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禱告的人

 

【禱告是神兒子們的特權】禱告是身為孩子的特權。唯獨神的兒女們能夠向天父支取祂為愛祂之人所預備的。主耶穌告訴我們,在禱告中要稱神為「我們在天上的父」(太六9)。使徒保羅說加拉太的基督徒:「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加三26)。任何人只要真正悔改並相信祂,基督就能藉由聖靈的重生而使他成為神的兒子。除非我們是祂的兒女,否則我們雖在神的護理之下,也無權要求神的庇佑。除非我們有信心且確信的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否則,我們就不可能有信心且確信的說:「我必不至缺乏」。

        孩子有權擁有他父親的照顧、愛、保護和供應。但孩子唯有藉降生纔能進入一個家庭。我們之所以成為神的兒女,乃是借著「重生」、「從上頭生」(約三35),亦即相信主耶穌基督(約三16)。──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要做一個討父親喜悅的兒子】一個孩子的禱告蒙垂聽與否,完全看他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如何。一個不喜歡父親的家,不願順服父親,不享受父愛的孩子,若仍然認為他祈求就可以得著,則必然大失所望。相反的,一個享受父親的愛與交通,以父親的榮耀、心意為樂的孩子,會發現父親是多麼歡喜答應他的祈求。惟有真正與天父保持良好的關係,在父家、父愛中,隨時服事天父,禱告纔能蒙垂聽。我們必須牢記,除非一個人能過像神的兒子一般的生活,他就無法放膽且確信地來到天父的面前。我們不能期望父親枉費他的恩惠在犯錯的兒女身上。唯有忠心、聖潔的兒子,纔能靠聖靈及用悟性禱告(林前十四15)。──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是基督徒的基本權利】基督徒活在地上有一個基本的權利,就是可以向神禱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向神禱告,唯獨神的兒女纔有禱告的特權。你一重生,神就給你一個基本的權利,就是你能向神禱告。

        有人以為在主裡多年的基督徒,他們的禱告比剛信主的人有功效。但是,有一個很奇妙的事實,就是神喜歡聽初信的人的禱告。有時候,他們的一些禱告好像不太合理,別人認為恐怕神不會聽,但是神卻聽了,確確實實答應了他們的祈求。所以,剛信主的基督徒,應當好好把握這個良機,一信主就要到神面前來學習向祂禱告。──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摩西──禱告的人】讓我們從下列的經節中來思想摩西的禱告:出三11~13;四1~13;五22;六12;八8~91228~31;九28~2933;十17~18;十四15;十七411;卅二111431;卅三1719;卅四9 ~10;申九18~2025~26;十10;民十一24;十二13;十四17~20;十六1546;廿6~11;廿一7;廿七516

            當我們讀這些經文時,各部份將串連成一個整體,使摩西活現在我們眼前,成為我們禱告生活的楷模,並從他學習作個代禱者所需的條件。

            從這些經節裏我們看見:摩西是一個把自己交託給神的人,心裏火熱,甚至為神、為祂的榮耀和旨意,有忌邪的心。摩西也是一個絕對棄絕自己給百姓的人,隨時預備好犧牲自己使百姓得拯救。而在摩西所作的事工,和神的拯救裏,禱告是何等真實的原動力。

            神垂聽一個人的禱告,而保護並祝福交託給他的那些人。禱告是成全神計劃的要素。天上充滿了地上所需的生命、能力和福氣,而地上的禱告就是帶下那些福份的能力。

            最要緊的是,禱告乃屬靈生命的指標。禱告的能力取決於我跟神之間的關係,取決於我如何意識到自己是祂的代表。祂把祂的工作交託給我,我愈單純地把自己奉獻給祂,就自然愈有把握祂會聽我的禱告。―― 慕安得烈《內在生活》

 

【祂獨自一人】「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約六15)

            在福音書裏屢次提及基督退到僻靜的地方獨自禱告,好像基督耶穌這個人覺得需要完全單獨自處。讓我們謙卑地尋求這件事的真義。

            「祂獨自一人。」這句深奧的話顯明了基督在地上生活的秘訣:一、與人交接使我們遠離自己,消耗我們的能力。祂必是藉著單獨自處,再次回到自己裏面,集合祂一切的能力,以便重新意識到自己該做什麼、需要什麼。二、從可見、短暫的人事物中完全退隱,有一段安靜的時間,以思想屬靈的實際。三、單獨與父同在,把一切的事都帶到父面前,花時間與神有特別的交通,重新覺察到需要絕對倚賴父的能力與愛。四、從父得著話語,以神的話為糧食,使之成為祂自己的。五、向父禱告,為眾人求情;也向神完全敞開,求取祂的教導與能力。

            「祂獨自一人。」這句話也顯明了祂今日活在我們裏面的奧秘:一、主始終迫切地呼召每一位信徒要跟隨祂的腳蹤行。每一個基督徒必須找著真正可以單獨自處的時地。二、基督徒的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事,莫過於時常認真、熱切地想到屬靈的實質。給時間來思想永恆的真理,它自會顯明無窮的大能。三、每一個信徒必須有時間單獨與神同在,這是我們至高無上的神聖權利。哦,神完全被我獨佔,我也完全被神獨佔,這是一項無法言喻的喜樂!四、在基督徒的生命裏,必須學到的最深功課之一是─道須有永活神才能發生果效。在隱密處單獨且個別地與神相交,會使神的話變成生命和能力。五、禱告是基督徒一項令人難以置信的特權。對於一個以單獨與神同在為最大樂事的人,神能成全最大、最深的心意在他身上。―― 慕安得烈《內在生活》

 

    銅鐘有裂罅,一敲便知道;聽一個人的禱告,可知其靈性光景。─ 耶魯

 

    禱告是一個試驗,試驗你在神面前的屬靈情形如何。─ 倪柝聲

 

    一切偉大的復興運動,無不起自肯跪下禱告的人。─ 慕迪

 

     在這個罪惡的世代,能留下最深刻影響的,乃是那些肯在神面前禱告的人。―― 慕迪

 

    一個內心充滿神,禱告時卻不知自己在禱告的人,他的禱告最誠實。─ 選

 

【並非人人都有權禱告】就在十八世紀時,在英國有六位牛津大學學生,僅因聚集在彼此的寢室內做臨時的禱告而遭開除!喬治懷特菲為此寫信給副校長,向他抗議。感謝神,今天在我們的國家裡,沒有人會因被人攔阻而不能禱告。每一個人都可以禱告──不過,是否每個人都有禱告的權利呢?神垂聽每個人的禱告麼?

        誰能禱告?禱告是否全人類的特權──權利麼?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要求到一國的君王面前的權利。但有些人和某些團體的人,他們有特權可以隨時覲見君王,首相就有這種特權。外國的大使也有這種權利,向君王呈上他的請求。但是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像王的兒子那麼容易接近王,並且受到愛的款待。──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並不止于罪人呼求拯救】禱告並不只是像一個溺水者的求救──一個沉在罪坑的人說:「主阿,救我!我失喪了!我滅亡了!求你拯救我!」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做,而且那是一種必蒙垂聽的禱告;同時只要是出於真誠的,其蒙應允絕不遲延。因為「一個人若願意,神就不可能排拒他。」但那並不是聖經中禱告的意義。因為甚至獅子──在獵物後追趕吼叫──也向神尋求牠們的食物,但這並不是禱告。

        有人禱告到結束時,喜歡用「罪人所求」,這是錯誤的。因為神不聽罪人(約九31),除非是認罪的聲音。我們有所祈求,不是憑著罪人的身份,乃是憑著兒子的身份(弗二13~18)。這一點要記清楚。──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忠實的補鞋匠】古信徒名安徒尼的,隱居在曠野,苦志修行,名聲洋溢,人人都稱他為聖安徒尼。一日他聽見天上有聲音對他說:「安徒尼!你還沒有亞歷山大城那個補鞋匠那樣完全。」安徒尼詫異得很,即刻到亞力山大城,訪問那位補鞋匠,見了面便問他說:「到底怎樣修行,以致天上都知道你的完全?」他回答說:「我沒有什麼修行!只早晨起來,為我同住這城的人祈禱平安,然後終日勞碌,養活妻子兒女而已!我不說謊,也不失信,就是過這樣的簡單生活。」由此看來,在神的眼中卻以他比大名鼎鼎的修道士還大,在日常生活上,在瑣屑小事上,有耶穌的精神,才是做大事。作禁食禱告的修道士易,作誠實守約的補鞋匠難。——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駱駝的膝蓋】許多人除身分證所登載的名字外,還有十分有趣的綽號。這種綽號都是因他們的脾氣古怪,或他們的工作有突出之表現。綽號有善意的,自然也有惡意的。記得有人因暴躁易怒,咆哮不休,鄰里皆喚他「雷公」。寫雅各書的雅各也有綽號,即「駱駝的膝蓋」,因他不住地跪在地上傾心禱告。在其書信中,雅各講到凡有憂傷的、有喜樂的、有生病的,該要禱告(雅五)。他因常俯伏禱告,以致膝蓋結繭,皮肉硬化,像駱駝的膝蓋一樣。我們比較常舉手做工,或張口講論,卻少屈膝禱告,那知禱告乃一切之原動力。願我們都成為禱告的人,也讓我們的禱告成為有影響力的禱告。——張欽煌《小嗎哪》

 

【神看重禱告的人】要是你編寫一個電腦程式,使一個會說話的機械人不斷禱告,你想神會垂聽嗎?假設它的禱告很好──合乎聖經的教導──措辭恰當,遵照了所有正確的規則。譬如說,它的禱告包括了各種與神對話的方式,如認罪、讚美、代禱及祈求,神會不會應允機械人的禱告呢?當然不會!但等一等,我們若說神不會答允一個機械人的禱告,我們便是接受了一個大膽的假設──禱告不單是說話那麼簡單!聖經教導我們,神看重禱告的人,過於禱告的話。──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摘自 LeRoy Eims《禱告不僅是說話》

 

【經常禱告與神交通】斐尼經常使用相當多的時候禱告,與神交通。有些時候甚至一直禱告而不停止。在他與神交通之時,其間發生的事,無法用話描述。有時說出一些,別人也無法明白,反而感到非常驚奇,甚至予以懷疑,他只好學習對那些神聖的啟示保持緘默,只對別人略為提說。

有時,他也禁食禱告。在禁食的那幾天內,他漫步進入樹林裡,或進入會所中,或獨自一人在一個地方。在禁食之中,他經常得到與神完全的同在。由此,他也知道,他不能生活在沒有神的同在之中。如果何時一有靈性的陰影出現,他就沒有安息,也不能在任何事務中,得到些微的滿足或益處。他不能活無他之處,也不能作無他的事。他與神之間不能有任何的阻隔。── 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一生以禱告為職事】戴妮女士是一黑種女人。她的丈夫是一有色人種的傳道人,從費城一間興旺的教會,被派往一荒涼教會工作。最初聚會只有幾個人。她知道這種工作極其艱難,因為那裡乃是全城最敗壞的區域。她覺得除了禱告之外,別無方法能以改變這種惡劣景況。她就下定決心,專心於禱告。她向神許願,如果神肯召聚罪人來到他們中間,並且拯救他們,她願在三年內每週獻上三日三夜,專心為著教會禱告。同時在這三年中有兩年的日子用以禁食禱告。當她將這心意告訴她的丈夫;他並不贊同,後卻明白那是出於主的旨意。

當他開始這個禱告工作後,神就開始動工了。罪人陸續不斷地湧來,會堂很快就擠滿了人。她的丈夫請她為著能有一個較大的會所禱告;於是神就感動一位商人將附近一座房子奉獻給教會。不久,這所房子也容納不下了。她的丈夫再請她為房子禱告。經過再三祈求,神果又賜給一所又大又美的會堂。以後每次聚會,總有許多罪人蒙恩得救,信而受洗的人不斷增多。

一天早晨,當她到達會堂要作許願的禱告時,主向她顯現說:「回家去罷!」但她不想回家,仍想禱告。主就問她今天是什麼日子。她打開皮包一看,原來今天就是她許願禱告,三年期滿的日子。此時她又想進會堂去頌贊神。但主仍對她說:「回家去罷!」於是她就聽從主的話,回家去了。她的靈因著主的同在充滿了喜樂。接著主又對她說:「下地下室去罷!」這話使她遲疑不前,她不願下到那個黑暗的小室裡去,惟恐在這樣的大喜樂中,主要接她回天家去。她對主說:「主阿,如果你要接我回到榮耀天家,就求你讓我先見見我的丈夫和兒子。」說了,她仍照著主的吩咐,下到地下室。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不是黑暗,而是充滿著奇妙的光。這時主對她說:「你實在已經傾盡身心於禱告中,現在我來,仍要賜福給你。」就在這時,似乎從屋頂上有泉源,不斷流出活水,越漲越高,仿佛她就置身於其中。主應許她,無論她在何處禱告,他必拯救許多罪人脫離罪惡,且以聖靈充滿凡信他名的人。

二十五年來,神的應許未曾一次失信。無論她去那裡,她一禱告,就有許多罪人得救,信徒復興。他無需講道,只要將他們帶到神面前迫切祈求,直到尋見神(參路十一:913;賽五十五:67;何十:12

她一生以禱告為職事。她經常徹夜不眠地在神前禱告等候。睡覺對她來說,只是為了恢復疲勞,得以繼續禱告。她規定每日只簡單進食一次。她從不輕率地與任何人談話。每逢聚會她總是早到一小時,靜靜地在那裡禱告。聚會結束後,她又靜靜地回到自己的房間,盡她禱告的職事,為許許多多失喪的靈魂迫切禱告,以至深夜。

從她的信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禱告的靈,禱告的負擔:

「今晨,我整個人都像被一重擔壓著,幾乎要死,我的心似乎要破碎了。這是我從未有過的經歷。為罪人靈魂得救的負擔緊壓著我,我好像日夜都聽見那些將要滅亡靈魂所發的哀聲。」

「億萬生靈哀叫的聲音,整日整夜在我耳中,我不得不傾心在神面前禱告。這也是我常拒絕接見客人的原因。除了禱告,我別無一樣好處。我已將自己完全奉獻在禱告中。這負擔一直在我身上,沒有片刻可以放下或停止。」

「神的靈在為萬人的得救而擔憂。」

「來罷,親愛的弟兄姊妹,與我一同去罷,在那裡主耶穌要因你為萬人的懇求、禱告、代求而拯救罪人。如果你肯與我一同進入禱告的園子,你會感謝我這樣催促你,將整個生命奉獻於禱告。他有禱告的園子給你,那是別人從未佔有的。他有禱告的山,那是別人從未攀登的,你的腳能天天站在高原上。」

因著她的呼召,每天來赴清晨四點鐘禱告聚會的人,經常在四百人以上。他們跪在神面前,禱告聲音如同馨香達到神面前,蒙神悅納。神在該城大大動工,許多人認識了主,許多信徒被聖靈充滿,大大復興。——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一個充滿禱告能力的人】當斐尼在亞當斯作傳道考試時,他看見一位長老,人稱他為「納殊神父」(Fathen Nash),睜開眼睛在那裡禱告,無疑,他那時屬靈的光景是低落的。他離開那裡之後,就得了紅眼症,幾星期後,他的眼睛完全看不見了,不能讀,也不能寫,這時他只好閉起眼睛禱告了。這樣經過了一段時間,他徹底地省察自己,屬靈生命大有轉機。眼睛好後,他再度出發搶救靈魂。

當他來到伊文思磨坊時,已成一個充滿禱告能力的人。斐尼看到他有一張禱告名單,記在裡面的人,他每天一次或幾次為之禱告。斐尼在聚會中與他一同禱告,或者聽他禱告,發現他的禱告恩賜多麼美好,他的信心更是顯著。——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保羅禱告的習慣】

   一、羅191110192-3

   二、林前14;林後64-5

   三、加419

   四、弗116314

   五、腓13-48-9

   六、加13921

   七、帖前12-339-10

   八、提後13-4

── 王永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