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西阿書第十四章短篇信息
目錄:
脫離偶像(何十四5-8)(倪柝聲)
偶像及神(何十三2~十四8)(康伯摩根)
神慈愛的勝利(十四1~8)(陳終道)
選民最後之悔悟(14章)(賈玉銘)
豐盛的生命(十四章)(鮑會園)
孤兒得蒙憐憫(十四1-9)(文牧)
以色列歸回(十四章1〜9節)(臺北基督之家)
愛是……(14章)(香港讀經會)
脫離偶像(倪柝聲)
讀經:何西阿書十四章五至八節
「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柏樹。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酒。以法蓮必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
在這一段,五節指生命,六節指工作,七節指果子。有了這一切,就有八節的結果,就是屬於偶像的一切都必終止。
{\Section:TopicID=219}生命
五節:「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是一切的開端。一切都是基督。祂成為我們的公義、聖潔、救贖。甘露對樹和花是頂重要的。一旦我們有這樣的甘露作根基,就必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這裏將百合花和利巴嫩的香柏樹根連在一起。百合花說到簡單純潔的生命,信心和信靠的脆弱生命,是神所栽種的。香柏樹有深而隱藏的根,預表往下並深深埋藏的需要,預表十字架。百合花是在地面上看得見的部分,但在底下看不見的,還有百倍之多。我們的生命有多少是看得見的?我們的生命有甚麼是人所看不見的麼?有沒有與神之間的隱密的事?這就是為甚麼有些大的啟示必須祕而不宣,直到多年以後才告訴人。人看見微小軟弱的百合花,但神看見底下的根。我們的根如香柏樹麼?
{\Section:TopicID=220}工作
六節:「他的榮華如橄欖樹,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柏樹。」香氣是一種氣味,而嗅覺是最細的感覺。嗅覺給人印象,不需標記或觸摸。只要有香氣,我們就不需要說甚麼;香氣是無法隱藏的。橄欖預表聖靈;我們帶凓祂的香氣,人就會聞到,這是無法隱藏的。利巴嫩等於力量;主就是力量。
{\Section:TopicID=221}果子
七節說所有來到基督能力之下的人,都必發旺如五榖(五榖預表食物),並開花如葡萄樹(葡萄樹預表生命的表現)。葡萄的花是花朵中最微不足道且存活得最短暫的。它幾乎在受到注意以前就已經消失,並且成為果子。植物有三種,第一種是開花不結果的,第二種是開花又結果的,第三種是無榮美只結果的。葡萄屬於最後一種。它說出向人隱藏的榮美,但有為主所結的果子。我們所受的試探,是想要表現甚麼,想要在人面前開花。但我們的目標該是憑凓認識十字架,並住在主裏面,而單單活在祂面前。七節末了說到酒;酒是最後產生的,說出能力。有以上的一切,偶像就離開了。―― 倪柝聲《十二籃》
偶像及神(何十三2~十四8)(康伯摩根)
「就是照自己的聰明製造偶像。」(何十三2)
「以法蓮必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一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何十四8)
第一處經文引自耶和華神第三次的話。神第二次的談話,重點是「迦南」以及先知插入的話,描述以法蓮的罪,之後就是神第三次說話。整個談話是一篇愛的信息,宣告僅管百姓有難處與罪愆,但愛最終將得勝;結尾是一個大挑戰:「我必救贖他們脫離陰間,救贖他們脫離死亡」;接著就是保羅所引證的名句:「死亡啊,你的災害在哪裡呢?陰間哪,你的毀滅在哪裡呢?」且宣告說:「在我眼前絶無後悔之事」,這並不是說祂不在意為罪懊悔的靈魂,而是說祂下定決心復興歸向祂的百姓,且絕不後悔。
這個信息一開始就宣告他們的罪。「照自己的聰明製造偶像。」這是遠離神之後所啟示出來的宗敎行為。在前一個默想裡(何四17),我們處理偶像問題,現在我們對這個問題只稍作討論,思考它的原因、過程及咒詛。
第二處經文引自神對以色列最後一次的談話。先知在他插入的話中預先告知,神對這個犯罪的國家無可避免的審判即將臨到,並呼籲這個國家歸向耶和華。然後他再繼續傳講神的信息,當他預告將來有一天指望之門及復興成就時,他的講章就停在一個希望的企盼中。那篇信息包含兩個動作——神的行動及其結果。
首先,我們先簡單地思想一下拜偶像的原因、過程及所引致的咒詛。
拜偶像的原因是甚麼呢?在人類歷史中,人為何會製造偶像呢?偶像是人性對宗敎呼召的一個虛假的回應。其原因是神的異象遭到遮蔽。
這是甚麼意思呢?在拜偶像的事上,為何會出現這個原因呢?人類為何會製造偶像呢?這個答案非常明顯。人類被造時,本質上就需要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每個人都將其生命力奉獻給某樣東西。亨利凡戴克博士(Dr. Henry Van Dyke)在他所寫的支配的情感(The Ruling
Passion)書中說道,每一種值得記載的生命中,都有一個支配的情感,可能是音樂、藝術、生意、親人或家庭。他宣稱這種支配的情感是人生命的泉源,如果我們要研究人的性格,便會進入一個神秘領域,直到我們明白支配的情感是生命的奧秘。我並沒有完全引用作者的話,只提及整段文章很吸引人的精華。我個人則會把這段話前面「值得記載的」這五個字去掉。每一個生命中,都有一個支配的情感。人類沒有這個就不能存活,就如手錶的主發條若被取出,就無法走動一樣。這就是拜偶像的原因。
現在請注意拜偶像的過程。「就是照自己的聰明製造偶像」這些話點明了他們製造偶像。當人失去了神的認知時,他們必須去製造一個神,他們就照著自己的聰明製造偶像。他們照著自己的想法,試著構思神的觀念。我們可以從北國以色列的歷史中找到一個例子,也就是何西阿傳達神的信息的時期。他們的偶像崇拜是甚麼形式呢?因著國家的分裂,所以偶像崇拜也分為兩種形式。所羅門過世時,國家分裂為二。耶羅波安成為北國的王,羅波安為南國的王。耶羅波安為了政治的原故,設立一個新的敬拜中心。他並沒有否認耶和華,可是卻按著自己的聰明製造了一個耶和華神的像,那就是牛犢的意義。這是以色列拜偶像的第一步行動,是照著自己的聰明,製造出來的虛假的神的形像。
現在我們來到亞哈的時代,那個時代是一個無神的化身,我們會發現他們並不是敬拜可以代表神的東西,而是用別的神來代替這位真神。這就是第二種形式:「照自己的聰明製造偶像。」
偶像崇拜的咒詛在其過程中是固有的。當人製造偶像時,他們製造像自己的偶像,結果招來災禍。從詩篇一百十五篇可看出這點,在詩中詩人描述這樣的偶像,以及敬拜他們的結局:
「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模,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這顯然是個惡性循環。人製造像自己的偶像,是不完美、玷污、低俗的,而人就愈來愈像自己所製造的偶像。這就是偶像崇拜的咒詛。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處經文,以及預言的結尾那充滿希望的信息。在此,我們從偶像轉向神。
從第四節開始,我們聽見神自己的聲音;在信息中,我們可看到兩個動作,一個形容耶和華神的行動,另一個說出這個行動的結果。第一個可從不停地重複「我必」這兩個字看出,第二個則可從不停地重複「他必」或「他們必」看出。
這就是神的行動: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香柏樹。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酒。以法蓮必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我一—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
我們先來研究整篇信息,再來思考以法蓮最後所說的話。
這番話中,第一件事是神說「我必」。「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換句話說,就是我必醫治他們變節的病。這並不是說,我必醫治他們因著背道而受的傷。這是事實,可是卻是次要的。我必醫治他們變節的疾病。
神要如何回復這個問題,可從下一個斷言中得到解答:「我必甘心愛他們。」甘心的意思是出於我自己的意志及我的心,與他們或他們的功過毫無關係。我愛他們並非是為了回應他們的愛。儘管他們悖逆,我還是愛他們。容我很虔敬的說:我必愛他們,因為我禁不住要愛他們。這就是神的本心。因著神性情裡面那至極的愛,祂一開始就說「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我必醫治他們變節的疾病。
接下來的話非常動人:「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這是先知在整個預言的過程中,第三次使用甘露這個比喻。神對著同樣的百性說:「以法蓮哪,我可向你怎樣行呢?猶大啊,我可向你怎樣做呢?因為你們的良善如同早晨的雲霧,又如速散的甘露。」
現在這個比喻再度出現。「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在這裡我們必須根據它的特性來翻譯。在前面使用這個比喻時,總有修飾的字語出現。「早晨的甘露」;「速散的甘露」,這裡沒有修飾的字眼出現。這個比喻必須根據永恆的神性來翻譯,與祂在一起永遠都是早晨,即或不然,也是中午的甘露,或夜晚的甘露。「我必如甘露。」
接著我們來到結果的描述。因為神對他來說如同甘露一樣,所以他必如百合花綻放,百合花代表美麗與純潔。這個國家因著神的同在如同甘露般,創造出豐饒的愛的能力,而滿有百合花般美麗與純潔的特性。
隨後因著一陣美好快速如詩般的動作,預表百合花這個比喻稍微有所折損,因為百合花根不深,所以很快雕謝了;「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不僅是美麗純潔,也是穩定。利巴嫩的同義詞是香柏樹。這首詩很完美的進行。先知看見百合花的美麗與純潔,就說以法蓮必像百合花開放,可是這不是全部。以法蓮的根將如同利巴嫩的香柏樹般。
不過這個比喻又變了。「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百合花、香柏樹、橄欖樹;百合花代表美麗與純潔;香柏樹的根可以深入地底下,接觸到地下水泉;而橄欖樹的樹幹華美地伸展著,永遠長青。
把這些象徵的字全部放在一起。美麗、純潔、能力、忠誠;再看看這個國家以前的樣子,醜陋、污穢、畸形、軟弱、搖擺,因著炎熱而雕零,結不出果子。耶和華神說:「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因此必有最高大最高貴的成就。
接下來「他們」——這次不再是「他」了;不再是工具,不再是以色列,而是「曾住在他蔭下的」,就是那些在這個國家復興影響之下的人,「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接著是「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酒」。
只有透過基督才能實現這樣的光景。當耶穌在聖殿裡說道:「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時,這個國家做為地上的一個民族果真被棄絕了。緊接著當主單獨與祂的門徒同在時,祂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只有借著祂才能生髮出美麗、榮耀、能力及果實,與祂聯結的就如同葡萄樹的枝子一般。
這一切在合宜的次序之後,領我們進入我所引用的第二個經文。它記錄了以法蓮因著神在愛中的行動所說的話。「以法蓮必說」,因著神的愛,以法蓮的墮落得著醫治;因為神成為甘露,以法蓮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香柏樹紮根,如同橄欖樹,以法蓮現在發聲說話。「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以法蓮完全脫離偶像。這帶來甚麼改變呢?只要偶像一出現,就與它脫離關係,這帶來甚麼改變呢?甚麼使大袞摔到地上呢?甚麼能使一個人心裡,或一個國家根除偶像崇拜,以致能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以法蓮回答了我們的問題。「我回答他,也必顧念他。」這就是秘訣。我已回應祂,看見祂,順服
祂。
尤有甚者,「也必顧念他。」這個意思是持續不斷的默想。以法蓮已經與偶像無關,因為他已再一次看見神;他看見祂,回應祂,順服祂,並且來到生命中的一個地步,能說,今後這就是我的態度,我必顧念祂。因為以法蓮這樣的回答,抱著持續不斷仰望神的態度,所以能說,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蘇格蘭的察摩爾博士(Dr. Chalmers) 曾為這句話做了一個新釋:「新的愛情釋放出來的能力。」何等了不起啊!「我回答他,也必顧念他。」「我與偶像還有甚麼關涉呢?」偶像崇拜要得著醫治,在於重新看見神。
繼續往下看,「我如青翠的松樹。」以法蓮在這裡使用一個比喻,是一個新的比喻。他並沒有用百合花或利巴嫩的香柏樹,或橄欖樹作比喻。也許我們可以斷言,沒有人確切知道松樹在這裡指的是甚麼樹。我個人認為指的是柏樹。總之,它指的是一棵恒常保持翠綠及結果子的樹。
現在我們看到最高峰及包含一切的字眼。「你的果子從我而得。」這使我們想起前一個默想:「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樹,結果繁多。」這些話是對以色列的抱怨:茂盛的葡萄樹,卻結不出神所要的果子。正如以賽亞所言:「我指望結好葡萄,怎麼倒結了野葡萄呢?」這個國家所受的指控是,它是一棵茂盛的葡萄樹,可是卻無法結出神所要的果子,反倒結出自己的果子。末了時這個國家說:「你的果子從我而得。」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對比:自我中心、忘記神,因拜偶像而招致毀滅的百姓,以及以神為中心、紀念神、尊榮神的百姓。
何西阿的預言以一個挑戰為結束:
「誰是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誰是通達人,可以道這一切;因為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
請注意「智慧人」及「通達人」這兩個詞。「智慧」希伯來文的意思是聰明。可是光是智慧是不夠的。誰是通達人呢?通達的意思是根據聰明來行事。它的意思是行為與信念是一致的。
聰明又通達的人必擁有某些信念。第一個是「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這句話可以總括一切。接下來就可看見「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
神的道又正直又真實,我們或行走或跌倒,都取決於我們與神的道的關係。
現在可以來總結一下我們對何西阿敎導的瞭解。它宣告罪使我們遠離神,弄瞎我們的雙眼,以致於我們失去對神的異象。它非常清楚地透露神的心意及聖潔。祂的愛亙古不變,可是絕不脫離道德要求。
我們比何西阿更能看清楚這個真理,我們對神的認識遠超過何西阿。因為可從耶穌身上看見祂。我們這樣看祂時,就比以往更認識到,祂從不與罪妥協,可是我們知道祂不停留在祭壇上,為的是要醫治我們背道的罪。
如果我們對偶像崇拜有罪惡感,那麼甚麼能醫治我們呢?那就是,看見祂如同祂在耶穌裡一樣。
「你的靈啟非與祂會過?你的心曾否被祂所奪?是否認祂為人中第一人,歡喜揀選那上好福分?世界的一切虛榮珍寶,盡都是偶像,使人顛倒;鍍過金,使人不容易淡泊,浸過蜜,使人真難超脫。是甚麼會使地上偶像,失去它那美麗的模樣?並不是灰心,失望或勸怒,乃是無價之寶的一現!並不是甚麼本分催促,就會使偶像化為灰土;乃是祂榮耀,美麗的噴吐,並祂慈愛,溫柔的流露。有誰願熄滅他的燈光,若非早晨的日已在望?又有誰願意收藏他寒衣,若非炎夏的風已與起?惟有彼得所見的淚眼,司提反所仰望的榮臉,陪著馬利亞同哭的慈心,會使我脫離屬地吸引。哦,求你大愛將我吸引,直到你自己充滿這心;
我們蒙救贖,是你的同伴,與偶像還有甚麼相干?」
-- 摩根《何西阿書──神的淚影》
神慈愛的勝利(十四1~8)(陳終道)
四、神慈愛的勝利(十四1~8)
讀經提示
1.比較每卷小先知書的末章或末段,會發現有什麼共同的信息,有何意義?
2.神勸導以色列人當怎樣悔改?
全書只有本章沒有責備警告的話,只有勸告、應許並充滿盼望的恩言。絕大多數先知書的結尾,也都是如此。雖或充滿責備警告,但都以神的慈愛的勝利為終結。所以按神永遠的計畫來說,雖然一開始人類就失敗,但最後結局必然是完美的享用的神慈愛的恩典。
1.先知的呼籲(十四l~3)
(l)事奉神的人應體會神的心意,呼籲罪人歸向神。要呼喚那些跌倒失敗的信徒趕緊悔改。
(2)“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每一個誠心悔改的人,必先認識到他們所招致的各種挫折打擊,不是別人的錯失,更不是神錯待了他,而是他自己的罪孽招致的。人若仍在為自己找理由掩飾、辯解、推諉……;絕不會是真誠悔改的人。
(3)從一至三節可見真誠悔改的四步驟:
(a)轉向神——“要歸向耶和華”,就是在行動上離開罪惡轉向神。不僅是心裡“想轉”、“說轉”,而是整個人的方向轉了。
(b)求告神——求神赦免罪惡,“用言語禱告說:求你除淨罪孽”。所有真誠悔改的人,必須親自求神赦罪。這就是嘴唇的“祭”,比較牛羊的祭更重要。2節末後的兩句已隱藏著新約時代,信徒用真誠認罪的禱告,代替牛羊或身外財物獻給神更為重要。
按本節而言,用“嘴唇的祭代替牛犢”,也可能指向真神禱告代替向假神獻牛羊。
(c)誠心認罪——按當時以色列人最大的罪有三,就是:
①不求告神的幫助而求助於亞述
②求助於埃及
③稱自己手所造的為神
先知在此正是針對這三樣,勸以色列人認罪——“用言語禱告說,……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神。”(3節)
(d)接受神的憐憫——“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裡得蒙憐憫”(3節下)。拒絕神的以色列人,就像孤兒無援。承認孤兒在耶和華那裡得蒙憐憫,是信心的表現,表示他們已看見:
①自己象孤兒極需神的憐憫,2神樂意憐憫無助的孤兒。他們可得神的憐憫。
只有神的憐憫能拯救人脫離罪惡的痛苦,也只有看見自己罪惡之可憐的人,才能得著神的憐憫。
2.神的應許(十四4~8)
本段再次顯出神在救贖上的主動性。他主動藉先知勸告以色列人歸向他,又主動應許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這是救恩的特色,是神尋找人,不是叫迷失的人尋找神。
(1)必得醫治(十四4)
“背道”是一種病——信仰上的病。病人如何需要醫生,在信仰上墮落了的以色列,也必須神醫治。注意:不是以色列自己想找醫生,是神主動要醫治他們。
本節未說出神怎樣醫治他們背道的病。但神藉先知預言以色列悲慘的亡國命運,正是神醫治他們背道之病的消極方法。而積極的方法是:在日後他們經過多年亡國的痛苦之後,必思慕神的殿和神的聖城。那時神必親自引領他們歸回。在他們受管教之後,神的怒氣向他們轉消(耶廿五9~12,但九2~19)。
“甘心愛他們”英文N.A.S.B.本譯作“I will
love them freely”,即我必無條件的愛他們。
“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誰能使神對罪人的怒氣轉消?本句隱藏著救贖主代贖之功勞——“義的代替不義的”(彼前三18)。這是使公義之神不再追討罪的唯一途徑。
(2)必然復興(十四5~7)
這幾節先知用花草樹木的青翠盛開,形容以色列人復興的升平景象。如:
①甘露——神必向他們如“甘露”,像經過乾熱的太陽曝曬之後;所得的滋潤,別有生機。
②如百合花(lily)開放。希伯來文sh shan所包括的種類頗多。(lily)百合花只是其中一種。中國人喜歡水仙花,亦屬百合花類。巴勒斯坦地種植這種花十分茂盛。從聖經中可知這花不論在花園(歌六2),牧場(歌二16,四5,六3),荊棘(歌二2),山谷(歌二l)都能生長。主耶穌又曾以野地之百合花(太六28~30)勸勉信徒不必為衣食憂慮。
③“如利巴嫩的樹木紮根”——利巴嫩是巴勒斯坦地的北方敘利亞的山區,海拔六千英尺,最高的山峰達一○二○○英尺(pictorial Bible Dictionary p 481)。其樹木高大,紮根很深,所以本質堅固。以色列要像利巴嫩的樹木紮根,形容其穩固,不易拔出。
④如橄攬樹榮花——最先引起讀經的人注意的是聖所專用的聖膏油,其特別配方中須用橄欖油(出三十24)。而聖所中的檯燈,限定用橄欖油燒點(出廿七20;利廿四1)。在古時巴勒斯坦的橄欖是主要果樹之一。除了聖所中專門的用途外(聖所特製的香膏,民間不得仿製)。還可將橄欖醃製成食物;橄欖油則可供烹調及點燈之用。
⑤糧食充足——七節提及五穀葡萄及酒,都表示糧產充足,對農業的社會來說,農產的豐足,就是國家復興,人民安居樂業的徵兆。
(3)必蒙眷顧(十四8)
以色列經過被擄的痛苦教訓之後,在亞述、巴比倫、瑪代波斯這些充滿偶像的強國手下,將近二百年。(從北國於西元前722年被擄算起,至西元前536年南國被釋歸回,開始重建聖殿止),不但未被偶像的風俗同化,反而從此之後,完全摒棄偶像。
“我耶和華回答他,也必顧念他”——即他們必向神求告而蒙神回答眷顧。這不是指某人某件生活瑣事蒙應允,而是指有關國家命運之前途的事上,特別與舊約的預言有關的大事將逐一成就。有關以色列複國而蒙神眷顧的預言,正逐漸應驗中。
五、結語(十四9)
誰是智慧人?是明白神的公義與慈愛之奇妙作為的人,是行在正道中的人。其智慧不是知道如何爭取今世的亨通與富貴,乃是因神藉先知的警告而起敬畏的心,遵行神的道的人。
但以理書本章有相似的話:“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但十二3)。又說:“必有許多人使自己清淨潔白,且被熬煉。但惡人仍必行惡。一切惡人都不明白,惟獨智慧人能明白。”(但十二10)
這些智慧都引導人行正直、公義、“發光”的正路,並能使人明白神救贖計畫的最後完滿成就。而先知的預言,就是講論神,“將來必成的事”(啟一19),也就是神對這宇宙永遠計畫的最後實現。使徒保羅與彼得都一致認為要明白神這些奧秘的旨意,須有神所賜屬靈的智慧:
“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林前二13)。
“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做準備,以溫柔的心回答各人。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譭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普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三15~16)。
世人既在屬世的事上聰明(路十六8),基督徒卻該在遵行神旨意的善事上聰明(羅十六19),那才是從上頭來的真智慧(從雅三17~18)。
選民最後之悔悟(14章)(賈玉銘)
一、悔悟的實際(14:1-3)
按本處所言悔改的實際有兩方面:
(一)覺悟悔罪(14:1)——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
1、罪人皆是跌倒的。
2、人皆是因罪跌倒的。
(二)歸向上主(14:2-3)
1、求主除罪——“當歸向耶和華,用言語禱告說,求你除淨罪孽”。
2、求納善行:一則獻嘴唇的祭(來13:15)。二則不再靠虛妄。三則只如孤兒依靠神。
二、悔悟之殊恩(14:4-8)
悔改原是由於神恩,悔改者也必特蒙殊恩。
(一)消極方面(14:4):
1、神怒轉消——“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
2、醫其罪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
(二)積極方面(14:5-8):
1、豐盛——以色列必如黎巴嫩的樹木:一則必往下紮根;二則往外延長枝條,使其生命發展;三則往上結果,“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賽37:31)。
2、榮華——一則“他必如百合花開放”;二則必“榮華如橄欖樹”。
3、放香——“他的香氣如黎巴嫩的香柏樹”,並如“黎巴嫩的酒”,“也必顧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樹,你的果子從我而得”。
三、悔改的道路(14:9)
“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仍卻在其上跌倒”。
基督香氣是有兩方面的效感,“或作活的香氣叫人得生,或作死的香氣令人死”。火柱雲柱在以色列人一方面看是光明的;在埃及人一方面看是黑暗的(出14:20)。
感謝神,以色列民先前是因有罪,在這道路上跌倒了,被丟棄、被趕逐在萬國飄流,終有一日必要因悔改,在這道路中行走,成全神的旨意,承受神的恩典,顯明神的榮耀。帕勒斯聽之約,就有最後的應驗了。奇哉神恩,大哉神愛,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他的判斷何其難測!他的蹤跡何其難尋!他的恩典和選召的確是沒有後悔的。看今日世界各方面的現象,無花果樹確已萌芽,雅各全族都要得救的時候,即快來到了。哈利路亞,榮耀歸主。阿們!
豐盛的生命(十四章)(鮑會園)
神藉先知責備百姓,乃要他們悔改離開罪惡歸向神。這章聖經是神對百姓極寶貴的應許。這章聖經如同兩人對話。先知代神向百姓說話,然後又轉過來,代百姓向神表露他們的心。百姓立刻有了反應,神也立刻有了反應。
神的話臨到百姓,若他們沒有反應,神的話便停止;若百姓有反應,神立刻給予應許。
神為百姓預備有豐盛的生命,但百姓必須按神所定的方法去得。
「以色列阿,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神。」(1節)這是很寶貴的呼召。
百姓落在困難中,是因他們的罪,不能將責任推卸給別人。今日教會太冷淡,不能說因社會太邪惡。有人遭遇太困難,便怨天尤人。若做錯了事,要承擔錯誤,要有今是昨非的態度,才有真正悔改歸向神的心。同時我們要承認無力對付罪,因為若靠自己的標準去愛主,靠自己的力量掙扎,失敗時便灰心喪志。
所以我們要說:「願你吸引我,我就快跑跟隨你。」(歌一4)主就立刻給我們力量。
{\Section:TopicID=242}求你除淨罪孽,悅納善行。
這樣,我們就把咀唇的祭代替牛犢獻上。我們不向亞述求救,不騎埃及的馬,也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們的神,因為孤兒在你耶和華那裏得蒙憐憫。」(2至3節)這是百姓的反應。
1. 「不可向亞述求救。」過去有困難,危險,便去靠亞述,求別人的力量來幫助自己,靠別人來扶持。感謝神,現在他們不再靠亞述。
2. 「不騎埃及的馬。」表示他們不靠自己工具的力量。埃及人以馬為打仗的工具,過去以色列百姓以為亞述,亞蘭的軍隊我不怕,因為我有埃及的馬。有人以為我的軟弱,失敗,是因工具不夠,如今已知道靠馬──工具也不能得勝。
教會不興旺,有人歸咎經濟力量不雄厚。有了金錢,靈裏沒有力量也是假的。
3. 「不再對我們手所造的說,你是我的神。」(3號)即不再靠偶像。過去信仰偶像,今日已知它們不能幫助我們。
本來以色列百姓,從少便認識耶和華是神。可是入迦南地之後,迦南人有許多偶像,以色列人便以為迦南人興旺,是偶像的力量。故以色列的百姓雖仍在殿裏敬拜神,心卻追隨他們的偶像。猶太歷史家說:「當時百姓敬拜的是耶和華,但事奉的卻是迦南的偶像。」
今日許多人敬拜主耶穌,可是心中卻事奉金錢。
{\Section:TopicID=243}百姓所得的結果
「把嘴唇獻上」(2節)。就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如羅馬書十二章一節所說。嘴唇是代表心聲。過去百姓將身體獻給罪,作罪惡的奴。如今卻將身體上給神,作義的奴僕。神立刻就給予他們寶貴的應許。
1.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我心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開放,如利巴嫩的樹木扎根。他的枝條必延長,他的榮華如橄欖樹。」(4至6節上)換句話說,神在一切物質的需要上,豐富的賜福給他們。
2. 「他的香氣如橄欖樹。曾住在他蔭下的必歸回,發旺如五穀,開花如葡萄樹。他的香氣如利巴嫩的酒。」(6-7)
過去,以色列百姓在罪中生活,不能榮耀神,不能發香,令神受羞辱。今天他們悔改歸向神,神應許使他們發香。正如保羅說:「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並藉凓我們在各處顯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林後二14)不錯,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似乎未看見以色列人得凓這福氣,原來先知所看見的是主耶穌來了,藉凓祂的靈在信徒裏面。誰帶有基督的靈,誰便帶凓基督的香氣。
不信主的人,已經定罪,是滅亡的人,所以帶凓死氣。信徒能帶凓香氣,是因有基督的香氣在我們裏面。
保羅西拉雖被囚監牢中,仍唱詩讚美神,這就是從生命中所發出的香氣。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以至被囚在羅馬,但他在猶太人面前,外邦人面前,均發出基督的香氣。保羅帶凓捆綁到羅馬去,途遇颶風,因有基督的香氣發出,主便將全船的人的生命賜給他。
主耶穌為神發出更大的香氣。主耶穌受洗的時候,從水裏上來,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還有,在世人面前,主耶穌甘心放在罪人的地位,甚至死在十字架上,為了拯救世人,因此,主耶穌整個生命都為神發出香氣。
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心裏憂愁,極其傷痛,有天使來加他的力量,他順服神,飲盡苦杯,為神發出極大的香氣。所以我們要發出香氣,必須完全順服。為神發出香氣,需要付代價,需要順服,你肯嗎?
有人想得神的祝福,但不肯付代價,不肯對付罪。要發出基督的香氣,但覺得付代價太大,多可惜!
有一位弟兄,在神學院受造就,有恩賜,有追求。但有一女朋友,對主冷淡,愛慕世界。有人勸他離開她,但他覺得太痛苦,這代價太大,不肯離開,多可惜。後來畢業了,兩人結了婚。兩年前,我看見他,他一直沒有出來服事主,只在工廠裏工作。我與他交談,他心中極其痛苦。
順服要犧牲,要放下自己的意見,有痛苦。但不順服,不能為主發出香氣。順服要代價,其實不順服也要付出代價,可能所付出的代價更大。
「誰是智慧人,可以明白這些事;誰是通達人,可以知道這一切。因為,耶和華的道是正直的;義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卻在其上跌倒。」(9節)── 鮑會園《何西阿書信息》
孤兒得蒙憐憫(十四1-9)(文牧)
從國家政治的觀點看,最後的結局已來到了。神借著先知何西阿數十年來所傳講的審判,現在已來到了實現的階段。的確,鄰近國家要侵略以色列的勢力正圍繞著她,以色列只有放棄所有的希望。到了西元前七二二年,以色列的首都撒瑪利亞失陷在亞述手裡。先知的預言應驗了。
現在以色列的結局已經來到,何西阿向他們再一次呼喚說:「以色列阿,你要歸向耶和華你的神。」(14:1)他教導他們禱告(14:2-3)。要他們祈求神的赦免,放棄他們所倚靠的軍事力量和國際同盟,也不再敬拜人手造的偶像。何西阿說,如果他們能這樣做的話,還可能有將來的希望。先知接著宣告神憐憫的話語(14:4-8),這些話是對以色列人悔改的回應。這些最後的話充滿了神的愛,它所用的字句和比喻,強烈喚起我們想起雅歌中的愛。對於那些肯說「孤兒因你得蒙憐憫」的人,神將回應說:「我必……甘心愛他們。」(14:4)
先知的話不像是呼召以色列人趕快悔改,以便有希望去避免大災難;而是呼召他們悔改,以便透過大災難,去看到那暗淡的和不定的前途。他要求以色列完全反省和為過去所作所為悔改,一心一意歸向耶和華。
以色列歸回(十四章1〜9節)(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先知的信息到最後仍繼續呼求以色列人歸回。
以色列人何時才會歸回呢?第三節說「……因為孤兒在禰──耶和華那裡得蒙憐憫。」當以色列人什麼都沒有了,仿佛一個無依無靠,無助的孤兒時,他們才回頭想到愛他們的主,你看這是一個何等悲哀的光景啊!當神祝福以色列人,他們天天活在上帝的祝福和恩典中時,卻一天一天偏離、一天一天遠離神,以至於觸動神的怒氣,神多次呼召他們回轉,他們卻越偏越遠、越發得罪神,以致耶和華神不得不伸出管教的手,而管教仍不能敲醒他們,他們反而越錯越離譜,越深沉的觸怒神,上帝的手越來越重、祝福一件一件挪去,恩典一樣一樣拿開,管教的杖越打越重,到最後像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孤兒時,才會回頭,以色列人何等悲哀啊!深愛以色列的主,祂的心何等憂傷啊!
即便如此,天父上帝仍然有足夠的恩典為以色列人存留,這位慈愛的父說:「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這是何等不止息的愛啊!聖經上記載,「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以色列的民哪,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上帝以永遠的愛再一次挽回、再一次建立祂所愛所揀選的,感謝主!
今天,神同樣以永遠的愛來愛你我,祂同樣一次一次呼召、建立、挽回我們這些屬乎祂的兒女,雖然我們也很像當年的以色列人一樣,一再使天父傷心,但謝謝主,祂以永遠的愛來愛你我(耶三十一3)!
主仍然在呼召你我回轉,轉回到祂的恩典與祝福中,不要再偏行己路,不要非等到像孤兒一樣失去所有的才回轉,何苦呢?
今天就回應主吧!
回應:天父上帝,謝謝禰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幫助我天天選擇禰的道路,活在禰的愛與恩典中。
禱讀:何西阿書十四章4節
4 我必醫治他們背道的病,甘心愛他們;因為我的怒氣向他們轉消。
愛是……(14章)(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開啟我心,使我得知你真理的奧妙,教我遵你的聖訓而行。
1. 愛是給予生命:神在這書卷的最後一章再次呼召百姓回轉(1-3),又親自向他們發出了一段愛的宣言(5-9)。神豐盛的恩典和救贖是祂審判百姓的最終目的,祂在其愛的宣言中指出,以色列人若肯悔改回轉的話,將來必可再次經歷豐足的日子和人數的加增,因為祂要如甘露滋潤人心,給人生命力(參詩110:3下)。
2. 愛是給予期盼:神在本章所發表的愛的宣言(5-9),讓我們想起雅歌中的描述──以色列如在荊棘裡開放的百合花,在神的眼中是美麗和無可比擬的,因此神對以色列說:「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參歌2:2)此外,以色列也像「黎巴嫩樹木」和「松樹」,在神裡面是穩固、高貴和俊美的(參歌1:17)。神對以色列仍存有盼望,祂就如戀人一樣,深切地呼喚對方歸回,修補破碎的關係。
3. 愛是給予醫治:第4節可說是何西阿書中的雅歌,當中充滿了浪漫的愛,以及神醫治和重建關係的應許。當人誠心回轉歸向神,神應許必赦免他們的罪,不再向他們發怒,且要甘心地愛他們,醫治他們背道的病,以及受傷的心靈。神要賜予以色列新的生命、豐盛的果子,以及安逸和平的將來,到時以色列人將要與偶像分別出來,歸向耶和華(7-8)。雖然以色列人的叛逆傷透了耶和華的心,但祂仍不計較,並深愛著他們,這種愛就是甘心的愛。
當以色列人願意從罪中回轉,神的應許便在他們的身上出現,到時他們會與神和好、完全被更新、得被稱為神的兒女。今天,神仍然對人不離不棄,祂盼望人能歸向祂,甚至即使人是何等的頑固和叛逆,祂仍然甘心的愛我們、挽回我們,這種愛是無與倫比的!請反省:我們究竟有多珍惜神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