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一章拾穗

 

【結一1「當三十年四月初五日,以西結(原文作“我”)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中,天就開了,得見 神的異象。」

「三十年」可指瑪拿西王的第三十年,但那時並未被擄,不足置信。這可指約西亞王之宗教改革第三十年,再有四十年被擄,正湊足七十年,是耶利米書廿五章十二節的預言。但是這樣計算未必準確。這也可能指先知的年齡。

「在迦巴魯河(楔形文作na^ru Kabari)」原為灌溉用的運河,溯源於幼發拉底河(聖經稱之為「大河」),向西南流經尼普珥(Nippur),在伊勒克(Erech)附近,再流歸大河。5現今的地名為Shat]t] en-Nil

「神的異象」,「神」字可能是指「屬神的」,表明這是超自然的十分神奇的異象,因為這是異乎尋常的,以西結以這樣的用字為形容詞,也出現在八章三節及四十章二節,表明肉眼所看見的,還需要神的能力幫助,才可明白。

「異象」一詞是多數,這可能不是指以西結所看見的異象有好幾個,而是指異象的概括性,有人稱之為Plural of Generalization7這多數可能不是量的,而是質的,仍可視為單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三十年」:可能是指先知自己的年齡;他三十歲那年剛正式加入祭司事奉的行列(參民四3)。

         “三十年”。可能是以西結自己的年齡;如果他仍在耶路撒冷的話(民四3),也可能是他應該擔任祭司的年齡。──《雷氏研讀本》

         「三十年」:可能是指先知自己的年齡;他三十歲那年剛正式加入祭司事奉的行列(參民4:3)。

          「四月」:以當時日曆計,應是夏季時分。

         「迦巴魯河」:是由巴比倫北邊幼發拉底河分支出來,途經尼普爾城,到了吾珥南方再流回幼發拉底河。尼普爾城曾發現發猶太人移民的遺跡,另按本書記載,被擄的猶太人住在河畔的提勒亞畢(參三15)。就在選民流落異鄉、沮喪憂愁的情況下,以西結看到異象。──《串珠聖經注釋》

         “三十年”:可能指以西結當時的年紀,即三十歲。以西結為祭司(一3),在此年紀,如果聖殿未毀,他應該在殿內充任祭司(民四3)。本章所記是以西結蒙召作先知時所見的異象。

“迦巴魯河”:是巴比倫東南部一道供灌溉用的運河。很可能是被擄的猶大人禱告的地方。

“被擄的人”:指猶大國被擄到異國的百姓。他們到達巴比倫後,所過並非囚徒生活,而是可以在指定的區域內自由居住、生活。從迦巴魯河畔的尼普爾城掘得的文獻中,有猶大人開設商行,從事貿易的記錄。許多被擄之人定居之後,生活富裕,到獲釋可以返歸故土時,反不願意回去(參拉二6467;八15及注)。──《啟導本註釋》

 

【結1 迦巴魯河】迦巴魯河不是真正的河流,而是一條運河。這運河在巴比倫城北面從幼發拉底河分叉出來,朝東南方延續六十哩,再在以力附近與幼發拉底河會合。這個灌溉運輸的水道系統稱為「巴比倫的眾水」(詩一三七1;和合本:「巴比倫的河」)。它兼有擴闊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之耕地,和為沿途的小型居留地提供水源的作用(見三1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1 啟示文學的異象】異像是啟示文學的特色;充滿這些異象的,是和神為創造主的各種能力有關的形像。神的使者通常會向先知解釋其中的信息(見:啟一13)。亞喀得文學中有幾篇著作,可說是具有聖經啟示文學某些特色的原始型,但沒有一樣是很接近聖經的樣式(有關最接近之關聯的討論,可參看:但以理書十一章的注釋中,有關亞喀得啟示文學的附論)。豐富象徵是啟示文學最易辨認的特色,這些象徵大量引用神話的主題。預言文學甚少詮釋其中的象徵。異象本身往往不是以象徵的方式,預言將要發生的事,而是作為傳達神將做何事之信息的場合。如今大部分學者都認為以西結的預言性異象對後世的啟示文學很有影響(見:但七~十二;亞八~十四)。譬如說:他看見神在閃亮的車上設立寶座的異象,成為但以理書十56,以及偽經《以諾一書》十四18的一部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1  一段漂流的歲月,一個伴隨同胞被擄往巴比倫的先知……】以西結在猶大出生和長大。公元前597年在他準備在聖殿任祭司的時候,巴比倫人攻擊耶路撒冷,擄走了一萬人,以西結本人也在其中(參王下24:10-14)。整個民族面臨著毀滅。四、五年後,以西結滿三十歲時(這是成為祭司的法定年齡),神呼召他作了先知。在以西結於巴比倫事奉的前六年裡(1:3),耶利米仍在猶大向留下來的人宣教。而但以理則在尼布甲尼撒王的王宮供職。猶大人的流放地在迦巴魯河邊,也就是巴比倫與幼發拉底河相會之處。──《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12 年代小注】約雅斤在位第五年是主前五九三年,四月初五日是西曆的七月底。這個年代計算方法,將約雅斤在耶路撒冷被圍之時登基計算在內。按照《巴比倫年鑒》,他是在主前五九八年十一/十二月開始作猶大王。至於「當三十年」是什麼意思則眾議紛紜,因為主前五九三年並不是任何紀年系統的第三十年。一個常見的說法認為這不過是指以西結本人的年歲,使他有資格在這些事上發言。因為這時他正式達到容許祭司供職的歲數(民四3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1~3序言:交代先知蒙召異象的時間與地點。首節以第一人稱 , 而2, 3節是以第三人稱,作為對1節的詳細注釋。──《串珠聖經註釋》

         簡略地記述了以西結看見異象的時間、地點及背景:①時間三十年:根據利未人是從30歲開始服事聖殿的事實(4:2,3),將這三十年視為以西結蒙召時的年紀。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根據以禧年為始計算方法的,猶太拉比將這一年視為自約西亞王18(禧年)起的第30(代下34:8,14)。②地點:迦巴魯河邊:這是長達150公里的大運河,它是幼發拉底河的支流,經過普樂城之後,再次與幼發拉底河會合。背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在第二次入侵猶大時擄走了剛剛登基3個月(B.C.597)的約雅斤,第五年即B.C.593(以陰曆為基準),以西結同其他以色列人一起被擄,在迦巴魯河附近的提勒亞畢生活(王下24:8-16;代下36:9,10)。異象: 也可稱為幻象,可以考察聖經中異象的概念和特點:①定義:異像是為了顯明未來的秘密,神所直接賜給預言者的一種啟示手段。②範圍:i.彰顯耶和華的榮耀(3:23;15:1);ii.預示個人的命運(9:10;10:9-16;18:9);iii.指明國家的命運(8:1-11,25;2:19;1:18-21);iv.指出末世論性的事件(15:1-8;20:21;22)。③特徵:i.曉諭神旨意的一種啟示形態(12:6);ii.可以用人的知識和理性理解(7:15,16);iii.發生在歷史中的空間(1:1-3);iv.必得以成就,這也是異象與假預言的區別(12:21-28;14:14)。④作用:i.指明未來的生活方向(46:2-5);ii.預告將來的事(21:2-4);iii.警告審判(撒上3:15-18);iv.安慰和鼓勵軟弱的人(18:9)。⑤意義:古代正統預言家們認為,所謂“異象”就是傳達神旨意的方式和彰顯“耶和華旨意”的方法,亦即神曉諭他們即將發生在歷史中之一些事件的含意。因此,異像是:i.神的一種自我啟示方式,表明神全權掌管世界史和救贖史;ii.既超越了這世界,又介入和統治這歷史(1:15-21;4:10,17)。 ──《聖經精讀本》

 

【結一1~27倘若不制止罪惡,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猶大歷史就體現了這一點。他們的不斷悖逆,終於惹動了神的審判,他們也就從榮耀的選民淪為奴隸,並且外邦人(巴比倫)的鐵蹄即將要蹂躪他們的祖國。一些敬虔之人將審判視作自己的罪價,認為一切都已無法挽回;而大多數人以為耶和華只是在耶路撒冷大吹大擂的神,他們敗給巴比倫等於耶和華敗給了巴比倫神,從而更加硬著頸項陷入罪的深淵。正是在這種屬靈環境和歷史背景中,神呼召了以西結,使他在B.C.586耶路撒冷淪陷前後宣告關於審判的警告(1-32),對悔改和救贖的應許(33-48)<緒論>。本文記錄了在耶路撒冷淪陷之前,神呼召以西結作告知的事件。前半部論及了以西結蒙呼召的情景(1:1-28),後半部則論到了呼召的內容(2:1-3:27)。由此可知:①神的宇宙性主權:神的主權並不局限於以色列地區和歷史,神掌管整個人類歷史和宇宙;②神大愛的偉大:神沒有永遠毀滅悖逆自己的百姓,而是主動地來尋找他們,向他們顯明悔改之路(9:13;5:8);③神永遠的拯救行動:雖然以色列墮落成了奴隸,但神繼續展開拯救行動,拯救以色列的餘民(14:2;23:3)這表明神的拯救事工將會持續到世界的末日。 ──《聖經精讀本》

 

【結一1~28在記錄以西結蒙呼召作先知的具體內容之前<摩 緒論,先知與祭司職分>,1章首先介紹了他蒙呼召的背景。在奇異的異象中蒙呼召的,除了以西結之外還有以賽亞(6:2-8)和啟示錄的作者約翰(1:9-20)。我們可在相關經文中考察此異象的內容和含意,以西結蒙呼召作先知的事件具有以下意義:①在烏雲密佈的絕望中,神射出了希望之光,神並不是神沒有能力的神,而是掌管和統治全宇宙的天地之主宰;②神將勝過任何逼迫和嘲笑的能力賜給了為他作工的僕人,也必賜給我們為他作工的力量(9:1;彼後1:3)。 ──《聖經精讀本》

 

【結一2「正是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四月初五日,」

         “第五年”。即主前593年。──《雷氏研讀本》

         「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約主前五九二年。──《串珠聖經註釋》

         “約雅斤王被擄去第五年”:主前592年。以西結在主前597年被擄(王下二十四12),猶大國人口中的精華都在此次被擄;最後也是最全面的一次在主前587年,全國敗亡。──《啟導本註釋》

 

【結2 約雅斤王被擄】主前五九七年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的軍隊攻陷之後,約雅斤王與大部分的首領,和猶大社會中有影響力與富有的人,一同被擄出國(見:王下二十四817)。巴比倫的食物配給名單提到有若干分量的油,供應給「猶大王」和其他高級戰俘和王室家眷。最後到了五六一年,在尼布甲尼撒的繼承人以未米羅達(巴比倫語作阿默珥瑪爾杜克)年間,約雅斤從獄中(大概是軟禁在家)得釋,可以在王宮中自由行動(見:王下二十五2730)。他客死於被擄之地,猶大王國至此終結。──《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3「在迦勒底人之地、迦巴魯河邊,耶和華的話特特臨到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降在他身上。」

「迦勒底人之地」必指巴比倫地。迦巴魯河邊,再重複第一節。耶利華的話臨到以西結,他那時還承受家庭的傳統,充任祭司。現在蒙召為先知,因為有耶和華的話臨到他。中譯詞「特特」,似有特別的重點,但是原文中並無呈現,除非在經文評鑑中,認為兩個重複的字作為加重語氣,第一個字為無定詞(h]ayoh infinitive absolute),第二個字為主要的動詞(h]ayah)。

「耶和華的靈」或作耶和華的手,在本書常強調為耶和華的同在與能力(三1422,八1,卅三22,卅七1,四十1)。──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迦勒底人之地」:即巴比倫。

          「靈」:原文作「手」指 的大能(參出9:3; 41:20)。──《串珠聖經註釋》

         以西結身為祭司,在他的預言中,時是提及與祭祀有關的事。一章及十章所記神榮耀的異象,使人聯想起摩西會幕裡神的榮光。八~十一章記載神榮耀上升時的情景,顯明作者十分熟悉當時的祭祀制度,四十~四十八章,充滿了祭司利未人常用的專門用語。此外,書中也提及祭司潔淨條例(四13)及安息日禁令(二十12),這些都與祭祀制度有關。──《啟導本註釋》

         本節表明以西結的事工不是出於己意,乃是從神那裡直接領受的任務。這教導我們,當靠著聖靈的工作和能力傳神的話語,而不能憑著自己的智慧(林前2:4,5;帖後1:5)。 耶和華的話特別臨到…… 以西結: 意指有異於平常,耶和華直接而強有力地臨到了他。為了把神的旨意傳達給百姓,神有時會使用獨特的方法(3:2-12;6:6-9)。這是為了表明神所賦予的使命非常重要,而且此事是出於神。是為了使以西結更有效地擔當使命,而賜給他神之力量(18:32;12:2)。這教導我們,傳講神話語的人,為了更好地擔當這使命,必須領受從上頭而來的聖靈之大能(40:31;1:8;4:8,31)。 ──《聖經精讀本》

 

【結3 被擄社群】主前五九三年時,有以西結作為其中一員的被擄社群是個相當小的群體──大約只有一萬人。然而按照列王紀下二十四1416中尼布甲尼撒外遷人口的名單中,這些人似乎包括軍事、政治、宗教領袖,以及巴比倫王無數建築工程中用得著的工匠。受過訓練的士兵大概亦被巴比倫的軍隊所徵用。大部分的猶大人口要到主前五八七年之後,才加入他們在美索不達米亞之同胞的行列。將人質和叛逆屬國的大部分人口外遷,是亞述和巴比倫廣為使用的政策。巴比倫將被擄者在自給自足之村鎮中安置的習慣,在尼普爾的文獻中得到了證實。被擄對於猶大人來說雖然是痛苦難忘的經驗,先知依然鼓勵他們在新的環境中安頓下來(見:耶二十九423)。波斯時代的文獻證據(主前五世紀的穆拉舒〔Murashu〕文獻),顯示他們接受了這個忠告,創辦了生意,耕作了田地,在被擄之地自成一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4「我觀看,見狂風從北方刮來,隨著有一朵包括閃爍火的大雲,周圍有光輝,從其中的火內發出好像光耀的精金,」

「北方」在這裏不是指方向,而是指風勢,風力很強,是強勁的北風,寒勢逼人。這不是普通的風,是狂風,是暴風,呈現非常的景象。

「風」指影響,「雲」指景象,「火」指行動。神的榮耀有無限的威勢,也含有公義的性質,因為耶和華是烈火,「閃爍火」在神降予埃及的雹災中(出九24),也有同樣的描述,「雹與火攙雜」,似有超自然的力量。

「精金」一詞甚難翻譯,僅在本章廿七節及八章二節,都是指耶和華的華麗。七十士譯本譯為「金黃色」如果追溯亞甲文的涵義,指寶石的閃爍,在神話中描述神明的面頰,是近東人對神明的想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西結看見一朵閃爍的大雲,中間發出耀眼精金的光芒。──《雷氏研讀本》

         「風」、「火」、「雲」:都是神顯現時的徵兆。(參出19:16-18; 王上19:11; 18:7-15)。

          「北方」:從地理形勢看,這季節刮北風是常見的現象。

          「精金」:原文不詳,可能是指一種發光的金屬,象徵神的威嚴。──《串珠聖經註釋》

         在此異象中,以西結看見一朵雲彩,雲內好象有耀眼發光的金屬物。

先知以西結見此異象時,是以被擄者身分,住在充斥偶像的外邦之地,遠離神榮耀的聖殿。當時,他看見了一個異象,顯明神榮耀的尊榮,也顯明神比他在異教環境中所見到的一切更為可畏。這異象在先知心目中,刻劃了肉眼所不能看見的以色列神的偉大。這異象更說明世上所發生的事,並不完全受自然定律操縱,而是由一位活的聖靈所掌管(一2021)。在人的計畫的喧嚷之上,有神權威的聲音在那裡說話(一24)。──《啟導本註釋》

         從北方: 有人認為“北方”象徵神的榮耀所停留居的地方(48:2;14:13)。但是在從上下文脈來看,這北方象徵著為審判猶大而從北部巴比倫襲來的神猛烈的審判。精金:字面意義是“瞳孔”,在這裡是指“透明而發出黃色光芒的礦物”。 ──《聖經精讀本》

 

【結4 神顯現的基礎】神顯現所牽涉的,是神向人類彰顯祂的臨在(見:出三,神在西乃向摩西顯現的經典案例)。這顯現可能是神有位格的親臨──雖然這些段落從來沒有詳述神的位格──對於身歷其事的人來說,這能構成極大的恐懼(見:創二十八1617,三十二2430)。使人心生敬畏的,是神「榮耀」(kabod)所明證的權能,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史詩中,這也是神明的屬性之一(稱之為梅嵐穆)。神顯現的目的往往是呼召人事奉祂。如此,以利亞雖然已經以先知身分事奉耶和華,在何烈山與神會面時卻蒙召擔任更大的任務(王上十九)。每位大先知都曾經歷神的顯現,作為他們事工開始的記號。例如:以賽亞的異象(賽六)包含了耶路撒冷的聖殿,又令人聯想到摩西的經歷;耶利米的蒙召則有登基的意味(耶一)。就以西結而言,神的出現可以用勢不可擋和神秘來形容。神的車子、隨行之活物,以及祂對一切自然力量的掌管,都隱含著祂權能的象徵。先知一旦被神揀選,當然終歸會接受其任務。但一般來說,他們都有推託的傾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4~14關於四個活物的異象,實在難以解釋。他們有:①四個臉面、四個翅膀、四個手、腿等;②有人的形象;③動作有條不紊而敏捷(9,14)。顯現此異象的目的是:①啟示神是為了成就自己的護理,事先預備,並使之成就的全能之神(11:7-11);②神絕不放縱不義,是不能居住在不潔淨中的聖潔之神。他的形象和意義如同下列圖表。 ──《聖經精讀本》

 

【結一4~14四活物為何物?】

答:這是先知以西結在巴比倫之北境迦巴魯河邊,首次聽見神的異象。他在異象中所看到的四活物,就是侍立在神面前得基路伯Cherubims(結十20;參十三題),是神的使者,乃屬於天使之一類(參廿七題)。他們有人的形象,各有四個翅膀,彼此連接。四個臉面,前有人臉,右有獅臉,左有牛臉,後有鷹臉。這四活物如同閃電一般來往奔跑,聲音如大水。在其上的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象,寶座之上,有人的形狀,周圍有光輝如雲中之虹的形狀。另有四個輪子,其形象水蒼玉,輪輞周圍有眼睛,隨著四活物行走,在旁轉動,(結十6),隨其上升。這是神向以西結顯現時的形象,象徵祂的榮耀、全能、威嚴和聖潔。——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結一4~28上】異象:先知所見的異象,顯示以色列的神並不局限於耶路撒冷的聖殿, 的寶座行走四方,並在異域向被擄的以色列民顯現。──《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5「又從其中顯出四個活物的形像來。他們的形狀是這樣:有人的形像,」

「四」是完整的數目,耶和華的能力來自四方,使死者復生(卅七9),撒迦利亞書一章十八節有四角,是地上強權的表徵,又有四個工匠,給予打擊,是耶和華安排的反對之權力。在但以理書二、七章四個時代,代表人類歷史的整體。這裏四活物,將神的寶座肩荷,表明耶和華的能力。

「有人的形像」因每一活物都有不同的表像,內涵不同的意義。人常代表智慧,說明服役的靈──天使有智慧,也闡明神是無所不知的,祂是全知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四個活物”。被確認為基路伯(一○15,20)。參看啟示錄四章6節的腳註。基路伯是某個等級的天使,他們負責守衛神的聖潔。他們看守通往生命樹的路(創三24),而兩個基路伯的形象也固定在約櫃的施恩座上(出二五1822)。撒但原本是一個基路伯(二八14,16)。──《雷氏研讀本》

         「有人的形像」:即站立如人。──《串珠聖經註釋》

         四個: 希伯來語的“4”指神的無所不在<啟 緒論,聖經中出現的數字的象徵意義>。“四”多次出現在本書中(6,8,10,15,16),意指神掌管東西南北的整個宇宙,是全知全能的神(139)。當時,猶大的假預言家們教導說,神只居住在耶路撒冷聖殿中,必保守自己的殿不被毀壞(13:16)。他是無所不在的神(17:24),在千里迢迢之外的巴比倫河顯現給了以西結,指出了猶大人的錯誤思想(13:8-6)。 活物: 是神顯現給以西結的第一個異象,指護衛神的聖潔,且按照神的旨意,順從和服事的天使,即基路伯<10:9,關於基路伯>。這些基路伯的形象和活動,告訴我們以下教訓:①互相效力:正如活物的翅膀為了成就神的目的而相連在一起(9,11),在教會中,各肢體也當互相效力(8:28);②多樣性:為了主的事工,應該具備智慧、勇氣、誠實、敏捷等多種品質;③迅速:不可延誤所承擔的工作,要迅速完成(12:11;林前4:2)。 ──《聖經精讀本》

 

【結5 古代近東作為寶座守衛的有翼直立活物】古代近東藝術中,有人臉面的有翼活物為數極多,甯魯德和尼尼微的亞述王宮和廟宇之中尤其常見,但大部分都是四足的。例子包括了在亞述王西拿基立的甯魯德王宮遺址中所發現的幾個巨大守衛像。一個是有人頭的有翼公牛,另一個則有獅身和人面。亞述納瑟帕建于卡珥胡的王宮則有這一類的雕像,有計劃地安置在王宮和廟宇的入口和寶座所在的房屋之中。其巨大身材(高達八呎)特意令一切進入的人心生畏懼。敘利亞腓尼基的藝術也有類似之有翼獅身人面獸像(具有獅子的身體、鷹的翅膀、人的頭)。直立(兩足)的複合性活物則較少佐證。位於甯魯德的寧努他廟有一些四隻翅膀的鷹頭人身像。而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圖像所描繪的,則是具有四隻翅膀、人頭、牛足牛蹄的直立活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5 <syncBible ref=1:5>四活物的形像有何象徵的意義?早期教會的信徒是如何理解四活物意義的?】

    四個活物中每一個都有四張臉,象徵著神那完美的本性。有些人認為,獅子象徵力量;牛象徵兢兢業業的服事;人代表智慧;鷹代表神聖。其他人認為,這些乃是神最威嚴的活物,因此是代表了神的整個創造。早期教會認為,這四活物和四本福音書之間的關係是:獅子是馬太福音,基督代表猶大的獅子;牛是馬可福音,把基督描述為僕人;人是路加福音,把基督描述為完全的人;鷹是約翰福音,把基督描述為神的兒子,被高升並且成聖。約翰在啟示錄第四章中的異象,與以西結的異象並行不悖。──《靈修版聖經注釋》

 

【結一5~11“四個活物”:“四”是完整的數目。本書一再用到“四”字,如四個臉面、四個翅膀、倒臥四十日、分散四方、四輪等。這些“活物”就是十20的“基路伯”。基路伯是守護神寶座的天使,表明神的聖潔和神聖不可侵犯。基路伯保衛神的公義(比較出二十五22;三十七9)、神的管治(比較撒上四4;詩八十1;九十九1;結一22,26)。在至聖所內,神的榮耀是住在二基路伯中間(詩八十1;比較出二十五1022)。有人相信《啟示錄》四章中的“活物”也是基路伯(但這些活物和基路伯在形像相似之外,翅膀的數目有差異,參一6;十21;賽六2“撒拉弗”;啟四8“活物”)。基路伯常以不同形象出現。四活物各代表神的造物:1,管理神造萬物的人;2,家畜中力氣最大的牛;3,野獸中最兇猛的獅,和4,飛禽中最威嚴的鷹。──《啟導本註釋》

 

【結一6「各有四個臉面,四個翅膀。」

「各有四個臉面」在第十節再加描寫,人的臉表徵智慧,獅子的面(獅子為萬獸之王),以能力著稱。牛的臉,是表徵勸奮與忍耐,牛是家畜中最有用的,為萬代農作必有的助力。鷹的臉是表徵敏銳迅速。

以賽亞書六章描述撒拉弗有六個翅膀,因為有兩個翅膀遮臉,此處已有臉面,所以只需四個翅膀,四個,或說兩對,兩對以下有手腳,遮體的只有一對(11節),所以稍有不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610 四個臉面的活物】古代近東似乎沒有與這些多面活物完全對應的案例。雖然鷹、牛、獅面在複合性活物中都很常見(實際上,這是美索不達米亞藝術中惟一這樣描繪的活物),同一活物有幾個臉面卻很少例證。一個例子是獅頭之上生了一個人頭。只有遠在羅馬,一臉向前、一臉向後的門神雅努斯(Janus)才稍為符合這模式。本節的活物在用途上也是多方面的。這些活物能夠同時看見四方,與能夠向四面任何一個方向前行的車輪(17節)有相同的功能。兩者都是代表神能力隨時的臨在,以及知道地上發生的萬事。此外,本段所提及之活物的身體(獅、鷹、牛),全都在古代近東藝術中有對應的例子,並且每一個所代表的,都是象徵神全能的某種能力或屬性:獅子表示力量(撒上一23),鷹表示速度和優雅(賽四十31),牛表示豐饒(詩一○六192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7「他們的腿是直的,腳掌好像牛犢之蹄,都燦爛如光明的銅。」

「直」是指他們的腿並無關節,無法彎曲。其實他們前行不是行走,而是飛翔,所以不必將腿彎曲。七十士譯本將「直」(K-ph)作翅膀(K-n-ph),腳帶有翅膀,更可飛翔迅速。他們的腳掌好像牛犢之蹄,那是指他們的腳掌是圓的。亞蘭文譯詞為「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牛犢之蹄”。即圓的。──《雷氏研讀本》

         「好像牛犢之蹄」:可能指圓形,或指靈活敏捷。(參詩29:6; 4:2)──《串珠聖經註釋》

         腳掌好象牛犢之蹄: 牛犢是分蹄的潔淨動物(11:3),這意指它做好了隨時去作工的準備。──《聖經精讀本》

 

【結一8「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這四個活物的臉和翅膀乃是這樣:」

在四面都有翅膀,這四面正形成一個正方形。在每一方都有翅膀,在每面翅膀之下有人手,那麼四面翅膀就有四個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一9「翅膀彼此相接,行走並不轉身,俱各直往前行。」

所謂直行,並非不轉變方向,而是在轉向時毫不費力,因為無論那個方向都是一樣,不必特別轉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彼此相接」:可能指四活物有統一的動作。──《串珠聖經註釋》

         不轉身: 它們的四個臉面向東西南北,故前進時不必轉身或猶豫,無論是哪個方向都可以直往前行。 ──《聖經精讀本》

 

【結一10「至於臉的形像:前面各有人的臉,右面各有獅子的臉,左面各有牛的臉,後面各有鷹的臉。」

無論從那一個方向看,人的臉都是在前面。左右的動物的臉面正好作尖銳的對比,獅子的英勇與牛的穩健是可互為補充的。所以鷹的敏銳雖在後面,仍可在行動上沒有阻礙。──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這四個代表(首先是作為神創造之縮影的人類)也常用來談及四卷福音書。──《雷氏研讀本》

         「獅子」、「牛」、「鷹」:分別為野獸、家畜和鳥類之王。這裡大概是象徵神統管地上一切活物。──《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11「各展開上邊的兩個翅膀相接,各以下邊的兩個翅膀遮體。」

上邊的翅膀必是在臉面之下,翅膀相接,臉面應是分別的,所以四個臉面一定仍舊清晰可辨。「下邊的兩個翅膀」在中譯詞是附加的,果為在英譯詞也必須附加,才將經義分解的清楚。

「腳」在此處的希伯來原文,而亞蘭文譯詞為身體。遮腳或遮身體的下部是一種謙恭的態度。──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遮體」:表示謙卑。──《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12「他們俱各直往前行,靈往哪裡去,他們就往那裡去,行走並不轉身。」

「靈」有帶領的作用,是從寶座而來的。那不是活物的靈(21節),而是耶和華的靈。靈也不會是指風,雖然同一個字,在第四節。

「靈」在亞蘭文譯本作「意旨」,是聖靈的旨意,帶領他們,發動他們,使他們行動一致,向一個目標前行。

可能這裏的重點是在同一個生命的動力,一個本能,一個生命,一個能力,一個動作,一個方向,因為他們只是跟隨凓靈,行走並不轉向。神的靈是生命唯一的根源。──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靈」:指從神而來的推動力。

         四活物與四輪(15-21)構成護衛寶座的戰車(參代上28:18;7:9),而按10:20四活物乃是四位基路伯。──《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13「至於四活物的形像,就如燒著火炭的形狀,又如火把的形狀。火在四活物中間上去下來,這火有光輝,從火中發出閃電。」

四活物是燒著的火炭,又如火把。其實根據第四節的描述,火是在其中,在四活物中間。基本的意義是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耶和華在火中降臨(18節),閃電密雲(16節),好似火把一般。詩篇十八篇九節(撒下廿二9),神駕著黑雲而來,但在他面前有冰雹火炭(13節),可見這是神顯現時而有的火。──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關於四活物的形象”。更可作:在四活物中間。──《雷氏研讀本》

         就如燒著火炭的形狀,又如火把的形狀: 指燃燒的基路伯,意指:①燒毀罪惡的神之聖潔(4:4;12:29);②基路伯向著神的熱心和委身(王上19:10;2:17;林前9:19-23)。──《聖經精讀本》

 

【結一14「這活物往來奔走,好像電光一閃。」

「這活物」不是單數,可譯為這些活物在往來奔走。在文字的結構上,可譯為「在活物中間來往的是一道閃光。」或作「閃爍的電光在活物中間來往。」

電光不僅一閃,可能是灑在滿地,因為原文(bazaq)原意為「分散」。在敘利亞譯文,作「殞落的星」,好似流星一般一閃而過,可說是十分活潑的描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一15「我正觀看活物的時候,見活物的臉旁,各有一輪在地上。」

「在地上」在亞蘭文譯本作「下麵」(mlr~)。可見輪在活物最低的部位。活物不在地上行走,原是在高空飛行的。但是活物有時也在地上,有時卻從地上升(19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1518 輪子的用語】車子同時有朝著四個方向的輪子,當然不能有效地向任何一個方向活動。然而這個意象的目的,是它象徵對世界每個角落的注意──神是全知的。此外,車子是完全高舉在神的四面活物伸展的翅膀上飛行。然而安設輪子本身,已經包含了動感。這一點是從參較守衛亞述宮殿入口的有翼牛像而得出來的。這些牛像很多都有五條腿,表示這活物雖然凍結在浮雕中,本身卻是活躍而動態的。亞述藝術之中也有一些設有高輪輞、多輪輻之輪子的戰車,以西結的意象可能源出於此。如此「輪中套輪」的描述,可能也是表示戰車可以更加穩定,正如現代的卡車使用多個輪軸輪胎一樣。至於輪上「滿有眼睛」的描述,在巴比倫的用語中,橢圓形的寶石稱為「眼睛」。輪輞上閃爍著准寶石,使旁觀者眼花撩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15~21關於四輪的異象,象徵神是鑒察宇宙萬物的神。它們的形狀和含意如以下圖表。此異象告訴我們以下幾個事實:①輪子並沒有隨意行動,而是跟隨在活物之後。這表明地上所發生的所有事件,均受神的護理(104:9-31;12:6;14:17;17:26);②眼睛意指神的全知,他鑒察世間的一切,通曉一切事情(11:7,8;66:7;40:14;林前2:10-13);③自然和整個宇宙的所有活動均取決於神的旨意(103:19;1:11;19:6)。 ──《聖經精讀本》

 

【結一16「輪的形狀和顏色(原文作“作法”)好像水蒼玉。四輪都是一個樣式,形狀和作法好像輪中套輪。」

「水蒼玉」是亞蘭文的譯法。但上述兩處經經文似指紅寶石那類,七十士譯本解釋為鮮艷的黃色。「顏色」或為「作法」,形狀與作法,在本節就提及二次,作法或作設計。形狀與設計,正如臉面與翅膀,都相提並論(911節),必有其用意。可能都是指外表的形態與實際的功能。

「輪中套輪」是在輪中有輪,成為兩層。這也指輪中套上輪,兩個輪可成為四個角落,是交叉的輪。這樣軸心一動,兩個輪就向四方旋轉,可能這是此處的原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水蒼玉”。黃晶石的金黃色。──《雷氏研讀本》

         「水蒼玉」:大概是指金黃色的碧玉。──《串珠聖經註釋》

         好像輪中套輪: 最有力的觀點是小輪在大輪裡面。但是,亦有人認為輪中豎著其它輪子。這些輪子被放在地面上,這表明在天上的神之旨意,必成就在地上的人類歷史中(6:10)。 ──《聖經精讀本》

 

【結一16~17由於兩個輪是以直角相交,所以它們可以往各個方向轉動而不用轉彎。──《雷氏研讀本》

         輪中套輪,各自旋轉,顯現是超自然的車輪。──《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16~18“輪中套輪”:很可能二輪作互相垂直裝置,所以能朝四方直行,表示神無所不在。“周圍滿有眼睛”:表示神無所不知。十章對基路伯有更詳細的描述。天使今天仍在工作,沒有停止保護我們的任務(詩三十四7)。神用“微小的聲音”(王上十九12),也用更不尋常、超乎我們想像的方法,來參預歷史,包括天使的出現。聖經上記載天使以各種形式出現不下三百餘次,他們為神傳報信息(原文“天使”便作“信使”);護衛我們(詩九十一11;太四11);幫助我們完成神交托的工作(來十三2;林前十一10);也執行神的命令和刑罰(太十三41;二十五31)。但天使是被造物,不可以拜他們。──《啟導本註釋》

 

【結一17「輪行走的時候,向四方都能直行,並不掉轉。」

         輪子和活物一樣,沒有繞軸轉動,卻能向四面八方運動。活物和輪子在移動時位置都沒有改變。 ──《SDA聖經注釋

 

【結一18「至於輪輞,高而可畏;四個輪輞周圍滿有眼睛。」

輪輞高而可畏,可有幾種不同的解釋。這很高,不是高而可畏,而是十分崇高。這也可能是看起來很高。「看」與「畏」在原文有點近似。如果將「可畏」作為「看來」,也許可與眼睛相連。許多眼,也可指光亮。是否可象徵神無所不知,輪的轉動,神無所不在。──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輞”。即邊框。“滿有眼睛”。指出神視察一切的能力。──《雷氏研讀本》

         「可畏」:可畏原因不詳,可能指車輪外周(輪輞)長滿眼睛的異形。──《串珠聖經註釋》

         周圍滿有眼睛: 意指神的思考範圍極其廣闊(147:5;40:28),他也在鑒察整個世界(代下16:9;139:1-12)。 ──《聖經精讀本》

 

【結一19「活物行走,輪也在旁邊行走,活物從地上升,輪也都上升;」

所有活物都一齊行動,神無所不能。可見神的寶座在動作中,顯明神的威榮。先知看見神的顯在,不只在耶路撒冷或應許地,甚至在被擄之地,在外邦。──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一19~21描寫活物與輪完全的配合和統一的動作,亦顯示神的全然靈活。──《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20「靈往哪裡去,活物就往那裡去;活物上升,輪也在活物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

         : 是屬靈生命力的源泉,意指神的靈,他掌管基路伯和輪子的所有行動。──《聖經精讀本》

 

【結一21「那些行走,這些也行走;那些站住,這些也站住。那些從地上升,輪也在旁邊上升,因為活物的靈在輪中。」

         神帶來的審判和拯救,有上下、有前後、有左右,也有高低的;也就是神的審判好像有的時候很清楚,有的時候不那麼清楚;有時對高位的,有時對低位的。──《SDA聖經注釋

 

【結一22「活物的頭以上有穹蒼的形像,看著像可畏的水晶,鋪張在活物的頭以上。」

         “穹蒼”。以西結看見四活物頭上有一“平臺”,像“水晶”(或冰)一樣耀眼。──《雷氏研讀本》

         「穹蒼的形像」:在創1:6中指弧形的天空,在這裡則有平穩台形的意思,臺上安放寶座(26);啟4:6把它描寫作「玻璃海」。

          「可畏」:即眩目閃耀之意。──《串珠聖經註釋》

         四活物頭上的“穹蒼”,好像是一個晶瑩光潔的上蓋,將造物和神的榮光分開(2628節)。──《啟導本註釋》

 

【結22 頭上有穹蒼的形象】在四活物的頭頂之上,有一個閃耀如水晶或冰的平臺。古代近東的雕塑藝術有一些是有翼活物托著柱子、寶座,或平臺的樣式。例如主前七世紀尼尼微的亞述王宮裡面,就有一些柱子的柱座是獅身人面獸。同樣主前十二世紀腓尼基的一個有輪祭儀台用的則是人面、獅身、有翼的像。牠的翅膀和頭部似乎是支撐著台的一邊。更重要的一點,是主前第一千年紀美索不達米亞的文獻提到天有三層,每一層的路面都以不同顏色的石塊鋪砌。下層天有碧玉的平臺,通常被形容為有玻璃狀、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外表。按照這些文獻,中層天的路面是天青石(見:出二十四10的注釋),支持著彼勒神(瑪爾杜克)寶座的高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22-23在活物之上,有穹蒼。這是將水分開(創一6起)。所以穹蒼成為神寶座的所在。於是上節有「地上」,這裏必指天上,天上與下地,是指整個的宇宙。──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一22~25此處的穹蒼並不是指天上的穹蒼,而是模仿穹蒼的廣闊空間<伯 緒論,希伯來人的宇宙觀>。此處蘊含著造物主神的威嚴,以西結自然會感到懼怕和敬畏之心(22)。穹蒼下的活物,均展開翅膀,且用兩個翅膀遮體:①正如活物在穹蒼之下展翅待命一樣,聖徒也要為了事奉神,作好各種準備而待命;②要謙卑地順服神的命令(西3:12;彼前5:5)。 ──《聖經精讀本》

 

【結一23「穹蒼以下,活物的翅膀直張,彼此相對,每活物有兩個翅膀遮體。」

         先知設法描繪異象中的各個部份彼此之間的關係。每一個活物有兩個翅膀是直張的,即伸向上方的穹蒼,不一定像有些人所推測的那樣,是為了支撐它。還有兩個翅膀恭敬地折疊在活物的身體上。 ──《SDA聖經注釋

 

【結一24「活物行走的時候,我聽見翅膀的響聲,像大水的聲音,像全能者的聲音,也像軍隊哄嚷的聲音。活物站住的時候,便將翅膀垂下。」

         翅膀的響聲: 音樂表達出了神之榮耀臨格的莊嚴和雄偉(43:2;29:3,4;1:15),其性質就如入筵席時所吹奏的響亮喇叭聲。 ──《聖經精讀本》

 

【結一24-25大水或稱「深洋」,照原意是「眾水」。本書有多處出現(十七58,十九10,廿六19,廿七26,卅二13)都譯為「大水」或「水火」,只有卅一章七節譯為眾水。

「軍隊」一詞應作「軍營」,這是原意。喧譁的軍營與大水的翻騰,二者相連(參賽十七12;詩四十六36)。活物站住,為聆聽神的聲音。將翅膀垂下,表明虔恭的態度,存敬畏順服的人,聆聽主的命令。──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描寫活物行走時發出的聲音,顯示神的威嚴。──《串珠聖經註釋》

 

【結一25「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聲音。他們站住的時候,便將翅膀垂下。」

         那“聲音”是神的聲音。──《雷氏研讀本》

 

【結一26「在他們頭以上的穹蒼之上有寶座的形像,仿佛藍寶石,在寶座形像以上有仿佛人的形狀。」

         寶座的形象: 所謂“寶座”意指萬王之王神的統治,象徵尊敬、恩惠、榮耀和審判(19:3-6;9:4;17:12;1:8;4:16;4:2-6)。人的形象: 預表將要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約壹4:2;1:14)。 ──《聖經精讀本》

 

【結26 寶座車】由於古代近東的神明經常參與遊行,所以有專為搬運他們而設的車輛。主前第三千年紀末葉的一個圓筒形印章所刻的圖畫,是神祇站在四輪戰車或輕車之上,由獅頭、有翼的四足複合性活物拖拉。亞述浮雕中為君王和神明而設的有輪寶座,同時亦設有杠子供人扛抬。──《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26-27有輪,必是車輛,現在說明寶座的車輛。這是在穹蒼之上,穹蒼是在活物的頭以上。所以活物是在中間,在上有穹蒼,在下有輪,活物的上端與下端都有翅膀,現在彷彿有人的形像,不是再指活物,而是指至高者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一26~28這樣的描述指出以西結看見一個熾熱的光芒,有人的形狀,而他知道那是活的,是一個個體(比較約一18)。無論神在舊約時代有多麼光芒的顯現,也不能成就救贖。神不但顯現為人,祂更借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成為了人,以致祂可以死,而死在於救贖工作是必要的。以西結沒有直接看見神,否則他必死無疑。然而,他在巴比倫看見“耶和華〔的〕榮耀”,讓他確信神沒有離棄祂的子民。──《雷氏研讀本》

         先知僅是隱晦地敘述所見的神的形像,事實上整個異象都顯明瞭神不可言喻、超越的威嚴與能力。──《串珠聖經註釋》

         “仿佛人的形狀”:先知在異象中見到神,只是神榮耀的形像,並非直接見到神的面。因為見到神面的難逃死亡(出三46;士十三2123)。

神的榮耀光輝奪日,過去只能在耶城或在以色列地見到的榮光,現在出現巴比倫被擄的人當中,說明神的同在不受地理的限制,祂無所不在,看顧祂的子民。──《啟導本註釋》

         描繪了耶和華的榮耀,使人感到神的威嚴、公義和愛。這給失去存活盼望而陷進絕望和挫折中的以西結,注入了希望和自信,使他能夠擔當好神所賜給他的事工。這異象教導我們:①神是統治全宇宙的偉大之神(26;103:19;19:6);②他是斷然燒毀罪惡的聖潔之神(12:29;帖後1:7,8;12:29);③在審判的洪流中,神也仍然紀念所立的約,施行慈愛和憐憫(9:12-15;22:3;31:3);④在神面前真正發現自我的人,理當如謙遜之人(57:15;4:10)。 ──《聖經精讀本》

 

【結2628 寶座和人的形狀】如此令人目炫的異象,只有彩虹或如火之面容可與之相較。這與美索不達米亞梅嵐穆(「以能力為衣」)的概念相符。這字在美索不達米亞神祇的描述中經常出現(例如:創世史詩《埃努瑪埃利什》對瑪爾杜克的形容)。按照大致同時代的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中層天上鋪以天青石(這翻譯在第26節比「藍寶石」為佳)的平臺,支援著彼勒神內殿和寶座高臺。內殿被形容為好像玻璃或水晶般閃耀。這個異象在細節上,與美索不達米亞常見的傳統主題相符。──《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一27「我見從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圍都有火的形狀;又見從他腰以下有仿佛火的形狀,周圍也有光輝。」

       精金chashmal)。先知試圖用各種重複的語言,描述場面的輝煌燦爛。但這個場面只是原景暗淡得多的複製品而已。因為永恆的天父居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裡,是人未曾看見,也是不能看見的”(提前6:16)。 ──《SDA聖經注釋

 

【結一28「下雨的日子,雲中虹的形狀怎樣,周圍光輝的形狀也是怎樣。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我一看見就俯伏在地,又聽見一位說話的聲音。」

在雲中的虹是神立約的記號(創九13)。這是表明神的華麗與能力,祂有應許,而應許也是帶凓恩典的。這就是耶和華榮耀的形像。榮耀也有形狀,並不包括活物(參閱九3,十418起,十一22),也不指車輛及輪。──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虹的形狀: 意指神的慈愛。就像神在用洪水施行審判之後,展現給挪亞的彩虹一樣,即便是在審判猶大王國以後,神依然也沒有忘記關於拯救的應許(16:60;19:16,17;4:3)。 ──《聖經精讀本》

 

【結一<syncBible ref=1>以西結於何時履行先知的職分?】

    以西結最後為神說話(二十九17)的時間是西元前571年。以西結是巴比倫人在西元前597年二度攻佔猶大時被擄的。巴比倫人於西元前586年,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攻猶大徹底摧毀了耶路撒冷,燒毀了聖殿,並擄走剩下的百姓(參王下第二十五章)。以西結記載了從他自己被擄那年起(西元前597年)所傳達信息的所有日期。他的第一個預言是在到了巴比倫(西元前593年)四至五年之後發出的。──《靈修版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1章)】

 想像你是以西結,面對這樣一位滿有威嚴與能力的神,你會有什麽態度?

今天我們在敬拜中,在生活裡面對神時,態度有否不同?

 ──《串珠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1>

  以西結於何時履行先知的職分?】以西結最後為神說話(29:17)的時間是公元前571年。以西結是巴比倫人在公元前597年二度攻佔猶大時被擄的。巴比倫人於公元前586年,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進攻猶大徹底摧毀了耶路撒冷,燒毀了聖殿,並擄走剩下的百姓(參王下第25章)。以西結記載了從他自己被擄那年起(公元前597年)所傳達信息的所有日期。他的第一個預言是在到了巴比倫(公元前593年)四至五年之後發出的。──《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28-~15使命:此段記述先知見到異象之後所領受的使命。神透過言語及象徵的經驗,呼召以西結為先知,命令他前往以色列本國(參2:3; 3:4-5),以及在被擄的同胞(參3:11)當中提出警告。出發之前 、先知必須先裝備自己,完全順服神的旨意,無論聽者是有心或無心,都坦然無懼地傳講耶和華的信息,因為以色列是「悖逆的國民」。──《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