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二十三章拾穗

 

【結二十三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二十三1~10本文以名叫“阿荷拉”的婦人,比喻了沒有丟棄舊人的性情,被自己情欲所牽引而拜偶像的撒瑪利亞。“阿荷拉”離棄耶和華而走上罪惡之路,終被亞述所滅。不順服聖靈而隨從情欲的人,也會如此抱愧蒙羞。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49第二十三章是兩姐妹的寓言:“撒瑪利亞”(代表北國以色列;4節)和“耶路撒冷(代表南國猶大;4節)。第110節描述“阿荷拉”(撒瑪利亞)的不忠與受罰;第1121節敘述“阿荷利巴”(耶路撒冷)的不忠;第2235節敘述她的懲罰。第3649節也描述兩姐妹的懲罰。──《雷氏研讀本》

         阿荷拉與阿荷利巴:本章的風格類似16章,所不同的是:本章不僅諷喻耶路撒冷(代表南國猶大),更針對撒瑪利亞(代表北國以色列);除了指責宗教上的墮落外,更針對政治聯盟的不當。與16章不同的另一點是這裡把子民的罪行追溯至他們尚在埃及的日子:16章描寫孤女初時備受耶和華的看顧,日後長成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顯出耶和華的寵愛及恩典;但這裡卻描述二女從起初就是水性楊花,違背耶和華;表明了選民早已他們與神所立的約表示冷淡的態度。二女的惡行是離棄丈夫,與不同的男人行淫,表示撒瑪亞及耶路撒冷企圖倚靠列邦的勢力而不求神的援助。──《串珠聖經註釋》

         15章以後,作者一直用比喻手法說明了以色列所犯的罪和神的報應。本章則與16章一樣,以女子為喻,進行了具體的比喻。本章的核心是,北以色列和南猶大完全陷進了偶像崇拜與背道,因此審判必然會臨到他們。本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①撒瑪利亞的不信及神的懲罰(1-10);②耶路撒冷的墮落和巴比倫的入侵(11-35);③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的最後審判(36-49)。在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耶路撒冷親眼目睹撒瑪利亞因著自己的罪行而遭毀滅,卻仍然重蹈覆轍。如同撒瑪利亞被自己依靠的亞述國滅亡那樣,神也讓耶路撒冷滅亡在他們所依靠的外邦勢力下。同樣,我們若相信並依靠神之外的存在,那就是屬靈姦淫。因此,聖徒當竭盡全力抵擋世界的誘惑,而持守純潔的信仰(5:8;31:1)。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2「“人子啊,有兩個女子,是一母所生,」

「兩個女子」兩姐妹在年青時與埃及有不正常的關係。耶和華還是憐憫她們,娶為新婦。姐姐阿荷拉(北國)與亞述苟合,耶和華就離開她,她就被殺害,使兒女被擄。這是講述北國的歷史,時在主前七三五至七二二年。撒瑪利亞終被撒珥根奪取。她的妹妹(南國)仍是邪淫的,先是與巴比倫,以後又背棄而轉向埃及。耶和華把他們交給巴比倫的手,使她無法再投靠埃及。──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一母所生」:以色列與猶大本屬一國。──《串珠聖經註釋》

         兩個女子……一母所生: 兩個女子指北以色列和南猶大,一母指分裂之前的以色列。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她們在埃及行邪淫,在幼年時行邪淫。她們在那裡作處女的時候,有人擁抱她們的懷,撫摸她們的乳。」

在埃及行邪淫,可能指拜埃及的偶像,也指在政治上結盟附庸,照二十章五至九節,以色列在早期的歷史曾寄居於埃及,受埃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在列王紀上三章一節,所羅門王曾與埃及王室聯姻,娶埃及的公主,使他以後敬奉偶像,而心偏邪。──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埃及行邪淫: 指以色列在埃及地為奴時,就已被埃及的思想所同化,而拜偶像(20:7,8;17:7)。他們在與神立約之前就已腐敗、墮落。然而,神愛他們,簽定了聖約(16:8)。這就體現了人根本的罪性(51:5),以及神無條件地揀選人的慈愛(5:8)。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 古代近東的娼妓】有關古代世界之娼妓的討論,可參看:以西結書十六15的注釋。申命記二十三1718的注釋,為祭儀娼妓的問題提供更詳盡的討論。然而以西結所指的,卻是以色列和猶大的祭偶行為:她們從埃及和亞述結識「情夫」(即:其他神祇;又請參較:何一~三中,何西阿和妻子歌篾的婚姻象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35 歷史中的埃及和亞述】埃及和亞述之間的政治鬥爭,表示以色列和猶大必須和這兩個超級強國維持關係。以西結所譴責的調情行徑,則是小國被逼接受的政治妥協。以色列和猶大與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法老有無數的接觸,外交互換和聯盟可能都包括在內(如:主前597年埃及出兵為耶路撒冷暫時解圍的聯盟)。黑色棱柱上耶戶向撒縵以色三世跪拜,和提革拉毘列色三世年表記載米拿現朝貢,都是以色列和亞述有邦交的證據。猶大亦需臣服在亞述權勢之下,例如:亞哈斯在敘利亞—以法蓮戰爭中求救(王下十六79),以及希西家向西拿基立的軍隊贖回耶路撒冷(王下十八1316)。此外,瑪拿西在位五十多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臣服于亞述霸主的手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4「她們的名字,姐姐名叫阿荷拉,妹妹名叫阿荷利巴。她們都歸於我,生了兒女。論到她們的名字,阿荷拉就是撒瑪利亞,阿荷利巴就是耶路撒冷。」

姐妹倆的名字,根據傳統的解釋,「阿荷拉」原意「她有自己的帳棚」,或簡單說來「她的帳棚」。帳棚是指敬拜的所在。以色列以邱壇為敬拜的地方,是她們自行選擇的,她們設立自己的聖所,卻採取混合的宗教,沒有純正的信仰與敬拜。

「阿荷利巴」原意為「我的帳棚在她之內」。南國在耶路撒冷確有神選立的聖所,這是合法敬拜的地方。可惜猶大的敬拜有名無實,只有外表,沒有實際,成為虛偽的事。所以姐姐的名字表明不忠,妹妹的名字表明不真。

她們是兩姐妹,是南北二個,姐姐是以色列,以撒瑪利亞為代表,妹妹是猶大,以耶路撒冷為中心。──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 阿荷拉” 的意思是“ 她的帳棚” ; “ 阿荷利巴” 的意思是“ 帳棚在她裏面”。帳棚可能象徵神與祂的子民同住,或帳棚被視為與虛假的膜拜有關(比較一六16)。──《雷氏研讀本》

         「她們都歸於我」:即「她們屬於我」:聖經通常都是以婚約來象徵神與以色列的約(參何2章)。

          「阿荷拉」:意即「她的帳幕」。

          「阿荷利巴」:意即「我的帳幕在她裡面」。二詞的象徵意義不詳,可能是指二女本非埃及屬土居民,也不在那裡出世,她們是屬於沙漠的民族,原住在帳幕中。──《串珠聖經註釋》

         “阿荷拉”和“阿荷利巴”這兩個名字的意思都和“帳棚”有關。可能指在以色列原本設有的神的賬幕(出二十五19),也可能指迦南人拜偶像的高岡。

從阿荷拉、阿荷利巴兩姊妹的故事,看見神的百姓對神不忠的醜惡情景,讀了令人心酸。屬神的人如果行屬靈上的淫亂何等可憎可厭!

“撒瑪利亞”代表北國以色列。“耶路撒冷”代表南國猶大。北國早已在主前722721年為亞述所滅。──《啟導本註釋》

         阿荷拉: 指“那女子的帳棚”意指一個女子所獨自生活的家。“帳棚”原意指“聖所”。這裡指北以色列在伯特利築壇拜偶像的事實(王上12:28)。阿荷利巴:具有“我的帳棚在她裡面”之意,表明猶大擁有耶和華的聖所。姐姐……妹妹: 之所以叫撒瑪利亞為姐姐,稱耶路撒冷為妹妹,是因為:①撒瑪利亞首先因拜偶像而墮落;②猶大緊隨其後。 ──《聖經精讀本》

         阿荷拉'Oholah)。“帳棚”。稍微改動一下原文,就成了“她的帳棚”。若是這樣,就是指撒瑪利亞設立自己的崇拜,不讓百姓到聖殿去(王上12:26-33)。如果'Oholah 只是“帳棚”,那就可能指賣淫的帳棚,可能支搭在經過裝飾的高地上。

         阿荷利巴'Oholibah)。或者像'Oholah那樣,是名詞的強調形式,或稍微改動一下原文,成了 “我的帳棚在她那裡”,說明神的聖所在猶大。關於“帳棚”的意義,見上面“阿荷拉”的注釋。

         她們都歸於我。她們都說自己效忠於真神。──《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5「“阿荷拉歸我之後行邪淫,貪戀所愛的人,就是她的鄰邦亞述人。」

「歸我」原意是「在我以下」或「在我這裏」,是強調以色列與神的關係。他們不重視與神的關係,只注意與亞述的關係,可參考列王紀下十五章十九至二十節及廿九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責北國與亞述結盟。按北國君王米拿現與何細亞曾向亞述王稱臣納貢(參王下15:19-20; 17:3);考古學資料也顯示,在北國耶戶王朝期間,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及亞大得力拉力三世曾自稱接受以色列的進貢。

          「鄰邦」:此字原文乃出自亞述文,應譯作「戰士」。──《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5~8以色列因與亞述(比較王下一五1929)和埃及(比較王下一七36)結盟而受責備。──《雷氏研讀本》

         責備北國以色列與亞述(王下十五1929)、埃及(王下十七36)等民族結盟。──《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三5~10北國的不忠與懲罰。──《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6「這些人都穿藍衣,作省長、副省長,都騎著馬,是可愛的少年人。」

「藍衣」有譯為紫色衣袍,可能是藍中帶紫,是軍裝的顏色。在廿七章廿四節敘述,推羅的裝運貨物中,有繡花藍色的包袱,但在廿四章七節,有藍色紫色的布。可見藍色與紫色相提並論,為主要的色彩。

在此處就有四種人:軍人戰士以外,還有省長、軍長與騎兵。軍長在中譯詞為副省長,實則為軍事首長,為高級指揮官,也是行政長官,騎著馬的少年人是騎兵,年青健壯,使以色列人攝服。

「省長」可能原為亞甲文,通常為大使,「副省長」也有譯為大使或代表,也來自亞甲文,曾在耶利米書五十一章廿三、五十七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亞述的戰士被描寫為撒瑪利亞看了著迷的威武騎士。──《串珠聖經註釋》

         形容了亞述強大與榮美。歸根結底,以色列被這種奢侈所迷惑,事奉了亞述的偶像。墮落的第一步就是追求充滿魅力的今生之驕傲與眼目的情欲(3:6;約壹2:14-17)。“省長”(希伯來語)和“副省長”(希伯來語)指“統治者”或“司令官”,“騎著馬”表明這人是貴族,與騎驢或騎駱駝的人形成對比(21:7;2:57)。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6 穿藍衣】考古學的證據顯示腓尼基沿岸大量采獵骨螺,來供應珍貴的紫色染料(見:結二十七7)。由於需要極大數量的螺,才能從其鰓下腺中提煉足夠的染料來維持整個企業,染料的價格必須極為高昂(進一步資料,見:民四6的注釋)。這些軍官衣著是藍色,證明他們官大錢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6 騎著馬】亞述和巴比倫軍隊都設有騎兵單位(主前九世紀亞述王杜庫提寧努他的年表中已有提及)。然而按照亞喀得語的對應字眼(paras%s%annu),本節的希伯來語字眼(paras%im),似乎更宜解作戰車兵。留意亞哈王在主前八五三年誇誇之役中,提供了二千輛戰車加入聯軍,抵抗亞述王撒縵以色三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7「阿荷拉就與亞述人中最美的男子放縱淫行,她因所戀愛之人的一切偶像,玷污自己。」

         以色列尋求與亞述結盟,並因此拜起亞述的假神來。──《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8「自從在埃及的時候,她就沒有離開淫亂,因為她年幼作處女的時候,埃及人與她行淫,撫摸她的乳,縱欲與她行淫。」

         自從……時候: 具體指以色列民族在埃及為奴時。撒瑪利亞犯了拜自己在埃及所拜偶像的罪(20:7)。聖徒有時會因兒時的不良習慣,在信仰生活中經歷磨難。因此,當像提摩太一樣(提後1:5)從小殷勤事主。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9「因此,我將她交在她所愛的人手中,就是她所戀愛的亞述人手中。」

 

【結二十三9~10北國的結局是被亞述蹂躪。按主前七三二年,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得寸進尺地奪去加利利和拿弗他利全地(參王下15:29),更於七二二年攻陷撒瑪利亞(參王下17:4-6)。──《串珠聖經註釋》

         指北以色列無視先知的警告(王上13:2-6)繼續背道,終於遭到滅亡。B.C.722亞述王撒縵摧毀了以色列,百姓被迫移居外邦(王下17:6)。 在婦女中留下臭名: 名字意味著人格。因此“臭名”象徵以色列所要遭受的恥辱。以色列失去了榮耀,終於淪為外邦人譏誚的對象。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0「他們就露了她的下體,擄掠她的兒女,用刀殺了她,使她在婦女中留下臭名,因他們向她施行審判。」

         北方支派被亞述擄去的事約於一百三十年前發生。──《雷氏研讀本》

         北國以色列在主前722年為亞述所滅,民被擄去。──《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三11「“她妹妹阿荷利巴雖然看見了,卻還貪戀,比她姐姐更醜,行淫亂比她姐姐更多。」

姐姐以色列北國已經遭受審判,她已經成為前車之鑑,已足夠成為見證,阻止阿荷利巴,臨崖勒馬,不可再犯相同的罪。但是照耶利米書(三6起),猶大的心仍舊剛硬,仍不肯悔改,猶大的罪既與巴比倫結盟,又向埃及誓約。結果自食其果,埃及無力拯救他,而巴比倫將他併吞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雖然看見了,: 猶大親眼目睹北以色列因著拜偶像的淫亂,受到神的審判以致於被亞述所滅(B.C.722,王下17:1-6)。熟知這一事實的猶大仍然未除掉偶像,反而更加瘋狂地拜偶像(3:11)。在神面前明知顧犯的罪更加嚴重,比不知而犯的罪招致更大的審判。在這種意義上,耶路撒冷比撒瑪利亞更腐敗。聖經人物在信仰生活中遭到失敗的事件,或周圍聖徒的跌倒,均是對我們的警告和教訓,聖徒當以此為鑒。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1~21猶大因與亞述(比較賽七125)、巴比倫(比較王下二四1)和埃及(比較賽三○;三一)結盟而受譴責。──《雷氏研讀本》

         南國的不忠:南國本應體會到北國滅亡的原因,加以自省,但事實上南國並沒有學到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的放縱自己。──《串珠聖經註釋》

         責備猶大國先後和亞述(賽七125)、巴比倫(王下二十四1)及埃及(賽三十~三十一章)等國結盟。──《啟導本註釋》

         猶大沒有將北以色列的滅亡視為神的警告,繼續在政治、軍事上與外邦建立不義的關係悖逆神。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2「她貪戀鄰邦的亞述人,就是穿極華美的衣服,騎著馬的省長、副省長,都是可愛的少年人。」

         猶大也步以色列後塵與亞述締盟,亞哈斯王曾向亞述乞援以抗

         亞蘭與以色列的聯軍(參王下16:7-8)。──《串珠聖經註釋》

         貪戀鄰邦的亞述人: 比喻猶大曾依賴亞述,在軍事上求助的事件。當北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馬色王利汛,要求猶大王亞哈斯一同背叛亞述時,亞哈斯卻無視以賽亞的警告,請求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予以軍事援助,從而擊敗了兩個國家(王下16:1-9)。但是,猶大卻因此受到了 壓迫。由此可知,當危機襲來的時候,聖徒不應該人為的自救,乃要單單依靠神,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聖經精讀本》

<syncBible ref=23:12>

結二十三12  先知這句話是有所指的──】“她貪戀亞述人”可能意味著過度取悅亞述,大概是指亞哈斯向亞述王提革拉比列色交保護費一事(參王下16:7-8)。──《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13「我看見她被玷污了,她姐妹二人同行一路。」

 

【結二十三13-14姐妹二人同行一路,因為她們同被亞述所污辱。以色列北國被亞述所侵,終於被他所佔。猶大當時也被敘利亞的侵略所迫,去投靠亞述,就是在亞哈斯王所作的,雖受以賽亞警告,仍不醒悟,記載在以賽亞書第七章。

南國猶大將迦勒底拜偶像的罪搬來,在耶路撒冷宮殿中也有丹色的房間(參閱耶廿二14)。人像畫在牆上,可謂迦勒底十分普遍的現象,但這也是亞述人所作的,是米所波大米的迷信。──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14「阿荷利巴又加增淫行,因她看見人像畫在牆上,就是用丹色所畫迦勒底人的像,」

         「迦勒底」:即巴比倫。南國向亞述進貢後,又與巴比倫結盟。巴比倫王曾企圖與希西家聯盟以抗亞述(參王下20:12),約雅敬王時猶大向巴比倫稱臣(參王下24:1)。──《串珠聖經註釋》

         看見人像畫在牆上: 根據古代的碑文,迦勒底人為誇耀自己的業績,叫藝術家在牆上雕刻戰爭場面,或軍隊凱旋而歸的場面。關於本文中的畫像出自誰手,有以下三種觀點:①移居撒瑪利亞的迦勒底人(王下17:24);②因著各國的文化交流,迦勒底的壁畫自然而然地流傳到猶大;③以色列人看到尼尼微的宮殿壁畫,回國後自己雕刻。其中,第三個見解最缺乏妥當性和說服力。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4 人像畫在牆上】士兵、君王,或象徵性活物的圖畫,是美索不達米亞裝飾宮殿門口和牆壁的標準辦法之一(巴比倫伊施他爾門上的龍是一個例子)。譬如說:尼尼微的亞述王宮保存了圍城戰事和出獵場面,以及王族和神祇的肖像。現今對當時士兵的外貌和衣著,軍事技術和武器的認識,很多都是來自這些浮雕。其上的顏料雖然大都剝落,這些圖形很明顯都曾經是色彩鮮明的。其中有些更比真人巨大,用處無疑是威嚇臣民。猶大的首領可能正如以西結所述,是被這些想像中的勢力所誘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14~15以西結警告說,她們牆上那些圖畫很容易使她們參與更多的偶像膜拜。──《雷氏研讀本》

 

【結二十三14~15 迦勒底人的服飾】現存絕大部分的壁畫都是亞述或波斯的,以致巴比倫服飾的細節只有較少的資料,這是很可惜的事。根據現有的畫像,這些人的腰帶必然是繡花的裝飾性衣物(見:賽五27)。圖畫中的巴比倫士兵都是頭戴無沿帽子,或束著末梢有纓絡的發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15「腰間系著帶子,頭上有下垂的裹頭巾,都是軍長的形狀,仿照巴比倫人的形像,他們的故土就是迦勒底。」

有腰帶與頭巾,是官長的裝束,在以賽亞書五章廿七節是描述亞述兵士的樣子,有帶子束在腰間。

「軍長」原意為第三人,可能是指戰車上第三個位子,在列王紀下(七219及十五25)用同樣的字,他是裝甲兵隊的指揮官。

巴比倫與迦勒底應是同義字,但並不完全相同。例如在本章廿三節,特別列出巴比倫人與迦勒底人。如果迦勒底是故土,可能是指通稱,所包含的較廣。巴比倫只是首都的城。──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15 軍長】和合本的「軍長」,新國際本作「戰車軍官」。亞述和巴比倫的戰車通常載有三人:一人負責駕車,一人是配弓配槍的車長,一人負責持盾;後者還需按需要將兵器遞給車長。亞述語稱這人為沙珥舒(s%als%u),本節所用的希伯來語字眼沙利欣(s%ali^s%i^m)可能與這字同源(按照希伯來字根,這字可能與「三」有關)。另一個解釋認為這字是指一名軍階為第三級的軍官。──《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15 迦勒底】主前第六世紀的巴比倫是由外族的迦勒底王朝所統治。這族人于主前九世紀首先在巴比倫南面地區出現。他們的部落結構與鄰近的亞蘭人相似,但卻是另為一族。到了以西結時代,形容一個人是迦勒底人(kasdim),意思就是說這人有高社會地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16「阿荷利巴一看見就貪戀他們,打發使者往迦勒底去見他們。」

         打發使者: 似乎是指西底家為討得巴比倫王的歡心,差遣猶大使臣的事件(29:3)。當我們的心遠離神時,我們就會急於追隨這個世界(提後4:10)。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16  “打發使者往迦勒底”的事是……】希西家曾向巴比倫公使遞交了對加勒底(巴比倫)的邀請(參王下20:12;賽3839)。──《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17「巴比倫人就來登她愛情的床,與她行淫玷污她。她被玷污,隨後心裡與他們生疏。」

從歷史的背景看,自約西亞在卡基米施(六○五年)陣亡之後,在巴勒士坦的全境,已經在巴比倫王的強權之下。尼布甲尼撒打敗埃及之後,猶大就成為巴比倫的附庸國。這樣的歸順後果是可以設想的,他雖被玷污,以後仍被生疏與遺棄。這是必然的,因為神不會救拔猶大,任憑她因背棄耶和華而自食其果。──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猶大受惑於迦勒底的外表,即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水準,就通過與他們的貿易往來或政治同盟,而效法他們的生活習慣,縱欲拜偶像(57:7,8)。猶大與迦勒底政治上的聯手,導致了猶大宗教上的墮落。但是,這種關係最終未能維持很長時間,當亞泊利斯(B.C.588-568)作埃及王時,猶大背叛巴比倫,而推行了親埃及政策(B.C.588,王下24:20)。 ──《聖經精讀本》

<syncBible ref=23:17>

結二十三17  猶大與巴比倫的關係發生了哪些變化?】起初,猶大同巴比倫(迦勒底)結成了聯盟,但後又改變了主意。在猶大最後兩個王約雅斤和西底家執政的時候,猶大轉向埃及尋找幫助。猶大為不信(同不敬神的國家聯盟)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惟一能真正保護他們的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18「這樣,她顯露淫行,又顯露下體,我心就與她生疏,像先前與她姐姐生疏一樣。」

猶大不是只被巴比倫生疏,實際是遭神生疏棄絕。這原有前車之鑑,因為她姐姐早曾被神生疏,已有歷史的見證,只是猶大非但沒有警覺,也未曾醒悟,這種經驗是必有的,因為神的公義只有再行啟示,祂是公正的,不會偏護,猶大也不可存僥倖的心,神在歷史中的作為,是歷歷可數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暫編註解〕神厭煩了猶大,反感地離開她。

 

【結二十三19「她還加增她的淫行,追念她幼年在埃及地行邪淫的日子,」

         約雅敬亦曾轉而諂媚埃及(參王下23:35)。猶大末期,朝廷對外政策搖擺不定,一時親巴比倫,一時親埃及。──《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20「貪戀情人身壯精足,如驢如馬。」

         比喻西底家王10(B.C.587),猶大背叛巴比倫而與埃及結盟的行為(17:15)。西底家沒有積極增強國力以使國民自助,反而試圖依靠強國來保障國家的安全,這些舉動暴露他急於解決表面上存在的問題。作為神百姓的帶領者,他當以單單信靠神,尋求根本上的自立之路,按照先知的勸告,與巴比倫繼續維持友好關係。 ──《聖經精讀本》

       情人pilagshim)。一般指妾(創22:24;撒下3:7)。這裡指猶大所討好的埃及首領。

         驢。用這些動物象徵強烈的情欲(見耶2:245:8;何8:9)。──《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20-21貪戀情人是一種變態的情慾,是以娼妓或下賤的小妾任遭男子來蹂躪。這裏所描寫的身壯精足,如驢如馬,是描寫男性在情慾的發洩,完全是獸慾的呈現,可謂是一種性暴行。

這樣的強暴豈不是在以色列早年的時候已經歷過的,那時施暴的是埃及,以後是亞述,在猶大的經驗中,有亞述,更有巴比倫。──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21「這樣,你就想起你幼年的淫行,那時,埃及人擁抱你的懷,撫摸你的乳。”」

 

【結二十三22「阿荷利巴啊,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激動你先愛而後生疏的人來攻擊你。我必使他們來,在你四圍攻擊你。」

本來只論阿荷利巴,現在直接向她說話,有耶和華嚴正的申明,再重述邪淫的後果,使她根本無法逃脫。現在不只是巴比倫,而是多方面的仇敵,可說是四面楚歌,使她無法躲避。況且現在是耶和華使那些仇敵來攻擊,是神所引發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syncBible ref=23:22-26>

結二十三22-26  耶路撒冷共遭到巴比倫人幾次攻擊?】這裡預告了巴比倫要最後一次進攻耶路撒冷,並將於公元前586年毀滅這個城巿,第三次將俘虜擄往巴比倫(參王下25;耶52)。第一次進攻是公元前605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597年。比割、書亞人和哥亞人當時是巴比倫的盟友。──《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22~35南國遭報:阿荷利巴(耶路撒冷)的命運已定,先知四次 (22, 28, 32, 36)用「耶和華如此說」道出南國的下場。阿荷利巴的姦夫們因被離棄,會老羞成怒,轉而向她施以強暴,而阿荷利巴以往以為威武難當的少年騎士最終卻是置她於死地的戰士。自始至終,耶和華控訴民子對約不忠,甚至把耶和華也忘了(35)。──《串珠聖經註釋》

         神審判了阿荷利巴,即猶大所犯的罪。本文可分為兩部分,22-26節記載巴比倫如何殲滅背叛他們的猶大,27-35節則記載猶大的毀滅所帶來的後果。本文體現了:①神擁有施行審判的主權(24);②離棄神的人終將落入悲慘的境地。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23「所來的就是巴比倫人、迦勒底的眾人、比割人、書亞人、哥亞人,同著他們的還有亞述眾人,乃是作省長、副省長、作軍長有名聲的,都騎著馬,是可愛的少年人。」

比割人見耶利米書(五十21),那是巴比倫之東部亞蘭人,他們曾受亞述王征服,在碑文中有記述。12書亞人也是在底格裡斯河(Tigris)的東部,也屬亞蘭人的部落,為遊牧民族,被稱為Sutu,在以賽亞書廿二章五節。在馬利泥版(Mari Tablets)、亞瑪拿信件(Amarna Letters )以及亞述碑文中可以查到。

「哥亞人」不能確定,從經文評鑑的猜測,也有不同的意見,但照七十士譯本似指有名望的,或受人尊重的,似乎可與下文「有名聲的」相連,可能也是在米所波大米地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比割人、書亞人、哥亞人”。底格裡斯河以東的部落,也是巴比倫帝國的一部分。──《雷氏研讀本》

         「巴比倫人」連同「迦勒底的眾人」指巴比倫帝國。

          「比割人」:巴比倫以東的族類(參耶50:21)。──《串珠聖經註釋》

          「書亞人」:可能是亞拉伯沙漠一帶的遊牧民族。

          「哥亞人」:身分不詳,可能來自巴比倫以東一帶。──《串珠聖經註釋》

         這些都是在希底結河(今底格裡斯河)以東的民族;當時屬巴比倫帝國。──《啟導本註釋》

         比割人,書亞人,哥亞人: 這些種族生活在底格裡斯河東部,從屬於亞述人。但是,從巴比倫統治巴勒斯坦東部地區之後,亞述就被巴比倫所吞併,這三個民族也就受到巴比倫的控制。 ──《聖經精讀本》

         比割人。一個亞蘭部族。他們住在底格裡斯河東,靠近河口(見耶50:21)。

         書亞人、哥亞人。據認為指住在底格裡斯河東的蘇圖(Sutû) 和庫圖(Qutû)部族。──《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23 比割人、書亞人和哥亞人】這幾個族名雖然是指底格裡斯河外地區與巴比倫結盟的種族,名字的含義卻令人心寒:「懲罰、戰鬥口號、尖叫」。比割是個亞蘭的部族(見:耶五十21),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年表曾經提及他們。書亞大概是指蘇提(Suti)。對於馬里的亞摩利諸王來說,他們是出了名難以管理的一族。哥亞的身分至今未明,部分學者認為他們可能是古提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24「他們必帶兵器、戰車、輜重車,率領大眾來攻擊你。他們要拿大小盾牌,頂盔擺陣,在你四圍攻擊你。我要將審判的事交給他們,他們必按著自己的條例審判你。」

他們巴比倫軍隊終於來攻擊猶大,他們自北方向東進攻巴勒士坦。「北方」是希伯來文沒有的字,是七十士譯本所加註的。在十六章四十節,他們來攻擊,曾用石頭打死以色列人。用石頭打死,是對淫婦的刑罰,所以「攻擊」一詞原有法律的用詞。

巴比倫已經作完備的戰爭計畫,兵器、戰車、輜重車都是攻擊的,而盾牌頂盔是防守的,這些都是十分兇猛戰事必有的準備。──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我要將審判的事……審判你: 本文明確地指出巴比倫的入侵是在神的主權之下發生的。即這次入侵是神懲罰猶大之罪的一種審判。悖逆神的人不僅會被神所遺棄,也會被自己所依靠的一切所背叛(3:14-19)。 ──《聖經精讀本》

       兵器hosen)。含義不名。七十士譯本為“從北方”,更合理一些。

         輜重車。參結26:10──《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24 武器和軍備】按照亞述的浮雕,戰車兵所戴的是尖頂的頭盔或纏頭巾,上身穿著鎖子甲,並有圓盾防身。步兵需要有更大的彈性和速度,因此武裝較為輕便,但也佩有大型圓盾。他們的衣服束以一條斜帶,用圓錐形的頭盔保護頭部。每名戰士都用槍、刀、斧,或棒作戰(烏西雅步兵的配備清單,見:代下二十六14)。──《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25「我必以忌恨攻擊你,他們必以忿怒辦你。他們必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你遺留(或作“餘剩”。下同)的人必倒在刀下。他們必擄去你的兒女,你所遺留的必被火焚燒。」

外邦為征服猶大,而以忿怒來報復猶大的叛逆。其實這是耶和華的忌恨,神是忌邪的,不容異族外邦來替代耶和華(可參閱五13,十六3842)。──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是近東某些地方懲罰淫婦的方式。──《串珠聖經註釋》

         割去你的鼻子和耳朵: 這種刑罰用在犯淫亂的人身上,主要施行在迦勒底、埃及、希臘等地。神以這種方法刑罰猶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犯下了屬靈的淫亂。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25 面遭毀容】征服者對部分俘虜予以毀容雖非罕見,本節亦有可能是延伸上文婚姻的象喻,在此形容對不貞的阿荷利巴/耶路撒冷的懲罰。以西結可能熟悉中亞述法典或類似的法律,給予丈夫懲罰妻子的權力。按照這些亞述的法律,丈夫有權切除妻子的鼻子,又能損毀姦夫的容貌,或把他變為太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26「他們必剝去你的衣服,奪取你華美的寶器。」

         16:39。──《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27「這樣,我必使你的淫行和你從埃及地染來的淫亂止息了,使你不再仰望亞述,也不再追念埃及。」

「淫亂」是以兩個用詞說明,一個是「邪淫」,另一個是「貪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不再追念埃及」:以色列在軍逢敵手時,有意投靠埃及,與她結盟。但耶和華及時的懲罰阻止了這個聯盟。──《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28「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將你交在你所恨惡的人手中,就是你心與他生疏的人手中。」

         你所恨惡的人,就是你心與他生疏的人: 指巴比倫。起初,猶大與巴比倫結盟,但隨即又與埃及結盟而疏遠了巴比倫。此番作為,從周邊國家的軍力互動關係上看或許是很明智的,但在神看來卻極為敗壞。因為神的旨意就是使猶大服從巴比倫。 ──《聖經精讀本》

         你所恨惡的人。見第17節。28-31節用處罰妓女的比喻來描述對耶路撒冷的懲罰。──《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29「他們必以恨惡辦你,奪取你一切勞碌得來的,留下你赤身露體。你淫亂的下體,連你的淫行,帶你的淫亂,都被顯露。」

 

【結二十三30「人必向你行這些事,因為你隨從外邦人行邪淫,被他們的偶像玷污了。」

 

【結二十三31「你走了你姐姐所走的路,所以我必將她的杯交在你手中。”」

         「杯」:象徵審判所帶來的災禍。──《串珠聖經註釋》

         我必將她的杯交在你手中: “杯”的希伯來語是,指“份”。這句話是指撒瑪利亞也曾因罪付出了死亡的代價,而如今,犯罪的猶大也將參與他們的份而遭到滅亡。因此,不可無視神的警告,重蹈罪人的轍,而使人生遭到毀壞與失敗(55:7)。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2「主耶和華如此說:“你必喝你姐姐所喝的杯,那杯又深又廣,盛得甚多,使你被人嗤笑譏刺。」

現在再繼續論述這忿怒的杯,又深又厚指面積很大,容量大,忿怒更多,這都是猶大必需承受的,無法推諉。神的忿怒多,刑罰也多,苦難必是難堪的。這樣她就得承受人們的嗤笑與譏刺。這似是附加的,因為在七十士譯本並無這句話。──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你姐姐〔撒瑪利亞〕……杯”。猶大將要象以色列那樣受審判。──《雷氏研讀本》

         「那杯又深又廣」:表示審判的嚴厲。──《串珠聖經註釋》

         “喝…杯”代表受審判。本節意思是:猶大國也要受到以色列國同樣的審判。──《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三32~34屬哀歌的體裁:先知可能採用當時流行的哀歌來表達耶和華對以色列的盛怒,猶大將遭遇撒瑪利亞式的命運。──《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33「你必酩酊大醉,滿有愁苦,喝幹你姐姐撒瑪利亞的杯,就是令人驚駭淒涼的杯。」

「淒涼」原意為「荒涼」,應指地土方面,不是指醉酒者的心情,在七十士譯本就省去這個用詞。姐姐北國以色列已經喝了這杯,但妹妹猶大要再喝,要完全喝下去,甚至喝乾了,神給予的審判是完全的、徹底的,猶大只有完全承受,真正體會耶和華神的公義,公義是多麼可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34「你必喝這杯,以致喝盡。杯破又啃杯片,撕裂自己的乳,因為這事我曾說過。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猶大喝盡了神忿怒的杯,因為這是神所命令的,他無法抗拒。杯喝盡了,就想拋掉而打破。但在敘利亞譯本作「撕裂頭髮」,那就是舉哀的行動了。

「撕裂自己的乳」原意為捶胸,也是舉哀的動作。她的乳任人撫摸,成為淫行的舉動,現在完全成為悲哀的感覺。這句話在七十士譯本與亞蘭文譯本也是沒有提及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描寫審判的終極:以色列人不只要喝禍杯,而且要嘗到最嚴厲的苦頭。──《串珠聖經註釋》

         杯破又啃杯片,撕裂自己的乳: 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猶大因巴比倫的入侵,而所要經受極大的痛苦和患難。這不僅是離棄神的人所要遭受的最後痛苦,也是撒但的最終結局。在新約中,當加大拉被鬼附的人,遇見耶穌時,就作出極其兇猛的樣子(8:28-34)。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5「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忘記我,將我丟在背後,所以你要擔當你淫行和淫亂的報應。”」 

忘記神,是向神不忠貞,犯屬靈的淫亂,是邪淫的行為所致的,廿二章十二節也曾提及。將神丟在背後(可參閱王上十四9,賽卅八17)。將罪扔在背後,不僅赦免,也完全忘記(尼九26)。以色列人卻背叛神,將律法丟在背後,故意不記得。──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神雖然信實,不忘記與祂的百姓所立之約(十六60);但當神的百姓忘記祂時,便要受懲治(來十二6)。──《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三36「耶和華又對我說:“人子啊,你要審問阿荷拉與阿荷利巴嗎?當指出她們所行可憎的事。」

「他們可憎的事」是指汙穢的事,拜偶像的玷污的,與外邦人交往與聯盟也是成為汙穢的。以色列既是祭司的團體,若玷污之後不尋求潔淨,應受審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暫編註解〕參結20:422:2。這裡開始了新的一段。先知總結了阿荷拉和阿荷利巴的罪,但與第1-22節的角度不同。他提到三件罪行:一,拜摩洛(第37節),二,褻瀆聖殿(第38節),三,干犯安息日(第38節)。

 

【結二十三36~49二婦應得的審判:先知重申南北國的罪行,包括拜異邦假神(37-39),與外邦結盟(40-44)。這些罪行必定招來神的審判,透過外邦的敵軍,南北國都會遭受滅亡的命運。──《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說明猶大和撒瑪利亞將因著自己的罪,而受到神的懲罰。撒瑪利亞雖然已遭毀滅,在本文卻使用了將來時,把撒瑪利亞和猶大放在相同的位置,強調他們在屬靈上都是墮落之輩。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7「她們行淫,手中有殺人的血,又與偶像行淫,並使她們為我所生的兒女經火燒給偶像。」

拜偶像是邪淫的罪。兒女經火更是極大的罪(可參考十六20-21)。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他們是為神而生的,本來就歸給神的,現在卻歸給假神。這是雙重的罪,又犯邪淫又殺兒女流血。這是神十分憎惡的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38「此外,她們還有向我所行的,就是同日玷污我的聖所,干犯我的安息日。」

         同日玷污我的聖所: 指猶大人把子女獻祭給外邦神摩洛之後,又進入神的聖所敬拜神的事件。這表明他們把神和摩洛放在相同的位置上。這一實例也表明他們在聖殿內外的信仰竟有天壤之別。今天亦不乏過這種信仰生活的人。他們在社會上犯下了種種罪孽,一到主日卻又來到教會敬拜神。真聖徒在教會中的信仰生活,與現實中的生活是和諧一致的。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38 玷污聖所】以兒童為祭是流無辜人的血,此舉玷污了耶路撒冷百姓的手。但他們竟然在獻上這種祭給其他神祇之後,輕率地進入耶和華的聖所(參較:耶七911)。污穢聖所是十分嚴重的罪名,不但對於個人和全城構成危險(因為被得罪的神祇可能會滅城),甚至更會驅走神明。他們將帶來不潔,就是玷污了神的聖潔,使神的臨在無法逗留(見:結十)。──《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38 干犯安息日】有關安息日作為盟約關係之記號的討論,可參看:以西結書二十12的注釋。侵犯聖殿的聖潔空間能夠導致失去神的臨在,同樣干犯聖潔時間亦能危害神臨在所維持的均衡。聖所是神安歇之處,是完全均衡的所在。安息日設立給人的目的,是將這段時間保留,讓他們可以在生命中體現這個均衡,同時反映均衡之源。不守安息日就會危害這均衡,使之趨向混沌的狀態。對這些聖日和聖事的褻瀆,直接侵犯盟約協定的核心。在任何古代近東條約中,此舉都能使懲罰或咒詛條款生效。──《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38~39「同日」並不出現在七十士譯本。但在同日玷污聖所,因為他們沒有分別為聖,並不守安息日。再可參考十六章廿三節,干犯聖潔是最嚴重的禍患。

玷污聖所,是他們沒有潔淨卻擅自進入聖所。這樣不將聖的與俗的分開,將聖所褻瀆,是極大的罪。他們又殺了兒女獻給假神偶像,這就是他們所行的,可說是汙穢的行為,神怎能容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同日」、「當天」:表示沒有間斷;百姓把兒女當祭牲獻上後,立即又來聖所朝拜耶和華,將兩件水火不容的事接踵進行。──《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三39「她們殺了兒女獻與偶像,當天又入我的聖所,將聖所褻瀆了,她們在我殿中所行的乃是如此。」

         有關獻孩童為祭,參看第十六章2021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結二十三40「“況且你們二婦打發使者去請遠方人,使者到他們那裡,他們就來了。你們為他們沐浴己身,粉飾眼目,佩戴妝飾,」

         南北國有如淫婦打發使者招徠情夫。──《串珠聖經註釋》

         打發使者去: 意指猶大和以色列為了走出眼前的軍事危機,而向外邦求助(王下16:7-9;27:3)。其實,當時兩個國家所面臨的真正的危機是宗教上的問題。 沐浴己身,粉飾眼目: 就像女人為取悅男人的歡心,而精心裝扮自己一樣,比喻猶大和以色列為了贏得外邦的信任,傾注一切努力。 ──《聖經精讀本》

         打發使者去請遠方人。原文的動詞時態暗示這是習慣性做法。他們經常打發使者去。

         粉飾眼目。古代人把黑色的銻粉塗在眼圈周圍,使眼神更具魅力(見王下9:30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0 粉飾眼目】古代近東各地的女子都習慣使用橄欖油和孔雀石(malachite;綠色)或方鉛礦(黑色;見:王下九30的注釋\cf0 )製造的調劑,使眼睛看起來更大,顏色更深。巴比倫史料提到含有輝銻礦(三硫化二銻)的眼影。他們使用裝飾華麗的調色板來磨碎礦石,調和使用。以色列很多鐵器時代第二期的遺址,都挖掘到這些調色板;米吉多是其中之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41「坐在華美的床上,前面擺設桌案,將我的香料、膏油擺在其上。」

         坐在華美的床上,前面擺設桌案: 這是娼妓在為嫖客設宴的情景,以此比喻以色列民族在款待外邦人,且與之相交遠離神,從而墮落。當“世界”代替神而佔據我們內心的時候,墮落便開始了(1:28)。 我的香料膏油擺在其上: 指猶大為取悅外邦統治者,而進行賄賂贈送禮物(王下16:8,9;57:9)。在本文,神說香料和膏油屬於自己,由此可知猶大玷污了本當獻給神的聖物,而以滿足自己欲望為目的。猶大的行為與在攻佔耶利哥時,偷竊神物品的亞幹(7:1-26;22:20)、用聖殿的器皿擺設筵席的伯沙撒(5:1-4),具有相同的本質。聖徒當把屬於神的分別為聖歸給神,切不可用屬神的聖物滿足私人的目的。──《聖經精讀本》

         華美的床。這裡指愛好宴席(見歌3:7;可2:15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1 華美的床上】淫婦耶路撒冷被形容成與箴言七1023的妓女相差無幾。兩者都用極具吸引人的床榻、香料、甜言蜜語,來勾引情夫。在希臘時代之前,文獻中的躺椅(NIV;和合本:「床」)全部都是位於寢室之中(見:撒下四7;詩六6),不是安放在舉行宴會的大廳裡面。──《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41 桌案上的香料膏油】預期進行性活動的淫婦耶路撒冷用香料熏香了臥室(見:歌一3,四10),又預備了膏在頭髮和身上的香油(斯二12)。考古學家在位於盧克索(Luxor)之卡納克神廟複合建築所發現的埃及情歌,也有類似的意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42「在那裡有群眾安逸歡樂的聲音,並有粗俗的人和酒徒從曠野同來,把鐲子戴在二婦的手上,把華冠戴在她們的頭上。」

這似乎是在節期的場合中,大家歡樂喧嚷,成為一種反常的現像。這些酒徒和粗俗的人不是以色列人,而是來自曠野的異邦人。他們在裝扮她們,為要與他們行淫。這他們在裝扮兩姐妹,使她們成為新娘,可供他們洩慾。

這節也可譯作:這些放蕩的群眾發出歡樂的聲音在其中。七十士譯本作:「他們一齊歌唱,聲音流蕩一片。」也有譯為:「這些粗俗與醉酒之徒,將她遺棄,就淪為娼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酒徒”。指以色列鄰近的國民,以東人和摩押人。──《雷氏研讀本》

         淫婦甚至招徠俗夫酒徒,其低賤無恥可見一斑。

          「鐲子」、「華冠」:是給妓女的報酬。──《串珠聖經註釋》

         “酒徒”指住在以色列民附近的以東、摩押等民族。──《啟導本註釋》

         有群眾安逸歡樂的聲音: 猶大為了表示政治友好,與外邦人一同舉行宗教儀式時,發出的褻瀆神的聲音(Heny Stenbery)。也就是說他們為了賺取屬世的權益,出賣了宗教信仰。當人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利用宗教的時候,宗教就會失去其真正的意義。 有粗俗的人和酒徒從曠野同來: 比喻亞述和巴比倫。 把鐲子戴在二婦的手上: 意指撒瑪利亞和耶路撒冷與外邦人建立政治、宗教上的交流關係,心中充滿了虛榮和對榮華富貴的追求。他們與世界同流合污,賺取了世界卻失去了神。聖徒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擁有神就等於擁有了一切,失去神就無異於失去了所有。因為唯有神是我們的存在根據,也是真幸福的根源。 ──《聖經精讀本》

         酒徒sawba'im)。原文詞義不明。但稍作改動,就成了“酒徒” 。先知似乎強調妓女所象徵的城市每況愈下。七十士譯本沒有這個詞。來自曠野的粗俗的人和酒徒,都投入她的懷抱。──《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2 酒徒】無論所指的是稱為示巴人(NIV;見:伯一1415;珥三8)的阿拉伯部落,還是喝醉酒的遊牧部落首領(和合本:「酒徒」),本節的重點都是強調這個以流氓和外族人為情夫之淫婦的無恥之處。──《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三43「“我論這行淫衰老的婦人說:現在人還要與她行淫,她也要與人行淫。」

         原意不詳。

          「行淫衰老」:意思是盡行淫亂以致變得衰弱。──《串珠聖經註釋》

          「她也要與人行淫」:或作「因為她便是這樣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行淫衰老的婦人: 指以色列百姓。他們背棄與神所立的約,投靠了外邦人。先知曾警告他們,不可與外邦相交,也不可依靠外邦,他們卻充而不聞,從而自取了滅亡(8:1-22)。本文教導我們,離棄神的人,終必滅亡。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44「人與阿荷拉,並阿荷利巴二淫婦苟合,好像與妓女苟合。」

 

【結二十三45「必有義人,照審判淫婦和流人血的婦人之例審判她們,因為她們是淫婦,手中有殺人的血。”」

這裏的義人是指審判者,應照公平審問與判罪。審判官應召集眾人開會(十六40,廿三40)。殺嬰孩必應處以極刑(可參考十六41)。──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義人」:指按公義審判的人。

          「流人血的婦人」:參16:38注。──《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 指將要懲罰猶大的巴比倫。這並非指在道德上巴比倫比猶大有義,或擁有更多的義人。本文只是強調他們雖然邪惡,卻是神藉以施行神公義審判的工具。 ──《聖經精讀本》

         義人。相對而言,是指巴比倫人。這是對不義姊妹的嚴厲斥責。 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是泛指的執行公義懲罰的人。──《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6「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多人來攻擊她們,使她們拋來拋去,被人搶奪。」

耶和華的審判,是興起多人來攻擊。「多人」原意為軍隊,是外邦的軍隊,成為神刑罰的工具。神必使多人,「使」原為命令詞,是神呼召他們來攻擊,神容許外邦人來攻擊,「拋來拋去」大多譯為使他們驚惶懼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三47「這些人必用石頭打死她們,用刀劍殺害她們,又殺戮她們的兒女,用火焚燒她們的房屋。」

         “用石頭打死”是犯姦淫者指定的懲罰(申二二2224)。──《雷氏研讀本》

         「用石頭打死她們」:根據摩西的法例,這是對淫婦的刑罰(參申22:21, 24; 8:5)。──《串珠聖經註釋》

         被石頭打死是當時社會上對行姦淫者的刑罰(申二十二2224)。──《啟導本註釋》

         用石頭。這是比喻和現實的結合。石刑是法定對通姦的懲罰(利20:2,10;申22:22,24),但耶路撒冷是用刀劍摧毀的。──《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8「這樣,我必使淫行從境內止息,好叫一切婦人都受警戒,不效法你們的淫行。」

這節經文是根據廿七節。這二姐妹的命運,成為眾邦國的鑑戒,因為邪淫必使邦國敗落蒙羞。但是受警戒的不只是邦國,此處是否也指個人,尤其是以色列的婦女,一定要遠離偶像,不可有屬靈的淫亂。婦女的美德在於貞潔,聖潔的國民必須有聖潔的母親成為兒女的楷模。因此,這裏特別提出「一切婦人」,婦道是國之本。──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一切婦人。指用以色列所鑒戒的所有國家。──《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三48~49以色列和猶大的毀滅,使巴勒斯坦諸國清楚地看到向神犯罪的人將要遭受何等審判,同時也教導了我們(6:23)。他們所受的懲罰,體現了罪人必按所作之惡受罰的“懲戒原理”(9:2)。現今的聖徒容易遺忘神對這世界的護理和主權,他們的滅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93)。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三49「人必照著你們的淫行報應你們,你們要擔當拜偶像的罪,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思想問題(第21-23章)】

 1 是誰燃起審判的火(20:47),是誰拔出審判的刀(21:3)?神使用的審判工具不是什麽超然現象,而是外邦的侵略(21:19);你覺得這對今日充滿罪惡的世界有什麽意義?近年發現的「愛滋病」會否是神審判的工具之一?

 2 誰是那「應得的人」(21:27)?為什麽他是應得的?參腓2:5-11; 5:9-14

 3 22:6-13列舉了神選民的惡行;你有否犯上同樣的罪?有否令神歎息?

 4 在這個充滿痛苦和罪惡的世界裡;你是否覺得自己很渺小,自問不能做些什麽?22:30-31可否給你一些安慰和提醒?

 5 在23:1-20裡,不計「行淫」之類的說法,出現得最多的一個字眼是什麽?見5, 11-12, 16, 20節。由此看來,以色列人是為了什麽而離棄耶和華?猶大在以色列跌倒的事上學不到功課(11),你在他們身上又是否學到功課?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