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短篇信息 目錄: 不可蹚的河(結四十七5)(史百克) 這河不能渡過—聖靈的豐滿(四十七章)(史百克) 增長的影響(四十七1~12)(唐佑之) 榮美地與全美城(47~48章)(賈玉銘) 回復創造的原意(47:1-23) (聖經姊妹版) 豐盛的生命(結四十七 1∼12)
(台北靈糧堂) 生命河(結四十七章) (基督之家) 起死回生(47章) (香港讀經會) 不可蹚的河(四十七5)(史百克) 靈的豐滿 我們來到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主題是說到水流成河。這章《聖經》可與使徒行傳第二章對比來讀。新約使徒行傳第二章應驗了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的預言。新約還有一處經文,可插在以上兩處經文中間,就是約翰福音第七章,請讀第三十七至三十九節:“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解釋《聖經》有嚴格之要求。約翰福音第七章耶穌所說的“節期”是“住棚節”,並非指著以西結第四十七章(無節期)。“住棚節”在時間上比以西結早很多,乃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中行走,居住在帳棚裡,摩西訂定的一個節日。耶穌所說的節期就是那個住棚節。 雖然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與“住棚節”無關;可是以西結第四十七章、約翰第七章和使徒行傳第二章,三處經文有共通之處。耶穌站著高聲說話之處是耶路撒冷的聖殿之中。守“住棚節”也在聖殿中;這節期有一個儀式就是祭司走到畢士大池取水,回來澆在聖殿的門檻上。耶穌將這件事應用在祂自己身上。 河流源頭發自隱藏在至聖所的“人” 這三處經文共通之處就是:有“水”從殿中流出。還有一共通之處就是:我們看見殿中一切都與“寶座中間得榮之人”有關。寶座中間得榮之人有權統管萬有。使徒約翰的評語說:“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七39)這話是指著不久的將來,耶穌將得榮耀說的。無疑的,這話在五旬節應驗了。耶穌得著了榮耀,有活水從“殿”中流出(聖靈的流)。所以,三處經文確有其共通之處。 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有幾點細節應在此討論。首先要說明,河水之預言整體來說,是論到“今時代”之安排與光景。有許多學者認為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的預言在“千年國”時才實現。可是本章光景與“千年國”並不相符。本章與啟示錄第二十二章生命水的河也不能完全相符,雖然生命水的河是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與以西結異象中的河水有不少相似之處。為何本章預言既不是“千年國”,也不是未來的“永世”,而是指我們現在活著的“今時代”呢?因為在以西結書中,所描述的光景還有死亡和疾病需要應付。例如河水所到之處,是為了要勝過死亡,兩岸樹上的葉子乃為治病,都是為應付今時代極大的需要。但是到了“千年國”時代,死已暫停(長壽),到了啟示錄末了,永世不再有死亡。以西結書中死亡還在,必須克服之;疾病還在,必須治療。所以以西結第四十七章該當應用在“今時代”安排之中(按:本段系史老弟兄個人的見解,徐著內被略去未談。請參讀第八篇史老弟兄說明解經之派別)。 第一點:論到河水的源頭。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第一節說:“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源頭似乎藏在殿的門檻下。又說:“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南邊往下流。”方向是往東流出。河水的動向比較清楚,以下有說明,現只曉得河水源自殿的隱密處而已。(按:門檻在殿前面向東,殿的右邊向南,故水流出之處,有些分不清,到底是檻下還是殿右。講臺上似有一掛圖,史老弟兄指著圖解談,水從門檻流出,向南拐一彎,又向東流去。) 我們都知道耶和華曾說,至聖所是祂寶座所在(耶十七12),是祂榮耀所在,是主居住所在;因此得到一個結論,河水乃是從至聖所流出。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沒有說明,河水到底從何處起源,只告訴我們是從“殿的門檻下”流出。不過水之起源應該是榮耀寶座之所在,就是神奧秘同在之處,因為至聖所是神隱密之居所。(詩二十七5;九十一1) 天上的那“人”也在“至聖所”的隱密處。祂是屬天的奧秘。祂在寶座之中。祂已得著榮耀,得著地位、權柄,差遣聖靈從祂而來。主耶穌有話說:“時候將到,祂不再向世人顯現,只將自己向祂所揀選的見證人顯現。”(參讀約十四21-22)主在復活升天後,祂自己本人就不再向世人顯現。就著世界而論,耶穌已離去了。世界不再承認有祂這個人存在,主向著世界成為奧秘。就世界而論,似乎祂已不真實存在,因為祂已隱藏在天界之隱密處。只在一個地方彰顯主自己,那就是在生命的靈裡面,從至聖所顯出來。基督不但自身存在天庭,而且藏身於屬天教會之中。 就著世界(the world)和今時代安排(this dispensation)而論,耶穌和教會都是奧秘。世人不懂得教會,原因就是奧秘:“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榮耀的盼望。”(西一27)(“基督在你們心裡”也可譯作“基督在你們中間”。對個別的基督徒來說:“基督是在他心裡。”可是歌羅西第一章第二十七節按上下文看來是對著“教會”而言,應該譯為“基督在你們中間”較好。)此奧秘在列國中顯為大是因為“基督是在教會中間。”這才是榮耀的盼望。因此保羅說:“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裡,得著榮耀。”(弗三21)世人只能借著從教會流出之生命得知此奧秘。 五旬節所經過的情形正是如此。當時從教會流出的河水(聖靈),叫人警覺到耶穌活著。基督是唯一道路,顯明此奧秘,使人知道。水乃是從聖所流出,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第十二節有話說:“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 (按:史老弟兄再次指著掛圖,說明聖所與聖殿之分別。) 他說:“圍牆內全部稱為聖殿,其中有一個建築物稱為聖所。上面的經文很確定說,水是從聖所流出。水在聖所裡面是隱藏的奧秘,不為人知;水流出來後就為眾人所知。”聖所有一個奧秘,此奧秘要從殿中流出才能叫人知道。舊約之預言在新約之教導中顯為全然真實。 第二點:論到河水(聖靈)使萬物更新。前面說到聖殿是河的發源地,以下說到水往東流出(原來殿面朝東)。水流方向乃是“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往東流出”。 (此處有Tape的話謄錄並中譯如下:) 很有趣的一件事,就是五旬節,水流並沒有照經文的字句,朝東方走,反而是朝西方走,傳向羅馬,傳到歐洲去了。五旬節聖靈的水流沒有向東,而是向西走;以後才由西方傳入東方。故此,這句經文不能按字面來講解。 殿為何面向東,殿門為何也向東?為什麼都向東?水為什麼往東流?“東方”是一個表號,代表一日新的開始。太陽自東方出來,一日的開始,始於東方。因為東方代表新的一日開始;因此,很清楚,這條河的意義是新的一日,代表人人更新,萬物更新,也就是主耶穌論到聖靈來臨的新日子。主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耶穌應許賜下保惠師聖靈來,曾多次提到“到那日”,說到一個聖靈的日子,就是那新的時代——聖靈的時代。 神在今時代安排中提供給人人新的一日。當然啦,此“新”乃是多面的新。已過時代中的全部舊事都過去了——(全部舊事,包括預表和表號,形式和儀式。)“舊事已過,看哪,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這個就是“河”,使萬物更新,就是“聖靈的日子”。河水向東流,等於聖靈引進更新的日子。 第三點:論到“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結四十七9)“他手拿準繩往東出去的時候,量了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到踝子骨;他又量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就到膝;再量一千肘,使我趟過水,水便到腰;又量一千肘,水便成了河,使我不能趟過,因為水勢漲起,成為可洑的水,不可趟的河。”(結四十七3-5) 如銅的人,量“一千肘”共有四次。頭一千,水到踝子骨;第二千,水深及膝;第三千,水便到腰;到第四千,成為可洑的水,不可趟的河。這些圖像很簡單,容易明白,就是將聖靈逐漸進步達到豐滿,或可說將基督逐漸進入豐滿表達出來。 河水的源頭裡存著莫大的實質與潛在能力。聖靈在耶路撒冷教會開始,表面看來較小。我們承認五旬節在耶路撒冷是一件極大的事,不過當時是少數,以後增長才變大。與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相比,耶路撒冷規模較小。它規模雖小,卻具有應付全世界的潛在能力。從源頭流出來的河是不斷增長的。此河越流越豐滿,越流越寬廣。此河之水足以應付所有的要求;不管需要有多大,耶穌的靈足以滿足全部需要。《聖經》並非空言,說到做到。在基督裡,聖靈做工,足以應付最大需要。沒有一個需要會太大,大到一個地步,此河會應付不了。經文有言:“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 研讀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會發現,沒有一個局勢,河水不能平衡。可是這句話應該略有保留。因為第十一節說:“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聖經》明說有人抗拒聖靈(徒七51),例如,賣主猶大就未曾進入善良聖靈的日子。新約《聖經》記載有可能犯“說話干犯聖靈”“褻瀆聖靈”的罪。(太十二31-32)凡刻意而且持久犯罪得罪聖靈,總不得赦免,結局是無生命,只有死亡。但若並非刻意而且持久干犯聖靈,聖靈就可勝任應付任何局面。聖靈到底多麼偉大?祂是大到無可限量。 先知說:“水勢漲起,成為不可趟的河。”表明大到人無法應付。到了使徒行傳第二章預言成為真實。聖靈降臨“好像一陣大風吹過。”五旬節聖靈降臨之情景,常人是無法承當的。聖靈不會照著你我能應付之本領來降臨。就如以西結說:“不可趟的河”一樣。在原則上,聖靈的工作就是這樣令人無法承當。聖靈拒絕受人的制度,人的度量衡來約束捆綁。聖靈拒絕受我們“屬血氣的人”約束、捆綁。聖靈拒受傳統,成見的約束。這些事讀使徒行傳都可發現。聖靈的流(神的大作為),耶路撒冷眾人擋不住,彼得擋不住,彼得的成見也沒有用。希律王也擋不住。任何事物都無法擋住聖靈的流——是一條人不能控制的河。促使聖靈能有如此豐滿能力,無可抗拒,必要的有兩件事。以下陳述兩件事的存在。 第一件就是寶座之絕對主權,也就是寶座中之“人”有絕對主權。本書一再論說寶座中“人”統管萬有。以西結書整卷都操持於寶座中之“人”。到了使徒行傳,我們也看見寶座中之“人”統管萬有——也就是耶穌基督有絕對主權,與為首之地位。 神不會把聖靈之豐滿大能交托給不合祂心意的人;因此,量四次逐漸增加深度,向我們說明,主的心意讓人經歷聖靈。決不停止在踝子骨的深度,也不停在膝的深度,也不是到腰。主要我們達到豐滿,聖靈的流成為可洑的水,水勢漲起,使我們不能趟過去。 河流洶湧,勢不可擋,是可怕的情形。以西結在此有點害怕。以西結要趟這條河,自然覺得可怕;因為我們都願雙腳踏在地上,誰也不願被水沖走。教會也是如此要立足在地上,要對“立場”有把握。大家都明白這在屬靈的意義上代表的是什麼。可是神的意念不同,祂命定我們被水沖走站不住腳,被捲入無可度量的“深處”。“不可趟的河”有“不可能趟”的意思。聖靈有此偉大的“不可能”,超越全人類的“可能”度量(按:“立場ground”語意雙關。地方教會立場,英譯就是用ground)。 第二件就是聖靈大能借著河兩邊的岸和其上的樹木來表示。《聖經》說到河有兩岸,所以河流乃在兩岸之間。河水並不氾濫成洪水,而是流在兩岸之間。聖靈的流有方向,有路。聖靈要走祂自己的路,聖靈有祂自己的意念揀選祂自己的路。聖靈若說:“這是我要走的路。”我們就不可違抗說:“我們偏要走另一條路。”使徒行傳中有相當多的例子。例如:保羅“想要往庇推尼去”在亞細亞做工,但是“耶穌的靈卻不許”。(徒十六6-7)結果聖靈移動的方向是去馬其頓。(徒十六9)假若當時保羅自顧自去亞細亞的庇推尼,他就會跟聖靈的流脫節。好像聖靈向保羅說:“現時我採取如此的移動方向,保羅,假若你要跟隨我,你要採取我行動的路。”彼得也有同樣經驗。聖靈向著外邦人前進,彼得是猶太人,遲疑不肯向外邦人做工。好像聖靈向彼得說:“彼得,你若跟隨我,就必須走我的路。我不走你的路,不走傳統、成見的道路。今天我的方向,我的路向著外邦人。”後來彼得照著聖靈的指示行事,經歷前所未知的聖靈的大能和豐滿。 原則在此:“兩岸”肯定清楚定義,代表是聖靈之流的路,聖靈會時常改變方向,正如此河流並非直線流動,可是一直保持在兩岸之間流。聖靈一直都確定知道自己的行動和所要達成的目的。跟隨聖靈,流動在兩岸之間,對我們來說是何等地重要啊! 還有,兩岸生長各類樹木。在新約《聖經》中,這些樹木就是活的見證人。以弗所書第四章中有一段經文是最佳說明:“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1-13)這些人都是河兩岸活的見證人。這是新約《聖經》中沿著河兩岸的樹木,世紀轉換,不斷生長。他們是活的見證人,作基督生命豐滿的見證,導向屬靈的豐滿;基督的豐滿。 以西結書第四十七章第九節:“這(兩條)河水……”(按:英文《聖經》有旁注“兩條河”,希伯來原文也是兩條河。)一條變兩條,有些費解。也許這是一個表號,河水在此分叉為兩條。《聖經》中“二”代表足夠的見證。例如說:“兩個人的見證是真的”(約八17);“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太十八16);“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太十八19);“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可六7)等等。可見兩個人,“二”就是足夠的見證。在此聖靈在見證人裡面有足夠的見證。“這兩條河水所到之處……都必生活……”因此,見證的效能全在生命。內容太豐富,講不完。總之,一切事之驗證在於生命。要驗證耶穌是主,在於生命。要驗證殿(教會)的井然有序也在於生命。要驗證聖靈是否道路亨通也在於生命。生命就是見證。“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約一;五11) 本篇結束於此。以西結接受命令說:“凡你所看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在他能去告訴人之前,先知先受指引去看,去聽,引導自己在實際中通過。請注意以西結一再說:“他帶我去,帶我進,帶我出。”弟兄姐妹們,我們也該如此被帶來帶去,帶進帶出,然後才能傳講告訴別人。因此,這就不是客觀性的真理教訓,這是主僕之主觀的經歷。── 史百克《耶和華沙瑪》 這河不能渡過—聖靈的豐滿(四十七章)(史百克) 寶座上得榮耀的人—管治每件事 這次聚集已近結束,我們來看以西結四十七章—這條河。這章聖經與新約使徒行傳第二章是一致的、是應驗和成全。在這兩章聖經之間,有一處是主耶穌解說的話﹕『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約7﹕3739)。這節期乃是指著住棚節,是記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住在帳棚裏的事。雖然以西結47章與住棚節無關係,但此時耶穌在耶路撒冷聖殿中,猶太人記念該節,祭司正由畢士大池繫帶水來、澆在殿的門檻處。耶穌趁此澆水機會、將賜下聖靈之事、應用在祂自己身上。 上述三處聖經有其共同特點—水從殿(家)裏向外流出。另一特點—殿中的每件事都與寶座上得榮耀之人有關係。寶座上之人管治每件事。約翰解釋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意即約翰乃是指著將來耶穌得著榮耀、在五旬節那日賜下聖靈而說的。耶穌得著榮耀,水(聖靈)就從殿(家)流出。 以西結47章整個局面說出現今時代的光景。我們知道,此章聖經有人相信是屬於千年國的,其實不是;也不是完全屬於啟示錄末了所說將來之時代的。此章聖經完全是屬於我們所生存之現今時代的。以西結書是一種需要的局面,有死亡和疾病的情景。這條河的水是勝過死亡的、河邊樹上的葉子是藥(原文)為治病的;這是說出有巨大需要的局面。千年國時、死亡暫時懸擱,啟示錄末了不再有死亡和疾病,河邊的樹葉乃是為著保持健康的(原文)。所以此處所說的,完全應用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死亡需要勝過,不健康之光景需要對付! 這條河和其源頭 此章聖經也說到另外的事。首先,這條河的源頭是隱藏在殿的門檻下。意即河水乃是從殿的隱秘處流出來的。我們知道、神曾說聖所是祂寶座之處、是祂榮耀之處、是祂居住的所在。這條河乃是從聖所隱秘處之主那裏流出來的。在天上之這人隱藏在聖所裏。祂是屬天的奧秘,祂在寶座上,祂得著了榮耀,聖靈從祂那裏流出來!祂曾經說﹕祂不向世人顯現,只向祂所揀選的人顯現(參約14﹕21,徒10﹕41)。祂從死裏復活,不再個人向世人顯現。據世人而論,耶穌已經離開世界了。世人也不知道祂個人的存在。祂是世人的奧秘。因祂從世界隱藏自己、故世人不認識祂。祂現在是在天上,但祂從聖所(教會)流出之生命的靈,彰顯出祂自己!基督不僅個人在天上,並且在屬天教會中秘藏、被尊為聖! 在現今的這個時代,對世界和世人來說,耶穌是奧秘,教會也是奧秘。世人不明白教會,因為教會是一個奧秘﹕是『基督在你們中間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另譯)。的確,基督是在信徒個人裏面之榮要盼望,但原文直譯﹕基督在你們中間—上下文乃是指著教會。在萬國中之偉大奧秘就是基督在教會中。這是榮耀的盼望。所以保羅說﹕但願神在教會中,藉著基督耶穌得著榮耀。意即世界和世人只能藉著教會(基督的團體表現)所流出的神聖生命、知道或認識這個奧秘!這也就是五旬節那日所發生的事。從教會流出的這條河(聖靈),當時的世人知道或察覺耶穌仍然是活著的;基督(受了聖靈的膏)是惟一的道路,叫世人得知這個奧秘。『因為這水是從聖所流出來的』(結47﹕12)。在聖所裏、它們是一個奧秘(各樣物件都是照著寶座上的人)。當這河水(聖靈)從殿流出來的時候,這奧秘就揭開了。這一切的事在新約教訓中都是十分真實的。 這條河使萬物更新 其次,這條河的水是往東流出。殿也是面朝東。這河水從壇的南面往東流。這是一件有趣味的事!為何殿的門方向朝東?為何每件事都是朝東?為何這水也是往東流動?自然,這都是豫表和象徵。東乃是指著一個新日子。太陽從東方升起,世界之日子開始自東方。所以東乃是象徵新日子,意即這條河乃是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的新日子。也就是主所說聖靈的新日子。『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在靈和真裏拜祂』(約4﹕23另譯)。當耶穌說到聖靈降來時,祂說﹕『到那日』(約14﹕20)。祂曾多次說到這個日子,就是聖靈的日子—即新時代、聖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裏、神供應一個新日子給每一個人。自然,這個新日子包括許多方面。一切屬於舊時代的事—豫表象徵之一切舊事,形式禮儀之一切舊事…,都過去了。看哪、一切都更新了!這是聖靈的日子。這河水是往東流,意即聖靈帶進新日子。 聖靈進深的豐滿 另一件事—『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結47﹕9)。『祂手拿準繩往東出去的時候、量了一千肘、使我渡過水、水到踝子骨。祂又量了一千肘、使我渡過水、水就到膝。再量了一千肘、使我渡過水、水便到腰。又量了一千肘、水便成了河、使我不能渡過;因為水勢漲起、成為可洑的水、不可渡的河』(結47﹕3-5)。這位是銅的人『量一千肘』共四次。先到踝子骨,次到膝,再次到腰,最後只可洑、不能渡過。這都是很簡單的象徵(按靈命經歷,總有更豐滿之新境界應當進入的,猶如離開基督道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即長大成人的地步),說出了多層次之聖靈進深的豐滿,或基督進深的豐滿。例如,耶穌自己的經歷﹕先由聖靈生、作嬰孩;次受聖靈(舊約律法)小學教導、作孩童(前十二年);再次受聖靈火煉試驗(十八年、默默無聲學了順從)、達成人(三十歲);最後三年半受聖靈膏(基督—Anointed),意即聖靈主宰接辦一切(說話行事完全不出乎自己)! 由歷史觀點來看也是這樣。這生命水的河開頭似乎是小的,但其內在的潛力是偉大的。這河水開頭在耶路撒冷五旬節時,比較來說,是小的。但後來流到猶太全地,再流到撒瑪利亞,最後流到地極,流到今日!這河水愈流愈廣、愈豐富,而且充充足足應付大小一切的需要!意即耶穌基督的靈滿足一切的需要!以西結書所說的這條河水的意義就是如此—在基督裏,聖靈服事供應偉大的需要,都是充充足足的!沒有任何巨大之需要是這河水不能應付的。這河從寶座流出,不管經過何處流來,經上說,『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 仔細研讀以西結書47章,這河水流到之處都是一樣的、同等的!雖然如此,『只是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不得治好、必為鹽地』(結47﹕11)。新約聖經清楚可知,有某些事是抗拒聖靈(中文譯為褻瀆聖靈—太12﹕31、32)的,就是此處所說之泥濘之地、與窪濕之處。猶大就是如此—他有美好的機會、可能實現使徒職分,但他始終抗拒聖靈,結果不是生命,乃是死亡!如果有人慎思熟慮、清楚決定、寄居在世、始終抗拒聖靈,就其結果,不得治好,必為鹽地!這種人就是今日『不信子,得不著永生』的人(約3﹕36)。一切信子得永生的人,都不是、也不能抗拒聖靈(褻瀆聖靈)的人。彼得開頭三次否認主,後來在安提阿裝假;巴拿巴也隨夥裝假;馬可頭十年失敗退後;保羅同工底馬貪愛世界;今日傳道人嫉妒毀謗屬靈人;這一切都是神許可的管教和訓練,雖然叫聖靈擔憂,但都不是抗拒褻瀆聖靈!只要不抗拒聖靈,聖靈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同等的!聖靈是何等的偉大,祂完全是超過人所能了解的! 先知說到這條河是不能渡過的。它是某些事完全不能匹敵對抗的。行傳二章就是如此。五旬節那日,聖靈像巨風吹襲,無人能管制。你我不能將聖靈局限在我們能力之範圍中。以西結說﹕這河不能渡過!聖靈太偉大太豐富、超過人的一切能力和了解。祂拒絕我們人的制度系統和作法實行的束縛;祂拒絕我們天然的人和我們遺傳及偏見的限制!行傳這本書給我們看見,聖靈太偉大太廣闊、耶路撒冷的人無法了解明白!彼得和他的偏見,也無法了解明白!希律王更無法了解明白!在聖靈這條路上(徒9﹕2原文)的任何人事物、也都無法了解明白!這條河是人不能渡過的,也是人不能控制的! 聖靈能力和豐滿之表現—需要兩件事 一,寶座絕對的權柄—意即寶座上的人有絕對的權柄。這是聖靈能力和豐滿得以表現、所需要的第一件事。我們一再題說寶座上的人管治每一件事。全部聖經裏的事,行傳這本書裏的事,都是寶座上的人所管治的—意即耶穌基督有絕對的主權和元首地位。 神不賜下祂聖靈的能力和豐滿給那些不合於祂心意之人或事。所以這件事是主要的﹕寶座上的人管治這殿或家—耶穌基督絕對作主。為這緣故,本章經文說到四次測量﹕主神從來不願意留祂子民僅僅在踝子骨之聖靈裏,或者僅僅在膝之聖靈裏,或者在腰之聖靈裏,祂乃是要祂子民進入豐滿、只能游、不能渡之無限的聖靈裏。自然,這是相當可畏的局面。以西結就是如此,他有某些成分的畏懼。你我所要的乃是保持我們的腳踏穩在河底之地上—我們不要我們的腳踏不到地。今日教會也是如此—要將腳踏在地上,站穩在世界裏;意即教會尋求看得見的、摸得著的、物質的,有組織系統、有教階制度、有各樣慈善事業…事物;但主的思想和心意乃是要我們的腳不踏在這些屬地之事物中,要我們洑水,以便進入聖靈的深處,是我們無法測量的!請想想看,此處有兩個小字﹕這河使我不能渡過。關於聖靈,有一個偉大的不能。這個不能是超過人一切的才智和能力的! 二,聖靈有固定的道路—意即聖靈運行有祂自己的路程。先知『回到河邊的時候、見在河這邊、與那邊的岸上、有極多的樹木』(結47﹕7)。這河水不是像洪水氾濫一樣的、漫無方向的流,他乃是沿著兩邊的岸而流。意即聖靈知道祂應採取的路程。如果聖靈說﹕我要走這條路,就你我不能改變祂。行傳有許多例證。保羅的經歷就是如此。先是聖靈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後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不許;其實聖靈乃是要他們去馬其頓(徒16﹕6-10)。如果保羅自己堅持要在亞西亞或庇推尼講道,就他必定沒有聖靈的同在。聖靈原是這樣說﹕此時我要走這條道路。你若要與我同行,就你必須走我這條路!在彼得身上也是如此。聖靈要轉向外邦哥尼流家,但彼得要走他自己的路。實際聖靈對他說﹕你若要與我同行,你就必須走我的路。我不會走你的路,就是你那個遺傳和偏見的路。今日是我採取的路!後來彼得轉變,走聖靈的路,他發現了聖靈的偉大豐滿,是他已往所未曾知道的。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兩邊的岸代表聖靈所走之確定清楚的道路。一時過一時的,聖靈會改變祂的方向。這河不是僅僅直線的流,乃是沿著兩岸而流。聖靈確知祂所要作的和祂所尋求的是甚麼!今日你我行在聖靈兩岸之河水中,是何等重要的事!然後我們看見兩岸有極多的樹木。由新約聖經可知,那些樹就是活生生的見證人。保羅說﹕『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1-13)。這些使徒、先知…就是活的見證人—即岸上極多之樹所象徵的。數千年來,神曾有許許多多的見證人。他們都是為著基督生命之豐滿作見證,成全聖徒,達到教會整體的事奉,向著屬靈豐滿,最後達到基督的豐滿的身量—各處弟兄姊妹都彰顯基督,活出基督! 一件有趣的事『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結47﹕9)。此處這河水之原文是這兩條河水。這實在是奧秘,可能這河分成兩叉。但因是豫表象徵,二在聖經中總是代表合宜的見證,充足的見證。『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林後13﹕1,太18﹕19,可6﹕7)。這些經文說明二的數目就是充足的見證。所以歷代一切的見證人,其共同特點就是活出這神聖生命!每一件事的試驗就是這神聖生命。信徒的試驗耶穌是主如何證明?信徒生活工作事奉,若讓耶穌作主,就必活出基督神聖生命的見證。例如﹕真實讓耶穌作主、居首位,其試驗—有人無緣無故辱罵傷害你我,你我因順服主,立刻活出基督生命—表現不還口不說威嚇話之見證!這種順服主就是耶穌是主的見證。你我也許說,這是太難不可能的事!按天然人(自我作主),是不可能的;但按屬靈人(耶穌作主),不但可能,而且是自然表現!這樣原則之見證,在聖經中、在歷代中、在今日各處神子民中,實在太多太多,在此無法一一舉例。神殿或家的試驗—教會事奉有等次有秩序,事奉的人必定是活出基督生命而帶進的。事奉的人若是相吞相咬,各人都是活出自我,就教會必無等次無秩序!聖靈運行的試驗—聖靈能不能通行祂的道路,完全看信徒願不願捨棄自我,專心跟隨祂?所以神聖生命、或基督生命才是見證。『這見證、就是神賜給我們永生、這永生也是在祂兒子裡面。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約壹5﹕11-12)。 舊約的見證人迦勒,有另外的一個靈,就是專心跟從主(Another spirit, --followed me
fully—民14﹕24)。四十年在大而可怕的曠野,與幾十萬不信從的子民作同伴。他受盡無法估計之苦難和試煉—他不僅遭受神子民四十年同樣的苦難,並且遭受同伴用石頭要來打死他的苦難!但他有另外的一個靈,就是專心跟從主。人會錯,事會錯,但神不會錯!他專心跟從主!他不跟從人事物或任何環境!他的同伴都發怨言,但他因順從主、沒有怨言!末了,同伴都倒斃在曠野,但他活著進迦南(豫表基督的豐滿)!願我們都有這另外的一個靈—專心跟從主! 末了,主告訴以西結,要將這些事指示以色列家。但他自己必須先經歷。故此處經文說﹕祂使我渡過水(結47﹕34)。意即他自己先經歷,然後去告訴以色列家。今日你我也是如此—你我必須一層一層的進深經歷聖靈的豐滿,才真正有實際見證的能力,去服事供應其他需要的人!這完全不是客觀的道理和教訓,乃是你我實際經歷的見證—神賜給我們永遠的生命﹕彰顯神的兒子,活出神的兒子!── 史百克《神持久永續之目的》 增長的影響(四十七章)(唐佑之) 感謝主!我們從以西結書,看到復興的景象;這是神的心意,因以色列民是神所揀選的。雖然他們失敗,神卻願意他們復興更新。 教會在這時代,也要將神的心意實現出來。當教會復興之時,必有增長的現象;增長時的影響,一定明顯的遍及廣大地方。神的心意要復興以色列民,叫他們重新回到神面前,得凓祂的恩典。他們復興時,大大的增長,而且增長的力量,影響遍及遙遠的地方。我曾提到雅各因約瑟得福,葡萄樹枝長大又長,探出牆外;其影響力無法形容。 教會在這時代必須復興,必須更新。永遠陶醉在神的恩典中,是不可能的;必須讓神的能力出去遍及各處,讓神的恩典如大海汪洋。「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巴谷書和以賽亞書,都有這樣的話。(哈二14,賽十一9)神的恩典那麼遼闊,那樣的深,那麼豪放;但是要看我們的屬靈容量如何。神無盡的恩典,要使我們的容量滿溢,影響遍及各地。 基督徒是信靠神屬於神的人,我們的盼望在於神;神的盼望在於我們,因祂要使用我們作祂的工,完成祂目的,實現祂計劃。我們靠凓神的恩典,讓祂自己的能力帶領我們,一直長進,一直增長;那增長的影響,實無法描寫,無法述說。偉大的神,能力偉大,恩典偉大;祂的兒女也偉大,只要我們依靠祂,就能作偉大的工。我們有偉大的人生,偉大的使命,偉大的工作;神藉我們完成祂偉大的計劃。 神一直帶領以西結,從四十至四八章的主題,是聖殿,敬拜;是以色列人復興的中心。這裏所指聖殿不是所羅門的聖殿,因為他所建的聖殿已經毀壞,已和耶路撒冷一同敗亡,一同毀滅。這裏也不是說所羅巴伯的聖殿;因為這殿乃被擄歸回,纔由所羅巴伯領導以色列人建造的。這聖殿乃是理想的聖殿,神要叫屬祂的人,能瞻望一所理想的聖殿──就是主耶穌基督的身體。 教會在這時代,要成為理想的聖殿,把神的榮耀表現;因這能力,能吸引多人在神前俯伏敬拜。 以西結被帶到殿門口,在祂的異象中,看見那理想的聖殿,門檻下有豐富的水流出來。巴勒斯坦地方,水是極珍貴的。當時先知所見的水流下充滿,實非物質環境所能解釋。先知看見水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這讓我們有更深切的思想。不論新約舊約,水常象徵生命。有祭壇就有生命,一方面祭壇上的生命要完全獻上,用火燒掉歸於神;另一方面,祭壇也象徵生命的火祭。舊約代不像我們現在看的清楚,因為主耶穌來到世界,我們有教會,更能明白這裏所說的是甚麼。在十字架祭壇上,主為我們完全獻上,主耶穌基督不但是大祭司且是祭品,毫不保留把自己,放在祭壇上,作為燔祭完全獻上;作為平安祭,為我們設立平安和平,叫我們能與神和好。又獻上素祭,甘心樂意為我們捨身流血;獻上贖罪祭,叫信靠祂的,罪得赦免。獻上贖愆祭,叫我們的罪完全得到赦免。這恩典是白白的,不須付任何代價;但是在祂──神的兒子耶穌,卻要付何等大的代價。我們怎能輕忽呢?我們每逢親近主,來到神施恩寶座前,十字架就活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仰望十字架的主,祂為我們汗流乾,血也流盡;在十字架上說:「我渴了!」當祂乾渴時,在祂腳下,在祭壇底下就流出一條生命的活水;越流越長,越深,越遠,越充實,越多;於是我們就明白這個意思,生命的河流是從祭壇底下出來的。在十字架的祭壇下,已流出一條生命的活水,而且越流越深。以西結所明白的,是民族復興的景象;我們所明白的是教會復興的景象。我們看見的是從十字架開始,從十字架那裏出發;生命的水流越流越深,越長,越遠。這就是今天晚上我們要思想的。 先知看見天使拿凓準繩,量一千肘,水就漲起來;漲到踝子骨;(以色列人注重象徵的意義)踝子骨凓重腳的力量。行傳第三章記,彼得約翰到聖殿去,有個瘸腿的在那裏求賙濟,「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瘸子立即起來行走,且跳起來,因他的踝子骨健壯了。這裏給我們明白寶貝的教訓,基督徒在屬靈方面生命長進的過程中,不是突然的,而是步步的,逐漸的。願神的恩惠如此帶領我們。 昨天晚上,我們提及靈恩運動的價值,乃注重聖靈的工作;所偏差的是當人追求聖靈時,要一下得凓聖靈很大的力量。並非聖靈不能這樣幫助我們,但正常的長進,不是突然而是逐漸的。 我們需要生命逐步的長進。第一步是腳力;如果有神的恩惠,有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身上;我們的踝子骨就健壯了,就能往前走,且力上加力。保羅說:「我們既然靠凓聖靈得生,就當靠凓聖靈行事。(加五25)行事原是行走的意思,可譯為「靠凓聖靈行走」或「在聖靈裏面行走。」我們的生命長進是由此開始,當聖靈的能力在我們身上,就叫我們跟隨主的腳蹤,與主同行;耶穌基督是這樣的呼召祂的門徒跟從祂。舊約時代挪亞和亞伯拉罕那些人都是與神同行,跟隨祂的腳蹤行。 基督徒的生活不是靜態的,我們必須往前走,不能靜止,要一直長進走在生命道路上。如果我用稍為具體的建議,即指基督徒的生活,一定要有聖靈的能力來領導,叫我們生活,有生命的表現。 培靈會大多是青年人,成年人,壯年人,中年人在哪裏呢?可能他們太忙,或因有許多事情攔阻。從表面看,大會人數很多;但其實正如剛纔楊牧師說的:「培靈會人數雖多,不過僅佔基督徒人數百分之一。」不錯!神要向我們施恩,但有多少人是真正對培靈會會感到寶貴呢?我敢說凡來參加培靈會的,神不能不施恩典賜福給我們,我們都是有福的;因為我們把握機會,來領受神所賜的恩典。神在我們每人身上,必有美好的計劃;只要我們肯完完全全地擺在祂的手中,我們就必能蒙大福。願神使用來赴會者,成為香港教會復興的核心。當教會復興之時,增長的影響不只在香港,必定要遍滿全地。 各位!你們是特別蒙愛的,所以要重視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感謝主!也有很多青年人赴會,求神感動我們的心,在青年時候未感染世俗罪惡污穢之前,保存純正愛主的心;恐怕年事漸長,受了社會世俗的影響則難以單純了。我們應注意在生活中與主同行,要保持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第一要聖潔,貞潔,不染世俗。第二要純樸,不要隨從世俗,不要像一般人注重吃喝,輕浮的虛榮。我們應腳踏實地,作主要我們作的工,在主的恩典中有屬靈的風度。 保羅在以弗所書(弗五17),教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糊塗」原意湖水表面的浮萍和污物。如果我們很表面化,很幼稚,很隨從潮流;我們就沒真正的深度,就不能讓神的恩惠,在我們身上表現。若把湖面污物清除,然後陽光反射在湖水上,就顯出美麗的畫面。香港的青年很能幹,但缺少屬靈的氣質。事實上,整個環境在世俗,沒有神的信仰情形下。我們需要學習,須有屬靈的深度,不從世俗,保持基督徒純樸的生活方式;並非落後,乃為真理作見證;這世界需要基督徒福音的見證。但願香港教會的青年人,有深度的長進,與主同行,讓生命長進。活水不只流到踝子骨,還要繼續增長。 「再量千肘,水就到膝。」(四七4)水到膝蓋必有敏銳感受。當我們在神前仰望,長進再長進,漸見水流力量更大。膝蓋是以色列人,特別看重的象徵;因也們注重俯伏,屈膝敬拜在神面前。 感謝主!華人教會也凓重跪下禱告。並非說禱告須拘於形式;但我相信,當人跪下時,有更多更深的虔誠。我們實在需要追求屬靈的恩典,需要禱告的操練。讓我們每天膝蓋下工夫;因為聖靈的恩典,已經到了膝蓋;若不經操練,不知如何禱告。為何有時禱告沒有功效呢?因為沒有安靜等候神,沒有安靜在神前仰望。怡性需要工夫,鍜煉身體,必須操練,何況屬靈的事!但我們實在太忙碌,環境也太嘈雜,心情難以安靜。惟求神特別幫助,讓我們勤於操練。有時我們覺得禱告如同打空氣,這正像我們沒有開電掣,電流怎能通呢?有人說我們禱告要轉上並轉進,使我們與神有直接的交託;再而完全轉向神;學習,領受,體會,漸漸感到可以完全交托。曾經有問過一個出名的傳道人:「甚麼時候我們應該禱告?」答:「當你最不願意禱告時,就是你應該禱告之時。」 當一個青年基督徒成了家,應有基督化的家庭,應有家庭禮拜,在家庭中下膝蓋工夫。華人教會,甚至長執及教會領袖,都沒有家庭禮拜。有個教會長執的兒女告訴我,父母在教會中禱告很好,在家裏卻沒有禱告。青年人應極力爭取建立家庭禮拜,這是教會常忽略的。在家庭中,夫婦應同心跪在神面前禱告,教導兒女從小學習禱告;兒女的前途,是由父母的膝蓋,為他們鋪路的。我們不要效法,那班只在教會熱心敬拜的基督徒。真正的信仰不單在禮拜堂,必須在個人生活中,也在家庭中;我們的信仰纔能真正建立起來,纔能教導兒女,有正確屬靈的價值感。許多基督徒不知何謂價值感,賺錢方式,生活方式無異世人;信仰沒有真正應用在生活中。許多人年青時在教會很熱心,一入社會做事,結婚以後,就逐漸冷淡;到了中年,也許他們肯回到教會;可是深受世俗渲染,已經沒有屬靈的價值感。若這樣的人,在教會當長執,教會還能復興嗎?求神憐憫!我不敢責備任何人,但很多時候所看見的事,實在令神的心難過! 教會在這時代,特別在青年人中間,(我並非注重青年人忽略中年人)我們應真正地從頭做起,重新建立信仰,使信仰深入實際生活中。 有人曾經與我討論,「基督徒能否與不信主的人結婚」的問題。根本這問題不必討論。有的人說,當然牧師是說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軛。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應有清晰的價值感,這並非婚姻問題,而是整個的信仰問題。如果你和個不信主的人結婚,價值感不一樣,生活方式以及許多觀念都不一樣;對兒女教育也不一樣,怎能幸福呢?若以為只不過是禮拜天的事,那就未免太幼稚,而且非常嚴重了。 教會要復興,不是單靠興奮熱鬧一場就夠了,每個人當切實在神面前,在生活中完全仰望神;要下膝蓋工夫,努力往前走。水已到踝子骨,我們當與主同行,與主同想。我們的思想,意念,理想完全屬靈,那纔是最澈底的。教會在這時代,華人教會在這時代;要重新檢討以往教會的失敗,成年人壯年人快點回頭!青年人從頭開始,與主同行,與主同想。 「再量千肘,水到了腰。」以色列人思想中的「腰」有兩個意思;一是工作事奉,一是爭戰。當耶穌基督為門徒洗腳時,祂就束起腰來。這樣行動方便可以服事,爭戰時束腰,纔有力量爭戰。我們須束上腰,不可馬虎隨便,要認真打起精神,振作起來。先束緊腰,然後好好工作,好好爭戰;屬靈的力量,給我們有工作的能力,爭戰的能力。我們多麼需要這樣的能力!我們整天俗事纏身,沒有時間,沒有能力;我們需要聖靈的力量撐腰。 請看!水繼續流,遮沒頭頂,無法再量;全身浸在水中,我們感到完全與主同在。水到踝子骨,與主同行,水到膝蓋,與主同想;水到腰間,與主同工,靠主得勝。當我們整個被水淹浸時,我們完全淹沒有在神的恩愛中,完全消失在神的靈裏。這是何等的感受!完全沒有自己,主在我們裏面,我們在主裏面;完全投入,在主浩大的愛中。 「祂對我說:人子阿!你看見了甚麼?祂就帶我回到河邊……見岸上有極大的樹木……水往東方流去,必流入鹽海,使水變甜。」(6-8)又苦又鹹的水變甜了。各位!如果我們真正被神的靈帶領,被神的靈充滿之時,無論何往,苦必變甜。「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9)死的變活了,神的能力作奇妙的工作;但是我們必須長進。 生命的水不斷地流,經幾十個世紀。教會在這時代,神帶領我們看見,生命的水流得更踴躍。當水流經我們,淹沒我們,叫我們無論往何處;苦變甜,死變活。 當摩西領以色列人經過紅海,他們讚美神,他們曉得神為他們施行大拯救;但他們行經曠野三天,沿途沒水喝,他們就立即發怨言。後來找到水卻是苦水,摩西仰望神,神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出十五25)。許多解經家都認為這是象徵新約的十字架。我相信何時有十字架,苦即變甜,死即變活。今天有許多人在痛苦中,因你我的影響,叫他們苦變成甜;有許多人死在罪惡過犯中,因你我的影響,叫他們活過來。 鹽海是世上水流最低之處,離水平線1292呎,那裏的水最深最壞,在先知異象中,最壞的變成最好;最苦的變成最甜;無生命變成有生命。神有此能力,只要我們肯仰望祂,必有效果;無論往哪裏,苦變甜,死變活,而且有正常生命的供應,每月結新果子,結果纍纍。果子當作食物,叫人飽足;葉子能醫病,叫人健康,充滿生命。 我們是否有這樣的力量?教會有沒有這樣的力量?有否這樣的影響?惟有仰望神,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我們多麼希望有這樣的影響,復興是必有的;生長是必有的,影響是必有的,改變也是必有的。只要我們肯完全把自己擺在神面前,生命的力量就出來了。──
唐佑之《從以西結書看教會在這時代》 榮美地與全美城(47~48章)(賈玉銘) 聖經稱猶太為榮美之地(但11:16,20,41),耶路撒冷為全美城(哀2:15)。此榮美地與全美城,是什麼時候名實相符呢?是士師時代嗎?是列王時代嗎?只有將來基督坐在大衛位上時,方無愧於是稱。以西結書論猶太復興,于最後兩章,可實際彰顯榮美地與全美城之榮耀。 一、二水合流(49:1-12) 猶太地自北而南原有約旦河流,於禧年時期,有活水自聖殿流出,經過祭壇向東流去,流到亞拉巴與約旦河合流,一同入海,其中實含有最深的意義: (一)約旦河流之改變 按約旦是下降之意,約旦河自北而南,逐漸下流至海,經過七個階段,較海平線低2600華市尺,適如主耶穌降卑有七階段之經過(腓2: 6-8)。且約旦河狀如蛇形,表明主耶穌亦如蛇被人舉起來(約3:14)。河流之終歸,即是死海,表明從亞當來的生命流(書3:16),結果即死。這約旦河,流過猶太全地,好象主耶穌把自己降世為人的形狀,印在猶太地上,表明猶太地是屬他的,終必全歸於他的一種印證。當以色列會眾抬著約櫃過約旦河的時候.約旦河流遣然斷絕,即從亞當城流來的水。從老亞當來的生命流,遽然斷絕。更可慶倖的,是經過自聖殿流出來的生命江河的活水,到二水合流的時候,一切苦水,就都變甜了;約旦河流中自亞當流來的罪孽的苦毒,就都消除淨盡了。 (二)生命活水之暢流 從聖殿中流出的活水江河,可以表明救恩的河流,更可表明靈恩的河流,這雖是幹禧年中的景象,也是歷代教會中蒙救恩得靈恩的表像。 1、自寶座湧出 向東而流,即向著神的榮耀而流。經過祭壇。並從門檻下往東流(47:1)。 2、水越流越深 是表明人的經驗不等;量一千肘漫過腳——信仰的腳跟——即信仰堅定;量二千肘漫過膝,即祈禱有力;量三千肘漫過腰,即越有能力,有愛心為主工作;再則漫過頂,即把榮耀思想都歸主,再不見我自己,以後即成了江河;下流到亞拉巴海,與約旦——救恩河合流,即大顯榮耀的盛況。 3、苦水皆變甜 凡河水流過之處,不論人心、家庭、社會中的苦水,都變甜了。 4、產物豐盛 河中滿了魚,滿了大魚;兩岸果樹榮盛,月結新果;生活即成了隱基底——快樂之源;此時,結果豐美。鹽海或死海,亦改名為東海了。
二、地界擴展(47:13-20) (一)神應許亞伯拉罕之言必驗——神當日曾應許亞伯拉罕,且與他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創15:18-20)。此言至今尚未應驗;當約書亞率會眾進迦南時,僅約旦河西一部分與約旦河東二支派半之地,其餘約旦河東尚有最大部分,亦去埃及河與伯拉大河地界尚遠。但神的話必要應驗,他的約決不能廢。所以到以色列人再回國時,即必實驗帕勒斯聽之約,將猶大聖地全境,皆歸以色列民了。讀者若將當日即從埃及上來時,猶太十二支派所佔有的地圖,與猶太人再回國時所分據的地業(47:13,48:29),各畫一地圖相比較,必顯然看出地界之大不同。 (二)帕勒斯聽地之四界劃清——“地的四界乃是如此:北界從大海往希特倫直到西達達口。又往哈馬……北邊以哈馬地為界。這是北界。東界在浩蘭、大馬色、基列和以色列地的中間……量到東海。這是東界。南界是從他瑪到米利巴加低斯的水,延到埃及小河,直到大海。這是南界。西界就是大海,從南界直至哈馬口對面之地。這是西界”。此地界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他的應許永不落空。此界是神量給以色列的,“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此有形的地界,乃是表明神量給我們屬靈的地業;我們最美的地業,即耶和華自己。“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16:5-6)。
三、區分地業(47:21,48:29)這迦南是榮美之地,此時因經過救恩河——約旦河,與靈恩河——聖殿流來的活水;二水合流所顯恩澤化力,即真無愧為榮美之地。此時應驗帕勒斯聽之約,以色列民眾回來重分地業,各支派于榮美地上各得一份,是何等福樂! (一)外人亦于地業有分——“要拈鬮分這地為業,歸於自己和你們中間寄居的外人……要看他們如同以色列人中所生的一樣,他們在以色列支派中要與你們同得地業。外人寄居在哪支派中,你們就在那裡分給他地業。這是主耶和華說的”(47:22-23)。 (二)與原來的分配不同——此時所重分的地業,打開地圖一看,和原來約書亞所分配地業的次序完全不同。此時所分次序,既不按照約書亞的次序,也不按照他們長幼的次序,亦非照著雅各或摩西為他們祝福的次序。這其中有何意義呢?按此時雖是拈鬮分配,其中確是有神的旨意。如但支派在聖殿以北,是七支派中最北邊的;原來是從北而南的第七支派,按靈意說,這是在前的在後了;且去聖殿最遠,因為他是首先拜偶像的。流便原在約旦河東,此時則與猶大並列,與聖殿僅隔一支派,這可表明此時神不再紀念他的罪過。猶大,便雅憫,在大衛國度裡是耶路撒冷的本地人,所以他們即靠聖城與聖殿最近。 (三)利未祭司與王皆有地業——此時利未人,除了享受神所賜的份,亦有所分的產業(48:l3-14)。王亦有產業,在聖供地兩旁之餘地,要歸王為業(48:21-22)。 (四)有聖供地與俗地——聖供地是全聖地中至聖之地,“這聖供地要歸與祭司……這地要歸於撒督的子孫中成為聖的祭司……當以色列人走迷的時候,他們不像那些利未人走迷了。這要歸與他們為供地,是全地中至聖的”(48:10-12)。此外靠利未人與聖供地,“前面……要作俗用,作為造城蓋房郊野之地”(48:15)。靠近聖地,何以又有俗地呢?此聖俗之分,是因非為神用,而為平常事用,即為俗地;且以越靠近聖地即越顯為俗,神說“我在親近我的人中要顯為聖。”(利10:3)且是更顯為聖。 (五)聖殿居聖地中央——在聖殿以北有七支派,聖殿以南有五支派,並有利未之地與王地,並聖供地,聖殿適居其中;表明以色列國,與以色列民族,即以聖殿為中心。 四、重建聖城(48:30-35)
在以西結書的末了,叫我們看一座聖城,這也是本書的總結。以西結看這城異象的時候,適當聖城被焚毀的時候,這個聖城的異象,叫我們看見聖城被焚毀,即聖城重建的初步。欲有新的建設,須先有舊的破壞。最奇妙的,是在舊的破壞之前,即先有新的圖樣顯在先知面前了。 (一)新城四圍——城的四面各有四千五百肘,四圍共有一萬八於肘,這就是說,城是正方的。此時先知所見的城,是正方的,殿是正方的,至聖所與祭壇等皆是正方的。使徒約翰所見將來的新耶路撒冷,不但是正方,且是立方,長、寬、高都是一樣,各有四千里。本處所言雖不甚詳明,卻是不詳明而詳明.叫我們確信有一座永生神的城邑,在錫安山(來l2:22)。 (二)新城的門——新城四面各有四千五百肘,每面有三門,四面有十二門,寫十二支派的名字。其中亦有利未門,約瑟門。普通論十二支派,總是以瑪拿西與以法蓮為二支派,此時則以約瑟總括二支派,把利未的名字放進去,即各支派皆有一門,且皆有自己的門。啟示錄內約翰所見的新耶路撒冷,也是以十二支派為門(啟2l:l2-l3),十二門上寫十二支派的名字。這是表明“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約4:22)。人進聖城必是要借著猶太人所預備的救恩。
(三)新城的名字——這城的名字,必稱為耶和華的所在”(48:35)。意即以馬內利,神與人同住。此城原名耶路撒冷,意即平安;今稱耶和華的所在,即平安之來源,與平安之實際。主能給我們平安,與主同在即平安中的平安。那些被擄而歸的猶太人,一看到城的名字,即快樂了,平安了,因耶和華與他們同在。本書的末後一句,即以主為城的名字——“耶和華同在”為結束,這是何等榮耀啊!先知講來講去,講到耶和華同在,即達到寫書的目的了。是的,這是人的目的,也是神的目的。 在本書末後兩章,我們看見有兩道河(47章),一道河即約旦河——代表救恩河;一道即活水江河——代表靈恩河。因為這兩遭河合流的能力,全猶太地即改觀,而無愧稱為榮美之地,于此榮美之地,即實現一座全美城,一座榮耀的殿,即彰顯了神榮耀中的榮耀。全美城,“稱為耶和華的所在,”神既與人同住,亦即實現了人福樂中的福樂。今日教會所最需要的,亦即救恩河與靈恩河兩道河的合流。我們固然需要救恩河的灌溉}亦不能缺少靈恩河的充溢。經過了救恩河的灌溉,即作了得救的人;還需要經過靈恩河的充溢,方能成為有豐盛生命的人。幾時教會經過這兩道河的合流,幾時教會即表現榮美地全美城的盛況了,哈利路亞,哈利路亞! 回復創造的原意(47:1-23) (聖經姊妹版) 人際關係 智慧五味架 豐盛的生命(結四十七 1∼12)
(台北靈糧堂) 本段是以西結書豐盛祝福高潮的起始,當敬拜的事宜結束後,神豐盛的祝福就開始由殿中湧流出來。本書異象的起頭是由水開始,結束的異象也是以水作結;前者是先知在被擄之地的迦巴魯河邊,經歷被神離棄的痛苦與挫折;後者則是聖殿湧流而出的河邊,看見神豐盛的祝福,宣告咒詛已變為祝福,哀哭之地已成喜樂泉湧流之處。而先知見這異象,是他再次被使者引到殿門(四十七 1)。這裡曾經是他在異象中看見以色列人信仰充滿敗落和污穢之處(八 16;十一 1),如今卻是生命充滿盎然的豐饒地,同樣的地點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可見有無神的臨在,生命的景況會有天淵之別。 異象的開始,先知看見有一道水流從殿的門檻下向東流出,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它的水位很快由殿門外一千肘之遠的踝子骨高度,立刻又漲到膝、到腰、到可以游泳的大河(四十七 1-5),這水量神奇地劇增,是為隨後的豐饒圖畫作鋪路,象徵在合宜的敬拜後,神賜福的臨到是何等迅速,又是何其的豐盛。 緊接著,先知的焦點轉到這河水的流程和功能(四十七 6-12)。先知觀看這向東流的大河下到亞拉巴(約旦河穀的低地),然後進入死海(四十七 8)。令人驚奇的是這河水所到之處滋生百物:⑴河岸兩邊有極多的各種樹木生長;這些被滋養的樹木也具有神奇的功效,它們的果子可作食物且每月(非一般的每季或每年)竟都可結新果子,它們的葉子不枯乾且具有治病的功效(四十七 7,12)。⑵使死海地水由鹽變甜,從無魚到有極多各類的魚,甚至魚量多到一個地步,竟從死海中段西岸的隱基底到北邊的隱以革連,都作漁夫曬網之處(四十七 8-10)。然而,在死海變成漁夫的樂園時,在它周邊的泥濘之地和窪濕之處仍不得治好,此處維持鹽性或許是作供應日常烹調和防腐之用,也在作為宗教禮儀之用(四十三 24)。 顯然先知所見這幅圖像,不禁讓我們想到創世記的伊甸園,表明神醫治以色列地並賜福以色列地,使之如同祂的新伊甸園;而且,從神而來的新河水之豐盛和喜樂,也遠遠超過被擄之民所在巴比倫兩河流域的肥沃和喜樂。既然從神來的賜福和豐盛,絕非是巴比倫所能比擬和給與的,那麼被擄之民豈不單單要敬拜耶和華神,而不要被巴比倫現存的榮華和成就所迷惑。 本段豐饒的異象,除了帶給當代的被擄之民與今日的教會有振奮和盼望之餘,仍有些可見的屬靈教訓蘊藏在其中: 第一,豐盛的祝福是基於向神有合宜的敬拜,因為唯有神才是一切賜福的源頭,因此我們理當獨獨敬拜祂。以色列人之所以流失祝福、陷入咒詛,全然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唯獨敬拜耶和華神,而以假神來替代或參雜。 第二,合宜的敬拜是以神為中心,也會為人帶來正確的眼光,作出合神心意的抉擇;如同當日的以色列人在被擄之地,面對異地的文化、宗教和價值觀的衝擊,今日的我們也會遭逢強大世界體系的文化、價值觀的侵襲,我們必須在諸般的處境中,勇敢地向神宣示效忠。 默想 主前省思: 1 思想河水是從聖殿門檻下流出來,這對你有何提醒?禱告主,求聖靈開啟你的心眼,使你能像以西結看見唯有神才是賜福的源頭,並引導你單單向祂敬拜。 2 思想神的賜福與世界的繁華之對比有何不同,這對你有何啟示? 回應 禱告主,求聖靈啟示你從神來的祝福是何等豐盛和奇妙,絕非世界所提公會消失的短暫福氣所能比擬,並保守你在凡事上都能向祂忠誠。 生命河(結四十七章) (基督之家) 分享: 這章聖經一開始就提到有水從新聖殿的門檻往下流、第 3-5 節提到這水流愈來愈多、
多到成為一條「河流」!第 6-12 節我們看見這一條河流成為一條滿有生命的「生命 河」。生命河的水所經之路水變甜、百物得以生活、結果纍纍、果子可作食物、葉
子能治病!而這幅景象在啟示錄廿二章第 1-2 節也提到:「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 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和那邊有
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乃為醫治萬民」!這是何等美好 的景象啊!但願有神寶座設立的每一個屬神的教會、也都有這條充滿生命無窮大能 的生命河、從我們的教會流到萬民、我們來看這條生命河有什麼樣的能力:
第一、生命河所到之處必供應生命!第6 節我們看見生命河的兩旁有「極多樹木」、第9 節提到有「極多的魚」、而且「百物都必生活」!是的!當人來到神的寶座前、喝寶座 所流出的生命河的水、人的生命就要成長、個性就要改變、他們的生命要變成自由、有
活力、而且有影響力! 第二、第8 節提到:生命河所到之地「使水變甜」!是的!也許有人他的生命是平淡無味
的、甚至可能心裡充滿「苦水」的、只要來到神的寶座前喝祂生命河的水、他們人生將 從苦轉為甜!他將每天因為經歷主的恩典而覺得甘甜、就算在苦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
第三、第12 節我們看見、生命河所到之處樹木的葉子必不枯乾!在乾旱之日也不會枯乾、
因為它的生命是與河連結在一起的!是的!凡是與主的生命連結的人、他們在各樣艱難 的環境中必不枯乾、仍然繼續結果子、而且是每月都結新果子、他們的生命是不斷地更
新、成長、結果子、結生命的果子、也結福音的果子、而且他們的生命如同果樹一樣、 可以作為食物!他們的生命能供應別人、餵養別人! 第四、第12 節我們還看見,生命河所到之處樹木的葉子可以治病!生命河所到之處必帶
來醫治的大能!凡來到神的寶座面前喝生命河的水的人、他們必經歷神醫治的大能、過 去他的生命被魔鬼偷竊、殺害、毀壞、而破碎不堪、神生命河樹上的葉子能醫治萬民、
祂要恢復我們的生命、給我們一個健康、自由、充滿喜樂的生命!這是每一個來到寶座 前的人都可以見證的! 但願我們每一個教會都是有生命河流過的教會、以致於我們的教會能供應生命、供 應喜樂並供應醫治的大能! 回應: 「主啊!願祢從寶座流出的生命河能流經每一個教會、讓每一個教會充滿祢的 生命力、能供應生命、供應喜樂、供應祢醫治的大能!」
禱讀:啟廿二 1-2 背經:啟廿二
1-2 聖經速讀:利六~七,太廿八 起死回生(47章) (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我讚美你,因你能夠叫沒有生機的回復生態,又可以平衡自然四境。 本章經文指出,到了歷史的盡頭,以色列民會重新得到神所賜的地土,而且這地會有河水從聖殿流出,致使整片地土得著滋潤。從聖殿流出的河水,源源不斷的向東流。使者從聖殿的東門起,一連四次、每次量度五百公尺的距離,然後要先知「涉水而過」(3,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按先知的描述,河水流向的深度是由淺至深的(3-5),這與古今耶路撒冷的地勢並不一樣,由此可見,先知在異象中所看見的「新城」,跟原本的耶路撒冷是不同的(另參珥3:18;亞13:1,14:4-8)。 先知又記述這河流的兩岸有極多樹木,因為這河流能為生命提供存活的要素。河水最後流入約旦河穀的亞拉巴,再流入「鹽海」(8,即死海)。鹽海本是沒有生機的荒野地帶,因為顧名思義,那裡鹽份太多,不能使生物存活;但當從聖殿流出的河水流入鹽海後,海中的水便「變甜了」(8、9),而且「百物都必生活」(9)。 值得留意的是,在整個鹽海及其四周,只有西邊中部至西北角部分(「從隱.基底直到隱.以革蓮」,10)有漁獲,至於其他地方則仍然是「鹽地」(11),雖然如此,後者能為生命提供必需的礦物質,因此也有其用處。除了魚產和礦物外,先知也指出,凡河水經過的地方,都會長出果實作食物,葉子作藥材治病(12)。 在第13-23節,先知轉而述及各支派的分地事宜。先知指出,將來分地的方法,會與約書亞時代明顯不同:1利未人將集中居於指定的地土,而不再散居在其他以色列民之中(參45);2除利未支派外,各支派可把地土均分,而不像約書亞的時候,按人數的多少而得地;3將來寄居在以色列民中間的外邦人,也可以跟以色列人一樣同得地業,而不像約書亞的時代,沒有分地的份兒。 神既能夠叫死寂的鹽海「起死回生」,也可以改變你的生命。請回想一下,你有靠主「起死回生」的經驗嗎?或是在你身邊,有些「起死回生」的朋友,能成為你生命的激勵?另一方面,神本來給人豐富的供應,可是由於人的敗壞和自私,以致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失衡。你滿意現時所身處的世界嗎?為甚麼?我們可以怎樣改善如今越來越差的世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