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四十二章拾穗 【結四十二1】「他帶我出來向北,到外院。又帶我進入聖屋,這聖屋一排順著空地,一排與北邊鋪石地之屋相對。」 向北,到外院: 並非指聖殿外的以色列的院子,而是與聖所相連的祭司院子向北的屋子。 ──《聖經精讀本》 外院。見結40:17注釋。第1-14節描述位於聖殿北面和南面的祭司屋子。這一段的希伯來文比較含糊,很難弄清其建築的細節。──《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二1~9】詳細說明位於北院的兩排屋子。南邊的兩排屋子的構造相同,所以在下文只是簡略提到。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14】聖殿內院北面有兩座三層高的建築物,一座的長度是另一座的兩倍,是祭司用作吃祭物(四六20)和存放聖衣(四四19)的地方。──《雷氏研讀本》 關於聖殿南北屋院的兩排聖屋的說明。在這些屋子的作用是:①祭司會在此休息片刻並吃至聖所的祭物;②換聖潔的衣服;③儲藏素祭和贖罪祭,贖衍祭祭物的倉庫。這些屋子也為晝夜不離開聖殿的女先知亞拿那樣敬虔的人提供方便(路2:37)。這些屋子雖用於私人,但都是為更好地履行公共的任務而準備的,其重要性是絕不可忽視的。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20】祭司的聖屋:使者重新領先知到外院參觀內院附近的聖屋,這些聖屋位於內院以北及南部分。這裡的描寫異常難懂。先知先描寫北部的聖屋,南部的聖屋架構與北部的一模一樣(11-12)。 聖屋兩排並列,距離十肘
(4), 一列長另一列短,用地一百肘長,五十肘闊 (2);
長的用作祭司更衣室以及進食或儲藏祭物的地方(13-14);短的有五十肘長 (8),從這排有牆延伸出五肘 (7)。 這些房子稱為聖屋,因為是要安放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的祭物。祭司不得穿著聖袍離開聖殿,必須在聖屋內換上別的衣服方能離去。──《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二2】「這聖屋長一百肘,寬五十肘,有向北的門。」 一百肘與五十肘的長寬,是熟悉的尺寸。二十肘寬的空地,只是對凓內院,是面向著聖所的。另一邊是對著外院的鋪石地。照著四十章十七節起的敘述,鋪石地有屋子,距離有五十肘可引入外院。四十二章八節長五十肘,實則指深度,這是外院的聖屋。這些聖屋似在位置高的地形上,以致聖屋好似是樓房,而有樓廊來連接。樓廊在四十一章十五節也提及,似是後面高坡的建築物。內院是聖殿的坐落處,應為向西的位置。──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一百肘。約51.9米。據七十士譯本,這是聖屋的長度,和聖殿建築的長度相同(結41:13)。這些屋子顯然正對著聖殿的北面和南面,有空地與它相隔。 【結四十二3】「對著內院那二十肘寬之空地,又對著外院的鋪石地,在第三層樓上有樓廊對著樓廊。」 二十肘。約10.4米。指聖屋和聖殿相距的寬度,圍住聖殿的北面,西面和南面(見結41:12注釋)。 鋪石地。這裡的鋪石地屬於外院,是沿著外牆的內側(結40:17)。 樓廊。原文含義不明。 在第三層樓上(bashshelishim)。不知是指整個三層樓,還是僅僅指頂樓。──《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二3~4】聖殿外院的幾個屋子,也都有約5米左右的夾道,共有三層建築構成。這是為了讓居住在小屋子裡的人,也能夠在夾道上進行彼此交通而提供的。第三層的兩間屋子,一間對著南面的內院,一間對著北面的外院。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4】「在聖屋前有一條夾道,寬十肘,長一百肘。房門都向北。」 這是相當狹窄的夾道,只有十肘寬,但很長,又有標準的一百肘。這也可作:有牆寬約一肘。房門都向北,也可譯作北面有門,使人可以從北方出入,極為方便。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5】「聖屋因為樓廊占去些地方,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窄些。」 窄些。因為樓廊占了一些空間。──《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二5-6】由於樓廊佔去空間,所以上層較窄。但是也可能這三層在山邊,因山坡,使上層窄些,完全為適應地形。這三層樓,在上層窄些,中層至下層較寬,也是十分適當的建築物。外院的屋子有柱子,但聖屋卻沒有。原因何在,此處並未作任何交代。柱子有的譯為「樓廊」,以樓廊來支持聖屋,也是建築的奇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6】「聖屋有三層,卻無柱子,不像外院的屋子有柱子,所以上層比中下兩層更窄。」 【結四十二7】「聖屋外,東邊有牆,靠著外院,長五十肘。」 北邊的有一百肘,但此處東邊,只五十肘長,其餘五十肘就是外院屋子的牆所佔。聖屋外有牆,就佔去若干面積,所以東邊有牆,靠凓外院,就只有五十肘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東邊有牆,靠著外院: 外院指聖殿建築外廓的祭司院子,牆是與外院的境界。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8】「靠著外院的聖屋長五十肘。殿北面的聖屋長一百肘。」 靠外院的聖屋,可能因有牆,而只有五十肘,但殿北面的聖屋,就有一百肘。 聖屋長。有人認為是指較短區段屋子的尺寸(約25.9米),與較長區段的屋子平行,並藉著第4節所提到的“夾道”與之分開。第716頁的草圖沒有提這一點,因為計畫的細節沒有說得十分清楚。──《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二9】「在聖屋以下,東頭有進入之處,就是從外院進入之處。」 從聖屋的角度,向西為聖所的內殿,向東就是出口,是出入之處。所以人若從外院進入聖殿,是在東邊。──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10】「向南(原文作“東”)在內院牆裡有聖屋,一排與鋪石地之屋相對,一排順著空地。」 這是從聖殿後面西邊的空地,來看在南邊的聖所。兩排相對的聖屋,空地引入內院,鋪石地也裏外相通,成為完美的排列與均勻。──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10~12】南面內院中的兩排聖屋,位於北面院子裡的兩排聖屋正對面,規模和結構相同。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1】「這聖屋前的夾道與北邊聖屋的夾道長寬一樣,出入之處與北屋門的樣式相同。」 【結四十二11-12】這聖屋是在聖殿後面的西邊空地南端,又在北邊、南邊與東邊,可見四邊都有。聖屋的面積都一樣。 夾道就是過道,與四節所述的相同,長寬在那裏也列出為十肘與一百肘。聖屋的長寬,也曾在二節述明。樣式在三、五、八節都有敘述,包括出入的門。這些也都一樣。 在牆前東頭有門,是從外院進入之處,在九節已經提及,此處再重複,由東邊進入,可通至向南的聖屋。牆有保護的作用,從外院進入就有安全。此處的牆,可參照四十一章六節及列王紀上六章六節,是護牆的,不讓一般人任意進出,只有利未人可以通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12】「正在牆前、夾道的東頭,有門可以進入,與向南聖屋的門一樣。」 【結四十二13】「他對我說:“順著空地的南屋北屋都是聖屋,親近耶和華的祭司當在那裡吃至聖的物,也當在那裡放至聖的物,就是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因此處為聖。」 那引領先知的,再向他解釋,使他注意這禁區內的聖屋。禁區是聖殿的內院範圍,應分別為聖。這些聖屋也是需要特別保持聖潔的。 贖罪祭與贖愆罪為祭司煮食(四十六20),照四十四章廿九節,這兩種祭品,祭司可留一部分食用,可說是他們的薪酬。素祭也是如此,祭司可以在聖屋烤食,照四十六章二十節下說,免得帶到外院,使民成聖。──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祭司當在那裡吃至聖的物: 律法規定祭司當在聖所吃獻過祭的至聖物(利10:13)。具體地講,祭司本應在內院的祭壇前吃祭物。但是神卻為祭司預備了特殊的屋子,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素祭、贖罪祭和贖愆祭: 只涉及了以色列百姓所獻的五大祭中的三種祭。因為,只有這三種祭的祭物才允許祭司使用。若有人獻平安祭,祭司可以和家人一起食用祭物。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3~14 祭司室的供應】祭司室在所羅門聖殿雖然沒有什麼資料,在巴比倫卻很有名。在巴比倫的廟宇複合建築中,稱為比特皮裡什提(bit pirishti)是安放祭司聖服,以及價值不菲之神像衣物的房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二14】「祭司進去出了聖所的時候,不可直到外院,但要在聖屋放下他們供職的衣服,因為是聖衣。要穿上別的衣服,才可以到屬民的外院。”」 這裏祭司與一般人不同,不只是身分與地位,主要在他們的職任與工作。祭司們必須分別為聖,鄭重來從事聖潔的職任。穿上聖衣,只為供職所用,只在聖所裏,出來就得更換衣服,在四十四章十九節,也作清楚的闡明。供職之後,不得隨意直到外院。──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祭司……因為是聖衣: 祭司要嚴格區分祭司的聖服和普通的衣服。祭司不可穿著普通的衣服獻祭,也不允許穿著供職的聖服隨便活動。因此,每當獻祭結束後,在“聖屋”換上普通的衣服後再外出。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4 聖衣】至少在西流古時代(Seleucid Era;主前330年以降),巴比倫的比特皮裡什提是祭司的衣物保管庫。這些禮服極為昂貴,因為上面有金銀製造的裝飾。金匠必須得到官方的核准,才能進入這些房室處理祭司和神像的法衣。──《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二14
祭司進出聖所為何要更衣?這是挺繁瑣的儀式嘛……】接近聖潔的神絕不是件隨便的事。祭司按規定要穿聖袍,它象徵著祭司在接近神的時候,有一顆聖潔的心。祭司一定要穿上這些特殊的衣服才能在聖殿的至聖所事奉。因為這袍子是聖潔的,所以祭司出來見百姓之前要脫掉它。──《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二15】「他量完了內殿,就帶我出朝東的門,量院的四圍。」 內殿。指聖殿的區域,包括所有已經測量的部位。以西結現在回到外院東門,開始觀察聖殿的區域(結40:6)。──《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二15-19】在量度的開始,先知是被引領,從東門進入(四十六6)。現在他是從東門出來,因為他已量完內殿了。現在所量的,是殿外的四圍。他量的方向,是東邊、北邊、南邊與西邊。這也是新約啟示錄廿一章十三節所描繪的。七十士譯本的次序是東北之後,先是西,再量南。 量度是以量竿為工具,但是竿不是度量的單位,雖在四十章五至八節以竿為單位,但以整體來看,仍是以肘為基本的量度。東西五百肘,北面也五百肘。東北只是聖殿的後牆。如果計算起來,門廊五十肘,到內院一百肘,裏面門廊又有五十肘,通往內院的距離一百肘。聖殿本身長一百肘。禁區一百肘,總共五百肘。南北也是如此,在整個聖殿的面積以五百肘為準,每面五百肘。──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二15~20】聖殿的總體尺寸是一個每邊寬“五百肘”(875英尺或266米)的正方形。總體面積是七十六萬五千六百二十五平方英尺(70,756平方米)。──《雷氏研讀本》 聖殿總尺度:聖殿整個範圍的形狀是正四方形,每邊長五百肘,充分表達神聖所的均衡和完美。──《串珠聖經註釋》 量度聖殿面積,殿是正方形的,每邊“五百竿”(“五百肘”原文作“五百竿”),約等於1.5公里。──《啟導本註釋》 聖殿的外廓即外院的四圍,這牆的長寬均500肘的正方形的圍牆。圍牆的長是:北門50肘+外院100肘+內院的北門50肘+內院100肘+內院的南門50肘+外院100肘+南門50肘=500肘,這是從北到南的長度。從西到東則是西面的建築和院子100肘(41:13)+聖殿100肘(41:13)+內院100肘+殿內東門50肘+外院100肘+外院東門50肘=500肘。由此可知,聖殿構造極其嚴謹、精巧。無論是創造的工作還是救贖的工作,智慧之神的計畫和護理都是那麼周密。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二16】「他用量度的竿量四圍,量東面五百肘(原文作“竿”。本章下同)。」 【結四十二16-20
這對稱的聖殿預示……】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的聖殿這麼對稱,可能代表神未來國度的秩序與和諧。──《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二17】「用竿量北面五百肘,」 【結四十二18】「用竿量南面五百肘。」 【結四十二19】「又轉到西面,用竿量五百肘。」 【結四十二20】「他量四面,四圍有牆,長五百肘,寬五百肘,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 「為要分別聖地與俗地」:這是40-42章的總結句子, 將整個聖殿之地分別為聖。──《串珠聖經註釋》 四圍有牆: 此牆是正方形的牆,正方形象征堅固和安全。神的聖殿是任何邪惡勢力均無法侵犯的堅固要寨,也是永遠的安身之處。牆高六肘,若作抵擋外敵入侵的防牆就稍有些低(40:5)。因此,可確定此牆是用來分別聖城的牆。在此要注意的是並非聖殿本身聖潔,乃是因為神是聖潔的,所以他的居所也聖潔(出3:5;利11:45;19:2;20:26)。聖經中從不認為某一場所或建築本身是聖潔的存在。聖經所說聖潔的人、建築、場所並非指他們擁有聖潔的屬性,乃是意味著他們已分別為聖被聖潔的神所使用。──《聖經精讀本》 牆。見結40:5注釋。──《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42章)】 在新聖殿四周有牆,這牆有何用途(20)? 為何「要分別聖地與俗地」? 怎樣才算是「聖」的?基督徒的生活是否有聖、俗之分? 你當如何將自己分別為聖?參林前10:31; 西3:23; 彼前1:15-16等。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