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拾穗

 

【結四十七1「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原來殿面朝東)。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

         真正的水源是耶和華的居所。──《串珠聖經註釋》

         殿門: 指內有聖所的殿門,生命水就是從這裡流遍全地。祭壇的南邊: 水源自中央聖所後向東流,從中央再流向祭壇的南邊,流過關閉的東門最後向死海流去。此異象象徵著豐盛的恩典和祝福源自臨格在聖所的神,且覆蓋了全地。 ──《聖經精讀本》

         殿門。指聖殿本身的門。

         水流出。在閱讀本節時,務要記住有關聖殿異象的解釋(見結40:1)。異象所預言的是真實的狀態。所闡述的是可能達到的情況,所以沒有理由偏離字面的意義。以西結沒有說明水是通過奇跡產生的,還是來自幾股水泉,或來自其他的源頭。他的責任就是描述他所看見的。以色列人完全知道這一點。本章所描繪豐富的水源,標誌著雨水充足,土地肥沃。7-12節提到各種果樹和豐富的水產,進一步強調了這種福氣。

         由於這些預言一直沒有按原來的旨意實現,它們在基督教會中的應驗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啟示錄》的作者約翰採納了這幾章的異象,說明其中的哪些特徵將在新地球中應驗(參結47:12和啟22:2)。

         聖經中經常用實物來啟發屬靈的教訓。這裡的水流起先很小,在流往荒漠時水勢越來越大。同樣,以色列人最先接受的立約之福,要流出來越流越多,直到充滿整個世界。

         既然水流有奇異的來源並越流越大,它就成為永在的神為祂子民施行大能的永久證據。這就象以色列在曠野漂流時(出13:21,22)伴隨著他們的雲柱和火柱,以及飲水的神奇供應(出17:1-7等)──《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 水從殿中流出】古代近東的廟宇和水泉關係密切是有案可稽的事。實際上,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以及烏加列的巴力神話中,某些廟宇是建築在水泉之上的(仿效原始大水)。這些水泉有時甚至從建築物中流出。這個宇宙性大山的象徵(廟宇),就這樣矗立在原始大水的象徵(水泉)之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七1~12以西結見一條河從聖殿往東面流出來(比較亞一四8),起初只是細流(2節),後來漸漸成為一條大河(5節)。樹木沿河的兩岸生長(7節),這甚至使死海的水變甜,以致魚能活在其中(810節)。“隱基底”(10節)位於死海西岸的中央,“隱以革蓮”可能在發現死海古卷的昆蘭地區附近。有些含鹽的沼澤地卻沒有變甜(11節)。──《雷氏研讀本》

         生命的江河:先知所看到的異象逐漸延伸至更深一層的意義:他被帶到東門前,在那裡他見有水從殿門下東流,直流入死海。這水能滋養生命,所到之處能使荒漠變綠野,河邊生長的樹木可作食物、治病用。這個充滿象徵意義的異象,表達神要在以色列中,成就不平凡的革新工作。在舊約中水乃象徵神的福澤(參詩46:4; 65:9);另一方面,這亦可解釋為神給新約信徒的屬靈恩典,即在聖靈裡的生命(參串)。──《串珠聖經註釋》

         在這裡記載的場面突然轉變,描述了從聖殿流出來的生命水。這生命水從聖殿流出來形成河流最後流進死海。這河水從復蘇與和睦之地流出來,使荒地成為沃土,滋養各種魚類,為河邊的眾多草木提供水分而結出各樣果子和各種藥草。這祝福之江使貧瘠的土地結出果子,甚至使死海變甜。由此可知:①救恩惟有來自神:鐵證一般地證明,生命水源自聖殿的事實(22:1);②神的拯救事工使全宇宙生機盎然地復蘇(10:10);③生命之河象徵基督的寶血。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擔當了世人的罪惡,並自稱是“活水”(4:10;7:38)。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2「他帶我出北門,又領我從外邊轉到朝東的外門,見水從右邊流出。」

從東門繞到北門,由外邊轉到朝東的外門。這樣說來,從東門繞到北門,看來是在裏面走過去。然後從北門出到外邊,才再朝東,走向朝東的外門。──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先知繞道而出是因東門為禁地(參44:1-2)。──《串珠聖經註釋》

         北門。可能是因為內院東門是為國王保留的(結46:1-8),而外院東門又關閉著(結44:1,2)。關於“外門”見結42:1──《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3「他手拿準繩往東出去的時候,量了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到踝子骨;」

這位使者以前是拿麻繩和量度的竿(四十3),現在手拿準繩。準繩一詞只在此處出現,是本書唯一所用的。準繩大約長三十肘(王上七23)。

這裏所量的,只是平面的距離,並沒有量水的深度與重量。現在量了一千肘,水也很淺,只到踝子骨,只有數寸深,還不十足引起注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七3~5使者領先知順水的流勢 去大約有一又五分三公里(一英里)路,每走四百米(四分一英里)(即一千肘),即記錄水的深度。起初水深至踝子(3) 、 漸漸到膝、後至腰、再後腳已碰不到底,水成了河,再也不過去。──《串珠聖經註釋》

         量了一千肘: 天使每量一千肘(500m),水就會加深,天使共量了四次。在距聖殿四千肘的地方,水就形成了越過人的江河。水意指生命之源(7:37,38),水深成河意味著靠神的恩典而得著永恆生命的人越來越多,神的國度也得到擴張。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4「他又量了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就到膝;再量了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便到腰;」

 

【結四十七4-5水流不僅越流越遠,也越流越深。水勢漸漲,每次量度都為一千肘,而水到膝、到腰,甚至水到滅頂的深度。在第四次量度的時候,已經無法在水中𦻓過,只成為可洑的水,不可𦻓的河。──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七5「又量了一千肘,水便成了河,使我不能趟過,因為水勢漲起,成為可洑的水,不可趟的河。」

         」:即游泳。──《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6「他對我說:人子啊,你看見了什麼?他就帶我回到河邊。」

 

【結四十七7「我回到河邊的時候,見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有極多的樹木。」

         河的兩岸長滿樹木。──《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7~8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從聖殿流出一條河,橫貫猶大曠野;比較《啟示錄》二十二12──《啟導本註釋》

 

【結四十七8「他對我說:這水往東方流去,必下到亞拉巴,直到海。所發出來的水必流入鹽海,使水變甜(原文作得醫治。下同)。」

這裏不再提說水勢漲溢,是否不再漲高,還是仍在進展中。可能重點不再在深度,而在其影響。先說方向,那是往東方。東方在舊約中並無其他可資參考的經文,可能只籠統地指耶路撒冷與約但河流域之間的地區(參書十三2;珥三4)。──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亞拉巴」:指死海附近深崖陡峭的山谷,穀底有河流,水流入死海。

          「海」、「鹽海」:即死海,向來鹽量極重,魚類不能在內繁殖。但由聖所流來的水可使咸水變「甜」,即變得較淡,百物可從中得滋潤而繁殖(9)。──《串珠聖經註釋》

         往東方流去: “東方”是指死海北部的約但河流域。在這裡,約但峽谷形成了寬而深的盆地。這地區就是所謂的亞拉巴,亞拉巴是指以南北走向貫穿巴勒斯坦的窪地。此窪地的特點是又窄又長,其中3分之2的地低於地中海水面。 使水變甜(得醫治): 這裡的海指死海,因鹽的成分極多,魚類無法生存,從而得到死海之稱。死海因生命水的流入,死海變甜得醫治,象徵著必死無疑的人因著神的恩典而得救的真理。詳細考察死海信息如下:①名稱:在聖經中死海稱為鹽海(14:3;34:3;3:17;3:16;12:3;15:2,5;18:19),東海(47:18;2:20;14:8),亞拉巴海(3:17;3:16;12:3;王下14:25),或單純地稱為海(8:12;7:12),這些名稱都說明了死海的部分特徵;②特點:死海的含鹽量是23-25%,是普通海水的六倍,比重是1:166,人不會沉到水底,雞蛋可飄在水面上。過多的鹽分,魚也無法生存,故被稱為死亡之海。死海沒有出口,但其水面總是低於地中海。以約但河為中心的周邊江河每天約有650(僅約但河就達600萬噸)的河水流進死海,但熱帶的高溫蒸發許多的水分,因此水位總是固定不變;③在歷史上的作用:在聖經中死海和周邊臨近地區都是審判和戰爭的場所(14:1-3,12;撒上23:29;代下20:2)。例如,因著神的審判所多瑪和俄摩拉沉於死海之中。大衛為躲避掃羅的追殺,曾逃到死海附近。並且,人們在海邊的昆蘭洞穴中發現了死海抄本,這可以說是上個世紀最大的聖經考古發現;④神學意義:死海只從周邊的河水接收水,卻決不將水給予任何地方,並且所有生物均不能在那裡生存,象徵著死亡和貪婪。本章的異象卻在描述將來它會是生命與富饒之海,生長各種草木,魚類遊耍,象徵將要到來的彌賽亞時代。 ──《聖經精讀本》

         鹽海`arabah) 。約旦的低窪處,即死海。山谷從死海延伸到阿卡巴灣。但現在的亞拉巴只指死海以南的山谷。

         。這裡顯然指死海。──《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8 鹽海變甜】死海的鹽水化為淡水是個神跡性的變化。死海位於海拔之下一二九六呎,是全世界的最低點。死海沒有出口,所以其水的礦物質含量極高。從不同水源流下來的水每日帶來七百萬噸的各種礦物。水分蒸發後把礦物質留下。死海的鹽漬度是百分之二十六至三十五(相較之下,美國猶他州的大鹽湖的鹽漬度是百分之十八,海洋的平均鹽漬度則是百分之三點五)。──《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七8河水使海水變甜,何以是得醫治?】

         答:「他對我說:這水往東方流去,必下到亞拉巴,直到海,所發出來的水,必流入鹽海,使水變甜。」接著下有小字:「原文作得醫治,下同」。這下同是指著9節中所說的「海水也變甜了」。至於河水原是從殿門檻下流出來的(1712),下到亞拉巴,此為約但河域之窪地,自加利利海至鹽海的南端(書三16),河水經此流入鹽海,使水變甜。基原文所謂得醫治,在先知以利沙于耶利哥城行神跡的時候,曾有兩次提到水之得醫治。「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於是那水治好了。」(王下二1922)這裡所說的鹽海就是死海,其海水至今還是鹹而苦的,因為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鹽與其他礦物質。其地熱度極高,動植物不能生存,約但河水的魚流入這水中就會死去,所以又名死海。但將來必因神的大能,使這海水變為普通有用之水而有甜味,真被治好了,在河水所流注的地方,使魚類繁殖存活(910);並且在那河的兩岸,各類的樹木茂盛生長,果子好作食物,葉子也不枯乾,更能醫治疾病(712)這些功效,都是神的醫治能力的明證(參代下七14,卅20小字)。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也曾傑出地引用了本章所描寫的信息(啟廿二12),可見他與先知以西結在此所見異象,前後呼應,必然是要應驗的。――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syncBible ref=47:8-9>

結四十七8-9  亞拉巴在哪裡?】“亞拉巴”是指死海所在的地理上的凹地。那使水變甜的海說的就是死海。死海的水是鹹水,裡面沒有生物。這條河象徵著從神而來的生命,和從神的寶座流出來的祝福。這是從聖殿流出來的水能賜人生命的又一幅圖畫。──《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9「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

這「河水」在有些鈔本是多數,甚至為兩道河。聖殿的水流只是一道,所以甚難解釋,經文評鑑方面只得作單數解。但此處所用的字詞,如滋生的動物及魚,是創世記第一章有關創造的事,神造魚,和水中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一21)。水是動物滋生的能力。──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七9~10從聖殿流出的水,在所到之處生物生機盎然。尤其它流入死海後,使那裡變成有眾多魚類的魚場。這意味無論多麼無用的人,只要領受了真理的話語,就會變成對神對人有益的存在。急劇增加的生物和水,意指教會的聖徒數量將會直線上升。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0「必有漁夫站在河邊,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都作曬(或作)網之處。那魚各從其類,好像大海的魚甚多。」

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可以成為漁業發展的地方,在那時(以西結的時代)幾乎是無法想像的。這兩個地方靠近死海,怎會有這樣的可能?隱基底(現代的Tell-el-Jurn)為考古學家發掘仍在設法確定其原址中。

隱以革蓮的地點更難確定,原意為「牛犢之眾」。隱基底與隱以革蓮可能是在死海的兩岸,遙遙相對,指整個的鹽海,都成為盛產魚類之水區。其產量之豐富並不亞於大海,大海是地中海。

曬網之處,是漁夫作業的地方,他們大有捕獲,所以在豐收之餘,曬網表明完成他們的作業。──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隱基底」:在死海中部的西岸。

          「隱以革蓮」:地點不詳,可能在死海北部的庫穆蘭地區,即死海古卷的發現底。

          「大海」:即地中海。──《串珠聖經註釋》

         死海(鹽海)因為礦物濃度高,生物不能生長,成為一個“死”的海。因為這條河(四十七79)的澆灌,它變成一個“活”(有生命)的海。

“隱基底”:在死海西岸,是乾旱地裡的綠洲。“隱以革蓮”:在死海西岸北部。──《啟導本註釋》

         隱基底。直譯為“兒童之泉”。位於死海西岸的中部(見撒上24:1)。現名朱爾丘(Tell ej-Jurn )。

         隱以革蓮。此詞僅在本節出現,詞義難以確定。──《SDA聖經注釋

         “隱基底”和“隱以革蓮”都位於死海西岸。──《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11「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

這裏並非說,水的治療不徹底,而是指若干地方保持鹽地,仍為民生所需。鹽不僅可以食用,而且供獻祭之用(四十三24)。今日從死海仍取鹽料,在死海之南端(Sebel vsdum)。──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不得治好,必為鹽地」:不會被殿水沖淡,可供采鹽之用。──《串珠聖經註釋》

         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 這些地方均位於死海岸邊,因生命水沒有流過那裡,就變成全無生命的鹽地。這象徵因拒絕神的恩典而永不結果的狂傲而自高的人。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2「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必生長各類的樹木。其果可作食物,葉子不枯乾,果子不斷絕。每月必結新果子,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樹上的果子必作食物,葉子乃為治病。

         殿水滋潤處必盛產花果,永不斷絕,葉子也治病,表示神是一切生命,豐盛和醫治的唯一源頭。──《串珠聖經註釋》

         神的救贖是嶄新的創造事工。就像創世記中的伊甸園那樣,新創造主要表現在結果子的樹和江河。啟22章的生命之泉和周邊的樹,也當從這角度去理解。溪邊的樹木因有生命河的滋養,月月結出新果子,葉子也不枯萎。生命水源於聖所,使萬物蘇醒,並結出果子,象徵神重新恢復對以色列的祝福和救恩(13:10;12:3)。同時,也意味著聖靈引導聖徒的生活與事工(8:26;林前2:13;5:18)。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3「主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照地的境界,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為業。約瑟必得兩份。」

約瑟應得兩分,「兩分」在希伯來文並未說明,但拉丁通俗文與亞蘭文譯本特別註出,可說是正確的。約瑟有兩個兒子,以法蓮與瑪拿西成為兩個支派,所以各支派一份,必得兩分。利未支派不承受地業,不列入其中,於是仍為十二個支派。──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約瑟必得兩分」:這裡約瑟族由他的兩個兒子以法蓮、瑪拿西代表、這樣「十二支派」,不包括利未支派在內,按照分地的位置,從北至南、計有:但、亞設、拿弗他利、瑪拿西、以法蓮、流便、猶大、便雅憫、西緬、以薩迦、西布倫、迦得。利未人本身無土地,乃居住在分別為聖的聖所之地。──《串珠聖經註釋》

         約瑟必得兩份: 在以色列的12支派中,祭司利未支派未得產業。約瑟的兒子以法蓮和瑪拿西則被視為獨立的支派分得產業(48:22;17:14,17)。 ──《聖經精讀本》

         十二支派。十二支派中每一個支派都有人從被擄之地歸回。主的應許不限於猶大支派和便雅憫支派,也適用於以色列所有的支派。

         兩份。參創48:22;書17:14,17。利未人的份在“聖供地”(結45:5,6)。約瑟得了兩份(以法蓮和瑪拿西)。合起來是十二份。──《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3~20以色列地的北界從推羅以北的地中海延展到大馬色附近(1517節);東界由約但河與死海形成(18節);南界從死海以下直到埃及“小河”(19節;參賽二七12的腳註);西界就是地中海。這地區將要分配給以色列人作為他們的住處,但他們顯然會控制從尼羅河至幼發拉底河的整遍土地(比較創一五18)。──《雷氏研讀本》

 

【結四十七13~21詳細說明以色列地的四界: 本文以北、東、南、西的順序,說明了各個邊界,這順序不同於民34:1-12中的記錄,因為摩西是帶領以色列百姓從埃及,即從南邊上到迦南,而如今以色列百姓則是從巴比倫即東北方向歸回到迦南。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3~35本書的結尾論到了復興的以色列分配土地的事件。分配產業標誌著以色列得到救贖,被擄的以色列百姓所迫切期待的盼望終於得到了成就。由此可知,神藉著基督所作成的救恩,斷不是抽象的概念,乃是以極具體而實際地臨到我們。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3~四十八29地的四境與分配:先知有關聖殿的異象已告一段落,他被領到殿外的土地,在此耶和華指示分配土地的方法:各族都可擁有一塊土地,由南至北平分,中間一段留給君王及聖人職人員(48:8-22; 45:1-9) ,  即使寄居者都分有地業。──《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14「你們承受這地為業,要彼此均分,因為我曾起誓應許將這地賜與你們的列祖,這地必歸你們為業。」

         這地必歸你們為業: 這句話當從三個角度理解:①土地的恢復:指以色列民族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故土而重新擁有土地;②聖約的更新:對以色列而言,迦南地不僅僅是擁有地理上的意義,它是與神立約的標誌。因此,恢復本土意味著神與以色列之間因罪而遭到破壞的約,得到了更新;③神的國度:迦南地僅僅是預表神國,而非終極物件(11:10)。因此,本節是對由基督而成就的新天新地的應許(21:1)。 ──《聖經精讀本》

       彼此均分。直譯是“兄弟平等”。以西結只確定了土地的北界和南界。有人推測分給各支派的土地是寬度大致相同的條形土地,貫穿於國家的東西。這種觀點不能成立。

         起誓。應許和起誓見創12:717:826:328:13──《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5地的四界乃是如此:北界從大海往希特倫直到西達達口。」

哈馬口多指第伯拉(Riblah)附近,可參考本書六章十四節。北界是在提比哩亞海的東岸,伸至約但河東,成為一個弧形。──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大海」:即地中海(20同)。

          「希特倫」:大概位於地中海沿岸推羅以北約十六公里(十英裡)。

          「直到西達達口。又往哈馬、比羅他」:根據七十士譯本應作

         「經過哈馬口、直到西達達。又往比羅他」(參48:1)。哈馬口是以色列北面的邊界(參民34:8; 王上8:65; 王下14:25)。──《串珠聖經註釋》

         地的四界。這裡的地界和民34:1-15的地界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在《民數記》中,首先說明的是南部邊界,因為百姓要從北方返回巴勒斯坦。

         從大海。地界從地中海劃起,但沒有說明準確的地點。從上述其他地名來判斷,這個地方可能是的黎波里(Tripolis)附近。有人認為地界是從推羅附近開始的。

         希特倫。僅在本節和結48:1提到。位置尚未確定。

         西達達。據認為是現在的塞代德[] ,在哈馬以南約55英里處。──《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517 北界】北界的描述雖然十分詳細,沒有一個地名可以被確定。因此要在地圖上繪畫以色列的北界是不可能的。但本節與民數記三十四79的名單也有近似之處。這名單與迦南地的北界相符,後者是埃及控制下之敘利亞─巴勒斯坦的名字。以西結用廣泛的語句所形容的是領土而非疆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七15~20地的四界:闊度由約但河東界直伸至地中海沿岸為西界;北界由推羅北部的地中海岸經哈馬口延伸至大馬色;南界從埃及小河經加低斯至他瑪(見頁1882地圖)。這裡地名甚難確定。──《串珠聖經註釋》

         這裡記以色列的疆界和《創世記》十五18所述的相同。──《啟導本註釋》

         本節詳細記載了以色列百姓歸回故土後所要佔據的土地。關於四界的地名,請參照I,人名,地名詞典。 ──《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16「又往哈馬、比羅他、西伯蓮(西伯蓮在大馬士革與哈馬兩界中間),到浩蘭邊界的哈撒哈提幹。」

浩蘭是大馬色之南,所以哈撒哈提幹是在這一地區。哈馬如在上節,即為哈馬口,為其他經文中一個固定的地名。比羅他似在南端。哈馬口到西達達為北界,記述在民數記卅四章,已在上節加以論述。──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哈馬。可按七十士譯本譯為 “哈馬的入口西達達”。“哈馬的入口”據認為可能是現在的萊不韋斯(Lebweh ),位於哈馬或奧龍特斯(Orontes)峽谷西南112公里處(見民34:8)。

       比羅他。位置尚未確定,但有人認為是現在的貝雷坦(Bereitân),在黎巴嫩和前黎巴嫩山脈之間的峽谷中。

         西伯蓮。邊界線上的某個地方,位置尚未確定。

         哈撒哈提幹。直譯是“中間的村莊”。只根據本節瞭解它位於浩蘭的邊界。

         浩蘭。指從大馬士革以南到基列的那塊土地。──《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7「這樣,境界從海邊往大馬士革地界上的哈薩以難,北邊以哈馬地為界。這是北界。」

哈薩以難是在黑門山腳附近,上節之哈薩哈提幹,有人以為即為同一地點。北界就在此為止,從四十七章十五至十七節。在十五節大海往希特倫,在此處海邊往大馬色地界,都應是同一個方向。再比較民數記卅四章七節:由大海通向何珥山。綜合起來,都可說是向著利巴嫩山。這樣推算起來,應是以色列北國的疆界,但的地界。──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哈薩以難。可能是現在的蓋爾亞坦(Qaryatein) ,位於西達達(見15節注釋)東南32公里、大馬士革東北116.8公里處。──《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8東界在浩蘭、大馬士革、基列和以色列地的中間,就是約旦河。你們要從北界量到東海。這是東界。」

         「浩蘭」:位於加利利海東面。

          「你們要從北界量到東海」:根據古譯本應作「從東海直到他瑪」(參19:48:28)。

          「東海」:即死海。──《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18 東界】以西結對東界的形容和民數記三十四1012一樣,也是省略了迦得、流便、瑪拿西半支派居住的外約但地區。因此,這地的主要疆界是從加利利海南端流到死海的約但河。──《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七19南界是從他瑪到米利巴加低斯的水,延到埃及小河,直到大海。這是南界。」

米利巴是在曠野(出十七7;參詩九十五8),米利巴水(民二十1324;參閱申卅三8;詩八十一8,一032)。──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他瑪」:位於死海之南。──《串珠聖經註釋》

       他瑪。位置尚未確認。可能在死海南端附近。

         米利巴加低斯。民34:4為加低斯巴尼亞。有人認為是指希伯侖西南約116.8公里處的庫代拉斯泉(`Ain Qudeirât)。也有人認為是指再往南8.5公里處的庫代斯泉(`Ain Qedeis)。

         小河。參民34:5;書15:4,47,表面是指“埃及小河”,就是現在的阿裡斯河(Wadi el-`Arish )。它流入加沙西南50英里處的地中海。──《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19 南界】南界從東界的最後一點他瑪開始,經哈拉山到米利巴加低斯──即加低斯巴尼亞(今庫代拉特泉),尋的曠野南界上的一個綠洲。從這裡開始,埃及小河(不是尼羅河)就是南界。這河是西乃沙漠北部的水入海的途徑,也是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天然分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結四十七19  小河是指……】“小河”是季節性溪流,或長期乾涸的小河床。──《靈修版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20西界就是大海,從南界直到哈馬口對面之地。這是西界。」

西界在民數記卅四章六節也有敘述。西界只有大海。這是以色列的地土,也是非利士的地域。腓尼基海岸是哈馬口對面之地。這是西界的範圍。──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七21你們要按著以色列的支派彼此分這地。」

分地是根據以色列地各方的地界,「分地」一詞,是「分地為業」。所以本節有意重複十三節的話:照地的境界,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為業。──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結四十七21~23容許外人分地:(參利19:34; 24:22; 9:14)。

         以色列人被擄之前,寄居者不能擁有神子民的地業,但在被擄時期已有較多非以色列人寄居在以色列社團中,也有歸依以色列信仰者,這些人都承繼以色列的地業。他們寄居那一支派,那支派便要分給他們地業。──《串珠聖經註釋》

 

【結四十七22  要拈鬮分這地為業,歸與自己和你們中間寄居的外人,就是在你們中間生養兒女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們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樣,他們在以色列支派中要與你們同得地業。」

       要拈鬮。見結45:1

       外人。與摩西的律法相比,這裡給予外人更多的自由。根據古代的條例,要善待外人(出22:2;利19:34;申1:1624:14),允許外人提供祭物(利17:8),如果受割禮了就可以參加逾越節。但他們擁有產業的權力是受到限制的。現在永久定居的外人則可以在他們居住的支派中承受產業。神的旨意是要讓外人到以色列人中定居,接受真神的信仰。──《SDA聖經注釋

 

【結四十七22-23地業原只為以色列的各支派,寄居的外人是無分的。但是在申命記中,外人與寡婦孤兒及利未人似有同樣的權益。他們可以在聖所內喫祭肉(申十二12)。在被擄時期,外人可以列入敬拜耶和華的人們中間。他們在巴比倫可進入以色列社會中,歸回的時候,也不再被排斥。這些外人在那一個支派,就算是該支派的成員,從該支派的地業中承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記載關於外人的產業。外人通常指非以色列血統的人,在這裡指雖是外邦人,卻居住在以色列地,且皈依耶和華信仰的人。以色列社會寬容地接納皈依者,也可得到相同的待遇。這些規定與摩西律法相一致(24:22;15:29),也與以賽亞的教導(56:3-8)及以西結的初期預言一脈相通(14:7;22:7)。以色列社會並不是全然封閉的社會,雖然氣勢尚弱,但對外邦人還是敞開的。福音之門向所有列邦完全開放,是從基督降臨之後的新約時代開始。──《聖經精讀本》

 

【結四十七23「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你們就在那裡分給他地業。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思想問題(第47, 48章)】

 1 從水由聖殿門流出的圖畫中(47:1-12),你學到什麽屬靈的真理?注意水的意義、源頭、深度與功用。新約中有否使用類似的素材?若有的話,與這裡有沒有關係?參約7:37-39; 10:10; 22:1-2

 2 47:11有什麽重要性?為何那能使百物複生的水不能治好這些地?

 3 城門分別以十二支派的名字命名(48:30-35),這有什麽意義?試比較啟示錄21:12-13與這裡的異同。這和十二支派各分得土地一事有何類似的屬靈意義?

 4 「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48:35),這句話有什麽重要性?與本書的中心信息有什麽關係?那一章記載神的榮耀離開以色列?為何要離開?那裡記載神的榮耀歸?因何回歸?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