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何西阿書第十四章拾穗

 

【何十四1「以色列啊!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神;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

         “跌倒”。更可作:絆倒。──《雷氏研讀本》

         先知在結束本書時,一方面呼喚以色列民回轉,承認耶和華是唯一真神(13節),一方面宣告神會賜福給悔改了的百姓,興起如茂盛的花木(48節),而以智慧人必行走正道作結(9節)。──《啟導本註釋》

         「歸向神」是向神悔改,向神切實悔改,使神回心轉意,使神的憐愛發動(十一8)。「耶和華你的神」是立約的神。在聖約的條款,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神,他們要作祂的子民。這聖約的神要恢復以色列人選民的身分,所以福音的呼召,醫治的應許,必須臨到以色列人。──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歸向。第十四章是何西阿信息的高潮。先知向同胞發出最後的呼籲,要他們放棄罪孽,回歸神。現在時間還不太晚。但機會快要消失。戰爭的風雲正在遮暗東方的地平線。亞述的勢力已達到頂峰。該帝國的野心,不久就要吞噬熱中於偶像崇拜,醉心於罪孽的以色列國。由於何西阿的預言使命要延續到希西家的執政(何1:1),而撒瑪利亞的淪陷發生在希西家第六年(王下18:9,10),這最後的信息可能是在厄運來臨以前不久發出的。由於本書的各個信息都沒有注明日期,故無法確定不同信息的準確時間。

         跌倒了。直譯為“絆倒了”。──《SDA聖經注釋》

         「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暗指復興是下一代的事情,現在的「歸向」是下一代復興的希望。

         本章應該是撒馬利亞淪陷前幾個月內寫的,全城應該已經陷入絕望之中,何西阿不再宣布審判的信息(反正大家都已經清楚的知道了),而發出歸回的呼籲與復興的預言。「歸向神」是本章的主題。──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1~3先知呼籲百姓向耶和華悔改認罪:以善行和讚美取代外表的敬拜,並承認耶和華是大能的神,不再倚靠外邦。──《串珠聖經註釋》

 

【何十四2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他說:“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這樣,我們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

         「悅納善行」:或作「以恩慈悅納我們」。

          「嘴唇的祭」:包括認罪、懇求、感恩和讚美。

          「牛犢」:希臘文譯本作「果子」,全句為「我們就把嘴唇的果子(即讚美)獻上」。──《串珠聖經註釋》

         “言語”指發自真誠悔改的心裡的話語。“嘴唇的祭”:神所悅納的不是表面的獻祭(六6),而是徹底認罪的禱告和感恩。“牛犢”亦作“果子”,下半句可譯為“本慈愛接納我們,這樣,我們可以獻上嘴唇的果子(向神感謝)。──《啟導本註釋》

         這裡是進一步教導他們向神禱告。這是認罪的禱告,承認自己的罪孽,而求神的潔淨。「嘴唇的祭」指嘴唇發出的感恩祭、頌贊祭,比獻祭牲更有價值。──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求你除淨。可能引用摩西律法的要求:“誰也不可空手朝見我”(出23:15)。百姓原來可能以為他們歸向神需要帶來禮品和祭牲。但先知何西阿沒有要求這一些。神所要的只是切心悔改和認罪(見對詩32:1)。

         罪孽。徹底的悔罪就可以得到赦免。一旦被饒恕,就不再算在罪人的帳上(見詩32:2注釋)。

         悅納善行。可能是求神把悔改者的認罪接納為“良善”。

         牛犢。希伯來語是parim。如果少一個輔音,就成了“果子”,與七十士譯本和亞蘭語聖經相同,並與上下文較合。如果採納parim,則意為百姓用嘴唇代替牛犢獻上。來13:15中的“嘴唇的果子”,可能引自何14:2。但“嘴唇的果子”與七十士譯本較合,而不是與希伯來語。──《SDA聖經注釋》

         「悅納善行」:當時以色列人能有什麼善行呢?可能指的是「這個回歸的禱告」就是善行。或者整段可以翻譯為「喔!悅納我們!良善者!」。──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3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裡得蒙憐憫。”

         “亞述”不會拯救以色列,埃及騎兵的“馬”也不能拯救以色列。──《雷氏研讀本》

         「騎埃及的馬」:指向埃及求助(參串4)。

          「孤兒」:悔改的罪人如失去父愛的人一樣,都可以蒙神的憐憫。──《串珠聖經註釋》

         “不騎埃及的馬”:埃及出產名駒,此處喻不要倚靠人,向埃及求助。“我們手所造的”:偶像。“孤兒”指痛悔前非的以色列民(哀五3)。浪子回頭,神仍憐憫。──《啟導本註釋》

         他們只有靠神,不能靠著馬兵得救(參閱一7)。埃及的神明也必須否認。並且完全棄絕偶像,再重新思念神的恩惠。耶和華憐恤孤兒,所以以色列也必須向神感恩,也對社會中無助者給予援手。這禱告表明他們切實的悔改,也十足表明他們完全信靠耶和華,不再敬奉虛無的神明。這是徹底的改變,因為他們一直無法擺脫異教的迷信。但是現在必須醒悟,不可再在罪中執迷了。──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不騎埃及的馬」:指「不用來自埃及由馬拉的戰車」,意思是指「不依賴埃及的戰爭力量。以色列的馬應該是由埃及運過來的。 王上 10:28  17:16

         「孤兒」:以色列人目前的狀況就像是孤兒,戰爭過後,這一代的以色列人如果戰死,下一代的以色列人也就變成孤兒了。

         ◎真希望我們不必到最後的階段才知道要悔改,而能夠在還有機會、還有希望的時候早一點歸回,即使到這種時候,歸向神也不是說沒有用,但總給人家一種「太遲了」的感嘆。──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4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

         在耶和華的言詞中,先前審判的威脅已經不再有了。耶和華最後的話都是應許,生命的應許。神應許要醫治他們背道的病(參閱六4,八3)。當神赦免的恩典賜給他們的時候,是徹底根治的途徑。神必甘心愛他們。這是出於神的旨意,也是神自動的,說明神恩典的原委,以色列人無法作甚麼,來換取或贏得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我必醫治。神回應悔改的祈禱。這裡把背道說成是一種病。只有神聖的醫師才能治癒心靈的疾病(見耶8:22;太9:12)。

         背道。希伯來語是meshubah,詞根是shub,意為“回轉”,“背離”。

         甘心愛他們。當罪蒙饒恕,基督的義遮蓋罪人的時候,他以前雖然有罪,仍在神面前被接納,就像從來沒有犯過罪一樣。他過去的犯罪記錄決不會對他不利。神愛他如同愛祂自己的兒子。──《SDA聖經注釋》

         「背道」:「背道」被當成是一種病,需要被醫治。神應許要醫治這種「功能不正常」的狀況。耶利米書也用類似觀念描述猶大。

         「甘心」愛他們:「白白得」、「freely」的意思。因為愛本來是雙向的,但當一方「沒有能力愛」之時,神選擇「繼續愛」,這就是「甘心愛」的意思。

         向他們「轉消」:原文跟「歸回」是同一個字,表示以色列人怎樣歸回,耶和華就怎樣扭轉他發出去的怒氣。──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4~6只要悔改,神不再象以往發怒以致要毀滅他們(八5),而是以無比的愛來對待自己的百姓,這愛象甘露滋潤花木,發榮生長。──《啟導本註釋》

 

【何十四4~8這裏談及以色列人將來在千禧年所得到的祝福。──《雷氏研讀本》

         神必賜福與悔改的百姓:作者以花草樹木的茂盛來比喻神所賜的興旺。──《串珠聖經註釋》

 

【何十四5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

         「甘露」:巴勒斯坦的夏天漫長而乾旱,植物要得到晚上露水的滋潤方能茂盛生長。

          「百合花開放」:大概是形容香氣四溢的情景。

          「利巴嫩 ...... 紮根」:代表安穩。利巴嫩山有濕氣滋潤,樹木高大,樹根深入泥土,香柏樹、香花和樹叢滿布山坡,香氣四溢。──《串珠聖經註釋》

         如甘露。在陸地雨水稀少的地方,是靠露珠來滋潤乾渴的植物。因此甘露成為多產的象徵,缺乏甘露象徵著乾旱和荒蕪。同樣,神也是以色列屬靈成果的泉源。正如甘露夜夜降臨,神也天天供給當天夠用的恩典。

         如百合花開放。比喻美麗,純潔,芬芳和生長迅速等特性(見太6:28,29)。

         。百合的根是弱的,故不適宜比喻所承諾以法蓮的穩定。

         如黎巴嫩。可能指黎巴嫩香柏樹,也可能指黎巴嫩山。把希伯來語lebanon變為libneh 而不是lebanon,就成了“如白揚樹”(英RSV版)。──《SDA聖經注釋》

         「甘露」、「百合花」、「利巴嫩的樹」、「橄欖樹」、「香柏木」、「五穀」、「葡萄樹」、「利巴嫩的酒」:都是雅歌中的比喻,用來表示更新後的以色列是如何的欣欣向榮、如何可愛。由此可見在何西阿的年代,雅歌應該已經普遍被以色列人認識了。而在此用描述兩人戀情的雅歌中的形容詞,更是表達出丈夫耶和華對以色列的心意。

         「甘露」:以色列當地氣候乾燥,乾季長,水分珍貴。空氣中的水氣於夜晚接觸到溫度較低的地面,就形成露水。露水成為當地沙漠植物得到水分的主要來源,在沙漠中迷路的人也可以靠這種露水維生。在野地的百合花得到露水的滋潤就能生長盛開。

         「開放」:「怒放」的意思。

         「利巴嫩的樹木」:原文只是「利巴嫩」不過由前後文看來,指的當然是「產於利巴嫩的樹木」。利巴嫩是巴勒斯坦著名的高山,盛產名樹。這些樹的樹身筆直高挺,其根部也一定是分佈廣闊深入且穩固。──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56 植物的隱喻】雅巍和以色列的關係被比喻成甘露,提供花、樹在夏日幹季僅有的水分(見:賽二十六19)。百合花在今日的巴勒斯坦並不常見,但可在某些地方看到;古代是否更為常見,並無定論。此外,神給予生命的本質保證了以色列國的豐饒和活力,使其繼續成長擴張,像橄欖樹的盤根錯結。利巴嫩的香柏樹也拿來作比較,它被認為是古代近東最有用的大型成長樹木。因其木材有高度評價(王上六910),是建築的原料,也是美索不達米亞文學中富庶的標記,包含《吉加墨斯史詩》和蘇美到亞述許多國王的年表等都有提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何十四6「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香柏樹。」

         「枝條」:原作「嫩枝」。

          「延長」:即「伸展」。──《串珠聖經註釋》

         「延長」原意為「行走」。枝條好像蔓子爬滿了園子(伯八16)。樹木得了水氣,發芽長枝,生命的延續是必然的(伯十四9)。以色列的復興也是這樣。

         提到香氣,又想起利巴嫩的香柏樹,又聯想雅歌書的描寫。香氣能帶給人歡悅的心。香氣的影響也是很久遠的。這是以色列復興之後必有的影響力。──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枝條。希伯來語是yoneqoth(“嫩枝”)。

         如橄欖樹。參耶11:16。橄欖樹被稱為巴勒斯坦果樹之冠,特別有價值。它的油可以食用和照明。它的產量豐富而實用。它的活力特別旺盛。它的葉子長綠不衰,呈現出一幅以法蓮光榮前景的生動畫面。──《SDA聖經注釋》

         「枝條必延長」:直譯是「開枝散葉、廣而成蔭」。

         「榮華如橄欖樹」:橄欖樹是一種長青樹,樹的榮美為古代近東人所稱頌。

         「利巴嫩的香柏樹」:原文也僅是「利巴嫩」,不過香柏樹本是利巴嫩的名產,而且也僅有香柏木有這裡所描述的特徵。香柏樹的樹身有一種香油(目前是化妝品的原料之一),這種香油使香柏樹蟲蟻不生,具有防蛀功能,使之成為名貴的木材。──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7「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酒。」

         「曾住在 ...... 歸回」:可譯作「人必再住在他的蔭影下」。

          「香氣」:原文作「名聲」。──《串珠聖經註釋》

         “蔭下”:神的保護盒蔭庇,百姓將再得到神的看顧。“香氣”指好名聲。過去為列邦所譏笑(八8),現在要象高大的香柏樹那樣香氣四播。──《啟導本註釋》

         坐在橄欖樹或香柏樹的蔭下(結十七23)。這也象徵在神眷顧的蔭下。如葡萄樹與橄欖樹一樣,常象徵以色列民族的榮華。開花表徵著生命的滋長,在耶和華醫治的愛之下,如在祂保護的蔭下,新生命再發展不已。──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在祂蔭下。說話的如果仍然是耶和華,那就是“在我的蔭下”(見英RSV版),儘管這種譯法要對希伯來原文稍作改動。說話的也可能是先知,所以要改變人稱。

         必歸回。以法蓮應該認識到這裡所描寫的光榮前景。神藉著何西阿儘量把事情說得動人一些,使邀請不至於被拒絕。這個呼籲成為本書的高潮。

         如五穀。直譯為“他們將使五穀發旺”。英RSV版的譯文是,“他們將像花園繁茂”,稍微改動了希伯來語“五穀”一詞。七十士譯本為“他們將滿有五穀”。──《SDA聖經注釋》

         「他蔭下」:這應該也是抄本問題,因為當時也沒有誰在以色列人的蔭下,所以修正為「我(指耶和華)蔭下」比較合適。

         ◎懲罰終究是為了希望以色列人歸回,如果以色列人不離開神,想必已經獲得這裡所預言的一切好處了。不過神的憐憫、恩典與愛是這樣的可貴誰說「歸回」就一定會被熱情的接納呢?什麼是真愛,在這裡應該可以得到答案了。──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8以法蓮必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

         「我與偶像 ...... 關涉呢」:大概是神向以法蓮提出的問題,呂振中譯本作:「以法蓮哪,我和偶像還有什麽關係呢?」其含意是:百姓已經脫離偶像的罪,神毋須再為偶像的問題責備他們。

          「回答」:有恩待之意。

          「松樹」:是常綠樹,四季生氣盎然,比喻神是豐盛生命的源頭,他所賜的福分永不止息。──《串珠聖經註釋》

         “以法蓮”指北國。“你的果子從我而得”:以法蓮一名有昌盛的意思(創四十一52),結果為昌盛的表徵。以色列民已脫離拜巴力等偶像的罪,神不再責罰,反加眷顧,須知神如常綠的樹木,為生命之源,人的昌盛乃從神而得。──《啟導本註釋》

         神自喻為青翠的松樹,枝葉特別豐盛,尤其稠密,再以植物的生命來說明。但是指神,卻是舊約中少見的,何西阿顯然有獨特的見解,將植物生命作為救贖的恩典,神是唯一的根源。「你的果子」與「以法蓮」有諧音,所以就更有意義了。這裡使人聯想神既是生命的根源,這果子幾乎是生命樹上的了,再回到樂園的情景。──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必說。這兩個字是外加的。原文可譯為,“以法蓮啊,我與偶像有什麼相干呢?”(英RSV版)。

         我耶和華回答他。該動詞能表達反復的動作,可理解為:“我是那傾聽者。”七十士譯本為:“我已使他受苦;我將堅固他。”

         松樹。希伯來語是berosh,可能是柏樹。有人認為berosh 是腓尼基杜松。──《SDA聖經注釋》

         「青翠」:「枝葉茂盛」。── 蔡哲民《查經資料》

 

【何十四9誰是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誰是通達人,可以知道這一切;因為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

         扼要概述行“耶和華的道”而不“跌倒”的勸勉。──《雷氏研讀本》

         全書的結語:遵行本書教訓跟從耶和華的,才是有智慧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先知最後把兩條路清楚勾繪:耶和華正直的道和罪人的道。智慧通達人一定選擇義人所走的正路,遵行神的旨意。──《啟導本註釋》

         「智慧人」與「明白」,是標準的智慧文學的用語。「明白」原意為「分辨」、「識別」,看得清楚明白,不會有誤解或錯覺的危險。

         「通達人」與「知道」,仍是智慧文學的用字,「知道」可譯為「承認」或「體認」(參閱賽五十九13;詩五十一3)。

         耶和華的道是指神的旨意與命令,也是祂的作為。神要人走得正直,不彎曲,可以很穩健地走(參閱申卅二4;詩十九9),凡循這正路的,他就是義人,不肯遵循主道的,存悖逆的心,必在其上跌倒(參閱賽八14)。──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何西阿書》

         誰是智慧人。何西阿在結束他的預言時,懇勸他的同胞認真注意神藉著他所說的一切話。關於真智慧的一個定義,見箴1:2注釋。

         在其中行走。問題就這樣清楚地擺在以色列人面前。他們有兩條路可走。要麼繼續作惡,收穫那不可避免的結果,要麼一心一意求助於神,獲得拯救。神的道是公義和不變的。無論人做什麼,祂的道都將成功(瑪3:6;雅1:17)。如果他們失喪了,那是咎由自取,因為神已千方百計勸他們行走正路(申30:15-20)。──《SDA聖經注釋》

         這一節可能是何西阿於成書之後加的,當時撒馬利亞已經淪亡了。整段思想與之前並無直接連貫。

         ◎嗯!我們是智慧人與通達人嗎?── 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