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四十章拾穗

 

【結四十1「我們被擄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後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華的靈(原文作)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帶到以色列地。」

這裏供給兩個日期,被擄之年計算,可謂本書大多日期計算的方法。被擄是指主前五九七年約雅斤在位的時候。他自己被擄去(可參閱一2,卅三21)。耶路撒冷城攻破是在五八七年。因此這應是五七三年。

正在年初,這是其他經文所闕如的。月之初十,計算起來應為西曆四月十九日左右,其實此處並未說明月份,正如卅二章十七節(十二月只是中譯文說明)。這裏大概是指第一個月。又在廿六章一節也無月份(中文指明為十一月)。這裏一月事實是七月,是第七個月,為一年的開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日期是主前573年四月。──《雷氏研讀本》

         時間應是主前五七二年四月,但不能完全確實。──《串珠聖經註釋》

         這時是在主前573年。本書末後九章(四十~四十八章(,在解釋上最少有五種:1,描寫所羅門王的聖殿未被毀滅時的光景。2,主前六世紀以色列民重建的聖殿。3,描寫一座未曾有過的理想聖殿。4,描繪教會和所蒙愛的特別福氣。5,是千禧年國中的聖殿。

但由於本書屬啟示文學,甚難依字面來作具體解釋,應側重經文傳達的信息。聖殿為神在人間的居所,是神和祂的百姓同在的標誌。當年聖殿為以民的邪惡行為所汙,神從他們中間離開(八~十一章),將來神復興以色列時,祂的榮耀也要重臨,聖殿重建是這重臨的表徵。

以西結在異象中得見新殿,並得到神關於殿中侍奉體制的規劃,所著重的是以民今後的生活應該恢復以敬拜神為中心,神才會與他們永遠同在,並賜厚福,獲享和平。──《啟導本註釋》

         被擄掠第二十五年: 是陽曆的B.C.5733,4月份。若說以西結蒙神呼召是在B.C.593(1:1),時光已流逝了20年。 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  以色列宗教曆的第一個月即亞筆月初十日,是民間曆的710日。這一天是以色列百姓為紀念出埃及預備逾越節的那一天(12:3)。同時,這一天是他們勝利進入應許之地迦南地的激動人心之日(4:19)。所以,以色列民中沒有一人不知這一天。 ──《聖經精讀本》

         二十五年。如果這裡的計年方式與全書一樣的話,那顯然指約雅斤被擄二十五年(見結1:2注釋)。本節的“我們”(如結33:21)說明以西結是和約雅斤一同被俘的。

         年初ro'sh hashshanah)。ro'sh 有時譯為“首先”,所以有些人認為這是指一月份,即尼散月。如果這樣,那就是西元前5734月,或西元前5724月(取決於以西結採用的是春季年曆,還是秋季年曆)。但如果以西結指的是年初,並按照始於七月(提市黎月)的猶太民用歷來計算被擄,那就是57310月的贖罪日(見第572頁)。值得注意的是,ro'sh hashshanah 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猶太人至今仍用它指提市黎月一日,即元旦。但這並不能證明當時也是這個意思。所提到的是初十,而不是初一。

         十四年。約雅斤被擄第25年就是耶路撒冷陷落第14年,符合上一段所提到的三個可能的日期。──《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 一月初十日】這個時節稱為「一年之首」(和合本:「年初」),與亞喀得語的用法相似。這個異象的發生日期是被擄之後第二十五年的尼散月十日,即主前五七三年四月二十八日。按照以色列人的曆法,這是逾越節活動開始的時候。羊羔要在今日挑選,在十四日屠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1~4聖殿山上見異象:先知被提到高山上見異象,有一人領他參觀殿宇的建築。(參啟21:10-15)──《串珠聖經註釋》

         用序言的形式論到以西結見異象的時間和地點。在異象 中手拿量度之竿的人帶領以西結觀看了新聖殿。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1~20本文具體地記錄了關於新聖殿的異象:內容如下:①序言(40:1-4);②聖殿外院和三個門(40:5-27);③聖殿內院和三個門(40:28-47);④聖殿建築結構(40:48-41:26);⑤聖殿內院的房子(42:1-20);⑥神的榮耀充滿聖殿(43:1-12);⑦祭壇(43:13-27)。本文詳細記述聖殿的結構,是為要使以色列作百姓恢復作為選民的聖潔,就像聖殿聖潔一樣 ;也是為要使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俘虜能夠確信必歸回故土;同時,也堅信必然能夠重新建聖殿並與神聯合。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1~35記錄本書最後9章的時間,要比其他部分晚幾年。但本文傳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時與1-39章中的教訓也較協調。尤其本書的特點是始於異象,也終於異象。在1-3章中,以西結看到神察看在被擄之地倍受痛苦的子民;40-48章中他見到神與歸回故土而重建城邑的百姓同在。在最後的部分描述了神的榮耀重新回到重建的聖殿(43:5),這與聖殿的墮落及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的異象(8:1-11:25)形成對比。有些學者主張本書是編匯成冊的,而本文則是添加在以西結末尾的獨立文書。而事實上,本文是本書真正意義上的高潮和結論。很多釋經家對本文的解釋均為不同:①字面解釋法:認為以西結所見到的異象將按文字之意成就。但在歷史上,聖殿從未按此處的藍圖那樣得以重建,故此,此觀點沒有說服力;②象徵性解釋法:認為以西結異象中的聖殿象徵將要出現在新約時代的基督耶穌的教會。作為象徵神所臨格的場所,聖殿預表著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耶穌。雖然這說法非常出色,但此觀點的難題在於無視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象;③默示性解釋法:這種觀點與解釋舊約其他書卷的方法一致,其特點就是對數位採用象徵性解釋法,而對整體異象則以未來性的視角予以解釋。此解釋法認為本文的異像是關於彌賽亞時代到來的預言。最具有說服力的觀點似乎是③的解釋,因為關於聖殿的異象實際上在訴說神的顯現降臨及對立約百姓的彌賽亞時代的祝福。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2「在 神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邊有仿佛一座城建立。」

至高的山上,照本書二十章四十節,以色列高處的山是聖山(廿40),當指耶路撒冷的城與聖殿山。

聖殿是建造在山的南邊,彷彿一座城,因為聖殿的山上原看不見耶路撒冷城。事實上,耶城確在聖殿之南。聖殿為甚麼像城?因為聖殿照此處所描繪的,是有圍牆,好似城牆一般,可見其規模之大,工程巨集偉,在內工作的人似有特別的權利,令人深羨。──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神再次在異象中把以西結領到耶路撒冷(八13)。──《雷氏研讀本》

         「至高的山上」:也許指錫安山,但這裡更可能指理想中的耶和華之山,這在眾山中最高(參詩48:2; 2:2) , 從中流出樂園的泉源(結47; 14:8) , 預表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主宰,這裡變成了萬民流歸的世界中心(參結38:12)。──《串珠聖經註釋》

         至高的山: 指蒙神呼召的人聚集的聖潔之山——錫安山(2:32;12:22)。錫安原指基遍和推羅貝溫穀之間以峭壁聳立的山頂,後來用以指位於耶路撒冷東南部的“大衛城邑”(王上8:1;代下5:2)。再後來指整個耶路撒冷(10:24)。 仿佛一座城:  意指可與城相比的大聖殿。 ──《聖經精讀本》

         至高的山。先知被安置在一個制高點上,好從有利的角度觀察異象的細節。

         在山上的KJV版為 “在山邊”。

         仿佛一座城。聖殿及其庭院有圍牆,就像是一座城。關於其大小,見第5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3「他帶我到那裡,見有一人,顏色(原文作形狀)如銅,手拿麻繩和量度的竿,站在門口。」

先知在異象中所看見的,一個人必是靈界中的,因為他的容貌像銅,必有屬天的身分,在一章七節可資說明。這人手中握有兩種量器,一種是麻繩,似為量度面積廣大之處。另一種是竿,為量短小的窄處。撒迦利亞書二章五節的準繩是屬前者。照五節,一竿為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於是一竿也自成一單位。這位站在門口,是為量度,可見量度是從城門口量起。──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有一人”。顯然是耶和華的使者(即耶和華自己;四四2,5)。“麻繩”。量度較長的地方。“量度的竿”。量度較短的地方。──《雷氏研讀本》

         「麻繩」:用以量度長距離。

          「竿」:用以量度短離。──《串珠聖經註釋》

         “顏色如銅”指這個人是天上靈體;他可能是神子親自向人顯現(四十四2,5)。“麻繩”和“竿”是一長一短兩種量度工具。──《啟導本註釋》

         一人。沒有說明是誰。

         顏色如銅: 指天使。在聖經中,銅象徵堅固、確實(15:20)及神的公義和審判等。在此暗示了天使的超自然的特性。 麻繩和量度的竿:  如同木匠隨身攜帶準繩和尺子一樣,天使拿麻繩和量度的竿。“麻繩”可用來量較長的空間,主要用來測量長度。“量度的竿”是量較短的空間,通常用它來量城牆的高度。“量度”是為了聖潔的目的而“分別”的意思。 ──《聖經精讀本》

         麻繩。用來量大的尺寸(見結47:3)。

         量度的竿。見啟11:121:15。用來量小的尺寸(見結40:5注釋)。──《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3 麻繩和量度的竿】麻繩可能類似撒迦利亞書二17中用來量度耶路撒冷的準繩。這種繩子似乎是在量度極長距離之時使用。量度的竿則用作量度短距離。部分學者辯稱蘇美城市吾珥的吾珥南模石碑(Stele of Ur-Nammu)也有類似的圖畫。──《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40:3-4>

結四3-4  這個人是誰?】也許這不是一個人,也許這是9111節中的天使,或者是位像他的人。有人說,那也許是基督,因為他跟以西結說話時,就像神一樣稱以西結為“人子”。──《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4「那人對我說: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並要放在心上。我帶你到這裡來,特為要指示你,凡你所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

 

【結四十5「我見殿四圍有牆,那人手拿量度的竿,長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他用竿量牆,厚一竿,高一竿。」

         有“牆”圍整個聖殿所在地。“一肘零一掌”。20.679英寸(52.5釐米)。“一竿”。10.3英尺(3米)。──《雷氏研讀本》

         外牆的式度。

          「肘」:這裡的肘是普通的肘再加一掌的長度,即約五十二公分(二十英寸半)。這樣,外牆的厚度和高度均是三公尺(十英尺左右)。牆將聖殿環繞,牆內空地叫做外院。──《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人以“肘”為量度的單位,有兩種長度,一為這裡所說的較長的肘,約相等於51.8公分(20.4英寸);一為較短的肘,約相等於44.7公分(17.6英寸)。“一竿”約相等於3公尺。──《啟導本註釋》

         用竿量牆……高一竿: 一竿是六個宮廷肘,牆的厚度和高度都是約3.2m。牆起到了區分聖殿內外的作用。 ──《聖經精讀本》

         每肘是一肘零一掌。如果一肘按444.5毫米計算,再加上一掌(1/6肘),以西結的一肘就是518.6毫米。量度的竿是3.12米。

         用竿量牆,厚一竿。指庭院圍牆的厚度。──《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5 長肘與竿子的長度】標準的肘(六掌)估計長十七又五分之三吋,本節的長肘則是二十又二分之一吋。以西結所形容的竿子長六肘,即大約十呎。──《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syncBible ref=40:5>

結四5  經文中的長度是怎樣換算的?】一長肘約為50公分,一普通肘約為46公分。──《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5~16說明了新聖殿外院的東門。之所以從東門開始說明,是因為此門是出入聖殿之門,而且在聖殿構造上與至聖所正對面<緒論,聖殿剖面圖>,測量聖殿時使用的測量單位是肘(45.6m),比聖經中常用的肘長一掌心,是宮廷的肘(53.2m)。下圖是聖殿東門的平面圖。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5~27外院的架構與式度:使者帶領以西結進入東門,通往聖殿的外院。──《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6「他到了朝東的門,就上門的臺階,量門的這檻,寬一竿;又量門的那檻,寬一竿。」

門的臺階,在廿二節,記述登上七層臺階。廿六節再重復,可見這臺階共有七級,似可確定。所以量起門檻,有六肘的深度。五節所記的牆都以六肘為度,高與厚完全一樣,此處的門檻面積也相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東門的入口前有臺階,門檻的深度是一竿(即三公尺),上了

         臺階才是進口處,希伯來版本可能有抄寫的錯誤,七十士譯本

         作:「就上門的臺階、量門的檻,是一竿寬」。──《串珠聖經註釋》

       朝東的門。第6-16節描寫東門或門樓。這是主門,因為它面朝向聖殿的入口。沒有詳細描述,因為它的尺寸與北門和南門相同。

         臺階。聖殿的入口要比周圍的地面高。據推測,這個臺階像北門和南門一樣,有七級(見第2226節)。

         。從外面進去的入口。

         寬一竿。和圍牆的厚度一樣(第5節),即六肘;另一個門口寬肘十肘(第11節)。──《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6 東門的重要性】東門是耶和華榮光進殿的途徑(結四十三15)。神的榮耀離開聖殿時,所經的也是這門(十19)。古代近東的廟宇大都朝東建造,因此這門是最重要的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6~16這段描述寬大的“ 朝東的門”。通向聖殿外院的通道兩旁,每邊有三個“衛房”。 ──《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7「又有衛房,每房長一竿,寬一竿,相隔五肘。門檻,就是挨著向殿的廊門檻,寬一竿。」

房就是在走廊兩邊伸張的。在十節說,共有六間,每邊三個。「房」可能是外來語,為亞甲文的字源,原意為退隱(Recess),好似休息室。每房相隔五肘,但每房本身的面積又是長寬各六肘,十分均勻。

照四十四章十一節,這些休息室是為那些照管殿門,在殿中供職的僕役們使用的。所以譯為「房」也表達了詞意,因為那些僕役可謂聖殿的士,他們守聖殿的外圍,注意安全,不讓閒雜人進入,保持聖殿的聖潔與清靜,沒有嘈雜的聲音。──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東門往聖殿外院的通道上,每旁設有三個衛房。──《啟導本註釋》

         從聖殿外進入東門沿著走廊左右各有三個衛房。繼續往前走則會有向殿門洞,緊接著就是廊子。衛房:  這些屋子是四方型,是在聖殿警備的利未人所居住的,其面積可能只有今天的三平方米。 ──《聖經精讀本》

         衛房。據第10節,在每個中央通道的兩邊各有三個衛房。房間的面積約為10平方英尺。

         挨著。直譯是“從殿宇”,即“朝裡的”。可能指門樓通道另一端的門檻,通往廊子(第8節)。──《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7~16東門內的架構:一進門就可看到六間衛房(10)通道每邊各三間,每間的四方形,長寬均一竿,房與房間相隔五肘(7) , 每間房後有一小門供侍衛出入外院(即衛房門,13),衛房前堵有矮牆(即「展出的境界」,12)阻住人群進入衛房,侍衛也可在矮牆後觀察走廊行動。過了衛房,走廊通往一寬室(即「廊子」,8) , 通過寬室就進入了外院。寬室內設有小窗(即「窗櫺」,16)。──《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716 門的建築】這門的規模和設計顯出它在聖殿複合建築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門框的內側飾以棕葉,大概是與所羅門聖殿相似(王上六2936)。門中的防禦設施是為軍事而非宗教用途建築的。以西結書下文指出守門的是利未人,這些人負責守衛聖殿中的聖潔地方。門室(和合本:「衛房」)的整體設計是米吉多、夏瑣、基色等地的被擄前時代巴勒斯坦的典型。其規模遠比一般廟宇的為大。──《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716 門之大小與現存遺跡的比較】這建築物很明顯是個護衛房,其大小是五十肘乘二十五肘(86×43呎),聖經雖然沒有說明所羅門聖殿之護衛房(王上十四28)的大小,但兩者大致相當。與以色列現今已經出土的差不多二十個城門系統相比,這門比多數的都大。但、米吉多、拉吉三城之門的寬度介乎八十至一百呎之間(這門是43呎),超過大部分的城門。其他的門的平均寬度比較接近本段描述的門。然而這門的深度(86呎)卻比較大。拉吉最深層的城門之一的深度幾達八十二呎。至於門室的描述及尺寸,則與鐵器時代的一般城門相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8「他又量向殿門的廊子,寬一竿。」

       廊子。或“玄關”(英RSV版)。

       殿門。許多手稿和古版省略了本節第一句話,直接進入第9節:“寬一竿。又量門廊”。接受短經文的人認為這個殿門有一個廊子或玄關。接受長經文的人認為有兩個廊子。所以畫出的圖就不一樣。──《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8~9「廊子」照亞甲文的字源,原意為「前面」(Ellamu),這也是在「首先」(亞拉伯文為~awwalu)。廊子確是在聖殿建築物的前頭,首當其衝。從那裏可以通往寬大的門。牆柱形成一個入門的通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不少古卷及古譯本作「他又量廊,寬八肘 ...... 」。──《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9「又量門廊,寬八肘;牆柱厚二肘,那門的廊子向著殿。」

       八肘。約4.3米。究竟指從東到西的廊子,還是指從北到南的廊子,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門廊'elim)。“柱子”,或“側柱”。──《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0「東門洞有衛房,這旁三間,那旁三間,都是一樣的尺寸;這邊的柱子和那邊的柱子,也是一樣的尺寸。」

房一邊有三間,照希臘文譯本,每邊有六間。每間都隔開(7節),隔開之空間,在此處作「柱子」,因為柱子作為間隔。這也可能是指間隔的牆,甚至譯為「門牆」。有人認為這是每一衛房的圍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11「他量門口,寬十肘,長十三肘。」

門的長度指門樓,而門本身的幅度應另行計算,為十肘,可見入口為十分寬大,長度是引往門口的通道。──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十三肘」:這尺寸大概是指兩邊衛房之間的走廊最寬的地方。──《串珠聖經註釋》

       門口。即外面的門檻。

         長十三肘。這裡所量的尺寸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指門廊有屋頂的部份。也有人認為是指邊房之間的主通道,可能是沒有屋頂的。──《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2「衛房前展出的境界,這邊一肘,那邊一肘;衛房這邊六肘,那邊六肘。」

房前面還有些範圍,可能有若干區分的方法,使人容易識別的境界。這境界的範圍是固定的,有相等而且相同的尺寸,也許以欄杆或其他裝飾的設備,給予清楚的畫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13「又量門洞,從這衛房頂的後簷到那衛房頂的後簷,寬二十五肘,衛房門及閘相對。」

這些衛房似乎是相對的,因為門與門相對。而衛房的距離,是以房頂的後簷量度。這樣量法似較奇特。但是有人認為尺寸不是最重要的。這既是在異象之中,數字只有象徵的涵義。──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二十五肘」:大概是統計衛房、走廊、內牆的總寬度。──《串珠聖經註釋》

         這衛房……寬二十五肘: 從這衛房頂的屋簷到對面衛房頂的屋簷,其寬為二十五肘。牆寬(一肘)+衛房(六肘)+門洞(十一肘)+衛房(六肘)+牆寬(一肘)=二十五肘。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14「又量(原文作)廊子六十肘。(七十士譯本是二十肘)。牆柱外是院子,有廊為界,在門洞兩邊。」

         原文意思不詳,根據其他版本可兩種解釋:

   1 廊子(神院子圍著。)的寬度是二十肘;

   2 環繞各內牆的總長度,由門口直至面向院子的柱子(或廊子),是六十肘。──《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15「從大門口到內廊前,共五十肘。」

       五十肘。約26.3米。殿門的長是寬的兩倍(第13節)。有一份復原圖按一個廊子計算(見第8節注釋),所得到的總長度如下:外門檻6肘;三間6肘的衛房,共18肘;二個5肘的空間,共10肘;內院門檻6肘;廊子8肘;側柱2肘,總計為五50肘。另一份復原圖按二個廊子計算,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這些數位。──《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5-16門的長度,整體的計算,共有五十肘。在十六節沒有量度,卻有兩項細則。窗為透光的,使門內不致昏暗。門裏的柱上尚有雕鑿的花樣。

嚴緊的窗欞,原意為關緊的窗,可參照列王記上六章四節。亞蘭文譯本加一番解釋,認為緊閉的窗是緊閉的,只能在裏面開,向外開放得很有限,十分狹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16「衛房和門洞兩旁柱間並廊子,都有嚴緊的窗櫺,裡邊都有窗櫺,柱上有雕刻的棕樹。」

         「棕樹」:棕樹圖是殿柱上見的雕刻(參王上6:20, 32, 35)。──《串珠聖經註釋》

         棕樹: 象徵生命力、富足及榮耀,所以常用於聖殿的雕刻上(王上6:29-35)。聖徒亦當像棕樹一樣,為神使用從神領受的智慧、能力。 ──《聖經精讀本》

         嚴緊的窗櫺。直譯是“關閉的窗戶”,可能指格子型窗戶(見王上6:4注釋)。這些窗戶的精確位置不很清楚。

         棕樹。所羅門聖殿的雕刻也用了相似的裝飾(王上6:29,32)。──《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7「他帶我到外院,見院的四圍有鋪石地,鋪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間。」

         此句亦可譯為:“他帶我到外院,我就看見有此房子,又見院的四圍有鋪石地;鋪石地上有房子三十間。” ──《啟導本註釋》

         鋪石地: “鋪石地”的字面之意是“鋪路”或“鋪石”。指為了防塵用的鋪石道(代下7:3)。在這鋪石道上有三十間房,東、南、北方向各十間房子。這些房間可能是供祭司居住或給獻平安祭的百姓使用。 ──《聖經精讀本》

         外院。聖殿有兩個院子,內院和外院。

         鋪石地。指外院周圍的鋪石地。

         屋子三十間。沒有說明這些屋子的大小和位置。從對稱的角度來看,沒有聖殿建築的三邊可能各有十間。沒有說明這些屋子是成排建造的,還是單獨建造的。──《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7-18東門之外,在此處有清楚的描述。現在先知是出東門向北,要經過外院與內院,有新的量物可以敘述。在整個外院,都是鋪石地,且有屋子三十間。鋪石地的幅度與門的長度相等,為五十肘。──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17~19外院“有屋子三十間“。──《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1719 外院的描述和大小】本段加上四十二章6節的資料,顯示外院有一組房室,可能是宗教節目時供崇拜者用膳或聚會之用。這些房屋是有柱子的門廊。經文沒有提及房室的數目和大小。這區有一段加高的鋪石地,長約一百肘。譯作「鋪石地」的字眼很少在聖經出現。以斯帖記一6用這字形容鑲嵌了寶石的馬賽克鑲嵌畫石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17~27外院朝東,南,北都設有大門口。內院及殿從朝西的牆伸入外院。圍著內院三邊的外院闊度有一百肘(19)。環繞外院貼牆設有三十間屋子(17), 可能供利未人用 (參耶35:2)。 北門(20-23)及南門(24-27)的結構與東門(6-16)一樣。各門前的臺階原來有七級(22, 26)。──《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18「鋪石地,就是矮鋪石地在各門洞兩旁,以門洞的長短為度。」

       以門洞的長短。鋪石地似乎和殿門建築的長度一樣寬,約50肘(結40:15)。減去外牆的厚度六肘(第5節),剩下鋪石地的寬約44肘。

         矮鋪石地。這樣的表述可能為有別於較高的內院(結41:8)。──《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19「他從下門量到內院外,共寬一百肘,東面、北面都是如此。」

當他向北,東門就成為下門,再從外院到內院,通到內院,就高起來,距離是一百肘左右。這在廿三節及廿七節再行重複。下門也可譯為矮門,因為居於較低的位置,可見內院與外院二者高度不一。在卅一、卅四、卅七節,還有八級臺階,可通向內院。──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一百肘: 介紹了外院的規模。這是指下門洞即外院門洞到位於高處的內院門洞之間的距離是一百肘(53.2m)。 ──《聖經精讀本》

       一百肘。約51.8米。指從外院門內入口到內院門外入口的距離(見第2327節)。──《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20「他量外院朝北的門,長寬若干。」

         外院北門和南門(四十27),和東門的設計一樣。──《啟導本註釋》

 

【結四十20~21北門大致與第一門的尺寸一樣。第一門就是東門。這裏提到門洞的衛房,柱子與廊子也都一樣。但沒有提到門檻,與衛房前的境界。北門既與東門相同,不僅使整個面積相等地均勻與平衡,更可顯出其完美與規律,在整齊中有秀美。──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20~27“朝北”和“朝南”的門跟“朝東”的門類似。──《雷氏研讀本》

         介紹南門和北門。其規模與上述的東門相同,補充說明了有七個臺階(22)。也就是說,聖殿要比周圍的地勢略高一些。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2027 南北二門與東門相較的描述和大小】南北二門的特色與東門相同:都各有門室、門框、壁龕、門廊,和棕樹裝飾。三門的大小也都一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21「門洞的衛房,這旁三間,那旁三間。門洞的柱子和廊子與第一門的尺寸一樣。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22「其窗櫺和廊子,並雕刻的棕樹,與朝東的門尺寸一樣。登七層臺階上到這門,前面有廊子。」

 

【結四十22-23這裏仍是十六節的重複,因為在十六節提窗欞,並有雕刻的棕樹。但此處加上登七層臺階的進路,看來這不僅在北門,也在東門。在各門可能都是這樣,以求畫一。內院有門,與這北門相對。這在東門也是這樣,可見在設計上完全畫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23「內院有門與這門相對,北面、東面都是如此。他從這門量到那門,共一百肘。」

 

【結四十24「他帶我往南去,見朝南有門。又照先前的尺寸量門洞的柱子和廊子。」

 

【結四十24-25南門與東門、北門都一樣,是「照先前的尺寸」。所以這一切敘述都與前面相同,但是在門洞的却房每邊三間,卻沒有提及,未必沒有,只是沒有重複,看來仍會是相同的。

南門在此處是朝南有門,在第廿八節才提起南門。這只是敘述的巧妙,雖然這些尺寸似是千篇一律的,仍以完美為標準。──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25「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和先量的窗櫺一樣。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26「登七層臺階上到這門,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一棵,那邊一棵。」

 

【結四十26 雕刻的棕樹】棕樹不但美麗,更令人聯想到所羅門的聖殿(王上六2936)。這一類的裝飾在鐵器時代的巴勒斯坦十分常見,在廟宇的正面尤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26-27此處值得注意的是雕刻的棕樹,一邊一棵。在東門與北門,並未說明有兩棵,雖然在東門柱上雕刻的棕樹是多數字(16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27「內院朝南有門。從這門量到朝南的那門,共一百肘。」

 

【結四十27~47以西結穿過另一個大門進入內院,而內院是建於較高的平面上,他在那裏看見準備祭牲的設備(3943節)和一些特別為祭司而設的屋子(45,46節)。他描述通往內院的南(27,28節)、東(3234節)、北(3538節)各門。──《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28「他帶我從南門到內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南門。」

 

【結四十28~31內院仍與外院相同,這三門,即東門、北門與南門也都一樣,都照先前的尺寸。

內院是從南門而入,而面向著東門(32節)。此處聖殿有外院與內院之分,可能在外院只為一段的敬拜者,而內院才只為祭司。前文的敘述,臺階有七層,但此處有八層,可說是唯一不同之處。──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28~37說明了進入內院的三個門,此門與外院的三個門相對。兩者相隔一百肘。內院的地勢比外院又略高一些,從外院進入內院需要登八級臺階。以聖殿為中心,地勢不同的是內院的廊子朝著外院,臺階數多一層,8(22,26)。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2837 內院的門(以及沒有西門)】內院的門可說是外院之門的鏡像。內院在西面與外牆相接,在牆和殿之間另有建築物。這是沒有西門的原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28~47以西結進入聖殿的內院,在那裡有祭祀用具(四十3943)和祭司住的房子(四十4546)。──《啟導本註釋》

 

【結四十28~49內院的構及設備:由外院通往內院也必須經過往內院任何一個朝南、東、北的大門。門的設備與外院大門大致相同,只是這裡寬室在前,然後才是六間的衛房,東南、北門都是一樣(28-37)。──《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29「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0「周圍有廊子,長二十五肘,寬五肘。」

         可能是29節抄寫上的重複,有古卷及古譯本沒有此節。──《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31「廊子朝著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門前有八級的臺階。原來整個聖殿由平地至內院,是一層層的抬高,象徵越來越神聖。──《串珠聖經註釋》

         登八層臺階: 從外界進入外院需登七層臺階,從外院上到內院則需要登八層臺階。臺階共是15,這與上聖殿的詩篇恰好一致(120-134)。也就是說,一首詩篇相當於一層臺階。這象徵任何進到神面前的人,均要以感謝和讚美歸榮耀給神。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32「他帶我到內院的東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東門。」

 

【結四十32-34東門的面積,既與南門相同,所敘述的也無甚差別。在廿八節,先知是從南門到內院,而此處卻到內院的東面。又廊子是朝著外院的。所以這段完全集有於中關東門的量度,只是重複的記述而已──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33「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4「廊子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結四十35「他帶我到北門,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門,」

 

【結四十35-37在內院中又轉自北面的門,可見量度都是在內院進行。面積仍完全相同,所以在記述方面也無任何差異。面積在這三門都相等,使先知在觀察上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而且感受方面也非常完整。在面積上有了這樣概念,以下的描述就轉向祭司的活動。這是從靜態至動態(四十38-46)。本章四十七至四十九節,以及四十一章一至四節,又再回到靜態的面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36「就是量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門洞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7「廊柱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結四十38「門洞的柱旁有屋子和門,祭司(原文作他們)在那裡洗燔祭牲。」

這裏有屋子和門,可能是向凓廊子,從廊子可以通到外院。在上一節,原提說八層臺階上到這北門。這屋子是否在較高的階層呢?階層的高低在四十二章一至十四節才可研究,不是本節記述的重點,重點在洗燔祭牲。(參王上七38;代下四6──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在那裡洗燔祭牲: 燔祭牲是為了獻給神而分別為聖的,在這種意義上,它已經是聖潔的,但是當它真正被獻為燔祭時,要再次洗淨。同樣,在相信耶穌基督的瞬間,就已被稱為義。然而,我們不能停止不前,乃要繼續成聖(彼前1:16)。 ──《聖經精讀本》

 

結四38-39  洗燔祭牲也是有律法規定的……】洗燔祭牲是根據利未記169節中設立的預備祭牲的標準來進行的。清洗的程序是向神獻上蒙悅納的祭物的一部分。──《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38~46這裡所描寫的設備不容易確實明白,可能是出於原文的混亂,或因匯集了不同傳統對聖殿的描寫。首先描寫的是入口處的寬室,這是為洗燔祭牲而設,內有八張桌子,方便祭司宰殺及預備燔祭牲,贖罪祭牲和贖愆祭牲。寬室中另有四張石桌安放屠刀,並釘有勾子。──《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38~47記載了以西結在聖殿獻祭時所需的裝備。以西結並沒有清楚地指出本文所論到的獻祭用桌子是放在東門的廊子,還是放在北門的廊子。查看46:2這些桌子似乎是放置在東門廊子,根據40節或46:19以下,似乎又是放在北門的廊子。或者三個門的廊子中都備有這種獻祭用的裝置,凡來敬拜神的人無論從哪一門進來都能方便地使用。關於41,42節中的十二個桌子具體位於哪裡不得而知,但其中八個桌子用於宰殺祭牲,較小的四個桌子則用於放置宰殺祭牲時所需的工具器皿。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39「在門廊內,這邊有兩張桌子,那邊有兩張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殺燔祭牲、贖罪祭牲和贖愆祭牲。」

 

【結四十40「上到朝北的門口,這邊有兩張桌子,門廊那邊也有兩張桌子。」

       朝北的門口。位於東門的北側。究竟這些桌子在北門,東門,還是在所有的三個門,存在不同的見解。──《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40-41除了兩邊各有兩張桌子之外,又加了每邊兩張。這些附加的,可能是在廊子的外面,已在外院的範圍了。門這邊的廊子,顯然與殿前的廊子(48節)有別。那麼每邊四張桌子可能也不是相連的,可能是兩張桌子一起,另兩張桌子擺在一起,稍有距離。

這些都是在朝北的門口所作的獻祭的事。在利未記一章十一節,燔祭牲是在祭壇的北邊宰殺的。所以北邊是宰殺祭牲之地點,似無可質疑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41「門這邊有四張桌子,那邊有四張桌子,共八張。在其上祭司宰殺犧牲。」

         祭壇邊預備八張桌子,祭司在那裡宰殺燔祭牲。所羅門的聖殿和會幕中沒有為此準備桌子。這種桌子只出現在此處,這表明在福音時代,將會有許多屬靈的燔祭物被送到神的殿,也將會很多人被雇用來處理這諸多的燔祭物。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2「為燔祭牲有四張桌子,是鑿過的石頭作成的,長一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將宰殺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為燔祭牲的桌子,在內牆兩邊各有兩張,外牆兩邊各有兩張,所以每邊有四張,全部應有八張桌子。這裏的量度主要是指在裏面的桌子,為宰殺祭牲之用,長度與寬度都為一肘半,只有高度為一肘。這桌子大概是鑿過的石頭築成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43「有鉤子,寬一掌,釘在廊內的四圍。桌子上有犧牲的肉。」

子實際為有的叉子,不是釘在廊內,而是懸掛其上,照七十士譯本,是指桌子邊的石頭鑿出來的。亞蘭文譯本作「盛祭肉的盤」,寬有一掌,即六公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鉤子: 用於宰殺或懸掛祭牲的工具。 ──《聖經精讀本》

         鉤子shephattayim)。含義不明。只出現在這裡和詩68篇(譯為“羊圈”,見詩68:13注釋,與這裡不一樣)。七十士譯本為shephattayim(“邊緣”)。“鉤子”的譯法是依據《塔古姆》。──《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43 鉤子的作用】按照傳統的詮釋,釘在牆上的鉤子是用來懸掛用具的。比較近期的另一個解釋,辯稱這是用來安放用具的壁龕或壁架。與死海古卷中的《殿卷》(三十13)的描述相似。──《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44「在北門旁,內院裡有屋子,為歌唱的人而設。這屋子朝南,在南門旁,又有一間朝北(原文作)。」

祭司的屋子是在內院,但只是在北門與南門之側,這些大概就是所謂的衛房(四十7節)。為歌唱的人而設,亞蘭文譯本作「利未人」,是指歌唱的利未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希伯來版本意思不詳,根據七十士譯本可作「內院的門外有兩間聖屋,一間在北門旁,朝向南面,又有一間在南門旁,朝向北面」。北邊(朝南)的聖屋是為守殿宇的祭司,南邊(朝北)的是為守祭壇的祭司而設。──《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44~47關於祭司房間的說明:  這些祭司長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後裔(44:15)。服事聖殿的祭司使用北門旁的房間,而在祭壇事奉的祭司則使用南門邊的房間,這是考慮到他們施行其職務時的便利和效率。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5「他對我說:這朝南的屋子是為看守殿宇的祭司;」

         看守殿宇的祭司: 負責看守聖殿和聖殿器皿的祭司是革順和哥轄及米拉利的子孫(3:25-37)。在新約時代,神的聖殿就是我們的身體(林前3:16),我們理當是管好聖殿的管家。在舊約時代,玷污聖殿的人(15:31;19:20)或被處以死刑或被百姓驅逐。比起人手用木石所造的聖殿,聖徒更加看重屬靈的聖殿,在神面前遵行話語而過聖潔的與聖徒身份相稱的生活(12:1,2)。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6「那朝北的屋子是為看守祭壇的祭司。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孫,近前來侍奉耶和華的。

         “撒督的子孫”。負責獻祭(四三19;四四15;四八11)。所羅門廢黜亞比亞他的時候,取消了以利家擔任祭司的規定,而以撒督取代(王上二26,27;比較撒上二3036)。──《雷氏研讀本》

         「撒督的子孫」:參44:15-27。──《串珠聖經註釋》

         “撒督子孫”:是所羅門所立代替以利家族的正統祭司(王上二2627;撒上二3036)。──《啟導本註釋》

         看守祭壇的祭司: 事奉祭壇原是亞倫後裔的職份(27:20-28:4;29:9,44)。大衛作王時,祭司職份分別由以利亞撒的子孫撒督和以他瑪的子孫亞希米勒供職(代上24:3-5)。其後,所羅門王廢黜了幫助亞多尼雅謀反的亞比亞他的職分。從此,唯有撒督和他的子孫擔當祭司職分(王上1:7;2:26,27)。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7「他又量內院,長一百肘,寬一百肘,是見方的。祭壇在殿前。」

現在是專量內院。量度的起點應在北門(35-37節),一直量到燔祭壇(四十三13起)。但這只提到殿前的祭壇。祭壇應在內院的中心位置。內院是見方的,其實聖殿也是見方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內院是一百肘(50公尺)見方的,祭壇安放在正中。──《串珠聖經註釋》

         內院: 亦稱“祭壇院”(27,28),院中央設有祭壇。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7 內院的大小】內院是個正方形,每邊長一百肘,即一百七十肘。面積約等於三分之二英畝。──《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48「於是,他帶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牆柱。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門兩旁,這邊三肘,那邊三肘。」

這裏的面積,兩面各厚五肘,似指牆,而不是指柱子。事實上,牆柱是七十士譯本修訂的字(將~-l 改為~-y-l)。在這希臘文譯本還再附加一項,門的寬度有十四肘,門通往廊子的兩旁,各有三肘。可能是根據另一卷的希伯來文古鈔本。──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門兩旁」:七十士譯本在此句之前有「門口寬十四肘」。──《串珠聖經註釋》

         殿前的廊子。第4849節描寫殿前廊子的尺寸。

         牆柱。或“柱子”,“側柱”(見第9節注釋)。指入口兩邊牆柱的厚度。

         三肘。約1.9米。可能指入口兩邊牆柱的長度。──《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48~49關於從聖殿內院進入聖所而設立的廊子的說明。廊的長為20(10.6m),11(5.85m),從內院上到廊子有臺階。廊子入口兩邊各有一根柱子(王上7:15-22),象徵聖殿的永恆與能力(代下3:15-17)。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48四十一26描述聖殿本部:首先是前廊(四○48,49);其後是中殿或聖所(四一1,2);跟是“內殿”(3,4節)、“旁屋”(三層高的屋子,每層有三十間,作儲存之用;511節)、聖殿後面一座大建築物(12節)、聖殿及其四圍的總體尺寸(1317節),還有聖殿內部的描述(1826節)。──《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49「廊子長二十肘,寬十一肘。上廊子有臺階,靠近牆柱又有柱子,這邊一根,那邊一根。」

關於廊子的寬度,大多學者根據七十士譯本,更改為十二肘,因為從整個的面積來研究,十二肘較為合理。所以七十士譯者將「十一」的一改為二(`s-th 改為 sh-th),也為拉丁文所採取。

上廊子有臺階,七十士譯本將連接詞(~sh-r)改為「十」(`s-r),譯為「十層臺階」,也為一般解經家所接納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十一肘」:應根據七十土譯本作「十二肘」。

          「有臺階」:七十士譯本作「有十級臺階」。──《串珠聖經註釋》

         廊子……寬十一肘: 許多學者和譯本均認為“十一肘”是誤抄,正確的數字應該是“十二肘”。 ──《聖經精讀本》

         二十肘。有人認為這是指廊子南北走向的長度,並推定旁屋(結41:6,7)沿著建築兩邊延伸向後面。也有人把旁屋局限於北邊和南邊,東西走向的廊子為20肘。

         十一肘。七十士譯本為“十二肘”。

         臺階。像兩個院子一樣,殿宇本身是通過臺階而上的。七十士譯本為十級。殿宇比內院更高一些。

         靠近牆柱又有柱子。像所羅門的聖殿一樣,這個新建築臺階的每一邊都有柱子(見王上7:15-22)。──《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syncBible ref=40>以西結描述的那座城建成了嗎?】

    從建造聖殿的異象中,我們看到了被擄的百姓歸國的光景──神將其百姓召回來的光景。聖殿於西元前520515年重新建成(參拉五~六章),但不符合以西結的藍圖(參該3;亞10)。對於這個聖殿異象,可分為四個主要方面解釋:(1)這是所羅巴伯應于西元前520515年建造的殿,且也是以西結心目中的藍圖。但由於百姓對神不順服(四三210),所以從未得以實現。(2)基督掌權的千禧年中的聖殿。(3)是今天基督教會對神真正敬拜的象徵。(4)這象徵著神的同在和祝福充滿了大地,神在未來掌權和永遠掌權。

  無論這座殿是象徵性的還是字義上的,有一點很清楚:這是神最終完美國度的異象。以西結時代的人剛剛看到他們的國家和聖殿被毀滅,而且在短期內毫無重建的希望。這個信息給了他們希望,這希望更多來自於異象中的細節:以西結所看到的異象從神而來,所以在將來必定實現。──《靈修版聖經注釋》

 

【結四十<syncBible ref=40>聖城的異象代表的是甚麼?理由是甚麼?】

    有一種觀念認為,以西結看見的殿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未來建築。其理由是其中提到了獻祭(四十3843)。如果在末日裡還要重設獻祭,那基督的獻祭就不是最後的了。新約清楚地指出,基督向罪而死,只有一次(參羅10;來121018)。我們的罪已經被除去,不需要再獻祭了。

  在以西結時代,百姓所知道的惟一敬拜的方式,是從出埃及記到申命記中描述的那種獻祭和禮儀。以西結只好用百姓能理解的術語來解釋新的敬拜次序。下面的九個章節告訴我們,聖殿如何成為萬物的焦點,並且說明當生命都以它為中心的時候,那才是同神的理想關係。──《靈修版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40章)】

 1 讀到聖殿的這一大堆數字,你是否覺得沈悶?神為何要詳列這些尺寸?這與神的應許(37:26-27)有什麽關係?如果你身在當日的以色列人中,發覺神說出應許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動靜(比較33:21-40:1的年分),你會有什麽感受?這些尺寸與43:7又有什麽關係?

 2 神使對先知的要求(4),對今日作為基督徒的你是否適用?神今日對你有什麽指示?你要如何「用眼看」、「用耳聽」、「放在心上」?你要把這些「指示」告訴誰?

 ──《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四十八】這部分補充以西結多個有關審判的預言。他預見聖殿的重建,“耶和華”與以色列建立正常的關係,以及以色列國民生活的重整。這部分詳細記錄興建將來聖殿的指引,以及在當中的事奉。當中所描述的不是所羅門的殿,其規格跟所羅門的聖殿不同,而且更大。若神所描述的細節是為了幫助從巴比倫歸回的人重建聖殿,而以斯拉、尼希米或哈該卻沒有參考這些指引,是難以解釋的。若那是神與教會之關係的描述,似乎又太象徵性,以致變得沒有意義。若從最單純淺顯的角度去理解,這裏所提到的聖殿與敬拜,必定關乎以色列在基督的千禧年國度裏、在當地重新建立的情況(比較四七及四八章)。──《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1~四十八35聖殿的異象:以色列的復興包括聖殿的重建,耶和華在 的子民中間重立聖所(參37:26-28) 。 按聖殿是象徵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記號,先前因以色列人在聖殿中的褻瀆行為,神離棄 的子民,從聖殿收回 的同在(參8-11),直到復興時,神的榮耀才再回到聖殿中 (43:4-5)。 先知在此用很長的篇幅詳盡地描繪新聖殿的藍圖,大致上是依照所羅門聖殿的規格。 本段與1-3章前後呼應 : 以異象開始也以異象結束;耶和華起先離開聖殿:以後 的榮耀必回歸聖殿。在此異象中,以西結被提,回到聖山,有一人領他巡視新殿各處,由東門進入外院,再至內院,然後到殿宇本身;自那裡出來後才看到神的榮耀重入聖殿。跟著是一連串關於祭司和聖職人員的吩咐,以及劃分殿外土地的方法。解釋這段經文是解經家歷來的難題,不過單從它採用啟示文學的文體看來,這異象不應以字面意思解釋。它的信息可歸納為下列幾方面:

  1 神與子民永遠同在;

 2 新時代將以崇拜為中心;

 3 神的恩賜將如泉源滋潤、灌溉全地;

 4 必有和諧的制度。──《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