忍受。──《启导本箴言注释》

         本节的上、下半句,各自指出了给家庭带来不幸的两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下半节的隐喻,来自以色列人的亲身体验。为了解决风的问题,巴勒斯坦地区的房顶大都平坦,且用泥土等覆盖,下雨时经常会漏水。 ──《圣经精读本》

         ●父亲的「祸患」:SH 1942,字义是「毁灭」、「大灾害」。

         ●「如雨连连滴漏」:原文是「连续滴漏」。

          1913 表达出失败的家庭因为拥有愚昧的下一代,导致家庭的财富无法传承,拥有爱争吵的妻子,导致丈夫难以忍受。1914 表现出成功的家庭,可以稳当的传递家庭的财富,又有好妻子可以来管理家庭,真是天差地远的遭遇。──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4「房屋钱财是祖宗所遗留的,惟有贤慧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

         耶和华是强调用词,RV  RSV,恰当地将「但是」摆在前面(和合:惟有)。它暗示出这种恩赐是无与伦比的,是超过人的安排的。参十八22,至于贤慧的详细解说,见三十一10~31——《丁道尔圣经注释》

         惟有贤慧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婚姻中有神特殊的护理(196)。这与东方宿命论思想的天作之合全然不同。因此,圣徒不应无视自己的意愿,反而要不断思考和祷告自己的婚姻是否合乎神旨意,在这样的过程中准备结婚事。 ──《圣经精读本》

          1914 意思是「贤慧的妻」比「房屋钱财」还宝贵。因为前者来自神,后者来自祖先。

 

【箴十九15「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

          这里是说到它内在与外在的进展,因为它并不是像它的受害者那样是静态的。见分题研究:「Ⅱ 懒惰人的功课」第2点,原书第42页。——《丁道尔圣经注释》

         懒惰使人沉睡:作者认为睡眠与懒惰紧密相关(610)。身体所需的睡眠是神赐的祝福(1272)。但懒惰人认为身心的活动是苦差事,自然是沉睡的时候居多。睡眠过多会使人身心虚弱,不能营造更高层次的生活。圣经尤其警戒了属灵的睡眠状态(514)。圣徒不应在认识基督的事情上闲懒(彼后18),当为散发基督的光而警醒不倦(2641;可1333;弗618)。懈怠的人必受饥饿:懈怠的意思是完全停止活动的“沉睡”、“昏睡”状态(221)。本节的上半节是带来饥饿的原因,饥饿则是上半节所招致的后果。本书采用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因果表达方式。 ──《圣经精读本》

 

【箴十九16「谨守诫命的,保全生命;轻忽己路的,必致死亡。」

         见十三13,并分题研究:「生命与死亡」,原书第53~57页。RV 将「轻蔑」译作「漠不关心」(参,和合:轻忽),将其含义表达得相当好。必致死亡在希伯来文子音经文有较强烈的表达:「必被置死」,令人惊奇地回想到疏忽之罪的严重性,而且也要考虑到有位审判者(不只是个自然的过程)——《丁道尔圣经注释》

         过早的死亡是那些漠视律法,不理会如何适当地生活的人的结局。──《箴言雷氏研读本》

         「轻忽己路」:没有按照神的诫命行事为人。──《串珠圣经注释》

         “轻忽己路”指不把诫命和教导放在心里。这样便容易犯罪,偏离正路。罪的工价就是死。──《启导本箴言注释》

         ●「轻忽」:SH 959,「藐视」、「轻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6~2316节和23节用「生命」首尾呼应,把16~23节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教养的方法:

o A. 教养的目的:谨守诫命(16)

o  B. 教养的操练:怜悯贫穷(17)

o   C. 管教的时机:及时管教(18)

o    D. 管教的实质:否定肉体(19~20)

o   C1. 管教的时机:求神带领(21)

o  B1. 教养的操练:施行仁慈(22)

o A1. 教养的目的:敬畏耶和华(23)──《圣经综合解读》

         16节和23节前后对应,主题是教养的目的——谨守诫命、敬畏耶和华:

     o 「谨守诫命」(16a)是生死攸关的「保全生命」(16a)之道,而「轻忽己路的,必致死亡」(16b)。神的百姓教养儿女的目的,不是追求生活,而是寻求生命;不是学习谋生,而是学会做人;不是琢磨如何控制别人,而是省察怎样控制自己;不是掌握如何背诵,而是懂得怎样思考;不是变成某个团体或理念的工具,而是恢复神起初造人的目的。因此,真智能的教养不是灌输知识、拥有文凭,而是帮助儿女把「谨守诫命」化为思考和生活的习惯,时时事事都可以作出明智的选择。灌输的道理就像假肢,启示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才会属于自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学校所学的全都忘记后所剩下的东西。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o 「谨守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太二十二37),因为主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约十四21)。因此,父母要让儿女「谨守诫命」、「保全生命」,首先就要让他们效法自己「敬畏耶和华」(23a),这是「得着生命」(23a)的开始。儿女一旦失去了敬畏之心,就很难重新恢复。孩子在家中首先应当学会的不是自信,而是谦卑、顺服和敬畏。儿女若敬畏神,「他必恒久知足,不遭祸患」(23b),这是父母给儿女一生最好的礼物和祝福。

     o 孟德斯鸠(Montesquieu,法国启蒙思想家,1689~1755)说:「君主政体的教育只注重提升人心,专制政体的教育只谋求压抑人心,而共和政体的教育要激发对法律和国家的爱」(IV.3 & 5 The Spirit of Law )。第一种灌输的观念是不择手段、追逐荣耀,第二种灌输的观念是安于愚昧、接受奴役,第三种灌输的观念是自作聪明、甘为工具。这三种教育的本质都是洗脑,没有一样能让人思考生命之源:敬畏神。今天,许多学校的教育致力于铲除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已经成为智慧和敬畏最主要的障碍之一,所以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著名作家,1835~1910)说:「我从来不让上学耽误我的教育。I have never let schooling interfere with my education. 」。而信徒更有责任不要让自己孩子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7「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他所给的」(AV)应该译作「他的行为」(RSV;和合:他的善行)。这节经文所应许的是信实的回报,未必是得回他的金钱。——《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于贷款给贫穷人的人,耶和华必因他的善行而给他报偿。──《箴言雷氏研读本》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本节积极地劝勉人救济穷人,而不是消极地警告不可压迫穷乏人(175221622283)。耶稣也曾说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他身上(2540)。口里说爱神,却不爱弟兄,是一种矛盾(约壹420)。我们不应只用头脑理解耶稣基督的爱,乃当直接与弟兄分享主爱,从而加增我们属灵的能力。 ──《圣经精读本》

         ●「怜悯」贫穷的:SH 2603,「求恩」、「苦求开恩」。

          1917 的意思是为贫穷微弱的人求好处者,神一定会回报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72217节和22节前后对应,主题是教养的操练——怜悯贫穷、信实守约:

     o 「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17),因为《箴言》中的穷人都是指神的百姓,所以「怜悯贫穷的」、就是做在神的身上。主耶稣也说:「凡因你们是属基督,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不能不得赏赐」(可九41)

     o 「施行仁慈的,令人爱慕;穷人强如说谎言的」(22),可译为「人可贵的是不变的爱,穷人强如说谎言的」(英文ESV译本)。「仁慈」可译为「不变的爱」,是盟约中的用语,表示忠诚、信实,与「说谎言」相对。一个信实守约的穷人,是出于对神的敬畏,比不守诺言的富人更加可贵、更有底线。

     o 「怜悯贫穷」(17a)、信实守约(22),就是「爱人如己」(太二十三39)。这是敬畏神的具体表现,因为人若「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壹四20)。因此,真智慧不是空洞地教导儿女「谨守诫命」、「敬畏耶和华」,而是身体力行地和儿女一起具体地操练「怜悯贫穷」、信实守约。儿女一旦离开家庭,在眼界开拓、知识增长的同时,也会动摇没有根基的敬畏之心。因此,父母在家中应当带领儿女勤于操练,把敬畏之心切实固化为生活的习惯。──《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8「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

         第二行应该像 RVRSV 一样译作「不可心中定意(参,何四8;结二十四25)叫他死亡」。禁止管教既不是礼貌上的致意,也不是仁慈;机会会迅速消逝,参列王纪上一56。见分题研究:「Ⅱ 父母与儿女」。——《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即不要忽略孩子的管教,这会导致他的死亡。──《箴言雷氏研读本》

         「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不可放纵他,免致他放任走向灭亡。──《串珠圣经注释》

         有人将本节与231314相联系,解释成“当管教孩子,在其长成愚蠢的恶人,自取灭亡之前”。古代是牢不可破的家长式社会,父母极易操纵子女的生死。但圣经规定,要通过本城的长老决定子女的生死,以防人随意杀害生命(2118~21) ──《圣经精读本》

         ●「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不可存你的心让他死亡」。──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82118节和21节前后对应,主题是管教的时机——求神带领、及时管教:

     o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18),这是父母的责任。父母若不及时管教、驱除愚蒙(二十二15),儿女必然会积习难改、积重难返,最终被罪恶辖制,实际上就是「任他死亡」。「趁有指望」,就是尽早、及时。「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耶十七9),最善于给自己涂脂抹粉,什么臭味都会很快习惯。一旦时过境迁,孩子就会把错误自我合理化,不但不肯认罪、反而感觉委屈,事后的管教就成了惩罚、而不是造就。

     o 「管教 יָסַר/yä·sar’」原文又被译为「惩罚」(利二十六1828)、「改正」(利二十六23)、「教训」(申四36;代上十五22)、「指斥」(7)、「惩治」(申二十一18;二十二18)、「责打」(王上十二1114),并非一些人所解释的正面鼓励。亚当的后裔已经「全然败坏」(申三十一29),天生就有「愚蒙迷住孩童的心」(二十二15),从小就会掩饰自己的诡诈(二十11);学问越多,作恶的能力越大。只有先把愚蒙赶除,学到的知识才能用来行善;只有管教的杖才能赶除愚蒙(二十二15),所以「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十三24)

     o 「人心多有计谋」(21a),古往今来发明了许多教育方法,试图在严厉管教和放纵溺爱之间找到平衡。但管教的方式和时机都在神的手中,「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21b)。真智慧是求神教导自己如何管教、赐下合适的管教时机;而不是自己「多有计谋」,一面说倚靠神,一面另找一套世界的方法,自己决定如何管教、何时管教。──《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19「暴怒的人必受刑罚,你若救他,必须再救。」

         希伯来经文隐晦不明,或许受到毁损(暴字是一个隐晦不明之希伯来字的边注修正),但 RVRSV 都与 AV 的诠释一致,那就是说:无法控制的脾气必会让人不断陷入新的困境。——《丁道尔圣经注释》

         援救暴怒的人是愚蠢的,因为他的脾气会不断使他落在新的麻烦当中。──《箴言雷氏研读本》

         下半节可能指帮助脾气急躁的人实在不容易,且会带来无止境的麻烦。──《串珠圣经注释》

         人应控制坏脾气,时时发脾气的人,不断招来祸患与麻烦,救不胜救。──《启导本箴言注释》

         有些学者试图将本节与18节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但希伯来原文没有接续词,从文脉上来看,似乎也是独立的经文。没有节制、暴燥而刚愎自用的人,即使辛苦地忍耐了一会儿,也会随即发怒。故一一劝告阻止易怒的人,就像往无底洞里填水一样艰难。 ──《圣经精读本》

         ●「暴怒的人」:「大怒气的人」、「盛怒的人」。

         ●「必须再救」:意思是「必须不断的救他」。

          1919 提到我们对自己怒气的控制能力如果不足,将会一再犯错。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陷入被愤怒控制的状态中,以致不断铸成错误,这一节经文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反省自己。──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19~2019节和20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管教的实质——否定肉体:

     o 「暴怒的人必受刑罚;你若救他,必须再救」(19),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儿女。「暴怒的人」放纵肉体,无论怎样用道德、知识、修养来掩饰自己的肉体,都无法避免肉体被惹动,所以「必受刑罚;你若救他,必须再救」。如果父母放纵肉体,用「暴怒」来管教儿女,儿女也会变成「暴怒的人」,无法从所受的「刑罚」中吸取教训,必须一打再打、一救再救。这样的管教只是倚靠肉体对付肉体。

     o 「你要听劝教,受训诲,使你终久有智慧」(20),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儿女。只有那些「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罗八4),才能「听劝教,受训诲」。如果父母不肯「听劝教,受训诲」,没有「随从圣灵」的榜样,儿女也会「随从肉体」,不肯「听劝教,受训诲」。

     o 管教的实质就是否定肉体;人在地上的一生,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征服自己。肉体的方法「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23),否定肉体才能拒绝肉体。因此,真智慧是父母首先否定肉体,孩子才能效仿父母拒绝肉体。父母不作「暴怒的人」,儿女才不会成为「暴怒的人」;父母在神面前「听劝教,受训诲」,儿女才能在父母面前「听劝教,受训诲」,受益一生、「终久有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20「你要听劝教、受训诲,使你终久有智慧。」

论及具有特色的前瞻性,见五4的注释。也见分题研究:「Ⅱ 智慧的获致」。——《丁道尔圣经注释》

         “终久”。即在你人生余下的时间里。──《箴言雷氏研读本》

         ●使你「终久」有智慧:原文是「结局」、「末后」。──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1「人心多有计谋,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

 

【箴十九22「施行仁慈的,令人爱慕,穷人强如说谎言的。」

         「一个人的爱慕」(AVRV)的一条线索可能在创世记四十九26,同一个词语在那里(和合、AVRV 误译作「至极的边界」)的意思是「可羡慕的事物」(参,申三十三15的平行词语「宝物」)。这一点支持了 RSV 在这里的译法:「令人爱慕的乃是忠贞」,恰当地为第二行作预备。参第1节。「忠贞」(和合、AV:仁慈)这个字乃是 h]esed[,「坚贞的爱」,这是那些真正立约的人之间的约束力。

RV 的译法较不可能,使爱慕变成意味着「好意」,提供了衡量好行为之价值的观念。——《丁道尔圣经注释》

         更可作:一个人可取的地方在于他忠贞的爱。──《箴言雷氏研读本》

         「仁慈」:原为「忠爱」。上下半节的关系可能是:就社会而言,施行忠爱对社会有贡献,而穷人倒比说谎者好,因不会作害群之马。──《串珠圣经注释》

         “仁慈”具有慈爱,宽容等意,这是神的主要属性之一(1165;林前725;多3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子,曾以仁政为统治理念。若欲民忠诚就当以“仁慈”治国(165) ──《圣经精读本》

         ●「施行仁慈的,令人爱慕」:另一个可能的翻译是「人的贪婪是他自己的羞辱」。──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3「敬畏耶和华的,得着生命,他必恒久知足,不遭祸患。」

         参十一19,并分题研究:「生命与死亡」及附属部分,原书第53~57页第二行的希伯来经文极度突兀,或许受到损坏。——《丁道尔圣经注释》

       下半 更可作:以至他满足地度过夜晚,不遭祸患。──《箴言雷氏研读本》

         ●「恒久」知足:「住宿」 、「过夜」、「住」。

         ●「恒久知足」:「安居满足」。

          1923 提及对神的敬畏是保全生命的基础,也与 1916遥相对应。──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4「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

         「胸怀」(AV)应该译作盘子(和合、RVRSV);同一个字在列王纪下二十一13的用法令我们对它的意义不容置疑。所以所描述的景象是顿饭局,所举的例子极端滑稽。见分题研究:「Ⅰ 懒惰人的性格」第2点,原书第41页。二十六15几乎完全一样地重复了这一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懒惰人把手放在“盘子”里后,就再没有力量提起食物送进口中。──《箴言雷氏研读本》

         懒惰人连用手把盘子里的食物放进口里也不肯。──《串珠圣经注释》

         懒惰人用饭时,手放在饭碗上,懒到不肯把饭送进嘴里。看二十六15. ──《启导本箴言注释》

         以色列人吃饭时用手指而不用筷子,本节所描绘的就是极端懒惰的人。这样的人虽生犹死。因为生命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 ──《圣经精读本》

          1924  2615 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5「鞭打亵慢人,愚蒙人必长见识;责备明哲人,他就明白知识。」

          这里有三种不同的心思:封闭的(亵慢人,和合、AVRV;参,29节,九78)、空洞的(愚蒙人──他要受惊吓才唤起留意)、与敞开的(明哲人──他甚至接受一个令他痛苦的真理)

参二十一11,并分题研究:「Ⅰ 愚蒙人」、「Ⅲ 亵慢人」。——《丁道尔圣经注释》

         愚昧人需要有实物教材才能学习。他必须明白到,嘲笑者是要受痛苦的。聪明人只需要一句责备的话,便能改正。──《箴言雷氏研读本》

         「必长见识」:头脑简单的人看见狂傲人受责也会有所警惕。──《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讲到三种人:“亵慢人”(骄傲听不进忠告)、“愚蒙人”(头脑简单,不求智慧,见到人家被打、受罪,才肯学功课)、“明哲人”(心胸开放,肯听忠告)。──《启导本箴言注释》

         ●「亵慢人」:「傲慢的人」、「好嘲讽的人」。

          1925 有杀鸡儆猴的意味。──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52925节和29节前后对应,主题是管教要分对象:

     o 「鞭打亵慢人,愚蒙人必长见识;责备明哲人,他就明白知识」(25),可译为「责打傲慢人,能使无知的人变精明;责备聪明人,他就明白知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真智慧的管教首先要考虑能否在儿女身上达到目的。如果「鞭打、责备」并不能提高儿女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结果就不能造就人;口里说是为孩子好,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

     o 「刑罚是为亵慢人预备的;鞭打是为愚昧人的背预备的」(29)。因此,真智慧的管教一定要适合儿女的属灵光景。如果儿女并非「亵慢人、愚昧人」,「刑罚、鞭打」就只会败坏人;口里说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发泄肉体的情绪。──《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25~二十124节和二十1用食物首尾呼应,2529节用「鞭」和「亵慢人」首尾呼应,把十九24~二十1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主题是教养的守则:

o A. 管教要有分寸(十九24)

o  B. 管教要分对象(十九25)

o   C. 父母要有见证(十九26)

o    D. 见证的关键是言行一致(十九27)

o   C1. 父母要有见证(十九28)

o  B1. 管教要分对象(十九29)

o A1. 管教要有分寸(二十1)──《圣经综合解读》

         24节和二十1首尾呼应,主题是管教要有分寸:

     o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24)。食物已经唾手可得,但只差那一步,还是吃不到口,许多管教孩子的父母就是这样的懒惰人。真智慧的管教一定要认真执行,既不可半途而废、更不可功亏一篑。今天,许多父母的管教措施并不是认真祷告的结果,而是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最后是虎头蛇尾,被儿女看透自己的无知和虚伪,以致轻忽怠慢所有的管教。

     o 「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凡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二十1)。酒是古代以色列人的重要饮料,在圣经中常常代表喜乐,「酒能悦人心」(诗一百零四15),是神的祝福(申十一14);但若喝过了头,却会「使人亵慢」。因此,真智慧的管教一定要点到即止,不可过为己甚。父母若不承认自己的罪性、不肯放下自己的面子,就会为了坚持而坚持,管教就会越过神的界限,成了肉体情绪的发泄。──《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26「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是贻羞致辱之子。」

         第二行乍看之下似乎是令人泄气的突降法,其实不是,因为「糟蹋」(和合:虐待,AV「使衰弱」)与撵出由于是从儿子而来,更显得格外痛苦、阴暗。参以赛亚书一2沈痛的强调语句:「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见分题研究:「Ⅱ 父母与儿女」。——《丁道尔圣经注释》

         “虐待”。更可作:攻击。不听从父母的教导是已经够坏的了,虐待他们以及把他们赶走的做法有多可耻,就更不用说(提前五8)──《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十九26~2826节和28节前后对应,主题是父母要有见证:

     o 「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是贻羞致辱之子」(26),这样的「贻羞致辱之子」怎么指望他的儿女孝敬自己呢?因此,真智慧是父母自己不要有「虐待父亲、撵出母亲」的坏榜样,免得阻碍儿女学习「当孝敬父母」(出二十12)

     o 「匪徒作见证戏笑公平;恶人的口吞下罪孽」(28),可译为「卑劣的见证嘲笑公平,恶人的口吞下罪孽」(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父母若没有好见证,一定会自食苦果;因为没有儿女只会听自己怎么说、却不看自己怎么做。真智慧是「言传」和「身教」并行,注意不让自己的坏见证成为儿女成长的绊脚石。──《圣经综合解读》

         27节是本单元的中心,强调见证的关键是言行一致。「我儿,不可听了教训而又偏离知识的言语」(27),可译为「我儿啊,停止听那叫你偏离知识言语的教导」(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许多信徒教养儿女的最大失败,不是没有教导圣经、也不是没有好的主日学老师,而是父母言行不一致。他们天天教导儿女智慧,自己却不愿实践智慧;把智慧都送给了儿女,自己却一点也不剩。真智慧的父母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就是一边建造、一边拆毁,最后所有的说教都沦为「偏离知识言语的教导」,越教越被儿女拒绝、越教越逼儿女反叛。──《圣经综合解读》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诗一百二十七3),神的心意是让作父母的人与神同工:父母的三大责任,是用管教赶除孩子心中的愚蒙(二十二15),用诫命填满孩子的内心(十九16~1722~23),同时自己不要妨碍孩子的成长(十七26~28;十九26~28);而圣灵的工作,则是点燃智慧之火。因此,父母所当关注的重点不是学问和能力的增长,而是教养的目的(1623)、教养的操练(1722)、管教的时机(1821)和教养的实质(19~20),并要掌握管教的分寸(24节;二十1)、区别管教的对象(2529)、注意自己的见证(26~28),剩下的都是圣灵的工作。培养孩子的真智能,并不是灌输知识、培养才艺,而是竭力保持他们与神之间的管道通畅,让圣灵带领他们认识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发现自己所需的知识。而作父母最普遍的愚昧,就是以为孩子成材是因为自己教导有方,不知道自己在大部分时候都是反面教材。──《圣经综合解读》

         今天,许多人只熟悉「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二十二6),却不明白管教的必要性(二十九17~21),也不懂得怎样用「杖」管教(二十二15)、怎样正面引导(二十三15~1622~25);既不理会教养的关键在于管住口舌(十七26~28),也不关心教养的方法(十九16~23)和教养的守则(十九24~二十1);更没有熟读《箴言》,把整卷《箴言》都当作教养的内容(8)。还有许多人只知道管教儿女,却不知道教他们怎样选择朋友(十七7~9;十九1~5),结果一出家门,就被恶人引诱,远离教会、与神疏远。结果「人因愚昧自毁前途,他的心却埋怨耶和华」(3节和合本修订版)。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人本主义泛滥的时代,许多教育理念一昧强调正面鼓励,试图通过包容妥协来掩盖问题、改善人性,而否定人已「全然败坏」的自由神学也推波助澜,结果却造成了自私自恋、自大自怜、自以为是的「奖杯一代 The participation trophy generation」,亲手把儿女推向灭亡。父母若不肯首先学习《箴言》里的智慧,又怎么能指望儿女在人本主义的大潮面前作出明智的选择呢?──《圣经综合解读》

 

【箴十九27「我儿,不可听了教训,而又偏离知识的言语。」

         AV 包含了两个未必然的事物:(a)毫无修饰之教训在箴言书中应该具有不好的含义;(b)「犯错」应该意味着「造成错误」(希伯来文对此有恰当的表达方式)RVRSV 似乎是正确的,以之为反对人愚弄真理(RV:「停止……()为了从……知识而犯错来听训诲」)。参十七16;彼得后书二21——《丁道尔圣经注释》

         更可作:我儿,若不听教训,你便会偏离知识的言语。那停止聆听和遵从的人不久便会走入歧途。──《箴言雷氏研读本》

         「听了教训,而又偏离」:比对太726~27 122。──《串珠圣经注释》

         “教训”一词有不同的解释:①可解释为“我儿,你若听了教训还行不义,不如不听”,这里的教训指美好训诫;②亦可解释为不可听信那毁谤神真理的虚妄的教训,这里的教训指愚昧之言(159;提前620) ──《圣经精读本》

 

【箴十九28「匪徒作见证戏笑公平,恶人的口吞下罪孽。」

         「不敬虔」(AV,和合:匪)直译为「彼列的」,见六12注释,并参列王纪上二十一10。第二行深深挖掘讥诮的底层──就是对于败坏之事物的切慕。更深入一点,一个人可能会在此看见属灵的病态,无论何时,一个人若是以恶意曲解一个故事为乐,就泄露出这种病态的存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行恶是恶人所享受的事。──《箴言雷氏研读本》

         ●「匪徒」:「不重要的」、「卑鄙的小人」。

         ●「戏笑」:「讥讽」、「嘲笑」。

          1928 虽然说明了小人与恶人的恶行, 1929立刻澄清这些人也不是可以逃离神的公义之外,他们还是要接受必定来临的刑罚。──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十九29「刑罚是为亵慢人预备的;鞭打是为愚昧人的背预备的。」

 

【思想问题(19)

   1 我们怎样分辨谁是良朋?谁是损友呢?参6~7节,1717。狗肉朋友有那些表现是我们的监戒?新约的雅各对这些人作了什么批评呢?见雅21~9

   2 有学者认为对贫穷人慷慨解囊,是信徒的一种属灵投资(17)。 你有否向贫穷、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救助弱小呢?主耶稣在此事上有何教训?参太2531~46 1412~14

   3 遇到挫折时自怨自艾,或抱怨耶和华(3),是信徒要当心的灵性陷阱。你日常生活中有碰过这类事情吗?这对人的本性有何提示?奥古斯丁曾说:「谁也不要将过犯归于神,应当自诉自省地为己罪痛哭」。你同意这番话吗?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