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二十九章拾穗

 

【結二十九1「第十年十月十二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第十年十月十二日”。這個針對埃及的預言(317節)是在主前587年一月發出的,即在耶路撒冷淪陷前七個月,法老圍攻後的一年零兩日。──《雷氏研讀本》

         「第十年十月十二日」:約主前五八七年冬,即耶京陷落前幾個月。──《串珠聖經註釋》

         這時是主前58717日,距離耶京的淪陷約還有7個月。論埃及的預言見二十九116. ──《啟導本註釋》

         第十年: 指約雅斤王被擄巴比倫的第十年。推羅的滅亡是在第十一年宣告的(26:11),本書之所以如此編排,是因為埃及是在推羅之後滅亡的。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 年代小注】雖然本段驟然看來,似乎發生在二十四章1節一年之後,解經家經常作出的結論,是二十四章1節的年分是按照非登基年系統,而不是登基年系統計算的(見二十四1;耶二十六1;但二1的注釋)。若然,這個默示便是在耶路撒冷被圍困開始之後兩日宣講。這說法的可能性較高,因為埃及對圍城的回應發生在第一年的夏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2這是約雅敬王第十年,應在敗亡被擄之前一年,五八七年正月初七日。照計算,耶利米書卅七章五節,巴比倫軍隊在耶路撒冷城四周安營,合弗拉這埃及的法老來攻擊巴比倫的事,消息傳到被擄的人群。他們必體會事態的嚴重,因為埃及的舉動無疑是敵擋神,想破壞耶和華在歷史中既定的旨意。但他們必定失敗,因為神必敗壞他們。──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九1~16論埃及的第一篇預言:法老猖狂自大,而且更持不可一世的態度,試圖援救以色列人脫離驚險的局勢。耶和華於是針對埃及,聲言要懲罰她,使埃及地成為荒原達四十年之久,之後埃及雖然有復興的機會,但已不比以前,再也無法恢復以前的威勢。──《串珠聖經註釋》

         宣告了對埃及的審判。埃及法老以造物主自居,而以色列依靠埃及多於信靠神(17:15)。神就摧毀了埃及的驕傲,並審判埃及,使以色列不得再依靠人。若強大的國家或個人,以為那些均出於自己而驕傲,神就會使他降卑,叫他落到悲慘的光景中。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32在關於列國的審判預言中,本文屬於第二類,詳細記錄了神將會審判驕傲虛假的埃及。神宣告將要使用巴比倫王,審判驕傲的埃及。本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①埃及將因巴比倫的入侵而滅亡(29:1-21);②神要審判埃及和其同盟國(30:1-26);③比較埃及與亞述的輝煌與滅亡(31:1-18);④為埃及法老和百姓所作的哀歌(32:1-32)。本文告訴我們,忘記自己的本分而過於驕傲的人,必受神徹底的審判(16:1-3;31-35)。並且,凡與惡人同流合污的,必與惡人一同受懲戒(139:19,20)。因此,聖徒當清醒地認識自己在神面前的位置和使命,不與惡人並肩同行(1:10)。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2人子啊,你要向埃及王法老預言攻擊他和埃及全地,」

         “埃及”在以色列歷史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尼羅河所帶來的黑潤泥土,吸引逃避巴勒斯坦之饑荒的亞伯拉罕到這裏來(創一二10)。約二百年後,約瑟又被賣到埃及為奴,其後他家人也是為了逃避饑荒而跟他下到埃及。這七十個人繼續繁衍,增長成為以色列的民族。所羅門娶了法老的女兒為妻,享受與埃及的友好熱誠關係;但這是一個例外情況。埃及的示撒在羅波安第五年(主前926年)搶掠聖殿(王上一四25,26)。好幾位猶大王都曾尋求埃及的幫助去對抗巴比倫,但結果卻是徒然(賽三六6)。主前609年,約西亞在米吉多試圖抵擋埃及人的時候被殺(王下二三29,30)。獲勝的法老(尼哥二世)諷刺地於主前605年在迦基米施被尼布甲尼撒打敗了。耶路撒冷被攻陷後,有些猶太人逃到埃及去(耶四四)。本節的“法老”是尼哥的孫兒合弗拉(Hophra,主前588569年),也是西底家為抵抗尼布甲尼撒而試圖向其求助的王(耶三七57;四四30)。──《雷氏研讀本》

 

【結二十九2 主前六世紀初埃及的狀況】主前六世紀初期之時,埃及是在薩伊斯王朝,即第二十六王朝的統治之下。亞述衰亡之後,埃及試圖像以往幾個世紀一樣,控制黎凡特地區。然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卻在此時趁虛而入,成功地侵入了本區,於主前六○五年迦基米施之役,決定性地擊敗了埃及。埃及的法老王森美忒庫二世在位之時(主前595589年在位),大部分工夫都花費在試圖收復上一任法老尼哥二世(主前610596年在位),被尼布甲尼撒于迦基米施一役所奪取的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失地。主前五八九年法老阿普裡斯(合弗拉)即位。耶路撒冷被圍第一年的夏季,他派遣軍隊進入巴勒斯坦。巴比倫人只得暫停圍城。這支軍隊,加上開往推羅,迅速取得了當地控制權的埃及海軍(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記載),逼使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撤退。但埃及亦被迅速擊敗(戰場大概是在迦薩附近),當年夏末恢復圍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29:2-21>

結二十九2-21  神借誰的手懲罰了埃及?】埃及有偉大的藝術寶藏,發達的文明和舉世聞名的軍事力量。不幸的是它邪惡,自高自大,拜偶像並殘酷對待奴隸。因著這些罪,神譴責了埃及。在公元前605年迦基米施戰役中,巴比倫把埃及連同亞述一並打垮。當時亞述處於世界的領袖地位。──《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3「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埃及王法老啊,我與你這臥在自己河中的大魚為敵。你曾說:這河是我的,是我為自己造的。」

法老被描寫為大魚,實際是鱷魚,在尼羅河中。大魚原意可譯為「野狗」(賽十三22,卅四13)。此字若指海中的動物,就是「大魚」(創一21;耶五十一34),也可指「蛇」(出七9起)。如果這字為鱷魚,也是正確的,因為在尼羅河中多鱷魚。

「河」是多數,可能專指埃及南部的三角洲地帶,是當時政治中心,四圍有尼羅河的支流。法老喻為河中的大魚,也是表明他的驕妄,因為他迷信武力,自視太高。他居於河中,臥在那裏,似甚舒適與自在。──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自己為神明的法老認為他就是尼羅河的創造主,但他與真正的創造主是無可相比的。──《雷氏研讀本》

         法老被稱為「大魚」,此名與「拉哈伯」(參賽30:7; 51:9)有關,原本大概是指尼羅河的鱷魚,亦是近東神話中的怪物,傳說被殺後給曠野的禽獸作食物(參詩74:14)。

          「河」:即尼羅河。──《串珠聖經註釋》

         大魚: 指支配尼羅河和其支流的埃及。埃及是在尼羅河下游三角洲的文明發祥地,在政治、宗教上給以色列帶來了巨大影響(12:10;1:15-22;14:26-28)。自王國分裂之後,為了抵禦亞述和巴比倫的侵略,猶大諸王常常向埃及求助(36:6;37:6-7)。本文將埃及比作最強大的大魚。 是我為自己造的: 埃及失去了整個宇宙均由神所造的被造意識,才說出此番妄語<28:3,攀比意識與被造意識>。聖經明確指出“萬有都是本於他、依靠他、歸於他”(11:36)。 ──《聖經精讀本》

         法老。關於這個稱號的意義,見創12:15注釋。當時在位的法老是合弗拉(西元前589-570年)。希臘人稱之為亞比裡斯。

         大魚tannim)。“豺狼”。有些希伯來語文本是“龍”。後來有些文本是埃及所常見的鱷魚。

         這河是我的。據希羅多德說(ii.170),亞比裡斯自誇堅不可摧,連神也不能奪無他的權力。埃及的墓碑充分證明了法老的傲慢。──《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3 法老的身分】當時統治埃及的法老是阿普裡斯(合弗拉),於主前五八九至五七○年在位。但以西結所針對的大概是所有的法老,不是其中一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3 臥在河中的大魚】有關將埃及形容為混沌怪獸的象喻,可參看:以賽亞書三十7的注釋。比較具體的解釋,本節所用的字眼很容易可以解作鱷魚。作者的用意大概兼有兩個解釋的成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4「我耶和華必用鉤子鉤住你的腮頰,又使江河中的魚貼住你的鱗甲,我必將你和所有貼住你鱗甲的魚,從江河中拉上來,」

         「和所有貼住你鱗甲的魚」:可能指埃及的居民或盟友。──《串珠聖經註釋》

       鉤子鉤住你的腮頰。希羅多德(ii.70)描述了埃及人如何用誘餌在尼羅河中捕捉鱷魚。神會摧毀這個自誇之君主的狂傲。

         江河中的魚。可能代表埃及的軍隊或埃及的同盟。法老不會單獨毀滅。他會和他的盟友一同滅亡。──《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4 魚的象喻】希臘史家希羅多德記述了在尼羅河捕獵鱷魚的過程。獵人在鉤子上穿上豬肉為珥,讓它在河心漂浮。獵人接著在河邊毆打活豬。鱷魚聽聞豬叫便會應聲前來,看見豬肉便一口吞下。獵人便可以拉回釣線,將吞了鉤子的鱷魚拉上來。──《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4~5當時人們使用特殊的鉤子鉤住了大魚,本文象徵埃及法老和百姓將會被巴比倫軍隊所征服。結果,他們將會象離開河水的魚一樣,在饑荒、困乏和廢墟中,遭受痛苦。曠野:  位於沙漠,與富饒而涼爽的尼羅河相對比,象徵死亡、饑餓與乾渴。這意味著尼布甲尼撒的入侵使埃及失去了尼羅河的富饒,在沙漠中曝屍曠野(4:9)。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5「把你並江河中的魚都拋在曠野,你必倒在田間,不被收殮,不被掩埋。我已將你給地上野獸、空中飛鳥作食物。」

「拋」字的涵義是「棄掉」(卅一12,卅二4)。從江河中取出,魚無水必枯死,陸地上水族是不能存活的。所以他們必因此枯乾而死亡。但是死亡之後不掩埋,只有供鳥類與野獸來吞食(卅一13及卅二4)。

這裏可能指他們被擄到外邦,離開本地,好似魚離開尼羅河,無法存活。他們必倒斃在曠野,甚至暴屍遍地,死後再受辱,因為這是耶和華的刑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拋在曠野」:使屍首暴露曠野是殘酷的行動,因為埃及法老相信惟有好好存放屍首才有長生不死的機會。──《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6埃及一切的居民,因向以色列家成了蘆葦的杖,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蘆葦」是十分脆弱的枝條,因此蘆葦的杖是沒有權力可言,而且隨時會折斷,輕易可受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蘆葦的杖”。埃及給予以色列的幫助,不過如一根脆弱的蘆葦杖一樣,容易折斷(杖應該是給人支持的)。──《雷氏研讀本》

         「蘆葦」:是指埃及對以色列反覆無常的外交政策,埃及一向不是全心全意的支持以色列,結果受損失的還是以色列家。──《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成了蘆葦的杖: 象徵埃及雖與以色列締結了同盟,卻絲毫也未能幫助他,反而帶來了損害。B.C.701,當亞述攻打猶大的時候(36:1,6),以及B.C.588當巴比倫圍攻耶路撒冷的時候,法老軍隊絲毫也未能幫助以色列(37:5,6)。這些均表明,聖徒當單單信靠我們的山寨、救恩的磐石神(28:2;19:14;28:1;62:7;78:15;26:4)。 ──《聖經精讀本》

         蘆葦的杖。這是當地的比喻。尼羅河邊長著大量的蘆葦(見出2:3)。神早已警告不要依賴埃及的幫助(賽30:6,7;賽31:3;耶2:36;參王下18:21;參賽36:6)。西底家與埃及結盟,註定要慘遭失敗(耶37:5-7)。──《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6 葦杖的象喻】蘆葦無論是用作手杖還是拐杖,都只會斷折導致損傷,不能提供實在可靠的支撐。在以賽亞書三十六6亞述人用同樣的話形容埃及。對於盛產蘆葦的埃及來說,這個形容倚靠埃及的象喻十分中肯。從具體的角度而言,法老手執好幾支權杖,作為職權的代表。瓦思was)權杖底部開叉,頂端的柄子刻成狗頭的形狀。赫卡heqa)權杖則造成牧羊人之曲柄杖的形狀。這些權杖雖然一般不是用蘆葦製造,古墓的發現卻肯定至少在一個案例中,法老的權杖有一支是葦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7「他們用手持住你,你就斷折,傷了他們的肩;他們倚靠你,你就斷折,閃了他們的腰。

這裏所指的,是以色列人在亞述的脅迫下,投靠埃及,但是埃及不能給予以色列真正的倚靠。現在以色列人在巴比倫的威脅之下,又想投靠埃及。但埃及仍未能真正的助力。(參賽卅六6;王下十八21

「肩」在七十士譯本作「手」,手才可抓緊,但手已受傷,無力把握了。閃了腰,不能直立,無法堅持下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色列投靠埃及,但埃及也自身難保,結果以色列連同埃及一起受損。──《串珠聖經註釋》

         神屢屢命令以色列不可依靠埃及(2:22;30:2;31:1-3)。但是,以色列卻充耳不聞,與埃及締結同盟,請他們予以軍事援助(37:5,6)。結果,埃及就慫恿以色列背叛巴比倫,使以色列遭到巴比倫的侵略。(王下24:20;25:1,2)。我們的周圍充斥著看似卓絕而強有力的人物、理論或思潮,很多時候這些只是絆倒人的石頭。──《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8「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刀劍臨到你,從你中間將人與牲畜剪除。」

 

【結二十九9「埃及地必荒廢淒涼,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因為法老說:這河是我的,是我所造的。

埃及因河流使地豐饒,但如今河水乾涸,遍地只成荒廢淒涼之地,因為生機隔絕,出產中止,食物短缺,民生的問題堪虞。神的公義再一次顯露。──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九10「所以我必與你並你的江河為敵,使埃及地,從色弗尼塔直到古實境界,全然荒廢淒涼。」

「從色弗尼」是在南部,都將毀壞。希伯來文的塔,是密奪(Migdol)。將這字意譯為「塔」,是後期的用語,專指東部邊界防守的據點。

「色弗尼」是南部,自埃及將衣索比亞(或埃提阿伯)的統治者逐出之後,疆土再向南延伸,一直到古實境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從色弗尼塔”。直譯作:從密奪至色弗尼。密奪位於埃及的東北邊界,色弗尼在南面邊界的阿書安(Assuan,今天的阿斯旺)附近。尼布甲尼撒征服埃及後,把許多埃及俘虜帶到巴比倫去。──《雷氏研讀本》

         「從色弗尼直到古實境界」:應作「從米吉多到色弗尼,直到古實境界」:米吉多在埃及極北界,色弗尼在埃及極南界,靠近古實。這裡是指埃及從南至北全地必成荒廢。──《串珠聖經註釋》

         巴比倫王征服埃及地後,還把部分埃及人擄到巴比倫去。埃及人在“四十年”後返國(二十九1113)。色弗尼塔在埃及地。──《啟導本註釋》

         從色弗尼塔到古實境界: 色弗尼塔是埃及北端的城邑,而“古實”則位於埃及南端。因此,這句話是指埃及全地均將成為荒場。 ──《聖經精讀本》

         Migdol)。在這裡是一個地名(“密奪”)。這句可譯為“從密奪到色弗尼”。尼羅河三角州東部有幾個地點似乎也叫密奪。如果它就是耶利米提到的密奪,那可能就是現在位於皮魯西恩(Pelusium)南面的海爾丘(Tell el-Heir)(見耶44:146:14)。

         色弗尼。在埃及的最南端。現在的阿斯旺位於其廢墟附近。密奪和色弗尼分別在埃及的北端和南端。──《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10 色弗尼塔】新國際本作「密奪到亞斯文」。密奪是「塔」的意思,是埃及東北部邊塞好幾個軍事基地的名字。雖然不能確定本節所指的是哪一個地點,這字總是標明埃及東北面的疆界。色弗尼(現稱亞斯文)在尼羅河的第一大瀑布的北鄰,是埃及傳統的南界(與古實/努比亞接壤)。如是者從密奪到亞斯文(或「從『塔』到色弗尼」)就是指整個埃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1「人的腳,獸的蹄,都不經過,四十年之久並無人居住。」

         「四十年之久」:按4:6, 猶大也必荒廢四十年之久,可見這詞或有長久荒廢的意思。──《串珠聖經註釋》

         四十年: 這是埃及受到刑罰而淪為廢墟的年數,有以下多種解釋:B.C.603,埃及在迦基米施戰役中慘敗給巴比倫,而淪為弱小的國家。從那之後,埃及就在社會、政治上孤立,而無所作為。(王下24:7;46:2,26)。②尼布甲尼撒在征服耶路撒冷的十六年之後,攻打了埃及。40年是指從那時到波斯王古列征服巴比倫期間(Brown)。根據靈意解經,40年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指遭受苦難的期間。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112 荒涼分散四十年】四十年是一代人從興旺到死去的時間。換言之,所指的是暫時的全國性懲罰。在摩押一個碑文中,摩押王米沙宣稱他們的地共被以色列霸佔了四十年。史料有跡象顯示尼布甲尼撒於在位第三十七年(主前568年)出兵侵略埃及,至於他有多成功,或有否擄去部分的人口,卻沒有現存的資料。孟斐斯於主前五二五年被波斯王剛比西斯所攻取,法老森美忒庫三世被俘。於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大部分的時間之內,埃及都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之下,只有在主前四六○年左右反叛獨立了一段短時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2「我必使埃及地在荒涼的國中成為荒涼,使埃及城在荒廢的城中變為荒廢共有四十年。我必將埃及人分散在列國,四散在列邦。

分散在列國列邦,原是預言以色列的情況(廿二15及十一16),現在是專指埃及(三十2326)。埃及的命運,幾乎與以色列的相同,他們二者都在耶和華公義的審判之中。荒涼與分散,對埃及那麼龐大的國家與地土來說,似乎誇張,其實不然。耶利米的預言中,說得更透徹。──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荒涼的國、荒廢的城: 指埃及的周邊國家或城市,或指埃及的附屬國,或反巴比倫同盟國(Hengstenberg)。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3「主耶和華如此說:滿了四十年,我必招聚分散在各國民中的埃及人。」

埃及在四十年後歸回,這四十年的期限,原是以色列歷史的經驗。以色列神選民的歷史是救恩歷史,他們的復興,也是有關於埃及。(參耶四十六26;十一章17,二十3441,廿八25)。──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四十年”。由於波斯對臣服的國家實行懷柔政策,所以被擄的人得以重返家園。──《雷氏研讀本》

         滿了四十年:  預言因著波斯王古列對殖民地國家的文化政策,埃及人也象以色列百姓一樣,得到釋放而回歸本國(1:1-4)。 ──《聖經精讀本》

<syncBible ref=29:13-16>

結二十九13-16  埃及果真荒涼了四十年之久嗎?】很難確切指出埃及的四十年“荒涼期”是甚麼時間。尼布甲尼撒約於公元前572年攻擊了埃及,並擄了很多人去巴比倫,幸免被擄的人逃往鄰國避難。約33年後波斯帝國國王塞魯士佔領了巴比倫,允許被征服的埃及人返回家園。也許加上七年的重組以及旅途中的時間,差不多就是四十年。自從那時起,埃及再未恢復到以往的世界霸主的地位。上埃及是在尼羅河三角洲以南的地區。──《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14  我必叫埃及被擄的人回來,使他們歸回本地巴忒羅,在那裡必成為低微的國,」

「巴忒羅」原意為南地,是所謂「本地」〔參十六3〕埃及人的發源地是在北方的三角洲,以後才發展到南地。這樣看來,埃及的復興可能只限於北方,所以在那裏只是一個低微的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歸回本地巴忒羅」:巴忒羅是北埃及,傳說是埃及的發源地。──《串珠聖經註釋》

         巴忒羅。該希伯來詞源於埃及詞Pa'-ta'-resy,和上埃及阿卡德語的Paturisi──《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14 巴忒羅】巴忒羅(NIV:「上埃及」)是孟斐斯以南的所有埃及領土的統稱。一個埃及的古老傳統堅稱國家的發祥地是在南部的上埃及地區。亞述王以撒哈頓自稱為穆蘇爾(Musur;即埃及北部)和巴圖裡西(Paturisi;即巴忒羅)之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5「必為列國中最低微的,也不再自高於列國之上。我必減少他們,以致不再轄制列國。」

埃及自高,由於他們物產豐富,尼羅河的水源使三角洲及流域地帶極為富饒。但是神的刑罰使地荒廢,是神減少他們,使他們成為徵小,就無可自誇了。可見他們自誇驕妄(本章39節),完全是空洞的〔參十七2224,廿一31〕。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最低微的。這在歷史上已經實現。埃及在此後半個多世紀中受外國所統治。雖然她存在的時間比統治它的外國更久,但她再也沒有恢復到從前的權勢和威望。──《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15~16埃及將無法再建立以往的威勢,以色列見到埃及的沒落,失去投靠的對象,便想到自己失信於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的命運之所以如此悲慘,是因為:①極度驕傲;②誘惑以色列百姓犯罪。因此,神就借著此番懲戒使埃及降卑,也使以色列不得再依靠埃及。倘若聖徒依靠神以外的存在,他自己和所依靠的物件均會滅亡。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6「埃及必不再作以色列家所倚靠的;以色列家仰望埃及人的時候,便思念罪孽,他們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結二十九17「二十七年正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這是約雅敬王的第二十七年,日期應為主前五七一年四月二十六日。尼布甲尼撒終於離開推羅,不再圍攻,圍攻的時間是從五八五至五七二年。──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二十七年正月初一」:即主前五七○年四月;這是本書所提及的最晚年分,可見本段大概是先知最後一篇的預言。由於尼布甲尼撒費了十三年才攻下推羅(參二十六章注),推羅早已將一切貴重的財寶用船運走,尼布甲尼撒在物質上毫無收穫。後來進攻埃及,便掠奪埃及財物作為酬賞軍隊的戰利品。──《串珠聖經注釋》

         “二十七年”(比較一2):時為主前571年。

以西結並不是在耶京被圍困的當時(主前587年)得著這些信息的,而是在十七年之後才得著(比較二十九1)。此信息也是本書最晚的一篇預言。當時巴比倫王已圍攻推羅城13年之久(主前585572年),無功而回,轉而發兵攻打埃及。他後來攻下埃及,將所得的戰利品酬勞眾部將。──《啟導本註釋》

         二十七年: B.C.570,約雅斤與以西結被擄到巴比倫已是第二十七年。從時間上來看,此預言比上文的預言(1-16)16,之所以編排在此處,是為了連接上文的審判與本文的內容,使人易於理解。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7 年代小注】這日是主前五七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推羅之圍結束後一年或二卻十分清楚。埃及於主前五二五年被剛比西斯征服,其後兩個世紀是波斯的藩屬。年。──《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29:17-18>

結二十九17-18  埃及的命運已經定了──】以西結是在公元前571年發出這一預言的,實際上也是他發出的最新預言。在長達十五年耗資巨大的圍城之後(公元前586-571年),尼布甲尼撒終於征服了推羅。他不甘心自己受到的損耗,於是揮軍南下,征服了埃及來彌補在征服推羅中蒙受的一切損失。以西結在這裡的預言要描述的是,誰將把審判帶給埃及。神正在使用尼布甲尼撒這麼一位惡人,充當懲罰推羅、猶大和埃及這些邪惡的國家的工具。當巴比倫沒有認識到神的幫助的時候,神也會同樣地審判巴比倫。──《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17~21論埃及的第二篇預言:埃及代替推羅成為巴比倫的戰利品。──《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記錄了埃及將會因尼布甲尼撒的入侵而滅亡。尼布甲尼撒雖然攻打了推羅,卻終未能攻下來,就進軍埃及。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8人子啊,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使他的軍兵大大效勞,攻打推羅,以致頭都光禿,肩都磨破;然而他和他的軍兵攻打推羅,並沒有從那裡得什麼酬勞。」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為圍攻推羅,付上極重大的代價,他們為築工事,可以攻破推羅,發動極大的勞力。軍兵們扛木料等重負,甚至在肩荷時,肩上的皮肉磨破,頭部頂凓重量,頭髮磨去,成為光禿。──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頭部光禿,肩部磨破」:是長期戴頭盔及搬運軍器所致,形容巴比倫軍隊的辛勞。──《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18~20尼布甲尼撒雖然圍攻推羅十三年(主前585572年),但在經濟上卻沒有任何得益。參看第二十六章314節的腳註。由於尼布甲尼撒沒有戰利品賞賜給士兵(對推羅來說,在被圍攻期間把財寶從海路運走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所以他攻打埃及,從中取掠物作“軍兵的酬勞”。──《雷氏研讀本》

 

【結二十九18 頭都光禿,肩都磨破】尼布甲尼撒的士兵頭禿肩破,是因為堆土攻打推羅的重擔要他們來負起。建築斜坡登上城牆的攻城坡道,需要數以噸計的泥土來建築。此外,他們又曾經嘗試建造一條堤道出到島城的部分。運泥的籃子是放頭上或肩頭上扛抬。──《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8 沒有酬勞】士兵的酬勞通常是人口、牲畜、財物等戰利品。然而推羅因為投降巴比倫,因此可以豁免被毀之殃。是以推羅沒有被洗劫。──《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8~19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登基第七年到第二十年,對推羅整整攻打了13(26:7-9)。城中的富豪預知推羅終將會淪陷,就將財產和寶物預先藏到其他島嶼,也使家人躲到加爾各答。結果,尼布甲尼撒就只能空手而歸(B.C.573)。巴比倫王實行神對推羅的計畫,神就應許要將埃及的財寶賜給他,以作為酬勞。尼布甲尼撒在攻陷推羅之後,攻打了埃及,征服了許多城池,獲得了很多戰利品。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19「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將埃及地賜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他必擄掠埃及群眾,搶其中的財為擄物,奪其中的貨為掠物,這就可以作他軍兵的酬勞。」

 

【結二十九19 尼布甲尼撒和埃及】尼布甲尼撒終究會發動侵略,試圖征服埃及,這是無可避免的事。當時瑪代人已經統一了底格裡斯河東岸的全區,有效地截斷了巴比倫與東方的直接貿易。埃及及其腓尼基盟友則不斷在西方和阿拉伯的商道,製造政治和貿易問題。長期(按照希臘史家米南德的記載,一共是十三年)圍城困住了推羅,並且毀壞了腓尼基的大部分地區(主前584571年)。尼布甲尼撒三十七年的片斷年表、希羅多德的記載,以及以西結書二十九1921都提到他在主前五六八年侵略埃及,但沒有提供細節,只說他擊敗了沙漠諸部落。這場戰役之後,巴比倫很可能在西乃半島的城堡之中,設立了戍防的部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19-20尼布甲尼撒是神審判的工具,耶和華竟稱他為「我僕人」(耶廿五9,廿七6,四十三10)。神將埃及地賜給巴比倫王。關於埃及的敗亡,早在十五年前已經預言了(廿九1-16,卅20-26,卅1起),現在都必應驗。在五六八至五六七年,尼布甲尼撒果然侵略了埃及。巴比倫軍隊沒有在推羅得酬勞,酬勞在埃及。可見他們在推羅為圍攻而付的勞苦並非徒然。──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二十九20「我將埃及地賜給他,酬他所效的勞,因王與軍兵是為我勤勞。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是為我勤勞: 神之所以說巴比倫是為自己勤勞,是因為他們雖然不是為神而攻打推羅,但神卻使用他們而審判了驕傲的推羅。即使人的動機是錯誤的,神都會借著它而成就自己美善的旨意(45:1-7;1:15-18)。 ──《聖經精讀本》

 

【結二十九21當那日,我必使以色列家的角發生,又必使你以西結在他們中間得以開口,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當那日,就是尼布甲尼撒打敗埃及的日子。對埃及的審判終於實現與應驗了。以色列家的角必發生。角是力量的象徵(參詩十八3)──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由於“角”象徵能力(比較耶四八25),所以這預言是有關以色列最後終於重新取得能力。──《雷氏研讀本》

         一如在28:24-26,先知以鼓勵選民的話作為結語。

          「角」:象徵能力(參王上22:11; 48:25)。

          「使以色列家的角發生」:以色列必蒙復興。

          「得以開口」:預言獲得應驗,先知不再遭聽者譏笑,能挺身發言。──《串珠聖經註釋》

         “角”代表能力(比較耶四十八25)。預言以色列得著復興。──《啟導本註釋》

         使以色列家的角發生: 猶大雖然被巴比倫所摧毀,而失去了自己的力量和權勢(2:3),但是最終以色列必將復興。“角”象徵權勢和力量。因此,本節既預言了以色列將來的復興,也預言了彌賽亞的再臨。 ──《聖經精讀本》

         。象徵力量(見申33:17;詩92:10)。當以色列學會單單信靠神,而不依靠人的勢力,比如埃及時,切斷的角就會重新長出來。

         開口。可能不是指結24:27被迫的沉默,而是指先知作為百姓教師的工作。──《SDA聖經注釋

 

【結二十九21 角的象喻】動物的角是牠們能力的標誌,所以是力量的象徵。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祇很多都繪成有角的。如此,使角生出,就是象徵以色列恢復原有的能力。再者,君王的冠冕亦經常安設了角,因此,角可以是特指君王(見:但七7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二十九 <syncBible ref=29>埃及為何受到神的審判?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如何?】

    在第二十九卅二章中共有七個預言,都是關於對埃及的審判。這是以西結大約在西元前587年發出的第一個預言。希西家、約亞敬和西底家(猶大王)雖知道神的警告,但仍向埃及求助。發佈這預言有三個重要原因:(1)埃及在古代是猶太人的敵人,曾奴役他們400年;(2)埃及拜許多神;(3)埃及的財富和權力使他們看上去像個很好的聯盟夥伴。埃及向猶大提供幫助,只是因為從中有利可圖。當埃及人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東西時,他們會背棄協議,而不管曾經作出的任何承諾。──《靈修版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29, 30章)】

 1 神為什麽要審判埃及?參29:3, 6; 30:6。當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尋找倚靠時,這裡的信息對你有否任何提醒?

 2 當你眼見弟兄姊妹遇到困難,想伸手援助時,應有什麽態度?是把他們領到你自己面前,還是引領他們去投靠,仰望神?引領別人仰望神是否表示你不應親自幫助他們?

 3 巴比倫王如何成為神的工具?他得到什麽報賞?你對這種報賞的方式是否滿意?在整件事上,神的公義又如何彰顯出來的?

 ──《串珠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  埃及為何受到神的審判?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如何?】在第2932章中共有七個預言,都是關於對埃及的審判。這是以西結大約在公元前587年發出的第一個預言。希西家、約亞敬和西底家(猶大王)雖知道神的警告,但仍向埃及求助。發佈這預言有三個重要原因:(1)埃及在古代是猶太人的敵人,曾奴役他們400年;(2)埃及拜許多神;(3)埃及的財富和權力使他們看上去像個很好的聯盟伙伴。埃及向猶大提供幫助,只是因為從中有利可圖。當埃及人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東西時,他們會背棄協定,而不管曾經作出的任何承諾。──《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二十九1~三十二32論埃及:這4章經文共收集了7篇預言,是先知在不同場合說的,當中只有一篇沒有道出先知說預言的日期(30:1-19)。

 以色列與埃及有很悠久的關係,雙方可謂愛恨交纏。事實上自從以色列人出埃及以來,此關係一直沒有間斷。主前八至六世紀,以色列位於兩個強國中間,東北有亞述和巴比倫,西南則有埃及,夾在兩強中間的以色列有時須與埃及結盟以防外患,有時則要直接與埃及作對以保國土。

 先知在這裡用了很長的篇幅來論埃及,可見兩國關係的複雜性。本段除了29:17-21屬較晚期的預言外, 其餘都是耶路撒冷被巴比倫軍圍困時的預言,當時的法老是合弗拉 (參耶44:30) , 他曾出兵暫時給耶京解圍,不久巴比倫再度圍攻,埃及撒軍(參耶37:5-8); 以西結大約於此時說預言攻擊埃及,指出強大的帝國亦遭神的審判,埃及的命運操縱在以色列的神手中。

 七篇預言計有:

 1 29:1-16;

 2 29:17-21;

 3 30:1-19;

 4 30:20-26;

 5 31:1-18;

 6 32:1-16;

 7 32:17-32。──《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