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九章拾穗 【結九1】「他向我耳中大聲喊叫說:“要使那監管這城的人手中各拿滅命的兵器前來。”」 先知聽見大聲的喊叫,是審判的宣告。這正如七章七節的宣佈:時候到了!這是刻不容緩的事。這聲音呼叫之後,就有人從北門進入。現在都在聖殿的最中心地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監管這城的人”。更可作:這城的劊子手。──《雷氏研讀本》 【結九1~2】監管這城的人: 看守城池的並非巴比倫軍隊,乃是神的天使。“監管的人”亦可譯作“施行懲罰的人”,他們如同來審判所多瑪的天使一般(創19:1)。他們手拿足以令惡人粉身碎骨的鐵錘般武器,一聽到神召喚就立即站在祭壇旁邊待命。這表明,地上所發生的災禍與神的護理緊密相關(結1:16;太10:29)。有一人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 衣著祭司的服裝,是給黑暗時代供應生命之光——神話語的人。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神都不中斷藉著話語來施行拯救的工作(約壹4:16)。 ──《聖經精讀本》 【結九1~11】上一章的最後經文暗示了神的刑罰,自本章起開始施行刑罰。在本章中,神的審判是對城中的居民施行大屠殺。在十章,神則將火炭撒在城中以審判他們。這種審判的刑罰,與啟示文學對最後審判的描述相當類似,從救贖史的進程來看,神以審判來潔淨自己的名。因此,聖徒當銘記我們神是聖潔的神,從而努力過聖潔的生活(利11:44;彼前1:15;彼後3:11)。 ──《聖經精讀本》 【結九2】「忽然有六個人從朝北的上門而來,各人手拿殺人的兵器。內中有一人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他們進來,站在銅祭壇旁。」 他們必是十分威嚴的巨人形態,從北邊的上門而來,殺人的兵器照七十士譯本是「戰斧」。六人之外還有一個身穿細麻衣,這是祭司的衣著,但照但以理書所描述的,天使也這樣穿著(十5,十二6起)。細麻衣是經漂白的,表明無限的純淨。 墨水匣子為文士的裝備,為書寫之用,可能撒迦利亞書一章二十節起所描述的四個匠人,也有這樣的功能,為執行審判的事。六個使者來執行,一個使者來宣佈或指揮。──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墨水匣”。一個放在束腰帶裏、藏有蘆葦筆和墨水的盒子。──《雷氏研讀本》 執行擊殺任務的六個人無疑是六位天使。 「殺人的兵器」:指攻擊人的武器。 「內中」:原文作「在他們中間」,可指六位之其中一位,或指與他們在一起的一位。 「腰間帶著黑墨盒子」:即打扮如當時的文士。──《串珠聖經註釋》 “墨水匣子”:書寫用具,內有墨水和筆,系於腰間,表明文士身分。──《啟導本註釋》 【結九2 六個殺人者】這異象中神所任命的劊子手,和逾越節記載中之「滅命的」(出十二23)雖然很明顯有對應之處。七個滅命者之主題的最佳例證,卻是主前八世紀新巴比倫的《艾拉與伊舜神話》。在這篇古詩中,亞奴神生了七個神祇(稱為塞比提〔Sebitti〕,相信是昴宿星團),然後將他們交給伊亞神作為「他兇猛的武器」。這些無情的活物會殺盡指定路途中的一切生物,誰都不會放過;因此是混沌和強暴的工具。這首詩和以西結的異象一樣,為一個主要城市(巴比倫)的毀滅和羞辱提供宗教上的解釋。但這裡的殺人者只有六個,不是七個,第七名被一文士所取代(參下一段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2 記錄員】《吉加墨斯史詩》亦有神聖記錄員的主題。伯勒特塞裡跪在埃勒什基格珥(亞喀得浮雕中陰間的女王)面前,宣讀要死之凡人的名字。然而本節中這人所攜帶的文士寫字用具,則令人聯想到納布的形像。納布是文士的神,諸神的文士。很多人名中都有他名字的成分(如:尼布甲尼撒),可見他是當代最受人崇拜的巴比倫神祇之一。他是生命泥版的記錄員,職責和以西結書的這個彷佛文士之人相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2 墨水匣子】古代一般文士所攜帶的墨水匣子可以在寫字時用作調色板,裡面裝著筆和盛墨的容器;墨通常有黑、紅二色。本段中用來描述墨水匣子的字眼所包括的埃及借詞(qeset),證明它是某一種的調色板。這種板上有放筆的空檔和兩個裝墨的凹陷處。無數埃及古墓壁畫都有這種調色板。筆用燈心草或葦杆製成,削尖為可以按寫字需要用作毛筆或尖筆。墨用碳和樹膠調和製作。紅墨則加上氧化鐵製成,用來書寫標題或繪製書卷上的線條。此外,寫字工具還包括削筆的刀子(耶三十六23)。──《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2 銅祭壇】銅壇是所羅門所建造之聖殿複合建築的原有陳設之一(見:代下四1的注釋),原本是安置在「殿和新壇的中間」,亞哈斯王把它搬到北面,好在原處另立祭偶之壇(王下十六14)。──《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2 腰懸墨盒子是表明文士的身分,這個盒子在當時的用途是怎樣的?】“墨盒子”在以西結時代是件很普通的東西。它包括一條窄長的板,上面有個槽溝可以盛蘆桿毛筆,這枝筆用來在羊皮紙、紙莎草、或乾泥上寫字。板上還有個凹陷的地方,用來裝黑墨和紅墨塊,在使用之前要把它們弄濕。──《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九3】「以色列 神的榮耀本在基路伯上,現今從那裡升到殿的門檻。 神將那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召來。」 神的榮耀是祂公義的啟示,祂已從基路伯上升,到殿的門檻。祂要出來,到城去施行審判。神的榮耀自所羅門建殿之後,一直在基路伯上,長駐在那裏。但是現在開始要離開了。這是一幅悲愴的圖畫。──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基路伯”。指至聖所裏施恩座上的兩個基路伯。神的榮耀離開至聖所,來到聖殿的門檻(也見於一○4),然後到了外院的東門(一○18,19),最後來到橄欖山(一一23)。以西結也在異象中看見神的榮耀最後返回千禧年的聖殿裏(四三2~5)。──《雷氏研讀本》 以色列之神的榮耀開始離開「至聖所」(參10:18; 11:23)──《串珠聖經註釋》 這裡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祭司以西結看見耶和華榮耀離開聖殿。神的榮耀離開的步驟是:1,先離開基路伯升到殿的門檻以上(本節;十4)。2,再離開殿的門檻(十18)。3,離開聖殿、聖城,去到耶路撒冷東面的橄欖山(十一23)。4,神的榮耀日後再回來(四十三2~5),使以色列復興。──《啟導本註釋》 【結九3 神的榮耀在基路伯上】撒母耳的記載以降,神的「榮耀」和約櫃很有關聯(見:撒上四3~4的注釋)。在以西結書中,神的臨在與「榮耀」有密切關係──這是實質上的顯現,但也是根據約櫃是神在二基路伯翅膀之中設立寶座的意象(有關約櫃圖像上的意義,見:出二十五10~2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3 基路伯是哪一種天使?基路伯的臨在有何象徵的意義?】 基路伯是被造來榮耀神的大能天使。他們與神絕對的聖潔和完美道德密切相關。亞當夏娃犯罪之後(參創三24)神為了不讓亞當和夏娃再進伊甸園去,便把基路伯放在了伊甸園東面的入口處。基路伯的像用來裝飾會幕和聖殿。約櫃的蓋叫“施恩座”,在上面有兩個金基路伯(參出卅七6~9)。這是神同在的象徵。當以西結看到基路伯同榮耀的神離開聖殿時(十章),認出它們就是他在第一個異象中看見的活物(一章)。──《靈修版聖經注釋》 【結九3那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是誰?】 答:先知以西結于異象中,見有六個人手拿殺人的兵器,內中有一個身穿細麻衣的人,他們站在銅祭壇旁(2)「神將那身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召來。」(3)若將那個身穿細麻衣的人,不列入那六個人之內,他們就成了七人,那就可能是指著七位天使而言,因為我們可以比照使徒約翰在異象中所看見,站在神面前的七位天使(啟八2,6)。他們都是神的忿怒的代表執行者。神召來這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為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用這墨水匣子盛墨水,畫記號在他們的額上(4)使凡有記號的義人,以便從拜偶像的人中間分別出來,免被擊殺,而獲得神的保護(6,參出十二23,啟七3-8,十三16-18,十四l)。――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結九4】「耶和華對他說:“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畫記號在額上。”」 嘆息與哭泣是異教敬拜的禮儀,卻也是因犯罪者痛楚的虔誠人。他們為此而嘆息哭泣。這些人是餘數,神要保守他們。因此在他們額上畫有記號。以資識別。這記號是字母中最後的一個,古代的寫法好似斜的十字架 X。記號原為標明產權,神也如此珍視這些虔敬的餘數,為保護他們,不受擊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記號”。原文音譯作t a w,即希伯來文的最後一個字母,當時的寫法好象一個十字(關於另一個記號,參看創四15)。被畫上記號的人可免於被殺。同樣地,神將會於大災難期間在十四萬四千人的額上畫上記號(啟七3,4)。──《雷氏研讀本》 「記號」:是希來文最後一個字母,書寫十字架形狀,這是一種帶有保護作用的記號,另參創4:15; 出12:22。──《串珠聖經註釋》 歎息哀哭的人: 這些人真正知道自己當為何而哭泣。他們為自己和自己同胞的罪,以及為了神的名被玷污而哭泣(太5:4)。許多時候,我們在當哭的時候無動於衷;而當我們虛妄的野心和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們卻因陷入虛脫和悲傷而哭泣,如同那些哀悼搭模斯之死的婦人一樣(8:14,15),我們這些等候主的再來而活在末世的人,應當為了不敬虔竟玷污了神的名字(羅2:24),和神的公義不能堅定地實踐在這不義的世界而悲傷、痛哭(摩5:24;彌6:8)。
──《聖經精讀本》 【結九4 畫記號在額上】文士的行動令人聯想到幾個對應之處。這「記號」在原文是希伯來文的最後一個字母 taw,在以色列史中某些時代用作簽名(伯三十一35)。在舊約時代的書體中,這個字母是交叉形(×)或十字形(+)。它可能是在將臨的毀滅中,配得存活之餘數屬於神的表示(埃及的《奈費爾蒂的異象》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在死海古卷、兩約之間,以至拉比文獻的猶太傳統中,這記號都繼續被視作義人的標記。能夠逃避神忿怒之人所受的標記,當然可與出埃及事件中門框的血(出十二11)相提並論。以西結書的標記初時被解作與逾越節門框上的血相仿,但由於它與十字架相似,這看法在基督教時代大都不為拉比所接受。──《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九5】「我耳中聽見他對其餘的人說:“要跟隨他走遍全城,以行擊殺。你們的眼不要顧惜,也不要可憐他們。」 「其餘的人」:即2節的六位天使。──《串珠聖經註釋》 【結九5~6】罪惡自城裏算起,到聖殿。但是刑罰自聖殿開始,至城裏。在先知的感受中,他既在聖殿內院,他注目在殿前侍立的長老。於是看見天使從殿前的長老殺起,因為長老不在聖者面前尊聖,並且行極可憎的事(八16-18),應該先被毀滅。 這裏擊殺的性質,是指刀劍、瘟疫與饑饉。每有這樣的事情,必使全城的人從老至少都會死亡,刑罰會那樣澈底。只有額上有記號的人可以倖免,因為神必保護這餘民。這餘民照九章四節是成人,即指他與他全家,因為他既成年,就有家庭,而他是一家之道,全家都蒙保護。但是十四章十二至二十節只指義人,不包括他的兒女,因為成年的兒女自行負責,只是孩童可因父母得以保護。──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那些額上沒有記號的人,無論男女,不論老少,都會被殺。──《雷氏研讀本》 【結九5~7】所有人均受到了神的審判。上自祭司下至平民百姓,鋒利的審判之刀一舉殲滅了他們,城被屍體所填滿。這告訴我們,神將徹底施行審判(創7:17-23;羅14:10)。
──《聖經精讀本》 【結九6】「要將年老的、年少的,並處女、嬰孩和婦女從聖所起全都殺盡,只是凡有記號的人不要挨近他。”於是他們從殿前的長老殺起。」 「從殿前的長老殺起」:即8:11的長老,因為那是一切「可憎的事」的中心與源頭。──《串珠聖經註釋》 凡有記號的人: 與灑在門上的羔羊之血一樣(出12:13),是神向那些悔改認罪,為罪歎息的人應許救恩的保證。這也象徵著聖靈所作的見證,神允許聖靈為那些認罪而信從十字架之道的人作見證(弗1:13)。從聖所起:不敬虔的祭司對神的褻瀆最為嚴重,神的審判也就始於他們(彼前4:17)。當一個國家背叛神的時候,神就會首先審判聖徒。很多時候,正因為聖徒沒有忠實地履行光和鹽的作用,國家教會墮落。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滅亡證明了這一點,它們均是因城中沒有十個義人而滅亡(創18:22-33)。因此,聖徒應擔負起作為鹽防止腐敗的作用;教會的領袖則要銘記倘若他們沒有忠於使命,就會有更大的審判,在生活中作聖徒的典範(雅3:1;彼前5:3)。 ──《聖經精讀本》 【結九7】「他對他們說:“要污穢這殿,使院中充滿被殺的人。你們出去吧!”他們就出去,在城中擊殺。」 聖殿將會被死屍玷污(比較民一九11)。──《雷氏研讀本》 「要污穢這殿」:因這殿已不配成為耶和華的居所。──《串珠聖經註釋》 死屍能使聖殿污穢(比較民十九11)。──《啟導本註釋》 【結九8】「他們擊殺的時候,我被留下。我就俯伏在地,說:“哎!主耶和華啊,你將忿怒傾在耶路撒冷,豈要將以色列所剩下的人都滅絕嗎?”」 以西結看見神嚴厲的審判,感到極為震驚。──《雷氏研讀本》 「剩下的人」:指主前五九七年部分猶大人被擄後剩下來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結九8~11】以西結看到同胞悲慘地倒在血泊中,就迫切地、哀求神,正如當年亞伯拉罕懇求那去滅所多瑪的神之使者一樣(創18:22-32),但是,只有烈怒之火才能潔淨惡貫滿盈的土地和沾滿血腥的雙手(來12:29)。神之所以沒有垂聽以西結的呼救而殲滅百姓,是因為他們竟然拒絕了神的美意(賽59:1-3)。
──《聖經精讀本》 【結九9】「他對我說:“以色列家和猶大家的罪孽極其重大。遍地有流血的事,滿城有冤屈,因為他們說:‘耶和華已經離棄這地,他看不見我們。’」 耶和華……看不見我們: 他們使自己的罪合理化(創4:9),將過錯轉嫁給神(創3:12),否定了神的全知(出17:7)。在神面前,人應該正直(詩104:13),且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撒下12:1-15)。 ──《聖經精讀本》 這地('eres)。用於褒義。百姓聲稱神不管人的作為。他們以為可以隨意彼此相待,不必交帳,結果造成道德的敗壞。──《SDA聖經注釋》 【結九10】「故此,我眼必不顧惜,也不可憐他們,要照他們所行的報應在他們頭上。”」 神拒絕再寬容他們,表明耶和華實在不輕易發怒,有長久的恩慈。祂的忍耐與信實,是有歷史的見證。可見神仍有赦罪的愛(參閱十六6起)。──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九11】「那穿細麻衣、腰間帶著墨水匣子的人將這事回復說:“我已經照你所吩咐的行了。”」 神顯然沒有應允先知的懇求,要執行的刑罰仍命令祂的使者執行了。穿細麻衣的文士又再回來,宣佈執行的事。但是先知提出餘民的事,神沒有忽略。事實上,神的使者早已照神所命令的,保守了有記號在額上的人。看來那些餘民並非被保守在聖殿之中,因為在那裏,只有先知一人被留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思想問題(第8, 9章)】 1 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那四件「大可憎」的事?這些事在那裡發生?有什麽人參與?類似的「大可憎」之事有否在今日的教會中出現? 2 耶路撒冷的領袖以為「耶和華看不見他們,耶和華已經離棄這地」(8:12; 9:9)。今天你是否因為神沒有立即施罰而任意妄為? 3 受印而獲得免死的是什麽人?見9:4; 參啟7:1-8。這信息對你有什麽安慰或警惕? ──《串珠聖經註釋》 【結九章】8章所宣佈的審判在這段經文裡實現:神宣告耶路撒冷的死亡,待城中義人印上記號後,就下手擊殺城中其他男女老幼,事成後且將城焚燒。這裡描寫七個毀滅者的手法,與後來兩約之間啟示文學的體裁有雷同之處,有的學者則覺得這段經文可能是日後啟示文學的先鋒。──《串珠聖經註釋》 【結九章
第9章的審判是以哪一種方式發出?】這一章是要來臨的審判畫面。在以西結看到耶路撒冷變得腐敗之後,神叫一個人留下忠誠的少數人,然後這個人叫了六個人殺了城中的惡人。這是神下令進行的審判(9:5-7)。──《靈修版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