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禱告的方法

 

【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很困難】「我成為基督徒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我覺得禱告很乏味。讀過一些有關禱告的書,也沒有甚麼用──我需要一些技巧上的説明,讓我也能和其它基督徒一樣享有禱告的樂趣。」說話的人名叫馬可,是一位中年的教師。他說,他成為基督徒之後,本能地知道他應該禱告,但是他每一次跪下來,想跟神說話時,腦子裡就是一片空白,以致他在禱告的操練上,愈來愈感到挫折。

        很多基督徒覺得禱告很困難,有些人乾脆採用一些現成的、印好的禱告詞;有些人則記誦一些固定的詞句,早晚背一次便了;還有些人認為,禱告一定要隨興所至,因此他們只在想禱告的時候纔禱告。禱告是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不能任憑我們起伏不定的感覺來控制。──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要這樣禱告】主禱文不是主自己的禱告,乃是主教導祂的門徒禱告(參路十一1~4;太六9~13))。但主的意思,不是要我們每次禱告時把那些話照念一遍,乃是要我們「這樣地禱告」(太六9原文)。主在此提供我們一個典型的禱告模式,使我們認識禱告的內容和先後次序:

        ()頌贊與敬拜:「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神的名表明神的自己;尊神的名為聖,意即尊神為聖。一般信徒在禱告時,往往被自己的需要和願望所推動,所以一開始就向神求這、求那,卻忽略了所禱告的神。主在這裡教導我們,開始一個禱告最合適的方式是頌贊與敬拜。我們每一次來到神面前,必須用心靈和誠實,向祂獻上頌贊與敬拜(約四23~24)。當我們這樣親近神自己,很自然地就被神的聖潔和尊貴所摸著,不但神的名在我們個人心裡被尊為聖,也願望人人都能尊為聖。

        ()順服與爭戰:「願你的國降臨。」當我們在禱告中朝見神,體認到神是那樣的偉大,很自然的就心悅誠服地俯伏在神的權柄底下,何等甘願讓神在我們的心中作王掌權。如此順服的心願,使我們連想到今天的地上仍然滿了背叛,甚至在教會中也往往不尊重神的權柄。於是興起一個禱告:願神屬天的國度能降臨地上,願全地都能降服于神的管治、接受神的約束。這是一個爭戰的禱告,因為神的國降臨在甚麼地方,仇敵魔鬼就得被趕出離開那個地方。

        ()同心與同工:「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神的旨意在天上是通行無阻的,但是在地上並沒有完全通行。當人的心意和神的旨意還不一致時,神寧可等待,而不逕自執行。禱告就是讓神有機會把祂的旨意通到我們的裡面來,使我們明白祂的旨意,因而調整我們的心意,使之與神的旨意合而為一。當神兒女的心意和神的旨意一致時,他們的禱告也就是神旨意的發表,神是何等樂意垂聽這樣的禱告,使祂的旨意得著成就。如此,神的旨意由個人而眾人,由局部而漸漸擴大,終至通行在全地。

        ()信靠與感恩:「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凡明白神的旨意、並願意為神而活的信徒,必然深切的體認:「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十七28)。日用的飲食是人切身的需要,而神是創造並供應的源頭。為日用的飲食禱告,其含義一面是天天仰望、信靠神,另一面是餐餐飲水思源,向神表達由衷的感恩。

        ()認罪與對付:「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欠債指虧欠人;欠神的債即虧欠了神。在信徒天天的生活中,或是犯罪,或是該作而沒作,或是該說而沒說,這些都是虧欠神的債,所以要在日常的禱告中向神認罪並對付,纔能與神保持無間隔的相交(參約壹一6~10)。而我們與神之間的交通關係,受我們與人彼此相處關係的影響;若我們不先從心裡赦免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就會攔阻我們得到神的赦免(參太五23~24)

        ()求告與交托:「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遭遇「那惡者」(「兇惡」的原文)的攻擊和試探。因此主教導我們,在我們日常的禱告中,消極方面要求神不叫我們遇見試探,積極方面要求神救我們脫離撒但的手。這是一個預防和求神保護的禱告。信徒不可自信到一個地步,以為任何試探都不怕,撒但無足懼;若非神的保守,斷沒有一個人能不受那惡者的害。因此我們要借著禱告,用信心把自己交托在神的手中,求祂保全(參提後一12)

        ()讚美與阿們:「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這表明我們禱告的根據和目的,也表明我們禱告的存心。既然國度和權柄永遠是屬乎神的,則神必能成全這個禱告;而我們禱告的目的,是要叫神得著榮耀(參約十四13);並且我們的禱告絕非有口無心,乃是表達「誠心所願」(「阿們」的原文字義)。──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不可灰心】我們如果看以前許多禱告都得不著答應,因此就有點灰心,我告訴你,那就不是信心的禱告了。信心的禱告看以前沒有得到的禱告是一種鼓勵,一種證據,暗示我們,神答應的來到是更近了,就在前面了。從起初到末了,主的教訓和榜樣都告訴我們:應當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懇求的禱告若是沒有得到答應,就該集中以前所有的力量,繼續求神,直等到神給你應許或是成就。如果神已經聽了你的禱告,這幷不是說,禱告可以中止了,仍該繼續,只是懇求的禱告應當改為贊美和感謝的禱告。

 

【祈禱與心願】祈禱原是向神表明我們的心願。聖經中記許多人得凓神聽他的祈禱,每一個都是有所願而求。沒有心願就不必祈禱。如果我們所祈求的,乃是真從我們的心坎而出,則我們禱告得答應,必不如是之少。就是我們沒有專一的心願,所以,我們的禱告不過是鳴鑼響鈸而已。禱告最大的危險,就是打算舖張,學習行文的規矩。公禱的危險比私禱更多。實在「洋洋數千言」的禱告,恐怕十九都是穿鑿。恐怕我們禱告給人聽的,比給神聽的更多。許多時候,禱告的意義是很悅耳,聲音也很懇切,調兒也很合拍;然而,所有的都是為人,神不聽,也不答應;沒有心願的禱告是戲謔神,在神看來是可憎惡的。就是獨自禱告的時候,豈不是有許多的禱辭是我們所日用的,以致毫不思索,就隨口而出麼?因為話語已熟,以致聲音雖然仍舊,而心願幷不感應。這樣的禱告實是廢時──比無益更壞!

       真認識神和祂聖潔、威嚴的人,必定不至如此。如果我們用清心來到神的面前,想到和我們面對面的是誰;則我們那敢虛偽。其實,我們不能禱告過於聖經所感動的。過此,都難免出于假冒。所以,禱告時最好還是讓聖靈將我們所當祈求的,放在我們靈中,仔叫我們不得罪神,學習在神前誠實。禱辭寧短,勿出于偽。至于為人代禱更是應當注意這點。許多的代禱不過是還債!因其是還債,所以,就無心願,不過奉行故事而已。所以,沒有真愛心的人,不能也不配為人代禱。當我們覺得別人的需要,像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就要誠心代禱。當我們覺得別人的需要,像別人自己那樣的覺得,則我們就要忠心代禱。就是因為沒有愛心,所以,只能以聲音禱告。我們應當與人有更多的同情,更深的聯合。願我們從今以後用口禱告,也用心禱告。願我們的禱告如同香氣達到神的面前。―― 倪柝聲

 

【默禱】問:環境紛擾,不能開口禱告,只能默禱。請問默禱應當注意什麼?是否可以操練呢?——金門張

答:在紛擾的環境中練習默禱,確非容易,因為環境很影響靈裡的安定和心思的集中。最好在禱告的時候,能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萬一環境實在不許可,當然神還是有夠用的恩典。經上說:“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太6:6)你可以從紛擾的環境中,進入你的裡面,把一切關在心外,而與在你心中的父相交。

起初默禱還是應當有成句的話語,如同哈拿在撒母耳記上第一章的禱告:“心中默禱,只動嘴唇,不出聲音。”因為這樣能幫助我們心思的集中,免得發生心思遊蕩,意念虛幻等毛病。我們要用靈禱告,也要用悟性禱告。等到操練得以成熟以後,話語的部份或者可以稍微減少,而靈的部份逐漸加多。── 江守道《問題解答》

 

    凡不能感動自己的禱告,也決不能感動神。─ 倪柝聲

 

    禱告所成功的,是比任何的工作都大。─ 倪柝聲

 

    真實的禱告,就是表明請求者的虛空,和聽聞者的富足。─ 倪柝聲

 

    切實相信祂吧!祂正以同情慈愛的心情,傾聽你的禱告。世上沒有一個問題,祂不能解決;沒有一個死結,祂不能釋放。─ F.B. Meyer

 

    真正的禱告文,辭句要簡明,態度要虔敬,目的不自私,再加上信心,神一定會為你成就的。─ F.B. Meyer

 

    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不同的是他不任性,任其肉體的力量去作事,而是懇切的祈禱。─ F.B. Meyer

 

    我不相信在神國的歷史中有這樣的事情:用正當的靈所獻上的正當的禱告永遠得不著答應。─ 克勒

 

    即使不想禱告的時候,仍定意到神面前禱告,可以鍛煉有力的禱告肌肉,大大增加我們信心的韌度。─ Selwyn Hughes

 

    世人不平則鳴,基督徒不平則「禱」。你如果覺得有不平之事,就去禱告;你一禱告,主就向你說話。─ 寇世遠

 

    我們靈性之深深淺淺,我們工作之虛虛實實,與我們的禱告成正比例。─ An Unknown Christian

 

    暫緩不是拒絕。許多禱告上批著:「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神有規定的旨意,也有規定的時間。─ 選

 

    問題並非在我們的禱告有多少,乃是在我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有多少。合乎禱告法則的禱告,纔是真有價值的。─ 選

 

【禱告是學來的】禱告不是自然就會的,必須靠著學習。根據聖經的教導,禱告並不是一種衝動,卻是在一個人重生後慢慢學來的。肉體生命中有一些反應是與生俱來的。就像呼吸,嬰孩一生下來不用人教就會呼吸。吞咽則是另一種本能,也用不著人教。這些本能大致上不會因人肯多練習或予以分析而能有所改進,即或略有改進,也不會太大。但禱告卻不然,它不像人體的自然反應,人必須學習怎樣禱告。你的禱告是否有效,完全要看你對禱告這門功課學得如何。

        禱告的問題,是最深的,又是最淺的。深到一個地步,人學了一生都學不好。可是,又淺到一個地步,人一信主就能禱告,就能得著神的答應。──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學習禱告須兼顧理論和實行】主的門徒不是說:「求主教我們如何禱告。」而是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這個請求的意思是理論和實行兼顧的。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知道,單單學會禱告的技巧是不夠的,還得在實際的禱告中,熟悉有關禱告的法則。沒有一個信徒能靠著一個簡易方程式就一步登天,達到禱告的高峰。最簡單的要訣,也要靠我們的忍耐和練習纔能學成。這正如兩個人可以彈同一支曲子,顯然他們按的同一個琴鍵,但他們對琴鍵熟練的程度可能極不相同。雖然所彈的音符相同,表達的結果卻不一樣,禱告也是如此。──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要奉主的名】主耶穌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約十四13~14)。何謂奉基督的名禱告?這不是公式,套在我們禱告的結尾,說:「奉耶穌的名求。」因為很明顯地,這個公式也常輕易地被套用在任何殘酷自私的禱告上。它是指按著基督的性情禱告,或者說如果耶穌處在我的情況,會如此禱告。禱告只有合乎耶穌基督的心,神纔會答應。不要想叫神做任何基督不會去做的事。祂就是不會順你的意。神不可能做任何違反祂本性的事。

        銀行支票發生效力,全在乎下邊牽的名字。有人以為簡單的簽字,就想支取幾千、幾萬元,恐怕銀行不付,倒不如親自去領。有人以為禱告也是如此。神必是聽先聖、先知及一切有名的聖徒,對於你我平常人,恐怕不聽的。其實禱告之所以能蒙應允者,乃因依靠基督的名。不論禱告的人是多麼貧賤、無知,神因耶穌的名,就使我們的禱告,成為無價之寶。──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須要儆醒看守】當你禱告的時候,覺得沒有力氣,思想不集中,這乃是撒但在攻擊你,欺騙你,所以「要在此儆醒不倦」(弗六18)。要好好的用禱告來保守你的禱告,要用禱告來把你的禱告圍起來。比方,世界上的軍兵有二種:一種是正式出去打仗的兵;一種是哨兵,他們不是打仗用的,乃是為著保護那些能打仗的兵,使他們不致于受攻擊,也就是他們的衛隊。禱告既是攻擊撒但與撒但打仗,我們的禱告也需要有站崗的禱告來保護打仗的禱告。所以在禱告的事上要儆醒的意思,就是放哨,就是頂小心的守望著,不讓我們的禱告被撒但破壞了,也不讓我們禱告的時間被撒但奪去了。

 

【禱告必不至於落空】我們的禱告永遠不落空,但它的效果不一定在我們所求的那一件事上發出。神有一個變壓器,可把我們的禱告引入其他途徑中發出果效來。我們為這件事求,但是經過了神的變壓器,我們的禱告在另外一件事中顯出作用,幷不落空,好像物理學上的物質不滅定律一樣。某物體可能在原有的形式上消失,但在另外的形式上繼續存在。我們禱告的「能量」不消失,不落空,正如神在聖經裏所應許的(參書廿一45;賽五十六11)。神的話絕對不落空,但是祂可以用祂的權柄──愛的權柄,來决定這能量生效的途徑。祂有恩典,有主權,祂按照祂的主權和祂無限的智慧,來安排我們的禱告在哪裏發出果效,我們不能自己决定。因此我們可以放心,百分之百按著字面接受主的應許:「求就得著」,沒有理性上的折扣和保留。

 

【禱告要專心】約翰衛斯理有一次聽到一個人吹牛說他自己禱告是多麼虔誠。約翰衛斯理說:「請你現在作五分鐘的禱告,在這五分鐘當中,你如果片刻都沒有離開你所禱告的神,那麼請你誠實的告訴我,我就把這匹馬送你。」那人開始舉目望天禱告,但過了兩分鐘後,那人突然停止禱告,問說:「你送馬是否包括馬鞍?」結果證實了約翰衛斯理的論點。許多時候,我們的禱告是一種沒有意義的形式,因為我們常常說一些不關痛癢的話,而且心不在焉。

        約在三百年前,名傳道人約翰唐(John Donne)承認他跪下向神禱告時,思想常受蒼蠅的聲音、車輛的聲音、敲門的聲音所幹擾。他很遺憾的說:「我仍然照著原來的姿勢跪著,但如果神問我,我在最後想到祂是在甚麼時候,我會答不上來。」這是一個誠實、敬畏神的人的告白。我相信神幷不是想聽一篇很流利、很長的禱文,祂寧願知道在你禱告時,你是向誰禱求。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禱告的對象,而不是用一些屬靈的八股,有口無心的禱告。禱告時有心無話比有話無心更好。

 

【禱告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不錯,主是要我們禱告,但是要記得,主不要我們那種老套的禱告。主要我們的禱告是出乎祂的禱告。主是說,你不要求吃甚麼、穿甚麼、喝甚麼,你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你所需用的這些東西,祂都要加給你。好像你到店鋪裏去買了一架縫紉機,他們送你一把剪刀一樣。你不要問剪刀多少錢,只要買縫紉機,他們定規加給你一把剪刀。今天我們若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我們吃、喝、穿,一切的需要,祂都要加給我們。

 

【禱告須等候答應】「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麼話」(哈二1)。人到銀行裏去領錢,絕不會一會兒進去,一會兒出來,一會兒把支票放在櫃臺上,一會兒把它收回來。如果有人一天這樣作幾次的話,一定會有人以為他有精神病。凡誠心到銀行裏去拿錢的人,都是把支票交出,靜靜的在那裏等待,直到他們拿到了錢,然後出去。

            阿,可惜今天有很多的人把禱告當作兒戲。他們禱告了,不等神的答應就收回了;再求,再收。

            信徒們,讓我們學習在守望所的望樓上多守候神!─《荒漠甘泉》司布真

 

【信徒雖有禱告的本能,但仍須操練】我們作任何事都需要有本能,也需要有操練,兩者缺一不可。以平常的騎脚踏車為例,人原來都有一個本能騎脚踏車,但是這個本能必須經過操練,才能啓發出來。照樣,我們每一個得救的人,按屬靈的本能來說,也都能禱告,都能接觸神;但是按著操練來說,許多人在初得救的時候,因為沒有學過,缺少操練,就不練達,甚至完全不會禱告。

 

【學習禱告】美國電學大發明家愛迪生,在一九二一年寫了下面的幾句話,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他說:「世上無論那一樣事物,我所已知的部份,和那未知的部份相比較,真是百萬分之一!我們不知道水究竟是什麼,光是什麼,地心吸力是什麼?我們也不知為什麼我們站立,腳就會站立得穩。究竟電是什麼;熱是什麼,磁力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對於一切的一切,我們只有種種的臆度假說。但是我們卻不因為不明白它們的究竟,就阻礙我們不利用不去享受它們。」

    利用才有發明,學習才能學會。基督徒對於禱告也是一樣,人盡可知道祈禱的種種理論,或通達祈禱的神秘,但除了練習,那他永不會禱告,也不能得禱告的實益。——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不必花那麼大力氣去勉強神作事】有一次,倪弟兄去訪問和受恩教士。當他們正在交通的時候,聽見樓下有聲音傳來。和教士叫倪弟兄先聽下面哭喊迫切的聲音,問倪弟兄這是怎麼回事?倪弟兄說,聽起來這似乎是禱告的聲音。和教士笑了笑,回答說:「我不必花那麼大的力氣去勉強神作事。外面熱鬧,裡頭若一點不動,有什麼益處呢?」── 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聖靈的代禱】一位參與聖經翻譯和當語文教師的宣教士,講述在某文盲部族中一個青年的事跡。這青年剛學會了他自己語文中的字母。這些字母是由宣教士從他們的口語編成的。一個早上,宣教士發現那青年坐在山邊,合著手閉上眼,重複地背著那些字母。

         宣教士走近他的身旁,問他在作甚麼。他說:『我在禱告。』

         『為甚麼你重複地背誦這些字母?』宣教士問。

         『阿,我覺得自己需要禱告。』青年說,「但我又不認識禱文,所以我重複這些字母,深信神會替我把它們組成字。」

         當我們為生活的困難掙扎時,我們往往也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然而,主耶穌若是我們生命的主,這事就不會困擾我們了,因為聖靈在為我們禱告;祂的禱告,就是傳達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受,是父神能明白的。

 

【奉主名禱告的意思】奉主名禱告,就是在主裏面禱告。比方我在銀行裏有存款,我就打出一張支票來,簽上我的名字,交給一位弟兄去銀行支取。當他去支款時,他就是代表我,而不是代表他自己。當出納的人發款時,幷不是照他的名字給他,乃是照我的名字給他。

 

【因耶穌的名】銀行支票發生效力,全在乎下邊簽的名字。有人以為簡單的簽字,就想支取幾千、幾萬元,恐怕銀行不付,倒不如親自去領。有人以為禱告也是如此。神必是聽先聖、先知及一切有名的聖徒,對於你我平常人,恐怕不聽的。其實禱告之所以能蒙應允者,乃因依靠基督的名。不論禱告的人是多麼貧賤、無知,神因耶穌的名,就使我們的禱告,成為無價之寶。

 

【禱告的方法(太七7~11)

   一、祈求──用口──就必給你(給,不是借,不是賣,乃是白施)──指著所求之恩主)

   二、尋找──用眼──就必尋見(要熱心尋找)──指著求恩的範圍

   三、叩門──用手──就必開門(須恆心等候)──指著儀禱之障礙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應當如何禱告】

   一、時常禱告(賽六十二6;帖前三10;五17;撒上十二23;路廿一36;徒十2;弗六18;西四2)

   二、奉主尊名(約十四13~14;十五16;十六23~24)

   三、專求主榮(約十四13末句;參十二28;十七1;民十四13~17;書七8~9;王上十八36~37;代上十六34;詩廿五11;卅一3;賽卅七17~20;珥二17)

   四、照主旨意(約壹五14;參撒下七27)

   五、篤信不疑(太廿一22;可十一24;雅一5~6;來十一6)

   六、靠賴聖靈(弗六18;猶20;羅八26)

   七、誠實無偽(詩一百四十五18;十七1;五十一6)

   八、謙遜卑微(代下七14;卅三12;太十五21~28;創卅二10)

   九、承認己罪(但九4~520;路十八13;詩五十一1~4;士十10;王上八47~48;拉十1)

   十、饒恕別人(可十一25~26;太五23~24;六12)

   十一、話要簡明(太六7;傳五1~2;王上十八26,參27)

   十二、須謝主恩(腓四6;西四2;帖前五18;路十七12~19)

   十三、求一定事(雅五16~18;徒十二5)

   十四、坦然無懼(來四16;弗三12;來十19~20;約壹三21;五14~15)

   十五、至誠懇切(徒十二5;雅五17;西四12;路廿二44)

   十六、恆心不倦(羅十二13首句;路十一8~9;十八1~7;創卅二26)

   十七、有時禁食(但九3;徒十四23;十三2~3)

   十八、與主聯絡(約十五7;詩九十一115;約六56~57)

   十九、聽從主命(約壹三22;約九31)

   二十、同心合意(太十八19~2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禱告的方法】

  一、讚美

   二、感謝

   三、認罪

   四、祈求

   五、代求

   六、奉耶穌的名

―― 施達雄《如何準備講道》

 

【禱告的方法(太七7~11)

   一、祈求――就必給你(不是借,不是賣,乃是給)

   二、尋找――就必尋見(熱心的找)

   三、扣門――就必開門(恒心、除卻障礙)

―― 施達雄《如何準備講道》

 

【禱告的態度】

   {\Section:TopicID=4542}a) 按神的旨意禱告{\ShowRefList} 約一 5:14-15

   {\Section:TopicID=4543}b) 在集體崇拜中禱告{\ShowRefList} 王上 8:22-23, 27-30; 代下 7:12, 14-16; 116:17-19; 56:7; 2:15-17; 8:21-22; 18:19-20; 1:10

   {\Section:TopicID=4544}c) 憑信心禱告{\ShowRefList} 62:8, 121:1-2; 21:22; 15:7; 3:21; 10:22, 11:6; 1:6, 5:15

   {\Section:TopicID=4545}d) 奉基督的名禱告{\ShowRefList} 14:13-14, 16:23-27; 西 3:17

   {\Section:TopicID=4546}e) 在個人默想中禱告{\ShowRefList} 6:6, 14:23; 1:35; 5:16, 9:18; 10:9, 30

   {\Section:TopicID=4547}f) 公義地禱告{\ShowRefList} 4:3, 34:15; 15:29; 提前 2:8

   {\Section:TopicID=4548}g) 真誠地禱告{\ShowRefList} 145:18

   {\Section:TopicID=4549}h) 藉聖靈的代求禱告{\ShowRefList} 8:26-27; 4:6; 6:18; 20

   {\Section:TopicID=4550}i) 謹慎和警醒地禱告{\ShowRefList} 彼前 4:7

   {\Section:TopicID=4551}j) 禱告要配合善行{\ShowRefList} 21:13; 58:6-9; 10:2-4

   {\Section:TopicID=4552}k) 在禁食中禱告{\ShowRefList} 9:18; 1:4; 35:13; 9:3; 13:2-3

   {\Section:TopicID=4553}l) 以敬畏神的態度禱告{\ShowRefList} 145:19

   {\Section:TopicID=4554}m) 以熱誠和深切的感情禱告{\ShowRefList} 2:23-24; 20:26; 撒上 1:9-10; 王下 20:2-3; 16:20; 6:6-9, 39:12, 42:3-4, 62:8; 31:9; 2:19; 7:34; 5:7

   {\Section:TopicID=4555}n) 以寬恕別人的態度禱告{\ShowRefList} 6:9, 12, 14-15; 6:37; 提前 2:8

   {\Section:TopicID=4556}o) 以謙卑、認罪和懺悔的態度禱告{\ShowRefList} 撒下 24:17, 25; 王上 8:33-50; 代下 7:14, 33:10-13; 9:1-3; 32:5, 35:13, 51:1-12; 36:6-7; 3:3-9; 5:23-24; 18:9-14

   {\Section:TopicID=4557}p) 以愛神的態度禱告{\ShowRefList} 91:14-15

   {\Section:TopicID=4558}q) 以順服神的態度禱告{\ShowRefList} 王上 8:58-61; 28:9; 56:6-7; 9:31; 約一 3:21-22

   {\Section:TopicID=4559}r) 忍耐地禱告{\ShowRefList} 40:1

   {\Section:TopicID=4560}s) 恆切地禱告{\ShowRefList} 代上 16:11; 5:1-3, 55:17, 86:3, 88:1, 109:4, 116:2; 11:5-10, 18:1-8; 12:12; 6:18; 帖前 5:17

   {\Section:TopicID=4561}t) 以誠懇的心禱告{\ShowRefList} 4:29; 17:1, 25:1, 145:18; 29:13; 3:41; 提後 2:22; 10:22

   {\Section:TopicID=4562}u) 以智慧和合宜的話禱告{\ShowRefList} 5:1-7; 6:7; 林前 14:14-19

{\Section:TopicID=4563}   ――《主題彙析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