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二十一章拾穗 【結二十一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二十一1~7】刀劍的比喻:由於百姓懷疑先知預言的真實性,故先知在此作進一步的解釋。──《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詳細解釋了南方樹林所著之火的比喻。這是指巴比倫將攻打猶大全地。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人子啊,你要面向耶路撒冷和聖所滴下預言,攻擊以色列地。」 “聖所”。聖殿及其管轄區域。──《雷氏研讀本》 「面向耶路撒冷」:證實20:46所提到的「南方」是指以色列地。 「以色列地」:指20:47的「南方的樹林」。──《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3】「對以色列地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與你為敵,並要拔刀出鞘,從你中間將義人和惡人一併剪除。」 神對選民整體施行殺戳,是包括所有的人,甚至將義人和惡人一併剪除。──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刀」:指20:47的「火焰」。 「義人」、「惡人」:是與20:47的「青樹」、「枯樹」呼應。──《串珠聖經註釋》 將義人和惡人一併剪除: 惡人受審判是理所當然的,但義人受審判就很難接受。但是,正如在本文中看到的那樣,義人受審判是因為未能以真正的耶和華信仰教導以色列。無論是新約或舊約,聖經均重視共同體。舊約的以色列是由12支派組成的耶和華信仰共同體,新約的教會則是相信耶穌的共同體(林前12:12-27)。每一個個體必須彼此負責,若將責任推卸給別人就會瓦解共同體。每一個個體均要竭盡全力追求,同時也要為實現社會的正義而付出努力。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3 視敵軍為神明的懲罰】從主前第三千年紀末以降,侵略的軍隊已經被詮釋為被百姓言行激怒之守護神祇刻意作出的行為(《亞甲德的咒詛》形容這是亞甲德帝國亡于古提〔Guti〕族的侵略者手下的原因)。古列的話是這種傳統神學觀念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例證。他宣稱巴比倫城陷,是因為瑪爾杜克惱怒拿波尼度之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一4】「我既要從你中間剪除義人和惡人,所以我的刀要出鞘,自南至北攻擊一切有血氣的。」 猶大全地將要接受審判,“自南至北”(另見二○47)。──《雷氏研讀本》 【結二十一4-5】此處是重複上述的話,但以強調神審判是多麼普遍的事,自南至北,無處無人可以倖免。在這兩節都重複「一切有血氣的」,既指所有的人,審判已遍及全世界。但審判仍先集中在聖地,無人可以使神收回祂的刀劍,祂必有所行動。 「一切有血氣的就知道……」與二十章四十八節相同,都是認識的方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5】「一切有血氣的就知道我耶和華已經拔刀出鞘,必不再入鞘。」 「必不再入鞘」:即一直到全部覆沒為止。──《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6】「人子啊,你要歎息,在他們眼前彎著腰,苦苦地歎息。」 「彎著腰」:原文作「斷腰」,是哀痛欲絕的表現,與耶1:17的「束腰」(表示剛強自信)剛好相反。──《串珠聖經註釋》 在他們眼前……苦苦的歎息: 彎著腰苦苦地歎息表明猶大將要遭受極其可怕的災殃。以西結並不是為了發出預言而迫不得已地哭泣,乃是為祖國的滅亡而痛心疾首,止不住淚水。當代的基督徒也當為日益衰敗而遠離神的祖國感到哀慟。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6~7】彎腰表明身體的力量已經失去。腰間原是佩刀的,是力量所在(伯四十16;鴻二1)。膝弱也有類似的描述,如雙膝相碰(鴻10)。現在膝弱而腰疼(參閱賽廿一3),就會𥳾弱無力。他們感到沒有氣力,事實上心也弱,精神衰敗,因為在驚懼中,知道災禍即將來臨。這必是耶和華的日子必有的現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西結的行為被用作一個實物教材,說明國民將要面臨的災難。“彎腰”。即極力地。──《雷氏研讀本》 先知明顯感到審判的殘酷,因而哀聲歎息,耶和華則要他當眾表露他的心情,以強調耶和華的災禍必定實現。──《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7】「他們問你說:‘為何歎息呢?’你就說:‘因為有風聲、災禍要來。人心都必消化,手都發軟,精神衰敗,膝弱如水。看哪,這災禍臨近,必然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因為有風聲」:指先知如同聽到聖城被毀的消息;因而顫抖歎息。 「人心都必消化」:即絕望沮喪;這是因為聖城已毀,回歸的希望更難實現。──《串珠聖經註釋》 有風聲: 指猶大將要滅亡的預言。 人心都必消化……膝弱如水: 巴比倫的攻擊,使猶大百姓感到恐怖而驚慌失措。這光景使人聯想到主再來時不信之人和抵擋神的人,所要面對的恐慌(啟6:14-17)。背道的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燃燒的陰間的恐懼。但是,聖徒卻不必懼怕主的再來。因為到那時聖徒不是被定罪,乃是得榮耀(耶30:19)。因此,聖徒每天的生活中,都當告白說“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2:20)。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8】「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結二十一8~10】這刀劍之歌共分兩節,第一節描述刀劍的鋒利,第二節描述刀劍殺戳的兇猛。論刀劍,因為耶和華是戰士,是早期先知所強調的。阿摩司就描述耶和華用刀劍施行審判(四10,七9,九1)。耶和華命刀劍來執行審判,也在先知書中(如摩九4;耶四十七7,九15,四十九37)。刀劍會消除(賽一20;耶十二12,四十六10;鴻二14等),刀劍會吞喫(賽卅四5及耶四十六10)。 刀劍磨亮之後特別鋒利,殺戳尤其有力。在刀劍之下,樹木都被削除,木杖是被藐視的,因為刀劍可將木杖削去。那就是說,人在刀劍之下,完全無能為力,失去任何抵禦的方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8~17】巴比倫復仇之刀的頌歌。──《雷氏研讀本》 先知引用當時流傳的一首歌謠來傳講神的審判:有的學者認為這段經文描寫劍舞,先知利用歌謠及刀光劍影的莊嚴舞蹈表達審判的方式。以色列民一直以來都稱耶和華為子民的戰士(參出15:3; 詩24:8),但現在這戰士卻向自己的子民開戰。──《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8~23】本文用已拔出來的殺戮之刀比喻說明了已迫在眉睫神的審判。“刀”暗示神對耶路撒冷的審判,既猛烈又迅速。本文栩栩如生地說明耶路撒冷所要遭受的毀滅,將何等可怕。因此,聖徒要銘記神是充滿慈愛的神,又是公義之神,從而過敬畏神的生活(箴3:7;腓2:13)。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9】「“人子啊,你要預言,耶和華吩咐我如此說:有刀、有刀,是磨快擦亮的;」 【結二十一10】「磨快為要行殺戮,擦亮為要像閃電。我們豈可快樂嗎?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 「我們豈可快樂嗎?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此句原意不詳,可能是一對一答“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經文內容意思不明確,但可能指那些(對即將來臨的入侵)找到虛假安全感的人,他們抓住創世記四十九章9、10節的應許說,猶大的杖必勝過其它的杖。──《雷氏研讀本》 「我們豈可快樂嗎?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此句原意不詳,可能是一對一答的句子。以色列民目睹劍影,心中以為耶和華向諸國開戰,因此十分雀躍;但歌謠快就指出審判將臨,而且是來到子民身上。此節末句或可譯作「我的兒子藐視(管教的)杖和一切的勸告」。在聖經裡杖經常代表管教和懲罰。(參撒下7:14; 箴13:24; 22:15)──《串珠聖經註釋》 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 這可解釋為兩方面:①猶大王心存驕傲而輕看和無視列國諸王。“我子”指猶大(王);杖(希伯來語)指王權(創49:10);“各樹”象徵所有世俗政權(士9:15)。因此,這是指西底家王違背神的旨意,自高自大地背叛巴比倫的事件 ;②猶大盲信“杖必不離開他的聖約”(創49:10),而沒有懼怕神的審判。兩種解釋均可採用。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10-13】神要先知哀號,因為審判的事已經臨到他們,他們在神刑罰的刀下不能存活。這刀是神的刑罰,卻落凓尼布甲尼撒施行殺戳的事,神已將刀交給巴比倫的軍隊,放在那首領手中。參閱以西結書廿八章九節,已在殺害的人手中,不能逃脫。 「試驗的事」是指被擄的苦楚,所謂猶大當權的杖,只是木杖而已,為刀劍所藐視,因為刀砍下來,木杖怎可無礙,必歸無有。──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11】「這刀已經交給人擦亮,為要應手使用;這刀已經磨快擦亮,好交在行殺戮的人手中。」 刀磨快擦亮,為殺戳牲畜,可以肉食(創四十三16;出廿一37;申廿八31;撒上廿五11)。宰殺牲畜為祭祀之用,也需磨亮,使刀刃鋒快(可參閱耶廿五34,五十一40)。在以賽亞書卅四章二節,是指耶和華在忿怒之日用刀劍來審判。──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行殺戮的人。指巴比倫王(見第19節)。──《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2】「人子啊,你要呼喊哀號,因為這刀臨到我的百姓和以色列一切的首領,他們和我的百姓都交在刀下,所以你要拍腿歎息。」 “所以你要拍腿歎息”。作為一種絕望的表示(比較耶三一19)。──《雷氏研讀本》 「拍腿」:表示悲傷痛悔(參耶31:19)。──《串珠聖經註釋》 “拍腿歎息”:表示悲哀(耶三十一19)。──《啟導本註釋》 你要拍腿歎息: 描繪了猶大百姓因恐懼戰兢而哀慟不已的光景。聖徒不應該在受到神的審判之後才痛悔,乃是要在神還沒有施行審判的時候悔改認罪(約壹1:9)。 ──《聖經精讀本》 捶胸是悲哀的表示。──《靈修版聖經註釋》 拍腿歎息。表示極其羞愧或傷心(見耶31:19)。這個姿勢是要吸引人注意並提出問題(見結4:1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3】「有試驗的事,若那藐視的杖歸於無有,怎麼樣呢?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藐視”。輕視。本節的意思是:猶大若沒有統治者,她將會怎樣呢?──《雷氏研讀本》 「有試驗的事」:或作「這是一個試驗」,或「考驗必要來到」。 「若那藐視 ...... 怎麽樣呢」:原文意思不詳,或譯作「你為何要藐視(管教的)杖呢?這事必不得成功」。──《串珠聖經註釋》 “藐視的杖”:指猶大的君王。本節的意思是,如果猶大國沒有了領袖,會怎麼樣呢?──《啟導本註釋》 雖然百姓屢次犯罪,但神還是不忍摧毀猶大,本節突出了神的大愛。“杖”指猶大支派,或彌賽亞。因此,本節指神不願廢掉大衛王權的永恆性和關於彌賽亞的應許,而不是說神姑息罪人。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14】「“人子啊,你要拍掌預言。我耶和華要使這刀,就是致死傷的刀,一連三次加倍刺人,進入他們的內屋,使大人受死傷的就是這刀。」 這裏描寫兇暴的情形,將刀加倍刺入,甚至三次之多,可說是十分徹底,刀下無情,真是以賽亞書廿七章一節所說的:剛硬有力的大刀。其實這裏所說的,與其是戰爭的刀,不如說是審判的刀。這刀為執行公正,使人們被刀劍所困,無法逃脫。──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拍掌」:在此可能是表示審判所帶來的震驚;(參結6:11; 21:13)亦可能表示神的審判是適當的(參17)。 「一連三次加倍刺人」:接二連三斬下。 「進入他們的內屋」:或作「將他們圍困」。 「使大人受死傷的就是這刀」:或作「這是導致極大死傷的刀」。──《串珠聖經註釋》 一連三次加倍刺人: 意指神將極其嚴厲而徹底的施行審判,而不是指巴比倫軍隊一連三次攻擊耶路撒冷。進入……內屋: 可以理解為(刀劍)“圍繞他們”。
──《聖經精讀本》 你要拍掌。表達激情,這裡顯然指驚恐(見結21:17;參民24:10)。 三次。可能指刀不但擊殺一兩次,而且有第三次。 內屋。直譯是“包圍他們”,不讓他們逃跑。──《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5】「我設立這恐嚇人的刀,攻擊他們的一切城門,使他們的心消化,加增他們跌倒的事。哎!這刀造得像閃電,磨得尖利,要行殺戮。」 這刀尖利,揮動起來好像閃電,在刀光之閃動下,多人必遭殺滅。所以他們的心怕得好像液體一般都溶化了。他們都倒在城門口,不得逃脫。這就是本節的意義,刀劍攻擊他們的一切城門,也就是在各街道,有誰可以倖免呢?他們都將倒在刀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恐嚇」:原意不詳,可能解作「殺戮」。 「加增他們跌倒的事」:使死傷僕倒的人增加。──《串珠聖經註釋》 這恐嚇人的(ibchah)。該詞只出現在這裡。有人認為'ibchah 可能是tibcah 的誤拼。tibcah在撒上25:11;詩44:22;耶12:3中意為“肉”,或“宰”。如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為宰殺戮而設立這刀”。──《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6】「刀啊,你歸在右邊,擺在左邊,你面向哪方,就向那方殺戮。」 現在向刀說話,要刀劍左右揮動,發揮它的威力。刀劍好似武士,在戰場上奔馳,向左,左方多人倒下,向右,右方的人們倒下。有時迎面應敵,也必大為殺戳,因為刀劍下受限制,肆無忌憚,恣意行動,兇猛非常,實在使人驚怕萬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攻擊猶大的巴比倫軍隊將一絲不亂地向前進,表明神的審判即將臨到猶大。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17】「我也要拍掌,並要使我的忿怒止息。這是我耶和華說的。”」 耶和華是罰惡的審判主,祂使先知再拍掌,好似祂本來命令的(14節)。祂為使先知有力地傳出這審判的信息,表明神公義的治權,也顯露祂得勝罪惡的大能,這是祂更大的忿怒,一定要完全執行,徹底作成祂公義的審判,才可止息。──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拍掌」:在此可能是指神覺得刀劍的刑罰應當臨到以色列,因它能滿足神公義的要求。──《串珠聖經註釋》 神借著擬人手法,表達了自己的心意。神的這種舉動,表明他對猶大的義憤已達到極點。──《聖經精讀本》 我也要拍掌。這裡的修辭手法,賦予神以人類的行為和情感,把耶和華命令先知所做的事情,說成是神做的(見第14節注釋)。 我的忿怒止息。見結16:42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8】「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二十一18~19】神命令先知又作一番表像的動作。先要定出兩條路,「定」原為「安置」(sim),在本書有四十一次之多。他必須將兩條路畫分出來,這兩條路必須從一地分出來。這一地是四章一節的一塊磚,是一座耶路撒冷城。 這兩條路,在開端必有路標樹立起來。 「手」是路標,好似紀念碑(撒上十五12),和石柱一般(撒下十八18)。可見這是指路的石碑。方向明確地列出,不會有差錯誤認的事。巴比倫王的刀,是神的工具,用來審判祂選民以色列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18~20 前往拉巴和耶路撒冷的道路】這個在沙上畫地圖之命令所討論的,是巴比倫軍隊的動向。以西結描繪大軍開到一個岔路之處──這地方最有可能是大馬色──要在當地決定是兵分兩路,還是一起行進。某種兆頭會指導他們取王道(民二十17)南行,前往亞捫首都拉巴(位於約但河東面二十三哩外)。所得的若是另一組預兆,他們會轉往西行,穿越加利利海以北的戈蘭地區。此後軍隊可以南行到伯珊,然後往西穿過耶斯列谷到達米吉多,再循沿海大道南行。又或採取直接的路線,從伯珊沿約但河繼續南行,到達耶利哥才轉西進入猶大山地圍攻耶路撒冷。──《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一18-23
猶大與亞捫聯盟反抗巴比倫,結果如何?】在猶大王西底家反抗巴比倫的時候,顯然亞捫也在反抗巴比倫。公元前589年,猶大國和亞捫都在謀反巴比倫(參耶27:3)。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聽到這消息再次燃起返回家園的希望。而以西結說,巴比倫王一定會發兵前往那些地區平息叛亂。他會從北邊出發,在兩條路的岔路口上停下來,一條路通往亞捫的首都拉巴,另一條路通向猶大的首都耶路撒冷。巴比倫王要決定去毀滅哪一座城巿。事實上尼布甲尼撒王果真像以西結預言的那樣開赴並攻佔了耶路撒冷。──《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18~27】巴比倫侵略耶路撒冷的事實:主前五八九年間,猶大國與亞捫人聯盟,希望藉此對抗巴比倫。現在巴比倫王正站在通住兩國的岔路口,以占卜決定進軍方向。擄民都希望巴比倫王選擇通往亞捫之路,以保猶大不受侵略,那知耶和華已命定耶京必滅,巴比倫王的刀必臨到猶大。──《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19】「“人子啊,你要定出兩條路,好使巴比倫王的刀來。這兩條路必從一地分出來。又要在通城的路口上畫出一隻手來,」 「巴比倫王的刀」:這裡指出前文所提到的刀實是巴比倫王的軍隊,耶和華是藉著巴比倫王的刀來消滅耶京。 「一雙手」:或作「一個路標」。──《串珠聖經註釋》 兩條路。這裡描寫巴比倫王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先要前往耶路撒冷呢,還是前往亞捫的首都(第20節)。 畫出一隻手來。即豎一個路標。放在巴比倫以西數百公里處,可能在達莫(見王上9:18注釋)或奧龍特斯河谷。──《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19~20】以西結畫出兩條路,而兩條路都從巴比倫開始,一條通往“拉巴”(非拉鐵非或安曼),另一條通往“耶路撒冷”。──《雷氏研讀本》 以西結畫出的兩條道路,都從巴比倫出發,一條引到亞捫的拉巴,一條引到耶路撒冷。拉巴是亞捫的首邑。──《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一20】「你要定出一條路,使刀來到亞捫人的拉巴;又要定出一條路,使刀來到猶大的堅固城耶路撒冷。」 「拉巴」:是亞捫的首都。──《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20-21】現在共有兩條路,一條路是通往亞捫人的拉巴,那是在左邊,就是新約時代的非拉鐵非城,在約但河東二十三哩,雅博河的邊界。另一條是在右邊,通往猶大的堅固城耶路撒冷。堅固城就是有軍事設防之保障。那時亞捫人與鄰邦聯盟,來對敵尼布甲尼撒,猶大也加入這個聯盟。 現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必須作決定,先攻打耶路撒冷,還是先對付亞捫的拉巴。根據列王紀下廿五章六節,尼布甲尼撒在第伯拉他駐防。時在五八九至五八七年。他終於決定先去奪取耶路撒冷,所以由大馬色前進,向南沿凓非利士城邑,再到約但河流域。──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21】「因為巴比倫王站在岔路那裡,在兩條路口上要占卜。他搖籤(原文作“箭”)求問神像,察看犧牲的肝。」 我們由此看見尼布甲尼撒利用“搖籤”的“占卜”術來確定要走那條路。他借觀看獻祭之綿羊“肝”上的顏色和紋路來做出決定。──《雷氏研讀本》 當尼布甲尼撒來到岔路時,他藉著搖籤,求問神像,察看祭牲的肝這三種巴比倫人占卜用的方式,來決定先攻耶京還是拉巴。這種做法是當代人用來決定戰策的常見方式。 「籤」:原文作「箭」,當時搖籤的方法大概是將地名或人名寫在箭上,然放在箭筒裡,搖出其中一枝。──《串珠聖經註釋》 “察看犧牲的肝”:巴比倫人憑祭牲肝臟的顏色來判斷吉凶,是當日一種占卜方式。──《啟導本註釋》 搖籤: 這是一種占卜,是外邦人給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求得一個吉兆的風俗。他們在箭頭系上寫好名的簽條,把箭放入箭筒中上下搖動,認為先掉下來的就是好卦,之後就按照上面的指點去行。 求問神像: 神像是指“家中的神像”或“家庭守護神”。人們崇拜家中的神像,是因為認為神像可以在戰場上給人帶來勝利和幸運。 察看犧牲的肝: 給偶像獻上祭物之後,他們就察看犧牲的肝色,預測戰爭的勝敗<民23:1-30,關於咒術>。
──《聖經精讀本》 搖籤(原文作箭)。巴比倫人所的方法可能與後來阿拉伯人所用的相似。把幾支標有相關信息的無頭箭放在箭囊或其他的容器中搖晃,然後抽出一支;或者轉動容器,選擇最先落下的那一支,把其中的標記作為神的旨意。 神像(teraphim)。指小人像(見創31:19注釋)。不知如何用於占卜。 察看犧牲的肝。這種占卜的方式稱為髒蔔學(見但1:20注釋),在巴比倫人中比較普遍。現已發掘出顯然用於占卜的羊肝泥模,上面刻著文字記號。──《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21 路向的兆頭】這決定事關重大,很容易理解尼布甲尼撒為什麼向神明尋求帶領。他所站的地方是岔路口,這是神明活動的重要所在(見:耶六16),又使用各種的占卜方法,決定應該首先攻打哪個敵方城市(拉巴或耶路撒冷)。每個技巧都是特為斷定神祇旨意而執行的。馬里文獻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應段落,描述有人需要決定三條路走哪一條時,所作出的求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一21 箭和肝的兆頭】尼布甲尼撒執行箭蔔術──即搖動一束箭枝,在其中挑選一支(和合本:「搖簽」)──並且求問隨軍的家神偶像。經文所用的字眼是「特拉芬」,如今學者已大致公認是指祖先的像,不是神祇的偶像(見:創三十一19的注釋)。最後,他又下令占卜的祭司檢驗羊肝(肝蔔術)。這作法十分普遍,他們甚至用泥製造肝臟的模型,用來教導祭司學徒。──《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廿一21巴比倫王搖簽抑搖箭求問神像?】 答:「因為巴比倫王站在岔路那裡,在兩條路口上要占卜,他搖簽求問神像,察看犧牲的肝」。「搖簽」一詞下有小字:「原文作箭」。搖簽是中文的成語;搖箭乃當時以箭作簽的事實。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箭袋中,有二箭上面分別寫明瞭猶大堅固城耶路撒冷,和亞捫人的拉巴(20)。文理譯本直譯此下半節為:「故蔔以矢問偶像,察牲肝以決從違」(21)。呂振中譯本作「他搖箭簽求問神像」。可知這箭就是王用作掛簽的工具,神像就是具有人形的小偶像(參撒上十九)。肝與血有關係,及被視為生命的寶座;從一頭犧牲的羊肝色澤和記號上,便提供了有關前途的徵兆,結果是決定了先攻耶路撒冷(22),五年之後再攻亞捫(28)。「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27),其意思即指西底家王死亡時,大衛家的王國即告結束(25-27),直等到彌賽亞來臨的時候(結卅四23,24,卅七24,耶廿三5,6,羅一3,十五12)。――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結二十一21
巴比倫王真的如先知預言的那樣求問前路嗎?】尼布甲尼撒用三種方式求問將來。一個是搖箭,類似抽簽,搖出來看怎麼做最好。第二種是向偶像詢求,看是否有靈可以引導他。第三種是讓祭司查看獻祭用的動物的肝,看其形狀和尺寸是否指示出該作出哪一項決定。──《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一22】「在右手中拿著為耶路撒冷占卜的簽,使他安設撞城錘,張口叫殺,揚聲呐喊,築壘造台,以撞城錘,攻打城門。」 占卜結果,落在右手,所以尼布甲尼撒可以確定向耶路撒冷進取。這裏他們以撞城錘要叩開城門,軍隊已重重圍困這城,並且在攻擊中發出戰爭的吶喊,隨時準備攻入奪取。 戰爭的吶喊,是戰士為壯士氣。同一個字也可用於宣佈耶和華的日子而有的大聲呼喊(番一14)。有時指戰爭中垂死者的呼叫(耶四31)。──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右手抽到的簽才算是正確的指示。──《串珠聖經註釋》 撞城錘: 是古人用以攻擊的武器,相當於今天的坦克,主要用來破壞城牆或城門。撞城錘的前端尖利如倉,且附有車輪。最近所發掘的亞述宮廷壁畫上,刻有撞城錘的形狀。台: 在戰事中,用以圍攻城池的高梯。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3】「據那些曾起誓的猶大人看來,這是虛假的占卜,但巴比倫王要使他們想起罪孽,以致將他們捉住。”」 「但是那些曾起誓的猶太人」就是十七章十三、十四節所說的那些以為有聖約安全的人,他們認為耶路撒冷永不淪亡,所以巴比倫王的占卜不正確、不足信。其實這是神許可巴比倫來攻擊以色列的,使他們從災禍中明白罪孽的刑罰使他們無法逃脫,他們在犯罪時就被捉住了(參考這用字在王上十三4,十八40,二十18;王下十14;耶廿六8,卅七13起)。──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對於那些效忠尼布甲尼撒的猶太人來說,占卜的結果似是虛假的,因為他們認為攻擊耶路撒冷的事是不可能的。──《雷氏研讀本》 「那些曾起誓的」:原意不詳。 這裡可能指耶京的居民藐視巴比倫王的占卜,甚至發誓說這占卜不可能應驗。另一解釋是指這些人曾起誓效忠巴比倫王。 「捉住」:或作「擄掠」。──《串珠聖經註釋》 曾經與巴比倫王立約的猶大人,不會相信占卜的決定,因為他們不信尼布甲尼撒王真的會攻打耶路撒冷。──《啟導本註釋》 虛假的占卜: 猶大百姓聽到巴比倫已根據占卜的內容,決定攻打耶路撒冷,就斷然否定,說那是謊言。過去猶大人曾臣服于巴比倫王,藉此保障了安全(代下36:13)。為攻擊耶路撒冷而抽的簽,只不過是虛假的占卜而已。因為猶大與巴比倫王立約,以服從為條件得到了安全的保障。但是巴比倫王認為猶大是立約的廢棄者,不但背叛自己,還與埃及結盟,因此他要攻擊耶路撒冷(耶35:5;39:1)。 想起罪孽……捉住: 在這裡“罪孽”就是指西底家背叛與巴比倫王所立的約的事件。其實,這約是符合神旨意的立約(17:16,19)。因此,西底家背叛這約等於背叛神。尼布甲尼撒的攻打耶路撒冷,除為軍事行動外,在信仰上,是神對西底家廢棄立約的懲罰。神對廢棄與自己立約的人,必用烈怒來招待。 ──《聖經精讀本》 這是虛假的占卜。即在耶路撒冷的百姓看來。 曾起誓的。可能還是指猶太人。他們曾發誓忠於巴比倫人(代下36:13;結17:18,19)。後來卻違背了諾言。這可能就是本節最明確的意義。 巴比倫王要使他們想起罪孽。主語可能是神。“罪孽”可能指百姓普遍的罪。主語也可能是尼布甲尼撒。他提醒和懲罰他們違背誓約的罪(代下36:10,13;耶52:3;結17:15-19)。──《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24】「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們的過犯顯露,使你們的罪孽被紀念,以致你們的罪惡在行為上都彰顯出來。又因你們被紀念,就被捉住。」 使你們的罪孽被紀念: 指神將紀念罪人的過錯,並要施行懲罰。由此可知:①神必忘記悔改的義人所犯的罪(來10:17);②但是,必以公義懲罰惡人的罪孽。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4~27】西底家的悲慘結局: 在這裡我們先查看末世時惡人將面臨的結局的前兆(啟19:19-20:10)。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5】「你這受死傷行惡的以色列王啊,罪孽的盡頭到了,受報的日子已到。」 這裏以色列王大概是指西底家王,他因背叛巴比倫,不僅受盡侮辱,成為垂死的人一般,所以他罪孽的盡頭到了,受了死傷。他惡貫滿盈,受報的日子已到(參七27,十二10,七12)。「死傷」是罪的盡頭,耶和華的烈怒在他身上(本章29節再重複)。──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色列王”。即西底家。──《雷氏研讀本》 「受死傷」:或作「將被殺」。 「以色列王」:可能指西底家,他要承擔背棄盟約誓言的報應(參17:15)。──《串珠聖經註釋》 這位以色列王是西底家。──《啟導本註釋》 行惡的以色列王。指西底家。──《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26】「主耶和華如此說:當除掉冠,摘下冕,景況必不再像先前。要使卑者升為高,使高者降為卑。」 君王首領的尊榮必須除去,冠冕是君王佩戴的,但最早是大祭司的頭飾(出廿八4、37、39,廿九6,卅九28、31;利八9,十六4)。君王的冠冕是金的,且鑲有寶石(可參考詩廿一4;撒下十二30以及亞六11、14)。冠冕被摘除,王權就此失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除掉冠,摘下冕: 指猶大王西底家將被廢黜,同時也意味著大衛王朝的末落。猶大被巴比倫所滅的事件,成就了此預言。 ──《聖經精讀本》 冠(misnepheth)。在出28:4,37,39;29:6;39:28,31;利8:9;16:4指大祭司的“冠冕”。misnepheth
源於sanaph(“纏住”),所以可能指頭巾。這裡顯然指國王的頭巾,作為一種王室的標誌。 景況必不再像先前。形勢會發生完全的變化。──《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26 王的冠冕】按照美索不達米亞文獻和亞述王宮壁畫藝術的形容,王所戴的「冠冕」其實比較像纏頭巾。這頭巾是纏頭數匝的布條,其上遍佈珠寶和金飾,並且精工繡上代表君王權威的標誌。以西結呼籲西底家摘下冠冕,就是命令他交出他權力的主要象徵,因為他已不配穿戴此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一27】「我要將這國傾覆,傾覆,而又傾覆,這國也必不再有,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我就賜給他。”」 「傾覆」三次指完全徹底的傾覆。傾覆原意為「扭曲」,「侵擾」,完全失去常態,以色列民族必須敗亡,耶路撒冷不再有尊榮,傾覆之後面目皆非,幾乎完全失去復興的盼望。 「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許多人根據七十士譯本的詞法,作為彌賽亞預言,反映創世記四十九章十節:「直到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但是此處是指耶和華將祂的審判藉凓世人來實現,甚至是外邦的侵略者尼布甲尼撒。這在以色列人是很難想像的,感到無限之困惑。但這卻是神在歷史中的作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彌賽亞來到之前,以色列再沒有王(創四九10)。──《雷氏研讀本》 「傾覆」:重複了三次,強調西底家的國位從此被推翻。 「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可引自創49:10「直等到細羅來到」,指復興時大衛家的統治者。──《串珠聖經註釋》 彌賽亞降臨之前,以色列人不會再有君王統治。耶穌基督就是這裡所說的“那應得的人”。祂登上自己的寶座,統治世界。──《啟導本註釋》 那應得的人: 象徵將要到來的彌賽亞,即基督。因為唯有基督才能背負希底家所象徵之人類的罪,並且配戴君王的冠冕(26節)。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8】「“人子啊,要發預言說:主耶和華論到亞捫人和他們的淩辱,吩咐我如此說:有刀,有拔出來的刀,已經擦亮,為行殺戮,使他像閃電以行吞滅。」 他們的淩辱: 亞捫人看到巴比倫搖簽決定攻打猶大的耶路撒冷,就在旁嘲笑,為猶大的滅亡感到高興(25:2,3)。當仇敵遭受苦難的時候,聖徒不可幸災樂禍,乃要以良善和憐愛感化他(羅12:20,21)。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8 亞捫人】亞捫人和猶大一同從事反巴比倫的活動,他們大概是受了埃及人的慫恿。二十一章20節的預兆指示尼布甲尼撒首先攻打耶路撒冷,不攻打亞捫人的首都拉巴。拉巴是現代的卡珥阿山,其遺址是在今日約旦的首都安曼市內,考古學家已經勘測過,部分遺址已被挖掘。人類在這地點及其鄰近地區定居,可以上溯到舊石器時代。亞捫雖然好幾次受到以色列人的統治(見:撒下十二26~31),主前六世紀耶路撒冷被毀之後,卻試圖向北擴張統治範圍。按照約瑟夫的記述,耶路撒冷被毀五年之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於在位第二十三年(主前582/581年)在外約旦發動戰事,使摩押和亞捫都歸在他統治之下。由於主前五九四年之後的《巴比倫年鑒》已經殘缺不堪,這一點現今無法證實。──《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一28~32】雖然當時尼布甲尼撒離開亞捫轉向耶路撒冷,但幾年之後,他也把亞捫征服了。──《雷氏研讀本》 神的公義促使 審判一切不義:巴比倫王原來選定先攻猶大,但亞捫人也不得沾沾自喜,他們也要因著自己的罪惡被審判,成為巴比倫下一個攻擊的對象。亞捫人因在耶京陷落時譏笑選民而遭報(參25:3, 6)。有的學者認為30-32節是針對尼布甲尼撒而言,當他完成神施罰的計劃後,他的帝國也要承受神的審判。──《串珠聖經註釋》 尼布甲尼撒王雖然先滅耶路撒冷(二十一18~23),但亞捫也不能倖免;而且亞捫的命運將會更壞,因為毀滅之後,沒有復興的應許。──《啟導本註釋》 預言亞捫人必將滅亡。但是,亞捫人的命運與猶大的命運有根本上的不同。猶大雖然受到了審判,但先知預言她必得恢復,而亞捫卻沒有得到關於恢復的應許。由此可知:①神雖審判蒙揀選的人,但終必恢復他。②神對被離棄(在本文中是亞捫)之人的最後舉措就是審判。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一29】「人為你見虛假的異象,行謊詐的占卜,使你倒在受死傷之惡人的頸項上。他們罪孽到了盡頭,受報的日子已到。」 「為你見虛假的異象」:可能指亞捫人以占卜及虛假的異象誤導以色列人。另外可能是指亞捫人雖然有了關於亞捫命運的虛假占卜,最終還是被殺滅。──《串珠聖經注釋》 「為你見虛假的異象」:可能指亞捫人以占卜及虛假的異象誤導以色列人。另外可能是指亞捫人雖然有了關於亞捫命運的虛假占卜,最終還是被殺滅。──《串珠聖經註釋》 見虛假的: 亞捫的假先知,傳講不必懼怕巴比倫軍隊的假神諭。就像猶大一樣,亞捫也有許多假占星家。 ──《聖經精讀本》 見(chazah)。常常用來指先知的話。這裡無疑指亞捫人中的占卜者。 使你倒。就是第28節所描述的刀。──《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30】「你將刀收入鞘吧!在你受造之處、生長之地,我必刑罰你。」 〔暫編註解〕這個是命令是發給亞捫人(見第28節)。他們的冒險將一無收穫。他們在自己的國家中,將會因他們的罪行而受到懲罰。 【結二十一31】「我必將我的惱恨倒在你身上,將我烈怒的火噴在你身上,又將你交在善於殺滅的畜類人手中。」 「善於殺滅的畜類人」:指東方人(見25:4)。──《串珠聖經註釋》 畜類人: 指殘忍無度的巴比倫軍隊。 ──《聖經精讀本》 畜類(bo`arim)。源於be`ir(“畜牲”,“牛”,見詩49:10;92:6)。結25:4,10提到這些畜類般的人。──《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一31-32】惱恨傾倒(參七8,九8,十四19,二十8、13、21)。「烈怒的火」可參廿二章廿一、卅一節,卅八章十九節。可見這些都是以西結書中信息所著重的。 「畜類人」在七十士譯本是「化外人」,他們野蠻兇暴,指巴比倫人,也可指以後的波斯人。以色列人被交在他們手裏,但以後神的刑罰必在他們身上。流血的事在個人(十八13,卅三4),也在城中(廿二13,廿四7)。他們甚至被遺忘。──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一32】「你必當柴被火焚燒,你的血必流在國中,你必不再被紀念,因為這是我耶和華說的。”」 「你必不再被記念」:亞們最後的收場比以色列還淒慘,完全沒有復興的希望。──《串珠聖經註釋》 不再被紀念: 指亞捫人將永遠被剪除。事實上,自瑪加比時代開始,亞捫人就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上。在歷史的末了,當神施行審判的時候,亦會發生同樣的事。亦即,隨著末日的臨近,撒但就會“如同吼叫的獅子”(彼前5:8),作最後的掙扎,但神公義的審判必將他扔進永恆的“火湖”(啟20:14)。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21-23章)】 1 是誰燃起審判的火(20:47),是誰拔出審判的刀(21:3)?神使用的審判工具不是什麽超然現象,而是外邦的侵略(21:19);你覺得這對今日充滿罪惡的世界有什麽意義?近年發現的「愛滋病」會否是神審判的工具之一? 2 誰是那「應得的人」(21:27)?為什麽他是應得的?參腓2:5-11; 啟5:9-14。 3 22:6-13列舉了神選民的惡行;你有否犯上同樣的罪?有否令神歎息? 4 在這個充滿痛苦和罪惡的世界裡;你是否覺得自己很渺小,自問不能做些什麽?22:30-31可否給你一些安慰和提醒? 5 在23:1-20裡,不計「行淫」之類的說法,出現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什麽?見5,
11-12, 16, 20節。由此看來,以色列人是為了什麽而離棄耶和華?猶大在以色列跌倒的事上學不到功課(11),你在他們身上又是否學到功課?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