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以西結書第三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守望的吶喊(三十三1~9)(唐佑之)

神的子民沒有特權(33:21-29) (聖經姊妹版)

守望者的職任(結三十三 133) (台北靈糧堂)

對選民的警戒(結卅三章) (基督之家)

承擔責任(33120) (香港讀經會)

要瞭解自己的處境(332133) (香港讀經會)

 

 

守望的吶喊(三十三1~9)(唐佑之)

 

  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以西結,稱他為「人子」意即脆弱的人。神對他說:「我要用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在第三章,神要他吃書卷,要他受命把祂的信息,傳出來作以色列守望的人。這裏重複第三章的內容。

  神不但對以西結這樣說,他對歷代的工人和教會這樣說。教會在這時代,要聽見神這樣的命令。我們不過是人,是脆弱軟弱的,不能作偉大的工作。

  主耶穌基督是人子,當祂作人子時,他卻不是脆弱軟弱的;他成為人,但他是最完全的人。祂已為我們留下榜樣作了表則,教我們隨祂足蹤行。祂曾作以色列家的守望者,作全世界人類的守望者。你我也當作守望者,正如主耶穌和以西結一樣。

  在舊約聖經所見,守望者的形象有兩種。一種是專責在戰爭將爆發,危急時刻高守遠望,儆醒等候。一發覺敵人,便大聲疾呼,向百姓宣佈,警誡他們危險來到;叫人不但逃避危險,還要應付戰爭。不但防守,還要攻打;要及時回頭,應付危急時期。神所要的就是這樣的守望者,每個時代都需要守望者。教會在這時代,更需要守望工作;因為面臨最危險的時期,所以我們必須在神面前等候。另一種守望者的形象非在戰時,乃在平時。聖地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每晚祭司要作守望的工作;在漫長寂靜的黑夜中,按班次站在錫安山上守望,等候天亮。在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刻,就是人們昏昏入睡的時刻;守夜者更加要儆醒,手持號角,挺胸昂首聚精神會伐步。面向東方,等待曙光出現,大聲吹角,叫醒耶路撒冷的居民到聖殿去獻早祭。這是很重要的敬拜,這也是教會應作的守望工作。我們今天在屬靈的高山上,要向人們宣告黎明的來臨。作黑夜中的守望者,每晚必須如此。本章所指的是非常的時期,而祭司的守望卻是在平常的日子。

  教會在這時代,無論平常時期,或非常時期,均須作守望者。

  先知以賽亞聽見從巴勒斯坦南方發出聲音:「守望的呀,夜裏如何?」(賽廿一11-12)聲調非常焦急,沉悶,懼怕,困惑,迷茫地問:「黑夜何時纔能過去?」黑夜象徵苦難。當人們在苦難中,就會發問苦難何時過去呢?

  整個歷史的記載,使我們看到個漫長的黑夜;甚至我們想到在伊甸東園的黃昏,當耶和華在園中行走,天起涼風之時,人已犯了罪,逃避了神的面。從那黃昏開始,人的歷史就進到黑夜裏;人就在罪惡痛苦無知的黑夜裏,不見天明,沒有早晨,一直在黑夜中。

  當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他們希望到曠野敬拜耶和華;但埃及王不許。大能的神降災給法老王,叫他的心回轉;但是一次又一次法老的心剛硬。到了第九次黑暗之災,(埃及人拜太陽神)埃及人之神失敗了。我們的耶和華仍是全能的神,除耶和華以外沒有別的神。那一次的黑暗災殃,使全埃及陷於黑暗中;惟有以色列人的住處,纔有亮光。因為耶和華要向全世界宣告,黑夜的消息。

  主耶穌來到世界,每逢聖誕節,有美麗詩意的描寫。但是,當主耶穌降生那時,世界充滿凓無邊的黑暗,人類在極大痛苦之中;以色列在異族統治的鐵蹄下,政治上沒有自由,經濟困難,社會不安寧。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沿途有盜賊出沒,既危險又可怕。當人類在極其失望,在苦難之黑夜中,那希望的星辰出現,神的兒子來到世界,光來到世界。約翰福音告訴我們;光來到世界,但世人不接受光;因他們行惡,拒絕光,他們情願在黑暗中。他們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當時從午正到申初,遍地黑暗;神再次宣佈黑暗的消息。雖然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但當祂為你我、為全世界人類擔當罪惡之時;父神也掩面不顧祂。那時耶穌說:「我的神阿!我的神阿!為甚麼離棄我?」主耶穌死了、埋葬了、復活了;那天早晨,就是人類在歷史中,最光明的早晨。黎明把生命的意義,重新解釋了。當耶穌升天之後,教會建立起來;信靠祂的人,就被稱為光明之子,白晝之子。教會在神的光中,跟從祂的人,就不再在黑暗中走,乃要得凓生命之光。可憐今日教會的光景仍在黑夜裏。

  啟示錄記載,使徒約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在那裏有一主日;他被聖靈感動,看見天開了,人子從天而降。他說:「看哪!祂駕雲降臨,眾目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耶穌基督一定再來,要結束這世界的秩序。當人子降臨之時,祂的面貌如日頭放光;這位榮耀的人子,行走金燈台中間。燈台是夜間用的,要照亮黑暗中的人。耶穌基督設立晚餐時是在晚上,祂要教會守晚餐;教會不吃早餐,午餐,只吃晚餐,乃因要常提醒我們是在晚上。我們必須成為黑夜的守望者,我們要等待天亮,要儆醒謹慎帶凓盼望等待,主必再來,決不遲延。榮耀的黎明就要來到,教會在這時代必須作守夜工作,等待主再來。彼得說:「萬物的結局近了。」千多年已經過去,現在不是更近了嗎?彼得教我們要謹慎持守,在神前等候。

  我們必須謹慎,否則容易受世俗虛謊所影響。不大愛主的人易於隨從世俗。約翰說:「我們若與世俗為友,就與神為敵了。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約壹二15)多麼危險啊!我們的環境充滿世俗成份,在濁的世俗潮流中;我們切勿隨波逐流,而應當作中流砥柱。為了主的道,我們萬勿隨從世俗,我們當謹慎持守,作忠心的守望者。較為熱心的弟兄姊妹,很容易受虛謊影響。今天有很多假先知,包括那些異端邪說,傍門左道的,也包括那些信仰純正的。信仰純正怎會虛謊呢?照本章聖經說,若非出於神直接啟示的話,照凓自己的意思來說,就是虛謊。許多人歡喜聽末世預言,但我們應有末世的意識,來聽那許多的預測;我很慚愧地告訴各位,同時也警告各位,不要隨便聽那些末世的預言。因為很多人所講的是錯誤的解釋。耶穌說:主來的日子自己都不知道,惟有父知道。以往在許多年代,直到如今還沒有人知道主耶穌何時再來;我們相信主必再來,一切預言必定應驗;但人若照己意講解,那就是假先知假教訓。雖然我們所聽的,有在原則上是對的;但我們必須有屬靈的辨別力,不隨便聽信接受。要好好的在神面前追求,在教會聽神的工人為我們分解的真理,這樣纔可避免聽信虛謊。

  我們在黑夜中危險中作守望者,不但要謹慎持守,也要清潔,專一愛神。我們要聖潔,否則不能作聖工,不能見我們的神;不聖潔就沒有見證,不會明白聖經的話語,就沒有屬靈的辨別力。

  在黑夜中更須儆醒,因為夜間精神疲乏,昏昏欲睡。彼得說:「要儆醒禱告。」耶穌在馬太廿四章,特別論及祂再來的情形。雖不詳述細節,但叫我們務要儆醒。廿五章十個童女的比喻,童女之中五個是聰明的,五個是愚拙的;祂並沒有說五個是良善的,五個是罪惡的。所謂聰明,乃因他們的燈預備了油,而愚拙的因為沒有預備油。表面上她們都是在迎接新郎,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耶穌說:「新郎遲延未到,她們都睡凓了。」聰明的童女怎能睡凓呢?今天教會許多所謂聰明的童女正在睡覺,值此危急之時怎能睡覺呢?現在應是睡醒的時候。耶穌說:「你們要儆醒!」彼得說:「要儆醒禱告。」與神有親密的交往。我們的禱告,不是只想自己的需要,也非僅為教會的需要;我們當將禱告的範圍擴大,為萬人代求。我們當為所居住的城市禱告,為世界和平禱告;正如亞伯拉罕為所多瑪,蛾摩拉二城在神前祈求一樣。若城中有五十個義人,求神不要毀滅;甚至減剩十個義人,神也答應不毀滅那城。可惜全城連十個義人都沒有。神差天使搭救羅得和他的家屬,他的女婿還以為是戲言不信;羅得就帶了妻子和兩個女兒逃出。他的妻子回頭一看,就變成一根鹽柱;剩下羅得和兩女兒,而兩個女兒居然犯起亂倫的罪來。這豈不是歷史的悲劇嗎?我們多麼需要為所居的城市,為世界的平安禱告!我們不能像先知約拿,風浪大作是為了他一人的緣故,因他違背了神,不作傳福音的工作。照樣,因你我不順從神,神的兒女工人不順從神,以致世界紛亂。當遍地烽火之時,我們怎能像約拿在船底睡覺呢?非尼基的水手禱告他的假神,雖然沒有功效;但他有禱告,可惜神的僕人約拿卻不禱告神,船主叫醒約拿,說:「你這沉睡的人快起來禱告你的神吧!」這世界越來越危險,原因和理由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們不禱告。我們多麼需要神的憐憫和幫助,叫我們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世界安危在我們身上,我們是守望者如以西結一樣。我們要吶喊,要警誡;因為危險來到,還有人不知道不領會!先知能見人所不見,明白人所不明的;教會是先知的團體,有神的話語。我們聽明白,看清楚,有先見之明有神的話語,怎能不出聲呢?我們當吶喊,當大聲疾呼,要警誡!在此非常時期守夜,必須儆醒禱告,謹慎持守,吶喊,警誡。危險緊急嚴重的時期,不容等候,遲延,猶豫;我們必須吶喊。在這社會,有沒有聽見福音的吶喊聲呢?在這世界裏,教會有沒有發出警誡的聲音呢?若有,而人不肯悔改回轉,守望者就沒有責任;否則守望者就要負起重大而可怕的責任。

  教會在這時代必須作守望者,要吶喊警誡;因為處境危殆,刻不容緩。

  我們要歌唱讚美。「神使人在夜間歌唱」(伯卅五10)夜間,苦難,危險,困惑中還能歌唱嗎?惟神使人在夜間歌唱。今天我們聽見社會,世界那些嘈雜爭鬧,淫亂的聲音,給人帶來痛苦煩惱,很多人遭難,正在嘆息哭泣呻吟;聽不見聖潔的歌聲;難道我們無動於衷嗎?難道你毫不介意,毫無屬靈的感覺嗎?教會在這時代,應有敏銳屬靈的感覺,不可充耳不聞。我們要歌唱讚美,要從教會裏向外看;大家庭要歌唱,小家庭也要歌唱;我們四所聽見的都是電視、打牌的聲音;我們有責任把歌聲傳出來,從教會裏唱到教會外,從晚間唱到早晨,甚至從地上唱到天上。將來我們在天上還要歌唱,所以我們作守望工作,就是在地上學習天上的生活。保羅和西拉在監獄中歌唱,眾囚犯側耳而聽,因此幫助腓立比管獄的歸向神,成為腓立比教會最基本的會友。保羅對腓立比教會說:「你們要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因為他實在有喜樂的經驗。

  我們在守夜遇危險時,我們一面工作一面爭戰。要建立神的工作,建立神的教會,建立靈宮。爭戰是必然的,因地上有惡者屢加侵犯;我們須有勇氣,我們不但防守,還要進攻。工作和爭戰是分不開的,有時我們在教會中有工作但是沒有爭戰;以致仇敵侵襲,我們便失敗了。

  教會一旦發生問題,對一般不熱心者似乎無關重要,但對那些最熱心的弟兄姊妹,卻發生問題;因為他們只有工作沒有爭戰,結果被魔鬼打敗。本應合力對付魔鬼,可是為了工作卻造成對立,彼上成為仇敵,這是多大的悲劇!我們應學習尼希米建造城牆時當眾宣佈,各人應一手拿工具,一手持兵器,邊工作邊爭戰。

  教會在這時代,是爭戰的時代,是爭戰的教會,我們要重視萬世的戰爭,在每時代,教會不能安逸安穩,要隨時備戰,人人成為基督的精兵。教會在這時代,是爭戰時代的教會。

  以西結是神的守望者,很多神的工人是神的守望者;很多神的兒女,也是神的守望者。

  神要在我們中間尋找守望者,誰是神的守望者?神說:「要立你作守望者。」你的回應如何?

  但願我們如以賽亞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 唐佑之《從以西結書看教會在這時代》

 

 

神的子民沒有特權(33:21-29) (聖經姊妹版)

 

屬靈生命
常有未信的朋友質疑,我們信的神既是慈愛的,又給了我們很多應許,基督徒犯錯又似乎不會受到懲罰,這樣豈不是姑息信主的人嗎?
昔日耶路撒冷城陷,也有人認為,神早已將地賜給亞伯拉罕,所以不會懲罰他們;不過,神卻數算,他們在宗教上吃血、拜偶像,在道德上殺人流血、使用暴力、甚至玷污鄰舍的妻子(33:26-27),處處觸犯神的律法,神反問他們,如何還有資格得這地為業?
有些人以為,只要上教會、有靈修,在宗教上沒有拜偶像就是盡忠,神卻告訴我們,祂也看重性倫理及道德公義;又有信徒認為只要道德合乎標準,上不上教會,甚至拜甚麼神都無所謂,但神卻明確要求子民不可拜偶像。其實,作為神的子民,更需要在宗教和信仰上跟從神,而不是濫用神的慈愛,昔日神不顧惜耶路撒冷,今天,也一樣會因我們的惡懲罰我們。
默想
「我因他們所行一切可憎的事使地荒涼,令人驚駭。那時,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33:29
心靈的鏡子
神不會姑息犯罪的人。

智慧五味架
雅歌
(33:32)
這裡的「雅歌」與聖經其中一卷《雅歌》不同,聖經的《雅歌》原意是「歌中之歌」,即是最好的歌曲之意。這裡的「雅歌」原文用字卻只在《以西結書》出現,在二十三章11節還帶有情欲的意思,所以,這裡的雅歌,其實是指情歌。

 

 

守望者的職任(結三十三 133) (台北靈糧堂)

 

本章與第三章相類似,不過第三章是在先知見異象後,守望者引進即將應驗的審判預言;而本章則始於審判列國信息的終結後和預期耶路撒冷的將要陷落,進而帶出耶路撒冷的未來盼望;因此本章守望者的職任是站在當前的災難中,去宣告未來復興的信息,而且隨著耶路撒冷的陷落,先知的信息得著應驗,他的職分也被證實,他也就開始進入自由開口事奉的新階段。

信息的開始,耶和華向以西結重申守望者的職任,並在新的階段重新設立先知為守望者(三十三 1-9):⑴聽見角聲不受警戒的,他的罪必歸到自己的頭上(三十三 2-5,9)。⑵守望者若見刀劍臨到卻不吹角,他就必須承擔罪人喪命的罪(三十三 6,8)。接著,神要守望者以西結基於上述的原則,回應被擄以色列民的質疑論調「我們的過犯罪惡在我們身上,我們必因此消滅,怎能存活呢?」(三十三 10)、「主的道不公平」(三十三 17,20),要先知明確地回應說「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三十三 11)隨後,再次詳細申述神審判的原則,強調義人離義而作孽,就必因此死亡,惡人離惡而行義,就必因此存活(三十三 12-19;另參,三 16-21)。從這段信息放置的時間位置來看,用意在顯示以色列家的問題,不是外在的政治與軍事危險,而是內在的屬靈黑暗才是癥結所在;而就這信息的內容來看,是要凸顯在人的罪孽中,神所流露的恩典憐恤,因為神所要求的只是人最後的悔改,因這次的行動,祂必將人先前所行的惡一概赦去(三十三 16,19)。

再者,先知在第十二年十月初四日領受信息,開口向次日從耶路撒冷被攻陷逃出來傳消息的人和原有的被擄之民來傳講。先知先前的靜默(三十三 22),是要凸顯耶路撒冷毀滅的審判已成定局;此時的開口,是先知的權威得著確認,以便傳講關於使耶路撒冷得復興的信息。復興信息的開始,先知所關切的是那些留在耶路撒冷之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因這些人的心態充滿自大傲慢,竟自認為他們比先知亞伯拉罕更忠誠,而且人數眾多配得這地為業(三十三 24),面對他們自己的罪行卻視而不見。於是先知以守望者的角色,直陳他們的罪狀是完全忽視與耶和華所立的約(三十三 25-26):吃帶血的物、仰望偶像行可憎事、流人血、犯姦淫、仰仗自己的刀劍。隨後,也宣判不悔改的人是無可逃脫倒在刀下、被野獸吞吃、遭瘟疫而死的結局,好使「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三十三 27-29)。此外,先知也針對被擄地的百姓,發出不可輕忽聆聽到信息卻無行動回應的警告,絕不可將先知的信息只當作是娛樂性或純欣賞的歌謠,卻不從心裡頭認為這是有屬靈更新的價值,以至於付出實際行動(三十三 30-32);否則,耶路撒冷被滅的歷史必再重演。

其實,本段信息對今日的教會,是有一些相當實際的提醒:

第一,教會領袖所扮演的角色正如守望者;因此教會領袖首先必須十分清楚和領受神的信息,他必須忠誠地研讀和反思並實踐神的話,以至於不會將會眾引到偏差的路上,或使他們偏離生命的重點;其次,他必須十分忠誠地傳講神的信息,絕不可害怕冒犯任何個人或群眾,因為領袖是要向神交帳,而不是向人交帳。

第二,先知吹角的目的,不是在傳講新的信息,而是在提醒舊的命令;可見人的問題,不在於缺乏對神話語知識的瞭解,而是在於對神話語知識當有正確的回應行動。一個好的聆聽者不是一位聽道的專家,可以對講道者傳講內容、信息新或舊與呈現的方式作評論,這是一種凸顯自己是優越的傲慢心態;而應當是一位謙卑地聽見這是神對自己的提醒,而付諸實際的回應行動。

第三,神的審判是公平的,祂給每一個人都有同樣悔改的機會;祂的作為是充滿恩典的,祂不喜悅罪人死亡,而喜悅他離開惡道。所以,我們不當用各樣的藉口(或環境的困難、或壓力的沉重、或別人也如此行、或我只就這一次、或這只不過是小事),來規避自己當負的悔改責任。

主前省思:

1 思想教會領袖與守望者相似之處,並為你的領袖守望?禱告主,求主提醒你能常為教會領袖能向神忠誠以及忠實傳講神的話來代求。

2 思想你聽道時,常抱持甚麼態度?禱告主,求主賜你有顆謙卑受教的心,而不作一位好評論卻無心的聽眾、或有聽卻無行的人。

 

 

對選民的警戒(結卅三章) (基督之家)

 

分享: 這章聖經一開始提到神要設立以西結先知成為「守望的人」(第 7 節)。之後, 就是許多對選民的警戒、其中有許多信息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也是很重要的提醒!

第一、我們都當成為守望的人!第 1-10 節特別提醒我們、當我們看見神百姓犯罪時、 我們必須去警告他們、他們若不聽而滅亡,罪不在我們身上、但若我們不去 警戒他們、以致他們滅亡了、神也要追討我們的罪!是的!多少時候我們因 著害怕我們若去指出別人的不是、會招來別人的攻擊、以致於我們沒有去警 戒他們、或者許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傳福音遭受拒絕、以致於我們不敢指出 永生的道路、求主讓我們不再作一個「沒有聲音」的人!讓我們勇敢傳揚真 理!

第二、第 10-20 節這段經文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告訴我們:「義人轉離他的義而作罪孽, 就必因此死亡。 惡人轉離他的惡,行正直與合理的事,就必因此存活(第 1819 節)」!因此、當我們犯了罪時不要自暴自棄、要知道神是滿有憐憫的神、只要我 們回轉就有路走、另一方面我們不要靠我們過去的義就失去儆醒的心、神對我們的 罪絕不寬容!第 24 節神也是提醒以色列人不要仗著神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以致於認 為神一定也會給他們祝福!基督徒絕不可以仗著過去的恩典而失去對神敬畏的心、 讓我們的心每一天都是緊緊跟隨神的!

第三、第 31 節神責備以色列百姓、說他們:「口多顯愛情、心卻追隨財利」!這也 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的問題、往往我們的敬虔只是在我們的言語上、在唱詩歌或禱告 時,總是告訴神我們有多麼愛祂、但是我們的心卻是愛著這個世界的財利、神是鑑 察人心的神!讓我們口唱心和地來敬拜神吧!讓我們在我們生活中真正活出愛神的 表現吧!

第四、第 30 節神說以色列本國的子民當他們聽先知的話時是存著:「聽聽有什麼話 從耶和華而出」、31 節提到他們只是「聽而不去行」!第 32 節提到他們只把先知的 講道當成「善於奏樂、聲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而已!他們只把聽道當成聽「表 演」一般!這也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的問題!他們來到教會只當成欣賞「音樂」表演、 欣賞好聽的「演講」、他們卻不願意俯伏在神話語的面前、願意遵從神的話語!但 願我們不是這樣的基督徒、我們乃是聽道而行道的基督徒!

回應: 「主啊!求祢使我成為一個除了祢以外別無所愛、除了罪以外別無所怕的基督 徒!」

禱讀:雅一 25 背經:雅一 25 聖經速讀:出十~十一,太廿 1734

 

 

承擔責任(33120)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向我顯明你的召命,使我在事奉的崗位上更能認定你的安排,不推卸責任,而能夠榮神益人。

 

以色列雖是神所揀選的民族,但若她陷在罪中,神照樣會向她發烈怒;另一方面,若她願意從罪中悔改,神的心也會回轉過來。在本章之前,先知的信息主要是責備百姓,勸他們悔改。到了本章,他轉而揭示神對百姓的慈愛,並以色列的復興;在這裡,先知發揮了他的「守望的人」角色(7)。

為了提醒先知做好守望者的角色,神以城樓的守望者為例(2-6),指出警醒的重要。守望者當值時,必須環視四周,一看到敵人臨近,便要立刻吹角,提示所有人謹守城池。人們若在聽到守望者的警號後沒有好好防備,他們便要為自己的失誤負全責;相反地,若守望者看到危險將至,卻不及時吹號提醒其他人,這就是守望者失職,他要承擔起全部的責任。神向先知表明,正如守望者要細心、專心、忠心的為全城守望,先知也要這樣做。

神要先知做「守望的人」,是因為祂「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11,另參1821-32)。神既是公義的,也滿有恩慈和憐恤,願意拯救一切從罪中悔改的人。人往往喜歡卸責,把問題和錯誤歸咎於別人或身處的環境,不願意自省。但我們該謹記,我們要就自己所作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因此,我們若犯罪了,便要向神承認責任,求神憐憫,神必會赦免我們真心的認錯。

神又表明,若「惡人轉離他的惡」,改為「行正直與合理的事」,神必不責罰他(19);而若「義人轉離他的義而作罪孽」(18),這人卻要遭受神的懲罰,因為「他從前所做的好事不能夠救他」(12)。由此推之,惡人要把握時間回轉,而跟從神的人則不可以為有神的救贖,因此任意妄為。天父要求人有單純敏銳的心,離惡行善,以致得蒙祂的悅納,因為祂必按各人所行的作出審判(20)。

你喜歡推卸責任嗎?今天的經文對你有何提醒?另一方面,作為神的子民,你清楚自己的召命嗎?神不一定呼召你作傳道人,但祂對你必有其心意和計畫,因此,你要認定自己的角色,好好為主而活。現在,請安靜下來,在主面前忠誠地省察自己。

 

 

要瞭解自己的處境(332133)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叫我明白,我的一生都在你的恩手之中,又叫我或豐富或貧窮,或順或逆,都順服你的帶領。

 

神曾經與亞伯拉罕立約,使他和他的後裔能永遠以應許地為業(參創15章)。然而,當耶路撒冷陷落後,神的應許地在某程度上已變成了失落之地。究竟這地為何「失落」了?神的子民能否在日後重回此地?先知在3321-3929接連發出了六個有關應許地的信息。

22節記述先知的「口就開了,不再緘默」(22)。當先知第一次被神呼召時,神曾使他的舌頭「貼住上膛」(326)。自那時起,先知一直都不能夠按自己的情緒回應以色列人的不是,而只能將耶和華的警告直述出來。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猶大亡國已成事實,即使先知在宣告信息時加上自己的情緒,也不會對現實的環境有任何影響。

當時,以色列民的問題,乃在於他們只按照字面意思來認定神對他們列祖的應許,卻沒有深思自己刻下的慘況,究竟有何屬靈含意。他們與亞伯拉罕的分別,是亞伯拉罕對神有單純和順服的心,但這正是他們所缺乏的。他們沒有按照神的律法過活,以表明自己是「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出194-6)。結果,他們陷在罪中,導致公義的神的懲罰,失去神所賜的應許地。

耶路撒冷陷落後,那些仍留在耶城的子民,始終不相信耶和華會收回應許地。為此,神特別針對他們,指出他們將要「倒在刀下」、「給野獸吞吃」、「遭瘟疫而死」(27),換言之,神要叫這些仍然存留在耶城的人,一樣得不著神的應許地,作為他們驕傲的懲罰。

除了論及耶城的情況,對那些早在耶城陷落前已被擄的子民,先知也有話對他們說(30-33)。當耶城正式陷落時,這些子民早已在被擄之地,因此相對之下,他們的心境和生活反倒較為穩定。但正是在這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他們沒有認真對待先知的信息,待先知「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之人」(32),對先知的話聽而不行。或許,「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正道出了他們對待神以至先知的心態。

先知十分清楚神給他的召命,你又如何?在你所身處的環境中,可以怎樣活出神給你的召命?另一方面,從先知的信息可見,信仰並非人生命中的一個點綴環節。信仰就是生活!請檢視一下自己的心態:為何你要信耶穌?你對神委身和負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