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的對象 【我們是向神禱告】使徒行傳第十二章第五節:「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按原文可譯為:「教會卻為他切切的向神禱告。」由此可見,禱告是向著神的。雖然有的人要說:「難道不是所有的禱告都是向著神嗎?」其實不然,很多所謂公開或是私下的禱告,都不是向著神的。為使一個禱告能真正是向著神,我們在禱告時,必須明確而清晰地認識且感覺到,我們是來到神的面前。許多時候,我們的禱告實在是很少想到我們所禱告的神。我們的思想都被我們的需要所佔有,並沒有藉此用來思念我們所正尋求的全能又慈愛的父。只有當我們真實地進入神的同在,在禱告裡真的面對面遇見祂,清楚地知道我們是在向神說話,並且相信祂也正在聽我們的禱告,這纔算是正確的禱告。──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聖經教導我們禱告的物件乃是父神】舊約從塞特的時代起,人就求告耶和華的名(創四26);一直下來,眾先知、聖徒禱告的對象乃是父神。 來到新約,主耶穌的門徒求耶穌教導他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一樣。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開頭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路十一1~2;太六9)。天上的父神是聽禱告的主,是我們禱告的物件。 當主耶穌快將離世時,祂教導門徒禱告:「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祂就賜給你們」(約十五16);「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向父求甚麼,祂必因我的名,賜給你們」(約十六23);「...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祂的人麼」(太七11)?上面這些經文都是主耶穌的教導;祂教導我們,禱告的物件是父神。我們要奉主耶穌的名向父祈求,無論求甚麼,父神就要因著主耶穌的名給我們成就。 主耶穌在世的時候,祂自己也是向父神禱告:「父阿,天地的主,我感謝你...父阿」(太十一25~26);「...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阿,倘若可行...」(太廿六39,42);「祂說,阿爸,父阿,在你凡事都能」(可十四36);「父阿,時候到了...」(約十七1)。這就十分清楚給我們看見,無論主耶穌的教導也好,祂的榜樣也好,祂是要我們禱告時面對父神,我們是以兒子的身份到祂面前。──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向主耶穌基督禱告不合真理嗎?】有些人認為根據聖經的教導和榜樣,我們只可以向父神禱告,而不宜向主耶穌禱告。其實在新約聖經裡,不乏向主耶穌禱告的事例,茲僅舉數例如下:(一)「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祂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太八2);(二)「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祂說,主阿,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裡,甚是疼苦」(太八5~6);(三)「(彼得)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太十四30);(四)「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阿,我願你來」(啟廿二20)。 【信徒不可向馬利亞禱告】羅馬天主教徒以為向馬利亞禱告,由她代轉請求,必蒙主耶穌垂聽,因為祂必尊重祂的生身母親。這是錯誤的教訓。新約聖經明記,東方的博士「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太二11)。神要我們單單聽祂的愛子(太十七5)。──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千萬不要以神之外的人事物為禱告的物件】有一些人以為,只要自己虔誠就好,「誠則靈」,拜誰都一樣。其實,這事絕不可輕忽。我們只能向獨一的真神禱告(太四10)。我們敬愛祖先,可以舉行追思聚會,但不是向先人禱告;我們欽佩先聖、先賢,可為他們著書作傳,但也絕不是向這些人禱告;我們覺得天使很高超,但聖經讓我們看見,也不應該向天使禱告(啟十九10),其實天使和我們一樣,都是作僕人的,我們只該單單的向神禱告!──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 禱告讓我們經常與神接觸,祂不是客人,而是常在的朋友。─
伯爾 【許多人的禱告並不是與神交談】如果有一個病人到醫院求診,輪到他的時候,就進入診療室。醫師請他坐下,他一坐下便開始說明病情,講了一堆話,講完站起來,很有禮貌地向醫師說再見,告辭走了。醫師是不是會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呢?你可能會說,世界上不可能會有這種人!然而,事實上,在神的門診室,有許多這樣的病人,因為他們來到神的面前,無心聽神的說話,只是自說自話,說完就走了。這會不會是你向神禱告的模式呢?──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摘自 施達雄《道理的開端》 【聽禱告的神】有一位傳教士住在深山之中,有一天發現食物不繼,有斷炊之慮。她的身體不好,知道不能長期缺糧,於是她迫切禱告。當天下午她就收到一個包裹,裡面有好幾盒燕麥粉,於是她靠燕麥粉制餅,度過一個月,她的補給也及時送到她的手中。雖然在一個月中單單吃燕麥餅,她的健康反而好轉。她在後來向人作見證時,有一位醫生說:「你所患的病,若讓醫生開方,也會叫你在一個月中只吃燕麥粥。」多麼奇妙啊!在沒有醫師的地方,神就醫治了她,也聽了她的禱告,原因是她全心倚靠神。──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奉主耶穌的名真是奇妙】有一個阿拉伯的婦人信了主,她本是信奉回教的。她家裏的人就竭力來搖動她的新信仰。他們與她辯論,用言語威嚇她,使她受苦,然而她卻站立得頂堅固。後來,他們就把一種頂毒的藥暗暗攙在她的飯裏。她食完了飯,就知道她自己受了毒。她明白那毒藥是頂厲害的,會使她致命。她因此大生憂懼,苦惱異常!不知作甚麼方好。她口裏就起首說:「耶穌主耶穌……」她一直呼喚這至尊至大的名。但她不敢大聲呼喚,因恐益其家人之怒。她只得用微聲,然而卻是竭力的直呼那在萬名之上的名:「耶穌,主耶穌,主耶穌!」 如此,過了二、三天,那毒質漸漸的消除去,不能在她的血裏和身上產生效力!她的家人在旁察看,不禁大為希奇。這是一宗新事,這個毒藥從來不失敗。但現在卻失敗了!後來她告訴一位傳教士說:「每次我提說那名──主耶穌,我就覺得好似有生命的潮與死亡的潮相接觸。」這樣,生與死互相爭戰,但至終死被生命吞滅了!主耶穌的名,成就了何等奇妙的異蹟!―― 倪柝聲《祈禱與讀經》 【學希伯來文】在南洋某地,志明在一次佈道會中決志信了耶穌,生命有了很大的改變。他以前下班之後便流連在戲院門口,等候看電影,但自信了耶穌之後,很喜歡參加教會的聚會,無論是禱告會、查經會、分享會、團契、主日學、早堂和晚堂聚會,一定可以看見他,甚至連婦女會也想去。他也遵從牧師的教導,天天查考聖經,要在真道上紮好根基。為了要明白聖經各卷的背景,他更加買了不少解經書籍,希望可以深入瞭解經文。有一天,他去見一間神學院的教授,要求教他希伯來文,此神學教授認為這信徒有上進心,不單研究中文,還要學希伯來文。於是叫志明晚間去上希伯來文初階,由字母開始。第一課是要學習那些類似大刀、小刀的廿個字母。他很留心的學習,但覺得十分困難。過了幾個禮拜之後,牧師請他來與他談談,才知道他只有小學程度,連英文也不會,為什麼他要學希伯來文呢?志明說:「聖經舊約是用希伯來文所寫的,新約是用希臘文所寫的,我不單要學希臘文,更要學希伯來文」。「為什麼呢」?「聖經豈不是說,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麼?這些古人都是講希伯來語的,他們向神祈求什麼,神都會垂聽和應允,所以我若用希伯來語向神禱告的話,神一定會聽得明白,因為我恐怕天使翻譯的時候會翻錯或翻漏了,所以不如我直接與神交談,豈不更好麼」? 幸好我們的神不單曉得希伯來話,他更精通人類一切言語,在我們還未禱告之先,他已知道我們所求的了。他也樂意垂聽我們的呼求。——蘇美靈《故事百感》 【禱告給誰聽】星加坡是一個很小的國家,有二百多萬人口,而百分之七十五是中國人,其中不少的中國家庭仍然是幾代同堂的。在某一個家庭裡,全家都是信主的。他們每個禮拜都去教會敬拜神,小孩子參加主日學,做父親的也是教會執事。晚上臨睡前,母親通常都會叫小孩子禱告後才睡。有一天晚上,那個六歲的小兒子跪在床前很誠心的禱告,聲音特別大,他母親覺得很奇怪,兒子通常禱告都不是那麼大聲的。於是她在房門口,聽他說什麼。他說:「天父啊!下禮拜六是我七歲生日,求你送一副模型坦克車給我。阿們」。於是他上床上去睡,母親走進來問他說:「阿明,你為什麼要這麼大聲禱告呢?難道天父聽不見麼」?他回答說:「媽,但是睡在隔壁的祖母的耳朵是有些聾的」。 當我們檢討一下禱告的內容,多少時候我們不是向天父禱告,乃是禱告給別人聽,有些人甚至在禱告中罵別人的不是,求天父光照他,使他覺悟;或者在禱告中數算自己的成就,正如在聖殿中禱告的那個法利賽人一樣。當我們禱告的時候,是向著誰禱告呢? 經訓:「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太六6)。——蘇美靈《故事百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