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三十章拾穗

 

【結三十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結三十1~19論埃及的第三篇預言:埃及與其同盟受審判。──《串珠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30:1-19>

結三1-19  先知又要對哪些國家說預言?】這是對埃及和其盟國的哀悼。埃及人因為自己的驕傲和拜偶像而將衰敗。──《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1~26本章續前章之後,繼續說明了對埃及的審判,宣告神將審判埃及和其同盟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以下教訓:①神掌管歷史:埃及和其同盟國遭到滅亡,是因為神堅固地托住了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而降卑了法老(29:19,20;30:10)。在人看來,列國的興衰浮沉取決於軍事力量的強弱,然而其背後卻隱藏著歷史的掌管者——神的護理。聖徒應持有合乎基督教精神的歷史觀,在人類歷史中的諸多事件中,察覺到肉眼所不能見之神的護理。②預言末世的審判:“這日”(2),“耶和華的日子“(3)的字面意思是埃及遭到滅亡的日子。但是,這一日也是以色列復興的日子和得到解決的日子。因為,埃及在屬靈意義上是撒但的勢力象徵(11:8)。我們可以盼望,在”耶和華的日子“(25:13;17:30;9:6),神必徹底摧毀撒但,從罪惡的勢力中完全救贖聖徒。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2人子啊,你要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哀哉這日!你們應當哭號。」

         哭號並非指因懼怕患難或因受到委屈而哭泣,乃是指悔改,即徹底認罪。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3「因為耶和華的日子臨近,就是密雲之日,列國受罰之期。」

這是列國的日子(也在七712「時候」「日期」都是指這日子),列國受罰之期。列國爭戰與混亂的時候,神審判就來到了。神要公義地顯現,雲常指神的顯現(出十九91618)。──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耶和華的日子”。神介入審判的時候。這說法通常指末世,但埃及在此被視為神審判所有不信神之列國的代表。參看約珥書的簡介。──《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的日子」:即神審判列國的日子。──《串珠聖經註釋》

         連續揭示了應當哭號的理由,那就是那日子臨近了。那日子就是“耶和華的日子”(37:13)將有神的公義和審判臨到他們;是“密雲之日”,幽暗陰沉而全無安慰之光 ;也是“外邦的日子”,外邦人的異教行為將會受到審判(9:15;79:6)。 ──《聖經精讀本》

         耶和華的日子。見賽2:12注釋。

         列國。或“外邦國家”。神對於各國都保持著記錄。祂確定他們什麼時候是惡貫滿盈了(見但4:17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3~5“耶和華的日子臨近”表明神的審判即將臨到。──《啟導本註釋》

 

【結三十4「必有刀劍臨到埃及;在埃及被殺之人僕倒的時候,古實人就有痛苦,人民必被擄掠,基址必被拆毀。」

刀劍是神的刑罰,埃及與埃提阿伯對比,因為埃提阿伯(或衣索匹亞)曾統治埃及,所以二者成為同義。「被殺」這字與「痛苦」是近乎原音,有的就譯為痛苦。──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古實」:位於尼羅河下游(埃及北部),從其第廿五朝代起即等於「埃及」的同義字(參賽18章注)。──《串珠聖經註釋》

         古實人就有痛苦: 衣索比亞人聽到埃及被滅的消息之後,懼怕患難會波及到他們。據說當時埃及和衣索比亞的邊界地帶,有些交換兩國情報和消息的使者,所以一方有難,另一方很快就能知道(Lange)。周邊國家的沒落和滅亡絲毫也不能使正義和平的國家懼怕或動搖,相反,不義而腐敗的國家,則會因鄰國的滅亡而陷進恐懼而不安。以耶和華為自己的神,且實現正義,施行恩慈的國家,必永不動搖(144:15;6:8)。人民必被擄掠:“人民”的希伯來語是“開”,指“大眾”或“財富”。 在此並非指人群,乃是指資財的聚集——財富,這意味著埃及安逸的生活與繁榮。 ──《聖經精讀本》

         人民hamon)。也指“財富”或“豐富”。本節如果這樣譯可能更好。──《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4 埃及和古實的關聯】古實又名努比亞,是埃及南疆的鄰邦。自有信史以來,他們已經和北面的鄰國埃及有邦交。多個世紀以來埃及都以強國身分與古實貿易,並且好幾次征服了這個地方。然而到了主前八世紀中葉,古實卻成功地征服了埃及,統治當地幾乎一百年之久。──《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5「古實人、弗人(又作利比亞人)、路德人、雜族的人民,並古巴人,以及同盟之地的人,都要與埃及人一同倒在刀下。

「同盟之地的人」有作為與埃及同盟的,也有作為巴勒士坦以色列人,因為「同盟」原為盟約或聖約,若是聖約之地是指以色列人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弗”。直譯作:呂彼亞,位於非洲北部沿岸地帶。“路德”。位於小亞細亞(參看耶四六9)。“雜族的人民”。可能指埃及軍隊裏的外國雇傭兵。“古巴”。一個地點不明的地方。──《雷氏研讀本》

         埃及的傭兵、盟邦都要一起受審判。

          「弗」、「路德」:是非洲地名。

          「雜族的人民」:古譯本作「亞拉伯人」。

          「古巴」:或為非洲利比亞。──《串珠聖經註釋》

         “古實”:在埃及以南,今蘇丹國。“弗”、“路德”:見二十七10注。“古巴”:地點不詳。──《啟導本註釋》

         這些均是埃及的政治結盟,而受埃及保護的國家。他們與埃及攜手走上了犯罪之路,就必受神的審判。直接犯罪的人,和間接參與惡行的同謀,將會受到同樣的對待,均會受到神的公義審判。 ──《聖經精讀本》

         古實人Kush)。古實人住在努比亞,和現在蘇丹的部分地區(見創10:6注釋)。

         弗人(或作:呂彼亞人)Put。見結27:10注釋。

         路德人。路低人(見創10:13;耶46:9注釋;參結27:10)。

         雜族的人民。參耶25:20。可能指埃及軍隊中的外國雇傭兵,或一般外國人。

         古巴。該地的位置尚未確定。有幾種推測都須改動原文,才符合已知的地方。七十士譯本用“波斯人和克裡特人”來代替“古巴人”。他們可能是埃及的盟友之一。

         同盟之地的人。七十士譯本為“他們是我立約之子”。如果按七十士譯本,那就可能指猶太人。他們謀殺了基大利以後,就逃到埃及避難(耶42-44)。耶利米曾告訴他們,他們所試圖躲避的刀劍和饑荒將會追趕他們到埃及(耶42:16-18)。──《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5 地理概況】所列的頭三個地方(古實、弗、路德),以西結書二十七10亦有提及。古實(努比亞)在南面與埃及接壤,弗(呂彼亞,今利比亞)則在西鄰。路德就是裡底亞,位於地中海的彼岸,經常與埃及聯盟抵抗東面各處的敵人。和合本的「雜族」可以是指東南方的阿拉伯半島(NIV),但這個希伯來字眼很少會這樣用。它比較慣常的用法,是指混雜的人種。當代的埃及軍隊包括了來自亞洲西部和地中海東部各地的雇傭兵團,是有案可稽的事實。古巴(NIV:「呂彼亞/利比亞」)地點不明,大概也是位於今日的利比亞境內。「同盟之地」是指不道其名之國家的軍隊,這國家大概是猶大。當時他們與埃及有軍事上的合作,可能和所有其他國家一樣,供應雇傭兵員。耶利米亦知道有猶太人在埃及定居(見:耶四十四1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6「耶和華如此說:扶助埃及的也必傾倒,埃及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必降低微,其中的人民從色弗尼塔起(見二十九章十節)必倒在刀下。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從色弗尼塔起”。參看第二十九章10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從色弗尼塔起」:參29:10注。──《串珠聖經註釋》

         扶助埃及的。可能指埃及的盟友和支持者。有人認為這是指第4節的依據。

         從色弗尼塔。或“從密奪到色弗尼”(見結29:10注釋)。

 

【結三十6必倒在刀下的色弗尼塔是何地方?】

答:色弗尼--意即鑰匙,系位於埃及國的頂南邊,與埃提阿伯(希伯來文之稱,希臘文稱為古實,即今之埃塞俄比亞國)一座戍守的堅固城分界。這城建立在尼羅河邊,河中有一島名叫象島,與此城相對;戍兵的軍械糧草,都屯集在島的營壘中。離此城不遠處盛產麻石,埃及人常戍兵在這裡挖取麻石,為猶太人經常貿易之城。此城就是現今的夏瑣安(Assouan)。在這裡論到「埃及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必降低微,其中的人民,從色弗尼塔起必倒在刀下。」其意甚為明顯,乃指埃及必要遭受到好像以色列的一般命運,荒涼而流離失所(卅6926,廿九812)。――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結三十6~7埃及與盟國的軍隊必受傾覆,地也必荒涼。──《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6~9同盟國和其領袖無視埃及沒落的命運,而繼續幫助埃及。這樣就必招致神的懲戒。若有人目睹惡人的命運而不回轉,繼續助長罪人的氣焰,就必與罪人一同受審判。 從密奪到亞司溫: 指埃及的東北部和南部境界,意味著巴比倫會使全埃及變成荒場。神的審判具有普遍性,不論貧富貴賤,所有不信之人都會受神的審判(14:11,12)。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7「埃及地在荒涼的國中必成為荒涼;埃及城在荒廢的城中也變為荒廢。」

 

【結三十8「我在埃及中使火著起,幫助埃及的,都被滅絕。那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使火起」:描述戰爭引起的毀壞。──《串珠聖經註釋》

         : 是神的審判特徵,意指將要在埃及開展的巴埃之戰。罪的代價就是神的審判(撒上26:23)。 ──《聖經精讀本》

         知道我是耶和華。這句話在《以西結書》中經常出現。這是神的偉大目標,即讓全人類都知道祂救恩的知識。祂千方百計地勸勉人類。祂通過良心的聲音,先知的靈感,天意的引導和懲罰說話。祂的最終目標是要讓祂的聖名傳遍全球,就像大水覆蓋著海洋一樣(哈2:14)。針對埃及的預言,可以視為神對埃及廣大群眾的憐憫。見結6:7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9到那日,必有使者坐船從我面前出去,使安逸無慮的古實人驚懼;必有痛苦臨到他們,好像埃及遭災的日子一樣。看哪,這事臨近了。

有使者坐船從我面前出去,「坐船」在七十士譯本與敘利亞譯本作「迅速」。此處使者是從神而去的,帶著審判的災害,這就使古實驚懼。古實原來安逸無慮,以為埃及遭災,還不會禍及他們,但他們是不可逃避的,於是就有極大的驚怕與恐懼。──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從我面前出去」:由我差派出去。

          「坐船」:利用水路,在通往古實的河流上航行。(參賽18:1-2)──《串珠聖經註釋》

         必有使者……驚懼: 埃及遭到滅亡的時候逃到衣索比亞的人,將戰勢告訴了他們,使他們也感到威脅。神的審判間接地使他人為罪警醒,促使他為罪悔改(15:16)。當別人受到神懲戒的時候,聖徒當以此為楔機反省自己的信仰。 ──《聖經精讀本》

         使者。指逃亡到古實的埃及人,告訴那裡的百姓埃及陷落的消息,使他們害怕;或指派去警告古實人的特使。

         安逸無慮的betach)。“安心的”,“無疑慮的”。──《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9 使者坐船到古實】本節譯作「船」的字眼(是個來自埃及語的借詞),是指軍艦而非蒲草船或商船。努比亞覺得有了埃及作為緩衝地帶,東方無論有什麼強國興起,他們都會有相當程度的保障。埃及法老森美忒庫二世雖然曾經在主前五九三年攻打努比亞,本段所警告的卻不是來自埃及的攻擊。波斯王剛比西斯於主前五二五年入侵努比亞,從那時代開始,努比亞被視為波斯帝國的一部分。努比亞人以雇傭兵身分參加波斯的軍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0「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藉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除滅埃及眾人。」

         比較第二十九章10節。──《雷氏研讀本》

         「眾人」:原文作「喧嘩的群眾」,可能指軍隊,亦可解作「富裕」。──《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眾人。或“埃及的財富”(見第4節注釋)。

         尼布甲尼撒的手。見結29:19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0~19巴比倫將摧毀埃及的主要城市。這裡的挪弗、巴忒羅、瑣安、挪、訓、亞文等地,均是拜偶像的大本營。這些城市被毀,象徵著神所最恨惡的就是偶像崇拜(7:25)。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11「他和隨從他的人,就是列國中強暴的,必進來毀滅這地。他們必拔刀攻擊埃及,使遍地有被殺的人。」

「隨從他的人」是指同國的人一同來侵略。拔刀攻擊是戰爭的行動,可參考廿八章七節(又五212及十二14)。──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列國中強暴的」:指巴比倫人。──《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12「我必使江河乾涸,將地賣在惡人的手中,我必藉外邦人的手,使這地和其中所有的變為淒涼。這是我耶和華說的。

「江河」是指尼羅河或尼羅河的支流。埃及人賴這江河為生,如果乾涸,生計就完全失盡了。將地賣給惡人,惡人與外邦人並列,甚至可譯作罪惡的外邦人。埃及的土地喪失,一切財物都給了外邦中最壞的國家(參七24──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必使江河乾涸: 當巴比倫軍隊入侵埃及時,神將除去所有的障礙。“江河”指尼羅河與其支流,它灌溉著埃及的農田。然而,神為了使巴比倫易於攻打,就除去了這一自然障礙。為此,埃及遭受了雙重痛苦,除了戰爭所帶來的屠殺與破壞之外,還有嚴重的食物短缺(19:5,6)。 ──《聖經精讀本》

         江河ye'orim)。源於埃及語irw(“尼羅河”)。ye'orim 是複數形式,可能指尼羅河及其支流和運河。──《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2 將地賣在惡人的手中】初民對於賣物的概念與今日經濟的想法不同,所注重的不是「得錢」,而是所有權的轉換。亞喀得語中「售賣」一字,也可以是「給予」的意思。路得記四35顯示希伯來字眼的彈性,與本節有相同的用法。故此,質問耶和華賣地有什麼所得是無關宏旨的。這不是本節的重點。祂所做的,是將埃及的擁有權轉交給巴比倫。──《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12  尼羅河──埃及的生命……】埃及法老聲言,是他們建造了賴以生存的尼羅河。如果神使尼羅河乾涸,整個國家就會滅亡。──《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13「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毀滅偶像,從挪弗除滅神像,必不再有君王出自埃及地,我要使埃及地的人懼怕。」

挪弗在三角洲(開羅)之南二十七公里,有歷史的傳統,紀念統一王國的英雄彌尼(Menes),他們膜拜造物主神明Ptah。這大城的勢力除去,埃及的實力就全消失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挪弗」:是下埃及的首都,也是埃及諸神聖所的集中點。──《串珠聖經註釋》

         從挪弗除滅神像: “挪弗”這一拜偶像的城市位於埃及的中部地區,城中有火神的神殿。火神是埃及的最高神 明,是埃及世世代代崇拜的物件。然而,埃及的這些宗教均失去了權勢,全國的神殿均遭到破壞,失去了其命脈。 ──《聖經精讀本》

         挪弗。希伯來語Noph是埃及語Mnnfr的縮略形式,即現代的孟斐斯(見耶2:16注釋)。

         必不再有君王出自埃及地。希伯來語的`od(“不再”)不一定是指永遠(見結26:14注釋)。本句可能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不會有君王出自埃及地,或者指本地的國王再也無法擁有以前國王的權勢。──《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3 挪弗的景象】在這時期挪弗(孟斐斯)是埃及的首都,以及蒲他神的祭儀中心。君王登基也是在這城舉行。蒲他是少數幾個沒有獸頭的神祇之一,他是創造神祇,以及工匠行會的守護神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3~19這段描述埃及的毀滅時提到許多重要的城市。“挪弗”(孟斐斯)。位於開羅以南十英里(16公里)。“巴忒羅”。上(南)埃及。“瑣安”。歌珊地,以色列人曾定居此地。“挪”(提比斯)。上埃及的首都。“訓”或帕路訓(P e l u s i u m)。位於埃及東北部的邊境,今天的撒達港(P o r t S a i d)東南面二十三英里(37公里)。“亞文”。紇流坡裡(Heliopolis),開羅東北面七英里(11公里;參看耶四三13)。“比伯實”。開羅東北面約三十英里(48公里),是拜貓頭女神的中心地點。“答比匿”。另一個邊境堡壘,位於帕路訓西南面。──《雷氏研讀本》

         這裡所列舉的都是埃及地著名的城市。──《啟導本註釋》

<syncBible ref=30:13-19>

結三13-19  埃及的城市被一一數算,劫數難逃──】要被毀滅的城巿名單顯示出毀滅的氣息。使尼羅河乾涸說明了它的死亡,埃及將無能為力。這是給猶大的一個清楚的信息,不要信靠埃及的幫助來對抗巴比倫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14「我必使巴忒羅荒涼,在瑣安中使火著起,向挪施行審判。」

         「巴忒羅」、「瑣安」:是上埃及的地名。

          「挪」:即上埃及首都底比斯。──《串珠聖經註釋》

         巴忒羅……瑣安: 是尼羅河上游下游的城市,瑣安是以色列民族在約瑟時代所定居的歌珊地(47:6)。挪: 是巴忒羅的中心,古代北部埃及的首都,現指底比斯(Thebes)。本節告訴我們,埃及的宗教均將受到神的審判。宗教、信仰對一個國家的影響超過軍事,經濟,因此神就摧毀了這些城市。 ──《聖經精讀本》

         巴忒羅。見結29:14注釋。

         瑣安。就是現在位於尼羅河的支流塔尼提克河(Tanitic)邊的桑哈傑爾(Sân el-Hagar,見賽30:4注釋)。那裡挖掘出許多廟宇建築和紀念碑,以及第二十二王朝的王室陵墓。

         。又名底比斯,位於尼羅河的東岸,在開羅以南約496公里(見耶46:25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4 挪】希臘人稱為底比斯(NIV)的挪(埃及語又稱「挪亞捫」),是上埃及的首要城市,新王國時代多個世紀之久,是埃及的首都。它周圍建築了一系列壯觀而巨大的聖潔特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5「我必將我的忿怒倒在埃及的保障上,就是訓上,並要剪除挪的眾人。」

「訓」在七十士譯本與拉丁文譯本作「賽斯」(Sais),為埃及二十六朝代的首都,以後才搬至挪。以前這地是敬拜女神尼底(Nei)的中心。在波斯侵略的時候,因戰敗而失去自由,現在仍有遺跡可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訓」: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東北隅。──《串珠聖經註釋》

         : 埃及東部邊界的沼澤地帶,是攻不破的天然堡壘(Strabo)。 ──《聖經精讀本》

         Sin)。埃及沒有這個地名,但很可能就是皮魯西恩(Pelusium),或其附近。皮魯西恩是一個邊界城鎮,有堅固的防禦工事,被視為埃及的門戶。故本節稱之為“埃及的保障”。在那裡曾發生過許多重要的戰役。該城也靠近海洋,被認為就是蘇伊士運河以東22.4公里的法拉丘(Tell ei-Fara),但未確定。──《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5 訓】訓是尼羅河三角洲東北部邊塞的重要堡城,學者一般考證為佩盧西翁(Pelusium)。對於埃及抵禦西亞洲侵略者的攻擊,其位置極具戰略性。──《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6「我必在埃及中使火著起,訓必大大痛苦,挪必被攻破,挪弗白日見仇敵。(白日或作終日)。 」

「訓必大大痛苦」原意為戰兢恐懼。挪城有破口,就被攻破,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仇敵可以長驅直入,施行殺戮擄掠。

「挪弗白日見仇敵」有的譯為「城牆倒塌」,七十士譯本作「河水沖入」,用意在沖壞城基,完全損壞。──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17「亞文和比伯實的少年人必倒在刀下。這些城的人必被擄掠。」

「亞文」原名為「翁」,是埃及人拜太陽神的地方,希臘文譯詞為希裡波利(Heliopolis),在開羅西北十公哩,只有極少的遺跡可尋。亞文距挪弗之南也只三十三公哩,為埃及南北分界之處。

「比伯實」原意為「伯實之殿」,伯實為女神,形狀似貓,在東三角洲之東南,節期時有成萬的人自各地來,盛況非常。那是距開羅東南四十公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亞文」:原文與「安」(創四十一45)相同,這裡用了不同響音,變成「罪惡」一字。此城市即「希裡坡裡」,又稱為「伯示麥」(參耶四十三~十三),位於下埃及,是祭日中心。

   「比伯實」:在開羅東北四十八公里(三十英里)處,譯出來是「貓型偶像之城」,顯示這城是敬拜貓頭女神的中心。──《串珠聖經注釋》

「亞文」:原文與「安」(創41:45)相同,這裡用了不同響音,變成「罪惡」一字。──《串珠聖經註釋》

         此城市即「希裡坡裡」,又稱為「伯示麥」(參耶43-13),位於下埃及,是祭日中心。

          「比伯實」:在開羅東北四十八公里(三十英里)處,譯出來是「貓型偶像之城」,顯示這城是敬拜貓頭女神的中心。──《串珠聖經註釋》

         亞文和比伯實……必倒在刀下: 亞文是崇拜太陽的中心地,被稱為赫赫流坡利,城內立有太陽神的殿宇。比伯實位於尼羅河下游,他們拜偶像的方法就是將貓頭獻為祭物。他們瘋狂地事奉偶像,其結局就是被擄到巴比倫。在神以外追求人生的幸福與安穩,反而會加倍抱愧蒙羞(53:4,5)。 ──《聖經精讀本》

         亞文。就是創41:45,50的安城(約瑟妻子的出生之地),耶43:13的伯示麥(太陽的廟宇),希臘人的希流坡利斯(太陽城),因為它自古以來就是埃及人太陽崇拜的中心。

         比伯實。位於尼羅河三角州,在孟斐斯東北約83公里處,現名巴斯達丘(Tell Basta)。曾是貓頭女神布巴斯特(Bastet)的崇拜中心,其狂歡的儀式十分噁心(見希羅多德ii.66)。在這個古老的地點上發現了一個貓的墓地,但只是一片廢墟。該城更常用的名字是布巴斯提(Bubastis)。──《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7 亞文】亞文的希臘語名字是希流坡利斯(NIV),即「太陽神之城」的意思。這城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尖(南)端,開羅的北鄰。希伯來聖經通常稱之為安城(見:創四十一455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7 比伯實】希臘語稱為布巴斯蒂斯(NIV)的比伯實,是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個城鎮。今日名叫巴斯特遺址(Tell Basta),位於開羅以北三十五哩,在尼羅河的泰尼斯支流(Tanitic branch)畔。這城是主前十世紀時第二十二王朝名君示桑克(示撒)的住處。──《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8「我在答比匿折斷埃及的諸軛,使她因勢力而有的驕傲在其中止息。那時,日光必退去。至於這城,必有密雲遮蔽,其中的女子必被擄掠。」

         「答比匿」: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面的一個堅城。──《串珠聖經註釋》

         答比匿: 是“汛”附近的邊疆城市,法老的宮殿就修在此地(43:9)。在Psammetichus時代,埃及強大的軍隊曾駐紮在這裡。耶路撒冷被毀之後,有一些猶大難民藏身在此地(43:7),按照耶利米的預言(43:7-13;44:1)此地終遭毀滅。 ──《聖經精讀本》

         答比匿。在皮魯西恩(Pelusium)西南約37公里(見耶2:16;結30:15注釋)。猶太人謀殺了基大利以後就逃到 。作為留在埃及之人滅亡的表號,耶利米奉命把石頭藏在答比匿法老的宮門,標出尼布甲尼撒支搭寶帳的地點(耶43:9-11)。1886年,腓林德·彼得(W.M.Flinders Petrie)在這裡發掘出一個磚砌的平臺。有人認為這很可能就是耶利米藏石頭的地方。古典時期的作家稱答比匿為達夫尼(Daphnae)。它現名迪芬尼丘(Tell Defenneh)。

         日光必退去。在預言中象徵災難就要來臨(見賽13:10;珥2:10,31;珥3:15;摩8:9)。──《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18 答比匿】答比匿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地區的一個前哨基地,接近西乃半島。希臘人後來稱之為達夫內,主前七世紀他們以雇傭兵的身分在這基地居住。按照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描述,達夫內是埃及建築來阻擋亞述侵略的三個前哨基地之一。以色列人於主前六世紀逃避巴比倫人時,可能一度在此停留。──《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18-19答比匿」就是猶大人因基大利被殺而逃難至此暫居之地,猶大人曾強迫耶利米與他們一同來避難,記載在耶利米書四十三章七節。地點是在埃及的北部,在主前第七世紀為通往敘利亞之重鎮。

「埃及的諸軛」是指權力,埃及的權力已經喪失,他們無可驕傲,因為埃及的終局已經來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19「我必這樣向埃及施行審判,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結三十20「十一年正月初七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這是約雅敬第十一年,應為主前五八七年四月二十九日。照列王紀下廿五章三節起,四月初九日城破,可見相距只三個月。猶大已十分危急,而先知還得要關注埃及的命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十一年正月」:即主前五八六年四月,是耶路撒冷失陷前三個月,可能這時法老暫時給耶京解圍,但旋即撤軍敗退。(參耶卅七510; 結十七17)──《串珠聖經注釋》

         這時是主前587429日,距離耶路撒冷淪陷只有三個月。──《啟導本註釋》

         十一年正月初七日: 此時,巴比倫軍隊已圍攻了兩年耶路撒冷,而約雅斤王和以西結則已被擄。 ──《聖經精讀本》

         十一年。指約雅斤被擄第十一年(見結1:2注釋)。即西元前5874月或5864月。參結29:1

 

【結三十20 年代小注】這日期是主前五八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與二十九章1節的日期相隔只有幾個月。埃及即將參戰,但以西結警告說不會有任何結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30:20-21>

結三20-21  這一預言發出時的形勢是──】這信息是公元前587年發出的。當時耶路撒冷正遭受巴比倫的攻擊。猶大雖知道神的警告(參耶2:36-37),卻仍然反抗巴比倫,並且同埃及結成聯盟。法老合弗拉並不全心全意地幫助耶路撒冷,一旦尼布甲尼撒的軍隊面向他們的時候,他便逃回了埃及(參耶37:5-7)。以西結曾說,神要折斷法老的膀臂,這次法老的戰敗就是以西結所說的意思。──《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20~26論埃及的第四篇預言:法老被擊敗。──《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法老為了幫助被巴比倫所包圍的西底家而揮師北上,卻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擊敗。本文記錄了此後的光景。當耶路撒冷被包圍時,法老為援助以色列而出征到耶路撒冷,卻受到致命打擊而逃走。若有人幫助神已定意要毀滅的人,其結果自己也會受到神的審判(27:8-11)。因為這是對神的叛逆,且會惹動神的烈怒。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21人子啊,我已打折埃及王法老的膀臂,沒有敷藥,也沒有用布纏好,使他有力持刀。」

這裏不會指法老尼哥,因為他在加基米施失敗,是在六○五年。現在大概是照耶利米的報導,在卅七章五節。法老何弗拉(Hophra)原來答應來協助耶路撒冷,而在城危的時候立即撒兵。可能就在撒兵時遭尼布甲尼撒擊敗,大概是在五八八年。翌年初,猶大人再存希望,盼耶路撒冷可得解救。以斷臂的表像,說明力量的喪失。──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法老”。合弗拉。參看耶利米書三十七章5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已打折 ...... 膀臂」:膀臂通常指能力的展示,這裡表示法老的軍力因欲替耶京解圍而大大消耗。

          「沒有敷藥,也沒有用布纏」:再也無能力重整旗鼓。──《串珠聖經註釋》

         當時埃及的法老名叫何弗拉。──《啟導本註釋》

         打折埃及王法老的膀臂: 為拯救被包圍的耶路撒冷而出征的法老王合弗拉,很快被巴比倫軍隊擊敗(37:7)。 也沒有用布纏好: 沒有餘力重新整頓被擊散的士兵。被神所奪去的力量,除神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復蘇。唯有在神面前謙卑地屈膝悔改,才能因著神的能力而起死回生(王上27:27-29)。 ──《聖經精讀本》

         埃及王法老。指合弗拉,即亞比裡斯(西元前589-570年),是建功立業的天才。──《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21 法老的膀臂】在聖經之中,膀臂是攻擊能力的象徵,因此打折膀臂就是使這人變得無能的意思(見:詩十15,三十七17)。伸出來或大能的手或臂經常在埃及碑文中用作法老能力的形容。整個出埃及的記載都不斷如此形容神的能力勝過法老。主前十四世紀的亞馬拿書函中,耶路撒冷總督阿布迪黑巴就說到是因為「王大能的膀臂」,他自己才能在政府中擔任此職。同樣,第十八王朝的「阿西利斯之讚美詩」用「當他膀臂強壯」一語,來描繪阿西利斯神的長成;而哈倫哈布的「妥得之讚美詩」,則形容這位月神用「伸出來的膀臂」引領神聖輕舟橫越天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22「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與埃及王法老為敵,必將他有力的膀臂和已打折的膀臂全行打斷,使刀從他手中墜落。」

法老的雙臂都必打折,神非但無意醫治一隻,連兩隻都打斷。原來只有一臂受傷,另一臂還沒有受傷,現在卻是雙臂都打斷,再沒有力量得以恢復。詩篇卅七章十七節:惡人的膀臂折斷,也是多數,是指雙臂。──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全行打斷」:直使他消滅為止。史載巴比倫王進攻埃及時,當時的法老已在內戰中身亡。──《串珠聖經註釋》

         已打折的膀臂:B.C.605,法老尼哥在迦基米戰役中被巴比倫軍隊擊敗;B.C.587-586,法老合弗拉為援助耶路撒冷而遠征,遭到慘敗。 使刀從他手中墜落: 巴比倫在攻下推羅之後(B.C.585-573)並沒有獲取戰利品,就攻打並征服了埃及(29:18,19)。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23「我必將埃及人分散在列國,四散在列邦。」

 

【結三十24「我必使巴比倫王的膀臂有力,將我的刀交在他手中,卻要打斷法老的膀臂,他就在巴比倫王面前唉哼,如同受死傷的人一樣。」

 

【結三十24~25巴比倫是神懲罰埃及的工具。──《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24~26尼布甲尼撒是耶和華用來毀滅埃及的工具。──《雷氏研讀本》

 

【結三十25「我必扶持巴比倫王的膀臂,法老的膀臂卻要下垂,我將我的刀交在巴比倫王手中,他必舉刀攻擊埃及地。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神是歷史的掌管者,並按照自己的旨意護理世界。即巴比倫之所以能夠征服埃及,並非因為在軍事上佔有優勢,而是因為神使用了巴比倫<民 緒論,神的主權>。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25-26膀臂是力量,神扶持巴比倫王,卻不幫助埃及的法老,所以法老的膀臂下垂無力。巴比倫王的手有力舉刀攻擊法老,而法老卻無力持刀,反攻無力,註定戰敗。可見耶和華是力量的源頭,人力怎麼拗得過神的權能呢?

這裏都是一些重複話,反覆道出神審判的信息。這是歷史的見證,看出耶和華是歷史的主,祂的手是堅強的,足以左右列國的命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26「我必將埃及人分散在列國,四散在列邦。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思想問題(第29, 30章)】

 1 神為什麽要審判埃及?參29:3, 6; 30:6。當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要尋找倚靠時,這裡的信息對你有否任何提醒?

 2 當你眼見弟兄姊妹遇到困難,想伸手援助時,應有什麽態度?是把他們領到你自己面前,還是引領他們去投靠,仰望神?引領別人仰望神是否表示你不應親自幫助他們?

 3 巴比倫王如何成為神的工具?他得到什麽報賞?你對這種報賞的方式是否滿意?在整件事上,神的公義又如何彰顯出來的?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