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兩三個人的代禱

 

【兩三個人的禱告小組】信徒除了個人私下每日的代禱之外,最好也能和幾位(有時不只兩三個人)較接近的弟兄姊妹或家人,定期在一起禱告。聖經也告訴我們「禱告小組」的必要和好處:

        ()可以堅固禱告的意願:自己一個人的禱告,有時會覺得灰心與單調,有時因著情緒與性格,也可能放縱或懶散,所以保羅勸勉提摩太要「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提後二22)

        ()可以確知主的同在:主自己應許說:「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兩三個人奉主的名聚集在一起,往往更能感受主的同在。

        ()可以發揮更大的功效:在聖經裏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個人趕一千,兩個人趕一萬(申卅二30)。許多時候,兩三個人在一起禱告,比個人私下禱告,更有能力,更有份量,更有權柄,因此所得的果效更大。

        ()可以有更透澈的禱告:禱告小組的禱告,不僅比個人私下的禱告更多方且豐富,並且比教會聚會中的禱告更專注且深入。同時,因為禱告小組的人數不多,沒有太大的心理壓力,所以較易使平常不敢開口的人也能開口禱告,這就產生了參與禱告的人更為普遍的效果。──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兩三個人一起禱告的根基――奉主的名】「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這節聖經指出:兩三個人能夠在一起禱告的根基,乃是奉主耶穌的名。「奉主的名」的意思是:()信徒不能和不信的人一起禱告,除非那是引領不信的人悔改接受救恩的禱告;信徒更不能和異教徒一起禱告,因為他們禱告的對象是假神,這是最惹神憎惡的。()這個聚集是歸於主的名下的,禱告的目的是為著高舉主耶穌,為著讓主得榮耀的。()參與禱告的人是與主聯合,與主同情、同心的。──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兩三個人一起禱告的訣要――同心合意】「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八19)。「同心合意」的另一種譯法是交響或和諧。世界上最好聽的音樂便是交響樂。兩三個人在一起的禱告,要像交響樂那樣的和諧──一切的樂器須先調整,演奏的人須注意指揮,音調、時間和抑揚頓挫,都得絲毫不差;這樣,樂聲纔能和諧一致,幽雅動聽。所以「同心合意」的禱告,就是要參加禱告的人,都向神調整,以神的旨意為我們的心意,這樣,所求的事纔能蒙天父垂聽並成全。──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兩三個人一起禱告的原則――顧到別人】兩三個人在一起禱告,不可專顧到自己的感覺,而要顧到別人,為此,必須注意:()禱告的話語要盡量簡短,太長的禱告,會拖垮別人的負擔。()禱告的項目不可太多,以免顧此失彼。()不要各人一次禱告多項,寧可大家集中一項,等禱告透了,再換次一項目。()禱告要真實,不可裝假,不要說虛空的重覆話。──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神的兒女聚集在一起,簡單的,專一的,真實的,同心合意的在神面前求,必要得著更多的答應。─ 倪柝聲

 

        禱告的第一原則是甚麼?不是信心,不是應許,乃是需要。若無需要,就無禱告。─ 倪柝聲

 

        我們的禱告不應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禱告不僅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需要必須交託給神,同時也要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弟兄,對他們的需要感同身受,與他們一同祈求。─ 加爾文

 

        請你不要用你的禱告來苦待神的兒女。─ 馬金多

 

    一次禱告的事太多的話,結果會一事無成。─ 佚名

 

    禱告是教會的堅城。─ 馬丁路得

 

    禱告如燈塔,可令會眾不至失迷。─《拔劍逐魔》

 

    禱告如吸管,能將無限能力,傳達於教會各部份,並各聖徒心中。─ 無名氏

 

【設立婦女禱告會】在哈福特,斐尼的妻子在那裡設立了婦女禱告會,參加的婦女很多。她們的禱告發揮極大的功效,成為推廣神工作的主力。

第二年,一八五二年,冬天,他們接到非常迫切的邀請,到了西克拉斯(Syracuse)市。斐尼的妻子在那裡也大大成功地設立了婦女禱告會。在她的禱告會中發生許多感人的事,不分宗派,彼此禱告融在一起。

斐尼常常聽到他的妻子提到婦女禱告會中所發生的事。有一位未受教育的老太太,在禱告會中可說逢會必說。大家對她所說的並不感到興趣,而她有時反而怪大家不說,責任都落到她身上,叫她非說不可。這樣,她就成了聚會中的難處。

然而,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她依然在聚會中站了起來。她一開口,大家都看出她有極大的改變,她被聖靈充滿,滔滔不絕說出她的新的經歷,把神在她身上所作的,懇切地說出來。每一個人都受感動,婦女們淚流滿腮。從此老太太成了大家最喜愛的人,樂意聽她在聚會中述說神的作為。——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組成禱告後援團】慕安得烈,不僅在一處教會專心服事,且也答應各處要求前往講道,供應屬靈糧食。他號召信徒組成「後援團」,用禱告來支持他的工作。他的許多著作,諸如「代禱的服事」和「禱告的生活」應時而生。一次,他在帶領佈道會期間,寫信給信徒說:「我渴望能將神的兒女聚集一堂,得以指出代禱和完全分別為聖的需要。……我深深相信,當我回來之時,神會將禱告的靈賜給弟兄姊妹,藉以求得更新更大的祝福。……我懇求各位,為著聖靈更有能力的工作禱告。……願大家都為我們禱告。」

慕安得烈為著神的國度號召禱告同伴,不遺餘力。他信,要叫神在人的生命裡扎實作工,禱告乃是惟一管道。當許多農夫退休,遷到村裡來住時,他就相信,這是神把他們帶來,作代禱的人。於是立刻訓練他們,承當代禱重任。——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芝加哥午禱會】一八六一年,慕迪二十四歲,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給慕迪開了一條傳福音的新路。他造了一所大帳幕,到前線去,利用宣傳福音、禱告聚會、歌唱聚會、分發聖經、福音小冊、以及個人訪問等等,爭取士兵歸向基督。內戰期間,他共開了一千五百次佈道會,使無數士兵獲得身體的安寧和心靈的拯救。他是士兵們最歡迎的一個人,鹹盼他能作他們的隨軍牧師。他在戰線時,士兵們常常圍著熊熊營火,聽他懇切號召。他常跑進士兵營帳,個別懇談,引領他們歸主。許多的士兵,他都接觸,他常為士兵們禱告。他的禱告聲音常繞營間,叫人聽了不能不受其感。因著他有犧牲精神,肯舍已,到前線去搶救士兵靈魂,甚得眾人敬重,他的名聲也就遠播全國。

慕迪和他的同工們常在芝加哥的午禱會中報告他們前往前線傳福音的情形。西北全部居民紛紛向午禱會請求,為著丈夫、兄弟、兒子禱告。慕迪也常去參加午禱會。在美國內戰期間,這個午禱會得到眾人的重視。——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真的禱告會】在哈司丁城牛杳利牧師的禮拜堂有一個禱告會,是全英國最好的。每早開會時,牧師要說:『全體要為主日學禱告』。大家皆默然不語。頃刻就有人發聲,專為這一件事禱告。以後,他又說道:『現在再請一位為查經班禱告。上禮拜日下午有某某事發生,專為這事禱告』。於是就有人專為這事禱告。一條一條的上去。大眾同心,一人發聲。如此的禱告會,非五分鐘作成的。乃歷二十五年之久,忍耐的繼續下去,成了一個禱告的教會。因而得救的人非常之多。(不妨你的教會,也可以試辦一下子)