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個人私下的代禱

 

【個人代禱的重要性】「我...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結廿二30)。這節聖經表明神在尋找「一人」,而非尋找「許多人」,來防堵神國的破口。也許有人認為「我」不是神所找的那人──我難處重重,我自顧不暇──怎麼還能為別人代禱呢?下列的理由告訴我們,每一個信徒都是神所尋找的那個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身邊之人(包括家人、親友、同事)的難處和需要;()教會中的破口漏洞不止一處,各人對教會難處各有不同的看見和感受,你正是那一點看見和感受的代禱人;()教會團體禱告的功效,有賴於每位成員在個人代禱過程中,累積禱告的經驗與技能,纔能充分發揮;()神要我們互相代求(雅五16),意思是說每個信徒的代禱都是有功效的。──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代禱的人有福了】聖經清楚告訴我們,一個代禱的人有許多好處:()代禱使一般信徒也能獲得賞賜。撒母耳記上三十章廿四節至廿五節,給我們一個原則性的提示: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兵器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這原則說出講道的人得多少賞賜,為他代禱的人也得多少賞賜。()代禱使人本身脫離苦難。約伯自己在苦難中仍為他的朋友們代禱,結果神使他從苦境中轉回,並得加倍的賞賜(參伯四十二10)()代禱使人敬虔端正平安。使徒保羅勉勵提摩太說,要為萬人代禱,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二1~3)。──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代禱要有適當的計劃】關於代求的禱告,是需要用時間的,因此除非一個人願意犧牲時間,就不能作代禱的工夫。所以若是要代禱的工作成功,就必須有適當的計劃。缺少適當的計劃,足以使禱告的生活在許多方面失去效用。許多人根據下面的兩點來胡亂地決定他們要禱告的事:一是他們禱告的時間共有多少;一是他們在倉促之間所想起的一些甚麼應當禱告的事。像這樣的禱告所得的結果必然有限。

        代禱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計劃,一定的目的。在我們進入我們禱告的密室以前,我們必得先知道在那裏要作甚麼,要為那些人、那些事代禱。我們禱告的時候,假若只是歸納地、概括地禱告,禱告就會流於空洞無物。為某人禱告,應該提到某人具體的事;為教會某事禱告,應該提到某事的工作人員,以及此事的特別難處和常有的阻礙。如此,儘量使禱告個人化,這是很重要的。──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最好借助於記事本】我們決不可讓健忘的天性攔阻我們做這個工作。若是你覺得不容易牢記你所應當禱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你就要借助於記事本,把他們寫下來。禱告的時候,就打開記事本,按照所記下的事一條條地陳明在神面前。這樣,你能夠不斷地為很多人和很多教會的事工禱告。你一受託了甚麼新事,就馬上寫在記事本裏,每日為此事禱告。那一項蒙了應允時,就用筆劃去。

        如果我們每天要禱告的事項太多,恐怕時間不敷分配,那麼我們可以把禱告的事項,分配到每週不同的日子,每天為不同的人或事物代禱。這樣,至少每星期一次,為記事本裏所記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禱告。──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為「人」禱告遠較為「東西」禱告重要,因為「人」對神的旨意和主的工作,比「東西」有更深的關係。─ 邦茲

 

    誰若盼望在主的手中有用處,就得常常在神面前屈膝,用眼淚、用傾倒出來的為教會代禱。─ 倪柝聲

 

    當我們為他人禱告時,我們不是伸出手希望為自己得到甚麼,而是站在神的一邊,在神的工作上與祂同工。─ 愛德華鮑曼

 

    禱告是屬天的平衡器。很多人不能講道,不能教導,不能公開唱詩歌,但是禱告卻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的事。─ 狄克伊士特曼

 

【跪在地圖前禱告】倫敦城的一處窮人住屋區內,有一間小房子,這房子就是早年戴德生先生的住所,也是中國內地會的產生地。

    那時戴先生不過是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在他那房間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中華全國大地圖。戴先生每天用幾點鐘的時間,跪在地圖面前禱告。那時中國還有十一省沒有福音傳去,也沒有一個人去為主作證的。戴先生沒有錢,也沒有差會,肯和他到中國去的朋友也不多。只有幾個朋友每禮拜一二次來和他一同跪在那地圖前禱告神。那時他的心裡,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就是要將福音傳遍內地。截至一九三三年止,內地會有總堂三百二十八,支堂二千三百二十五,西國宣教師一千三百多。自設立教會以來,受洗禮的約十五萬人。這樣大的事業,都是由於那一個青年人的志向,他的禱告而來。——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這冠冕是為她預備的】有一傳道人,講道很能吸引人,叫人得造就。在人看來,是一不可多得的人。一天晚上,他在夢中看見主耶穌,手拿一個金冠冕,問他說:「你知道這金冠冕是為誰預備的麼?」這位傳道人以為在教會中沒有誰比他更多為主作工,就很謙卑地說:「主阿,我為你作工,所結果子,全是你的恩典,你還為我預備冠冕,我實在謝謝你。」主耶穌連連搖頭說:「不對,不對。這金冠冕不是為你預備的。在教會中,有個窮老太婆,是你多年所不注意的。她在家裡早晚為你禱告,尤其是在你講道之時更是懇切禱告。你所以能救人,完全由於她的禱告,所以這金冠冕是為她預備的。」傳道人醒來汗流浹背,恍然大悟。

這位窮老太婆的禱告,幫助了那傳道人的講道能以救人。保羅為著他的傳道多次請教會為其禱告(參弗六:19;西四:3;帖後三:1)。「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林後一:11);「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9),這兩處經節都在說出為人禱告乃是給人很好的幫助。我們都當以禱告來幫助人。——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代禱的貧婦】在美國一個大城市裡面,住有一個貧窮的黑婦人,名叫蓓蒂(Betty)。因著她很貧窮,人人喊她「窮人蓓蒂」。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年,貧病交加,且又瞎了雙眼。在那城裡還有一位商人,有房屋,也有幾艘船。但他並非視財如命;他很愛主,也常為主作工。有時也去看望蓓蒂。一天,這位富商同著一位朋友去看蓓蒂。那商人說:「阿,蓓蒂,你現在還活著!」她說:「是的。感謝讚美主。」商人說:「可是,你有沒有想到,神怎麼叫你在此長期受苦呢?看你這樣又貧又病,雙眼又不能看見,不如早歸天家還快樂呢!」蓓蒂驚奇地說:「你以為就是這樣麼?我告訴你,人生有兩件事不可少,一是禱告,一是工作。現在神讓我活著,為別人禱告。神也讓你活著,能以作工。如果沒有我的禱告;你的工作也許不能使人這麼得福呢!」這兩位朋友永遠不能忘記這位貧婦的話。他們現在明白了,神兒女的代禱實在是大有功效的。神要我們「互相代求」(雅五:16)。以利亞為以色列人代求,天就降下大雨,地就生出土產(參雅五:18)。

司布真說,代禱者是教會最大的保護人,他們是施恩座前神施憐憫給人的導管。「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亞倫,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們求告耶和華,他就應允他們」(詩九十九:6)。摩西、亞倫和撒母耳都是神百姓的代禱者(出三十二:914;民十六:20244348;撒上七:5811;十二:23)。保羅勉勵信徒要作代禱者(參提前二:1;弗六1819;西四:23,12)。——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領為「代禱之子」】一天晚上,一間基督教學校一位年紀較大的學生,到一宗教主任的房裡,和他談談屬靈方面的經歷。這位學生近來經濟困難,曾經陷於很大的試煉中,很想去偷一個富家子弟的錢。這位學生對宗教主任說:「可是奇怪得很,當那試探者強烈向我進攻之時,我深覺得有一力量保守著我。當我正要下手去偷之時,有一力量強有力地拉著,不許我去犯罪。可能有人在為我禱告;因為我覺得有個奇妙的能力在幫助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位宗教主任,就把他所知道的,說了出來。有一次,他的一位挪威藉同工,向他要了一張宗教班的學生名單,寄給挪威的朋友們,請他們代禱。名單上列有十一位學生。關於他們的性情、愛好、和難處都有簡單的敘述。名單寄到挪威之後,分別由十一位挪威朋友為這十一位學生代禱。那位學生是由一位住在澳森(Aalesund)夫人領為「代禱之子」。她天天都按例為他禱告,求神保守他,使他不貪財、不犯罪、不使主名受辱,……。就在那位學生往見宗教主任的前一天,他還接到那位為他代禱的夫人的來信,說她在禱告中如何紀念學生。不久之後,那位學生在一禱告會中作見證說:「這事真是奇妙,從相距數千里之遠的一位不相識的聖徒的代禱,我能覺得代禱的力量和功效。」

雅各書第五章給我們看見,神要我們代禱。有病的人請教會的長老為他禱告,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弟兄姊妹之間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參雅五:1418)。保羅說:「……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腓一:19)。神要藉著我們的代禱施恩作事。別人的代禱比我們自己為自己禱告更容易蒙神垂聽。有的事情,你為自己禱告,似乎神不聽,但別人為你禱告,神就聽了。主耶穌現今在天上,時時為我們代求(參來七:25)。——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我每天日夜為你禱告】一八二二年春天,斐尼獻身要作長老會的傳道人。有些傳道人勸他去讀神學;他拒絕了。長老會便指定喬牧師來輔導他學習事奉。斐尼常用很多的時間跪著讀聖經。他從聖經所得的亮光,往往與喬牧師對教義的看法不一樣,二人常有辯論。有好幾次,斐尼甚至想放棄學習所有的事奉。

在教會中,有一位長老,是一虔誠禱告的人,他常邀斐尼與他一同禱告。他飛斐尼不少的鼓勵,使斐尼更加肯定自己將要成為一位福音使者。有好幾次,他偶然遇見斐尼,都是在斐尼與喬牧師辯論回來,心情非常沮喪的時候。在此情況之下,他總是與斐尼一同回家,在一起禱告,向神祈求亮光和能力,遵行神美好的旨意,直到深夜。

他經常停留在斐尼的住處,直到晚上十時或十一時,方才步行回家;他的家離鎮三哩。斐尼有理由相信,這位長老——老人家在他有生之年,天天都為斐尼禱告。

斐尼最初學習講道之時,遭遇很多反對,於是斐尼常去找這位長老。有一次,斐尼向他提起反對的情事。他說:「哦!我的心靈沉重,我每天日夜為你禱告。我信,神必會幫助你。前進罷!」他又說:「前進罷!斐尼弟兄,神必拯救。」——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繼續題名為人禱告】有一天,倪弟兄遇見一位西教士葛羅斯小姐(Miss Grose)。她問他得救之後,一年之內總共帶了幾個人得救?被她這樣一問,他低下頭來,羞愧地承認,雖然他曾向同學傳福音,可是沒有一人接受。她就坦率地說,他的問題乃是與主之間有了間隔,以致傳是傳了,卻未見效。這個間隔可能是隱藏的罪,可能是良心上有了虧欠,或是其他得罪主的事。他承認他有這些事。並且願意立刻就去對付清楚。

她又問他,怎樣向人傳福音。他告訴她,逢人便講,不管他願不願意聽。她對他說,不是這樣,你應當將你朋友的姓名列在單上,常常逐一地為他們禱告,並等神對他們說話的機會。

他回去之後,就去對付那些虧欠,以及那些足以妨礙主在他身上作工的事故,且將六、七十個同學的名字列在一張單上,天天為他們禱告。有時即使是在上課,他也默默地為他們禱告,一有機會就向他們傳講主耶穌。不過起初他所得到的,乃是成了人的笑柄。他把他的失敗告訴葛羅斯小姐。她沒有說什麼,只是叫他繼續禱告,直到有人得救。靠著主的恩典,他繼續天天照著名單上的每一個人,逐名為之禱告,也向他們傳福音,得救一個,就把名單上的名字刪掉一個。這樣過了幾個月,名單上的六、七十個人中,除了一個之外都先後得救了,其中有繆紹訓,陸忠信,魏光禧等等弟兄。——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禱告名單中的一個】魏光禧弟兄與倪柝聲弟兄多年在福州城英國聖公會辦的三一書院同班同學。他們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讀書和玩耍。在初中和高中時,他們都是掛名的教友。他們都愛世界,追求屬世的虛榮。倪弟兄中文造詣深,常向報館投稿,所得稿費用來買發財票;他也喜歡看影戲。魏弟兄喜好運動,要得名聲、人的稱讚。

到大學一年級時,倪弟兄得救了,成一熱誠的基督徒,常向同學作見證,勸人信主。倪弟兄曾經邀請他去參加傳福音聚會;他推辭了。但有一天,倪弟兄來到他的房間,個別向他傳福音,勸他接受主耶穌作他的救主。當時他向倪弟兄辯駁宗教問題。倪弟兄不辯不駁,只問他幾個問題:「你曾犯罪麼?你知道你的罪得赦免麼?你知道你得救麼?」這麼一問,聖靈在他心中作工,使他莫名其妙,覺得難過起來。倪弟兄又向他傳福音,說神如何愛他,將獨生子賜給他,只要他真心相信他,他就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倪弟兄問他願意相信否;他說:「願意。」倪弟兄就與他一同跪下禱告。倪弟兄先為他禱告;他也禱告,求主赦免他的罪,並感謝主愛了他,救了他。禱畢起來,他心中充滿了喜樂與平安。他的生活起了大改變,也結了悔改的果子。

魏光禧弟兄是倪弟兄禱告名單上的一個,他之得救乃是倪弟兄代禱的功效;神聽了倪弟兄的代禱,救了魏弟兄。——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