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二十八章拾穗 【箴二十八1】「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义人却胆壮像狮子。」 「胆壮」「有确信」是比较接近的意思。正直的人就像狮子一样,不需要细查他的背后,紧跟在他后面的不是他的过去(民三十二23),而是他的后卫:就是神的良善与怜悯(诗二十三6)。——《丁道尔圣经注释》 “胆壮”。直译作:大胆,有信心。──《箴言雷氏研读本》 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 戏剧性地表现了恶人在惊恐中度日的光景(利26:36;伯15:21),他因自己所犯的罪过,受到良心的谴责,也因害怕被害者的报复,而陷入恐惧。惧怕源于堕落之人的罪性(创3:10),使徒约翰认为惧怕是因为缺乏爱,劝勉众人当以完全的爱除去惧怕(约壹4:18)。 ──《圣经精读本》 「恶人虽无人追赶也逃跑」(1a),形容恶人不敬畏神,自己又靠不住,所以总是缺乏安全感,害怕一切,也打击一切。因此,「恶人」都是自由的仇敌。 「义人却胆壮像狮子」(1b),形容义人敬畏神,可以信靠祂,所以既不会惧怕人的反对,也不会限制人的反对,心里总能有平安。因此,「义人」都是自由的捍卫者。──《圣经综合解读》 ●「胆壮」像狮子:SH 9822,「信靠」、「有信心」。 ●「义人却胆壮像狮子」:「义人像狮子一样有信心」。──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28】本章使用对比法,对比了恶人与义人的性格与行为,以及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讲授了多种教训。本章还直接联系义人遵守律法与救济穷人的慈悲,教导我们义人的义,当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圣经精读本》 【箴二十八1~二十九27】二十八1~二十九27是犹大王希西家派人编撰的「所罗门的箴言」(二十五1)第二集的第二部分: 1.二十五2~二十七27是第一部分,大都是同义平行句和综合平行句。 2.二十八1~二十九27是第二部分,大都是反义平行句,两行诗句一正一反。──《圣经综合解读》 在第二部分中,用6句平行句以交错的方式同时提到「恶人 רָשָׁע/rä·shä’」和「义人 צַדִּיק/tsad·dek’」(复数),作为分割单元、首尾呼应的标志。这些箴言的中心主题是「人屡次受责罚,仍然硬着颈项;他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 o A. 恶人和义人 (二十八1); o B. 第一单元(二十八2~11); o A. 义人和恶人(二十八12); o B. 第二单元(二十八13~27); o A. 恶人和义人(二十八28); o B. 中心主题(二十九1); o A. 义人和恶人(二十九2); o B. 第三单元(二十九3~15); o A. 恶人和义人(二十九16); o B. 第四单元(二十九17~26); o A. 义人和恶人(二十九27)。──《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 在刚满两百年的历史中,北方的以色列国由于它的罪恶而更换了九个王朝,每一个都像第一个一样,都是以谋杀而篡位的(见神在何西阿书七7,八4,十三11的评论)。由于大卫的缘故,犹大国虽历经了三个半世纪,却只有一个王朝。国(和合、AV、RSV),更好是译作「安定」(RSV)。——《丁道尔圣经注释》 国家的罪带来大变动,聪明的君主却能为国家带来稳定。──《箴言雷氏研读本》 一旦国家的体制性矛盾日益尖锐,必有一些人兴风作浪,试图以迷惑众人的借口篡夺王位。上半节是导言,以此强调下半节。当时,君王的力量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是得享和平还是陷进混乱。以色列王国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王上16:29~22:40)。 ──《圣经精读本》 ●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原文是单数型态,所以指的是「统治者」而非谋士一类的参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7】2节和7节是一对平行句,联结两句的关键词「聪明 בִּין/bene」(2节)和「智慧 בִּין/bene」(7节)原文是同一个词,意思是「明白、分辨、洞察力」。真智慧是相信国家和家庭都需要洞察力,人若不赶快寻求真智慧,「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2a),当一个国家频繁更换领袖的时候,表明这个国家缺乏属灵的洞察力、以人为神。百姓若对神无知,就会失去自由,以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西游记》第七回)。这正是北国以色列的历史,并非百姓之福,而是神的审判。相反,「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2b)。一个国家不管历史上曾经多么蒙福、多么富强,若是领袖不能分辨是非,就必然会衰败下去。「有聪明知识的人」原文是单数,特指能分辨是非的统治者。 o 「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7a),因为「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一7),律法能带来洞察力;而「与贪食人作伴的」(7b),是因为「顽梗悖逆」(申二十一20)、家教失败,所以是「羞辱其父」(7b)。只有家里教出「智慧之子」,国家才会有「聪明知识的人」;有了能持守真理的百姓,才能有分辨是非的君王。因此,国家有英明的领袖,不如家中有智慧的父亲;而人本主义教育摧毁了家庭,所以也败坏了社会。──《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11】2~11节是第一个单元,整体是一个交错平行结构: o A. 国家需要洞察力(2节); o B. 无知者聪明反被聪明误(3节); o C. 违弃律法失去智慧(4节); o D. 寻找就寻见(5节); o E. 智慧胜过财富(6节); o A1. 家庭需要洞察力(7节); o B1. 无知者聪明反被聪明误(8节); o C1. 违弃律法失去智慧(9节); o D1. 寻找就寻见(10节); o E1. 智慧胜过财富(11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3】「穷人欺压贫民,好像暴雨冲没粮食。」 有些人倾向于与七十士译本一起读作「恶人」(希伯来文 ra{s%a{`;参,吕译),就像第15节一样,而不是读作穷人(ra{s%),理由是说暴君的处境是不相干的;但这种暴虐具有(被应该具有同感之人)出卖与肮脏卑鄙这两种痛苦(因为在约雅敬式的君王底下受苦,比在所罗门式的君王之下受苦更糟,因在前者底下一切都在倾圮之中)。这在此很恰当地比拟为带来大破坏,而不是带来祝福之怪雨所造成的灾难。这则箴言具有非常实际的适切性,因为只有这种死气沉沉的压力是它大多数听众能力范围内能够运用的。——《丁道尔圣经注释》 穷人受到微贱之人的欺压是一个荒谬的不幸,就象雨把农作物冲走而不是灌溉它们一样。──《箴言雷氏研读本》 「暴雨冲没粮食」:雨水本来滋润农作物,使之生长,但暴雨却冲毁五谷、菜蔬,就如穷人不但不帮助比他更凄惨的贫民,反而加以迫害,藉此谋利。──《串珠圣经注释》 虽有人认为“穷人”应作“恶人”,但在本节解作“穷人”更恰当,因为穷人本应同情贫民,却欺压他们,其残暴甚于恶人;就象雨水本为受欢迎之物,变成暴雨,反造成灾害。──《启导本箴言注释》 ●「穷人」欺压贫民:SH 7326,「穷人」。 ●穷人欺压「贫民」:SH 1800,「低下的」、「贫穷的」、「软弱的」。 ●「暴雨冲没粮食」:「暴雨扫过,不留下任何粮食」。 ◎照说雨水应该是滋润大地,让植物生长的,却成为毁灭农作物的因素。穷人应该最了解贫穷的痛苦,但是却欺压比他更穷的人。真是令人叹息。──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3、8】3节和8节是一对平行句,联结两句的关键词「贫民 דַּל/dal」(3节)和「穷人 דַּל/dal」(8节)原文是同一个词。真智慧是相信无知者必然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若不赶快放弃小聪明,「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穷人」本来最能理解「贫民」的痛苦,结果却出人意料,反而是「穷人欺压贫民」(3a);就像乞丐不会嫉妒财主,却会嫉妒饭讨得更多的同伴;又像雨水本来应该滋润庄稼,结果却事与愿违,反而成了「暴雨冲没粮食」(3b)。无知者倚靠改朝换代来解决社会问题(2节),但却聪明反被聪明误,更换君王的结果却是「穷人欺压贫民」,用一部分人的暴政代替另一部分人的暴政,用权力的不平等来纠正经济的不平等,用一部分人的自由来交换另一部分人的自由,这都是用新的愚昧接续旧的愚昧。 o 神的百姓借贷给弟兄,目的是帮补缺乏,所以「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利二十五36)。「人以厚利加增财物」(8a),就是公然违背律法。无知者倚靠向人收取「厚利」赚钱,但却聪明反被聪明误,「加增财物」的结果却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8b),自己无福享受。──《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4】「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遵守律法的,却与恶人相争。」 若是没有启示,一切很快就都变成相对的;若是抱着道德的相对论态度,就没有什么事是十分值得去抨击的。所以举个例来说,暴君之所以能被人接受,是因为他使诸事得以推行;而背道者之所以被人接受,是因为他的处境令人关注。整个结果充分地出现在罗马书一18~32。——《丁道尔圣经注释》 人对待律法的态度反映他对待恶人的态度。──《箴言雷氏研读本》 违弃律法的,夸奖恶人: 本节的“律法”应指体现在摩西五经等律例中的“神的旨意”。违背神旨意的人,反而夸奖专事恶行之辈,将自己合理化,甚至喜行恶事(罗1:32)。若有人迷失了生活方向,就会越走越偏,最终很有可能招致灭亡(太7:13)。 ──《圣经精读本》 ●「律法」 28:4,7,9 :SH 8451,「律法」、「指引」、「教诲」。 ●恶人「相争」:SH 1624,「激发自己与....对抗」,「作战」。──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4、9】4节和9节是一对平行句,用关键词「律法 תּוֹרָה/to·rä’」联结。真智慧是相信违弃律法必然会失去智慧,人若不赶快遵行律法,「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违弃律法的」(4a)人,不敬畏神、却害怕人,所以会为了利益而取悦人,是非不分地「夸奖恶人」(4a)。「遵守律法的」(4b)人,只敬畏神、不害怕人,所以单单讨神喜悦,为了持守真理,必然会「与恶人相争」(4b)。今天,许多企业担心利润、政客担心选票、明星担心粉丝,所以只要大众喜欢什么,他们就会「违弃律法」、一面倒地「夸奖」什么;过去只能在黑暗里隐藏的事物,现在纷纷粉墨登场、备受吹捧。这些面对邦国灭亡的先兆而无动于衷的人,其实毫无智慧。 o 「转耳不听律法的」(9a),一心讨好人、却不敬畏神,因此,「他的祈祷也为可憎」(9b)。无论他们用自由、平等和博爱把自己打扮得多么漂亮,都与公义、良善和爱的真正源头毫无关系,「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这些面对灵性死亡的先兆而无动于衷的人,其实毫无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5】「坏人不明白公义,惟有寻求耶和华的,无不明白。」 罗马书一21、28揭示了第一行,就如罗马书一18~32揭示了前一则箴言一样。至于第二行,参诗篇一一九100;约翰福音七17;与 RV 边注所列举的其他参考经文。——《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指出人须先愿意寻求耶和华,才可晓得公平的真义,就如耶稣所说:「人若立志遵着他(神)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神,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约7:17)。──《串珠圣经注释》 ●「无不明白」:原文是「完全明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5、10】5节和10节是一对平行句,联结两句的关键词「坏 רַע/rah」(5节)和「恶 רַע/rah」(10节)原文是同一个词。真智慧是人寻找什么,就会找到什么;人若不赶快选对目标,「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寻找邪恶的「坏人不明白公义」(5a);「惟有寻求耶和华的」(5b),「寻找,就寻见」(太七7),才能具备属灵的分辨能力、「无不明白」(5b)。今天,许多人离开公义的绝对标志去追求「社会正义 Social
Justice」,结果必然是缘木求鱼,一无所获。 o 人寻找什么,就会找到什么,因为神「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恶人既然一心寻找罪恶,所以「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10a);而「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二7),所以「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10b)。──《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6】「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见十九1。这里与第18节的「道路」(AV)是双数字,强化了已经呈现在乖僻(或更好是译作「邪曲」)中之言行不符的观念。——《丁道尔圣经注释》 「乖僻」:用诡诈手段以求达到目的。──《串珠圣经注释》 ●「行为纯正」:原文是「行为完全」。 ●「行事乖僻」:原文是「行为弯曲」。──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6、11】6节和11节是一对平行句,用关键词「富足 עָשִׁיר/ä·sher’」联结。真智慧是相信智慧胜过财富,智慧能带来财富,财富却不能带来智慧;若不赶快选对重点,「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6节),因为「行为纯正」可以造就别人,「穷乏」可以让人学会谦卑、操练仰望神;而「富足」只能满足自己,「行事乖僻」还会祸害社会。人不能把财富带进棺材,但财富却可能把人带进棺材;人不会把贫穷带进天国,但贫穷却可能让人得着天国(太五3)。 o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11a),骄傲自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11b),能透过富人眼前的兴旺,看到等待他们的结局。今天,许多人着迷于某些理念美丽的远景,以致看不到这些理念在现实中制造的丑陋。这些人「自以为有智慧」,却不明白理念经过现实的检验才能知道对错。实际上,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的理念都是错的,而今天大部分的理念在历史上早已试过。因此,「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吗?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二十六12)。──《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7】「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与贪食人作伴的,却羞辱其父。」 与贪食人作伴的: 字面意思是“与贪吃的人一起吃喝的人”。七十士译本则译为“喜爱放荡的人”,新约圣经多次使用了类似的词汇(弗5:18;多1:6)。因沉溺于饮酒作乐,而把家产挥霍净尽的人,必会给家庭带来不幸与伤害。 ──《圣经精读本》 ●谨守「律法」的:SH 8451,「律法」、「指引」、「教诲」。 ●「贪食人」作伴的:SH 2151,「没有价值」、「不重要」、「浪费」、「滥用」。──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8】「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 这过程即使经常是极缓慢的,却是像「温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这应许一样确定。参考,再过一些时候,迦南人所造「又大又美」的城邑,注定是要给以色列人享用的。 厚利或「利息」(RSV):摩西的律法指出其合法性得视其处境而定;根据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十分合适的(申二十三20),却从家庭关顾的角度被宣告为不恰当(申二十三19)──就如医生替自己的孩子看病却收费。——《丁道尔圣经注释》 “怜悯”。即恩待。强索者的利益会失去,而落在善待穷人的正直人手中。──《箴言雷氏研读本》 那些透过高利贷致富的人,所拥有的财富终必流入那怜悯穷人者的手中(参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借钱给人而索取不合理的利息,就是违背摩西律法(参利25:36)。──《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可译为“人以高利聚敛财富,最后必归给那怜悯贫穷者的手中”。律法禁止借钱取利(利二十五35~37;申二十三19~20)。积蓄财物者常常自己无福享受(十三22)。──《启导本箴言注释》 ●「厚利」加增:原文是SH 5392+SH 8636,这两个字虽不相同,但意义都是「高利贷」。 ◎ 28:8 放高利贷的人就是不怜悯穷人,利用穷人的需要来获利,箴言说这样的财富一定会流到怜悯穷人的人身上。──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8 厚利】律法禁止以色列人在借贷金钱或物资时,向同胞收取利息(见:出二十二25的注释),向外国人放债图利却是可以的(申二十三20)。 汉摩拉比法典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利率可以高达百分之二十(见:出二十二25的注释)。藉高利贷来增添财富,被视作以色列人不当行之事。因为贷款的目的是说明有需要的同胞,不是占他财政困难的便宜(见:尼五7的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二十八9】「转耳不听律法的,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这样的伪善是神所不能接受的。──《箴言雷氏研读本》 他的祈祷也为可憎: 祷告是指在隐密之处与神相交,因此,若不遵行神的要求,就不能献上真正的祷告。除了本节的内容之外,使祷告不蒙应允的因素,还有心里注重罪孽(诗66:18)、与神隔绝的心(赛59:2)、假冒为善(太6:5)、不信(雅1:6)、情欲(雅4:3)等<路11:1~13,正确的祷告生活>。 ──《圣经精读本》 【箴二十八10】「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惟有完全人,必承受福分。」 这引出了基督某些最强烈的言语:见马太福音五19,十八6,二十三15。它的动机各不相同,如:恨恶崇高的标准(摩二12);以自己的见解为傲(西二18);渴想支配人(提后三6)。一贯不变的乃是:随时准备利用其他人达成自己的目的(参,彼后二15、18)。——《丁道尔圣经注释》 ●「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原文并没有「诱惑」一词,而是「使正直人迷失在恶道中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1】「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但聪明的贫穷人能将他查透。」 就如诗篇一三九23所祷告的,神搜寻的目光可能必须以不被人欢迎的形式来接触一个人──以评鉴(或轻蔑?──见二十五27)的眼光凝视他所认为是拙劣的一个人。这句话里面暗示了三件事:(a)智慧是不分阶级的;(b)骄矜自满不是智慧的征状;(c)一个人的同辈未必总是他最佳的评审员。——《丁道尔圣经注释》 “查透”。即调查他,并对他的自负作出准确的评估。──《箴言雷氏研读本》 富足人自以为有智慧: 富人在安逸的环境中,越来越认为钱财可以轻易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很难具有尖锐的批判精神。况且,财富常常招来一批阿谀奉承之辈,这些人使他更加愚昧。耶稣主要将福音传给穷乏人,而警告了富人,我们应重视这些事实,而不可把它视为偶然现象(太11:5;19:23)。 ──《圣经精读本》 ●将他「查透」:SH 2713,「查明」、「调查」的意思。 ◎ 28:11 智慧、明智与富裕并无直接关系,富有的人可能会以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所以才会富有,但事实上明智的穷人还是可以掌握富人的作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2】「义人得志,有大荣耀;恶人兴起,人就躲藏。」 这主题重复出现在第28节与二十九2。见十一10的注释。 「欢欣」(AV):即有理由高兴;所以和合本作得志,RV、RSV 作「凯旋」。躲藏(和合、AV):直译为「愿意(即必须?)被搜查」。参阿摩司五13。——《丁道尔圣经注释》 义人会躲避邪恶昏庸的君主。──《箴言雷氏研读本》 看28节和二十九2。旧约中记有不少事例,说明“恶人兴起,人便躲藏”(王上十八13;王下十一2~3)。──《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里的「义人」(12a)和「恶人」(12b),都是指掌权者。──《圣经综合解读》 百姓的命运,取决于掌权者是「义人」、还是「恶人」。但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百姓,就会有什么样的掌权者;君王的暴政始于百姓的败坏,离弃神的百姓自己会去寻找一个主子。因为世人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接受神的管理,或者接受暴君的辖制。历史的循环常常是这样的:当百姓持守真理的时候,就会使掌权者中的「义人得志」,然后国家蒙福、「有大荣耀」(12a);但他们蒙福的后代很快就会在恩典中堕落,变得悖逆无知,结果「恶人兴起」(12b)、「人就躲藏」(12b);当百姓败坏到没有能力建立其它形式的政府以后,就会欢呼专制强人的登场。──《圣经综合解读》 但是,「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罗十三1),「义人得志」和「恶人兴起」都在神的管理之下,一面让人承担后果、学到教训,一面把历史推向神所预定的终点。──《圣经综合解读》 ●义人「得志」:SH 5970,「欣喜」、「欢腾」。 ●「躲藏」:SH 2264,「被搜索」、「被找出」。 ◎一般学者把 28:12 当成是这一段的引言,因为 28:13~18 是讨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箴言,这个统治者如果是义人,那就好了,否则只好躲起来。──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2~28】12~28节是第二个单元,结构是: 1.从义人得志到恶人兴起(12节); 2.对比神的管理和人的统治(13~18节); 3.对比诚实工作和急速发财(19~24节); 4.对比倚靠神和倚靠自己(25~27节); 5.从恶人兴起到恶人败亡(28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13】「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 “遮掩”。即拒绝承认罪过(比较诗三二5)。──《箴言雷氏研读本》 本节强调了承认罪恶的必要性和神的慈爱。在圣经中,承认(Confession)不仅标志着悔改,也是罪得赦免的条件。神要求个人与国家都承认自己的罪(利5:1;16:21)。犯罪的人,不仅要向神承认自己的罪(太6:12),还要对受伤害的人直接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求原谅(太5:23,24)。神喜悦万人得救(提前2:4),乐意洗净真心悔改之人的一切不义(约壹1:8,9)<路13:1~9,关于悔改>。 ──《圣经精读本》 ●「必蒙怜恤」:原文是「被施以怜悯」。──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遮掩罪过的人,灵性不可能兴旺。为自己的罪开脱,就是抵制圣灵的感动(约16:8~11),使自己心地刚硬,直至不再有追求公义和悔改的愿望。 【箴二十八13~14】13~14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神的管理: o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13a),这是神公义的管理法则。人若为罪过辩解,往往使罪过越发显大;就像给一个小破孔打补丁,反而是欲盖弥彰。所以,「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14b)。人若文过饰非、为罪开脱,就是在神面前撒谎,人生的道路就不可能顺利;人若拒绝认罪,就是抵挡神、否认神的公义,使自己心地刚硬、自取灭亡。 o 「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13b),这是神怜悯的管理法则。因此,「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14a),「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被人揭穿罪恶是失败,自己承认错误却是得胜。──《圣经综合解读》 ◎ 28:13~14 说明被统治的人如果能够承认罪过、离弃罪过,又敬畏统治的权力(不管是来自神或者是统治者),就能够蒙怜恤享福气。反之就会遭遇祸患。──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3~18】13~18节是一组平行句,对比神的管理和人的统治。人若不赶快接受神的管理,就会受到人的辖制,「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 o A. 神的管理(13~14节); o B. 人的辖制(15~16节); o A1. 神的管理(17~18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14】「常存敬畏的,便为有福;心存刚硬的,必陷在祸患里。」 「 敬畏」希伯来文使用一个强烈字眼的强化形式来表达,即「在极大的敬畏中」;与第二行的刚硬恰成对比。腓立比书二12~18为从如此无望的枝干绽放出来的快乐作了见证。——《丁道尔圣经注释》 “常存敬畏”。即惧怕罪及其后果。──《箴言雷氏研读本》 「敬畏」:希腊文旧约圣经译作「虔诚」;基督的祷告蒙神应允,乃因祂的虔诚(来5:7)。 敬畏的: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敬畏神的人”,或“惧怕罪恶的人”,无论采用哪种解释都可以。因为敬畏神的人,必惧怕罪恶而远离。惧怕罪恶,并不是指对罪感到恐惧,因为圣徒已获得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因此不再有定罪(罗8:1)。只是,圣徒不可滥用所领受的无限自由(腓3:12~14;彼前2:16),当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2:12)。 ──《圣经精读本》 【箴二十八15】「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好像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 「吼叫的狮子」:饥饿的狮子(参彼前5:8)。──《串珠圣经注释》 ●「暴虐的」君王:SH 7563,「邪恶的」。 ●暴虐的「君王」:SH 4910,「统治者」、「掌权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要不是应许看顾仰望祂的人,一般百姓对于强大压迫者的无奈,定会导致绝望(诗91:13~16)。──《SDA圣经注释》 【箴二十八15~16无知的暴君】以野兽比拟所暗示的申斥,在第16节明确指出。在神眼中,暴君是不配称作人的(或衣冠禽兽)(15节)、愚蠢的(16a节)与短命的(16b节)。参但以理书七1~8中直言无讳的兴亡史,与我们的主在路加福音二十二24、25所作之暗讽。——《丁道尔圣经注释》 15~16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人的辖制: o 一个国家的百姓若拒绝神的管理,一定会让「恶人兴起」(12b)。「暴虐的君王辖制贫民」(15a),目中无神,所以「无知的君多行暴虐」(16a);神却任凭他「好像吼叫的狮子、觅食的熊」(15b)掠夺百姓,让百姓自食其果。但世人却始终不能学到教训,一代一代地重蹈覆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o 一个国家的百姓若接受神的管理,就能让「义人得志」(12a),神就会借着这些明辨是非的掌权者祝福有智慧的百姓,让那些「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16b)。但百姓若心中顽梗,连敬虔的约西亚王也无力回天(代下三十五24),不一定能「年长日久」。──《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15~27】◎ 28:15~27 是鼓励人不要贪婪、倚靠神,并且慷慨赒济贫穷。──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6】「无知的君多行暴虐,以贪财为可恨的,必年长日久。」 “贪财”。更可作:不义的钱财。──《箴言雷氏研读本》 ●「无知的」君:「缺乏聪明」、「缺乏悟性」。 ●无知的「君」:SH 5057,「领袖」、「统治者」、「王子」。 ●多行「暴虐」:SH 4642,「勒索的行为」、「压榨」。 ●「以贪财为可恨的」:「恨恶不义之财的」。 ◎ 28:16 意思是「缺乏聪明的统治者多行压榨,恨恶不义之财的,日子拉长」。这2700年以前的文字,何等精确的说出现今我们遭遇的事情?──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7】「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谁也不可拦阻他。」 头一个词组不能是主动语态(如:AV)。这个动词的意思是「受欺压」,所以 RV、RSV 作「负着」,「载着」,然而它在其他地方总是指客观的压迫。这则箴言叙述了犯罪之人自己的良心一旦觉醒,就急速奔向他的刑罚(就像受击打的亚撒利雅一样,代下二十六20)。二十四11、12必须与这则箴言连在一起来解释(就如德里慈所指出的);前者所禁止的是对于苦难漠不关心;后者所禁止的则是与司法的过程有所冲突。参民数记三十五31。——《丁道尔圣经注释》 标准修订本可能已循凓正确的路线了解这一节是警告人不可协助在逃的凶手,但希伯来经文几乎是无意义的。新英文译本冒险译作,『一个被控流人血的人会跳井避免被捕』。――《每日研经丛书》 杀人者不能逃避,直到他死去。──《箴言雷氏研读本》 指出杀人者须受罚。──《串珠圣经注释》 本节可译为“犯杀人之罪的,必一生到处逃亡,谁也不要帮助他”。──《启导本箴言注释》 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 这里的“坑”是指“坟墓”,本节是指杀人犯必受到死刑
的审判。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若犯了杀人罪,就必受最重的刑罚(创9:6;出21:12)。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律法规定,误杀人的可以进入逃城,并要住在那里,受到当代大祭司的保护,直到大祭司死了(民35:22~35)。但故意杀人的必被治死(民35:31)<书20:1~9,逃城制度的社会意义>。 ──《圣经精读本》 ● 28:17 直译是「一个人背负流人血之罪,他必逃到坑(牢)里,愿无人支持他。──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7~18】17~18节是一对平行句,主题是神的管理: o 「坑」(17a)代表死亡。「谁也不可拦阻他」(17b)可译为「愿无人帮助他」(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背负流人血之罪的,必往坑里奔跑」(17a),意思是谋杀者必要自食其果。这是神公义的管理法则,「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为神造人是照自己的形象造的」(创九6)。因此他不但「必往坑里奔跑」,而且「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18b)。 o 「行事弯曲的」(18b)刚愎自用、不肯听劝,定意奔向灭亡,所以「谁也不可拦阻他」,「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但「行动正直的」(18a),却是谦卑受教,所以「必蒙拯救」(18a)。一个人最在意的地方,往往是他最自卑的;一个人最反感的话,往往是他最需要听的。掌权者若禁止人说自己不爱听的话,就是定意奔向灭亡,「谁也不可拦阻他」。──《圣经综合解读》 ◎ 28:17~18 就是要人不犯罪,行为完全就可以趋吉避凶,犯罪的难免受惩罚。──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8】「行动正直的,必蒙拯救;行事弯曲的,立时跌倒。」 见类似的箴言,十9。立时(和合、AV、RV)直译为「在一个之中」;也就是说:或是在一次的击打中,或是在他所试着要结合的那「两条路」中的一条(见第6节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行事弯曲的: 字面意思是“追求两条路的”。真理只有一个,正像水和油不能相溶一般,神与撒但也不能相和(林后6:14,15)。当然,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世上完全遵照真理。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将真理作为生命的最终目的,并且不断地去追求真理。圣经警告了那些心怀二意和墙头草一般的人(代上12:33;诗12:2)。 ──《圣经精读本》 ●「行动正直」:原文是「行为完全」。──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9】「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 RSV(「满了粮食……满了贫穷」)带出了被 AV、RV 所隐蔽起来的对称词组。一个比较不对称的版本出现在十二11。——《丁道尔圣经注释》 ● 28:19 与 12:11 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19~20】19~20节是一对平行句: o 「耕种自己田地的,必得饱食」(19a),因为他满足于神所赐的恩典,踏实工作、知足感恩,满有神所赐的「日用的饮食」(太六1)和平安喜乐,所以「诚实人必多得福」(20a)。「自己田地」代表神所赐的那份恩典。「诚实人」原文是「忠诚、坚定不移」,指信守与神所立的圣约,所以必能蒙神赐福。 o 「追随虚浮的,足受穷乏」(19b),是不满足于神所赐的恩典,不肯踏实工作、却走歪门邪道,不切实际地追求快速发财;结果却成为金钱的奴隶。「急速发财」(20b)有许多穷亲戚,人一旦把「急速发财」引进心里,它所有的穷亲戚都会接踵而来,把人榨干。因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在物质和灵命上都会陷入「穷乏」。所以「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20b),必然会「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提前六9)。──《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19~24】◎ 28:19~24 教导人怎样脚踏实地获得财富,避免急于致富导致的危险。──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19~24节是一组平行句。人若不赶快踏实工作、追求「急速发财」(20b),「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0】「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神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答复,不是照着人类的见识;而祂的答复却是最终的定论。参第22节,与二十21所列的参考经文。——《丁道尔圣经注释》 迅速获得的财富通常来自不诚实的交易。──《箴言雷氏研读本》 ●「诚实人」必多得福:「忠诚的人」、「忠实的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0~22】讨论急于发横财的问题。──《串珠圣经注释》 【箴二十八21】「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 十八5的重点是在于对别人不公平;这里却是着重在审判者自贬身分的举动。参 Moffatt 较自由的译法:「──去犯罪,被一块饼给贿赂了!」贿赂的代价可能还要更低,比如只是想象受到强者的赞许;而传道人(结十三19)也与法官一样容易受诱惑。——《丁道尔圣经注释》 即使是最轻微的贿赂,也违背绝对的公正。──《箴言雷氏研读本》 「一块饼」:贿赂。──《串珠圣经注释》 ● 28:21 的意思是「收贿赂看人情面不好,但是有人竟然为了一点食物犯法」。或者说,实际的意思意义就是作者讶异「有人居然被一点食物贿赂成功」。──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1~22】21~22节是一对平行句: o 「看人的情面乃为不好;人因一块饼枉法也为不好」(21b),可译为「看人情面是不好的;却有人因一块饼而犯法」(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人一旦肉体中起了欲望,做什么困难都不会太大;人一旦「想要急速发财」,道德底线很快就会失守,有点空子就想钻、有点权柄就想用来交换利益。但贿赂不管多少,都「能叫智慧人的眼变瞎了,又能颠倒义人的话」(申十六19);即使贪了「一块饼」,神的审判就已经在路上了。 o 「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22a),可译为「守财奴想要急速发财」(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想要急速发财」的人,必然会沦为钱财的奴隶,一心想牢牢抓住钱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22b)。因为财富乃是神所赐的恩典,不是靠着吝啬省出来的。恩典是越分享越丰盛,就像水渠越流越通畅;我们若慷慨大方地「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恩典的主必会说:「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太二十五21)。──《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2】「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吝啬或贪婪的灵(恶眼,和合、AV、RV:参,二十三6;太二十15)确保了内在的贫穷(参25与27节),即使外在的财宝仍然持续。也见第20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恶眼”。自私的动机。──《箴言雷氏研读本》 恶眼人: 指充满自私动机和邪情私欲的人。他们沦为钱财的奴隶,急于聚敛钱财,却招来相反的结果。因为恶人的钱财终必成为义人的囊中之物。 ──《圣经精读本》 ●「人有恶眼」:这是一句成语指「吝啬人」。 ◎ 28:22 就是「吝啬的人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3】「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 参二十七5、6,二十九5。后来的希伯来文(ah]@ray)令人困惑。(a)它看起来好像是「在我之后」(即:「就如我所指示的」);但是却突然迸出个人的语气来。(b)它可能是个罕见的副词形式(参,ma{t[ay)。(c)德莱弗以之为巴比伦文 ahurru(「普通人」)的一个同源形容词,即:「身为责备人的普通人必蒙……」92。这是独特的创见,但普通人似乎不可能与此有关。其他的提议都涉及经文的修正。——《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二十八23~24】23~24节是一对平行句: o 「责备人的,后来蒙人喜悦,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23节),原文是「责备人的,后来将寻得比那用舌头谄媚人的更多的恩惠」(英文ESV译本)。一旦人「想要急速发财」,就会放弃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为了利益而「用舌头谄媚人」(23b),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用慈爱和诚实「责备人的」,「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宠」(三4)。 o 「偷窃父母的,说:这不是罪,此人就是与强盗同类」(24节),可译为「抢夺父母竟说『这不是罪过』,此人与毁灭者同类」(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一旦人「想要急速发财」,不但对外人诡诈不义,更会心安理得地把父母的财产据为己有。今天那些不肯自立的「啃老族」,就是「抢夺父母」的人。他们实际上是自寻死路,「因耶和华必为他辨屈;抢夺他的,耶和华必夺取那人的命」(二十二3)。──《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4】「偷窃父母的,说:“这不是罪”,此人就是与强盗同类。」 Knox 译作:「那抢劫父亲或母亲的岂能轻看这件事呢?他几乎就是个杀人犯。」耶稣指出有人以高明的手法来犯这个罪(可七11);参保罗在提摩太前书五4、8所说的有力话语。——《丁道尔圣经注释》 关于偷窃父母的罪,参看第十九章26节的脚注。──《箴言雷氏研读本》 「强盗」:胆大包天,明知故犯(比较太15:4~6)。──《串珠圣经注释》 ●「偷窃」父母的:SH 1497,「掠夺」、「抢劫」。 ●「强盗」同类:SH 7843+SH 3766,「腐败的人」、「走上邪路的人」、「败坏的人」。 ◎ 28:24 看起来当年也有「啃老族」,圣经对这样的人给予非常负面的评价。──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5】「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 关于第一行(读作贪婪,和合、RV、RSV),见第22节。第二行提出了积极的一面,在马太福音六19~34又加以发挥。——《丁道尔圣经注释》 “贪婪”。或译作:自大。──《箴言雷氏研读本》 「心中贪婪」(25a)的人不会知足、不懂感恩,所以会不断越过界限、「挑起争端」(25a)。而「倚靠耶和华的」(25b)人知足感恩,所以「必得丰裕」(25b)。真智慧是知道,人的「丰裕」与知足的程度成正比;富足并不是根据人的外面有多丰富,而是根据人的内心有多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5~27】25~27节是一组平行句,对比倚靠神和倚靠自己。人若不赶快倚靠值得倚靠的对象,「必顷刻败坏,无法可治」(二十九1b):──《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6】「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凭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 「自是」:原指倚靠自己,心里自恃,一意孤行。──《串珠圣经注释》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 圣经明确指出,堕落之后的所有人,生来就有罪,从小所谋的尽是恶(创6:5;8:21)。圣徒当随时省察自己,注意倾听客观真理的教导(加6:1)。 ──《圣经精读本》 「心中自是的」(26a),原文是「信靠自己」(英文ESV译本),是把虚假的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所有上;但人的所有永远都会捉襟见肘,所以「便是愚昧人」(26a)。而「凭智慧行事」(26b)的人单单信靠神,是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的所无上;神的供应和保障是无限量的,所以无论什么情况都「必蒙拯救」(26b)。真智慧是知道,人内心的安稳与自我的大小成反比:人担心失去的越少,安全感就越强;人担心失去的越多,受到的捆绑就越大。正如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所说的:「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What worries you masters you.」──《圣经综合解读》 【箴二十八27】「周济贫穷的,不至缺乏;佯为不见的,必多受咒诅。」 「周济贫穷」(27a)的人信靠神,相信是神供应恩典,所以甘心作神恩典的好管家,结果恩典的管道越来越通畅、「不至缺乏」(27a)。而「佯为不见」(27b)的人是信靠自己,认为财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不肯分享神的恩典,结果自己堵塞了恩典的管道、「必多受咒诅」(27b)。真智慧是知道,人舍弃得越多、拥有得也越多,活水流出得越快、流入得也越快。不流动的恩典就像一潭死水,不会增加,却会蒸发腐臭、滋生蚊虫;流动的恩典却像活水,不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而且加上了自己的怜悯和温暖,浇灌了存在天上的生命果子(太十九21)。因此,给财富以生命,胜过给生命以财富。──《圣经综合解读》 ●「佯为不见的」:原文是「隐藏眼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二十八28】「恶人兴起,人就躲藏;恶人败亡,义人增多。」 「人就躲藏」:原是「人就掩目不看」,可指鄙视或故意不理会(比较赛1:15神的「掩目」)。──《串珠圣经注释》 看12节注。“义人增多”:看十一10注。──《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里的「恶人」(28a)和「义人」(28b),都是指掌权者。──《圣经综合解读》 本节是第二单元的结尾,与12节交错对称: o 12节是从「义人得志,有大荣耀」(12a)开始,但百姓蒙福之后,后代很快就会在恩典中堕落,所以「恶人兴起,人就躲藏」(12b)。比起暴力和突然的篡夺,人们的自由更容易丧失于自己的堕落和掌权者渐进无声的侵蚀。 o 28节是从「恶人兴起,人就躲藏」(28a)开始,当百姓尝到苦果,照着11~27节的智慧行事以后,情况就变为「恶人败亡,义人增多」(28b)。人是最奇怪的受造物:鞭打总是比训诲更能让人铭记在心,反面教材总是比正面教导更容易让人深刻领会。 o 在日光之下,百姓和掌权者迟早都会败坏的,因此,一个国家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哪种政策或制度更理想,而在于哪种政策或制度在没有理想人选的情况下可以更有效。──《圣经综合解读》 无论是「恶人兴起」,还是「恶人败亡」,都在神的管理之下。「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罗十三1),但百姓却可以「躲藏」。人若倚靠肉体、以暴易暴,自己也会变成「穷人欺压贫民」(3a)的恶人,所以「邦国因有罪过,君王就多更换」(2a)。人若在恶人的辖制下学到功课,回转接受神的管理,神就会让「恶人败亡,义人增多」,这才是政权更替的真智慧,如此就会「因有聪明知识的人,国必长存」(2b)。所以说:「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十二21)。──《圣经综合解读》 ◎ 28:28 也说明比较好的环境(恶人败亡),可以培养出比较多义人,环境差的状况下,人都必须躲藏了,也就很难有好人出现。──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28章)】 1 试从以色列的历史中举例说明2节的真理。 2 在位的君王对国民应作什么贡献呢?参16:10, 11。按本章的教训,君王应以什么作依归才可保障国家免入迷途呢?另参申17:18。 3 智者在本章如何提醒后辈不可欺压贫穷人(参3, 8, 15, 27)?由此看来,耶和华对贫穷人有何看法? 4 本章如何鼓励人脚踏实地生活?参19~20, 22, 25节。你是否追随「虚浮之事」?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