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箴言第二十五章拾穗

 

【箴二十五1「以下也是所罗门的箴言,是犹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誊录的。」

         说明这是新段落,罗列了所罗门对政治的见解。查实所罗门最有资格跟我们论政治,他不独拥有神所赐的超人智慧,还将神的真理实践在他的国度里;他作为政治领袖,具有辉煌的成就,所以他最适合跟我们谈论政治的原则。犹大王希西家在位期间,正值太平盛世,他吩咐下属辑录所罗门的箴言,以之教导王室人员、群臣及其子弟。——张慕皑《箴言查经信息》

         “誊录”。即从所罗门的作品摘录而来,并且编成“箴言”。──《箴言雷氏研读本》

         「希西家」:他是一位获神称赞的犹大国王,曾获神加增十五年的寿命(参赛395)。──《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至二十九章为“所罗门的箴言”第二集。注明为希西家王的人所眷录。有的一句一节,有少数一句占23(<参考数据>“本书书名誉作者”条)

希西家是以色列国分为南北,北国被灭后第一位统治全以色列民的国王(不过只限在南国犹大)。在他任内(主前715~697)国势兴旺,在圣殿中恢复诗歌的颂赞和敬拜,尤重大卫统一时期的作品(代下二十九30),收集所罗门(统一王朝最后一任国王)箴言的努力获他支持当极自然。──《启导本箴言注释》

         希西家的人:首屈一指的是舍伯那和约亚等人(王下1818)。当时,他们在希西家王的身边辅佐他,并抄写圣经或研究顾问书。 ──《圣经精读本》

         ●「希西家」:字义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公元前715~686年作犹大王。 王下 181~2021 代下 291~3233

         ●「誊录」:「移动」、「誊写」。──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希西家是个甚么样的君王?他有哪些政绩?】

         希西家是犹大国少数敬畏神的君王之一(有关希西家的事迹,请参王下十八~二十章;代下二十九~卅二章;卅六~卅六章)。虽然他的父王亚哈斯封了圣殿的门,但他修理圣殿、恢复敬拜、拆毁敬拜偶像的中心,赢得了周围列国的尊敬,其中有许多国家因此而献礼物给神。希西家让人将这些箴言抄录下来阅读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凡他所行的,无论是办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诫命,是寻求他的神,都是尽心去行,无不亨通”(代下卅一21)。──《灵修版圣经注释》

 

【箴二十五1 希西家的人】这些大臣或文书究竟是谁并不清楚。列王纪下十八18提到过几个犹大王希西家的顾问,但没有办法把他们等同为誊录所罗门箴言的人。但国家面临危机,正是反省的时候,希西家又有可能是试图借着记录和传播传统的智能话语,来博取神的欢心(参较:教导人正确言行之《阿希卡尔的教训》,也是呈给亚述王,希望能够复得恩宠的著作)。经文肯定暗示希西家手下有一批王室资助的哲人,负责搜集编纂智慧的话语。──《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1~二十九27这部分是所罗门的箴言,由希西家王(主前715~686)所设立的编辑加以整理。──《箴言雷氏研读本》

         本文是所罗门箴言的第二部分,由所罗门的后人汇编成集。本文多少重复了第一部分箴言(101~2216)所谈论的内容(252~72613~162617~28)。倘若比较相同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希西家的大臣描述得更详细。希西家(B.C.728~697)是南王朝的第13代君王,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君王之一。对内,他断然根绝了污染以色列全局的崇拜偶像之风,并修复了耶路撒冷圣殿,竭尽全力侍立在神面前。对外,为了预防亚述的侵略,推行了大规模的国防政策(王下181~2021;代下291~3233;赛361~398)。希西家本人是否留下文学作品无从知晓,只是他对文学艺术等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圣经精读本》

         二十五1~二十九27是犹大王希西家派人编撰的「所罗门的箴言」(1)。希西家在所罗门王去世大约两百年后登基作王(王下十八1),带起了南国犹大的复兴。「所罗门的箴言」第二集的整体结构与第一集(1~二十二16)正好相反,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二十五2~二十七27是第一部分,大都是同义平行句和综合平行句。

   2.二十八1~二十九27是第二部分,大都是反义平行句,两行诗句一正一反。──《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2「将事隐秘,乃神的荣耀;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

         神在管理宇宙方面隐藏一些事情,但君王必须清楚地查察,好作出正确的决定。──《箴言雷氏研读本》

         神造宇宙,管理世界,奇妙难测,人归荣耀给祂(伯三十七514;赛四十12~17;罗十一33~36)。国王若能分辨是非,公正处事,也是他的荣耀。──《启导本箴言注释》

         人无法全然认识神的属性、计划等,只能知道神所启示出来的那一部分。对人来说,神总是介于神秘与隐秘之中(2929),也正因如此,神更是敬拜与赞美的对象。当君王为百姓的安宁与福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时,就会受到百姓的爱戴。须知,这样的王是神的器皿,神为了成就自己对人的旨意而高举他、使用他。 ──《圣经精读本》

         ●「察清」:SH 2713,「搜寻」、「寻找」、「彻底地探讨」。

          25位于这个所罗门箴言集的开头,陈明人类的智慧有其极限,再有智慧的人也无法完全了解神的事情。这样的宣告表达了人对神应该有的敬畏。后半节也宣告了「察清」、「找出」而非「隐瞒」是统治者该做的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5君王的荣耀。 第2节恰当地开启了希西家的文集,因为他探索的热心正是这则金玉良言的佳范。但它所称赞的,主要并不是学术性的研究,而是行政上的调查:王应该知道有什么事是正在进行的。

  奥秘有其地位,独裁者知道如何保守他的秘密(3),但隐秘也隐蔽了那没有价值的事物,滋生败坏(45节;5b节重复了十六12b)。一个隐秘的邪恶甚至比显露的邪恶更令人不安。——《丁道尔圣经注释》

         2~3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神和君王的荣耀。

     o 「将事隐秘乃神的荣耀」(2a),神的创造和管理奇妙难测,人应当归荣耀给神,而不是无视自己的有限、企图掌握宇宙所有的奥秘。人只有探索了一切的可知,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无知;而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才可能认识更多的可知。真智慧是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智慧人,只是一个爱智能的人。

     o 「将事察清乃君王的荣耀」(2b),神在地上设立君王(二十四22),维持社会公义(罗十三1~4),所以君王有责任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将事察清」、辨明是非(十六11~13),使百姓顺服神的旨意。真智慧不会等到所有的奥秘都了解以后再遵行,而是明白什么就遵行什么,承认「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二十九29)

     o 「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测不透」(3),指神赐给君王行使权柄的特殊智能,「王的嘴中有神语,审判之时,他的口必不差错」(十六10)。新约的信徒也是如此,「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真智能是在地上学习「将事察清」,与主「一同作王」(提二12),将来与基督一起作王到永远(启二十46;二十二5)。信徒若借口将来到了天上就能豁然开朗,所以自作聪明地安于愚昧,就成了对自己不聪明的聪明人,恐怕连能否进入天国都成问题(太七21)──《圣经综合解读》

         在神的国度中,君王的地位仅次于神、高于百姓:

         。神「照着祂的形象造男造女」 (创一27),所以「人人受造平等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美国《独立宣言》),「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十四31)。但是,罪人已经全然败坏,律法若是没有执行的权柄,罪恶很快就会蔓延。因此,虽然神的百姓都是弟兄,但神也允许在他们弟兄中立一位神所拣选的人作王(申十七15),「秉公行义」(撒下八15)

          君王应当谨记自己是神的仆人(王上三6),应当谦卑地照着神的旨意作「祂产业的君」(撒上十1),谨慎行使权柄;百姓是神的「产业」(出三十四9),而不是专制君王的私有财产。

          君王的职责不是包办社会问题,管理百姓生活,使人以政府为神;而是「秉公行义」(代上十八14;代下九8),照着神的心意公正审判(十六10~11)、推行公义(十六12~13)、果断执法(十六14~15),使百姓「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提前二2),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在神面前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且自己为选择的后果负责。

         。百姓应当谨记神才是国度真正的王(出十五18;撒上八7),顺服君王,就是接受神的仆人(Vassal)管理神的「产业」、牧养神的群羊(诗七十八71)。如果连看得见的君王都不肯顺服,怎么能顺服看不见的神呢?──《圣经综合解读》

          252~3 描写出两个法庭的阶级,上一层能够查清下一层的意图。君王查清他的下属与臣民,但神是隐密的。君王的心对下属也是隐密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272节和27节原文都有两个「荣耀 כָּבוֹד/kä·vode’」,首尾呼应,把2~27节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单元:

o A. 当得的荣耀(2~3)

o  B. 除去恶人(4~5)

o   C. 宁可降卑(6~7)

o    D. 争讼有方(8~10)

o     E. 说话合宜(11~12)

o      F. 忠信的使者(13~14)

o       G. 有节制地坚持(15~16)

o      F1. 良善的邻舍(17~18)

o     E1. 待人合宜(19~20)

o    D1. 待敌有爱(21~22)

o   C1. 宁可退让(23~24)

o  B1. 抵挡恶人(25~26)

o A1. 不当得的荣耀(27)──《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3「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测不透。」

         一个人不能估计天的高度和地的深度,他同样不能了解统治者内心的思想。──《箴言雷氏研读本》

         君王不轻言诺,不随便表示看见,看去好象天高海深,神秘难测。──《启导本箴言注释》

         ●地之「厚」:SH 6011,「深度」,圣经中仅出现于此处。

         ●「测不透」:原文是SH 3699+SH 2714,「不能被搜寻」、「不能被「彻底地探讨」之意。SH 2714SH 2713的名词。──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4「除去银子的渣滓,就有银子出来,银匠能以作器皿;」

 

【箴二十五4 除去银子的渣滓】未造首饰或饰物以前,银子必须首先经过提炼,除去银矿里面天然的氧化铁。不然这银子就会腐蚀,或在冷却之后变脆。冶炼过程中又需小心不让杂质渗入,与银子铸为合金。标准纯银(包括7.5% 铜的合金)必须在石墨制造的坩埚中提炼,温度是华氏一六四○度。正当的提炼过程可以比作君王罢免不忠或愚昧的顾问,试图铲除朝廷的邪恶。埃及智慧文学中的「善辩之农夫」亦敦促法老维持正义,作「没有贪心的统治者」及「谎言的毁灭者」。──《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4~5除去恶人,国位才得坚位。──《串珠圣经注释》

         用炼银去杂质始得纯银为喻,说明国王应除去朝中奸恶之辈和社会中的害群之马,国位才能坚立。──《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两节经文形成很巧妙的对偶句。为了更加生动地传达5节的信息,4节使用了比喻。 ──《圣经精读本》

         4~5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除去恶人。──《圣经综合解读》

         君王是神的仆人,不能随心所欲地统治,而要「秉公行义」(撒下八15)。「除去银子的渣滓就有银子出来,银匠能以做器皿」(4);同样,「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国位就靠公义坚立」(5)──《圣经综合解读》

         「除去银子的渣滓」,指用灰吹法(cupellation)炼银,需要匠人高超的技巧;同样,「恶人」的脸上没有写着「恶人」,要「除去王面前的恶人」,也需要君王有从上头来的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人害怕什么,就打击什么;喜欢什么,就吸引什么。真智慧是喜爱公义,让人知道说真话不会得罪自己,此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君王周围若有许多「恶人」,是因为众人都知道他爱听奉承、害怕公义,所以真话必受打击、谄媚必受欢迎。一个人若有许多坏朋友,也是因为逐臭之夫都知道这人是「鲍鱼之肆」。──《圣经综合解读》

          254~5 这段的意思是治国与冶炼纯银一样,都是用消去杂质来达成目标。只要除去杂质,剩余的好官员就可以自然显出功用来。我们是否勇于除去组织中的杂质?──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5「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国位就靠公义坚立。」

         除去王面前的恶人:古往今来,因未能及时预防奸臣的谋反与诡计,使国家陷入危难中的事件比比皆是。以色列亦不例外。尤其是在北王朝以色列的19位君王当中,有8人被叛逆者所杀害(王上1527281689) ──《圣经精读本》

 

【箴二十五6「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妄自尊大”。直译作:不尊重自己。那是一个宴会场合。不要坐在留给更尊贵之宾客的位置上(比较路一四7~11)──《箴言雷氏研读本》

         ●「妄自尊大」:SH 1921,「自我尊荣」、「声称尊荣」。

         ●「在大人的位上站立」:「站在大人物应该站的地方」。──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6~7在朝廷中晋升。 耶稣把这个有关于社会生活的直接忠告,变成用来指我们整个生活态度的一个比喻(路十四7~10)

  第7节最后一个词组在七十士译本、西玛库译本(Symmachus)、武加大译本中都是译作「你的眼看见什么」,后两个译本与现代的许多译本(如:吕译、RSV)将之附属在第8节,见该处的注释。这可能是正确的,因为若不是这样,第7c节就是一个额外的修饰语,在以简洁为特色之段落中并不恰当。——《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宫廷中不可妄自尊大。「大人的位」:当时朝廷的座位按官阶排列,官阶越高,位子愈近王的座位。──《串珠圣经注释》

         “在王面前”可能指国王宴请群臣(参二十三1),座位按官阶而设(参路十四7~11)。人在体面的场合应懂得谦恭礼让,由别人来加增自己的荣耀;不要自己强求,以免受辱。──《启导本箴言注释》

         描绘了那些受到王的邀请参加筵席的大臣,必存骄傲,争坐上席的无礼之举。耶稣引用这些经文来教导我们,要在所有场合保持谦卑的心(147~11) ──《圣经精读本》

         6~7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宁可降卑。──《圣经综合解读》

         「大人的位」(6),意思是大人物的位置。──《圣经综合解读》

         「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6),意思是不要自视过高。正如老子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宁可有人说:请你上来」(7a),意思是人不要高抬自己,宁可先降卑、等候别人认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人受尊重的程度,通常会和他的自负成反比。──《圣经综合解读》

         「在你觐见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7b),意思是人其实并没有资格来觐见王子,但却太过自信,结果自取其辱。──《圣经综合解读》

         主耶稣也用请客坐席的比喻,教导门徒当存谦卑的心:「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十四7~11)。真智慧是「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5),甘心降卑、存心顺服,被神升高(腓二6~11)──《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6~10◎这段教训与耶稣在  147~11 说的教导意义相似。描述一群官员们要站立迎接王或贵族。如果立刻去抢占尊贵的位置,下场可能是被人要求退下,反之则会被邀请到合适的位置,当然以后者比较光荣。──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6~15◎这一段原本应该是给在宫廷中朝臣的箴言,不过用在目前公司组织中的员工也颇适用。──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7「宁可有人说:请你上来,强如在你觐见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王子」:「贵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8「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竞,免得至终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样行了。」

         “争竞”。即进行诉讼。──《箴言雷氏研读本》

         最好是勿与人争讼;如不得已,应小心谨慎处理。──《启导本箴言注释》

         ●「争竞」:SH 7378,「相争」、「争讼」。

         ●被「他」羞辱:原文是SH 7453,一般都翻译为「邻舍」,其实也可以翻译为「同伴」、「同僚」。此处比较可能是指「同事」。

          25的意思是不要随便就出去告同事或者是与同事争论,免得到时候输了,自己也不知道怎样处理才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8~10你的报告真实──仁慈──必要吗?】

  第7(见该处注释)最后一个词组应该有可能是引入第8a节的,将后者的子音重新标注之后,读作:「你的眼看见什么,不要急于带到法庭去」(RSV)

  第9a节所倡导之健全的率直(1112)无疑是明智的:一个人很少知道全部的事实,或是将之解释得很完全(8),而且一个人在散布一件事时的动机,也很少像他所装作的那么纯净(10)。诉诸于法律或邻舍,通常都是放弃了个人关系的责任──见基督在马太福音十八15b之决定性的见解。(我们的主也把在法庭外和解的整个主题变成一个比喻,以说明恩典之日短暂、飞逝:马太福音五2526)——《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段可有两种解释: 1 教人不要轻率上法庭; 2 教人说话谨慎,不随便泄露人家的秘密。──《串珠圣经注释》

         8~10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争讼有方。──《圣经综合解读》

         「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竞,免得至终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样行了」(8),可译为「不要冒失出去与人争讼,免得你的邻舍羞辱你,最后你就不知怎么做」(和合本修订版)。不是说不要争讼,而是说争讼之前要准备周详。──《圣经综合解读》

         「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8),可译为「要与邻舍争辩你的案情,不可泄漏他人的隐密」(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不是说不要争讼,而是说争讼时不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牺牲他人的隐私或名声。──《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百姓「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十二1),意思是不要报私仇,而不是说不要依据法律程序讨回公道,否则神又何必设立律法和审判官。当神的百姓与邻舍发生争讼时,应当争讼有方、合乎圣徒的体统,有准备、有分寸,「不要冒失」、「不可泄漏人的密事」,免得成为在弟兄之间搬弄是非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百姓在争讼时尚且「不可泄漏人的密事」,更何况是平时呢?今天,有些人的「交通」,是到东家说西家的是非,到西家说东家的长短;有些人的「劝勉」,是好话抢着自己说,不好听的话却说别人说的。这些都是「泄漏人的密事」、自欺欺人的「属灵」,不但不能建造身体,而且迟早都会穿帮,「恐怕听见的人骂你,你的臭名就难以脱离」(10)。人若用别人的秘密去交朋友,是因为自己内心的贫乏;信徒若用别人的秘密去传福音,也是因为自己灵命的干枯。真智慧是只说自己的事实,不说别人的隐私;只说自己的看法,不把别人当挡箭牌;「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五37)──《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9「你与邻舍争讼,要与他一人辩论,不可泄漏人的密事,」

         把案件送上法庭之前,先要搜集证据,并要保持机密。──《箴言雷氏研读本》

         无论是私下的谈判或在法庭作证,都不要随意公开第三者的秘密。──《串珠圣经注释》

         ●「与他一人辩论」:「直接争辩你的案」。──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9~10泄漏他人秘密乃好事者的行径,败坏名声,为人所不耻。──《启导本箴言注释》

          259~10 描述双方争执(或上法庭)时一方气急败坏,除了自己的案子,还拿出他所知道别人的秘密出来当自己的理由。这样自己的案子也未必会赢,还被当成是「背信的大嘴巴」。──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0「恐怕听见的人骂你,你的臭名就难以脱离。」

         “臭名”。即恶人所告你的。──《箴言雷氏研读本》

         假若第三者听见,必会指责泄露秘密者,别人也会不屑他的所为。──《串珠圣经注释》

         ●「听见的人」:原文是单数,指的应该是「法官」。──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1「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说的合宜”。直译作:说得合时;即在适当的场合里说。“网子”。雕塑。这比喻很含糊,信息却十分清晰。──《箴言雷氏研读本》

         「苹果」:可指各种的水果,不一定是苹果。「网子」:指雕刻品。「金苹果在银网子」可能是一件美观而有价值的艺术精品。──《串珠圣经注释》

         话说得合宜,听的人也欢喜。“苹果”指果香浓馥的水果。“金”可指颜色或质地。“银网子”指镶嵌的座子。全句很可能指配合得好,一定吸引人。──《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节经文使用了美丽而卓绝的隐喻。银网中的金苹果,不仅有迷人的外表,更具有美妙无比的味道与馨香。话说得合宜的人必被重用。 ──《圣经精读本》

         ●「一句话说得合宜」:也可能翻译为「一件事被讨论得合宜」,因为「说」是SH 1696Piel形式,意义是「讲论」,「话」是SH 1697,也可以是「事」。

         ◎「金苹果在银网子」: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品,而非真的苹果。尤其是比对 2512 ,可能此处都是用精美的饰品来比喻「美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1 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与十五章23节一样,本节也是说表达得体的语句或智慧话,有极高的价值。作者在此使用的象喻,是个精工制造的珠宝。匠人将一个金制的果子镶嵌在设计复杂的银制背景上。这个雅致的饰物吸引人的目光,就如机巧的话能够感动人心一样。有人提出本节所提的果子是杏而非苹果,但从象喻的角度来看,一点分别都没有。──《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11~12说得合宜,领受得合宜】9a节的率直不需要是压抑性的;参二十四26,及我们主的技巧。但至终得着装饰的乃是领受的人(12),因为少有几件事是受比施更为有福的,而责备却是其中之一。

  苹果:这个字所指的是某种以气味闻名的水果(苹果、𥜝桲?)

  金:在第11节可能是指色泽(指橙色、杏色?);更有可能是指材质,像在第12节一样。

  网(和合)、「图画」(AV)、「篮」(RV):这个字在其他地方可能是指设计(非物质的,十八11b;或物质的,利二十六1b),所以 RSV 的「镶嵌珠宝首饰的底座」似乎是恰当的。

  整个明喻无法有确定的解释,但至少它(12)的构成要素使人联想到吸引力、价值与技艺。——《丁道尔圣经注释》

         11~12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说话合宜。──《圣经综合解读》

         「银网子」(11b)也可译为「银底座」,与「金苹果」(11b)非常般配。「金苹果在银网子里」(11a),比喻「一句话说得合宜」(11a),不但内容宝贵,表达的方式也很吸引人。「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不但说话的内容要对,语气也要对;不但说话的态度要对,顺序也要对;不但说话的时机要对,场合也要对;不但要鉴察自己的动机,更要顾念对方的益处和感受。而说话不合宜的人,就像人的手里如果只有一把锤子,就会把什么都当作钉子(工具定律,亚伯拉罕·马斯洛《Psychology of Science),内容不是根据对方的需要,只是基于自己的所有;方式不是根据圣灵的感动,而是出于自己的肉体。──《圣经综合解读》

         「金苹果」的内容并不是「谄媚」(二十六28),而是「智慧人的劝戒」(12a)。虽然淫妇的「谄媚话」(5)也很动听、方式也很吸引人,但「金苹果在银网子里」与「用舌头谄媚人」(二十八23)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对方的好处,后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前者是体贴圣灵,后者是体贴肉体。──《圣经综合解读》

         「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12b),比喻话语被人合宜地领受,并且看为宝贵。一句话若不能被人当作「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就不是「智慧人的劝戒」,还不如不说,因为「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十七28)──《圣经综合解读》

         「一句话说得合宜」,才能被人领受得合宜(12)。「智慧人的劝戒」应当用智慧的方式来表达,才不会把真理变成空洞的说教或冷漠的指责。无论是夫妻关系、教养儿女还是传福音,真智慧都是首先操练好好说话,「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我们若把「别来无恙」说成了「你没病吧」,怎么能「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呢?我们若习惯性地使用「虽然、但是」,无论是先否定、再肯定,还是先肯定、再否定,都只能让人看出虚伪,怎么能「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二十二6)呢?这样的人所关心的只是把话说得四平八稳,并不是真诚地鼓励别人。──《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12「智慧人的劝戒,在顺从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环和精金的妆饰。」

         “顺从”。聆听为要遵从。──《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二十五13「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里舒畅,就如在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

         “冰雪的凉气”。即从雪山流下来的冰水,或一阵冰凉的山风。──《箴言雷氏研读本》

         「收割时」:六月至九月炎热的季节。「冰雪的凉气」:或作「冰雪的凉水」。──《串珠圣经注释》

         收获季在夏天,非下雪之时。可能指调有山中积雪的冰水。更可能是一种比喻说法,有信实的使者就象炎热天气喝冰水那末舒服。──《启导本箴言注释》

         当要差遣使者的时候,大半是碰到了重大或紧急的事情。若主人听到派去的使者,迅速而正确地履行了使命,无疑会非常高兴。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巴勒斯坦地区的秋收季节,天气酷热而阳光曝晒。尤其是采摘无花果、葡萄等夏日水果的时候,是最热的时节。在这样的酷热中,若能呼吸到冰雪的气息,必然爽快无比。也有人将冰雪解释成云雾、凉风或积藏的雪等。本节的属灵意义是,耶稣至死忠于神,以此抚慰神忧伤的心,(656),因为神为人的罪恶而叹息忧虑已久。 ──《圣经精读本》

         ●「忠信」:SH 539,「可靠的」、「忠心的」、「可信任的」。

         ●「收割时」:巴勒斯坦阳历四月底收割大麦,小麦收割结束是阳历六月初,因此收割时也就是「夏天(春末夏初)」。

         ◎「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以色列收割季节是夏季,不下雪,此处应该是指用山上积雪所冻凉的饮料。在当时能够保存冰雪夏天使用,是富人才有的高级享受。──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3 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按照《基色历书》(Gezer Almanac;主前十世纪末的希伯来语碑文)的工作历,收成在春季以及仲夏和夏末的几个月分进行。烈日底下收割的工人心中渴想的,自然很可能就是凉风甚至冰雪。另一个诠释将「雪」解作融雪所生的水,清凉提神。又有人相信这是指从高山运来,经过小心包装的冰雪。无论所指的是什么,这话都是中肯的象喻,形容久等之后来到的信差,带来使人心振奋安舒之信息的情景(蒲他霍特普的教训亦提及过信差话语的价值)。──《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13~1413~14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忠信的使者。──《圣经综合解读》

         以色列收割的季节是五至八月炎热的夏季,若有「冰雪的凉气」(13b),会叫人「心里舒畅」(13a)。「忠信的使者」(13a)说到做到,「就如在收割时有冰雪的凉气」(13b),令人愉快。──《圣经综合解读》

         相反,人若「空夸赠送礼物」(14a),说的时候令人兴奋,最后却没有兑现,就会像「无雨的风云」(14b)一样令人失望。夸大其词就是欺诈,让人盼望越大、失望越大。真智慧是不可轻易开口,一旦许诺就要言出必行。愚昧人却喜欢随便张口,只是把「立志、奉献、翻转」当作套话,实际「好像无雨的风云」,什么都没有兑现过,最终是自己和自己所传的道理一同被人轻看。传道人尤其要注意信实守约,因为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就难以再抚平,伤害的却是生命。──《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14「空夸赠送礼物的,好像无雨的风云。」

         礼物是指赠品,而不是才干(译注:因为英文的 gift 同时兼有礼物与恩赐两种意思);所以 RSV 译作:「自夸送礼而其实没有送的人」。它最主要乃是暗示那些以从未实现之承诺(参,彼后二19)来吸引跟随者的假教师(12提到这一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吹牛者的礼物不能与他所应允的相比。──《箴言雷氏研读本》

         在巴勒斯坦干旱的季节,风云给人带来雨水的希望,而无雨的风云只叫人大失所望。──《串珠圣经注释》

         说了不做,象风云涌现却带不来雨一样令人失望。──《启导本箴言注释》

         警告了那些答应送人礼物,从而叫人满心期待,却又不履行诺言的人,把他们比作不降雨的风和云。 ──《圣经精读本》

         ●「空夸」:SH 1984,「夸耀」。

          2514 直译是「人空夸礼物多好而不送,就好像有风有云却无雨」。

         ◎说到做到的人,即使仅仅是个使者,也让他的主人彷佛收到高级礼物般享受。说了没做的人,即使只是原本没预期的「礼物」,也让人感到失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5「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托伊提出反对的理由说:「一个人不会向君王表现出自制」。但这里所称赞的素养乃是拒绝被激动,其论点乃是:如此不显眼的武器,可能会赢得令人惊奇的胜利(参,第二行;也参,如:撒上二十四17;彼前三1516等处)。也见十五1,十六1432——《丁道尔圣经注释》

         “恒常忍耐”。自制和温柔的言语,对于固执的反对是有效的。──《箴言雷氏研读本》

         ●劝动「君王」:「官长」、「统治者」、「指挥官」。

         ●「恒常忍耐」:原文是「鼻子长度」,这是希伯来俗语,实际的意思是「不轻易发怒」。

          2515 的意思是用耐心、温和的方式可以劝服领导者,而不是用责备、强硬的口吻。──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5~1615~16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有节制地坚持。──《圣经综合解读》

         15~16节是2~26节对称结构的中心,15节与2节以「君王」前后呼应,16节与27节以「吃」和「蜜」前后呼应。──《圣经综合解读》

         「恒常忍耐可以劝动君王;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15),忍耐和坚持是有果效的(路十一5~8)。但是坚持也要有节制,即使是蜜这样的美物,也要约束自己不要贪食,「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16)。今生任何美好的事物,过度了都是不好的;若是没有节制,贪多必腻。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3),任何能让我们兴奋,却不能让我们节制的事物,都不是出自圣灵。传福音、教导人若没有节制,也只是出于肉体。──《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是有节制地坚持,也就是拒绝肉体、顺服圣灵的引导,而不是坚持自己的意思、随从天性的冲动。正如主耶稣用比喻「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十八1~8),也要人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太六7)──《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16「你得了蜜吗?只可吃够而已,恐怕你过饱就呕吐出来。」

         这个比喻是说明在健全的食欲与贪婪之间的重大差异。从伊甸园开始,人类就想要得到生命中最后的一丁点儿事物,彷佛在神的「够了」之后乃是狂喜,而不是反胃一样,也见第27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只可吃够而已:贪多必腻,贪婪或骄傲是破坏节制与谦卑等美德的主要原因。在属灵生活中,圣徒也当照着自己所得恩赐的分量,智慧地思量并行动(123;林后1013) ──《圣经精读本》

         ●「吃够而已」:「吃足够就好」。

         ●「过饱」就呕吐出来、他「厌烦」你:原文都是SH 7646,「饱足」、「厌腻」。──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6~17立身处世,凡事应适可而止。──《启导本箴言注释》

          2516~17 即使是蜜这种好东西,吃太多也是会吐出来,因此跟朋友相处,也不要太过互动频繁。凡事要「自制」、「适可而止」。这一点是很多经验不足的人常常犯的错误。──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7「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恐怕他厌烦你,恨恶你。」

         这句话就像第16节一样,乃是以「过饱」这个字为中心(译注:和合本的厌烦与第16节的「过饱」在原文是同一个字;直译为「……免得他对你感到腻了」)。这并不是唯一一则禁止好行为的箴言,而这种禁止乃是切身考虑别人的感受与方便。参第20节,并见分题研究:「b 好朋友」第4点,原书第44页。「缩回」(AV)直译为「使……少」。接近这句话的一个类似语句出现在《阿希家》,三十二章83——《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二十五17~1817~18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良善的邻舍。──《圣经综合解读》

         良善的邻舍,首先要做有节制的睦邻。和睦的邻舍和蜜一样,都是宝贵可喜的,但邻里之间来往也要和吃蜜一样有所节制(16),所以「你的脚要少进邻舍的家」(17a),恰如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所说:「鱼和客人,三日发臭 Fish and visitors stink in 3 days」。如果我们以主内一家为名,干扰个人的隐私和空间,「恐怕他厌烦你,恨恶你」(17b),反而影响身体的合一。──《圣经综合解读》

         良善的邻舍,其次是不能「作假见证陷害邻舍」(18a),谎言相当于杀人的凶器(18b),不合圣徒的体统(弗五3~4)──《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是凡事都有原则、凡事都适度。无论是美食、社交,还是传福音、彼此相爱,不但要有圣灵所结节制的果子(加五23),也要有圣徒的体统。──《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18「作假见证陷害邻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

         ●「大槌」:SH 4650,原本的意思是「分散」、「消失」,不过此处的意义应该是「大槌子」。

          2518~20 提到三种造成冲突的行为:「假见证」、「不忠诚」、「没有同理心」。当然,只要避免这三种行为就可以避免冲突。──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9「患难时倚靠不忠诚的人,好像破坏的牙,错骨缝的脚。」

         希伯来文容许我们将不忠诚的人理解为受托之人,或倚靠别人的人。每一种解法的含义都极为出色,但倚靠(和合、AVRV)在其他地方倾向于支持后一个解释(参,Moffatt,与和合、AVRVRSV 的看法相反):尤其参见约伯记八13~15——《丁道尔圣经注释》

         “错骨缝的脚”。直译作:滑倒的脚。错置的信心能带来烦恼与灾难。──《箴言雷氏研读本》

         「错骨缝的脚」:或作「脱节的脚」。牙齿和脚坏了,都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同样,若倚靠不忠诚的人,在患难时必得不到帮助。──《串珠圣经注释》

         人在危难当中,必不放过任何一线生机。遭遇患难的人,也会不假思索地逢人便诉苦。但正如不能用“破坏的牙”吃东西,不能用错位的脚行走一样,不真诚的人提供不了丝毫帮助。正可谓“患难见真情”(17171824) ──《圣经精读本》

         ●「错骨缝的脚」:「滑倒的脚」、「动摇的脚」。──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19~2019~20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待人合宜。──《圣经综合解读》

         「破坏的牙,错骨缝的脚」(19b),比喻患难中不可靠的朋友。朋友本来是人最需要的,不可靠的朋友却成了令人痛苦的根源。──《圣经综合解读》

         「冷天脱衣服」(20b)会立刻起寒颤,「碱上倒醋」(20b)会立刻起泡,比喻激烈的反应。「对伤心的人唱歌」(20a),比喻不合时宜的安慰会让人产生更加激烈的反应,不但不能抚慰忧伤、反而加增痛苦。「伤心的人」需要用爱心去聆听、理解、同情和安慰,此时若说一些空洞、没有同理心的属灵高调,只会带来反效果。──《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是合宜地看人,也合宜地待人。人若以自我为中心,心中的欲望使我们瞎眼,就很难合宜地看待别人,也很难合宜地对待别人。我们想要的,就觉得是别人能提供的;我们能给的,就以为是别人所需要的。──《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五20「对伤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脱衣服,又如上倒醋。」

         「苏打」比「硝酸钾」(AVRV)更接近希伯来文 net[er(和合:碱)。在这种强碱上倒上酸,「主要是要使它沸腾起泡沫,其次则是要破坏它特有的性质」(马廷)。在其他上下文中,这可能是提示出有益的刺激或中和作用,但它在这里必然是指触怒或不调和。七十士译本所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明喻(见吕译、思高、RSVMoffatt):「在伤口处倒上酸醋」,这可能显示出希伯来文原来是读作 net[eq(疥癣);但 net[eq 几乎不可能提示出任何足够明确的解释以说明这则箴言的意思。——《丁道尔圣经注释》

         对伤心的人唱歌,就象冷天脱衣服那样无情,或在碱上倒醋那样无用。──《箴言雷氏研读本》

         碱上倒了醋会冒起泡沫,引起一阵骚乱。有译本将「碱上倒醋」。改译作「伤口上倒了醋」,即引起伤口更刺痛,意思与上半节更为衔接。──《串珠圣经注释》

         “碱上倒醋”:把酸醋倒在碱上会冒起蒸气和泡沫。对伤心人唱歌只会激起更多的伤痛,与“冷天脱衣服”同为不合时宜。──《启导本箴言注释》

         对伤心的人唱歌是没能正确分辨时机的行为。即使是再好的动机若表达得不合时宜,反而会惹出麻烦。如碱上倒醋:“碱”是古代的天然碳酸碱,东方人主要用来洗涤。若在碱上倒醋立刻就会沸腾起来。比喻此行为非但没有安慰忧伤的人,反而加增了其痛苦。 ──《圣经精读本》

         ●「碱」:「苏打」、「碳酸钠」,碱上倒醋会产生剧烈的中和反应。

         ●「碱上倒醋」:七十士译本作「伤口上倒醋」,不过这似乎比「碱上倒醋」反应较不激烈。──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0 碱上倒醋】本节的经文鉴别问题多而复杂,不能在此详述。古译本(七十士译本、古叙利亚语译本)的细节亦各有不同。醋为酸性,碱则是个盐基。两者混合时可见的化学作用会立刻发生。冷天时脱掉衣服亦同样会带来激烈的反应(寒颤)。对着抑郁之人唱歌而导致激烈反应,在历史之中有一个案例:扫罗试图杀死大卫。──《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2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

 

【箴二十五21~22最好的报复】这段话乃是一连串尖峰的绝顶(见二十四1112171829),这些尖峰全都是本书从头到尾所预设、潜在的关怀别人与相信神之显露。炭火乃是代表苦闷,这在目前的感受乃是羞愧,远比后来所受的刑罚要好得多了(诗一四○10)。参阿曼尼摩比二19(见导论:「a 结构与作者」第五段,原书第19)——《丁道尔圣经注释》

         善待敌人会使他感到羞愧,也给行善者带来祝福。“炭火”能点燃仇敌的羞耻,也许还能叫他悔改。在埃及人的仪式里,一个有罪的人,头上要顶一盆炭火,以表示他的悔意。──《箴言雷氏研读本》

         21~22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待敌有爱。──《圣经综合解读》

         「给他饭吃、给他水喝」(21),比喻要恨恶罪,但要爱仇敌(利十九17~18;太五44),必须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没有什么能比宽恕更能让仇敌惧怕的了,因为化敌为友是消灭仇敌最好的方法。──《圣经综合解读》

         「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22),可能指古埃及的赎罪礼,犯人把一盆炭火顶在头上以示悔悟。表示以善报恶,可以令人改过自新、以善胜恶。真智慧是把宽恕当作给予仇敌最好的报复,因为宽恕好像野地的花把馨香留在践踏自己的脚上,可以把神的名传得更远,所以「耶和华也必赏赐你」(22b)──《圣经综合解读》

           1220 保罗引  2521~22 要我们善待仇敌。──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2「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耶和华也必赏赐你。」

         「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可指敌人因受感动,将炭火堆在头上,自我处罚以表示忏悔。──《串珠圣经注释》

         “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是埃及处治犯人的一种方法。犯人把一盆炭火顶在头上以示悔悟。此处是说以善报恶,可令人改过自新。即令仇敌顽固如故,神也会奖赏你以善胜恶的好行为。看《罗马书》十二20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对人的审判权在于神,而不在于人。对仇敌当采取“以善胜恶”的态度(122021)。圣徒当谨记以下事实:①本节以及诗14010和罗1220中的报复,都是关乎生死的严重报复;②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秩序,而采取的合法措施符合圣经的精神(1334);③本节警告我们不可陷入恶人的奸计与圈套;④当我们还作仇敌之时,神借着基督的恩典救赎了我们(510) ──《圣经精读本》

         ◎「炭火堆在他的头上」:意思应该是指人极端羞辱、懊悔时,心中像火焚烧的那种痛苦。──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2 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阿曼尼摩比的教诲》亦忠告智慧人把愚昧人或仇敌从深水中拉上来,拿自己的饼给他们吃,直至他们饱得惭愧为止。同样,巴比伦智慧文学的训诫和劝谕,也是说不当「以恶回报与你争吵之人」,反当「向你的敌人微笑」。本节箴言的思路明显也是与此相同,只是「炭火堆在头上」的象喻却至今依然难以捉摸。基于文化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埃及有一个仪式(在主前三世纪通俗文字时代的一个文献中提及),公开忏悔者将装满了烧着之火炭的火盆顶在头上,作为向所得罪之人负荆请罪的办法;()中亚述法律有一个将热沥青倒在犯人头上作为刑罚的例证。这两个解释都有困难。第一个来自后期的文献,并且所指行动的意义也有好几个不同的诠释。第二个是热沥青,不是炭。它也是一个刑罚,较为近代将人全身涂满焦油(然后插上羽毛)的私刑,与此相似。保罗在罗马书十二20引用这个箴言。──《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23「北风生雨,谗谤人的舌头也生怒容。」

          AV 之「驱走雨水」是根据西玛库译本、武加大译本(Vulg)、与犹太释经学者,从地理与第二行之希伯来文字序得着支持;但这个字序并不具有决定性,而「驱走」是个假设的译法,这个字正常的意思是「带来」,像和合本()RVRSV 一样。所以 Moffatt 译作:「北风带来雨水;中伤带来怒容」。然而,在巴勒斯坦,北方既是以干燥气候闻名,就难以说明这样一个明喻的原由。在学者们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法中84,最好的或许是由郡舍(B. Gemser)所提出的:这句话是起源于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区(参,传十二9b,与导论:「b 日期」第一、二段,原书第22)——《丁道尔圣经注释》

         「北风」:指在巴勒斯坦带来雨水的西北风。──《串珠圣经注释》

         巴勒斯坦北部干燥,“北风”当指从海上带来雨水的西风(参路十二54)。──《启导本箴言注释》

         北风生雨:巴勒斯坦地区的北风极其干燥,几乎不会降雨。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本节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地方记录的。谗毁人的舌头也生怒容:“容”的希伯来语是复数。故本节的意思是,谗毁人的不仅给一人带去坏影响,而且中伤离间众人。 ──《圣经精读本》

         ●「北风」:指由西北方地中海吹来的风,会带来雨水。

         ●「谗谤人的舌头」:原文是SH 3956+SH 5643,「隐密处的舌头」。意思是背后说人闲话的事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3 北风】在以色列,北风不会带来雨水,只会带来晴天。因此有人提出这句箴言来自埃及。因为北风会将地中海的雨水带到当地(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每年有五至十吋的雨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五23~2423~24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宁可退让。──《圣经综合解读》

         以色列的雨都是从西边的地中海来的,寒冷的北风很少会带来雨。「北风生雨」(23a),比喻不可预期;「谗谤人的舌头」(23b)所带来的伤害也是突如其来的。「北」和「谗谤」原文谐音,「北 צָפוֹן/tsä·fon’」的词根「צָפַן/tsä·fan’」和「谗谤 סֵתֶר/sa’·ther」意思都是「隐藏」,是双关语。「争吵的妇人」(24b)就像「北风生雨」那样不可预期,突如其来地给丈夫带来伤害。──《圣经综合解读》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24)。以色列人的屋顶是平的,夏天可以居住(撒上九25~26)。但这里所描绘的并非凉爽的夏夜,而是「北风生雨」的冬天。家庭的幸福不在于房屋有多「宽阔」,而在于房屋里的「争吵」有多少。建造家室需要两个人,而拆毁家庭只需要一个人;「争吵」是不幸婚姻的「潘多拉盒子」,而钥匙通常掌握在「愚妄妇人」(十四1)的手中。──《圣经综合解读》

         夫妻之所以会「争吵」,是因为每个人都「眼高心傲」(二十一4),自以为「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所以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加伶俐、也更固执,所以丈夫很难吵得过妻子,即使在妇女地位低下的古代,竟然也要在恶劣的天气躲到「房顶的角上」,何况是女权主义高涨的今天呢?「争吵的妇人」总是想用争吵来讲理,但能言善辩并不能证明什么,男人认错通常只是不想吵架,而不是承认自己有错;这样的争吵除了让肉体痛快、让丈夫厌恶,又有什么益处呢?因此,愚妄妇人最大的愚昧,就是对外人客气、对亲人苛刻,把最丑陋的一面都留给了最亲近的人。妻子必不可少的智慧,就是在错的时候愿意认错,在对的时候懂得闭嘴。──《圣经综合解读》

         律法允许离婚:「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申二十四1),但这位丈夫却「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也不与「争吵的妇人」离婚。离婚并不需要智慧,所以《箴言》每次提到「争吵的妇人」(十九13;二十一919;二十五24;二十七15),都没有把离婚当作可以考虑的选项。男人错误地娶了「愚妄妇人」(十四1)是愚昧,错上加错地与「愚妄妇人」离婚则是双倍的愚昧;因为他不但不肯承认自己的愚昧,反而想用愚昧去纠正愚昧。好的婚姻可以建立家室(十四1),但神也允许祂的百姓遇上「争吵的妇人」,因为坏的婚姻也可以让人学会谦卑。不管一个人有多么伟大,「争吵的妇人」都可以提醒他记得自己不是神。因此,当一位丈夫抱怨妻子的时候,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肉体是否正好需要一位「争吵的妇人」来对付。幸福婚姻的重点不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人,而是学会做一个合适的人,约束自己要比改变别人更容易,经常反省自己就无暇顾及别人的缺点。真智慧是宁可退让、也不争吵,并且绝不离婚。智慧人与愚昧人若长时间争吵,就是两个人在泥坑里摔跤,结果只是双方都是一身泥。──《圣经综合解读》

          2523~24 意思就是要避免暗中说闲话、与喜欢争吵的人相处,就可以避免冲突。──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4「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看二十一9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2524   219 2119 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5「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

         这里远方的要点乃是:它等于是从家乡来的某个人,他所带来的消息(与所给他的帮助)可能只是微乎其微而无济于事的。在属灵的领域中,就跟在自然的领域中一样,爱是很容易受到这种令人着急的情形,和得着消息之喜乐所影响的(见帖前三5~8;林后七5~7;路十五13;与箴十五30之注解所列举的参考经文)。关于这个明喻,参第13节与耶利米书十八14——《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邮政机制不发达,当时很难听到身居远处之人的消息,人们一般是通过周游各国的商人来传达消息。远方的亲戚所捎来的好消息,就如同摆在口渴之人眼前的凉水。 好消息:与耶稣基督的福音(good news)相关。耶稣曾应许说,他要将喝了就永远不再渴的活水白白地赐给那灵里饥渴的人(413737) ──《圣经精读本》

 

【箴二十五25~2625~26节是一组平行句,主题是抵挡恶人。──《圣经综合解读》

         古代的通讯缓慢,等待远方的消息尤其令人心焦。当一个人已经为远方的状况焦虑得精疲力竭的时候,「有好消息从远方来,就如拿凉水给口渴的人喝」(25),可以让他重新振作、恢复精神。福音的好消息,就是那喝了就永远不渴的活水(约四13~14)──《圣经综合解读》

         相反,义人若「在恶人面前退缩」(26a)、向罪恶的屈服妥协,就像「趟浑之泉,弄浊之井」(26),有名无实,不能给人提供帮助。──《圣经综合解读》

         真智慧是该退让时退让(24),该坚持时坚持(26)——在真理上坚持,在琐事上包容,在一切的事上有爱;抵挡恶人,包容愚昧人,爱所有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2525~26 其实重点在 2526 ,义人(好人)如果不能坚守立场,那也没有用。无奈好人能不能坚持立场,我们也很难事先预估。──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6「义人在恶人面前退缩,好像趟浑之泉,弄浊之井。」

         这里应该照着和合、RSV 的译法:义人在恶人面前退缩,好像𦻓浑之泉、弄浊之井。关于𦻓\cs8,参以西结书三十四1819,它在这里是最有力量的比拟,因为一个好人的疏怠危及(或至少拦阻)许多习于倚靠他的人。水流仍然在流动;名声仍然是令人安心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更可作:义人在恶人面前动摇,就好象被践踏的泉水和被破坏的泉源一样。义人的缺点影响那些学会依赖他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退缩」:原文指失脚,描写义人因害怕恶人而做出不应该的事情。──《串珠圣经注释》

         义人是大家心里信赖的人,若在恶人前畏缩不前,背弃众人,就象泉水,虽然涌流如故,已经污浊,有清泉之名,却无其实。──《启导本箴言注释》

         ●「退缩」:SH 4131,「颤抖」、「震动」、「滑」。

         ●「逿浑」:「踩脏」。

         ●逿浑之「泉」:SH 4599,「泉水」。

         ●「弄浊」之井:SH 7843,「被破坏」。

         ●弄浊之「井」:SH 4726,「泉源」。──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7「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

         将第一行与第16节一起参较。在第二行中,吕译、AVRV 所加插之「不」似乎是个孤注一掷的权宜之计,虽然一般都公认,在一个子句中的否定词可以将其影响力延伸到紧接在后面的第二个子句(如:民二十三19a,希伯来文;与 Gesenius §152z 所列举的其他例子;但没有一个像这里这样不顺畅的)

RSV 根据古代译本的断简残篇下了一番修补的工夫。较不危险的作法是,可以把元音改变,产生的译法为(a)「但考究困难的事物却是荣耀的」(德里慈与其他人);或(b)「而那轻视荣耀之人却得了尊荣」(托马斯85)。前者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子音,但跟在第一行之后却比较突兀;后者则是改变了字与字的区分,删除一个子音,根据一个亚拉伯文字根而采取「轻视」的意思(或许有二十八11支持),这所造成的含义与和合、AVRV 类似,这含义似乎仍然是这一节最适合的结论,然而达到此含义的途径必然还是悬而未决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箴言警告人不要过分专注于自己的荣耀。过犹不及,无论在好事或在坏事上也一样。──《箴言雷氏研读本》

         27节是总结,主题是不当得的荣耀。──《圣经综合解读》

         本节和2节原文都有两个「荣耀 כָּבוֹד/kä·vode’」,首尾呼应。本节也和对称结构的中心16节以「吃」和「蜜」前后呼应。──《圣经综合解读》

         「荣耀」(27b)是令人喜悦的,信徒都是「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罗二7)的人,神的旨意是让我们与基督「一同得荣耀」(罗八17)。但是,正如「吃蜜过多是不好的」(27a),今生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会物极必反,所以「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27b)。事奉神的人若不肯「忘记背后」(腓三13),反而常常数算成就、沾沾自喜,荣耀就会成为羞辱。因为如果我们对「人的荣耀」(太六2)恋恋不舍,「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太六1)──《圣经综合解读》

         人不管如何警醒,肉体总会被「蜜」吸引人,所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面对众多的「蜜」,真智慧是承认自己无法招架,所以迅速逃离,而不是找出各种理由,欣然接受弟兄姊妹的爱心和美意。──《圣经综合解读》

          2527 直译是「吃蜜过多是不好的,自己荣耀的考究也不是荣耀的事」。

          2527~28 都是提到「自制」的问题,人不应该完全顺着自己的欲望而活,如果不是导致可厌恶(不荣耀),不然就是缺乏防护,任仇敌随意攻击。──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8「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

         性急把约束看作只是拘束而已,所以当敌人抵达时,发现墙垣已经都倒下了。相反的情形,见十六32。──《丁道尔圣经注释》

         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很容易受到自己的欲望和一时冲动的兴致所攻击。──《箴言雷氏研读本》

         城邑没有墙垣,敌人容易进来;人无节制能力,易为思雨侵入。──《启导本箴言注释》

         「没有墙垣」(28b)的城市就没有抵抗能力,人若「不制伏自己的心」(28a),就会任凭仇敌蹂躏,成为肉体的奴隶。活在肉体中的人对罪恶和情欲的引诱毫无抵抗能力,「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28b)──《圣经综合解读》

         要正确地「爱人如己」,就要分辨对方是不是不能自律的人。对不能自律者的「爱人如己」,不是让他们有求必应,而是帮助对方顺从圣灵、结出节制的果子(加五23)。相反,对孩子最残酷的恨,就是让他们「心想事成」。──《圣经综合解读》

         ●「制伏」自己的心:SH 4623,「限制」、「控制」。圣经中仅出现于此。──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五28~二十六28二十五28和二十六28以「没有墙垣」和「败坏」(推倒墙垣)首尾呼应,把二十五28~二十六28组成一个单元,描绘了七种不合神心意的人。神允许这七种人生活在选民中,也掺杂在教会里;他们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愚昧支付代价:「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12)。「爱人如己」(利十九18)并不是替这七种人学功课,而是从这七种人身上学到功课;不是去论断这七种人,而是知己知彼,也提醒自己别成为这七种人:

   1.不能自律的人(二十五28)

   2.愚昧的人(二十六1~12)

   3.懒惰的人(二十六13~16)

   4.好管闲事的人(二十六17)

   5.恶作剧的人(二十六18~19)

   6.传舌的人(二十六20~22)

   7.谄媚怨恨的人(二十六23~28)──《圣经综合解读》

 

【思想问题(25)

   1 6~7节教训我们在尊辈面前要虚己自谦。新约有否类似的教训和榜样?参太1129 147~11

   2 试找出本章论言语的原则。

──《串珠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