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結書第三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
貳、靈訓要義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以賽亞書註解》
叁、其他綱要
【忠心的守望者(三16-27)】
一、忠於警戒(16-21)
二、忠於沉默(22-27)——以西結的啞口,也就是神的靜默不語,是神說話的方式之一
——《新舊約輔讀》
【受使命(三12-27)】
一、對個人靈裡的醒覺(12-15)
二、對會眾及時的警告(16-21)
三、對神絕對地順服(22-27)
四、對言語特別的訓練(26-27)
──賈玉銘《聖經要義》
【第三章 接受差遣】
像金鋼鑽
火石更硬
一、往以色列家去
(一)其甜如蜜
(二)靈使舉起
(三)等候七日
二、盡警告的本分
(一)守望的人
(二)警戒惡行
(三)否則擔罪
三、操練絕對順服
(一)進屋關門
(二)貼住上膛
(三)使之開口
── 張志新《以西結書查經分章大》
【先知的蒙召和使命】
1. 先知的蒙召 ﹝2:1-2﹞ �� 「人子」:神對以西結的稱呼,表明人在神面前實在是軟弱無能。 �� 我們作主事工時不可驕傲,只要謙卑。
2. 先知的使命 ﹝2:3-5﹞ �� 「或聽或不聽」:百姓即或不聽也不是神所預定的,他們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3. 先知的勇氣 ﹝2:6-7﹞ �� 「不要怕」:以西結所要承擔的任務不單艱鉅,甚至有危險,所以神在此預先鼓勵他。
�� 我們傳福音或表明真理時,實在毋須懼怕聽者的反應。
4. 先知的裝備 ﹝2:8-3:3﹞ �� 「吃這書卷」:以西結要以領受遵行神的旨意,傳揚祂所託付的信息作為自己的食物。
�� 傳道者應先從神領受信息,才能有效傳給其他人。
5. 先知遭預告 ﹝3:4-7﹞ �� 「不肯聽從」:神惟恐以西結會因百姓不聽從他而灰心,所以指出這些人早已不聽祂了。
�� 我們體驗聽福音者的拒絕時,務要記住主更加難受,因為拒絕我們實際上就是拒絕主。
6. 先知獲支持 ﹝3:8-11﹞ �� 「硬過他們」:百姓的心雖然剛硬,但神使以西結比他們更堅強,不會向他們屈服。
7. 先知被靈領 ﹝3:12-15﹞ �� 「心中甚苦」:以西結可能為傳道事工感到憂慮,或為百姓所犯的罪而像神般感到憤怒。
�� 我們在事奉中應放下自己的憂慮,追求與主同心。
8. 先知被委派 ﹝3:16-21﹞ �� 「守望的人」:以西結要如守望者,把即將臨到耶路撒冷的破壞警告百姓。 �� 今天我們每一位信徒都應是神的守望者,我們的失職會導致教會整體靈性持續低沉。
9. 先知被掌管 ﹝3:22-27﹞ �� 「啞口」:並非表示以西結完全不能言語,而是指他發表言語的自由完全受到神的管制。
�� 人應避免依據自己主觀的想法和感受傳講神話語,乃要學習順從聖靈的引導。
──《以西結書主日學課程》
【c. 信息的處理(三1-3)】。「他對我說: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於是我開口,他就使我吃這書卷,又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以西結看到這書卷之後,神指導他如何對待這書卷。
要吃。「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這書卷」(v.1),「又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v.3),神一再的要以西結吃這書卷,目的是讓神的話充滿他。作為神的使者,神的僕人,如果沒有神的話充滿,能向人傳什麼呢?把書卷吃下去不容易,但以西結照做了,因為神勸告他不要像以色列人一樣悖逆。他吃了覺得其甜如蜜,因為這是神的話。可是書卷的內容是刑罰,是充滿哀號、歎息、悲痛的話,怎會是甜的呢?雖然書卷的內容是神刑罰以色列人的信息,神的心傷痛,但神的話仍然是甜的,因為人看見神開罰了,祂不讓罪惡繼續氾濫,不再讓人任意妄為。雖然神主持公義了,刑罰罪惡是苦的事,人還是覺得暢快,歡欣的。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也曾吃神給的書卷,他的經驗是先甜後苦(啟示錄十9-10),為什麼又會苦呢?因為這到底是刑罰,是苦難,當看見苦難臨到人的時候,怎能不苦呢?
怎能不哀嘆?大概以西結會有約翰同樣的經歷也說不定。
要去講。「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v.1),吃了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神要他去傳講。不是光吃了就算,有了神的話重要的還是去傳,無論是得時還是不得時,總要去傳,這就是先知,是神的僕人。
C. 任命 (三4-21)
然後,我們看見神向以西結宣告祂的任命。
a. 傳神的話(三4-15)
首先神要以西結去作傳道者,將祂的話傳出去。
(i). 認清對像(v.4-7)。 神要以西結去將祂的話傳講,但要他先認識對象。
是以色列家(v.5-6)。「人子啊,你往以色列家那裡去,
將我的話對他們講說。你奉差遣不是往那說話深奧、言語難懂的民那裡去,乃是往以色列家去。不是往那說話深奧,言語難懂的多國去,他們的話語是你不懂得的」,神要以西結將祂的話向以色列人宣講。這些人是怎樣的一些人呢?不是外邦人,不是言語不通的人,乃是自家人。如果他到外邦那裡去傳講,外邦人會肯聽從,可是以色列人呢?
是不聽話之家(v.7)。「以色列家卻不肯聽從你,因為他們不肯聽從我」,以色列人卻是不聽話的人,他們不聽以西結的話,因為他們不聽神的話。神的僕人若真照神的心意傳講,人不肯聽不是因為他講得不好,乃是人根本不要聽神的話。
是剛硬之家(v.7)。「原來以色列全家是額堅心硬的人」。這些以色列人原來是剛硬的人,他們不但不要聽先知的話,更是裡外都剛硬的,連心腸也剛硬。
(ii). 應有的態度(v.8-11)。面對這樣的人,以西結怎麼辦呢?
要堅強(v.8-9)。「看哪,我使你的臉硬過他們的臉,使你的額硬過他們的額。我使你的額像金鋼鑽,比火石更硬。他們雖是悖逆之家,你不要怕他們,也不要因他們的臉色驚惶」,神要以西結剛強,不要怕他們。神會使以西結剛強,使他堅硬,比以色列人更堅硬,剛強。
要領受信息(v.10)。「祂又對我說:人子啊,我對你所說的一切話,要心裡領會,耳中聽聞」,但重要的是,神要以西結自己先肯聽神的話,並且要領悟,要体會神的心意,這樣才會夠勇氣去向這樣的人群傳講。原來傳道者要自己先領受神的話,信神
的話,這樣他才能有力去傳講,才能感動人。
要直講(v.11)。「你往你本國被擄的子民那裡去,他們或聽,或不聽,你要對他們講說,告訴他們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神要以西結到那些被擄的以色列人那裡去傳講,無論他們接受或不接受,要宣告這是神的話。這些話是以色列人需要的,因為他們是被擄的,正在受苦的,他們需要神的話,雖則他們不一定肯聽肯信。
(iii).經歷(v.12-15)。以西結先知聽見了神的吩咐,神讓他有另一個經歷。
被聖靈舉起(v.12-13)。「那時,靈將我舉起,我就聽見在我身後有震動轟轟的聲音,說:從耶和華的所在顯出來的榮耀是該稱頌的!我又聽見那活物翅膀相碰,與活物旁邊輪子旋轉震動轟轟的響聲。於是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我心中甚苦,靈性忿激,並且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在我身上大有能力。我就來到提勒亞畢,住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那裡,到他們所住的地方,在他們中間憂憂悶悶地坐了七日」,以西結有一新經歷,就是被神的靈舉起,被聖靈提起來,好像從地上升起,這是靈界裡特殊的經歷。
「我就聽見在我身後有震動轟轟的聲音,說:從耶和華的所在顯出來的榮耀是該稱頌的」(v.12),當以西結被聖靈舉起以後,他就聽見一龎大聲音,述說神的榮耀是應當被稱頌的。這讓以西結清楚知道,他服事的對象是神,是極其榮耀的神,有機會服事祂不是羞恥的。以後的工作雖然艱難,但一想到神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我又聽見那活物翅膀相碰,與活物旁邊輪子旋轉震動轟轟的響聲」(v.13),這是以西結聽見的第二種聲音,就是由四活物發出來的聲音。活物的翅膀相碰,輪子也旋轉震動,說明他們在動了,要行動了。他們是活躍的,且是興奮的,要執行神的命令使他們興奮。
以西結聽見這兩種聲音是重要的,要讓他出發前知道,要執行神的命令是興奮的事,是榮耀無比的事,是人不配得的事。
靈將他帶去(v.14)。「於是靈將我舉起,帶我而去」,聖靈帶以西結出發了,要去神要他去的地方,開始漫長的工作。
靈顯出能力(v.14)。「我心中甚苦,靈性忿激,並且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在我身上大有能力」,這時以西結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因為這工作不好做,要面對剛硬,悖逆的人怎能不苦呢!但另一方面,在聖靈的感動下,他又是火熱的,要為神挽回這些百姓,到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之下,神的手加在他身上,使他有力起來,他經歷神的加力。
靈裡憂悶(v.15)。「我就來到提勒亞畢,住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那裡,到他們所住的地方,在他們中間憂憂悶悶地坐了七日」,以西結到了以色列人被擄之地,就是迦巴魯河邊的提勒亞畢城。在那裡以西結看見受苦的百姓,在他們中間憂悶的坐了七日,這是以色列人痛苦時常有的習慣,他感同身受。
b. 作守望者(三16-21)
七日之後,神給以西結第二個任命,就是要他作守望者。「過了七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v.16-17),在提勒亞畢憂傷地坐了七天之後,神要立以西結做以色列家的守望者,就是要做個觀察,提出警誡的人,是一個更需要勇氣和忠心的人。
(i). 職責(v.17-21)。「 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守望者主要的職責,就是替神向以色列人提出警告。神要以西結做個怎樣的守望者呢?
自己要聽神的話(v.17)。「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神一再提醒以西結要聽祂的話,守望者自己先要好好聽神的話,知道神的心意,照祂的話去傳講。所以守望者必須等候在神的面前,警醒地聽神的吩咐。因為神的話才是標準,才是絕對真理。守望者若不好好的聽神的話,就會傳錯信息,更可怕的是隨己意去講,甚至是傳了自己,對人對己都無益。
要忠實地發出警戒(v.18-21)。然後神要以西結忠實地替神發出警告。
第一,警戒惡人(v.18-19)。「我何時指著惡人說: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勸戒他,使他離開惡行,拯救他的性命,這惡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原文是血)。倘若你警戒惡人,他仍不轉離罪惡,也不離開惡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救自己脫離了罪」,這是對惡人的警告。神警告作惡的必要死,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守望者的責任就是要勸戒惡人,使他們回轉,離開惡行。守望者如果盡了責,效果怎樣他不必負責。如果守望者沒有照神的吩咐做,那麼惡人喪命,他就要負責,神要審問,因為他沒有盡守望者警戒的責任。
第二,警戒犯罪的義人(v.20-21)。「再者,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腳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原文是血)。倘若你警戒義人,使他不犯罪,他就不犯罪;他因受警戒就必存活,你也救自己脫離了罪」,守望者還要警戒犯罪的義人。所謂義人就是被人稱為好人的人,也包含了在神眼中看為義的人,原來義人也有犯罪的可能,因為世上沒有完全人,連大衛這樣合神心意的都會犯罪。守望者的責任就是要向他們發出警告。結果如何,守望者不必負責,但是守望者若沒有發出警告,以至義人喪命,滅亡,神就要向他審問,追究責任。
因此,我們看見作守望者不容易,要向神盡忠,照神心意行。但作為守望者向人發出警告卻需要勇氣,警戒犯罪的人不易為。
D. 最後準備 (三22-27)
最後神要以西結到平原去,在那裡作最後的吩咐,裝備他。
a. 再經歷聖靈(v.22)。「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在那裡降在我身上。祂對我說:你起來往平原去,我要在那裡和你說話」,聽完了神的吩咐,神要以西結起來往平原去,要繼續向他說話,於是神的靈再降在以西結身上,使他有力。神讓以西結再次經歷聖靈的實在,經歷聖靈的真實。經歷聖靈是神僕人的必須。
b. 再見神的榮耀(v.23)。「於是我起來往平原去,不料,耶和華的榮耀正如我在迦巴魯河邊所見的一樣,停在那裡,我就俯伏於地」,當以西結照神的吩咐去到平原,在那裡他再次看見神的榮耀,再次在那裡敬拜神。神讓他看見祂的榮耀,就是讓他知道他所事奉,所順服的神是極其榮耀的,為榮耀的神作工是榮幸的,本是不配的。經歷神的榮耀,人就有無比的力量為祂作工。
c. 再被提醒(v.24-27)。「靈就進入我裡面,使我站起來。耶和華對我說:你進房屋去,將門關上。人子啊,人必用繩索捆綁你,你就不能出去在他們中間來往。我必使你的舌頭貼住上膛,以致你啞口,不能作責備他們的人;他們原是悖逆之家。但我對你說話的時候,必使你開口,你就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聽的可以聽,不聽的任他不聽,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這是神對以西結作最後的吩咐。
是內室的吩咐。「靈就進入我裡面,使我站起來。耶和華對我說:你進房屋去,將門關上」(v.24),以西結在聖靈的支持和引導下進入內室,這是關係密切,知心的談話。神要把心裡的話,要把真相實情相告。
是艱困的使命。「人子啊,人必用繩索捆綁你,你就不能出去在他們中間來往。我必使你的舌頭貼住上膛,以致你啞口,不能作責備他們的人」(v.25-26),神告訴以西結他的任務是艱難不易為的。因為他會被人對付,不能隨意而行,也會好像啞巴一樣,不容易應對,好像無法完成神的託付一樣,因為以色列人是悖逆的。
是傳神話語的工作。「但我對你說話的時候,必使你開口,你就要對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聽的可以聽,不聽的任他不聽,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v.27),神安慰以西結,祂必使他能開口傳耶和華的話,要讓人知道並認識耶和華。至於人聽不聽,不是他的責任,人不聽因為他們是悖逆的。
以西結在內室領受神這最後的吩咐,然後就開始這艱辛傳道的旅程。── 劉銳光《以西結書信息大綱》
【被神差遣 以西結書3章】
一丶吃書卷裝備自己3:1-3
二丶服差遣沒有自己3:4-7
三丶不懼怕得勝自己3:8-11
四丶得能力隱藏自己3:12-14
五丶守望者謹慎自己3:15-17
六丶忠於神救了自己3:18-21
七丶聽神命克制自己3:22-25
八丶作主工不由自己3:26-27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以西結書 第3章接受差遣】
像金鋼鑽
|
火石更硬
|
一、往以色列家去
|
二、盡警告的本分
|
三、操練絕對順服
|
1.其甜如蜜
2.靈使舉起
3.等候七日
|
1.守望的人
2.警戒惡行
3.否則擔罪
|
1.進屋關門
2.貼住上膛
3.使之開口
|
|
|
|
|
── 張志新《查經分章大要》
【第三章 接受差遣】
1) 吃書卷充滿肚腹、1/3
2) 奉差往以色列家、4/7
3) 當剛強宣講真理、8/11
4) 使先知靈性忿激、12/14
5) 被立作守望的人、15/17
6) 去警戒百姓惡行、18/21
7) 受捆綁失去自由、22/25
8) 先知口為神所用!26/27
── 郭提多《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提要: 1 以西結吃下書卷。4 神鼓勵他。15 神向給他顯示預言的規則。22 神關閉和打開先知的口。──《SDA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