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二十七章拾穗

 

【結二十七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二十七1~9這段把推羅描述為一艘華麗的船,用“示尼珥〔黑門山〕的松樹”製造(5節),用“利巴嫩的香柏樹作桅杆”,又用“巴珊〔加利利東北部〕的橡樹”作槳。──《雷氏研讀本》

         美麗的商船推羅:商船建造美侖美奐,人才濟濟。──《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七1~36本章繼續發出了關於推羅的預言,前一章為推羅的滅亡而歡呼雀躍,本章則是為推羅的滅亡舉哀的悲歌。他們為仇敵的滅亡悲傷,並非出於友好的憐憫,乃是為了強調他們必然滅亡。此哀歌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極力讚美推羅的榮耀和力量(1-11),第二部分說明推羅是如何藉著國際貿易而成為世界性的經濟中心(12-35),第三部分敘述了為自己的榮美陶醉的推羅竟然滅亡的事件(26-36)。由此可知:①毀滅將驟然臨到惡人,就像推羅從榮耀的頂峰突然沒落一樣(73:18,19;3:25);②物質萬能的錯誤價值觀,必然會使人全然毀滅。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2人子啊,要為推羅作起哀歌,」

 

【結二十七3「說:你居住海口,是眾民的商埠,你的交易通到許多的海島。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啊,你曾說:我是全然美麗的。

推羅被描寫為一隻完美的船隻。她不僅是一個大貿易商埠,而且有其獨特的海島地位。她地理環境是優越的,也使她有貿易的便利,條件十分優厚,大可發展,也有財富的機會,可謂得天獨厚。──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推羅: 位於西頓南部約40公里,黎巴嫩與以色列國境北部約24公里處,是港口城邑,也是腓尼基地區的貿易中心。腓尼基的領袖們是叱吒古代地中海的卓越商人,曾與所羅門有過許多交易。B.C.332,亞歷山大大帝完全摧毀了推羅(26:5,14;47:10)。 我是全然美麗的: 推羅因著經濟繁榮和秀麗的自然景觀而自高自大。與此相同,人若不以真理的福音為美,而為“肉體的情欲和眼目的情欲誇口”(約壹2:16),就會陷入虛妄的自我陶醉,從而遠離神。 ──《聖經精讀本》

         海口。直譯是“入口”,可能指推羅的二個主要海港:該島南部的“埃及港”和北部的“西頓港”。──《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3 推羅作為商埠的地位】推羅有兩個主要海港,北面是天然的港口,南面的則是人工建造的。到這時候推羅充任地中海世界的中間人,將貨物從一個遙遠的港口運到另一個,至少已有五百年之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4「你的境界在海中,造你的使你全然美麗。」

這是創造主使她全然美麗(可參閱十六14及廿八12)。動詞「完全」即「全然」,是以西結的用詞,在廿七章四、十一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七5「他們用示尼珥的松樹作你的一切板,用黎巴嫩的香柏樹作桅杆,」

「示尼珥」是亞捫人稱黑門山的地名(參閱申三9)。那裏的松樹作板十分堅硬,這是作祭壇用的(出廿七8),為聖所用的木料(出廿四12及王上七36)。    

「桅杆」在以賽亞書三十章十七節是旗杆,在卅三章廿三節的桅杆為支持蓬布。船有桅杆必是有最好的設備,是一艘相當龐大的船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示尼珥」:即黑門山(參申3:9)。

          「利巴嫩」:盛產香柏樹。──《串珠聖經註釋》

         。船邊的厚板。

         示尼珥。就是亞摩利語,烏加列語和古阿卡德語中的黑門山(見申3:9)。

         利巴嫩的香柏樹。這種樹的價值無疑在於它的高大,堅固和耐久。──《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5 示尼珥的松樹】這種樹大概是檜木或東方圓柏。按照申命記三9,示尼珥是黑門山的亞摩利名稱。黑門山位於前利巴嫩山脈南部,貝卡穀的東面。亞述人稱之為薩尼魯(Saniru)。──《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5~6示尼珥: 指黑門山(3:9)。 巴珊: 是位於約但東部亞嫩谷北部的高原地帶,亦被稱為利乏音地(14:5;3:13)。 基提: 指居比路島。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57 造船的材料】本段所列的是東地中海最上等的造船材料。埃及人喜用松木和樅木製造桅杆和帆桁。腓尼基的雙槳艇(這種船每邊各有兩列劃槳手)兩邊排列的硬木船槳,是以最耐用的木材製成的。供鑲嵌的象牙來自賽普勒斯島的基提翁。色彩繽粉的埃及細麻布是這地區最熱門的布料。涼棚所用的是最昂貴的染料。──《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5~11本文將推羅島形容為一艘浮在水面上的富麗堂皇的大船。當時,推羅從國外進口優質材料建造了一些宏偉的建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擁有很多才華橫溢的專業人士。他們極其富強,甚至可以為了國防雇用外國軍隊來維持治安。這種外在的富足使他們驕傲,促使他們輕看和藐視神的子民。不以神為本的成功,如同“落在路邊的種子”(13:4)和“蓋在沙土上的房子”(7:26),遇到風吹、日曬、雨淋就會立刻倒塌。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6「用巴珊的橡樹作你的槳,用象牙鑲嵌基提海島的黃楊木為坐板(坐板或作艙板)。 」

巴珊林木十分充裕(賽二13;亞十一2),橡樹尤其堅硬,所以槳心十分有力。「基根海島」照創世記十章四節是雅弗的後裔,應為居比路島的來源,先為腓尼基所控制,以後可與希臘與羅馬的地名有關(參閱瑪可比壹書一1,八5及但十一30)。那種黃楊木來做船上的甲板。這甲板與會幕的豎板相仿,長十肘,寬一肘半,拼湊在一起,必很堅實(出廿六16)。──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巴珊。是加利利海東面肥沃的高地(見書12:4注釋),因橡樹林和牛羊而著稱(見詩22:12)。

         黃楊木。直譯是“亞書利的女兒”,在上下文中含義模糊。與前面結合起來可能指“柏樹”或“松樹”。

         坐板(或作:艙板)。“qeresh”。通常詞義是“厚板”(出26:15等),這裡可能指船首。英RSV版裡把qeresh譯為“甲板”。

         基提。特指塞普路斯,也可泛指地中海的島嶼和沿海地區(見但11:30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6~7「巴珊」:位於約但河以東。

          「基提海島」及「以利沙島」:都是居比路島(徒4:36)的別稱(即今塞浦路斯)。──《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七7「你的篷帆是用埃及繡花細麻布作的,可以作你的大旗;你的涼棚是用以利沙島的藍色、紫色布作的。」

「細麻布」是埃及的特產,埃及人穿白麻布衣服表示他的高貴。所以這麻布再繡以花樣,作為蓬帆,不僅講究,而且鮮明美麗,可作旗幟,以資識別。

「以利沙島」名為阿裡沙(Alashia),實則仍為居比路島。推羅以紫色布馳名,藍色與紫色都為名貴的,是十分高貴的。涼棚大概是為船艙的上蓋,十分講究,不亞於埃及船。推羅在地中海是名貴的,她的權力大,也為鄰邦所敬仰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利沙島”。大概是賽普勒斯島。──《雷氏研讀本》

         “以利沙島”:賽普勒斯島古名;新約稱之為居比路。──《啟導本註釋》

         以利沙: 據推測可能是指西西里或居比路島的一部分。 ──《聖經精讀本》

         以利沙島。或,“以利沙海岸”(英RSV版;見結26:15注釋)。以利沙是雅完的兒子(創10:4;代上1:7)。有人認為以利沙島就是塞普路斯,也有人認為是西西里和薩丁尼亞。

         你的涼棚。可能指船篷,在甲板上方遮擋烈日的。──《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7 以利沙島】以利沙島的位置不明。以利沙是雅完的兒子(創十4)。某個出產染料的推羅殖民地以此為名。以利沙大概就是亞馬拿泥版之中,一般被認為是賽普勒斯島的阿拉希亞(Alashiya)。亞馬拿泥版有七塊提到阿拉希亞的王,這王於主前十三世紀時幾度寫信給埃及的君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8「西頓和亞發的居民作你蕩槳的。推羅啊,你中間的智慧人作掌舵的。」

推羅是豪華的船,有能幹的水手在船上工作。西頓是腓尼基的通稱,在廿八章廿一節再有說明。西頓如果與推羅有別,就是居於推羅與伯祿(Beirut),是現在的S]aida{。亞發也是島國。為現在的Rua{d,在敘利亞三城(Tripolis)以北六十四公里,曾被尼布甲尼撒擊敗,王被擄至巴比倫。

他們的居民供推羅雇用。「居民」在七十士譯本作「貴族」,可見推羅當時的權力。「智慧人」或作「你們的技術人員」,也有重要的責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推羅以北二十英里(32公里)的“西頓”和“亞發”(的黎玻裡以北的海島城市)提供劃手(“盪槳的”);“推羅”提供“掌舵的”。──《雷氏研讀本》

          「智慧人」、「聰明人」:指航海的技術人員。

         「西頓」:參28:20-23注。

          「亞發」:位於推羅以北約一百六十公里(一百英里)的一座島城,居民以航海馳名。

          「推羅啊,你中間的智慧人」:有學者譯作「洗瑪利的技術人員在你們當中」;洗瑪利位於亞發以南不遠(參創10:18)。──《串珠聖經註釋》

         “亞發”:西頓以北地中海上的腓尼基人的島城。──《啟導本註釋》

         智慧人作掌舵的: 就像船長是船的指揮一樣,推羅統治階層均是有學識、有實力的人。 亞發: 指西頓北部的島。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8 西頓和亞發】西頓和亞發是位於推羅北面,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城市。亞發在推羅北面約一百一十哩,西頓則大約是在二十五哩外。當時這兩個城市似乎受推羅統治。亞馬拿書簡和亞述年表,都經常提到過這兩城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9「迦巴勒的老者和聰明人都在你中間作補縫的,一切泛海的船隻和水手都在你中間經營交易的事。」

「迦巴勒」是在比波羅(Byblos)的海口商埠,他們很早就參予埃及的航海工作。他們的老者與聰明人也是貴族身分的,竟在推羅作粗工。航海人員都有貿易的工作,為推羅增加財富,充實民生,可見推羅在當時商業方面甚為發達。──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迦巴勒”。古代的比布羅斯,今天貝魯特以北。這些船上甚至有維修的人員!──《雷氏研讀本》

          「迦巴勒」:位於推羅以北約九十六公里(六十英里)。

          「老者」:指老練經驗豐富的技工。

          「補縫」:指修補船板間的縫隙。──《串珠聖經註釋》

         “迦巴勒”:腓尼基的大城,在今黎巴嫩貝魯特以北,又名比布羅斯(Byblos),以出產紙草聞名。聖經的英文名“Bible”,就是源於“Byblos”一字。──《啟導本註釋》

         迦巴勒: 是腓尼基的港口,作補縫的: 這些人因經驗豐富,又老練明智而被雇用為國家的技術人員。他們都是腓尼基的居民。推羅人作船長的事實,表明推羅領導著所有地區。 ──《聖經精讀本》

         作你蕩槳的。現在描述船員。推羅的水手來自二座城市。西頓位於腓尼基海岸,在推羅以北37.3公里處。亞發就是希臘的阿拉督斯(Aradus]),系西頓以北約161公里靠岸的一個石島。

         推羅啊。英RSV版為“洗末的(Zemer)”,稍微改動了原文,依據上下文,並參照創10:18。洗末是阿爾瓦德南面的一座腓尼基城市。迦巴勒是古代的比布羅斯(Byblos),現為傑貝爾(Jebeil),位於西頓以北66.4公里處阿多尼斯河附近的高地上。其遺址仍處在腓尼基的廢墟中。──《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9 迦巴勒】迦巴勒(即比布羅斯)和西頓、亞發一樣,是推羅以北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城市,距離推羅約六十哩。這城大概也是受南面的鄰居所統治。主前第三千年紀時,比布羅斯是埃及的交易夥伴。在亞馬拿文獻和亞述年表中,這城市有十分顯著的地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0「波斯人、路德人、弗人在你軍營中作戰士,他們在你中間懸掛盾牌和頭盔,彰顯你的尊榮。」

這裏再描述推羅的榮華,不僅有西頓亞發與迦巴勒的貴族為船員,而且有其他鄰邦人作他們的戰士。

「路德人」是小亞西亞西部的呂底亞人,弗人應為利彼亞人(Libyan),是根據七十士譯本。利彼亞人早期在埃及為傭兵。──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波斯”。今天的伊朗。“路德”(或呂底亞)。小亞細亞西岸。“弗”。利比亞。──《雷氏研讀本》

         「路德人」:西小亞細工人。

          「弗人」:來自紅海的西岸。──《串珠聖經註釋》

         “路德:在今小亞細亞西面(參耶四十六9)。“弗”:在今非洲北岸的利比亞。──《啟導本註釋》

         波斯人。推羅主要依靠雇傭兵。

         路德人。就是路低人(見創10:13注釋)。

         弗。許多埃及學家認為弗就是埃及的蓬特,位於非洲靠近紅海邊界的地區。亞述學家則認為弗是利比亞的一部分。──《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0 波斯、路德(Lydia)、弗】以西結列數波斯、路德、弗,就是描述已知世界最偏遠地區的居民。波斯是在伊朗西部,路德則在土耳其中部。弗人一語則可能是指埃及以西的呂彼亞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0~11本節列出了推羅所召來的傭兵。“路德人”指小亞西的路低人(10:13),“弗人”指呂比亞東部含的後代(10:6;代上1:8)。推羅之所以雇用外國軍隊,是因為雖然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卻相對薄弱。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10~25這段描述從多國而來的許多貨物都運載在推羅的船上。──《雷氏研讀本》

         貿易四通八達,商品琳琅滿目:原先象徵推羅的「商船」現在直接描寫推羅成功的貿易事業。──《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七11「亞發人和你的軍隊都在你四圍的牆上,你的望樓也有勇士,他們懸掛盾牌,成全你的美麗。」

「軍隊」一詞(Helech),有認為小亞西亞之西西拉(Celicia),原名為 Hilakku。「四圍」一詞在七十士譯本是省略的。「勇士」有人也認為是地名,是主前第八世紀小亞西亞好戰之部落(Gamad Gomer)。──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亞發”。參看第8節。──《雷氏研讀本》

         「你的軍隊」:原文是地名,即基利家(參徒15:23)。

          「勇士」:亦可能是地名。──《串珠聖經註釋》

         勇士。英KJV版為“迦瑪提姆人”。這個名詞只出現在這裡。迦瑪提姆人可能是庫米提(Kumidi )的居民。這是亞馬拿信函中提到的一座腓尼基城市。迦瑪(Gamad)可能是敘利亞北部的一個腓尼基城邦。

         懸掛盾牌。參歌4:4──《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1 亞發、你的軍隊、勇士】8節已經討論過亞發城。赫勒克Helech;這是 NIV 的譯法;希伯來原文以及和合本皆作「你的軍隊」)一名,在舊約的其他地方並沒有用作地名的佐證。但亞述年表則顯示這地即是希拉庫(Hilakku;即土耳其南部的基利家)。加瑪德(Gammad;這是 NIV 的譯法;和合本:「勇士」)的地點不明,但可能是亞馬拿泥版中的庫米迪(Qumidi),其位置大概是地中海岸的推羅北面。──《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2「他施人因你多有各類的財物,就作你的客商,拿銀、鐵、錫、鉛兌換你的貨物。」

他施出產礦物,甚為馳名,故有礦產可與他施交換貨物。耶利米書十章九節:「有銀子打成片,是從他施帶來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他施”。西班牙南岸。參看約拿書一章3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他施」:位於地中海極西,南西班牙一帶。──《串珠聖經註釋》

         “他施”:西班牙南面一個港口。──《啟導本註釋》

         他施: 位於西端的貿易港口,屬於西班牙。 ──《聖經精讀本》

         他施。據認為是希臘的塔特蘇斯(Tartessus),為西班牙南岸的腓尼基人殖民地。

         貨物'izbonim)。“商品”。──《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2 他施】他施的主要工業是五金。亞述王以撒哈頓的年表提到賽普勒斯等島嶼有一個稱為他西西(Tarsisi)的地方。此外古典文獻中又提到一個位於西班牙西部的腓尼基殖民地,他特蘇斯(Tartessus)。──《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2~25本文詳細列出了與推羅有商業往來的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和那些國家的商品目錄。推羅進口貿易對象有巴勒斯坦最西部的他施,希臘及小亞西亞東部的以東、大馬士、亞拉伯,米所波大米等國。本文如此詳細記載推羅的貿易物件國及其交易品,是為了更加有力地證實當年推羅的繁榮與輝煌。這就清楚地證明,當年的推羅是以地中海為舞臺的海、陸貿易中心地。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13「雅完人、土巴人、米設人都與你交易;他們用人口和銅器兌換你的貨物。」

雅完在創世記十章二節(代上一5)原為雅弗他的後裔,在十章四節(代上一7)他為以利沙他施之父。雅完為希臘,這名字是希伯來文,因為舊約以「雅完」作為希臘之統稱(Ianians 亞甲文為 Jamanu Ja{wanu)。另兩個地名:土巴與米設,原也是雅弗他之後裔的名字,土巴移民在西西里,而米設在弗呂家。──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雅完”。希臘。“土巴”和“米設”。同位於小亞細亞。──《雷氏研讀本》

         「雅完」:是小亞細亞西部的希臘城邦,

          「土巴」、「米設」則是小亞細亞東部的古國。──《串珠聖經註釋》

         “雅完”:在今希臘。“土巴、米設”:都在今小亞細亞(三十二26;三十八23)。──《啟導本註釋》

         雅完: 在希臘地區。 土巴和米設: 是居住在黑海和斯比海中間的高山民族。 ──《聖經精讀本》

         雅完人。見創10:2注釋。

         土巴人。古代Tibarenians 人,即亞述楔形文獻中所提到的Tabalaeans 人(見創10:2注釋)。

         米設人。古代MoshiansMoschoi)人,即亞述碑文中的Mushku 人(見創10:2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3 雅完、土巴、米設】雅完(愛奧尼亞)是聖經對希臘世界的統稱。土巴(塔巴盧〔Taballu〕)是亞述對安那托利亞中部一個王國的稱呼。米設(穆什庫)和土巴一樣,在亞述年表中也被形容為安那托利亞中部的王國。這兩個國家和亞述的關係都不好。──《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4「陀迦瑪族用馬和戰馬並騾子,兌換你的貨物。」

照創世記十章三節(代上一6),陀迦瑪為雅完的兄弟,是歌篾的兒子。──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陀迦瑪族”。土耳其東部。──《雷氏研讀本》

         「陀迦瑪」:大概即亞美尼亞。──《串珠聖經註釋》

         “陀迦瑪”:在今小亞細亞。──《啟導本註釋》

         陀迦瑪: 以飼養馬著名的亞美尼亞。 ──《聖經精讀本》

         陀迦瑪族。就是北方的亞美尼亞人。一面是雅弗的後裔(見創10:3注釋)。他們自稱為“陀迦(Torgom )之家”。自古就經營馬和驢,住在高加索南邊的崇山峻嶺中。──《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4 陀迦瑪族】「陀迦瑪族」(新國際本:「伯陀迦瑪」),最有可能是安那托利亞中部王國坎瑪努(Kammanu)的首都。赫人史料稱之為特迦拉瑪拉(Tegaramara),亞述史料則作提珥迦林穆(Til-Garimmu)。──《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5「底但人與你交易;許多海島作你的碼頭,他們拿象牙、烏木與你兌換(兌換或作進貢)。 」

底但在七十士譯本為羅德島,是愛琴海一個大島,為貿易的中心,尤其是來自東方的貿易。根據創世記十章四節,與以利沙他施等同列為雅完之後裔。根據敘利亞與巴勒士坦的考古發現,許多古物在該地發掘。象牙烏木運到推羅,不是原料,已是成品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底但”。亞拉伯。──《雷氏研讀本》

         「底但」:古譯本作「羅底」(參徒21:1),是小亞細亞南面的海島,於腓利基港口與歐洲貿易的主要航線上。──《串珠聖經註釋》

         “底但”:希臘文《七十士譯本》作“羅底“,為歐洲愛琴海一大島,是東西航道上一個商業中心。──《啟導本註釋》

         底但人: 他們是貿易中間商,屬於古實人(10:7)。聖經稱這些人為亞拉伯人。他們通過波斯灣海路和商隊的陸路進行貿易,給推羅提供象牙和黑檀木。 ──《聖經精讀本》

         底但人。是以東南面的一個阿拉伯部落(見創10:7;結25:13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5 底但】新國際本作「羅德斯島」(Rhodes),但這讀法按舊約最早的抄本是有問題的(和合本照希伯來原文作「底但」)。又有人認為這字當讀作達努納(Danuna)。按照亞馬拿書函,這是推羅以北的一個地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6「亞蘭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就作你的客商;他們用綠寶石、紫色布繡貨、細麻布、珊瑚、紅寶石兌換你的貨物。」

「亞蘭人」為以東人。在居比路出藍色的寶石、紫色布是以東的特產繡貨大概是埃及出的,可見這些來自不同的出產,都在推羅找到巿場,可見在此處貿易的重要。──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亞蘭」:有古卷作「以東」。──《串珠聖經註釋》

         “亞蘭“:今敘利亞。──《啟導本註釋》

         亞蘭人。一些希伯來語手稿,亞居拉譯本和亞蘭語聖經均為“以東人”(見結16:57注釋)。亞蘭人後來稱為“大馬士革人”(結27:18)。

         綠寶石nophek)。可能是綠松石。聖經所提到的許多寶石很難確定。隨著應用化學的發展,尤其是結晶學的發展,現在可以通過分析考古所發現的樣品,來辨認一些古代的寶石。古人往往把顏色相同的不同的寶石劃歸為一類,儘管其化學成分不同。

         紅寶石kadkod)。或紅色的碧玉。──《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7「猶大和以色列地的人都與你交易;他們用米匿的麥子、餅、蜜、油、乳香兌換你的貨物。」

這是指以色列全地,並未著重南北二地的地理或政治環境。「米匿」是在約旦河東(士十一33),但約西弗認為這是在亞捫人的境界。米匿可能不是地名,而是指船隻(參閱王上廿二49),那麼這是他施的船隻,航行在紅海。

「蜜」可能指葡萄釀成的,「餅」也可能指葡萄餅,「乳香」出自基列(創卅七25,四十三11及耶八22,四十六11)。這些特產都來推羅交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米匿。一座亞捫人的城市,據認為在希實本附近(士11:33)。

         。該詞只在這裡出現。如果是一個專有名詞,其含義現已失傳。塔古姆和七十士譯本譯為“油膏”;在武加大譯本為“香油”。相似的古阿卡德語詞pannigu,意為一盤麵粉或麵團。英RSV版把希伯來原文的pannag改為paggag ,譯成“早熟的無花果樹”。──《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7 米匿】米匿位於外約但,是亞捫的一區,曾在士師記十一33提及。按照主後四世紀的教會史家優西比烏的考證,這是希實本東面四哩的城鎮瑪匿(Maanith)。──《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8「大馬士革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又因你多有各類的財物,就拿黑本酒和白羊毛與你交易。」

大馬色當然指敘利亞。波斯種葡萄釀酒的地方稱為黑本(h]elbun),距大馬色之北約十八公里。創世記十四章十五節的何把(Helbon),音極為相似,有人甚至認為那是在葉門(Yeman)。14這些只是猜測,甚難證實。白羊毛的「白」可能為Sahar,為大馬色之西北地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黑本」:在大馬色的西北,盛產葡萄酒。──《串珠聖經註釋》

         “黑本“:今敘利亞大馬士革西北一個地方。以釀酒著名。──《啟導本註釋》

         說明了推羅和敘利亞(大馬色)之間的交易。 黑本: 是以盛產葡萄而聞名的亞蘭城邑,位於大馬色北部21公里處。 ──《聖經精讀本》

         大馬士革。一個重要的敘利亞人王國以前的首都。

         黑本酒。在尼布甲尼撒的銘文中有提到。現在的哈本(Halbûn )位於大馬士革色以西約20.8公里處。該地區目前依然種植葡萄。──《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8 黑本酒、白羊毛】黑本按考證是亞述的希珥比努(Hilbinu),即現代的黑珥本(Helbun),位於大馬色北面十哩。劄哈爾(Zahar Sahar;這是 NIV 的譯法;和合本作「白」羊毛)大概是大馬色西北面的薩拉(es-Sahra)曠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9「威但人和雅完人拿紡成的線、亮鐵、桂皮、菖蒲兌換你的貨物。」

威但即為但,但與雅完卻為兩個地名,故更改為「烏薩的酒」。烏薩(Uzal)在創世記十章廿七節為約坦的家族。可能在葉門的地區,盛產鐵礦。桂皮菖蒲可能是亞非出產,運到推羅轉口。──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雅完人,拿紡成的線,亮鐵 ...... 」:原文或作「從烏薩來的雅完(即希臘)人拿亮鐵 ...... 」。

          烏薩是地名(參創10:27; 代上1:21),即現今也門的首都。──《串珠聖經註釋》

         “威但“:在以東地(參二十五13注)。──《啟導本註釋》

         威但: 可能是亞拉伯的某一地區,似乎有希臘人居住在此地。為了獲得藥材與香料,他們給推羅提供桂皮和菖蒲。 ──《聖經精讀本》

         威但。提到這個微不足道的小鎮,似乎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七十士譯本沒有這個地名,所以英RSV版也省略了。

         雅完yawan)。或yayin,意為“酒”(見七十士譯本和英RSV版)。

         me'uzzal)。改動母音,可譯為“來自烏薩(Uzal)”。它位於阿拉伯。具體地點不明(見創10:27)。

         桂皮、菖蒲。是祭司聖油的組分(出30:23,24)。──《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19 雅完人拿紡成的線】新國際本「烏劄珥(Uzal)來的希臘人」,和合本作「雅完人拿紡成的線」。烏劄珥大概就是位於安那托利亞,基利家山麓丘陵地區的伊劄拉(Izalla)。雅完人(愛奧尼亞人)與這城鎮可能有邦交,但這一點並無佐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19 桂皮、菖蒲】大馬色城所售賣的貨品包括「基杜」(qiddu,大概就是桂皮)是原產自東亞的昂貴香料。菖蒲是一種香草,可以用來製造膏油、化妝品、調味料、醫藥。這種菖蒲大概來自印度。──《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0「底但人用高貴的毯子、鞍、屜與你交易。」

         底但: 15節中的底但不同的城邑,但也位於亞拉伯地區。這城邑的人以馬鞍上的布與推羅交易。 ──《聖經精讀本》

         高貴的毯子。指鞍褥。──《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20 底但】底但是阿拉伯半島中部的綠洲,推羅的獨特鞍轡來自此地。按考證此地是現代的烏拉,位於葉門通往巴勒斯坦的乳香商道之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1「阿拉伯人和基達的一切首領都作你的客商,用羊羔、公綿羊、公山羊與你交易。」

亞拉伯與基達都是在曠野的畜牧人,在東部是半遊牧民族(參賽四十二11,六十7以及耶四十九28起)。他們大多將羊毛運至大馬色,那裏是他們的貿易中心。由大馬色再運轉至推羅,分發到各處。所以推羅仍是他們貿易上十分重要的地方。──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基達」:位於亞拉伯的北部。──《串珠聖經註釋》

         “基達“:在亞拉伯。──《啟導本註釋》

         基達: 以實瑪利的後裔,是居住在亞拉伯和巴比倫之間沙漠地帶的遊牧民(25:13),用家畜與推羅交易。 ──《聖經精讀本》

         阿拉伯。這裡用於狹義,和聖經別處一樣(代下9:14;賽21:13;耶25:24),指遊牧部落所佔據的北方荒涼地帶。

         基達。一個遊牧部落,是以實瑪利的後裔(創25:13;參賽60:7)。──《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22「示巴和拉瑪的商人與你交易,他們用各類上好的香料、各類的寶石,和黃金兌換你的貨物。」

         “示巴和拉瑪”。同位於亞拉伯。──《雷氏研讀本》

         「示巴」、「拉瑪」:位於亞拉伯南部。──《串珠聖經註釋》

         “示巴“:在沙地亞拉伯南的葉門。“拉瑪”:也在南亞拉伯。──《啟導本註釋》

         示巴和拉瑪:  是擁有古實血統的亞拉伯人,居住在亞拉伯東南部的波斯灣(10:7)。 ──《聖經精讀本》

         示巴。含的兒子古實的後裔(見創10:7)。他們的領土在阿拉伯西南部,包括葉門,是屬於拜訪過所羅門的示巴女王的國土,當時就以香料和黃金著稱(王上10:1,2,10;詩72:10,15;賽60:6;耶6:20;見創10:7注釋)。

         拉瑪。據認為是阿拉伯南部的一個部落(見創10:7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22 示巴和拉瑪】有關示巴的討論,可參看:以賽亞書六十6的注釋。在舊約聖經之中,拉瑪(ra'ma;不是便雅憫地的拉瑪〔rama〕)只與示巴一同出現。這地可能是阿拉伯半島中部納吉蘭(Najran)地區的城市「爾格姆特」(Rgmt;這個古名的母音無法確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3「哈蘭人、幹尼人、伊甸人、示巴的商人,和亞述人、基抹人與你交易。」

哈蘭(創十一31起,十二5,廿七43),是貿易的通衢,正如其涵意為「路」(亞甲文 h]arranu{)。幹尼在北敘利亞,阿摩司書六章二節及以賽亞書十章九節中,名為迦勒挪,是亞述省分 Kullani 的省會。伊甸與哈蘭常一起提及(王下十九12;賽卅七12)。基抹人應為瑪代人,因為拉丁文譯本作「瑪代」,可能較為正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這些城市都在米所波大米。──《雷氏研讀本》

         「幹尼」:地點不詳。

          「伊甸」:在哈蘭南方:──《串珠聖經註釋》

         “哈蘭”:今幼發拉底河上游一個古時重要商業大城。“幹尼”:也在米所波大米一帶。“伊甸”:在哈蘭以南。──《啟導本註釋》

         哈蘭: 位於米所波大米西北部,連接迦南和米所波大米大的商道,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幹尼: 底格裡斯河流域的商業城市。 伊甸: 並不是推羅的城而是米所波大米的城邑(王下19:12;37:12),似乎位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三角地帶。 亞述: 並非指亞述全域,而是指其商業中心基抹: 似乎是位於幼發拉底河流域,而與亞述交易的推羅城邑。 ──《聖經精讀本》

         哈蘭。先知從阿拉伯轉到美索不達米亞。亞伯拉罕曾住在哈蘭。它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西北,巴厘赫河邊,兩條商路的十字路口(創12:4)。

         干尼。位置不明,可能在哈蘭附近。

         伊甸。位於哈蘭以南幼發拉底河沿岸(見王下19:12;賽37:12)。

         示巴。就是第22節的示巴。放在這裡也許位置不妥。七十士譯本中沒有示巴。

         亞述。由於在本節與其他城市並列,有些學者認為它就是現在的謝誇特堡(Qal`ât Sherqât),位於底格裡斯河西岸,在尼尼微以南約50英里。

         基抹。位置不明。可能離亞述不遠。──《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23 哈蘭、幹尼、伊甸、示巴、亞述、基抹】這些地區全部都位於推羅的東北面。哈蘭位於上美索不達米亞的巴厘克河畔。幹尼大概是亞述的坎努(Kannu),位置不明。伊甸是敘利亞巴厘克河以西的亞蘭邦國比特阿迪尼。亞述是亞述帝國的舊都,也是亞述國主神的名字。其他文獻並沒有基抹的資料。──《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4「這些商人以美好的貨物包在繡花藍色包袱內,又有華麗的衣服裝在香柏木的箱子裡,用繩捆著與你交易。」

從這北敘利亞有繡花的衣料及華麗的衣服,這些衣服是指外衣,參閱廿三章十二節。用繩捆著,固然指包裝得著實,容易裝運。但照亞蘭文譯本,譯作地毯,繩織結完美堅固,可能更加正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藍色包袱: 希伯來語中指鬥蓬或肥大的衣服。本節暗示推羅是交易世界珍品的城市。 ──《聖經精讀本》

       美好的貨物maklulim)。可能指“華麗的衣服”。

         香柏木的。或“牢固的”(英RSV版)。──《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七24 貨品】本節所列的貨品十分罕見珍奇,並且很多都是全本聖經只在此出現一次的字眼(希臘語稱為 hapax legomena,意思是「只說一次」)。亞喀得語的同源字對於解釋其含義多少有點幫助。「美好的衣物」(NIV;和合本:「美好的貨物」)是某種特製的衣物。此外,還有昂貴的紫藍色和繡花的外袍(NIV;和合本:「繡花藍色包袱」),最後是外衣或披肩、毛衣以及彩色衣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5「他施的船隻接連成幫為你運貨,你便在海中豐富極其榮華。」

本節為橋樑,使經文再轉回哀歌。現在再回到船隻。推羅本身裝滿了貨物,再在海中航行搬運。他施的船隻只是描述大船(參閱12節),下半節,描寫船中貨物眾多,負荷極大,以後終究因風浪而船破,一切榮華就都消失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他施的船隻」:可能是指運載精煉金屬的船隻。(參王上10:22

          「豐富極其榮華」:或作「載滿沈重的貨物」。──《串珠聖經註釋》

         “他施”:看12節注。“他施的船隻”可指遠航的大船(比較二十七12)。──《啟導本註釋》

 

【結二十七25 他施的船隻】12節雖然指明他施是某個地區(西班牙),「他施的船隻」一語似乎暗示腓尼基的起源類似以賽亞書二十三118的描述。換言之,所指的是開往他施的船隻。──《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七26「蕩槳的已經把你蕩到大水之處,東風在海中將你打破。」

「大水」原意是眾水。雖然有人解釋為神話的「深淵」(Cosmic primeval ocean),但不必作此解,因為原意指深海之中,當巨風來到已無法逃避了。

「東風」是一種炙熱的乾風,來自沙漠(Hamsin)就是耶利米書所說的熱風(四11,十三24),使生物枯萎死亡(參閱伯一19)。這種熱風暴對海上的行舟,也是極大的威脅。這東風可象徵巴比倫王,雖然巴比倫常形容從北方來的暴力(廿六7)。──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東風」:東來的風大都是可畏的,具毀壞性的。(參出14:21; 48:7; 18:7)──《串珠聖經註釋》

         蕩到大水之處: 比喻推羅的經濟力量和社會地位已達到頂峰。東風: 5月和10月刮的龍捲風,象徵將要毀滅推羅的巴比倫國家(17:10)。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26~36這段描述推羅的“沉”船致使航海的人感到震驚。──《雷氏研讀本》

         本文與5-25節所講述推羅的富麗堂皇形成鮮明地對比,敘述了推羅的驟然沒落,及周邊國家的悲痛。這事件教訓我們:①人類的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無法阻擋神的審判;②倘若富足的國家或個人離開了神,其最後的結局比不富足的國家或個人更悲慘(36)。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27「你的資財、物件、貨物、水手、掌舵的、補縫的、經營交易的,並你中間的戰士和人民,在你破壞的日子必都沉在海中。」

先是物質方面,有貲財、物件與貨物。然後是人力方面有六種,在物質方面的加倍,包括水手、商人、戰士、眾人,如果補縫的是婦女,那麼可說包括所有的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沉在海中: 推羅所依賴的經濟力量,無法拯救他們,就像埃及軍隊曾因無視神的警告,篤信自己的軍事力量而在追趕以色列的途中,葬身于紅海(14:23-31)。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28「你掌舵的呼號之聲一發,郊野都必震動。」

         「郊野」:原意不詳,可能是指鄰近的海岸地區,在那裡可聽見水手的呼救。──《串珠聖經註釋》

         郊野震動: 以文學的語言描述推羅將會面對極其悲慘的滅亡。郊野指推羅全地。這表明推羅的滅亡會使周邊國家也恐怖戰兢。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29「凡蕩槳的和水手,並一切泛海掌舵的,都必下船登岸。」

上節似指那些淹沒海中將死之船員的呼聲,但本節是指那些生還的人。他們雖然逃生,倖免海難的,但並無慶賀的心,相反地在悲痛中下船登岸。也許船破以後,他們無法再從船上下來。船既破損,他們必棄船自行逃生。他們縱能上岸,卻疲乏傷損,而且十分沮喪,失望非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凡蕩漿的 ...... 登岸」:不是指沈沒的海員,而是指目擊這事件的海員都會為之震驚,不願再從事航海事業。──《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七29~36當曾經富極一時的經濟城市推羅沒落的時候,所有與之建立關係的人,都棄船而去,以悲傷哀痛的心為之舉哀。現代人認為物質就是幸福的保障,本文卻警告現代人物質萬能主義只能帶來墮落和毀滅。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30「他們必為你放聲痛哭,把塵土撒在頭上,在灰中打滾。」

 

【結二十七30~31普遍哀慟的儀式。──《串珠聖經註釋》

         為推羅之亡而哀悼,這是當人去世時,為了表達心中的悲傷所行的行為(7:18;26:16)。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31「又為你使頭上光禿,用麻布束腰,號啕痛哭,苦苦悲哀。」

 

【結二十七32「他們哀號的時候,為你作起哀歌哀哭,說:有何城如推羅?有何城如她在海中成為寂寞的呢?

         「成為寂寞」:指被毀滅,化為烏有。 ──《串珠聖經註釋》

         有何城如他在海中成為寂寞的呢: 用反問句強調推羅因神的震怒所遭到的滅亡,這與昔日的富麗堂皇形成極大的反差。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33「你由海上運出貨物,就使許多國民充足;你以許多資財、貨物使地上的君王豐富。」

這樣豐足的供應,使各地繼續定貨,各地的物質享受,也仰仗推羅的供給。這些都在災難之前,一片昇平的氣象,只是好景不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七34「你在深水中被海浪打破的時候,你的貨物和你中間的一切人民,就都沉下去了。」

 

【結二十七35「海島的居民為你驚奇,他們的君王都甚恐慌,面帶愁容。」

「愁容」原意為雷轟,暴風雨即將來到。撒母耳記上一章六節作「激動生氣」。這也作「卑下」或失望與沮喪。他們真正感到無限的畏懼。──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都甚恐慌,面帶愁容: 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和國家目睹推羅的沒落之後,作出如此反應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點:①因強大的推羅突然遭到滅亡而感到困惑;②擔心自己也會如推羅被神毀滅 ;③因失去經濟,政治上的夥伴而感到悲哀;④畏懼神藉著審判推羅而彰顯出來的主權。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七36「各國民中的客商都向你發噝聲。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

         𨯩聲」:驚恐聲。 ──《串珠聖經註釋》

         各國民中的客商都 向你……發噝聲: 對與推羅進行交易的國家而言,推羅的滅亡無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但是,對與推羅爭竟的國家而言推羅的滅亡則是喜訊。推羅曾經譏誚過耶路撒冷的滅亡,如今卻重蹈了耶路撒冷的覆轍。對他人的嘲笑與藐視必然會落到自己身上。 不再存留於世: 表面上指推羅將永遠滅亡,其屬靈涵義則是宣告惡人(或撒但)將永遠滅亡。惡人看似會永遠亨通、繁榮,但他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最終必將滅亡(37:16,35,36)。 ──《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第24-27章)】

 1 只有神才能夠潔淨罪人,但這是否表示人完全是被動的呢?參24:13。我們在自己蒙神潔淨的過程上應扮演什麽的角色?

 2 神禁止先知為愛妻舉喪、哭泣(24:12-24),這是否有不近人情之嫌?參路12:48

 3 在25章中,有一句話重複了很多次,是那一句?(見7, 11, 17)。這句話與神審判這些國家的理由有什麽關係?對一班被擄在巴比倫的以色列人,這句話又有什麽意義?參24:24

 4 當我們見其他基督徒軟弱倒退,受到神管教時,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來看等待他們?是幸災樂禍,還是惋惜哀歎,為他們祈禱?

 5 昔日富庶繁榮的推羅城(27)竟逃不過滅亡的厄運。同樣,歷史上無數輝煌的古邦、帝國也已湮滅或衰落。今天,你嚮往的是世間的繁華,還是神永恆的國度?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