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十七章拾穗 【結十七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十七1 古代世界的寓言和比喻】說故事時使用寓言和比喻,是古代常用的修詞手法。其功用是證明論點,或創造一個聽眾能夠理解或感受的意象。于古代的智慧文學和先知文獻,這一點尤其真確。例如在主前二十世紀埃及之《人和他「巴」的爭論》中,這個意氣消沉者的靈魂對他講了一個比喻,描述死亡及其無可測度之處。另一篇名叫《安肖桑基的教誨》(主前八世紀)的埃及文獻,則以空屋和未婚女子作為有關浪費之寓言的主題。《埃及情歌》(主前十三世紀)裡面充斥了寓言,將美麗的女子形容為茂盛的沼澤、睡蓮蓓蕾、曼陀羅花。埃及哲人奈費爾蒂的異象(主前二十世紀)預言埃及被侵略,並且說沼澤中一隻「怪鳥」的巢,和沙漠獸群出現在尼羅河邊飲水,就是其記號。這些短篇故事和雙關語取悅聽者,又能充分表達講者的論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10】1-10節的寓言或謎語在11-21節得到解釋或答案。兩隻鷹分別代表巴比倫和埃及這兩個強國。巴比倫把以色列的約雅斤王擄到巴比倫,將西底家放在巴勒斯坦的王位上(見王下24:15-17); 但西底家本來已對巴比倫不滿,於是求助於埃及(另一隻鷹)。 耶和華藉著這個寓言警告以色列:這樣的舉動絕不會有好結果。──《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通過鷹、香柏樹(3節)、地裡的枝子(5節),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當時猶大所面臨的國際形式。神藉著比喻預言,是為了明確而簡潔地傳講預言的含意<太13:10-17,比喻的雙重目的>。本文的話語如實地得以成就,猶大終於還是被尼布甲尼撒所毀滅。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24】二鷹二葡萄樹的寓言: :這個寓言是採用諷喻的形式,藉幻想中動植物的舉動來反映實際的政治情況。全篇都是以「二元體裁」寫成,包括:寓言與解釋;二鷹;二樹;兩種懲罰;滅沒與安慰。──《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用比喻說明猶大王西底家違背神的話語,依靠埃及來對抗巴比倫,反而自取滅亡的事件。早在巴比倫剛剛在巴勒斯坦地嶄露頭腳時(耶27:6,7),先知耶利米就預言猶大王將要事奉巴比倫(耶27:11)。然而,猶大卻拒絕接受此預言,而背叛巴比倫,反而向埃及求援助(王下24:20;耶37:5,7)。結果,巴比倫發動了3次圍攻,終於完全毀滅了猶大(代下36:17-21;耶39:1-9)。由此可知:①我們當持有正確分辨能力;②神亦會使用外邦國家,來懲戒自己的百姓。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謎語,設比喻,」 “謎語”包含一個含糊的概念,需要加以解釋;“比喻”是借比較來作出的說明。──《雷氏研讀本》 「謎語」:指需要解釋的比喻。──《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七3】「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有一大鷹,翅膀大,翎毛長,羽毛豐滿,彩色俱備,來到黎巴嫩,將香柏樹梢擰去,」 這種鷹鳥有大的翅膀,在翅膀的頂端還有翎毛,形狀如翎箭一般,原為轉動飛翔之功能。在頸項,在腿部都有極豐滿的羽毛,所以動作可以非常敏捷。彩色具備,似描寫成繡花的布(參閱士五30;結十六10、13、18,廿六16,廿七7、16、24;詩四十五14)。 此處鷹鳥的敏捷兇暴,是指外邦的侵略者(耶四13,四十八40,四十九22;哈一8;申廿八49)。鷹鳥有時專指君王,蒙耶和華的保護(出十九4;申卅二11)。 利巴嫩山地盛產香柏木,一直為埃及所貪圖與掠取的(王上五28)。利巴嫩的香柏樹,常象徵君王之華貴(士九15;王上五13;王下十四9;賽十32起;歌五15)。──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大鷹」: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參12, 王下24:10-16)。大鷹在申28:49-50中指一個強暴的外邦國家,用在這裡也很合適。 「利巴嫩」:指耶路撒冷。 「香柏樹」:指大衛王朝。聖經中,利巴嫩的香柏樹通常是描寫皇室的宏偉(參士9:15; 王下14:9; 賽60:13)。 「梢」:即樹頂,這裡指國家的精英分子,包括皇家及貴族。(參12)──《串珠聖經註釋》 “大鷹”代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黎巴嫩”代表猶大國;因為黎巴嫩以出產華美香柏樹聞名,以此代表大衛王──《啟導本註釋》室政權。“將香柏樹梢擰去”代表巴比倫王于主前597年擄去年輕的約雅斤王。──《啟導本註釋》 大鷹: 指統管多國的大帝國巴比倫的君王尼布甲尼撒(耶46:26;49:2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3 以動物和樹木為題的寓言】動物會說話(見:民二十二28~31的注釋),或樹木會交談、行事(見:士九8的注釋)是最常見的一類寓言。古代近東文學中有好幾個例子。例如:亞述《阿希卡爾的言詞》(主前八世紀)記載了一個荊棘和石榴樹之間的對話,爭論彼此的可取之處。在主前十三世紀埃及《兩兄弟的故事》中,弟弟亞奴比斯的牛只警告他說,他嫉妒的哥哥巴他計畫把他殺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4】「就是折去香柏樹盡尖的嫩枝,叼到貿易之地,放在買賣城中。」 香柏樹頂端的嫩枝,是從主幹處長出來的,折去以後,就阻礙了生長與茂盛。這是指大衛家王室中幼嫩的分子,是約雅敬,因為他還是幼王,就遭擄去(王下廿四10-12)。 「貿易之地應指迦南」因為「迦南」之原意為貿易。「迦南」真正原意在閃系語文中應為紫色,因為紫色的染料是從當地盛產之魚殼中取出的,希臘文腓尼基即取義於此一用詞,迦南為貿易之地(可參考箴卅一24及亞十四21)。「買賣城」必指迦勒底,即巴比倫。──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香柏樹盡尖的嫩枝」:指約雅斤王,他在公元前五九七年被擄至巴比倫(王下24:15)。 「貿易之地」、「買賣城」:指巴比倫。──《串珠聖經註釋》 “貿易之地”、“買賣城”代表巴比倫。這是當時一個商業中心。──《啟導本註釋》 意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會把猶大王約雅斤和猶大百姓擄到巴比倫(王下24:8-15)。巴比倫在第二次入侵猶大時(B.C.597),擄走了約雅斤和先知以西結等10,000名俘虜,成就了此預言。──《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4 貿易之地】有關上文以「貿易之地」形容巴比倫的討論,請參看:以西結書十六29的注釋。這寓言中之「盡尖的嫩枝」大概是指約雅斤王。他和他的王室在主前五九七年被擄。按照巴比倫的食物配給名單,他們被軟禁在尼普爾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4 買賣城】腓尼基人與貿易的關係雖然比較聞名,他們所扮演的其實主要是「中間人」的角色。提供本錢和貨物供他們運輸的人都是以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為根據地(見:賽二十三8)。吸收了各種生意,置諸控制之下的,其實主要是藉君王戰績擴張的迦勒底商業帝國。很多美索不達米亞年表共有的主題,都是君王遠征「至海」,爭取了「利巴嫩的香柏樹」的控制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5】「又將以色列地的枝子栽於肥田裡,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樹。」 「以色列地的枝子」原意為「地土之子」,可能指大衛之曲裔,可參考十三節。以色列當地應有適當的王,並非西底家。西底家雖是大衛家的人,卻不是繼承王位,而是異族的統治者安置的,究竟不算是完全合法的。但是如果觀察上下文,三節的樹梢嫩枝,應為約雅敬,而此處應為西底家。西底家栽於肥田裏,因為他是巴比倫王安置的,條件優厚,有政治的便利。他既成為傀儡,卻受異族王的蔭庇,可插在大水邊。大水可能指幼發拉底河,大河邊,必可得茂繁興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枝子」:原文作「種子」,指被尼布甲尼撒扶立的傀儡君王西底家(參13;王下24:17)。──《串珠聖經註釋》 “枝子“(可譯“種子”)指巴比倫人在猶大地設立的傀儡王西底家(王下二十四17)。──《啟導本註釋》 以色列地的枝子: 巴比倫王尼布甲撒廢掉約雅斤後所立的猶大王西底家(王下24:17)。 插……柳樹: 柳樹適宜長在河邊,也易紮根。猶大雖然是巴比倫的附屬國,但已得到妥善處理,可以得享一定程度的發展與和平。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6】「就漸漸生長,成為蔓延矮小的葡萄樹。其枝轉向那鷹,其根在鷹以下,於是成了葡萄樹,生出枝子,發出小枝。」 「生長」與「成為」是兩個動詞,採未完成式(Imperfect),表明逐漸與繼續,在成長的過程中。西底家王原是以卑微的身分,在外族的統治之下,抬不起頭來。他只像矮小的葡萄樹一樣,仍完全仰仗尼布甲尼撒王,其枝轉向那鷹。枝子矮小,才不致受熱風燻炙而損壞(參閱10節及十九10-12)。──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矮小的葡萄樹」:指底家地位低微;以色列的高官貴胄被擄(見王下24:14 ) , 在巴比倫的控制下,西底家的權力頗受限制(參14; 耶38:5)。──《串珠聖經註釋》 本節是說西底家治下的猶大在巴比倫的蔭庇下受管治。──《啟導本註釋》 葡萄樹……在以下: 西底家治理的猶大本可以靠著巴比倫使國家向前發展(耶52:1-3)。──《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6~7 葡萄樹的比喻】請參看:以西結書十五2~7的注釋。園丁料理這棵葡萄樹的工夫,如把它栽在有充足水源、土地肥沃的地方等,似乎得到了茂盛的成果。但第二隻鷹出現之後,葡萄樹以乎拒絕了園丁的照料,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它向第二隻鷹伸出卷鬚,似乎是要找另一個不必要之水源的樣子。這個反應與預期不符的現象,與以賽亞書五1~7的「葡萄園之歌」相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7】「“又有一大鷹,翅膀大,羽毛多,這葡萄樹從栽種的畦中向這鷹彎過根來,發出枝子,好得它的澆灌。」 這是第二隻鷹鳥,比較前一隻,就沒有那麼碩大,在描述方面,也比不上。第二大鷹必指埃及,因為埃及不如巴比倫。事實上在五九一年埃及之法老王曾到利巴嫩取木料,是香柏樹的木材,正如第一鷹也曾擰取香柏樹的嫩枝。──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又有一大鷹」:指埃及法老,他教唆西底家背棄與巴比倫的盟約,並允諾提供保護與需用(參15)。──《串珠聖經註釋》 “又有一大鷹”:指埃及。──《啟導本註釋》 意指西底家拒絕向巴比倫進貢,反而藉著向埃及王求援而背叛巴比倫(王下24:20;耶37:5)。神曾經通過耶利米屢次強調猶大只有事奉巴比倫王才能得以繼續生存(耶27:2-22)。然而,愚頑的西底家卻沒有尊重神,反而向埃及軍隊請求援助(代下36:12,13)。因此猶大最終被巴比倫殲滅( 20,21)。由此可知神的話語是最高權威,我們的生活當以神的話語為中心(詩119:9,105)。大鷹: 本節裡的大鷹指的是埃及王(15節),而非三節中的巴比倫。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8】「這樹栽于肥田多水的旁邊,好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葡萄樹。」 「佳美的葡萄樹」是以色列一直嚮往的,「佳美」或譯為「華美」或華貴。這字(~adiu)甚至用以描寫神的名(詩八1、9),原意也常用於君王之尊。這是當時西底家的夢想,以後投靠埃及,他的君尊身分可以恢復,民族的尊貴可以恢復。但是事實適得其反,因為最後導致整個個家的敗亡,因為他們背逆神,受神的審判。──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本文說明了神沒有徹底殲滅猶大,而立西底家為王,使猶大存立在巴比倫統治之下的理由。那就是:①為了使他們學會謙卑而歸向神(15節;路15:20);②為了在患難中維護猶大的政權(耶27:12-14)。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8~9】本節指猶大西底家王轉而依附埃及,背叛巴比倫王(耶三十七5)。這是猶大最終完全崩毀的原因。後來猶大的軍隊潰敗,西底家死在巴比倫,耶路撒冷徹底毀滅。時為主前587年。──《啟導本註釋》 【結十七9】「你要說,主耶和華如此說:這葡萄樹豈能發旺呢?鷹豈不拔出它的根來,芟除它的果子,使它枯乾,使它發的嫩葉都枯乾了嗎?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來。」 鷹必拔出他的根,這必是第一鷹,因遭背叛而採取報復的態度與行動。巴比倫甚至不必發動大批的軍隊與軍力,就可以輕易拔出他的根。只要將根拔出,果子與樹葉自然會枯乾或黴爛。 「發的樹葉」,好似樹葉曾經發動滋長。這是否指以色列確曾得到埃及幫助而增長一時呢?但最後仍被全部毀滅!無可存留。──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鷹」: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當時西底家軟弱無能,巴比倫王輕易地剿平叛變,擒拿西底家,結束了猶大王朝。──《串珠聖經註釋》 【結十七9~10】本文也包含兩種含意,這也是預言的整體特點。在屬靈意義上,本文是指離棄神的以色列如同連根拔起的樹不僅無法結果子,而且最終會枯乾而死。在歷史上,本文預言了猶大因廢棄與巴比倫的主僕關係,與埃及結盟,而得到悲慘地結局(代下36:17-20)。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0】「葡萄樹雖然栽種,豈能發旺呢?一經東風,豈不全然枯乾嗎?必在生長的畦中枯乾了。”」 這裏提出一個新的表像,有關東風的性質,可參閱何西阿書十三章十五節 東風是一種熱風,可使海枯乾(如出十13,十四21及詩七十八26),也可使樹木枯萎,如約拿書四章八節所描述的。 東風來自阿拉伯曠野,在巴勒士坦與巴比倫之間。阿拉伯語(hamsin)原意為「五十」,因為每年有五十日必吹這種熱風。這裏的東風是指東方的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的權力,正如十九章十二節及廿七章廿六節所提說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東風」:可象徵完成神旨意的工具
(參出10:13), 這裡可能指東來的巴比倫軍。──《串珠聖經註釋》 東風: 是每年5月和10月,從東部沙漠(敘利亞沙漠)刮到巴勒斯坦的熱風,使農作物枯死,且吹幹泉水和水井(何13:15)。這象徵巴比倫將要入侵猶大。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0
為何用東風比喻?】這陣東風是吹遍曠野的乾熱風,可以使生長的作物枯萎。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就像這陣東風,將要席捲猶大國。──《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十七1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十七11~21】本段闡明比喻的含義。(1)巴比倫王於主前597年把約雅斤從猶大帶往巴比倫(12節;比較3,4節;王下二四8~16;二五27~30)。(2)尼布甲尼撒立西底家為猶大的傀儡王(13節;比較5,6節;王下二四17)。(3)埃及吸引西底家(7節)。(4)西底家違背他與尼布甲尼撒(因而也是與神)所立的約(15~19節)。(5)西底家要死在巴比倫,他的軍隊將被打敗(20,21節)。──《雷氏研讀本》 所謂的約是以信心簽署的應許,前提是誠實地遵守其內容。然而,猶大卻如棄屣般地廢棄要服事巴比倫王的應許,而轉向埃及求助(王下24:20;耶37:5,7)。等於是他們違背了與神所立的約,因為神早已差遣先知命令猶大服從巴比倫王(耶27:11)。本文告訴我們,背叛的結果導致猶大王西底家的悲慘結局。由此可知,神也會通過代理人(在本文中是巴比倫)來立約。因此,若是神的旨意,聖徒就有責任誠實地履行與不義之人所立的約。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2】「“你對那悖逆之家說:你們不知道這些事是什麼意思嗎?你要告訴他們說:巴比倫王曾到耶路撒冷,將其中的君王和首領帶到巴比倫自己那裡去。」 這些事是什麼意思。先知在這裡正式開始解釋比喻(第12-17節)。“悖逆之家”無疑包括被擄到泰勒亞畢的人。他們希望與埃及結盟來推翻巴比倫。 曾到。見第3-10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十七12 將其中的君王和首領擄去】鷹和葡萄樹之比喻的解釋,就是約雅斤及其王室於主前五九七年耶路撒冷陷落後,被尼布甲尼撒擄為人質之事(王下二十四6~17)。約雅斤和受栽培的葡萄樹一樣備受尊重。尼布甲尼撒的官方記錄證明他得到充足的供應。若是按照但以理及其三友的模式,巴比倫似乎很可能計畫同化約雅斤和他的臣子,然後將他們送回耶路撒冷復位,作為巴比倫王的忠心行政官員(但一3~5)。──《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3】「從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與他立約,使他發誓,並將國中有勢力的人擄去,」 巴比倫王就以從以色列的王室中取一人,必指西底家(王下廿四17)。立約發誓,都是為監督他效忠於巴比倫,使猶大成為帝國的附庸(代下卅六13)。──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七13 宗室中取一人】《巴比倫年鑒》記載說,尼布甲尼撒於主前五九七年攻取耶路撒冷之後,將約雅敬王之子約雅斤擄去為質。尼布甲尼撒接著將約雅斤的叔父,約西亞王的第三子瑪探雅立為猶大王。巴比倫王將他改名為西底家,來強調他的藩屬身分(王下二十四17)。──《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4】「使國低微不能自強,惟因守盟約得以存立。」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廢黜約雅斤,而立西底家為猶大王,並強迫猶大事奉巴比倫(代下36:10,13),擄走了約雅斤和許多技術人員(王下24:15,16)。本文說明了他們如此行的理由,那就是使猶大通過此事件謙卑地悔改認罪。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5】「他卻背叛巴比倫王,打發使者往埃及去,要他們給他馬匹和多民。他豈能亨通呢?行這樣事的人豈能逃脫呢?他背約豈能逃脫呢?」 他是西底家,他的背叛記載在列王紀下廿四章二十節(耶五十二3),歷代志下廿六章十三節。當時有使者差往埃及,他們是根,彎向那大鷹(本章7節)。西底家所希冀的「澆灌」,是埃及給他馬匹與多民(即馬兵)。由於尼布甲尼撒與他立約,限制他兵力,禁止他備馬兵。──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他豈能亨通」:與9節之「豈能發旺」是指同一件事。──《串珠聖經註釋》 豈能亨通: 強調他們既違背了將要服事巴比倫的約定,其將來必與西底家一樣,無法得享平安。若有人今天拒絕神的話語而背叛主,必落入同樣的結局(太27:4,5;路22:2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5 西底家的叛亂和與埃及結盟】儘管受過主前五九七年和約雅斤被擄的教訓,西底家依然妄想背叛巴比倫人。他于在位初期曾與以東、摩押、亞捫、推羅和西頓的使節會面(耶二十七3),並且顯然又和法老森美忒庫二世達成協議(見:耶三十四21的注釋)。有關埃及人軍隊調動的討論,可參看:耶利米書三十七5~8的注釋。西底家求助之時,法老阿普裡斯至少作出了短暫的回應,但他並不能阻止耶路撒冷陷落。──《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6】「他輕看向王所起的誓,背棄王與他所立的約。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倫王的京都。」 先知以西結原來不承認西底家是王,是巴比倫立他作王,不會是神的旨意。但是他既向尼布甲尼撒王誓忠,他就必須信守,不可背棄。 他必死在巴比倫王的京都,這是十二章十三節所說的,是神對他的罪行宣判。西底家被擄時,眼睛被剜去,被帶到巴比倫,受苦非常,都是神對他的刑罰,以致他不得善終。──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西底家終於死在巴比倫(參耶32:5; 52:11; 結12:13)。──《串珠聖經註釋》 這裡是指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立西底家作猶大王。西底家曾允服侍巴比倫王。──《啟導本註釋》 定要死在……巴比倫王的京都: 意指西底家將被擄到巴比倫(王下25:4,5),而死在囚室中(耶52:1-11)。B.C.588,巴比倫軍隊攻打耶路撒冷而成就了此預言(王下25:1-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17】「敵人築壘造台,與他打仗的時候,為要剪除多人,法老雖領大軍隊和大群眾,還是不能幫助他。」 法老……不能幫助他: B.C.588,迦勒底人圍攻了耶路撒冷(耶32:2),西底家就求助於埃及軍隊,法老就率軍前來援助(耶37:5)。但是,法老軍隊卻無功而返,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淪陷(耶37:7,8;39:1,2)。當聖徒依靠人的方法和世俗手段的時候,那些似乎能夠帶來一時的幫助,終必成為“死的毒鉤”(林前15:55)而威脅我們。 ──《聖經精讀本》 幫助他。或 “拯救他”。 築壘造台。指迦勒底人。暗示他們築壘圍城(見結4:2注釋)。築壘造台因法老而起的。──《SDA聖經注釋》 【結十七17 築壘造台】雖然《巴比倫年鑒》的現存部分並沒有記載耶路撒冷被圍攻(見:王下二十五1),亞述王西拿基立的年表卻記載了主前七○一年的類似戰事。可以假定所作的計畫是長期圍攻,因為他們投資了極多的人力和時間建築攻城坡道和塔架。有關攻城科技的討論,可參看:耶利米書六6;以西結書四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8】「他輕看誓言,背棄盟約,已經投降,卻又作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脫。」 「投降」一詞原意為「伸手」,如果照烈王紀下十章十五節,這是合作,照耶利米哀歌五章六節「投降」也是同一個字,伸手是指簽訂盟約,與埃及人所訂約,招致巴比倫的報復。照歷代志上廿九章廿四節與歷代志下三十章八節,是指「順服」或「歸順」,應是此處的涵義。──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十七18 誓言和盟約】西底家的厄運被歸咎於他沒有遵守誓言,履行條約。國與國之間的條約通常都包括一系列的咒詛,加諸叛盟團體之上。這些條約是雙方各向自己的神宣誓簽署的。這樣一來,條約若遭違犯,懲罰背誓者的責任就落在本國的神祇身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19】「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輕看指我所起的誓,背棄指我所立的約,我必要使這罪歸在他頭上。」 西底家背約是雙重的,因為他向巴比倫立約,表示歸順,是需向神(以色列的神耶和華)起誓,可參閱歷代志下卅六章十三節。古代的赫人的規矩,凡附庸國要向他們本國的神發誓。所以兩造的立約者都需各自向他們的神誓忠守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以西結看來,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等於背耶和華的約。──《串珠聖經註釋》 我所起的誓……我所立的約: 發誓的時候,人們通常用“指著永生的耶和華”(撒上19:6)、“神……作見證”(創31:50)、“神……判斷”(創31:53)等形式的律例,西底家也可能是按照這個律例向巴比倫起誓的。這些誓言具有與神直接立約的性質,所以必須遵守。聖經定假起誓為妄稱耶和華名的罪(利19:12),而且教導我們不可指著永生神的名字起誓(太5:33-37)。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0】「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網羅中纏住。我必帶他到巴比倫,並要在那裡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罰他。」 我的網……我的網羅: 象徵將把耶路撒冷城淪陷的巴比倫軍隊。但是,在這裡神卻說這巴比倫軍隊是自己的軍隊。這暗示神為了懲戒猶大而主權性地使用了巴比倫。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1】「他的一切軍隊,凡逃跑的,都必倒在刀下,所剩下的,也必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風”)。你們就知道說這話的是我耶和華。”」 我要將香柏樹梢擰去栽上。這是將來復興的應許。耶和華將親自出面,取一根香柏樹的枝子,“在以色列高處的山栽上。”這個預言顯然與彌賽亞有關。 山上。見結20:40;參賽2:2-4;彌4:1-3。──《SDA聖經注釋》 【結十七22】「主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香柏樹梢擰去栽上,就是從盡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于極高的山上,」 「我」是耶和華自家要作的工,但是這動作卻是大鷹(巴比倫)的。可見巴比倫侵略以色列,是耶和華所准許的。人的行動若沒有神的容許,仍是無法做成。但是神卻不能容許人任意甚至過分的行動。顯然巴比倫擰去巴勒士坦以色列的樹枝。但是神現在幹預,是神自己來摘取,不是巴比倫那種破壞性的行動,而是神親自作建設性的施恩的事。 枝子是指以色列被擄的人,他們可以從被擄之地歸回。但是枝條是彌賽亞的形像(可參考賽十一1;耶廿三5,卅三15以及亞三8,六12)。這嫩技是大衛家出來的彌賽亞,是神所應許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香柏樹……嫩枝”。即彌賽亞(比較賽一一1;耶二三5;三三15;亞三8;六12)。──《雷氏研讀本》 栽種者不再是巴比倫王而是耶和華自己。基於 自己的恩典,
耶和華親自栽種香柏樹的「嫩枝」,這「嫩枝」不再是指約雅斤王(參4),而是指大衛王朝的苗裔彌賽亞。(參賽11:1;耶23:5; 33:15; 亞3:8; 6:12) 「極高的山」:即錫安山,將來萬民流歸的耶路撒冷。(參賽2:2; 結40:2; 彌4:1)。──《串珠聖經註釋》 將香柏樹梢……嫩枝: 比喻彌賽亞將會是大衛的子孫。用“嫩枝”來比喻彌賽亞,象徵:①他的謙卑(腓2:5-8);②他出身的卑微(賽53:2)。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2 栽種香柏樹梢的嫩枝】第4節的鷹怎樣折去香柏樹頂的嫩枝,如今耶和華亦同樣把一個幼嫩的小枝栽于高山。循這思路,大衛家將會在約雅斤一系得以延續。有關大衛家復興與此相似的園藝象喻,可見於以賽亞書十一1;耶利米書二十三5。──《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22~23 神栽種的香柏樹是指甚麼?】 以西結以盼望結束了審判的預言。當人們將希望寄託於同外國聯盟的時候,他們就會大失所望,因為只有神才能給他們真正的希望。神說要栽種一棵香柏樹,就是那“彌賽亞”。彌賽亞的國度要蔭庇所有來到祂面前的人(參賽十一1~5)。這個預言在耶穌基督來臨的時候得以實現。──《靈修版聖經注釋》 【結十七22~24】節不再以被擄前的以色列為背景 , 而是指耶路撒冷淪陷後,耶和華給予以色列的佳美應許。這段給安放在17章內,可能是因為其中所用的寓言生物與前段的相同。──《串珠聖經註釋》 新擰的嫩枝代表彌賽亞(比較賽十一1;耶二十三5;三十三15;亞三8;六12)。──《啟導本註釋》 講述了對彌賽亞王國的應許。神並沒有因著香柏樹(猶大)的叛逆,而中止了自己的救贖計畫。相反,神從香柏樹折一嫩枝栽於地上,從而發展了神的國度。這與新約時代基督的事工有密切關係。神的國度並沒有因猶大人的悖逆而遭到破壞,反而藉著從“嫩枝”即從聖靈重生的外邦聖徒,向地極擴展(羅1:5;9:24;加3:8)。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3】「在以色列高處的山栽上。它就生枝子,結果子,成為佳美的香柏樹,各類飛鳥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蔭下。」 神將這樹栽在以色列的高山,是「移植」,正如八、十節提說的。這樣的栽植不是在本章的首幾節所提的那種降卑,現在實際是升高,因為神是提拔他的。 「生枝子、結果子」原為形容葡萄樹,因為香柏樹是不結果的。其實在巴勒士坦,香柏樹也有結果的。 「各類飛鳥」必指多種不同的眾鳥,都宿在其下,因為樹枝多,而且長得底,可作飛鳥憩息之處。七十士譯本將「各類飛鳥」改為「各種走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各類飛鳥」:指外邦的國度;這裡亦顯示香柏樹十分健壯與豐盛,能容納各類飛鳥。──《串珠聖經註釋》 在以色列高處: 指神國度的中心,代表以色列的西乃山(詩78:68;125:1;賽8:18;60:14)。神將會在西乃山建立基督的王權,從而在屬靈上高舉此地(伯1:17;彌4:2),使此地成為給萬邦傳講神話語的中心(賽2:2-4;14:32;41:27)<申 緒論,申命記與山>。 各類飛鳥都必宿在其下: 預示所有民族和百姓均將通過基督而得救(賽42:1,6),並聚集到基督的身體教會(太13:32)。這與耶穌所說的芥菜種的比喻很相似(太13:31)。 ──《聖經精讀本》 【結十七23 供百獸棲身的宇宙樹】宇宙樹或「天地惟一之樹」,是很多民族和傳統共有的概念。這樹是美和豐饒的代表。從地的眾水汲取滋養,為它蔭下棲身的所有動物提供蔭庇和食物。在古代近東史料中,這樹的對稱和穩定對死亡有抑制作用,並且構成繼續存在的應許。同樣,在亞述藝術中有一棵典型的生命樹,可能代表君王看顧百姓的角色(見:但四10~1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十七24】「田野的樹木都必知道我耶和華使高樹矮小,矮樹高大,青樹枯乾,枯樹發旺。我耶和華如此說,也如此行了。”」 「田野的樹木」是世上的萬國,看到以色列復興,就知道這是耶和華的作為。他們也因此認識耶和華至高的神。 枯乾與發旺,又是一個尖銳的對比,正如高樹變矮、矮樹變高一樣,都有神權能的作為。神必照所說的實行(可參閱的經文在廿二14,卅六3,又在廿四14與卅七14)。──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田野的樹木」:亦指外邦的國度。 「高樹」、「青樹」:指巴比倫、埃及等強國。 「矮樹」、「枯樹」:指以色列。將來神必使殘卑微的大衛王朝升為至高,使枯乾的變為茂盛,使萬邦都知道耶和華的力量和恩典(參路1:51-55)。──《串珠聖經註釋》 田野的樹木: 意指包括以色列周邊國家在內所有世上的王族。使高樹矮小……枯樹發旺: 對抗神的世俗帝國和民族必會慘遭滅亡,但是,沒落的大衛家族中將會出現一位新的統治者,他要治理萬國(撒上2:10;賽9:6,7;11:1-5)。神治理世界的方法就是:高舉那自己降卑,服事他人的,使他為大(可10:43-45)。因此,聖徒當在神面前總要謙卑。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17, 18章)】 1 在17章中,神所責備的是什麽罪?背叛巴比倫為何等於背棄耶和華的約(19注)?基督徒對自己與他人所立的合約,或向他人所作出的承諾,應抱什麽態度?另參詩15:1, 4。 2 西底家王企圖用人的謀算來擺脫巴比倫,重振猶大國,但神在17:22-24說什麽?試想像你是西底家王,你知道了24節的真理後,會如何改變你的國策?有什麽是你可以做的? 3 18:2的俗語有什麽含意?這句俗語若被普遍採納會帶來什麽後果?18:4提出了那兩個原則來對抗這句俗語? 4 人若生長在一個沒有溫暖、充滿罪惡的家庭,可否以此作為不向善的藉口? 5 18章的信息如何顯出神的公義和神的慈愛?兩者如何並行不悖?人若自覺罪孽深重,不會被神接納,你可以對他說什麽?人若自以為已經得救、擁有直通天堂的車票,以後行事為人如何,神不會過問,對這種人你又可以說什麽? 6 18:5-9是對義人的寫照,試將內容整理分類。有那些方面是今日基督徒疏忽了的?你又如何?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