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第十三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以色列民正在面臨結局】 一、因敬拜偶像假神而衰敗(1~3節) 二、因背棄真神而遭神棄絕(4~8節) 三、因愚頑固執而遭致神怒(9~14節) 四、因悖逆神而遭致神懲罰(15~16節) 貳、逐節詳解 【何十三1】「從前以法蓮說話,人都戰兢,他在以色列中居處高位;但他在事奉巴力的事上犯罪就死了。」 〔呂振中譯〕「從前以法蓮一說話,人都戰戰兢兢;他在以色列中居高位;但因服事巴力(即:外國人的神)而有罪,他就死了。」 〔原文字義〕「戰兢」顫抖;「居處高位」舉起,高舉;「事奉」(原文無此字);「巴力」主;「犯罪」冒犯,有罪;「死」被殺死,被治死。 〔文意註解〕「從前以法蓮說話,人都戰兢」:此處的『以法蓮』指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代君王耶羅波安,他屬以法蓮支派,說話受眾人尊重(參王上十一26;十二2)。 「他在以色列中居處高位」:指耶羅波安被眾人擁立作王(參王上十二20)。 「但他在事奉巴力的事上犯罪就死了」:指耶羅波安鑄金牛犢使以色列眾民拜偶像假神巴力(參王上十二25~33),結果引致耶羅波安全家被滅(參王上十三33~34)。 〔話中之光〕(一)通常人在奮鬥的過程中,規規矩矩,還能約束自己;一旦成功,身居高位,說話受人尊敬,往往會失去控制,逾越界限,而顯出驕傲的本性來。 (二)人最大的驕傲,就是不以神為神,卻「事奉巴力」,就是以偶像假神取代真神;表面上好像是在拜另一位神,實際上是以自己為神,自己就是眾人的偶像。 【何十三2】「現今他們罪上加罪,用銀子為自己鑄造偶像,就是照自己的聰明製造,都是匠人的工作。有人論說,獻祭的人可以向牛犢親嘴。」 〔呂振中譯〕「如今呢、他們罪越犯越多了,他們為自己造了鑄像,按自己的技巧聰明,用他們的銀子造偶象,都是匠人的作品;就說∶向這些偶象獻祭吧!嘿,人(經點竄翻譯的)跟對牛犢親咀!」 〔原文字義〕「現今」(原文無此字);「罪上」錯過目標,出錯差;「加罪」加,增加;「鑄造」製作,生產;「偶像」金屬偶像;「聰明」理解,智能;「匠人」工匠,雕刻匠;「工作」工作,行為;「親嘴」親吻。 〔文意註解〕「現今他們罪上加罪,用銀子為自己鑄造偶像」:意指後來的北國以色列人都陷在耶羅波安所犯的罪裡(參王上十五30),並且變本加厲,到處築壇拜巴力和亞舍拉(參王上十六30~33)。 「就是照自己的聰明製造,都是匠人的工作」:意指他們所拜的偶像都是人手所造的,根本沒有神力(參賽四十四9~20;哈二18~19)。 「有人論說,獻祭的人可以向牛犢親嘴」:意指根據無稽之談的傳說,眾人竟養成了與偶像親嘴的習俗(參王上十九18)。 〔話中之光〕(一)當一個教會團體,崇拜他們的領袖人物,會為他粉飾,發明出一些似乎合乎聖經的道理,來為他們的崇拜行為合理化,諸如:他就是神的化身,藉著他才能更多了解神,愛他就是愛神等等。 (二)非常奇怪,許多基督教的異端邪派,彷彿中了邪一般,那班跟從偶像人物的「信徒」,把那偶像人物當作再世救主,向他親嘴──熱愛他,樂意為他獻身。 【何十三3】「因此,他們必如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像場上的糠粃被狂風吹去,又像煙氣騰於窗外。」 〔呂振中譯〕「因此他們必像早晨的雲霧,又如早散的朝露,好像糠粃從禾場上旋轉起,又像煙氣騰於格子窗外。」 〔原文字義〕「雲霧」雲,雲層;「速散」行走,散開;「甘露(原文雙字)」早起,早開始(首字);露水,夜露(次字);「場上」打穀場;「糠粃」糠;「狂風吹去」起暴風,吹襲;「煙氣」煙;「騰於」(原文無此字);「窗外」格子,窗戶。 〔文意註解〕「因此,他們必如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借用『晨霧和晨露』的特性,太陽一出來即消失無蹤,形容其存在的短暫(參賽四十6~8;雅四14)。 「像場上的糠粃被狂風吹去,又像煙氣騰於窗外」:借用『糠粃和煙氣』的輕飄,容易被風吹走,形容其存在的不確定性,轉瞬即被吹散(參詩一4;六十八2)。 〔話中之光〕(一)任何偶像人物的出現和存在,從神的眼光看來,都如煙消雲散,轉瞬即逝,不能持久。 (二)當公義的日頭一出現(參瑪四2),從祂口中出來的利劍要擊殺敵基督和被牠利用的偶像人物(參啟十九15);屆時,異端邪派的大小人物,都要成為「神的大筵席的桌上肉」(參啟十九17~18)。 【何十三4】「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我就是耶和華──你的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認識別神;除我以外並沒有救主。」 〔呂振中譯〕「我永恆主你的神、領你從埃及地上來的;除了我以外、你沒有同別的神知交,我以外並沒有拯救者。」 〔原文字義〕「在…以外」除…之外;「認識」熟識;「除…以外」不,除了…之外;「救主」拯救,解救。 〔文意註解〕「自從你出埃及地以來,我就是耶和華──你的神」:意指自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進迦南、在迦南定居以來,神一直恩待、眷顧他們,因為耶和華神在地上的萬民中揀選以色列人,特作自己的子民(參申七6;十四2)。 「在我以外,你不可認識別神」:『認識』指特別的親密關係;全句意指以色列人在耶和華之外,不可敬拜任何別的神。 「除我以外並沒有救主」:意指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其他都是假神。 〔話中之光〕(一)神只有一位,再沒有別的神。…只有一位神,就是父,萬物都本於祂,我們也歸於祂(林前八4,6)。 (二)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 【何十三5】「我曾在曠野乾旱之地認識你。」 〔呂振中譯〕「在曠野是我同你知交,在亢旱之地是我牧養(七十子及敘利亞譯本作此讀法以譯『認識』一詞)了你。」 〔原文字義〕「認識」認識,熟識。 〔文意註解〕「我曾在曠野乾旱之地認識你」:『認識』指特別的親密關係(參4節);全句意指當以色列人在乾旱無水的曠野之地,難以生存的環境中,神特別的施恩照顧他們(參申三十二10),使他們不僅存活,並且強壯。 〔話中之光〕(一)「曠野乾旱之地」象徵人生水深火熱的境遇;當我們身在艱難困苦的處境,無以為繼的時候,「祂從高天伸手抓住我,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詩十八16),又「使我好像從火中抽出的一根柴」(參摩四11)。 (二)不是我們認識神,乃是神先認識我們(參加四9);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先愛我們(參約壹四19)。 【何十三6】「這些民照我所賜的食物得了飽足;既得飽足,心就高傲,忘記了我。」 〔呂振中譯〕「在這些人民既得吃了(傳統:按照他們的草場),就吃得飽飫;既得飽飫了,就心高氣傲,因而忘記了我。」 〔原文字義〕「照我所賜的」(原文無此片語);「食物」飼養,牧養;「飽足」滿意,滿足;「高傲」升起,高舉。 〔文意註解〕「這些民照我所賜的食物得了飽足」:『這些民』指以色列人;全句意指以色列人在迦南美地,如羊被神引到草場(參詩二十三1~2),得以飽足無缺。 「既得飽足,心就高傲,忘記了我」:意指以色列人在滿足中自我高抬,以為是靠他們自己的奮鬥勤勞,才達如此境地,竟至忘恩負義,將神撇在一邊。 〔話中之光〕(一)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四19)。 (二)飲水思源。然而許多人得到飽足之後,就忘了那位供應一切的神,甚至心高氣傲,自以為配得這一切。 【何十三7】「因此,我向他們如獅子,又如豹伏在道旁。」 〔呂振中譯〕「故此我對他們必像猛獅,像豹子在道旁窺探著。」 〔原文字義〕「伏在」暗地觀察,蹲伏。 〔文意註解〕「因此,我向他們如獅子」:『獅子』兇殘吞噬羊隻;此處意指神要興起兇暴的敵人,來毀滅以色列國。 「又如豹伏在道旁」:『豹』以行動迅捷著稱,平時埋伏羊群經過的路旁,伺機獵食;本句意指神等待適當的時機,出手給以色列人帶來可怕的教訓(參耶五6)。 〔話中之光〕(一)我們千萬不可輕慢神,因為祂好像猛獅,又好像凶豹,極其可怕,只要祂一出手,絕對沒有辦法逃避。 (二)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來十二28~29)。 【何十三8】「我遇見他們必像丟崽子的母熊,撕裂他們的胸膛〔或譯:心膜〕。在那裡,我必像母獅吞吃他們;野獸必撕裂他們。」 〔呂振中譯〕「我必像丟崽子的母熊猛撲他們,撕裂他們的心囊,在那裡像母獅吞吃他們;野獸必撕開他們。」 〔原文字義〕「丟崽子」喪子,孤苦;「撕裂(首次出現)」撕,扯裂;「胸膛(原文雙字)」心(首字);圍繞,包住(次字);「吞吃」吃,吞噬;「野獸(原文雙字)」田野(首字);活物,動物(次字);「撕裂(末次出現)」劈開,破開。 〔文意註解〕「我遇見他們必像丟崽子的母熊,撕裂他們的胸膛」:『丟崽子(失去幼熊)的母熊』,生性特別凶猛,凡人或獸遇見牠,會被牠疑為加害幼熊者,因此兇性大發,必撕咬對方至死為止;本句意指神的報應異常可怕。 「我必像母獅吞吃他們」:獅子獵食的工作,一般均由『母獅』擔任,雄獅往往坐享其成;本句意指神絕不忽略審判與懲罰,必至完全對付而後方休。 「野獸必撕裂他們」:意指神的報應無可逃避,也無法阻止,必至完全施行而後已。 〔話中之光〕(一)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來十26~27)。 (二)因為我們知道誰說:伸鞽在我,我必報應。又說:主要審判祂的百姓。落在永生神的手裡,真是可怕的(來十30~31)。 【何十三9】「以色列啊,你與我反對,就是反對幫助你的,自取敗壞。」 〔呂振中譯〕「以色列阿,我要毀滅你(傳統:你的毀滅。今仿敘利亞譯本改點母音譯之);誰(傳統:因為在我)能幫助你呢?」 〔原文字義〕「反對」(原文無此字);「幫助你的」幫助,幫助者;「自取敗壞」毀滅,毀壞。 〔文意註解〕「以色列啊,你與我反對,就是反對幫助你的,自取敗壞」:本節的中譯文意義難明,可能所引用的古抄本或有問題;英文欽定本則譯作:『以色列阿,你自取敗壞,但我是你的幫助(O Israel, thou hast destroyed thyself, but in me is
thine help.)。』因此,本節有兩種解釋:(1)我(神)是你惟一的幫助,反對我(神)就是反對幫助你的,所以是自取滅亡;(2)倘若我(神)要毀滅你,有誰能幫助你呢? 〔話中之光〕(一)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四4)。正如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但神若反對我們,誰也不能幫助我們。 (二)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撒上七12)。 【何十三10】「你曾求我說:給我立王和首領。現在你的王在哪裡呢?治理你的在哪裡呢?讓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 〔呂振中譯〕「論到王和首領你曾說:「將王和首領賜給我吧!」那麼你的王在哪裡(傳統:我要做),好拯救你呢?你的首領都(傳統:在你所有的城市裡)在哪裡,好保衛你呢(傳統:你的官吏)?」 〔原文字義〕「首領」首領,統治者,官長;「現在」仲裁者;「治理」判斷,刑罰;「拯救」拯救,解救。 〔文意註解〕「你曾求我說:給我立王和首領」:聖經僅有一處記載以色列人求立王的事,是在先知撒母耳作士師時,由於厭棄神,要求效法列國立王治理他們(參撒上八5~7)。但因本章的話是針對北國以色列,故也指以色列眾人擁立耶羅波安作王(參王上十二20)。 「現在你的王在哪裏呢?治理你的在哪裏呢?」:『現在』指先知何西阿寫本書之時,當時的以色列王何細亞可能已經被亞述王撒幔以色五世擄去(參王下十七1~6),以致無人治理北國以色列。 「讓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這是反面譏諷的話,王自身難保,更談不上拯救以色列人,使他們脫離亞述王的暴孽統治。 〔話中之光〕(一)以色列人求撒母耳為他們立一個王治理他們的動機,乃是厭棄神,不要神作他們的王(參撒上八5,7);他們要那看得見的王,不要那看不見的神。 (二)今天在教會中,信徒若過度強調所謂「代表的權柄」,就會像當日以色列人求立王一樣,乃是得罪神的。其實,真正的代表權柄,是離不開聖靈的,唯有聖靈自己,才有權柄;人若離開了聖靈,立刻就沒有權柄。 【何十三11】「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 〔呂振中譯〕「我氣忿忿地將王賜了你,又怒烘烘地給廢去。」 〔原文字義〕「怒氣」怒氣,鼻孔;「賜」給,置,放;「烈怒」暴怒,憤怒;「廢去」取走,帶走。 〔文意註解〕「我在怒氣中將王賜你」:這裡的『怒氣』乃形容神並非樂意承認以色列的王。 「又在烈怒中將王廢去」:這裡的『烈怒』則形容神對以色列的情況非常忿怒,定意使以色列國覆滅。 〔話中之光〕(一)從此處經文可見,王的賜予和廢去,都是因著惹神發怒。這種情況也說出,權柄乃是相當嚴肅的一件事,我們若處理不當,就會惹神發怒。 (二)神將權位(王)賜給人,乃因眾人不順服神的掌權;神將權位(王)廢去,也因掌權者和眾人抗拒神。 【何十三12】「以法蓮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惡收藏。」 〔呂振中譯〕「以法蓮的罪孽是包封著的,他的罪是收藏著的。」 〔原文字義〕「罪孽」罪惡,不公正;「包裹」綑綁,繫住;「罪惡」罪,罪咎;「收藏」隱藏,儲存。 〔文意註解〕「以法蓮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惡收藏」:『以法蓮』代表北國以色列;『包裹與收藏』均形容經審判後已經結案加上封印,不再重新考慮。本節意指神已經判決以色列有罪,不予法外施恩。 〔話中之光〕(一)有些人的罪是明顯的,如同先到審判案前;有些人的罪是隨後跟了去的(提前五24)。無論如何,人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參約壹一8),因為在神面前罪已經定了,只是還沒有審問而已。 (二)我們應當趁著還有今日,一面認自己的罪,求神赦免(參約壹一9);一面天天彼此相勸,免得我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參來三13)。 【何十三13】「產婦的疼痛必臨到她身上;她是無智慧之子,到了產期不當遲延。」 〔呂振中譯〕「生產的疼痛必臨到他身上,但他是個毫無智慧之子;到了產期他還是遲延於子宮口。」 〔原文字義〕「產婦」生產,生出;「疼痛」陣痛,劇痛;「臨到」進入,來到;「智慧」有智慧的,有技巧的;「產(原文雙字)」裂開的地方(子宮口)(首字);孩子(次字);「期」時候;「遲延」持續,繼續,停止不動。 〔文意註解〕「產婦的疼痛必臨到她身上」:『疼痛』指臨產前的陣痛;本句意指神的審判已經臨頭,全然無可避免。 「他是無智慧之子,到了產期不當遲延」:意指以色列對神的懲罰麻木不仁,愚拙至極,所以當神所定審判的日子一到,立即執行,不予遲延。 〔話中之光〕(一)產婦一經斷定懷孕,產期遲早要來臨;信徒明知自己有罪,卻不去對付,神的懲罰遲早總要來到。 (二)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太十一19);信徒行事為人,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參腓二5)。 【何十三14】「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裡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裡呢?在我眼前絕無後悔之事。」 〔呂振中譯〕「我必贖救他們脫離陰間的權勢;我必贖回他們脫離死亡。死亡阿,你的災害在哪裡(傳統:我要做)?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裡(傳統:我要做)?我看不到須改變心意呀。」 〔原文字義〕「救贖」贖回,救援;「脫離(首字)」手;「陰間」陰間,地府;「脫離(次字)」(原文無此字);「災害」災害,瘟疫;「毀滅」毀滅;「絕無」隱藏,遮掩。 〔文意註解〕「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陰間』是人死後暫時拘留的地方,將來在神最後白色大寶座前的審判之後,死亡和陰間就不再有用處,所以都會被扔在火湖裡(參啟二十11~14);這裡的陰間和死亡可視作同義字。 本句可作否定與肯定兩面的解釋:(1)解作否定式疑問句,意指神會拯救他們脫離陰間和死亡嗎?答案是否定式的「不會」,神的懲罰必不寬貸;(2)解作肯定式語句,意指神必定「會」拯救他們脫離陰間和死亡的權勢,因為神擁有最後的決定權,祂必定不會讓祂的選民墜入萬劫不復的地步,所以本句含著神必將復活賞給選民的應許(參林前十五55)。 「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裏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裏呢?」:本句可依上一句解作否定或肯定語氣,而有正反兩面的意思:(1)上一句若作否定式疑問句時,則本句應解作「死亡和陰間的權柄無人能勝過」,也就是說他們必不能脫離死亡和陰間的災害;(2)上一句若作肯定式語氣時,則本句應解作「死亡和陰間的鑰匙拿在祂的手裡」(參啟一18),當神定意要釋放以色列人時,連死亡和陰間也奈何他們不得。 「在我眼前絕無後悔之事」:意指神不會改變心意。問題是:神的心意是定規要懲罰以色列人呢?或是定規要施恩憐憫以色列人呢? 本節從上下文看,否定的意思居多,意即:神的審判與懲罰必不能免。 〔話中之光〕(一)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凢在哪裡?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林前十五55~56)。 (二)信徒在還沒有死之前,一切得罪神的事,仍有機會認罪蒙神赦免;一旦死後到了陰間,恐怕會有一段時間,被丟在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參太二十五30)。 【何十三15】「他在弟兄中雖然茂盛,必有東風颳來,就是耶和華的風從曠野上來。他的泉源必乾;他的源頭必竭;仇敵必擄掠他所積蓄的一切寶器。」 〔呂振中譯〕「儘管他像菖蒲(傳統:在弟兄之間)那麼茂盛,也必有熱東風刮來,必有永恆主的風從曠野刮上來;他的泉源必乾;他的水泉就乾涸,他的泉源就旱竭了;風必掠奪他所貯藏的一切寶器。」 〔原文字義〕「茂盛」結實纍纍,結果;「颳來」帶來,發生;「上來」升起,高舉;「乾」使蒙羞,困窘的;「竭」變乾,乾掉;「擄掠」搶奪,偷盜;「積蓄」寶庫,倉庫;「寶器(原文雙字)」悅人的,珍貴的(首字);物品,物件(次字)。 〔文意註解〕「他在弟兄中雖然茂盛」:『茂盛』的原文與以法蓮同一字根,影射以法蓮因得天獨厚而呈現強盛的樣子;再者,茂盛也指植物因水源充足,而呈現滿有生氣的樣子。 「必有東風颳來,就是耶和華的風從曠野上來」:『東風』指從東邊曠野颳來的風,又乾又熱,能導致水分被蒸發殆盡;『耶和華的風』指從神來的審判與懲罰。全句意指從神來的審判必要臨到。 「他的泉源必乾;他的源頭必竭」:乾燥又炎熱的審判之風一臨到,那使得以色列既茂盛且強盛的水分(資源),必被完全消耗,以致局面改觀。 「仇敵必擄掠他所積蓄的一切寶器」:意指以色列的世仇亞述帝國以及它的盟邦,必將以色列國多年所積蓄的財寶劫掠一空。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人面前,無論顯得多麼美好,當神的審判一來到,一切實情都必顯露無遺。 (二)我們在地上所有的積蓄,包括物質的和屬靈的,在審判台前都必一一交帳。 【何十三16】「撒馬利亞必擔當自己的罪,因為悖逆他的神。他必倒在刀下;嬰孩必被摔死;孕婦必被剖開。」 〔呂振中譯〕「撒瑪利亞必擔當他自己的罪罰,因為他悖逆了他的神;他們必倒斃於刀下,他們的嬰孩必被摔死,他們的孕婦必被剖開。」 〔原文字義〕「撒馬利亞」看山;「擔當」(原文無此字);「罪」冒犯,有罪;「悖逆」背逆的,抗拒的;「嬰孩」孩童;「摔死」摔成碎片;「孕婦」懷孕的;「剖開」劈開,破開。 〔文意註解〕「撒馬利亞必擔當自己的罪,因為悖逆她的神」:『撒瑪利亞』乃北國以色列的首府,代表以色列人;全句意指以色列人因悖逆神,必將擔當自己的罪,受到神的懲罰。 「他必倒在刀下;嬰孩必被摔死;孕婦必被剖開」:意指刀劍必要臨到他們身上(參十一6),必有多人死於非命。 〔話中之光〕(一)神子民因為悖逆神,必要擔當自己的罪罰,甚至禍延家族和後代,後果相當可怕,實在不堪設想。 (二)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二13)。 叁、靈訓要義 【神對神子民的判決】 一、因敬拜偶像假神而衰敗(1~3節) 1.政治領袖因事奉巴力而自取滅亡(1節) 2.宗教領袖因鑄造偶像並訂定條例而遭神咒詛(2~3節) 二、因背棄真神而遭神棄絕(4~8節) 1.真神向來是神的子民的神(4節) 2.神子民在曠野無依無靠時就蒙神看顧(5節) 3.神子民從神得飽足後竟至忘記祂(6節) 4.因此神必要報應懲罰神子民(7~8節) 三、因愚頑固執而遭致神怒(9~14節) 1.神定意和祂悖逆的子民為敵(9節) 2.神子民因厭棄神而求王得王,終至廢王(10~11節) 3.神子民的罪案已定,遲早必受神罪罰(12~13節) 4.無何能救他們脫離死亡和陰間的罪罰(14節) 四、因悖逆神而遭致神懲罰(15~16節) 1.神子民眼前的積蓄和豐富必要被除去(15節) 2.神子民因悖逆神必要慘遭神的刑罰(1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何西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何西阿書提要」末尾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