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十二章拾穗

 

【結十二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這次預言的目的是要強調,如果相信猶大王國和耶路撒冷會繼續存在,巴比倫的囚擄很快要會結束,那是何等的愚妄。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7神吩咐以西結收拾簡單的行裝,只帶備一些必需品就在白天離開自己的家。到了黃昏,他也要這樣做,並且要在牆上挖洞爬出去,好象逃亡一樣。──《雷氏研讀本》

         以西結的行為,即預備被擄去時使用的物件且移到別處,象徵了以色列將被擄。神之所以命令他作出如此怪異的事:①是為了督促他們悔改(3)。②為逼近的震怒作預兆(6)。由此可知,神在施行任何審判之前,必定會作出警告和預兆。每當聽到神警告的話語,聖徒均不可硬著頸項,乃要回轉(4: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1~16卷席離家:先知的動作不僅象徵百姓被擄,更指出有人企圖在黑夜蔭庇下逃離敵軍。──《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1~20首先描寫先知兩個象徵性的動作,以表明神審判的真實性。──《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1~27本文最後一次預言了將要臨到猶大的審判,藉著比喻表現出了神將要降給墮落以色列的審判。本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①審判和咒詛假預言家和拜偶像的長老(12:1-14:23);②用比喻手法說明神賜給以色列的豐盛恩典,指出咒詛將臨到背叛神而墮落的耶路撒冷(15:1-19:14);③藉著以西結之妻的死亡,指出了將要臨到耶路撒冷的最後審判和恢復(20:1-24;27)。本文展現了神的審判是何等實際地臨到了背道的以色列。神對善惡的審判,不會有絲毫誤差。當聖徒信靠神的時候,就能夠剛強壯膽勝過罪惡日益狂獗的世代。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人子啊,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

         「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以西結傳遞信息雖已有一年多,但百姓聽若不聞,視如不見,始終深信耶京不毀,想法毫無改變。──《串珠聖經註釋》

         頑梗的百姓,看到了徵兆也不肯相信, 聽到了真相亦不肯接受。這表明他們極其驕傲、放肆,常常違背了神的旨意(31:27;5:6)。如此無視耶和華話語的人,必不能免遭毀滅(13:15)。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3「所以,人子啊,你要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在白日當他們眼前從你所住的地方移到別處去,他們雖是悖逆之家,或者可以揣摩思想。」

         「當他們眼前」:即「在他們的注視中」。

         這段經文裡共提到七次之多,強調先知必把動作做得非常明顯,使百姓日後無言以對。

          「或者可以揣摩思想」:即「或者他們會瞭解」。──《串珠聖經註釋》

         以西結準備物件而預演被擄的淒慘情形,他們或許會受到刺激而認罪悔改。神迫切地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夠認罪回轉(彼後3:9),而且為了促使百姓回轉而使用各種方法(22:28-30;撒上12:17,18)。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4「你要在白日當他們眼前帶出你的物件去,好像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到了晚上,你要在他們眼前親自出去,像被擄的人出去一樣。」

被擄時應攜帶最重要的物件,據說是皮袋、草蓆與飯碗。皮袋是為裝著粉,也可裝水。又可權充枕頭。草蓆可以躺坐之用,飯碗可為飲食所需的器皿。著被擄之行裝,在白天出去,為引起人們注意,大家在光天化日之下,眾目昭彰,真正出去逃脫應在晚上。

在晚上走,也表明一種怯弱的姿態,很羞恥不敢見人,以色列人被擄,也有這樣卑賤的經驗。晚上也表徵著災難與禍患,只有白天仍帶著希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二5「你要在他們眼前挖通了牆,從其中將物件帶出去。」

如果晚間仍有人在看先知的動作,他就在他們面前挖牆,將那些物件帶出去。這牆是指房屋,而不是指城牆。在巴比倫的房屋牆垣用泥版造成,就是將泥磚成塊在陽光下曬乾,所以要挖穿,十分簡易,因為泥磚不是石頭或瓦片,很脆弱。巴勒士坦的磚石堅硬,所以挖起來也比較困難。──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二5 挖通了牆】亞述浮雕顯示,圍城時攻破城防有好幾個法子。其中之一是掘松地基或挖穿城牆。以西結從外面挖通己牆,是扮演巴比倫人的角色。巴比倫人在神的命令下,正在設法攻入這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6「到天黑時,你要當他們眼前搭在肩頭上帶出去,並要蒙住臉看不見地,因為我立你作以色列家的預兆。”」

他們要逃離,在白天已經將行李整理好,等到晚上才可離去,因為這樣就可避開多人的眼目。在逃離時,十分羞恥的感覺,甚至蒙住臉,好似妓女一般(參閱創卅八15;又賽四十七2起;鴻三5起),又是舉哀的動作(參閱撒下十五30;耶十四4及斯六12,七8)。從此他們有失國之苦。他們蒙住臉看不見地,表明他們不得再看見故土,是他們自己放棄這佳美之地。耶利米書廿二章十二節,論約西亞王的兒子沙龍,將來死在被擄之地方,必不得再見這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蒙住臉看不見地」:預表將來君王看不見被擄之地。(13, 12注)──《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6 蒙住臉】蒙臉在某些情況下是哀悼和受辱的表示,但所用的動詞與本節不同。蒙臉在此很可能是象徵所代表之王的命運(1213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6 作以色列家的預兆】以西結扮演出來的預言,為耶路撒冷被毀,百姓被擄即將臨到,提供了神的徵兆。以西結演出這套行動,自己就成了信息。象徵性的行動則更進一步,使先知的生命變為徵兆(見:賽八18;耶十六2;何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7「我就照著所吩咐的去行,白日帶出我的物件,好像預備擄去使用的物件。到了晚上,我用手挖通了牆。天黑的時候,就當他們眼前搭在肩頭上帶出去。」

在晚上,先知用手挖牆,好像那時連工具都沒有了,可見因戰事將一切成為兵器,甚至連逃命的機會都缺少,在緊急慌亂之下,用手挖通城牆,為求急速逃離。

此處不再提到蒙頭的事,是作者的用意否?甚難猜測,可見重點不在此處。這裏神的命令其不再加上新的意思。這些事是當著他們眼前,眾目昭彰,是公然的,為促大家警覺事態的嚴重,正視神公義的審判,無可避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用手挖通」:不用鑿器挖牆,暗示百姓日後逃離時物質上的缺乏。──《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8「次日早晨,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十二8~16以西結的行動說明很多逃亡離開耶路撒冷之人的景況,尤其是西底家王,他試圖在夜間潛行,但被捉住,並且眼被弄瞎,被帶到巴比倫去(12,13節;王下二五4,7)。──《雷氏研讀本》

         本文解釋了以西結的象徵性行為,即猶大王希底家和百姓將會被擄到巴比倫(王下25:4-7)。神曾經藉著耶利米勸告西底家王當服侍巴比倫王(27:6,8,11;38:17,18)。然而,西底家卻拒絕聽從這些話語,反而投靠了埃及(37:5)。結果,西底家受到了巴比倫的入侵,夜間逃難亞拉巴,在路上被擒送到巴比倫(39:4,7;王下25:4,6)。由此可知:①積極地回應神的話語就是克服信仰危機的捷徑(1:8 ;119:105) ;②不順服會給自己,甚至是給周圍的人帶來極大的不幸(32:25-29;王下18:11,1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9「“人子啊,以色列家,就是那悖逆之家,豈不是問你說:‘你作什麼呢?’」

 

【結十二10「你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是關乎耶路撒冷的君王和他周圍以色列全家的預表(原文作“擔子”)。’」

神要先知向以色列人具體地說明,這是關乎耶路撒冷的事,尤其是君王,指西底家而言。本節之外,還有十二至十四節,十九至二十節。

「預表」原意為「擔子」,是指預備被擄去使用的物件(7節),是君王首領與逃難的人必須負荷的。

「和他周圍以色列全家」中譯詞「周圍」也有商榷的餘地。原文為「在中間」,或指在耶路撒冷中間,或指在以色列中間。在耶路撒冷中間,是說這城敗亡,以色列全家也隨之淪亡了。如果是在以色列中間,是指首領君王,他們是全民的代表,君王敗落,是國家淪亡的現象。君王與國家共存亡。──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預表」:原文作擔子,指以西結破牆而出時所帶的擔子,即上文「擄去使用的物件」。這擔子預表以色列的君王及子民。──《串珠聖經注釋》

 

【結十二10 耶路撒冷的君王】以西結宣講時耶路撒冷的統治者是西底家。約西亞兒子之中,他是坐上王位的第三個人,但他的權力卻在尼布甲尼撒的監視之下大為削減(見:王下二十四1517)。以西結稱西底家為「君」(希伯來語 nasi'),不稱他為王(希伯來語 melek),是表示他不將西底家視作大衛的真正繼承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12:10-12>

十二10-12  當時作猶大王的是誰?論到他的結局──】西底家是猶大最後一個國王(公元前597-586年)。他在以西結奉神的旨意傳達信息的時候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西結告訴百姓要發生在西底家身上的事情:耶路撒冷要再度被攻,西底家要加入被擄至巴比倫的行列中。尼布甲尼撒要將西底家的雙眼剜出來,使他瞎了(參王下25:3-7;耶52:10-11)。──《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十二11「你要說:‘我作你們的預兆:我怎樣行,他們所遭遇的也必怎樣,他們必被擄去。’」

「他們」是指君王與百姓,他們也必有同樣的動作,只是不再作為表徵,卻成為實際的行動。那些被擄者必要離開本地,到外邦去,是少數的餘民。以西結是對被擄者所說的,但是他是做給耶路撒冷的人看,讓他們明白,被擄是必然的,遺留在本地的,所遭遇的未必比離去的人好。──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就是作被擄之人的預兆。他們不要指望耶路撒冷能夠倖存下來。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2「他們中間的君王,也必在天黑的時候將物件搭在肩頭上帶出去。他們要挖通了牆,從其中帶出去。他必蒙住臉,眼看不見地。」

君王是在以色列人中間,「其中」是指耶路撒冷城中間。七十士譯本稍有不同,但涵義仍是一樣的。他們挖通了牆,只說是他們從城牆的破處突圍而出。這是說明西底家王率領少數的軍隊從耶路撒冷逃離(可參閱十一79)。他的臉蒙住,不是看不見地,而是別人看不出是他,這樣他的身分就不顯明。──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君王」:可能指西底家王(參串),他在耶京陷落時,於夜間出城逃亡,但被巴比倫軍隊追上,將他帶到巴比倫王面前,剜了他的眼睛,結果他客死巴比倫。──《串珠聖經注釋》

         蒙住臉: 暗示西底家王的悲慘結局。根據記錄,巴比倫一入侵,西底家就通過王園旁邊的小門逃到耶利哥(王下25:4;39:4,5)。但他終於還是被抓,雙眼被剜出來之後帶到巴比倫。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13「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我必帶他到迦勒底人之地的巴比倫,他雖死在那裡,卻看不見那地。」

撒網將他纏住,這是捕捉鳥獸的方法(參閱七何12及結十九8)。他看不見那地,此處指迦勒底地。在六節是指故土的地方。

這裏是指他一無所見,他不再有任何生活的動作,已成為廢物,在那裏等死。這裏還預言他必將死在那裏,只有此處預先提到他死在巴比倫,外邦之地是汙穢之處,他死在汙穢中,也是極大的羞辱。──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52:11記錄了這個預言的應驗。在西底家被帶到巴比倫以前,他的眼睛在利比拉被剜掉,所以看不見迦勒底人的土地。約瑟弗斯記錄了一段有趣的逸聞:西底家相信了耶利米關於被擄的警告,但他的謀士們說服他不聽先知的忠告。當以西結關於西底家看不見迦勒底人土地的預言傳到耶路撒冷的時候,國王認定這二個預言是互相矛盾的,所以都不相信。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3 網、羅】神明用網羅捉拿敵人的形像在古代近東藝術中十分常見,鷲碑是最生動的幾個之一。這碑描繪蘇美神祇甯吉爾蘇左手拿著蘆葦織成的網。被困在網中的是攻打拉加什王埃安納通(Eannatum)的烏瑪士兵。尼哥二世年間的埃及藝術描繪這位法老用巨大的網擒獲敵人(見:哈一1415)。──《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13 迦勒底人之地】美索不達米亞史料中首次提及迦勒底人,是在主前九世紀。他們在種族上雖與巴比倫南部的其他亞蘭部落相同,其部落結構卻是與眾不同的。亞述帝國開始衰弱時,迦勒底人的首領拿布波拉撒、尼布甲尼撒等,終於爭取到獨立,在主前六二五年之後建立了新巴比倫王朝。他們所控制的領土從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一直延伸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哈蘭以西的地區,他們也是在這個地區安置擄來的猶大居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13 他雖死在那裡,卻看不見那地】尼布甲尼撒的軍隊攻取耶路撒冷之後,捉拿了西底家,使他失明,這句話就此應驗。西底家雖然被俘擄,終生為囚,他卻在被逼目睹兒女被處死之後眼睛被毀(見:王下二十五7)。主前九世紀亞述納瑟帕二世和主前八世紀撒珥根二世的亞述年表,都提到過剜出囚犯眼睛的作法。這不過是恫嚇侮辱敵人的恐怖手段之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13~15詳細描述了棄絕神話語的西底家和其羽翼的最後結局。西底家被剜去了眼睛,在囚室裡度過了餘生(39:7),他的大臣則各自紛紛逃亡或慘遭殺戮(王下25:5),人的自由可以選擇遵守神的話語,亦可以選順著從自己的心思意念,這兩種選擇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前者將帶來平安(55:2),後者則將帶來苦難(40:1-3)。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聖徒當甘心聽從耶和華的聲音(23:22;55:2;26:13)。──《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14「周圍一切幫助他的和他所有的軍隊,我必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風”),也要拔刀追趕他們。」

一切幫助他的,可能是指守著與侍從,以及保護他的軍隊,都被分散四方,好似被風吹散,這也是指被擄的情況,記載在列王紀下廿五章五節,耶利米書五十二章八節。他們被追趕被刀殺,又一幅戰爭的圖畫,在本書(以西結書)卅七章一至二節戰場的畫面。──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國王的被俘導致殘兵的逃散。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5「我將他們四散在列國、分散在列邦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本節與十七章廿一節相似,都是對西底家王與百姓們被擄的事而說的。這裏提到分散,不僅是西底家的軍隊,更是整個的民族,不僅到巴比倫,更是到列國萬邦。──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按語法結構,這個句子既可指外邦人,也可指以色列人。但由於“你們(或“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結5:136:7等)在預言中經常指以色列人,所以在本節也可能是指他們。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6「我卻要留下他們幾個人得免刀劍、饑荒、瘟疫,使他們在所到的各國中述說他們一切可憎的事。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猶大亡國是因為神審判他們的罪惡,神留下小部分人為此作見證。免得有人以為這災難之到來是因為神不能保守他們。──《串珠聖經註釋》

         百姓過遲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換言之,他們因為沒有接受神出於父愛的美意,就受到審判而滅亡。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17「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十二17-18膽戰、驚惶及憂慮,在三章十二、十三節以及卅七章七節,卅八章十九節,常與地震有關。有時是描述戰馬,有膽戰與驚惶。膽戰有時含有猛烈的怒氣(伯卅九24)、悲哀(撒下十九1)、怒氣(哈三2)。──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二17~20以西結在恐懼和戰兢中吃飯,藉以警告百姓被擄之日即將來到。──《雷氏研讀本》

         驚惶中吃喝:本段與4:9-17 相對應,當耶京被困,居民眼看家園將成焦土,不禁驚惶焦急。這段經文更警告子民,除耶京之外,其他猶大地的城市都要面臨同一命運。──《串珠聖經註釋》

         象徵城中的以色列百姓,因巴比倫軍隊的包圍,而在恐懼和戰兢中用餐。他們受苦是因為他們行了惡事(7:23),苦難使他們正確地認識了自己所曾事奉過的神。由此可知:①人種什麼就會收什麼(7:12;6:8);②苦難説明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耶和華神(42:4,5)。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18「“人子啊,你吃飯必膽戰,喝水必惶惶憂慮。」

         以西結曾預言(結4:16)可怕的糧食短缺。現在他要說明迫近的圍城所帶來的恐懼和困苦。 ──《SDA聖經注釋

 

【結十二18 焦慮不安地飲食】由於飲食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活動,吃飯時的氣氛經常反映當時的局勢。以色列人在逾越節必須「趕緊地吃」,來反映他們已經預備好要出發了。本節的焦慮顯出他們外在的威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19「你要對這地的百姓說,主耶和華論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地的居民如此說:他們吃飯必憂慮,喝水必驚惶,因其中居住的眾人所行強暴的事,這地必然荒廢,一無所存。」

他對這地的百姓說,這百姓是指平民,與統治階級有別。當災難真的來到的時候,必會有驚慌的現象。其實歸納起來,以色列的敗落,是與道德有關,強暴的事遭致地土的荒廢。

本節又與四章十六節有密切的關係,是描述同一種情況。「這地」指猶大地,是超過耶路撒冷城之範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這地的百姓」:指被擄的群體。──《串珠聖經註釋》

         巴比倫軍隊的突然襲擊,導致百姓不能安心進食。並且,軍隊已奪走了城中的一切東西,百姓只能忍饑受餓。這教導我們,只有聖徒穩固地建造在神的話語之上,才能在經濟上穩定下來。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0「有居民的城邑必變為荒場,地也必變為荒廢。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有居民的城邑,特別指在城中擁有房產的人們,如果變為荒場,就完全喪失了財產。先知從他自己膽戰與驚惶的經驗中,明白神的旨意。人們從先知的表現,逐漸明白神公義的刑罰,這必會影響他們,使他們看見神啟示的真理。他們因此就認識公義的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二2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十二21~23先知說了預言,但毀滅仍沒有來到;於是,假先知們極力慫恿、誘惑,叫以色列百姓不相信先知的預言。有一點我們必須謹記,以西結說預言時是在巴比倫,但他說話的語氣,卻如同身在巴勒斯坦地。這些預言是在猶大國兩次被擄之間那11年裡說的(主前597586年)。──《啟導本註釋》

 

【結十二21~25由於以西結(和耶利米)說預言已經一段時間,但仍未有被擄的事發生,所以百姓在假先知的煽動下(24節),對他們越發懷疑(22節)。──《雷氏研讀本》

 

【結十二21~26兩個俗語:先知耶利米四十年來在耶京傳講審判的信息,惟許多預言尚未應驗,於是有兩種說法在民間流傳:

 1 「異象落空了」(參22),或

 2 「異像是指著將來極遠的時候說的」(參27)。

先知的回答是:

  「異象都必應驗」(23)、

  「沒有一句再耽延的」(28)。──《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21~28長久以來,先知不斷地督促耶路撒冷居民悔改,警告他們審判已逼近(7:27,28;20:11-14;27:8)。但是,百姓卻被假先知所迷惑,否認審判即將到來,反而譏諷和無視真先知的警告(28:10,11;35:16)。神終於向這些百姓,發了烈怒,宣告他必成就自己的審判(28)。因此,聖徒必須具有犀利的屬靈洞察力,分辨神的話語和撒但的詭計。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2「“人子啊,在你們以色列地怎麼有這俗語說:‘日子遲延,一切異象都落了空’呢?」

「俗語」有時譯為「格言」,是簡單的短句。他們說先知的話不算數,因為都沒有應驗,不足重視。

「日子遲延」原意為時間過了很久,已令人感到厭煩,但是先知的信息並未實現。「異象」原意為「看見」,是先知屬靈的見解,也是他卓見,所以與「信息」是同一的。這裏專指以西結預言災禍來到,是耶和華審判的信息。──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日子遲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但是先知所預言的話一點也沒有實現。──《串珠聖經註釋》

         神並沒有立即施行審判,以色列百姓不僅沒有把這一時間當作悔改的機會,反而不信和譏諷神的警告。神必用權能懲誡這些人,使他們比以前更加敬畏神(代上20:29;2:8-11;15:4)。所以,我們不能因神沒有立即懲戒我們的罪而心存驕傲,乃要認識到那是神的恒久忍耐,而心存畏懼(林後7:1;2:1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3「你要告訴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這俗語止息,以色列中不再用這俗語。’你卻要對他們說:‘日子臨近,一切的異象必都應驗。’」

神要阻止這種俗語,因為這是沒有根據的流言。七十士譯詞與原意有出入,因為譯詞:我要收回這俗語,「收回」與「止息」的意義不同。

上節「日子遲延」,在本節改為「日子臨近」,有的在「一切異象」再加上「事件」,在中文譯詞中沒有,卻可譯為「話語」,因為先知的話語十分重要,必須應驗。其實「應驗」原意為「說話」,是「話語」的動詞形式。異象仍指先知的信息,而這信息必須說出來,成為有力的話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日子臨近」:通常這詞句是用在判決的宣告上,這裡指預言中所說的審判一定會來臨,而且必定在不遠的將來成就。──《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24「從此,在以色列家中必不再有虛假的異象和奉承的占卜。」

         假先知們教導神的審判並不嚴厲(28:2),苦難即將結束,平安隨即到來(28:3)。於是百姓就受惑於假預言,反而逼迫和藐視了真先知(38:6)。然而,神必立即施行審判,揭露他們的想法和預言均是虛假的(29:23)。只要時候一到,關於神審判的預言就必得成就(17:31;14:7),從而分辨出真假是非(25:31-33;16: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4 奉承的占卜】蔔者的責任是透過各種儀式性的行動──檢驗羊只的腸髒、求問死人(撒上二十八8)、研究天象的排列──測定神祇或諸神的旨意。因著與假神和假宗教的關係,這一切行為都是以色列律法所嚴禁的(見:申十八1013的注釋)。卜者自然希望能夠取悅付錢的主顧,因此,可能會在舉止或言語中奉承或迷惑他們(參較:箴二十六2426)。這種討人喜歡的預測是不當的,必須被視作與耶利米所譴責的行徑相等(見:耶二十七91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二25「我耶和華說話,所說的必定成就,不再耽延。你們這悖逆之家,我所說的話,必趁你們在世的日子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耶和華的話不會再遲延,必定成就。在原意可直譯為:「我所說的,就是我說的。」這是確切的話,不能更改。本節與廿八節相同。

在趁你們在世的日子,表明不久的將來。事實上先知以西結開始傳道是在主前五九三年,在五八七年就開始應驗了,可見並沒有遲延甚久。──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不遠的將來其實就是「趁你們在世的日子」,所以「虛假的異象和奉承的占卜」(24)必定要消除,因為耶和華的話不會落空。──《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26「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十二26~28就是那些相信以西結之信息的人也說,審判仍未逼近。──《雷氏研讀本》

 

【結十二27「“人子啊,以色列家的人說:‘他所見的異像是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所說的預言是指著極遠的時候。’」

         「以色列家的人」:指擄民。

          「他」:指先知以西結。──《串珠聖經註釋》

         異像是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 以色列百姓在虛假的平安中安慰自己說“審判甚遠,無須多慮”,他們在神面前沒有悔改被玷污的心,反而繼續行在淫亂當中。他們就像當代口吐“主何時再來”(彼後3:4,5)的狂言,無視耶穌將會再來的不信之徒。然而,在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時候,主必像賊一樣突然再來(帖前5:2)。因此,聖徒當像智慧的五個童女一樣預備主的再來(25:1-15),以“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的信仰態度面對每一天(22:20)。 ──《聖經精讀本》

 

【結十二28「所以你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我的話沒有一句再耽延的,我所說的必定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這句話是為重複廿五節上,可能是對待留在本地的那些缺少信心的人們,也可能包括被擄到外地的人們,他們仍需確實的保證。──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思想問題(第12章)】

 以色列人對先知預言的兩種反應(22, 27),與彼後3:9所描述的態度是否相同?面對今日這個充滿罪惡和苦難的世界,你是否感到神好像不存在或只是冷眼看眾生?本章與彼後3:1-15給你什麽提醒?

 ──《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二1~二十四27以色列及耶京的審判:這一段嘗試解答子民對審判的疑問,消除他們的不服:百姓當中,有的認為神審判的預言光說而不執行,總不見到來;有的先知們則預言平安穩安;有的卻恃著「耶和華決不會遺棄 子民」的觀念,對審判的預言聽若不聞,視如不見。──《串珠聖經註釋》

         百姓見到先知預告的審判遲遲未見來到,添上一些假先知反預言耶城可保平安,因而對神是否執行刑罰起了疑問。這幾章為先知替百姓解惑。──《啟導本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