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何西阿書第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指望的門(何二2~)(康伯摩根)

先知家庭的悲劇——人的悖逆(三)(陳終道)

神的愛永不改變(3:1-5)(賈玉銘)

完全的愛(1~5)(鮑會園)

何西阿再婚(1-5)(文牧)

天父的「愛」(三章15)(臺北基督之家)

無法測度的愛(3)(香港讀經會)

 

 

指望的門(何二2~)(康伯摩根)

 

「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何二 I5)

在這個段落裡面,我們見到先知的經歷非常引人注目地浮現出來,同時也可以見到這經歷在他對他百姓的罪的認識上所造成的影響。我們一開始在第二節讀到:「你們要與你們的母親大大爭辯,因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這並不是何西阿對兒女論到歌篾時所說的話,而是神論到這個國家所說的。先知在此正在傳講的,是神給以色列國的信息,所傳達的語句卻是他自己內心的痛苦、以及他所經歷過的憂傷所造成的結果。他否認歌篾與他的關係,並將她逐出,這麼作與神對祂百姓的嚴厲態度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到了14節,出現一個新的語調。忽然之間,我們就從嚴厲的語句進到異常柔和的語句了。請看其中的一些句子「我必勸導她領她到曠野,對她說安慰的話」「她從那裡出來,我必賜她葡萄園,又賜她亞割谷(譯按:英譯『遭難之谷』)作為指望的門;她必在那裡應聲,與幼年的曰子一樣」「你必稱呼我伊施(就是我夫——與妻子的關係),不再稱呼我巴力(就是我主——與主婦的關係)」……「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這是新的語調。到目前為止,何西阿從他自己痛苦的經歷中,已經認識了神的痛苦;經由他自己與歌篾的關係,何西阿已經知道神要嚴厲的必須性與無可避免。但如今,有了全新的語調,出現了恢復的語氣。現在,他將要受命採取行動,這行動將會以他自己的經歷來詮釋。

這樣,我們就有兩件事要思想:第一、神的啟示;第 二、它給何西阿的解釋。

神的啟示可見於這句話:「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在這句話裡面,有兩個觀念密接在一起,並且是彼此息息相關的,但那卻是我們怎麼樣也不大可能會聯想在一起的。這兩個觀念是什麼呢?患難與指望!

我們並不常把這兩件事相提並論;只有在一些例外之時候我們會說:「雖然有這患難,我們仍對最佳美之境充滿盼望」。這句「雖然有這患難」,就承認了患難與盼望之間的衝突。盼望的意思是:我們期望能脫離患難。這裡所宣告的,卻把它們兩個彼此連接起來。患難是盼望的理由:「遭難之谷作為指望之門。」

把神啟示出來的,就是患難與盼望之間的這個連結。這也就是律法與恩典之間的關係。律法生出患難來,那是罪的結果;恩典則經由患難生出盼望。讓我們分別思想這兩個觀念吧!

第一、亞割谷,也就是遭難之穀。聖經中三次出現「亞割谷」這個詞語。頭一次是在約書亞記,與亞幹的故事有關。而且,我們由此可注意到亞幹(Achan)與亞割(Achor)這兩個字的關係(譯按:希伯來聖經原先不標母音,這兩個字就只有一字母之差),這二者的關係不單單是偶然的。「亞幹」的意思是患難,而「亞割」則是遭難之意。這穀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參書七26 )。就是在那裡,患難迅速而可怕地臨到亞幹,因為他與惡事妥協、並悖逆神而使全國遭難。

第二次出現在以賽亞書。以賽亞是與何西阿同時代的人,他把亞割谷與沙侖連在一起,作為那些尋求耶和華之人安息的所在。最後一次記載在何西阿書這裡。是迅速審判之穀,遭難之穀,它就是因而得名的。亞割谷與沙侖連在一起,成為安息之處,羊群的圈、牛群躺臥之處,是那些尋求耶和華之人所得的福分。亞割谷,指望的神。雖遭患難,卻轉而開啟一道指望的門;患難不久就引到平安之處與安息之所。

因此,我們所面對的偉大真理是:神對罪的嚴厲。患難為罪的結果,因著神的律法,患難是無可避免的。這整個宇宙都是如此構成的。鍾斯(Stanley Jones)在他的巨著《每一條路上的基督》(The Christ of Every Road)上說:「我們並未破壞宇宙的定律,我們乃是在這些定律上面敗壞了自己。」鍾斯這句話是正確的。我們從未破壞宇宙的定律,我們乃是在這些定律上面敗壞了自己,結果就是患難。整個宇宙建立起來,以致無人能以逃脫那個後果。把你的手放在火中試試看,所嘗到的痛苦就是患難,而你不能逃脫它。你並未破壞定律,卻破壞了你的手。神所定的律支配著整個天地,若干犯了這律,就造出地獄來。

患難乃是罪惡與生倶來的必然結果。道路被堵塞了,被擋住了,找不著錯誤的愛人了,至終除了荒涼孤寂之外,無他。想想我們的主所說的那句話:「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滅亡」這個字的根本意思是「狹窄」。「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而生命卻是「寬廣」的。罪惡的道路是容易的,門是大開的,路是寬闊的。是的,確是如此!但要當心!要小心它!它是愈過愈窄的,直到生命變為粉碎與咒詛。那永遠是一條罪惡之路。整個宇宙都是建立在那樣式上的。生命的路是窄的,它的路確實是小的。要踏上生命的路,是需要經過剝奪的。這條路起初是窄的,但是注意:它愈過愈寬廣,直入生命的汪洋。

我們如此聽聞了恩典的樂音。隨著罪惡軌跡而來的患難,乃是神的管治、神的律法、與神的恩慈的結果。如果罪沒有給它的軌跡留下刑罰,會發生什麼事呢?全然的毀滅。患難開啟了盼望的門。因著患難的綠故,歌篾不久就要說:「我要歸回前夫。」,當浪子把一切都揮霍掉,那地又遭到大饑荒時,患難就接踵而至。然後他說:「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盼望的門為他開了。荒涼孤寂乃是回憶的機會,所以,神的管敎為人創造出盼望的門來:「亞割谷作為指望的門。」

但它是指望的門,這圖畫所說明的乃是責任。一道敞開的門;但是,除非我從它經過,否則它根本就毫無價值。 在那經由罪而臨到魂裡的陰鬱、黑暗、與悲慘中,魂被帶至人性赤裸之境,發現自己的貧弱。「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的雇工,我倒在這裡餓死麼?」是的,盼望之門通往父家的光與父親的心中,但那是沒有用的,除非我們穿過那道門,除非我們的意識強烈感受到那搶奪我們、毀壞我們的錯誤,否則是沒有用的;「我要歸回前夫」,「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

我們就這樣來到何西阿受訓的最後階段。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認識了罪惡的性質,乃是傷害神的心。他已經贊同嚴厲對待罪惡的必要。而且,在他與神的交通中,他已經學會了那令人震驚的宣告:「亞割谷,患難之穀,乃是盼望的門。」他一定對此希奇不已。他自己生命中的悲劇,就是歌篾的不貞,將罪惡詮釋為對那無限慈愛的神不貞。歌篾將自己與他割離了,而他在法律上已經不得不同意並任憑她走她自己選擇的路;這就像神所作的一樣。他瞭解那嚴重性,也同意那是無可避免的——因著罪的緣故。但這裡卻出現了新的聲音。他聽見了令人震驚的話語:遭難之穀乃是盼望的門。就著罪的性質傷害了神的心而言,那正是他曾經經歷過的,他能瞭解。從那隨著罪惡而來的嚴厲來說,那也是他能明白的經歷。但是當他聽見這句話的時候:盼望不知怎麼地經由患難而生出,他所面對的是在經歷上一無所知的事。歌篾仍然流蕩在外,歌篾仍在墮落,歌篾正在受苦。

如今,神以一個命令介入他的生命中,這是一個奇異的命令:「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她情人所愛的。」他立刻就順服了,「我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大麥一賀梅珥半,買她歸我。」那個行動必然與他所有天然的感覺相衝突,但他卻借著順服學會了與神有關的另一個功課,並能 帶入生命的一個新經歷中。

那麼,神給何西阿什麼樣的解釋呢?我們在何西阿書中看見神的那一方面呢?關於這卷先知書中所啟示出來的神,我提出四件事。第一、我發現當神的百姓不忠時,神就痛苦。第二、我發現神不能容忍或寬免罪惡。第三、我發現:雖然如此,神仍然愛人,儘管人仍然犯罪。第四、我發現:既是如此,神就尋找罪人,為要恢復他。這些都是我們基督徒信仰常常談到的,發現它們閃爍並照耀在舊約聖經的這個篇章中,是十分奇妙的°

第一、當神的百姓不忠時,神就痛苦。我在這裡說「神的百姓」,我指的是所有的人,因為一切都是祂的。這個真理在以西結的預言中清楚宣告出來了: 「世人都是屬我的。」當人們不忠於祂的時候,神就痛苦。費伯(Trederick W. Faber)在他的詩歌中說出了一個深邃的真理:

「地上所有的憂傷,無處比天上更能感受。」

人的苦難,除了在神裡面之外,無法彙集在一起,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我在患難中,你在患難中,另一個人也在患難中——有三個人在患難中;但我們卻不能把這三個人的患難擺在一起,而說所造成的結果是一個人的患難兩三倍。除了在神的心裡以外,憂傷是無法加在一起的。祂感覺我的痛苦、你的痛苦,和他的痛苦。地上所有的憂傷全都在神的心裡。在整本聖經中,可有任何一個句子, 比「神就是愛」(God is Love)更為崇高的呢?這個短句的英文只有三個字,每個字都只有一個音節,當神學家告訴我說,愛是神的一個屬性時,我總是與他們爭論。愛不是屬性,而是所有屬性的總和。一個人的特色之於他的性格如何,屬性之於神的愛也是如何。祂就是愛。

創造是愛的行動,所有的律法都是愛的表彰。當被愛的人受苦時,愛永遠是受苦的。我有時候會想:神的愛與我的愛之間的差別,最主要的就是在這裡。我愛,而我所愛的人如果對我不真誠的話,我就會痛苦。為什麼呢?因為我已經失去那個愛了。神的痛苦卻不是那樣,祂痛苦是因為那不再愛祂之人正在受苦。在我們的愛裡面,有己的成分,在神的愛裡卻沒有。耶穌在走向被釘十字架之途中時,哀傷的婦女為祂號眺痛哭,祂卻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顯露出祂自己傷痛的所在與其劇烈,並不是因為他們惡待了祂,而是因為他們惡待祂時,也正在傷害他們自己。當神的百姓不忠時,神受痛苦。人類所有的罪,正在使神受苦;人所自招的苦難,在天上最能強烈地感受到。

但是,第二,我也知道神不能容忍或寬免罪惡。為什麼不能呢?理由總是跟我們剛剛所說的一樣,因為罪正在使愛的目的廢棄失效,並且造成痛苦。如果你能說服我相信神會輕輕忽忽地處理罪的問題,你就可以借著這個論點向我證明祂不是愛人類的靈魂的那一位。是因為罪對一個人所造成的毒害、摧殘、萎縮、與毀滅,所以神絕不與它妥協。神審判罪惡的理由是:罪摧殘並毀壞了神所愛的那些人。

這又引至協力廠商面的解釋。我從這卷先知書中得知:儘管有罪,神愛依舊。多年以前,在英國有一個少年人,在主日學課堂上問他的主日學老師說:「神愛頑皮的男孩嗎?」老師回答說:「不!祂當然不愛了。」哦!對一個男孩子這麼說,是無意間褻瀆了神!如果神不愛頑皮的男孩,祂就絕對不會愛我!莎士比亞(Shakespeare)說:

「當愛找到改變的理由而改變時,它就不是愛了。」

莎士比亞從哪裡學到那個功課呢?除了把這位神啟示出來的聖經著作之外,他無從學到這個功課。儘管有罪,神愛依舊。

因此,我們就來到最終的啟示,也是福音的核心與精髓。祂打發何西阿去找歌篾,對他說:「照我所作的去行!」 祂尋找罪人,為要使他得以恢復。

『主阿!你有九十九隻,難道還嫌不夠?』

良牧答說:『我的這只離我達遠飄流,路雖艱險,涉水拔山,我必前去將他尋回。』

祂尋找祂所愛的罪人。祂絕不與罪妥協。儘管有罪,祂愛依舊。然後就開始了天上偉大的行動,神偉大的壯舉,來尋找那將自己與神隔離的罪人。哦!這樂音仍像過去這二十個世紀以來傳下來的一樣,並且在你內心唱說:「神那麼愛世人。」

讓我們細查這位先知受訓之最後階段的方法與價值,神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她情人所愛的。」祂並不是說:「你去恢復她。」那是結果。祂乃是說:「你再去愛她。J那就使我們面臨難題了。出於天然的自己是不可能那麼作的,而且假裝我們會那麼作也是沒有用的。馬可吐溫(Mark Twain)在他的作品《亞瑟王宮廷中的美國人》 (A Yankee at the Court of King Arthur)中,描寫這個美國人認為國王應該瞭解他的百姓,所以讓國王喬裝為一般百 姓,在遭受蹂躪的鄉間旅行。國王不知道那個階層的人的行為舉止,所以就稱他的一個百姓為「流氓」。這美國人立刻糾正他,說他絕不可以這麼稱呼他們,因為他是他們所有人的弟兄。然後國王驚呼說:「弟兄?像他們那麼髒的人?」那就是人的心。去,愛一個使你家庭破碎的婦人,而且是個淫婦。像她那麼髒的人!我靠著自己的力量無法作到。如果我曾那麼作的話,那是因為在我裡面發生了某件事,使我作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人性是無法作到這件事的。

何西阿順服了,這是一個奇妙的證據,證明他是活在與神聯合裡面。東方的特色使這幅圖畫極為生動。留意一下當何西阿找到歌篾時,她的光景如何。他為她付了多少錢呢?十五舍客勒銀子。他只付了半價!(半個奴僕的價格)這個女人已經沉淪得如此之深,只需付半價就可將她買回!再注意:「大麥一賀梅珥半」。什麼是一賀梅珥半的大麥呢?正是一個奴隸一天所需的分量。所以他是以一半的價錢和一天的食物將她買回的。

然後怎麼樣呢?「我對她說:『你當多日為我獨居,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我向你也必這樣。』」這是用一段時間把虛假與真實剝離的訓練。這是為要給她有時間可以重新評估,把事情想透。但他將她買回歸他,並對她說:「我向你也必這樣。」雖然你受到剝奪,我也受剝奪;你獨居,將虛假與真實剝離,我也有分於這個剝離。這是柔和的愛所用之最後的方法。

然後又如何呢?這整卷先知書就是答案。其音調如凱歸的樂歌一樣,顫動、悸動、震動直到末了,顯示出何西阿已經進入了生命與愛的最高經歷。

「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罷!」他已經進入那個經歷了。你無法向世上的人解釋這件事。我不認為何西阿去找歌篾是因為愛她的緣故,我想那是因為神差遣了他。當我絕對相信:當他前去的時候,這愛又回到他裡面來了。

我記得三十幾年前,在北田(Northfield)與我親愛的朋友司可福博士(Dr. Scofield)交談。他告訴我一個小故事,從那時候開始一直深印在我腦海中。他當時正在談論的,是關於基督徒事奉的動機,他和我都同意基督徒事奉的動機是神的愛,基督的愛。耶穌問西門說:「你愛我嗎?」祂並不是說:「你愛這些人嗎?」而是說:「你愛我嗎?」在這個時候,司可福博士告訴我這個故事。當他在德州的達拉斯(Dallas, Texas)牧會時,有個女孩是他敎會裡的一個肢體,當時正要出發往宣敎工廠去,在離去之前來向他告別。他對她說「小姑娘,我非常高興你是如此愛這些中國人,甚至願意為他們捨命。j她很快就回答說:「喔!司可福博士 !您千萬不要誤會,我並不愛中國人,我完全不愛他們,相反的,我並不喜歡他們。」他說「那你為什麼還要到中國去呢?」「我為什麼要去?因為我愛我的主,而祂吩咐我要去。」七年以後,她首度休假回國,來到同一間書房,對他說:「司可福博士,您還記得當我要到中國去的時候,在這個房間對您所說的話嗎?」他說:「記 得,我記得很清楚。」她說:「我告訴您說我一點也不愛中國人。司可福博士,當時我告訴您的是實情,但我現在愛他們了。我之所以去,是因為我愛我的主;但現在我愛他們,甚至不願放假回家。」那就是原則了。你去!愛一個婦人。他就去了,把她買回來,把她放在隔離之地方,預備恢復的工作;而愛就漸漸地回來了。就這樣,他在尋找、拯救的行動中觸摸到神,他在他生命最深的喜樂中觸摸到神了。

結束之前,讓我們再提出一兩點一般性的說明。第一、罪沒有希望的門,罪人也不能打開希望的門。只有愛可以,只有愛!「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新約聖經這句話有極其驚人的深邃含義!

「遭難」這個字需要解釋一下。我從何西阿書翻到約翰福音;在耶穌的事奉中,有一次,祂說「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然後,就在一會兒以後,祂又再一次說:「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我現在心裡憂愁。」(譯按:英文trouble,同時有「憂愁」、「患難」之意),希望的門為我打開了。創造希望之門的患難,並不是歌篾或以色列人所遭的患難,而是神的患難,與神破碎的心。神的憂愁使希望的門得以敞開。因此,恩典不單可以與律法相通,與緊隨罪惡而來的嚴刑相反;更是將它抓住、帶著它、將它逐出,為犯罪的靈魂打開一條大道,可以回到神的心中與神的家中。

最後,注意一下神的啟示,以及繼起之職責之啟示。談到神的啟示,只需提起一件事,那就是你常唱的:「驚人大愛!」如果我們對於神的愛已經失去了應有的驚歎,求神赦免我們:

「震驚立在即穌所賜的愛前,哦!何等奇妙!」「驚人大愛,何能如此!」

這就是我們所唱的詩歌:

「愛既如此驚人,」

——哦!繼續下去!唱完它——

「如此神聖,當得我心、我命、所有。」

神的這個啟示,也是職責的啟示。認識了神的所是,我們裡面就得與祂相稱。「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人若說他愛他的弟兄,卻只是在理論上說說就滿意了,他就是悖逆的人。這是具有攸關生死之重要性的。何西阿!你去找歌篾,並要愛她,像我愛這百姓一樣。把你在我身上所看見的這些事,實行在你自己與人的關係上,當何西阿這麼作的時候,他就更完全地瞭解神的心。

光知道神是愛,是不夠的。我們若是知道了,祂就呼召我們,要我們在與人交往上活出與那愛相稱的生活來。那正是約拿失敗之處。約拿不願到尼尼微去,因為他太認識神了。他絕對知道:如果他真的到尼尼微去傳道,而尼尼微人悔改了,神就必赦免他們。他認識神,他知道神可能會赦免尼尼微,而他卻不要尼尼微得赦免,他不要到那裡去。但感謝神,因為耶和華的話再次臨到他:「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耶和華的話此時可能正第二次臨到我們當中某個人身上。你已經對這位神略有所知了;哦!去罷!去愛那不忠的男女,在外面的某個人,是你可以用半價和一天的食物買回來的,去愛他們,去服事他們,去買他們,去把他們召聚進來。去為某個不忠的人把你的生命傾倒;你將乘駕著你犧牲的翅膀,上升到與神的交通中,就像何西阿一樣。

­­-- 摩根《何西阿書──神的淚影》

 

 

先知家庭的悲劇——人的悖逆(三)(陳終道)


六、再次贖回妻子(三1~5
讀經提示
1
.三1之淫婦是誰?跟上文有什麼關係?
2
.為什麼先知要用價銀贖回他的妻子?
3
.先知是否強調他再贖歌篾是遵從神的命令?有什麼意義?
4
.從第一至三章中,最少有多少處經文,顯明先知何西阿與歌蔑的關係象徵神與他百姓的關係?試列出那些經文,並略加說明。
5
.怎麼知道先知要歌篾獨居其實是指以色列說的?獨居是什麼意思?
6
.第五節所稱以色列人必歸回,是否自巴比倫歸回?本節的大衛王是誰?
1
.神的吩咐(三1
注意一2~3節與本節都一再表明,先知何西阿是遵照神的吩咐,才去贖他的妻子的。似乎先知雖仍深愛這不貞的妻子,但是否應把她贖回,仍顯得頗為猶豫。但神一再的吩咐,成為先知決心贖回妻子的根據,並且神正要藉著他的經歷,向當時的以色列人傳達神憐愛他的百姓的信息。
神怎會吩咐何西阿再去愛一個淫婦?這和聖經一貫真理不合。這裡所說的淫婦應指上文的歌篾。按英文NASB.譯本:就是她情人所愛譯作“who is loved by her husbandyet an adulteress”,即她是丈夫所愛,現在卻是個淫婦,而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本節譯作“……Go show your love to your wife again though She is loved by another and is an adulteress即:去,再顯示你對妻子的愛,雖然她是別人所愛又是個淫婦。所以,所謂再去愛一個淫婦實指再行表示先知對妻子的愛。
你再去……”是再繼續表示愛的意思。本章所記應與第二章所記的,是同一件事。第二章是用先知向他的兒女發洩心中煩惱的方式,寫出歌蔑的不貞和先知對妻子的愛。二章下半隨即把先知與歌蔑的關係應用在以色列人身上。本章信息似應連續二章上半,補充及更具體說明先知怎樣贖回他的妻子。
“……
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這下半節顯明了上述先知和妻子的關係,確是用作表明神對他百姓的愛。第一至三章應連續閱讀而一氣呵成,自成一段。其中多處經文顯示神要藉先知與歌蔑的關係,象徵神對他百姓的愛,如:
①一2耶和華初次與何西阿說話,對他說:你去娶淫婦為妻,也收那從淫亂所生的兒女,因為這地大行淫亂,離棄耶和華。”——為什麼這地大行淫亂,神就要先知去娶淫婦為妻?這已暗示以色列人在信仰上對神的不忠,就像歌蔑對丈夫的不貞。
②二11我必使他的宴樂、節期、月朔、安息日,並他的一切大會,都止息了。(參二8~10——節期、月朔、安息日、一切大會,都顯明上文的,是指以色列人。
③二13我必追討他素日給諸巴力燒香的罪,那時他佩帶耳環,和別樣妝飾,隨從他所愛的,卻忘記我。這是耶和華說的。”——注意比較8節責備她供奉巴力的話與本節相同,而本節所稱的,經文明說是耶和華13節要句)。
④二16耶和華說:那日你必稱呼我伊施,不再稱呼我巴力(參二14~23)。整個小段都顯明是神對百姓說話。但16節耶和華明說以色列人要稱他為伊施(即我夫)。所以先知代表耶和華,歌蔑代表以色列人,已十分明顯。
⑤三1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他情人所愛的,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明說先知去繼續愛他不貞的妻子,是好像耶和華愛偏向別神的以色列人(三1~5)。
2
.先知的娶贖(三2
先知沒有解釋為什麼他要用錢把他的妻子贖回來,但既需用價銀贖回,可見歌蔑墮落到成為別人的婢妾或沒有身分的情婦,甚至近似娼妓的淫婦地步(二2~7,三1)。
按十五舍客勒和大麥一賀梅珥半的價錢,比較一個奴婢的身價還低(出廿一32),可見這時歌蔑的身價多麼卑賤!
我便……”先知立即遵照神的吩咐,娶贖他不貞的妻子。按人的常情來說,對這樣的妻子,即便再娶回來,在日後愛情上必不像先前。但先知卻仍愛他的妻子;並要求她不可歸別人為妻,又向她保證:我向你也必這樣。可見先知,仍像從前那樣尊重她。
雖然可能有人以為先知對一個這樣淫賤的婦人,愛得如此癡情,覺得可笑,甚至認為有辱他先知的神聖身分。但他所行的,正是神對他的百姓所要行的。神要主動地爭取他的子民的心,使他們可以悔改歸向他。這就是只有先知何西阿可以傳達何西阿書之信息的緣故。
3
.預言獨居(三3~4
先知要求他的妻子好好自省。究竟她一再去跟隨別人有什麼益處?心靈有否安息?這樣的讓她多日獨居,可使她冷靜的反省,今後應專誠愛他,別無戀慕。
但這些話不是單指歌蔑說的,是指以色列人說的。因下文第4節解明以色列也必多日獨居。可見歌蔑的獨居是象徵以色列人的獨居,而這獨居的意義,按下文是指以色列人要過一段無君王、無首領、無祭祀、無柱像、無以弗得、無家中的神像的日子。這些日子就是他們國破家亡,被擄異幫邦,無法敬拜神的日子。何西阿作先知時,正是北國的以色列將快亡國,南方猶大國的國勢也每況愈下。以色列人雖然在亡國時不能敬拜神,沒有聖殿可祭祀,沒有祭司可穿以弗得求問神(以弗得是祭司穿的一件長背心);但這樣獨居的結果,以色列人再也不敬拜偶像了。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來後,徹底離開偶像的罪,正應驗這裡所說的無柱像……無家中的神像。
4
.歸回大衛王(三5
本節是預言以色列人在末後的日子必悔改歸主。歸回中文聖經小字作回心轉意,是指悔改說的。呂振中譯本作回轉過來。下句尋求……他們的王大衛是指基督說的。何西阿作先知時大衛早已去世,以色列人怎能尋求他們的王大衛?注意先知把以色列人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他們的王大衛連在一起講,更顯明這大衛是與耶和華同列的一位。這些事是在末後的日子才應驗。以色列人要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他的恩惠。
何西阿這些話跟其他先知論以色列人末後的日子必歸向基督的預言相合。
耶利米——“你們卻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和我為你們所要興起的王大衛。(耶三十9
以西結——“我耶和華必作他們的神,我的僕人大衛必在他們中間作王。這是耶和華說的。(結卅四24,參卅七24
撒加利亞——“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紮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亞十二10,參十三1~2

 

神的愛永不改變(3:1-5)(賈玉銘)

 

    或謂本章是按第一章所載,何西阿所愛的淫婦,後來又離開何西阿,再去作淫婦,何西阿仍然按照神旨,再去愛她,用銀子買她歸回。或言本章也可說第一章所論的,對於頑硬不信的人講話,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警告。他們若不信第一個神蹟,就必信第二個神蹟……(4:8-9),也或言第一章是說以色列十支派的人如何悖逆神如淫婦,本章是指猶大國二支派的人,也如何遠離神,所論到他們獨居之時,即指他們被擄到巴比倫時。但本章明明說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獨居”(3:4)。所以講經者多以本章所論是指雅各全族被棄,並回轉之經過而言。

一、淫亂的百姓,神仍不丟棄(3:1)

    ()神的愛未以百姓犯罪而改變。

    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54:10)“……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11:8)

    ()人的淫惡未以神愛而改變。

二、人因罪行降低了價格(3:2)

    十五舍客勒是奴僕的半價(21:32),一賀梅珥半大麥的價值是租低的。罪惡降低了人的價格。

    ()神民原是極尊貴的(43:3-4)

    ()罪孽降低了人的價值(21:32)

三、選民因罪而有寡居時代(3:3-4)

    (即被趕散於天下的時期)

    ()政治不能自主——“無君王、無首領

    ()宗教不能自主——“無祭祀、無柱像、無以弗得、無家中的神像

四、終因蒙恩而歸回(3:5)

    ()必要歸回——他們必歸回,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

    ()必以大衛為王——“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他已得勝……”(5:5)

    ()必要領受主的恩惠——他們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他的恩惠。歸向神——以主為王——領受恩惠。

    在這章書中,已經表明了全書的要義,也可說是表明一切先知書的要義,即論犯罪的以色列民,如何被棄、如何蒙憐恤,終必如何歸回。

 

 

完全的愛(1~5)(鮑會園)

 

完全的愛(1~5)(鮑會園)  「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他情人所愛的;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這節經文似乎有點難以解釋。但所指的淫婦,顯然是指第一章神要何西阿所娶的妻。因為這婦人離開了丈夫,不知丈夫的愛。本來在愛中與丈夫結合,但現在被別的東西吸引去了,離開了丈夫。至今仍未回頭,心中仍有所愛的,忘記了丈夫,所以神吩咐何西阿再娶這婦人為妻。

  按人來看,這怎麼可能。如說把一些好處給她,幫助她也行,但再娶她為妻,實在有困難。但何西阿仍然去做,何西阿作這事,是表明神對百姓的愛。何西阿的生活,是神與百姓的預表。百姓心中麻木了,不明白神的愛。現在神藉何西阿把對百姓的愛顯露出來。

  世人也不明白神的大愛,神也是要藉屬祂的人的生活,在世人面前把神的愛彰顯出來。信徒在世人面前是主耶穌的代表,你看,主將何等重大的責任放在我們身上!今天是一個悖逆的世代,信主的人在世人面前要將主的愛彰顯出來,你看,我們身份何等高貴。我們不要辜負主的使命,也不可辜負這高貴的身份。

  現在看看何西阿怎樣將神的愛彰顯出來。

  1. 神已經揀選百姓,拯救百姓,用全愛來愛百姓。但百姓仍然離開神,還說他們的好處,是外邦偶像給他們的。可見人不可愛,但神是愛,這也是人愛與神愛的分別。神愛以色列百姓,不是他們有何可愛。

  有主的愛在我們當中,就可以在世人面前將主的愛彰顯出來。不但愛那些對我好的人,也愛那些對我不好的人;愛朋友,也愛仇敵。要像何西阿一樣,愛那不可愛的人。

  神的愛是超乎自然的愛,不受別人愛的影響,是我裏面有神完全的愛。

  基督徒的愛不是被動式的愛,不是反應式的愛。你愛我,我就愛你;你對我好,我當然對你好;你愈不愛我,我更愈不愛你。你可愛時我愛你,不可愛時便不愛你。基督徒有神的愛,才能彼此相愛。

  基督徒生活方式,也不受外力控制。比如因同工說了我一句話,我心中便不快,這是被同工控制。我的心極其難過,因為某弟兄譭謗我,這樣,我的生活便為弟兄所控制。他說我好,我很感謝;說我不好,也很感謝,這就是不受外力控制。

  如果有神超然的愛存在我裏面,我愛人不是用反應式去愛人;我的愛,勝過別人的譭謗,也勝過別人的輕視。

  神愛以色列百姓,不是因為他們多好,多可愛。今天我們的愛,也是因為有這亮光。這是我們最高的標準。主耶穌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何西阿愛那不可愛的妻子,我們也要用盡方法愛那些不愛我的人。  2. 是真正的愛。神用全心愛百姓,這是真正的愛。沒有人說:「不管她愛不愛我,只要她知道我愛她便算。」因為不是單方面將愛表明便算,因為這不是真愛。

  真正的愛,二人同心,才得到滿足,愛達不到對象,多麼痛苦!母親愛兒子,兒子愛母親,但永不能見面,這是多麼痛苦。

  「我對他說,你當多日為我獨居,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我向你也必這樣。」(3節)神這樣全心愛百姓,不叫他們與祂連在一起,要獨居,顯明神的愛更偉大。

  這是給百姓有機會反省,知道自己的錯誤,是為百姓的好處。但在神方面,愛是得不到滿足的,是極難忍受的。按神的愛要與百姓結合,但為百姓的好處,寧願為他們獨居,神的愛能勝過一切。神對百姓的愛沒有改變,但要他們獨居,反省自己,巴不得此時他心中有愛神的感覺,在愛上如何跌倒,應回過頭來,便如何起來。

  3. 百姓對神的愛,有甚麼反應?這章聖經給我們看見,我們與神恢復愛,有兩個很顯明的步驟。請你查考一下,究竟你在那一個步驟上:

  i. 第一個步驟是:「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獨居,無君王,無首領,無祭祀,無柱像,無以弗得,無家中的神像。」(4節)

  他們是屬神的兒女,是神所愛的人,與神有法律上的關係。但他們獨居,無祭司,意即沒有與神交通。有法律上的關係,但無享受與神交通的關係。無君王,意即神在他們身上無權柄,這是多可憐的生活。如果這是基督徒的生活,他是一個多可憐的基督徒呀!

  基督徒想進電影院,進舞場,但想想若給人看見,多難為情;但與神的交通也沒有。屬世與屬靈的享受均失掉了。罪中享樂失掉了,屬靈滿足也沒有了,這樣的基督徒,生活多可憐!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因為鹽是鹽,不是糖呀!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若不能發光,是多麼可憐呀!

  與不信的人在一起,不能作基督的見證;與屬靈的人在一起,又不敢貪戀罪中的享樂,這是多麼可憐!

  「我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大麥一賀梅耳半,買他歸我。」(2節)主在十字架流血,將我們從罪中買回來,這雖然在法律上有了關係,但失了屬靈的快樂,沒有享受屬靈的交通,若能獨居省察,悔改認罪,便可達第二個階段。

  ii. 「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他的恩惠。」(5節)以色列百姓因明白了自己所需要的,也明白了自己的軟弱就歸回祂。省察之後,他們知道無享受,無喜樂,無滿足,便思想要歸回。浪子耗盡了所有,生活窘迫,便想起家父的糧食的豐富。於是起來,離開遠方的可憐地位,回到家裏,重新享受父愛。

  但願我們省察之後,便起來,回到天父溫暖的家,享受天父為我們預備的慈愛,真愛和大愛。── 鮑會園《何西阿書信息》

 

 

何西阿再婚(1-5)(文牧)

 

在這簡短的一章中,先知是用第一人稱:「我」

神的話再一次臨到何西阿,可算是神給他的第二次使命,好像第一章初次蒙召的重複。相信這件事發生在他第一次蒙召後,大約十五年至二十年間。此時何西阿此已是個老年人,離了婚,與成長的孩子一起住。

何西阿在這裡聽見神對他說:「再去愛一個淫婦。」(1)這裡沒有用歌蔑的名字,只是前面的故事和接著的解釋都暗示了是她(4-5)。先知再一次被命令去愛他的前妻;這個妻子被描寫為被她的情人所愛的淫婦。神在這次命令中,與上一次有些不同;前一次先知聽到,神叫他去「娶」一個女人(2);這一次則叫他去「愛」一個女人──一個同樣的女人。和上一次一樣,我們看見何西阿順從了。

他的前妻不再「可尋」,所以必須用金錢買。「可尋」可能說歌蔑此時已變成別人的奴隸,或是她已成為別人的妾,因此必須贖買她使之自由。也有人認為是她已為某巴力廟所佔有,或成為它的奴隸。何西阿贖買她,所付的代價(2)差不多等於買贖一個奴隸那麼多。買贖她以後,何西阿要與歌蔑各自隱居許多日子,借著分享獨居的寂寞,來尋求重建他們之間曾經有過的親密關係。

在第四至五節的解釋裡,我們看到何西阿的生活再一次扮演著神是如何處置以色列人。在立約關係被破壞以後的一段相當長時期內,以色列人要和神分離;但分離以後,神和他們的關係又要重建起來。

 

 

天父的「愛」(三章15)(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這一章聖經透過神要先知何西阿去做的事,更深的顯明耶和華神對祂子民的心。

這一次,神要何西阿不只去「娶」一個淫婦,而是要去「愛」一個淫婦,「娶」是一個外在的行動,要順服已經很不容易,更進一步,神要何西阿去「愛」,「愛」不只是一個行動,不只是外在順服一個規定而已,愛是由生命裡真實發出的,神要先知何西阿去體會上帝對祂百姓的心,但願我們能體會天父的心、但願我們能體會祂的愛。

正因為神對以色列的「愛」是如此長闊高深,才能一次次容忍、一次次挽回、一次次被棄絕、一次次重新再給機會!

正因為神對以色列的「愛」是如此長闊高深,所以當以色列人一次次偏離、一次次棄絕、一次次另有戀慕、一次次心有他屬時,上帝的心是何等憂傷!

我們能夠體會一個至愛妻子的丈夫,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再三、再四、再五……的被妻子背棄的憂傷嗎?這正是神透過先知何西阿的經歷與整卷何西阿書要我們去感受的,我們能夠體會天父的心嗎?

儘管我們這些屬乎神的基督徒,也如當年的以色列人一般,常常又軟弱了、又失敗了、又偏離了,但愛我們的主總是一次又一次再把我們帶回來歸祂,祂愛我們,用寶血重價把我們買贖回來,而且對我們始終有恩典。正如第5節說: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或譯:回心轉意),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

回應:天父上帝,感謝禰,始終給我一次又一次的恩典,從不放棄我,求禰幫助我可以靠禰勝過失敗和軟弱,做禰得勝的兒女,謝謝主!

禱讀:何西阿書三章5

5 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或譯:回心轉意),尋求他們的 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

 

 

無法測度的愛(3)(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感謝你,因為你對我的愛實在深得無法測度!

 

在本段經文的開首,神再一次吩咐何西阿要「再去愛那離棄丈夫另結新歡的淫婦」(1,現代中文譯本)──歌蔑。跟上次吩咐(12)不同的是,神這次叫先知「再去愛」歌蔑,而不是「去娶」她,因為這女人已經是先知的妻子,只是她後來離家出走,隨從外面的情人罷了(27)。神的吩咐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匪夷所思的,對先知個人而言更是難以接受,因為再愛這淫婦一次或許會使先知承受另一次的傷害,更何況神的吩咐已超過了律法的要求(參申241-4)。事實上,神的要求對先知是極不公平的,而且會引來群眾的閒言閒語,然而,借著順從神的吩咐,先知能更真切的看到,其實神本有權永遠拋棄那些不忠和大行淫亂的子民,但由於祂心存憐憫和慈愛,因此祂仍然願意讓他們回到自己的身邊,即使這樣做對祂絕不公平。此外,先知在遵行神的吩咐時,也可以更感受到神一次又一次愛以色列民時所面對的沮喪和痛苦,以及祂對以色列人的不離不棄。

當先知準備再去愛歌蔑的同時,歌蔑已進入了一個欲回轉而無力的境況中。她如今明白到她所追隨的情夫並不是真的愛她,而只是把她看作奴隸甚或貨物一樣。先知主動尋找歌蔑,並很可能在一個拍賣奴隸的市場或巴力神廟裡發現她。結果,他用十五舍客勒銀子和一賀梅珥半大麥(相等于當時一個奴隸的價值)把她贖回。先知贖回歌蔑的行動,象徵神同樣會本於祂的愛,把「行淫」、離棄祂的以色列人主動贖回。

把歌蔑贖回後,先知要她獨居多日(3),原因是要她禁欲、自潔、等待,不可跟任何男人(包括先知)發生性關係。其實在這獨居的過程中,要等待的不只是歌蔑,還有先知自己。先知一方面要讓歌蔑看到他一心一意的等候,別無所愛,別無所求;另一方面,他又要待歌蔑真正的回轉,以致她能重新預備好身心靈,甘心情願地再作先知的妻子,與先知長相廝守。這種單純和親密的關係,其實正是耶和華期待與以色列人所擁有的關係(4-5)。

有人說,神要何西阿先知再去愛那淫亂的婦人是不公平的,但讓我們撫心自問:神無條件地愛我們每一個有罪的、而且常常在有意無意中離開祂的人,又是否公平?請反思神對我們的愛,及祂的愛對我們有何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