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十一章拾穗 【結十一1】「靈將我舉起,帶到耶和華殿向東的東門。誰知,在門口有二十五個人,我見其中有民間的首領押朔的兒子雅撒尼亞和比拿雅的兒子毗拉提。」 靈將先知舉起帶到東門,這東門可能不是聖殿向外的出口,而是從外院到內院的門(參閱八14、16),以後當以西結描述將來的聖殿,特別論述東門口有首領特別的職責。 在東門口有二十五個人站立著。那地點一定是很寬敞的,正如本書四十章起所描述的,這二十五個人就是八章十六節所記的,那些人大概是官方的組織,是一種議會的性質,有固定的人數。 雅撒尼亞與毘拉提二人,除此處提說(前者也只有在本書八11與此處),其他無經文可以依據。但是猶太拉比學者認為列王紀下廿五章廿三節及耶利米書卅五章三節雅撒尼亞應該是這裏所提的同一個人。又毘拉提,在歷代志上三章廿一節有毘拉提,但尼希米記十章廿四節毘利哈是否同一個人,不得而知。──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二十五個人”。猶大的民事領袖。“雅撒尼亞”。可能是耶利米的敵對者哈拿尼亞的兄弟(比較耶二八1)。──《雷氏研讀本》 「二十五個人」:可能與8:16的同一夥,但這裡提及的首領身分不詳,他們的名字常見於列王時代,故可能是普遍的名稱。──《串珠聖經註釋》 聖殿的“東門”是公開集會的地方(耶二十六10)。這“二十五個人”都是猶大人的領袖。雅撒尼亞可能就是迫害耶利米的哈拿尼雅的兄弟(比較耶二十八1)。──《啟導本註釋》 【結十一1 首領】這些人的名字都可以在出土的當代印章中找到。雖然除了毘拉提的以外,這些印章都不太可能與這些人有關。毘拉提的印章可能是屬於其人的,但無法確定。有關印章和其上人名的進一步討論,可參看:耶利米書三十二章的附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一1~13】東城門旁的計謀:剩下的百姓認為他們被留在耶京是蒙神恩寵,民間首領更自誇他們尚可享受城堡的保障,好像鍋裡的肉享受鍋的保護一樣;先知卻對這些人宣佈跟著要來的審判(7-12)。──《串珠聖經註釋》 古今中外,大部分統治者均為了長期掌權或為滿足私欲,而壓迫、剝削百姓。因此,腐敗的權力必然會導致社會不義和各種天災人禍。正因為如此,神把國亡的最大責任加給政治權勢者<耶22:1-7,領袖的責任>。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1~24】在耶和華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之前,以西結領受到了猶大百姓的兩個信息:①關於腐敗的首領所要受到的刑罰(1-13節);②應許以色列的餘剩者將得拯救(14-24節)。本章是自8:2到11:24的一系列異象之一。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2】「耶和華對我說:“人子啊,這就是圖謀罪孽的人,在這城中給人設惡謀。」 「圖謀罪孽」、「設惡謀」:指他們想出騙人的計謀,給人錯誤的指導。──《串珠聖經註釋》 圖謀罪孽的人: 百姓滅亡是因領袖腐敗。正是那些偽善虛假的領袖所作的教導,使庶民走向了罪惡的深淵(太15:14;路6:39)。今天,有很多的領袖被聲望、名譽和私欲所蒙弊(啟3:17)。我們當銘記主“你愛我麼?你餵養我的羊”(約21:15-17)的微聲,以對主的信仰和愛為根基,過管家的生活(彼前4:10)。──《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3】「他們說:‘蓋房屋的時候尚未臨近,這城是鍋,我們是肉。’」 照希伯來文的經義,這似乎是一句十分消極的話。現在已到了危險的情勢,不必再蓋造房屋。在圍城的狀況之下,人們好似鍋中之肉,只有供外邦的侵略者吞喫了。但是這樣與上一節的經文就不連貫了,因為他們那些惡人只說些表面樂觀的話來粉飾太平。七十士譯本可能較易明瞭,那是以閒話的口吻:蓋房屋的時候不是臨近了麼?我們好像鍋中的肉,十分安全。有鍋蓋保護,就無任何蟲類或汙穢之物侵入。有鍋底的火保持食物不會變壞,肉一直可以新鮮。──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這些領袖勸百姓在耶路撒冷建房子,他們以為這些房子會象“鍋”一樣,能保護城中居民免受尼布甲尼撒攻擊。但正如以西結的預言(11節),結果將會相反。──《雷氏研讀本》 計謀的內容。可能的解釋是:首領聲稱現在不是蓋房子的時候,因為大難將到,百姓主要的任務是使城堡牢不可破,使人民不致被敵軍屠殺(參8), 如同鍋裡的肉受到保護,不至於被火焚燒(見但二十四1~14)。──《串珠聖經注釋》 “蓋房屋的時候尚未臨近“亦作”蓋房子的時候不是很快就到了嗎“。這些留在耶路撒冷未被擄走的人,覺得災難不會臨到他們,仍可以大興土木。在他們眼中,已擄往巴比倫的那一批猶大人是拋掉的骨頭;他們才是“肉”,有耶路撒冷這穩固的鐵鍋保護。 但也有人認為“蓋房屋的時候尚未臨近”是指現在為保衛耶城的時候,不要去蓋房子。第一說較可取。──《啟導本註釋》 首領們的頑梗惡行導致了百姓的剛硬,他們助長百姓對義的麻木不仁,使他們忽視了告知的公義的警告。尤其是,他們沒有認識到神會施行公義的審判,反而責難神和先知,甚至蔑視了神主權的權威。“這城是鍋,我們是肉”,是指“這城如鍋,我們如內中的肉,故此城必保護我們”。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3、7、11 鍋和肉的象喻】耶路撒冷的新統治者說他們為城中的百姓創造了安全的避難所,以西結駁斥這個論調。他將他們的說法倒轉,將這鍋(耶路撒冷)從密封的儲物瓶轉為煮食用的鍋子,百姓(見:彌三3)及其假統治者將要煮在耶和華的怒火之中(參較:結二十二18~22)。──《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一4】「人子啊,因此,你當說預言,說預言攻擊他們。”」 【結十一5】「耶和華的靈降在我身上,對我說:“你當說,耶和華如此說:以色列家啊,你們口中所說的,心裡所想的,我都知道。」 神要先知所說的,是祂完全洞悉以色列人虛妄的話。他們所說的是在三節,他們所想的在第二節圖謀罪孽。耶和華都知道,祂看見人內裏的思念,參閱詩篇一三九篇。──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全知全能的上帝知道在外表行為背後的真正意圖,願望和動機(見代上28:9;箴15:11;耶17:10)。
──《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6】「你們在這城中殺人增多,使被殺的人充滿街道。」 你們……充滿街道: 意味著領袖動用法律和權力等所有方法,剝削、殺害百姓而恣行不義的行動(22:12)。這些領袖不僅沒有資格作聖徒,亦沒有資格統治百姓<耶22:1-7,領袖的責任>。我們須銘記,在基督教倫理中,“殺人”不單單指殺害身體,亦指恨惡弟兄。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6-7】耶路撒冷城甚多暴行,流血的事是社會的或是政治的必層出不窮,在先知著作中屢見不鮮(如賽一21-23;摩二6-8;何四1-3;彌三1-3等)。人們認為在鍋中可以安全(3節),其實耶路撒冷的城牆快要攻陷,其中的居民不是得保護,反而無法逃脫,成為甕中的鱉,總被外邦人吞喫,被帶出去,到外邦之地再被食用。──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一7】「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你們殺在城中的人就是肉,這城就是鍋,你們卻要從其中被帶出去。」 “ 肉” 原指“
民間的首領” ( 3節),以西結在這裏改為指“他們殺在城中的人”。──《雷氏研讀本》 揭破計謀的真相:城堡可能牢不可破,但鍋裡的肉卻沒有享受鍋的保護,城中百姓必備受欺壓。 「從其中被帶出去」:指被擄一事(9)。──《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一7~11】先知指出留下在城裡的人不是肉,那些被他們殺害的無辜的人才是。耶城這鍋也不能保護他們,通通要給“帶出去”,分散列邦(9節)。──《啟導本註釋》 【結十一8】「你們怕刀劍,我必使刀劍臨到你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所怕的必臨到我看了這節經文自己也很害怕。我們講輕鬆一點的:我發現我們越怕老,就老得越快。因為越怕老就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有縐紋,越有皺紋就老得越快。我們越怕的東西就越容易臨到。另一個更常碰到的例子:越希望今天晚上不要失眠,就越睡不好。
我講這例子看起來好笑,這裡講的就不好笑了。以色列人一直在怕一個東西,世人(包括我們華人),都在怕死、老、病、窮,我們怕這些東西,然後常常就有一些異教教導人藉著神以外的偶像,來避免這些東西:如何的長命、富貴、給人安全感;藉藥物、食品、政治、銀行、投資,小一點的找到一個可靠一點的老公等等。我再說,這些通通都不是壞事,但如果要把安全感建立在這上面,那都麻煩了。──
康來昌 【結十一8~10】神施行懲罰的方法超過猶大人的想像。他們認為耶路撒冷是固若金湯的要塞,但是神卻說要帶他們出城用刀審判他們。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9】「我必從這城中帶出你們去,交在外邦人的手中,且要在你們中間施行審判。」 以色列人被帶出去,在第七節,又在此處提說,這是指以色列被擄至外邦。他們從此就分散在各地,在列國中被拋來拋去。他們以為可長居家鄉,安全度日,但是神的刑罰使他們無法安居,審判已經在他們中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一10】「你們必倒在刀下,我必在以色列的境界審判你們,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以色列的境界」;或作「以色列的邊境」,整句指百姓被逼逃離他們原以為牢不可破的城堡,且在邊境遇到殺害。這地點大概是利比拉(王下二十五20~21; 耶二十九6)。──《串珠聖經注釋》 【結十一11】「這城必不作你們的鍋,你們也不作其中的肉。我必在以色列的境界審判你們,」 這裡講到「城必不作你們的鍋」,就是第一個意思:城不會保守你們;「你們也不作其中的肉」也是第一個意思:你們不是精華、不被保守。我會在這鍋裡審判你們,也讓第三個意思臨到:你們真的是在這鍋裡面被魚肉、被吃的。── 康來昌 【結十一11~12】神的子民不遵守神的法度,而隨從外邦人的律例,是背叛神而廢棄聖約的行為。這種行為的代價就是死亡(創15:17;耶34:18-20)。神以死亡刑罰了腐敗的首領,這並不代表神是殘忍的,反而體現了神是公義的神。由此可知:①神的懲罰是使人認識罪的鞭子(箴 3:12;23:14;提後2:25);②只有活出神話語的生活,神的百姓才不致于遭受懲戒和咒詛(詩119:9,33,101,117,131,145;彼前1:15,16;西2:6,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12】「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因為你們沒有遵行我的律例,也沒有順從我的典章,卻隨從你們四圍列國的惡規。”」 以色列人知法犯法,罪不可宥。律法是神聖約的憲章,他們必須遵守,才可以得福。律例典章實在不是予以色列人約束,而是使他們蒙福的途徑。四圍列國的惡規是異教的習俗,是十分低下的迷信,何等卑劣的行為,多麼虛妄的舉動。但是以色列人居然樂意隨從,甘心墮落。這是使耶和華深切失望的事。神的審判原是對外邦的,現在先要降在祂子民身上。──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一13】「我正說預言的時候,比拿雅的兒子毗拉提死了。於是我俯伏在地,大聲呼叫說:“哎!主耶和華啊,你要將以色列剩下的人滅絕淨盡嗎?”」 現在實際的審判已經具體地表露了,在這二十五個人中,有一個已經倒地死亡。先知的話常立時見效,有甚多的例證(如在王上十三20-25;王下七1-2、17-20以及耶廿八15-17)。這事必增加先知驚懼的心,知道神的公義的審判確實可怕,於是先知才俯伏在地,大聲哀求。他的禱告與九章八節十分相似。 死者是在二十五人當中,如果這二十五人是一個議會的組織,在議程中有這一項,是多麼可怕的。他們憑人的思想所議論的或議決的,是被神完全否決了。「神的否決權」(God's Veto)是嚴重可怕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毗拉提”的死,是即將臨到之審判的預演。──《雷氏研讀本》 無法確定「毗拉提」是先知見異象時還是傳信息時死的,但這景象證實神審判的預言必定成就。──《串珠聖經註釋》 毗拉提的死亡,預告審判即將來臨。──《啟導本註釋》 【結十一14】「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這似乎是上面預言的繼續,是對先知祈求的回應。基路伯隊伍的繼續離開(第22,23節),把這個信息與前面的信息聯繫起來(見結10:18,19)。
──《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14~21】(在以西結書中)第一個復興的應許。耶路撒冷城中之人的嘲笑(嘲笑猶大的被擄者,以及主前722年在撒瑪利亞被擄之北方支派的後裔),反映他們認為神的能力只限於本土。第16節反駁這種觀念。關於新約(19,20節),參看耶利米書三十一章31至34節。──《雷氏研讀本》 對被擄子民的應許:以色列的復興寄望於擄民而不是耶京居民的身上(參耶24章);被擄的人被潔淨、得復興之後,要再一次成為神立約的子民(參36:16-32)。──《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記錄了以色列俘虜將要歸回本土的應許。這是充滿恩典的應許,神不會永遠毀滅犯罪的以色列,過了一定時間之後,就會拯救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但是,此應許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犯罪的百姓要斷然除去偶像。我們看到,神的慈愛即便是在震怒中也不忘施行憐憫,並且倘若悖逆的聖徒欲蒙神的祝福,就必須首先更新內心,與罪決裂。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15】「“人子啊,耶路撒冷的居民對你的弟兄、你的本族、你的親屬、以色列全家,就是對大眾說:‘你們遠離耶和華吧!這地是賜給我們為業的。’」 耶路撒冷的居民以為凡被擄去外邦的人是被棄絕的。這些遠離本地的,就是遠離耶和華的人。凡留在本地的仍有產業可以承受,他們仍在強調產權及現成的權益。其實他們遠離耶和華的地土,並未真實遠離耶和華。耶和華不是只在耶路撒冷及該地的聖殿。祂甚至在被擄之地,在外邦,正如第一章的見證。耶和華的榮耀是無所不在的,卻逐漸離開聖殿。祂在歷史中仍有作為,就是救贖的恩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你的親屬」:參利25:25-55。古譯本則作「你被擄的(同胞)」。 「遠離耶和華」:這是針對擄民而說的。耶路撒冷的居民誤以為神的同在僅局限於以色列的土地上(參撒上26:19),他們為著自己身在耶京深以為榮,認為離開那地的人就是離開耶和華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你的親屬”指已被擄的人,耶城的人以為神只在以色列的土地上與他們同在,遠在巴比倫的同胞無此福分,所以被擄走的人已遠離耶和華。但先知告訴他們,神也住在身居異國的猶大人當中(16節)。──《啟導本註釋》 【結十一15~16】留在耶路撒冷的居民認為自己是幸運者,而被擄去的人則是因受神的咒詛而從聖潔之地被驅逐的人。他們幸災樂禍地以為神遠離了那些俘虜,他們所留下的地均將歸到自己。但是神卻說,雖然巴比倫沒有聖殿,但神必會親自成為他們的避難所並看顧被擄的人。本文中,我們看到了淺薄自私的人性,人們喜悅弟兄遭難和不幸(22:11),且將他們的苦難視作自己發財致富的一個契機。聖徒當揚棄這種自私的生活,乃要服事他人,為他人犧牲自己(林前10:24)。 我……作他們的聖所: 指神將親自看顧俘虜,成為與他們同在的避難所。因此,他必大大地安慰了醒悟到自己的罪且為罪悲傷的俘虜(耶24:1-10)。我們可以藉此思考以下事實:①救贖史的持續性:聖殿雖然被巴比倫所摧毀,但神卻親自為他們作了聖殿,保守以色列的餘剩者而推動救贖事工。②末世論性的聖殿觀:神代替被毀的聖殿而親自與百姓同在。這揭露了有形地上聖殿的局限性,同時也象徵了唯有神才是聖殿的實體。這些事實與啟示錄中神與羔羊親自作聖殿的信息相和諧一致(啟21:2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16】「所以你當說:‘耶和華如此說:我雖將以色列全家遠遠遷移到列國中,將他們分散在列邦內,我還要在他們所到的列邦,暫作他們的聖所。’」 耶和華雖將那些被擄的人帶到遠處,卻有恩惠的目的。四散在列國,分散在列邦,是以西結常用的詞句(如在十二15,二十23,廿二15,卅六19;指埃及人是在廿九12,三十23、26)。本來都指刑罰,但在此處卻是有恩惠的心意。神要在外邦,作他們的聖所,表明仍同與他們在一起,祂的同在向他們保證繼續的恩惠與看顧,耶和華決不離棄他們。耶和華作他們的聖所,就是作他們的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耶京居民的假設不符事實,因為即使百姓身在異域,耶和華也能居住在他們當中。──《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民面臨被分散的嚴厲刑罰,神還為祂的百姓預備容身之所。這避難的地方,稱為“聖所”,就是耶和華自己(比較詩九十1;九十一9;賽四6)。無論是誰,只要是屬神的人,在受神懲治的時候,神總會給他們預備容身的聖所,得到平安。──《啟導本註釋》 【結十一17】「你當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從萬民中招聚你們,從分散的列國內聚集你們,又要將以色列地賜給你們。’」 耶和華作答,不向著耶路撒冷的居民,而向著被擄的人,要招分散的人回來。歸回的人要重新從耶和華得回地業,不是只屬於遺留在本地的人們。這應許的十分具體,而且也滿有恩慈。 以色列地可謂聖約的憑據。在十六節用「列邦」,在此處是「萬民」。這兩個詞原是十分接近的(如二十34、41,卅四13)。列邦原專指外邦人,但萬民是著重人民百姓,神不偏待人,祂的救恩是為普世的萬民,但祂仍恩待祂子民以色列,藉他們再恩待萬民。 這裏是第二人稱:「你們」,但七十士譯本為第三人稱:他們,好似耶和華答覆在耶路撒冷的居民,提及那些被擄的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原有的土地產業將沒有耶京居民的分兒,而是要分給被擄歸回的子民。──《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一17~18】指出以色列將得恢復。雖然他們目前在外邦之地歷盡苦難,但時候一到,神就會向他們宣佈自由,切斷壓迫者的繩索,使他們離開罪惡過安穩的生活(耶29:14)。以色列當重新擁有神所賜的產業,更加誠實地服事耶和華(約4:24)。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18】「他們必到那裡,也必從其中除掉一切可憎可厭的物。」 猶太人被擄回歸以後厭惡偶像崇拜,從而使這句預言得到部份的應驗。但是神的目的還遠遠不止如此。在第18-21節,神概述了祂對於將來新以色列國的計畫。所以這段話是預言了在以色列人完全接受和順從神計畫的前提下所能達到的狀況。
──《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19】「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裡面,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 神的救恩是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這裏的合一不是指二者合而為一,而是著重純一與單一的心,不再心懷兩意心口不一(詩十二2),生發二心的(代上十二33),而是一心一意的(十二38),專心(詩八十六11)。專心是不分心,集中心思意念來敬畏神。 石心是剛硬的、頑梗的,沒有感受的,不受感動的。肉心卻不同,有感應,有生命的活力。11肉心能接受並遵行耶和華的誡命與律法。 這一個心,是耶利米書卅二章卅九節:「同心」,原意為另一個心。這是完整的心,最完善,能領受神一切的恩惠。──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合一的心」:有古卷作「新心」。(與18:31; 36:26相同; 參耶32:39注)──《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一19 石心】石心的概念在古代世界的思想中有一些關聯之處,大部分和埃及有關。首先,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心要在審判時秤過,來決定這人能否到達來生。這人的心若有罪咎的累贅,就會面臨大難(見:出八11的注釋)。 石心當然沉重。更重要的一點是,這象喻和木乃伊製造過程的關係。由新王國時代開始,死者的心臟需要從木乃伊體內取出,與其他的重要內臟安放在禮葬甕中。原因是埃及人相信到了審判之時,心可能會出賣死者,以致危害來生。 取代人心的,是一塊刻成蜣螂形狀的石頭。這昆蟲在埃及是永生的象徵。他們相信把它移植入木乃伊的體內取代人心,死者的生命和活力就能保證恢復。相反地,耶和華使祂子民複生之法,是將不會出賣他們的肉心歸還給他們。這個不硬化之心的象喻,在第17~20節新的出離和新的約之背景中至為適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一19~20】指神將要恢復以色列的靈性。即神將賜給他們“新靈”和“肉心”。這預言了將來要藉著耶穌基督所立的新約(耶31:31-34):①有合一的心:除去因事奉眾偶像而分散的心,賜下單單服事神的誠摯之心和共同體意識;②將新靈放在他們裡面:預言嶄新的信仰精神將會重新武裝得到恢復的以色列百姓,同時也預言了聖靈將會降臨內住在新約共同體的事件(徒2:1-13);③除掉石心:神將會以恩典開墾(何10:12,13)和更新拒絕不順服神話語的心田,使之單單渴慕和服事神。餘剩者的恢復,並不是單指以色列(賽10:21),也預表新約時代以色列所要得到的救恩(羅9:2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20】「使他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 神。」 這裏再重新強調聖約的性質,因為約是有要求的,律法是聖約的憲章,使以色列人有所遵循。神是信實的,祂必守約施慈愛。聖約的條款是明顯的: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順從我的律例。只有神的恩典所更新的心才能遵守祂的律法。“原來體貼肉體的……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8:7)。聖靈住在人心中發揮能力的應許,乃是神與人所立永約的重要特徵。這一點是以色列人所沒有把握的。他們認為得救是靠自己的努力,不肯接受
“神的義”(羅10:3)。他們覺得不需要救主,也不需要悔改。他們完全拒絕了那唯一能使他們遵守祂律法的經驗。 我要作他們的神。神計畫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來以後,實現這裡所描述的光榮前景。由於被擄歸來的人沒有履行新約的條件,這個應許一直未能實現,因為這是他們屬靈興旺的基礎。神的應許是有條件的。但肉身的以色列人所未能實現的,神將藉著屬靈的以色列人來完成(羅9:11)。這個光榮前景的最終實現,是在千禧年的結束(啟21:3)。──《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21】「至於那些心中隨從可憎可厭之物的,我必照他們所行的報應在他們頭上。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再次刻畫了神的正義。可憎可厭之物: 指違背神律例的犯罪行為,而不是指感情上的愛憎好惡。神不會像人一樣根據情感而判斷人。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22】「於是基路伯展開翅膀,輪子都在他們旁邊。在他們以上有以色列 神的榮耀。」 順從我的律例。只有神的恩典所更新的心才能遵守祂的律法。“原來體貼肉體的……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羅8:7)。聖靈住在人心中發揮能力的應許,乃是神與人所立永約的重要特徵。這一點是以色列人所沒有把握的。他們認為得救是靠自己的努力,不肯接受
“神的義”(羅10:3)。他們覺得不需要救主,也不需要悔改。他們完全拒絕了那唯一能使他們遵守祂律法的經驗。 我要作他們的神。神計畫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來以後,實現這裡所描述的光榮前景。由於被擄歸來的人沒有履行新約的條件,這個應許一直未能實現,因為這是他們屬靈興旺的基礎。神的應許是有條件的。但肉身的以色列人所未能實現的,神將藉著屬靈的以色列人來完成(羅9:11)。這個光榮前景的最終實現,是在千禧年的結束(啟21:3)。 ──《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22~23】基路伯曾在東門停留(十19),現在已經到了城中,再從城中上升,停在城東的那座山上,就是橄欖山。這也是大衛逃避押沙龍的叛亂,離城向東到橄欖山(撒下十五23)。在城東的山上,是完全離開這城了。照凓猶太拉比的傳統,神的榮耀停在橄欖山上,足有三年半的時間,每天都宣告說:背道的兒女阿,回來吧(耶三22)。但是背道的兒女沒有回來,最後耶和華榮耀終於離去了,祂說:我要回到原處,等他們自覺有罪,尋求我面。他們在急難的時候,必切切尋求我(何五15)。──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一22~25】神的榮耀繼續離開。──《雷氏研讀本》 異象終結:耶和華的榮耀終於離開聖殿和聖城,停在城東的橄欖山,直到將來複興時,才會從東門回來(參43:2)。──《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一23】「耶和華的榮耀從城中上升,停在城東的那座山上。」 神的榮耀(代表神同在的標記)離開聖殿,表示神已放棄對他百姓的管治。主耶穌在登山變像的時候,神的榮耀降臨,向門徒顯現(太十七1~5;比較約一14;林後四6;雅二1;彼後一16~18)。神的心意和計畫,在基督身上得到完成。──《啟導本註釋》 神的榮耀已離開聖殿,而移到東邊的橄欖山上。神的榮耀既已離開了耶路撒冷,戰事即將席捲耶路撒冷。(撒上4:21,2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一23 城東的那座山】聖殿複合建築東面的山就是橄欖山。從山頂可以俯瞰聖殿山和城。從耶路撒冷的角度看,這山就是他們往東能見的限度。本節若非暗示神要坐在城外觀看(參較:拿四5),就是說祂要在此從天上歸回(這也是基督升天的傳統地點,但新約支持的證據不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一23
城東的橄欖山,是神的榮耀離開聖城後停留之處,直等到基督從此山再臨……】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站在了城東邊的山上。這座山可以肯定是橄欖山。以西結書43章1至4節暗示說,神怎麼去就怎麼回來。當神回到地上的時候,祂要建立一個完美的國度。──《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十一24】「靈將我舉起,在異象中藉著神的靈,將我帶進迦勒底地,到被擄的人那裡,我所見的異象就離我上升去了。」 靈就將我舉起。我們不要以為以西結的身體真的被舉起。這一切無疑都發生在異象之中(見但8:2注釋)。但是像保羅一樣,以西結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在身外還是身內(見林後12:3)。──《SDA聖經注釋》 【結十一24-25】這是異象的結束,靈將他帶回原在的地方,就是在迦勒底地,回到八章一節,一切再回復到原來的情況之中。異象離去了,正如創世記(十七22及卅五\cs1613)所記述的,神的顯現到此為止。──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一25】「我便將耶和華所指示我的一切事都說給被擄的人聽。」 猶大的長老(結8:1)可能一直等到以西結從異象中出來。他們已準備好接受來自神的指示。
──《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11章)】 1 以色列人的話語與思想(5)、恐懼(8)、行為(12)、都為神洞悉。這對你有何警惕或安慰? 2 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以為那些被擄的人是離開了神的同在、是被神所放棄的人(15),神對這個觀點有什麽回應(16-21)?你是否因為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很大的挫折,就覺得神已不與你同在?試想想有什麽可以攔阻神的同在?參羅8:18-39。 3 神的榮耀若然離開了我們(參10章思想問題3),會否重返?在什麽情況下會重返?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