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三十二章拾穗

 

【結三十二1「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照計算,這應為主前五八五年三月初三日。但在七十士譯本,不是十二年,而是十一年,早一年可能比較準確。無論如何,這已經是耶路撒冷被擄之後日子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十二年十二月”即主前585年三月,耶路撒冷淪陷後一年零七個月,這消息傳到在巴比倫的百姓中間的兩個月後。──《雷氏研讀本》

         「十二年十二月」:即主前五八四年三月間。──《串珠聖經註釋》

         這時是主前585年,耶京淪陷已有一年餘。──《啟導本註釋》

         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 耶路撒冷滅亡後的第1(B.C.585),也是猶大民族第二次被擄到巴比倫(B.C.597;王下24:10-17)的第12年。 ──《聖經精讀本》

         十二年。指約雅斤被擄的第十二年(見結1:2注釋),即西元前585年。不論按春天開始的年曆,或是按秋天開始的年曆,都是在西元前585年的春天。耶路撒冷已於上一年七月陷落。──《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1 年代小注】這日期是主前五八五年三月三日,以西結收到耶路撒冷淪陷消息之後幾個月。──《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1~16論埃及的第六篇預言:埃及這大怪物的下場。先知引用選民被擄的環境中所流行的巴比倫神話,把埃及比喻為原始的大怪物,在生之日禍害人群,而巴比倫則以英勇戰神的姿態擊滅怪物。在這背後有神的主權操縱一切,將禍亂變為和諧。──《串珠聖經註釋》

         埃及即將要被巴比倫軍隊所滅。以西結緩緩地為他唱出了挽歌。本文將暴君比喻為大魚或野獸,是因他們不為百姓謀求利益,反而為了自己的享受、欺壓剝削百姓。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3229章開始,本書一直預言埃及的滅亡,本章是最後一個部分,是為埃及的滅亡所唱的哀歌。本文的內容可分為兩部分:①為埃及王法老所作的哀歌(1-16):這一部分將埃及法老比作被網住的大魚,意味著他的命運就是遭毀滅;②為埃及王朝的沒落所作的哀歌(17-32):被喻為“少壯的獅子”的亞述(2),但最終被巴比倫毀滅。世上沒有永存的國家,永遠的強者。在世界的末了,主的國度將突然降臨到這世界,摧毀世俗的一切,建立永遠的國度。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2人子啊,你要為埃及王法老作哀歌,說:從前你在列國中,如同少壯獅子;現在你卻像海中的大魚。你沖出江河,用爪攪動諸水,使江河渾濁。」

埃及王法老,被形容為列國中的少壯獅子。少壯獅子原是形容為猶大王,是猶大王的頭銜(十九35起)。

但是你卻像海中的大魚,這裏的大魚並非說明那一種大魚,但必是十分兇猛有力,在鼻孔噴氣,以尾巴攪動海水,使人驚懼(參卅四18)。這大魚是神話中的海怪,在深淵中作怪,極盡擾亂的能事,將水渾濁,似是超人力的破壞,描寫埃及王法老的兇暴與猛烈行為,但最後必失敗。──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少壯獅子」:代表偉大的君王。

          「大魚」:大怪物,出現時製造混亂(參29:3注)。──《串珠聖經註釋》

         卻像海中的大魚: 埃及法老曾經是年輕有為的領袖,像百獸之王獅子那樣治理列國,雄心勃勃。然而,如今他卻威脅、逼迫,苦待列國,且誘使他們犯罪,淪為一個邪惡的存在。使江河渾濁: 意指驕傲而毫無慈心的埃及,憑著魯莽的野心,入侵周邊列國,使那地百姓安居樂業的平靜生活陷入惶恐不安中。從這裡我們要領略到領袖不能為滿足自己的野心而濫用其權力,乃要用以謀求庶民的安寧和幸福(林前9:4,12;10:33)。 ──《聖經精讀本》

         如同少壯獅子。獅子是百獸之王。法老也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領袖。

         大魚tannim)。有些文本為tannin(“龍”),可能指鱷魚(見結29:3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2 海中的大魚】本節中的怪獸並不是在尼羅河的裡面,而是在「海中」,意思大概是被神所毀滅的宇宙性巨獸(見:賽五十一910;詩七十四13)。聖經和古代近東傳統都視海洋和住在其中的海怪為混沌和沒有秩序的代表。海洋和陸地明顯的爭鬥,以及怒海所顯示無法遏止的能力,都是構成古代近東宇宙神話的因素。巴比倫創世史詩《埃努瑪埃利什》描寫瑪爾杜克如何在代表大水混沌之女神查馬特以龍的形式出現時,把她克服。烏加列傳說中很多關於巴力的迴圈故事,都是描述巴力和對手海神雅姆之間的爭鬥。同樣在烏加列史詩之中,亞拿特和巴力都自稱征服了七頭龍利坦,取得支配諸海的權力。詩篇一○四26形容耶和華與利維坦(原文;和合本:「鱷魚」)嬉戲;在約伯記四十一111,神則向約伯作出挑戰,要他證明他也能夠像神一樣控制利維坦。因此,這些獸所代表的國家是混沌勢力的表現,要令神所創造的世界失去秩序,所以必須被征服(見:但七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 獅子/大魚】排句中以獅子和怪獸(龍,和合本:「大魚」)對偶,我們現代人或許會覺得奇怪,但在以西結的世界中卻絕不異常。巴比倫有名的伊施他爾門以及通往這城門的遊行大道兩旁的上釉磚壁畫,是獅子和龍交替的設計。此外,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傳統中,兼有獅子和龍特色的複合性活物十分常見。《拉蔔的神話》中的拉卜尤然。主前第二千年紀初葉以降,君王已經自比為獅子和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 攪動諸水,使江河渾濁】本節所描述的是典型的神話場面,宇宙性的海洋被攪動,驚動代表混沌和沒有秩序之勢力的活物(通常是海怪)。在《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天神亞奴創造四風攪動深淵和深淵女神查馬特。然而在此攪動大海,威脅要將混沌和沒有秩序帶到世上的,卻是這怪獸。──《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32:2>

結三十二2  “海中的大魚”──神話中的妖怪?】雖然法老把自己看得像少壯獅子一樣強壯,但在神的眼中,根本算不上甚麼,只不過是一條在泥水中的大魚(“水妖”)。神的審判使法老顯出了他的真正面目。誰否認神都將會面臨神的審判。──《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2~16“大魚”(參看二九3)。第28節描述埃及的陷落,第910節描述列國的反應,第1116節指出神的工具(尼布甲尼撒)。──《雷氏研讀本》

 

【結三十二3「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用多國的人民,將我的網撒在你身上,把你拉上來。」

巴比倫如魚網一般,要將埃及的法老如魚一樣拉上來,無法逃脫。那原是指猶大王西底家,如魚被網住捕獲(十二13及十七20)。多國的人民,是神用作審判的工具。──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我必用多國的人民」:可能指巴比倫及其隸屬國家。──《串珠聖經註釋》

         將我的網……把你拉上來: 由多民族組成的巴比倫軍隊,將攻打埃及。之所以用“網”比喻聯軍,是因為法老被比作大魚(2)。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曾經在耶路撒冷附近擊退過為援助猶大而出征埃及法老合弗拉。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3 用網捕捉】在《艾拉史詩》和《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代表混沌勢力的活物(分別是安朱和查馬特)都是用網捕獲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4「我必將你丟在地上,拋在田野。使空中的飛鳥都落在你身上,使遍地的野獸吃你得飽。」

從水裏撈上來,丟在旱地,就必被曬乾。屍體被飛鳥與走獸吞喫。在上半節,是重複廿九章五節的經義。「遍地的野獸」在七十士譯本與敘利亞譯本為「地上一切的野獸」。──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29:5注。──《串珠聖經註釋》

         使空中的飛鳥……使遍地的野獸吃你得飽: 埃及的滅亡,會使周邊的國家得到很多利益,例如獲取戰利品(29:19)。 ──《聖經精讀本》

         飛鳥。參結29:5──《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5「我必將你的肉丟在山間,用你高大的屍首填滿山谷。」

這是一幅戰爭的圖畫。戰敗之後,許多陣亡的兵士屍體遍野,在山谷中也填滿了,表明死亡的眾多。「高大」原指屍體,高大的軀體應是十分精壯的將士,但也都陣亡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用你高大的屍首填滿山谷」:或作「使山谷都充滿你的屍臭」。──《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6「我又必用你的血澆灌你所游泳之地,漫過山頂,河道都必充滿。」

在希伯來文,「你的血」原為「你的湧流」,當然是指流血,可能仍以尼羅河的流水。對埃及來說,尼羅河是他們生命的脈膊,好似血管一般,現在河水汎濫,流出河道,使地面淹沒,水中的生物(甚至水怪),也都在陸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二7「我將你撲滅的時候,要把天遮蔽,使眾星昏暗,以密雲遮掩太陽,月亮也不放光。」

神刑罰他們,如火一般撲滅。此處中譯詞十分忠實,因為原文確為這樣(to quench)。但在以賽亞書四十三章十七節也指軍人的死亡,所以滅絕埃及王及他的百姓,是神對他們的刑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二7~8耶和華懲罰埃及的日子有如耶和華審判的日子,一片天昏地暗的景象(參賽13:10; 2:1-2)另一方面 ,  先知在5-8節似乎有意引摩西時代神刑罰埃及的災禍(見出7:20-21; 10:21-23 ) 來描寫法老的收場。──《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78 宇宙性的效應】這些宇宙性效應反映初民所熟悉之世界顛倒的主題(見:耶四2326的注釋)。它又同時直指以崇拜太陽神為核心之埃及宗教的要害。──《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7~10法老的滅亡使全世界籠罩在恐懼不安中。神對惡人的懲罰,會使人感到恐懼和覺醒(16:31,34,38)。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8「我必使天上的亮光都在你以上變為昏暗,使你的地上黑暗。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結三十二9我使你敗亡的風聲傳到你所不認識的各國。那時,我必使多民的心因你愁煩。」

這裏「敗亡」是指被擄,埃及的前途只有完全敗亡,必被擄掠。這將成為各國可怕的警告。這裏不是只指法老王,而指埃及整體。這樣的風聲傳到埃及所不認識的各國,那時多民的心因埃及愁煩。愁煩是有「發怒」的涵義,可參照八章七節,「惹我發怒」。──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我使你敗亡 ...... 各國」:古譯本作「我將你擄到你所不認識的各國」。──《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9~10為埃及的文化藝術和榮華富貴羡慕不已的列邦,耳聞埃及被滅的消息,極其慌恐。而那些全然不認識埃及的國家,聽到這個消息,也懼怕這種下場會不會臨到自己。掄我的刀: 用修辭手法表達了對法老的審判,強調審判的猛烈和殘酷。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0「我在許多國民和君王面前向你掄我的刀,國民就必因你驚奇,君王也必因你極其恐慌。在你僕倒的日子,他們各人為自己的性命時刻戰兢。

再提許多國民,耶利米書十五章十四節,十六章十三節,十七章四節以及廿二章廿八節,「在你所不認識的地」,原是指以色列人被擄,現在埃及會遭同樣的命運。「我的刀」在下節就說明這是巴比倫王的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二11「主耶和華如此說:巴比倫王的刀必臨到你。」

 

【結三十二11~16巴比倫王的刀:神利用殘暴的巴比倫軍隊來懲罰埃及的驕傲。──《串珠聖經註釋》

         驕傲的埃及將會被巴比倫王所滅亡。遭到毀滅的範圍極廣,包括埃及的軍事(12),領袖階層(13),經濟(15)。這也預示末後的日子,神的審判將臨到整個領域,包括人類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方面。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2「我必藉勇士的刀使你的眾民僕倒,這勇士都是列國中強暴的;他們必使埃及的驕傲歸於無有,埃及的眾民必被滅絕。」

 

【結三十二13「我必從埃及多水旁除滅所有的走獸,人腳獸蹄必不再攪渾這水。」

多水是指尼羅河,埃及必變為荒廢之地,人民被擄,走獸也都滅絕(廿九1112)。所以河水不再被攪渾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埃及多水」:可能指埃及眾多的河流和運河。──《串珠聖經註釋》

         我必從埃及多水旁除滅所有的走獸: “走獸”指專事暴虐和不義的埃及領袖。“多水”指埃及的繁榮之源——尼羅河。本節是指神要剪除那些不義的權貴,使他們無法再濫用權力搜刮民脂。自古以來,神必審判那些濫用權力欺壓百姓,褻瀆神的領導者。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4「那時,我必使埃及河澄清,江河像油緩流。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江河像油緩流,是有神話的背景。在烏格理的文獻中,巴力在夢中看見天上降下油來,使河流有蜜。這也是一種樂園豐盛的情景。但是此處描寫的適得其反,因為江河的緩流,沒有漲溢,沒有灌溉,沒有豐收。──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油” 。意思是河水無人攪擾(因死亡或被擄而荒涼),或河水平靜(和平),象徵埃及的繁榮。──《雷氏研讀本》

         「使埃及河澄清」:指埃及地荒廢淒涼,人煙斷絕,再無人腳、獸蹄攪渾河水。

          「像油緩流」:平靜如一池滑油。──《串珠聖經註釋》

         江河像油緩流: 對這句話,可作以下三方面解釋:①埃及所要得到的平安:就像渾濁的污水沉澱下來之後,就變成清水一樣,當那些濫用權力欺壓百姓與列國的埃及領袖被剪除之後,埃及將複得平安;②彌賽亞時代的祝福:意味著埃及也將參與到新約時代福音之福份中;③末世論性的和平:聖經多處用“奔流的江河”來比喻神國度的平安和喜樂(65:9;7:38;22:1)。因此,本文是指神國度的永恆和平,它將會在撒但的勢力被毀後降臨。 ──《聖經精讀本》

         必使埃及河澄清。直譯是“使他們的水下沉”,指使水沉澱變清。七十士譯本為“使他們的水安靜”。走獸不再用腳攪渾那水(見第13節)。換一句話說,埃及人生活的忙碌場面將會消失。

         像油。即“平穩地”;不受人和動物攪擾。──《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14 江河像油流動】水中的污泥沉澱到河底之後,河水澄清平靜地如油流動(和合本:「緩流」)。烏加列的巴力文獻中也有類似的用語(「天降油如雨」)。在該處和在聖經的其他經文,這話都是富庶的形象。反之,在本節如油流動卻是它不受干擾之故,但不受干擾的原因,卻是因為地已荒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15「我使埃及地變為荒廢淒涼,這地缺少從前所充滿的,又擊殺其中一切的居民。那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歷史的演變及自然界的蛻變都是為了宣告耶和華在世界的作為。──《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16人必用這哀歌去哀哭,列國的女子為埃及和她的群眾,也必以此悲哀。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列國職業的送葬者一樣,會為埃及的滅亡而慟哭。──《雷氏研讀本》

         結語附錄。

          「列國的女子」:一些以哀慟為專業的婦女,常被雇用為喪禮的哀慟者。──《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17「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原文不注明月分,可能指主前五八五年四月至五八四年三月之間。那時耶京已陷落,巴比倫軍隊已不受掣肘,可暢然進攻埃及,因此埃及淪亡的時日已近。──《串珠聖經注釋》

         這時仍是主前585年(比較三十二1)。──《啟導本註釋》

 

【結三十二17 年代小注】這日期是主前五八五年三月十七日,即三十二章1節的日期之後兩個星期。──《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17-18照計算,日期應為五八五年四月一日,那時在耶路撒冷淪亡之後,巴比倫王現在可自由將軍力集中於埃及,施以攻擊,猶大也正在叛變之中(本書十七章)。

人子再受命向埃及作哀歌,哀歌是形式,而哀號是實際表達的情緒。「下坑」在本書多次提及,這是耶和華的作為,將他們帶下去。這好似列國中的強暴人(廿八7),帶凓鋒利的刀劍,先知的話使他們無法存留,必須下到陰間,下到深坑,完全毀滅。

有名之國就是十七章廿三節「高處」,原為象徵埃及強盛勢力的香柏樹。此處也指埃及以外的列強,他們都將有同樣的命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二17~21對埃及百姓和勇士的哀歌: 是本文17-32節的六個哀歌中的第一個。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7~32“十五日”。比第1節遲兩個星期。生動地描述陰間(“坑”,18,24,25,29,30節)的景況。其它列國都在那裏歡迎埃及:“亞述”(22節);“以攔”,在亞洲西南部曾是一個強大的勢力,但被波斯同化了(24,25節);“米設”和“土巴”(26節)是西北部的強國(參看三八2,3);關於“以東”(29節),參看俄巴底亞書的簡介。法老知道埃及不是惟一進入陰間的帝國,他會感到安慰(31節)!──《雷氏研讀本》

         論埃及的第七篇預言:陰間群惡會。埃及下入陰間後,在那裡遇見從前列強,包括亞述、以攔、米設、土巴、以東、西頓。列強因在世作惡多端(「曾在人之地使人驚恐」),現在都遭同樣的命運:打入陰間,再也不為人所聞問(「與下坑的人一同當羞辱」);埃及也逃不過這個命運。此段經文不可視為聖經有關陰間的啟示,作者是借用上古近東所流行的觀念來描寫列邦的收場。──《串珠聖經註釋》

         是最後一段關於埃及的預言。本文由六個哀歌組成,:①對埃及百姓與勇士的哀歌(17-21);②亞述的滅亡(22,23);③以攔的滅亡(24,25);④米設和土巴的滅亡(26-28);⑤以東和西頓的滅亡(29,30);⑥預言法老也將遭受與他們相同的滅亡(31,32)。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18人子啊,你要為埃及群眾哀號,又要將埃及和有名之國的女子,並下坑的人一同扔到陰府去。」

         「有名之國的女子」:即「眾強國的百姓」;有學者認是指哭喪的婦女(參16),並將「又要將 ...... 到陰去」譯作「你和眾強國的婦女要把她和下坑的人一同交到陰府去」。──《串珠聖經注釋》

         有名之國的女子: 指埃及眾多殖民地或同盟國的百姓。 下坑的人: 是埃及滅亡之前,就已去世的埃及百姓或列國之民。強調埃及將會驟然滅亡。其結局也將極其可怕。 ──《聖經精讀本》

         she'ol)。見第21節注釋。指地球的低窪地帶(見結31:15注釋)。關於用she'ol 比作喻死亡之地,見箴15:11注釋。

<syncBible ref=32:18>

結三十二18  埃及人怎樣看待死亡?】希伯來人認為所有人死後都還有生命,而且有好有壞。埃及人對死後的生命有他們自己的看法(金字塔就是為讓法老在另一種生命中過得舒適而建造的)。以西結的信息說,邪惡的國家已經給扔到“陰府”,埃及的命運就是這樣。這裡所用詞句的詩意要勝過其教義(參伯24:19;詩16:10;賽38:10和太25:46的註釋)。這一信息在提醒我們,任何想控制自己的未來及死後的生命卻忽視神的人,都極之愚蠢。──《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19你埃及的美麗勝過誰呢?你下去與未受割禮的人一同躺臥吧!」

埃及常為她自身的美麗驕傲,美麗指他們權勢的強盛。也指他們物質的豐富。未受割禮的如非利士人,在巴勒士坦的其他國家,必被毀滅,而埃及與他們將受同樣命運的支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你下去與未受割禮的人一同躺臥」:這個咒詛包含著羞辱之意。在陰府中似乎分開有榮譽與羞辱的地方,下文題及的各國都屬羞辱之地,充滿玷污的意味。

         「未受割禮」:未被潔淨。──《串珠聖經註釋》

         你埃及的美麗勝過誰呢: 神斥責埃及虛妄的驕傲,指出埃及的輝煌與周邊國家沒有分別。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20他們必在被殺的人中僕倒。他被交給刀劍,要把他和他的群眾拉去。」

         原意不詳,可能指埃及人必在列強中僕倒,一起被處置。──《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20-21戰爭的刀劍,使許多兵士倒在沙場。埃及戰敗的慘狀必是這樣。埃及王法老和他的群眾都被拉去擄去,埃及的敗亡是必然有的事。

這些勇士說話,無非是見證歷史的實況,埃及的命運已經成為事實,與被殺的,未受割禮的同埋,這雙重的描述,是強調埃及王及浛眾都是不潔的,羞恥的,也都是悲慘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三十二21「強盛的勇士,要在陰間對埃及王和幫助他的說話:他們是未受割禮被殺的人,已經下去,躺臥不動。

         強盛的勇士: 死於法老之前的外邦暴君和其黨羽(31:11)。幫助他的: 誓死為法老爭戰的法老軍兵。 ──《聖經精讀本》

       說話。在比喻中各個民族都一同躺在陰間交談。關於這個比喻的另一種預言性用法,見賽14:4,15-19“巴比倫王”的注釋。

         埃及王。指國王時用陽性代詞。指王國時用陰性代詞。

         陰間she'ol)。見結31:15注釋。

 

【結三十二2122 亞述和他的眾民都在陰間】第二十二至三十章所列的國家都遭受了相當大的破壞。以西結心中所想的大概是主前六世紀末亞述帝國終於潰敗滅亡的事蹟。其軍隊大概是在迦基米施之役被徹底摧毀,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在該場戰役中大敗埃及(大概還有亞述)。本節的意象描述亞述在死人的居所──陰間──的末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2亞述和他的眾民都在那裡,他民的墳墓在他四圍,他們都是被殺倒在刀下的。」

       亞述。一個古老的國家(見創10:11注釋)。尼尼微的陷落是在西元前612年。百姓記憶猶新。──《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22~23亞述僅在巴比倫之前的強權,卻因兇暴而淪亡。在以賽亞書(十13起)的預言中,他們的殘暴必受應得的報應。這些兇暴的勇士都是在戰場上陣亡的,被刀劍所殺。亞述的墳墓都是在坑中極深之處,正如以賽亞書十四章十五節。這些都是君王貴族,不僅兵士死得悲慘,連首領們也遭受同樣的命運。

亞述的敗亡,對世界的影響實在巨大,尤其那些迷信武力,依附權勢的,看到這種情形感到驚恐,震驚與恐懼,他們不知怎樣等候未來的命運將臨到他們。他們現在雖還在活人之地,但不久必到深坑。──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論亞述的葬身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第二首哀歌,回顧了已被巴比倫所毀滅的亞述(31:10-14)。亞述曾一時擁有最高權力,卻因殘暴的行為和驕傲,受到神的審判而滅亡(31:14)。這曉諭我們,驕傲殘忍的世俗政權,必受到歷史的掌管者神的嚴厲審判(2:4-8)。 坑中極深之處:  意指亞述將落到最悲慘而令人羞愧的下場,這與亞述昔日所擁有的榮耀相比。貪戀世界的福樂,會犯下更多的罪,也必因此受到神更重的刑罰(林後5:10)。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23「他們的墳墓在坑中極深之處,他的眾民在他墳墓的四圍,都是被殺倒在刀下的,他們曾在活人之地使人驚恐。」

 

【結三十二24以攔也在那裡,他的群眾在他墳墓的四圍,都是被殺倒在刀下,

         “以攔”:西亞一大古國,後來併入波斯版圖。──《啟導本註釋》

 

【結三十二24 以攔】以攔是伊朗西南部(現稱胡齊斯坦省〔Khuzistan〕)的重要國家。其首要城市書珊有極悠久的歷史,主前第三千年紀初葉,已經在蘇美和原始以攔文的記錄中提及。以攔於主前七世紀末被亞述所摧殘。尼布甲尼撒於主前五九六年侵略此地,主前六世紀稍後時被瑪代波斯所接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4~25以攔為巴比倫的東鄰,首都是書珊。其地理環境還未有學者很多的研究。根據亞述的史記,在主前第七世紀的四十年代,亞述與以攔為奪強權,爭奪甚久。亞述王征服以攔以後,掠奪了不少擄物。先知耶利米曾論以攔,時間是在西底家王的初期(四十九34-39),以攔日後竟使新巴比倫勢力傾倒。以西結此處是論以攔當時的情況,必下陰間,與未受割禮的在一起,說明不潔與羞辱。

以攔的兇暴,甚至攻入巴比倫領域之內,可見這國的強悍是令人驚恐的。以攔在亞述之後,事實上,她是在六五○年被亞述征服,以後才再興起,成為巴比倫的威脅。這裏所預言的,只指她受亞述的轄制,也曾下去陰間,受苦受羞辱,使世人驚恐。──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論以攔。

         這地位於巴比倫東面,曾是一個強國,後歸順亞述。在陰府中以攔與亞述同一命運。──《串珠聖經註釋》

         是第三首哀歌,敘述了以攔的悲劇。以攔位於巴比倫東部,底格裡斯河邊岸,屬於閃族(10:22),是好戰且征服欲極強的民族。他們曾經稱霸世界,攻打巴比倫而使它成為附庸城邑(B.C.1160),並在帝國各地建立了他們的神殿。B.C.1130左右,尼布甲尼撒一世突然攻陷了首都書珊,從此就受巴比倫的統治。B.C.640,被亞述的巴尼帕徹底殲滅,以攔歷史就此終結。未受割禮: 舊約時代以色列人作為與神立約的記號,也作為潔淨身體的標誌,行了割禮(17:10-14)。割禮表示宗教上的優越感,他們排斥未受割禮的希臘人或非利士人,稱他們為“未受割禮的”卑賤民族(14:3;15:18;撒上14:6;17:26;15:1)。因此,這句話意味著他們被神離棄了(17:9-14)。 ──《聖經精讀本》

<syncBible ref=32:24-26>

結三十二24-26  除了埃及、亞述,受到神審判的還有──】以攔是位於亞述東部地區的民族,他的勇士兇猛強悍。他們被尼布甲尼撒所征服,最後又復興並成為波斯的一部分。米設和土巴位於小亞細亞的東部,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中部。在第3839章中,他們被描述為歌革的盟國。歌革是聯盟的首領王子。他們都被列入邪惡國家的名單之中,並因與神的百姓爭戰受到了審判。──《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25「人給他和他的群眾在被殺的人中設立床榻。他民的墳墓在他四圍,他們都是未受割禮被刀殺的,他們曾在活人之地使人驚恐,並且與下坑的人一同擔當羞辱。以攔已經放在被殺的人中。」

 

【結三十二26米設、土巴和他們的群眾都在那裡。他民的墳墓在他四圍,他們都是未受割禮被刀殺的,他們曾在活人之地使人驚恐。」

米設、土巴這兩個名常連在一起,在詩篇一二○五節只提米設。地點是在小亞西亞,受西古提人攻擊。在亞述的歷史後期,米設、土巴仍是威脅的力量,造成極大的危害。以西結也許指米設、土巴,為北方危險的勢力,但是當時已經是淪亡了,好似埋葬在墳墓裏一樣。──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米設、土巴”:見二十七13注。──《啟導本註釋》

       米設。即古典文獻中的Moshians,亞述銘文中的Mushku(見創10:2注釋)。

         土巴。即希羅多德筆下的Tibarenians 和亞述銘文中的Tabalaeans(見創10:2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26 米設、土巴】主後八世紀末這兩個安那托利亞的王國相繼被內戰所蹂躪,被亞述王撒珥根二世所征服,又被俄羅斯南部的辛梅裡人所侵略。可惜這兩國從主前七世紀至主前六世紀初的歷史,極少留存至今。學者相信辛梅裡戰爭結束之後,它被裡底亞所吞併。

  主前五八五年春季裡底亞與瑪代爆發戰爭(見上文第1節的年代小注,以及三十八1的注釋)。到了波斯時代,這兩個國家再以個別種族的身分出現。亞述人分別稱他們為穆什庫(安那托利亞中部)和塔巴珥(安那托利亞東部);希羅多德則稱之為莫斯希和提巴雷奈(Tibarenoi;兩者都是波斯帝國的附庸)。主前八世紀末的穆什庫王名叫米塔,在希臘文獻中就是能夠點物成金的米達斯王。他位於戈爾迪昂的陵墓已經被學者確認挖掘。──《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6~28第四首哀歌,陳述了米設和土巴的結局。據聖經記載米設是雅弗的兒子(10:2;代上1:5);但據亞述國的記載。當撒珥滾作亞述王時,米設和土巴較強盛,與推羅等頻繁交易,但在B.C.696毀滅。B.C.9-8世紀,小亞西亞是重要的政治要地,土巴屬於這個地區。土巴曾以冶金術著稱,後被亞述的撒珥滾王所滅。骨頭上有本身的罪孽: 意指米設和土巴人是因自己所行的罪孽而死(14:18,19)。它也提醒今天的聖徒,將來在神的白色大寶座面前審判(20:11),各人是“按著他所行的”(林後5:10)。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27「他們不得與那未受割禮僕倒的勇士一同躺臥。這些勇士帶著兵器下陰間,頭枕刀劍,骨頭上有本身的罪孽,他們曾在活人之地使勇士驚恐。」

勇士原有形容詞:「古時」。古時的勇士就是創世記所描述的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六4)。那些人既有聲望,就必有尊榮,甚至埋葬也極為講究,但這樣的尊榮,卻不是以攔人可以享受。軍人厚葬,有兵器刀劍一同陪葬。「罪孽」(WNTM)是原文,但有人將這字改為「盾牌」(SNTM),有盾牌擺在他的骨頭上,似甚為合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勇士」:或指古代的英雄偉人(參創6:4; 13:33),他們死時得享榮譽的葬禮,全副武裝地躺在陰間。

          「他們曾在活人之地使勇士驚恐」:原文或作「因為勇士的驚嚇(籠罩)著活人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28法老啊,你必在未受割禮的人中敗壞,與那些被殺的人一同躺臥。」

         埃及也逃不過這個下場。──《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29以東也在那裡。他君王和一切首領雖然仗著勢力,還是放在被殺的人中,他們必與未受割禮的和下坑的人一同躺臥。」

以東當然不能與那些強國比較,但是他們仗勢欺人,仗的勢就是巴比倫。他們雖有受割禮的習俗,卻仍與未受割禮的人並列,也必遭羞辱,因為他們最後的結局是下坑躺臥,埋葬而毀滅了。這裏只提到君王與首領,沒有提到浛眾,尊貴者尚且羞辱,更不必提一般的平民。──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以東。見結25:12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三十二29 以東】以東說的是閃族語言,他們是猶大的鄰邦,其國土位於死海的東面和南面。主前八世紀時,以東落入亞述的控制之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年在位)的年表提到過這件事。直至一個世紀後亞述巴尼帕駕崩時,以東仍在亞述統治之下。在這期間以東人經常被徵召到亞述軍中,因此在年表中經常出現。

  在巴比倫時代,以東顯然是這個龐大帝國的支持者,但並無經外記錄支援這一點。以東很可能於主前六○五年接受了尼布甲尼撒的統治。雖然有些猶大難民在此找到安身之處,耶路撒冷被毀之時,以東顯然是袖手旁觀(見:詩一三七7;俄11)。

  主前五九四年巴比倫攻打亞捫和摩押的戰事似乎對以東也沒有什麼影響。截至主前五五二年拿波尼度的戰役為止,他們很可能一直絲毫無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29~31以東也在那裡。他君王和一切首領雖然仗著勢力,還是放在被殺的人中,他們是第五首哀歌,敘述了以東和西頓的結局。以東是以掃的後裔,他們拜偶像,且好戰而勇猛驕傲(25:12-14;代下25:14;49:16)。西頓位於推羅北部(10:15,19),他們時常欺壓以色列子孫(10:12),將他們賣給希臘人(3:4-6)。但是,他們只依靠自己的財富和力量,最終受到了神的公義審判。若有人依靠一時的財富和力量,他就是極其愚拙的人(11:4)。 北方的眾王子: “北方”是巴勒斯坦北部所有官長,指亞述、以攔、推羅、西頓等。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都屬於先進國家。但是,他們卻因著富貴和權力自高自大起來,且專門作惡,終於惹動神的審判而毀滅。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30在那裡,有北方的眾王子和一切西頓人都與被殺的人下去。他們雖然仗著勢力使人驚恐,還是蒙羞。他們未受割禮,和被刀殺的一同躺臥,與下坑的人一同擔當羞辱。」

北方的王子就是那裏的首領。「王子」一詞可能是借用亞甲文(nasiku)。由於阿拉伯文 nasaka 字根相同,可能是同一字源,原意為獻祭,那麼首領與獻祭有關,很可能是祭司。

這裏特別提出西頓人是該地的居民。所以「北方」也許只是巴勒士坦的北方而言。蒙羞曾在十六章五十二、六十三節以及卅六章卅二節,是指死後埋葬,極為草率,沒有哀榮。──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西頓及北方的首領也難逃厄運。──《串珠聖經註釋》

       北方的眾王子。可能指亞蘭的眾首領。

         西頓人。常常泛指腓尼基人。關於腓尼基人,特別是西頓人的起源,見創10:15,18注釋。──《SDA聖經注釋

         “北方的眾王子”大概是腓尼基城巿國家的王子。──《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30 北方的眾王子】北方的眾王子最有可能是亞蘭的統治者或酋長。以色列和猶大的北面有好幾個與他們為敵的亞蘭王國。最大一個以大馬色為中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三十二31法老看見他們,便為他被殺的軍隊受安慰。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當法老看見有其他帝國淪落陰府時,心中至少獲得一絲淒然的安慰。──《串珠聖經註釋》

 

【結三十二31~32至今以來,神審判了諸多列邦,本文告訴我們,神也將審判法老和其官長。埃及王法老因受到神的審判而下地獄,在那裡他將見已身在陰間的其它諸王,從而得到安慰和共鳴。由此可知,神必懲罰那些以世界強國自居,驕傲地侵辱弱者,專事不義之輩(6:13-17)。 使人驚恐: 神曾經使用法老審判了惡人。但是他卻忘記了自己的本分,將被造的人高舉到神的位置,從而受到了神的審判。神喜悅謙卑之人,而敗壞驕傲的人(16:18)。 ──《聖經精讀本》

 

【結三十二32「我任憑法老在活人之地使人驚恐,法老和他的群眾必放在未受割禮和被殺的人中。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結三十二32 <syncBible ref=32:32>巴比倫何以沒有出現在受審的國家之列?】

    讀了以西結對外國發出的審判預言,我們也許會奇怪地問:他是否盲目地向本民族效忠呢?其實以西結只在神給他信息的時候說話(27)。而且,神的百姓犯了罪同神的敵人犯了罪所受到的懲罰是一樣的。但如果巴比倫是神的敵人,為甚麼在以西結所說的審判中沒提到呢?這也許有幾方面的原因:(1)神要增強被擄的人同巴比倫之間的合作精神,以便保守自己的百姓。(2)神仍要用巴比倫來煉淨百姓。(3)神要使用但以理這位巴比倫高層中有權力的官員,吸引巴比倫人歸向自己。──《靈修版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32章)】

 1 留意「我必 ...... 」、「我使 ...... 」等詞文中出現的次數。這個「我」指誰?神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扮演什麽角色?神的王權遍及什麽地方?參32節。這與保羅在羅馬書13:1-2所說的什麽關係?

 2 2節把埃及的「從前」和「現在」作一對比,17-32節則把埃及與其他衰落了的國家相提並論。若你眼見世上霸權得逞,心中憤憤不平時,這章經文可給你什麽安慰和警惕?

 ──《串珠聖經註釋》

<syncBible ref=32>

結三十二  這已是論埃及的第六個預言──】這個預言是在耶路撒冷遭毀滅的消息傳到巴比倫後兩個月,由以西結於公元前586年發出的。以西結對許多邪惡的國家發出了審判的預言。這些預言有其積極的目的:它們顯明了邪惡會不斷地被戰勝,所有的罪惡終有一天將被神清除,人間將變成合神心意的完美地方。這些預言也在警告百姓說,惟有神在掌管主權。就是法老這樣權勢極大的統治者,也要倒在神的面前。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以下。──《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