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第十一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人雖不肯回轉,神卻不肯捨棄】 一、神被以色列人辜負的愛(1~4節) 二、以色列人背棄神(5~7節) 三、神不肯捨棄的愛(8~11節) 四、以色列人向神行詭詐(12節) 貳、逐節詳解 【何十一1】「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呂振中譯〕「以色列年幼時,我就愛了他,就呼叫我兒子出埃及(或譯:自從埃及以來我就呼叫我兒子)。」 〔原文字義〕「年幼」少年,小孩子;「埃及」兩個海峽,雙重難關;「召出」召喚,召集。 〔文意註解〕「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年幼的時候』有兩種意思:(1)指以色列人的初期歷史;(2)指以色列人像小孩子一樣地軟弱、無知、無助、天真無邪的時候。全句意指正當以色列人需要神的時候,神就已經愛上了他們。 「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意指神揀選以色列人歸祂自己作兒子,並且拯救他們脫離埃及的奴役。 〔話中之光〕(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 (二)神愛我們,將我們從世界裡分別出來歸祂為聖,使我們得以脫離撒但的權勢(參徒二十六17~18)。 【何十一2】「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 〔呂振中譯〕「但我(傳統:他們)越發呼叫他們,他們越發離開了我(傳統:他們),去向諸巴力(即:外國人的神)獻祭,給眾雕像燻祭品。」 〔原文字義〕「先知」(原文無此字);「招呼」召喚,召集;「走開」行走,引開;「巴力」主。 〔文意註解〕「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意指神差遣祂的僕人們為祂說話,召喚、教導、指引他們,但他們竟拒絕聽從,反而轉向敬拜偶像假神。 「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意指以色列人向迦南人的諸巴力、亞舍拉等偶像假神獻祭並燒香。 〔話中之光〕(一)真正為神說話的傳道人,懂得神的心意,並且把神的心意向人表明出來;可惜能夠正面回應的人並不多,反而走開。 (二)強項不肯順服神的人,往往喜歡追求神之外的偶像假神,在自己的心目中塑造了許多不同的人、事、物偶像,熱心崇拜。 【何十一3】「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 〔呂振中譯〕「然而卻是我教以法蓮學步的;我(傳統:他)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了他們。」 〔原文字義〕「教導」教走路;「行走」(原文與「教導」同字);「知道」認識;「醫治」使痊癒,得醫治。 〔文意註解〕「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以法蓮』是以色列的主要支派,代表全體以色列人;全句意指神好像懷揣保抱、牽引幼兒學走路一般地看顧他們。 「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醫治』指保護、療傷、安慰,使之恢復健全;全句意指以色列人竟忘記神的看顧,將真神全然置之腦後。 〔話中之光〕(一)我們蒙恩之後,神一直懷揣保抱、看顧我們,使我們得以在基督裡面長大成人。 (二)在我們屬靈生命長進的過程中,神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安慰、鼓勵、加力、堅固;然而,許多人卻還以為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很少感恩。 【何十一4】「我用慈繩〔慈:原文是人的〕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 〔呂振中譯〕「我用人情之繩子牽著他們,用愛之繩索引領他們;我待他們就像人抱起嬰兒到胸前(經文殘缺,意難確定);屈身就著他們、去才養他們(傳統作『不』字,原為第五節第一個字。今稍點竄作『他』字,而連於此)」 〔原文字義〕「慈」人的;「繩」繩索;「索」繩子;「牽引」拉,拖;「待」(原文無此字);「放鬆」升高,舉起;「兩腮」顎,臉頰;「夾板」軛;「糧食」餵養,使…吃。 〔文意註解〕「我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慈繩愛索指父母在幼兒學走路時防止他們跌跌撞撞的關愛;全句意指神以愛心對待、指引以色列人。 「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兩腮夾板』指牛的嚼環,不方便進食;全句意指神用溫情餵養、供應以色列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話中之光〕(一)我們基督徒一生的道路,乃是神用慈繩愛索牽引我們,使我們不致跌倒、走岔;從我們得救直到見主面,滿了神愛我們的故事。 (二)神巴不得我們快快長大成人,因此調動萬事萬物為我們效力,供應我們靈糧,並且吸引我們,叫我們快跑跟隨祂(參歌一4)。 【何十一5】「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因他們不肯歸向我。」 〔呂振中譯〕「他們必回歸埃及地;亞述必做他們的王;因為他們拒絕回來歸我。」 〔原文字義〕「歸回」返回,轉回;「亞述」一個階梯;「不肯」拒絕;「歸向」返回,轉回。 〔文意註解〕「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意指以色列人本不該投靠埃及,回復到原來被人奴役的狀態。 「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意指以色列人卻仍要被亞述人管轄、奴役。 「因他們不肯歸向我」:意指以色列人之所以會淪落到這種地步,全因為他們背棄了神,被神懲治。 〔話中之光〕(一)信徒蒙恩得救以後,若在心裡還有別的貪戀,不全心全意歸順神,就會落在生活世界的權勢(埃及所象徵的)底下,或偶像世界(亞述所象徵的)底下。 (二)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 【何十一6】「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 〔呂振中譯〕「刀劍必在他們的城中飛舞,毀壞他們的門閂,在他們的營寨裡吞滅他們(傳統:吞滅由他們自己設的計謀)。」 〔原文字義〕「臨到」舞動;「毀壞」消失,根除;「門閂」部分,分開;「吞滅」吃,吞噬;「隨從」(原文無此字);「計謀」商議,計劃。 〔文意註解〕「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意指神的懲治要藉亞述人的刀劍,使以色列人無力防守,反受敵人予取予求、任意傷害。 「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意指以色列人自作自受,反被自己的心計所害。 〔話中之光〕(一)這世界恨我們,因為我們不屬這世界(參約十七14);但是我們若貪愛現今的世界(參提後四10),就得不到神的保守,而躺在那惡者手下,任憑牠宰割,予取予求(參約壹五18~19)。 (二)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何十一7】「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 〔呂振中譯〕「我的人民偏要背道離開我;故此他們被派去負軛,沒有人能給除去(本節經文甚為殘缺,意難確定)。」 〔原文字義〕「偏」彎曲;「背道離開」回頭,背教;「先知」(原文無此字);「招呼」召喚,召集;「歸向」(原文無此字);「至上的」上面的;「無人」共同地,一起地;「尊崇」高舉,讚揚。 〔文意註解〕「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意指以色列人頑梗固執,偏行己路。 「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意指神雖然屢次差遣祂的僕人們,教導他們離棄偶像,歸向又真又活的神。 「卻無人尊崇主」:意指以色列人仍不肯高舉真神、敬拜真神。 〔話中之光〕(一)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箴一32);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箴十四14)。 (二)主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結三十三11)? 【何十一8】「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 〔呂振中譯〕「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阿!以色列阿,我怎能把你交出阿!我怎能使你如押瑪!使你如洗扁哪!我的心在我裡面翻轉著,我憐愛之情一直熱起來。」 〔原文字義〕「捨棄」放棄;「棄絕」讓與,給予,交出;「押瑪」紅土;「洗扁」瞪羚;「回心轉意(原文雙字)」轉向,改變(首字);心,心思,意志(次字);「憐愛」安慰,憐憫;「大大」共同地,一起地;「發動」變熱,變溫暖,變柔和。 〔文意註解〕「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意指以色列人雖然大禍臨頭,仍不肯回轉(參6~7節),然而神卻捨不得丟棄他們。 「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押瑪和洗扁』鄰近所多瑪和蛾摩拉(參創十四2,8),當神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時,押瑪和洗扁也一同被毀滅(參申二十九23);全句意指神狠不下心來全然毀滅以色列人。 「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意指神正要任令亞述人全然毀滅以色列之際,臨崖勒馬,改變心意,因為神對以色列的憐愛之情有如熱火焚燒起來。 〔話中之光〕(一)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有恩典、施憐憫。你們若轉向祂,祂必不轉臉不顧你們(代下三十9)。 (二)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來十三5)。 【何十一9】「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 〔呂振中譯〕「我必不發烈怒,必不再毀滅以法蓮;因為我乃是神,不是世人;我在你們中間是至聖者;我並不是來才滅的(傳統:我必不進城)。」 〔原文字義〕「猛烈」(怒火)中燒,強烈;「怒氣」鼻孔,怒氣;「再」返回,轉回;「毀滅」毀壞,損壞;「聖者」神聖的,聖潔的;「怒中」(原文無此字);「臨到」來到,進來。 〔文意註解〕「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意指神的愛心壓制、勝過了祂的義怒,使祂無法毀滅以色列。 「因我是神,並非世人」:意指神與世人不同,世人發怒時一意孤行,務必將怒氣全然發洩而後止;但神受到自己神聖屬性的約束,祂雖有義怒,但仍有憐愛,彼此牽制,適可而止。 「是你們中間的聖者」:『聖者』意指神聖且與世人有別(『聖』的原文意思,『分別』之意重於『聖潔』);全句意指神在世人中間,祂的作為與世人有分別。 「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意指神待人絕不全憑義怒。 〔話中之光〕(一)神是「聖者」,祂的作為與世人有「分別」,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參提後二13);神雖發怒,但祂不能違背祂愛的心和信實的應許。 (二)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 【何十一10】「耶和華必如獅子吼叫,子民必跟隨祂。祂一吼叫,他們就從西方急速而來。」 〔呂振中譯〕「永恆主必像獅子吼叫;他的子民必跟著他而行;他一吼叫,他們就戰戰兢兢從西方趕來。」 〔原文字義〕「耶和華」自有永有的;「跟」行走,引導;「隨」在…之後;「西方」海,朝海(西)的;「急速」戰兢,害怕,驚嚇。 〔文意註解〕「耶和華必如獅子吼叫,子民必跟隨祂」:『獅子吼叫』指聲音巨大且能震撼人心;全句意指神一發聲召喚,祂的子民就必聚集跟隨。 「祂一吼叫,他們就從西方急速而來」:『西方』指地中海中諸海島,含有以色列人所散居的世界之意;全句意指神一召呼,分散各地的子民就被驚動而前來聚集。 〔話中之光〕(一)當我們還孕育在母腹中的時候,祂就把我們分別出來,然後又來施恩召我們(參加一16)。神的呼召是我們領受神救恩的開端;沒有神的呼召,我們就不可能悔改、相信並得救。 (二)每一個得救的信徒,都是因為得著了神的呼召,所以都是「蒙召作聖徒的」(林前一2)。神的呼召是憑藉福音的傳揚和聖靈的感動,使我們能聽見神的聲音,又使我們能信服真道(參帖後二13~14)。 【何十一11】「他們必如雀鳥從埃及急速而來,又如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住自己的房屋。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他們必像鳥兒擊拍翅膀從埃及趕來,像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返回(傳統:住)自己家裡:永恆主發神諭說。」 〔原文字義〕「「急速」戰兢,害怕,驚嚇;「亞述」一個階梯;「住」居住,留下;「自己的」(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他們必如雀鳥從埃及急速而來」:意指以色列人從南方埃及地如雀鳥般振翼飛速前來。 「又如鴿子從亞述地來到」:『鴿子』善於飛翔;全句意指他們從北方亞述地快速如飛來到。 「我必使他們住自己的房屋,這是耶和華說的」:意指神必使以色列人在本鄉本土安然居住。 〔話中之光〕(一)非常奇妙的,當我們蒙受神的呼召時,不知不覺地心腸軟化下來了,將心門向神打開,甘心領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 (二)神的呼召,只是一個手段,並非目的;神呼召我們的目的,是要聚集我們在神的家裡,就是永生神的教會(參提前三15)。 【何十一12】「以法蓮用謊話,以色列家用詭計圍繞我;猶大卻靠神掌權,向聖者有忠心〔或譯:猶大向神,向誠實的聖者猶疑不定〕。」 〔呂振中譯〕「(希伯來經卷作何十二1)以法蓮用謊話圍繞著我,以色列用詭詐包圍著我;猶大對神還是刁頑,對可信可靠的至聖者還是任性。」 〔原文字義〕「家」家族。房屋;「詭計」欺詐,奸詐;「圍繞」環繞,包圍,封住;「猶大」讚美的;「掌權」徘徊,漫遊;「聖者」神聖的,聖潔的;「有忠心」可靠的,可信任的。 〔文意註解〕「以法蓮用謊話,以色列家用詭計圍繞我」:本節連於十二章,斥責南北兩國的子民行事詭詐;這裡全句意指以色列人對神不忠,虛情假意地應付神。 「猶大卻靠神掌權,向聖者有忠心」:本句有正反兩面的意思:(1)正面的意思,指南國猶大先後十二位王中,有六位是好王,向神忠心,遵神旨意治國,比北國以色列要好得多;(2)反面的意思,按原文又可譯作『猶大向神,向誠實的聖者猶疑不定』,意指南國猶大向著神搖擺不定,時好時壞。 〔話中之光〕(一)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 (二)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太二十四45)?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二十五23)。 叁、靈訓要義 【神子民辜負神的愛】 一、神愛的牽引和呼召 1.神呼召祂的子民來歸祂(1節) 2.神愛的保抱、看顧和安慰、醫治(3節) 3.神慈繩愛索的牽引和俯就(4節) 4.雖被棄絕,仍舊不捨不離(8節) 5.不在怒中臨到祂子民(9節) 6.大聲召喚,極力感動(10節) 7.同在的應許(11節) 二、神的子民辜負神的愛 1.越呼召卻越去拜偶像假神(2節) 2.背棄神、投靠偶像假神(5節) 3.隨心所欲,自食惡果(6節) 4.棄絕神僕人的呼籲,背道離開神(7節) 5.有口無心,游移不定(12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何西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何西阿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