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三十章拾穗 【箴三十1】「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就是真言。这人对以铁和乌甲说:」 「雅基的儿子亚古珥」列王纪上四30、31说到所罗门身旁的一些智能人,我们没有必要认为这里的名字乃是所罗门的笔名(如武加大译本一样),因而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见导论:「Ⅲ 箴言的结构、作者、日期与经文」及附属部分,原书第17页起。 「神谕」(RV;和合:真言)正确地翻译了希伯来文 hammas*s*a{,如果这就是真正的读法,那么就是强调下面所说这些话的权威。但 RSV 与大部分现代译本都认为是抄写者犯了些微的错误,应该读作「玛撒的」(以实玛利人的族名或地名:创二十五14、16)。而三十一1现有的希伯来文可以这么读,这事实更加强了上述作法的可能性。但这件事仍然无法肯定。 「对以铁,对以铁和乌甲」(RSV):这句话的希伯来文字音也可以标注元音读作:「神阿!我厌倦自己,神阿!我厌倦自己到了极点」,很恰当地引入了开头的题旨。古代的译本也同样排除了人名的译法,但在译法上各不相同。这仍然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章的作者是亚古珥( “ 聚集者”)。早期的拉比和教父认为亚古珥就是所罗门;然而,这看法并没有事实作基础。本章是一个先知的宣告,说出智慧的教训。──《箴言雷氏研读本》 「雅基」、「亚古珥」:都不是希伯来名字,可能这两位是亚拉伯人:他们虽然不是以色列人,但却认识真神。「以铁」、「乌甲」:或许是亚古珥的门徒。──《串珠圣经注释》 以铁和乌甲很可能是亚古珥的弟兄。──《启导本箴言注释》 雅基的儿子亚古珥: 雅基、亚古珥等人的名字只出现在本节,没有其它经节记录他们确凿的身份。关于亚古珥的身份,尤为众说纷纭。最为普遍的观点是,亚古珥是在所罗门的身边辅佑君王,并一起吟颂智慧与诗的贤者之一。这人对以铁和乌甲说: 这句话的希伯来原文有损毁之迹,故难以正确解释。尤其是,希伯来原文重复了两次“以铁”,其原由不详。有些学者认为,以铁和乌甲是亚古珥的儿子或门徒
。但爱德华等学者则认为,本节概括了整个亚古珥箴言。“以铁”意指“神与我们同在”;“乌甲”则指“刚强”,故本节可以解释为“神与我们同在,因为神与我们同在,我们会刚强、全备”(林前15:10)。──《圣经精读本》 本章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1a)。「雅基」和「亚古珥」可能是阿拉伯名字,「亚古珥」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收集」。「雅基的儿子亚古珥」可能是所罗门身边的一位智慧人,「以铁」(1b)和「乌甲」(1b)可能是他的门徒。──《圣经综合解读》 「真言」(1a),又被译为「默示」(赛十三1;耶二十三33;鸿一1;哈一1;亚九1;玛一1),意思是神的启示。──《圣经综合解读》 亚古珥认为自己并不是个智慧人(2~3节),而是一个爱智慧的人(5~6节)。愚昧人最大的智慧,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是他们变聪明的开始。──《圣经综合解读》 ●「雅基」:字义是「无可指责的」。 ●「亚古珥」:字义是「聚集」。──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雅基」、「亚古珥」都不是希伯来名字,可能这两人都是亚拉伯人。所以亚古珥应该是一个相信神的非犹太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就是「真言」:SH 4853,「言词」、「神谕」。不过也有可能是专有名词「玛撒人」。 ●「亚古珥的言语就是真言」:因为「真言」的理解不同,可能是「玛撒人亚古珥的言语」或「亚古珥的言语,就是默示」。 ●「以铁」:字义是「神与我同在」。 ●「乌甲」:字义是「倾听」。 ●「这是此人对以铁,对以铁和乌甲的言语」:也有人把后面的「以铁」与「乌甲」理解成字义,于是这句变成「对以铁说:神阿,我疲倦了,但是我可以得胜」。 【箴三十1 亚古珥是何人?】有关这一章箴言的出处并不清楚,对于亚古珥的事我们也所知不多,只知他是一位聪明的教师,他可能是利慕伊勒王的国民(参【箴三十一1注释)。──《灵修版圣经注释》 【箴卅1,卅一1亚古珥、利慕伊勒王时何人?】 答:1 亚古珥Agur——乃聚集之意。他是雅基Jakeh(意虔诚)的儿子,为以铁Ithiel(意神和我同在),和乌甲Ucal(意权能)二人之师或朋友。据说这父子二人乃为大卫和所罗门之化名,或说亚古珥为所罗门之朋友。 2 利慕伊勒Lemuel——乃奉献之意,为一君王。据说是所罗门的别名,其母亲系拔示巴Bath~Sheba(意起誓的女儿)。若然,箴言卅一章乃是她训诲教导戒子之真言。上述亚古珥,利慕伊勒二人的出身背景,圣经记载未详,传说难以确定,我们只能作为一种揣想而已。——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箴三十1~33】这一章是《箴言》第二集的增补。“雅基的儿子亚古珥”不见他处,不是希伯来的名字,可能是阿拉伯人;象以探和希幔一样,属当日的智者(王上四31)。“真言”指神谕(有人认为原文hammassa应作“玛撒人的话”,指的是一个地方或部族。不过这是推测,难确定)。──《启导本箴言注释》 本章记录了亚古珥独到的箴言。尤其反复强调了,人在神面前完全卑微的事实,例举了关于诸般被造物的有益教训。 ──《圣经精读本》 【箴三十2】「我比众人更蠢笨,也没有人的聪明。」 ●「蠢笨」:SH 1198,「粗野」、「愚蠢」的意思。 ●「我比众人更蠢笨」:实际的意思是「我笨到不足以当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亚古珥可能在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面前故意自我讥讽。──《串珠圣经注释》 【箴三十2~3】强调人的限制,世人需要透过神的启示才可认识祂。──《串珠圣经注释》 亚古珥自承为众人中最蠢笨的(参提前一16),这正是他有智慧的地方。他明白不认识至圣者的得不到真智慧(二5)。──《启导本箴言注释》 作者在神奥妙的护理与智慧面前,反省自己的卑贱蠢笨而发出叹息(诗49:10~12)。这里包含著作者切实领悟自己的无知之后,欲更加依靠神恩典的愿望。这令我们联想到所罗门,他谦卑地承认自己的愚蒙,而向神求智慧(王上3:7,9)。
也不认识至圣者: 神的属性或智能,远远超过人,故人只能知道神所启示的部分(25:2)。何况,自从人堕落之后,无论怎样靠自己寻求属神的知识,都必偏离正路,而变为无用(罗3:11,12)。 ──《圣经精读本》 ◎ 30:2~3 是亚古珥自谦之词,尤其他如果是个非犹太人,更被看成是没有智能、没有神知识的人。这可能也用来讽刺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尤其是以色列人)。 30:4 就显出他的用意,他把犹太人以铁当成是「神知识的前辈」来询问,但事实上谁能知道关于神的知识呢?──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4人类没有价值的空论】 如果第2节潜在着讽刺的语气,漠视了一般人的自信,那么第3、4节就显示出:它乃是起源于纯属人类(尤其是作者自己)之急切的无知感与狭隘的经历。他以他自己的方式来断言:敬畏神乃是知识的开端(参,林前八2)。 「圣者」(3节,AV)是个复数字,而且没有冠词,就像九10一样(见该处注释)。 约伯记(如:三十八章)的回响(4节),由于第5节使用它特有之 Eloah 来作为神的名字而更加强(见导论:「a 结构与作者」第九段,原书第21页)。——《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这里,亚古珥对声称知道神可知的一切、认为神与人的道路都极其明显的人,表示他的愤怒。他以温和讽刺的语气说,与这样有学问的人比较起来他蠢笨得像不能言语的动物一般(2节),因为他们那样自信地宣称认识神,已逃避了为得到这种知识要尽的最大努力(3节)。无疑他已从访问他的某人跟前学习关于神的事,而且得到对神及其作为充分的认识!(4节上)。这样,或许他们会够仁慈把祂的名告诉他,好叫他也能在他手下学习并且分享他们的知识么?(4节下)。这些都不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的论调──至少不是对有没有神这个问题虚怀若谷的人意念中的话语。——《每日研经丛书》 亚古珥反省人的无能,他们不能明白无限的神。──《箴言雷氏研读本》 【箴三十3】「我没有学好智慧,也不认识至圣者。」 「智慧」:就是认识至圣者的智慧;换句话说,凭着本身的聪明,人无法认识神。──《串珠圣经注释》 ●「也不认识至圣者」:直译应该是「也不知道至圣者的知识」。 ●「学好」智慧:SH 3925,意义是「学习」而不是「学好」。──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4】「谁升天又降下来?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 人类不能参透大自然和神如何创造大自然的深奥道理。──《箴言雷氏研读本》 「他儿子」:可能指他的后代。──《串珠圣经注释》 亚古珥用一连串的问题来说明造物主的伟大,《约伯记》中也有过类似的问题(二十六8;三十八4~11)。他知道这位全能的造物主是神,所以在5节指出神的言语可靠,是人真正的倚靠。他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儿子名叫甚么”,目的只在表示发问的人虽无学问与聪明,想知道的心却十分迫切。──《启导本箴言注释》 本节与约伯记38章的内容相似,神将自己所行的大奇事显明给约伯,使他领悟到人的无知,也揭示了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神。谁升天又降下来: 这里的“天”,并非指天体、宇宙等存在,而是指“神的居所”(诗2:4;14:2)。旧约的以色列百姓,相信神住在天上,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降临到这世界,成就其目的之后,将再回到天上(创11:7;17:22)。他们没能具备明确的来世观(创15:15,33:29)。因此,对他们来说天亦是敬畏的对象<伯
绪论,希伯来人的宇宙观>。耶稣却亲自从天而降,将属天的圣善奥秘启示给了圣徒 (约3:13),并且应许说,他必引领圣徒到他的国度(约14:1~4)。若有天国的子民问“谁要升到天上去呢?”,这是因他不信(罗10:6)。他儿子名叫什么: 这句话带来了极为难以解释的问题。隐藏在这句话背后的意图分明是,指人不能全然清楚造物主的护理。 ──《圣经精读本》 「谁升天又降下来」(4节),意思是地上没有人可以接触到智慧,惟有神才能把智慧向人启示出来。因此,对于人来说,向无限的智慧敞开心门,比拥有有限的智慧更为可贵;凭信心接受已经启示的智慧,比靠自己消耗一生去重新探究智慧更为聪明。──《圣经综合解读》 「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4节),意思是那位掌管大自然才有真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祂名叫什么」(4节),是回应出三13,答案是「耶和华」(出三14)。──《圣经综合解读》 「祂儿子名叫什么」(4节),是响应出四22,答案是「以色列」(出四22;申十四1)。所以七十士译本把「祂儿子」译为「祂的众子」。神按着自己的旨意拣选了以色列,使以色列在地上成为智慧的出口,「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约四22);而到了新约的时候,耶稣基督成了真以色列(太二15;来五8)。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文化都是平等的,有些文化被神拣选作为智慧的出口,有的文化则需要接受真理的光照和纠正。末后的信徒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的时代,许多后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不再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宽容,而是致力于使文化变得多元化。他们认为所有的文化一律平等,所以应该推崇边缘文化、贬抑主流文化。结果是惩罚先进、奖励落后,打击敬虔、宣扬堕落,使文明陷入自虐自残,使社会陷入慢性自杀。这些认为所有的文化都平等的人,却永远也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文化的结果是如此严重地不平等。──《圣经综合解读》 亚古珥的「真言」都是从神的启示得来的,因此,他首先承认倚靠自己无法找到智慧(2~3节),惟有神才拥有智慧(4节)。启蒙运动从压抑理性的极端走到放纵理性的极端,认为人只要以自己为参照系,凭理性就可以寻得智慧,结果越启越蒙,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巨大的错误。理性的最后一步,就是承认有无限的事物超乎理性之外;假如理性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不是真正的理性。所以帕斯卡(Blaise Pascal,法国哲学家和科学家,1623~1662年)说:「没有比否认理性更合于理性的」(《思想录》)。世人所有的认识论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人若还没掌握真理,就无法验证真理;但若不能验证真理,又怎么能掌握真理?所以人若不是全知,就是一无所知,最后只能得出一个扭曲的结论:「只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句话才是绝对的真理」。有限的人要走出虚无主义的死胡同,唯一的道路就是接受真理主动的启示——「在祢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三十六9)。──《圣经综合解读》 ◎有学者认为 30:4 前四个问题问「谁」,答案应该都是「神」。后两个问题,他的名应该是「耶和华(耶威)」,他的儿子是「以色列」出 4:22 。七十士译本的「儿子」是复数型态,意思也是「以色列众百姓」。──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4~5】亚古珥希望认识一位曾上天下地以亲身体验认识神的人,聆听他的教导,可是一位也找不着,反映出神是不可测和不能近的。──《串珠圣经注释》 【箴三十5】「 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炼净”。即经过查验并发现没有渣滓。“投靠”。更可作:寻求庇护。──《箴言雷氏研读本》 ●「炼净的」:SH 6884,「熔炼」、「精炼」、「试验(并证明为真)」。 ●「投靠」他的:SH 2620,「寻求庇护」、「投靠」、「信靠」。──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5~6神无瑕的启示】这一点紧接在前面的告白之后,针对它的不可知论提出了答复。 炼净的(RV)= 精炼的,是没有渣滓的(参,诗十二6,「是纯净的言语,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引以丝毫没有我们需要担忧的余地(5b节),它们也没有改进的必要(6节)。要注意(5b节)启示的目的是在于提升我们对祂的信靠,而不是只有知识而已──越过这些言语而信靠那位说话的神。——《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这几节所示是要使人恢复信心,表明神已借着祂的『言语』,可靠而又真实的言语,把自己向人显明出来。译作『证明真实』的那个字是用来表示炼净金属的同一个字(请比较诗十二6。译按:第5节,本书所引译文『证明真实』,中文本直译作『炼净』),因此其思想可能指神的言语是『纯粹的』(耶路撒冷译本的译法)或是指它已『经得起考验』(新英文译本的译法)。任何一种情形,其要点在于表明神的言语是彻底可靠而且可信赖的。在当前的关联中,所言大概指成文的道,指希伯来文圣经。神的言语不可加添的警告,是重复申命记四章二节,十二章卅二节的话(请比较启廿二18~19)。——《每日研经丛书》 第5节引自大卫之歌(撒下二十二31;诗十八30),第6节引自《申命记》(申四2;十二32)。「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5节),没有任何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全然顺服,「投靠祂的,祂便作他们的盾牌」(5b)。人若不满足神「炼净的」话语,在真理之外傲慢地「加添」什么,不管这些掺杂听起来多么安慰、励志、动听,结果都是歪曲、经不起火的试验。神必然会「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6节),最终被证伪的,不是神的话,而是人的话。──《圣经综合解读》 ◎ 30:5~6 要求人要信赖神与神的话,且不可在神的话上面添加任何东西。当时(希西家年代)旧约圣经的正典化尚未完成,不过也应该有「部份的正典」。一般认为摩西五经与诗篇在这时应该已经被当成是「正典」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亚古珥可能也认为自己的话是「神谕」(神的话)。──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 30:5~6 事实上指出了我们很大的诱惑,希望在神的话语之外加上一些自己认定的元素,让自己的话也被人认为是「真理」。但圣经清楚的说「这是说谎」。我们能够真心「投靠」神,也帮助人「投靠」神,不要依靠神之外的各种心理暗示或额外的规范吗?──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6】「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恐怕他责备你,你就显为说谎言的。」 按人的推想来加添神的话语是愚蠢的做法。──《箴言雷氏研读本》 他的言语,你不可加添: 神是全然正确的,他只将那些必需的知识启示给自己的百姓。因此,不能牵强地解释神的话语,也不可按人的意思,添加或减少神的话语,要以顺服神话语为最高的美德(申4:2;彼后3:16;启22:18,19)。新旧约圣经由66卷书组成,这些都是神所默示的,包括了得救与一切信仰生活所需的智慧。 ──《圣经精读本》 神的话语是祂精心炼就的。我们不可以篡改它。我们有限的心智永远无法充分理解的思维(箴30:3,4;赛55:7~9)。 关于神的话语,摩西曾有相似的警告(申4:2)。约翰用更加强调的语气结束圣经的最后一卷(启22:18,19)。这里并不是禁止解释的话语,只要不对它进行搀杂,并用它来检验所得出的结论,而是指改变或放弃真理的客观标准,制造混乱,招惹的责备。──《SDA圣经注释》 【箴三十7】「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亚古珥的箴言的一个特色,是喜欢列举事事物物。故有“数字箴言”之称。──《启导本箴言注释》 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 七十士译本将这句话译成“求你不要从我挪走恩典,直到我生命结束”,这种译法似乎更为恰当。因为,我们当毕生持定恩典,而不是仅仅领受一两次。
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亦可译成“赐给我分内的粮食”。作者记录这句话时,似乎思想到了神的恩典,即神以恩典把分别为圣的粮食赐给祭司(创47:22)。倘若所有人都不去自私地积蓄钱财,而为日用的饮食感到满足,日益深刻的贫富差距问题,就必得到圆满的解决(太6:11;提前6:8)。 ──《圣经精读本》 「我求祢两件事」(7节),是亚古珥的文学特色,他喜欢用数字来列举事物,所以亚古珥的箴言有「数字箴言」之称。──《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7~9不叫我们遇见试探】这两个请求是关于(a)个性(8a节),与(b)危害个性的环境(8b、c、9节),但却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这段祷词加强了第2节起之告白的谦卑态度,将之揭示出乃是(a)一个具有热望之人的谦卑(所渴慕的──在我未死之先──乃是敬虔的纯全,而不是「为(他)自己求大事」),与(b)自知之人的谦卑──因为(就如托伊所指出的)他可以祷告求正确利用贫穷与富足,但却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软弱。——《丁道尔圣经注释》 亚古珥祈求得好的品格,以及不会危及那品格的环境。──《箴言雷氏研读本》 亚古珥希望在生之日,能过诚实和正直的生活。──《串珠圣经注释》 我求你两件事: 作者虽然愿意求两件事,但其目的却是同样的。祈求的焦点就是如何才能更加正确、更加全备地服侍神。 ──《圣经精读本》 7~9节是亚古珥的祷告,祈求真理、也祈求适度,免得自己因为无知或惧怕而跌倒。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人祷告的真智慧。──《圣经综合解读》 神并不打算满足人在地上无止境的要求,因为大部分的要求并不是人所需要的。今天大多数人所拥有的,都是所罗门所没有的,但却不比所罗门感到更满足。大部分人的不幸福,只是因为有人比自己更幸福;所以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知足和感恩。因此,从来都不可能有足够的供应来满足所有的需求,所以经济学的第一课就是稀缺性(Scarcity)。但现代政治的第一课却是无视经济学的第一课,允许愚昧人投票要求免费的午餐;由于人心都是贪婪的,所以政客通常比经济学家更受欢迎,愚昧人更喜欢听愚妄人承诺不可能实现的「虚假和谎言」。实际上,日光之下「没有解决方案、只有权衡取舍 There are no solutions. There are only trade~offs」(Thomas Sowell, A Conflict of Visions: Ideological Origins of
Political Struggles)。今天,有些制度的缺陷是分配财富时不平均,有些制度的美德是分配苦难时平等,而圣经是要我们满足于「也不贫穷也不富足」,知足、感恩而且幸福。──《圣经综合解读》 ◎ 30:7~9 是箴言中唯一的祷告词。──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8】「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 “我需用的饮食”。直译作:我的一分食粮;即我应得的一分食物。──《箴言雷氏研读本》 「求祢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8a),这是祈求真理的保护,让自己能克服无知和愚昧。──《圣经综合解读》 「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8b),这是祈求适度的供应,让自己能克服惧怕和担忧,又能时时仰望神。只有真心求神使自己「不富足」的人,才是能承受财富托付的人(三16;八18;二十二4);只有真心求神使自己「不贫穷」的人,才是承认自己软弱本相的人。──《圣经综合解读》 「恐怕我饱足不认祢」(9节),这是摩西的警告(申八11~14)。──《圣经综合解读》 人的肉体是软弱的,无论是「饱足」(9a)还是「贫穷」(9b),都可能使我们跌倒。因此,真正的属灵不是自以为刚强,而是承认自己的全然败坏,求神「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太六13),保守自己远离「虚假」、「谎言」、「饱足」和「贫穷」,而「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圣经综合解读》 ●「虚假」:SH 7723+SH 1697,「空虚的话语」、「虚妄的话语」。 ◎ 30:8 「虚妄的话语与谎言」,应该就是 30:6 在神话语外加添的言语。可见亚古珥也感受到那种想要「加添神话语」的诱惑是如此之大。──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 30:8 「赐给我需用的饮食」,让我们想到
太 6:11 路 11:3 主祷文中「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9】「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 神的名。」 「亵渎」:指神的名誉因人的坏行为而受损害。──《串珠圣经注释》 【箴三十10】「你不要向主人谗谤仆人,恐怕他咒诅你,你便算为有罪。」 公平对待没有特权的人。 这一点十分恰当地位在第7~9节的祷告与第11~14节的描绘之间:傲慢自大(11节)滋生欺骗(14节),而敬畏神(7~9节)却会使人尊重弱者。如果那仆人是无辜的,他的咒诅就会算数(参,二十六2),因为有一位审判者存在。——《丁道尔圣经注释》 「他咒诅」:仆人的咒诅。──《串珠圣经注释》 “谗谤仆人”是说无事实根据的虚谎。仆人地位虽低,他若咒诅你,你一样有罪(参二十6)。──《启导本箴言注释》 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但他若求神伸冤,神一样垂听。因此,「你不要向主人谗谤仆人」(10a)。连最无权无势的仆人都不可欺压,何况是其他人呢?因此,有权者不可欺压无势者,统治者不可欺压百姓;反过来,穷人也不可抢劫富人,少数人也不可绑架大多数人。自由就是谁也不欺压谁,平等就是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圣经综合解读》 ●「谗谤」:「诽谤」。这个字不是单纯的「说坏话」,而是有「说谎中伤」的意思。 ●「仆人」:这个字除了当「奴隶」用之外,也指「王的臣仆」,也就是「政府官员」。 ◎ 30:10 应该就是引申 30:8 的思想:「让自己远离虚假和谎言」。那些被毁谤的仆人向神诉苦,神就追究毁谤人的说谎之罪。而且这些地位较低的奴隶或政府官员,如果被主人讨厌,生活一定更加痛苦。依据圣经的一贯理念,神一定会听这些被压迫者的祷告,为他们伸冤。所以毁谤者就被神看成是压迫者,要承担罪责。──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0~16】◎这一段箴言是用负面的教材告诉我们要知足,不要贪婪。免得落入其中所说的贪婪丑态之中。──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0~31】10~31节是亚古珥的数字箴言,结构是: o A. 单句格言:不可欺压人(10节); o B. 三组数字箴言:提防败坏的世代(11~14节;15a;15b~16节); o A. 单句格言:不可藐视父母(17节); o B. 四组数字箴言:提防败坏的世代(18~31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11】「有一宗人(“宗”原文作“代”下同),咒诅父亲,不给母亲祝福。」 这个世代的第一个特征,是家庭出了问题:「咒诅父亲,不给母亲祝福」(11节)。家庭是人类文明的避风港、「是非之心」(罗二15)的最后堡垒,人类社会最美好的东西都在家庭中被培养、持守和传承。但在今天的人本主义社会,不但懂得孝敬的人越来越少,连家里有父亲可孝敬的也越来越少。家庭破碎,「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提后三3~4),是今天这个世代败坏的开始。──《圣经综合解读》 ●「有一宗人」:原文是「有一世代的人」。 ◎「咒诅父亲」: 出 21:17 记载,这种人应该是要处死。──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1~14傲慢自大的四个层面】代(和合本小字、AV、RV)或许可以译作「伙」(托马斯)。 希伯来文没有有……,只有把一连串的快照摆在读者面前,而未作任何解释,要充分地揭露出第7~9节之祷告所反对的傲慢自大。我们在这里可能可以追溯出事情发生的顺序,从不敬虔的孩提时代开始(11节),到习惯作出一些残忍的行为(14节);在这一切的事件中,败坏一个人对于他的长辈(11节)、他自己(12节)、整个世界(13节),与他所认为不如自己之人(14节)的态度的,都是骄傲。——《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里形容四种恶人的行径,他们的作为在神眼中定为恶,是我们要禁绝的。这四种恶行,不一定是你我会犯的,但任何在神眼中看为恶的事,我们也当拒绝,让我们正视自己生命的实在行为,努力除去那些为神所厌的事物。——《新旧约辅读》 这里描述四种恶人:不懂得尊敬的人,伪善者,骄傲的人和贪婪的人。──《箴言雷氏研读本》 这一段讲四种高傲,从童年不孝敬父母(11节),到长大后凶残横暴(14节)。骄傲能改变一个人对长辈(11节)、自身(12节)、世人(13节)和弱者(14节)的态度。──《启导本箴言注释》 这段经文指出了四项罪状,这些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所有罪之标本,就是不孝(出21:17)、伪善(路18:1)、骄傲(赛10:12)、贪婪(摩 8:4)等
。 ──《圣经精读本》 「有一宗人」(11节),原文是「有一代人」。11~14节指出,要提防一个败坏的世代,这个世代正是末世的写照。──《圣经综合解读》 ◎ 30:11~14 说明了一个世代的人的各种表现,慢慢才透露出这个世代的人根本问题在于「贪婪」。当然,我们了解作者的意思是他当世代的人就是这种贪婪的表现,事实上到我们这个世代,人们还是贪得无厌(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一样)。──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2】「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 这个世代的第二个特征,是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12节)。正如今天的人本主义社会,自己的光景一团糟,却自以为博爱宽容,要用别人的钱财去扶贫济困。而许多信徒也是专门用神的话语去洁净别人,却不知道「洗去自己的污秽」,「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圣经综合解读》 参基督对法利赛人的指责(太23:25~28;路18:9,11)。──《SDA圣经注释》 【箴三十13】「有一宗人,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 这个世代的第三个特征,是骄傲自大:「眼目何其高傲,眼皮也是高举」(13节)。越是愚昧、越是无知的人,越敢在神面前昂首挺胸,对周围的人嗤之以鼻,「自夸,狂傲,谤讟」(提后三2),「自高自大」(提后三4)。──《圣经综合解读》 参箴6:17;21:4。──《SDA圣经注释》 【箴三十14】「有一宗人,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 这个世代的第四个特征,是「牙如剑,齿如刀,要吞灭地上的困苦人和世间的穷乏人」(14节)。「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提后三2),「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提后三3~4)──《圣经综合解读》 这种人贪得无厌,直到完全剥夺穷人的财产才安心(见摩8:4)。──《SDA圣经注释》 【箴三十15】「蚂蟥有两个女儿,常说:“给呀,给呀!”有三样不知足的,连不说够的共有四样:」 “蚂蟥”指水蛭,吸血鬼。“常说”是加上去的,“给呀,给呀”是两个女儿的名字,而不是她们所说的话。──《箴言雷氏研读本》 「蚂蟥」:应作「水蛭」;这动物专吸人、畜之血。「两个女儿」:指它的两个吸盘。作者以水蛭吸血为生来比喻人的不知足。──《串珠圣经注释》 蚂蟥有两个女儿,常说“给呀!给呀!”: “蚂蟥”源自具有“微小卑贱”之意的亚兰语词根。巴勒斯坦有很多种蚂蟥。“两个女儿”,是指蚂蟥用来吸血的两个吸盘。“给呀!给呀!”,则描绘了蚂蟥附在人身上,拼命吸血的样子。作者借着蚂蟥警告了人永不知足的贪婪。共有四样:
所谓数字箴言(numerical
sayings)(6:16~19;伯5:19~22),就是借着数字,将具有相似意义的话语集中在一处的箴言。 ──《圣经精读本》 「蚂蟥」(15节),指吸人畜之血的水蛭,比喻人的过度欲望。「两个女儿」(15节)可能指蚂蟥头尾两端的两个吸盘,一个用来抓住寄主,一个用来吸血。「给呀」(15节)可能是这两个吸盘的名字。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怎样防备这种水蛭,但今天的福利社会却专门鼓励游手好闲的「蚂蟥」,从社会吸走生命和财富,而不是增加社会的财富。──《圣经综合解读》 ●「蚂蟥」:SH 5936,「水蛭」。其实「蚂蟥」的意思也是「水蛭」,是一种吸血的虫子。 ●「常说:给呀,给呀」:原文没有「常说」,仅是「给予、给予」。 ●「给呀」:SH 3051,「给予」,且是祈使式(命令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 30:15 七十士译本与叙利亚译本都说水蛭有三个钟爱的女儿,不过马索拉经文仅仅说有两个女儿。一般认为这两个女儿就是「水蛭用来吸血的两个吸盘」。作者用水蛭吸血的样子来描述人的贪婪。──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5~16热望】一个具有无限野心之人,在第14节之后无论还有什么光彩,也全都在这个饥饿的伙伴中失去了。所暗示的比喻先是用滑稽的笔法,然后却是悲剧的语调。「给呀!给呀!」可以看作是这两个完全一模一样之双胞胎的名字──这比当作喊叫声具有更锐利的理解力,她们与自已的母亲一样用相同的原料──别人的血──造成的。但第16节把喜剧给撇在一边,将这个热望的真相揭露出来:是实时的危险(阴间与火)与伤痛(没有儿女,干透之地),这两节经文给读者留下了对于人性的贪婪憎恶、惧怕与同情交织在一起的感受。——《丁道尔圣经注释》 “蚂蟥”是一种吸血的水蛭。母蛭吸血,两个孪生女儿也同样贪馋(给呀,给呀“)。贪欲永难满足,象阴间和火一样可吞吃一切;也象不能生育的母胎和长不出植物的土地一样可怜。贪心既可怕又可悯。──《启导本箴言注释》 15~16节这些事物的特点是不知足,这正是败坏世代的第五个特征。不知足是人类的天性,所以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年)说:「老亚当太蠢了。他本来万事如意,成功地赢得了周围最漂亮女孩的芳心,但却仍然不满足他的征服成果,非要吃那一颗可怜的小苹果。What a fool old Adam was. Had everything his own way; had succeeded in gaining the
love of the best looking girl in the neighborhood, but yet unsatisfied with his conquest he had to eat a miserable
little apple.」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蚂蟥」的本能;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当有的智慧。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就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喜乐,而大部分我们想要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不需要的。这些欲望和吸引力随时都可能消失,但我们却为之朝思暮想、奋斗不息,得到之后却很快厌倦。「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太八20),人需要得越少,才能越像基督;只有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的人,才能得着基督里面的「丰盛」(西二10)和「一切智能知识」(西二3)。──《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15~33】数字箴言:本段的特色是用「三 ...... 四」句子表明,所列举的只是一些例子。──《串珠圣经注释》 【箴三十16】「就是阴间和石胎,浸水不足的地,并火。」 「浸水不足的地」:巴勒斯坦的雨季很短,土地常干旱。 石胎: 在古代社会,儿女就是一个家庭的继承人,同时又是一个劳动力,因此,没有子女的妇人就陷入莫大的差耻与悲伤。尤其是,以色列民族将儿女视为神的祝福<申28:6,圣经中出现的福的含义>。圣经多处记载了,没有儿女的妇人所献肝肠寸断的祈愿(创30:1;撒上1:10)。 ──《圣经精读本》 「阴间」(16节)的特点是结束一切生命,不知何时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石胎」(16节),指不能怀孕的女人,渴望生育,但却得不到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浸水不足的地」(16节)渴望水,但却得不着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火」(16节)的特点是吞噬一切可燃之物,不知何时满足。──《圣经综合解读》 ●「阴间」:指死者所在的地方。 ●「石胎」:原文是「不生育的子宫」。 ●「浸水不足的地」:原文是「水不足的地」。意义应该是「水源不足的土地」。 ◎「阴间」不可能被死人装满吐出人来,「不生育的子宫」也不被精液装满生出小孩来(当时的社会歧视不生育的女性),缺水的土地也无法被水、种子满足种出作物来(当时也没有先进灌溉技术),火更是高峰,不可能被事物装满,产生什么成果出来。──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7】「戏笑父亲,藐视而不听从母亲的,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 傲慢自大这个主题支配着到目前为止的这一章经文,在此达到其可怕的顶峰。它简略地重复出现在第21~23、32、33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藐视而不听从”。即藐视命令。所受到的审判是:尸体不得埋葬,任由飞鸟啄食(比较申二八26)。──《箴言雷氏研读本》 不尊敬父母的,死后必无葬身之处,尸身被鸟啄食。──《串珠圣经注释》 没有了眼是很重的刑罚。鹰啄食旷野的死尸,不孝敬父母的人不仅受重罚,且暴尸于野,无人收拾。──《启导本箴言注释》 「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17b),指死得悲惨、没被埋葬,结果被飞鸟从大地彻底清除。不孝敬父母的人,自己的儿女也会上行下效,不会妥善安葬他。──《圣经综合解读》 神的诫命是:「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二十12)。违背这条诫命的傲慢儿女,必然会受到从天上来的惩罚。今天那些故意破坏传统家庭的人,也躲不过审判的结局。实际上,他们的心眼已经瞎了,这是对他们最大的惩罚。──《圣经综合解读》 ●「戏笑」:「嘲笑」、「讥笑」。 ●「他的眼睛必为谷中的乌鸦啄出来,为鹰雏所吃」:实际上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写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8】「我所测不透的奇妙有三样,连我所不知道的共有四样:」 「奇妙」:神秘不能测度,无影踪可寻的事。──《串珠圣经注释》 ●「测不透的奇妙」:SH 6381,「超越自己的能力」、「难以达成的」、「难以理解的」。──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18~19】这四种行为甚难理解,因为其运作无迹可寻,或因为他们关乎不容易掌握的事情。──《箴言雷氏研读本》 有的解经家认为这里讲的四种“奇妙“都很难测透,因为全是无形迹可寻的行动。有的则认为指的是四种难驾驭的东西:空气、盘石、海洋和女人,可是懂得控驭会变得很自然。这四种奇妙之外,作者还加上”淫妇的道“。性行为在她象吃饭一样随便。──《启导本箴言注释》 【箴言三十18~20四件奇事──与格格不入的第五件】有些释经学者依从所罗门智慧书五10、11,想要在没有留下痕迹可循之行动中寻找共同的起源;但是更好的是在其中寻找借着恰当的媒介轻易支配之天然力,就是难以通过之空气、盘石、海──与年轻女人。第五样奇事是不自然的(20节),就是一个人全然放松,陷在她的罪恶的天性中;行淫的举动对她而言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20b、c节)。……的道也是这样(20节,和合、RV):这句话不是论及第19节,而是回到第18节去,也就是说:「……对我来说也是太过奇妙。」——《丁道尔圣经注释》 高飞的鹰,在盘石上滑行的蛇,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道』所共有的──使它们成了令人感到惊奇的神秘莫测──其本身就有点神秘。其神秘处,是它们怎样使自己向前推进么?其神秘处,在它们所经之处不留下痕伪么?其神秘处,在它们容易驾驭困难的环境么?或者其神秘处,在于它们吸引作者注意动作的优雅和美妙么?或许其神秘处,在于它们的道都是人不能达到的。鹰在天空翱翔,蛇在岩石深凹的隐匿处和裂隙上滑入滑出,然而这只船航经公海或大海上,而不是在熟悉的近海岸的水域中航行。要注意,关于第四且为最后奇异的事,又再从自然界转到人类的领域来。男女之『道』,与其他有甚么共通的地方就更加不明显了。可能除了它太不能理解以外,便没有甚么要表明了。在这里『道』,明显是指两性之间神秘互相吸引的磁力,在性的交合中获得满足。——《每日研经丛书》 有人说这段文字具有深奥的属灵意义。鹰象征基督(启12:14),蛇象征撒但(启12:9),船象征教会,女(指“处女”)象征童贞女马利亚(赛 7:14)。但这种解释似乎过于富有想象。较稳妥的解释是,本文通过几个例子,反复警告了在隐密之处所行的罪。 ──《圣经精读本》 18~20节是四种神创造的可畏之道和淫妇的可怕之道,两者同样让人「测不透」(18节)。──《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19】「就是鹰在空中飞的道;蛇在盘石上爬的道;船在海中行的道;男与女交合的道。」 「道」(19节)原文的意思是「道路、行为、做事的方式」,是个双关语。19节是四种神创造的可畏之道,令人难以测透。 1.「鹰在空中飞的道」(19节),既是指鹰飞行的毫无痕迹,也是指鹰在空中翱翔的能力。 2.「蛇在盘石上爬的道」(19节),既是指蛇在盘石上的活动毫无痕迹,也是指蛇没有脚、却能快速爬行的能力。 3.「船在海中行的道」(19节),原文是「船在深海中行的道」(英文ESV译本),既是指船在海中的航线毫无痕迹,也是指神给人以智慧在大海深处航行的能力。 4.「男与女交合的道」(19节),原文是「男人和处女的道」(英文ESV译本),指神所造的浪漫爱情之奇妙,虽然人看不见爱情,但却令人向往。──《圣经综合解读》 ● 30:19 的四个「道」:SH 1870,「道路」、「方式」、「way」。 ●「男与女交合」:原文是「男人进入年轻女子」,意思也是「性交」。此处的「女」是SH
5959,也有「处女」的意思。如果是「处女」,那指的可能就是「第一次的性交」。 ◎ 30:19 前两个「道」是生物,第三个是人类的技术,最后一个是社交方面的奇妙。──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0】「淫妇的道,也是这样,她吃了把嘴一擦,就说:“我没有行恶。”」 对“淫妇”来说,行奸淫只是好象吃一顿饭那么平常的事。三○21~23 这段指出四样不能忍受的事。──《箴言雷氏研读本》 「淫妇的道也是这样」(20节),意思是淫妇的罪行也同样「测不透」。淫妇所做的事也是不留痕迹,并不觉得自己「行恶」(20节)。在一个败坏的世代,淫乱者把满足情欲当作满足食欲一样自然,认为自己心地善良,既没有使用暴力、也没有影响社会,全社会不但应当包容、而且应该效法他们。他们和淫妇一样不觉得自己「行恶」,一点也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正在摧毁家庭和社会的根基。──《圣经综合解读》 ●「淫妇的道也是这样」:原文是「淫妇是如此」,没有「也是」。亦即,淫妇的道不是人测不透的,而是作者可以轻易直接描述的。 ◎ 30:20 的意思是淫妇的道并非如上述四样,是作者所不能明了的。作者直接就看出:淫妇是认为淫乱不是一种恶行。──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1】「使地震动的有三样,连地担不起的共有四样:」 【箴三十21~22】仆人、愚顽人、丑恶女子或婢女高升时,态度之嚣张,连地也不能忍受。──《串珠圣经注释》 【箴三十21~23四件无法忍受的事】RSV 正确地读作「在三样之下……;在四样之下」。圣经喜欢用大量之福祸逆转的描述(参,十七2,参,尊主颂),但却无法忍受那变得不可一世的暴发户(参,十九10;赛三4、5)。这里的愚顽人是 na{b[a{l,诗篇十四1那蛮横的亵渎者;参撒母耳记上二十五25;箴言十七7、21。「嫌恶的」(23节,AV、RV)直译为「可恨的」或「没人爱的」(RSV);参创世记二十九31。其含义可能是:她的相貌天生是不讨人喜欢的(和合、AV、RV),或者她只是一个老处女,而她的成就令她喜不自胜。——《丁道尔圣经注释》 在这里我们见有四种人在社会上处于不利情况,但幸运向他们发出仁慈的微笑;仆人作了王;愚妄人吃得饱饱的(那就是有成就);貌丑而又易怒的未婚女子猎获了一个丈夫;而婢女赢得了女主人丈夫的爱情,而且在家中取代了她的地位。每一个例子都夸张而且幽默地加以描述,作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其意义可能是:这些都是突然发迹推翻了现状的人。这可能指观察到那些经历命运戏剧性变好的人,往往变得很难相处。——《每日研经丛书》 这四种人的态度嚣张,连地都承受不起。“丑恶的女子”亦作“结了婚但未获丈夫宠爱的妻子”(例如创二十九31~32的利亚)。主母无子,主人收婢女为妾,生了儿子(例如创十六1~6的夏甲)。──《启导本箴言注释》 描述了四种甚为不妥的事情,与24~28的教训,形成绝妙的对比。这里的仆人、愚顽人、丑恶女子、婢女,都是靠不义之举,或极其偶然地登上了自己根本不配拥有的高位。他们没有资格身居此位,却随心所欲地耽误各样事,像地震一般地扰乱人间。他们毫无分寸地骄傲,且行事放肆,常常破坏团契的气氛。 ──《圣经精读本》 21~23节列出败坏世代的四种现象,这四种现象将使大地从「震动」(21节)一直到「担不起」(21节),会使社会秩序分崩离析。──《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22】「就是仆人作王,愚顽人吃饱,」 “吃饱”。即兴旺。──《箴言雷氏研读本》 「仆人作王」(22a),指臣仆篡夺了王位,正如北国以色列所不断发生的。倚靠暴力上台的君王,总是惧怕别人以暴力推翻自己,所以不是实行高压政策镇压百姓、就是倚靠某个特权阶级来维持统治,结果都是百姓遭殃。这是今天专制社会的常态。──《圣经综合解读》 「愚顽人吃饱」(22b),指愚昧人占据了高位,掌握了大权,结果整个社会都要承担愚昧的后果。这是今天民主社会的常态。──《圣经综合解读》 ●仆人「作王」:SH 4427,「成为国王或皇后」、「统治」。 ◎ 39:22 「仆人」可能指着「奴隶」或「官员」。而实际的状况中后者要作王统治,比较可能的途径是「篡位」。目前的社会中,「英雄不怕出身低」的状况很多,对整个社会也不算是个问题。但是当时底层的官员要接续王位统治,恐怕都要透过许多不忠实、不公义的手段才能达成,而且一般人也没有统治方面的训练,突然成为王,对社会并不是好事。──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3】「丑恶的女子出嫁,婢女接续主母。」 “婢女接续主母”。更可作:女仆把主母逐出。──《箴言雷氏研读本》 「丑恶的女子出嫁」(23a),可译为「令人憎恶的女子出嫁」。「令人憎恶的女子」如果成了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这个家庭就岌岌可危,因为「智慧妇人建立家室;愚妄妇人亲手拆毁」(十四1)。这是今天女权主义社会的常态。──《圣经综合解读》 「婢女接续主母」(23b),指「婢女」运用心机窃取了男主人的欢心,赶走了女主人,毁灭了一个家庭。这是今天男权主义社会的常态。──《圣经综合解读》 ●「丑恶的」女子:SH 8130,「恨恶」、「讨人厌」。 ●「接续」主母:「继承」。 ◎ 30:23 指的是家庭中的次序受到破坏。不该获得好处或居于高位的人站在高位,将导致家庭次序混乱。──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4】「地上有四样小物,却甚聪明:」 ●「却甚聪明」:SH 2450+SH 2449,连续两个字义都是「有智慧」,加强语气之用。──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4~28四样小而聪明之物】弱小无力的四种补偿是(a)贮藏物;(b)避难所;(c)井然有序;(d)大胆。亨利马太(Matthew Henry)根据这一节经文指出:我们应该羡慕的不是庞大的身躯等,而是这里所提及的这些素质,我们应该对创造这些小物的主倍感惊奇;为了我们无法「为了自己真实的益处而有这样的举动,像这些最卑贱的小物为了他们的益处所做的一样」而咎责自己;而且「不要……蔑视世界上弱小的东西」。 「岩狸」(AV、RV;岩獾;Moffatt 的译法较易理解:「土拨鼠」):这个希伯来词语所指的似乎是 Hyrax Syriacus(叙利亚岩狸),一种「暗褐色之小哺乳动物……,大约像小免子一般大小」(马廷)。牠们是羞怯的受造物,一旦牠们的步哨发出危险的警讯,很快就退到岩石裂缝中(参,诗一○四18)。守宫,AV 作「蜘蛛」,应该译作「蜥蜴」(RV、RSV)。抓等(和合、AV、RV)或「你可以抓在手中」(RSV)都是极合理的译法;后者较为可取,因为(就如托伊所指出的)在其他三句话里面,每一句的头一行都是说到该种小物的限制。——《丁道尔圣经注释》 这条言论的总题是『小却聪明』──或者如我们会说的,『脑强于筋肉』。每一节第一行都强调那些受造物『微不足道』,而第二行却强调牠们的智慧。蚂蚁因有先见之明与勤劳而受称赞(请比较六6~8),穥因艰难的工作和巧妙的工程而受称赞,蝗虫因服从规律和守秩序受称赞(请比较珥二4~9),而守宫则因擅长『取得地方』而受称赞。这言论指明智慧,不是力气,为成功之钥的教训,而且『一种才干(译按:或一千银子──太廿五25)』加以智能地使用,能使人受用不尽。——《每日研经丛书》 四种彰显智慧的小动物。蚂蚁有预备粮食的先见;“沙番”(獾或兔子)找到有保护的住所;蝗虫是一个有纪律的群体(“分队而出”);而“守宫”(蜥蜴或蜘蛛)却勇敢而无惧。“用爪抓墙”。更可作:你可以用手捉住牠。──《箴言雷氏研读本》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自然而得到的宝贵教训。蚂蚁、沙番、蝗虫、守宫,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每一个个体均极其脆弱。蚂蚁象征着勤奋与预备(6:8),沙番象征着自己的藏身处(诗104:18),蝗虫象征着秩序,守宫则象征着勇气。连这些渺小无比的小动物,都按照神所赋予的本性而活出了智慧,倘若万物的灵长、具有神之形像的人,违背创造的本性而陷入罪与虚假,是多么令人汗颜的事情!通过本文,圣徒可以发现关于信仰的以下教训:当象蚂蚁般勤奋而有所预备,以至可以无愧地站在主面前(路12:40),当以耶稣基督为藏身处(太7:24),且为了造就教会,按秩序成为一体而各尽其责(林前14:40),还要壮胆传福音(彼前2:9)。 ──《圣经精读本》 ◎前两种知道要储藏食物、居安思危。后两种知道要依靠团队,或者依靠其他更强大的势力。所以这四种软弱的生物,都得以生存。──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5】「蚂蚁是无力之类,却在夏天预备粮食;」 「蚂蚁是无力之类」(25a),但却知道用积少成多、提前准备来弥补力量的不足,「在夏天预备粮食」(25b)。人也应当从蚂蚁学到智慧,知道自己的「无力」,学会齐心协力、居安思危。──《圣经综合解读》 ●「无力之类」:「不强壮的族群」。──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5~28】25~28节列出四种生物,它们的共同点是「小」(24a),但「却甚聪明」(24b),都能按照神所赐的智慧弥补自己的弱点,在自然秩序中和谐共存。而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岂不更应当用真智慧来弥补自己的软弱吗?──《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26】「沙番是软弱之类,却在盘石中造房;」 「沙番是软弱之类」(26a),无法抵挡捕猎者,但「却在盘石中造房」(26b),用安全的藏身之处来弥补不足。人也应当从沙番学到智慧,知道自己的「软弱」,以神为自己的盘石。──《圣经综合解读》 ●「沙番」:SH 8227,「石獾」。──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6 沙番】叙利亚蹄兔(Syrian
hyrax)或蹄兔(rock badger)是一种有蹄类哺乳动物,住在岩壁和难以接近的多石地带。这种孤独的生活为牠带来保障(见:诗一○四18)。此外,这种动物能够独具匠心地在这种似乎不宜居住的地方居住,是牠适应能力和机智程度的反映。──《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三十27】「蝗虫没有君王,却分队而出;」 「蝗虫没有君王」(27a),但却能顺着神所赐本能的管理,倚靠团队、「分队而出」(27b),规模之大超乎想象。人也应当从蝗虫学到智慧,以神为「君王」、弟兄和睦同居,而不是互相争斗。──《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27 蝗虫】有关蝗虫破坏能力的讨论,可参看:阿摩司书四9;约珥书一4~7的注释。蝗群似乎没有领袖而能集体行动的事实,使牠们的威力更加令人生畏。──《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三十28】「守宫用爪抓墙,却住在王宫。」 「守宫」:即壁虎。本节指壁虎虽用爪在墙上爬行,但能进入王宫去,或可译作「守宫
──
你可以用手去抓,它却住在王宫」(吕振中译本),表示壁虎这样细小的动物竟然住在王宫里。──《串珠圣经注释》 “守宫”就是俗称为壁虎的蜥蜴,长于在石壁上爬行,小小动物能爬进王宫的墙壁。──《启导本箴言注释》 「守宫用爪抓墙」(28a),指壁虎利用脚趾上的吸盘游走于墙上,但却有智慧「住在王宫」(28b),在结构错综复杂的王宫里进出自如。因此,人虽然弱小如壁虎,是恶人和淫妇一心想要抓住的对象,如果他小心谨慎、顺从神所赐的智慧,同样也可以应对自如。──《圣经综合解读》 ●「守宫」:就是俗称的「壁虎」。 ●「用爪抓墙」:原文是「用手就可以抓住」。──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8 守宫】守宫(壁虎)能够在地上爬行(利十一29)到王宫等防守最严密的所在,可能令他们成为想要在这种高贵地方居住之人的钦羡对象。还有一点就是守宫虽然没有天然的自卫能力,普通人一手就能把牠们抓住,牠们却能充分利用既有的长处,得以成功。──《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箴三十29】「步行威武的有三样,连行走威武的共有四样:」 「狮子」(29节),强调其无畏的气概。──《圣经综合解读》 ●「威武」:SH 3190,「做的好」、「做的正」、「做的完美」。──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9~31】这几节明显地把在行列前头一个王威严的举止态度,与狮子、谷仓场上的公鸡(译按:中文本作『猎狗』,还有译本作『战马』)、公山羊威武的步态作比较。鉴定第二个动物为公鸡是不确定的。这个鉴定是依据七十士译本(见标准修订本的注脚)。希伯来原文按字义为『腰部以带束紧的』,明显是浑名像『大步行走者』。其他的建议有灰狗(钦定本),或战马(新英文译本的注脚)。这一节最后部分是『无法了解的』(新英文译本的注脚),而且有些注释家曾认为第四个动物不是指一个王。我们若接纳标准修订本对其意义的猜测,这言论是表达一个王合适的庄严举止──除非这话是对他壮丽和华饰之铺张温和的嘲弄,在这种情形他会完全赞成我们现代王室的『平民化的行藏』了。――《每日研经丛书》 步行时显出其威武的四种动物。──《箴言雷氏研读本》 29~31节列出四种生物,它们的共同点是脚步威武。按着神的形象被造的人,若是敬畏神、活出真智慧,也能走出得胜的威武样式,不必惧怕任何人,因为神必「指引他的脚步」(十六9),「祂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三26)。──《圣经综合解读》 ◎当然这段箴言重点就是「有整排士兵的君王」,像狮子一样可以毫无畏惧。所以不要任意敌对君王,君王也必须维持军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29~31四样威严之物】这段经文甚至比第18~20节更为保持在认知的领域中(就像艺术家以艺术家的资格所做的一样),而末予以道德化或哲理化,神学上的含义(创造者的大能与智慧──参,1~5节;伯三十八~四十二6)则是蕴含在其中,丰富了观察者的喜悦之心,彷佛有夕日可以观赏,却没有打扰它一般。——《丁道尔圣经注释》 【箴三十30】「就是狮子乃百兽中最为猛烈,无所躲避的;」 「无所躲避」:狮子无需在任何动物面前回避。──《串珠圣经注释》 “无所躲避”是说在任何事物面前从不畏缩。──《启导本箴言注释》 ●「最为猛烈」:SH 1368,「强壮的」、「大能的」。 ●「无所躲避的」:「无论遇见什么,决不退缩」。──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31】「猎狗、公山羊,和无人能敌的君王。」 第二行例子直译为「腰间整束狮子」,在现代希伯来文的意思是欧掠鸟(在所有不大可能的候选者中,因其扰嚷的摇摆步伐而中选);古代译本一致译作在谷仓旁空地上的「雄鸡」(RSV)──这当然是个出了名的昂首阔步者。「灰狗」(AV、RV)与「战马」(RV 边注)是其他可能的译法,但我们已经失去了解开这个绰号的钥匙。至于第四个范例,「有军队与他同在的君王」(参,RV 边注)是「有 ~alqu^m 与他同在的君王」〔把 ~alqu^m 当作是一个亚拉伯文的外来字(参英文的「代数学」──'algebra',「亭阁」──'alcove'),意思是「百姓」或「义勇军」〕这个词组一个非常有可能的译法;AV、RV 采用推论的译法「不兴起来敌对他」,过度曲解了文法与句法。——《丁道尔圣经注释》 “猎狗”。也许更可作:高视阔步的公鸡。“无人能敌”。更可作:面对敌人时。──《箴言雷氏研读本》 「猎狗」:意难确定,古本译作「雄鸡」。──《串珠圣经注释》 “猎狗”亦作昂首阔步的“雄鸡”。──《启导本箴言注释》 「猎狗」(31节),可译为「昂首阔步的公鸡」(英文ESV译本),指公鸡在母鸡群中游走(七十士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公山羊」(31节),指在羊群前面领路的公山羊(七十士译本)。──《圣经综合解读》 「和无人能敌的君王」(31节),原文是「有整排士兵的君王」(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综合解读》 ●「猎狗」:SH 2223+SH 4975,实际的意义是什么有争议,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译经者都翻译为「昂首阔步的公鸡」。七十士译本与叙利亚译本都是翻译为公鸡。──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无人能敌的君王」:「有整排士兵的君王」。 【箴三十32】「你若行事愚顽,自高自傲,或是怀了恶念,就当用手捂口。」 这个劝勉是叫人停止行恶。──《箴言雷氏研读本》 「用手摀口」:此处指静默等候责罚。──《串珠圣经注释》 「用手捂口」(32b),指立刻停止愚昧的行为和所怀的「恶念」(32b)。人若受到「恶念」的试探,并不是罪;但顺从「恶念」,「行事愚顽,自高自傲」(32a),就成了罪。所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说:「你无法避免鸟从你的头顶飞过,但你可以不让鸟在你的头发里筑巢。You cannot keep birds from flying over your head but you can keep them
from building a nest in your hair」。──《圣经综合解读》 ●「怀了恶念」:「设计恶谋」。 ●「用手摀口」:意思是「禁止自己发言」。──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箴三十32~33结束的呼召──要谦卑】谦卑乃是这一章经文潜在的意向,已经给读者留下(直接或对比地)敬畏神(1~9节)、节制(10~17节),与惊奇(18~31节)的印象,最后则显明为使人和睦的行为(32、33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章表面上讲的是骄傲,骨子里称赞的是谦卑。谦卑的人心存敬畏(1~9节),又能自制(10~17节),可成就难测的事(24~31节),行事为人心平气和(32~33节)。 “用手捂口”是说应立刻停止恶念和愚行。激动怒气必起争端,就象摇牛奶必成奶油一样必然。──《启导本箴言注释》 32~33节是「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1节)的结论。──《圣经综合解读》 【箴三十33】「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摇牛奶……扭……激动(AV、RV)全都是用来翻译一个重复出现的字,「挤」(RSV)或压。汤森(W. M. Thomson)94描写巴勒斯坦的亚拉伯妇女活泼地扭着一个悬吊三脚架上,装满了牛奶的大皮袋的情形。希伯来文的鼻子(~ap{)与怒气(~appayim)这两个字非常接近,更使这句话格外有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鉴于某些后果,想发怒的人必须自制。──《箴言雷氏研读本》 「摇牛奶必成奶油」:搅拌发酸的牛奶,乳会凝结。本节以摇牛奶和扭鼻子的结果比喻争端起非无因,劝人不要惹动别人的怒气。──《串珠圣经注释》 扭鼻子……激动怒气: “鼻子”和“怒气”,作者似乎是故意采用了两个相近的词汇,以此来强调对偶句的妙处。激烈的争执,有时会引发杀人罪。本节教训我们,在发生争端之前,安静自己的心(太5:22)。──《圣经精读本》 「摇 מִיץ/mets」(33节)、「扭 מִיץ/mets」(33节)和「激动 מִיץ/mets」(33节)原文都是同一个字,意思是「挤压」。──《圣经综合解读》 「摇牛奶」(33a),是把酪浆放在羊皮袋里,摇晃一个小时,可以使奶油从酪浆中分离出来。「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33a),是比喻凡事都有后果,所以「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33b)。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个人本主义泛滥的时代,许多受过高等教育、「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二十六12),却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带来后果,因为有父母或全社会替他们承担后果。这样一个不知后果的世代,如果不能停止「行事愚顽,自高自傲」,必将毁于自己的愚昧。──《圣经综合解读》 ●「争端」:SH 7379,「言词上的争辩」、「法律上的争讼」。 ◎就算不能阻止自己的错误想法,至少可以制止邪恶执行出来。世界上的事情,大致上是遵守因果律的,怒气会导致冲突或争讼。── 蔡哲民等《箴言研经资料》 【思想问题(第30章)】 1 本章2~4节和伯38章; 39章; 赛40:12~26; 罗11:33~36有何相通之处? 2 我国圣贤提倡「中佣之道」,这与7~9节的内容是否相符?由此看来,主祷文中(太6:9~13),「今日」一词有什么含意? ──《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