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第七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背道的百姓(四)】 一、神抱怨約民虛謊詭詐(1~2節) 二、明喻審判︰燒熱的火爐(3~7節) 三、暗喻審判︰沒有翻過的餅(8~10節) 四、明喻審判︰愚蠢無知的鴿子(11~12節) 五、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13~16節) 貳、逐節詳解 【何七1】「我想醫治以色列的時候,以法蓮的罪孽和撒馬利亞的罪惡就顯露出來。他們行事虛謊,內有賊人入室偷竊,外有強盜成群騷擾。」 〔呂振中譯〕「我醫治以色列的時候,以法蓮的罪孽就顯露,撒瑪利亞的壞行為就現出來;因為他們行虛假,內有賊人進屋,外有強盜群襲擊。」 〔原文字義〕「醫治」醫治,痊癒;「罪孽」罪惡,不公正;「撒馬利亞」看山;「罪惡」壞的,惡的;「顯露」揭開,露出;「行事」實行,製造;「虛謊」欺騙,虛假;「賊人」盜賊;「入室」進入,來到;「偷竊」(原文無此字);「強盜」(原文無此字);「騷擾」剝去,侵襲。 〔文意註解〕「我想醫治以色列的時候」:按原文語法,本句和上一句『猶大阿,我使被擄之民歸回的時候』(參六11)可視為平行同義子句,故本句不僅表明神的心願,且已經著手進行醫治。醫治指使其恢復正常的情況;以色列指北國。 「以法蓮的罪孽和撒馬利亞的罪惡就顯露出來」:『以法蓮和撒馬利亞』均代表北國,前者是北國的主要支派,後者是北國的首都;『罪孽和罪惡』均指背棄神。 「他們行事虛謊,內有賊人入室偷竊,外有強盜成群騷擾」:意指他們的行為不正直,明搶暗奪,損人利己。 〔話中之光〕(一)我們無論作甚麼事,都逃不過主的眼目,所以行事為人應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參弗四1)。 (二)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後三5)。他們行事虛謊,暗竊明搶,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參提前六5)。 【何七2】「他們心裏並不思想我記念他們的一切惡;他們所行的現在纏繞他們,都在我面前。」 〔呂振中譯〕「他們心裡並不想著說他們的壞行為我都記得;他們並不以為所行的、如今正纏繞著他們的、都在我面前。」 〔原文字義〕「思想」心裡說,發言;「記念」記得,記憶;「惡」壞的,惡的;「纏繞」圍繞,環繞。 〔文意註解〕「他們心裏並不思想我記念他們的一切惡」:意指他們雖然明知神對他們所行一切邪惡的事必然會施以懲治,卻絲毫不以為意。 「他們所行的現在纏繞他們,都在我面前」:意指神明察秋毫,必照他們所行的給予報應。 〔話中之光〕(一)神無所不在,又無所不知,凡我們心裏所思念的和一切所行的,祂都歷歷在目,並且清楚記得。 (二)心裡沒有神的人只顧現在,而不顧將來;相信神的人行事之前,先考慮到是否會得罪神。 【何七3】「他們行惡使君王歡喜,說謊使首領喜樂。」 〔呂振中譯〕「他們用他們的壞行為使王歡喜,用他們的騙術使首領喜樂。」 〔原文字義〕「行惡」壞的,惡的;「歡喜」歡喜,快樂;「說謊」謊言;「首領」首領,統治者,族長;「喜樂」(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他們行惡使君王歡喜,說謊使首領喜樂」:意指他們只在意討好領袖階層,卻不在意神的心意。 〔話中之光〕(一)使徒保羅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麼?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一10)。 (二)討人的喜歡,會叫我們陷在罪裡;討神的喜悅,會令我們行事端正,持守自己。 【何七4】「他們都是行淫的,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從摶麵到發麵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 〔呂振中譯〕「他們都是犯姦淫的,像火爐被烤餅者燒熱,從摶麵到發酵時暫不使火著旺。」 〔原文字義〕「行淫的」犯姦淫;「烤餅」烘焙;「燒熱」燃燒,點燃;「摶」揉,搓;「發」發酵;「暫不」中止,停止;「著旺」醒起,激動。 〔背景註解〕「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從摶麵到發麵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古時以色列人烤餅時,先在前一夜搏麵,然後將生麵團放在用悶火預熱的火爐上,經過一整夜之後,生麵團便發酵完成,次日早晨才挑旺爐火,將已發酵的麵團烤成餅。 〔文意註解〕「他們都是行淫的,像火爐被烤餅的燒熱」:『行淫』指在神之外另有喜愛;全句意指他們熱衷於拜假神偶像,邪淫之慾火焚身,有如被烤餅師傅燒熱的火爐。 「從摶麵到發麵的時候,暫不使火著旺」:意指他們從犯罪的意圖到計劃成熟,都一直在暗中發展,看不出其火熱的情形。 〔話中之光〕(一)信徒應當靈裡火熱,常常服事主(羅十二11原文),而不應當被慾火焚身,行出惡事來由不得自己(參羅七18)。 【何七5】「在我們王宴樂的日子,首領因酒的烈性成病;王與褻慢人拉手。」 〔呂振中譯〕「在我們的王宴樂的日子,首領們因酒的烈性而生病;王伸手拉攏褻慢人,」 〔原文字義〕「宴樂」(原文無此字);「烈性」烈怒,熱氣;「成病」軟弱,生病;「褻慢人」嘲笑者;「拉」拉,拖,抓住。 〔文意註解〕「在我們王宴樂的日子,首領因酒的烈性成病」:意指北國的上層階級,喜愛宴樂醉酒,形成病態。 「王與褻慢人拉手」:『褻慢人』指不敬畏神的人;全句意指國家統治者與敵擋神的人聯手作惡。 〔話中之光〕(一)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參提後三1~4)。 (二)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詩一1~2)。 【何七6】「首領埋伏的時候,心中熱如火爐,就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火氣炎炎。」 〔呂振中譯〕「但他們懷著陰謀走近前來,心中就如火爐;他們的怒氣(傳統:酵餅的。今參他古米敘利亞譯本改點母音譯之)整夜冒著煙(傳統:睡覺。參申九20[19]);早晨便著起來像發旺的火。」 〔原文字義〕「埋伏」潛伏;「熱」靠近,接近;「烤餅」烘焙;「睡臥」睡著的;「火氣」火焰;「炎炎」燃燒,點燃。 〔背景註解〕「熱如火爐,就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火氣炎炎」:請參閱4節「背景註解」。 〔文意註解〕「首領埋伏的時候,心中熱如火爐」:意指預謀反叛的領袖人物,他們的心如同悶燒的火爐,奪權的慾望越過越熱。 「就如烤餅的整夜睡臥,到了早晨火氣炎炎」:意指他們等到時機成熟,一鼓作氣,挑旺熱火,實現其陰謀。 〔話中之光〕(一)邪惡的世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是邪惡的人,作事就越殷勤且火熱,並且往往奮不顧身,雖死不悔。 (二)基督教界也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異端邪派的跟從者,熱心禱告,熱情投入他們所信仰的;反而很多正派基督徒,對於該作的事好似不感興趣,顯得懶洋洋的樣子。 【何七7】「眾民也熱如火爐,燒滅他們的官長。他們的君王都仆倒而死;他們中間無一人求告我。」 〔呂振中譯〕「眾民都熱熱如火爐,燒滅他們的官長;他們的王都倒斃了,其中並沒有一個向我呼求。」 〔原文字義〕「熱」變暖和;「燒滅」吞噬,燒毀;「仆倒」仆倒,倒下;「求告」招喚,呼喚,宣告。 〔文意註解〕「眾民也熱如火爐,燒滅他們的官長」:意指一般百姓也上行下效,預謀反叛那些審判治理他們的官長,等到時機成熟,也照樣一鼓作氣,挑望熱火,將官長推翻(參6節)。 「他們的君王都仆倒而死」:在北國的歷史上,短短的最後二十年中,先後共有四位君王被弒(參王下十五8~9);另在前期也有五位君王被謀殺、暴斃或神秘死亡。 「他們中間無一人求告我」:意指前述所有的被害者,因為都不認識真神,所以也都不曾倚靠祂,求祂保護。 〔話中之光〕(一)專門作壞事的人,大多深思遠慮,等候時機成熟,趁人不備,突然下手。 (二)「好為首」的人相當孤寂,他們的跟從者大多數表面奉承,內心卻不服,巴不得取而代之,因此這些領袖人物的結局,大多不得善終。 【何七8】「以法蓮與列邦人攙雜;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 〔呂振中譯〕「以法蓮在列族之民中容許自己被攙雜;以法蓮成了個烙餅、沒翻過的。」 〔原文字義〕「列邦人」國家,百姓;「攙雜」混和,混淆;「翻過」轉動,轉向。 〔文意註解〕「以法蓮與列邦人攙雜」:『以法蓮』是北國的主要支派,故代表北國;北國以色列民與外邦人結盟、交往或通婚。 「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意指北國以色列民因受外邦偶像假神的影響,信仰和生活風氣敗壞,在神眼中如同沒有翻過的餅,一面被烤焦,另一面則仍是生的,兩面都不能享用。 〔話中之光〕(一)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甚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林後六14~16)? (二)教會若與世界的潮流和風氣攙雜,就會在地上失去該有的見證,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恐怕會導致主將燈台從原處挪去(參啟二5)。 (三)「沒有翻過的餅」表示單對某一方面過度注重,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結果造成失去平衡,一面烤焦一面仍是生的。基督徒在生活中,對於許多事都得兩面均勻地注重,才不至於偏激。 (四)我們對於真理的看法,也不宜太過強調某一方面的真理,而忽略了另一方面的真理。許多基督徒領袖自以為是,其實,在神眼中仍是「沒有翻過的餅」。 【何七9】「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他卻不知道;頭髮斑白,他也不覺得。」 〔呂振中譯〕「外族人吞吃了他的力量,他卻不知道;斑白頭髮散佈他頭上,他也不覺得。」 〔原文字義〕「外邦人」疏離,陌生;「吞吃」吃,吞噬;「勞力」力量,能力;「得來的」(原文無此字);「知道」認識;「頭髮斑白」灰白頭髮,老年;「覺得」認識。 〔文意註解〕「外邦人吞吃他勞力得來的,他卻不知道」:意指以色列國將辛勞作工所得財富拿去向外邦納貢,還以為受外邦保護(參王下十五17~20)。 「頭髮斑白,他也不覺得」:意指以色列國在不知不覺中衰弱,終至滅亡。 〔話中之光〕(一)世人講求不作勞而無功的事,但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態度,一面不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作工(參帖後三8);一面卻要注意,凡事為主而作(參西三23),不是為自己而作。 (二)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我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參林前十五58)。 【何七10】「以色列的驕傲當面見證自己,雖遭遇這一切,他們仍不歸向耶和華──他們的神,也不尋求祂。」 〔呂振中譯〕「以色列的狂傲當面見證他自己的罪;雖遭遇了這一切,他們仍不回歸對永恆主他們的神,也不尋求他。」 〔原文字義〕「驕傲」驕傲,升高;「見證」回答,作證;「雖遭遇這一切」(原文無此片語);「歸向」返回,轉回;「尋求」渴求,堅求。 〔文意註解〕「以色列的驕傲當面見證自己」:意指以色列國雖然被外邦所欺凌(參9節),但仍怡然自得,不肯謙卑,這在神看來,是自己見證自己的不是。 「雖遭遇這一切」:意指以色列國雖然遭受損失,國力衰敗(參9節),仍不自知。 「他們仍不歸向耶和華──他們的神,也不尋求祂」:意指以色列國因為不認識真神,所以仍不回轉歸向他們的先祖所信奉的真神,而不向祂求告。 〔話中之光〕(一)驕傲的人看不見別人,更看不見自己;看不見別人的長處,也看不見自己的短處。 (二)驕傲的人不容易尋求而歸向神,因為看不見自己的貧窮和需要(參啟三17);主的話忠告我們,應當向主買眼藥擦眼睛,使我們能看見(參啟三18)。真求聖靈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參弗一18),使我們能看見自己可憐的光景。 【何七11】「以法蓮好像鴿子愚蠢無知;他們求告埃及,投奔亞述。」 〔呂振中譯〕「以法蓮好像鴿子愚蠢無心思∶呼求埃及,投奔亞述。」 〔原文字義〕「愚蠢」簡單,單純;「無知」心思,理解力;「求告」呼喚,呼求;「埃及」兩個海峽,雙重難關;「投奔」行,走;「亞述」一個階梯。 〔文意註解〕「以法蓮好像鴿子愚蠢無知」:意指以色列國好像頭腦單純的鴿子,容易受騙。 「他們求告埃及,投奔亞述」:他們一會兒向埃及求援,一會兒投靠亞述(參王下十五19~20;十七4),在南北方兩強國之間搖擺不定。 〔話中之光〕(一)鴿子的長處是眼光單一純潔,短處是愚蠢無知;信徒應當像小孩子那樣的單純要主(參太十九13~14),卻不可像小孩子那樣的不能分辨好歹(參來五14;弗四14)。 【何七12】「他們去的時候,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們身上;我要打下他們,如同空中的鳥。我必按他們會眾所聽見的懲罰他們。」 〔呂振中譯〕「他們一去,我就將我的網子撒在他們身上;我必將他們打下來如同空中的飛鳥;我必按他們壞行為之貫滿(傳統∶按他們會眾所聽見的)懲罰他們。」 〔原文字義〕「撒」鋪,攤開;「打下」墜落,取下來;「會眾」會眾,群落;「懲罰」懲戒,訓誡。 〔文意註解〕「他們去的時候,我必將我的網撒在他們身上」:意指當他們向兩大強國求援之際(參11節),神已定意要向他們問罪。 「我要打下他們,如同空中的鳥」:意指神定意不再讓他們自由自在,使他們過被擄的籠中生活。 「我必按他們會眾所聽見的懲罰他們」:意指神要照著先知們預先向他們所說的話,應驗在他們身上,藉以懲罰他們。 〔話中之光〕(一)當人執意要自行其是的時候,神一面會任憑他們(參羅一24,26),另一面卻撒網捉住他們,使他們逃不脫該得的審判和報應(參羅一27;二5~6)。 【何七13】「他們因離棄我,必定有禍;因違背我,必被毀滅。我雖要救贖他們,他們卻向我說謊。」 〔呂振中譯〕「他們有禍阿!因他們飄離了我;他們必遭毀滅哦!因他們背叛了我。我,我雖要贖救他們,他們卻說謊言來敵對我。」 〔原文字義〕「離棄」撤退,逃跑;「禍」悲哀,因悲傷絕望而痛哭;「違背」背叛,反叛;「毀滅」蹂躪,毀壞;「救贖」贖回,救回;「謊」謊言,虛假。 〔文意註解〕「他們因離棄我,必定有禍」:意指他們因故意遠離真神,前途必遭致禍患。 「因違背我,必被毀滅」:意指他們因不尊重神,必然遭致滅亡。 「我雖要救贖他們,他們卻向我說謊」:上半句按原文是過去完成式,指神曾經一度拯救他們的祖先脫離埃及法老的手,雖然如此,但他們仍舊向神虛與委蛇,從未真心對待。 〔話中之光〕(一)悖逆離棄神的人,自惹其禍;違背神命令的人,自取滅亡(參書二十四20)。 (二)人對神所預備的救恩,最要緊的是要誠實信靠;千萬不可虛與委蛇,將信將疑,或裝模作樣。 【何七14】「他們並不誠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號;他們為求五榖新酒聚集,仍然悖逆我。」 〔呂振中譯〕「他們並不誠心向我哀呼,只是在床上呼號罷了;為求五穀新酒而割傷自己(傳統∶『聚集』。今據二十古卷又參七十子譯之),他們仍然悖逆我。」 〔原文字義〕「誠心」心,內在的自我;「哀求」哭,呼求;「𢚘上」躺臥,床禢;「聚集」爭吵,引起爭端;「悖逆」轉變方向,離開。 〔文意註解〕「他們並不誠心哀求我」:意指他們求告神乃是有口無心,有呼求的外表,卻無懇切的心意。 「乃在床上呼號」:本句有兩種意思:(1)因病痛或受傷而躺臥床上,逼不得已而哀求神;(2)在假神的廟中,與廟妓躺臥在床,卻仍以為是在崇拜神。 「他們為求五榖新酒聚集」:本句也有兩種意思:(1)為求豐收而聚集過節,重視物質生活的享受;(2)為求豐收而照異教儀式割傷(「聚集」的原文含意)自己。 「仍然悖逆我」:意指雖有求神的行為,卻沒有敬畏神、順從神的實際。 〔話中之光〕(一)「心誠禱告則靈」;禱告最重要的是,誠心求神,並不在乎言語動聽,也不在乎舉止感人。 (二)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我們要躲開(參提後三5);教會中有許多人口是心非,又要屬靈,又要屬世。 【何七15】「我雖教導他們,堅固他們的膀臂,他們竟圖謀抗拒我。」 〔呂振中譯〕「雖是我教練了他們,加強他們的膀臂,他們竟自圖謀了壞事來跟我作對。」 〔原文字義〕「教導」指導,糾正;「堅固」堅定,使強壯;「膀臂」手臂,肩膀;「圖謀(原文雙字)」盤算,籌劃(首字);壞的,惡的(次字);「抗拒」(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我雖教導他們」:意指神一面藉先知教導他們,一面藉環境遭遇管教他們,要叫他們信靠神。 「堅固他們的膀臂」:意指神的教導和管教,是為增強他們的能力。 「他們竟圖謀抗拒我」:意指神盡心竭力的幫助他們,但結果竟然換來他們的敵意,同心抗拒神。 〔話中之光〕(一)神所愛的,祂必管教我們,使我們得益處(參來十二6,10);然而我們若向著神存心不正,就會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參提後三7)。 (二)教會中一切教導的最重要目的,是要堅固信徒的信心,使他們站立得穩,所以傳道人應當注意,凡是會動搖信徒之信心的言行,一概不說不作才好。 【何七16】「他們歸向,卻不歸向至上者;他們如同翻背的弓。他們的首領必因舌頭的狂傲倒在刀下;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譏笑。」 〔呂振中譯〕「他們轉向于巴力(即∶外國人的神。『巴力』一詞系經點竄翻譯的);如同乖張的弓;他們的首領必因其舌頭之傲氣而斃於刀下∶這在埃及地必成了人們嗤笑的物件。」 〔原文字義〕「歸向(首字)」返回,轉回;「歸向(次字)」(原文無此字);「至上者」上面的;「翻背」欺騙,鬆散;「狂傲」厭惡,憤恨;「譏笑」譏笑,嘲笑。 〔文意註解〕「他們歸向,卻不歸向至上者」:意指他們轉向偶像假神,卻不歸向至高的真神。 「他們如同翻背的弓」意指他們的弓弦鬆:弛,毫無拒敵的能力。 「他們的首領必因舌頭的狂傲倒在刀下」意指他們的官長只會高談闊論,將國家引至錯誤的方向,卻又咒罵先知,結果自己反而死在刀下。 「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譏笑」:意指在世人眼中成為笑柄。 〔話中之光〕(一)悔改乃是心意轉變歸向神(參徒二十六20)──不是改好向善,不是歸入宗教團體,也不是歸信教條信仰,乃是歸向神自己,祂是至高無上的主宰。 (二)人若不歸向神,就如同翻背的弓,無法抵擋仇敵撒但的攻擊,而失敗墮落;惟有神自己才是我們良善、穩固、堅信的源頭。 叁、靈訓要義 【真實的悔改是尋求神並歸向神(10節)】 一、歸向神才能脫離虛謊(1~3節) 1.人裡面的本性是罪惡,外面的行為是虛謊(1節) 2.人裡面的罪性,和外面的罪行,通不過神的審判(2節) 3.人行惡為要討人的喜歡,不討神的喜歡(3節) 二、歸向神才能脫離詭詐(4~7節) 1.詭詐的人暗中籌劃惡事──像火爐燒熱(4節) 2.詭詐的人結交損友──與褻慢人拉手(5節) 3.詭詐的人伺機行動──早晨火氣炎炎(6節) 4.詭詐的人相咬相吞──燒滅、仆倒而死(7節) 三、歸向神才能免受偶像假神的害(8~11節) 1.才不至和異教信仰攙雜──是沒有翻過的餅(8節) 2.才不至受害而不自知──不知道也不覺得(9節) 3.才不至傲慢不肯受教──驕傲當面見證自己(10節) 4.才不至愚蠢無知──好像鴿子(11節) 四、歸向神才能免受神的懲罰(12~16節) 1.神已定意要審判懲罰人──撒網捕捉(12節) 2.離棄神的必不得神的救贖──終必滅亡(13節) 3.不誠心哀求,神必不聽──床上呼號,卻仍悖逆(14節) 4.不顧神的管教與堅固──竟圖謀抗拒(15節) 5.歸向神之外的人事物,必至敗亡──如同翻背的弓(1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何西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何西阿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