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三十一章拾穗 【結三十一1】「十一年三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西結,是在約雅敬王第十一年,應為主前五八七年,三月初一日相當於六月二十一日。──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約在耶路撒冷淪陷前兩個月。──《雷氏研讀本》 「十一年三月」:主前五八六年夏天。──《串珠聖經註釋》 這時是主前587年6月21日,離耶京淪陷只有一個月。──《啟導本註釋》 十一年三月初一日: 是以西結被擄到巴比倫的第11年的三月,是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攻陷之前的一個月零八天。神不斷記錄時日,具體地傳達了當時列國的政治局勢和變遷的過程。被擄而滿懷失意的猶大人,藉此確信以西結對列邦所不斷預言的審判,支取安慰與勇氣。 ──《聖經精讀本》 十一年。指約雅斤被擄後第11年(見結1:2注釋),就是587年6月或586年6月。這一預言發佈的時間大約是上一個預言的二個月以後(結30:20)。它用比喻的手法和詩歌的語言描寫了大國埃及的崩潰。──《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1 年代小注】這日期是主前五八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與三十章20節的日期相隔差不多兩個月。由於埃及何時參戰並沒有肯定的資料,這默示與事情發生時間的關係很難確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1~18】第1至9節把埃及比作高大的香柏樹;第10至14節描述她的毀滅;第15至18節描述列國的反應。──《雷氏研讀本》 論埃及的第五篇預言:以亞述的驕妄被罰警告埃及。 本章以利巴嫩香柏樹的繁茂榮美與被砍伐棄掉的遭遇,比喻亞述一度的叱𠖥風雲與後來的淪亡;埃及的聲勢顯赫,堪比亞述,但倘若心高氣傲,也必落得同樣下場。──《串珠聖經註釋》 本章繼續預言埃及的滅亡,比較了埃及與亞述的興旺,藉以強調埃及遭到滅亡的確鑿性。本文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用埃及的繁榮和名望引喻亞述的繁榮和名望(1-9節);後半部分則將埃及的滅亡引喻被巴比倫所毀的亞述(10-18節)。之所以在此以亞述的榮耀與沒落為喻,是為了:①警告極度驕傲的法老,不可重蹈亞述的覆轍 ;②使埃及人聯想到亞述的滅亡,從而預見自己的滅亡。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2】「“人子啊,你要向埃及王法老和他的眾人說:在威勢上誰能與你相比呢?」 「威勢」原意為膨脹,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傲慢。這種態度不僅是法老,也有他的眾人。「眾人」在十八節譯為「群眾」,是指法老宮廷中的官員,還是埃及的國民?可能指全國上下,都有那種民族的驕傲。自大心理必最後引往滅亡。這是有歷史的見證,說明邦國的興衰,是他們自行鑄成的,更是歷史的主掌管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法老。指以傲慢著稱的合弗拉,即亞比裡斯(見結29:3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3】「亞述王曾如黎巴嫩中的香柏樹,枝條榮美,影密如林,極其高大,樹尖插入雲中。」 “亞述王”。也許神利用亞述的衰落來警告埃及(18節),更可理解為:“莊嚴宏偉的利巴嫩的香柏樹”。──《雷氏研讀本》 亞述是列邦中的強國,正如香柏樹在利巴嫩是樹中的表表者。有學者認為這裡的「亞述」原文可能是一種柏樹的名稱,代表埃及。──《串珠聖經註釋》 先知用亞述國的傾覆來警告埃及。──《啟導本註釋》 亞述王曾如黎巴嫩中的香柏樹: 意指亞述所曾得享的榮華與權勢,像巨大的香柏樹一樣堅固。這也比喻了埃及昔日的輝煌。
──《聖經精讀本》 亞述王('Ashshur)。改動原文的一個輔音字母和標點,這句話就成了:“看啊,我要把你比作黎巴嫩的香柏樹”(見英RSV版)。但我們無法確定這種改動的合理性。如果是指亞述,這個比喻也是可以理解的。亞述的歷史和崩潰成為埃及的示範。但改動原文,意義會更加直接一些。 香柏樹。關於類似的意境,見賽10:34;37:24;結17:3;但4:20-22;亞11:1,2。──《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3~9】以黎巴嫩茂盛的香伯樹為例,將亞述昔日的榮耀,比作埃及王法老的榮耀。本書中包括本章在內的很多部分均是比喻,這是為了使聆聽神預言的百姓,能夠更加清楚容易地認識其涵意。<太13:10-17,比喻的雙重目的>。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3~14 樹的象喻】本節象喻所用的樹木是香柏樹,古代近東著名的威嚴象徵。很多重要的王宮和廟宇都是用這種材料建造。埃及、亞述、巴比倫的君王都記載他們怎樣砍伐利巴嫩的香柏樹,來建築他們的宏偉殿堂。美索不達米亞文獻亦有提及宇宙樹的神話。這樹的根從地下海洋吸取水分,樹頂與雲層相連。這樣一來,這樹就將諸天、大地、冥界結合為一。蘇美《吉加墨斯史詩》的敘述有一個大樹為百獸提供蔭庇的主題。蘇美女神因南娜在幼發拉底河畔發現了宇宙聖樹,把它移植到她在烏魯克(聖經稱之為以力)的聖園。這樹在園中引來了神話性的安朱(鳥神)、一條蛇,和邪靈莉莉絲(Lilith)。在《艾拉與伊舜神話》中,瑪爾杜克論及默舒(meshu)樹。這樹的根穿過海洋直入冥界,其頂高過諸天。在亞述文獻中,聖樹也是人所共知的主題。有人稱之為生命樹,也有人認為它就是這棵世界樹。在藝術中這樹的兩旁經常有野獸或人類、神祇的像。樹的上方中央之處通常有一個有翼的輪子。君王被形容為這樹化身為人。學者相信這樹是代表神明的世界秩序,但文獻中卻沒有討論。一如以西結的慣例,這個神話主題被轉化成政治意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3~17 亞述帝國的版圖、國祚、勢力】時盛時衰的亞述國幾乎有三個世紀的歷史(約主前900~612年)。在其全盛時期,它的領土十分龐大:從東面的伊朗,到西面的埃及中部、安那托利亞中部、賽普勒斯。它在南面包括了阿拉伯半島的絕大部分,北面直達現代的亞美尼亞。到了以西結的時代,它才剛從世界舞臺消失不久(約二十年前),因此作為歷史悠久之超級強國,一朝卻煙消雲散的例證,亞述最為理想。──《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4】「眾水使它生長,深水使它長大。所栽之地有江河圍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諸樹。」 樹長得高大,主要是由於豐富的水源供應,給予滋養。深水又是「深淵」,正如創世記七章十一節的洪水一般,大淵的泉源裂開,天上的窗戶敞開,就會釀成洪災。現在只是深水,水力之大,可供應森林大樹的需要。深水大淵也必指能力的浩大,可以造成混亂的災禍,但在此處的用意是福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所栽之地有江河圍流」:或作「它(深水)在那些圍著栽種(香柏樹)之地的江河中川流不息。」這景象的構思可能來自伊甸園或埃及尼羅河的灌溉系統。──《串珠聖經註釋》 深水使他長大: 指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周圍的底格裡斯河與它的支流。正如水是使亞述繁榮發展的原動力,耶穌基督應許賜給聖徒的聖靈之泉,是使聖徒的信仰成長的根源(約7:37-39)。
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諸樹: 亞述燦爛的文化和藝術,給周邊的其他民族帶來了很大影響。倘若聖徒的生命中滿溢著聖靈的活水,就能為周圍不信主的鄰舍帶去積極的影響,從而帶領他們走上在耶穌基督裡面得享新生命的真道(太5:16)。 ──《聖經精讀本》 眾水使它生長。可能指尼羅河,或底格裡斯河,這取決於如何解釋(見第3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5】「所以它高大超過田野諸樹,發旺的時候枝子繁多,因得大水之力枝條長長。」 超過田野諸樹: 一般的香柏樹可長到24米,超過諸樹木。這表明亞述的政治、軍事和財富遠比其他民族優越。“枝子繁多”意味著亞述領土的擴張,統治力量與權勢也擴大。但是,亞述卻誤用了那權勢,從而被巴比倫所滅。權勢當用以圖謀萬人的和平與繁榮,因為那權勢只不過是神委任給人的(羅13:1)。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6】「空中的飛鳥都在枝子上搭窩,田野的走獸都在枝條下生子;所有大國的人民都在它蔭下居住。」 這裏所描述的,是大樹有保護的力量(參照十七23;但四9及可四32)。這宇宙的大樹給予飛鳥走獸與人民居住的地方。飛鳥可以搭窩,感到安全。走獸在樹下生子養育幼兒,因為新生命可以養育,沒有任何的威脅。連人都可以安然居住,不必顧慮,真正可以憩息,是一種和平的狀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大樹猶如慈母般呵護眾生,禽獸人類都能在它的蔭下得安息。 「居住」:和平安居。這裡是描寫歷代以來不少邦國曾受埃及的庇護。──《串珠聖經註釋》 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 指亞述旗下的眾多國王。耶穌在“芥菜種的比喻”中,作了類似的比喻(太13:31,32)世人都應從基督的真葡萄枝中尋找生命的安息與安慰。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7】「樹大條長,成為榮美,因為根在眾水之旁。」 「眾水」仍指大淵,多時作「惡的淵藪」。此處指的可能是雙關語。水源豐足,樹必長得繁茂。──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眾水之旁」:飽受水分的滋潤。──《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一8】「神園中的香柏樹不能遮蔽他。松樹不及它的枝子,楓樹不及它的枝條, 神園中的樹都沒有它榮美。」 神的園原指伊甸園,內中充滿了樹,不是為結果供應食物,而是表明華美與繁榮(創3),在本書廿八章十三節,重點也在多樹。因此神的園是指森林眾多之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神園」:即伊甸園。 「不能遮蔽它」:不能與他的宏偉匹比。──《串珠聖經註釋》 神園。這個比喻似乎源於伊甸園(見創2:8;結31:9)。先知用誇張的手法描寫埃及自命不凡。“神園”在這裡可能指神的子民以色列人。──《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8~9】先知以近乎誇張的手法強調埃及的威望,藉以刻劃埃及淪亡的淒慘。──《串珠聖經註釋》 意指神使亞述比以色列更卓越。然而,倘若比較4,5節與本節,就可以知道被喻為田野之樹的亞述,並不是神所栽種的。這暗示亞述雖然看似很輝煌,卻因他不是神所種能夠結果子的樹,終將被拔出焚燒。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8~9 神的園】神的園子在以西結書中是指伊甸。但它本節令人聯想到的意象,卻不是人類從中被驅逐出來的理想家園。美索不達米亞神明之園,與聖經之中樂園的主題是不一樣的。這園子是個神明專用的美麗禁地,擅進之人自擔後果。吉加墨斯與同伴恩基杜擊敗神明指派的樹林守衛者胡瓦瓦之後,所進入的香柏樹林就是如此。這些園子和當代的禦園一樣,是個有樹木的花園,種滿了美麗珍奇的樹木。這描述對於聖經的伊甸亦同樣適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9】「我使它的枝條蕃多,成為榮美,以致 神伊甸園中的樹都嫉妒它。”」 【結三十一9 “伊甸園中的樹”是指──】“伊甸園中的樹”可能是指其他忌妒亞述的力量與繁榮的國家。──《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一10】「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因它高大,樹尖插入雲中,心驕氣傲,」 法老的罪是驕傲(象撒但一樣;二八6,17)。──《雷氏研讀本》 埃及的罪是驕傲。──《啟導本註釋》 【結三十一10-11】這裏有耶和華的反應,以傳信者的形式開始,說出神必使高傲的人降卑。樹的高大(4節),插入雲中(3節)。這裏高大,還不只在外表,更是內裏的狀態,心中的高傲更加可怕。這是對神那種叛逆反對的態度,神必刑罰。 神要將這驕傲者交給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威勢的人是指強人,埃及法老因他的罪惡,必被神棄絕,將他驅逐出去,失去權威,失去保障。──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因著神的祝福,亞述發展成強國。然而,他們陶醉于自己的輝煌業績而心存驕傲,最終被神驅逐。亞述的滅亡帶給我們以下教訓:①驕傲是萬惡之源:猶大王亞瑪謝成功地征服以東之後,就心高氣傲,決定攻打北以色列,反而被擊敗(王下14:10;代下25:19)。當國力強盛之後,烏西雅侵犯祭司長擁有的職份,最終患大麻風病而悲慘的死去。神也相同地懲戒了外邦人的驕傲。西拿基立軍隊曾因口出狂言褻瀆了神,最後被耶和華的使者所殲滅(王下19:28,35)。推羅和西頓也曾為經濟財富和榮耀而驕傲,將自己視為神,卻終於遭到了滅亡。神之所以如此徹底懲戒驕傲,是因為驕傲是抵擋神和陷進墮落的網羅(箴16:18;賽23:9)<耶43:2,謙卑與驕傲>;②成功(榮耀)有可能帶來墮落:亞述生髮驕傲的心,是因為他獲得了成功(16節)。這是幾乎人人都具有的潛在危機。當自己成功,並贏得世人喝采的時候,聖徒要更加警醒,才不至於因此跌倒。“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列國中大有權勢的人: 指巴比倫王拿布波拉撒,他與瑪代王Cyaxares聯手,攻佔並摧毀了亞述之都尼尼微。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0~14】亞述忘記了自己的成功是藉著神的恩典(9節),從而導致了滅亡。亞述是閃族系統的幾個民族所建立的聯合國(創10:11-13,23)。在提革拉毗列色一世(B.C.1115-1102)在位的時候,統治了地中海一帶。二個世紀之後,在亞書拉基伯二世在位的時候(B.C.884-859),他們遷都到尼尼微。並且撒縵以色五世(B.C.727-722),經過長達3年的攻擊,終於毀滅了拒絕進貢的撒瑪利亞(王下17:3-6)。其後的一百多年,亞述一直掌握著近東地區的霸權,後因過於頻繁的遠征與戰爭,大大削弱了國力,未能抵擋巴比倫的入侵,終被瑪代和巴比倫的聯軍所攻陷(B.C.612)。後來,他們遷都到哈蘭而勉強維持命脈,後因再次受到聯軍的攻擊而徹底滅亡(B.C.605)。亞述幾乎在近東地區稱霸了500多年,亞述的滅亡告訴我們,驕傲的國家或個人將會落到何等下場。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1】「我就必將它交給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他必定辦它,我因它的罪惡,已經驅逐它。」 “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尼布甲尼撒。──《雷氏研讀本》 「列國中大有威勢的」:指尼布甲尼撒(參29:19)。 「辦它」:即「對付他」。 下半節或譯作「他必定按他的罪惡對付他。我將他驅逐出去」。──《串珠聖經註釋》 此人乃指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啟導本註釋》 大有威勢的人。就是尼布甲尼撒(見結29:19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11
這人是指──】“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可能是尼布甲尼撒(參但2:37-38)。──《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一12】「外邦人,就是列邦中強暴的,將它砍斷棄掉。它的枝條落在山間和一切穀中;它的枝子折斷,落在地的一切河旁。地上的眾民已經走去,離開它的蔭下。」 巴比倫好似啄木鳥,一直啃那樹枝與樹幹,直到將樹弄斷,而且枝條散落。樹倒了之後,鳥獸不散,而眾民必離開。埃及不再是可安居之地,比較第六節,情況完全改變。埃及的威勢已經失去,眾民再沒有靠山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列邦中強暴的」:指巴比倫。──《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一12 亞述滅亡】亞述帝國於主前七世紀初葉成功征服埃及,國勢達到顛峰。然而主前六五二至六四八年的大規模內戰,卻暴露了這個龐大國家的固有弱點。經受過內戰蹂躪的亞述迅速衰弱。亞述巴尼帕的統治結束(主前631或627年)之後,一切經濟和文獻史料都在亞述國都尼尼微消失。到了主前六二六年,巴比倫的迦勒底人宣告獨立。十四年之內亞述的主要城市全數被毀。王室逃亡到敘利亞的哈蘭,軍隊一片混亂。亞述人可能在迦基米施曾經參與對抗尼布甲尼撒的戰事,但他們從此銷聲匿跡。如此,在大規模內戰之後四十年左右,亞述便已煙消雲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12~13】描述了亞述不可避免的滅亡。B.C.620,為了對抗巴比倫,亞述與埃及,及瑪代締結同盟。卻無法抵禦強大的巴比倫帝國,隨著首都的淪陷,亞述終於滅亡。巴比倫控制了近東地區的霸權與亞述的治理權,亞述就淪為巴比倫的殖民地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3】「空中的飛鳥都要宿在這敗落的樹上;田野的走獸都要臥在它的枝條下。」 【結三十一14】「好使水旁的諸樹不因高大而自尊,也不將樹尖插入雲中,並且那些得水滋潤有勢力的也不得高大自立;因為它們在世人中和下坑的人都被交與死亡,到陰府去了。”」 「水旁的諸樹」是指君王,或世上的統治者,他們興盛一時,卻易遺忘他們也是必朽的。高大的樹即使插入雲霄,究竟是屬地的,無法升入天上,因為他們不過是被造的,他們也只是在世人中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埃及的敗落可作為鄰近國家的警惕,讓他們領悟到人的有限,不敢再自高自大。──《串珠聖經註釋》 陳述了神審判亞述的目的和方法。目的就是使那些擁有顯赫地位與榮耀的人,不可為此而自高,因為那些都是神所賜的。審判的方法就是使用巴比倫的武力。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5】「主耶和華如此說:“它下陰間的那日,我便使人悲哀。我為它遮蓋深淵,使江河凝結,大水停流;我也使黎巴嫩為它淒慘,田野的諸樹都因它發昏。」 「陰間」有的解釋「陰間」(Shoel)的字根為荒廢(Shoeh)。另一種解釋,認為字源出自巴比倫文(S%uara)是搭模斯(Tammuz)神在地下的居所。無論這個用詞有無異教的神話,都說明生命終結之後的歸宿。大淵是眾水的泉源,雖使樹木生長,但終久仍必使樹木倒下。何況深淵與江河都必停流枯竭,惡的表像都必消沒。埃及必敗落,使其他的鄰邦小國感到極大的失望,他們為自己的命運悲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一15~17】“下陰間”指亞述被巴比倫軍隊所摧毀的日子。巴比倫圍攻尼尼微的第三年,暴雨衝垮了底格裡斯河的堤壩,巴比倫就利用這個機會,決定性地打擊了亞述。 我為他……大水停流: 並非單指洪水所帶來的結果,也暗示亞述失去了以財富和軍事力量誇口的驕傲。 我也使……因他發昏: 當高大的樹折斷後,賴其生存的小樹就感到生存受到威脅,也會滅亡。也就是說,周邊列國的君王為亞述(黎巴嫩的香柏樹)的滅亡悲傷,而且他們也將深受其害。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6】「我將它扔到陰間,與下坑的人一同下去。那時,列國聽見它墜落的響聲就都震動,並且伊甸的一切樹,就是黎巴嫩得水滋潤最佳最美的樹,都在陰府受了安慰。」 埃及好似推羅一般,必然傾倒,是地震將列國都震動而墜落(參考廿六15)。 伊甸的一切樹何等榮美,但都倒下。利巴嫩多樹的地方,得水分豐足的滋養,樹木也特別茂盛,有些不僅是上品,也可稱為最佳最美的樹,也必同樣倒下。世上所有執政掌權的,都將有相同的命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伊甸的一切樹……都在陰府受了安慰: 本節與17節相關,諷刺了惡人的滅亡,即亞述的眾官長和列國諸君 見到了已身在陰府的亞述王,同病相憐而彼此得安慰。惡人的滅亡會使別人感到蔑視和歡樂。但是,義人的不幸則會使人感到悲傷(4:18;5:11,14)。 ──《聖經精讀本》 陰間(she'ol)。見第15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16 伊甸與利巴嫩相較】這個比較將伊甸是受耶和華保護之地業的聖經主題,和香柏樹林是受神明保護之地業的美索不達米亞主題,彙集為一。請參看三十一章8~9節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一16~17】其它各國因埃及的陷落而“受了安慰”,但他們最後也會與他同下(預告事情將來的應驗)“陰間”(希伯來文是Sheol)。──《雷氏研讀本》 其他各國因埃及傾覆而高興,但他們的命運也將與埃及一起“同下陰間”。──《啟導本註釋》 【結三十一17】「它們也與它同下陰間,到被殺的人那裡。它們曾作它的膀臂,在列國中它的蔭下居住。」 「它們曾作它的膀臂」似指他們曾經幫助他,成為他的助力,是因他們是埃及的附庸國。但這不是原有的精意,可能應作:他曾作他們的膀臂,成為他們的力量。他們也曾在他的蔭下居住,完全仗賴著他。現在卻一同沉淪。──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列國中他的蔭下居住: 指16節中援助亞述國的殖民地諸王,或在政治、經濟上,曾受亞述幫助的國家。他們與亞述一同沒落了,末後的日子,當撒但“龍”(啟12:4,7,9;16:13)遭到滅亡,追隨它的所有邪惡勢力均會被剪除(啟14:19;19:20;20:3)。
──《聖經精讀本》 被殺的人。這裡超越了比喻,描述真實的情況。 它的膀臂。就是在征戰中幫助它的人。──《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一18】「在這樣榮耀威勢上,在伊甸園諸樹中,誰能與你相比呢?然而你要與伊甸的諸樹一同下到陰府,在未受割禮的人中,與被殺的人一同躺臥。“法老和他的群眾乃是如此。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在諸樹之中,埃及這棵大樹是最豐盛繁茂的,無可匹比。但現在的命運都一樣,同樣都下到陰間。 由於戰爭刀劍之下倒下許多被殺的人,未受割禮的人也一同躺下。未受割禮的人可能指青年人。照說青年人應在幼小的時候就受割禮,但有些至青年才受割,他們還未成年,已在陣亡的人中。──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未受割禮的人”。參看第二十八章10節的腳註。──《雷氏研讀本》 埃及人極重視割禮與葬禮,與未受割禮的人一同下陰間是一件極恥辱的事。──《串珠聖經註釋》 “未受割禮”:參二十八10注。──《啟導本註釋》 就像3-7節所比喻的,本節的結論是埃及法老和百姓也會象亞述那樣滅亡。 被殺的人: 指當時因神的烈怒而滅亡的人,或指不認識神就死去的人。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就是未接待耶穌為救主的人。因為聖經宣告說因不信基督而受到了“審判”。耶穌曾警告墮落的撒狄教會“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啟3:1),據此看來,沒有真正遵行神話語的聖徒和教會也是本節所說“被殺的人”。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一18 未受割禮的人】有證據顯示埃及的祭司和君王都要接受某種割禮。以色列人一般鄙視未受割禮的人,埃及的王室很可能也有此感受。埃及和以色列對未受割禮的輕蔑態度,從兩國都有習慣割下敵軍未受割禮之陽具,就可見一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31章)】 1 從本章對這棵香柏樹的描述中,你可否找出它盛壯的原因?為何神園中的樹木會不及它(8)?是否神疏忽了自己園中的樹木?若你看見工作能力比你差的同事,因運用手段而跨越你,以致步步高升,你有何感受?你應該做些什麽? 2 這棵香柏樹為何要畏受審判?當你身處高位,受人尊重,或事業成功之時,如何才可以避免被「砍下」的命運?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